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教育:中国教育史考研重要简答题汇总(通用2篇)
天问教育:中国教育史考研重要简答题汇总 篇1
1简述教师专业化需要的基本条件·
教师专业化应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条件:(1)专门的知识技能(2)以奉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3)具有为学生和社会所公认的复杂知识技能权威和影响力(4)具有充分自治和自律性 2简述我国教育目的地基本特征:
(1)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2)具有鲜明的政治方向(3)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3 如何培养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培养良好的班集体的基本手段和方法有:(1)善于向学生提出教育要求(2)树立明确的共同目标(3)建设一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4)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 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1)根据子女情况,制定家庭教育的计划和措施,并与学校密切配合做好教育工作(2)加强对子女的思想品德和健康人格教育。(3)为子女学习创造良好条件;(4)保护子女的身心健康,增强他们的体质。5 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特征有哪些?
(1)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民和社会主义产业的建设人才(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3)教育科学的研究有了科学方法论的基础 6 学生申诉制度的特点是什么?(1)法定性(2)专门性(3)行政性 7 简述课程设计的层次:
(1)宏观的课程设计工作()中观点课程设计工作()微观的课程设计工作 8 教学的任务是什么?
(一)传统的关于教学任务的认识主要是以下三方面:(1)传授和学习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3)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共产主义世界观和道德品质
(二)现代教学任务的表述是: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中小学教学实践的迅速发展及与世界各国教学理论的交流,目前在国内的教学改革中,对教学任务的表述做了许多的改革,将思想感情和能力的培养置于教学任务中居前的位置,同时将学习知识的任务放在靠后的位置。9学校咨询的目标是什么?
咨询者的直接目标是使学生解除心理困扰,顺利度过当前的危机,但咨询者还应牢记他的跟根本的 目标是使来访学生在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能后自己独立处理,而不是动不动就寻求咨询者的帮助。10 教师聘任制度的特征是什么?
(1)教师聘任是教师与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法律行为(2)以平等自愿、双向选择为依据(3)聘任双方依法签订的聘任合同具有法律效力(4)教师聘任有着严格的程序 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涵有哪些?
具体内涵是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尤其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的 全面发展”概念的具体界定。二人是在两个层次上谈论人的全面发展的:其一,指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其二,是克服人发展的一切片面性,实现人的个性的真正全面和自由的发展。个性自由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灵魂。20世纪末在中国开始的素质教育运动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具体实践。12 简述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
泰勒是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其最有名的著作是1944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这本书中提出的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被称为泰勒原理。这是个问题是:(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13 教育过程中应该如何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1)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要注重学生的感受(2)教育活动中,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并尊重学生的选择(3)教育中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14 美育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对于学校管理来说,沟通具有哪些功能?(1)信息传递(2)控制(3)激励(4)情感交流 16 在我国,要取得教师资格,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1)必须是中国公民,这是成为教师的先决条件(2)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3)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4)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17 中小学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有哪些?
(1)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的正常发育(2)提高运动素养,传授必要的知识技能
(3)培养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 18 测验具有哪些功能?
(1)激励功能(2)诊断功能(3)区分和选拔功能(4)评定功能 19 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1)行政管理方法(2)法律方法(3)思想教育方法(4)经济方法(5)学术方法 20 教师考核的原则有哪些?
(1)客观性原则(2)公正性原则(3)准确性原则 21 我国中小学德育的重点包括哪几个方面?
(1)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2)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3)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基础教育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及其基本形式是什么?7种:
(1)讲授法:教师讲,学生听,可分为讲述、讲读、讲解三种方式(2)谈话法: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独立思考进行学习(3)讨论法: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借助独立思考和交流进行学习(4)实验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自主地学习(5)实习作业法: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6)练习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践性学习(7)参观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得直接经验 学校的基本功能是什么?为了实现这一功能,学校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学校的基本功能是:利用一定的教育教学设施和选定的环境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学校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1)有与学生数量相适应的校舍、场地及其他基本教学设施(2)有符合法律规定要求的,按编制标准配备的教师队伍
(3)有按规定标准配置的教学仪器、图书资料和文娱、体育、卫生器材。24 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正确的儿童发展观应主要包括以下三项基本内容:(1)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
(2)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3)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25 目前应如何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地位?
