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总结内容

2024-08-06

教育学总结内容(通用9篇)

教育学总结内容 篇1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指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学校教育即狭义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学校教育制度

(一)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学校教育制度发展的三个阶段(识记)

1.前制度化教育:

实体化教育,特点:①教育主体确定;②教育对象相对稳定;③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④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③由以上因素结合而形成的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

2.制度化教育(又称正规教育,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

指具有层次结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

3.非制度化教育

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库姆斯等人的陈述非正规教育的概念、伊里奇所主张非学校化观念都是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的代表,提倡学习化社会【08选择】

(三)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1)层次增多(2)短期大学迅速发展(3)开放性的招生政策和严格的选拔考试相结合,不拘一格培养人才(4)加强大学与新兴工业的联系,建立起多种形式的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三、教育发展的过程

(一)古代中外教育的不同培养目标

1.西周后,古代有官学和私学之分,官学在西周以后形成“国学”和“乡学”两类。

2.汉武帝以后,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行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政策和选士制度。【08、10选择】

3.宋代以后《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10选择】

4.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婆罗门教的经典《吠陀》是主要的教育内容,婆罗门教的僧侣是惟一的教师,教育的活动主要是背诵经典和钻研经义。

5.古代埃及“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文士学校”

6.古代雅典的教育是培养政治家和商人,注重全面和谐的发展,而斯巴达目的是培养军人。

7.西欧中世纪培养僧侣,内容是神学和七艺。

(二)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1)阶级性(2)道统性(3)专制性(4)刻板性(5)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三)近代教育的特征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四)现代教育(20世纪后)的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保罗·朗格朗,1965)(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

一、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

(一)、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1.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有教无类”“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墨翟 :“兼爱”和“非功”文史知识、逻辑思维能力、科学技术“亲知”、“闻知”和“说知”

虑、接、明

3、《学记》:“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即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臧息相辅

“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学不躐等”

(二)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1.苏格拉底, 问答法: 苏格拉底讽刺, 定义, 助产术

2.柏拉图:《理想国》

灵魂是由理性、意志、情感三部分构成的,理性是灵魂的基础。

人分三等:①运用智慧管理国家的哲学家;②凭借勇敢精神保卫国家的军人;③受情绪驱动的劳动者。

3.亚里斯多德 :《政治学》第一个提出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自然发展规律,进行和谐的全面发展教育。

二、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

(一)教育学的萌芽

1、夸美纽斯: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教育遵循人的自然发展原则“泛智教育”

2、卢梭:《爱弥儿》自然主义

3、康德:“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4、裴斯泰洛奇:教育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德智体全面发展

5、洛克:白板说,绅士教育。“人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二)规范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赫尔巴特: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以《普通教育学》为标志。德国 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学派。以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

2、杜威:美国实用主义代表:《民本主义与教育》。儿童为中心,在做中学,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一节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4、教育又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人才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政治民主化与教育民主化的互动

第二节教育与生产力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水平。(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

(1、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有自身发展规律;

(2、教育具有继承性;

(3、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人力资本理论:20世纪60年代,美国舒尔茨

人力资本:指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是资本的一种形态,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相对于物质资本而言,人力资本是经济活动中一种更活跃、更具发展特性的生产要素资本,更具关键性。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第三节教育与科学技术

一、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2、改变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

3、改变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

二、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1、能够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

2、促进科学的体制化;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既有促进科学研究的功能。

三、信息技术与教育

1、改变知识观;

2、改变学习观和教育观;

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与发展为教育第三此飞跃的提供了平台

第四节教育与文化

1,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

2,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3,教育与文化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4,学校文化:指学校全体成员共同遵循的观念和行为+学校部分成员共同遵循的观念和行为。

5,学校文化特性:(1、组织性;(2、整合性;(3、传承性;(4、独特性(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

6,学生文化;成因:(1、身心发展特点;(2、同伴群体的影响;(3、师生交互作用;(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5、社区的影响。

7、学生文化的特征:

1、过渡性;

2、非正式性;

3、多样性;

4、互补性。

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第一节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概念

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使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是人的潜在力量不断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1、内发论:孟子【10填空】、弗洛伊德、格塞尔、威尔逊

2、外铄论:荀子、洛克“白板说”、华生“一打儿童„„”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个体的内在因素(遗传、成熟)与外部环境(社会文化、学校教育、家庭影响等)相互作用;作用的汇合点在于实践(个体积极投身实践的活动),这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直接的现实力量!

