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

2024-09-30

和合(共8篇)

和合 篇1

和合需要众缘 众缘才能和合

——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大会发言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学 诚

(2009年3月28日于无锡)

各位高僧大德、各位专家学者、各位嘉宾朋友:

今天高朋满座,胜友如云。我们在烟花三月、春光如画的江南古城无锡迎来世界各地的虔诚佛子和专家学者,心中感到无比喜悦。对各位不远千万里光临盛会谨表达我衷心的感恩和祝福,祝各位身心康泰,六时吉祥!

今天,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都不可能是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今天,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或国家都不可能回到“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时代;今天,世界人类已经是一个唇齿相依、休戚与共的生命共同体!面对全球性的问题,无论是金融危机,还是生态危机、能源危机、气候危机,抑或是恐怖主义威胁、种族冲突、宗教冲突等,任何一个民族或国家都不可能置身事外、独善其身。而以邻为壑、嫁祸于人的行径更无异于饮鸩止渴、剜肉补疮!只能使全球性危机进一步加剧,最终将自食其果。世界人类唯一能够采取的行动是凝聚全人类的智慧和力量,同心同德,共克时艰,构建一个以全人类福祉为目标的和谐世界。这样的和谐世界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任何推诿责任的言行都于事无补。

和合需要众缘,众缘才能和合!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今天的人类世界充满着种种不和谐,主要体现在:一是人类整体与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大自然之间的不和谐,造成了生态、能源、气候等诸方面日益深刻的危机与困境;二是人类自身在不同国家、民族及不同宗教信仰群体之间的不和谐,造成了国家、民族、宗教之间日趋扩大的贫富分化和旷日持久的争端与冲突;三是人类个体与社会之间的不和谐,造成了社会内部成员之间财富分配的极度失衡及一定程度的道德沦丧与犯罪猖獗;四是人类个体内在身心诸要素之间的不和谐,造成了信仰缺失、心灵空虚和许多日益严重的心理问题。《佛说初分说经》说:“缘生法者,一切法从因缘生,从因缘灭。”所以,今天人类首先应该深刻反思造成目前全球性危机的种种因缘,而后才能痛定思痛,改弦易辙,共同谋求一个更为公正合理,更加安全稳定,更具可持续发展的和谐世界。

以佛教的观点来看,一切世间现象都是因缘结合而产生的。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因,起辅助作用的是缘。从广义来说,因也是缘,称为“因缘”。《大智度论》说:“一切有为法皆从四缘生,所谓因缘、次第缘、缘缘、增上缘。因缘者,相应因、共生因、自种因、遍因、报因,是五因名为因缘。”也就是说,产生任何现象的缘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大智度论》又说:“有为法性羸故,无有从一缘生。……无有法从一因生。……四缘和合生,如水中月,虽为虚诳无所有,要从水月因缘生,不从余缘有;诸法亦如是,各自从因缘生,亦无定实。”可以说,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众缘作用而成,缘聚则生,缘散则灭。因此,世间的任何一法都不是恒常自主、不可改变的。无论是善法还是恶法,只要改变或营造相应的缘,它们就会消失或产生。由此可以坚信:世界的不和谐是众多不良因缘造成的,只要我们携手消除这些不良因缘,同时共同促成众多善法因缘,和谐世界就没有理由不到来!

世界种种和谐或不和谐现象的产生,过去的业因是重要的缘,但仅仅这单一的缘还不够,还必须有其它现前的缘。而在所有的缘中,人内心的思想观念是关键,一方面它播种将来的业因,另一方面也能引发过去业因的成熟。因而第一届世界佛教论坛发出了“和谐世界,从心开始”的呼吁。《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组织法》指出:“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和平若全然以政府间之政治、经济措施为基础,则不能确保世界人民对其一致、持久而又真诚之支持。为使其免遭失败,和平尚必须奠基于人类理性与道德上之团结。”这也深深契合了佛教的真谛。因此,消除个人、种族、民族内心深处的不和谐思想,是化解各种不和谐现象而达致和谐的关键。

人类不和谐的思想根源中,二元对立的思想观念是重要的一环。联合国在1995年发表的《宽容原则宣言》中提出:“有必要加强系统合理的宽容教育方法,解决因文化、社会、经济、政治和宗教差异而产生的不宽容,因为上述各种差异都是暴力与排斥的主要根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的文章《力求各种文化之间的理解》中说:“目前,各种对立的教条主义仍在相互争斗。”另一文章《不断变化的种族主义》也说:“那些由一些在某个历史时期享有盛名的人物所提出的种族主义和排外主义的观点,通过政治、宗教、文学、教育和大众媒体等途径得以传播,并最终植根于人们的思想。”

在二元对立的思想观念中,人与自然、身与心、自与他、国与国、文化与文化、有神与无神、本教与异教、本派与异派等观念无不处在;在决定与被决定、征服与被征服、正确与错误、兴盛与消亡等紧张与对立的关系中,圆融与和谐的理念被有意无意地淡忘乃至抛弃。在二元对立思想观念的影响下,人们可能有意宣扬而放大对立点,刻意挖掘和树立对立面,从而引发和激化矛盾、冲突和斗争。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二元对立的思想观念中,物质与精神分离对立,致使近代以来人类主要致力于对大自然的科学探求和对物质世界的财富追求,而相对忽略了人文精神的培育和对超越价值的肯定,从而导致人类精神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发生迷失,社会责任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缺失,个体甚至群体道德在一定程度上呈现沦丧,由此产生众多个人的、社会的、世界的不和谐问题。2008年孟加拉道德培养方式基金会创始主席在提交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关于促进世界可持续和平的全球道德培养计划建议书》中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不道德问题是人类今天面临的头号敌人,因为它直接造成几乎所有产生恐怖组织(包括战争、种族冲突)、腐败、贿赂、不公正、贫困、侵犯人权、环境污染……等重大人类问题的严重犯罪行为。不可否认,今天所有这些人类危机都是全世界道德严重沦丧的必然后果。”

不和谐、不道德的观念和行为,归根到底来源于根植于人性深处的贪婪、瞋恨和无明等。

人们由于贪婪而过分压榨自然,乃至压榨他人、压榨他国,往往采用种种短视、欺诈、强权的不道德手段,由此引生环境破坏、经济危机、武装侵略等问题。联合国《秘书长千年报告》中说:“今天,有些武装冲突起于贪婪而非怨愤。……我们面对的生态危机有许多原因,其中包括贫穷、忽略和贫婪。”由瞋恨则爆发战争屠杀、种族清洗、恐怖报复等不人道行为,由骄慢则滋生霸权主义、种族歧视等不道德问题。

