2023年社区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工作计划(通用7篇)
2023年社区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工作计划 篇1
2013年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工作计划
根据2012年XXX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的具体情况。针对我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了2013年更好的做好均等化工作,根据我院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一、居民健康档案
今年继续建立健全信息化档案,及时更新维护档案。基层医疗机构要遵循自愿与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向辖区内居民提供建立健康档案服务。2013年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农村地区达70%以上。XXX卫生院负责向辖区内居民提供建立健康档案服务工作。
二、健康教育工作
2013年城乡居民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分别达到85%、75%以上。
1、宣传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
2、居民健康教育:合理营养、控制体重、加强锻炼、应付紧张、改善睡眠、戒烟、限盐、限酒、控制药物依赖等可干预的健康危险因素基本知识健康教育。
3、重点人群健康教育: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0-6岁儿童家长等。
4、重点慢性病和传染病健康教育: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哮喘、乳腺癌和宫颈癌、结核病、肝炎、艾滋病、手足口病等健康问题。
5、公共卫生问题健康教育:包括食品卫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卫生问题。
XXX卫生院宣传栏不少于2个,各村卫生室宣传栏不少于1个,每个宣传栏的面积不少于2平方米。宣传栏设置在单位的 1
户外,健康教育室、候诊室、输液室或收费大厅的明显位置,宣传栏中心位置距地面1.5-1.6米高。每两个月至少更换一次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容(以卫生局统一购置的健康教育宣传栏喷绘稿为主)。应根据健康教育规律、季节、疾病流行情况、社会活动等及时更新,XXX卫生院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容每年更新不少于12次,村卫生室每年更新不少于6次。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XXX卫生院每年开展公众健康咨询宣传活动不少于9次,并发放宣传资料。拟定活动计划、写好小结、留好图片、宣传材料样品等佐证资料。以普及居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技能和预防传染病、慢性病、多发病为重点内容,以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病、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孕产妇、0-6岁儿童家长等为主要对象,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引导居民学习和掌握健康知识及必要的健康技能,促进辖区内居民的身心健康。XXX卫生院每月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应不少于1次。XXX卫生院、村卫生室在提供门诊服务、上门访视等医疗卫生服务时,针对性开展个体化的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教育。
三、免疫规划
通过免疫规划项目实施,为辖区内所有0-6岁儿童提供安全、有效、免费、均等化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预防接种服务,有效预防和控制疫苗针对传染病,保护儿童身体健康。
巩固和完善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掌握辖区内0-6岁儿童人口(包括外地儿童和超生儿童)基础资料和流动儿童信息并登记建立预防接种证(卡)及儿童流进流出记载;每月与计生部门核对儿童出生信息。建立健全计免制度,规范计免接种操
作。做到安全注射,熟练掌握接种前、后的全面情况。发现预防接种中的疑似异常反应,及时向区疾控中心报告,并协助疾控中心进行调查处理。加强冷链管理,及时登记疫苗出入库和报废、破损情况,及时清理过期疫苗,每天及时查看并登记冰箱温度记录2次
到2013年底为辖区内所有适龄儿童免费提供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种服务,以街道为单位所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
1、建卡(证)率:2013年适龄儿童建卡(证)率≧95%
2、接种率:
2013年以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全部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0%以上。
3、建卡(证)率和接种率评估方法
以区、县和乡镇为单位进行评估,适龄儿童建证(或接种)率=适龄儿童已建预防接种证(或接种)人数/辖区适龄儿童数×100%。
四、传染病报告与疫情处理
建立并完善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监测报告与处理机制;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按规程报告传染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依法监管辖区传染病信息,分析、处置传染病疫情并指导医疗机构做好疫情处理;从技术上保障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正常运行。至2013年,全区所有报告传染病的医疗机构配置统一的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簿、放射科及检验科登记簿等,传染病报告率达到98%以上(传染病漏报率控制在2%以内),报告及时性到达100%,传染病报告准确率达到98%,重点传染病个案调查率达到95%,暴发疫情调查处理率达100%。1、2013年底,全区重新登记辖区内所有依《传染病防治法》承担传染病发现、诊断、报告、处置的医疗卫生机构及传染病
报告人员的基本信息,作为日常管理的基线数据,登记率100%;全部启用《安徽省传染病报告人员信息管理系统》。
2、对辖区符合传染病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按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用户与权限分配管理规程》(试行),各用户根据不同的功能需要,向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管理员提出申请,授予用户权限,对各类用户进行档案登记,管理率100%。
3、传染病报告机构设有预防保健组织,有专(兼)职人员,有健全的控制院内感染、疫情登记和报告管理制度。配置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登记本》、《腹泻病门诊登记本》,门诊日志齐全。
4、辖区传染病报告机构按照《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传染病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开展日常工作;各乡镇卫生院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点。
5、建立对辖区每个传染病报告机构进行培训(测试)、督导与考核的机制。
五、儿童保健工作
2013年城区达到85%、乡镇达到80%,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达90%以上。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有明显提高。
新生儿家庭访视:有条件、有能力的村卫生室由村医负责管理服务;对于无条件、无能力的村卫生室由乡镇卫生院责任医生负责管理服务,同时建立儿童保健册。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填写1岁以内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0—3岁儿童健康管理:
在3、6、9、12、18、24、30、36月龄共提供8次服务,一月后的体检服务应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偏远地区可在村卫生室进行。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为4—6岁儿童每年提供一次健康体检服务。散居儿童的健康体检服务在乡镇卫生院进行,集体儿童可在托幼机构进行健康体检服务并建档管理。对于在体检中发现问题的儿童应当分析原因、提出指导意见或转诊建议。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儿童保健服务纳入常规妇幼保健业务管理。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儿童保健手册城市在所在地妇幼保健机构建立,农村在乡镇卫生院建立。有资质的各级妇幼保健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可提供儿童保健服务,并须做好儿童保健信息收集、上报、管理工作。
六、孕产妇保健工作
免费向全区孕产妇提供基本保健服务,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80%以上。孕早期管理:孕13周前为孕妇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并进行一次产前检查服务,做出健康状况评估。由孕产妇居住地的乡镇卫生院责任医生或区级医疗保健机构专职妇产科医生负责管理建册。孕中晚期管理:延续孕早期管理服务流程,纳入健康档案管理。产后管理:包括产后访视及产后42天健康体检,对新生儿随同儿童系统做健康管理。建卡建册率达90%以上,住院分娩率达95%以上,高危孕产妇管理率达100%。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孕产妇保健服务纳入常规妇幼保健业务管理,孕产妇手册城区在区妇幼保健机构建立,农村在乡镇卫生院建立。区妇幼保健院、区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可提供孕产妇保健服务,并须做好孕产妇保健信息收集、上报、管理工作。
实行孕产妇基本保健服务劵制度。孕产妇基本保健服务券由市卫生局监制,服务券标注的经费额度等于财政补助经费额度。孕妇在建立保健手册时,凭户口本或暂住证城区到区妇幼保健院,农村到乡镇卫生院领取服务券,凭券到约定的医疗保健机构接受免费孕产期基本保健服务。提供孕产妇基本保健服务的单位凭收到的服务劵,定期与区卫生局结算费用。
七、老年人保健工作
通过实施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对城乡老年人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慢性病和伤害,逐步使老年人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开展老年人保健工作,定期为65岁以上老年人做健康检查,到2013年,65岁以上的老年人规范管理率达到65%以上,每年为管理的65岁以上老年人做1次健康检查。
八、慢性病管理工作
通过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管理项目,对城乡居民的慢性病及相关危险因素实施干预措施,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
到2013年,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得以加强,高血压、糖尿病两类人群规范管理率均要达到50%
以上,各村按照辖区人口比例推进。确保这两类人群每年接受免费体检一次,按规范进行不少于4次以上的面对面随访,对存在危急情况者应立即转诊,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对转诊者应有明确转诊依据。为糖尿病患者每年提供4次免费空腹血糖检测,利用随访宣传防病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使80%以上居民对重点慢性病防治知识有所了解,并做好资料汇总和信息上报。35岁以上患者门诊首诊测血压达100%,并做好门诊日志记录。做好高危人群的筛查、评估和生活方式指导。
