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常考简答题总结

2024-11-07

教育学常考简答题总结(共4篇)

教育学常考简答题总结 篇1

1.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①教育的终身化。②教育的全民化。③教育的民主化。④教育的多元化。⑤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口诀】全民多现身

2.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有制约作用,具体体现在: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口诀】两权一目的(两圈一亩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体现在:①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②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③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

3.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①顺序性人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教学上要做到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②阶段性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身心发展不同的特征和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任务。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教育,有针对性。③不平衡性个体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阶段是不均衡的,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适时而教,抓住关键期。④互补性个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因此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长善救失。⑤个别差异性从群体的角度看,男女具有不同的特点,从个体的角度看,每个人都具有独特性,因此教育必须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4.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主导作用的表现

①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②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③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④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口诀】严(延时价值)规范(社会性规范),塑(加速个体发展)个性(发展个性),总之要发展。

5.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

①义务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展,年限不断延长②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③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④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口诀】义务要延长,高等要大众,职业要统一,终身要建立

6.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

①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②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③人们的教育思想④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口诀】社会和个人两方面。

7.课程标准的含义及作用

课程标准的概念: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其核心部分是课程目标。课程标准的作用: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口诀】概念+结构+作用。

8.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

①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②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③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④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口诀】双基+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9.教学过程特殊性的具体表现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具体表现为: ①认识的间接性②认识的交往性③认识的教育性④有领导的认识【口诀】建(间接性)交(交往性)育人。

10.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①激发学习动机②领会知识③巩固知识④运用知识⑤检查知识【口诀】一动机四知识

11.上好课的具体要求

①目的明确②内容正确③方法得当 ④结构合理⑤语言艺术⑥气氛热烈⑦板书有序⑧态度从容【口诀】明确内容;方法合理;语言热烈;板书从容

12.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

①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教师的讲授应抓重点、难点、关键。③设置问题情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口诀】主(主动性)抓(抓重点)情境(设置情境),培方法(培养思维方法)

1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贯彻要求

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③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④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口诀】小联(联系实际)在乡(乡土教材)下训练运(运用知识)输技能(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

14.教学方法选用的依据

①考虑教学方法本身的特点和功能,灵活选择,综合运用。②依据学科特点和学习内容选择教学方法。③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④依据学生特点选择教学方法。⑤依据现有的教学媒体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口诀】依学生,依目标,依内容,依媒体,依自身。

15.班级授课制优缺点

优点: ①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②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③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缺点: ①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作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②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动手机会少,不利于培养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③教学面向全班学生,强调的是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④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有限。【口诀】大养人,教主导,学集体;限独立,少动手,难个别,缺灵活

16.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

① 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②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③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④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材料⑤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⑥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口诀】理解(理解材料意义)目的(明确记忆目的)精加工,组块编码重方法

17.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①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②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③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口诀】环境+个性+课程

18.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①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②有意义学习的心向③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口诀】新知识+旧知识+心向

19.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知识观①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也不是最终答案,而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②知识并不能拿来就用,一用就灵,而是要针对具体情景进行再创造③每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因为理解只能由学生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学生观①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②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学习观①学习的主动建构性②学习的社会互动性③学习的情境性

20.学习动机的培养

①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②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③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④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口诀】马里奥班委

21.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策略

关注学生的认知结构①学生原有认知经验的丰富性②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与组织性③原有知识经验的可利用性教育内容与教学过程的选择与安排①精选教材②合理编排教学内容③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教授学习方法【口诀】有结构,有内容,有方法促进迁移

22.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情绪与情感的区别①情绪的产生与有机体的自然需要有关,而情感的产生则与人的社会性需要有关。②情绪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心理现象,而情感则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③情绪产生早(个体生命开始,饥饿哭闹),情感产生晚(社会生产实践中产生)。④情绪具有情境性和动摇性,而情感则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⑤情绪多是外显性和冲动性,而情感则具有内隐性和持久性。情绪与情感的联系情绪与情感两者密切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转化。①情绪变化受情感制约,而情感又在各种变化的情绪中得到体现。②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③情绪和情感是两种彼此难以分离的心理现象,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侧面。

23.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①生物遗传因素②社会文化因素③家庭因素④学校教育因素⑤个人主观因素【口诀】万能答案因素类:遗传+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教育+个人主观能动性

24.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

外部条件① 家庭教养方式②社会风气③ 同伴群体④学校教育内部条件①认知失调②态度定势③道德认识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25.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①有效的说服②树立良好的榜样③利用群体约定④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⑤价值辨析

【口诀】服榜样、约奖励、价辨析

26.知行统一原则的贯彻要求

①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②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③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④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口诀】强道德、加实践、持统一、律自己

27.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的贯彻要求

①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②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③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口诀】一分为二创条件,提高自我扬优点

28.中学德育的途径

①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②社会实践活动③课外活动④共青团组织的活动⑤班会、校会、周会、晨会⑥班主任工作【口诀】一教(教学)二班(班会+班主任工作)三活(社会实践活动+课外活动+共青团组织的活动)

29.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①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②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③建立班集体的领导核心④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30.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①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② 开展微格教学③进行专门训练④反思教学经验【口诀】看别人,看自己,多联系,多反思

《教育学》常考经典题之简答题 篇2

教育的本质,即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2、简述教育本质的特性

(1)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2)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

(3)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3、简述学习教育学对教育工作者的作用

第一、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是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

第二、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者的理论视野

第三、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

第四、提高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发展能力

第五、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4、列举《学记》中概括总结的教学原则

第一、藏息相辅

第二、教学相长

第三、师道尊严

第四、启发诱导

第五、学不躐等

5、简述20世纪教育理论界出现的主要教育理论流派

(1)实验教育学

(2)文化教育学

(3)实用主义教育学

(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5)批判教育学

6、简述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人口数量影响制约着教育的发展

(2)、人口质量影响制约着教育的质量

(3)、人口的就业结构影响教育

7、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

(2)教育活化文化的功能

(3)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4)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

