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主要先进事迹

2024-10-03

教师的主要先进事迹(精选9篇)

教师的主要先进事迹 篇1

教师主要先进事迹

XXX,现年39岁,小学教师,从1991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三尺讲台奉献着,用真情和爱心浇灌着一棵棵幼苗茁壮地成长。

1、严守纪律,师德优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教育事业,忠于职守,爱岗敬业。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严格要求自己。长期扎根在偏远的农村教学工作,毫无怨言,勤勤恳恳。关心爱护学生,为人师表,注重师德,得到学校领导、学生家长和学生的广泛认同。多次被学校、片区评为“先进老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受到表彰奖励。

2、勤奋学习,不断进取。在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坚持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积极参加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学习培训活动,仅近三年参加各种培训学习就达近300学时。同时,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加强与同行的交流与学习。多次参加学校、片区、县的公开课、研究课等教研活动,获得好评。多次在市、县教学刊物上发表论文。通过学习和研究,专业能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3、扎实工作,成绩突出。多年来,一直担任政治教学,勇挑重担,积极完成学校分配的工作任务。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特别注重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丰富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自己的课堂变动生动有趣,学生乐学。所任教学科的考试成绩历年来在同年级同科中名列前茅,受到学校、家长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

教师的主要先进事迹 篇2

一、企业灵魂来源于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随着企业的诞生而产生的一种与物质基础相适应的微观上层建筑, 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自觉形成的并为广大员工所恪守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反映, 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 也可以称它为企业的灵魂, 对企业的凝聚力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是一种规范、引导、凝聚和激励员工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奋斗的精神力量, 对企业员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有非常强的导向和支配作用, 在企业中形成强大的综合力, 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作用。一些企业之所以能够获得今天的规模和成绩, 企业文化是持久发挥作用的内在的根本要素之一。我们不能片面追求高额利润, 更重要的是在于人才的培养, 在于企业文化建设。只要这个队伍不垮, 人心不散, 精神不倒, 任何困难都能战胜, 并能创造出非凡的业绩。”面对以全球一体化为特征的新经济形势, 企业文化建设更加受到国内企业的关注。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 已成为各企业今后工作的重点。

根据对大量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我们认为, 企业文化之所以具有这样的功能, 首先, 是因为所有的企业文化都具有尊重人、关心人、以人为本的本质属性, 这种属性能唤起人性中那种神圣的做人的自豪和尊严;其次, 企业文化不是口号, 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企业文化, 它体现在各个企业内在和外在的不同特点和传统上, 由广大职工来掌握, 并指引他们的行动。企业文化管理不是抽象教条地对人们进行说教, 而是密切结合企业的目标和职工的切身利益, 使全体成员树立起统一的企业精神和价值观。企业文化有一整套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体系和制度, 使企业全体员工在这个体系和制度中得到熏陶, 成为行动的指南和凝聚力的内涵, 使企业文化真正成为企业中摸不到、看不见的内在发展动力, 也是未来企业成功的主要管理思想。未来的企业员工一般都有一定文化, 悟性较高, 思想活跃, 流动性大, 所以在管理上要有新的突破, 不能再用陈旧的管理模式来管理现代化企业, 要用科学的管理思维模式。时代召唤着创新, 企业只有创新才有发展, 企业管理也是如此。

二、企业文化来源于人, 反作用于人

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是显著的, 而打造企业文化的是人, 接受企业文化的也是人。企业的主体是人, 企业要发展就必须要在“人”的身上做文章。思想是一切行动的源头, 如果人的思想问题解决了, 那么管理问题也就基本解决了, 而影响职工思想意识的主要内容就是企业文化。职工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源于企业文化, 这些内容都是来自企业发展中的一些先进思想, 先进思想是产生先进文化的基础, 没有先进思想就不会产生先进的文化。任何企业的发展都要以“人”为主要因素,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如果每个人的潜能都发挥出来, 那么, 每个人都是一个太平洋, 都是一座喜马拉雅山, 谁盘活了人的思想, 谁就盘活了企业的一切。因此, 建立企业文化的目的就是激活人的思想。企业文化是思想的管理技巧。企业文化要与时俱进, 要有扬弃的思想, 不能用落后的文化来影响改革思潮。

企业文化虽然是历史产物, 但是, 如果这种产物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就可以继承下来, 发扬下去。在打造企业文化时, 员工思想应全面吸收企业先进的东西, 在培育企业职工整体价值观的同时, 必须建立健全及完善各种制度, 使企业文化建设长期发展下去, 靠短期突击不能奏效, 反而有害。人是社会的产物, 很可能受到社会上各种思想的影响, 传统的旧思想很可能在有些人头脑中根深蒂固, 使他们不愿意接受新思想, 这样, 企业文化就停留在旧有的模式中, 人的思想也会在旧思想中老化、僵化, 很难推动企业的发展, 反作用于人的作用就发挥不出来。要改变企业文化的旧有模式, 就应把少数人创造、倡导的某种先进思想, 传播到组织的每个团体, 再由一个个团体传播给每个人, 使之在企业的每个角落生根、开花、结果。

三、企业高层人员素质与企业文化的形成

1. 企业文化的形成是由企业领导者行为习惯演绎而来。

同时, 也是一定历史时期客观规律的反映。企业领导者在创建企业时, 如果获得成功, 企业领导者必定是顺应了某些客观规律, 如果失败, 必定违反了客观规律。领导者的智力水平、理论水平、哲学水平, 必定极大地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企业文化的基础是企业的价值观。价值观是在哲学指导下形成的历史范畴, 是人类社会最高智慧的结晶。作为企业, 其价值观负责说明该企业存在的社会意义。那么, 作为企业的领导者, 其价值观也就是他对世界的看法和人生取向, 必然影响他周围的员工, 达成某种一致, 由此形成企业的价值观, 进而形成企业文化。