健康体检及高危人群筛查检测血糖;通过宣传教育让患者主动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联系;人群居民健康档案建立过程中询问等。
对确诊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对高血压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指导。高血压患者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血压、体重、随机血糖(指血)测量,一般体格检查和视力、听力、活动能力的一般检查,有条件的地区建议增加血常规、尿常规、血脂、眼底检查、心电图、大便潜血、B超、K(钾)、Na(钠)检查、认知功能和情感状态的初筛检查。
对确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各管理单位每年要提供至少四次面对面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空腹血糖和血压测量等检查和评估、对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
九、重性精神病工作
2013年,将明确诊断的重性精神病患者纳入管理。并造册登记、随访。
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重性精神疾病(是指
以精神分裂症为代表的,临床表现有幻觉、妄想、严重思维障碍等精神病性症状,且患者对其症状缺乏现实检验能力的一组精神疾病)患者在纳入管理的时候,除需要原承担治疗任务的专业医疗机构提供疾病档案信息外,还应进行一次全面评估,检查患者的精神症状和躯体疾病,为符合诊断的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建档登记的内容包括患者及监护人姓名和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患者精神疾病家族史、初次发病时间、既往诊断和治疗情况、既往主要症状、生活和劳动能力、目前症状、服药依从性、自知力、社会功能情况、康复措施、总体评价及后续治疗康复意见等。
定期随访:对于纳入管理的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每次随访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精神卫生、用药和家庭护理理念等方面的信息,督导患者服药,防止复发,及时发现疾病复发或加重的征兆,给予相应处置或转诊,并进行危机干预。对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在现用药基础上按规定剂量范围进行调整,必要时与原主管医生联系或转诊至上级医院;对伴有躯体症状恶化或药物不良反应,应将患者转至上级医院。在患者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征得监护人与患者本人同意后,每年进行1次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建立重症精神病患者监护人制度,加强分类干预工作。
十、公共卫生监督协管
1、食品安全信息报告
发现或怀疑有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或可能造成危害的线索和事件,应及时报告区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保护好现场并协助调查。
2、职业卫生咨询指导
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发现从事接触或可能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服务对象,应对其开展针对性的职业病防治咨询、指导,发现职业病患者、可疑职业病患者以及发现或怀疑有职业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或可能造成危害的线索和事件,应及时向区级卫生监督机构报告。
3、饮用水卫生安全巡查
按照县(区)卫生监督机构部署,定期对农村集中式供水、城市二次供水和学校供水进行巡查,协助开展饮用水水质抽检服务,协助经营者办理卫生许可证和从业人员健康证,发现无证供水单位以及发现或怀疑有生活饮用水污染等对人体健康造成或可能造成危害的线索和事件,及时报告县(区)卫生监督机构,保护好现场并协助卫生执法人员调查。协助有关专业机构对供水单位从业人员开展业务培训。
4、学校卫生服务
按照区卫生监督机构部署,定期对学校传染病防控开展巡访,发现问题隐患及时报告区卫生监督机构;指导学校设立卫生宣传栏,协助开展学生健康教育。协助有关专业机构对校医(保健教师)开展业务培训。
5、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信息报告
定期对辖区内医疗服务市场、采供血机构开展巡访,发现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等相关信息及时向区卫生监督机构报告。
6、公共场所卫生安全巡查
定期对辖区内公共场所进行巡查,协助经营者办理卫生许可证和从业人员健康证,发现无证经营的公共场所以及发现或怀疑公共场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及时报告区卫生监督机构并协助卫生执法人员调查。
中心要建立健全卫生监督协管有关工作制度,配备1-2名专职人员负责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在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
站聘任兼职卫生监督信息员。
卫生监督协管人员应依照《安徽省卫生监督检查员管理办法》取得卫生监督检查员证,在履行职务时主动出示证件。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管理规范的要求主动开展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对辖区协管对象进行摸底登记,定期上报变动情况,做好巡查、信息报告等工作记录,记录内容应齐全完整、真实准确、书写规范。
XXX卫生院 2013-01-10制定
2023年社区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工作计划 篇2
关键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施状况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指全体城乡居民, 无论其性别、年龄、种族、居住地、职业、收入, 都能平等的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实质含义由两个方面构成:一个是指一定标准的最基本的公共服务要不分城乡或者地区、不分民族、不分阶层或性别、年龄等实现人人享有, 不能遗漏;另一个是指基本公共服务在特定范围内的地区间、人群间要标准相同或者相近, 差别要尽可能缩小, 理想状态是无差别[1~2]。
为了解江西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施情况, 课题组随机抽取了江西省6县市进行调查与统计分析, 以便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课题组对江西省部分县、市2008年-2010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实施情况调查的数据库, 按照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 随机抽取了江西省余干县、兴国县、资溪县、樟树市、进贤县、瑞昌市等六个县级市。
1.2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推断。
2 结果
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 剔除填写不完整及不合逻辑的数据, 利用SPSS17.0进行统计描述, 结果显示:随机抽取的江西省6县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项目呈逐年增长趋势[3], 2008年6县市除“无害化农村卫生厕所建设和使用”, 以及瑞昌市“城镇居民健康档案建档”、“高血压、糖尿病登记管理”外, 其他项目几乎均处于空白状态。说明2008年除瑞昌市外, 其他5县市基本公共卫生基本均等, 因其尚未实施。2009和2010年除“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补种”6县市均等化较高外, 其他项目均等化程度均较低。结果详见表1、表2、表3。
表1显示, 2008年抽样调查的江西省6县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情况几乎处于空白状态, 只有无害化农村卫生厕所建设占计划建设的比例均达到了100%, 实际使用卫生厕所的农村居民户数占的比例, 最低的资溪县为11.19%, 最高的进贤县为95.04%。城镇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登记管理的高血压和糖尿病人数占患病人数的比例, 除瑞昌市分别达到了76.89%、100%和100%外, 其他5个县级市均为0。说明2008年抽样调查的江西省的6个县级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除瑞昌市外, 其他5县市基本均等, 因其均为零。
表2显示, 2009年与2008年相比, 江西省6县市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项目明显增多, 尤其是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补种、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开展、农村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等项目。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补种人数占计划补种比例6县市均等化程度较高, 最高进贤县为99.77%, 最低余干县为98.45%。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开展均等化较低, 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开展人数占计划开展人数比例最高的资溪县为150.40%, 最低兴国县为99.03%。农村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最高余干县为105.63%, 最低资溪县为0。农村妇女免费增补叶酸人数占计划增补比例兴国县为141.11%, 其他县级市均为0。35~59岁农村妇女宫颈癌免费检查人数占计划检查比例, 兴国县为100.28%, 进贤县为100%, 其他县级市均为0。说明除“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补种”及“无害化农村卫生厕所建设”两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均等化程度较高外, 其他项目均等化程度均较低。
表3显示, 除35~59岁农村妇女乳腺癌免费检查、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改炉改灶、实施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三个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6县市均未开展之外, 其他项目均有开展。其中“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补种”及“无害化农村卫生厕所建设”均等化程度较高, 其他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均等化情况均较低。如城镇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最高瑞昌市为98.85%, 最低余干县和进贤县均为0。登记管理高血压人数比例余干县最高为71.37%, 兴国县最低为35.96%。登记管理糖尿病人数比例余干县最高为90.63%, 资溪县最低为13.41%。贫困白内障患者手术开展人数占计划开展比例兴国县最高为214.71%, 瑞昌市最低为100%。35-59岁农村妇女宫颈癌免费检查人数占计划检查比例进贤县最高为100.41%, 余干县、资溪县、樟树市、瑞昌市均为0。
3 讨论
3.1 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意义[4~5]
3.1.1 是坚持以人为本的需要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最终目的就是确保全体居民拥有健康的生活环境、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 使之能够平等获得基本的健康权利,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
3.1.2 是全面协调发展的需要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目的就是保证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居民、贫困地区还是富裕地区居民, 都能享有大体相等的公共卫生服务, 这是协调城乡、区域发展的内在要求。