(5)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

(6)教育的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

8、简述教育的人口功能

(1)教育可减少人口数量,是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手段

(3)教育能够促进人口结构合理化

9、简述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在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的个别特点的发展

10、简述教育的本体功能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构成了教育的本体功能,它主要包括促进个体发展、谋生和享用功能

11、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含义

(1)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指人的“完整发展”

(2)人的全面发展也是指人的“和谐发展”

(3)人的全面发展还意味着人的“多方面发展”

(4)人的全面发展还指人的“自由发展”

12、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1)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2)坚持德、智、体、美、老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质量标准

(3)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4)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是我国教育目的总要求

13、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1)全体发展

(2)全面发展

(3)主动发展

(4)和谐发展

(5)充分发展

(6)可持续发展

14、简述中小学教师师德规范的具体内容

(1)爱国守法(2)爱岗敬业(3)关爱学生(4)教书育人(5)为人师表

15、简述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内容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态度

16、简述学生的本质属性

(1)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

(2)学生是迅速发展的人

(3)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17、简述师生关系的类型

(1)民主型(2)挚爱型(3)管理型(4)专制型(5)放任自流型

18、列举课程目标的类型及其代表人物

(1)行为目标:美国学者泰勒

(2)生长性目标:英国学者斯藤豪斯

(3)表现性目标:美国课程学者艾斯纳

19、简述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

(1)必须以课程目标为主要依据

(2)必须适应学生的特点

(3)注重内容的基础性

(4)贴近社会生活与学生生活 6)终身学习(20、简述世界各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向

(1)基础学科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2)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成为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

(3)课程设置趋于个性化、综合化

(4)课程管理的动态化、弹性化

21、简述课程编制的基本环节

(1)确定课程目标

(2)选择课程内容

(3)组织课程活动

(4)评价课程

22、简述教学的基本功能

(1)授受基础的知识

(2)形成基本技能

(3)发展基本能力

(4)促进个性健康发展

23、简析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

大致可分为三大主结构和八个亚结构。一般吧教学过程基本阶段分为准备、展开、终结三个基本结构,这是教学过程的主结构,第二层次是第一层次的子要素,也就是教学过程的亚结构。准备阶段又可分为启动和定向两个小阶段;展开阶段可分为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四个小阶段;终结可分为检查和评价两个小阶段。

24、简述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趋势

(1)班级规模小型化

(2)空间安排多样化

(3)注重个别化教学

(4)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化

25、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

(1)教学目标设计

(2)教学内容设计

(3)时间设计

(4)措施设计

(5)评价设计

26、简述说课中“说教学过程”的主要内容

(1)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

(2)说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安排

(3)说明重点与难度的处理

(4)说明采用哪些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5)说明板书设计

27、简述教师教学工作评价途径

(1)领导评价

(2)学生评价

(3)同行评价

(4)专家评价

(5)学生成绩分析

28、简述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

直接的道德教学、渗透在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影响、校内外活动。

29、简述德育过程的特点

计划性与正面性、复杂性与多段性、引导性与整合性。

30、简述教育的过程组织的基本原则

(1)保持教育与发展矛盾双方之间必要的张力

(2)注意学校教育的物质与精神文化的建设

(3)坚持教育与再教育、自我教育的统一

31、简述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具体任务

(1)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观点

(2)为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奠定基础

(3)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4)发展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认识能力、践行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32、简述教师德育过程中运用奖励的教育艺术

(1)奖励的指向不仅是成功的结果,而且是获得成就的过程

(2)奖励的频率和程度恰当,不能无原则地滥用奖励

(3)注意奖励的灵活运用

(4)坚持奖励的精神奖励性质,学校教育要慎用物质奖励

(5)奖励应尽可能面向全体学生

33、简述班级的功能

(1)归属功能

(2)社会化功能

(3)个性化功能

(4)选择功能

34、简述班级管理的内容

班级组织建设、班级制度建设、班级教学管理、班级活动管理

35、简述班主任的基本职责

(1)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全面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

(3)组织和指导各类班级活动的开展

教育学常考简答题总结 篇3

第一章 金融机构

1、简述中国人民银行的地位。

答:(1)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的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依法独立执行货币政策,履行职责,开展业务,不受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2)人民银行相对于其它部委和地方政府具有明显的独立性。(3)财政不得向中国人民银行透支;中国人民银行不得直接认购政府债券,不得向各级政府贷款,不得包销政府债券。

2、简述《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暂行条例》所规定的监事会的主要职责。

答:(1)检查国有重点金融机构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金融、经济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情况;(2)检查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的财务,查阅其财务会计资料及与其经营管理活动有关的其它资料,验证其财务报告、资金营运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3)检查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益、利润分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资金营运等情况。(4)检查国有重点金融机构董事、行长等主要负责人的经营行为,并对其经营管理业绩进行评价,提出奖惩、任免建议。

3、简要说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主要任务。

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筹集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承担国家规定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代理财政性支农资金的拨付。

4、简述保险公司的宏观功能。

答:一是承担国家财政后备范围以外的损失补偿;二是聚集资金,支持国民经济发展;三是增强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四是为再生产的各个环节提供经济保障,防止因某个环节的突然断裂而破坏整个社会经济的平稳运行。

5、简要说明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不良贷款的范围。

答: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按照国务院确定的范围和额度收购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的贷款;超出确定的范围或者额度的,须经国务院专项审批。在国务院确定的额度内,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按照帐面价值收购有关贷款本金和相应的计入损益的应收未收利息;对未计入损益的应收未收利息,实行无偿划转。

