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风筝六年级作文

2024-11-05

放风筝六年级作文(精选8篇)

放风筝六年级作文 篇1

今天一早,我和爸爸妈妈开着车便出发了,一路上习习的春风轻抚着我们的脸颊,真是惬意无比,猜猜我们要去哪儿?对了,我们要去多蓝湖放风筝,这是学校的老师们组织的一次大型活动。

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多蓝湖,已经有风筝在空中飞翔了,我看到学校的老师举着鲜艳的红旗在等着我们,就跑过去跟老师们打招呼。老师让我们去后面排队领风筝,我便站在队伍后面耐心地等待着。过了一会儿我终于领到了一个老鹰风筝,我拿着风筝仔细端详,都有些爱不释手了。

爸爸帮我把风筝弄好了,我一手拿着风筝,一手拿着线轴,开始迎着风小跑,跑了一段距离后,我松开了拿着风筝的手,又小跑了一段路后,我的“老鹰”终于飞上了蓝天。我兴奋地欢呼起来……

我一边仰头看着高高飞翔的“老鹰”,一边用手拽着风筝线,左右摆动。看!我的“老鹰”正在天空中翩翩起舞呢,多美啊!灰色的身躯,黄粉相间的翅膀,再加上蓝色的小圆圈的点缀,显得更加美丽动人,我只管拿好线轴,任由它飘飘悠悠地在天空中翱翔。

正当我陶醉的时候,忽然,吹来一阵大风,天空中的风筝都像喝醉了酒似的,不“听”命令了,疯狂地左右摇摆。我的“老鹰”也不例外,更糟的是还遇上了一只“蝴蝶”,“孙悟空”亮起了它的火眼,似乎断定我的“老鹰”就是喜欢这只“蝴蝶”,所以死追不放。最后只见一个碰撞,两只风筝的线都缠在了一起,不一会儿便双双落地。结果,我只有和“蝴蝶”的主人一起解开缠绕住的风筝线……再一次放飞的时候,我的”老鹰“再也不敢左顾右盼了,它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独自飞着,我和爸爸妈妈仰起头疼爱地望着它……多么美呀!

“筝筝”日上,这次活动放飞的不止是一只只五彩斑斓的风筝,更是我们心中如春天般美丽的梦想……时间飞快地流逝,转眼间,我们就要说再见了,风筝还在空中自由自在地翱翔……

放风筝六年级作文 篇2

一、传统六年级作文命题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六年级作文测评是小学阶段的终结性考核, 具有相对完整性。

首先, 六年级作文命题基本上是传统的全命题作文, 在“应试”理念的催化下, “口袋文”“枪手文”屡见不鲜, 作文教学陷入教师让家长找文、写文, 让学生背文、默文的怪圈, 引发社会的负面评价。教师的工夫下在猜题和督促学生背文、默文上, 显然, 这样的作文测试评价没有起到促进师生发展的作用。在许多学生、家长甚至教师的眼里, 作文无非是一种考试的工具, 是一种得分的手段, 因此, 考试中能否得高分就成了写作文的唯一目的, 也成了评判作文质量的唯一标准。

其次, 作文命题人与阅卷教师在评卷过程中的人为性和主观性较明显。不同的命题人对教科书的理解、知识经验等, 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 往往各有侧重、各有不同。阅卷教师评分的主观性也很强, 即使有严格的评分标准, 评价过程中的科学性与公平性也很难把握到位。

最后, 作文命题是语文课程评价中最为敏感的部分之一。多年来, 各地区很少进行相关改革与尝试, 形成一成不变、死板僵化的命题模式, 也影响和制约着作文教学改革与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

因此, 如何改进六年级作文命题, 以期优化六年级语文课程评价、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仍是语文教学评价研究的重要内容。

二、六年级作文命题指导思想的定位要科学准确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夯实基础,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六年级习作的要求是: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 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积累习作素材。

