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军训的通讯稿

2024-09-23

大学军训的通讯稿(共12篇)

大学军训的通讯稿 篇1

国有成均,在浙之滨,学科工农并行,学子文质兼具-——浙大就是这样一个环境优美、综合实力强大的高等学府。在这开学之际,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带着希望与激情汇集于此,准备开启一段全新的求知探索之旅。

俗话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体肤,没有强大的意志力和强健的体魄,必将在学业与事业上难有作为。军训作为进入大学生活的必经之路,对于我们来说也正是一个磨炼意志、强身健体的好机会。

今天是军训前的最后一天,一些相关的准备工作已经如火如荼得展开了,紫金港校园里随处都可看见身着统一军服的同学们。傍晚,我们2团5连在列队完毕后在正副辅导员和副连长的带领下来到教室进行培训。身着军装,头戴军帽,又领到了臂章和帽子上的五角星,一股神圣感突然涌上我的心头——军人一直是一个崇高的职业,在我的心中它象征着勇气与担当,当了十多年“弱书生”的我们,终于有机会能当一次“纯爷们”了!

随后,指导员们对我们进行了大合唱的培训,曲目分别是校歌和《中国军魂》。浙大的校歌可谓佶屈聱牙、晦涩难懂,让同学们叫苦不迭,“这歌词连读起来都难,还要带着调唱,怎么可能!”的声音此起彼伏,虽然如此,大家还是一遍又一遍地跟唱着,相信经过后面几天的努力,我们一定会将这块硬骨头啃下来。第二首歌《中国军魂》是风靡全国的抗战电视连续剧《亮剑》的主题曲,同学们对这首歌已经是再熟悉不过,没用多少功夫大家就熟悉了旋律与歌词,到时候我们一定会全力演绎这首刚劲热血的军歌,在合唱比赛中过关斩将。 正式的军训马上就要开始,也许后面的两周,我们会睡眠不足,会喊破嗓子,会让汗水湿透我们的军服,会想念暑假那吹着空调玩着电脑的惬意生活,但这些都不会动摇我们的信念,我们会服从命令、认真训练,不断突破自我,在军训中提高个人的组织纪律性,并加深与同学间的感情,用一个有意义的军训来开启我们精彩的大学四年。

大学军训的通讯稿 篇2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大学阶段是学生发展与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时期,是领导力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可见,高校不仅要重视大学生文化知识的教育,也要重视各种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领导力。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在大学期间培养学生的领导力,既符合人才成长的规律,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

中山大学本着“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育人理念,把学生的教育管理放在学校工作的核心位置,着眼于培养“具有领袖气质的又红又专的时代精英”。显然,学生领导力的培养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并致力于各种形式的培养教育,尤其体现在学生工作口径方面。近年来,中山大学结合军训实践平台培养大学生的领导力成为一种特色并日益体现出成效。

一、结合军训进行学生领导力培养的背景

军训是高校实践育人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履行兵役义务、接受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式,也是学生认识自我、磨练自我和提升自我的重要过程。高校能够结合军训实践,对大学生进行领导力的培养和教育,主要是基于其特殊的背景,一方面源于军训本身的特殊性和意义,另一方面源于大学新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需求。

1、军训作为入学第一课对学生的影响力度较强

军训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到的育人功能适应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需要。作为一门具有军事性特征的实践课程,军训能有效锻炼大学生的自立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意志力,提升其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等,这些都是领袖气质的重要表现,是一个有领导力个体的必备素养。另外,从时间上来看,军训属于大学生入学后的第一课,学生在一个全新环境下的求知欲比较强烈,而且刚入学的新生正值十七八岁的青年初期,其个性、人生观、价值观还处于可塑性很强的阶段。因此,在军训期间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开始领导力的培养和教育,无疑是借助了他们成长的东风,必然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学生在新环境下追求发展和表现的意识较强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进入大学意味了踏上了人生的新起点、新台阶,大多数学生都抱有同样的想法,即“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个时候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胜心,追求自我发展和获取他人认同的心理表现得十分突出。在新的环境中,大多数学生都不甘示弱,十年寒窗进入大学,他们希望能够拥有更多表现自我、发展自我的平台,让新同学们尽快地认识自己,并能更快地融入到新的集体。因此,他们会十分注重入学第一课(军训)中的各种机会,一边努力适应着新环境和新的集体,一边广泛吸纳新知识、接受新事物和新挑战,以求能够在新的环境中获得新的发展,进而得到来自自身以及他人的认可。

二、中山大学在军训中培养学生领导力的做法

基于军训本身的特殊育人功能,以及大学生在新的环境下积极追求表现和发展的心理特点,中山大学以军训为实践平台,积极开展学生领导力的培养教育。军训实施强调广泛依靠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促进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目前主要的做法如下:

1、打造军训学生管理干部队伍

学生军训是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和《学生军事训练规定》组织实施的,参照军队建制,采取军营的管理模式,坚持用部队的一日生活制度来执行和完成任务。除了教官、辅导员(军训期间为指导员)等军训管理队伍外,还搭建“以学生为主体”的组织管理架构,在军训管理中选拔和使用一批学生骨干担任军训副排长、班长、副班长、通讯员等职务。这支骨干队伍是通过自主报名、择优选拔、强化培训的过程逐步组建起来的,因而不论是在思想政治觉悟、军事技能,还是在组织、管理及指挥能力上都具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他们在军训中担任“兵头将尾”的角色,起到“桥梁纽带”的作用,带领本排、班学生认真学习军事技能,领会军事思想,感悟军营文化及军人的独特魅力。2013年中山大学的学生军训中,选拔培养了370名学生担任副排长、740名担任通讯员。这批干部的使用,有利于减轻教官的教学压力、加强教学中的互动、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果,更重要的是,通过军训实践平台锻炼了一大批学生。他们在军训期间担任干部,从而转换进入管理者的角色,带着责任意识,积极主动学习相关技能和管理方法,同时加强与同学的联系、沟通和交流,从而提高了他们的组织、管理和指挥能力,同时也引领其他学生的提升主动参与和自我管理意识。调查显示,军训期间担任过副排长、班长、通讯员等职务的同学,90%以上后来发展成为班级班长、学生会干部或者社团负责人,得到进一步的历练和发展。

