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民俗的学生作文300字

2024-07-02

民风民俗的学生作文300字(精选6篇)

民风民俗的学生作文300字 篇1

满族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尤以辽宁最多。少数聚居在一些大中城市。清代以来,由于满汉长期杂居,满族与汉族差异逐渐缩小。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中,满族在政治、文化、科学领域里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满族信奉萨满族,以后还信奉佛教。

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满语属阿尔泰语系。17世纪40年代后,满族普遍使用汉语和汉文,现在只有黑龙江的少数老人会说满话。

满族的禁忌:满族最突出的忌读是不准杀狗、不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不穿带狗皮袖头的衣服;在满族人家里做客,不要当着主人的面赶狗,更不能说狗的坏话,否则主人会认为你是当面侮辱他,会不客气地下逐客令。还忌讳打喜鹊和乌鸦。以西为上,特别忌讳一般人尤其是青年人坐西炕,更忌讳妇女在西炕上生孩子。忌在索罗杆(神杆)上拴牲口。祭祖时大门口挂放的谷草是为祖先的马匹准备的,忌孕妇、寡妇和戴狗皮帽子的人接触。

民风民俗的学生作文300字 篇2

一、民俗文化的人文教育功能

(一)教化功能

民俗文化具有传承性特征,“民俗主要是由下层民众创造,人人传习自我教化的习俗。”传承使民俗成为了财富,成为了文化,得以世代延续下来,并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被后来者融入富有时代特色的文化元素,进而为一代代的人所接受并继续传承。一方面,通过代际间口头传递;另一方面,通过非语言的行为举止传承,如农事节气、交往礼节、成年礼等人生仪式等等,这一切都通过一代人的行为,潜移默化地感染教化着下一代人。

(二)规范功能

社会规范的四个层次分别是法律、纪律、道德、民俗。其中民俗文化是产生最早,约束面最为广泛的规范层次。民俗文化一旦为人们所接受,就会自然地变成一种文化自觉,这样民俗文化的规范功能越发彰显。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不成文的乡约民规,大家都会自觉地遵从这些民俗文化,并以此自律,如有威望的老者受人敬仰,在处理事情上具有话语权,对于邻里的纠纷等问题都可以进行评判。

(三)增强民族情感的功能

民间节日、民间礼仪等渗透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精华,尤其是一些具有明显民族特色的民俗文化,通过内向的凝聚和外向的融合,不断增强人们对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正如钟敬文先生说,民俗文化“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识,提高国民文化素质,激励广大人民爱祖国、爱民族、爱乡土的情感”。

二、民俗文化教学实践概况

广东财经大学民俗文化课是面向全校开设的通识课,该课程是涉及民俗、文学、历史、艺术等多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具有明显的民族性、历史性和社会性,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学生对中华博大精深文化的了解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突出该课程的实践性,引导学生广泛参与课堂,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上都不断创新。具体来说,每个专题都主要包括四个环节:专题教学、分组讨论、学生汇报、活动体验,各环节环环相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一)专题教学

教学内容不局限于教材,而是选取特色民俗文化进行专题教学。教学中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以案例引入理论知识,通过一个个生动案例,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各种民俗文化的由来、内涵、形式以及内容的发展变迁,并通过系统梳理,让学生既学到了各种民俗文化,又不至于感觉太枯燥。

(二)分组讨论

各个专题结束后,要求学生以分组的形式查找相关资料、文献信息,然后相互交流讨论。大家都非常热烈地参与讨论,将自己关于民俗文化的所见所闻与大家分享,并对一些地方民俗文化的积极功能、消极功能给予评价。有学生反映,在这个时候才真正地去系统思考自己了解的民俗文化。

(三)学生汇报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由各小组推荐较为典型的民俗文化,由学生自己通过多媒体展示和生动的讲解,向全班汇报。在这一环节中,各小组都充分准备,搜集丰富的资料,包括图片、视频甚至是道具,争先恐后地将一个个民俗文化项目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

(四)活动体验

亲身体验会使得学生对民俗文化的了解内化为自身的意识,增强他们对民俗文化的感知。在教学中,根据各个专题,鼓励学生模拟场景,亲身参与。如在人生礼俗专题中,组织学生在教室举行成人礼仪式;在民间艺术专题中,组织学生动手剪纸、折纸、制作中国结等。通过活动的举办,学生真正体会民俗文化的过程和意义。