6、简述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特征。

答:(1)政策性银行的资本金多由政府财政拨付;(2)政策性银行经营时主要考虑国家的整体利益、社会效益,不以盈利为目的。政策性银行也必须考虑盈亏,力争保本微利;(3)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发行金融债券或向中央银行举债,一般不面向公众吸收存款;(4)政策性银行有特定的业务领域,不与商业银行竞争。

7、简要说明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主要业务。

答: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票据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受付款及代理保险业务等。

8、简述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

答:(1)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2)中央银行享有货币发行垄断权,是发行的银行;(3)代表政府经理国库,通常又把它称为政府的银行。9、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设立九大区分行,它们分别是哪些? 答:天津分行;沈阳分行;上海分行;南京分行;济南分行;武汉分行;广州分行;成都分行;西安分行。

10、简述中国进出口银行的经营方针及主要任务。

答:(1)经营方针:中国进出口银行实行自主、保本经营和企业化管理。(2)主要任务是: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外贸政策,为扩大我国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等资本性货物出口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

11、简述证券交易所的职能。答:提供证券交易的场所和设施;制定证券交易所的业务规则;接受上市公司申请、安排证券上市;组织、监督证券交易;对会员和上市公司进行监管;设立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管理和公布市场信息及中国证监会许可的其它职能。

第二章 金融市场

1、请简要从投资安全性的角度来比较股票与债券。

答:债券比股票有一定的安全性。股票的收益与公司绩效联系紧密,收益不固定,市场价格波动大,安全性小;债券收益固定,与企业经营绩效无关,风险小;在企业破产时,债券持有者享有优先于股票持有者对企业剩余财产的索取权,因此,债券安全性高于股票。

2、请简要说明为什么我国商业银行把同业拆借作为短期资金管理的首选方式。

答:同业拆借已成为商业银行短期资金管理的首选方式。商业银行在短期资金短缺或宽松时,首先考虑的是在同业拆借市场上融入或融出资金,改变了以往资金依赖中国人民银行的做法,积极在同业拆借市场运作。同业拆借市场的发展,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加快了商业银行商业化进程,提高了商业银行资金的营运效益。

3、请简要说明同业拆借利率在整个利率体系中的地位。

答:同业拆借利率作为拆借市场上的资金价格,是货币市场的核心利率,也是整个金融市场上具有代表性的利率,在整个利率体系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它能够及时、灵敏准确地反映货币市场以至整个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关系,对货币市场上其他金融工具的利率具有重要的导向和牵动作用。拆借利率的升降,会引导和牵动其他金融工具利率的同步升降。因此,它被视为观察市场利率趋势变化的风向标。中央银行更是把同业拆借利率的变动,作为把握宏观金融动向,调整和实施货币政策的指示器。

4、什么是国债回购?它有什么优点? 答:是指国债的卖方按照协议在卖出国债的同时,承诺于日后再按约定的价格将该种国债如数买回,这一过程,也是卖方出售国债取得资金的过程。优点:期限短、安全性强,参与者广泛。

5、简述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经济意义。

答:有利于用活金融机构的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有利于加强经济主体间的横向联系;有利于推进金融交易市场化进程;有利于商业银行实施流动性管理;有利于央行由直接调控为主转向间接调控为主。

6、记帐式国债有哪些优点? 答:电子化产物,是无纸化国债,安全性高,节约发行费用;交割方便发行期短,发行效率高;是高效率国债流通市场建立的基础。

7、股票市场是如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 答:股票市场为投资者和筹资者提供了灵活方便的投资融资机制,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并减少了资源流动的成本;效益高、前景好的公司,股价高,能筹集到更多的资金;效益差的公司没有配股权,市场价格也低,这种机制自然起到了优胜劣汰的作用。

8、债券的收益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债券的收益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投资债券可以给投资者带来利息收入;二是投资者可以利用债券价格的变动,买卖债券赚取价差;三是可以利用债券在金融市场上抵押、回购、获取额外收益。

9、投资基金的特点是什么? 答:专家管理,组合投资、分散风险,集小额资金为一体,带来规模经济效益。

10、我国黄金储备运用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答:我国对黄金储备的运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通过国际黄金市场,采取现货、期货以及选择权等交易方式,提高黄金储备营运的收益率;二是通过发行、经销各种金币,实现库存黄金的增值。

11、证券投资基金证券的收益性主要由哪些方面构成? 答:证券投资基金证券的收益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投资债券取得利息收入;二是可以利用证券价格的变动,买卖证券赚取价差;三是货币市场的利息收入。

12、浮动利率债券有什么特点? 答:浮动利率债券,是为了增加中长期债券的吸引力,在确定浮动利率时,根据预先选定的某一种市场利率为参考利率,随参考利率的波动而变化,它的特点是投资者在短期利率上升时获益,有的随浮动利率规定一个利率下限,即使市场利率低于规定的利率下限仍按利率下限支付利息。

第三章 金融调控

1、简要总结我国90年代货币政策方面的经验。

答:一是在宏观调控目标上,始终坚持币值稳定不动摇;二是在宏观调控手段上,逐步转向市场化间接调控;三是在调控过程中,正确处理支持经济增长与防范金融风险的关系,兼顾增长和稳定两个方面;四是在政策搭配上,货币政策注重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

2、什么是利率市场化? 答:利率市场化是指在市场经济中,利率水平及其结构由经济主体自主决定的过程。通常包括三方面的含义:(1)利率水平的高低由市场供求关系所决定;(2)形成一个以中央银行利率为核心、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存贷款利率的体系;(3)中央银行作为利率调节的主体。

3、人民银行控制现金发行的措施有哪些? 答:(1)对现金发行实行计划管理;(2)通过利率杠杆来调控;(3)严格控制不合理的现金透支,建立健全大额现金支付登记备案制度;(4)加强银行账户与信用卡管理,堵塞现金支付的漏洞;(5)改进金融服务,延长营业时间,增加现金回笼。

