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教育讲课内容

2024-10-19

廉政教育讲课内容(通用8篇)

廉政教育讲课内容 篇1

廉政教育讲课内容

今天,我就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如何做好廉洁自律工作,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讲一些看法。

一、以案为鉴,引以为戒,认真吸取反面典型的沉痛教训 纵观许多经济罪犯,走上犯罪道路的轨迹,教训是极其深刻的,给我们每一个领导干部敲响了警钟,提出了警示。

理想信念丧失,必然会失守思想道德防线,最终人格扭曲,迷失方向。在这些反面典型案例的演变过程中,无一例外地可以看到,理想信念的滑坡是导致堕落、蜕变的最主要的根源。他们把理论学习、思想教育和思想改造看成是空头理论,是形式主义,是软任务;对学习没有兴趣,即使学习,也是做表面文章。当了领导以后,更是以教育者身份教育下属,很少以受教育者的身份接受教育。由于没有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背离了党的宗旨,丧失了理想信念,革命意志衰退,以致于在种种诱惑面前迷失了方向,在大是大非面前丧失了原则。

权力观念错位,必然会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谋取私利,最终难逃法网,自食其果。这些反面典型的违法违纪过程和情节虽然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他们都背离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正确对待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实践证明,领导干部如果把权力私有化了,他们就会认为自己手中的权力不是人民赋予的,而是靠个人奋斗得来的,是属于自己的东西,是为自己服务的,就会随心所欲地滥用权力;如果把权力商品化了,他们就会把权力当作一种可以用来谋取私利的“商业筹码”,一种可以交换的商品,权就是钱,权就是利,权就是色;有的把权力庸俗化,只讲人情不讲原则,只讲关系不讲党性,只讲义气不讲正气,使权力变成了最庸俗的东西。

私欲膨胀,必然会胆大妄为,顶风作案,最终会败于诱惑,毁于金钱。在一些违法犯罪的领导干部中,为数不少的人感到心理不平衡,他们的私欲也渐渐膨胀起来,富有、钱财成为追求的唯一目标。他们把自己与大款相比,认为收入与贡献不相符,自己太吃亏了,进而利用手中的权力损公肥私,贪污受贿。由于有不正确不恰当的比法,其结果只能是越比越吃亏,比来满肚子的怨气和不满足。如果任其发展,就有可能见富思迁,工作不安心,事业不尽心;就有可能去寻求变相补偿,以权谋私,走向邪路。

漠视法纪,必然会见利眼开,为非作歹,最终既害家庭,又害事业,既害他人,又害单位和系统。他们当中,有的是不学法不知法,毫无法纪观念。有的是知法犯法,往往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在各种诱惑面前难以自控。他们或者藐视法纪,心存侥幸;或者利欲熏心,不惜以身试法。他们的所作所为,不仅自毁前程,导致家庭悲剧,更严重地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拒不接受监督,必然会颠倒组织和个人的关系,最终会为所欲为,不可救药。很多罪犯都曾担任过一个部门的主要领导,掌握着一定的权力,但他们对监督避而远之,胆大妄为,滥用权力。在他们身上充分反映出,上级监督太远,内部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道德监督太轻,法律监督太晚。他们独断专行,凌驾于党组织和制度之上,用人“一言堂”,财务“一支笔”,决策“一人定”。对自己的缺点视而不见,对领导的提醒充耳不闻,对组织的监督心存抵触,教训是非常深刻的。

二、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争做廉洁奉公的模范

企业领导在员工眼中就是“官”。“官”是人民群众的表率,为“官”者“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自古以来,“官风”决定民风,在现实社会中,党风决定政风,党风决定民风。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畏我能,而求我公。公生明,廉生威。作为一名国有企业的领导干部,要在清正廉洁方面,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清正廉洁的自身形象和高尚的人格力量,带出一个单位的好党风。

(一)要牢记使命,奋发进取

岗位意味着责任,领导意味着服务。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不断改革创新的时代,是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我们一定要增强政治责任感,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始终要增强忧患意识,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强烈的危机感,不断确立发展的新目标和工作的高标准,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要增强机遇意识,在顺利时善于抢抓机遇,在困难时善于把挑战化为机遇,始终保持知难而上、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要增强创新意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努力为人民服务。

(二)要勤于学习,强基固本

面对新观念、新知识、新事物层出不穷的新形势,作为领导干部要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学习。要把学习作为一种社会责任、一种人生追求、一种思想境界来认识,坚持在实践中学习、在发展中学习。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学理论与学业务结合起来,把能力训练和党性修养结合起来,把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要学以立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

(三)要执政为民,权为民用

腐败问题无论其表现形式如何,最终都可归结为权力的滥用。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成为为人民服务的工具,也可能成为谋取私利的手段;既可以促使人奋发向上,也可以诱使人腐化堕落。作为企业的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我们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并用来为人民服务的工具,不是个人的私有物,也不是与生俱有的。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时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证人民的权力始终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对各级领导干部的一贯要求,也是领导干部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的基本前提。因此,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我们都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有权力在手,重任在肩,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审慎态度,从思想上筑起防止权力滥用的铜墙铁壁。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四)要率先垂范,清正廉洁

廉洁自律,是每位领导干部应具备的道德规范和基本准则。以身作则,廉洁从政,是人民群众之所望。如果当领导的不廉洁,就不可能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作为企业的领导干部既要创发展新业,更要开清廉新风,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在勤政上作楷模,在廉政上作表率,真正做到在政治上追求清明,道德上坚守清白,生活上甘于清贫,把自己培养成为党组织放心、员工队伍信任、人民群众满意的好干部。

三、明确职责,强化责任,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新时期党风廉政法规制度体系中一项具有全面性、基础性和根本性的制度,是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的重大举措。大家一定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大意义,采取有力措施,狠抓贯彻落实。一是要坚持“一岗双责”。在座的各位要以身作则,廉洁自律,做好表率,又要敢抓敢管,认真负责,切实抓好工作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件,特别是党政正职,更要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对企业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负总责,管住班子,带好队伍,重大问题要亲自过问,一抓到底。二是要健全规章制度。制度管根本,制度管长远。要通过建立健全惩防体系,做到教育在先、监督在先,使党员干部不想腐败、不能腐败、不敢腐败,逐步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有效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三是要认真抓好落实。要坚持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好落实。

同志们,加强队伍建设,是加快庆元电力事业发展,服务庆元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党的教育事业的需要,希望在座的各位企业领导同志,通过参加这次教育活动,受到警示,启迪人生,牢记宗旨,恪尽职守,勤政廉洁,扎实工作,为地方经济建设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廉政教育讲课内容 篇2

一.爱国思想的树立

爱国思想是大学生必须具备和树立的一种思想, 爱国思想教育也就成为当代大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唐宋诗人写下了许多爱国主义诗篇, 这些诗篇对当代大学生具有很好的教育作用。

杜甫是唐代的一位著名诗人, 是一个不惜自我牺牲的爱国主义者。正如杜甫《岁暮》:“济时敢爱死, 寂寞壮心惊”所表明的那样, 他的诗歌渗透着爱国的热情。杜甫一生始终关怀着国家命运, 像“向来忧国泪, 寂寞洒衣巾”、“安危大臣在, 不必泪长流”这类诗句是很多的。随着国家局势的转变, 他的爱国诗篇也有了不同的内容。比如, 以安史之乱期间, 他梦想和渴望的就已经不是周公、孔子, 而是吕尚、诸葛亮那样的军事人物:“凄其望吕葛, 不复梦周孔。” (《晚登襄上堂》) 他大声疾呼:“猛将宜尝胆, 龙泉必在腰!” (《寄董卿嘉荣》) 而“哀鸣思战斗, 迥立向苍苍” (《秦州杂诗》) , 蕴含着一种急欲杀敌报国的诗人自己的形象。因此从最深刻的意义上来说, “三吏”、“三别”并非只是揭露兵役黑暗、同情百姓痛苦的讽刺诗, 同时也是爱国的诗篇。因为在这些诗中也反映出并歌颂了广大人民忍受一切痛苦的爱国精神。“勿为新婚念, 努力事戎行!” (《新婚别》) 这是百姓的呼声, 时代的呼声, 也是诗人自己通过新娘子的口发出的爱国号召。