三、民俗文化教学实践的几点总结

(一)学生普遍对民俗文化很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很高

由于采用了较为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将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起来,吸引学生广泛参与到课堂教学,用图片、视频等媒介,生动地展示了民俗文化的多样性,学生普遍表现了浓厚的兴趣。分组讨论和专题汇报中,学生都会充分准备,积极参与,与别人交流自己或身边的民俗文化现象,并表达对民俗文化的看法。

(二)部分学生参与民族文化活动少,缺乏对民俗文化的了解

在教学中也发现不少学生对于我国丰富的民俗文化甚至是一些优秀的民俗文化了解不多,如二十四节气、汉服的特点、年俗文化等等。很多学生表示,由于在校学习,平时参加的民俗文化活动并不多,再加上对民俗文化并没有多大的兴趣,也就没有刻意地去了解。另一方面,近年来一些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俗文化有淡化的趋势,比如年俗,春联、爆竹、年画、彩纸、灯饰等等都是春节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涵,但现在要么机械化完成,要么不允许进行,导致大家逐渐淡化了这些东西,所以接触的机会也就越来越少。

(三)部分学生民族意识不强

春节吃团圆饭、清明节扫墓、端午节吃粽子等等这些民俗活动,都以一种隐性的方式向人们传达着族群意识,是五千年来传承的丰厚遗产,对塑造民族性格、凝聚民族情感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部分学生或者不知道一些民俗文化,或者没有真正地去理解,缺乏对本民族丰富民俗文化的了解,没有培养出深厚的民族文化素养,这可以说造成了民族精神的流失,以至于他们没有形成较强的民族自豪感,尤其是当受到西方发达国家现代文化的冲击时,容易盲目崇拜外来文化,而丧失了自己的民族情怀。

四、丰富文化教育形式、传承民俗文化,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一)开设以民俗文化为内容的基础课

目前来看,将民俗文化课作为基础课的很少,这在理工、农林、医类院校更为明显,即使开设了相关课程,很多学校仍是以公共选修课为主要模式,一般都有人数限制,只有一部分学生可以参与学习。应该把民俗文化相关课程列为基础课,在全校范围内开设,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机会学习到丰富精彩的民俗文化,并把它成为大学生整体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

(二)弘扬地方民俗特色,提升民俗文化价值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特有民俗文化,如生活方式、民俗风情等等。当地民俗文化对于学生可能感知更强烈一些,认同度更高一些。在课程设置中,可以结合当地民俗文化,开设专门实践性课程,促进学生了解本地区、本民族文化,引导他们热爱家乡、热爱民族,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提升他们继承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树立多元文化价值观的综合能力。

(三)广泛开展民俗文化实践活动

民俗文化源于历史,在实践中发展。在高校应该鼓励组建民俗文化团体,组织民俗文化活动,如可以定期举办民俗文化专题讲座;举办民俗文化月、文化周;多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到烈士陵园扫墓;举办文化名人纪念活动等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让他们感受到民俗文化的魅力,积极引导他们对民俗文化的认识和参与,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

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在认识民俗文化中不断培养人文素质、增强民族意识,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社会的和谐发展都会有积极的作用。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学到更多的民俗文化知识。

参考文献

[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2]唐家路.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尹伊君,王国武.民俗文化的特征、功能与传承[J].学术交流,2009,(11).

民俗文化是作文教学的源泉 篇3

关键词:民俗文化 作文教学

民俗文化是指由民间共同创造和享用的生活文化和世代传承的文化传统。它是丰富而独特的教学资源。它在语文科教学方面占有自己独特的地位。我们要理解和应用民俗文化这一独特的教学资源,教育学生用好这些资源。引导学生去发现和体验,好好地把握住民俗文化的特有优势—传统性、集体性等,在学习思想上始终能以体验和应用为主线,同样也能写出充满民俗气息的丽章,作文教学能改头换面,通过学习、体验,创造出生活中的真、善、美。这些许是作文教学的创新之路。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来浅述民俗文化与作文教学的关系。

一、民俗文化是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

“問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的这两句诗正说明了民俗文化与作文教学的关系,恰似源头与活水。民俗文化是源头,是作文教学这股渠中流淌的活水。