三、个体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教育如何适应身心发展的规律?方法)

1、顺序性:一定的方向和顺序;——循序渐进。

2、阶段性:年龄特征指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的区别于其他年龄阶段的典型特征。——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 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

3、不平衡性: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平衡(男女发育)、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身体发展先于心理)——抓关键期

4、互补性:身体内部;心理与生理之间——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质

5、个别差异性:(1)性别差异;(2)智力差异;(3)气质差异;(4)性格差异——因材施教

四、关于心理发展阶段的几种认识:

1、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2、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3、格塞尔的成熟理论

五、身心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

1、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接受能力;

2、教育要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过程;

3、教育要抓住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关键期;

4、教育要给学生的身心发展以积极支持。

第二节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1、遗传:前提性、可能性、有限性;

2、成熟:前提性、可能性;

格塞尔的成熟理论:关注生理成熟、成长和心理发展的同步关系。

同卵双胞胎爬梯的对照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儿童还没有达到明显的成熟准备之前,经验的训练是收效甚微的。即使在最初的训练中取得了一点成绩,也同样没有多大价值。到了一定的成熟准备期,从未接受过这种行动训练的孩子,只要略加训练就可以迎头赶上。

3、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大环境+小环境

(1)、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不确定性)

(2)、环境教育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也有消极之分;

(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人的主观能动性)

(4)、环境对个体发展的作用不可夸大。

4、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1、定向与规范: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规范。社会性规范通过教育目的、课程、教学等传递

(2、强化与加速: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规范。学生学习的间接性、简约性、快捷性;最近发展区

(3、即时与延时: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4、特殊才能与个性: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5、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如何理解在个体成长过程中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主观能动性是促使个体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主观能动性从水平上分为三层:(1)、生理活动;(2)、心理活动;(3)、社会实践活动。(目的性、指向性、程序性)

思考:三者能否颠倒?

第三节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

1、发现人的价值

2、发掘人的潜力

3、发挥人的力量

4、发展人的个性

第四节中学教育促进青少年发展

(一)少年期的年龄特征与初中教育的任务

1.少年期的年龄特征:“危险期”、“心理断乳期”

2.教育措施:“帮助少年起飞”

(1)身体发展:保健和青春期教育;

(2)认知方面: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

(3)情意方面:培养道德理想和道德体验

(4)自我教育能力方面:是培养人的自我教育的起始阶段。

(二)青年期的年龄特征与高中教育的任务

1.青年期的年龄特征:身体方面和心理方面走向成熟。“未来”是青年期最重要的概念

2.突出问题:

从认识上:两类极端问题——过分自我欣赏和苛求社会;心理失衡、缺乏信心

在价值观上:两种极端表现——自我中心;看不得自我价值

3.教育措施

学校要注意提高学生自我调节生活和心理状态的能力。

帮助青年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第四章教育目的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概念和层次结构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后所产生的结果和所发生的积极变化的期待。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

二、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作用:

1、教育目的的意义:

(1)、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2)、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3)、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或说核心问题,2、教育目的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3、教育目的的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

三、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1、国家的教育目的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3、教师的教学目标

三者关系:(1)、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2)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第二节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一)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1、不同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教育目的。

2、不同社会制度有不同教育目的。

3、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也使教育培养的人各具特色。

(二)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

(三)我国教育目的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1)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10填空】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2)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

3)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

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

5)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

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

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1、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各级各类合格人才)

2、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3、适应具体时代需求,如1985年“四有两爱两精神”、1999年“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精神

1、目的:(1)、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2)、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3)、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基本精神:(1)、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知识相统一;(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坚持体脑劳动两方面的发展;(3)、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

(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二)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三)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四)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第五章 学生与教师

第一节学生

一.学生的本质属性

1.学生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向善性”

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需要转变为现实性,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

二.学生的社会地位

1、传统的学生(儿童)观:

学生是不成熟的人;学生是尚未进入成人社会的“边际人”(边缘人);学生是附属于成人社会的依存者; 学生必须绝对地服从并且掌握成人社会的要求;“这都是为了你好!”隶属.体罚.生杀之权

2、文艺复兴后的儿童观(自然主义儿童观)

儿童是有个性的独立存在的人;儿童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儿童.青少年在社会上拥有主体地位,享有合法权益

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家长要做到:

(1)承认和确立青少年.儿童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

(2)切实保障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

学生社会地位的保障

 学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有着独立的法律地位,不仅享有一般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而且受到社会的特别保护,享有特殊的权利。 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基本原则:

 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 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无歧视原则

学生的身份

 第一层次:中小学生是国家公民;

 第二层次;中小学生是国家和社会未成年的公民;

 第三层次;中小学生是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学生的法律地位

 法律地位是由双方主体在法律关系中所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决定的。

 学生在与教师.校长.行政机关等双方形成的关系中,享有未成年公民所享有的一切权利。 身心健康权;隐私权;受教育权;受教育的平等权;公正评价权;物质帮助权

学生享有的合法权利

 人身权+受教育权

 人身权: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人格尊严;隐私权;名誉权和荣誉权【07填空、09选择】  受教育权: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了学生的义务【07选择】

第二节教师

1.教师职业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职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教师概念作出了全面.科学界定

(1)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专门职业

(2)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教师是教育者。

 2.教师职业的本质(或说教师的根本职责)是教书育人。

 3.教师的传统角色

 蜡烛论;工程师论;园丁论;“桶论”

教师职业的特点

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多样化【06、09填空】

 1.传道者角色

 2.授业.解惑者角色

 3.示范者角色

 4.管理者角色

 5.朋友与伙伴角色。

 6.研究者角色

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1.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10简答】

(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

(2)了解该学科相关的知识

(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

(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观、教师关、学生观;