(1)从社会和政府的角度上,应确保教师的收入“不低于或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2)从学校和教育行政的角度看,应确保教师能够有效地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来,同时加强教师的培训,以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能够获得正常的晋升和学习提高的机会。
(3)从教师自身的角度看,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自身的教育能力,以自己的专业素质获得社会的认可。26 简述课程研究的意义。(1)有助于完善教育学的理论体系
(2)有助于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 27 封建社会的教育有哪些基本特征? 封建社会的教育有如下基本特征:
(1)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适合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官吏、牧师或骑士;(2)学校教育既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严格的等级性和浓厚的宗教性;(3)教育的内容主要以道德文章或宗教经典为主;
(4)教育教学方法主要以严格的纪律约束为主,辅以个人自学和修行;
(5)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体系,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育经验,提出了比较丰富的教育教学思想 28 教师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1)政治思想(2)业务水平(3)工作态度(4)工作成绩 29 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1)导向功能(2)调控功能(3)评价功能 30 列举我国的教育法规体系。
(1)第一层次是教育法(2)第二层次是部门教育法
(3)第三层次是教育行政法规(4)第四层次是地方性法规、单行条例和教育行政规章。31 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关系:这三种要素既相互独立,又是相互规定的,构成一个完善的系统。没有教育者,就没有受教育者,也就没有具有特殊发展价值的教育影响;没有受教育者,整个教育工作就失去了对象;没有教育影响,教育工作也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作为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学校教育过程就是系统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各个要素本身的变化,就会导致系统状况的改变。32 学校具有哪些独特的组织特征? 学校组织特征的独特性表现在:(1)垄断性(2)非自愿性(3)公益性 33 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什么?
(1)教育目的的确定受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2)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历史发展的进程
(3)教育目的的确定一定要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 34 为什么说智育对社会和个体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1)从社会的角度看,智育是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催化剂(2)智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3)智育对于每个人的生活质量提高有重要的意义 35 原始社会的教育有什么特征?
(1)教育水平低(2)教育没有阶级性(3)教育与原始宗教或仪式有着紧密的联系 36 美育的功能是什么?(1)美育的直接功能是“育美”
(2)美育的间接功能是美育的育德功能,促智、健体功能等(3)美育的”超美育“功能即美育的超越性功能 37 谈话法的优点和缺点各有哪些?
谈话法的优点在于:能够比较充分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对于学生的智力的展有积极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谈话法的缺点在于:与讲授法相比,完成同样的教学任务,它需要较多的时间。此外,但学生人数较多时,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38 咨询活动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2)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3)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4)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 39 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观依据是什么?
从主观方面来看,教育目的首先是教育活动中人的价值选择。人们在考虑教育目的时往往会受其哲学观念、人性假设和理想人格等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影响。教育目的确定还要受到思想家们或指定教育目的者的人性假设的影响。40 中小学智育的主要任务和内容是什么?
(1)传授知识(2)发展技能(3)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 41 测验质量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1)实用性(2)可信度(3)有效性(4)难度(5)区分度 42 现代教育评价的特点有哪些?(1)注重评价的形成性功能
(2)注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3)倡导自我评价(4)尊重评价对象的感受 全国考试试卷:(简答题)简述我国教师资格的基本条件:(1)必须是中国公民(2)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3)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者经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4)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2 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1)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2)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
(3)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3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1)教育目的明确(2)教学内容正确(3)教学方法适当(4)教学过程紧凑(5)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 4 学生集体有哪些教育作用?