2. 每一个企业的文化都是独特的, 极难复制。

优秀教师主要先进事迹材料 篇3

从教以来,_老师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实践着自己所憧憬的教育事业。她听课堂、访学生、阅资料、学名家、撰教案、写反思,记录自己的成长之路。为了让读书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主旋律,用经典阅读净化学生的心灵,她带领全体语文教师进行“晨诵午读暮省”课改项目和经典诵读与语文整合教学的实验探究。每一次的学习和锻炼都让她的大脑得到了充实,也使她更加坚定了用最好的教育成就最美自己的理想。特别是参加__省20__年国培__县送教下乡教师工作坊的研修活动,让她完成了一次完美的蜕变。面对这次新的挑战,她义无反顾的投入到繁重而有意义的工作中,示范引领、研课磨课,校本教研有声有色;从县级优质课一等奖到县优质课大赛的评委,从县级骨干教师到市级学科带头人,从一名普通农村教师到主持完成市县级四项课题,以及随之而来的国家省市县优秀辅导教师、县优秀教师、县杰出班主任、县优秀工作坊坊主、县教师培训师、省级优秀学员等荣誉称号,就是最好的见证。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关心学生,才能得到他们的认可和爱戴。对于农村孩子,留守儿童较多,缺少父母关爱。课堂上给她们特别的关注和鼓励,课下找她们聊天谈心。学生失去至亲,她积极募捐,成为孩子最大的精神支柱;对于病情加重的学生,_老师四处奔波,为她筹集医药费;走访精准扶贫户,落实教育扶贫政策,为贫困孩子完成学业保驾护航。家长深情的一躬,是对她最好的回敬;学生灿烂的笑容,是对她最大的褒奖。

教师的主要先进事迹 篇4

用青春谱写奉献的诗篇

优秀教师事迹材料

用青春谱写奉献的诗篇

东马营中学赵娜

我是一名来自乡镇中学的化学教师。自参加工作以来,就踏踏实实教学,认认真真改进。衣着朴素, 和蔼可亲——这是学生们眼中的赵老师;踏实勤奋,一丝不苟——这是同事们眼中的赵老师。一个刚入门的新手,能力有限却热情甚高,这是我对自己的中肯评价——虚心求经方能进取。

一、积极投身教学改革,勇于探索实践

作为一名教师,我能够虚心地向富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同时自己也认真钻研,精益求精,因而在业务上迅速成长起来。在教育教学工作方面,我认真学习新课标,刻苦钻研教材,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恰到好处的激发学生讨论的欲望,及时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适应课改理念,极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爱心、细心加上耐心,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不能让一个差生掉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只要对差生有爱心、耐心、恒心,就能……”我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对于有问题的学生我总是给以他们更多的关心,及时了解他们生

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同时多次找他们的谈话,积极表扬帮助这样的学生。学生的心灵毕竟是天真纯洁,渐渐他们的天空亮了,帮助他们的人多了,让他们感到了家一般的温暖。

三、严格要求自己,注重师德修

我在思想上树立高度的责任感与奋斗目标,我把热爱教育事业放在首位,注重为人师表,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立足本职,勤奋钻研业务,努力提高文化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的技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做到不迟到,不早退,端正教育思想,热爱教育事业,坚持教养并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工作量大,我从无怨言,默默工作,尽心竭力做好领导交给自己的每一项任务。

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还渴望有更多的锻炼自己的机会,不断地完善自己,超越自己。所以我就积极参加各种讲课、评课活动,让自己在教育的舞台上能有所成就。

四、不懈努力,怀抱荣誉

通过多种途径吸取教育学科的新知识、新技能,在教学上开展教研活动积累心得,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中2010年《燃烧与灭火》的多媒体课件获河北省第十四届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基础教育组三等;2011年《多媒体技术与化学实验教学》在保定市初中化学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在2011年高碑店市化学探究实验课评选活动中,获中学组一等奖;2011年在高碑店市第三届教学标兵评选活动中,获初中化学

教学标兵;在2012年保定市第三届中小学教师师德论坛征文活动中被评为三等奖。

文明教师主要事迹 篇5

参加工作5年来,其中迎来两次课程改革,积极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和政治活动。热爱教育事业,关心爱护学生,遵纪守法,团结同志,顾全大局,自觉维护教师形象.在学校我担任八年级的数学课,兼任班主任工作,以及全校的信息报送工作,对每项工作我都积极负责。在教学工作中,我在教学工作中遵循三条法则:一是爱,以爱感其心。

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中学的班主任。面对的需要关爱的孩子。为了使他们在学校的日子里同样拥有父爱母爱般的关心和照顾,我在生活上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抽空与他们谈心聊天做他们信赖的好朋友;在学习上,遇到难题我会不厌其烦的重复教学,从思想上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朝着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让这群孩子在校也能感到家的温馨,让爱感化他们温暖他们,教育他们奋发向上,勇于进取。二是严, 对人对己。做为师长就应具备“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气质,以身作则,严以律己,为学生树立学习的好榜样,在数学教学中,我采取严教学。因这门课程不仅具有较强的逻辑严密性,而且讲求百分之百的准确率。就如“小数点”看是一点点,作用可不能忽视。所以从教以来的每节课我都认真的对待,每个环节都会做周密的计划,做到心中有书,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上,结合学生实际,充分利用时间向45分钟要效果,严把质量关。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对待学习、工作的好习惯。三是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