陆游也是这样一位爱国诗人。他所处的南宋时期, 民族矛盾、宋金对峙始终是最受人关注的热点问题。陆游作为时代的歌手, 理所当然要把抗敌复国作为最重要的主题。爱国主题不但贯穿了他长达六十年的创作历程, 而且融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成为陆游诗的精华和灵魂。比如这首著名的爱国诗《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 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 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 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 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 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 几处今宵垂泪痕?”隆兴元年 (1163) 宋军在符离大败后, 十一月孝宗召集朝廷官员, 达成与金国讲和的协议, 规定宋、金以侄叔相称, 宋每年向金交纳银、绢各二十万两、匹, 以此再次换取偏安局面。到孝宗淳熙四年 (1177) , 作者写这首诗时, 距朝廷下诏议和已近十五年了。朝廷官员歌舞升平, 不思收复失地, 诗人抚事伤时, 不能自已, 写下了这首沉痛感人的诗篇, 这年诗人53岁。诗中假托一位老战士之口, 痛责统治者以一纸和议, 痛失半壁江山的无耻行径。这首《关山月》集中体现了陆游一生的政治主张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健全人格的塑造

大学教育的目标、任务, 不仅仅要使学生学到专业理论和知识, 而且要教会学生做一个完整、健康、有益于祖国和人民的人, 要塑造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人。现在社会中有很多追星族, 这种追星的风气在当代大学生中也很盛行, 希望同学们不妨学学唐宋时期刘禹锡、欧阳修、苏轼等诗人, 学习他们旷达、积极、自信、乐观的人生哲学和人生态度。现在有一些年轻人遇到一点困难和挫折, 就自暴自弃甚至轻生自杀, 刘禹锡、欧阳修、苏轼等诗人的人生态度具有极好的借鉴意义。刘禹锡、欧阳修、苏轼都有贬谪的经历, 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穷僻荒远的贬所度过的, 但面对困难他们都能飘逸洒脱、豁达开朗, 一生积极进取、乐观自信, 他们的诗表现了作者身处逆境而不肯降心辱志的执着精神。

比如刘禹锡的诗:“莫道谗言如浪深, 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狂沙始到金。” (《浪淘沙词九首》其八) “塞北梅花羌笛吹, 淮南桂树小山词。请君莫奏前朝曲, 听唱新翻《杨柳枝》。” (《杨柳枝词九首》其一) 诗中有“一种傲视忧患独立不移的气概和迎接苦难超越苦难的情怀, 一种奔腾流走的生命活力和弃旧图新面向未来的乐观精神, 一种坚毅高洁的人格内蕴。”[1]再如欧阳修的《戏答元珍》:“春风疑不到天涯, 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 冻雷惊笋欲抽芽。夜闻归雁生乡思, 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 野芳虽晚不须嗟。”宋仁宗景佑三年 (1036) 五月, 作者降职为夷陵县令 (湖北宜昌) , 第二年他的朋友元珍写了一首题为《花时久雨》的诗给他, 欧阳修便写了这首诗作答。诗的题目冠以“戏”是声明作者写的不过是游戏文学, 其实正是他受迫害后政治上失意的掩饰之辞。这首诗在写景方面, 于料峭春寒中见出盎然春意, 很有生机;在抒情方面, 于寂寞苦闷中怀着向上的希望, 不觉低沉。

苏轼一生都能勇敢乐观、坚强自信地对待一切;都能笑对人生、坦然从容, 照样保持浓郁的生活情趣;都能换个角度看人生, 柳暗花明又一村。比如他在被贬到惠州时, 诗人写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诗句。苏轼曾经在《自题金山画像》这首诗中乐观地自嘲说:“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黄州、惠州、儋州时期是诗人人生最为低落、最为艰难困苦的贬谪时期, 而他却认为这三个地方值得他回味的东西最多、也是过得最为充实的地方, 这就是洒脱开朗、乐观自信的苏轼!相信他的人格会深深地吸引同学们, 也会对同学们健全人格的塑造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美好情感的培养

大学生处在一生重要情感的形成和成熟阶段, 在这个关键时期, 对他们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 对他们美好情感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人类的情感主要包括爱情、友情和亲情。对待爱情要严肃、认真、理智、专一, 对待友情要坦诚、友好, 对待亲情要理解、信任。唐宋诗人在他们的作品中教给我们如何处理、对待这些情感, 同样具有很好的教育作用。

比如中唐诗人元稹在妻子去世后写下的千古绝唱《遣悲怀三首》, 其中表现的对妻子刻骨铭心的深哀巨恸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使同学们在感动、感慨之余, 受到一些启迪和教育。再如杜甫怀念李白的《梦李白二首》、《天末怀李白》等一系列诗作中, 抒发出对李白真挚而深沉的思念和担忧之情, 另外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的《寄黄几复》:“我居北海君南海, 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 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 治病不蕲不折肱。想得读书头已白, 隔溪猿哭瘴溪藤。”诗中也体现了作者对待朋友的真挚情感。这些作品都可以使同学们在如何对待友情方面受到影响和教育。

再比如苏轼和弟弟苏辙感情特别深厚, 可以以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来说明:“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 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 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宋仁宗嘉佑六年 (1061) , 苏轼出任凤翔府签判, 他的弟弟苏辙送他到郑州, 然后返回开封, 寄给他一首诗, 题为《怀渑池寄子瞻兄》, 苏轼和了这首诗。诗的最后, 苏轼提起一件往事, 又可以看出他的人生态度。他说:弟弟, 你还记得吗?那一年, 我和你路过崤山 (在渑池之西) , 在二陵之间颠颠簸簸走着, 不料骑的马累死了, 只好改赁了驴子。那时路又长, 人又乏, 那跛驴不停地叫着, 这种情景, 你可还记得?仔细看来, 这两句其实不是怀旧, 而是希望他弟弟珍惜现在, 开拓将来。其中的潜台词是这样的:从前我们兄弟二人经历了不少艰难困苦, 如今我们两人都中了进士, 前途光明, 同往日大不相同了, 那些往事何必去怀念它, 即使是怀念, 也无非是要鞭策自己奋发向前罢了。

总之, 《唐宋诗名家名篇选讲》课程通过对唐宋时期著名诗人的作品选讲, 对当代大学生爱国思想的树立、健全人格的塑造、美好情感的培养等都具有很好的通识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家长讲课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篇3

关键词:家长讲课 学校教育 教育教学

面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全国教育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教育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和挑战。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如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和实施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思路,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严峻任务。为此,实施请学生家长登上讲台的“家长讲课”教育教学活动, 是对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是新形势下教育教学的创新。

一、家长讲课构建了开放的、立体的学校教育教学系统和环境

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没有把学生当作是一棵有活力的、能够多方面、全方位吸纳知识的“小树”,没有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没有让学生接触和学习到书本以外的知识和技能。这种教育教学方式严重扼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树立大的、开放的、立体的学习观、教学观和教育观,把学习的过程看作是学生主动和全面认知的过程;看作是学生智力、能力各因素协调发展的过程;看作是学生对客观事物发展的探究过程;看作是学生对社会生活的体验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拓宽教育教学渠道,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在了解和掌握书本以外的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因此,我们要改革课堂教育教学模式,在实施“自主—合作—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之余,为了更好地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智力,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实施家长讲课教育教学活动。家长讲课作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有利于形成开放、立体的教学环境,便于学生家长与学生的沟通,使原来单调的书本知识教学变为丰富多彩的社会知识教学,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全面均衡地得到发展,进一步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二、家长讲课能够有利于丰富、拓宽和深化学校教育教学内容

现代教育观认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应当从以传授知识为本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其核心是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重视过程探索,启迪学生的智慧,点燃创新思维之火。学生自主选择的愿望是非常强烈的,主动发展的潜能是非常巨大的。而完成主动发展的关键因素就是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导师。书本知识和分数不是教学活动的全部,整个世界才是学生的教科书。只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为此,在实施家长讲课教育教学活动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发展的需要,精心挑选从事不同职业、不同专业的学生家长给学生讲课。由于学生家长来自各行各业、各条战线,所以讲课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医学、税务、历史、环境保护、化学、预防青少年犯罪等各个方面和领域。讲课的家长要提前查阅大量的书籍和资料,教学形式应多种多样,可以采用学生容易接受的实验、举例和挂图进行教学,也可以利用提问法、谈话法进行讲解……这样的家长讲课一定会让学生耳目一新。另外,家长的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贴近学生的生活和认知水平,这样学生就会感到亲切、自然,容易接受。以家长讲课为主要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不仅能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而且还可以受到法律、环保、道德、科学等多方面的教育,从而调动学生巨大的学习和参与热情,有利于丰富、拓宽和深化学校教育教学的内容。

三、家长讲课对提高学生和家长的综合素质有显著的成效

家长讲课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听家长讲课,不仅能够增长各方面的知识,而且会对各门学科充满好奇。家长讲课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此,要抓住有利时机,每一次家长讲课后,都应组织学生开展交流和讨论,进行与讲课内容有关的教育,巩固家长讲课内容,增强教育教学效果。