(一)民俗文化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广阔的时空领域。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时时都在演绎人们的真实生活,时代的更替与发展致使民俗文化也随之越近。无论是上层建筑,还是老百姓,无一不经历民俗文化的熏陶。《礼记·王制》云:“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而望祀山川。觐诸侯,问百年者就见之。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这里说的是国君听礼,就是到民间,对乡村社会的民情风俗进行调查研究。在我国最早的古代诗歌总集《诗经》中的《风》,就是古代各地各民族之间流传的民歌,反映了古代人民的风俗习惯;既如自古以来,中国农历8月18日的钱塘江观潮日也正说明了民俗文化民众性、生活性等特点。是作文教学时空领域的具体内容。是作文教学的物质和精神素材。因为民俗涉及的内容很多,直到今日它所研究的疆域仍在不断地拓展,就今日民俗学界公认的范畴而言,它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生产劳动民俗,日常生活民俗,社会组织民俗。民俗既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又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作文教学只不过是这种文化传承的一点点方式而已。但是,在现实社会发展中具有特定的意义。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也是培养创新思维、创新型人才的途径。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思维、创新能力方面有独特的作用。

(二)教材中凸显丰富的民俗文化。一方面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写作的示范,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民风民俗的优美篇章: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观潮》就是一篇人们习俗的最真实的写照。还有初、高中课本选篇:《北京的春节》、《端午的鸭蛋》、《虎丘记》、《社戏》、《云南的歌会》等等。都在不同角度的反映着不同时期社会民风民俗的真实情节。在教学中引不同,称之为“俗”。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正恰如其分地反映了风俗因地而异的特点。我国56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也各不相同。

然而,民俗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能体现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而把丰富的民风民俗之种播撒于肥沃的民族土壤中,融入良好的培植办法尤为至关重要。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在教育教学领域中,作文教学固然是继承和发扬民风民俗精神的办法之一。

语文教材中已有着民风民俗的写作资源。 成然,在教材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其中的内容已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潜意识的得到积累,渐渐地成为了作文素材。例如《端午的鸭蛋》等文章中,就有许多我们值得思考的地方。端午节的形成是在屈原投江殉国之前。端午节除了纪念屈原外,还有纪念介之推之说,纪念曹娥、驱邪等等。出原在楚王昏庸、奸臣当道、国都沦陷、报国无望、秦国大军压境的绝望中,选在这个民俗节日里投江殉国,从而给端午节赋予了爱国主义的内涵,使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交相辉映。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情怀和感人辞赋,已广泛深入人心,因此,端午节纪念屈原一说,影响最为深远,占据主流地位。屈原投江之后,才有龙舟竞渡的民俗。民俗是传承的,也是与时俱进的。传统民俗备受人关注,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把清明、中秋等传统节日作为法定假日,一些被人们淡忘的传统民俗重新活跃起来。一个民族要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保持亮点,占据领先位置,就必须优化自己的传统,在吸取外来文化的同时,充实提高自己的民俗文化,使之焕发出新的活力。继承和创造出时代的民俗风气,为之高度反映时代特色,民众才会接受和奉行。而教学中能与实际的学习生活相结合而进行作文。写见闻、绘真实、抒真情。这样,既传承了民俗文化,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才会达到教育的目标。

二、感受真诚的民风民俗,提高审美体验,写出生活的情结也是民俗文化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时代在进步,生活渐殷实。但一些古老的、传统的民风民俗仍在延续,如婚丧嫁娶,起居造屋庆贺,开业规矩,祭祖踏青等等。这些都是作文教学在素材方面的情淡趣浓的题材。它们有的表现了人的纯朴、勤劳、善良,让学生观察、采访、收集这些题材,并通过班内、校内信息交流,写些农、城家事,感受人的真情美。中国传统节日风俗—春节。这一天在中国民间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月初八这天,中国各地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北方年夜饭有吃饺子的传统,但各地吃饺子的习俗亦不相同,北方除夕之夜吃饺子,南方地方初一吃素食,北方一些山区还有初一至初五每天早上吃饺子的习俗,饺子就意味着更岁交子,过春节吃饺子被认为是大吉大利。另外饺子形状像元宝,包饺子意味着包住福运,吃饺子象征生活富裕。云南“十八怪”。云南省民族众多,各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流传甚广,版本甚多的“云南十八怪”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也是云南民族风情的一种体现。其中一版本是这样说的:“鸡蛋用草串着卖,米饭饼子烧饵块,三只蚊子炒盘菜,石头长到云天外,摘下草帽当锅盖,四季服装同穿戴,种田能手多老太,竹筒能做水烟袋,袖珍小马有能耐,蚂蚱能做下酒菜,常年都出好瓜菜,好烟见抽不见卖,茅草畅销海内外,火车没有汽车快,娃娃出门男人带,山洞能跟仙境赛,过桥米线人人爱,鲜花四季开不败”。这个顺口溜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多姿多彩的云南民族风情。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体验、感受。从中教会学生体验现实生活,抒写现实生活。从感受、体验之中去发现人们生活的自然。关注、抒写社会生活的变化,增强学习、继承民风民俗的责任感、使命感。指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社会时事,如“西部大开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留守子女”以“三农问题”。让学生了解省情、州情、市情,了解社会建设成应。让学生时时刻刻保持足够的社会敏感,锐利的目光,对身边的社会现象能够进行一般性的思考分析,将自己纳入社会角色。他们会觉得生活中值得写的东西就太多了。