(1)集体通过有机的组织对其成员施加教育影响
(2)集体组织活动比教师个人对学生教育的范围大、内容丰富、方法多样灵活,学生易于接受(3)集体的教育影响是通过舆论实现的,集体舆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4)在集体中,个人之间的相互影响使得人人都成为教育者 5 简述教师专业化应具备的条件。(1)具备专门的知识技能
(2)以奉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
(3)具有为学生和社会所公认的复杂知识技能权威和影响力
(4)具有充分自治和自律性,有正式的专业组织对行业服务、培训及资格认证进行管理 6 简述关于课程本质的三种代表性观点。
(1)课程是知识(2)课程是经验(3)课程是活动 7 简述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
(1)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2)促进班集体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 8 简述中小学教育评价的基本步骤。
(1)建立评价目标(2)选择评价样本(3)收集评价信息(4)报告评价结果 9 简述国家对中小学管理和监督的具体内容
(1)学校课程计划的编制和颁行制度(2)教科书的编写、审定和使用制度(3)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4)教师人事管理制度 10 简述美育的主要任务 学校美育最主要的功能是育美
(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没、创造美的能力(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11 简述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
(1)组间同质,组内异质(2)设立小组目标(3)实施小组评价与奖励的机制(4)明确个人责任(5)成功机会均等 12 如何建立良好的学生集体?
(1)善于向学生提出教育要求(2)树立明确的共同目标(3)建设一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4)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 13 简述现代教育的特征
(1)现代教育的公共性(2)现代教育的生产性(3)现代教育的科学性(4)现代教育的未来性(5)现代教育的国际性(6)现代教育的终身性 14 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1)我国的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2)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3)坚持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统一 15 课程设计主要包括哪些层次。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层次:
(1)宏观的课程设计工作(2)中观的课程设计工作(3)微观的课程设计工作 16 学校咨询与辅导有哪些主要工作?(1)针对学生的个别问题提供心理咨询服务(2)在班级开展以心理卫生为主要内容的课程辅导(3)为其他教师和家长担任顾问或间接咨询(4)配合学校教育需要,开展必要的心理测评工作(5)协调学校和社区咨询
天问教育:中国教育史考研重要简答题汇总 篇2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强化原理):他坚持了客观、科学的行为主义传统,继承了桑代克的连接说,提出了对心理学影响巨大的建立在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基础上的学习理论,为教育心理学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包括动物实验、操作性行为与操作性条件反射、强化原理)。强化可分为积极强化(正强化)和消极强化(负强化)。积极强化通过呈现某种刺激增强反应概率;消极强化通过中止某种(讨厌的、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强反应概率。
2.强化原理:
强化原理是斯金纳理论的最重要部分和基础,他认为,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因为强化作用,通过对强化的控制就是控制人的行为。
强化-增强反应发生的过程与手段,起强化作用的刺激物叫强化物。强化可分为积极强化(正强化)和消极强化(负强化)积极强化通过呈现某种刺激增强反应概率,消极强化通过终止某种(讨厌的、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强反应概率。
实际教育中教师在强化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遵循普雷马克原理,用高频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即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强化学生去参加不喜爱的活动;2要针对不同学生提供不同强化物,强化物的选用要因人而异,因年龄特征而异;3教师在进行新知识教学时,要即时强化,因为后果紧跟行为比后果延缓要有效得多,而随着学习的深入,可转为间隔强化。最佳训练组合是:最初用连续强化,然后用定时强化,最后用变比强化。
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认为人的道德品性的形成与发展是个人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社会化过程.社会学习理论认为:环境、人和行为三者是交互作用的,人的行为是人借助于内部认知因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对榜样行为进行观察学习的结果。他们提出了三个有关道德行为获得基本概念:1抗拒诱惑(道德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概念。就是在具有诱惑力的情境之下,个人能依据社会规范的禁忌,对自己的愿望、冲动等行为倾向有所抑制,使自己在行动上不至于做出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抗拒诱惑实际上就是个人将学得的社会规范在生活情境中的运用);2赏罚控制(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要运用赏罚培养品德。当道德行为符合预期标准时,给予奖赏,以期同样情景重现时,再出现同样的行为;当道德行为不符合预期标准时,给予惩罚,以使学生由于害怕惩罚而学习逃避惩罚,从而建立道德);3模仿学习(又称观察学习,是社会学习理论的基础。班杜拉认为,学习的产生是通过模仿过程而获得的,即一个人通过观察另一个(模型)的行为反应而学得。他认为模仿学习可以在既没有模型也没有奖励的情况下发生,个体仅仅通过观察其他人的行为反应,就可以达到模仿学习的目的。)
2.耶克斯—多得森定律(动机与任务):耶克斯和多得森的研究表明,动机不足或动机过分强烈,都会使作业成绩下降;最佳的动机强度与作业难度有关。对于简单的作业,要取得最佳的成绩就要求有较强的动机;对于难度适中的作业,取得最佳成绩要求有中等强度的动机;而对于很难的作业,要取得最佳的成绩则要求有较低强度的动机。这一研究结果被称为“耶克斯—多得森定律”。