2、依托学生社团组织各项活动

为了丰富军事课(军训)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参训热情和积极性,中山大学在军事技能训练期间穿插了军训系列活动。这些活动主要依托学生社团自主承办,武装部(军事教研室)提出主旨要求、进行时间安排和经费保障,相关学生社团则负责从前期策划、过程实施到后期总结的活动全过程。具体例如:广播台协会负责举办军歌大赛,每个院系都派出了合唱队伍,全年级约3000名学生分校区参加了比赛;求进报社协会负责举办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军事百科知识竞赛、编撰军训刊物;军事爱好者协会、定向越野协会负责举办定向越野大赛;红十字协会在军训现场提供一些后勤保障(义务送水、清凉饮料,协助巡诊医生做好伤病员的照料);等等。这些不仅有效缓解军训组织方的工作压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锻炼、提升了学生的组织、管理和指挥能力。一大批活跃在社团里的学生,他们积极参与组织开展军训活动的全过程,团结协作、出谋献策,出于场地、物资等保障,需要和校内、校外人员沟通协调,活动现场也要通过有效的指挥确保活动开展井然有序。众所周知,耶鲁大学培养了无数精英阶层和领导者。究其原因,耶鲁大学校长莱温教授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道破了耶鲁三百年精英辈出之道,即“学生社团成就耶鲁学生领袖气质”。耶鲁大学校园内活跃着200多个学生社团,在这些社团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领导能力。由此可见,学生社团对于学生领导力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军训中利用学生社团组织相关活动的意义也正是于此。

3、给予学生更多的个人展示机会

实践表明,大学新生在军训中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和积极性,他们希望能获得更多的机会展示自我,既锻炼自己的能力,又能在同学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加速融入新的集体。据此,中山大学在军训开展过程中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个人展示平台和发展锻炼机会,例如:实行“兵教兵”的互动式军训教学机制,择选参训学生中表现优秀者在队伍前进行展示,并指挥实施军事技能教学;举办演讲比赛,锻炼学生的气魄、口头表达能力和感染力;组织定向越野大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另外,在一些集体性的竞赛或评比活动中,也让学生个人借助群体展示才能,锻炼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看似一次小小的展示,背后往往凝聚了学生很多的努力,首先是要通过努力学习成就优秀的自己,同时还要不断鼓励自己拥有展示的勇气,具备有效的表达自我的能力和技巧,将“台下十年功”倾注于“台上一分钟”。统计显示,军训期间参加过一项个人或集体比赛(含其他展示自我的活动)的学生比例达到了65%以上。总之,这些机会让学生通过表现得到提升,增强了自信,提升了表现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协作能力等,这些都是领袖气质的重要表现。这些经历,无疑成为他们日后步入精英阶层和领导岗位的重要积累。

三、在军训中培养学生领导力的发展思路

正如研究者所言,“领导力教育被视为推动高等教育创新机制的重要教学改革途径”,注重培养学生领导力是高等教育的发展重点和大势所向。就军训本身而言,它是高校素质教育和实践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加强其组织纪律性,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磨练意志品质,激发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作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往军训更侧重于自上而下的军事化管理和灌输式教育,学生更多的是表现出被动参训和积极性不高的心理,也使得军训效果大打折扣。近年来,结合领导力培养在高校人才培养中越来越突出的地位和作用,军训工作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性,鼓励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和探索式学习,学生变得更加主动和活跃,军训的效果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从中山大学的军训实际来看,借助军训平台培养大学生的领导力已经表现出不错的效果。入学第一课形成的能力和素养成为他们后来在大学里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重要基础。

那么,如何利用新生第一课——军训的契机开好“第一枪”,则是整个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结合中山大学的实践经验,需要从以下方面进一步发展:

1、规范军训中学生干部的培养和使用

学生干部的培养和使用对于学生领导力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生能够在大学第一课——军训期间得到组织、管理、指挥能力的锻炼,对于其今后的大学生活,乃至将来的职业发展都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为将这一效果最大化,应从规范化的角度发展这一做法,并逐步建立起长效机制。首先,秉着公开、公正、自愿的原则规范军训学生干部的选拔,给予所有新生一次竞争发展的机会,被选拔上者则可在今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未被选拔上者也得到了一次有益的锻炼和尝试。其次,积极建构规范的培训机制,制定相应的培训、考核办法,让培训为他们走向管理和提升领导力奠定基础,这个过程既可以扩充他们的知识面,又是他们正式开始军训前的一次提前尝试。再次,制定相应的制度,明确他们在军训中的管理职责,规范其在军训中的管理方式,同时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意,为军训管理工作注入活力和新的血液。

2、强化学生社团组织军训活动的能动性

社团是培养大学生领导力的重要平台,有人形象地说“学生社团是培养未来社会各行各业领导人的实验室”。因此,在军训期间开展领导力教育,把握好学生社团这一载体十分重要,不仅要依托社团举办各项军训活动,而且要给予足够的自主空间,鼓励其发挥主观能动性。一方面,尽可能多穿插一些既结合军事教育又富有趣味性的活动,并将这些活动全权委托给学生社团承办,给予学生更多施展才华的机会,让他们通过举办各项活动提升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指挥能力等,从而初步具备作为一名领导者或者社会精英应该具备的领导力品质。另一方面,尽可能更多地给予学生社团组织活动的自主性,学校军训组织方或者社团指导老师不做过多的参与,只是在客观上进行监督和引导,真正让学生将他们的智慧、才华和能力施展出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为举办贴近大学生兴趣点的军训活动出谋献策,然后相对独立自主地开展从前期策划、活动准备、活动开展到后期总结的整个活动过程。显然,这些特殊环境中的锻炼可以拓展教育的空间,更具实践性和开放性,是“发展领导力的有效教育方式”。

3、提高学生参与领导力教育的热情和普及性

在军训中穿插学生领导力的培养和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采取措施。据此,军训组织方要积极深入学生群体,广泛进行访谈和调研,了解学生对于军训期间开展领导力培养教育的看法和建议,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符合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的措施,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领导力的培养和教育。并且广泛参考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经验模式,提高这一做法的科学化水平和学生的认可程度。另外,还要积极促进这种领导力教育的普及性。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的对象往往局限于学生干部,难以普及到普通学生。有调查显示,93.6%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想成为领导者,70.7%的大学生表示愿意担任学生干部,然而实际上只有少部分同学能够跻身于学生干部的行列。因此,在军训组织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参训者广泛这一特点,创新思路、改进做法,将原本属于只是“精英模式”的领导力教育转向“大众模式”教育,提高其普及性,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在军训中得到施展才华的空间和发展自我的平台。综上所述,军训作为新生入学第一课,无论从军训自身的意义,还是大学新生的心理特点,期间对大学生进行领导力的培养和教育都十分可行,而且能产生很好的效果。这种领导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他们在大学的发展,而且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提升非专业素质方面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中山大学现行的做法——搭建军训学生干部队伍、学生社团承办军训活动、丰富多彩的个人展示平台等,成了新生领导力培养不可忽视的特殊实践性教育载体,而且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有思路、有目标地将这一做法加以创新和完善,无疑是今后军训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美]P.G.Northouse著、王力行译.卓越领导力——十种经典领导力模式[M].第一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2]教育部、宣传部、财政部、文化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中共团委.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2012.