然后让他们日常教育课堂中口头描述所见所感,以此锻炼他们的思维和表达。滴水成河,学生就会觉得有话可说,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那种“帕写”变为“想写”。学生有了写作的欲望,写起文章来,才能把主观情感巧妙地融汇到客观事物之中,学出的文章才能上品味,这样把写作之源与语言表达紧密结合起来。学生就会将对丰富多彩的生活表达得具体真切、生动形象。发挥了继承文化生活的教育作用。

综观所述,民风民俗是作文教学的源泉。作文教学得以很好的实现也是要不断地引导、体验和抒写民风民俗。

参考书目

1、徐 鹍:《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概论》,云南师大中文系,1994年7月重印。

2、黄淑聘、龚佩华:《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民风民俗作文300字 篇4

一是我们江西特色饺子,我们每一次过除夕都要包各色各样的饺子,有绿豆饺子,有韭菜饺子,还有豆腐饺子,甚至还有辣椒饺子等让人目不暇接。让人吃了还想要再吃一口。在除夕的酒席上啊,必须要有鱼,有鱼了还不能吃。有人会问不吃干嘛呢?因为我们江西人把鱼留在桌子上表示年年有余,要是把鱼吃了那不成了年年没余了吗?

二是抓周,抓周这个词大家可能没有听说过。抓周的意思就是慢一周岁的人都要抓周。先拿一个大一点的盆子,让那个小孩子坐上去,上面放上本子,玩具,计算机,一些东西。我们在门外打爆竹,那个小孩子开始抓,要是抓到本子那他长大以后肯定是一个学习非常好的人;要是抓到的是玩具他长大以后一定是非常贪玩的一个人;要是抓到计算机的话他长大的工作一定是计算机。让后我们趁他在抓的时候扔钱给他们,要是小孩子不拿钱的话,我们大人都把钱放到他的手上。因为我们都想要他长大以后做个有钱的人。

民风作文300字 篇5

伴着锣鼓声,一年一度的社火大赛开始了!

“看,那个是断桥。”“那个是孙猴子扛芭蕉扇。”“那个是许仙和白娘子。” ……

老太太们争这说。

噢,又来了一队社火,这对社火真可笑,一位船夫在划船,船里面坐着一个女人,那女人身子扭来扭去,真可爱。这时来了一个丑婆娘,要简别着一个烟锅,手里拿着一把扫帚,一阵小跑跑到了船夫跟前不停地打船夫,船夫东躲躲西藏藏,丑婆娘就是打不着。

“看城关一小的社火队。”一个人说。

我回过神,把眼睛睁得大大的,看我们的腰鼓队。

打腰鼓的学生,一会儿踢腿,一会儿转圈儿,一会儿跑跳,一会儿打鼓。他们虽然在打腰鼓,但在打腰鼓的同时,也加了一些舞蹈的动作。

后来,又有一只大黄牛过来,他的头转来转去,连眼睛都滴溜溜的转着;观音菩萨也请来了,她身穿白袍,左手拿着玉净瓶,右手拿着柳枝站在荷花中央;几个穿这各种颜色衣服的仙女,一手提着花篮,一手不时的向地面撒花;孙悟空扛着金箍棒,看他那威风的样子,肯定是又除掉了一个妖怪……

“咚呛呛,咚呛呛……”

实用的节日民俗作文300字 篇6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节日民俗作文300字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节日民俗作文300字 篇1