针对这些根源性因缘,我们应该积极发掘、探讨和倡导多元和合的思想观念,特别是人与自然、身与心、人与人、国与国、宗教与宗教、文化与文化等多元和合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如《教科文组织信使》的文章《建立世界哲学》中说:“旨在通过培育道德、重建人文精神的哲学应当指引我们走上世界和平的道路。……必须首先着手拆除隔绝东西方哲学传统的藩篱,加强这两种异质文化间的沟通和理解,从而确立世界哲学。……世界哲学的作用首先将是寻求统一和协调,使人类消除对抗和文化冲突,在文化多样性中寻求普遍性,避免在这个过程中出现哲学、宗教或文化排它性。”联合国《国际文化合作原则宣言》希望:“各国应尽力一起——可能时同时——发展文化的各部门,以期在技术进步和人类智慧上和道德上的进步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平衡。”联合国秘书长2008年的报告《为了和平而促进宗教间和文化间的对话、了解与合作》中特别对青年教育寄予希望:“教育青年了解宗教和宗教间对话已列为优先事项,目的是让他们了解尊重对方的价值,对于确保在当代多元社会和谐共处,这一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人与自然、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文化与文化,迫切需要多元和合,也必须多元和合。例如在中国,实行一国两制而实现香港和澳门的平稳回归,以及中国五大宗教、佛教三大语系和平共处等,都是多元和合的成功范例。

在多元和合思想的视野和目标中,所有元素之间的关系都能超越表面、局部、短暂的对立,而在根本上、总体上,长久地达成互助、平等、共生等关系。多元和合的思想能支持、承载、调和一切文化、一切宗教、一切国家、一切个人,特别是东西方文化间的差异,也能够包容一切哲学,包括二元对立哲学,承认其部分效用和一定价值。

基于多元和合的哲学思想和生命智慧,还应倡导知足、慈悲和谦虚等美德。

倡导知足为乐,满足适度的或基本的物质需求即可,分出时间和心力追求无碍于自他的精神富足,鄙弃和转化有害于他人、环境和自身的物欲上的过分贪婪,才能从根本上避免滥采资源、经济欺诈和巧取豪夺等不道德行为及其由此引发的众多问题。

在自身享受上的知足常乐不等于不思进取,而是改变进取的动机和进取的方向。在动机上,可基于慈善心去积极地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扶贫济困、造福人类,追求安身养心、精神富足、人际和乐等。目前,二元对立的思想观念还主导着世界人类,国家之间还存在着弱肉强食和骄慢歧视的时候,一些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可能还需要以大力开发自然资源和刺激消费等方式发展经济,以安定人心、保障安全、提升地位,但从人类整体的前途命运和真正福祉来看,必须倡行知足常乐、精神与物质平衡发展的观念和行为。联合国秘书长2008年在《关于联合国工作的报告》中说:“不作为的后果谁也逃不了!”

除了知足,还应当倡行慈悲。认识慈悲的价值,体会慈悲的喜乐,消解内心的不体谅、不容忍和瞋怒、怨恨等热恼,从根本上避免和化解排他主义、恐怖主义、战争屠杀等问题和不道德行为。

倡导谦虚,即认识和体会谦虚的效用与安乐,放弃自满、骄慢、轻蔑等心态,从根本上避免和化解种族主义、霸权主义和宗教歧视等不道德行为。

慈悲和谦虚不是懦弱和退缩,而是包容和进取。由广大包容心和进取心而引发的慈悲和谦虚,将带来光明和喜乐,能逐渐化解他人的瞋恨和骄慢,而决不会以瞋恨对瞋恨、以骄慢对骄慢而导致更多的仇恨和灾难。

树立多元和合的思想观念,并拥有知足、慈悲、谦虚等美德,就不会过分贪求物欲而劳损身心、破坏自然、伤害他人,也不必依赖恐怖主义或霸权主义的行为去获取尊严和尊重。由个人而推展到群体、国家、国际,人与自然乃至世界人类的多元和谐就易于达成。

这项事业应该由所有国家、所有组织、所有宗教、所有个人共同来做。和合需要众缘,众缘才能和合!就我们佛教来说,教义中有丰富的多元和合的思想观念,特别强调身心不

二、自他不

二、依正不

二、空有不二的深广道理,并有知足、慈悲、谦虚等美德的系统教导。佛教还有着坚持和平的良好传统。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掘佛教智慧中多元和合的基本教义和优良传统,通过各种途径和活动,更深入、更充分地研究和践行它们,使之成为构建和谐世界的宝贵精神资源。

我们还需要参与和推动与教外各界各种形式的交流合作,与全社会、全世界分享,与所有宗教、所有文明互学,共同促进从个人小世界到全球大世界的众缘和合,使得人心和善、家庭和乐、人际和顺、社会和睦、文明和谐、世界和平,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多元和合的和谐世界!

今天我们共同举行“平等、多元、开放”的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就“和谐世界,众缘和合”的主题进行交流,并就佛教与科学、佛教的国际交流等多个分论题进行探讨。在无锡开幕,到台北闭幕,全球佛子、两岸人士、各界精英共论佛教、共话和谐,这本身也正是体现和推动多元和合的盛举。

和合 篇2

一、中国传统文化之“和合文化”

“和”是中国哲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用现在的话就是“和谐”的意思。“和”本身已经包含了“合”的意思,就是由相和的事物融合而产生新事物。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文化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其地位举足轻重。之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众多要素,被誉为“世纪智者”的英国哲学家罗素认为“中国至高无上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 现代世界极为需要。这些品质中我认为‘和气’是第一位的, 这种品质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 地球上肯定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1]本文拟对中国传统和合文化及其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简要探究其对当代中国发展进程中的正面推动作用。

二、推动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国家的安定团结

(一)上善若水,中华民族的和乐盛世的意愿

中国传统和合文化,本质上是讲大道的。在中国传统和合文化中,不单体现的是一种和平、融合的精神,也体现出这个善良的民族祈求和乐的太平盛世的意愿。中国人固有着传统、保守、喜静的生活模式和思维模式,这也和中国传统的农耕文明相关。太平天国运动时,其理想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其实这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构想的共产主义社会本质上是一样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智慧、充满创造力的民族,在思维理念和生活状态上,又是向往安定、祥和的。还有着一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为追求和乐的太平盛世,一同努力着。战争年代,在面对民族危机的时候,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共同反抗侵略,这就是团结、果敢的中国人;在和平年代,在面对发达国家的经济封锁和政治上的不合理欺压时,放下个人的利益,为整个民族的利益团结在一起,共同进退,这就是睿智、坚挺的中国人。在中华民族的盛世观念的推动下,善良的中国人也追求着整个世界的和乐盛世,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实力量。

(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人们的私有观念也这其中不断滋生,西方自由主义和利己主义思潮也不断充斥着人们的思想,这些都够成了消解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不良因素,并且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元素构成威胁。著名学者丹尼尔·贝尔曾这样说道:“归根结底,任何社会都是一种道德秩序”[2]。针对人们价值观的构建,文化也承载着教化的重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过程中,也要将中国传统和合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完美契合。邓小平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速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3]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所提出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一些列概念,其主线就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引导人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克服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价值观念,为中华民族提供一种精神信仰和崇高的理想。

三、继承和弘扬和合文化

中国的传统和合文化在当今时代,并没有过时,反而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着正面的推动作用。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选择与构建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要素也是相联系的,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要素与马克思主义结合,利于推动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国家的安定团结。利于抵制西方自由主义和利己主义的侵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利于包容多样文化,维护世界和平。这些有益的元素,成为中国发展的软实力,不断推进中国社会的发展。所以,对于中国的长远发展而言,必须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弘扬“和合文化”。

参考文献

[1]罗素.《中国问题》上海:学林出版社, 1996.154.