教师的主要先进事迹 篇6

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黄金时代”的光环渐渐褪去,政治上的恐慌、经济上的危机加剧了社会的动荡。这一时期,在美国高校感受到财政压力、生源危机的同时,美国民众对高等教育机构的信任程度不断下降。随后,接踵而至的学生造反运动、学生消费者至上的理念、科研至上的难以为继[1],纷纷流露出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迫切需求。1962年,密歇根大学教学和学习研究中心由校董事会创立,旨在“促进密歇根大学19所院校教学的优秀和创新”[2]。 随即,各个高校在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全国性或地方性教育改良运动、校级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敦促下,建立起以促进教师教学卓越、学生学习成功、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为宗旨的相关机构。

20世纪80年代,世界高等教育进入了以内涵建设为目标的时代,重视教学质量提升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中国高校恢复正常招生后,渐渐步入正轨,如何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提升人民文化素质、促进社会经济长足发展也广被关注。1999年之后,高校扩招使精英教育转型为大众化教育,面对激增的学生数量、下降的教学质量、不容乐观的就业率,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的质疑声此起彼伏,提升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指日可待。2006年、2011年,教育部先后两次组织国内多所知名高校赴美调研,学习密歇根大学教学与学习研究中心的先进经验,中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的帷幕自此拉开[3]。

中美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缘起的社会背景、高等教育情况虽然有所不同,但其整体情况仍有相似之处: 第一,中美两国建设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初衷均为改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功; 第二,中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原始模仿体即为美国相关机构,这便说明该类机构发起者对美方经验的认可,同时,也决定了对美方持续关注、学习的必要性; 第三,在高校教师发展中心成立之前,两国的教师发展任务均由院系、教务部门、人事部门等负责; 第四,该类机构的建立,均有政府、行业协会引导成分,且均由既有机构拆分合并或彻底重新建立; 第五,在发展初期可查证的相关文献研究中,均显示出对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基本问题、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基于项目制的教师发展体系的建立等的关注。这些契合点为建设初期,中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以美方相应机构为参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教师发展中心建立过程中,所面临的首要且最重大的问题,莫过于教师发展中心的使命界定。在教师发展中心的建立过程中,没有一个明确的使命,就意味着其没有既定的组织属性、没有所谓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没有日常工作的行动指南、没有形成凝聚力的指导思想。故本文以美国主要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及我国“211”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网站所呈现的“使命( mission) ”为对象,对比其内容,找寻自身缺点,发现他人优势,以期为我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建立提供借鉴。

二、研究设计与方法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美国主要高校教师发展中心1及我国“211”高校教师发展中心。“使命”文本获取途径为相关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官方网站,大部分的对象出自于网站中明确提及的“使命”或“Mission”版块,少部分机构网站中没有明确提及的,则酌情从机构概况、机构简介的相关文本中获取有关机构设立初衷、机构宗旨、发展规划、服务人群、业务范围等内容。

由于部分教师发展中心网站尚未健全、使命表达缺失等原因,最终收集到的可用对象为313条,其中美国主要高校教师发展中心244条,中国“211”高校教师发展中心69条。由于在学术界尚无对“使命”界定的标准依据,在可查询的中美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使命中难免出现文本表述长短不一、范围各异、内容丰富等错综复杂的现象。 为便于研究的开展,特将“使命”所表述的内容做出分类, 从不同侧面体现“使命”界定的特点。

在文本分析中,首先,分别确定美国高校主要教师发展中心及中国“211”高校教师发展中心“使命”文本的关键词; 其次,尽可能地以互斥性为原则,将分类定为“组织属性”、“受益群体”、“期望目标”、“教师发展”及“社会职责”等,其中“教师发展”中又包含“发展理念”、“群体发展”、“个体期望”等,并对各项做出词频统计; 再次,通过Bibexcel软件将各类关键词进行词频统计,做出中美比对分析; 最后,得出结论,明确我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使命界定的优势、不足以及努力方向。

三、高校教师发展中心使命比较与分析

在研究的开展中,笔者根据上述分类方法,将确定的关键词根据词义归类,并在下文中以类目为单位进行比较。值得说明的是,在下文的分类阐述中,部分类目中关键词种类多、数量少,便不呈现数据。

(一)组织属性

美国方面对该问题的考虑,多将教师与学生视为一体,故该类机构多被定义为“友好的学习场所”、“教师发展的资源库”、“教师成长的催化剂”、“促进学生学习的核心合作伙伴”、“学生、教师、员工、领导层协同合作的地点”、 “技术支持的集合体”。同时,出于为学校服务的角度,会出现诸如“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石”等,但该类表述极少。国内高校教师发展中心使命则常常赋予其丰富的内涵。总体而言,呈现出以“教学发展/培训场所”为主要角色,同时拥有“教研中心”、“学术性服务机构”、“教师家园”、“教师管理思想库”、“国内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示范地和辐射源”、“中外高校教师发展工作的枢纽”等多重定位。