(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非语言表达能力;

(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行动研究、叙事研究。

 本体性知识(特定的学科知识)

 通识性知识(一般的基本文化知识)

 条件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知识)

 实践性知识(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中的应变性知识)

 教师个人实践理论

第三节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师生关系)

1.教学上的授受关系

2.人格上的民主平等关系

3.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

第六章课程

第一节课程概述

教育学总结内容 篇2

关键词:青少年,情感教育,教育

情感教育, 是完整教育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 发展他们自我情感调控能力, 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 真正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 情感是一种体验, 认为个体是符合客观事物的需要和期望的。因此, 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给予受教育者积极的情感体验。说简单些情感教育就是在教育过程中, 教育者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 更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如何与他人交往。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主要注重的是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 而情感教育一直处在边缘化和弱化的地带, 往往不能取得与学科知识教育等同的地位。在面对升学考试压力的中小学, 教学偏重知识的讲解、公式的证明, 情感教育的忽视更为明显, 且缺乏有效引导。青少年良好的情感会促进其自身各方面的发展:生理上增进青少年的身体健康, 心理上加快青少年的人际交往、道德品质发展等社会化的进程, 认知上优化青少年的认知、意志和个性。

一、情感教育的个体性价值

青少年期是充满生机活力也面临着困惑与焦虑的时期, 是个体发展中特殊、关键的过渡时期。青少年期有生理发育也有心理发展, 以生物性和社会性“两性”成熟为基本特征, 其中尤以社会性成熟为根本。情感教育在加快青少年的社会化, 促进其个性、素质、健康人格的发展意义重大。

(一) 情感教育有利于青少年个性的发展

个性是个人发展的助推器和强有力的支柱。在青少年的教育过程中既要注重共性的发展, 更要注重学生自身个性发展, 情感教育就能很好弥补我国长期应试教育所带来学生个性不明显的短板。

情感教育首先教人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特别是负面消极的情绪, 学会自我激励和自我评价。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在做重要决定的时候不会被情绪牵着鼻子走, 才能以理智和客观的态度去看待自己。在悦纳自己的基础上, 可以增强自信心, 树立坚持不懈的精神, 培养坚强的意志, 扩大交往范围和社会实践。其次情感教育教人学会与人协作, 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马克思认为, 人的生产劳动并不是孤立地进行的, 它必须借助一定的社会形式和社会关系, 离开一定的社会形式和社会关系, 根本不存在什么生产劳动。早在公元前328年, 亚里士多德在关于人的本质问题上就指出:人是社会性动物。费尔巴哈曾指出真正的人的类生活是以爱和友谊为前提的。“生产本身又是以个人之间的交往为前提”。 (2) 社会是人的社会, 人与人之间所触发的联系可以通过情感来维系, 人际关系网的编制离不开情感因素, 情感教育能帮助青少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马克思关于人的个性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学说从理论上进一步论证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二) 情感教育有利于青少年素质的提高

习近平总书记在和高校毕业生座谈时, 谈到做实际工作情商更重要。情商是心理学家近年提出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们在情感、意志、宽容等方面的素质。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古尔曼表示:“情商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情商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情感教育在情商的培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青春期是人生中比较特殊的时期, 多数的青少年在此时需要应对学业、生活、人际交往的压力, 又面临着生理和心理的变化。通过情感教育对他们进行引导和干预, 对于青少年顺利度过青春期以及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情商的培养大有裨益。

情感虽不属于人的认识能力, 但对人的认识活动、对主体认识能力的发挥起着重要的控制调节作用。积极的情感可以加强对思维的引导, 促使个体从多角度思考分析问题。人在良好的状态下, 思路开阔、思维敏捷, 解决问题迅速, 容易吸收新成果。积极的感情是人的认识发展动力, 对人的认识是一种显著的推动力量。

情绪情感是行为选择的动力之一, 当人的精神状态处于高昂和愉悦状态, 会以发现的眼光去欣赏周围的人事物, 会促进与周围人群之间建立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 会增加对美好事物的情感体验感受到生活中的真善美, 会增强自信心和满足感。反之, 人的负面情绪爆棚时极易与他人发生冲突和矛盾, 由此所带来的失败感、挫折感和孤独感会造成恶循环带来更大程度的伤害和不幸, 近年来多起大学生投毒案再次证明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当今大学生所具备的素质之一。在情感教育中帮助和引导青少年提高情绪能力, 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 也是促进青少年社会性发展、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

(三) 情感教育有利于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完善

人格是个体特有的特质模式及行为倾向的统一体。对于健康的人格有不同的定义和解释。玛丽·耶和达在“走向心理卫生的社会心理学”《健康人格论文集》中定义是这样表述的:具有健康人格的人能主动支配他的环境, 表现出某一种人格统一性, 并能正确地感知世界和他自己。 (3) 健全人格要求能正确评价他人也能够正确评价自己。情感是健康人格的基础, 情感教育有助于培养青少年个体坚强的信念和心理承受能力。在面对挑战、困难和风险的时候, 有勇气去面对并积极寻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法, 善于调节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酸甜苦辣, 具有承受挫折和失败的心理适应能力。埃里克森曾经指出有活力的人格能经受住任何内外冲突, 并且在经历过每一次危机过后, 能够增强自己“善于应付”的能力。