4、简要描述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原理及其优缺点。

答: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当中央银行认为需要收紧银根时,便卖出证券,相应地收回一部分基础货币,减少金融机构可用资金的数量;相反,当中央银行认为需要放松银根时,便买进证券,扩大基础货币供应,直接增加金融机构可用资金的数量。公开市场业务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相比,具有主动性、灵活性和时效性等优点。其局限性在于(1)对大众预期的影响和对商业银行的强制影响均较弱;(2)预告性效果不大;(3)可能有不均匀的时滞现象存在。

5、稳健的货币政策包括哪些核心内容? 答:一是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二是通过中央银行的政策法规和“窗口指导”,引导商业银行的贷款投向,提高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加强对银行的监督管理,促进商业银行制度更新,为有效传导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创造条件。

6、你认为银行增加对中西部地区的信贷投入,应将重点放在哪些方面? 答:(1)加大对铁路、公路等交通项目和大中型能源建设项目等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的贷款投入,作好国债项目配套贷款的发放工作;(2)增加支持西部特色农业、节水农业、生态农业的信贷投入,支援小城镇建设和天然防护林保护工程;(3)促进第三产业,特别是通过信贷投入促进旅游设施建设等。

7、简要描述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答:中央银行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起始点,其政策调整主要集中在对基础货币、准备金和信贷政策导向等方面;商业银行是货币政策传导主体,按照“四自”、“三性”经营原则,相应调整企业和居民的贷款总量、投向及其利率浮动幅度,以影响其生产、投资和消费行为,最终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

8、货币政策包括哪些内容?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什么? 答:货币政策包括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9、什么是通货紧缩?其判断标准是什么? 答:(1)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2)具有三个特征:物价持续下跌,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有效需求不足,失业率高;经济全面衰退。(3)判断标准有两个:一是看通货膨胀率是否由正转变为负,二看下降的持续是否超过了一定时限。

10、什么是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二者关系是什么? 答:(1)名义利率是央行规定的法定存贷款利率和符合规定的浮动利率。实际利率是指剔除掉物价上涨因素后的利率水平,是衡量货币随着时间的推移是否升值或贬值的主要指标。(2)二者关系是:名义利率大于通货膨胀率,则实际利率为正值,名义利率等于通货膨胀率,实际利率为零,名义利率小于通货膨胀率实际利率为负值。

11、简述人民币发行基金和现金的联系与区别。

答:(1)联系:二者可以相互转化,发行基金从发行库进入金融机构的业务库后成为现金;现金从业务库交存到发行库后又成为发行基金。(2)区别:性质不同,发行基金是准备金,未发行的货币,现金是强制流通的现实货币;所有权不同,发行基金属于央行,现金属于社会各经济主体;运动形式不同。发行基金凭上级发行库签发的调拨命令而发生运动,现金是伴随着商品流通、劳务提供而流通的。

12、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应具备什么条件? 答: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相关性,即其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有稳定、密切相关的关系;二是可控性,即中央银行用政策工具对其进行调控的灵敏程度;三是可测性,就是可度量性,即中央银行能够准确进行定义以及便于日常监测分析。

13、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进一步改革方向如何? 答:一是合理确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二是改进对准备金存款付息的方法;三是改进存款准备金的计算标准,针对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确定不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四是改进存款准备金的计提方法,推行按计算期存款平均余额计提准备金的方法,以及完善存款准备金考核办法。

14、我国利率水平确定的依据是什么? 答:一是物价总水平。二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利息负担;三是国家财政和银行的利益;四是国家政策和社会资金供求情况;此外,期限、风险和国际上的利率水平等也是确定利率水平的重要依据。

15、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答:一是保证金融机构对客户的正常支付;二是保证金融机构之间的正常清算;三是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

16、简要描述中央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变动与基础关系。

答:中央银行资产运用总额增加,则基础货币供应增加;中央银行资产运用总额减少,则基础货币供应也减少。如果在中央银行的资产中,有的项目减少,有的项目增加,那么基础货币供应量是增加还是减少,取决于各项资产增减变动相互抵消后的最终净值。如果最终净值是资产增加,那么基础货币增加;如果最终净值是资产减少,那么基础货币也减少。

第四章 金融服务

1、简述商业银行的收入及构成。

答:商业银行的收入,主要是通过发放贷款、办理结算和汇兑等中间业务、经营外汇买卖、从事投资等业务所取得的收入。包括:(1)利息收入;(2)金融机构往来收入;(3)手续费收入;(4)其他收入,主要有外汇买卖收入、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等。

2、简述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作用。

答:(1)不直接构成商业银行的表内资产或负债,风险较小,为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提供了工具和手段;(2)为商业银行提供了低成本的稳定收入来源;(3)完善了商业银行的服务功能。

3、企事业单位应如何选择票据结算工具? 答:企业单位在不能确定异地售货单位,或者不了解异地销货单位产品的情况下,可持银行汇票实地确定销货单位和到销货单位了解产品情况后,实行钱(票)货两清。商业汇票主要适用于同城或异地企业单位根据购销合同先发货、后延期付款的结算。在同一城市内,销货单位在不了解对方信用的情况下可要求采用银行本票。在同一城市内的各种款项结算均可以使用支票。

4、简述银行信贷登记系统的作用。

答:(1)反映借款人的信用状况,有利于银行防范信贷风险;(2)促进企业增强信用观念,注重维护信用。

5、网上银行业务与传统银行业务相比有什么优势。

答:(1)大大降低银行经营成本,有效提高银行盈利能力;(2)无时空限制,有利于扩大客户群体;(3)有利于服务创新,向客户提供多种类、个性化服务。

6、简述网上银行服务的模式。

答:一类是在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内部设立一个部门或分支机构经营网上银行业务。该类机构不独立,但拥有突破原有体制框架的特别授权来开展业务;另一类是设立专门的法人机构,即独立的网上银行。该类机构有独立的品牌、独立的经营目标和业务范围,需获得金融监管当局颁发的专门的银行营业执照。