[2]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北京:三联书店, 1989年309页.

和合共赢 惠及世界 篇3

以和为贵以和生财

神户与华人的关系源远流长,兵库县知事并户敏三在欢迎会上说,中国南宋时期,神户就是与中国进行贸易的据点,在近代,神户1868年开港,当时有十几名华人来到神户开始艰难创业;领导辛亥革命的孙中山先生在日本的9年中,曾18次来到神户,并曾于1924年访问日本时在神户发表著名的演讲《大亚洲主义》。现在,神户是日本华人最多的城市之一,神户的南京町和横滨的中华街、长崎的新地町中华街,是日本的3个华侨华人聚集社区之一。

记者在晚8点时分随中国代表团的企业家夏振宇、钱金成、雷和孙等来到南京町,这里灯火辉煌、人头攒动,五星、龙乡、荣和、北京饭店里座无虚席,华侨华人的生意红红火火,正因为神户与华人有着不解之缘,所以,1995年在泰国召开第三届世界华商大会时,神户中华总商会就提出了主办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的申请,可能是由于当年发生了阪神大地震,没有被批准。时隔12年,第九届世界华商大会终于在神户举办,神户的华侨华人感到由衷的高兴。

本次大会以“和合共贏惠及世界”为主题,吸引了三十三个国家和地区的三千六百名华商和相关人士出席,使其成为在非中国本土举行的华商大会中规模最大的一届。大会组委会执行委员长蒋晓松表示:中国正在建设“和谐社会”,日本又称为“大和民族”,中日需要“以和为贵”,经商讲求“以和生财”,中华腾飞要靠“和平发展”,民族复兴需要“和平崛起”。

这次世界华商大会得到了中日两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开幕当天,正在日本访问的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到会发表了重要讲话,华侨华人感到欢欣鼓舞;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预定出席大会,由于不可抗拒的因素没能与会,由国土交通大臣冬柴铁三代表政府出席。而作为下任日本首相的有力争夺者福田康夫,则通过视频向大会致辞。

合作交流共谋发展

参加大会的华商们表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过去的老华侨从事的行业多是服务业,如理发、裁缝、做饭等,得心应手的工具只有剃刀、剪刀和菜刀,靠所谓的“三把刀”打天下。现在的华侨华人大多继承了父辈和祖辈奋斗的成果,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并有多年工作经历,虽然餐饮业仍是在国外谋生的手段之一,但这次参会的大多数华商都是从事贸易和企业管理,他们更愿意自己创业当老板。

梁家兴博士来自马来西亚,主要从事国际贸易投资、培训教育、产品代理等,参加华商大会的目的是与同行交流寻找商机;高宇权来自美国纽约,经营安保器材,是纽约华商会常务理事,其经营的“怀恩警钟”产品四十年荣誉口碑名扬欧美;胡秀忠来自意大利,主要从事温州皮鞋贸易。当记者问到他们经营情况时,他们都说不错。经营鞋业的胡秀忠说,德国和意大利没有出现像西班牙那样烧中国鞋的现象,他们的心得是在服务当地社会的同时,注意与当地共赢。这些与中国进行贸易的华商们,与中国外贸增长有着更密切的关系,由于他们的努力促进了中国贸易额的不断扩大,同时他们也得到了大量的实惠。

当然,也有华商的主要业务与中国没有直接关系。日本亚洲控股公司董事长吴文绣来自台湾,但父亲是上海人。她的经验是做每件事要有眼光。吴文绣在2000年进军日本证券市场时,是日本不景气的时候,1年时间她已变成几家日本企业的控股股东。

SJ控股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李坚在这次大会上用流利的日语进行了演讲。李坚1981年留学日本,他表示,自己没有在日本做事受排挤的感觉,这和很多华人的感觉不相同。李坚说,他是凭自己的能力从职员做到了总裁,手下有2000多名员工,绝大多数都是日本人。李坚认为,善于融资很重要,现代企业仅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行的。

日本中华总商会理事、龙联株式会社社长陈立新女士,是位年轻的华商新秀,她对记者说,在外国积累一定经验后,还要回国发展。作为2007年日本中华年形象大使的林丹丹,2006年8月在第11届全日本国民美少女大赛中荣获第一名,为华人争光。本次活动又作为形象代表人用甜美的笑容为华商会相关活动添光增彩。到会的很多国内商界人士也表示,需要把外国的创新体系管理理念引入中国,这也需要广大华商一起努力。很多华商虽然理念不同,但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敢于冒险、做事认真、有协调能力、善于吸收新思想,这也是新一代华商的成功之处。

群星会聚情系东瀛

这次华商大会的一大特点是突出文化色彩,展现中华民族的软实力。在华商大会举办期间,主办方在神户国际展示场举办了一系列展览,如吴氏三代展、中国书画艺术精品大展、中国四合院石墩拓片展等。

“吴氏三代展”展示了吴瀛、吴祖光和新凤霞、吴欢一家三代人的书画作品,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华商和日本观众来参观。吴瀛是故宫创办者,是第一位把西洋画法引入中国画的革新家。他的画有鲜明的中国画特点,但构图明显受西洋画影响,看上去别具一格。吴祖光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和剧作家,书法师从沈伊默,效法王羲之、欧阳询大家,形成自己的特点,字体潇洒苍劲。新凤霞自创评剧体系,在戏剧界影响深远,绘画得到义父齐白石的真传,作品多以鲜花为题,给人以热烈、明快的视觉印象。

世界华人中国书画艺术精品大展展出了当代中国顶尖画家和书法家的作品,不少日本人边看边啧啧称赞。一位日本观众说,一般来说,中国顶尖级画家和书法家多在东京办展览,这种高质量的展览在神户实在难得一见。

四合院的门墩拓片展更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展出的门墩拓片出自一位日本老者岩本公夫之手。老人呕心沥血绘制出了标有所有门墩位置的《北京旧城门墩分布示意图》,并出版《门墩艺术》一书。岩本公夫是一位在大阪从事汽车销售的普通日本人,退休后主要从事中国门墩艺术的研究,为此他付出了十几年的心血,花去了毕生积蓄。岩本公夫对中国的门墩情有独钟,使人们深受感动,参观四合院门墩拓片展的观众纷纷留言,有的感慨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的呼吁中国要注意保护四合院,更多的观众则对岩本公夫表示感谢,一位观众动情地写道:“岩本公夫,你做了一件大好事,由衷地谢谢你!”

