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城市道路管理条例

2024-07-21

天津市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共10篇)

天津市城市道路管理条例 篇1

司诉 讼

理由

是什么?

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天津市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的决定

(2005年10月20日天津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

天津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决定,对《天津市城市道路管理条例》作如下修改:

一、第二十四条第一款修改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占用城市道路。因建设等特殊需要临时占用城市道路的,应当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有关项目批准文件,到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办理许可手续。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应当在法定期限内作出书面决定。经许可占用的,申请人应当交纳占路费和占路损坏修复保证金。”

二、第二十八条修改为:“未经城市道路管理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挖掘城市道路。因特殊情况需要挖掘的,申请人应当持下列材料到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办理许可手续:

“(一)申请书;

“(二)建设项目批准文件;

“(三)相关设计资料;

“(四)施工方案和保证措施。

“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应当在法定期限内作出书面决定。经许可挖掘的,申请人应当交纳城市道路挖掘修复费。”

三、第三十五条修改为:“车辆通过桥梁时,应当在标志牌标示的重量、高度、速度范围内通行。

“超重车辆因特殊情况需要通过桥梁的,申请人应当持下列资料到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办理许可手续:

“(一)申请书;

“(二)行车证件和车辆轴数资料;

“(三)安全保证措施。

“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应当在法定期限内作出书面决定。经许可通行的,申请人应当按照许可的路线、时间和标准通行,并交纳超重车辆过桥补偿费;需要采取桥梁加固保护措施的,还应当交纳桥梁加固费用。”

四、第三十六条修改为:“需要依附桥梁架设管线的,申请人应当持下列资料到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办理许可手续:

“(一)申请书;

“(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三)有资质的单位出具的设计资料;

“(四)施工方案和安全保证措施。

“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应当在法定期限内作出书面决定。经许可架设的,申请人应当与桥梁管理专业单位签订管线过桥使用协议,并交纳补偿费用。”

五、第三十八条修改为:“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的,由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分别情况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并可处以五十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六、第三十九条修改为:“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的,由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分别情况责令限期修复;逾期不修复的,处以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因不履行修复义务造成人员、车辆事故的,由产权单位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七、第四十条修改为:“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城市道路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清退或者改正,按照规定的标准追缴占路费,并可处以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八、第四十一条修改为:“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三十条规定的,由城市道路管理部门责令停工、恢复原状,并可处以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九、第四十二条修改为:“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规定的,由城市道路管理部门责令交纳道路挖掘修复费,并可处以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回填质量不合格的,由城市道路管理部门责令道路挖掘单位返工。”

十、第四十三条修改为:“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规定的,由城市道路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拆除违法设施,对个人可处以五十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可处以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十一、第四十八条修改为:“故意损坏城市道路设施,阻碍城市道路管理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天津市城市道路管理条例》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正,重新公布。

天津市城市道路管理条例

(1995年1月18日天津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 根据1997年7月30日天津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的《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天津市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2002年12月19日天津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的《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天津市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根据2005年10月20日天津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的《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天津市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的决定》第三次修正)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了加强本市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养护维修和路政管理,充分发挥城市道路功能,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城市道路的规划建设、养护维修和路政管理,贯彻为经济建设和为人民生活服务的宗旨,实行统一规划、配套建设、远期近期结合、建设养护管理并重的原则。

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应当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工作,积极开发和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城市道路管理的科学技术水平。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的城市道路,是指本市市区、建制镇和独立工业区范围内的主干路、次干路、支路、街坊路等道路设施和桥梁设施。

道路设施包括: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里巷道路、楼间甬道、路面边缘至现有合法建筑之间的土路、广场,以及路肩、分隔带、道路两侧边沟、路名牌、吨位牌等道路附属设施。

桥梁设施包括:跨河桥、立体交叉桥及垂直投影部分、过街人行天桥、地道、涵洞等各种桥梁以及桥上和地道内照明灯具、桥名牌、吨位牌等桥梁附属设施。

城市道路行政主管部门已经征用的道路建设用地和局部拆迁退线后道路建设用地,属于本条例所称的城市道路范围。

第四条 从事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养护维修、路政管理以及使用城市道路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五条 城市道路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负责相结合的原则。

市城市道路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城市道路的管理工作。

市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和区、县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分别负责市管道路和区、县管道路的管理工作。

第六条 保护道路设施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城市道路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规划与建设

第七条 城市道路的新建、改建、扩建,应当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

第八条 城市道路的远期、近期建设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由城市道路行政主管部门依据交通发展的需求编制草案,报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九条 城市道路发展与建设应当坚持超前建设、协调发展、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

城市道路应当预留各种管线的位置。城市供水、排水、燃气、供热、供电、通信、消防、交通标志、城市绿化等依附于城市道路的各种管线、杆线和设施的建设,必须符合城市道路技术规范,与城市道路建设同步。

跨越河道的城市桥梁建设,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洪、通航标准和其他有关的技术要求。

城市道路与铁路相交,道口技术条件必须符合城市道路与铁路双方的技术标准;应当逐步建设立体交通设施;城市规划应当预留城市道路桥梁的建设位置。

第十条 城市道路的设计和施工,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和本市有关城市道路设计、施工的技术规范、标准和规程。城市道路建设实行工程质量监理制度,接受市政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 城市道路建设资金采取政府和社会投资、国内外贷款、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发行债券等多种渠道筹措。

第十二条 企业事业单位投资建设城市道路,必须经城市道路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道路技术规范。

第十三条 城市道路建设工程竣工后,城市道路建设单位应当组织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工程,不得交付使用。

城市道路建设工程应当实行质量保修制度。

第十四条 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城市道路可以实行有偿使用。其收入用于贷款偿还、投资回报以及城市道路的养护维修、管理和建设,不准挪作他用。

第三章 养护维修

第十五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城市道路、桥梁设施的技术等级、数量和养护维修费用定额,逐年核定养护维修经费。

第十六条 城市道路行政主管部门每年应当核定一定数量的经费,用于城市道路设施和桥梁设施的养护维修。

第十七条 城市道路养护维修工程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技术标准。

第十八条 单位投资建设的专用道路、桥梁设施和单位内部的道路、桥梁设施,由产权单位负责养护维修,或者委托城市道路养护维修单位负责养护维修。

第十九条 道路与铁路平交道口的养护管理,钢轨之间和距钢轨两米范围内的铺面部分,由铁路产权单位负责;距钢轨两米以外的路面,由道路产权单位负责。铁路、道路产权单位应当相互配合,保证道口路面平顺。

第二十条 从事城市道路养护维修和路政管理的专用车辆,应当使用统一标志。在执行特殊施工任务时,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保证其顺利通行。

第四章 路政管理

第二十一条 城市道路行政主管部门设置监察管理队伍,依法行使道路设施、桥梁设施管理职能。

第二十二条 禁止下列损坏道路设施的行为:

(一)在道路上拌合水泥、砂浆、混凝土等;

(二)在道路上打砸硬物,碾压炉灰、铁板,晾晒农作物等;

(三)在道路上洒漏白灰、腐蚀性物质,油浸或者水泡道路;

(四)在道路上焚烧物品、明火或者焊接作业;

(五)两吨以上的机动车擅自在里巷道路和楼间甬道中通过;

(六)机动车和兽力车擅自在人行道上通行和停放;

(七)履带式车辆、铁轮车以及其他对道路有损坏的车辆在铺装路面的道路上行驶;

(八)挪动、拴拽、涂改、遮挡、损坏路名牌、标志牌、吨位牌等道路附属设施;

(九)在非指定的道路上进行机动车试刹车;

(十)在道路、路肩和道路两侧挖掘取土,倾倒垃圾、污水以及其他废弃物;

(十一)其他损坏道路设施的行为。

第二十三条 设置在道路上的窨井井口,不得高于或者低于路面十五毫米,发生窨井塌陷、井盖缺损等现象,产权单位应当及时修复。

地下管道发生渗漏时,产权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在限定的时间内按照规定标准修复。

第五章 临时占用和挖掘道路

第二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占用城市道路。因建设等特殊需要临时占用城市道路的,应当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有关项目批准文件,到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办理许可手续,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应当在法定期限内作出书面决定。经许可占用的,申请人应当交纳占路费和占路损坏修复保证金。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有计划地清退占路市场、停车场,恢复道路设施功能。

第二十五条 城市道路管理部门所收占路费应当用于城市道路的养护维修和管理,不得挪作他用。

第二十六条 临时占用城市道路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批准的位置、面积、期限和用途占用。确需移动位置、扩大面积、延长时间和改变占路用途的,应当办理变更手续。