作文试题的命制应反映课改的方向, 传递课改的理念, 彰显课程标准的思想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命题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体现正面导向。作文测试评价其实是一个情感熏陶、人文培育的过程, 学生审题、在大量材料中选择的过程及文章主旨的确立都是学生认知水平、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思想情操的体现, 因此, 命题中要渗透积极的思想内容, 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有利于落实课程改革, 推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人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是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3.命题材料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强化基础, 绝对不出偏题、难题、怪题。作文命题材料应源于生活, 在生活中可见, 到生活中可用, 有利于学生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 捕捉作文题材。命题材料还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积极向上, 表达真情实感, 不能使学生见到作文题后, 不知所云, 无话可写。

三、六年级作文命题举例及分析

下面是我区六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和第二学期期末的作文题。

作文命题1:课文中, 汩汩的溪流声、丁冬的山雨声、贝多芬的琴声、伯父鲁迅谆谆的教诲声, 是动听的;生活中, 歌声、掌声、笑声、读书声、赞美声、加油声……同样也是动听的。请以“动听的声音”为题, 选取你生活中的一件事, 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做到内容具体, 感情真实, 分段表述, 书写规范。 (选自河北区六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作文命题2:“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在《竹石》中用这样的诗句赞美了竹子坚定顽强的品格和不怕困难的精神。仔细默读这两句诗, 你想到了什么?可以是某个人、某件事, 也可以是某物。自拟题目, 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选自河北区六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两篇作文的命题内容都分三部分:提示语、题目和要求。这两项命题给我们如下启示。

1.作文命题的提示语非常重要。提示语能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启迪学生展开联想, 激活学生头脑中的已有材料与经验, 在立意、选材上有一定的引导作用。提示语中的每一句话都有深刻的内涵, 透露出大量的信息, 需要学生仔细审读、推敲。

命题1中的提示语旨在调动学生在课内阅读中的知识储备和记忆, 提示学生选材可以是风景游记、感人事例, 也可以是人物。生活中的歌声、掌声、笑声、读书声、赞美声、加油声等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如嘹亮的歌声、热烈的掌声、朗朗的读书声、做了好事得到的赞美声, 还有各种活动中的加油声等, 提示语给学生写作“动听的声音”提供了极其广阔的空间。

命题2中的提示语虽只引用了郑燮在《竹石》中的两句诗, 但提示语很明确地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就是赞扬一种坚定顽强的品格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这样的立意就会引导学生作好选材。在后面的提示语中, 引领学生拓宽题材, 可从人、事、物中进行选材。命题内容看似较为“狭窄”, 但借助提示语, 给予其全新的含义, 激发学生从已有的积累和广阔的生活中, 选取新鲜生动的材料, 催发写作灵感。提示语不是摆设, 它对学生有正确的导向性和积极的启发性。

2.审题要清楚准确。命题1是给题目作文:动听的声音。题眼是“动听”, 要求选择悦耳的、美好的、积极的、感人的声音, 引领学生感受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声音”是题限, 文章一定和“声音”有关。命题2是自命题作文, 学生一定要看好要求, 然后自拟题目。

3. 对文章的题材 、字数 、行文要有具体要求。

作文命题的三部分内容 (提示语、题目、要求) 是一个整体, 不能割裂开来生搬硬套, 应指导学生认真读好要求, 做到有事可叙、有人可记、有景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

四、六年级作文命题的几点思考

1. 作文命题要与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内容、要求相契合, 掌握语文课程标准的精髓, 防止命题人的主观性和随意倾向。教科书是语文学习的本源, 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凭借。语文教学必须依托教科书, 用好教科书。作文命题既要依托教科书, 又要拓宽学生思路, 在上文的命题1和命题2中, 就很好地做到了材料提示源于教科书, 引领学生在今后学习过程中多思善想, 感悟教科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 作文命题要以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为依据, 防止成人化倾向。语文既源于生活, 又广泛应用于生活, 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 作文命题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通过考查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语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要保持一颗童心, 了解学生头脑中“装”了些什么, 了解学生真实的生活, 凭空指导是很难从学生的头脑中挖掘出真实丰富的题材的。不能把成人的生活、认识和语言“搬”到学生身上, 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 让学生表达真实的感受、抒写真实的生活, 防止成人化倾向。

