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社会团体登记管理规定

2024-10-13

天津市社会团体登记管理规定(共6篇)

天津市社会团体登记管理规定 篇1

【发布单位】天津市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2-09-27 【生效日期】2002-09-2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天津市社会团体登记管理规定

二00二年九月二十七日

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保障本市公民的结社自由,维护社会团体的合法权益,加强对社会团体的登记管理,依据《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0号,以下简称《条例》)及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社会团体的登记管理工作,但设在本市的全国性社会团体及其分支机构登记管理工作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社会团体除遵守《条例》外,还应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第三条 市民政部门是本市社会团体的登记管理机关,市社会团体管理局具体负责本市社会团体登记管理工作。区、县民政部门是所辖行政区域内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

第四条第四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市和区县人民政府授权的组织,是有关行业、学科或者业务范围内社会团体的业务主管单位。

业务主管单位应当明确一个职能部门或专(兼)职人员负责主管社会团体的日常管理。

第五条第五条 社会团体必须遵守宪法、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政策,不得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不得危害国家的统一、安全和民族的团结,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其他组织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违背社会道德风尚。

第六条第六条 社会团体应当依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自律机制,自觉接受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的监督管理。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对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社会团体,应当给予表彰。

第七条第七条 社会团体不得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

社会团体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立企业或者举办民办非企业单位。

第八条第八条 申请成立社会团体,应当经其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由发起人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筹备。

发起人是个人的,不得少于10人;发起人是单位的,不得少于6个;由个人和单位混合发起的,发起人总数不得少于10个。

社会团体应当具备法人条件。

第九条第九条 筹备成立社会团体,应当自登记管理机关批准筹备之日起6个月内召开会员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通过章程,产生执行机构、负责人和法定代表人,并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成立登记。超过6个月未完成筹备的,由登记管理机关撤销筹备。但有正当理由,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和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可适当延长筹备时间,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个月。筹备期间不得开展筹备以外的活动。

第十条第十条 国家机关县(处)级以上在职领导,不得兼任社会团体领导职务。因特殊需要兼任社会团体领导职务的,应当经有关部门审批同意。

社会团体领导职务是指社会团体的会长(理事长)、副会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分会会长(主任委员)和副会长(副主任委员),但不包括名誉职务。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社会团体成立后刻制印章、开立银行帐户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并于办理完毕后7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备案。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社会团体成立后,需要设立分支机构的,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登记。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社会团体的登记事项需要变更的,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下列材料:

(一)变更申请书;

(二)社会团体理事会或者常务理事会关于变更事项的会议纪要;

(三)业务主管单位的审查意见;

(四)名称变更的,应提交新修改的章程草案;住所变更的,应提交新住所使用权证明;宗旨、业务范围变更的,应提交新修改的章程草案和修改章程的说明;法定代表人变更的,应提交审计报告和拟定法定代表人的基本情况、身份证明;活动资金变更的,应提交验资报告;业务主管单位变更的,应提交新的业务主管单位出具的文件。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社会团体成立、注销或者变更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由登记管理机关予以公告。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社会团体注销后的剩余财产,应当按照《条例》及国家有关规定处理;对国家没有规定的,按社会团体章程的规定处理。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社会团体及其分支机构注销后1年内,被注销的原社会团体及其领导机构成员不得作为发起人以同一宗旨、重新申请成立相同或者相似的社会团体及其分支机构。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社会团体投资设立的企业法人,税后利润返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社会团体可以举办社会服务项目,但应依法领取收费许可证,使用合法有效的收费票证。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社会团体收取会员会费的标准,由社会团体理事会审议确定,并向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备案。社会团体收取会员会费,应当使用由市民政部门、市财政部门统一监制的专用票据。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社会团体可以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出版报刊和内部资料性出版物。所办报刊和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的宗旨、编辑方针应当与其章程规定的宗旨、业务范围相符。社会团体所办出版物出版后,应当向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和登记管理机关送缴样本。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社会团体应当按照章程规定及时进行换届改选,并于换届后30日内将有关会议决议、新任领导成员基本情况和财务审计报告分别报送业务主管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备案,并办理有关变更登记手续。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社会团体举行重大活动,应当在举办活动3日前向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报告,并于活动结束后将总结报告报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外省市社会团体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开展活动,应当持《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向本市登记管理机关备案。本市登记管理机关应当对其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社会团体以自身的名义利用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应当出示《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新闻媒体应当查验该社会团体经登记管理机关核准登记情况。

社会团体分支机构的宣传报道,应当在分支机构名称前冠以所属社会团体的全称。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社会团体应当按照《条例》 有关规定,接受检查。对检查不合格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应当责令其限期整改。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扶持和促进行业性社会团体的发展,根据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将行业管理职能移交或委托给行业性社会团体,同时保障行业性社会团体独立开展工作。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行业性社会团体按照国家现行行业或者产品分类标准设立,也可以按照经营方式、经营环节及服务功能设立。

同一行业或者产品,在本市范围内只设立一个行业性社会团体。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行业性社会团体应当协助政府从事行业管理,保护会员的合法权益,提高行业性社会团体整体素质,维护社会道德风尚。

行业性社会团体承担下列职能:

(一)组织行业培训、技术咨询、信息交流、会展招商以及产品推介等活动;

(二)参与有关行业发展、行业改革以及与行业利益相关的政府决策论证,提出有关经济政策和立法的建议,参与政府举办的有关听证会;

(三)代表行业企业进行反倾销、反垄断、反补贴等调查,或者向政府提出调查申请;

(四)依据章程或者行规行约,制定本行业质量规范、服务标准;

(五)参与地方或者国家有关行业产品标准的制定;

(六)通过法律法规授权、政府委托,开展行业统计、行业调查,发布行业信息、公信证明,价格协调、行业准入资格资质审核等;

(七)监督会员单位依法经营,对于违反行业性社会团体章程和行规行约,达不到质量规范、服务标准、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参与不正当竞争,致使行业集体形象受损的会员,行业性社会团体可以依据其章程进行处理;

(八)协调行业内产业结构调整,进行技术引进和成果推广应用;

(九)开展国内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十)法律法规授权、政府委托的其他职能。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天津市社会团体登记管理规定 篇2

天津市共16个区县(其中中心市区6个,涉农区县10个),辖区面积约1.19万平方公里,其中,国有土地0.4万平方公里,集体土地0.79万平方公里。自2002年11月5日起,天津在市内六区实现了国有住宅房地登记的统一办理和统一发证,提高了房地登记的工作效率,缩短了中心城区市民办理房地产权证的时间。

自2008年9月1日起,天津市在国有土地范围内全部实现了房地统一登记和两证合一,实现了在房地权属登记网络系统上办理各类房地登记业务。2006年至2009年,天津市在全国率先完成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并实行了“凭证征地”和“凭证供地”制度,使土地变更登记与土地征收、出让、划拨紧密结合,提高了土地登记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2007年10月1日,《物权法》正式实施。其中规定,国家对不动产实行统一登记制度。2013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指出,房屋登记、林地登记、草原登记、土地登记的职责将整合由一个部门承担;为更好地落实《物权法》,保障不动产交易安全,有效保护不动产权利人的合法财产权,国家将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任务分工的通知,2013年4月底前,中央编办将负责完成房屋登记、林地登记、草原登记、土地登记等职责的整合;2014年6月底前,国土部、住建部将会同法制办、税务总局等有关部门负责出台不动产登记条例。面对新形势,如何结合天津市房地产登记制度的现状,按中央要求推进天津市房地产统一登记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天津市房地产统一登记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可以使房地产权利人通过一次申请,实现房地统一登记、统一发证、两证合一。这对于提高登记效率、减轻房地产权利人负担、维护权利人合法权益,实现房地产融资,避免因房地分开登记、分别抵押造成的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政府准确掌握天津市房地产权属状况、资产状况,全面提升天津市土地管理和房产管理水平具有基础性作用,对服务天津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不动产登记部门主要是依据行政管理的职能来确定,由于土地、房屋、森林、草原、海域等不动产分别由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进行行政管理,关于不动产的登记也就相应地分散在不同的行政机关。《物权法》虽然规定了对不动产实行统一登记制度,但具体如何落实,并没有明确规定。上海、重庆等少数省市目前也仅在国有土地范围实行了房地统一登记。

因此,天津市房地产统一登记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物权法》的实施还将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对于全国及其他省市的房地产统一登记工作也具有借鉴意义。

2 天津市房地统一登记制度建设及存在的问题

2.1 房地统一登记制度建设

《物权法》颁布前,我国房地产登记制度主要经历了以土地登记为主到房地一并登记,再到房地分头登记的历史变迁。随着我国土地详查、房屋普查等工作的开展,房地产登记制度逐渐建立完善。《物权法》实施后,确立了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在此基础上,国土部和住建部分别出台了《土地登记办法》和《房屋登记办法》,明确了房屋所有权和其占用范围土地使用权主体一致的原则,给出了由一个部门统一负责房地登记的原则性要求,但仍然沿袭了房、地分别登记的体制,不利于房地统一登记的推行和落实。天津的房地产登记制度同样经历了以土地登记为主到房地一并登记,再到房地分头登记的变革。

2001年天津市机构改革中调整了市房地产管理局的职能,天津市政府委托市房地产管理局负责市中心六区住宅土地的登记发证。为实施这一改革,2002年10月,天津市政府下发《关于同意委托办理市内六区住宅用地登记发证工作方案的批复》,天津市内六区住宅用地分户登记发证工作职能由天津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移交天津市房地产管理局。为落实天津市政府文件精神,天津市房地产管理局发布了《关于开展市内六区住宅用地登记发证工作的若干规定》,自2002年11月5日起,由天津市内六区房地产管理局及天津市房地产产权市场管理处按分工负责办理天津市内六区住宅用地登记,规定凡受理市内六区住宅转移、变更登记申请的,在颁发《房屋所有权证》的同时,颁发《国有土地使用证》。这项职能的调整,在天津市内六区实现了经初始设定登记的住宅用地分户登记、转让、出租、抵押及房地登记的统一办理、统一发证,简化了登记程序,方便了群众,提高了办证效率,为天津市房地统一登记在政策、技术、实践方面做了准备。