2018年和合年货节活动方案 篇4

2018天台山和合年货节

暨天台县新型职业农民优质农产品展示展销会

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深入贯彻落实县十四届二次党代会精神,围绕名县美城战略,集聚天台名特优农产品并进行全面推介,推进农旅深度融合,促进天台优质农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拓展销售空间,提高影响力;集中展示职业农民培育成果,展现天台县职业农民新形象,引导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创业,助推旅游蝶变、乡村振兴。

二、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天台县旅游发展委员会、天台县农业局、天台县农办、天台县林特局、天台县教育局、天台县旅游集团、天台县妇联、天台县文广新局

主办:天台山旅游培训学校、天成职业技术学校培训中心

协办:中国供销农产品批发市场控股有限公司、天台农商银行、弦歌堂全国品牌连锁、天台县新型职业农民联谊会(筹)、天台旅游志愿者先锋队、天台爱心团队

三、活动时间:2017年1月27-29日,每天10:00–16:00,为期3天

四、活动地点:天台县旅游集散中心(2号停车场)

五、活动规模

展位:预计150个展位。参展商品为天台县新型职业农民自产销售的名优特农产品,及其它保证品质的天台特色产品、巾帼女性创业产品。

参加人员:天台县新型职业农民,天成培训的学员,天台企业职工,名特优企业,妇女创业人员,全县教职工,天台市民,外地游客等。

六、活动内容

年货节暨新型职业农民优质农产品展示展销会开幕式、战略签约、优质农产品预售和作物认购、新型职业农民成果展示、省教育农指特产销售网(暂定)信息发布及文艺表演、抽奖活动等。

七、活动宣传

1.县外媒体邀请报导:

2.天台电视台、天台报,各参与单位网站、公众号,户外广告、柱灯、横幅、海报、农民信箱等

八、开幕式活动

1.时间:1月27日上午9:30 2.地点:天台县旅游集散中心2号停车场

3.9:30暖场节目演出,锣鼓、舞狮、《茶艺表演》、《禅舞》、《太极拳》、《大唐汉舞》、《跪羊图》等

4.开幕式议程:9:58开始 主持:县农业局局长金仁善

(1)天台县副县长阮桂春致辞

(2)合作单位代表中农批副总刘峰发言

(3)参展商代表表态发言

(4)签约仪式:中农批与天成职技校关于职业农民后续服务签约 弦歌堂连锁品牌在天台投资弦歌学院合作签约

天台农商银行向新型职业农民创业贷款授信6000万签约

(5)天台县委常委、县旅发委主任余昌杰宣布展销会开幕

(6领导参观年货节现场

九、组织保障

(一)交通、秩序保障组

责任单位:公安局、旅游集团、天成职技校

工作职责:

公安局:负责年货节期间的交通管制,制定交通管理预案,保障道路交通秩序畅通;制定安全保卫预案,负责展销会现场治安秩序,突发事件处理。制订开幕式的安保方案。现场秩序的维护;国清交警中队要制订交通管制方案;国清派出所、旅游警察派人在活动现场管理。

旅游集团:负责旅游集散中心停车场交通管理,制定停车管理工作预案,确保车辆有序停放。

天成职技校:负责2号停车场内交通安全管理,规定时间内允许参展企业车辆可以入内,其他时间禁止车辆进入。

(二)设施安全卫生保障组

责任单位:消防大队、供电局、市场监督局、安监局、行政执法局、旅发委、旅游集团 工作职责:

消防大队、供电局:负责年货节活动展销区域用电安全,节前指导并检查电器线路,杜绝安全隐患,做好活动期间用电安全和用电保障。市场监督局:负责食品质量监督检查工作,定期不定期的随机对展销区域内的食品进行抽检工作,对问题农产品,强制停售,并做好不良品的处理工作。

安监局:负责年货节活动期间搭建的摊位及设施的安全。

行政执法局:负责集散中心道路的卫生保洁工作,及时清运垃圾。

旅发委监察大队:负责临时摊贩的管理,除参展企业外禁止其他商品进入集散中心区域销售。

旅游集团:做好场地卫生和用电的服务,负责集散中心停车场的卫生保洁,确保干净整洁。()2

(三)服务质量保障组

责任单位:旅发委、发改局(价格)、市监局

工作职责:

市监局:负责产品质量安全和交易争议调解处理,不合格产品不得入市,设立投诉处理电话,及时处理消费纠纷。

发改局:要求展商能明码标价,负责商品价格投诉处理工作。

旅发委:负责旅游服务质量投诉处理。

(四)宣传保障组

责任单位:宣传部、传媒中心、旅发委、农业局、林特局

工作职责:做好前期的氛围营造,请外面大的连锁超市、农批商场来签约,活动期间,通过各种途径对年货节活动内容进行全程跟踪报道宣传,扩大影响力。

(五)活动组织组

责任单位:县旅发委、县农业局、县农办、县教育局、旅游集团、县妇联、县文广新局、天成职技校

工作职责:负责对本次年货节的策划并具体实施,并对工作的进度推进管控等。负责参展企业和人员的组织和管理。

农业局、林特局、旅发委做好参展单位的选择、现场布展、宣传的把控。

和合 篇5

在《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推出一周年之际,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戴定一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物流业应该渗透到其他九大产业,甚至渗透到商贸业、农业这些领域去,帮助这些传统产业进行现代化的改造,提升它们的竞争力,

戴定一指出,中国物流水平不高,物流不通畅、客户比较分散,但是物流的发展水平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支持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高速增长的国民经济,也基本形成了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体系。

当前,走向整合的现代物流需要公共信息平台,未来五年物流信息平台将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戴定一介绍说,目前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呈现出区域横向整合、行业纵向整合、物流组织流程和物流运营流程不断创新的趋势,但我国现代物流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戴定一认为,中国应尽快构建多元化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体系,促进物流信息的互联互通,实现区域间、区域内物流园区、配送中心、物流中心、交易中心、物流企业等之间的整合,做到物流资源信息的共享,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社会物流资源,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提升物流全过程的整体运作水平。要由行业主管部门制订物流信息化发展战略,对全行业进行指导规划。与此同时,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为物流的信息发布、查询、交易提供标准化的接口和数据交换通道。

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瓶颈在商业模式。对于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发展瓶颈,之所以不在技术上而是在商业模式上,戴定一认为是由于当前围绕商业模式的两种发展走向引起的。

一种是认为公共信息平台应该是一个有形的网站,负责提供信息交换、基础信息服务、基础技术服务;另一种则认为公共信息平台实际上是一种标准,或者是信息交换的协议,根据一种公共的信息结构、编码,所有的网站之间可以进行信息的无缝连接和交换,不需要、也不可能建一个垄断性的公共平台网站,