3.1.3 是实现新医改目标的需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卫生发展目标———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也是未来医改的战略目标。“人人享有”的本质含义是“公平享有”, 即任何公民、无论年龄、性别、职业、地域、支付能力等, 都享有同等的权利;“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包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就是保证全体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3.2 存在的问题
3.2.1 城乡居民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机会不均等
政府卫生投入重城市轻农村, 城镇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高于农村, 城镇居民无害化厕所的使用率接近100%, 2010年江西省资溪县农村地区无害化厕所的使用率仅为20.87%。
3.2.2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存在地区差异
2008年城镇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登记管理的高血压和糖尿病人数占患病人数的比例, 除瑞昌市分别达到了76.89%、100%和100%外, 其他5个县级市均为0。2009年与2010年除“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补种”及“无害化农村卫生厕所建设”两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均等化程度较高外, 其他项目均等化程度均较低。如2009年农村产妇住院分娩补助人数占计划补助比例余干县最高为105.63%, 资溪县最低为0。2010年35~59岁农村妇女宫颈癌免费检查人数占计划检查比例, 进贤县最高为100.41%、其次兴国县为100%, 其他4县市均为0。
3.3 对策建议[6~9]
3.3.1 对农村地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行一定的政策倾斜
加大对农村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设施、资源、人力的投入和配置, 卫生部门对农村地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进行一定的政策倾斜, 尽量缩小城乡差距。
3.3.2 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给予一定的扶持
经济发达地区基本卫生服务开展的相对较好, 经济落后地区, 健康知识、卫生观念相对薄弱, 导致不同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项目与程度相差较大, 当地政府应给予欠发达地区一定的经济扶持, 并加大健康教育的力度, 使人们在思想上重视健康, 积极参与政府开展的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尽量缩小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
3.3.3 进一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覆盖率
从表1-表3结果可以看出, 2008~2010年江西省随机抽取的6县市35~59岁农村妇女乳腺癌免费检查、35~59岁农村妇女宫颈癌免费检查、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改炉改灶、实施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等项目几乎均处于空白状态, 需要进一步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范围, 尤其是与人们群众健康关系密切的服务项目, 如乳腺癌、宫颈癌的筛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前提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已开展基础上的均等。
参考文献
[1]傅小随, 吴晓琪.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双轨评价体系——以深圳市为例[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2 (3) :84-88.
[2]孙逊, 张寓景, 汤明新, 等.基本卫生服务均等化界定、评价及衡量方法[J].卫生软科学, 2009, 23 (4) :424-427.
[3]赵红.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2.
[4]浙江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财政保障体制机制研究报告[R].浙江省卫生经济学会, 2008.
[5]庞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综述[J].湖南社会科学, 2010 (3) :130-133.
[6]王军永, 刘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评价方法浅析[J].医药前沿, 2012 (28) :122-123.
[7]刘霞, 王军永.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评价指标体系浅析[J].医药前沿, 2012 (26) :122.
[8]刘相瑜, 于贞杰, 李相云, 等.卫生服务公平性研究进展综述[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1 (5) :323-326.
2023年社区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工作计划 篇3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2009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中要求取得明显成效的五项重点改革内容之一,是指每个公民都能平等地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具体内容包括逐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实施规范管理、定期为65岁以上老人做健康检查、为3岁以下婴幼儿做生长发育检查、为孕产妇做产前检查和产后防视、为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艾滋病、结核病等人群提供防治指导服务等,其最终目标是保障城乡居民获得最基本、最有效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使大家都能公平的享受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最终实现使老百姓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的目标。
针对县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的开展,我们就此对某县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情况如下----
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开展现状
2009年7月,国家出台了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到2013年4月,扩展细化到11类,作为公共卫生服务中最基础和核心的部分,该项工作与人民群众健康利益密切相关,成为基本的民生问题。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该县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的开展,依据《省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指导意见》及相关文件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全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实施方案》意见,逐步加强了本县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通过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制定管理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到强化宣传培训,提高服务能力和建立考核制度,强化绩效考核等项具体工作的有效开展,即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印发了《本县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实施意见》、《本县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实施方案》、《本县健康教育工作项目方案》等13个工作方案和项目考核方案,并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纳入年度卫生工作目标责任状考核管理,明确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及工作目标等,宣传培训上,利用有线电视、标语、宣传栏、宣传单、入户宣传等有效形式,广泛宣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目的和意义,积极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并强化培训和指导等,还制定了本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方案,细化、量化考核标准,严格实行绩效考核和督导检查,促进了该项工作均衡、健康、有序开展,到2012年底,该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开展情况为:辖区内人口数:296218,
建立档案室、档案数:154026,老年人体检数:15404,管理高血压病人数:13613,管理糖尿病病人数:5840,发放健康资料数:380000,随访高血压患者:55601人,糖尿病病人:22720人;设宣传栏:123个,宣传挂图:1000张;产妇建档数:1623人,建档率100%。0-1岁儿童建档数1621人,建档率100%。
2 该县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工作需重视的几个问题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最终实现人口全覆盖、服务全方位、社会全响应,将是一项长期的奋斗目标,根据该县这项工作的开展,属于初期阶段,目前应重视和解决的几个问题为:
2.1 思想认识上存在的差距。由于社会经济和保健水平上存在的差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必然是一个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渐进过程,具有长期性,但更存在一定的紧迫性,为此,在具体工作中,需要克服认识不足的问题,并且面对问题和困难,需要加强调研,创新举措,主动积极,加大力度,充分提高各部门、各单位对该项工作的认知和重视程度,提升进展效果。
2.2 运行管理上存在的差距。有效的运行和管理机制是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目标任务的根本保证,这一机制包括明确的年度目标、协调的各方联动、及时足额的经济保障、有效的管理手段以及规范的绩效考核办法等项环节,由于该项工作属于初级阶段,一些环节还尚薄弱,如各方协调联动环节,一方面部门间协调联动不够,如建立居民信息平台时需要公安、卫生、计生、统计、社区等多个部门和单位的参与,但尚存在各自的信息平台缺少整合,不能共享,各部门工作配合上缺乏互动。二是医疗卫生机构之间联动不够,医疗单位的医疗资源各自所有,相对独立,医院与社会医疗卫生机构承担该项工作的职能不完全明确和具体,很大一部分工作仍然由各医院承担,势必造成深入社区、细化、程序化的工作环节不到位,建立系统的健康档案工作存在人力上、信息上和服务上的许多不足。三是基层医疗机构与社区居民间缺少联动,宣传不到位,居民认知度低,互动性差。
2.3 服务能力上的差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专业人员的要求很高,因此服务能力问题也是一方面因素,目前,该县在社区医疗服务中由于专业人员少,机构设置有限,大部分工作由县乡两级医疗机构承担,具体工作中存在人员少、基层人员业务能力有限等实际问题,成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深入推进的制约因素。