2005年10月天津市政府对国土资源、房屋管理职能进行了整合,将原天津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的国土、矿产管理机构与天津市房地产管理局合并组建了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国土房管局)。随后,天津市各区县相继成立了区县国土资源分局,作为天津市国土房管局的派出机构。按照2009年天津市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天津市国土房管局负责全市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和房屋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天津市房地管理职能整合以来,通过开展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全国二次土地调查逐步建立完善了天津市地籍管理数据库,为完善房地产登记制度打下了坚实基础;对《天津市土地管理条例》进行了修订,制定了《天津市土地登记技术规范》和《房屋权属登记规范》等一系列制度;基于国家《物权法》、《土地登记办法》、《房屋登记办法》的出台,对天津市土地登记、房屋登记相关规范进行了修订和完善;通过先易后难逐步实现了天津市国有土地范围的房地统一登记和两证合一。

2.1.1 加强房地产调查基础性工作

为落实好国土资源部关于依法加快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依法明晰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关系,保护农民合法土地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2005年天津市在武清区高村乡开展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试点工作。2006年7月,为进一步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天津市人民政府转发了天津市国土房管局关于开展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试点的工作意见,要求全市各区县各选一个乡镇,开展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试点工作。2008年7月,国土资源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2008年度农村集体土地产权调查试点的通知,确定天津市为2008年度农村集体土地产权调查试点单位,要求天津市选取2~3个有代表性的区、县作为试点单位,完成行政区域内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土地调查、登记发证;建立和完善农村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编制农村地籍图、宗地图。结合天津市已经启动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天津市国土房管局选定津南区和静海县为试点单位。

为确保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依法规范,天津市国土房管局先后制定出台了《天津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规范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文件,对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确权、登记发证等做出了明确规定,同时规定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从收件、审核、审批到证书打印,全部在房地产权属网络登记系统上运行,避免了图形占压、重复发证等问题,为规范开展集体土地登记发证提供了政策和技术保障。

2009年11月,天津市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率先完成,比国家部署开展此项工作提早了两年。截至2012年底,天津市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率达到98.2%。结合天津市“一张图”系统建设,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从收件、审核、审批到证书打印,全部实现网上办理。2012年10月,天津市“农村集体土地产权调查(试点)”项目通过国土资源部组织的验收。天津市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中,界址点采用GPS/VRS技术进行实测,建立了满足国家标准的图形、属性数据库,在天津市范围实现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网上登记发证,做到了天津市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的全覆盖,为天津市实现“凭证征地”打好了基础。2009年11月,为做好集体土地征收与集体土地所有权变更登记的有效衔接,天津市国土房管局制定下发了关于集体土地征收时办理集体土地所有权变更登记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各区县在实施集体土地征收时应收取拟征收土地的集体土地所有证,未核发集体土地所有证的,核发后才能申请办理土地征收,同时要求在进行集体土地征收测绘时,一并出具变更登记所需宗地图等成果。把土地登记前置到土地征收之前来办理,完善了集体土地使用权的变更登记制度。

为建立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2013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各地加快包括农村宅基地在内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建设用地使用权地籍调查,尽快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为落实好中央要求,2012年6月天津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天津市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及其地上房屋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从2012年6月底开始,天津市启动了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及其地上房屋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要求按照“房地统一、提高效率”的原则实施房地统一调查、统一测绘、统一发证,避免重复调查、重复测绘、简化程序、方便农民,这项工作的开展对于推进天津市农村集体土地范围内的房地统一登记制度建设意义重大。

2.1.2 建立完善土地登记和房屋登记制度

经天津市人大修订,《天津市土地管理条例》2007年3月1日正式实施,第三、四章分别对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土地登记做出了规定,规定土地权属登记由土地所在地的区、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受理,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土地登记申请之日起30日内审核完毕,符合土地登记条件的,受理土地登记申请日为登记日;土地上已建成房屋的,在申请房屋权属登记的同时办理土地权属登记,由天津市土地和房屋权属登记行政主管部门颁发房地权属证书和登记证明,天津市土地和房屋权属登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房地权属登记簿,制作统一的房地权属证书和登记证明;天津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条例制定土地登记技术规范。条例从地方法规层面首次明确了天津市房地产同时登记、统一发证的要求,对于推进天津市房地产统一登记制度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

2007年3月,为规范土地登记行为,加强土地管理,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落实好《天津市土地管理条例》,天津市国土房管局制定下发了《天津市土地登记技术规范》。2012年9月,天津市国土房管局按照《物权法》、《土地登记办法》等规定,对其进行了修订。在天津市国有土地实行统一登记、两证合一要求下,规范对土地登记的分类、职权分工、土地登记簿、土地登记基本单位、土地证书、登记人员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土地登记程序、土地总登记、初始登记、变更登记、土地注销登记、其他登记、规范性表格、用章等逐项给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细化要求,全面系统完善了天津市土地登记制度。

2007年4月,为适应房地产市场发展需要,充分利用房地权属登记信息,保护房地产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天津市国土房管局制定了《天津市国有土地房地权属登记簿查询办法》。2012年8月,按照《物权法》、《房屋登记办法》、《房地产登记技术规程》等规定,对其进行了修订。该办法主要对天津市国有土地范围内有地上物的房地权属登记簿(包括土地信息和房屋信息)的查询条件、程序、时限等给出了明确规定。该办法规定,房地权属登记簿实行公开查询;由房地权属档案管理部门负责,各房地权属登记机构按照房地权属登记职能分工,受理房地权属登记簿的查询申请;查询程序包括:申请、受理、查询、收费、告知;查询时限为10个工作日;对无地上物的土地信息查询仍按国土资源部的《土地登记资料公开查询办法》进行查询。

2008年7月,天津市国土房管局对《天津市房屋权属登记规范》进行修订后重新发布,规范对天津市房屋权属登记的范围、基本单元、登记权利、分工、信息系统、登记程序、更正登记、异议登记、房屋所有权登记、他项权登记、预告登记等做出了细化要求,同时对天津市房屋权属登记档案管理和房屋面积测算提出了规范要求。本次修订主要是根据《物权法》和《房屋登记办法》对天津市房屋登记政策和程序进行的局部调整,同时对不同类型房地产权属登记的流程、当事人需提供的材料、办理时限等问题提出了进一步的规范要求,完善了天津市房屋权属登记制度。

2010年4月,为加强对土地储备和出让管理,做好土地供应与土地登记的有效衔接,天津市国土房管局制定下发了关于做好土地供应前土地登记工作的通知,要求在进行国有土地出让、划拨等土地供应时,供应土地应取得房地产权证,同时对土地供应前和供应后的土地登记工作提出了要求,实现了“凭证供地”、“证地统一”,避免了权属纠纷,保障了土地供应的安全有效,完善了供地前的土地登记制度。

2010年11月,为实现在天津市房地产权属网络系统上办理集体土地使用权登记工作,天津市国土房管局下发了关于开展集体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登记发证信息补录的通知,要求各区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本区县集体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已登记发证情况进行全面清理和信息补录,为实现集体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登记的网上办理做好了准备。同年12月,天津市国土房管局下发了关于在房地产权属登记网络系统上办理集体土地使用权登记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自2011年1月1日起天津市集体土地使用权初始、变更、抵押、查封等各类登记开始在房地产权属登记网络系统上办理;要求办理集体土地使用权登记前必须完成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办理集体土地房屋初始、转移、抵押登记时要挂接集体土地使用权登记信息,无集体土地使用权登记信息的,不得办理房屋初始、转移、抵押登记。对已有登记发证信息的清理和补录,加强了对各区县集体土地及其地上房屋登记的衔接和管理;实现网上办理登记的做法有效提高了登记工作效率,规范了集体土地范围的房、地登记工作。

2.1.3 实现国有土地范围房地产统一登记和两证合一

2005年12月,为尽快解决群众关心的住宅房地统一登记、两证合一问题,经天津市政府批准同意,天津市国土房管局制定下发了《国有土地住宅房地统一登记发证暂行规定》,2006年1月1日起,对于在天津市国有土地范围内已经办理房屋所有权初始登记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初始设定登记的住宅,实行房地统一登记,两证合一,核发房地产权属证书;委托各区、县房地产管理局和天津市登记发证交易中心按房屋权属登记业务分工分别负责受理房屋和土地的权属登记,填发房地产权属证书,收取土地使用费和出让金等工作;对登记中涉及的住宅用地登记资料,由各区、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供;房地产转移登记、变更登记时限为30个工作日,房地产他项权登记为7个工作日。同时市国土房管局还下发了关于启用天津市房地产权证、天津市房地产共有权证和天津市房地产他项权证、房地产权属登记申请书等的通知,统一了全市权属登记证书、统一了申请登记表格。房、地两证分别发放时,申请人要到两个部门申请,填两次表,领房证需要30日,领地证还需要30日;实行房、地统一登记,两证合一以后,申请人只需到1个部门申请登记,填1次表,领1个证,只需30日,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房地产登记的工作效率,方便了企业和群众。

2006年8月,天津市国土房管局下发《天津市房地权属登记网络系统使用和管理规定》,对在天津市房地权属登记网络系统上办理房地统一登记的业务分工、登记程序、各类房地产登记要求及房地产档案管理等给出了明确规定,规定自2006年9月1日起,在天津市内六区国有土地范围内启用天津市房地权属登记网络系统,统一在网络系统上办理房地统一登记。天津市房地权属登记网络系统是在整合地籍信息系统、房屋产权产籍系统等的基础上,以土地登记系统为依托,叠加房屋权属登记信息建成的,具有办理房地产权属登记、统计、数据加工、信息查询等功能,集地籍、房产图形、属性数据为一体,能达到登记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同步运行,可实时、准确反映房地权属登记的现况,是房地权属统一登记及国土资源管理和房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平台。天津市房地权属登记网络系统的启用提高了天津市房地产登记的工作效率,同时加快了天津市房地产统一登记、统一发证的步伐。