中美双方均认为,高校教师发展中心是高校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都赋予其优化教学质量、提高组织成员凝聚力、推动学校发展的光荣使命。但相比之下,美国方面,首先,将学生与教师视为一体,教师的发展是为了学生的成功,这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发源地得到了更好的贯彻有关。其次,美方体现出更多的服务意识,人本主义精神弥漫在美国的各个角落,同时,这也是美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适应教师发展活动开始自下而上组织的一种良性反应。最后,美方相关机构给予教师更多技术方面的支持,虽然中美现代科技发展水平差异不大,但美方校园中信息技术、移动终端教学的应用的确较中国而言更为普遍。中国方面,第一,赋予教师发展中心过于丰富的角色,在机构起步阶段,有良好的规划值得肯定,但也应充分考虑机构、学校实力。第二,机构多以教学能力提升为主要任务,而非兼顾教师的全面发展,这是现阶段于组织实力、高等教育实情而言,切合实际的举措。第三,部分机构定位体现出“管理”倾向,国内教师发展活动多发起于自上而下,且相当数量的教师发展中心吸引力较弱[4],但以管理为导向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二)受益群体

相比之下,美国高校主要教师发展中心的使命文本中,对受益群体的界定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状态。其中较常见的对象为全体成员 /职员( all members/staff) 、教员/教师( faculty/instructor/teacher) 、兼职教师( part time tutor) 、 助教 ( teaching assistant) 、管理者 ( administrator ) 、领导 ( leader) 、研究生( graduate) 、学生( students) 等。我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使命文本中,只有两所提及“师生”、“研究生助教”,其他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对象大部分为“高校教师”,少部分提到“新进教师”、“青年教师”、“中青年教师”、“基础课教师”等。

不可否认,处于发展初期的我国也好,处于发展繁荣期的美国也罢,高校一线教师均为其服务的重点。但是, 美国方面,服务对象更为多元化,这与美方高校教师发展中心起步早、组织机制完善有关,同时,我们也不可忽视在终身教育理念普及、学习型社会建设健全的作用下,美方高校不同角色的成员都有通过该类机构开发自身潜力的需求。中国方面,多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冠名,名称决定其主要为教师服务,着实可以理解。但是,却不曾提及兼职教师专业发展业务或与两国高校聘请的兼职教师的初衷、标准等有关。值得赞赏的是,国内少部分高校对服务对象( 教师) 的类别做出更细微的划分。近年来国内高校大部分新教师出身于非师范专业或非师范院校,是教学理论与实践双重不足的“青年教师”。这些“青年教师”将是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重点服务对象。同时,国内大学生忽视公共基础课,以至于部分课程上座率低、教师只能靠点名的形式留住学生,与部分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枯燥、教学能力欠佳有很大关系,基于这一实情,对高校公共基础课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也十分重要。

(三)期望目标

美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对其工作的期望目标,可以简单地分为两个方面: 学生成功( student success) 和教师胜任多重角色( multiple roles) 。所谓学生,包含本科生与研究生,其“成功”意味着深厚的学术功底、优异的综合素质等; 对教师而言,所谓“多重角色”,即卓越的教学者、优秀的引导者、资深的学者、学生的良师益友、桃李满天下的教育家等。中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期望目标,根据词频排序由多至少依次为教师、学校、学生。对于教师,各个中心期望其发展既要全面化又要个性化,最终成为高素质的卓越名师; 对于学校,则被赋予发展成为高水平、国际化的大学的厚望; 对于学生的表述较少,仅体现于“提升人才质量”、 “提高学生成效”等。

中美双方,对于中心的期望目标中,都有为教师、学生的发展尽力之意。但是,二者有很大的区别———美国方面,第一,对“学生成功”的期望高于“教师胜任多重角色”,再一次印证了美国“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渗透于高等教育的各个细微之处; 第二,对教师有着更高的要求, 希望新教师在教师发展中心的帮助下,经过职业生涯的过渡,成为教学、科研、服务样样出色的名师,这与美国高校的使命有直接的关系,而且受到美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提供的发展类服务影响。中国与美国方面的最大差异在于强调学校的地位,且从其表述中,也可看出成立教师发展中心的目的除了服务于教师发展,更多层面考虑的是为学校服务。这便体现了更多的集体主义精神,自上而下的组织形式也决定了个体的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促进集体实力的升华。

(四)教师发展

对于教师发展方面的内容,是中美高校教师发展中心使命表述中最重要的部分,研究中出现的关键词绝大部分都归属这一类,为呈现出更清晰的内容,该部分被分为三个层面阐述。

1.发展理念

从表1中可以看出,美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对于教师发展的常用文字表述依次为“专业发展”、“教师发展”、 “教师培养”、“教师成长”、“教师适应”、“教师收获”、“教师培训”; 中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常用词汇则为“教师培训”、“教师发展”、“专业发展”、“教师培养”、“潜能激发”。

对于理念上的表述,可以发现,中美在高频率用词中差异较大。“教师发展”与“教师培训”,看似毫厘之间,实则差之千里。“教师培训着重从外部的社会、组织的要求出发,要求大学教师接受某种规定的要求、规范; 而教师发展着重从 教师主体 性出发,自我要求 达到某种 目标”[5]。美国的教师发展实践,自发型居多,教师会依托教师发展中心这个平台,与志同道合的伙伴组成“专业发展小组”,共同为自身能力提升努力,教师自身也从中得到了真正的发展。而我国的教师发展较为被动,常从入职以来便要接受组织规定的新教师培训、教学能力培训等。一方面,受上级组织的影响,各类政策中高频率使用“教师培训”,教师发展这一新观念没有得到践行; 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发展机构也不曾考虑教师真正的需求,组织有时所提供的培训内容是教师已经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要求教师被动地接受,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实质上,都是实实在在的培训而非发展。

2.整体期望

所谓教师整体期望,主要指为教师群体发展过程中所进行的努力的方向性界定。介于该方面的关键词在本研究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多,因此,只将中美两方具有代表性的关键词2罗列在表2中。