实践的结果是结合上述两种观点,既有有形的网站提供信息交互服务,又不是唯一的、垄断的,平台的功能主要是标准化和信息共享,使得多个网站均能提供“一站式”服务。

戴定一认为,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中确实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我们不能把统一平台建设和统一标准这两件事情绝对化,一方面要通过平台建设促进整合,另一方面我觉得我们又需要有多元化的平台,并不是大一统的平台,一定要根据需求去进行多元化的整合,但是不能做到垄断、单一,绝对的集中。至于相关的标准,他认为也需要有两类标准。

一类就是管理标准,那是属于各个系统必须形成的符合内部管理需要的一个信息管理的标准,这种标准肯定是多元化的,由不同的系统管理不同的个体会有各自的管理标准。还有一类就是大家坐在一起商量的交换标准,各个系统之间能够进行信息共享和传递,需要有一套大家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代码,这就是交换标准,交换标准越少越好。

那么,这两套标准肯定是要同时并行存在的,能够互相对应的,在企业内部当它不需要进行对外传递的时候,它完全可以采取自己独立的系统;当它需要跟外界进行交换信息、信息共享的时候,那么可以通过交换标准跟外界进行沟通。

和合 篇6

天台山是中华“和合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据史料记载,唐代诗僧寒山子隐居天台山七十多年,与国清寺诗僧拾得结下深厚友谊,两人与人无求,与世无争,纵情山水,诗歌唱和,融入自然,天人合一,到达了“人与自然和合、人与人和合、人与社会和合”的境界。他们的对话、诗篇、事迹和“和合精神”被世人广泛传颂,并被儒释道三教所推崇:儒教尊他们为“和合二圣”,佛教称他们为“文殊、普贤两位菩萨的化身”,道教称他们为“和合二仙”。

清代的雍正皇帝敕封寒山、拾得为“和合二圣”,从此,在民间风俗中,寒山、拾得被称为和合大仙,成了老百姓顶礼膜拜的喜神、婚姻神和爱神,被世人广泛信奉,“和合精神”还传播到欧美、东南亚等地。

尽管“和合文化”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然而,之前一直没有展示“和合文化”实物载体的场所。

为了更好地挖掘、传承“和合文化”,今天天台山和合人间博物馆开馆,该馆介绍了“和合文化”溯源、和合二仙前世今生,整个园区包括和合人间博物馆、廻澜美术馆、天台县非遗中心、茶之路文化馆、满堂红民俗馆几大馆区,展示的人文艺术品、工艺品、民俗物品、珍稀藏品、史料史籍等实物遗存达数千件。

“围绕‘和合文化’这一主线,我们将传统文化与当代主流价值观相结合,崇尚‘人与自然和合、人与人和合、身与心和合’的精神要义,体现‘家庭和、社会和、名族和、国家和、世界和’的核心价值,希望能够成为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成为传播中国声音的有效载体和国际和合文化展示交流中心。”博物馆馆主沈中明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该县正在举行“天台山文化当代价值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学术界的专家和知名学者相聚一堂,共同书写天台山文化发展的新篇章。该会由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中国文化院、浙江省社科院、浙江省社科联、台州市宣传部主办,天台县委、县政府承办,会期共4天。(完)

无痛人流手术多少

http://

基于儿童立场的和合成长课程 篇7

一、和合成长课程的内涵解读

和合成长课程的核心, 一是“和合”, 二是“成长”。

“和合”源自我校和谐教育的办学理念。“和”即和谐、和平、祥和, 是指异质因素的共处;而“合”指的是结合、融合、合作, 是指异质因素的融会贯通。“和合”就是指在承认不同事物之矛盾、差异的前提下, 把不同的事物统一在一个相互依存的和合体中, 并在不同事物和合过程中, 让每个事物都能扬长避短, 达到最佳组合, 由此促进新事物的产生, 推动事物的发展。我校几年来的课程建设就贯穿着传统的“和”“合”文化精髓, 梳理出蕴含“尊和”“尚合”“求和合”文化元素的课程维度 (如下图) , 解读出“尊和”就是尊重和之异, “尚合”就是崇尚合之融, “求和合”即为追求和合之境三种课程内构, 贯穿着课程既关注差异, 又注重融合;既面向全体, 又注重特长的课程体脉与思想。

“成长”旨在“给成长无限可能”。在这里, 我们倡导课程的无边界, 不仅要突破育人方式的边界, 更要突破符号学习的边界, 要给孩子们充分的发展平台, 从儿童发展的角度, 建立鲜明的“成长视角”, 即把学生视为多样的人, 从而关注课程的多样性;把学生视为独立的人, 关注课程的生本性;把学生视为发展的人, 关注课程的层次性;把学生视为行动的人, 关注课程的实践性;把学生视为完整的人, 关注课程的综合性。

二、和合成长课程的顶层设计

依据美国学者霍尔和郝德 (hall&hord) 的课程变革理论, 校本课程的设计首先应关注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的课程使用者。因此, 基于儿童发展观, 遵循和合成长课程的内涵模型, 我们完成了课程的顶层设计, 梳理了“一点———三面———五线”的课程架构, 明确了“一个坚持、两个打破、三个重组、四个完善”的实施原则。

1.课程架构

“一点”———“三面”———“五线”的课程架构, 简单说, 就是围绕一个目标、遵循五个维度、从三个层面进行课程的整体架构。具体内容如下:

“一点”就是课程设置的宗旨———为每个学生的成长提供适性的教育。

“三面”就是课程架构的三个层面, 即单学科的拓展课程、多学科的整合课程以及跨学科的融合课程。

“五线”就是学生发展的五个维度, 即人文素养、艺术素养、STEM素养、行为素养和身体素养。

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有三大支柱:科学、艺术、人文。科学追求的是真, 给人以理性, 使人理智;艺术追求的是美, 给人以感性, 让人富有激情;人文追求的是善, 给人以悟性, 人文中的信仰使人虔诚。科学强调客观规律, 艺术更注重主观情感;科学讲的是理性, 艺术更富于情感;科学就是根据事物的普遍性处理事物的特殊性, 艺术则是根据事物的特殊性去处理事物的普遍性。人文则既有深刻的理性思考, 又有深厚的情感魅力。一个人的精神世界, 不能没有科学, 也不能没有艺术, 更不能没有人文。因此, 人文素养、艺术素养和STEM素养就成为“和合成长课程”中的三条主线。人文素养围绕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的内在品质三个内容, 从传统文化教育、文学拓展教育、生命教育、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以及国际理解等方面进行。艺术素养是传承学校传统美育精华, 以舞蹈和美术两个途径, 让学生认识美、感受美、热爱美, 从而丰富情感, 激发热情。STEM就是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教育, 小学阶段, 就是通过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数学等简单知识的整合与应用, 引导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