临时占用城市道路的期限不得超过三个月。期满后需要继续占用的,应当按照规定办理延期审批手续,延期的占路费累进收取。

临时占用城市道路不得损坏道路设施,占用期满后,应当恢复城市道路的原状;造成道路设施损坏的,由城市道路管理部门根据损坏面积与程度,责令予以赔偿。

第二十七条 根据特殊需要,城市道路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决定对临时占用城市道路的单位和个人缩小占用面积、减少占用时间或者停止占用。

第二十八条 未经城市道路管理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挖掘城市道路。因特殊情况需要挖掘的,申请人应当持下列材料到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办理许可手续:

(一)申请书;

(二)建设项目批准文件;

(三)相关设计资料;

(四)施工方案和保证措施。

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应当在法定期限内作出书面决定。经许可挖掘的,申请人应当交纳城市道路挖掘修复费。

第二十九条 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城市道路,在竣工后五年内不准挖掘。因地下管线事故进行紧急抢修的,按照有关规定收取道路挖掘修复费。其他原因确需挖掘的,按照有关规定增加收取道路挖掘修复费。

冬季不准挖掘城市道路。确需挖掘的,按照有关规定增加收取道路挖掘修复费。

第三十条 挖掘城市道路的施工单位,应当按照批准挖掘的位置、面积和时间进行施工。需要移动位置、扩大面积、延长时间的,应当办理变更手续。

第三十一条 城市道路挖掘施工现场应当设置明显标志,并采取安全防范措施,保证交通安全和环境整洁。竣工后,施工单位应当负责将路面清理干净,并在三日内通知城市道路管理部门检查验收。

第三十二条 各种地下管线的产权单位,因管线事故进行抢修需要立即挖掘道路的,应当同时向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口头通报,并在二十四小时内向城市道路管理部门补办手续。

第三十三条 道路挖掘后的沟槽回填工作,由挖掘道路的施工单位负责。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城市道路管理部门规定的土质和方法分层夯实,并符合土基密实度和沟槽回填标高等技术标准。

路面结构修复工作,由城市道路管理部门负责。修复时限最长不得超过三个月,但冬季除外。

第六章 桥梁设施管理

第三十四条 禁止下列损坏桥梁设施的行为:

(一)在桥梁上下游二十米的河道范围内擅自埋设管线,挖沙取土;

(二)在桥梁下停泊船只;

(三)船只通过桥梁时,碰、撞或者用篙杆点触桥桩,或者拴拉桥桩和纵横架;

(四)在桥梁设施上乱贴滥画、堆放物料、摆设摊点、停放各种车辆;

(五)在桥梁上架设有腐蚀性、易燃易爆或者降低桥梁承载能力和改变桥梁设施结构的管线;

(六)擅自侵占桥孔和立体交叉桥垂直投影部分;

(七)擅自在桥梁和桥梁照明设施上设置广告牌以及其他悬挂物;

(八)其他各种损坏桥梁设施的行为。

第三十五条 车辆通过桥梁时,应当在标志牌标示的重量、高度、速度范围内通行。

超重车辆因特殊情况需要通过桥梁的,申请人应当持下列资料到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办理许可手续:

(一)申请书;

(二)行车证件和车辆轴数资料;

(三)安全保证措施。

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应当在法定期限内作出书面决定。经许可通行的,申请人应当按照许可的路线、时间和标准通行,并交纳超重车辆过桥补偿费;需要采取桥梁加固保护措施的,还应当交纳桥梁加固费用。

第三十六条 需要依附桥梁架设管线的,申请人应当持下列资料到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办理许可手续:

(一)申请书;

(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三)有资质的单位出具的设计资料;

(四)施工方案和安全保证措施。

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应当在法定期限内作出书面决定。经许可架设的,申请人应当与桥梁管理专业单位签订管线过桥使用协议,并交纳补偿费用。

第三十七条 开启式桥梁开启时,各种船只、车辆应当在距桥梁五十米以外的地方停泊或者停驶,待许可通行的信号发出后方可通过。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的,由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分别情况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并可处以五十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的,由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分别情况责令限期修复;逾期不修复的,处以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因不履行修复义务造成人员、车辆事故的,由产权单位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四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城市道路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清退或者改正,按照规定的标准追缴占路费,并可处以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三十条规定的,由城市道路管理部门责令停工、恢复原状,并可处以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规定的,由城市道路管理部门责令交纳道路挖掘修复费,并可处以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回填质量不合格的,由城市道路管理部门责令道路挖掘单位返工。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规定的,由城市道路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拆除违法设施,对个人可处以五十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可处以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不服从管理的,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可以暂扣其违法机具、物品,强行拆除或者清除其违法设施,由违法者支付拆除费用或者以料抵工。

第四十五条 无正当理由逾期缴纳本条例规定的费用的,城市道路管理部门按日加收千分之五的滞纳金;对逾期不缴纳罚款的,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可以每日按照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

第四十六条 城市道路管理部门监察管理人员执行公务时,应当佩戴识别标志,并主动出示行政执法证件。否则,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拒绝接受其管理。

第四十七条 当事人对城市道路管理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的规定,提起行政诉讼。

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执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城市道路管理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八条 故意损坏城市道路设施,阻碍城市道路管理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九条 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应当依法行使职权。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

第五十条 本条例中占路费、道路、桥梁通行证工本费的收费标准,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道路设施和桥梁设施的损坏赔偿标准、超重车辆过桥损失补偿费、管线过桥损失补偿费、道路挖掘修复费的标准,由城市道路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报市物价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五十一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天津市城市道路管理条例 篇2

关键词:城市道路,施工管理,保证体系,施工现场

0 引言

城市道路是城市建设的主要构架, 直接关系到城市发展的好坏, 影响城市的经济发展速度, 目前对于城市道路的修建要求越来越高, 保证施工质量, 缩短工期, 降低成本, 从而到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城市道路建设所必须考虑的。但长期以来城市道路建设缺少科学、系统的规划, 可持续性不强, 交通建设远远低于需求正在, 所以加强城市道路的施工管理, 保证道路修建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城市道路施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1 城市道路施工存在的问题

施工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参与城市道路施工的技术人员存在不能满足施工需求的现象, 城市建设速度加快, 需要大量的工程管理人员, 对施工技术、施工方法、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及投资管理进行控制, 造成了整体的施工人员素质有所降低, 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质量问题。

施工现场管理存在漏洞, 施工过程是实现工程的具体步骤, 直接决定工程成败, 在施工现场的各项管理中, 包括工程变更、土方运输、周边关系协调、水电水暖、通信等多个方面, 需要完善其中管理中漏洞。

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要进一步提高, 在城市道路施工中要考虑的不仅仅时工程施工的技术问题, 更要和多个部门协调工作, 对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会有所限制, 所以要创新完善一套适合城市道路施工工艺。

1.2 城市道路施工问题存在的原因

城市道路施工对进度要求高, 特殊情况下可能出现边设计边施工的现象, 工程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在市场竞争中施工单位为了取得工程施工权, 竞标时降低价格, 为了找回利润不得不偷工减料, 以次充好, 造成质量较差的问题出现。建设单位协调不到位, 会造成工程的施工环境较差, 监理单位不能发挥管理部门的主要作用, 施工单位管理不完善等都是造成城市道路施工问题存在的原因。

2 施工管理的主要内容

2.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管理

施工准备是正常施工的保障, 直接影响着施工的进度、质量和成本, 在施工前准备阶段要确定施工计划目标, 并编制施工组织计划、工程进度计划、劳动力计划、材料计划一级相关的机械设备计划, 预测城市道路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并有相应的应急措施。

做好图纸会审工作, 认真领会图纸中的每个细节, 结合施工将使用功能和图纸相结合, 发现存在的问题, 和监理及施工方研讨, 在开工前解决存在的疑虑, 达到建设各参与方都对图纸有统一的认识。

做好施工段交通状况的调查, 城市道路施工队市民的出行以及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较大, 要制定临时的交通解决方案。了解施工路段附近的地下管道和管线, 同涉及到的相关单位协调好, 掌握其他设施的具体位置, 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对天气状况了解清楚, 道路施工受到天气影响大, 要尽量避开雨季施工, 并保证各种材料能够及时到位, 供应顺畅, 不出现供应不足和堆放问题。

2.2 施工技术和现场管理

施工技术准备是工程施工的重要部分, 是施工的现场管理, 技术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要时刻了解现场状况, 熟悉图纸, 当出现施工和设计不符时要及时的停工修正, 技术交接中做好交底工作, 突出技术人员在现场的主导地位, 加强全面技术管理。