中美双方对教师整体期望显示出的关键词中,都涵盖了上文中阐释的“教学与学习”/“教学”、“科研”、“服务与支持”。美方所提及的“学习”、“合作”值得关注。其关于 “学习”的表述,强调的不仅是学生的学习,其寓意更在于教师的学习,美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一个重要目标还在于培养教师终身学习的习惯。而对于“合作”的强调,应与美国高校教师发展进入“协同者时代 ( The Year of Network) ”[6]相关,这一时代,强调的是个人与组织的协同发展,常可见到的教师发展小组、教师教学团队便是其最好的验证。国内的“队伍建设”则又是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表达,譬如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高校英语教师队伍建设、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是“中国式”师资建设中常见的关键词,但该类研究往往着眼点较大,研究成果同质性强。 注重教师团队建设值得提倡,但与美方协同进取的观念靠拢才为真正可取之处。

3.个体期望

所谓教师个体期望,即对该机构为教师个体期望过程中所做出的努力的方向性界定。从表3中可以看出,美方体现出多元期望,创造性、效率、卓越、实践、潜力、技能、生活等多个词汇合计占比50% ,而中国同比仅有业务素质、 专业能力、教师素质。

在这方面的表述中,两国体现出最大的差异。美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对教师个体所强调的“创造性”、“效率”、 “卓越”、“个性化”等颇具美国特色,对“生活”、“工作/生活”的平衡又充斥着人本主义精神,上文中提及的“技术” 则具有时代特质。这依旧与美方“协统者时代”的指导思想息息相关———“既要注重在培训中运用网络等信息技术以及其他现代科技手段,还要充分发挥教师培训工作者的协调统筹能力,将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各方利益的相互协调作为培训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7]。而中国在该方面所呈现的关键词,也与本土特征息息相关,“业务素质”、“专业能力”、“教师素质”、“身心健康”等,均与我国高校教育政策法规、公文写作中的惯用词汇相关。而对于 “师德”等的强调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我们认识到现实中的问题所在。

(五)社会职责

对于高校教师发展中心所承担的社会职责,只有少部分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在使命表述中,出现“全球性( global) ”、“扩大服务范围( outreach) ”、“外来的( outside) ”等词语。中国方面,则相对而言显示出更多的社会责任感,主要通过承担对外培训、交流研讨、典型示范等来实现,相关社会职责可分为“区域服务”、“行业示范”、“民族示范” 等。

中美双方在该方面的表述中,都体现了服务社会的理念。虽然从表述中看来,美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并没有承担过多的“社会职责”,但实则不然。在这些机构中,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的机构,诸如密歇根大学教学与学习研究中心、哈佛大学博克教学和学习中心的辐射能力已涉及全球,中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建立便得益于“密歇根经验”,此外在近年来国内知名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举办的学术研讨会中,也常见该类机构主要管理人员或学者的身影。地方性实力较强的机构,诸如部分州立大学,也承担着州范围内高校教师发展的帮扶职责,讲座、研讨会、暑期工作坊都会向州内其他院校教师开发。另外还有许多高校教师发展中心与本地中小学建立联系,利用暑期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也有学校以此为契机,进而培养本校师范生早日开启专业发展之路。中国方面,尤其值得肯定的是已形成了“行业示范”、“民族示范”的理念。早有学者提及中国高校专业设置同质化过强,各个高校争相打造 “综合性大学”并非明智之举,保留行业特色、注重特色传承,其根本就是有为该行业教育服务的教师、尤其是教学名师。理工类高校、农林类高校、医科类高校建设特色学科之路,不仅需要重大科研成果,还需要有擅长该学科教学的教师,将优秀的成果通过知识传输予以实践。同时,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尤其是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实力极为薄弱,那就更需要实力雄厚的民族类院校予以支持。但是,我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区域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高校之间仅依托学术研讨会、相互访问的形式,待机构发展成熟之后,尤其是各级示范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应为区域内院校教师开设更多的专业发展的机会。

四、结论

本次文本研究旨在为我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建立、 运行提供借鉴。在本次研究过程中,经过中美两方的对比,我国在高校教师发展中心使命界定方面也着实体现出部分优势: 第一,赋予组织属性更明确的定位; 第二,在受益群体方面有针对性地划分; 第三,在期望目标、社会职责方面充分彰显社会主义精神; 第四,在整体层面,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现状,脚踏实地,稳扎稳打。但研究的意义终究是找到自身缺点,同时从先进、典型案例中寻找其优势,因此,在文末针对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使命界定做出如下总结。

(一)机构主旨,应富于人本主义精神

在关于机构的主旨定位方面,相比之下,美方体现了对学校职员更多的关注。所谓“人本主义精神”,最直接的寓意即为教师提供更全面的发展。第一,在中心命名方面,中国多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而美国则以“教师发展中心”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体现了美国赋予学校职员多方向发展的权利。基于应引导教师作为人的全面的发展的因素考虑,笔者以为,相关中心由“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转向“教师发展中心”应为大势所趋。第二,在涵盖内容方面,中方占同类比例较高的关键词中,只有5. 00% 为关注教师身心健康,而美方在研究对象足够多的情况下, 有更多的比例关注教师生活以及教师工作 /生活的平衡。 如今教师职业倦怠已然成为十分常见的现象,关注教师的生活,缓解其工作与生活之间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观念体现,应从培训转向发展