2008年8月,天津市国土房管局制定下发《天津市国有土地房地统一登记发证的规定》,在实现市内六区国有土地房、地网上统一登记的基础上,决定自2008年9月1日起在市内六区以外的区县国有土地范围内实行房、地统一登记,核发统一的房地产权属证书,并在天津市房地权属登记网络管理系统上办理各类登记。文件对房地登记业务分工、房地产权属证书和登记证明、房地统一登记程序及要件、房地两证记载不一致问题、房地产权证及填证说明、房地产登记审核表、房地产权属登记薄、各类登记申请书和填写说明等给出了明确规定。2008年10月,在总结国有土地房地统一登记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为提高办事效率,天津市国土房管局下发了《天津市国有土地房地统一登记发证补充规定》,对非住宅共用宗无宗地信息问题、宗地图补录问题、房地产查封问题、房地产抵押登记问题等给出了明确规定。至此,天津市按由易到难的原则在国有土地范围内全部实现了房地网上统一登记和房地两证合一。

2.2 存在的问题

对照《物权法》和中央要求,天津市房地产统一登记制度建设还存在许多与国家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需进一步完善。

一是《物权法》实施前,我国的房地产登记主要以城市房地产为对象,存在着“重视城市,忽视农村”的问题,城乡房地产登记发展极不平衡。与国有土地房地产登记工作相比,天津市农村范围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及集体土地上的房屋确权登记工作很薄弱,农村集体土地范围还未建立房地产统一登记制度。

二是由于国家房地主管部门分设及历史原因,天津市现有房地登记制度还很零散,没有形成统一体系,城乡房地产登记制度还不统一。从地方法规层面,《天津市土地管理条例》和《天津市房屋权属登记条例》都分别对房地产登记做出了规定;从规范性文件角度,《天津市土地登记技术规范》和《天津市房屋权属登记规范》都对房地产登记做出了规定;同时还单独制定了国有土地范围一系列房地产统一登记规范。

三是在天津市国有土地范围房地统一登记存在登记过程需多部门衔接、登记档案分散管理的问题。按照目前天津房地产统一登记制度,国有土地使用权总登记和设定登记由各区县国土资源分局负责;在各区县国土资源分局完成国有土地设定登记或提供宗地土地信息后,天津市登记发证交易中心及各区县房地产管理局按分工负责国有土地房地产统一登记、两证合一。由于实行分阶段分头登记,造成同一宗地登记档案的分头管理。

四是天津市国有土地范围虽已实现房地产统一登记,但国有土地范围地籍调查制度与房产调查制度并行,尚未建立起统一的房地产调查制度,不利于提高房地产统一登记工作效率。

五是由于国家及天津市房地产、林地等主管部门的分设,天津市房地产、林地等未实现统一登记。林权登记与房地产登记不衔接,容易造成两张皮、两套数,不利于政府对林地和土地的统一管理。

六是天津市相关登记代理服务制度、登记损害赔偿制度尚未建立,存在制度缺失;尚未建立集体土地房地产登记信息公开查询制度,需制定统一的登记信息公开查询制度。

3 完善措施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重大战略,切实推进房地产统一登记工作在服务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大有可为。党的十八大再次明确提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在总结天津市房地产统一登记制度建设取得经验的基础上,为建立和完善天津市房地产统一登记制度,应按照“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思路,在天津市已经完成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的基础上,首先要按中央要求加快完成已经启动的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及其地上房屋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可通过统一技术标准、出台政策规定、优化登记分工等措施并借鉴天津市国有土地房地统一登记模式,加快实施天津市农村地区包括农民宅基地在内的集体土地及其地上房屋的统一调查和测绘,从而推动完成天津市农村地区集体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的统一登记和两证合一。同时,还应按照“城乡发展一体化”思路,以构建包括林地登记在内的天津市城乡房地产统一登记制度为目标,通过完善城乡房地产登记制度体系、实施城乡房地产统一调查制度、建立城乡房地产电子登记系统、建立城乡房地产登记信息公开查询制度、建立城乡房地产登记代理服务制度、建立城乡房地产登记损害赔偿制度等措施逐步实现天津市城乡房地产的统一登记,从而有效落实《物权法》,更好保护权利人合法财产权,确保城乡房地产交易安全,服务天津市城乡经济发展。

3.1 城乡房地产统一登记制度基本架构

天津市城乡房地产统一登记制度建设基本架构如图1所示。

3.2 完善城乡房地产统一登记制度体系

从出台地方法规、统一登记机构、建立配套规范三个方面来完善天津市城乡房地产统一制度体系。一是结合天津市城乡特点,按照《物权法》统一登记的原则,对城乡房地产登记涉及的《天津市土地管理条例》、《天津市房屋权属登记条例》、《天津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办法》中关于土地登记、房屋登记、林地登记的内容进行整合优化出台《天津市城乡房地产统一登记条例》,重点对土地、房屋、林地统一登记的权利内容、登记法定地位、登记机构职责、申请登记需提交材料、登记簿的内容、登记时限、法律责任等做出规定,特别要规定建立登记信息系统及其信息的法定地位,以提高城乡房地产统一登记的效率。二是整合天津市房屋、土地、林地登记职能,组建天津市城乡房地产统一登记机构,作为政府组成部门具体负责全市城乡房地产的统一登记和管理。同时还应整合各区县相应职能并建立区县城乡房地产统一登记机构,具体负责该区县的统一登记工作。为方便农民、提高登记效率,还可在乡镇建立房地产登记的分设机构。三是由新组建的市房地产统一登记机构负责建立城乡房地产统一登记规范,明确各区县统一登记机构职责,对房屋、土地、林地涉及的相同部分如界址调查、面积量算等做出统一规定,细化统一登记程序及要求,实行城乡房地产登记持证上岗管理办法,提高城乡房地产登记质量和工作效率。

3.3 实施城乡房地产统一调查制度

回顾我国房地产登记制度的发展过程,不难看出,房屋、土地登记制度都是随着相应调查工作的实施而得以建立和完善的,比如通过开展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城镇地籍调查,在完成土地登记的同时国家建立了土地登记规则、土地登记办法等;通过开展城镇房屋普查,完成了城市房屋权属登记并建立了城市房屋登记制度、房屋登记办法等。天津市于2004年组织全市有林业的12个区县林业主管部门开展了林权登记发证工作,在完成林地调查的基础上完成了部分林权登记发证工作。调查工作是登记工作的基础,应通过实施城乡房地产的统一调查制度来推动城乡房地产的统一登记,从而夯实城乡房地产统一登记制度的建设。实施城乡房地产统一调查制度,一是要组织对天津市房屋、土地、林地等登记情况进行深入摸底,明晰各自权属、分布、面积等信息,同时对调查信息进行分析、研究,使调查信息能实现有机融合。二是要按照统一城乡房地产调查单元划分和编码、统一调查测绘技术标准、统一数据库标准的思路建立城乡房地产统一调查制度,使房地产统一调查成果直接服务于城乡房地产统一登记,有效化解房地产登记风险。三是实施天津市城乡房地产统一调查。以土地调查单元即宗地为基础,对已有房屋、林地调查与登记成果进行整合,首先使其统一到一张图、一套表上,在此基础上对变化部分进行补充调查和测绘,形成城乡房地产调查表、产籍图等成果,满足统一登记需要。可通过开展城乡房地产统一调查试点,推动城乡房地产统一登记发证试点,稳步实现城乡房地产的统一登记、统一发证。

3.4 建立城乡房地产电子登记系统

同传统管理方法相比,城乡房地产电子登记系统具有高效率、高质量和高效益等优越性。在借鉴天津市以往登记系统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建立城乡房地产电子登记系统应侧重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建立以土地登记单元代码即宗地代码为基础的城乡房地产统一“身份证”编号体系,为实现城乡房地产登记单元图形信息、属性信息的双向检索等打好基础。二是要建立城乡房地产登记数据库统一标准。以《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为基础,对城乡房地产各要素进行细化分类编码,形成城乡房地产要素编码体系;对城乡房地产要素图形数据、属性数据的分层、结构、枚举型属性值、数据文件命名、数据交换格式内容、元数据等进行定义,建立城乡房地产登记数据库统一标准。城乡房地产统一调查要严格按登记数据库标准进行数据制作,同时要解决好已有数据如何转换入库的问题。三是要设计好登记系统的功能,既要满足城乡房地产登记、发证的功能,同时还要具有城乡房地产信息查询、分析、输出、管理等功能,提高城乡房地产统一登记效率和房地管理水平。

3.5 建立城乡房地产登记信息公开查询制度

建立城乡房地产登记信息公开查询制度,首先要在建立天津市城乡房地产统一登记机构的基础上,加强城乡房地产登记档案的管理。应对现有城乡房屋、土地、林地登记档案进行统一整理;建立城乡房地产登记档案管理办法,对档案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利用等做出规定;按照城乡房地产统一“身份证”编号体系,建立城乡房地产登记档案索引;对档案进行扫描并实行信息化管理,建立与城乡房地产电子登记记录的一对一关联,提高城乡房地产登记档案的利用效率。二是要借鉴土地登记资料公开查询办法、房屋登记簿管理办法及房屋权属登记信息查询暂行办法等,建立城乡房地产登记簿及登记档案公开查询制度,对城乡房地产登记簿的内容、登记簿及登记档案的查询程序、查询时限等提出要求,加强城乡房地产登记档案的利用管理,发挥城乡房地产统一登记的公示作用,为保护城乡房地产交易安全和维护权利人合法权益做好服务。三是要充分发挥城乡房地产登记信息的社会服务作用。按照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要建立以公民身份证号码和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制度。可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城乡房地产统一“身份证”编号与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关联共享机制,实现公民个人身份证号和组织机构代码与城乡房地产登记簿、登记档案内容的衔接,充分发挥城乡房地产登记信息的社会服务作用。

3.6 建立城乡房地产登记代理服务制度

《物权法》规定,不动产登记当事人申请登记,应当提供权属证明和不动产界址、面积等必要材料。这些材料涉及不动产法律、法规及测绘技术等多个方面,同时还涉及土地、房产、林木等多个领域,对于绝大多数不动产权利人而言,无法自行取得,需要专业人员协助形成。可借鉴我国土地登记代理相关制度,在国家建立不动产登记代理人职业资格制度、不动产登记代理人职业资格考试制度的前提下,建立天津市不动产或城乡房地产登记代理机构管理办法、登记代理人管理办法、登记代理服务收费标准等制度,加强对登记代理人和登记代理机构的管理,提高登记代理人员素质和登记代理工作质量,规范登记代理服务收费。通过建立城乡房地产登记代理服务制度,将城乡房地产登记中的事务性工作社会化、产业化,可提高城乡房地产登记效率,同时也能有效降低城乡房地产登记的错误风险。