家长讲课可以让学生无论在学习还是在思想、言行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例如,一位学生家长在讲完“什么是真正的美”后,学生纷纷表示:我们不会因为自己的长相不漂亮而自卑,也不会因为自己穿的不是名牌而感到低人一等,我们会因为自己拥有文明礼貌的语言、纯洁美好的心灵、助人为乐的行动而骄傲和自豪。从那以后,班里出现的“小雷锋”越来越多,一个同学忘记了带笔,马上就有几支笔不约而同地递过来,一个同学摔倒了,几个同学去搀扶……同学之间的争吵没有了,找老师告状的没有了,没有人因为一些日常的小事而斤斤计较,一声“对不起”,又一声“没关系”,所有的不快都会烟消云散。家长讲课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显著的成效。

家长讲课在使学生受教育、长知识的同时,家长自身也深受教育和启发。家长讲课一方面可以让家长加深对学校教育和教师职业的了解,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家长配合学校搞好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重要的是使家长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知识的日益丰富和发展,信息传输日益现代化,孩子们的知识面越来越广,越来越宽,他们的强烈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对家长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每位学生家长必须要用现代的科学知识武装自己,除了具备高尚的政治思想品德之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掌握丰富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才能引导、教育孩子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优秀人才。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中小学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千秋大业,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教育工作是树人的工作,是一个长期、艰巨、复杂的工作,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只有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大批的优秀人才,为教育的振兴、国家的昌盛做出应有的贡献,而家长讲课就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是对教育教学模式的有效创新。

(责编 闫祥)

“讲课”教案内容与要求(模版) 篇4

1.钻研大纲、教材,确定教学目的

在钻研大纲、教材的基础上,掌握教材中的概念或原理在深度、广度方面的要求,掌握教材的基本思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目的一般应包括知识方面、智能方面、思想教育方面。

课时教学目的要定得具体、明确、便于执行和检查。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制定教学目的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内容、学生素质、教学手段等实际情况为出发点,考虑其可能性。

2.明确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在钻研整个教材的基础上,明确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及重点和难点。所谓重点,是指关键性的知识,学生理解了它,其它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因此,不是说教材重点才重要,其它知识就不重要。所谓难点是相对的,是指学生常常容易误解和不容易理解的部分。不同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难点。写教案时,主要考虑这样几类知识常常是学习的难点:①概念抽象学生又缺乏感性认识的知识。②思维定势带来的负迁移。③现象复杂、文字概括性强的定律或定理。④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不能或不必做深入阐述的知识。⑤概念相通、方法相似的知识。⑥数学知识运用到物理中而造成困难的知识。

3.组织教材,选择教法

根据教学原则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校设备条件来组织教材考虑教法,初步构思整个教学过程。教材的组织是多种多样的,同一教材可以有不同的组织结构。但不论是那一种结构都必须围绕中心内容,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贯穿重点,确定讲解的层次和步骤。同时,在选择教法上,还必须充分重视考虑如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4.设计数学程序及时间安排

对于上课时如何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题;新授课的内容如何展开;强调哪些重点内容;如何讲解难点;最后的巩固小结应如何进行等程序及其各部分所用的时间问题,都应在编写教案前给予充分的考虑。

5.设计好板书、板画

板书、板画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编写教案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板书的设计可以从钻研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入手,也可以从分析学生的认知规律入手。

(二)教案的一般内容和要求

1.教案的内容

教案的形式不拘一样,内容详略也不一,一般说来,教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课题

(2)教学目的(3)课时分配

(4)授课类型

(5)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关键

(6)教学手段、教具

(7)教学主要方法

(8)教学过程

(9)板书和板画的设计

(10)课后分析及教学参考资料。

2.教案的一般要求

教案的编写要从教育教学目的、任务着眼,从中学物理教学的特点出发。具体说:

(1)要求编写教案时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做到目的明确,要求适当。

如初中物理课的教案,在组织教材、选用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方案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循序渐进,不能任意提高教学要求,要避免由于过分追求叙述的严谨而影响学生对基本内容的理解,形成教学难点。如“浮力”的计算,现行教材要求并不高,计算也不复杂。但“浮力”问题的类型较多,解决方法灵活多变,在分析能力的要求上有相当的难度,比前几章是一次较大的飞跃。因而写教案时教学要求一定要得当。

(2)编写教案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将所学内容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因而编写教案并不是知识的罗列,而是设计好教法与学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首先,教师要创造良好的物理情境,使师生共同置身于情境之中,从探索中提出问题、总结规律、解决问题。其次,教师要研究如何设计启发和点拨学生的思维程序及要点。如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教师就要首先利用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为什么错而激疑,把启发的要点落在诱导推理、分析比较上:小车在课本3-5所示的三种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的现象有什么共同点?为什么小车在不同的平面上运动,维持运动的距离不同。把点拔的要点落在概括上,引导学生在进行“科学抽象”中自然地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3)要求教书育人相结合

教案不能仅重视传授教学大纲规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思想教育重视不够,没有计划性,这是不恰当的。在教案编写过程中,要有计划的寓思想教育、能力培养于知识传授之中。

(4)要求注意物理学科的特点,加强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教学,这是由物理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决定的。设计教案时要充分利用实验手段,充分发挥表象作用。不能在头脑中形成物理图象和重现物理过程,常常是教学难点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重视物理实验,教学时尽量通过物理实验展现物理过程,充分发挥通过实验所形成的表象的作用,这对于形成物理概念和理解物理过程有很大益处。演示实验是在教学中提供感性材料的主要方式,做好演示实验是教学的一个主要环节。教案中要对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各仪器有什么作用?要求学生主要观察什么?怎样观察?什么时候提出问题等进行周密设计,这样才能做到目的明确,程序合理、主次分明地进行实验。

会议营销三天模式第二天讲课内容 篇5

一、三天快销第二天操作流利和注意事项

1、主持人互动、预热

2、掌声欢呼声邀请老师隆重登场(专家上场音乐响起),老师伴着音乐、掌声从夹道中缓缓入场,和部分客户握手,拥抱

二、主讲内容建议:

1、继续收心,讲道德类,让客户继续增加认可、信任、崇拜可说自己由于长期忙于工作,忽略了对父母的关心,每次回家都给母亲洗脚,在此可增加给现场老人洗脚环节配合《母亲》音乐伴奏,进行煽情,制造感动。

2、问:昨天发给大家的蜂胶,大家回家用了吗?昨天送叔叔、阿姨时,反映说应该具体说说这款产品,那我就再介绍下,让大家才会用的放心。

3、继续产品介绍,避免大家有戒备心,就穿插故事或例子来介绍自己给老师和家人用的效果,穿插实验等,大家说这个蜂胶好不好?

3、站长或是老板带头起哄或是走到台前说:好是好,就是给的太少!

4、昨天在门口,叔叔阿姨说给一瓶也不够吃啊,问在哪里买,现在还没有正式投入市场,这次也是想省了广告费让大家帮着去做做宣传,大家愿意吗?我想办法联系下原材料供应商,给大家想想办法,多弄点,让大家尽量都能吃上这款蜂胶,大家说好不好?但是我只是回去想办法,这件好事要是办成了你们就请我吃饭好不好?愿意请我吃饭的举个手?

5、为了表示诚意,明天带一百元钱,好吗?明天要是办不成,大家一定也别也别怨我,好吗?(为明天砍价插卡环节做好铺垫,同时为第三天销售订购让顾客身上准备好了现金)

6、通过什么故事引出“银杯子、黄金礼品、水杯等赠品”„„.注意:讲课时间在一个半小时

廉政党课讲课提纲 篇6

一、题目:认真学习十八大会议精神,深入落实反腐倡廉工作

二、主讲人:***

三、讲课时间:2013年11月18日上午10:00

四、讲课地点:支部会议室

五、参加人员:支部全体人员

六、主要内容:

前言:回顾历史,提出反腐倡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重点学习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内容。

2、阐述总书记讲话中强调了要严明政治纪律,新形势下要强调严明党的政治纪律。

3、厉行勤俭节约,反对浪费是廉政工作的重要内容。

4、解读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5、解读如何看待当前反腐败斗争的形势。

6、抓廉政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历史教育实习讲课总结 篇7

对于初上讲台的大学生来说,讲课就像是新媳妇上花轿——头一回嘛。虽说,结婚没有实习,但正式讲课之前是可以进行试讲的。经过40多天的教育实习以及最近学校进行师范生从教技能测试后,在讲课方面,我变得更加成熟、老练。现总结几点经验,仅供参考。

一、教态

“你看起来很有教师的风范”、“你讲课很老练”主要指的就是教师的教态。教态自然不自然,直接关系到教师的个人形象。换句话说,一旦教师站在讲台上,虽说讲台三尺而已,但是教师已成为学生目光中的焦点,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全在学生的视线之内。当然教师也可以扫视全班,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但毕竟是“力量悬殊”啊!况且教师没有个教师的样子,还谈什么“为人师表”、“传道、授业、解惑”呢!