情感教育是青少年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保障, 有助于青少年个体信念和人格的成熟。积极情绪在促进自我意识、自我激励、情绪控制、人际沟通和应对挫折的作用显著。同时情感也是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动力。良好的感情和坚强的意志引导青少年在面对多种选择多些考虑少份冲动。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的频发, 低龄化及其犯罪时的残暴程度令人咋舌, 本应在教室里享受教育的年纪却早早走进高墙之中。在生活中, 对待自己的老师、父母、同学冷漠自私的比比皆是, 与《爱的教育》中有勇气、正直、有责任感的孩子形成鲜明的对比。试想一个富有爱心和对社会有义务责任的人怎会走上犯罪的道路?国家对青少年的发展定位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没有健全的人格的青少年是很难支撑起国家和民族复兴的重任的。

二、青少年情感教育的社会性价值

情感教育不仅有助于青少年个体生存发展所必需的情感健康, 完善自身个性人格的发展同时, 对青少年进行情感教育有利于和谐家庭、和谐学校、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 对和谐家庭的价值

前苏联教育学家戈别奇亚曾说:“家庭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极为重要, 善良、富有同情心等品质就是在童年初期养成的”。 (4) 其实不仅是道德教育需要家庭, 情感教育必须根植于家庭, 同时情感教育对于维系家庭成员关系, 构建美满的家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青少年的成长过程大部分时间和父母相处中度过, 如果父母可以为青少年提供和谐民主的家庭生活、和睦温暖的家庭氛围, 特别是在面临青春期困惑和特殊矛盾的时候予以倾听和解答, 创造出平等的家庭环境, 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关系是平等和友爱的, 青少年自身会逐渐养成正直、友爱的品质, 更懂得如何爱自己和爱他人。

青少年在温馨的家庭氛围中逐渐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友善他人、关爱他人, 对自己的父母充满感恩之情体恤关怀之情。懂得如何爱人的青少年今后走向社会组建自己的家庭, 也会是温馨的。

(二) 对和谐学校的价值

对教师来说, 面对个性差异鲜明的青少年, 如何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是巨大的挑战。因此, 教师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是远远不够的, 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是促成教学完成的有力催化剂。

在教育过程中, 归根结底是建立在人与人交流特别是感情交流的基础, 师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文化的传播和精神的传承。通过情感教育构建良好的沟通渠道, 教师给予青少年信任, 像朋友一样对待他们, 他们就会主动和教师沟通, 不会因为畏惧教师而不敢向教师表达自己的意见。建立和谐友善的师生关系, 既能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促进教学任务教学质量的高效完成, 也能帮助青少年在教师人格魅力的熏陶下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信任和宽容, 自觉将教师视为自己学习的榜样, 对教师尊敬对同学友爱。青少年个性和人格的健康发展对于校园的建设和管理无疑是有利条件之一。和谐班级和谐校园的建设都离不开情感教育发挥的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情感教育是青少年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青少年的成长成人成才离不开情感教育。父子之爱、师生之爱、朋友之爱以及对祖国的爱都可以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尽管人的爱心与其从小就依靠家庭潜移默化密切相关, 但最终还是取决于他 (她) 本身所生活的社会环境”。 (5) 情感教育也并非靠课堂上知识的传授讲解, 更需要家庭、学习、社会共同营造一个友爱和谐的社会, 只有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青少年才能建立更加完善的人格。

参考文献

[1]丽萍, 杜海云.加强情感教育提高学生素质[J].教育理论与实践, 1998 (3) .

[2]覃玉荣.重视情感教育促进个性发展.德育与美育[J].高等教育研究, 2000 (3) .

[3]何爱霞.情感教育价值探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1998 (2) .

[4]徐蔚.试论素质教育中的情感教育[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9 (1) .

[5]卢家楣.青少年心理与辅导[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1:365.

[6][意]亚米契斯.爱的教育[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2.

论孔子的教育内容 篇3

关键词:孔子教育内容

社会发展快节奏对现代人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对我们学校和家庭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到底该对孩子们开展哪些方面的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的核心。我们身边少年犯的例子比比皆是,我认为,这与对他们的受教育内容有着根本的联系。因此我们对孔子教育内容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道德教育

孔子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仁人志士,他把仁作为教育的核心之一,给人们的行动提供了指导的方向。正是在这样的教育内容的指引下,孔子提出了其道德教育的主张。他教育他的学生:“志士仁人,无求生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士志于道,而耻于恶衣恶食者,未足于议也。”。在他的教导中,时刻不离开仁的教育,强调仁的重要性与标准,如曾参就曾说道:“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乐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在这样一种思想的指导下,孔子才培养出德行高尚的学生来。

孔子非常重视道德教育。①他在《论语》中提出:“朝闻道,夕死可也。”孔子认为一个高尚的人应将其一生投身于道德修养的实践中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性,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管理和自我境界的提升。在孔子的道德修养体系中,他始终把道德修养的提高作为一个人内涵提升的标志。