3.7 建立城乡房地产登记损害赔偿制度

为维护不动产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物权法》规定,当事人提供虚假材料申请登记,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因登记错误,给他人造成损害的,登记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登记机构赔偿后,可以向造成登记错误的人追偿。由于以上规定过于原则,可操作性不强,而且对登记机构损害责任的性质没有明确。基于登记机构错误登记造成他人损害的,其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究竟为何种性质,理论界有两种观点:即行政赔偿责任说和民事赔偿责任说。《物权法》规定,登记机构只能按件收取登记费,根据风险与收益成正比的原理,同时考虑城乡房地产登记行为属于行政行为,笔者认为,应按照《国家赔偿法》的规定,明确登记机构的登记损害赔偿为行政赔偿性质。在此基础上,建立城乡房地产登记损害赔偿制度,进一步明确当事人和登记机构赔偿的范围、程序、方式、计算标准等内容,可以有效提升登记机构和当事人的责任意识,树立登记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提高登记的准确性,也更加有利于维护不动产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和交易安全。

4 结论和展望

针对天津市在城乡房地产统一登记制度建设上还存在城乡不平衡、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按照“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思路,笔者提出应加快完成天津市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及其地上房屋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同时笔者对天津市城乡房地产统一登记制度的基本架构提出了新构想。一是从出台地方法规、统一登记机构、建立统一配套规范三个方面来完善天津市城乡房地产统一登记制度体系。二是实施城乡房地产统一调查制度,推动城乡房地产统一登记,夯实城乡房地产统一登记制度建设。三是建立城乡房地产电子登记系统,实现城乡房地产网上统一登记,提高城乡房地产统一登记效率。四是建立城乡房地产登记信息公开查询制度,提高城乡房地产登记档案利用效率,发挥城乡房地产统一登记的公示作用和城乡房地产登记信息的社会服务作用。五是建立城乡房地产登记代理服务制度,推动登记工作社会化、产业化,提高城乡房地产登记效率,同时有效降低城乡房地产登记的错误风险。六是建立城乡房地产登记损害赔偿制度,提升登记机构和当事人的责任意识,维护不动产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和交易安全。

改进中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方案应循序渐进,从天津市房地产登记制度建设的实践看,天津市城乡房地产统一登记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下一步还应结合国家不动产登记职责的整合和不动产登记条例的出台,加强对天津市城乡房地产统一登记制度的细化和深化研究,以适应天津城乡房地产统一登记工作需要,使城乡房地产统一登记制度真正成为维护权利人合法权益、保障房地产交易安全、提升房地产管理水平、服务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于海涌.论不动产登记.法律出版社.2007

[2].高延利.土地登记务实.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3].景明浩王智鹏.房屋产权与土地使用权两证合一登记探讨.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2

[4].郭斌沈涛周英.推进房地产统一登记服务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国房地产(综合版).2012.2

[5].张洁等.天津市林权登记发证工作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天津农业科学.2009.15

[6].谭峻.不动产产权登记制度研究.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

[7].张喜欢.浅析不动产登记错误赔偿责任.经济研究导刊.2012.4

[8].李正春张世福.《物权法》关于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制度设计.陇东学院学报.2012.2

天津市社会团体登记管理规定 篇3

摘要:从4个方面分别介绍了林权证的定义、天津市林权登记发证工作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以及对策。

关键词:林权登记;发证;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2文献标识码:A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09.06.020

Progress Situ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n Registration and Certification of Forest Right in Tianjin

ZHANG Jie1, ZHAO Hong-jing1, ZHANG Xue-na1, LIU Shan1, LI Xu-ying1, ZHAO Zhan-feng2, ZHANG QING-hui3, HAO Lian-jun3

(1.Tianjin Forestry Bureau,Tianjin 300061,China;2. Forestry Bureau of Jixian County,Tianjin 301900,China;3.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Bureau of Dagang District,Dagang 300270,China)

Abstract:From four aspects of the definition, progress situation in registration and certific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forest right certification were respectively introduced in Tianjin.

Key words:forest right registration;certification;present situation;countermeasures

林权证是确认森林、林木和林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唯一法律凭证,也是今后林权流转和处置林权的重要法律依据。林权登记发证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根本利益的工作,是落实党的农村富民政策,促进广大群众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和农民增收的需要;是推动林业经营机制改革工作,巩固林业建设成果,实现依法治林,进一步完善林业产权制度,调动社会各方面造林积极性,促进林业更好更快发展的需要;是对森林资源实行产权管理,依法严格保护林权所有者的财产权,维护其合法权益的需要。

1林权证的定义

林权证是依法经人民政府登记核发,由权利人持有的确认森林、林木和林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法律凭证。按照《森林法实施条例》规定,林权证式样由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规定。林权证书中详细记载了地块范围、面积、林木蓄积量等山场情况和森林资源状况,明确了林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拥有者、地上森林或林木所有者、地上森林或林木使用者等权属内容。当权属中任何一项内容发生变更时,如林地使用权依法发生流转等,需要依法及时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依法持有了林权证,权利人就拥有了该林权证记载范围内的森林、林木、林地所有权或使用权。我国《森林法》第3条规定:“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森林法实施条例》第3条也规定“国家依法实行森林、林木和林地登记发证制度,依法登记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因此,只要依法拥有了林权证,才能受到法律保护,主张自己的权利。

2天津市林权登记发证工作基本情况

林权登记发证工作对于依法明晰和落实森林资源所有权、使用权,对调动社会各方面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依法保护林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林业生产经营秩序,推动林权合理流转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和国家林业局有关要求,天津市于2004年组织全市有农业的12个区县林业主管部门开展了林权登记发证工作。

2.1建立组织,明确责任,加强领导

2004年3月,天津市政府办公厅批转了市林业局《关于在我市农村开展林权登记发证(换证)工作意见》,并于2004年7月由天津市农村工作委员会组织召开了全市林权登记发证工作动员大会。会后,各有关区县成立了由区县主管副区县长为组长、区县农经委(林业局)主管副主任(副局长)为副组长,农经委(林业局)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及相关人员为成员的林权登记发证专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在区县农经委(林业局)下设办公室。然后各区县相继组织召开各乡镇镇长、主管乡镇长和林业站长参加的全区(县)林权登记发证工作动员大会。同时,各级乡镇政府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林权登记发证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完善各项保证措施,为确保顺利开展工作提供了保障。

2.2制定实施方案,周密安排

针对自身情况,各区县林业主管部门制定了《林权登记发证专项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林权发证的主要原则、范围、主要技术要求和保证措施等,实施方案的制定为顺利开展林权登记发证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撑。林权登记工作程序共分了4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对全区县林地林木进行摸底调查阶段;第二阶段为宣传发动和人员培训阶段;第三阶段为申请、登记、现场核实、公示阶段;第四阶段为发证、建档阶段,本着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思路开展工作。有的区县还结合实际情况印刷了树木承包合同、协议的示样,供在受理过程中和现场核实中进行规范管理。

2.3全面发动,广泛宣传

在召开林权登记发证工作动员大会的基础上,各区县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进行了宣传发动,并用标语等形式进行张贴,使广大农村干部群众认识到林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到林权证是确认森林、林木和林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唯一法律凭证,也是今后林权流转和处置林权的重要法律依据,是保护森林资源、维护林农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进一步提高人们对林权登记发证工作的认识。有的区县乡镇还通过包村包片的形式,由乡镇干部组织村民集中学习、宣传,通过这种形式,使造林者特别是承包造林户做到心中有数,更坚定了他们承包造林的信心和决心。有的区县将实施方案和如何办理林权证发布在网络上,方便了各单位和个人查阅。

2.4组织人员,搞好培训

林权登记发证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细致严谨、持续不断的工作,如有不慎会造成严重后果,不能起到保护林权所有者的财产权,维护其合法权益的作用,严重的还会影响社会稳定。为了积极稳妥地推动林权登记发证工作,各区县林业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员、各乡镇林业站长、专职办事人员认真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重点讲解了实施方案和操作规程,对从表格的把关填报,必备要件的收集、初审,到审核受理、现场核实、张榜公布等一系列程序作了强调要求,并熟悉了林权登记发证计算机软件系统。

截至目前,天津市全市共受理申请9 907份,其中,已发放证书2 627份,发证面积11 187 hm2,占全市林地面积的6.2%;林权登记6 352份;部分申请现场核实已基本完成,公示期满后即可发证。

3林权登记发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一部分造林的集体、个体农户对林权证办理的认识薄弱,认为林木是自己的,办不办林权证不太重要,或是对尚未成材的林木认为没必要办理林权证。

(2)少数村主要负责人对林权发证工作认识不到位,态度不积极,认为发不发证并不影响林权的归属问题,也没把宣传工作做到位,造成林权人不理解、不配合。个别村负责人还认为自己即将离开工作岗位,离开以后怕有麻烦而对林权登记发证工作态度消极或称自身工作繁忙,调查林木和登记工作任务量大,没有专人负责。

(3)一个单位或者个人拥有多个小班的林地,彼此不相接,而林权人提出要把几个小班合并在一起申请领证,还有成片林地由多人共同拥有,彼此之间界限混杂交叉,边界不好确认,而每个林权人又想单独领证。

(4)在中共中央下发不再允许在基本农田内植树的要求前,天津市的“625”工程、成片的造林治沙工程、部分区县由公司承包的速生丰产林工程等都是在农地及责任田、承包地上植树,这种情况如何发证。

(5)水利、公路部门在河道及公路两侧所植树木年代较远,涉及两部门与村委会之间利益分成问题,迟迟达不成协议。有的个别村民抢占集体土地栽树,又没有合法有效的权属证明。还有村与村之间、乡镇之间、县与县之间有争议的地段植树都存在权属不清的问题,以上这种权属不清的情况都造成了无法申请领证,在未发证中占绝大多数。