7、简述商业银行的支出及构成。

答:商业银行的支出,是指商业银行在筹集、运用和回收资金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支出。主要包括:(1)利息支出,(2)金融机构往来支出,(3)手续费支出,(4)汇兑损失,(5)营业费用,(6)其他支出,(7)按税法规定应缴纳的营业税及附加。

8、网上银行业务可为哪几类? 答:目前,网上银行业务可为三类。第一类是信息服务,主要是宣传银行能够给客户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存贷款利率、外汇牌价查询,投资理财咨询等;第二类是客户交流服务,包括电子邮件、账户查询、贷款申请、档案资料(如住址、姓名等)定期更新;第三类是交易服务,包括个人业务和公司业务两类,个人业务包括转账、汇款、代缴费用、按揭贷款、证券买卖和外汇买卖等;公司业务包括结算业务、信贷业务、国际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等。

9、什么是信用证? 答:信用证是一种有条件的银行付款承诺,即买方向其开户行(开证行)申请开证,在卖方银行提交了符合信用证条款中所规定单据的前提下,开证行保证付款的一种书面承诺。

10、简述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种类。

答:支付结算类、银行卡业务、代理类、担保类、承诺类、交易类、基金托管业务、咨询顾问类业务、其他类中间业务。

11、我国规定的银行结算纪律有哪些? 答:银行必须严格执行结算纪律,不准以任何理由压票、任意退票、截留挪用客户和其他银行资金;不准签发空头银行汇票、银行本票;不准办理没有实质商品交易和其他经济活动的空头汇款;不准无理拒绝支付应由银行支付的票据款项;不准受理无理拒付、不扣或少扣滞纳金;不准违章签发、承兑、贴现票据;不准违反规定为单位和个人开立银行账户;不准放弃对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违反结算纪律的制裁。

12、什么是权责发生制? 答:权责发生制是以取得收款权利或支付款项责任作为记录收入或费用支出基础的一种方法。按照权责发生制,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13、简述网上银行业务存在的主要风险。

答:网上银行业务主要存在两类风险,一类是技术风险,主要是数据传输风险、应用系统设计的缺陷、计算机病毒攻击等;另一类是传统银行业务所固有的风险,如信用风险、利率和汇率风险、操作风险等。

第五章 外汇管理

1、简述常用的两种汇率决定理论。

答:(1)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汇率是由两国货币在各自国家的购买力之比决定的。(2)利率平价理论更强调资本流动的趋利性,将汇率看作是一种像股票一样的资产价格,认为本外币利差是影响短期汇率走势的重要因素。(3)两种理论都有其侧重点和优缺点。

2、为什么要进行外汇管理? 答:外汇管理是当今世界各国中央银行调节外汇和国际收支的一种常用的强制性手段,其目的是为了谋求国际收支平衡,维持货币汇率稳定,保障本国经济正常发展,加强本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3、简要说明我国对国际商业贷款进行管理的两种方式。

答:(1)对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实行中长期外债余额管理。由国家计委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按核定中长期外债余额,报国务院申批。各国有银行在不突破余额和保证按期偿还债务的前提下周转使用,多还多借。对其他经批准经营境外借款业务的中资金融机构,经国务院授权部门批准的非金融企业法对外借用中长期国际商业贷款,获得国家计委的外债指标,与债权人谈妥借款意向,报国家批准后,正式对外签订货款协议。(2)短期国际商业贷款由中国人民银行确定其总规模,在此规模以内,由国家外汇管理局按分别给符合条件且有需求的金融机构、企业下达短期商业贷款余额控制目标。在此指标之内筹借短期商业贷款,不再需要逐笔报国家外汇管理局审批。

4、简要描述经常项目外汇管理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答:(1)对交易的真实性进行审核。企业和个人到银行购汇时,必须提交能证明真实需要的凭证,经银行审核后,才能售汇或从企业的外汇账户中对外支付。(2)实行进出口核销制度及联网核查系统。前者是指货物出口后,由外汇管理部门对相应的收汇进行核销。后者指进口货物付汇后,对相应的到货进行核销。(3)对非贸易外汇的管理。非居民在我国境内的收入合法纳税后凭税单汇出。

5、目前世界上对汇率的管理有哪些方法? 答:(1)固定汇率,指货币当局把本国货币对其他货币的汇率加以基本固定,波动幅度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2)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指货币当局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干预市场,使汇率在一定幅度内浮动,或维持在对本国有利的水平上;(3)自由浮动汇率,指货币当局对外汇市场很少干预,汇率又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自发决定。但在现实世界上,所谓完全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是不存在的。

6、实行资本项目下可兑换一般应具备哪些前提条件? 答:一是提高综合国力,以增强国家的整体抗风险能力,增强国际收支自我平衡的能力;二是维持宏观经济稳定;三是构建健康的国内金融体系,提高金融体系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抗风险能力;四是增强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包括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合理搭配、金融政策工具的发展和健全、央行金融监管能力的增强,以及充足的外汇储备等,以适应国际国内市场瞬息万变带来的影响。

7、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水平有什么影响? 答:(1)汇率变动对国内的物价水平有一定的调节作用。(2)当本币升值时,以本币表示的进口商品价格便会下降,进而带动国内同类产品价格的下降。(3)同时,以外币表示的本国出口商品价格会上升,出口难度加大,部分商品则会转为内销,国内同类产品供给增加,则会促使国内物价水平的降低。(4)本币贬值则会推动国内物价上涨。