高校大学生通讯家访的思考 篇3

关键词:高校;通讯家访;意思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1-0092-01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西平曾说过:“学校教育如果不与家庭、社会相结合,学校教育就显得苍白无力。”[1]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家长相结合的形式,可分为家长座谈会和家访。因学生家长工作、地域等因素的限制,前者已不适合高校学生。而后者又分为实地家访和通讯家访。实地家访,即传统意义的家访。高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耗时耗力,成本较高,因此只能在少数学生中进行。通讯家访,具有方便、快捷、耗时少、成本低、普及率高等特点,可作为高校全班家访的首选方式。具体形式包括①传统的邮政时代的产物——书信。即便在信息高度发达,很少写信的今天,书信形式依然最为正式;②电信业高度发展后应运而生电话、短信。因其无需验证的特点,适合于通讯家访初期广泛使用;③网络普及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即时通讯软件(国内常用的有QQ、飞信、微信等)。适合用于与家长熟悉后随时沟通。

作为大家访活动的必要组成之一,通讯家访是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家长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进步的必然要求。首先,大学生看似已成年,但由于90后生活在物质条件及其丰富、信息通讯异常发达的时代,娇生惯养,吃穿不愁。进入大学校园之前,因升学压力被迫长时间学习,每天生活枯燥无味。缺乏自控能力。大学生活不再像高中那样有老师的监督,生活上毫无规律、一盘散沙,成绩也因高考压力骤然释放后的反跳性玩乐等原因而一塌糊涂。因此,通过通讯家访与学生家长联系,是提高学生自控能力、促其完成学业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次,当今学生缺乏磨练,在应试教育的高压下,除了书本,很难健全在心理、人格上的培养,较多同学进入大学校园后暴露出性格、人际交往上的问题。现代学生都有独立的个性,极度自我,难以对辅导员这个“外人”敞开心扉,暴露自己的内心;同时,部分学生性格极其敏感,容不下不同的意见。少数心理脆弱的学生对于辅导员的批评难以接受或产生逆反心理。因此,通讯家访又是辅导员深入探究其性格特点的必要手段。再次,学生不远万里来学校读书,学生家长有权详细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和学校教学、政策等方面的问题。而高校辅导员直面学生和学生家长,是高校教育的窗口。因此,通讯家访是以辅导员为桥梁,学生家长与学校良性互动的必经之路。

通讯家访的意义:1、通过与家长交流,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个性,从而因材施教,实行个性化教育。也可以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过往经历和成长环境,避免教育学生时因不够了解而说错话。2、可以了解学生的在家表现,作为学生在校表现的参照,能反映出学生是否适应校园生活。部分学生在校与在家表现截然不同,比如在家性格开朗,而在校表现得十分内向,这可能是学生难以适应陌生的校园环境。3、进行通讯家访,能让学生感受到辅导员的重视,增强学习动力与信心。辅导员与学生人数1:200的配比和辅导员繁忙的事务性工作决定了辅导员难以单独面向每一个学生,除少数班委和特殊群体以外的普通同学可能会有被忽视感。长此以往,辅导效果难免下降。而通过通讯家访将学生在校的点滴告知家长,可以传递给学生“老师一直在关注自己”的信息,从心理上得到慰藉。4、通过通讯家访,与学生家长保持长期的联系,可以起到督促学生学习的作用。大学生离开家长的约束,辅导员又不能时刻看着学生,会有山高皇帝远的思想。而不定期与家长沟通,是对学生惰性思想和侥幸心理的一个震慑,间接促使学生奋发向上。5、可以通过家长了解不方便当面问学生的信息。适用于一些比较敏感,容易使学生产生误解或伤及学生自尊的心理辅导。6、辅导员作为学生家长与学校的桥梁,能够从家长收集学生想不到或想到又不敢提的意见和建议,又能解答学生家长对学校师资力量、办学水平、就业考研情况等的疑问和困惑。7、家长的期盼促使辅导员对学生更加负责。儿行千里母担忧,无论学生年龄多大,走到哪里,他们始终也都是别人的孩子。家长把孩子托付给学校,将心比心,家长沉甸甸的希望压在辅导员心头,无形中促使辅导员更加认真负责,努力进步。

通讯家访的后续工作:1.将通讯家访的书信、电话录音、短信记录、聊天记录以及心得体会等相关资料进行整理、汇总,组织各系部进行汇报,既能留作学生档案以备查阅,又能为今后的教育、家访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2.将通讯家访活动工作进行考核,优秀者予以奖励和荣誉,作为职称评定、业绩申报的必要条件之一。同时以鼓励创新,将创新方法作为单项奖来评定。3.通讯家访后及时与学生沟通,利用反馈的信息调整学生的辅导方案。4.将家长对学校的意见或建议反馈给学校领导并及时解决,让学生和学校共同收获通讯家访的成果。5.加强宣传,首先,加强对学生及学生家长的宣传力度,为下次通讯家访做铺垫;其次,将走访成果在学校官网上发布,加强对社会的宣传力度,从而提高学校的形象。6.给予参与家访的辅导员一定的财政补贴。

通讯家访的思考:1.特殊群体需要受到关注,但不能使其感到差别对待。无论是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还是心理问题严重或思想行为偏激,亦或孤儿、单亲家庭学生,其独特的成長经历决定了他们受到更多的关注。但他们潜意识里却不愿与众不同。过分强调这种关注会对学生形成压力,使他们感到不安甚至抗拒。2.身教重于言传。与家长沟通中,一名学生家长跟我反映,他想让孩子戒烟,但孩子跟他吵道:你能抽烟为什么我不能?希望老师能多劝劝他。过多言语的劝说只会让人不耐烦甚至逆反,唯有榜样才是最有力量的。3.与家长沟通要注意技巧,报喜要事无巨细,而报忧则应隐晦提出,点到为止。我们进行通讯家访的目的是与家长形成合力教育学生,而将其缺点如实相告的“告状”容易使家长着急,然后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孩子,效果会适得其反。4.通讯家访的延伸:其一,家访对象可以由只访家长扩展到对学生本人。鉴于学生对被辅导员请来谈话的紧张、抵触心理,日常通过书信、电话、QQ等方式多沟通,能够不经意间达到教育的目的。其二,走访主体可以扩展到班委、舍友。学生与同学的家长沟通或问候、或聊天,能让出门在外的学生本人感受到家的温暖,也能让学生家长更加放心。5.通讯家访的局限:部分偏远地区网络信号匮乏,可能出现部分学生家长联系不上的情况。因此,通讯家访不能完全代替实地家访。