4对 策

(1)要通过层层发动,广泛宣传,进一步提高区县、乡镇两级干部群众对这项工作的认识程度,调动村队主要负责人的工作积极性,公布林权登记发证的程序和所需要件,使林权人掌握政策,积极配合政府依法进行林权登记。

(2)对于一个单位或者个人拥有多个小班的林地,彼此不相接,而林权人提出要把几个小班合并在一起提出申请领证的情况,要严格执行国家林业局有关要求,按照小班逐块提出申请。对于成片林地由多人共同拥有,彼此之间界限混杂交叉,边界不好确认,而每个林权人又想单独领证的情况可以通过做思想工作,由一个人代表大家申请领证,但在申请领证时必须提交他们之间签订的共有权利人权利说明协议。

(3)像“625”工程、成片的造林治沙工程、部分区县由公司承包的速生丰产林工程等都是在农地及责任田、承包地上植树的情况,按照国家林业局有关规定,只能予以登记处理,不能发放林权证。

(4)对于存在权属不清的问题,争议双方不能拿出证明林木权属文字材料的,属于必备的法律要件不全,不能受理,需进行协调后拿出权属证明方能申请领证。

(5)要加强管理,对于凡符合发证条件而未按时申领林权证的,各级林业主管部门不得受理相关林木的采伐申请和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尚未发放林权证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的使用权不得流转;各类工程建设需要占用征用林地,凡没有依法申领林权证的不予审核和审批,以促进林权证发放工作的开展。

林权登记发证工作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具有长远的历史性,法律、政策性很强,同时不同的地区也有不同的特点。各地区要根据各自的特点灵活掌握,不要急于求成,追求数量而不注重质量,不能在任何一个环节有疏忽,否则势必给社会稳定留下隐患。林权登记发证工作很有必要,但在天津市应稳步进行,要根据个人自愿申请的原则,充分审核严格把关,一定要做到万无一失,发一个成功一个。

参考文献:

[1] 刘璨.改革开放30年中国集体林发展趋势分析 [J]. 林业经济,2008(1):41.

[2] 张春霞,郑晶.林权改革30年回顾 [J].林业经济, 2008(1):55.

[3] 江机生,繆光平.关于妥善解决集体林权流转历史遗留问题的思考[J].林业经济,2009(4):47.

[4] 厉以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思考[R]//生态建设与改革发展林业重大问题调查研究报告.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5] 汪绚,程红.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兴林富民[R]//生态建设与改革发展林业重大问题调查研究报告.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天津市社会团体登记管理规定 篇4

(第250号)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已经1998年9月25日国务院第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总理 朱镕基

1998年10月25日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

第一章 总则

为了保障公民的结社自由,维护社会团体的合法权益,加强对社会团体的登记管理,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社会团体,是指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国家机关以外的组织可以作为单位会员加入社会团体。

第三条 成立社会团体,应当经其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并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进行登记。

社会团体应当具备法人条件。

下列团体不属于本条例规定登记的范围:

(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人民团体;

(二)由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核定,并经国务院批准免于登记的团体;

(三)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内部经本单位批准成立、在本单位内部活动的团体。

第四条 社会团体必须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不得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不得危害国家的统一、安全和民族的团结,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其他组织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违背社会道德风尚。

社会团体不得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

第五条 国家保护社会团体依照法律、法规及其章程开展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干涉。

第六条 国务院民政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是本级人民政府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以下简称登记管理机关)。第一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国务院或者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授权的组织,是有关行业、学科或者业务范围内社会团体的业务主管单位(以下简称业务主管单位)。

法律、行政法规对社会团体的监督管理另有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二章 管辖

全国性的社会团体,由国务院的登记管理机关负责登记管理;地方性的社会团体,由所在地人民政府的登记管理机关负责登记管理;跨行政区域的社会团体,由所跨行政区域的共同上一级人民政府的登记管理机关负责登记管理。

第八条 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与其管辖的社会团体的住所不在一地的,可以委托社会团体住所地的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负责委托范围内的监督管理工作。第七条

第三章 成立登记

申请成立社会团体,应当经其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由发起人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筹备。

第十条 成立社会团体,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50个以上的个人会员或者30个以上的单位会员;个人会员、单位会员混合组成的,会员总数不得少于50个;

(二)有规范的名称和相应的组织机构;

(三)有固定的住所;

(四)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专职工作人员;

(五)有合法的资产和经费来源,全国性的社会团体有10万元以上活动资金,地方性的社会团体和跨行政区域的社会团体有3万元以上活动资金;

(六)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社会团体的名称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违背社会道德风尚。社会团体的名称应当与其业务范围、成员分布、活动地域相一致,准确反映其特征。全国性的社会团体的名称冠以“中国”、“全国”、“中华”等字样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过批准,地方性的社会团体的名称不得冠以“中国”、“全国”、“中华”等字样。

第十一条 申请筹备成立社会团体,发起人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下列文件:

(一)筹备申请书;

(二)业务主管单位的批准文件;

(三)验资报告、场所使用权证明;

(四)发起人和拟任负责人的基本情况、身份证明;

(五)章程草案。第九条 登记管理机关应当自收到本条例第十一条所列全部有效文件之日起6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筹备的决定;不批准的,应当向发起人说明理由。

第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登记管理机关不予批准筹备:

(一)有根据证明申请筹备的社会团体的宗旨、业务范围不符合本条例第四条的规定的;

(二)在同一行政区域内已有业务范围相同或者相似的社会团体,没有必要成立的;

(三)发起人、拟任负责人正在或者曾经受到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处罚,或者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

(四)在申请筹备时弄虚作假的;

(五)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情形的。

第十四条 筹备成立的社会团体,应当自登记管理机关批准筹备之日起6个月内召开会员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通过章程,产生执行机构、负责人和法定代表人,并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成立登记。筹备期间不得开展筹备以外的活动。

社会团体的法定代表人,不得同时担任其他社会团体的法定代表人。

第十五条 社会团体的章程应当包括下列事项:

(一)名称、住所;

(二)宗旨、业务范围和活动地域;

(三)会员资格及其权利、义务;

(四)民主的组织管理制度,执行机构的产生程序;

(五)负责人的条件和产生、罢免的程序;

(六)资产管理和使用的原则;

(七)章程的修改程序;

(八)终止程序和终止后资产的处理;

(九)应当由章程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六条 登记管理机关应当自收到完成筹备工作的社会团体的登记申请书及有关文件之日起30日内完成审查工作。对没有本条例第十三条所列情形,且筹备工作符合要求、章程内容完备的社会团体,准予登记,发给《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登记事项包括:

(一)名称;

(二)住所;

(三)宗旨、业务范围和活动地域;

(四)法定代表人;

(五)活动资金;

(六)业务主管单位。

对不予登记的,应当将不予登记的决定通知申请人。

第十七条 依照法律规定,自批准成立之日起即具有法人资格的社会团体,应 第十二条 当自批准成立之日起60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备案。登记管理机关自收到备案文件之日起30日内发给《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

社会团体备案事项,除本条例第十六条所列事项外,还应当包括业务主管单位依法出具的批准文件。

第十八条 社会团体凭《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申请刻制印章,开立银行帐户。社会团体应当将印章式样和银行帐号报登记管理机关备案。

第十九条 社会团体成立后拟设立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的,应当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有关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的名称、业务范围、场所和主要负责人等情况的文件,申请登记。

社会团体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是社会团体的组成部分,不具有法人资格,应当按照其所属于的社会团体的章程所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在该社会团体授权的范围内开展活动、发展会员。社会团体的分支机构不得再设立分支机构。

社会团体不得设立地域性的分支机构。

第四章 变更登记、注销登记

社会团体的登记事项、备案事项需要变更的,应当自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之日起30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变更登记、变更备案(以下统称变更登记)。

社会团体修改章程,应当自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之日起30日内,报登记管理机关核准。

第二十一条 社会团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在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后,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注销登记、注销备案(以下统称注销登记):

(一)完成社会团体章程规定的宗旨的;

(二)自行解散的;

(三)分立、合并的;

(四)由于其他原因终止的。

第二十二条 社会团体在办理注销登记前,应当在业务主管单位及其他有关机关的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完成清算工作。清算期间,社会团体不得开展清算以外的活动。

第二十三条 社会团体应当自清算结束之日起15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办理注销登记,应当提交法定代表人签署的注销登记申请书、业务主管单位的审查文件和清算报告书。

登记管理机关准予注销登记的,发给注销证明文件,收缴该社会团体的登记证书、印章和财务凭证。

第二十四条 社会团体撤销其所属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的,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后,办理注销手续。

社会团体注销的,其所属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同时注销。第二十条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六条 社会团体处分注销后的剩余财产,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社会团体成立、注销或者变更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由登记管理机关予以公告。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登记管理机关履行下列监督管理职责:

(一)负责社会团体的成立、变更、注销的登记或者备案;

(二)对社会团体实施检查;

(三)对社会团体违反本条例的问题进行监督检查,对社会团体违反本条例的行为给予行政处罚。

第二十八条 业务主管单位履行下列监督管理职责:

(一)负责社会团体筹备申请、成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前的审查;

(二)监督、指导社会团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依据其章程开展活动;

(三)负责社会团体检查的初审;

(四)协助登记管理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查处社会团体的违法行为;

(五)会同有关机关指导社会团体的清算事宜。

业务主管单位履行前款规定的职责,不得向社会团体收取费用。

第二十九条 社会团体的资产来源必须合法,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私分或者挪用社会团体的资产。

社会团体的经费,以及开展章程规定的活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所取得的合法收入,必须用于章程规定的业务活动,不得在会员中分配。

社会团体接受捐赠、资助,必须符合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必须根据与捐赠人、资助人约定的期限、方式和合法用途使用。社会团体应当向业务主管单位报告接受、使用捐赠、资助的有关情况,并应当将有关情况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社会团体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和保险福利待遇,参照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 社会团体必须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接受财政部门的监督;资产来源属于国家拨款或者社会捐赠、资助的,还应当接受审计机关的监督。

社会团体在换届或者更换法定代表人之前,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应当组织对其进行财务审计。