1、双手不应老是扒在讲台上,教师也应该“站如风”。灵活的变化姿势很重要,双手扒在讲台上实属不雅之举,而且是过于呆板。当然,也不能太随便,像时装模特一样地走动,就没有教师的严肃性了。

2、来回走动应有度。不宜频繁地走动,否则,有紧张、做作之嫌,更严重的是学生的目光老是跟着教师转动,还能注意听课吗?即使是走动,也应该有一定的走相,学生式的“掉儿锒铛”成个什么样!

3、有合适的教学手势。一堂课站在讲台上,像个木雕一样,也怪难受的。必要、适时的手势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但是,不同的手势代表不同的意思,万万不可手舞足蹈的,让学生摸不着头脑。所以,手势要有一定的规范性。其实,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教师礼仪。

4、根除不雅的动作。比如抓头皮、挠耳朵、撸袖子等不雅动作。

5、目光与学生交流。教学,是师生互动的一个全过程,不仅包括知识的传递,而且还更为重要的是教师的目光要与学生发生“碰撞”,否则,两眼盯着书本、黑板、甚至是天花板、窗外等动作不是紧张就是害怕造成的,还谈什么与学生互动交流呢?

6、讲稿少看,最好不看。频繁地翻阅讲稿甚至盯着讲稿讲课,该是多么尴尬的事情啊!学生又是多么的无趣啊!所以,讲课前课要备好,最好是脱稿。

7、面部表情要切合实际。实际指的是与教学内容、情感相吻合。满脸微笑甚至兴高采烈地讲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是十分不恰当的。

8、教师着装要合适。学校虽不要求全部西装革履,至少也应该正式一些,绝不能像学生时代一样那么地随便。毕竟老师就是老师,所谓“为人师表”嘛!男老师尽量穿得潇洒、稳重一些;女老师尽量朴素一些,花枝招展的、什么时装新潮老师不要表现为好。你想想啊,学生是听课还是看时装表演啊?至于大街上流行的“短、薄、透、露”服装更是不宜在校园中出现。当然发型也不能太花哨。

二、普通话

中国地盘之大,可谓是“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方言虽然是特色,但是也不应该在课堂是出现。普通话要尽量地标准,满嘴地道的方言叫学生任何“消化”呢?

1、普通话过关。中文最低是二甲。其他是二乙。不要以为方言亲切、方便就讲嘛!学生可是大眼对小眼地看着你呢。

2、不读错别字。一个老师满嘴是错字别音,谁相信你有很好的教学质量呢!历史课更是重要,特别是古代史一些字是很难读的,所以要特别注意。

3、口头语要消除。一节课净是“啊、嗯、哦、这个、那个、那么”等等岂不是笑话百出。有个实习生上课说了好几个“首先”,指导老师说:到底哪个是“首先”呢?学生是个善于模仿的群体,如果出现满堂哄笑不止,课还怎么上呢?

4、语速适中。过快,学生反应不过来,过慢,课又讲不完。这不仅影响上课的质量,也反应出老师准备不充分或者是怯场。讲课又点抑扬顿挫是很好的,出现吞吞吐吐、结结巴巴的课的效果可想而知了。

5、上课讲话尽量口语话、通俗化。给学生上课,等于是与学生交流,满堂下来是书面语谁还受得了,更何况学生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啊。尤其是新课改后的历史教材,知识点的难度很大,所以讲得通俗易懂。

可以学习易中天、纪连海等老师的讲课艺术。

三、板书

中学生很看重教师的板书。所以,板书的规范与否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满黑板的龙飞凤舞的草书、杂乱无章的文字,学生怎么记笔记呢?谁还有心去听课!当然,现在许多学校有了多媒体,都是大部分学校也有,但很少用。高中生很在乎教师的板书,他们更多的是追求知识的广博。要知道高考的指挥棒无处不在啊,所谓现在许多学校打出“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高考”不就是让学生多学点知识嘛!

1、板书标题时尽量靠左,或者居中,万万不可靠右。

2、写板书时,尽量不要讲话。当然,更不能面朝黑板讲课。

3、板书字体尽量规范,写出来的字像小学生一样,怎么可以呢?俗话说,字是门面啊!

4、板书文字之间间隔适当。太挤、太松都不雅观。

5、板书内容不宜过多,板书速度要快,不能因为板书耽误太多的时间。副板书也应该有些条理。

四、讲课注意的地方

1、教材中的插图、插文尽量用上。新课改后的历史教材更注重图片、漫画之类材料。把教材中的内容读好、用好是很重要的,资源不能浪费。

2、导入新课要自然。单元与单元、课与课、目与目、目与点之间的过渡应该自然灵活。讲课条理清晰很很强的逻辑性。

3、历史课好似富有感情色彩的。所以,讲课时应该满怀激情。历史课其实就是故事课、教育课,应该是很有趣的,历史课也一向以“煽情”著称,失去了这些还怎么让学生听课,怎么谈教育意义。失去了这些,那教室就是“卧室”了!

4、多讲一些序数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高中生以学习知识为主,他们很看重知识的条理性。比如:第一、第二等等。

5、在讲教材中的观点时,尽量说“我们”而不用“我”。我们代表一部分人的观点,而我只是你一个人的观点,避免学生误会。当然在表达个人观点时,是可以用“我”的。

6、多与学生交流沟通。新课改后的历史教材,相当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改变课堂教学方式的,变过去“填鸭式”“满堂灌”等机械方式为引导式、启发式的新型的互动的教学方式。以前的“一言堂”“满堂灌”已不适合当今的学生需求了。学生的参与,不仅口语调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增加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的精神。

7、教师应该学会等待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用急噪乃至急功近利的思想影响学生,那样只会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下降,也失去了教师的“为人师表”的表率作用。教师的基本姿态是接纳,既不表示赞同,也不表示反对,而是表示非常乐意倾听。不止于简单评判“对”或“错”,而是展开具体的阅读与思考,给学生以方法的启迪。

总之,学生应该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和学生换位思考,多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去讲课。

心理健康教育讲课案 篇8

内容:

1、入监初期的心理健康问题

2、服刑中期的心理健康问题

3、出监前期的心理健康问题

授课时间:10月 授课教师:蔡

今天上课的内容是:服刑人员在不同服刑阶段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谈谈服刑人员不同阶段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及调适,以更有效地提高大家的心理健康水平,帮助你们服刑人员更好地服刑、改造。那首先我们解决如何划分阶段的问题。我们要将一名罪犯的服刑期划分为几个阶段?如何划分?先分析这样一个例子:贪污犯汪某,捕前为某公司总经理,被判刑5年。入监之初,对监狱生活极不适应,悲观失望、孤独苦闷,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经过教育改造,情绪逐渐开始稳定,对服刑与改造生活较适应。积极参加劳动、学习,还根据生产情况,多次提出合理化建议。其认罪悔罪心理,醒悟希冀心理不断得到强化,先后被减刑一年六个月。临近出狱前,汪犯又表现得焦虑不安,思绪混乱。经了解得知,他对出狱后的前途、工作、家庭等思虑过多,产生了很多喜忧交织的想法。从这个例子中,分析该犯的表现,很显然就将罪犯服刑期间心理变化过程分为了三个阶段。哪三个阶段呢?一是入监初期阶段,也是适应环境和心态调整阶段,这个阶段大致为入监半年左右的时间,主要任务是调整自我心态,适应改造环境,确立改造目标,为今后改造奠定基础。二是服刑中期阶段,也是正常改造,全面完成改造任务阶段,这个阶段大致是入监半年后到出监前半年的时间,根据每个服刑人员不同刑期、各自改造表现,(因为刑期有长短,还有表现好的多减刑也会不同)具体的时间长短也就各有不同了;三是出监前期阶段,也是出监前的心理准备阶段,时间大致为出监前半年的时间。认识不同阶段的心理问题,有意识地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调适,对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和顺利完成改造任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节,入监初期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入监初期常见的心理问题。

罪犯作为特殊的群体,是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之一,服刑人员在经历了拘留、逮捕、审讯、判决等诉讼程度之后,被移送监狱机关进入服刑改造阶段,原来自由不羁的社会生活宣告结束,开始拘禁服刑生活,这是服刑人员人生中的一次重大生活事件,由于角色的转换,心理由此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也必然会引发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多年来,心理学专家和监狱工作者对入监初期罪犯心理进行了比较广泛研究。调查显示,入监新犯在各测试症状指标上的得分均高于正常人群。主要心理问题表