五线中的行为素养, 其实是从人文素养中提炼而成, 是为适合小学阶段学生行为养成的需求而设立, 主要依托学校的系列德育教育实现。最后的身体素养是以强身健体为目的设立而成, 涵盖了体育课程、体育活动、大课间等内容。

2.实施原则

在和合成长课程的开发及操作过程中, 我们坚持“一个坚持、两个打破、三个重组、四个完善”的原则, 通过对课程体系的理顺和调整, 以大课程观整合教育资源, 让我们的课程充分体现多样性、生本性、层次性、实践性、综合性等和合成长课程的本质特点。

一个坚持即坚持促进学生成长的课程理念, 无论是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媒介的研发, 还是课程评价的方式, 都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 要满足家长及社会需求。

两个打破, 是指在校本课程的整体架构中, 要敢于打破三级课程界限和学科年段界限, 要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进行统整研究, 不受学科、年段的束缚, 这样才能实现顶层设计, 使校本课程与原有的活动课、兴趣小组活动等有本质的区别。

三个重组, 即重组教学内容, 重组教学资源, 重组教学流程。这三个重组是基于三级课程及学科年段界限的打破, 也是学校校本课程顶层设计时必需要考虑的因素。

四个完善, 即完善教师培训, 完善学生评价, 完善资源配置, 完善学校、社会、家庭的合作体系。这四个完善, 也是“校本课程”与“校本活动”的本质区别。

三、和合成长课程的实施策略

和合成长课程的实施, 主要从课程架构中的三个层面进行:

(一) 单学科拓展, 品味课程之“韵”

单学科拓展即为学科内校本课程元素的有效利用, 也就是说在国家规定的课程之内, 通过延伸学科的知识点和能力培养点, 或者梳理一个学科的知识系统来达到学科拓展的目的。

1.常态日课程, 聚沙成塔

每学期开学前学校会列出“课程菜单”, 开设“课程超市”, 学生自主选择课程, 然后学校把孩子们普遍喜欢的课程设定为必修课程。每天早上, 孩子们和着《古诗诵读》中的经典诗文步入校园, 和着《晨起自勉文》开启一天的课程;每天间操后全校学生《玩转魔方》;每天中午开启《中外名曲欣赏》;每天下午的校本微课程《快乐阅读》时间, 师生潜心读书, 静心思考;“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 将体育的阳刚和艺术的柔美和谐相融……这种常态日课程形式融入了唯美、生动的校园文化课程特色, 贴近了儿童成长的地平线, 为广大儿童喜闻乐见。

2.个性周课程, 灵动鲜活

如果说日课程是学科课程的简单拓展, 那么个性化的周课程, 则是学科课程的质性跨越。体育走班是周课程的典型代表。走班,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 是对传统教学的突破。在课程设立之前, 我们在学生、家长、教师中, 围绕体育活动与体育课的关系、体育课的效果以及学生的兴趣等方面, 在四、五、六年级学生、家长、教师中进行了深入调研。根据学生调查问卷反馈的信息, 确定了七项可供孩子们自由选择的课程, 形成了《三年“走班”课程规划》和《“走班”课程评价体系》。“走班”教学内容实行一学期一轮换, 确保学生三年完成六个专项特长。这种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满足学生个性需要的周课程, 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普遍认同。

(二) 多学科整合, 塑造课程之“灵”

多学科整合的校本课程, 是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发展平台。捕捉适合学生发展的契机和切入点, 研发多学科整合的适性发展的项目课程, 能有效提升校本课程的育人效率和质量。我们的和合成长课程就是将资源和问题作为多学科整合的两个切入点。

1.以资源为原点, 多向聚焦

学校充分利用各种节日的契机, 将传统文化和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融入课程文化之中, 通过改编、补充、拓展和新编等方式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如中秋节, 学校开发了“月圆·启爱”中秋系列主题项目课程。

主题一话中秋, 凝神思月。

鼓励学生搜集有关“中秋节”的由来、习俗, 搜集月亮盈亏等相关素材, 不仅拓展了学生的阅读知识空间, 而且培养了孩子们的语言、思维、工具运用等多种学习能力。

主题二做月饼, 快乐品月。

整合科学课、综合实践课的知识资源, 组织学生“DIY自制月饼”, 品尝月饼活动, 满足孩子们好奇与兴趣欲望, 提升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主题三画中秋, 彩绘逐梦。

整合美术和语文课程, 开展轮胎彩绘和推介活动, 培养了学生们自由畅想、自主创意的创新能力, 还搭建了孩子们语言习练的个性化舞台。

主题四拍月亮, 幸福追月。

夜幕降临后, 与家人一同赏月, 拍下十五的月亮……不仅是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应用体验, 也促进了学生和家人间的情感沟通以及与大自然的交融。

“节日文化”项目课程, 不仅是综合素养的一次丰富和历练, 也是传统文化的提升和回归。

2.以问题为原点, 多方融通

校本课程的内容不是教师的凭空想象和学校的一厢情愿, 而应适应学生的现状和发展需求。因此, 校本课程要关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基于问题的校本课程设计才能真正地做到“适性发展”。

如“春种秋收”校本课程的设立, 就是源自一次品德与社会学科《小豆子大学问》一课的调查活动。通过课前调查, 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孩子没有参加过与农业有关的劳动, 对很多常见的农作物不了解。基于这样的实际问题, 我们开始筹划开设一门校本课程, 开辟了一个区域让学生进行种植体验。没想到, 小小种植园的开设, 犹如一枚石子投入水中, 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仅社会学科老师要用之为课堂教学服务, 其他学科的教师也自发地将小菜园带到各自的课堂之中, 班主任用它们做观察素材, 让学生们进行写作;美术老师在菜园旁支起了小画板……顺势而为, 我们将课程由原来单纯的种植体验进行拓展, 形成了一个以春种秋收为主线, 涵盖语文、数学、音乐、美术、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等学科内容的完整课程体系。

在组织实施上, 学校也是根据实施中遇到的问题不断调整:针对学科无交集、课程内容单调、观察记录单一等问题, 我们对课程进行了全面的调整, 整合空间资源以拓展实践空间, 整合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以丰富课程内容和指导力度。同时改变了课程内容的组合和呈现方式, 以主题形式进行内容架构 (如图) 。

主题式课程的设立, 让我们的课程变得丰富而灵动起来。例如, 在童眼“观”植物主题下, 学生们需要利用科学课中的观察方法进行观察, 用数学知识进行准确的记录, 用恰当的文字进行描述, 用画笔进行呈现。不同年段的孩子都可以去“观”, 只是“观”的方法不同, “观”的程度不同, “观”的表述不同, “观”的结果不同。把不同年段的“观”放在一个开放的平台去分享和交流, 学生在彼此间的互动交流和自我学习中提高了“观”的能力, 丰富了“观”的成果。