8、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

答:(1)包括四大项: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净误差与遗漏以及储备资产增减额;(2)经常项目又分为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收益项目及经常转移。货物贸易包含进出口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又称无形贸易,其内容包括运输、旅游、保险、通讯、建筑、国际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各种商业服务、个人文化娱乐服务以及政府服务。收益项目包括职工报酬和投资收益(是指资本输出入、信贷和投资所引起的利息、股息和利润)。经常转移包括所有非资本转移的单方面转让,如侨汇、无偿捐赠、赔偿等。(3)资本项目又称资本和金融项目,包括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资本账户是指移民转移、债务减免等资本性转移。金融账户是指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4)国际储备变动是指一国政府拥有的可以直接用于对外支付的储备资产的变动。

9、什么是外汇储备?有哪些功能? 答:(1)外汇储备通常是指由各国官方持有的、可以自由支配和自由兑换的储备货币,是一国国际储备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国家宏观调控实力的重要标志。(2)功能:调节国际收支,保证对外支付;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币汇率;维护国家信誉,提高对外融资能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10、简述一国的利率水平和经济增长速度对汇率的影响。

答:(1)利率主要是通过短期资本的流动来影响汇率的。利率高的国家会吸引国外资本流入套取利(率)差,从而增加外汇供给。(2)经济增长率对汇率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可以国民收入的提高而增加对国外商品和劳务的需求,导致外汇需求增长,引起本币贬值,也可以通过经济效率的提高、产品成本的下降而导致出口商品价格竞争力的增强,使出口增加,外汇供给增多,引起本币升值。

11、简要说明我国为什么目前还不能实现资本项目下的完全兑换? 答:(1)实现资本项目下的可兑换一般应具备前提条件:提高综合国力,增强国家抗风险能力,增强国际收支自我平衡能力;维持宏观经济稳定;构建健康的国内金融体系,提高金融体系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抗风险能力;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2)目前我国还不具备这些条件,因此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兑换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12、国际收支平衡表包括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有: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净误差与遗漏以及国际储备增减额。其相互关系是:理论上,经常项目差额与资本项目差额之和等于国际储备变动额。

第六章 金融监管

1、简述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答: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是对金融机构业务营运监管的两种主要方式。非现场监管是指金融机构按期报送数据,监管机构通过汇总、分析,对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进行全面、连续的监控,随时掌握金融机构和整个金融体系的运行状况、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风险因素;非现场监管可以为现场检查提供预警,明确现场检查的对象和重点,以便及时采取防范和纠正措施。现场检查是指派专人进驻金融机构,对其业务经营情况实施全面或专项的检查和评价。现场检查能够发现从财务报表和业务统计报表等资料中难以发现的隐蔽性问题。

2、简述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

答:

1、内部控制环境;

2、风险识别与评估;

3、内部控制措施;

4、信息交流与反馈;

5、监督评价与纠正。

3、简述我国银行业、证券业行业协会的主要职能。

答:(1)制定同业公约及其他自律规章;(2)对会员进行监督检查;(3)提供行业服务;(4)发挥同业协会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加强会员与政府有关部门间、会员与监管当局间的沟通与联系。

4、简述金融企业行业自律的含义。

答:金融企业行业自律是指金融企业设立行业自律组织,通过制定同业公约,提供行业服务,加强相互监督等方式,实现金融行业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以规范、协调同业经营行为,保护行业的共同利益,促进各家会员企业按照国家金融、经济政策的要求,努力提高管理水平,优化业务品种,完善金融服务。

5、简述《巴塞尔协议》的基本内容。

答:(1)明确了商业银行资本的构成,将资本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2)确定了资产风险加权制;(3)规定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8%。

6、当前金融诈骗的主要特点。

答:(1)诈骗范围广;(2)犯罪手段多种;(3)涉案金额大;(4)基层营业网点发案率高;(5)金融诈骗趋向国际化、高科技化、高智商化和集团化、职业化。

7、当前金融诈骗的主要形式? 答:集资诈骗、贷款诈骗、金融票据诈骗、金融凭证诈骗、信用证诈骗、信用卡诈骗、有价证券诈骗、保险诈骗、利用计算机实施诈骗。

8、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

答:内部控制是金融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价的动态过程和机制。

9、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什么? 答:(1)确保国家法律规定和金融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2)确保金融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全面实施和充分实现;(3)确保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4)确保业务记录、财务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及时、真实和完整。

10、金融机构退出市场的方式有哪些? 答:金融机构退出市场的方式有:兼并收购、解散、撤销(关闭)和破产等。

11、商业银行授信内部控制的重点是什么? 答:商业银行授信内部控制的重点是:实行统一授信管理,健全客户信用风险识别与监测体系,完善授信决策与审批机制,防止对单一客户、关联企业客户和集团客户风险的高度集中,防止违反信贷原则发放关系人贷款和人情贷款,防止信贷资金违规投向高风险领域和用于违法活动。

12、什么是金融监管? 答:金融监管是指金融主管机关根据法律赋予的权力,依法对金融机构及其运营情况实施监督和管理,以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保护存款人和投资者的利益,保障金融体系安全、健康、高效运行。

第七章 金融全球化

1、为什么要改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分工? 答: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国际社会作了很多努力,其中包括改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分工。因为长期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分工也出现了一定的交叉。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两个机构的分工进一步调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工作重点转向预防金融危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临时委员会改为国际货币金融委员会,并加强了对各国金融部门的监管和宏观经济透明度标准的制定工作。世界银行正把自己改革为一个与各种非政府组织和各国政府在地方项目上进行合作的机构,工作的重点是保证发展中国家能够从全球化中受益。