第三十一条 社会团体应当于每年3月31日前向业务主管单位报送上一的工作报告,经业务主管单位初审同意后,于5月31日前报送登记管理机关,接受检查。工作报告的内容包括:本社会团体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的情况、依照本条例履行登记手续的情况、按照章程开展活动的情况、人员 第二十七条 和机构变动的情况以及财务管理的情况。

对于依照本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发给《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对其应当简化检查的内容。

第六章 罚则

社会团体在申请登记时弄虚作假,骗取登记的,或者自取得《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之日起1年未开展活动的,由登记管理机关予以撤销登记。

第三十三条 社会团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可以限期停止活动,并可以责令撤换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情节严重的,予以撤销登记;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涂改、出租、出借《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或者出租、出借社会团体印章的;

(二)超出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进行活动的;

(三)拒不接受或者不按照规定接受监督检查的;

(四)不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的;

(五)擅自设立分支机构、代表机构,或者对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疏于管理,造成严重后果的;

(六)从事营利性的经营活动的;

(七)侵占、私分、挪用社会团体资产或者所接受的捐赠、资助的;

(八)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筹集资金或者接受、使用捐赠、资助的。

前款规定的行为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可以并处违法经营额1倍以上3倍以下或者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四条 社会团体的活动违反其他法律、法规的,由有关国家机关依法处理;有关国家机关认为应当撤销登记的,由登记管理机关撤销登记。

第三十五条 未经批准,擅自开展社会团体筹备活动,或者未经登记,擅自以社会团体名义进行活动,以及被撤销登记的社会团体继续以社会团体名义进行活动的,由登记管理机关予以取缔,没收非法财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第三十六条 社会团体被责令限期停止活动的,由登记管理机关封存《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印章和财务凭证。

社会团体被撤销登记的,由登记管理机关收缴《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和印章。

第三十七条 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第三十二条

第七章 附则 《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的式样由国务院民政部门制定。

对社会团体进行检查不得收取费用。

第三十九条 本条例施行前已经成立的社会团体,应当自本条例施行之日起1年内依照本条例有关规定申请重新登记。

第四十条 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89年10月25日国务院发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同时废止。

天津市社会团体登记管理规定 篇5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卫生部业务主管部门团体(以下简称社会团体)的管理,更好地发挥社会团体的积极作用,根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卫生部是卫生行业全国性社会团体的业务主管单位,卫生部人事司承担社会团体的业务主管职能。各社会团体的挂靠单位是其依托单位。

第三条 社会团体经登记注册,依法取得法人资格,独立承担法律责任,依据社会团体章程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各项活动和管理内部事务。

卫生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社会团体的有关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并维护社会团体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 社会团体要积极开展有关业务活动,在开展活动时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

规,执行卫生工作的有关方针、政策,努力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积极承担卫生部及其他有

关行政部门委托的工作。

任何社会团体都不得擅自以卫生部的名义开展活动,社会团体名称前不得冠以卫生部的

字样。

第二章 成立、变更及注销登记的审查

第五条 卫生部负责社会团体的申请登记审查,包括对社会团体的筹备申请登记、成立

申请登记和变更、注销申请登记前的审查。

第六条 申请筹备成立社会团体,发起人应当向卫生部提交下列文件:

(一)筹备申请书(包括成立的可行性、必要性);

(二)验资报告;

(三)办公场所的产权或使用权证明(包括使用面积、使用期限、地点、邮编、联系电

话);

(四)发起人和拟任负责人所在单位的人事部门出具的基本情况,身份证明;

(五)章程草案。

第七条 卫生部自收到本办法第六条所列全部有效文件之日起60天内,作出同意或者

不同意筹备的决定,并通知发起人。不同意的,应当向发起人说明理由。经卫生部同意筹备

成立的社会团体应当到登记管理机关申请筹备成立。

第八条 获批准筹备成立的社会团体,应当在登记管理机关批准筹备之日起6个月内完

成下列全部筹备工作:

(一)筹集必须的资金并加以管理;

(二)征集会员;

(三)起草章程; (四)落实拟成立社会团体的办公地点; (五)负责召开会员代表大会,产生负责人、法定代表人、办事机构,通过起草的章程。 第九条 完成筹备工作的社会团体申请成立登记需向卫生部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成立的社会团体负责人签署的登记申请报告;

(二)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通过的社会团体章程;

(三)社会团体秘书长以上主要负责人名单及简历;

(四)社会团体专职工作人员简历(本人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审查盖章);

(五)验资报告;

(六)办公场所的产权和使用证明材料;

(七)会员名册(团体会员需加盖单位公章);

(八)党组织的建立情况;

(九)其他需要说明的材料。

第十条 卫生部自收到完成筹备工作的社会团体的登记申请书及有关文件起30日内

完成审查工作,作出同意或不同意成立登记的决定,并通知发起人。不同意的说明理由。经

卫生部批准成立登记的社会团体,应当到登记管理机关申请成立登记。

第十一条 社会团体登记事项、备案事项需要变更的,以及社会团体办理注销登记,需

向卫生部提交下列材料:

(一)加盖会章及法定代表人签字的社会团体申请报告;

(二)加盖会章及法定代表人签字的社会团体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的会议纪要;

(三)其他所需材料。

第十二条 社会团体设立分支机构、代表机构按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十九条

规定办理。

社会团体设立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应当向卫生部提交下列材料:

(一)加盖会章及法定代表人签字的社会团体申请报告; (二)加盖会章及法定代表人签字的社会团体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的会议纪要; (三)拟任社会团体分支机构、代表机构负责人的简历(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审查盖章); (四)社会团体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办公场所的产权证明或使用证明材料; (五)其他需要说明的材料。

未经卫生部审查同意、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核准登记,社会团体不得擅自设立分支机

构、代表机构并开展活动。社团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名称前必须冠以社团名称,未经社团授

权或同意,不得擅自发展会员、收取会费。

第三章 组织人事

第十三条 各社会团体必须坚持民主办会的原则,根据社团章程规定,按期召开会员代

表大会、理事会议、常务理事会议。

提前或延期召开会员代表大会,须经社团常务理事会或理事会讨论通过并向卫生部阐明

原因,征得同意。

第十四条 各社会团体在章程规定召开会员代表大会前三个月,应向卫生部报送本届常

务理事会或理事会通过的召开大会方案;召开大会前一个月,应向卫生部报送会员代表大会

的有关文件。

拟任下一届秘书长以上领导职务候选人名单由社会团体推荐,在大会前三个月向卫生部

报送,经卫生部审核同意或由卫生部推荐产生。

在代表大会闭幕后三个月内,应将代表大会的总结或纪要报送卫生部备案,并到有关部

门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五条 社会团体制订或修改章程必须参照民政部《社会团体章程示范文本》的要求,

报卫生部审议后,提交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核准后实施。制订或修改

章程需向卫生部提交下列材料:

(一)加盖会章及法定代表人签字的社会团体修改章程的申请报告;

(二)社会团体常务理事会或理事会通过的纪要;

(三)修改后的社会团体章程草案及修改说明。

第十六条 召开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和其他重要会议的决议、纪要,应及时通告全体会

员,并报卫生部备案。

第十七条 社会团体应设立办事机构,办事机构在常务理事会或理事会的领导下,由秘

书长或副秘书长负责处理日常工作。

社会团体设立办事机构应经卫生部批准后报登记管理机关审批。

第十八条 社会团体常设办事机构专职工作人员(包括长期聘用的人员)中,凡是有正

式党员3人以上的,应建立党的基层组织。社团建立党组织,按中组部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九条 社会团体秘书长以上负责人应身体健康,能够坚持正常工作,任期一般不超

过两届,年龄一般不超过70岁,秘书长应当为专职

社会团体秘书长以上负责人若超过规定的最高任职年龄及任职期限,应由理事会2/3

以上多数表决通过,报卫生部审查并经登记管理机关审批同意后,方可任职。若在任期中到

达年龄,可以放宽到换届为止。

第二十条 在会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于各种原因要对社会团体秘书长以上负责人进

行调整、撤换,应经卫生部审核同意后,按社会团体章程规定产生,并在下一届会员代表大

会上选举通过。卫生部也可以根据对社会团体的审查情况,建议召开常务理事会或理事会,

讨论决定社会团体的个别重大事宜,对社会团体负责人提出调整、撤换意见,再经社会团体

民主程序决定。

第二十一条 社会团体的审计,包括换届、更换会长(理事长)、法定代表人之前的离

任审计、年度审计等,均由卫生部组织审计机构进行审计,审计报告直接交卫生部。在特殊

情况下,卫生部认为有审计必要时,可对社会团体提出审计的要求,并组织审计机构对其进

行审计,审计费用由被审计的社会团体承担。

第二十二条 社会团体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参照卫生事业单位管理;兼职人员不得

在社会团体中领取工资。

第二十三条 社会团体常设办事机构专职人员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当地社会基本

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以及国家规定的其他保险事项。

第二十四条 社会团体的法定代表人一般应由会长(理事长)担任。如因特殊情况需由

副会长(副理事长)或秘书长担任,应报卫生部审查并经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审批同意后,

方可担任,并在章程中写明。

社会团体的法定代表人,不得兼任其他社会团体的法定代表人。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五条 社会团体按其章程规定开展活动时的收入,必须全部用于该社会团体章程

规定的业务活动,不得在会员中分配。

第二十六条 社会团体举办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重大活动,需报卫生部审批同意: (一)涉及重大政治、经济、理论等社会科学方面跨组织的学术活动; (二)活动范围广,跨数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影响较大的活动(学术年会除外); (三)承担着部分行政部门职能的活动; (四)组织涉外学术研讨会及其他活动;

(五)承接境外组织提出的`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课题和调查课题;

(六)接受境外捐款(救灾、扶贫等正常捐款除外)设立基金。

第二十七条 社会团体举办第二十六条所列重大活动,需向卫生部报送下述材料:

(一)加盖会章及法定代表人签字的社会团体申请报告;

(二)加盖会章及法定代表人签字的社会团体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的会议纪要;

(三)开展该活动的主办单位、承办单位;

(四)开展该活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及活动的安排;