参考文献:

[1]对高校辅导员家访工作的思考,尹作发。

[2]新时期做好高校大家访工作的思考。

[3]高校辅导员家访时效性研究,郑宁。

大学军训通讯稿 篇4

深不可测……

至今,有那样一种灵魂,附在身上。

伴我们走过一生……

通讯稿Ⅲ--教官,我想对您说

教官,我想对您说,相处之后,才发现您的和蔼。在您对我们的调皮显得无奈的笑脸上,我们读到您对我们的疼爱。

教官,我想对您说,您身上除了军人的坚毅外,还有好学的优点。

教官,我想对您说,您有时侯挺傻气的,当您由于对我们阳奉阴违的动作看不过眼而训斥我们后,您会尴尬地向我们道歉,自责般地不停搓手。

大学军训通讯稿诗歌 篇5

酸痛见证无畏的拼搏,

我们心中有着永不磨灭的梦。

烈日下,是不屈的精神在歌唱; 狂风中,是顽强的意志在舞蹈。 我们的身躯不动摇!

前进!前进!

带着蓬勃的朝气,

带着铿锵的傲骨,

带着坚定的决心,

前进!前进!

迎向每一个风雨后的明天!

少年游,三更打灯五更勤。

正步天下行,威武震四方。

铁骨扛钢枪,豪歌贯长虹。

少年游,几分汗水几分愁。

酸肩堪比柠檬枝,痛处似中玫瑰刺。 硬榻难捱破碎骨,冷水怎冲疲惫躯。 少年游,细雨纷纷狂风吼。

乌云难挡鸿鹄展翅,烈日不敌龙马啸天。 气有排山倒海之势,身如顶天立地之姿。 少年游,无处体暖归相思。

男儿流血不流泪,女子巾帼须眉情。 地灵已经千山萃,人杰必先万难同。 回首桂花飘散处,身坚不倒意难摧。 可叹,可叹!少年游,何所畏?

君不见,朝迎红日夕赶月,狼烟未起尘满面。 君不见,行如风起坐如钟,戎马萧条壮志酬。 飞鸟难逃雪里浪,少年未惧末日天。 四方硝音靡靡耳,三军绯旗夜夜翩。 但效龙门飞虎将,马蹄溅沙画边疆。 五更月,满弓刀,眼迷离,君莫笑。 犹是梦里人,软床卧寝醉凉荫。

呼号奋发请缨去,风声唳唳汗作雨。 举目决眦寻高雁,一场征途一场梦。 铁骨铮铮铸松柏,傲气凛凛化雄鹰。 雨淋淋,踏沙行,

大学军训通讯稿200字 篇6

今天是军训的第一天,有欢笑有汗水,有兴奋也有难受,百感交集,拖着疲惫的身体和痛苦的脚结束了一天的军训,今天我理解了军人,也对自身有了新的提高。

最深切的体会到了军训特点的身体部位就是我的脚,因为站军姿,齐步走,立正,稍息,这些都和脚相关的,所以今天最辛苦的是它了,但是辛苦的很值得。

在未来的十四天里,我们会有更多的苦要吃,有更都的累要自己受,但是我不怕,军人每天都是这样训练的我只训练只几天算不了什么,我在这十五天的军训的日子里要锻炼自己的毅力,意志,让我自己更强大。

大学军训的通讯稿 篇7

1 大学新生军训心理变化的四个阶段

1.1 兴奋期

军训初期, 一般表现为对军训生活的一种向往、自豪和因新奇而产生的兴奋状态, 这一阶段一般持续3-4天。特别是对于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来说, 大学校园的一切都充满了新奇, 对军训更是如此。此外, 近年来中国国防实力大增,军队、军人对于中国青年来说是一个神秘而神奇的地方, 特别是男生, 对军装充满了向往。绝大多数大学新生在军训初期感觉非常的喜悦、新鲜。

1.2 疲劳期

军训开始后, 单调的队列训练、严格的纪律管理、及其他的不适应等使得他们逐渐对军训产生了厌恶, 逃避等现象。主要以生理不适为表现:腹泻, 厌食, 乏力, 低热, 头晕, 月经不调, 睡眠质量下降等。出现了学生掰着手指头掐算训练结束日子的;有请假装病躲避训练的;有向父母哭诉的;甚至有选择退学的。同时由于教官缺乏相应的心理知识, 常常采取比较粗暴的方式对待较为懒散的学生, 这就使得大学新生产生极大的逆反心理。

1.3 适应期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及军事理论课的学习, 同学与同学之间、学生与教官之间彼此熟悉了解, 对大学生军训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开始熟悉并喜爱上大学生活和自己朝夕相处的教官, 并主动投入训练。这一时期, 大学生的心理总的来说是乐观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训练生活使同学之间, 学生与教官之间很快地熟悉并开始进行感情交流。

1.4 上进期

军训后期, 大学生对军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和对军队、军人有了全面较系统认识, 对高校大学生应承担的国防义务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训练激情空前高涨, 效果明显提高。绝大多数学生开始总结自己参加军事训练的收获。思想认识上日趋成熟, 能主动配合教官和带队辅导员工作。同时,这一时期大学生普遍存在留恋心态。面对即将结束的训练,难舍多姿多彩的军营生活,依恋训练中和教官结下的情谊。这种情感一般是通过留影、留言、座谈会、联欢会的形式来表达,借此来留住自己一生中短暂、难忘的军旅之情。

2 导致大学新生心理状况波动厌倦军训的主要原因分析

2.1 生活环境的改变

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所占比例较高,大多数在中学阶段缺乏锻炼, 缺乏生活实践经验和独立生活的能力。新生进入高校首先面临的就是生活环境的改变,表现出极度的不适应,进入军训其生活环境、方式和习惯变化更大。生活上的事情全靠自己料理, 与老师、同学、教官之间的关系要靠自己来处理, 此时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经验的弱点暴露无遗, 在心理上容易产生孤独感和失重感。这是造成大学新生思想情绪不稳, 波动较大进而厌倦军训的重要原因。