2、当前反全球化浪潮的特点是什么? 答:当前反全球化运动具有新的特点。一是反全球化运动从美国逐步扩展至欧洲和其他地区;二是人员构成越来越广泛,主要有工会、农协、消费者、失业人员、绿色组织等各种非政府组织代表,以及一些国家的政府官员;三是从初期散乱的街头抗议活动发展到利用因特网等现代传媒手段的有组织性活动;四是跨国公司和积极推进全球化进程的世界贸易组织、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成为主要攻击对象,并被指责为应对全球化负面影响承担主要责任。此外,反全球化运动有明显针对美国霸权的一面;五是目标更加明确,主要关心就业、环保、食品安全、社会保障和贸易自由化等问题,主张改革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

3、简述非洲开发银行集团的性质及设立宗旨。

答:非洲开发银行成立于1964年,由非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基金和尼日利亚基金组成,是地区性的政府间开发性金融机构,其宗旨是促进非洲本地区成员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已爆发了哪三次金融危机?请简要说明其表现。

答: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已爆发了三次大的金融危机。第一次是欧洲货币体系危机。1992年9月,投机资本抢购马克,抛售里拉、英镑,迫使里拉和英镑退出欧洲货币体系,实行自由浮动。第二次是墨西哥比索危机。1994年12月,墨西哥发生金融危机,三周之内比索贬值40%,按美元计算,股票市场下跌40%。第三次是亚洲金融危机。1997-1998年,亚洲发生严重金融危机。

5、世界银行集团的宗旨是什么? 答:世界银行集团的主要宗旨是:协助成员国的经济复兴与建设;利用担保或提供贷款等方式促进外国私人投资;通过鼓励国际投资帮助成员国发展生产,促进国际贸易长期均衡增长并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帮助成员国提高生产率、生活水平和改善劳动条件;安排由国际担保的贷款,促进成员国经济发展。

6、什么是金融全球化?它有什么特点? 答:金融全球化是在现代信息技术普遍运用、国际资本迅速大量流动情况下出现的全球金融密切联系的发展趋势。它有三个特点:一是金融活动及金融资产和负债跨越国界,形成全球范围的金融资源流动;二是金融活动和金融市场在全球范围按统一规则运作;三是同质的金融资产在国际市场的价格趋于等同,形成全球统一的金融价格。

教育学常考简答题总结 篇4

青少年发展中的特殊问题 1 身心失衡带来的困扰2 独立性与信赖性的矛盾3 同辈群体与父母价值观的的冲突4 自我探索中的迷惑5 父母过高期望引起的压力

教学方法选择的衡量标准1 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特点、教师特点、教学大纲的规定,是否采用了现代化设备2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否维持学生的注意与兴趣3 分析教师用什么方法解决妨碍、干扰教与学的智力问题和情感问题4 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否给学生带来满足感5 维持课堂纪律是实施教学方法的重要前提

家庭、社会、学校相互配合的重要性,以及促进三者结合的方法重要性:1有利于实现整个教育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接2 有利于保证整个教育在方向上的高度一致3 有利于实现各种教育间的互补作用,从而加强整体教育的有效性。学校与家庭联系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1互相访问 2通讯联系3召开家长会4在学校中组织家长委员会5举办家长学校。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联系的内容和方法:1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结合的校外教育组织,使学校与学生主要居住区间形成稳定的联系 2 学校系统与宣传部门建立联系,共同开展一些对学生有益的活动3 学校与社会公共文化机构建立和保持经常性的联系 4 学校与社会专门性的社会机构建立稳定的联系5 学校有选择的与有关工矿、企业、村镇、部队等建立联系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1 社会物质生产对教育的作用,教育的每一个发展都与物质生产发展有关,社会物质生产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又对教育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成为推动教育发展的根本性社会动力a 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 b 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对教育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教育作为社会延续和发展的工具,必然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其中首先适应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需求 2 教育对社会物质生产的作用

a 教育实现是劳动力和生产力所必需的各种人员“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劳动者生产力的重要手段。B 教育是加速现代社会物质生产技术更新的有利因素。

如何根据学生的气质类型差异,做好教育工作?1 教师应当认识到每一个学生的气质都有优点和缺点,都有可能掌握知识技能,形成健康人格,成为有价值的社会成员2 教师对于不同气质类型特点占主导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办法 3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进行职业指导4 教师本人正确认识到自己气质的优缺点,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对于搞好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哪些规律?1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 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4 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学习方法指导的基本要求1学习方法指导要有整体观 2 把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与研究学生结合起来 3 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4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的规律 1教学认识过程简约性的规律 2 教和学相互依存的规律 3教学与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规律 4 教学要素的整体性规律

应试教育的负效应 1片面追求升学率 2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3 升学教育造成学生分化 知识学习的过程1选择阶段 2 领会阶段 3 保持阶段 4 应用阶段

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基本特点1 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由基础2 鲜明地提出培养人的政治方向3主张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本条件1 父母的表率作用 2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 3 父母的文化修养 4 正确的教育观点和方法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简述理由1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 2 学生具有发展潜在可能 3 学生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

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1 以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2 课程设计与编制结构化 3 课程形式的多样化、个性化、综合化 4 课程内容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教师的各种角色1教员 2 领导者 3 人类灵魂工程师 4 心理医生 5 青少年的朋友 6 父母 7榜样 8被攻击的对象 9 研究者 10 学校管理者 隐形课程的功能1 陶冶 2 育美 3 益智 4 健体

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1 在内容上做到科学性、思想性、效用性的统一2 在教材的编写上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3 教科书的编排形式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教育对社会物质生产的作用:a 教育实现是劳动力和生产力所必需的各种人员“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劳动者生产力的重要手段。b 教育是加速现代社会物质生产技术更新的有利因素。教育对文化的作用:1 教育是文化延续和更新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是文化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2 对文化的普及 3 教育具有交流、整合不同类型文化的作用