NO.1 现为焦虑、抑郁、显著的躯体化症状以及精神病性,在人际关系上,罪犯的心理问题也比较明显。原因可能与监禁环境、家庭压力以及社会压力有关。认为陌生的监狱环境如高墙电网、武警看押、监规纪律、管教民警等以及在看守所时的道听途说是可能引起入监新犯的焦虑感与恐惧感。服刑导致家庭正常关系中断,使罪犯多疑、敏感、精神恍惚。自我调节能力差者则可能变得抑郁,压抑自己的情感,由于对新环境不太适应,部分罪犯出现了一些躯体不适,表现为肌肉紧张、消化系统溃疡等症状。

通过对入监初期罪犯心理特征的研究表明:由于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状况、生活经历、关押前的职业,以及是否累犯等方面的差别,入狱后对监狱、看守场所环境的适应程度有所差别,呈现以下几类心理特征。

1、悲观失望、失落心理。服刑人员入监后,被剥夺人身自由,有的还被剥夺了政治权力,远离自己的亲人朋友,与原来熟悉的社会交往环境隔离,已前的辉煌和荣耀都已远去,变成了让人痛恨的罪犯,阶下囚,感到一无所有,心里怅然、失落。不相信有谁会爱护他们,深感别人(包括自己的家人、亲属、朋友、老同事等)会讨厌和歧视自己,觉得社会冷酷无情,丧失改造信心,情绪消沉,觉得前途渺茫。表现为精神麻木,少言寡语,有时拒绝进食与劳动。同时又觉得犯罪打破了自己原有的生活理想,受到社会的遗责,给社会、给受害人家庭、给亲友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痛苦和损失,也使自己的一切都蒙上了一层阴影,因而产生了悲观情绪,认为自己“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活着不如死了好,还有什么脸面见人”等,有的面对遥遥刑期,不知何时是尽头,甚至对自己能否活着出去都丧失了信心,产生了自杀意念或行为等。

2、焦虑恐惧心理。恐惧是服刑人员入监初期比较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一是对监狱人民警察的恐惧,怕干警施行强制管教,有的服刑人员见到警察便表情很不自然,紧张得说不出话来,干警问话时吓得战战兢兢,说话语无伦次,不知说什么好;二对同犯的恐惧,怕老犯人欺侮打骂,自己处处受气;三是对监狱环境的恐惧,怕自己挨饿受冻,劳动强度大吃不消等;四是有的因有余罪或私藏有违禁品,整日心有余悸,忐忑不安。恐惧心理造成罪犯神经高度紧张,战战兢兢,身体和精神都很脆弱,稍有异常就惊惶不安。我重点讲一讲焦虑的有关知识,焦虑也是入监初期罪犯中最常见的一种不良心理问题,外部形态主要表现为:情绪烦躁不安,考虑问题多,白天疲惫无力,夜间噩梦连连,甚至哭哭啼啼,愁闷不语,处处是不安,事事都担心。关于焦虑,(不同于期待性焦虑,前面已讲过)心理学认为,焦虑与忧郁相类似,它既是一种正常的,具有适应意义的情绪状态,又可以发展成一定程度的神经性焦虑症。就其性质来说,它是一种复合性负情绪,给人产生一种不愉快的体验。久之,可形成病态人格。焦虑的一般理论对焦虑较早做出解释的是费洛伊德,他一开始的观点是:焦虑是性释放不完全的结果,以后又解释为受阻碍的性释放兴奋所引起的紧张状态;最后,他又提出,焦虑是一种自我防御机能,它使人警惕将要来临的威胁,NO.2 并对之做出相应的反应。焦虑在心理学上还只是一个较模糊的界定,许多研究学者只是根据焦虑反应可观察到的行为,对焦虑做出定义。焦虑是个体由于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致使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强,形成一种兼有恐惧或担忧的情绪状态。由此可见,焦虑是一种由紧张、焦急、忧虑、担心、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它可能在人遭受挫折时出现,也可能是没有明显的诱因,即在缺乏充分根据的情况下出现某种情绪紊乱。焦虑总是与精神打击、将来临的、可能造成威胁或危险相联系,主观上感觉到紧张、不愉快,甚至痛苦和难以自制,有时还伴有植物性神经功能的变化或失调。心理学家认为,焦虑是一种信号,其真实的意义就是提醒即将有危险、威胁的来临。自我只要察觉到真实的或潜在的危险存在,便会引起焦虑,焦虑产生之后,又会动员防御机制来斗争或躲避。研究表明:长时期的焦虑可变成病态情绪,经常感受焦虑的人可能形成一种焦虑特质。罪犯焦虑的产生,如前所述,焦虑是一种不愉快的体验,在罪犯改造中,无论是其改造本身,还是改造过程中的种种制度,规范乃至人际交往,都会引起罪犯焦虑的广泛而普遍的存在。

从总体上说,罪犯产生焦虑的情况大致有以下几种:

1、罪犯个人的利害遭遇。这种利害关系与罪犯个人最直接,一旦发生,则危险性、威胁性的程度比较强烈,为罪犯自身力量所无法避免、无法克服。这种情况引起的焦虑程度也较高。如根据中央部署在罪犯中开展“严打”活动,有些有余罪的罪犯害怕余罪被揭露、查出,终日焦虑不安,吃不下,睡不着,整天无精打采,情绪低落,记忆衰退。再如,将部分罪犯调往新疆改造,消息刚一宣布,许多估计是调遣对象的罪犯,立即产生强烈的焦虑反映,认为新疆边远,环境恶劣,改造定会苦不堪言。虽然通过做工作,使一些罪犯放下了包袱,但更多的罪犯认为一辈子完了。有的在宣布名单时听到自己的名字,便大小便失禁,当场瘫倒。在遣送途中,部分过去身体状况良好,从未有不良身体反应的罪犯,出现头昏、晕火车、呕吐、胸闷等反应。同时罪犯现实利益受到威胁时也会产生焦虑。平时改造中善于伪装的罪犯,由于坏事败露,假相被戳穿,担心将来会受到处理,不会再博得民警的好感和信任,这些直接的利益,会使一些罪犯产生焦虑心理。再者,罪犯的优越地位被别人替代,怕失去民警的相信,也会产生焦虑心理。

2、罪犯的不适应。新投改的罪犯,对监狱的不适应,新调动的罪犯对新环境的不适应等等,都会引起罪犯的短期的或长远的焦虑反应。例如,调动到一个新单位的罪犯,关心民警对自己过去成绩的肯定与否,可产生暂时的焦虑反应。

3、各种灾难、灾害的发生。许多客观性的灾难、灾害是个人力量所无法避免的,有时也无法克服。而作为罪犯对待自身的灾难、灾害的发生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有时无法准备),就会产生“猝然临之”的焦虑反应,NO.3 如突然的重大工伤事故,突然发现“绝症”等等。而对家庭中所发生的灾难、灾害,更有“鞭长莫及”之感,焦虑也由此产生。

4、学习引起的焦虑。焦虑与学习的关系表现得较为复杂。适当的焦虑可以刺激学习,过分的焦虑抑制学习,而学习本身又可引起焦虑的发生。一般来说,焦虑对一些简单的、熟悉的学习有促进作用,但对于本身就缺乏学习兴趣、被强制参加学习的罪犯则有抑制作用。因为,学习成绩低下,会伤害自尊心。产生“己不如人”、“低人一等”、“反应迟钝”的结论。从调查的情况分析,罪犯学习中焦虑心理比较严重,认为:由于年龄偏大,精力不足,没有兴趣,加之教学、教材本身的问题,一些罪犯很难学得进去,而学习又与改造紧密挂钩,致使罪犯长期处于紧张、焦急、不安的状态,而这种状态又反过来影响学习,严重的还会产生学习恐惧症。(举例:我们监狱就有很多这样的犯人,~~~~)

5、交往中的焦虑。有些罪犯尤其是初犯,原是农民的罪犯,由于交往缺乏经验,往往在与民警、与罪犯的交往中产生“交往焦虑”。害怕说不清楚,说不明白引起民警误解;害怕表达能力太差被民警耻笑,害怕社会经验不足,在与他犯交往中吃亏上当等等。这种类型的焦虑一般是暂时的,熟悉情况、适应环境后,焦虑一般会消除 罪犯焦虑的控制与消除.虽然人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现象,但是罪犯焦虑对改造的有害成份更多,因此有必要加以控制,有些还应当消除。这取决于两方面的努力,首先是罪犯自身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心理素质;其次是作为监狱管教干警的引导,搞好心理疏导工作。具体说:

1、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生活在世界上,人生会遭遇到各种各样包括焦虑在内的挫折、痛苦,但人不能永远沉浸在消极的痛苦之中,而应当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其中很重要的是要以欣赏的态度来看待世界。比如美好的家庭、强壮的体魄、忠实可靠的朋友。以此体会充实的感觉,美好的享受。同时,在处理各类问题时,不要走进极端,生活就是生活,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任何人都没有一顺百顺的时候,“花无百日红”,只有保持精神上的旺盛,才能给自己的生活增添乐趣。