材料现场管理, 材料占项目成本的50%左右, 材料现场的管理好坏直接影响工程造价的大小, 要避免施工浪费现象。机械设备现场管理, 要合理的分配和调用施工现场的多种施工机械, 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用和性能, 增大施工效率, 施工机械选择时要考虑现场的工程规模、场地、经济效果等条件, 选择出最优的机械组合后, 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施工现场人员管理, 人是决定工程成败的关键因素, 只有富有创造力、技术过硬的工程队伍才能完成优良的工程项目, 在施工队伍中要责任分明、奖罚分明,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程责任, 从而充分发挥建设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并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 保证施工任务能够顺利完成。

2.3 质量和安全管理

质量和安全是工程项目的灵魂, 在施工组织计划中要制定质量和安全目标, 并提出具体的保证措施, 做好工程质量的预防工作。加强组织制度建设, 成立全面质量和安全管理小组, 制定全面的规章制度, 并保证正常实施。做好质量和安全的培训教育工作, 提高技术和管理人员的质量和安全意识。路面的破坏因素有很多, 包括超载、气候、地质等, 很多情况下病害的产生因素具有一些共性, 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加强质量控制, 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质量变异, 能够保证路面施工质量达到均匀性。

2.4 工程成本管理

通过施工预算有效控制施工中人力和物质消耗, 开工前计算图纸工程量, 编制施工预算, 施工队伍要设定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 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在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执行过程中要做好记录工作, 为以后结算提供依据。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成本控制体系, 项目经理负责工程建设的费用支出, 开工前项目经理签订目标考核协议, 明确责任, 定期考核成本控制状况, 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励和惩罚措施。

3 城市道路施工管理的具体措施

3.1 建立完善的保证体系

招投标阶段要公平公开, 打破垄断现象, 认真审核施工单位的资质, 加强代理机构的规范操作, 对不法行为做好惩罚, 选择最为符合工程需要的施工单位。

工程质量监督人员要对项目各个环节进行监控, 并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落实工程责任, 城市道路建设要求工期短, 加上城市周围环境复杂, 很难控制人流, 地下管道角质, 这些因素加大了质量风险, 施工方在施工前要确定每个工序的执行方法, 每个工序完成后进行质量检验, 合格后才能进入下阶段施工。

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监理制度, 监理要做好工程建设的质量控制, 以规范的制度方法来替代行政干预, 将工程建设权利、责任和利益分开, 按照标准记录完成的各项子工程, 做好工程变更。

施工完成后按照道路验收标准做好验收工作, 验收工作要包括各个工程参与方, 并有相关的行政主管部门参与, 验收合格后才能交付使用, 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的解决, 施工方按照合同要求对工程项目保修, 在保修期内出现质量问题要负责维修。

3.2 城市道路施工管理体系建立

管理职能上不但包括一般道路建设的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及控制功能, 还应该具有分析影响交通管理的分析功能, 做好行政管理和科学分析工作。划分好权力范围, 进行决策和计划控制的客观科学预测。

管理机构的设置, 依据管理职能配置设置管理机构, 例如城市快速干道施工时投资多、影响大, 可以设置直线的职能机构, 一般的城市道路则设置管理小组。管理机构设置合理能够提高管理和施工效率, 促进各单位的协调工作。

城市道路管理结构要做好城市道路现状的调查工作, 并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 从而确定项目目标, 为决策提供依据, 然后进行可行性和必要性工作, 分析施工对交通影响。在道路施工过程中与市政、城建、供电、供暖、供水、通信、环保等部门协调, 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政府部门要在行政制度上做好监督工作, 协调好各部门之间关系, 给城市道路建设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宋焕荣.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 2011.

[2]孟宪坤.试论城市道路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措施[J].中国城市经济, 2011.

[3]胡举, 印唐军.浅议工程项目的动态成本控制[J].交通科技与经济作, 2003 (4) .

[4]林永贵.论城市道路施工的质量控制问题与对策[J].建材与装饰:中旬, 2011 (5) :22-24.

[5]侯雪松.浅谈城市道路施工质量管理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7) :40-42.

天津市城市道路管理条例 篇3

针对行业主管部门对供水企业等单位的监管手段不足,通过建设城市供水管理业务应用信息系统,提供行业统计、水质监测、二次供水、服务热线等数据的网上录入传输,实现数据汇总、查询、统计分析、评价、超阈值报警等功能,从而提高城市供水管理效率和水平,及时掌握行业动态和供水信息,实现城市供水行业管理业务的信息化、规范化。

一、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

(一)总体框架

城市供水管理业务应用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系统)集信息采集、传输、管理、分析、展示为一体,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布设在天津市供水管理处的信息系统和门户网站,使用人员包括供水处、区县供水管理部门、供水单位、水质监测站和二次供水设施清洗单位。

信息系统为16个区县供水管理部门、32家供水单位、5个水质监测站和39家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消毒单位提供网上信息填报途径,并为供水处业务管理人员提供行业信息的统计、汇总、分析等功能,部分水质信息通过门户网站实时发布。

同时,门户网站对外发布相关的行业信息,实现政务公开、信息服务、新闻发布等功能。

(二)系统划分

信息系统采用B/S架构,建设内容包括:信息采集、网络传输、支撑平台、业务应用和门户网站等五个方面,其系统划分如图1所示。

1.信息采集

信息采集是信息系统的数据源基础。信息采集方式包括自动采集和人工填报两种方式。本次项目建设中主要采用人工填报方式实现信息采集,信息采集内容包括供水单位的基础信息、水质检测信息和行业文件信息。

2.网络传输

网络为天津市供水处与区县供水管理部门、供水单位、水质监测站和为二次供水清洗消毒单位之间信息的传输提供高速可靠的通道。

3.支撑平台

支撑平台包含系统运行环境、数据库和应用支撑三部分内容。

系统运行环境为信息系统提供整体运行环境,包括为系统运行配置服务器、操作系统及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

数据库是数据的存储与管理中心,用于存储基础信息、水质检测信息和行业文件信息,为业务应用提供有效可靠的信息支持服务。

应用支撑在信息系统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向上负责支撑业务应用,向下管理数据资源。

4.业务应用

业务应用包括行业统计管理信息系统、供水水质监测数据分析系统、二次供水管理系统、服务热线管理系统和行业文件管理系统五部分,为实现水质监管科技化、行业统计信息化、供水处内部办公无纸化提供管理平台。

5.门户网站

门户网站依托天津市水务局网站软硬件平台进行升级改造,提供新闻发布、政务公开、信息服务、信息发布、信息维护功能。

(三)安全体系

信息系统通过权限控制实现分级别访问,可以设定不同用户对特定模块及操作的访问权限,以保障机密信息的安全性,实现业务系统级别的信息安全。

针对本系统的数据安全需求,对系统数据信息采用磁带机定时备份方式,并将备份介质存储于不同地点。

二、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和流程

信息系统是采用行业统计、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二次供水、行业文件、服务热线等五个业务管理平台,以系统数据库为核心的业务支撑平台,以信息采集和网络传输为供水业务的动态数据获取手段,通过数据汇总、查询、统计分析、评价、超阈值报警等功能,对城市供水行業进行实时管理的系统。

(一)主要功能

该系统在结构上主要由信息采集、行业信息统计、供水水质分析、二次供水、服务热线、行业文件等主要业务应用模块构成。

1.信息采集

为供水处、区县供水管理部门、供水单位、水质监测站、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消毒单位提供数据录入界面,实现数据的自动存储和集中管理,具有接入扩充能力,并为在线监测信息预留标准的自动接口。

2.行业信息统计

对采集的行业信息进行统计管理,实现对行业信息变化趋势的汇总、分析和评价。

3.供水水质分析

根据预先选定的方法对采集的水质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并根据预先设定的阈值实现自动报警功能。

4.二次供水管理

对采集的二次供水信息进行统计管理,实现信息的汇总、分析和评价。

5.服务热线管理

对采集的服务热线信息进行统计管理,实现对服务热线信息的汇总、分析和评价。

6.行业文件管理

管理行业文件信息,在供水处、区县供水管理部门、供水单位范围内,实现公文流转、业务督办和信息发布等功能。

(二) 业务流程

城市供水行业管理业务流程主要包括信息采集、信息管理和应用、信息发布三部分,即在采集供水处、区县供水管理部门、供水单位、水质监测站和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消毒单位的供水相关信息的基础上,进行行业统计、水质分析和行业文件管理,并通过网络传输将部分供水水质信息上报至门户网站,为社会公众了解城市供水状况和参与供水行业管理提供平台。