教育与社会政治的关系 1政治对教育的作用: a 政治通过一定的组织手段对教育实施控制 b 通过政府、政党制定一系列的方针、政策 c 通过法律

d 直接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政治立场、观点与态度,形成受教育者的公民意识和行为 2 教育对政治的作用:a宣传一定的政治观点、理论、方针、路线,造成舆论 b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政治活动 c 实现受教育者的阶级或阶层的选拔,使原有的社会政治关系得以延续和发展,或者加速改变旧的社会政治关系 d 通过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

教学原则1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2 科学性与思想性结合原则3 直观性原则:实物直观、模拟直观、语言直观4 因材施教原则5 循序渐进原则6 巩固性原则7 启发性原则8 可接受性原则

学习活动方式组织必须符合的要求A反应活动整体性: 1 保证学习活动的完整性与系统性

2要使学习活动既有多样性,又有综合性 3 一般心理活动与科学心理活动的统一 4 学习活动的程序性与连续性统一

B 学习活动总量的合理确定和分配:1 保证不同年龄学生的必需的休息和娱乐时间 2 合理分配主干活动与辅助活动的时间 3 合理设计文化基础学科的作业量 4合理安排劳动量与体育运动量C 劳逸安排的节奏性

课堂管理的原则有哪些? 1 了解学生的需求 2 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 3 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最佳学习4建立教室常规

影响课堂管理的主要因素?1学习领导的管理方式 2 学生的定型期望 3 班集体的特点 4 教师的行为方式

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方式主要有哪些?系统传授式、专题讨论式、学科渗透式、学习论断式、经验交流式

素质教育主要有哪些特点 1整体性 2 基础性 3 内化性 4 综合性

教学相互依存的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主体之间的关系是各种关系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的学友影响着教师的教,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他们之间级相互矛盾又统一,任何一方的活动都以另一方为条件。在活动中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只有通过教师的组织、调节和指导,学生才能迅速地把知识学到手,并使自身获得发展。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和调节只有当学生本身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时,才能起到作用。因此教学活动要能顺利开展,就必须要求教与学之间的积极配合,协调一致。

教学与发展相互制约相互处境促进的规律1这里发展具有三方面的含义:a自身方面的发展 b 智力方面的发展c 非认知心理因素的发展。以上三方面都与教学有紧密的联系。进行教学活动,一方面受一定发展水平的影响,一方面又对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2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教学受制于学生的发展水平,教学与发展可以相互促进

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1)道德认识:1 道德知识的掌握 2 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2)道德情感(3)道德意志(4)道德行为:1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 2 道德行为习惯的训练

师生关系中,如何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 1师生感情关系:情绪热烈、和谐,课堂气氛活跃 2教学效果良好 3 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热情、和蔼、公正,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学生尊敬教师,接受指导,主动进行学习

课程现代化的基本特点 1 重视课程内容的理论化、综合化2 强调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3 重视智力开发与学习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 4 重视个别差异5 强调课程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实施综合技术教育

家庭的教育功能1教导基本的生活技能 2教导社会规范,形成道德情操 3 指导生活目标,形成个人理想和志趣 4培养社会角色 5 形成个人性格特征、个人对社会适应的动力特征

教师的知识结构? 1通晓所教的学科和专业 2具有比较广泛的基础文化知识 3 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

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有哪些?1 规定教学的预期目标 2 确定学生的起点状态,包括他们的原有知识、技能和学习动机、状态等3 分析学生从起点状态过渡到终点状态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或应形成的态度与行为习惯 4 分析用什么方式和方法给学生呈现教材,提供学习指导 5 考虑用什么方法引起学生的反应并提供反馈6 考虑如何对教学的结果进行科学的测量与评价,主要是指测试及评分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是什么?1我们期望学生学习什么内容(教学目的)2 为达到预期目标,我们打算如何进行这种学习(教学策略,教学媒体)3 在进行这种学习时,如何及时获取反馈信息(教学评价)

教师的能力结构1教育预见能力 2教育传导能力 3教育过程控制的能力

怎样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1明确学习的目的要求,激发学习的兴趣,使之产生一种需要感。2要让学生看到自己努力学习获得的进步,使之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坚定自己能够学好的自信。3 学习要有一定的难度4 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的学习成绩,发现学习中的问题,明确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和行动目标,进一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青少年的合法权利主要有哪些? 1 生存权 2 受教育权 3 受尊重权 4安全的权利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结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系统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学科课程:又称分科课程,它是根据学校教育目的、教学规律和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发展水平,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它们教学顺序、教学时数和期限 教学方法: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办法

道德意志:是在自觉执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克服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时所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 课程: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学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进程

必修课:所有学生都必须修习的课程

教学设计:是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也称教学计划)道德行为:是人在一定的道德意识的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待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

素质教育:是指教育者以及符合规律的教育措施,对新一代素质按现代化需要实现开发、完善、提高和再创造的过程

道德认识:又叫道德观念,它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其中包括道德概念、原则、信念与观点的形式以及运用这些观念去分析道德情境,对人、对事作出是非善恶等的道德判断 道德意志:是在自觉执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克服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时所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 教学计划:是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 教科书:又称课本,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教学用书

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反映某一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教材内容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

显性课程: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正式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以及有目的、有组织的课外活动。

隐形课程:学校通过教育环境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的教育影响 校风:一个学校的社会气氛,也是校内大部分人的一种习惯势力

课堂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明确的目的、循序渐进地以掌握教材为主的一种教育活动

个体社会化:个体社会化反映着个体与社会的一种关系,是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社会的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社会文化而胜任社会所期待、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

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活动课程:是相对于系统的学科知识而言,侧重于学生直接经验的一种课程形式。它认为课程应是一系列由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儿童通过活动学习,获得经验,培养兴趣,解决问题,锻炼能力。

班级授课制:是指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上一篇:周口市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情况汇报下一篇:幼儿园制度上墙和档案资料存放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