3.皮亚杰认为个体认知发展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4阶段论-皮亚杰认为个体认知发展一般经过4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
11、12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后)。维果斯基认为,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有两种水平:1实际发展水平2潜在发展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空间叫“最近发展区”。教师必须使教学针对适当的难度水平与学生的能力、知识水平,形成积极的不匹配状态,学生就能胜任学习任务。教学要提供帮助学生完成最近发展
区发展任务的支持机制。
上述理论的意义:1教学工作要根据学生认知发展水平,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来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要适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这是教育工作取得成效的基本保证,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皮亚杰提倡“教育从属于发展”的观点,认为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决定着教学内容、步骤与方法;2教学工作要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而不能只是一味地被动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皮亚杰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具有逻辑推理能力和掌握复杂抽象概念的能力,教学最为紧要的是刺激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4.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答:皮亚杰认为,一个人道德上的成熟,主要表现在尊重准则和社会公正感这两个方面。①从单纯的规则到真正意义的准则;②从客观责任到主观责任;③从服从的公正到公平和公道的公正;④从抵罪性惩罚到报应性惩罚;⑤从他律到自律。
5.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①学习材料本身必须是有逻辑意义的;②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具有同化新材料的适当知识基础;③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5.人格发展整个过程分为8个阶段:
1学习信任阶段(出生到1岁半)2成为自主者的阶段(1岁半-3岁)3发展自主阶段(3-7岁)4变得勤奋阶段(7-12岁)5建立个人自我同一性阶段(12-18岁)6承担社会义务阶段(18-30岁)7显示充沛感阶段(30-60岁)8达到完善阶段(60岁以后)--理论意义: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人格发展上的危机与冲突,帮助学生将危机转化为转机,使之顺利度过每一个阶段。
6.大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1大学生情绪兴奋高,感染性强;2大学生情感的丰富性与复杂性;3大学生情绪的稳定性与波动性;4大学生情绪的文饰性;5社会性情感占大学生情感内容的主导地位。
7.自我意识是个性心理发展的核心,是人意识发展的最高阶段,是人格的自我调控系统,是个性的核心部分,包括知、情、意三个方面,即自我认识(自我意识中的认知成分)、自我体验(情感成分)和自我调控(意志成分)。
8.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1自我认识方面:更加主动自觉,中学时期忙于学业无暇他顾,进入大学才能全力探索自我,关注自我。2自我体验方面:情感内容日益丰富深刻,社会性情感迅速发展。3自我调控方面:自我调控是自我意识中的意志部分,表现在大学生行为的目的性和自觉性明显提高,大学生在自我控制上有明显的独立性与反抗性,成人感强烈,要求摆脱成人的约束与控制。
9.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自我意识的最高体现,是大学生按客观要求对客体我实施的教育.促进大学生的自我教育:1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2引导大学生不断开发自我;3引导大学生积极接纳自己;4引导大学生努力完善自我。
10.如何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高校教师要不断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增大信息量,并着重注意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与创造思维能力,指导学生有效地学习,以促进知识的领会、保持与应用。(2)高校还要组织学生的科研实践活动,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并获得成绩。(3)高校的优秀师资队伍,大量的图书资料、仪器设备,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
11.学习的实质就是刺激情境与反应行为之间的联结,即S-R联结。联结是通过不断尝试与减少错误的过程而建立的,这一学说又称为试误说。
12.桑代克提出学习的三大定律:效果律、联系律、准备律。
斯金纳认为,个体的行为可以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由先行刺激所引
发的反应,操作性行为不取决于先行刺激,而是受控于行为的结果。人类从事的大多数行为都是操作性行为。
13.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成就动机通常被认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即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愿意去做,并努力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它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在大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成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麦克利兰研究发现,成就需要高的人,喜欢对问题承担自己的责任,能从完成任务中获得满足感,成就动机的高低还影响到个人对职业的选择,成就动机高的人喜欢从事具有开创性的工作,并且在工作中勇于作出决策;成就动机低的人,倾向于选择风险较小、独立决策少的职业。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成功的原因并不仅仅取决于经济制度、政治背景或地理环境,而社会成员的成就动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14.