2、接受别人的安慰。人不可能孤单地生活,人必须有良好的交往。与社会隔离的人,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社会人。即使罪犯关禁闭,他也仍然与管理他的民警有一定交往和联系。处在焦虑之中的罪犯,摆脱焦虑之苦的捷径就是要与别人交流,尤其要学会接受别人的安慰,减轻自身的痛苦。接受安慰的基础,是认为别人的安慰是真诚的。和民警交朋友最安全,也最可靠,你们的管教干警也可以成为信赖的朋友,可惜有些罪犯,偏见心理太重,视民警为不受欢迎的人,有痛苦更乐于与他犯“同病相怜”。

3、可能情况下娱乐一下。罪犯所处环境特殊。但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适当娱乐还是可以做好的。如打牌,参与监狱组织的体育活动,看电视、学书画及其它兴趣活动。通过娱乐,转移注意力,把埋藏在内心深处的快乐天性挖掘出来,调节身心。

4、管教民警体谅、理解罪犯的焦虑。

NO.4 焦虑是一种有害情绪,不仅对罪犯自身改造不利,也会感染、影响其他罪犯。因此,管教干警,洞察罪犯情绪(包括焦虑),及时给予劝导、启发、沟通等帮助,都有利于罪犯控制和消除焦虑心理.3、痛苦怨恨心理。痛苦心理,多见于过失犯。他们对自己的行为抱有悔意,但大都认为自己不应受到如此惩罚。常考虑在关押期间如何度日,父母、爱人、孩子等亲人在家如何生活。表现为整天愁眉苦脸,顾虑重重,寝食不安,情绪变化无常。怨恨心理方面,表现为有少数服刑人员对自己的犯罪,不从自己自身找原因,把判刑入狱归咎于他人,推向社会,推向客观。比如:恨自己“失了手”;恨同伙不够哥们义气,“出卖自己”;恨父母无能,没找人说情;恨公、检、法、司太严,单单对自己过不去,等等。甚至有的将这种怨恨心理泛化为对整个社会的不满和抱怨。

4、绝望抗拒、抵触心理。多见于累犯与重犯。这类服刑人员迷恋过去的犯罪生活,对改造抱抵制甚至反抗的态度,觉得生活没有希望。外部表现为态度蛮横强硬,常常抵制监管,抗拒改造,欺侮其他犯人。抵触,是指新入监的服刑人员对判决不服并且将这种不服情绪延伸和转移到抵触管理干警管理的一种对抗心理。心理学专家曾经做过调查统计,有这种心理的服刑人员大约占了新入监服刑人员的10%左右,在这些人当中,有的认为法院是无罪错判,有的认为法院对自己处罚过重。汇集以上种种,心理就产生了“冤枉”的感觉,产生不服、不满的情绪。严重的表现为不服管理、对抗改造,造成极坏的影响。

5、偏见。偏见,是一种情绪,又是一种态度,从概念上看,偏见是以不充分或不正确的信息为根据而形成的对人、事的一种片面、不公正的见解。偏见的特点是以偏概全、判断简单化。偏见有以下五个特征:以有限的或不正确的信息来源为依据以刻板印象为依据;有过度类化的倾向;先入为主的判断;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因素相互交织,往往既复杂又固执。偏见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心理现象。在罪犯中也普遍存在着。罪犯偏见所指向的对象:民警个体及民警群体,监狱政策及具体工作制度,民警工作、社会帮教、他犯个体及群体等。

6、负疚忏悔心理。多见于过失犯。能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给国家和他人造成的损害,给自己家庭带来的痛苦,对自己的罪行抱有悔意。这类犯人往往在改造方面也是表现比较好的。

(二)、入监初期心理问题的调适

研究指出:对心理知识的无知和对心理健康的忽视或轻视,是罪犯难以适应监狱改造环境,理智面对挫折的重要原因。所以我们要抓住这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每一名罪犯能接受到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建立起正确的健康观念,使你们服刑人员学会自我调节和控制,NO.5 这样不仅能够放下思想包袱,轻松改造,而且可以避免心理异常所导致的各种监管安全事故。针对上面分析的入监初期服刑人主要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下面就谈一谈入监初期服刑人员心理问题的调适。主要有四个方法:

1、熟悉改造环境,适应改造环境。(教材P216节选归纳)

2、接受现实,置换角色;每一个服刑人员要充分做好角色的转换,适应监狱准军事化、半军事化的管理模式。清楚由“社会人--监狱人--社会人”这一监狱再社会化的过程要求。(教材P217节选归纳)

3、确定目标,充实生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造计划,当你实现自己制定的一个又一个计划时,你就会变得自信、成熟,就会一步步走上弃旧图新的阳光大道,心情自然就会变得轻松、愉快。充实自己,将刑期当学期。利用时间抓紧学习,并培养自己的各种爱好,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在忙碌中你会发现自己过得充实,活着又是那么有意义。(教材P218节选归纳)

4、调节情绪,改善心情。

人的情绪有积极和消极之分,而消极的情绪对人体的危害是不小的。心理学家在研究消极情绪对生物个体的危害时就曾利用动物做过一些实验。心理学家是利用猴子做的实验。两只猴子同时关在笼子里,一只被捆住了,不能动;一只可以在笼子里活动。实验者每隔20秒钟对猴子进行一次电击。每次放电前5秒钟,笼子里的红灯就会亮起来。笼子里有一个开关,可以自由活动的猴子在笼子里活动时发现了这个开关,每当红灯亮时,它就会按动开关逃出笼子。而另一只猴子不能活动。实验不间断的进行,有一只猴子先死了。你们认为是哪一只猴子先死了呢?实验的结果是能够活动的猴子先死去了。因为:猴子害怕电击,都希望逃避。被捆住的猴子毫无办法,只好听天由命;可以活动的猴子为了逃避电击,需要时刻注意红灯的闪动。红灯一亮,就需要迅速打开开关,向外逃窜。可以活动的猴子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时刻处于紧张、焦虑、恐惧中,这些都是消极的情绪状态,对生物机体有重大的影响。猴子的死是和不良情绪相联系的。服刑人员中就有不少人是在消极的情绪笼罩下艰难地改造。有的哀叹吁嗟,有的灰心丧气,有的牢骚满腹,有的怨天尤人„„这是非常有害的。要摆脱这种被消极情绪控制的心境,需要进行积极调整,有条件的可以积极参与心理咨询和治疗,更重要的是学会自我控制和调节情绪。那么,应当怎样控制和调节情绪呢?

(1)别老是盯住消极的一面。有的人经常说:“我真倒霉,什么不好的事总被我遇上”。这就是抓住一点不计其余,总是认为别人处处事事与自己作对,这当然就不会有好的情绪,自己也不会有丝毫的轻松。因此,要学会换个视角,找出自己的不足,并常常与别人友善、和睦、学会与别人友好地相处。(2)要有宽广的胸怀。生活中常常遇到不顺心的事,完全不必为小事耿耿于怀,自寻烦恼。人必须树立远大的理想,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重新做人的目标上,不为一时得失、成败而大动感情。看这不顺眼,看那不自在,希望一切都符合自己的理想模式是不可能的,要冷静地承认发生的一切,重新设计新的生活,放下包袱,轻装改造才是明智的选择。(3)增强适应新生活的能力。一个人的消极情绪总是有这样那样的外界诱因,但对一个人来说,增强适应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面对高墙电网,失去了正常人的自由,处处受到规范的制约,自然是十分痛苦的,但痛苦并不能改变这一现实,正确的办法是早日适应。(4)正确评价自己。有些人过去是社会上的能人,为社会的确做过贡献,但贡献并不能成为开脱罪责的理由。相反,NO.6 必须正确把握住自己,犯了错误,犯了罪,要有决心改正,知耻近乎勇,从挫折中奋起,走好人生的每一步。(5)注意加强性格的锻炼。时刻注意克服性格方面的缺陷。如果是脾气急躁引起的情绪多变,就应当学会制怒;如果是心胸狭窄引起的不稳,就应当开阔心胸。同时,要经常提醒自己,控制住自己情绪的“闸门”,学会保持心理平衡。