(五)其他相关材料。

第二十八条 卫生部机关各司局对社会团体的管理参照《卫生部关于部机关对社团管理

的若干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 社会团体应当于每年3月31日前向卫生部报送上一年度的工作报告,内

容包括:

(一)本社会团体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的情况;

(二)依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及本办法履行登记手续和内部管理的情况;

(三)按照章程开展活动的情况;

(四)人员和机构变动的情况;

(五)年度审计报告。

根据社会团体在本年度的不同情况,卫生部在年检前应对有关社会团体提出整改意见,

在其未按要求完成整改前,卫生部视不同情况决定延迟年检、不受理其年检或在年检时不予

以通过。

社会团体无正当理由又不按规定时间和内容要求报送上述材料,卫生部不再受理其上年

度年审工作。

第三十条 社会团体的财务活动应根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有关规定,严格参照

国家有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执行,建立健全社会团体的财务制度应建立常务理事会领导

下的民主理财管理制度定期向常务理事会公开财务活动情况及个人在社会团体领取报酬的

情况,并接受卫生部的监督管理。对在社会团体活动中谋取私利的,卫生部将视情节轻重予

以处分。

第三十一条 社会团体严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及本会章程,不能服从业务主管

部门管理的,由卫生部酌情决定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整顿等处罚;逾期未能改正的,视情况

予以解除业务主管关系。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委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业务主管的社会团体,可以参照本办法执行。国家

中医药管理局可以制订具体实施办法。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卫生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1995年10月16日卫生部发布的《卫生

天津市房屋登记证明 篇6

按照《物权法》的要求,登记簿首次现身房屋登记。所谓“登记簿”,是法律规定的不动产物权登记机构管理的、记载当事人不动产权利的特定簿册。由此,房产证不再是房屋唯一合法凭证,如果说“房产证”是房子的身份证,那么“登记簿”就是房子的户籍。这表明“登记簿”比“房产证”更具有权威性和法律效力。因为房产证可以造假,但登记信息由监管部门直接把关,是唯一的。新的《房屋登记办法》已于7月1日开始实施,其最大的变化是将以“房产证”为准的原则改为以“登记簿”为准,房屋到底属于谁,以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为准。

《房屋登记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房屋登记机构应当根据房屋登记簿的记载,缮写并向权利人发放房屋权属证书。”因此,登记簿在房产证产生之前就存在了。房产证对外证明房屋权属,如果出现“一房两证”的情况,登记簿就起决定性作用了。基于登记簿的法律依据地位,权利人如果遗失房屋所有权证需要补办,就不用像原来那样公告6个月后再补办,只要刊登遗失申明后就能到登记机关申请补办,而登记机关将按“登记簿”记载的内容予以补办。

《房屋登记办法》第五条第二款规定:“房屋登记簿是房屋权利归属和内容的根据,由房屋登记机构管理。”这一款是按照《物权法》要求确定的,它强调了登记的效力。比如:甲与乙订立买卖合同,将自己的房产转让给乙,乙按合同规定预付房款,同时约定1个月后双方一起到房管部门办理房产转移登记手续。又有不知情的丙与甲协商欲买甲的房产,价格比乙略高,甲转而将房产卖给丙,并与丙一起办理了房产过户登记,领取了房产证。根据相关规定,法律保护丙对该房产的所有权,而乙对该房产不享有所有权,他只能根据购房合同请求甲承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因此,签了合同还必须办理房屋权属转移登记手续,不办理登记,即使已经占有或使用了所买卖的房屋,也不能取得所有权。

房屋登记簿制度执行以后,将对房产交易安全起到保护作用。当交易双方初步达成一致准备签订房屋买卖合同时,一方当事人不应只根据对方房产证的记载就与之订立合同,而应当到房地产管理部门查阅房屋登记簿,以了解对方是否为真正的房屋所有权人、该房屋上是否设定了抵押等情况,因为只有登记簿上的记载才是具有公信力的权利归属证明。

房屋登记的生效时间。《房屋登记办法》规定办理房屋登记,按照申请、受理、审核、记载于登记簿、发证的程序进行。在整个程序中,记载于登记簿的时间就是申请人取得该房屋物权效力的时间,因此,登记机构受理了申请,并不代表申请人已经取得了房屋的所有权,在记载于登记簿之前,申请人还可以撤回登记申请。

关于印发《天津市房屋权属登记程序规定》的通知

各区(县)房地产管理局、市登记发证交易中心:

为进一步规范房屋权属登记行为,统一登记程序,现将《天津市房屋权属登记程序规定》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本规定下发前的有关文件和《天津房地产管理服务指南》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特此通知

附件:1.天津市房屋权属登记程序规定2.房地产权属登记证收税费标准

二〇〇四年四月二十八日

附件1:《天津市房屋权属登记程序规定》

一、一般规定

(一)身份证明

申请人申请房屋权属登记,应向登记机构提交身份证明:

1、自然人的身份证明是指:

(1)年满16周岁的国内公民,提交身份证或户口簿;

(2)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交户口簿或出生证;

(3)无身份证或户口簿的,提交中国护照、军官证或兵役证。

(4)外国和港、澳、台地区自然人,提交身份证或护照。

2、单位的身份证明是指:

(1)企业、事业、机关、社团等法人单位,提交营业执照或法人登记证书;

(2)非经登记设立的法人,提交组织机构代码证;

(3)其他组织,提交非法人营业执照或者组织机构代码证;

(4)外国驻国内机构,提交代表机构登记证;

(5)在外国和港澳台地区登记注册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交有关的登记证明。

(二)代理申请

当事人为自然人的可以委托代理人向登记机构申请登记。代理人应提交经公证的委托书和代理人身份证明。

单位申请房屋权属登记,经办人应提交介绍信或委托书和经办人的身份证明。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由法定代理人向登记机构申请登记。法定代理人应提交户口簿和代理人身份证明;法定代理人由人民法院等指定的,提交人民法院等出具的有关证明。

(三)申请登记文件有外文的,应当同时提交中文译本。

(四)共有的房屋由共有人共同申请登记。

二、办证时限

登记机构在受理登记申请后,应当在下列期限内完成发证工作:

(一)房屋所有权初始登记30日内;

(二)房屋所有权转移、变更登记15日(工作日)内;

(三)房屋他项权(抵押)登记7日(工作日)内;

(四)遗失补证7日(工作日)内。

三、办证程序

(一)受理申请并出具收件收据;

(二)权属审核;

(三)公告(登记机关认为有必要的);

(四)经审查合格的,颁发权属证书。

四、登记要件

(一)新建房屋的初始登记

新建的房屋,房屋权利人应当自房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30日内申请房屋所有权初始登记。申请人应向登记机构提交下列证件:

天津市房屋登记申请书(原件);

申请人身份证明(验原件、交复印件);

房屋建设计划的批准文件(复印件);

土地使用证件(验原件、交复印件);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原件);

△竣工验收合格证件(原件);

标准地名、门牌证书(原件);

房屋测绘成果报告(原件)。

注:竣工验收合格证件是指“建设工程竣工规划验收合格证”或“天津市建设工程质量证书”或“天津市建筑安装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通知书”。

(二)商品房买卖的转移登记

购买已初始登记的新建商品房,当事人应持下列文件向登记机构申请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申请人应向登记机构提交下列证件:

天津市房屋登记申请书(原件);

申请人身份证明(验原件、交复印件);

商品房买卖合同(原件);

购房交款凭证(验原件、交复印件)。

初始登记时开发企业已经领取了房屋所有权证的,申请人还要提交房屋所有权证。

开发企业房屋有在建工程抵押登记的,申请人还要提交抵押权人同意出售证明。

(三)存量房屋买卖的转移登记

买卖存量房屋的,当事人应申请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申请人应向登记机构提交下列证件:

天津市房屋登记申请书(原件);

申请人身份证明(验原件、交复印件);

房屋所有权证(原件);

土地使用证(商品房除外,验原件、交复印件);

房屋买卖合同或协议(原件)。

(四)房改购房的转移登记

房改购房的,当事人应申请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申请人应向登记机构提交下列证件:

天津市房屋登记申请书(原件);

申请人身份证明(验原件、交复印件);

房屋所有权证(原件);

公有住房买卖协议书(原件);

购房交款凭证(原件)。

出售单位产公有住房的,售房单位应已取得公有住房出售许可证。

(五)房屋交换的转移登记

房屋交换的,当事人应申请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申请人应向登记机构提交下列证件:

天津市房屋登记申请书(原件);

申请人身份证明(验原件、交复印件);

房屋所有权证(原件);

房屋交换合同或协议(原件)。

(六)房屋赠与的转移登记

房屋赠与的,当事人应申请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申请人应向登记机构提交下列证件:

天津市房屋登记申请书(原件);

申请人身份证明(验原件、交复印件);

房屋所有权证(原件);

赠与公证书(原件)。

(七)房屋继承、受遗赠的转移登记

房屋继承、受遗赠的,继承人或受遗赠人应申请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申请人应向登记机构提交下列证件:

天津市房屋登记申请书(原件);

申请人身份证明(验原件、交复印件);

房屋所有权证(原件);

继承权公证书或接受遗赠公证书(原件)。

(八)以房屋抵债或作价出资的转移登记

以房屋抵债的,当事人应申请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申请人应向登记机构提交下列证件:

天津市房屋登记申请书(原件);

申请人身份证明(验原件、交复印件);

房屋所有权证(原件);

房屋抵债或作价出资的协议(原件)。

(九)房屋兼并、合并的转移登记

单位兼并、合并的,原房屋权利人与兼并、合并后的单位应申请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申请人应向登记机构提交下列证件:

天津市房屋登记申请书(原件);

申请人身份证明(验原件、交复印件);

房屋所有权证(原件);

单位兼并、合并的文件或合同(原件)。

(十)因人民法院、仲裁机构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裁决房屋的转移登记

因人民法院、仲裁机构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裁决致使房屋发生转移的,房屋权利人应申请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申请人应向登记机构提交下列证件:

天津市房屋登记申请书(原件);

申请人身份证明(验原件、交复印件);

房屋所有权证(原件);