2.2 身体素质的不适

在三年的高中生活中, 学生一心读书学习, 身体缺乏锻炼。而军事技能训练对体力的要求使多数大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在训练中重复的队列练习动作、早操及傍晚的加班加点训练, 使新生感受到了艰苦的真正含义。军事训练的强度和学生体质弱的矛盾不可避免地暴露出来, 特别是一些身体比较弱的女学生更为明显。这无疑增加了学生在训练中的心理压力和体能训练的困难程度, 导致一些学生厌倦军训,在思想上打起了“退堂鼓”。

2.3 思想上的不适

当代青年大学生思想活跃、“自我意识”突出,一旦开始军训生活,军训中有严明的组织纪律约束,必须令行禁止、一切行动听指挥。思想上往往很难接受。军训的很多规定一开始感到新鲜, 但不久就会产生厌烦情绪, 如饭前列队唱歌、集体活动坐在地上、平时不允许坐床、对教官要绝对服从、操练中要不折不扣执行命令等等, 这与以前舒适的生活相差甚远。大学生虽然明白这样的要求是应该的, 但到自己真正去执行时却又心存焦虑、担忧和反感。

2.4 心理上的不适

当领取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 多数大学生在心理上感觉良好, 进入大学后, 随着军训的开始, 接触到了丰富的资源和各种信息, 人际交往的范围也开始扩大, 角色也开始增多,但当认识了许多更优秀同学, 心理上就容易产生失落感;一些学生由于高考志愿填报问题, 对新学校不满意, 大学动力暂时缺乏, 自我定位不当引发自卑, 自负等心理问题;特别是开始军训后, 看到很多同学显露出的多才多艺, 相比之下心理上就产生了强烈的反差和自卑感, 有个别同学甚至出现了心理失衡进而引发孤独, 抑郁等不良心理问题。

3 对大学新生厌倦军训的对策

3.1 积极做好军训前准备和动员工作

军训前, 向广大新生大力宣传军训的目的、意义、内容以及可能遇到的困难非常有必要。实事求是地将军训内容以及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告知新生,新生一般对军训缺乏感性体验和理性认识, 军训的印象大多来源于影视作品或是文学小说, 只停留在“壮丽、雄伟”的抽象层面上。如果他们怀着这样的心理期待投入军训, 心理预期与现实必将形成反差。当他们发现军队不仅仅意味是雄壮还意味着抛弃自我意识, 绝对服从命令, 意味着困难、艰苦时, 心理冲突便形成了。加强军训前的动员教育,不但可以让新生对未来的军训有较为现实的认识, 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而且可以让他们摆脱猎奇心理, 全身心地投入到军训中。

3.2 寓教于训,充分发挥辅导员作为“指导员”的作用

思想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新生军训中辅导员一般兼任“指导员”加强新生的思想工作。辅导员在军训过程中要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军事技能训练相结合,利用训练间歇期、晚点名等机会和学生谈心,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军训的意义。同时,辅导员要善于从点滴中挖掘素材,注意以身作则、训教结合地开展思想动员,充分发挥辅导员促引导、激励、感染和管理学生的功能,将思想工作做到“入脑、入心、入行”,切实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组织纪律观念和道德品质。

3.3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进行心理咨询指导

军训中首先要普及教官的心理学知识,让他们能够在第一线及时地跟学生进行情感和心灵的沟通、交流, 帮助学生适应高强度的训练。同时,在训练过程中, 对心理承受能力特别低, 对军训产生反感情绪, 心理压力大, 思想高度紧张, 生活特别不适的学生, 要高度重视, 进行心理疏导,帮其分析原因, 使学生尽快从不适中解脱出来。

3.4 发挥新生中班团干部、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大学新生刚进校时一般都表现出思想上进步、工作上积极,军训前要组建临时班委、团支部,充分发挥班团干部、学生党员在军训过程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他们的表现影响并团结全体同学共同提高认识,以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践证明班团干部、学生党员的表率、骨干作用对确保军训工作安全、健康、顺利地进行效果显著。

摘要:近年来大学新生在军训中频繁出现多种不适应, 甚至逃避军训等现象, 一般认为是身体素质与军训严格要求的矛盾所致。本文从心里角度进行探究, 寻找相应对策, 对于推进大学生积极参加“六个一”社会实践活动, 促进学生“成人、成才、成功“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军训,心理变化,对策

参考文献

[1]谢素蓉, 毛芳才.大学生军训对新生心理的影响[J].高教论坛, 2008.2

论大学生军训的育人功能 篇8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9-000-01

摘 要 本文论述了大学生军训既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具有育人成才的功能,军事训练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增强组织性、纪律性和团队意识,有利于心理品质的培养和身体素质的提高,真可谓一举多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关键词 大学生 军训 育人功能

以军事训练为内容的高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国家人才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重要措施,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作为高等学校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军事训练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其他教育形式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具有很强的综合育人功能。

一、大学生军训是加强国防意识的重要内容

2007年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联合印发《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其中指出:“通过军事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技能和军事理论,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加强组织性、纪律性,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磨砺意志品质,激发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作风,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规定中明确提出了大学生均军训的目的和方向。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开展大学生军训,对大学生进行军事基础知识教育和必要的军事技能训练,进一步将强国防教育,使学生了解国内外敌对的帝国主义国家的警惕,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责任和大学生的义务,是增强大学生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的重要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二、大学生军训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措施

现代战争是高技术信息化的战争,是以高科技及新概念武器为主导的战争,高科技的武器就需要具有高质量、高素质的病原才能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大学生具有科学文化知识较高、知识面广、接受新事物能力很强的特点,比较容易快速地掌握高科技的武器装备,并能对其进行很有效的使用。通过军训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的国防教育,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军事知识和技能,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一旦战事发生即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现在的大学生是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对大学生进行军事训练,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措施,是为军队培养预备役军官和储备高素质后备兵员的重要途径,是国家培养国防后备人才的长远战略需要。