早在2007年潘懋元先生便在学界提倡“教师发展”。 时隔五年,在中美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理念对比中发现, 美方使用“教师培训 ( teacher training ) ”的频率仅 有1. 67% ,而中方频率则高达45. 00% 。同时,美方在该方面常用词汇“专业发展”、“教师发展”、“教师培养”、“教师成长”、“教师适应”、“教师收获”等也体现了该种理念。中国高校教师发展,最终应落脚于期待一种自下而上的组织形式,教师既是科学知识的生产者,又是理论知识的传播者,还应该是践行终身教育理念、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带头人。在教书育人、鼓励社会成员坚持学习的同时,也应不断鞭策自己,主动寻求教学发展、专业发展、个体发展、组织发展。

(三)对象界定,应惠及更多客体

中方对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受益群体方面,多为教师,只有大连理工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在使命界定中提到“师生”、东北师范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在使命界定中提到“研究生助教”; 相比之下,美方则常见全体成员( 职员、教师、兼职教师、管理者、研究生、学生) 等。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如上文所言是可以被理解的。但以下三点仍不可忽视: 第一,在本研究中的69个研究对象中,有37. 68% 的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并没有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命名,从理论上讲,这37. 68% 的研究对象有义务为其他学校成员服务; 第二,虽然我国高校“过度教育”现象严重,大部分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方向并非高校教师,但高校尚存在大量研究生助教,且绝大部分博士研究生却以高校教师作为职业定位,在求学期间培养其此方面的能力,入职以后必将更快、更有效的发挥潜能; 第三,我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建立指日可待,但师资必将成为其最大的问题之一,届时该类高校在运行初期不可避免地大规模聘请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如何保障教学质量,将成为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一个新的挑战。

(四)教师发展,应体现时代特征

谈到21世纪的时代特征,人们往往容易想到“创新”、 “信息技术”、“团队合作”等。从表2、表3中不难看出,这些方面,都是美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所强调的内容,而中国层面,却很少提及。不可否认,“创新”是大多数国人缺少的特质,理应为各个领域锦上添花的“创新”,在我国各个行业发展过程中却屈指可数,而将“创新”融入教师发展,更是极为罕见。“信息技术”对于新世纪而言,也是一项不可忽略的重要内容,尤其是MOOC元年的到来,信息技术彻底撬动了教育领域的变革。承担教育领域的“灯塔”式角色的教师,又怎么能不在其自身发展、日常授课中熟识现代信息技术。在美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使命界定中,我们常可以看到多媒体( multi - media) 、在线( online) 、 远程教育( Distance education) 等,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机构对该方面的重视。“团队合作”则更是21世纪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发展途径。毕竟,其与中国常见的“教师队伍建设”不同,它更加强调教师共同体的架构、教师教学团队的构建,以期协同完成教学任务、共同提升教学水平。

(五)全程把握,应注重服务学生

美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使命宣言体现了更多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并且更加注重学生的收获。首先,在受益群体方面,中方仅有大连理工大学提出“师生”这一概念,而美方则有较多的机构直接将“学生”纳入受益群体范围; 其次,在期望目标方面,美方更多的相关机构罗列出 “学生成就”等相关词语,而中方对该方面却异常少见; 最后,在发展内容方面,美国频数最高的关键词是“学习与教学”,其排名占同类之首,而中方则为“教学”,虽然教育界从理论上讲并未将学习与教学分开,但从美方的使命界定中,我们不可否认其更为关注学生、更为注重通过教师的努力使学生学有所成。

摘要:文章以美国主要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及中国“211”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使命(mission)为对象,基于文献研究的方法,对高校教师发展中心使命界定做出分析。研究发现,在我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使命界定可考虑做出如下调整:一是机构主旨,应富于人本主义精神;二是观念体现,应从培训转向发展;三是对象界定,应惠及更多客体;四是教师发展,应体现时代特征;五是全程把握,应注重为学生服务。

优秀教师主要事迹 篇7

兴海县中学张淑娟

张淑娟老师出生于 1980年10月,本科学历,自任教起,一直担任语文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作为一名年青教师, 她服从领导分配 , 严格要求自己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有效的事情。张淑娟老师能够虚心地向富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同时自己也认真钻研,精益求精,因而在业务上迅速成长起来,具体表现如下:

一、努力学习政治知识,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在五年的工作中,她一贯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决贯彻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她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语言文明,举止端庄,以身作则,并用自己的品德言行来教育影响学生。她在实际工作中,讲敬业,比奉献,团结同志,绝对服从领导和学校的工作安排,对工作尽职尽责,,敢挑重担。在工作和生活中她本着学校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坚定个人利益服从学校利益的信念.。

二、刻苦钻研,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为了更好的充实自己,锻炼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她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教研活动,不断尝试教改,多次参加各种培训,在培训和自学过程中对“参与式”教学方法进行了系统、认真的学习,并发表了《“参与式”教学之我见》一文,获得海南州电教室优秀论文二等奖。她在学校教学方法改革中大胆尝试,起到了带头作用,并

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她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的规律,积极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来指导学生。在语文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由厌学变成乐学,他精心设计每一节课,散文的配乐朗读、记叙文的分角色朗读、小说的故事表演等在她的班级尤为常见。工作初,她被分配到条件艰苦的龙藏乡中心寄校,一句藏语都不懂的她通过肢体语言和极大的耐心同孩子们沟通,从教授一年级学生的行为习惯开始,从孩子们的生活点滴入手,充分体现了一位教师高度的爱岗敬业精神,由于不适应当地的生活习惯,加之恶劣的生活条件,她也想过放弃,可是它坚持下来了,她得到了师生和家长的一致赞扬,并获得“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三、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成长.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要教育好学生,首先要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五年来,张老师对学生思想上积极诱导,学习上耐心帮助,生活上关怀体贴。她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亲切交谈,多方面了解每一位同学的生活和学习状况。她是在农村长大的,亲身经历了困苦的生活,所以她特别关心家庭困难的学生,尤其爱护特困家庭的优良学生,从多方面注意给予他们以温暖和关怀。