调节情绪几种小方法。制怒术 做情绪的主人,当喜则喜,当悲则悲。在遇到发怒的事情时,一思发怒有无道理,二思发怒后有何后果,三思有其它方式替代吗?这样就可以变得冷静而情绪稳定。愉悦术 努力增加积极情绪。具体方法有三:一是多交友,在群体交往中取乐;二是多立小目标,小目标易实现,每一个实现都能带来愉悦的满足感;三是学会辩证思维,可使人从容地对待挫折和失败。幽默术 常笑多幽默。心理学家认为,人不是因为高兴才笑,而是因为笑才高兴。不是因为悲伤才哭,而是因为哭才悲伤。生活中要多笑勿愁。助人术 学雷锋做善事,既可以给他人带来快乐,也可使自己心安理得,心境坦然,具有较好的安全感。宣泄术 遇到不如意、不愉快的事情,可以通过运动、读小说、听音乐、看电影、找朋友谈心诉说来宣泄自己不愉快的情绪,也可以大哭一场。代偿转移术 当需求受阻或者遭到挫折时,可以用满足另一种需要来代偿(即代替)。比如这一件事没做好,可以用做好另一件事来代替,也可以通过分散注意力,改变环境来转移情绪的指向。升华术 即把受挫折的不良情绪引向崇高的境界。如著名文豪歌德在失恋后,把失恋的情绪能量升华到文学写作中,写出了名作《少年维特之烦恼》。放松术(适宜夜间睡觉时)心情不佳时,可以通过循序渐进自上而下放松全身,或者是通过自我催眠、自我按摩等方法使自己进入放松入静状态,然后面带微笑,想象曾经经历过的愉快情境,从而消除不良情绪。语言调节法 语言是一个人情绪体验强有力的表现工具。通过语言可以引起或抑制 情绪反应,即使不出声的内部语言也能起到调节作用。林则徐在墙上挂有“制怒”二字的条 幅,这是用语言来控制调节情绪的好办法。

第二节

服刑中期的心理健康问题

经过了入监初期半年时间的履行,服刑人员随着对监狱法律、法规、政策和规章制度的熟悉和了解,逐步适应了监狱的劳动、学习、改造生活,确立了自身的改造目标,进入了心理上的改造适应期。但是随着改造时间的延长,服刑人员也会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如家庭变故、婚姻纠纷、改造中的人际关系冲突、改造目标难以实现等问题,如若不能妥善处理,也会引发服刑人员心理情绪的波动,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影响到服刑改造。

一、服刑中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心理饱和 “饱和”一词系化学术语,原意是指晶体加入水中,当它不能再溶解时,叫做饱和。(比如糖、盐)。“心理饱和”则是指心理的承受力到了不能再承受的程度。心理饱和现象在生活中几乎随处可见。多为负面效应。比如,老师布置100道数学题,学生开始做作业时,动作快,做得也正确,但做到后来,速度慢了,还常出差错,同时出现厌烦情绪。再比如卓别林在《摩登时代》中扮演一名工人,成天做着“拧螺丝”的活,干久了,他看见过路女人胸前的纽扣,也用扳手去拧。简而言之,他们干腻了。又如:一位领导参加书法大展,工作人员请他题字,他信手写下“同意”二字。这虽属笑话,却也是心理饱和的典型例子。同样的道理,服刑人员改造时间久了,也会出现心理饱和的现象。有的服刑人员刑期长,头几年改造一帆风顺,改造成绩较好,可是第四第五年以后就容易产生心情烦躁的感觉,NO.7 脾气也就得越来越坏,动不动就与人吵嘴、打骂,这就是一种心理饱和的现象,就是你们常说的“劳改劳腻了”的现象。这是都是服刑人员心理饱和现象的真实再现。服刑人员的心理饱和现象一般表现为:对监规纪律的约束自我放松,经常出现违规违纪行为,对常规性的改造任务表现出厌烦情绪,消极对待,应付了事;对管理干警的苦口婆心教育不再入耳入心,当作耳边风,左耳进右耳出。心理饱和现象是改造热情缺乏、淡化的表现,容易造成改造成绩滑坡,出现改造反弹现象。

(二)、双重人格

双重人格:(有的叫法是阴阳人格、反正人格、暗明人格、隐显人格)即人格的两面性,是指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内产生两种相互矛盾或完全对立、完全不同的内心体验,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性格,也就是所谓两种不同的人格在同一个人身上先后交替出现。比如在管教干警面前“规规矩矩”,背后却行为散漫,消极改造;还有的减刑前积极肯干,减刑到手后表现一般,这都是双重人格的典型表现。双重人格不利于服刑人员人格的完善和彻底改造,也不利于服刑人员重返社会,造成社会适应不良。“双重人格”的服刑人员首先要认识其危害,大凡双重性格者,往往能欺骗别人一时,却以欺骗自己一生而告终,其人生最终还是可悲的。其次,不要为改造中的一时得失而给自己戴上“双重人格”的面具。不可否认,在改造中,有时你讲了真话却被误解,有时你的“假改造”却成为了“积极份子”,但这些都不能长久,假的永远是假的,欺骗政府、欺骗自己、阳奉阴违终究害已。当代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把这句话送给大家,希望服刑人员在改造中应强化树立真、善、美的信念,养成表里如

一、完善健康的人格,不要为“双重人格”一时的得失而失去自己。同时,由于双重人格的背后,是强烈的自卑和脆弱。因此应注意循序渐进的培养自身的自信感和自强感。从小事做起逐步获得成功的感觉。

(三)、抑郁心理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有一段时间感到不快活,比如我们失去了亲人、做错了事情、遭到领导的批评,甚至是朋友之间吵架拌嘴,这时我们往往会感到失落和无助,自责或内疚,因而情绪低落、沮丧,这就是抑郁。与一般的悲伤反应不同,抑郁比悲伤,也比痛苦、羞愧、自责等任何一种单一的负性情绪更为强烈和持久,给人带来的影响更深重。抑郁也不同于忧郁,抑郁是一种很普遍的情绪,可以说人的一生总有某段或长或短的时间生活在抑郁之中。遗憾的是,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抑郁的危害,不能积极调节心态,长期(一般在3个月以上)笼罩在抑郁的阴影下无力自拔,影响到正常生活的能力,这时他们就患上了抑郁症。近年的医学研究发现,抑郁症是最常见的心理疾病,在全世界的发病率约为11%,也有人把它称为“心灵的感冒”。严重的患者的思想与现实更为脱节,常常会毫无原因地觉得有罪恶感和没有生存的价值,更严重者会有幻觉出现,甚至自杀,有的NO.8 还产生“扩大性自杀”行为。美国休斯敦的一位白人妇女就因为患上了抑郁症而感到绝望,寻求自杀。同时,又认为自己死了,留下的孩子会非常可怜,于是在自杀前就把自己的5个孩子全部杀死了。而有资料表明:74%的自杀者都是因为抑郁。

服刑人员的抑郁是在改造中长期受各种内处因素的相互影响,而产生和积累的愁闷心理,长期过度的抑郁更有可能产生自伤自残甚至自杀心理和行为的发生。某服刑人员,入监5年后,常感觉处处不如别人,看到自己与同入监的同犯相比,成绩平平,加上妻子离他而去,孩子无人抚养等压力,再想想遥遥刑期,于是产生了绝望心理,整日噩梦连连,无精打采,拒绝与他人交往,这种长期的抑郁心理使用权他最终走上了自杀之路。再比如三监区自杀犯人XX,自杀前监狱曾对他做过心理测试分析,结果显示他就有严重的抑郁心理。

处于抑郁状态的人,如果能进行调节,积极面对所遭遇的现实和处境,接受丧失与悲伤的现实,就有可能克服抑郁情绪,重新适应环境,恢复正常的生活。下面就介绍几种解除抑郁心理小处方给大家:

1.读一读童话,释放一下心理的负荷。虽然童话是为儿童创作的,但是它的内容单纯、质朴、生动、活泼和理想化。当人们阅读童话时,往往被作品中的童心和美好的理想所感染,唤醒沉睡的童年记忆。同时,作品中描写的富有人性的花鸟鱼虫和各种动物,还有天真可爱的小灵通、白雪公主、灰姑娘等人物形象都能引起人们强烈的美感,这样人们便会超越自己的处境进入另一个世界中去,心理上的压力解脱了,心情舒畅了。从医学心理学的原理分析,童话之所以能消除人的烦恼,调节心理的不平衡,主要是心理防御机制中的退行机制作用的结果。2.跑跑跳跳,让烦恼随风而去。据研究,跑步可以帮助抑郁症患者摆脱困境,跑步后,身体可产生大量的儿茶酚胺物质,它能帮助人们清除抑郁情绪。3.发发牢骚,把苦水倒出去。有的时候,不高兴是因为没有时间去清理一些杂念,可导致人的坏心情的产生。所以,找一个适当的机会向你周围合适的人发发牢骚,解解闷气,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4.为自己设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有的时候,人们常常会做一些傻事,为了一个可望而不及的目标而忽视了身边很重要的事情,凭空给自己带来无谓的烦恼。想做一个合格的现代人,首先必须了解自己的能力,先订一个合理的近期目标,然后在以后的岁月中不断地充实自己,这样才能离制订的目标越走越近。5.千千万万珍重自己的身体。身体是一切的源泉,不仅仅从心理上改变一个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必然会在心理上带给我们一些成就感和优越感。6.培养一些业余爱好,结交朋友。当一个人的人生只有一种选择的时候,他的快乐也只能是单向选择,这种快乐也是不稳定的,只有借助多种方式来调节释放自己。