三、大学生军训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要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严格的军训,大学生可以从中学习到很多基本的军事知识和军事技能,如掌握射击、队列、阅兵等方面的军事知识和技能;学习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战争年代与和平建设时期的大无畏精神和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及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勇敢顽强、乐于助人、坚忍不拔的优良传统;让大学生接受国内、国际形势教育及忧患意识教育。这将有利于大学生树立爱国主义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国家主权意识,树立无私奉献的精神,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和修养;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学习军事高科技知识,进一步增强国防观念,开阔视野,善于学习,改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类型,活跃思维方式;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利于国防教育的进一步延伸,带动他人、家庭和社会,提高全民国防意识。

四、大学生军训有利于增强组织性、纪律性和团队意识

邓小平同志1997年在中央军委全体会议上指出:“我们整个军队强调一切行动听指挥,强调自觉遵守革命纪律。”军训中,大学生要以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强调集中、统一、整齐划一,强调雷厉风行、令行禁止。在集中军训期间对大学生实行军事化管理,严格要求大学生按照军队条令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服从命令听指挥,从而磨练了大学生的意志品质,锻造了大学生挑战困难的勇气。军训中教育学生团结协作,相互帮助,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和对待个人和集体、局部和全局的关系。这些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加强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增强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时代所需要的团结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为全身心地投入大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大学生军训有利于增强身体素质

大学生军训期间是严格按照规定的作息时间表进行,统一起床、统一就餐、统一训练、统一整理内务、统一娱乐活动、统一熄灯睡觉等;训练中,大学生进行站军姿、拉歌、练队列、拉练、射击等训练科目。高强度的军训磨练了大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了大学生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主义精神,增强了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利于强化大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强大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生活规律及良好的学风;有利于大学生锻炼体魄、增强体质,是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在军训中得到提高,为他们的大学生活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大学生军训通讯稿500字 篇9

湛蓝湛蓝的天,落着细细的雨丝,蒙蒙的水雾相间,一抹抹绿色的纱影,坚定地站立着。

才是朦胧的双眼,才是稚嫩的面颊,才是瘦弱的身体,却甘愿迎接这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我们是9连6排的学员。在正式军训之前,我们听到了各种各样对于军训的可怕的谣言,把我们吓得不行。我们也曾经抱怨过,“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刚经历过脑细胞的大量死亡(考试),又要开始肉体折磨。但当我们穿上那一身绿,霎时,荣誉感和责任感就像那鲜红的肩章,神圣的印在我们心里。为了这一身绿,不管环境多么恶劣,军训多苦,我们都会选择坚持。教官对我们是严格的,他不断纠正我们细节上的错误。比如说他会时刻提醒我们立正的时候要把中指紧贴裤缝,要抬头平视前方。这样才能体现一个军人的真正的灵魂。

范文网

同时,教官对我们又是关心的。他会时刻注意我们的神情,如果有同学脸色不好,教官便马上命力她休息。这个穿着浅绿色军装的人,使我们对这绿,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高一新生军训的通讯稿 篇10

军训的第一天复习了以前军训的内容:四面转法与原地踏步走。虽然以前我们学过但是毕竟也一年了,我们总会生疏,今天我们训练地点在地下车库,一开始我们就站军姿——军人们的最Man的动作,也是军人们最有特色的动作虽然我们的体育老师也要求过我们,但是还是一直坚持不住,对于军人来说是展示魄力的时候,但对于我们来说,就是磨难——一次精神和肉身上的磨难。

站完军姿就是一些技术活了,四面转法与原地踏步走。

四面转法:一次脚步技术的考验,四面转法用一定的角度与脚步的协调来评定的一个脚步技术活,一般上肢体不协调或听觉神经出毛病的人一般都会做不到位,本人就属于肢体不协调的那一类

原地踏步:听上去简单做起来难的一项肢体运动有些人说实话来保持自己原地都难,更何况踏步了,以一定的`角度,以一定的节奏,一定的方向决定或者说是衡量的一项肢体动作,我呢就属于肢体不协调,方向老搞错的那类。

浅析大学生军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篇11

关键词:大学生;军训;思想政治教育

军训在大学生培养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而把思想政治教育在整个军训过程中都有所实现是对党的教育方针的落实,通过对大学生的正确引导,让学生感受到军训中对人的政治和思想上的育人作用。从而让学生在大学里以及走向社会后,都拥有热爱国家,服务和奉献精神,也根据这种情况,笔者结合军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讲述了如何在学生军训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学生军训思想教育方面的基本内容

1.增强国防意识

对于大学生军训,教官应该对学生渗入在国家和民族之间纷争和利益关系,并对于现代社会各个国家的局势进行讲解,让大学生拥有保卫国家的意识,增强他们的国防意识,让他们养成经常关注国家大事的好习惯,并关注国防建设,把国家的安全放在自己的心上,时刻谨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2.进行爱国意识指导

在大学生军训的过程中,对大学生进行爱国教育,让学生拥有一颗赤诚的心对国家是很重要的!为此,教官、辅导员及书记都要着重进行该方面的指导,可以通过讲座的形式进行讲解怎样弘扬爱国精神,还可以通过对爱国教育电影的播放从中感受对国家的那份热情,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感受到对于国家自己有着责任和义务,从而爱国意识得到了很大的加强。

3.在集体教育方面进行指导

军训中培养集体意识,并进行集体意识教育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军训的队列队形训练以及考核中对整个队列队形有着很高的要求,这需要整齐划一的步伐,学生不能有个人主义,每个成员都要融入集体中去,这也在无形中,学生的集体意识观念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加强;在拉歌比赛中学生更能感受到集体力量的强大,还有在先进连先进排的评选中,更是体现集体共同努力,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奋斗!

4.让大学生拥有严明的纪律

军训对学生来说,是自身得到锻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有严明的纪律,学生更严格有严肃认真的态度,对于出入队列都要向教官打报告,得到教官同意才可以行动。学生还应该拥有不怕吃苦的品质,整理好个人的内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让学生严明的纪律意识得到大大的提高。

二、对大学生军训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

1.大学生在军训中有了很大的思想政治方面的提高

大学生军训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军人是怎样的一种作风习惯,当对于军训的目的和任务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后,学生会有一种肩负着对国家的建设和保卫的神圣使命。在军营的一段生活体验,学生会对党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国家的方针和政策更是有了一定的认识。学生在军训整个过程中,不仅意识得到了磨炼,还让自己的体魄得到了锻炼,让自己能够很好地拥有独立性,还能够不断地适应社会。学生还能在教官身上看到军人的风范,那种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还有对人民、对国家的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和情怀。