这是流传在红水河畔东兰、凤山一带的古老节日。每年从正月初一起,经过找蚂拐、孝蚂拐及陪蚂拐、葬蚂拐三个阶段,历时一个月之久。蚂拐节有两个故事,其中一个说,很久以前儿子吃老子,杀老母过年。后来出了个孝敬父母的东林,别人要来杀他的父母,他夺刀不让。他也不去吃别人父母的肉。后来母亲死了。他用棺装殓守灵。屋外蚂拐不理会东林悲伤,哇哇叫得人心烦。东林一气之下,用开水浇了蚂拐,谁知惹了大祸。大地断蛙声,日头红似火,天旱得大地干裂。后来布洛陀和姆洛甲说蚂拐不是凡间之物,她是天上雷婆的天女,她一叫天才降甘霖,必须给她陪罪,请蚂拐回村过年,这就是蚂拐节日的来历。另一个故事说,蚂拐是雷王之子,被当作天使派到人间,他一叫雷王就给人间雨水,所以人们很感激他,死了吊孝,如敬考妣。这些传说,都和蚂拐是壮族图腾有关。

节日民俗作文300字 篇2

三月三是清明节,同时也是壮族的歌节。作为清明节是受汉族的影响。但也有的壮人在三月十三、十四、二十六过清明节扫墓的,与汉族大不相同。壮人对祭扫十分看重,届时全家出动,带上五色板、肉、香烛、纸幡到祖先坟上去供,行拜礼。山野间不时传来鞭炮声,久久不绝于耳,山岗上,林篁间,白色的魂幡在坟顶的竹竿上飘动,造成了一种神秘肃穆的气氛。壮族风俗,供品必须在野外吃掉,也有的地方扔掉不吃,迷信认为,带回家会招鬼进门。

不少地方的祭扫的同时,还要举行盛大的歌圩,是为三月三歌节。近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把这一天定为壮族的节日。1984年在南宁举行了首届歌节,700多名来自各县的歌手登台献艺,使三月的邕城成了歌舞的海洋。连外国友人也远渡重洋与壮人同享节日的欢乐。这期间,常伴有祭神、打醮等迷信活动,然而更吸引人的则是抢花炮、演戏、杂技、武术表演、舞彩龙、舞彩凤、唱采茶擂台赛诗等多彩丰富的文娱活动,近年还添加了演新戏、放电影、球赛等。不过青年男女们的注重力大多不在这方面,而是在如何通过歌圩找到中意的伴侣。

节日民俗作文300字 篇3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每当唱起这首歌,便想起快乐的端午节。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重五节。

传说,这一天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投汨罗江而死。为了纪念他,所以端午节也叫“诗人节”。据说,那是的老百姓十分爱戴屈原,为了不让河里的鱼虾把屈原的遗体吃掉,就把裹的粽子投入河中。这也就是粽子的由来了。

每逢端午,人们把房子都要打扫的一尘不染,在厨房里洒上雄黄水,用来杀死毒虫,或者防止毒虫滋生。又是还把雄黄酒带在身上,这样外出遇到蛇就不怕了。

端午节又称重五,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练习在一起。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各家还要插“无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的花环、配饰,美丽芬芳,妇女们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有些神秘。作为每个炎黄子孙,我们都应该继承传统,爱护传统节日,因为只是一种文化,需要我们来保护它!

我爱重阳节!温馨的一天!

节日民俗作文300字 篇4

我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有一种节日要赛龙舟,吃粽子,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那就是端午节了。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相传这天是我国古代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投汩罗江的.日子。每当端午节,老百姓就会赛龙舟、吃粽子。老百姓为了找到屈原的尸体,赛龙舟的时候,就会扔粽子给汩罗江的鱼虾吃,生怕鱼虾咬掉屈原的尸体,人们以此来纪念屈原。从古至今赛龙舟这个习俗保留下来,已经成为了中国端午节不可缺少的事情了。

吃粽子也是端午节不可不干的事情。粽子分为很多类,有豆沙粽、红豆粽、肉棕等等一些香甜可口的粽子。如今,吃粽子、赛龙舟来过端午节已经成为家家户户不能不过的重要节日,国家特别规定端午节这天为全国法宝假日,就是要让这个传统节日发扬光大。

这就是我了解的端午节,这是属于每个中国人的节日。每当端午节到来之时,我们就会自然地想到吃粽子、赛龙舟;想到诗人屈原;想到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话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战胜困难、勇往直前。

上一篇:风雨后的彩虹作文下一篇:办公自动化专业英文简历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