二、知识教育

孔子在知识教育方面提出了许多富有见地的想法。他的知识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基础的,是为其道德教育服务的。孔子在论语中提出:“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在知识教育方面,孔子提倡博学,提倡多方面知识的掌握,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修养品行。例如,他在《论语中》提出:“依于仁,游于艺。”,“入寺庙,每事问。”从这些可以看出,孔子强调博学的教育。

中国古代非常注重孝道,孔子在其著作中,也多次提到孝的问题。比如说:“父母在,不远游。”,“弟子入则孝,出则第,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等,孔子给学生传授以这样的知识,既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同时通过知识教育对他们进行道德教育的渗透与灌输。

在知识教育的学习方法方面,首先孔子提出了学思并重,学思结合,以学为主的方法。孔子在《论语》中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如论述弟子颜渊的学习时,论语中这样讲道:“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这样一些话都在强调我们在接受知识教育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学习,逐渐内化,学思结合。这样一种有目的的学思相结合的方法,对我们今天的学习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其次,孔子强调学习一定要学以致用,言行一致。孔子在论语中说过这样一段话:“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诵读诗经三百篇,告诉他们处理政事的方法,仍然难以通达,游走四方,难以解决实际问题,纵然学习的内容比较丰富,又有什么作用呢?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使自己的一技之长能为他人与社会带来便利,提升自我的价值。培养仁人志士的道德教育只有和个人的实际行动结合起来,经过老师的点拨与教化,在实际行动中逐步内化为自己的品德,才能真正领会知识,学到技能,提升自我的境界。传说孔子的门徒有三千,他们可谓是百般武艺,各有各的智慧。

三、体育教育

孔子所处的那个年代正是各地战乱连连的年代,这就决定了他的教育思想中必然包含着体育教育的因子。孔子在论语中提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在这里,艺指的就是古代的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射剑、驾马就是体育。从论语中我们可以得出孔子周游列国常常就是弟子驾马车出行。在论语中有一句非常富于哲理的话就是:“知者乐山,仁者乐水。知者动,仁者静。”孔子作为智者和仁者的代表,喜欢爬山与游泳,在动与静的结合中,体现着身心的变化状态。从这样两项体育运动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非常关注运动,关注体育教育。

孔子对参加体育活动的内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如何评判、如何组织活动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论语中指出:“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必也君子乎!”在孔子眼中,君子实乃道德高尚之辈,能否跨入君子的行列其标准定位为是否达到了仁的标准,在这里,孔子把射剑作为君子之间竞争的一个方面,可谓体育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而且还可以在特殊时期为保卫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美育教育

孔子没有明确论述自己的美育思想,但我们可以从他与弟子的言谈中,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一些美育思想。孔子在论语中提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六艺中所体现的美育思想就是培养人的礼和乐的品质。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孔子的意思讲的是,音乐是可以让人知晓的,开始演奏,翕翕地热烈;继续下去,纯纯地和谐,皦皦地清晰,络绎地不觉。任何美的事物不是天生的,而是根据一定的规则创作而成的,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所创作出来的东西才能给我们产生美感。②再比如说,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话:“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矣;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由此看来,孔子提出了较全面的教育内容。

参考文献:

[1]孟宪承.中国古代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2]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李景林.孔子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长春市委党报.2000.

[4]杨树森.试论孔子的素质教育思想.安徽师范大学.2001.

[5]杨苑培.论孔子的教育思想.湖南大学学报.2005.

挫折教育班会教案内容总结 篇4

但是家长们往往理解错挫折教育的实质,一昧的批评肯定不是挫折教育!孩子做得好,做得对的时候,家长也应该表扬,鼓励;而孩子做错的时候就该批评,这时你会教孩子辨别对错善恶的能力。

家长,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应该多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能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多多少少都会遭遇挫折,家长首先要做的是观察孩子,理解孩子,在大挫折来临之前,教会孩子正确面对每一个小挫折,就让孩子自信、自立、自主。

常看到有些报道:某孩子经受不了老师的批评,跳楼自杀,或者没考好,自杀,再或者一点小小的过节就会想到死,这跟一些家长自身没有教育孩子对错观念有关,平时对孩子过于娇纵,哪怕是孩子错了也不及时纠正,有些家长还会认为孩子厉害,不吃亏就是最好的,这样造成了孩子很自以为是,听不得别人说半个不字,一面对挫折就会受不了,进而想到死。看过一些电视上的英语竞赛,或是别的比赛,一旦失败,就算小选手不哭,主持人或者背景音乐都要将他们弄哭,这是一个什么怪圈?难道面对挫折,我们的孩子只有用眼泪来对付吗?