同时, 我们还开放了主题内容, 让不同学科、不同年段的教师, 可以根据主题进行自由的设计。例如, 在果实盛宴主题下, 综合实践课教师让学生制作水果沙拉;美术和音乐老师联合起来, 组织学生开了一次水果party;孩子们自己制作服装和道具, 编排舞蹈动作和戏剧台词, 或展现丰收的喜悦之情, 或用话剧展示水果和蔬菜的不同。主题开放不仅给教师带来了广阔的设计空间, 也给学生更多自主探究的可能。孩子们可以根据主题自主确定研究内容, 自行完成设计和展示。在“如果没有……”主题下, 有的学生设计了一次科学探究活动, 说明了叶是植物的嘴和鼻子;有的学生则撰写了一篇科学幻想文, 描述了一个没有植物的夏天;有的学生则利用网络和图书, 了解了风媒花和虫媒花……和而不同, 带来的是课程内容的不断丰富和完善, 换来的是教师和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综合能力的稳步提升。

(三) 跨学科融合, 追求课程之“博”

“跨学科融合”即为“跨出国家课程之外的新型学科, 走出教室之外的全景课程”。“跨学科融合”的参与者, 不仅是学校、学生, 也能够满足家长的需求和教师的职业成长需求, 是将课程范围向“生命科学范畴”的扩充。

如围绕感恩教育, 学校设计了8个主题课程:筹建爱心社团;福利院调研;爱心宣讲;红领巾义卖;市场调查;超市采购;“福利院”献爱心;媒体宣传, 爱心传递。

此外, 还要借助周边的社会资源, 整体架构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如下图所示:

参观铁西区工业博物馆, 体会共和国长子的骄傲;参观铁西区工人生活馆, 感受上世纪工人生活的状态;参观现代的可口可乐公司, 领略先进装备制造业风采;参观东北大学, 感悟高等学府的风范……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践活动课程让孩子们获得了全方位的成长和感悟, 真正实现了课程的价值。

总之, 多元开放的和合成长展课程, 充分彰显了启工二校和谐教育理念, 让孩子们的学习体验超越了课堂, 超越了书本, 拥有了更宽广的视野和更博大的格局。我们期待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无边界课程的田野上, 释放无穷禀赋, 绽放无限精彩。今后我们还将继续深入探索, 让儿童站在校园中央, 视儿童成长为课程起点, 回归课程价值, 助力生命成长。

摘要:学校基于儿童立场, 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成长需求, 构建了学校的和合成长课程体系。课程以为每个学生的成长提供适性的教育为宗旨, 包括单学科的拓展课程、多学科的整合课程以及跨学科的融合课程, 以促进学生人文素养、艺术素养、STEM素养、行为素养和身体素养。

中华龙与和合文化 篇8

龙的精神主要是一种和合精神。关于这个问题,2000年(龙年)前后我先后在中央电视台150集系列电视片和北京大学出版社的《中华文明之光》第二讲以及论文《论龙的精神》中做过系统的论述。

中华龙作为一种图腾和一般的图腾不同,它不是单一的动物而是多种动物的集合,这突出地反映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合思想。这就是中华和谐文化最深的根。

我们知道,远古神话最早的神不是人而是动物——图腾。原始人分不清人与动物的界限,认为某种动物是自己的祖先和保护神,这就是图腾。图腾作为氏族、部落的祖先和标志,一般就是一个动物。在众多氏族、部落发生兼并的时候,胜利者在俘虏了对方的人之后,往往就同时也消灭了它的图腾。所以最后留下的还是一个图腾。这表现了弱肉强食的自私观念。这是一种动物性本能的自然流露。

动物性是人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如果认为人性就是动物性,说什么“人都是自私的”,那就大错特错了。人性更重要的特性是社会性,人是社会的动物。人性除了为小我自私的一面之外,还有为大我大公的一面。社会性是更高级的人性。中国古人最早体悟到这种人性,并在龙图腾的形成过程中突出地表现了这种人性。

这就是:为了团结、亲近那些被吞并了的氏族、部落的人,在消灭了这个氏族、部落之后,并没有完全消灭他们的图腾,而是把他们图腾的一部分加在了自己图腾的身上。所以龙的形象就是一种和合团结的象征,它表现了中华民族远古的祖先的一种极其宝贵的和合精神,这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一个源头。

据闻一多先生考证,龙图腾的最初原型是蛇图腾,在消灭了牛图腾、鹿图腾的氏族之后,就把牛角或鹿角加在了蛇的头上,后来又加上了猪的头或马的头,加上了虎或鳄鱼的腿、鹰的爪子、鱼的鳞、花的尾巴,经过长期的发展,众多图腾的集合就形成了中华龙图腾的形象。

龙图腾源头甚古。考古学家在辽宁的阜新查海居民点发现了红褐色的石头组合起来的摆石龙,这条龙有头、尾和四肢,已经比较完整。这是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它并不是最早的龙,这可以证明中国龙文化至少已经有了8000年的历史。

此后龙文化传承不断,考古学家发现了6000年前河南濮阳西水坡的蚌壳摆塑龙,是和虎图腾同时出现的;在内蒙古赤峰三星他拉出土了不止一个5000年前的红山文化玉龙;在3000年前的甲骨文中,有不少“龙”字,是象形文字蛇的头上长了角;在2000年前的汉代画像石中,有许多龙的形象,除了许多动物形态的龙之外,还有“伏羲龙身,女娲蛇躯”人头蛇身的形象;最奇怪的是在新疆吐鲁番的唐代墓葬中,出土了许许多多彩色的伏羲女娲人头蛇身画像。

最可贵的是,古人把最伟大的祖先都说成是龙——从开天辟地的盘古、补天造人的女娲、人祖爷太昊伏羲,到炎帝神农氏、轩辕黄帝、东夷九黎之君蚩尤大王、尧舜禹等等三皇五帝、远古伟大的文化英雄,都是龙。

而在2000多年前的“祖龙”秦始皇之后,龙就成了封建帝王的象征,但是,在人民生活中、劳动中、言语中,龙的形象仍然无处不在,当时江南的“越人断发文身以像龙子,以避蛟龙之害”就是把龙的花纹画在自己身上,使得龙图腾神看到而保护自己,因为他们都是龙子龙孙、龙的传人。这是一种龙的图腾认同。后来,龙又成了象征——杰出人物的象征,如孔子就曾说老子是“人中之龙”,又如民间谚语“望子成龙”“群龙无首”“生龙活虎”“龙马精神”等等;我们所有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于是龙又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有人说,“龙的传人”是近代海外华人提出来的,甚至说是香港歌手张明敏唱了《龙的传人》通俗歌曲之后,才流传开来的。这是完全不正确的。为什么存在这些错误看法?说明这些人还不懂得龙文化的悠久历史,不知道中华龙的根有多么深。