3 加快“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工作的几点建议
扎实推进并落实县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着力解决城乡居民最切实最基本的民生问题,也是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为此建议----
3.1 进一步强化领导,落实组织保障。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加强领导,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各项改革措施。为更好地强化部门协作,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卫生、财政、人口、计生、公安、社区、媒体等部门的信息通报和交流协作,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和任务,形成多轮驱动、合作互动的良好工作格局,即制定总体目标,分解重点任务,全面落实责任,在各部门间、各医疗单位间建立共享互通的信息平台,实现管理动态化。
3.2 预算服务经费,落实经费保障。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纯公共产品,需要公共财政的有力保障,该县在开展此项工作中,财力保障上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我们认为要更好地开展好工作,必须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及时足额到位,这是落实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项目的重要前提,财政部门应建立足额年度项目经费年度预算,并专帐管理,专款专用,以便更好地落实服务项目,逐步将此项工作深入开展起来。
3.3 提高服务能力,落实基础保障。
全面提升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两大服务主体的能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举措。一是增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实力和应急能力,加大投入保障服务。二是加强基层卫生队伍建设,充实力量,增强服务能力,解决后顾之忧。三是创新服务模式,改進服务质量等,切实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更加有效落实。
3.4 强化服务项目指导,落实业务保障。
2023年社区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工作计划 篇4
逐步均等化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范围
全省所有县(含县级市,下同)内常住人口,以及在现居住地连续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以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慢性病人等为重点服务人群,可免费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二、工作目标
在2011年执行,我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为主,包括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卫生监督协管11项。具体目标为:
1、按照国家规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及时更新,逐步实现计算机管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50%。
2、向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和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教育覆盖率达到85%以上。
3、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为适龄儿童免费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0%以上;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疫苗针对性接种达到规定要求;发现、报告预防接种中的疑似异常反应,并协助调查处理。
4、传染病防治取得明显进展,传染病疫情报告率达95%、及时率达95%,准确率达95%;非住院结核病人100%、艾滋病人70%得到规范的随访和治疗管理。
5、扩大儿童保健范围,对0-6岁儿童进行健康管理,管理率不低于75%。
6、加强孕产妇保健管理,管理率不低于80%。
7、开展老年人保健工作,定期为65岁以上老年人做健康检查,老年人健康登记管理率达到67%。
8、加强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以上两类人群管理率分别达到47%、37%。
9、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随访和康复指导,对明确诊断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率达到30%。
10、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及时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协助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和风险排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率达到95%。
11、开展卫生监督协管工作:食物中毒和食品安全隐患信息上报、处理及宣教,对常住务工人员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职业卫生宣教,卫生管理巡查及宣教,学校巡访及健康教育,非法行医信息监测及报告。卫生监督协管信息报告率达到95%。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主导,充分体现公益性和公平性,按项目内容免费向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二)坚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着眼解决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有针对性地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努力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三)坚持注重质量,提高效率,强化监管,保障农村居民充分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四、主要任务(一)确定服务机构
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由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站,下同)和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下同)承担。原则上每个乡镇确定当地的一所乡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确定一所村卫生室向辖区内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对于实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要优先考虑。乡镇卫生院暂不具备提供服务能力的,允许其与上级专业机构或对口支援的医疗卫生机构共同提供规定的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要将县城关镇、城乡结合部、未设村卫生室的行政村等地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纳入整个实施规划,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辖区内不留空白,覆盖到全体农村居民。
(二)明确服务分工
各地应根据《乡村两级卫生机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职责分工(2011版)》(附表1)、《江西省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分解表(试行)》(附表2),结合当地实际,合理划分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应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制定具体任务分解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劳务密集型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应主要安排给村卫生室承担。乡镇卫生院应加强对村卫生室开展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培训、指导和考核工作。
(三)强化业务培训
各地要根据新修定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卫妇社发„2011‟38号)(以下简称《规范》,请各单位在江西省卫生厅网农村卫生栏自行下载)要求,认真学习《规范》内容,组织开展好专业技术培训。培训要重点针对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和乡村医生,使每位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工作人员能够按《规范》中规定的标准、内容与流程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四)转变服务模式
各地要积极引导乡村两级卫生机构转变服务模式,逐步改变重医轻防的观念,从以基本医疗服务为主转变到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要创造条件大力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使乡村两级卫生机构融为一体、形成合力,有效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农村地区的实施。
(五)绩效考核
1、认真组织实施考核。各县绩效考核协调小组,根据《江西省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评估标准》(附表3)负责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绩效考核。设区市卫生、财政部门对各县上报考核情况进行抽查,汇总后于2011年11月底上报省卫生厅、财政厅确认。
2、考核结果的运用。绩效考核结果分为三个等次,分值800分以上为优秀,799—600分为合格,600分以下或单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低于60分的为不合格。考核结果作为确定服务提供机构财政补助总额的依据。对不合格的按已完成服务量结算补助经费;对合格以上等次的,按照规定按服务全部兑付补助资金;优秀的,可给予适当奖励,奖励经费从当地完成服务量不合格扣减的经费中解决。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对考核不合格的乡村卫生服务机构责令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或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取消其项目提供服务资格。
五、经费筹集与支付
(一)明确经费补助标准。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以县为单位,2011年按服务人口每人25元的标准予以补助,其中:中央财政补助15元(西部政策延伸县20元),省财政补助城区7元,补助县(市)8元(西部政策延伸县补助3元),设区市财政补助城区1元,县(市、区)财政补助2元。
(二)明确经费使用范围。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主要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所需费用,包括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力成本支出、医疗耗材、健康教育印刷资料、宣传、重点人群随访、教育培训以及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必需的其它开支。各级财政部门可根据考核评估工作需要适当安排考核工作经费。