也有的青少年很容易激动,一遇到问题或受到挫折,愿望得不到满足就会表现出很多过激反应和过激行为。这让我们不由得要问:现在的孩子怎么啦?他们怎么这么脆弱?怎么经不起一点风雨?有些人会片面地认为是孩子不懂事,不理解大人的苦衷,而且太自私,只想索取不懂给予等等,而很少寻找我们做父母自己的不足。我们在更多的时候往往认为孩子吃苦太少。

《学前教育学》实习内容 篇5

一、调查研究

1.选取一个与学前教育学有关的主题。

2.运用至少两种所学的研究方法。

3.对选题进行调查、分析。

步骤一:制定研究方案

1.确定选题;

2.选取研究方法;

3.确立研究内容。

步骤二:幼儿园实习调查

步骤三:撰写调查研究总结

1.题目:

2.研究方法:

3.研究内容:

4.研究结论:

二、搜集幼儿园班级周计划表

1.搜集两个班级周计划表,制作成word文档;

2.分析:

(1)计划执行程度;

(2)活动安排是否合理,为什么;

晨会内容总结 篇6

一、晨会:每周一早全体员工开晨会(禁止周一请假),每天部门经理负责各部门晨会。

晨会时间:8::05开始8:15结束,准时到场。

二、禁止电脑私用情况(如、打游戏、上私人qq等),各部门经理负责本部门员工,如有发现,部门经理负有连带责任。(处罚:按公司制度处罚,部门经理加倍。)

三、各部门经理做好月计划,于每月最后一周日提交下月工作计划。交到经理助理,完毕后转交总经理。(七月份工作计划7月 17日下班前提交)

四、部门经理做好周报表于次周一之前提交。未提交者罚款20元/次

五、活动部和前台于次日早上9:00以前提交日工作表到总经理助理(包括成订单和未成交订单)。如发现未提交者罚款10元/次

六、前台经理进入绩效考核。2300元的工资,按70000元的业务量做任务(此业务量=前台经理当月接单(和前台记法相同)+各前台业务接单记入提成的业务量),业务量超70000元的1%提成。业务量不足70000元的暂不倒扣。

七、员工做好心态调整,重点学习公司产品的成本构成,以促进新订单增长。

八、各个部门要做到团结协作。积极为公司发展做贡献。

九、各位员工要做到团结、协作、务实、高效。

十、陈正旭从雕刻车间调入滨江总部,任业务经理职位,主要负责新业务拓展和老客户维护。

十一、新聘崔晓迪为总经理助理,协助总经理处理公司外部和内部事务,主要负责新业务拓展和老客户维护。

十二、各部门经理积极参与公司管理,要把自己放到公司管理者的角度去看问题,了解公司的运营,对部门管理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十三

对于各部门经理各员工要以经理相称,以示尊敬。随着公司的发展和壮大,公司的等级制度会越来越明显,公司的经理责任会越来越落实。

十四

公司每一们员工,都要有主人翁责任感,希望每一位员工都做出自己的精彩,争做部门的核心。

中韩家庭教育内容对比 篇7

我国具有重视家庭教育的传统, 这与我国传统文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有密切的关系。《大学》有云: “物有本末, 事有始终。知所先后, 则近道矣。”所以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古人安先后本末开出的成人之道。这里蕴涵了儒家思想关于个人、家庭、国家三者关系的认识。儒家关于 “天下家国”、“家国一体”的伦理思想确立了家庭教育与国家、社会的关系, 凸显了家庭教育在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的重要作用, 奠定了我国历代重视家庭教育的理论根基。韩国也是一个高度重视教育的国家, 而韩国的教育理念保有中国传统孔孟之道的哲学, 同时又吸收了西方先进教育观念, 使得优秀传承、高速发展很紧密地与韩民族融合在了一起, 韩国的家庭教育正是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建立起的。两国家庭教育的根脉虽相同, 但随着社会经济制度等方面的发展两国的家庭教育也呈现出不同的内容。

首先, 在良好的家庭情感与家庭品质教育方面。中国的五个家庭与韩国的五个家庭都十分的幸福美满, 他们夫妻恩爱, 家庭和睦, 生活富裕。在这里我所看到的一个细小的差别是: 中国家庭夫妻双方都有各自的事业。而韩国家庭夫妻双方只有父亲在工作, 母亲则都是家庭主妇在家负责照顾丈夫和孩子。这两种方式各有其优缺点。中国家庭的这种形式父母之间比较平等可以建构孩子正常的人格,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但是由于双方都在工作就可能造成陪伴孩子的时间较少, 或者将孩子带入自己的工作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韩国父母双方的教育形式由于母亲在家专职照顾孩子, 可以将孩子照顾的更好, 同时让孩子与母亲在一起有利于建立亲子关系形成与父母的亲密关系, 但是由于母亲在家包揽家务, 而父亲在家基本不做任何家务容易在孩子心中造成男女不平等的认知, 极容易限制儿童日后的全反面发展。以及追求更远大的目标。