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1爱护和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要;2帮助学生树立恰当的目标,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和自我价值感(①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和批评②指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避免学生产生习得性无助感③适当开展竞赛,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荣誉感);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15.学习迁移或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和负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和抑制作用);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3根据迁移的层次和水平,分为纵向迁移和横向迁移;4根据迁移作用范围不同,分为特殊迁移和一般迁移。
16.影响学习迁移的条件:1学习材料的相似性;2学习者的智力水平(;3学习者的态度;4原有认知结构(①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②理解程度③巩固程度);5定势;6学习方法的指导
17.如何有效促进大学生的学习迁移?1精选教材内容;2合理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3教会学生学会学习;4引导学生加强练习。
18.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艾宾浩斯的实验研究,表明遗忘进程先快后慢。
19.问题解决过程的特点:1要解决的问题是新的,即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初次遇到;2问题解决是通过思维加工、判断与推理等复杂的认知过程;3问题解决是一种高级规则的学习活动。
20.杜威的问题解决5阶段模型:1疑难;2诊断;3假设;4检验与评价;5结论
21.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有关的知识经验;2问题的呈现方式;3定势;4酝酿效应;5动机与情绪
22.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1发现法;2问题教学法;3大脑风暴法
23.动作技能具有以下四个特征:1动作技能是后天习得的;2动作技能在时空结构上具有不变性;3动作技能的运用主要由任务所始动;4熟练程度越高,动作技能越自动化,越完善
24.运动知识与运动技能的区别与联系:运动知识是运动长期发展过程中通过人们反复的运动实践所积累起来的认知结果。运动知识与动作技能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一方面,掌握有关的运动知识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前提。如果不掌握一定的运动知识,或在不正确的运动知识指导下练习动作技能,遍无法形成精巧而熟练的动作技能。动作技能的结构越复杂,越需要以一定的运动知识为指导。另一方面,动作技能是对运动知识的应用,或者说是运动知识的物化或外化。
25.动作技能的分类:1根据动作技能在进行过程中对环境因素的依赖程度,可以分为封闭式动作技能和开放式动作技能;2根据动作是否连贯,则划分为连续的动作技能和不连续的动作技能。
26.为什么动作技能不易遗忘?1动作技能是经过大量的练习之后获得的,这里有大量的过度
学习。经过过度学习的任务是不易遗忘的;2许多动作技能是以连续任务的形式出现的,连续任务相对简单,故不易遗忘;3动作技能不同于言语知识,它的保持程度依赖小脑和脑的低级中枢,这些中枢可能比脑的其他部位有更大的保持动作痕迹的能力。
27.品德与道德的关系。
(1)区别:1道德与品德的源泉不同(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源于个人需要;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道德的源泉是社会需要;2品德与道德反映的内容不同(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是对社会关系的理性反映;品德作为个体意识的一种形式,只是社会道德的部分表现;3品德与道德的表现方式不同(道德是以传统、公德、舆论等方式表现,并对整个社会关系起调节控制作用;品德则是以个人信念、理想、稳定的心理倾向等方式表现,并对个体的道德行为起调节作用);4品德与道德属于不同的研究范畴(品德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道德则是伦理学和社会学研究的对象)
(2)联系:品德与道德也是相互联系互动发展的。社会道德的发展不但受社会需要驱动,而且受个体原有品德基础制约。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都以一定的社会道德为基础,没有道德作基础,就不会有实在的品德。两者既紧密联系又彼此区别。心理学研究虽主要针对的是个体品德,但却不能脱离社会的道德规范,同时,对个体品德的研究又反过来丰富了社会道德,促进了社会道德的发展。
28.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该理论认为:1道德的发展是认识发展的一部分;2道德判断力与逻辑判断能力的发展有关,逻辑判断能力是道德判断能力发展不可少的条件,但也是不充分条件;3社会环境对道德发展有巨大的刺激作用。人的道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环境的支配。
29.道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模式。三水平:1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惩罚和服从的取向;第二阶段-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取向);2习俗水平(第三阶段-好男孩—好女孩的取向;第四阶段-法律和秩序取向);3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的取向;第六阶段-普遍的道德原则的取向)
30.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7条评判标准:1能建立正确的自我意识;2具有健全成熟的人格;3具有正常的认知能力;4有适度的情绪反应;5学习与工作效率高,热爱生活;6具备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7可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31.大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及影响因素。问题分类:1心理困扰(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来我自概念消极、情绪发展不稳定、人生抉择艰难、社会适应不良等都是他们一般心理问题的体现);2心理障碍(处于一般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之间,主要症状为自我意识障碍、情绪障碍、学习心理障碍、人际交往障碍、恋爱心理障碍、性心理障碍等);3心理疾病(生理症和各种神经症症状在大学生中比较常见)。诱发因素:1生理因素;2心理因素;3家庭因素;4学校因素;5社会因素
32.大学生心理的障碍与调适(怎样进行大学生心理辅导?)