(三)经费支付方式
1、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实行“当年全额预拨、次年考核结算,专款专用、多退少补”的管理原则,不得转作他用。即省财政厅、省卫生厅年初按上人口数和人均补助标准预拨当年补助资金,次年根据各地上报截至上年末实际补助金额,并根据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评估情况,结算上中央和省财政专项补助资金,多退少补。
2、各地要根据当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总额,提供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立医院按规定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由各级政府给予专项补助。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按规定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由当地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补偿。乡、村服务机构原则上以3:2比例对预拨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进行分配。对于承担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乡村卫生机构,实行预拨、考核及次年结算制,即先按服务人口数拨付经费的50%,项目执行结束后按服务量根据考核结果综合拨付补助经费,具体拨付办法由县级财政、卫生部门研究制定。
3、各级财政、卫生部门对乡村医生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给予合理补偿。在继续落实县级财政给予每位乡村医生300-500防疫岗位津贴、省级财政给予每位乡村医生1800元的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的基础上,根据乡村医生所提供的服务内容,乡、村两级服务机构原则上按3:2的比例对预拨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进行分配(经费分配比例见附表1),作为乡村医生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补助经费。村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由乡镇卫生院发放。
4、预防接种补助经费按《江西省财政厅、江西省卫生厅关于下达省级预防接种补种经费使用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赣财社„2008‟59号)执行,拨付至承担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任务的接种单位(含首针接种的医疗卫生机构)。
六、项目管理
(一)建立月报告制度,严格项目进度管理
各地要按《规范》的要求,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按规范要求为居民提供服务。要建立和完善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月报告制度,确保项目目标如期实现。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每月将上月各项目进度情况上报至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然后逐级上报,每月5日前报我厅农卫处。
(二)强化绩效考核,保证项目执行质量
各地要强化项目绩效考核,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工作机制,保证项目执行质量。各设区市每年组织所辖县(市)进行一次绩效考核,抽查和复核各县(市)的考核结果。考核结果作为拨付省级财政补助资金的主要依据。各县(市)每半年对所辖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自查自评,重点考核乡镇卫生院履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社会满意度等情况。在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组织或委托下,乡镇卫生院每季度要做好对村卫生室的考核。县级考核结果要与各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考核挂钩,作为工作人员奖惩及核定绩效工资的依据。考核情况应向社会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三)加强专项资金监管,做好项目成本管理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只能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1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支出,各级不得分割使用资金,不得将专项补助资金用于乡村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等其他支出。各机构要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挪用,严禁贪污、拖欠、克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省卫生厅、财政厅将协调有关部门加大项目资金监督检查力度,对机构和个人出现违法、违规行为,一经查实,按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
七、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
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是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工作方针和新医改方案精神的重要措施,有利于逐步将现有的“重治疗、轻预防”的医疗模式向“预防为主”的医疗模式转变。各地要提高对这项工作重要性的的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按照政府领导,部门配合,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原则,明确工作任务和职责,精心组织实施,共同做好项目的实施与管理工作,确保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取得实效。
(二)加强宣传教育
各地区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的作用,让广大农村居民充分了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重要意义和对健康产生的长远影响,提高居民健康意识,保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顺利开展及稳步推行。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与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等基层管理组织和辖区单位的协调与沟通,争取支持,引导居民自觉自愿接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三)强化监督检查
2023年社区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工作计划 篇5
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和省、市、县关于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指导意见,现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筹解决流动人口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以创建体制机制为核心,坚持公平对待、服务至上、合理引导、完善管理的原则,通过统筹规划、系统推进、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运行机制,切实保障流动人口的基本权利和发展权利,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组织试点、有序推进、逐步深化,到2012年末,力争全镇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流动人口,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与当地户籍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建立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运行机
制。基本形成功能完善、分布合理、管理有效、普惠度高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组织保障体系、信息互通共享体系、城乡一体政策法规体系和维权援助体系。
三、基本原则
(一)优化服务、促进管理。突出以计划生育为主的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通过便民维权等多种方式,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借助服务手段力促管理的完善规范,实现社会效益和工作效益的最大最优化。
(二)重点突破、统筹推进。以流动人口聚集地月亮岛片区为主,逐步辐射全镇;重点突出宣传倡导、生殖健康、避孕节育、优生优育、奖励优待等五个方面计划生育服务均等化工作机制的完善;充分发挥公安、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司法、民政等部门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促进流动人口在户籍管理、子女教育、就业创业、社会保障、购房租房、医疗卫生、便民维权、司法援助等十个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实现均等化,全面提升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工作总体水平。
(三)坚持标准、突出特色。要本着流动人口享受本镇常住人口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的宗旨,坚持《望城县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方案》所确定的试点工作标准,立足我镇实际,实行分
类指导,创新各类模式和载体,走出独具星城特色的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路子。
(四)整合资源、综合服务。在镇党委、镇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把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纳入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考虑,围绕试点要求和流动人口的实际需求,全面整合资源,拓展服务范围,为流动人口提供均等化优质服务。
四、主要任务
(一)全面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是全面推进宣传教育服务均等化。开展重点服务于流动人口的专项宣传活动,将其制度化、日常化,引导其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设立村委会流动人口服务热线、投诉热线和信箱;在流动人口生活区、经营区设立宣传资料发放点。二是全面推进避孕药具发放和随访均等化。根据流动人口分布,在全镇流动人口工作区和生活区设置避孕药具免费发放点。印制发放“避避孕药具便民服务卡”,注明提供药具和咨询的联络方式;三是全面推进计划生育免费服务项目和生殖健康服务均等化,对持有本人身份证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育龄妇女,免费提供放取宫内节育器、结扎、人工流产、引产、皮埋、环孕情检查等服务;对有需求的流动人口,纳入全镇免费预防
出生缺陷和孕前优生检测项目;公布监督举报电话,对免费服务范围内的收费行为严肃查处。四是全面推进生育政策服务均等化。流动育龄夫妻要求在我镇生育第一个子女的,持相关材料证明,在我镇计划生育办公室进行登记,并享受相关的生殖保健服务;流动育龄夫妇,一方户籍在我镇,要求再生育的,由计生部门按相关规定为其办理再生育证明;五是推行奖励优先服务均等化,对长期在现居住地居住、采取长效避孕措施、积极支持计划生育流动人口家庭,与本地户实施多档次的奖励。