其次, 基本生活知识和技能教育。两个节目都有一项相同的任务就是让孩子给父亲做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家庭的孩子最大8岁, 都不知道怎样敲开一个鸡蛋。韩国的五个家庭的孩子, 不论他们最后做出来的饭菜味道如何, 外形好不好看, 但是他们起码知道一个鸡蛋怎么敲开, 敲开后需要搅拌, 煮米饭需要先洗米, 蒸饭需要加水, 包括最小5岁的孩子。可能有的人会反驳明星家庭的子女家庭条件好, 从小过惯了舒服日子, 不会做饭很正常。但是通过对实际生活的观察, 现在不会做饭, 不会洗衣, 不会照顾自己的人早已不局限于富裕人家的孩子。几年前就有新闻报道, 我国一些大学生不会洗衣服将换下来的脏衣服寄回家让父母洗, 更有极端的案例因为不习惯大学食堂的饭菜, 不会洗衣不能好好照顾自己的大学生跳楼自杀。这些都反映出了, 我们国家的家庭教育在基本生活知识和技能方面十分欠缺。

最后, 在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教育方面。从节目中可以看到中韩两国的明星家庭都很注重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两个国家的孩子, 有的会游泳, 有的会踢球, 体育锻炼十分丰富。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韩国家庭的父亲, 在夏日结束节目安排的活动后直接来到院子里给孩子洗冷水澡。当看到韩国父亲毫无顾虑地给孩子淋冷水时, 我想到了中国父母为了避免孩子感冒而不让孩子出门吹风的画面。果然能经受住考验的绝不会是温室的花朵。节目中的父亲也常常在熄灯后与自己的子女聊天交心。相比中国的父亲韩国的父亲更经常的对孩子表达爱意, 有更多的身体接触, 对孩子的情感变化也更加敏锐。这可能与中国人长期信奉含蓄美的传统有关。生活中的父亲多半是扮演大家长的角色, 与孩子交流主要是工作、成长方向等大方面的, 很少对孩子说 “我爱你”更少有拥抱亲吻。就连中国的母亲在孩子长大后都极少还会拥抱亲吻自己的孩子。做出这样的举动会被认为是 “肉麻”。其实, 与孩子的拥抱亲吻是正常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这会让孩子最直接的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爱。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正越来越被大众所认可, 通过对比中韩两国在家庭教育内容方面的差异我们不难发现。成功的家庭教育需要良好的家庭情感与家庭品质夫妻双方平等相互尊重是最基本的, 家庭成员之间更需要相互关心常常交流, 营造和谐与充满爱的家庭氛围。同时父母还应该传授给儿童基本生活知识和技能, 要把一个儿童培养成人、成才, 培养成未来社会的栋梁, 就必须要具备基本的生活能力和社会交往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这是孩子成为一个社会人的基础。最后父母有责任让孩子拥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这不仅仅关系到孩子能否拥有健康幸福的人生, 关系到家庭的幸福, 也关系到一个民族是否有强大的基石。

参考文献

[1]缪建东.家庭教育学 (G)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09) .

[2]申宜真.不必牺牲自己也可以教出幸福的孩子.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9 (06) .

教育学总结内容 篇8

关键词:素质教育 内容 途径

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不仅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更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具有一定创造性的人。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教师要创设条件,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觉地把素质教育融于教学中。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智慧潜能得到开发,学生的素质在主体发挥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中学数学具有内容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明确性等特点。所以我们在实施中学数学素质教育时,应根据数学本身的特点,在传授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积极探讨数学知识与素质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据此,我认为,素质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素质的教育

学标指出:“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数学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点:

1.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我国古今数学成就的介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现行义务教育教材中,有多处涉及到我国古今数学成就的内容,我们要有意识的去挖掘。在讲授有关知识的同时,适当介绍数学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2.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教育。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学习和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良好的行为方式(正确的学习目的、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并把这些良好的行为方式,转化为他们的习惯,终身受用之。所以,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也是数学教学工作的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目标。

二、应用数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一种语言,是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方法,运用数学的能力是未来公民应当具有的最基本素质之一。九年义务数学教学学习标准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形成用数学的意识”。我认为,在教学中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1.重现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大多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因而在进行数学要领和数学规律的教学中,我们不应当只是单纯地向学生讲授这些数学知识,而忽视对其原型的分析和抽象。我们应当从实际事例或学生已有知识出发,逐步引导它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从而使学生形成对学数学、用数学所必须遵循的认识。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对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大有裨益。

2.加强建模训练,培养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

建立适当数学模型,是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是运用数学能力的关键一步。解应用题,特别是解综合性较强的应用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建造一个数学模型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可根据教学内容选编一些应用问题对学生进行建模训练,也可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科技和当前商品经济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利息、股票、利润、人口等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

3.创造条件,让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亲手操作,如测量、市场调查和分析、企业成本和利润的核算等。把学数学和运用数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用数学的快乐,学会用数学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达到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的目的。

三、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数学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总称。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与方法形成的规律性的理性认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数学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工具。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只有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才算真正掌握了数学。因而,数学思想方法也应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现行教材中蕴含了多种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教学时,我们应充分挖掘由数学基础知识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设计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反复强化、及时总结,用数学思想方法武装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的主人。

四、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品质的优良与否是国民素质的重要决定因素。为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我们必须高度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必须研究思维活动的发展规律,研究思维的有关类型和功能、结构、内在联系及其在数学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从这个角度讲,数学本身就是一种锻炼思维的手段。我们应充分利用数学的这种功能,把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的思维既有明确的目的方向,又有自己的见解;既有广阔的思路,又能揭露问题的实质;既敢于创