(三)数据流程

城市道路挖掘管理规 篇4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道路管理,保障城市道路完好和畅通,充分发挥城市道路功能,依据国务院《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城市道路是指城市供车辆、行人通行的具备一定技术条件的道路、桥梁及其附属设施。主要包括:城市建成区内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广场、公共停车场、街头空地、路肩、边坡等。

第三条 凡挖掘城市道路的单位或个人,均须遵守本规定。

第四条 建设局负责区域内的城市道路挖掘管理、监督工作。为保证市容市貌及道路修复质量,城市道路修复施工由建设局统一安排。

第五条 城市道路的挖掘与修复由具备市政道路养护维修施工总承包三级以上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担。

第六条 挖掘城市道路实行计划管理。需要挖掘城市道路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于每年3月底前向建设局申报挖掘工程计划,建设局根据挖掘申报统筹安排挖掘计划。

第七条 取得道路挖掘许可的挖掘建设单位按规定缴纳城市道路挖掘修复费,所收费用为行政事业性收费交市财政,城市道路挖掘修复费标准按照《关于调整城市道路挖掘修复费标准的通知》(鲁建城字〔2015〕32号)规定执行。由市财政局按时、足额返还建设局。

第八条 挖掘单位需要挖掘城市主次干道,影响交通安全的,须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办理审批手续。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加强交通安全监督检查,维护道路交通秩序。

第九条 需开挖城市道路的建设单位或个人应按下列程序办理审批手续:

(一)道路挖掘的建设单位向建设局提出挖掘申请。

(二)建设局组织规划、园林、公用设施、供热燃气等相关部门和电力、通讯等管线单位进行现场勘查,提出挖掘意见。

(三)挖掘人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四)经审查,申请人符合挖掘条件的,按规定缴纳 道路挖掘修复费用,核发《城市道路挖掘许可证》;不予批准的,应说明理由通知申请人。

(五)建设局在收到挖掘申请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不批准的决定。

第十条 挖掘申请主要应包括以下内容:

1.挖掘事由

2.挖掘路段的位置及面积(附详细平面图)

3.挖掘期限 4.保障措施(施工方案、安全防护措施、施工单位名称、资质)

第十一条 因地下管线突发紧急故障,管线所属单位需立即挖掘城市道路进行抢修的,应在开挖后二十四小时内补办挖掘手续。

第十二条 每年11月1日至次年3月底,城市道路车行道不得挖掘;新建、扩建、改建的城市道路交付使用后5年内,大修的城市道路竣工后3年内不得挖掘。相邻道路和同一道路的两侧不得同时挖掘。因特殊情况确需挖掘的,报经市政府批准后,按照相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第十三条 城市道路挖掘的建设单位应严格执行城市道路养护、维修的技术规范,事先做好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实行昼夜施工。施工现场须设置施工标志、公示牌和安全围挡,夜间安装红灯警示,挖掘物应集中堆放在指定位置,施工结束后按规定时间清运废土,并用沙将沟槽进行填充,与路面齐平;建设局对施工过程全程监管,对道路修复统一安排施工,并按要求组织竣工验收。

因特殊原因不能在规定期限完成挖掘任务的,应及时说明原因,办理延期手续或即时回填修复道路。

第十四条 违反本规定的,由建设局、公安局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国务院《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山东省城市建设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给予道路挖掘的建设单位进行处罚。

城市道路占用挖掘管理办法(共) 篇5

建城[1993]410号

关于印发《城市道路占用挖掘收费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物价局、建委(建设厅)、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深圳市城管办:

为了加强城市道路的管理,严格控制占用挖掘道路行为,保障城市道路的安全畅通和市容环境整洁,加强全国城市道路占用挖掘收费管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城市道路占用挖掘收费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城市道路占用挖掘收费管理办法。

城市道路占用挖掘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市道路(以下简称道路)占用挖掘收费管理,根据有关规定,制定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城市道路是指城市规划区内的道路(含道路用地)。凡在城市规划区内占用挖掘道路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政部门)是道路路政的主管机关,负责道路占用挖掘收费管理工作。

第四条 因特殊需要必须临时占用道路兴建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基建施工、堆物堆料、停放车辆、搭建棚亭、摆设摊点、设置广告标志或其他临时占道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交纳占道费。因施工、抢修地下管线或其他情况需要挖掘道路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交纳道路挖掘修复费。市政工程施工和养护维修作业、企业厂区内自用道路不属于本办法收费范围。

第五条 占道费的收费标准按所占道路的等级、占道类型(经营性、经营性或其他占道)及使用性质等因素确定。

挖掘修复费的收费标准按道路的结构、使用年限及当年材料费等因素确定。

第六条 占道费由城市市级市政部门征收,作为预算外资金管理,实行财政专户储存,所收占道费用于道路养护维修和管理,专款专用,并按规定向财政部门报送财务收支报表。

第七条 占道费具体收费标准由省级部门根据本办法提出意见报同级财政物价部门核定,挖掘修复收费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政部门制定,并报同级财政物价部门备案。

天津市城市道路管理条例 篇6

谈谈城市道路工程质量控制管理方法

本文重点从工程质量控制管理和技术两方面阐述了城市道路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并提出了道路施工中主要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作 者:张新尧  作者单位:上虞市政公用工程质量监督站,浙江,上虞,312300 刊 名: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英文刊名:CHINA NEW TECHNOLOGIES AND PRODUCTS 年,卷(期): “”(2) 分类号:U4 关键词:质量控制   检查   关键点   施工监理  

城市道路挖掘项目监理的管理 篇7

1 主要工作内容

1.1 日常养护

⑴对城市市管市政道路进行日常巡查, 针对道路坑槽等病害问题进行检查, 督促并跟进市市政维修处进行修复。特别是在创文明城市期间, 全面检查人行道无障碍设施和跟进市维修处进行人行道改造维修;在奥运火炬在广州的传递前亦多次巡查火炬传递路线, 同时跟进市维修处进行路面修补坑槽、局部刨铺和修复人行道等。

⑵对区管市政道路设施进行巡查, 对发现的路面病害问题亦及时通知天河、黄埔、海珠区建设和市政局进行维修。

1.2 道路挖掘管理

城市道路挖掘监理单位对于城市道路挖掘工程进行全过程的监理, 确保道路交通安全和文明施工, 主要内容如下:

⑴对道路挖掘工程的施工组织方案、交通组织方案进行审查, 并进行现场踏勘, 了解沿线路由、市政设施、交通状况、其它与本工程有关的各种设施情况, 并将勘察情况书面报告市政管理部门。

⑵施工期间挖掘监理现场检查城市道路各挖掘施工单位的文明施工、对其它设施的保护、交通疏导和回填质量等方面, 对违反规定的, 发出整改通知书, 要求立即或限期进行整改, 该整改通知书抄报市市政园林局, 对于限期不整改的单位, 挖掘监理将专题书面报告市市政园林局, 由市市政园林局会同城市综合执法部门对该施工单位进行行政处罚, 并视情节的严重性, 给予暂停该单位的城市道路挖掘申请和全市通报批评。

⑶挖掘施工完成后的监管:按照分段开挖、分段验收、分段修复的原则, 挖掘单位及时通知市政园林局或挖掘监理, 以便挖掘监理及时组织挖掘验收, 对挖掘面积、回填质量进行确认, 并经挖掘、修复、监理三方签字认可, 督促修复单位及时进场修复, 并对市管道路的修复过程的质量文明施工情况进行监管。

⑷日常巡查中若发现无证开挖市政道路的, 及时收集有关信息, 并上报市政管理部门和城管部门, 并会同各行政部门对其进行处罚。

1.3 其它

⑴协助市政管理处完成各种投诉案件处理回复、给相关单位函件、整治方案、存在问题摸查统计等等。

⑵对挖掘项目每月完成一次金穗杯评比打分, 每2个月进行一次挖掘项目承包商诚信档案记录。

⑶与市政管理处、区建设区、城管部门等单位不定期联合进行安全文明大检查, 并形成报告进行全市通报。

⑷多次配合城管等部门对擅自设置出入口、无证开挖等违章行为进行行政处罚和强行拆除。

⑸参与挖掘项目存在问题的协调会议 (包括现场协调会议) , 会前收集资料并形成多媒体汇报材料, 会后形成会议纪要。

⑹现场跟进协调汇报自来水管、煤气管爆、漏、路面坍塌突发事件。

⑺协助市政管理处对民运会、创卫、创文明等大型任务前的市政设施和挖掘项目的检查、落实整改工作。

2 简政放权后市政道路管理存在的问题

⑴体制不够完善, 广州市市政管理的法规不够全面具体, 可操作性不够强, 对违规者的处理缺少明确的法律上处理程序;