(二)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工作统筹管理、综合服务体制。一是充实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领导,成立流动人口均等服务管理领导小组,镇长担任组长,分管计生领导为副组长,计生办主任和流动人口管理人员为小组成员并设立办公室。二是将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纳入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解决流动人口在就业、就医、居住、子女入托入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逐步将流入人口纳入社会保障。三是建立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部门牵头,公安、人口计生、工商等相关部门全力配合,镇计生办具体抓、村委会登记纳入服务的流动人口工作制度,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登记核查活动。
(三)完善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网络体系。一是依托村委会公共服务站,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公共事务受理窗口。
二是通过村委会文化活动中心,建立为流动人口服务的人口学校、会员之家、新新家庭文化屋、便民维权服务站、生殖健康咨询指导室、宣传公示栏等服务场所。
(四)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综合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一是有效整合人口计生、统计、公安、人社、民政、卫生等部门相关信息网络资源,建立流动人口数据的快速采集、动态监测和系统分析系统,初步形成流动人口发展的辅助决策体系,为流动人口基础信息库等相关重点电子政务建设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提高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科学决策水平。二是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信息系统,根据计划生育工作的实际需求,在充分整合、改进育龄妇女信息系统(P&WIS)的基础上,运用并整合国家(PADIS)和省级开发的全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系统(GPL),建立以全员流动人口信息为基础,融宣传教育、政策法规、技术服务、规划统计、协会工作、药具管理、电子办公为一体,具有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服务和管理业务功能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建立流动人口电子信息数据档案,逐月比对分析人口的变化动态,准确预测流动人口变动趋势,形成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管理的技术支撑体系。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保证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有效推进,成立星城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流动人口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督导检查。卫生部门指导各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公共服务机构,加强与医疗保健机构的合作,充分整合区域医疗卫生资源,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纳入村(社区)服务范畴,为流动人口提供安全、及时、快捷的婚(产)前检查、避孕节育、优生优育和生殖保健等服务。民政部门在社会救助工作中,优先照顾和扶持实行计划生育的流动人口家庭。宣传、教育等部门依托村(社区)教育阵地,举办专题讲座和培训,普及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家庭保健科学知识。组织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文艺演出进村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充分发挥村幼教资源优势和人口计生网络优势,积极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健康服务。公安部门及时与人口计生部门沟通人口出生登记相关信息,提供有关人口信息查询和户籍资料。建立镇派出所与人口计生专干协作制度,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优先对实行计划生育的流动人口家庭成员提供社会保障,协调做好农民工的基本公共服务工作,其他部门结合各自行业特点,做好均等化服务相关工作。
(二)建立人口计生机构队伍稳定强化机制。加强流动人
口服务管理督查队伍建设,主要承担流动人口现状调查、基本公共服务维权督查、日常考核评估等职责。健全流动人口管理机构,配齐配强工作人员
六、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启动实施和宣传动员阶段(2011年6月至2011年7月)。制订工作实施方案,按照方案要求,重点做好宣传发动工作,采取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同时依托村(社区)活动阵地,广泛宣传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开展此项工作是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迫切要求;是推进城镇化、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促进流动人口与当地居民和睦相处,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有效途径;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立服务型政府的现实需要。通过宣传发动,使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的目标、原则和主要内容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在全镇形成齐抓共管、稳步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共识。
第二阶段:重点突破和逐步推进阶段(2011年7月至2011年12月)。首先以流动人口集聚地月亮岛片区实施重点突破,以计生五项公共服务为主,摸索有效工作方法,积累成功工作
经验。在此基础上,在全镇逐步推广和全面推进。一方面建立和完善制度,另一方面调整镇财政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经费的支出结构,加大对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第三阶段:督促落实和完善总结阶段(2012年月至2012年12月)。通过不断的督查、整改、提高的循环过程,对全镇的11个村(社区)流动人口均等化工作进行细化落实,基本实现全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对照工作实施方案中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形成总结材料,整章建制,进一步提升工作思路,为下一阶段工作打好基础。
2023年社区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工作计划 篇6
工 作 汇 报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口计生委的关心指导下,全区人口计生工作以“统筹管理,服务均等,信息共享,区域协作,双向考核”为统领,始终坚持“公平对待、服务至上、合理引导、完善管理”为原则,以抓流动人口免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突破口,在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机制、完善服务管理网络、落实服务管理人员、经费和优质服务上抓落实,全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就具体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xx区流动人口的基本情况
截止xxxx年9月30日,xx区流动人口总数xxxxx人,其中流出5194人,流入12537人,流动人口中男性占70.4%,女性占29.6%。全区流动人口数量继续呈上升趋势。从暂住时间来看,居住1年以上的占5.6%;居住1个月至1年的占87.16%;居住1个月以下的占7.24%。1980年以后出生的占流动人口总数的48.3%,农业人口为流动人口的主体,受过初中教育的占流动人口总数的59.3%,流动人口中89.2%为农业人口,10.8%为非农业户口,流动人口主要以劳动强度大、收入报酬低的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社会服务业、建筑业为主,占到流动人口60.2%,流动人口月平均收入为1218元。
二、xx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提供的基本情况 xx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宣传教育服务”即依托社区人口学校举办流动人口婚育知识培训班,并坚持在重大节日上街宣传、发放各种宣传资料,引导流动人口树立婚育新观念。
(二)“免费技术服务”即区、镇办设立流动人口服务中心,公开流动人口免费服务项目、内容及程序。利用计划生育基本技术服务结算五联单为流动人口提供免费服务。
(三)“生殖健康、随访服务”即村(社区)依托计生技术服务室为流动人口提供免费服务。
(四)“优生优育服务”即将流动人口纳入“母亲健康工程”、“优生促进工程”和“家庭创业工程”实施范围,与常住人口享受同等服务。
(五)“免费避孕药具服务”即在社区服务站、市场、企业及流动人口集中的村居设立流动人口避孕药具免费发放点、避孕药具自取箱,为流动人口免费提供避孕药具服务。
(六)“关怀关爱服务”即流动人口在xx辖区享受同常住居民一样的子女入托入学、生育关怀、特困帮扶等服务。
(七)安全服务。认真清查侵害流动人口权益的行为,严肃查处各类侵权案件,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加强私房出租管理力度,向流动人口提供卫生安全的居住场所。
(八)子女就学服务。把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纳入我区教育
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子女就学保障制度。切实保障了流动人口子女与常住人口享受同等教育的权利。
(九)社会救助服务,加大了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的社会救助和综合帮扶力度。按照分类施保、突出重点的原则,将符合条件的生活困难家庭及时纳入城乡低保范围,并对重度伤残家庭按规定给予大病救助。对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生活困难家庭实施临时救助。
(十)就业培训、援助和扶持等服务,为流动人口提供免费的岗位信息、政策咨询和职业指导等基本就业服务。落实流动人口就业优惠政策。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予以照顾,在职业介绍、技能培训中优先登记、优先安排,给予其免费职业指导服务。在执行有关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规定时,落实激励措施,对符合条件创业的流动人口人员,可优先获得小额贷款的扶持。
三、xx区非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提供的基本情况 xx区户籍人口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就业服务。有就业能力的居民,因为企业的调整或合并等原因下岗了,为有就业能力的居民提供就业和再就业的组织上的保障。
(二)社会保障服务。参加社会保险,比如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使退休的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为他提供一个社会化管理的服务。城镇居民按照规定参加各项社会保险,解决后顾之忧,解决未来的老年人社会问题。