她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同学,无论学习成绩如何,她一样尊重他们人格权利,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从不用刻薄、粗俗的语言打击学生,尤其是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她经常与学生交换意见,耐心细致的做好学生思想工作。

四、加强与课任教师和协作,搞好班级管理.参加工作以来,她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班级建设要成功,离不开任课老师的努力,作为班主任,她注重加强与任课老师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成绩变化、上课表现以及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协同任课老师做好学生工作。

保持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也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保障,作为班主任,她对全班学生一视同仁,都要做家访或电访,与家长互相交流学生在家和在校的表现,引导家长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让家长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通过她不懈努力,班级管理工作秩序井然,成绩突出,被评为优秀班主任。

她说:我所取得的点滴成绩,源自于各位领导、老师、亲人、朋友,他们像一块块砖石,铺砌成一级又一级的台阶,让我接近太阳的光芒;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一名教师应该做的,没有什么特别,大家给了我这么多的荣誉,我将更加努力地尽爱岗敬业之职分,用心写下忠诚,让青春闪光。

个人近年获奖情况:

1、2007年被评为龙藏中心寄校“优秀教师”。

2、2008年《参与式教学之我见》一文获海南州电教室优秀论文二等奖3、2008年被评为兴海县河卡民族中学“优秀教师”。

4、2008年荣获兴海县河卡民族中学“教案比赛”一等奖。

5、2009年荣获兴海县河卡民族中学语文组“同讲一堂课”一等奖。

6、2009年荣获兴海县河卡民族中学“优秀班主任”。

7、2010年《继承传统教育理念优化初中语文教学》一文荣获“全国性教科成果”一等奖(国家级)。

8、2011年被评为兴海县中学骨干教师。

优秀教师主要事迹 篇8

热爱教育,教书育人

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认真执行党的教育路线、方针,严格按照党的教育政策、教学大纲进行教学,为人师表,全心全意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无论在任何岗位、担任什么工作,我都能以高度的职责感和事业心将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自参加工作以来,一向向老教师学校教学经验,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能以培养有梦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为己任,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特点,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异常是加强后进生的思想转化工作,采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与家长联系、配合,共同做好工作并取得成效。在教学过程中,能从端正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帮忙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入手,到达树立自信心,激发求知欲和上进心,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理解教育,从而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提高学业成绩,使之成为一名合格的学生而到达目的。在做好日常教育工作的同时,进取组织和指导参加英语口语比赛,从中获得良好的教学目的。

二、业务精湛、成绩显著

努力钻研业务,不断充电,学校掌握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参加英语教学工作以来,探讨新课程改革,改变教育教学理念,备好课,写好教案,拟好学案,正确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注重学生的情感交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发挥了学科带头人的作用,经常听课、评课,使得我们的教学本事和教学成绩有显著的提高。

本人善于总结和运用担当班主任工作。在班级管理方面积累了不少行之有效的经验。掌握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开拓进取,适应新课程改革,勇于承担课改任务,是本校课题组主要成员,是学校英语学科的带头人,有必须的教学教研水平。作为一名教学没几年的我,从不骄傲自满,能认真备课、上课,刻苦学习、钻研业务,虚心向同行请教;及时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对学生严而有度,与学生们真诚相处,用爱与学生沟通。同学们都认为张教师既是值得尊敬和信任的师长,又是亲密的好朋友。所以同学们总是喜欢上我的课,任课班级教学成绩也常年位于同年级前列。

克服困难、忠于职守

参加工作以来,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既担当班主任,又是担当学校财务、教务工作,工作量很大,异常是自我受害后,由于当时手术可是关,生活有些困难,惨招第二次手术,但本人坚持、讲求奉献精神,经常放弃休息,加班加点,自觉履行人民教师光荣而神圣的职责。同时,以学校和教育工作为重,忠于人民教师岗位,正确处理和安排好工作与家庭之间的矛盾,基本上放弃了所有与工作、家庭无关的业余活动,一心扑在学校的工作上。能应对许许多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实际困难与现实。坦然处之,对所能承担的所有工作都能做的认真负责,充满热情、一如既往,毫无怨言,努力做好,从而得到学生、家长、同事、领导的认可。沉重的家庭负担,没有成为我努力工作的包袱,进取响应并主动服从上级领导的安排,投生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去,到偏远山区工作,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得到当地领导和教师的好评。

用心做事、以诚待人

无论在什么岗位上,总是用心做事、以诚待人,与同事和睦相处。在工作中能团结老同志,带领新同志,认真落实部署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同事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虚心向他人学习,把自我的教学经验无私地传授给别人。刚来的教师和年龄较小的教师总是将“难啃的骨头”交给我,教师中间难以开展的工作也交给我。年龄小的教师都称我“大哥”,本人总是以自我特有的工作方法和热情带动和影响身边的教师,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时总是换位思考,替别人着想。同事们遇到不顺心的事,都愿意跟我说。我也总是耐心的倾听,对同事们进行谈心、开导,力所能及地帮忙同事们解决困难,从而得到了大多数教职工们的一致认可。