1学习自卑心理及调适;
自卑是一种自我轻视心理,在学习中的表现就是学习自卑,总认为自己的智力和能力不如别人,处处有低人一等的思想,在学习上总处于一种紧张状态。调适时首先要从建立对自己学习水平和能力的正确认知开始,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订立适当的学习目标,既能为自己带来学习的动力又不至于使自己陷入学而无果的僵局,保证学习上的自我成就感,加强与老师和同学的沟通交流,虚心向他们学习,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2学习动机障碍及调适;
大学生学习动机障碍主要表现为缺乏动机或动机过强。对于缺乏动机的学生来说,首先培养其强烈的求知欲与浓厚的专业兴趣;其次要有意识地培养大学生在学习上的成就动机,大学
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了解社会,把社会需求转化为自己内在的学习动力,激发自己的成就动机,增强学习自觉性,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再次,通过改善学习的外部条件,如强化学习氛围、改变教学方式等从外部推动推动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针对动机过强-首先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不要过分苛求,把目标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中,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其次,帮助学生转移学习重心,将学习的关注焦点集中到学习活动过程之中,体会学习过程给自己带来的满足感,而不仅仅是关注学习的结果及其影响。3学习焦虑心理及调适;
焦虑指担心达不到预期学习目标和未能克服学习障碍的威胁,致使自尊心、自信心受挫而产生的一种紧张不安与恐惧的情绪状态。首先帮助大学生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消除应试教育留下的心理阴影,掌握大学学习主动权;其次,冷静分析造成学习焦虑的主客观原因,不刻意回避、放任自流,要有的放矢,逐一攻破;同时客观评价自己的学习能力,在学习上过分好高骛远、追名逐利也是造成学习压力过大的原因;最后,平时可采取暗示疗法,帮助自己找到或恢复学习上的自信。
4学习疲劳症状及调适
最直接地调整方法是学会科学用脑,合理开发和利用左右脑以帮助克服疲劳;其次,有意识的注意劳逸结合,养成良好作息习惯;最后,选择或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保证自己在学习活动中身心舒畅,提高学习兴致和效率,避免嘈杂、脏乱的学习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12章 教学设计原理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而创设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教学设计观:1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观2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观。
两种教学观的关系:1从教学设计的核心看,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的制定是核心,教师依据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来评价教学结果,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中,意义建构是教学设计程序的核心。2从信息论的角度看,前者强调教师作用,后者强调学习环境的创设。3从教学评价的中心看,前者注重学生是否达到了一个教学目标,而后者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
【天问教育:中国教育史考研重要简答题汇总】推荐阅读:
教育学简答题汇总07-16
教育学原理简答题汇总10-20
江苏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简答题汇总08-10
教育技术学简答题08-12
简答题幼儿教育学09-13
教育心理学40道简答题08-19
教育学主要背记简答题07-25
教育学常考简答题总结11-07
天问征文比赛的题目09-14
教育学期末复习指导名词解释与简答题答案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