⑵市权下放后为各区管理后, 缺乏统一协调单位, 没有明确定位城市市政管理机构, 对城市道路管理缺乏一个行使政府职能的监管机构, 各建设管理部门负责开挖审批, 城管负责执法, 各部门之间需进一步理顺关系, 使城市市政管理机构明职责、有权威、高效率。

⑶各区经费不充裕, 缺具法律保障。

⑷设施管理精细化管理工作仍未能体现。

⑸挖掘监理的管理权限不够明确。

⑹宣传教育不够深入, 市民城市意识比较淡薄。

3 对城市市政道路管理的建议及措施

⑴加快立法, 在法制上、制度上分清职责, 明确责任。

城市市政管理应有一套体系完善的法规, 要加强和完善立法, 使管理变政府行为为法律规范。要加大依法管理的力度, 必须规范执法行为, 执罚与裁决分开。同时建议一是对无证开挖的单位负责人追究法律责任。二是对在建工程疏解道的建设标准和施工期间的养护责任在法制上明确。三是加大对盗井盖者的处罚规定, 并将城市道路各行业统一规格的井盖, 以便快速补上被盗的井盖。

⑵给城市市政管理部门与市政管理相关的行政权力, 进一步理顺关系, 使城市市政管理机构明职责、有权威、高效率。

赋予管理者相应的权力, 使责与权有机统一, 是搞好管理的有力保证。城市管理, 顾名思义, 就是管理城市的一切事务, 市政管理也包括在其中。强调靠协调、靠齐抓共管来解决不是根本的办法, 因为针对存在问题出面协调者非有相当的级别和影响力不可, 如协调不力或协调不当, 齐抓共管就变成了互相推诿的借口。因此, 进一步理顺关系, 使城市市政管理机构明职责、有权威、高效率已势在必行。

⑶改革城市市政管理的财政体制, 实行灵活经营和自主包干。

市政府应以基本满足城市市政管理开支为原则, 划出一笔固定的经费给城市市政管理部门自主掌握。此外, 城市市政管理部门应扩大专业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 建议把有关市政管理中涉及的道路养护、道路挖掘修复等用招标的方式交由符合资格的承包商负责。这样做, 既可提高市政管理专业化水平、又可节约开支, 减少人员编制的压力。

⑷建立一个行使政府职能的监管机构, 如建立道路养护管理中心, 对城市道路、桥梁及附属设施维修养护和大修工程进行管理和技术指导, 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切实做好在建项目的协调、服务工作, 特别要做好前期工作, 加强项目组织的总体策划, 从立项、设计、招标, 直至竣工验收和工程结算, 全过程都要进行具体的安排, 明确节点时间要求, 完善项目业主责任制, 调动工作积极性, 共同推进工程建设, 确保工程进度和建设质量。

⑸明确挖掘监理的管理权限:

(1) 对城市道路挖掘行政审批提交资料的审查权。对于不符合有关规定, 对交通和城市景观影响较大的, 可提出修改意见, 申请单位应及时对申请资料进行修改和补充。

(2) 签署开工报告权。未经挖掘监理签署开工报告, 擅自开工的, 视为违规施工, 将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3) 现场监督权。监理单位有权发限期整改通知书, 督促挖掘工程施工单位做好或落实按照批准的施工方案、位置、面积、用途及期限挖掘;按统一规定设置安全护栏、交通导向标志及路障警示灯, 并进行围蔽作业等

(4) 施工进度检查权和延期申请建议权。挖掘监理可对施工单位的机械安排和人员配置进行检查, 对于因施工方原因未能按期完工的, 挖掘监理可拒绝在延期报告中签署意见, 市市政园林局将不再办理延期手续, 如继续施工的将按超期施工处理。

(5) 挖掘修复验收确认权。在城市道路挖掘工程完工后, 挖掘监理组织有关单位对挖掘面积、回填质量进行确认, 并签署修复验收意见。

⑹加强宣传教育力度, 重视提高市民综合素质。城市市政管理部门必须具备宣传教育的实力, 根据自身业务和实际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宣传教育要注意整体效果, 做到形式和内容统一, 灌输与引导结合, 通过加强和改善宣传教育, 使市民多了解城市市政管理工作, 加强城市市政管理部门与市民的沟通, 使市民自觉维护市政设施和城市秩序, 以创造一个全民齐参与, 共创文明城的局面。

摘要:总结城市市政挖掘、修复及养护施工监理 (B标) 项目的监理工作内容, 提出一些存在问题和对城市市政道路管理的建议或措施。

天津市城市道路管理条例 篇8

《天津城市管理规定》的颁布实施作为天津城市管理的又一标志性事件,意味着天津城市管理特征已经发生重大转变,处于城市管理加速发展阶段,即:从传统粗放型城市管理转向现代集约型的城市管理阶段;在城市大规模功能性建设尤其是滨海新区建设提速时期的城市管理提高阶段;处于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为主的城市管理创新阶段。但是,目前天津城市管理中还存在着管理主体单一、管理技术需提升、管理手段不够科学、管理目标尚未完全法制化、管理决策不系统、管理机构职能过多、管理部门层级不清晰、委托管理未引入、管理考核落后、管理体系横向化严重等诸多问题。

未来一段时间,天津城市管理将更加关注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完善城市公共服务功能,改善城市市容环境质量,保持城市固有风貌特色,为城市发展提供新的管理支撑。笔者建议,天津应在目前全面推进数字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利用加速发展的契机,建立多极数字城市管理体系。

一、管理主体多元化,建立现代城市管理三元治理结构

加快引入私营部门、第三部门等新的组织要素,建立由政府、企业、社会组成的多元化主体城市治理结构,以弥补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在这种三元治理结构中,政府是组织者和指挥者,其行为决定和影响其他城市管理主体的活动方式和活动效果;营利性企业和非政府组织配合政府提供城市公共物品与服务,其有利于分担政府管理事务,提高城市管理运行效率和效益;社会公众作为基础通过公开与不公开途径参与城市管理活动,推动城市管理机制内生化转变。其中,政府突出其统领与指导作用,企业突出其专业与独立作用,社会突出其监督与制衡作用,三者地位应相差无几,完成“小政府 + 大社会”的改造。具体看,在城市管理活动中,政府的职能更多地是提供良好的交易环境、保证公正的交易制度、进行有效的市场监管,对城市公共服务中的自然垄断产品,建立严厉的政府监督下的市场供给体制,对共有资源或纯粹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政府作为投资主体可以通过市场交易委托给专业的建造者或经营者,提供高效高质的第三方产品或服务。

二、管理技术信息化,运用先进数字信息管理技术打造“数字城管”

“数字城市”提供给城市管理强大的技术和数据支持,使城市管理各部门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城市资源,实现工作流程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网络化,作为其中重要组成的“数字城管”,更是强调运用信息技术、空间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在城市管理信息综合平台基础上建立综合性的管理信息系统,提供准确、适时、有效的信息搜集和加工处理,为城市管理者的决策和职能服务。“数字城管”最初是由北京市东城区“万米单元网格城市管理法”的实践推广而来的,因此网格化的城市管理模式是“数字城管”的雏形。

城市管理信息平台是多种信息化技术的总体集成,是新模式业务流、信息流的贯通、流转和存储载体,是整个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技术核心所在,“数字城管”的最终目标就是构建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搭建衍生技术,完成整套的城市管理信息处理与加工系统整合。目前,“数字城管”已发展到城市部件管理和万米单元网格相结合的阶段,初步实现对城市管理对象的定量、定性和定位,为实现城市管理工作的快速性和准确性提供了基础的数据保障。以手机为原型的“城管通”辅助管理技术也在不断探索成熟,为城市管理监督员对现场信息进行快速采集与传送提供专用信息采集通讯工具,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数字城管”的工作流程包括七个环节,可分为四个阶段,七个环节即为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实结案和综合评价,四个阶段为监督呼叫中心发现问题阶段、指挥中心任务派遣阶段、专业部门处理问题阶段、问题反馈评价阶段,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工作流程。