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或裁决书(原件)。

申请人无法提交原房屋所有权证的,应依据人民法院提供的协助执行通知书,办理原房屋所有权证的注销登记。

(十一)房屋共有人发生增减的转移登记

共同共有房屋共有人增加的,原房屋共有人与增加的共有人应共同申请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共有人减少的,申请人应是原房屋共有人。申请人应向登记机构提交下列证件:

天津市房屋登记申请书(原件);

申请人身份证明(验原件、交复印件);

房屋所有权证、共有权证(原件);

房屋共有人增加或减少的合同或其他证明文件(原件)。

(十二)房屋共有人之间发生份额转让的转移登记

按份共有房屋的共有人之间发生份额转让的,房屋共有人应申请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申请人应向登记机构提交下列证件:

天津市房屋登记申请书(原件);

申请人身份证明(验原件、交复印件);

房屋所有权证、共有权证(原件);

房屋份额转让合同或协议(原件)。

(十三)房屋权利人姓名或名称的变更登记

经登记的房屋权利人姓名或名称变更的,房屋权利人应申请房屋所有权变更登记。申请人应向登记机构提交下列证件:天津市房屋登记申请书(原件);

申请人身份证明(验原件、交复印件);

房屋所有权证(原件);

权利人姓名或名称变更的证明文件(验原件、交复印件)。

(十四)房屋分割或合并的变更登记

经登记的房屋分割的,房屋权利人应申请房屋所有权变更登记。申请人应向登记机构提交下列证件:

天津市房屋登记申请书(原件);

申请人身份证明(验原件、交复印件);

房屋所有权证(原件);

房屋分割或合并的证明文件(原件);

房屋测绘成果报告(原件)。

(十五)配偶之间变更房屋登记权利人的变更登记

配偶之间变更房屋登记权利人的,配偶应申请房屋所有权变更登记。配偶之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为配偶之间变更房屋登记权利人:

登记为配偶一方所有的房屋,变更为配偶共有;

登记为配偶共有的房屋,变更为其中一方所有;

登记为配偶一方所有的房屋,变更为配偶另一方所有。

申请人应向登记机构提交下列证件:

天津市房屋登记申请书(原件);

申请人身份证明(验原件、交复印件);

婚姻关系证明文件(验原件、交复印件);

房屋所有权证(原件);

配偶之间变更房屋权利人的协议(原件)。

(十六)房屋共有关系变化的变更登记

经登记的房屋,由共同共有转为等额按份共有,或者由等额按份共有转为共同共有的,房屋共有人应申请房屋所有权变更登记。申请人应向登记机构提交下列证件:

天津市房屋登记申请书(原件);

申请人身份证明(验原件、交复印件);

房屋所有权证、共有权证(原件);

房屋等额按份共有转为共同共有或共同共有转为等额按份共的协议(原件)。

(十七)房屋翻建、改建、扩建的变更登记

经登记的房屋因翻建、改建或扩建导致房屋状况发生改变的,房屋权利人应申请房屋所有权变更登记。申请人应向登记机构提交下列证件:

天津市房屋登记申请书(原件);

申请人身份证明(验原件、交复印件);

房屋所有权证(原件);

土地使用证(验原件、交复印件);

规划部门的批准文件或通知(原件);

房屋测绘成果报告(原件)。

(十八)房屋灭失的注销登记

因拆除、倒塌等原因致使房屋灭失的,房屋权利人应申请房屋所有权注销登记。申请人应向登记机构提交下列文件:

天津市房屋登记申请书(原件);

申请人身份证明(验原件、交复印件);

房屋所有权证(原件);

房屋灭失的证明文件(原件)。

(十九)房屋他项权登记

以房屋设定抵押权的,当事人应申请房屋他项权登记。申请人应向登记机构提交下列证件:

天津市房屋登记申请书(原件);

申请人身份证明(验原件、交复印件);

房屋所有权证(原件);

土地使用证(验原件、交复印件);

抵押担保的主债权合同(原件两份);

抵押合同(原件两份);

△证明抵押人有权设定抵押权的文件和证明材料(原件)。

注:“证明抵押人有权设定抵押权的文件和证明材料”是指:

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法人以国家授予其经营管理的房屋抵押的,应当符合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

以集体所有制企业的房屋抵押的,必须经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并报其上级主管机关备案。

以中外合资企业、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的房屋抵押的,必须经董事会通过,但企业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

以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房屋抵押的,必须经董事会或者股东大会通过,但企业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十)预购商品房抵押登记

以预购商品房设定抵押权的,当事人应申请房屋抵押登记。申请人应向登记机构提交下列证件:

天津市房屋登记申请书(原件);

申请人身份证明(验原件、交复印件);

已备案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全部、原件);

抵押担保的主债权合同(原件两份);

抵押合同(原件两份)。

(二十一)房屋建设工程的抵押登记

以房屋建设工程设定抵押权的,当事人应申请房屋抵押登记。申请人应向登记机构提交下列证件:

天津市房屋登记申请书(原件);

申请人身份证明(验原件、交复印件);

土地使用证件(验原件、交复印件);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验原件、交复印件);

房屋建设工程总承包合同或者施工总承包合同(复印件);

标准地名证书(验原件、交复印件);

抵押担保的主合同(原件两份);

抵押合同(原件两份);

证明抵押人有权设定抵押权的文件和证明材料(原件)。

(二十二)房屋他项权(抵押权)转移登记

房屋他项权(抵押权)转让的,转让合同的当事人应申请房屋他项权(抵押权)转移登记。申请人应向登记机构提交下列证件:

天津市房屋登记申请书(原件);

申请人身份证明(验原件、交复印件);

房屋所有权证、房屋他项权证(原件);或天津市房地产抵押权证明书(原件);

证明房屋他项权(抵押权)转让的文件(原件)。

(二十三)房屋他项权(抵押权)变更登记

房屋他项权(抵押权)的债务履行期限、抵押当事人姓名或名称等变更的,当事人应申请房屋他项权(抵押权)变更登记。申请人应向登记机构提交下列证件:

天津市房屋登记申请书(原件);

申请人身份证明(验原件、交复印件);

房屋所有权证、房屋他项权证(原件);或天津市房地产抵押权证明书(原件);

证明房屋他项权(抵押权)变更的文件(原件)。

(二十四)房屋他项权(抵押权)注销登记

房屋他项权(抵押权)终止的,当事人应申请房屋他项权(抵押权)注销登记。申请人应当向登记机构提交下列文件:

天津市房屋登记申请书(原件);

申请人身份证明(验原件、交复印件);

房屋所有权证、房屋他项权证(原件);或天津市房地产抵押权证明书(原件)。属于预购商品房抵押登记的,还要提供全部的商品房买卖合同。

(二十五)六区住宅用地登记

凡属市内六区住宅地产登记范围内的房屋,发生买卖、赠与、继承等转让行为的,权利人应当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申请领取土地使用证。申请人应向登记机构提交下列证件:

申请书(原件);

申请人身份证明(验原件、交复印件);

房屋所有权证(原件)。

不是首次办理的,还要提供土地使用证(原件)。

(二十六)遗失补证

房屋权属证书、抵押权证明书遗失的,权利人应本市主要报纸上声明遗失。遗失声明见报30日后,权利人可申请补发新证。申请人应向登记机构提交下列证件:补发申请书(原件);

申请人身份证明(验原件、交复印件);遗失声明(原件)。

附件2:房地产权属登记征收税费标准

根据市财政局、物价局的有关规定,在办理房地产权属登记中登记机关按下列标准征收税费:

一、契税(代财政局征收)

因买卖、赠与、交换等原因房屋所有权转移的,受让人按成交价格(或市场价格)的3%缴纳契税;

个人购买售价在5000元/M2(含本数)以下自用普通住宅(不含别墅),于1999年8月1日后签定合同的,按成交价格的1.5%缴纳契税;

市内六区范围内,个人购买售价在3000元/M2(含本数)以下自用普通住宅,于2002年10月1日后签定合同的,按成交价格的1%实际缴纳契税。

二、登记费

当事人因房屋初始、转移、变更和抵押申请登记的,应按下列规定交纳登记费:

(一)住房:权利人按每套房屋80元交纳。

(二)非住房

1、初始登记费:权利人按工程造价2‰交纳。

2、转移登记费:购买新建商品房,购房人按房价的4‰交纳;

存量房买卖,双方当事人按房价各4‰交纳;

房屋赠与、交换,双方当事人按标准房价各4‰交纳;

房屋继承、受遗赠,权利人按标准房价4‰交纳;

其他各项转移登记参照存量房屋买卖的转移登记标准交纳。

3、变更登记费:翻、改、扩建,权利人对翻、改、扩建部分按投资额2‰交纳;

更名登记权利人按标准房价4‰交纳;

其他各项变更登记参照更名登记的标准交纳。

4、抵押登记费:按抵押价款的2‰交纳,抵押双方当事人各承担50%。

三、交易手续费

当事人因买卖、转让等行为致使房屋权属发生转移的,按下列规定交纳交易手续费:

(一)住房转让手续费:新建商品住房按每平方米3元交纳,经济适用住房减办交纳,由转让方承担;

存量住房按每平方米6元交纳,由转让双方各承担50%。

(二)非住房转让手续费:按每平方米18元交纳,由转让双方各承担50%。

四、商品房共用部位维修基金(代收)

开发建设单位和购房人按购房款总额的1%缴存。

配备电梯的商品住宅开发建设单位按1.5%缴存,购房人按1%缴存。

五、补交土地出让金(六区住宅用地登记)

私房交易,受让方按成交金额1%交纳;

私房赠与,由赠与方或受赠方按评估价值的1%交纳。

六、土地勘丈费(六区住宅用地登记)

7元,由权利人交纳。

七、印花税(代地税局征收)

商品房按合同记载金额的0.3‰计税,存量房按合同记载金额的0.5‰计税。

房屋权属证书、土地使用证每本5元。

八、工本费

住房、非住房:房屋所有权证、共有权证、他项权证每本10元。核发一本房屋权属证书的,免收证书工本费;向一个以上房屋所有权人核发房屋所(共)有权证书时,每增加一本证书,按每本10元交纳证书工本费。

上一篇:践行核心价值观,凝聚青春正能量下一篇:双高双普验收解说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