2.大学生在军训中体现出来的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的弊端

(1)在内容方面过于简单,形式过于单一

在军训中因为在军训结构的不完善,所以经费总会存在不足现象,还有一些器材没办法给学生进行使用,更是有一些帮训教官不到位的情况出现,这样便会导致很多高校在学生军训过程中,没办法完成军训指定的训练任务,从而让学生在军训过程中不能有所收获,得不到很好的锻炼。还有一些高校,过分地缩减军训内容,省去了让学生进行射击、拉练等实践活动。这样不能起到很好的实践训练意义,更不能让军训更好地教育学生。

(2)军训让一些学生及学生家长产生抵触的心理

军训虽然可以展现青春绽放的一面,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讲,这个过程也需要付出汗水,要经历一些考验,这需要极大的耐力和勇气。这也是让一些学生及家长抵触的原因,学生可能会因为身体素质达不到要求而无法完成任务。甚至还有一些老师认为军训是一种时间上的浪费,有些人认为学生并不能从中学到知识,认为这没有必要进行下去。

①在军训中不能针对学生个人进行更细致的思想教育

当今高校看待军训只是为了单纯地完成任务,却没有做到针对学生个人进行更细致的思想教育,这样有些学生会在其中浑水摸鱼,不仅不能完成规定的军训任务,还达不到对其进行的思想教育要求。

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无法对其成果进行相应的巩固

在高校军训过程中,一般都是在一定时间内进行紧急训练,训练时间相当集中,内容和方式也安排得很紧,在军训中利用有限的时间来完成预先规定的任务,这一切都有着严明的规定和安排。这种训练方法是必不可少的,但这就要求在以后要不断对这种速效性的成果进行巩固和加强。要不然这种成果来得快,消失得会更快!当军训一结束,学生便会深深地吸一口气,认为自己的任务完成了,开始放松自己,渐渐地随着时间的转换,军训便只是成为一种记忆,曾经的要求都烟消云散了。

三、大学生军训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的途径

1.建立专门的大学生军训思想政治教育机构

大学生军训政治教育机构应该有校领导、校的管理办事处及校学生事务办公室还有一些学工部老师组成。校的领导主要负责学生的教学工作计划,学校还要做好该方面的经费支出,还要对军训期间的师资进行保障,校后勤部的饮食和医疗方面要做好保障,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设立一个平台来指导大学生军训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这需要在军训前,制订统一的目标和计划,可以让学生在军训中共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让学生拥有正确的政治理念,有正确的方向才能进行爱国精神的弘扬,才能做到自觉遵守纪律,有集体意识等。

对于军训务必提前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工作,要根据以往军训中经常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教育,要不断对大学新生进行一些心理问题的指导,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让心理健康意识得到提高,这有助于新生尽早地适应大学的新环境,让新生没有孤独感,同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让新生不再迷茫有归属感。而军训本身作为载体,让新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能很大程度上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

在军训中,要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军训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要采用多种途径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更是在为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一定的基础!大学生在军训后会拥有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会有好的行为习惯,在心理上也会更加适应大学环境。军训让学生懂得了服从学校的管理规则制度,让学生把自身在军训中的体验转化为理性的认识,这也指导着以后的大学生活。

进行军训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是对大学生骨干力量选拔的重中之重,对军训思想政治工作者进行选拔,并成立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等,这样一支队伍有着合理的结构,过硬的素质,并且是按照军训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来执行的,还把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作为最终目的。

为了更好地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在军训过程中开展军训知识竞答、图片展,对于优秀电影放映等活动,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感受到自己思想政治方面的觉悟有所提高,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是多么强大,从而让学生在军训中的积极性得到大大的提高。

3.积极动员宣传大学生军训工作

对学生进行革命英雄事迹教育和军人优良传统教育,让学生更有爱国热情,并且能够正确认识军训,在其中锻炼了自己不怕累、不怕苦的品质。让学生更独立,更有适应力!

在军训前,要召开动员大会以及跟教官的见面会。在这个大会上,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更了解军人,更明白军训的目的和要求,而和教官的见面,也提高了学生对军训的积极性。

对于学生来说,要进行宣传,让学生感受到军训自身的重要性,对家长而言,要宣传军训是对孩子意志的磨炼,让孩子不仅拥有健康的体魄,还学会了许多课堂上没有的东西,让他们的实践能力无形中就得到了加强。

4.做好保障工作,让大学生军训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得更顺利

在人力上,要提前统计好军训学生人数,并对教官进行合理配备,结合各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加强。

在物力上,提供相应的保障,合理配备军训材料,让学生在军训中能够切身体会到在军营的感觉!

5.不断巩固和弘扬军训思想政治教育所取得的成果

军训要拥有国家安全意识,在学习政治教育中要时刻关心着国家大事。在军训后,更要不断去发扬这种精神,可以通过举办大学生运动会、趣味比赛等形式,学生还应该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只有这样军训才能回归本该有的价值和意义!让学校更有一种奋发向上的校风和学风!

参考文献:

[1]全军学生军训工作办公室.2008年全军学生军训工作要点[J].国防,2008(3):75-77.

[2]王红康.当前学生军训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及对策[J].国防,2008(1):45-48.

[3]石连柱.试论普通高校开展学生军训工作的意义[J].前沿,2009(4):53-57.

[4]范韶维,王增国,李建.大学生军训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7):21-23.

关于大学生军训制度规范化的思考 篇12

一、大学生军训规范化建设的现状

《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军事机关、普通高校和承训部队贯彻落实, 加强大学生军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然而, 相关法律和规定只是对于大学生军训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和要求, 实际操作性不强, 大学生军训规范化进程缓慢。

(一) 归口管理不明确

教育行政部门和军事机关对军训工作的分工不明确, 职责不清楚, 二者之间的契合点很难协调, 势必会存在空白区域或权责难以判断的现象。其次, 即使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和军事机关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或联合办公制度, 但具体由哪个部门来牵头?制度的约束力如何?由哪个部门来监管执行结果?类似权责不清的情况使大学生军训的效果参差不齐。

(二) 施训师资力量缺乏

目前, 学生军训是由军事机关负责军事技能训练, 高校教师负责军事理论课程。但由军事机关派出的施训教官来源不稳定, 一般以士官和士兵为主, 其中不乏一些刚刚入伍的新兵或者是部队专业技术人员 (国防生) 。这些施训官兵不了解现代大学生的身心特点, 简单的把大学生军训工作当做一次执行任务。另一方面, 担任军事理论教学的高校教师, 大多没有军事理论学习和教学的背景, 也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军事理论方面的培训, 对军事理论的理解较为肤浅, 不全面, 达不到大学生军事理论教学的目标。