目前,天津已提出建立市区两级网格化管理体系,下一步将是尽快搭建城市管理信息综合平台,在此基础上推进综合性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并在市区两级完成城市部件管理和万米单元网格的整合互通,借助“城管通”等辅助管理工具实现“数字城管”的闭合回路管理模式,在技术上保证城市管理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技术的最终实现还要求建立配套体制机制的保障,因此需要针对城市管理的技术特征,分离政府管理职能与监督评价职能,分别组建城市管理技术的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形成有效的“双轴化”城市管理技术保障体制。

三、管理手段科学化,推进城市管理资源和管理体系整合

用科学手段管理城市,是城市管理的必然趋势,城市管理手段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整个城市及各系统的正常协调发展,城市管理运行系统内容繁杂,包括城市交通管理、城市市容环境管理、城市旧城区改造管理、城市公共服务保障、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城市综合执法等多个领域,涉及面多,牵涉面广,必须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才能达到整合管理资源、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的目标。

具体来说,一是在继续加快建设天津市公安交通管理局交通诱导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完成ITS(智能交通系统)的建立,通过大范围和密集的信息交换及集成,组织管理交通运输,以服务促管理,缓解交通拥阻、减少交通事故、提高出行质量、方便交通出行。二是建立市容环境动态监管系统,借鉴上海“一线通”的成功经验,促进社会公众参与城市市容环境的监督和管理。目前,南开区已率先于2006年开始建立市容环境监督管理体系,按照ISO 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标准,对全区街道社区市容环境管理体系申请国家认证。中心城区其他各区和滨海新区也应结合自身市容环境管理特点,加快市容环境监管体系建设实践,力争在2015年前后基本建立起全市市容环境监督管理体系的整合与互联机制,促进市容环境监管体系完成监督程序化、过程痕迹化、职责行业化、改进持续化、评审客观化、运行网络化以及执行贯穿化改造。三是继续推进“城中村”改造,并探索建设以城市遥感技术监控系统为基础的旧城区改造管理体系。四是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快速应急管理,建设快速抢险信息系统,形成突发环境、安全及灾害事件的应急处理系统。目前天津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已完成突发环境、安全与灾害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的编制,但具体的处理流程及机制设计还未落实,应急与预警处理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应进一步加快应急处理流程及机制设计,并建立统一指挥与调度体系,保证各区应急资源、信息之间的统筹调配。五是建设中心城区重要街区、景观道路市容市貌动态监管信息系统,创新形成监察及时、处置高效的城市综合执法管理。

四、管理目标法制化,探索建立大城管城市管理法律体系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现代市民法制观念的加强,城市管理法制建设日益受到重视,预示着高度法制文明的城市管理时代到来。由于法律法规具有强制性、规范性和稳定性等其他行政手段、经济方法无法达到的特殊作用,因此城市管理的法制建设成为保障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最重要工具,管理目标法制化也成为长效城市管理机制建成的重要标志。

纵观一些城市管理水平发达国家,城市管理法制化是其成功的前提和关键,天津应借鉴其先进经验,积极探索加快城市管理的法制化进程,在目前已出台的《天津市城市管理规定》基础上大胆尝试,从长远角度考虑,完善城市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修订与城市基础功能相关、与城市公共空间管理有关的地方性法规,制定法律法规依然空白的管理事务的地方政府规章,在未来形成城市管理地方法典体系,以法制化推进城市综合管理体制的建立,即实现管理权、行政许可权与行政执法权的三权合一。

五、管理决策系统化,建立“精细化”城市管理决策系统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运行系统日趋复杂,各种活动频率增加,对城市管理决策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决策时需要兼顾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空间环境系统以及工业、商业、金融、交通、邮电通讯等各部门子系统之间的协调一致,因此,城市管理决策需要运用系统原理,突出决策的针对性、优化性和统筹性,通过对城市管理目标、任务、方式方法、手段、资源、软硬件条件等各组成要素和大量信息进行系统的归纳分析,经过可行性研究、咨询、论证及必要的听证过程,才能促使管理有序化、决策科学化。

笔者提出,建立“精细化”城市管理决策系统,主要包括决策前提、决策过程、决策结果及决策反馈控制等四个步骤:第一,准确掌握城市管理运行信息,即各部门、区县及重点地区城市管理各领域的运行状态,即决策前提。第二,对城市管理运行状况进行总体态势识别、综合管理评估和决策问题诊断,通过对各类相关信息的采集和分析,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的目标任务、预期效果、数据标准、信息规范、特征识别、预警预报等内容,即决策过程。第三,为维持城市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转,提供实现其目标的运作机制和政策,即决策结果。第四,决策反馈控制。一方面,在决策结果实施完成后要通过各种手段了解指令的执行情况,防止不执行或错误执行的发生;另一方面,在决策执行的沟通完成后及时交流信息,了解沟通事项的进展情况,随时协调解决出现新的问题。控制的目的在于掌握一项工作的运行情况,让其按照指挥部门、指挥者、以及沟通双方或多方的共同意图发展变化。

六、管理机构常态化,转变城市管理部门双重职能

为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统筹协调解决城市管理中的重大问题,2010年3月,天津市人民政府成立了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城管委),负责制定城市管理工作的相关政策,统筹协调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工作,对城市管理中的职能交叉、管理空白以及执法等方面的问题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处理,实现了城市管理机构的基本常态化。下一步主要开展以下两项工作以实现城市管理机构管理的常态化:

一是改变各区城市管理主管部门双重职能状态,实行管理与养护职能分离。各区城管直属事业单位从行政隶属关系向委托管理协议的关系转变,直属事业单位不再履行行政职能,专门从事区城管主管部门委托的市政设施养护工作任务,主管部门按养护定额或劳动定额拨付费用,不再对员工的调配使用和工资报酬直接负责。从事市政养护的事业单位拥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有较大的经营自主权,实行事业性质、企业管理,适当引进市场机制,鼓励支持事业单位挖掘潜力,走集约化、产业化、社会化道路,并允许跨部门、跨地区承接养护任务,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二是拓宽政府城市管理部门与社会及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及社会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的自治潜能,社会事业社会办,把社会能办的事尽可能交还给社会管理,如住宅小区、社区的市政管理贯彻事权与行政权分离原则来处理;政府新建成移交来的市政设施养护工作任务除委托给相应的事业单位管理外,还可采用对外承包租赁等灵活形式。

七、管理部门层级化,理顺城市管理部门职权关系

首先,理顺市城管委同各区城管主管部门之间的职权关系,由原来有责无权向责权统一转变。城管权限划分按全市整体统一的原则来配置,权力应相对集中,发挥整体效应,增强内部协调性和对外适应性,以保障整体功能的发挥。

其次,针对城管行政职能不完善情况,打破部门分割各自为政的状况,城市管理委员会成为市一级行政机构,配备完整的行政职能,与全市各区城管主管部门是主管与分管的关系,各区城管主管部门接受各区政府和市城管委的双重领导,涉及到的各种行政事务,按法规规定的重大市政、园林、环境卫生等管理的审批权集中在市城管委,各区城管主管部门仅行使申报权和执行权。全市从事与城管有关业务的企业资格的确认都应由市城管委统一审批。

第三,按照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的“三定”程序,从分析职能入手,先清理需取消和转移的职能,然后在保留职能和新增职能中进行重新组合,划分若干机构,按照工作任务饱满原则确定机构所需编制,合理设置岗位,明确权限范围、工作标准、权利和义务,完善考核与奖惩制度,充分发挥各个层级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立起职能完善、职权清晰、运转协调、行为规范、效率较高的城市管理部门层级体系。

八、管理委托竞争化,探索建立新型高效城市委托管理模式

城市委托管理模式,就是在保持公用事业所有权公有的前提下,政府公用事业管理部门依照法定程序,通过市场竞争从公开市场选择企业,按照双方签订的契约对城市基础设施、公用事业进行建设和管理,形成严格意义上的委托合作关系,选择的企业性质可以是私营企业、国有企业、公私合营企业或外资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接受政府部门和市民监督。委托管理方式有租赁管理、托管管理、特许经营权管理、直接管理等,政府与受托企业通过签订契约明确双方的行为和职责范围,受托企业有对公用事业进行技术开发、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权利和义务,政府有权对受托企业进行监督,并保留对价格进行干预和单方终止契约的权利。这种委托管理模式不仅能够提高管理效率,发挥市场主体的专业优势,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改善服务质量,还能有效预防政府直接承担管理事务过程中存在的低效与腐败,因此将成为城市管理的主要运行模式。