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中直到现在我们生活习俗中的龙文化,根深叶茂,各族人民生活中到处都有龙文化的表现,真是太丰富了。龙山、龙城、龙井、龙潭、龙江、龙亭、龙须沟等等许许多多龙的地名;龙脉、龙花、龙心虎胆、龙兄虎弟、龙马精神、龙行虎步、生龙活虎、直捣黄龙等等常用的生活名词、成语;还有各地无数的龙王庙、龙王堂对龙神的崇拜;北方的匈奴、鲜卑、契丹、肃慎、突厥、蒙古……以及南方的几乎所有民族,都非常崇拜龙。云南省每个月都有一个以上各民族龙的节日,这都是民族团结的欢乐高潮,和合精神的生动体现。

这就证明:在中华大地,不管是南方的还是北方的民族,几乎都有非常浓厚的龙的情结。

在人们最高兴的节日里,龙的形象和龙的精神五彩纷呈、激动人心。元宵节欢聚中的各种各样的龙舞,据《中国民间舞蹈集成》总编辑部的梁力生同志统计,全国各地共有100多种不同的形式;还有专门属于龙的节日——二月二龙抬头;端午节的赛龙舟,很多地方都有,而且已经成了体育竞赛的一个项目。

龙舞和龙舟都是需要集体合作才能成功的文体项目,突出地体现了龙的和合精神。

中华龙的和合精神不只是在生活中,处处体现得都很强烈,而且在政治上,在国家层面的基本政策上,都有极其重要的体现。例如在中国最古老的历史书《尚书·尧典》篇,就记录了当时“协和万邦”的伟大政策纲领,这是几千年来中国人始终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这是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成为十几亿人口的伟大国家的根本原因,正是因为这种远古的龙的精神,有利于民族的大团结、大融合,才使得许许多多少数民族融入汉族之中。这绝不是通过文化侵略强迫文化归顺的结果,正相反,古代中国中央政权的统治者,在根本的民族政策上是非常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多样性的。这是一种非常深刻的“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伟大思想。《礼记》中有一段名言:“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所以应该“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

为什么“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要“达其志,通其欲”呢?这是由于民俗是一种生活美,这种美有相对性:具有民族性、多样性。“中国夷蛮戎狄,皆有安居、和味、宜服、利用、备器。”他们的衣食住行用等等民俗,在各个民族不同的当地的条件下,都是最好地适合他们生活需要的生活方式。

这种尊重弱小民族之文化创造,承认并肯定各个不同民族民俗多样性的思想,是一种很科学的民俗观念,当然是非常先进的,极其深刻的。完全可以说:它已经达到了与当今的时代比肩的高度。

我们只要对比一下西方人的民族政策就一目了然了。

西方殖民主义者入侵了亚非拉殖民地之后,不仅不尊重当地土著民族的文化,相反地往往大肆屠杀、掠夺他们,认为他们野蛮落后,于是就要用自己的西方文化去彻底改造他们的生活方式。西方人在美洲、大洋洲和非洲的许多地方都是这样做的,有的地方甚至残酷地实行了种族灭绝和文化灭绝的野蛮政策。

如果他们能够了解上述《礼记》中的深刻道理,他们肯定就不会那样做了。可惜,他们不懂,不但当时不懂,直到现在,很多西方人还是不懂,他们总是认为自己的文化最好,制度最好,最优秀,所以要通过各种手段去强迫外族人民用它们来改造自己,要让全世界所有国家都同他们实行一样的制度,过他们那样的西方生活方式。为此往往肆无忌惮地使用武力,明目张胆地进行侵略,来输出西方文化,叫嚣什么“人权大于主权”,而野蛮入侵主权国家,这也是“西方文明”弱肉强食的社会进化论思想淋漓尽致的现实表演。

和西方相反,我们中国——龙的传人,秉承龙的和谐精神,从来就主张并实行王道,反对霸道,主持公平正义、维护世界和平,这就是和谐文化在国际事务中的突出表现。

我们国家实行和平的外交政策,受到了全世界广大人民和正直之士的热烈欢迎与拥护,这是龙的精神的胜利,和合精神的胜利。

和谐、和合精神,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一以贯之的民族精神,不仅维持了中国伟大国家的和谐统一,而且对世界的和平与进步,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我的这个观点是从一位世界性的英国学术大师那里得来的。季羡林先生也非常认同这个观点。 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汤因比在《历史研究》等许多著作中,调查过世界上二三十种文明,发现未来的世界一体化是不可能通过战争来实现的,只能用文化。用什么文化才能实现世界一体化呢?汤因比认为,西方文化是不行的,只有运用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国文化才是最好的。他说:

“就中国人来说,几千年来,比世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他们显示出这种在政治、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这样的统一正是今天世界的绝对要求。”

由此可见,中华和谐、和合文化确实是世界人民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建设人类美好的大同世界的无价之宝。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中国文化强调“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这就是说,要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类要尊重保护大自然,要顺应自然规律,而不能随便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破坏自然环境——人类生存的条件;从个人的内心世界来看,中国和谐文化强调道德修养,以修身为立身之本,只有修身立德,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就是求得人的内心世界的和谐——有理想、有道德、有学识、有本事、有健康的心理和身体。总之,德智体全面发展、和谐而快乐地生活。

从人与人的关系来看,从家庭到社会都需要和谐。“家和万事兴”要父慈子孝、夫妻恩爱,再发展到邻里和睦、朋友诚信,再发展到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群策群力、振兴中华,建设和谐美好的国家。关于这些,古代民间有许多很好的谚语、格言。 《周易》中讲:“二人同心,其利断金。”《论语》中讲:“礼之用,和为贵。”民间谚语中有“众人拾柴火焰高”“人心齐,泰山移”的说法。这些都是和合文化的很好的说明。

有人不同意把和合文化看成是民族精神,除了对其根源缺少认识之外,还因为他们对和合文化的内涵,认识片面。他们责难“和谐就是不要斗争,失去原则”。这显然是一个莫大的误解。

其实,和合文化并不等于是不讲原则做和事老、烂好人。

孔子就不主张“以德报怨”对坏人容忍迁就,而提出“以直报怨”,要按照正确的原则去对待坏人,该批评的批评,该处分的处分,该惩罚的惩罚。古人讲究“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就是说,“同而不和”的老好人、烂好人没有原则,是害人的小人;这些小人只保存了表面上的团结一致,“面和心不和”,这是虚假的和谐,而不是真正的和谐。

真正的和谐是“君子和而不同”,有不同的意见,一定要开诚布公地提出来,坚持原则,正派做人,不容忍和纵容坏人坏事,而要好心好意帮助人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而不至于腐化变质悔之晚矣。这是真正的和谐,君子之风,和谐的春风。

【和合】推荐阅读:

和合05-15

和合公共管理09-23

和合乡汇报材料06-21

上一篇:插花艺术浅析论文下一篇:元旦文艺汇演会上的迎新讲话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