教师的主要先进事迹 篇9

一提高教师素质的必要性

随着人们对教育问题认识和讨论的不断深入, 人们开始关注教育的过程和教育结果, 并提出“素质教育”这一概念。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 这充分体现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哈佛大学前校长博克指出:“大学教育的核心事务是‘教育目标’与‘教育方法’。”促使教育目标的达成, 并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教育方法的主体正是教师。因此, 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归根结底是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而要培养出基础扎实、思想个性健康、具有创新能力、符合社会和自身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就要先培养出一支具有先进教育思想、学识丰富、道德品质高尚、心理健康、善于创造的教师队伍。

二高素质教师应具备的条件

要提高教师素质, 首先要明确高素质教师应具备的条件, 包括: (1) 良好的师德修养。 (2) 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终身学习的理念。 (3) 具有先进的现代化教育观念及较强的创新能力。其中, 良好的师德修养是核心;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终身学习的理念是教育目标实现的基础;具有先进的现代化教育观念及较强的创新能力是传递知识的必备条件。

三提高教师素质的主要途径

在明确高素质教师应具备的条件后, 就应从这些条件入手, 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和逐步提高。

1.培养良好的师德修养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写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 才德兼亡谓之‘愚人’, 德胜才谓之‘君子’, 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 苟不得圣人, 君子而与之, 与其得小人, 不若得愚人。”可见, 一直以来人们都非常注重“德”的培养。学生到学校的目的不仅是学会学习, 更要学会做人。所以教师在充当科学文化知识的传递者的同时, 也要做社会文化、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的传授者和示范者。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 在与教师的长期接触中,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 提高教师的素质应首先提高其师德修养。然而, 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不是与生俱来的。那么, 要培养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 就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 以科学理论为导向, 以实践为检验标准不断提高师德修养。既然良好的师德修养不是与生俱来的, 那么要培养良好的师德修养就需要以道德修养的科学理论为指导, 教师要不断学习道德修养的科学理论, 并将理论运用到教学活动中, 只有参与到教学实践中, 教师才能不断更新道德修养的科学理论, 从而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

第二, 注重教师之间的交流, 取长补短, 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第三, 在学校这个特殊的环境中, 不但学生可以互相交流, 教师之间也可以通过学校这个平台来交流学习, 从而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在21 世纪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 教师还可以通过各种电子信息平台与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教师进行交流, 在交流中了解不同的提高教师道德修养的途径, 并加以借鉴、吸收, 形成一套适合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理论及方法。

第四, 以学生作为教师行为的监督人, 提高教师完善自我的自觉性。作为与教师接触时间最长的群体, 学生会把教师的言行举止加以对照比较, 观察教师的言行、表里是否如一。因此, 要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不仅要与其他教师交流, 还要多与学生交流, 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不断地检查自己、审视自己、正视自己, 寻找自己在思想、行为上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2.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 所以, 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对所任教的学科要专、要深, 对其他知识要广、要博, 要努力提高自身知识储备的广度和综合性, 以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第一, 不断更新专业知识, 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说明学生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文化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教师本身应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对所教学科的知识有系统透彻的理解, 善于发现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 只有不断地学习, 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 进而以科学的方法引导和启迪学生, 扩展学生的精神世界,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第二, 学习教育教学方面的科学理论, 掌握教育规律, 促使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作为知识的传递者, 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 还要有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能力, 而且还要教会学生自己学习。因此, 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和钻研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相关的科学理论知识, 并指导教学实践。教师可以将课堂作为天然的“实验室”开展教学, 在课堂上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观察和研究。在教学中, 进一步掌握教育教学规律, 强化教学技能, 从而提高教学育人的科学性, 减少教育教学的盲目性。

另外, 学校应为教师提供继续学习的条件, 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培养和激励教师, 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3.具有先进的现代化教育观念及较强的创新能力

要想使丰富而有价值的科学知识内化为学生的意识和行为, 就需要教师具有现代教学能力, 这种能力主要是设计并实施教学过程的能力。长期以来, 由于受我国传统教育的影响, 形成了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 而不习惯选用主动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尽管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传授系统知识方面有效率较高的优势, 但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有明显的不足, 需要具有先进现代教育观念及较强创新能力的教师来完成这个培养目标。

第一, 改变教育观念。教师须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手段, 充分发挥接受式与探究式学习的优势, 找准两者的结合点, 把线性的接受式学习与点状网络的探究式学习结合起来, 取长补短, 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教学的功能。

第二, 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统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需要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为此, 教师要重视课堂设计的创新, 突破“教参—教材—学生”这一固定的程序和模式。调整教与学的关系, 凸显学的地位和作用, 赋予学生权利和责任, 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考方式。通过课堂教学过程因材施教,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学生形成学习的内在动机, 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 使他们能够相互启发、相互激励、共同进步。

第三, 成为实践的研究者和研究的实践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兴趣, 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 那就应引导每一个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高效率地提高学生素质呼吁教师以研究者的姿态进行教育教学并在不断地研究与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所创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努力挖掘教材, 力求用趣味性强、易引起兴奋情绪的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为他们兴趣的形成和个性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高素质教师所具备的条件及其培养途径中, 没有哪个因素或条件是独立存在的, 它们互为基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提高教师素质的过程中又能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因此, 作为教学的双方, 教师与学生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互为一体、不可分割的。学生在认知、技能、态度方面的收益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标准。提高大学教师的素质刻不容缓, 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才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更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宝存.大学理念的传统与变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2]陈玉琨等.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上一篇:初中人教版英语说课稿下一篇:我是家乡代言人优秀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