新,又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五、心理素质的教育

数学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它不仅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极其有利,而且对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康情感、坚忍不拔的意志、良好的性格特征和自尊、自强、乐观、进取的精神也有积极的作用。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主要表现在对学习兴趣的动机、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培养两个方面。

在教学中,还应当注意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和训练。如注意力的培养、独立思考精神的培养等。使学生形成不怕困难、坚忍不拔、刻苦钻研、顽强拼搏的优秀品格。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切实把素质教育落实到教学工作中去,为培养振兴中华的高素质的人才作出自己的贡献。

化工培训内容总结 篇9

第一章。入厂安全教育

(一)化工生产特点:化工厂具有易燃,易爆,易中毒,易腐蚀等危险特性,在生产,储存,使用,运输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污染环境的危险。

(二)安全管理总则:认真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员动手,综合治理。” 安全生产方针,遵守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和规定,做到“三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三)我国现行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四)管理体质: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

(五)管理原则:谁主管,谁负责!

(六)着火三要素:可燃物(丁二烯),助燃物(氧气),着火点(火源)。

(七)危险源: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八)构成危险源的三要素: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触发愿意。

(九)事故隐患:是指生产过程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上的缺陷。事故:在生产过程中,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活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十)事故隐患:是指生产过程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上的缺陷。

(十一)人身安全十大禁令,防火防爆十大禁令:

(十二)动火作业:在禁火区进行焊接与切割作业及在易燃易爆场所使用喷灯,电钻,砂轮等进行可能产生火焰,火花和炽热表面的临时性作业。

(十三)动火作业分类:特殊危险动火作业,一级动火作业,二级动火作业,三级动火作业和固定动火区。

(十四)动火作业安全防火要求:a,动火作业必须办理动火安全作业证,进入设备内,高处等进行动火作业,还要办理进入受限空间,高处作业许可证。

(十五)注:动火作业时氧气瓶与乙炔瓶间隔必须大于5m,两个动火点间距不小于10m,取样与动火间隔不得超过30min,超过30min,必须重新分析,一份许可证只准在一个动火点使用,若一个动火点许多人作业,则每个人都要在许可证上签字。

(十六)监火人:由动火点所在单位指定责任心强,有经验,熟悉现场,掌握消防知识的人员承担。

(十七)灭火基本方法:冷却法,抑制法,窒息法,隔离法

(十八)不宜用水扑灭的情况:a,碱金属着火(如Na,K)b,金属碳化物c,硫酸 盐酸 硝酸d,密度小于水或不溶于水的液体e,高压电器,仪表等(十九)“四不放过”:a,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b,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c,事故责任人和周围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d,事故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二十)“三违”:a,违章指挥b,违章操作c违反劳动纪律

(二十一)事故分类:a,按伤害程度:轻伤,重伤,死亡

B,按事故严重程度:特别重大事故(30+人死亡,一亿损失),重大事故(10~30死亡,5000w~一亿损失),较大事故(3~10死亡,10~50重伤,100w~500w损失),一般事故(1~2死亡,1~10重伤)

C,按致伤原因分为20类。

(二十二)燃烧的四种类型:闪燃,着火,自燃,爆炸

(二十三)常用的四种灭火器: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1211【CF2ClBr二氟一氯一溴甲烷】

(二十四)受限空间:是指在公司所属管理区域内炉,塔,釜,罐,仓,槽车,管道,烟道,隧道,下水道,沟,井,裙座等进出口受限,通风不良,存在有毒有害风险,可能对进入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构成伤害的封闭,半封闭设施场所。(分析:氧含量不小于20%,可燃物浓度不大于0.2%)

(二十五)“三不进入”:a,安全措施不落实不进入b,监护人不在场不进入c,没有《。。。许可证》不进入

(二十六)高处作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均称高处作业。【一级2~5m,二级5~15m,三级15~30m,四级30m+】(二十七)不安全行为:指操作人员违反操作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的行为。(二十八)我国规定的工频有效值:42,36,24,12,6v,一般现场采用24v或12v的电源。

(二十八)触电急救:a,切断电源,b,挑开电线

(二十九)使用三异丁基铝注意:a,浓度必须稀释到20g/lb,生产储存过程均需与空气隔绝,所有设备和管线要预先干燥。

(三十)车间主要危险源:a,运行设备机械伤害b,高温设备烫伤,高温高压气体,物料喷出伤害。C,丁二烯,铝剂,溶剂油,压力容器爆炸或火灾d,运行或检修时误操作f,触电伤害g,液碱烧伤或灼伤h,摔伤

(三十一)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三十二)“七想七不干”:想安全禁令,不遵守不干;想安全风险,不清楚不干;想安全措施,不完善不干;想安全环境,不合格不干;想安全技能,不具备不干;想安全用品,不配齐不干;想安全确认,不落实不干。

【注:】丁二烯爆炸极限:2.16%~11.47%溶剂油爆炸极限:1%~6%氧气瓶口不可沾染油脂。

上一篇:幼儿园环境下一篇:2024最新五一劳动节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