(三)社会救助服务。主要是为有困难的老年人和生活有困难的群体提供的服务。一是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实做到应保尽保,解决生存问题、基本生活问题。二是开展基层社会救助服务,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当中的实际困难。三是政府的社会救助的公共服务。
(四)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主要在儿童的计划免疫、老年人的慢性病,还有残疾人和贫困居民就医方面,提供一定的服务。计划生育服务主要包括宣传教育、免费技术服务、生殖健康、随访服务、优生优育服务、免费避孕药具服务。
(五)文化、教育、体育服务。面向基层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支持和保障中小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
(六)安全服务。开展平安xx创建活动,建立联防队、巡逻队等,动员居民共同创建安全单位。
四、xx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典型工作及成功原因分析。
xx区被国家确定为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后,xx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把试点工作放在突出位臵予以安排部署。区级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听取计生局关于试点工作的汇报,专题研究部署,协调财政、教育等部门解决有关问题。并及时成立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区四大家主管领导为副组长,14个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并把流动人口均等化
服务试点工作纳入2011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要点,全力予以推进。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xx区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分解落实相关部门工作任务,并于今年3月24日召开了全区均等化试点工作动员大会,全面推进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试点工作。要求各镇办、各部门要坚持党政领导、部门协作、优势互补、各负其责,齐抓共管推进此项工作。建立区级、镇办和社区三级服务管理网络,规范管理,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建立以宣传倡导、便民维权、避孕节育、生殖健康、优生优育、奖励优待等均等化服务工作机制。将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试点工作作为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评估重要内容,加大督促检查和奖惩力度,确保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试点工作取得实效。先后下发了《关于在全区开展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三清楚六均等一满意”活动的通知》、联合六部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免费技术服务的通知》、《关于落实流动人口便民维权措施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流动人口民生、民主和民权方面的政策措施,着力解决流动人口“有收入、有书读、有组织、有安全”等问题。在流动人口计生工作方面,我们按照“属地化”管理的要求,把流动人口纳入“现居住”地日常管理服务范围,精心组织开展“市民化”服务,让流动人口充分享受到与户籍人口同等的计划生育权益。
(一)加强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等媒体,通过发放《致流动人口的一封信》,组织流动人口参加培训、讲座、参加计生知识有奖问答等形式,向流动人口传播计生国策和先进婚育文化知识。在全区范围组织开展以“真情关怀,温馨服务”、“你需要我服务,我服务你满意”等为主题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宣传服务月活动。
(二)开展免费服务。为了使流动人口享受到和常住人口一样的计划生育基础服务,我们利用计划生育基本技术服务结算五联单积极开展计划生育基本技术免费服务,最后由政府买单。据统计,2011年,全区为流动人口提供了免费服务11258例,免费为流动人口发放计划生育宣传手册、免费提供培训、生殖保健咨询、办理有关证件等服务。我区流动办为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印发了“亲情服务卡”,还在流动人口密集的社区设臵了流动人口避孕药具自助领取箱,细致周到的服务既提高了流动人口对计生工作的满意度,又使“三查两清一服务”工作落到了实处。
(三)推进便民维权。公开有关计划生育的政策法规、办事程序、服务程序、咨询投诉电话、服务收费等项目,为符合条件的外来流动人口发放生殖健康服务证,提供政策咨询等服务。认真落实流动人口计生法定优先优惠政策,深入开展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上门”服务,在流动人口、农民工集聚的企业、建筑工地、市场等设立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宣传资料免费发放点,并定期组 6
织开展“送关怀、送知识、送健康”等服务活动。通过计生协会等组织,深入开展生育关怀等活动,为外来人口提供生产、生活、生育等服务,保障和维护了流动人口计生合法权益。
(四)今年以来,我区坚持“为民、便民、利民”的根本宗旨和“热情周到、依法办事、清正廉洁、高效服务”的工作原则,立足实际、整合资源,建立了一个区级流动人口服务中心,并在7个镇、办相继建立了镇办流动人口服务中心,打造便民政务,受到群众一致好评。中心主要针对群众在办事过程中环节程序多、时间长、效率慢等实际情况,吸取基层群众意见,实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咨询、二胎指标审核、婚育证明办理、奖励扶助的审核等事项的一条龙服务,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区、镇上下联动,使“流动人口服务中心”极大地发挥了为民、便民、利民的作用。有效解决流动人口证件办理难、免费节育措施落实难、生殖健康服务难等问题,为全区流动人口提供与户籍人口同等的服务。在流动人口集中的底张办西蒋村成立流动人口计生协会,把计划生育协会组织融入到流动人口中,吸纳个体私营企业经理、老板加入计生协会组织,成立多种行业的流动人口计生协会队伍,发挥计生协会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作用。
五、xx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由于基层管理力量相对薄弱,信息采集质量不高、内容不全,导致流动人口底数与实际情况还有一定的距离。
(二)由于部门间信息网络不通或信息资源无法共享,导致区域协作和均等化服务不能完全展开。
(三)由于缺乏必要的工作保障,导致基层基础工作相对薄弱。
六、xx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工作设想
(一)针对基层信息采集质量问题,我们将协调相关部门加大基层计生干部编制,要求镇、办社区计生干部加大流动人口集中清理清查活动工作力度。利用集中清理清查活动掌握全区流动人口底数,并将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到全区所有的流动人口。
(二)在服务内容上要全面拓展。一方面,要全面推进流动人口在计划生育宣传倡导、生殖健康、生育关怀、便民维权、奖励优待等方面服务的均等化;另一方面,要结合相关部门职能,整合资源要素,逐步推进流动人口在社会保险、劳动就业、教育培训、公共卫生等方面服务的均等化,做到在保障流动人口基本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保障流动人口的发展需求和个性需求。
(三)在服务机制上要全面落实。督促各级各有关部门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队伍建设,不断加大经费投入、综合治理力度,健全工作运行机制、目标考核机制、措施保障机制,努力确保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有序开展,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2023年社区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工作计划 篇7
关键词: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筹资机制
中图分类号:C9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149(2016)04-0034-11
DoI:10.3969/j.issn.1000-4149.2016.04.004
中国的户籍制度,催生了特定的“流动人口”概念,同时,很多政策和管理系统的建构也以户籍制度为依据。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流动人口面临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均等享受、社会融合等现实需求。在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改革进程中,政府关注到了流动人口的服务筹资问题,采用了以常住人口为基数核定筹资总额及责任分担的筹资政策,对解决常住流动人口(指纳入常住人口统计口径的非本地户籍人口)服务均等利用奠定了良好基础,但目前,短期流动人口筹资政策仍有欠缺,不利于服务的均等利用,阻碍了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进程。
筹资政策是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制度基石。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财政收入增速的逐步放缓与民生支出需求持续增长之间的矛盾将日益突出,如何优化筹资机制设计、提升筹资政策安排的有效性,对加快实现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的战略目标意义重大且紧迫。本文期望通过对流动人口及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筹资现状的梳理,分析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筹资政策中存在的缺陷或可改进的空间,结合国际经验和我国相关体制背景,提出完善我国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筹资机制的对策建议。
一、文献综述
流动人口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供给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难题,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均主要致力于分析制约流动人口公平利用公共服务的障碍与解决机制。
由于人口管理制度的根本差异,国外一般没有“流动人口”这一概念,与之特征相近的人口概念是“不规则移民”(Irregular migrants)和“非登记移民”(Undocumented migrants),相关研究主要是对其享受卫生服务权益的障碍及解决机制进行调查和研究。如:克里斯塔(Christa)等研究了欧洲非规则移民的精神健康服务的供给问题,认为供给资源不足是非规则移民享受精神健康权益的主要障碍。德沃林(Dauvrin)等2012年的一项研究发现非登记移民即便是在不同的医疗体系中,在享受医疗服务方面也面临着大致相同的障碍,包括:沟通、文化上的误解、转诊困难、医疗服务延误或中断等。詹森(Jensen)等基于对急诊医生的调查则发现主要障碍是缺乏以权益保护为基础的政策。在筹资责任配置方面,为减轻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外部性对地方政府供给积极性的影响,世界上多数发达国家在财政体制中均表现出了支出责任向上层政府集中的特征。如美国针对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出台了专门的帮扶政策——始于1966年的“流动教育计划”(Migrant Education Program,MEP)。联邦政府依据各州实际吸纳的流动儿童数量拨付经费,即各州获得的拨款数等于其流动儿童数量占全部流动儿童的比重乘以联邦拨款总额。