(三) 军训内容不完整

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共同制定的《大学生军事训练大纲》明确了军训的内容包括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两大部分。然而, 自1985年普通高校学生开展军训工作以来, 军训的具体内容及规章制度都是由各高校独自制订并组织实施的, 很少与军事机关进行交流, 因此各院校的军训内容与规章制度既不统一, 也不完善。目前, 部分院校没有开设军事理论课程, 一些高校的军训内容过于单一, 过分集中于队列演练和内务整理, 形式化的现象比较普遍。

(四) 心理干预不成熟

大学生在军训期间, 随着训练强度的增加, 学生对军旅生活的神秘和新奇感逐渐消退, 外加新的人际关系和新的生活环境需要适应, 各种复杂情绪交织在一起。如果心理压力得不到及时的缓解和释放, 就会产生恐惧、紧张、依赖的心理, 此时的心理干预就显得尤其重要和必要。目前, 大学生军训工作过分看重训练的场面、训练结果的表演和连队之间的评比, 对学生心理疏导工作做得不够。在训练过程中, 学校和施训部队教官也很少注重大学生军训的心理问题, 进而使由于大学生心理问题而产生的军训突发事件和疾病的发生几率提高。

(五) 后勤保障不充足

专门进行军事训练的场地缺乏, 大多数高校的军训在校内进行。参训大学生的军事训练和其他大学生生活学习在同一区域, 会影响本该严肃、紧张的军训氛围, 训练效果自然受其影响。军训所需装备器材的配备不足, 使得大学生军训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有些内容无法进行, 如军事地形学、轻武器训练和实弹射击、步兵战术、统一集体就餐、夜间紧急集合等, 军训的质量、数量均受到影响。

二、大学生军训规范化的制度保障

新形势下, 大学生军训工作已由试点期间的初级探索阶段向全面发展的成熟阶段转变, 军训工作无论从训练形式、训练内容还是训练保障体系都应规范化、制度化。

(一) 规范教育教学关系

应理顺军、校双方的教育教学关系, 军事机关应充分认识大学生军训对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意义, 要成立专门的学生军训工作机构, 建立稳定的工作机制, 配备专人负责学生军训工作的协调和安排, 以制度的形式规范学生军训的施训工作。地方高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军训工作, 成立大学生军训教学研究机构, 制订定期军训工作研讨制度。结合当代大学生身心特点, 研究大学生军训工作的规律和特点, 积极与军事机关沟通交流, 协调施训官兵与受训学生的现实基础和条件, 共同制订适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科学的、规范的军训制度, 保障大学生军训工作的目标实现。

(二) 健全师资培养制度

军事机关要建立健全军训师资培养制度, 把高校军事理论教师培训纳入师资培养计划, 严把师资质量关。不断提高施训教官的政治理论素养, 增强组织纪律观念和自我约束能力, 培养过硬作风和良好军人形象, 树立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精神;强化帮训官兵的管理, 做到派出前有培训、有教育, 帮训期间有检查、有指导, 帮训结束有讲评、有鉴定。同时, 各地结合实际, 建立一套奖优罚劣和优胜劣汰的奖罚机制, 调动各级各类人员的积极性, 从师资的角度确保学生军训工作沿着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健康发展。高校应积极培养壮大本校的军训教师队伍, 通过自我培养、参加培训和教学研究相结合的方式, 缓解军事理论课教师短缺的现状。

(三) 完善军训培养方案

负责组织大学生参加军训的高等院校, 要建立健全军训管理制度, 在军训开始前, 结合学校的实际制订军训方案, 包括军训动员、军训场地协调、军训器材准备, 军训内容设计, 军训人员组织, 施训部队联络, 突发事件预案等。军训开始后, 配合施训教官做好受训学生的动员工作, 维持军训秩序和军训后勤保障, 对学生参加军训予以监督, 保证学生的营养供应, 安排好施训军官和帮训士兵的食宿, 创造良好的军训环境。建立健全军训期间参训学生日常管理的工作制度, 保证军训的正常秩序和纪律。建立健全学生军训考核及评比制度, 激励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作为高级军事人才的储备。

(四) 建立心理干预机制

建立训前动员、训中疏导、训后引导的心理干预机制。通过训前动员, 使学生能够正确客观的认识军训的目的和意义, 了解军训内容和需要达到的目标, 消除盲目兴奋、消极抵触等情绪, 做好吃苦耐劳的心理准备, 以积极的心态接受训练。在军训过程中, 根据往年军训中学生心理波动的特点, 采取多种方式方法预防、疏导、缓解学生心理压力, 并制订紧急状态下大学生群体心理预警机制和大学生心理干预辅导机制。预警机制需采取多种方式方法, 拓展沟通渠道, 增强亲和力与感染力, 必要时进入“一对一”辅导进程, 以帮助参训学生走出心理误区, 顺利完成军训任务。军训结束后, 引导学生保持军训过程中养成的良好作风和习惯, 正确处理军训过程中结成的人际关系, 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后期的学习和生活中。

(五) 强化后勤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军训经费预算制度, 将集训期间参训学生和施训军官、帮训战时的伙食补助、训练器材、资料购置、学生军训服补助以及学生军训期间的水电补助等费用纳入预算, 确保军训工作的后勤保障。对于宣传栏、红旗、枪械等可重复使用的军训器材, 要统一登记编册入库, 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按照民兵武器装备管理的有关规定, 制订大学生军训武器装置的使用、保养和管理制度, 保持军训期间器械供给。推进大学生军训场地建设, 完善军训场地管理制度, 创建严肃、认真、紧张、活泼的大学生军训环境。建立健全军训教学科研制度, 推进大学生军训工作规范化发展。

摘要:针对目前大学生军训工作由于制度不健全而存在归口管理不明确、施训师资缺乏、军训科目不完整、心理干预不成熟、后勤保障不充足等问题。应从加强施训单位和受训高校之间的沟通和协调, 责权明确、施训师资、军训方案、后勤保障等方面, 建立健全、正规的大学生军训制度。

关键词:大学生军训,规范化,制度化

参考文献

[1]江泽民.论国防和军队建设[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2003, 第一版

[2]苑士军.国防教育概论[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2004:29.

[3]许和震.新军事变革与训练创新[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2004, 第一版.

[4]胡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第一版.

上一篇:讲文明知礼仪做文明学生下一篇:增进朋友友情的经典中秋国庆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