天津应探索建立新型的政府城市管理委托化模式,一方面大力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公用事业投资,另一方面鼓励多种合作形式的试验,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的不同领域、不同环节引入多样化的竞争方式和投资主体,探索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有效合作形式,努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九、管理考核任务化,推行城市管理及综合执法绩效考核办法

在城市管理与执法部门推行管理考核任务化,借鉴绩效考核的有效手段,制定《天津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绩效等级化考核办法》和《实施细则》,强化考核程序化和考核任务操作性,将绩效考核与城市综合管理和执法工作的特点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城市管理考核奖惩长效机制,建立符合城市管理及执法实际、具有地方特色的绩效等级化考核体系。

绩效等级化考核应坚持客观公正、注重实绩、分类考核、层级负责的原则,实行月度(季度)考核、年度总评。通过量化、细化不同部门和人员的工作任务和职责,对辖属机构和人员工作的绩效进行定期考核,根据考核结果确定机构和人员工作绩效的相应等级,依据考核等级享受相应政治待遇和物质奖励。在实际运作中,对辖属机构的考核,由业务目标、公共目标、执法监督和民主评议四个方面组成,每月(或每季度)进行考核打分,年度总评根据累计分数分为先进、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根据不同等级,享受不同的政治待遇和物质奖励,从而真正达到管理考核的任务化要求,提高考核的有效性和激励性,充分调动和发挥城市管理岗位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才有所展、劳有所得、功有所奖、劣有所罚的良好局面,促进城市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和城市管理目标的实现。

十、管理体制垂直化,统筹创建一体化城市管理系统

垂直化管理体制,主要指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在特定行政权领域的直接管辖,垂直管理机构的设置、人员编制、财务、物资供应等均由上级政府部门直接管理,这种管理体制有利于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强化资源统一配置、人员调动、资金配备等,并整合行政执法资源,加强城市综合执法部门执法监管权威性和统一性。

目前,包括公安、地税、工商行政管理、标准计量、技术监督、药品监督在内的部门,逐步形成了省以下的垂直管理体系,其中部分涉及城市管理的内容,天津可在此基础上,超前探索城市管理的垂直体系,统筹建立市以下一体化的垂直城市管理系统,各社区、各街道、中心各城区及滨海新区由市城管委统筹管理人、财、物,中心各城区及滨海新区城市管理部门职能单独独立出来,市城管委以下城市管理部门实行统一编制、统一部门、统一指挥的综合城市管理体系和统一执法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系,确保城市管理工作重点突出,机构职责分明,实现以基层机构为管理和执法重心,以属地管理为主,市区街道联动,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高效城市管理和执法综合运行系统。

总之,未来,天津多极数字城市管理体系的建立,将从拓宽管理主体、提升管理技术、加快管理手段科学化、确保管理目标法制化、解决管理决策不系统问题、明确管理机构职能、清晰管理部门层级、引入委托管理、完善管理考核、创建垂直一体化管理系统等多个方面入手,加强天津城市管理能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效率,实现从传统粗放型城市管理向现代集约型城市管理阶段的转变,进一步增强城市运行效率,改善城市市容环境质量,完善城市公共服务功能,为城市发展提供新的管理支撑,最终形成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城市道路建设管理十项标准 篇9

一、手续完备。按规定程序逐级申报,施工要严格按照批准的地段、规格、时间进行,确需变更的项目应及时按规定补办手续。

二、安民宣传。施工前3至5天搞好安民宣传:挖掘施工敬请谅解!

让沿线单位及居民家喻户晓。

三、亮牌施工。进行挖掘施工的道路两端要设宣传牌,公示道路挖掘

许可证、施工单位工地负责人、开工竣工日期、联系电话等。

四、切割开槽。挖掘沥青水泥路面必须切割开槽,切口深度下线于10

厘米,开槽区域应视情形留置便道或搭设便桥,以方便人们通行。

五、管线无损。对挖掘道路范围内地下管线密集以及不易确定管线位

置的路段,应实行人工挖掘或先行探挖,确保地下管线完好无损。

六、净场作业。工地渣土、淤泥随挖随运,现场用料随用随进,不得

在施工现场搅拌灰土、水泥,以减少扬尘。

七、围挡警示。在繁华道路上施工,要采取硬板围挡,其他道路可使

用隔离栏(索)围挡;施工现场夜间必须设置警示光、灯,光间距不得大于35米。

八、路面完好。保护好施工区域未挖路面,不得使用有可能造成路面

损坏的机具和方式作业,不得打桩设挡。

九、规范占用。施工现场临时占用及临时驻处应设活动板房和简易卫

生设施,现场堆放做到条块状物料成垛、粉屑状物料成方、机具整齐有序。

天津市城市道路管理条例 篇10

(2002年版)及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说明》的通知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 建设部城市建设司文件公交管[2002] 35号

关于印发《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2002年版)及《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说明》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交通管理局、处,建设厅(建委),北京市市政管委,重庆市市政管委,上海市市政工程局,北京市交通局,上海市城市交通管理局,重庆市交通委员会:

根据公安部、建设部《2002年全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畅通工程总体方案》的有关规定,在总结2001年畅通工程评价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方便评价的原则,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和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对《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2001年版)的结构、适用范围、指标定义、指标评级进行了修改,增减了部分指标,并对各项指标在衡量城市整体交通管理水平中的意义、作用,指标测定的具体方法及相关依据做了说明。现将《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2002年版)及《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说明》印发给你们,请迅速转发各地并认真贯彻执行。

各地在实施畅通工程工作中,要结合本地实际,充分运用《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2002年版),检查、指导城市交通管理工作,找出差距和存在的问题,紧紧依靠党委、政府的领导,争取有关部门的配合、支持,积极采取措施,解决突出问题,不断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

二○○二年四月十九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城市公共交通部分)

(一)交通管理体制、政策与规划

1.交通综合协调机构

定义:是否建立了由政府领导、有关部门参加的城市交通综合协调机构,根据交通需求和城市发展要求,进行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

说明:城市交通综合协调机构是使城市交通相关政府部门协调配合的重要保证,是实现城市交通规划、建设、管理一体化的组织保障。城市交通综合协调机构的建立和健全,反映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视程度及协调能力。

评价要求:核查指标。提供交通综合协调机构名册、相关政府文件、协调会议记录或工作简报等。

2.交通规划

定义:是否在进行了居民出行调查、公共交通调查以及道路交通流特性等必要的交通调查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城市交通现状与存在问题,对交通需求与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结合本地特点,确定交通的发展目标及方向。特大型城市应制定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和公共交通规划,规划中应反映交通枢纽规划和停车规划的内容;A类和B类城市应制定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规划中应反映公共交通规划、交通枢纽规划和停车规划的内容;C类城市应按照常规要求制定综合交通规划。

上述规划(单行本)要求通过专家论证,政府批准实施。

说明:交通规划是保证交通建设、管理的科学性、避免重复建设和决策失误的最重要环

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不同的城市规模,交通方式构成和主体交通方式不同,因而对交通规划的类型要求也不同。

评价要求:核查指标。特大型城市要求提供包括交通枢纽规划、停车规划、交通需求管理规划等内容的综合交通规划文本以及包括轨道交通规划和常规公共交通规划在内的综合交通规划文本或单独的上述内容的规划文本、专家评审意见、市政府批准的文件。

A、B类城市要求包括公共交通规划、交通枢纽规划、停车规划等内容的综合交通规划的文本或单独的上述内容的规划文本、专家评审意见、市政府批准的文件。

C类城市要求提供综合交通规划的规划文本、专家评审意见、市政府批准的文件。

3.交通管理规划

定义:是否在进行了交通流特性等必要的交通调查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城市交通现状与存在问题,制定近期和中远期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并通过专家论证,政府发布实施。

说明: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是指导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走向科学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技术文件,反映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科学化程度、计划性和领导的重视程度,是有效利用现有交通设施的重要保证。

评价要求:核查指标。要求提供规划文本、专家评审意见等材料。

(二)土地利用与公共交通

1.交通影响评价

定义:建成区内实施大型项目建设开发时进行交通影响分析的项目占应进行交通影响分析项目的比率。

说明:交通影响分析是保证大型项目开发建设不导致开发对象周边交通服务水平下降的重要措施,是避免土地超强开发的规划控制措施。

关于交通影响分析的对象:

(1)非交通设施项目的建设规模和项目开发性质满足下述条件之一,应进行交通影响分析。

●非交通设施建设项目的建设规模:在城市中心区或交通敏感的区域,建筑面积达到一定规模的(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定,下同);在中心区外围的市区或交通相对宽松的地区,建筑面积达到一定规模的。