在我国,研究者一般将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主要障碍归纳为户籍制度、管理机制不健全和服务投入不足等方面。还有一些研究进一步从现有的公共卫生经费转移支付制度的制度缺陷角度,探讨了其对公共卫生服务非均等化造成的影响。但是,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的均等化,其实质是财政问题。对此,蓝相洁等也持相同观点,认为财政保障是影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因素。甘行琼等的研究发现,面对巨大的公共服务支出压力,地方政府确实存在依据户籍供给公共服务的倾向,流动人口受到歧视。而要化解地方政府面对的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支出的压力,必须先解决人口流入地财政压力加剧和人口流出地相对受益的财力失衡问题。对此,候建明认为要想使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获得与户籍人口同等的公共服务,必须逐步把流动人口公共服务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贾婷月也认为在农民工市民化成本的分担中,人口流入地政府承担更大的筹资责任是较为公平的制度安排。而乔俊峰则认为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保障等受益范围跨区域的公共服务,无法由某一地方独立提供,应明确为中央事权,由中央承担支出责任。
归结起来看,国内外的相关文献都认识到流动人口无法享受到与户籍人口同等公共卫生服务的根本原因是缺乏科学合理的财政保障機制。特别是国内的研究者结合我国流动人口公共服务供给的实际情况,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支出责任划分,加强地方政府投入力度等方面提出了筹资政策的完善建议。但是,现有文献没有能够清晰回答筹资依据扩展为常住人口后,已经纳入财政保障范围的流动人口公平利用公共卫生服务的制度障碍是什么,如何通过政府支出责任的重新配置和转移支付制度的优化将非常住流动人口纳入经费保障范围并促进经费的高效利用。有鉴于此,有必要结合我国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深入分析现有筹资政策制约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现进程的制度性原因,结合国际成熟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可操作的优化建议。
二、我国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筹资政策现状
流动人口规模的快速增长及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改革要求,对我国现有的以常住人口为基础的流动人口公共服务政策和供给模式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特别是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等新特征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供给的内容和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流入地政府产生了巨大的资金筹集与服务体系建设的压力。近年来,国家从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的目标出发,对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筹资与供给体系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资金拨付依据实现了从户籍人口到常住人口的转变,将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纳入了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实现了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筹资标准和服务内容上的同等对待。但是与常住人口相比,短期流动人口在健康教育、孕产妇保健、儿童免疫接种等的服务利用方面明显不足,其中,筹资机制不健全导致的流动人口卫生管理跨地区协调机制不健全、公共卫生管理和服务机构资源不足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nlc202309081015
1.公共卫生服务筹资责任划分的依据
在我国人口管理实践中,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区满特定时间(我国统计口径以半年为界限)的人群,它是目前我国核定公共服务筹资、计量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任务的依据。
本文基于常住人口的实际管理口径,进一步把流动人口区分为常住流动人口和短期流动人口,前者在流入地目前已经纳入常住人口管理,而后者则尚未纳入常住人口管理。短期流动人口大致包括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从户籍地到流人地时间不足半年的,其公共服务筹资和管理任务还在户籍地。二是从户籍地流出半年以上,但由于频繁更换流入地,按目前的常住人口统计口径,可能出现“两头落空”的情况,也就是流出地按常住人口统计时已经不包含这类人员,在流入地又没有达到常住人口统计标准。三是在流入地实际居住时间超过半年,但未按规定办理登记,未纳入当地常住人口管理。由于目前的政策实践是以常住人口为基数核定和安排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筹资责任,上述第一种情况导致筹资地与服务对象实际所处地点不一致,而后两种情况也许导致了筹资空白点。
2.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筹资政策安排
现有筹资政策以常住人口为基数,实际上已经覆盖了常住流动人口。本文分析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筹资政策,是同时包括常住流动人口和短期流动人口的筹资政策。
(1)国家层面。2009年以来,中央明确规定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人均筹资标准(见表1)。以人均筹资标准为依据,中央与省级之间还进一步明确了筹资责任的分担比例。其中,西部地区12个省份中央财政补助80%;中部地区10个省份补助60%(其中:243个比照县和湖北恩施、湖南湘西、吉林延边参照西部补助标准补助80%);东部地区9个省份则分别确定筹资比例,其中:福建50%,山东40%,辽宁30%,江苏20%,广东15%,北京、天津、上海和浙江补助10%;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补助100%。这种差别化的筹资责任分担政策,有效分担了各省级地方政府因财力丰裕程度差异导致的筹资困难,促进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供给的均等化。
(2)地方层面。在中央财政逐年加大对公共卫生经费投入的同時,各级地方政府按照国家规定的筹资要求都安排了相应的经费,全部达到了国家规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最低标准。同时,在省级以下各层次政府间,也进行了筹资责任的再配置。筹资政策的主要特征如下。
第一,在中央财政补助的基础上,省级政府承担了对财力薄弱地区的经费补助责任。
第二,从可获得资料来看,除中央财政补助的部分外,关于地方政府出资部分,不同省份规定了省与市(县)政府间的不同分担比例或办法,有的省根据财力承受能力,给予不同的定额补助(如江苏省和河南省),有的省按比例分担(如安徽省和湖北省)。总体来看,由于中央财政补助政策的地区间差异,东部地区的省级政府承担了较中西部地区更多的筹资责任。
第三,总体上看,东、中、西部各省份间的筹资标准下限没有明显差异,大部分省份基本都按照国家规定的筹资标准进行筹资。但从实际筹资水平来看,东部省份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财力丰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筹资水平总体高于中西部省份。如:北京市到201 1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达到67元,是国家标准的2.7倍;2010年,上海市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就已经达到了46.41元,2011年人均经费达到了53.7元。但也有例外,同为东部省份的江苏省,2013年人均实际筹资水平虽然超过了30元的筹资标准,但也仅为33.1元。除此之外,中部与西部省份间的筹资水平差异不明显。
第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筹资水平差异不但体现在不同区域的省市问,在同一省市内部也有所体现,如浙江宁波、四川成都,筹资标准都明显高于省内的其他地区。
第五,财力状况是决定公共卫生服务筹资标准的基本因素,但地方政府的政治意愿也会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筹资水平有重要影响。比较典型的是陕西省,2009年,陕西省的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筹资标准为21.5元,这一标准不但高于西部省份,也高于东部和中部的许多省份,在全国居于前列。但此后几年,陕西省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筹资标准逐步与其他省份趋同,这可能与政府的投入意愿受到财力制约有关。
此外,地方政府在优化筹资政策的同时,也通过不断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供给范围和方式,着力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供给的均等化程度。多数地方明确提出了向常住流动人口提供与户籍居民同样的服务项目的要求。但也有流入地政府虽然逐步将流动人口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供给范围,但仍设有一定的服务门槛。如浙江温岭,虽然将暂住证制度改为居住证制度,并取消了连续居住满3年才能办居住证的规定,但流动人口仍需根据居住年限、学历水平、就业状况、受教育程度等进行积分,根据积分享受不同的公共服务。当居住年限被流入地政府列为最主要的限制条件时,其直接政策后果就是将频繁流动人口排除在外,导致短期流动人口无法在当地享受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3.现有筹资政策的缺陷分析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与服务提供情况密切相关。在服务提供过程中,必然要花费相应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给以必要的经费保障,是机构承担服务供给职责的前提,也是保障服务持续提供的条件。在国家现有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供给制度设计中,也是“服务包”建设与筹资政策设计同步考虑,遵循了筹资与服务相互协同的内在逻辑。总体而言,目前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筹资政策已经比较完备,较为有效地保障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改革,但也还存在如下问题。
(1)筹资增长机制缺失。自2009年新医改以来,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几经调整,不断增长。但改革过程中,筹资增长的频度和幅度主要靠的是行政决策,人均经费标准是否充足,筹资增长是否适当,都缺乏充分论证。随着服务需求的增加、服务能力的提升,服务经费应该达到怎样的标准?未来几年应该以怎样的速度增长?财政收入增速放缓背景下如何保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筹资的充足性和可持续性?类似问题均缺乏系统研究,目前尚没有科学细致的、以绩效为导向的中长期筹资规划。
【2023年社区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李家河乡卫生院2013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方案06-27
浸潭镇桃源201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总结06-02
2023年鲁溪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考核及资金分配方案08-29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医疗工作制度范文09-12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总结11-15
2023年社区工作思路09-23
2024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05-17
2023年陕西社区专职工作者10-07
社区安全生产基本制度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