(四)、伪装心理

〈教材〉P221节选归纳

(五)、疑病

疑病症又名疑病性神经症或臆想病。这是一类表现为对自身健康状况过分关注,深信自己已患有某种疾病,因而经常诉说某些不适,但一切检查均不能证实某种疾病存在的变态心理状态。此类病人的人格特点是精神上容易紧张,猜疑多虑,爱钻牛角尖,格外敏感,性格内向,心胸狭隘,固执好辩,而且对自己过分关心,容易接受暗示。疑病症归根到底还是一种“心病”,尽

NO.9 可能地保持开朗、乐观的性格,端正改造态度,对消除疑病是有益的。

(六)性心理问题

主要有两种,一是手淫,二是同性恋。手淫是一种性自慰方式,只要适度、有节制,可以认为是一种消除性紧张的方式,但是过度频繁,就会产生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思维迟钝、头脑昏沉等心理方面的障碍,同时还可能导致一些性功能障碍。手淫更大的危害还是在心理方面,专家认为,手淫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手淫的态度,有手淫行为的人常常引发内疚、焦虑、自卑等不良心理,有些人对手淫不能自制,导致心理矛盾重重,痛苦不堪。同性恋是一种性心理指向障碍,是指将性对象指向同性的一种性心理或性行为。由于监规纪律不允许同性恋的存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对同性恋持有鄙视、厌恶和排斥的态度,因此,同性恋服刑人员在心理上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如果发现自己是有同性恋倾向,该怎么办呢?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调整:一是自尊自重,广交朋友,既不要因为自己的同性恋倾向而自责,也不要让这种所谓恋情滋生泛滥。广交朋友有助于冲淡内心的矛盾,维护自尊。二是查清原因,寻求对策,同性恋的形成可能有先天的因素,也可能是后天环境造成的,情况比较复杂,建议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弄清原因,并制定相应矫治措施。

二、服刑中期心理问题的调适

(一)树立承纳之心,正确面对委屈;〈教材〉P224节选归纳

(二)拥抱热情,焕发改造活力;〈教材〉P225节选归纳

(三)树立健康的公平观,维护心理平衡:

少数服刑人员存在“遇事找说法”的心理,找“说法”即求公平合理,大事非要弄出个“里表”,这在社会主义国家无可非议,法律保护每个公民的合法权利,但如果小事也要“针尖对麦芒”,就未必合适。要求公平并不是错误的心理,但如果因为不能获得公平就产生一种消极的情绪,就成为心理问题了。首先,对个人心理健康不利,一些人事事渴望公平合理,个人感到公平了便心情舒畅,如果觉得不公平,则耿耿于怀,郁结在胸,甚至气急败坏,行为出格。一次又一次,这种“公平”就象一条绳索,越来越紧地勒着要求公平的人,最后将其室息在消极情绪的“死结”中而不能自拔。《汉书》上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意思是说,水太清澈了,就不会有鱼,人太苛刻了,就没有人与之交往。你在生活中不论事情大小都要“叫真”,都要求公平,找说法,对不对事不能“举大德,赦下过”,那谁还能与你交往、相处呢?其实,仔细想想,即使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也不能保证事事都会公平合理,分毫不差。公平是需要的,但没有绝对的公平,如果世界上每件事都要求绝对公平,那样的话,人一天也活不下去,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利益分配,总难免有点摩擦和不均,何必事事都太认真?如果每件事都要讨个说法,一点小亏也不吃,那么这个世界就不得安宁了,大事认真,小事糊涂,是符合客观实际和现实生活的哲学的。

NO.10 何况,你说“不公平”,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主观看法,未见得就“不公平”。拿社会上说,都一样上八小时班,为什么他的工资多,我的工资少?都是大学毕业为什么他当领导,你提拔不上去?拿监狱里来说,同样的表扬数,为什么他减刑,我没减?都是盗窃五千元,为什么他判五年,你判七年?如此等等,因为时间、地点、条件、情节不一样,结果就不一样,你说不公平,可能还是公平的,不能单凭主观感受讨公平。所以要提醒服刑人员,维护公平是对的,这只能就大事、就原则而言,世界是复杂的,事物没有绝对的,公平不会事事都有,绝对的公平难寻,与其心烦意乱,行为失当,不如泰然处之,检点言行,这也是一种心理调适吧。

第三节,出监前的心理健康问题

服刑人员在服刑期间,最关心最敏感的莫过于自己的刑期,无论刑期多长,绝大多数服刑人员都能随口准确地说出其刑期执行了几年几个月,还剩几年几个月。可见回归心理的强烈,充分认识、把握和平衡出监前的心理,有利于与社会的顺利接轨。服刑人员刑满释放前的半年至一年时间里,会打破服刑中期的平静,心理出现不安期,此阶段心理的主要特征是情绪波动较大。

一、出监前常见的心理问题 《教材》P226节选归纳

二、出监前期的心理调适 《教材》P228节选归纳

1、善始善终,贵在有恒

2、理清头脑,做好心理准备

3、面对歧视,坦然面对

4、强化自信,消除自卑 服刑人员回归社会,不仅标志着刑罚执行的结束,更重要的标志着人生的又一次重大转折,由服刑人员成为新人。同样是新人,却走出了不同的人生道路,有的走回头路,更多的走上了新路。那些走新路的,一改过去好吃懒做、游手好闲的恶习,因为只有失去的才知珍贵,失而复得,备感珍惜,他们把回归社会作为第二次生命的开始。对新生活的执着追求和热爱源自宝贵的自信心,自信心是他们新生活的动力所在。而那些无动于衷、放任自流、玩世不恭的刑释人员所缺乏的就是这种自信心。因为犯罪带来一系列消极影响而产生自卑感相对严重。长期的自卑心理,使其意志消沉,不思进取,心灰意冷、厌世轻生。所谓自卑心理就是指由于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做出过低的评价而产生的消极心理活动,常表现为忧郁、悲观、孤僻,这种心理一经产生,若任其发展,便会成为人的性格的一部分,难以改变,严重影响人的社会交往,抑制人的能力发展。

那么如何克服自卑心理,建立自信心呢?(1)积极与他人交往。自卑

NO.11 者多数孤僻、不合群,自己把自己孤立起来。心理学家认为,当人独处时,心理活动就会转入内部,朝向自我。自卑的人长期独处,心理活动的范围、内容就会变窄变小,加之个人认识的局限,就会使心理活动走向片面,只看到自己的不足而忽略了自己的优点,从而陷入深深的自卑之中而不能自拔。当你积极地与他人交往,你的注意力就会被他人所吸引,感受他人的喜怒哀乐,心理活动就不会局限在个人的小圈子里,心情就会变得开朗。另外,通过与他人交往,能多方位认识他人和自己,通过比较,正确认识自己,由此调整自我评价,提高自信心。(2)提高自我评价,注重自我激励。自卑心理既然是由于自我评价过低而导致的一种心理失调,那么,对其克服的重要办法,就是提高自我评价,注重自我激励。要对自己进行全面正确的分析,要多看自己的长处,要经常回忆你过去的成功经历,借以激发你的自信心,而对自己过去失败的事例,要进行重新归因,不要将失败的原因过多地归咎于自己。当你面临情况感到信心不足时,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暗示,自我激励:常对自己说:“我一定会成功”、“不要怕,我错了别人也不会取笑我,他们也有失败的时候”、“人人都能干,我为什么不能干?”、“我一点儿也不比他们差”、“以前比这更难的事我都能干好,何况这点事情”。经过这样一段时间的锻炼,自卑心理是可以减弱甚至消失的。(3)增加成功的体验自卑感通常是由于自我表现过程中遭受挫折和失败而引起的,所以,成功地表现自己,补偿过去的失败,对于战胜自卑感是非常重要的。要懂得循序渐进地克服困难,锻炼自己的能力,刚开始的时候,要选择那些自己力所能及,把握较大的事情作为突破口,力争首次行动成功。首次行动的成功意义重大,它打破了以往的局面,使情况发生了转机,大大地增强了自信。另外,切不要忽视小小的成功,因为任何的成功都会提高人的自信,随着成功体验的不断增加,自卑感便会逐步被自信心所取代。

5、控制自我,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结束——

上一篇:嫦娥一号卫星数据高可靠性保护设计下一篇:区领导调研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