●非交通设施项目的开发性质:使用性质及开发规模发生变更;小区规划;在城市重要干道两侧的开发和改造;重要的公共建筑;产生交通量变化大的其他或临时用途建设项目等。

(2)城市交通设施的建设项目均须进行交通影响分析。

(3)交通影响分析应在项目报建审批阶段进行。但当非交通设施项目的建设规模超过规定标准的8-10倍,或建设项目属于大型交通设施,或政府主管部门指定的其他开发项目,在项目的选址、立项阶段需进行初步的交通影响分析。

关于交通影响分析的内容:

(1)交通影响分析的主要内容至少包括:分析范围确定;现状交通分析;交通量预测;交通影响评价;改进措施;结论与建议。

(2)分析范围确定:分析范围应包括拟建项目对道路交通产生显著影响的区域。一般情况下,应选择拟建项目所在的由城市主干道围合的区域。对于需在立项阶段进行初步交通影响分析的项目和对交通影响较大的项目,分析范围应适当扩大。

评价要求:核查指标。要求提供当年进行了交通影响分析的项目文件和所有大型项目的情况,以及这些项目的交通影响评价报告。当年的大型项目包括所有在建项目、当年内通过审批的项目。

2.公共交通优先政策

定义:制定和实施公交优先发展的战略,落实公交优先的措施。

说明:切实落实公共交通优先政策,是调整交通结构、解决城市交通拥挤和交通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必须通过政策、规划、投资、管理等综合措施促进公共交通的优先发展。评价内容中站点设施主要指公交站点的站牌、座椅、线路示意图等。

评价要求:核查指标。特大型城市、A类城市和B类城市要求提供市政府颁布的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政府或规划部门批准的公交线网规划等文件,提供公交优先车道、路口、港湾式停靠站名称等资料;C、D类城市要求提供市政府颁布的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等文件,提供港湾式停靠站名称等资料。

3.公共交通分担率

定义:近年城市居民出行方式中选择公共交通(包括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的出行量占总出行量的比率。

说明:此指标是促进公共交通发展、城市交通结构合理的重要指标。

评价要求:核查指标。要求提供最新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及相关资料,并注明年限。

4.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

定义:每万人平均拥有的公共交通车辆标台数。

说明: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数是反映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和交通结构状况的指标,同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一起,是判断交通发展战略是否明确、公共交通优先政策和措施是否落实的参考指标。按建设部《城市建设统计指标解释》(建综[2001]255号)规定的方法,将公共交通车辆(包括大中型公共汽车、电车、轻轨、地铁和城市铁路等)折算成运营车数。人口数为城市非农业人口。

评价要求:核查指标。要求提供2002年统计资料。

指数确定:根据所提供的材料确定万人拥有公交车辆数,并换算为相应指数。各地上报材料,最终由建设部核实。

5.公共交通车辆安全运行间隔里程

定义:公共交通车辆总行驶里程与行车责任事故次数的比率。

说明:公共交通车辆安全运行间隔里程是反映公共交通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也是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提高公共交通分担率的一个客观反映。

评价要求:核查指标。要求提供各路公交车行驶里程、所有公交车行驶总里程的数据及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认定的行车责任事故次数。

指数确定:现场检查与查阅文件、资料相结合。根据所提供的材料确定公共交通车辆平均安全运行里程,并换算为相应指数。

6.公共交通车辆进场率

定义:全市公共交通停车场所能停放车辆数与公共交通车辆总数的比例。

说明:公共交通车辆进场率是反映公共交通场站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加快公共交通场站建设,有利于公共交通车辆的停放、调度和运营管理,减少占路停车。

评价要求:核查指标。要求提供公共交通停车场数、面积可停车辆数、现有车辆数等相关统计资料。

指数确定:根据所提供的材料确定公共交通车辆进场率,并换算为相应指数。

7.公共交通车辆更新率

定义:公共交通车辆实际更新数与应更新总数的比例。

说明:车辆的更新是保证公共交通安全的重要措施。公共交通车辆更新率应该达到较高的水平,才能提高公共交通的舒适度和安全性,达到环保的要求,也能间接起到缓解交通拥挤的作用。

评价要求:核查指标。要求提供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确认的2002年公交车辆应报废数及实际报废车辆数等相关数据资料。

指数确定:现场检查与查阅文件、资料相结合,根据所提供的材料确定公共交通车辆更新率,并换算为相应指数。

8.出租车空驶率

定义:在单位时间内出租车空驶里程占总行驶里程的比例。

说明:出租车空驶率是反映城市出租车拥有量是否合理的指标。

评价要求:核查指标。要求提供2002年全市出租车有效行驶里程和行驶总里程的有关统计数据。

指数确定:任意抽查10位出租车驾驶员询问前一天运营情况,取平均值。如果抽查情况明显不符合资料提供情况,且当地不能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以抽查结果作为该项指标的计算依据。如果抽查情况和所提供的资料相符,则按所提供的资料计算出租车空驶率,并换算为相应的指数。调查空驶率可与P53同时进行。

(三)道路基础设施

1.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投资

定义:最近三年(包括当年)市区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占最近三年(包括当年)市区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说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是保证交通供给满足交通需求的基本条件,也是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包括城市道路投资、公共交通投资、交通管理设施投资。

评价要求:核查指标。提供2000年、2001年和2002年市区国内生产总值以及2000年、2001年和2002年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数据等相关统计资料。

2.道路网密度

定义:建成区内道路长度与建成区面积的比值(道路指有铺装的宽度3.5米以上的路,不包括人行道)。

说明:路网密度是衡量路网构成特征的指标,是道路交通管理的基础条件,也是制定道路交通管理对策的重要参考指标,反映城市交通建设水平。

评价要求:统计指标。要求提供2002年建成区3.5米以上全部道路长度明细表及建成区面积数据等统计资料。

3.主干道密度

定义:建成区内主干道长度〈含城市快速路)与建成区面积的比值。

说明:主干道密度是衡量路网构成特征的指标,反映道路交通管理的基础条件,是制定道路交通管理对策的重要参考指标。有关道路等级分类依据参照《城镇道路规范》和《城镇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评价要求:统计指标。要求提供2002年建成区内所有主干道长度明细表和建成区面积数据等统计资料。

指数确定:根据提供的数据,计算主干道密度,并换算为相应指数。

4.人均道路面积

定义:建成区内平均每个非农业人口拥有的道路面积(道路指有铺装的宽度3.5米以上的路,不包括人行道)。

说明:人均道路面积是衡量道路建设总体水平的指标,反映道路交通管理的基础条件。评价要求:统计指标。要求提供建成区2002年常住人口(非农业人口)数据和所有3.5米以上道路面积明细表等统计资料。

指数确定:根据统计资料确定人均道路面积,并换算为相应指数。

(四)队伍建设情况

1.群众对城建监察管理工作满意率

定义:市区人口(含暂住人口)中对市容环境、城建监察执法形象、管理表示满意的人数占被访问人数的比例。

说明:群众对城建监察管理工作满意率是衡量群众对城市监察工作的认可程度,反映城建监察人员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标。

评价要求:调查指标。

指数确定:通过发放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另行下发)方式进行随机调查,调查样本不少于30人;被调查的市民应包括不同文化程度(大本以上、大专、中专、初中以下等)、不同工作性质(农民、个体、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无职业人员等)以及不同年龄结构的人。可与P39指标合并进行。根据市民的答题情况计算群众对城建监察工作的满意率并换算为相应指数。

(五)交通秩序情况

1.违章占用道路率

定义:建成区内违章占用的道路面积与道路总面积之比(道路指有铺装的宽度3.5米以上的路)。

说明:违章占用道路率是衡量城市静态交通秩序的指标,反映了群众的守法意识和政府有关部门的联合执法效果。

评价要求:核查指标。要求提供2002年城市3.5米以上道路面积一览表及各条道路的违章占用面积情况一览表等相关资料。

指数确定:核实所提供资料并换算为相应指数。

(六)交通安全状况

1.万车事故率

定义:全市每万辆机动车的年交通事故(一般以上事故)次数。

说明:万车事故率是衡量一定机动化水平下的交通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是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效果的综合反映。

评价要求:核查指标。要求提供2002年全市交通事故次数和机动车数量。指数确定:核实所提供资料,并换算为相应指数。

2.万车死亡率

定义:全市平均每万辆机动车的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

说明:万车死亡率是衡量一定机动化水平下的交通事故死亡情况的重要指标,是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效果的综合反映。

上一篇:小学礼仪之星评选活动方案下一篇:赞美教师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