3. 作文命题要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防止僵硬呆板的模式化倾向。语文作为一门实践课程, 要求学生在阅读和表达的实践上下工夫, 因此, 教师应避免围绕知识“框框”和写作技巧耗费过多的精力, 而要设计各种学习活动, 把语言文字的运用与阅读积累相结合、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与各学科的学习相结合、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为此, 作文命题应努力反映学生的实践活动内容, 要打开学生的思路, 拓宽他们的思维, 让他们把对生活的创新观察、对事物的独特感悟和与众不同的思想意识表达出来, 防止在作文中出现千人一面的僵化式写作局面。引领学生学会换一个角度看问题, 追求新的发现;积极突破思维定势, 学会将直觉思维、反向思维、发散思维、聚敛思维、联想想象思维等灵活地运用于作文中, 使自己的写作思路活跃, 独具特色。

关于六年级作文教学的理性思考 篇3

我觉得针对六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应以几个方面为抓手,切实推动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

一、阅读和写作应巧妙结合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每位语文教师都强烈意识到读书对于写作的重要性。然而新教材较以前的教材相比篇目众多,教师上课时难以抽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阅读名篇名著;如果作为回家作业,又怕学生根本不读或应付了事。对此,我是这样解决的:每周一、三、五布置写点评的作业,教师首先精选一些适合六年级学生阅读的、篇幅适中、文质兼美、故事性强的文章,每次下发一篇,要求学生回家后先默读一次,碰到生字词可查字典,并把生字词的拼音和解释写在点评本上,再朗读两次,然后摘抄好词好句写点评。点评本从中间画一道竖线隔开,左面摘抄,右面写点评。还可以让学生针对全文写点评,这类似于读后感。阅读作业完成得好不好,只要看看学生点评的质量就一目了然了。这样长期坚持下去,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切实提高写作水平。

二、应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在小学低年级,由于家长觉得孩子识字少,阅读时怕难以理解,所以在孩子的认字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到了高年级,学校则侧重于做练习,致使学生阅读面窄、词汇量少。因此,我从六年级开始就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给学生推荐一些名著让他们选择,或去图书馆借,或去书店选购,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此外,我还把读名著作为贯穿学期始终的一项作业,要求学生每天必须抽出半小时来读名著;有时我不下发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就自己读的名著片段写点评。两个学期下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许多学生养成了阅读的良好习惯。

三、应在活动中扩大学生的写作视野

许多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常有这样的感慨:选材老套,很多学生千篇一律地写妈妈雨天送伞、爸爸背他上医院等老掉牙的话题。这一方面说明学生不善于观察生活,不善于发现身边的真善美;另一方面则说明学校和家庭生活的单调乏味。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校园活动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如春游、为灾区小朋友举行义卖活动,这些都是写作的良好契机,我们要很好地加以利用,并“趁热打铁”,鼓励学生写周记或作文。作为语文教师,也可组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其写作兴趣,使学生有话可说,学生自然就降低了写作文的畏难心理。

四、应牢牢抓住作文的反馈和修改环节

活动开展得越多,学生写作的热情也就越高。如果教师对于学生上交的作文反馈太慢,甚至过了一两个星期,学生才拿到教师批好的作文,这时学生的印象已经不深了,或许漫不经心地看一下教师的评语,就塞到抽屉里去了。下次再要求写命题作文时,他们的热情已大打折扣。教师辛辛苦苦改作文、写评语,却因为反馈慢,使付出的和得到的不成正比。那么有没有更有效的方法呢?我从以下方面做了尝试:

1.作文交上来的当天就进行讲评

教师可将还没有批改的作文放在讲台上,随机抽取几本让学生朗读。平时写作认真的学生,被抽到时往往镇定自若,甚至喜上眉梢;平时写作马虎、应付了事的学生,则面红耳赤,暗暗下决心下次要认真写。教师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改进意见,中间穿插学生的点评,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良好局面。这样的作文反馈课,其效果是明显的,也有激励学困生的作用。最后,教师可将作文收上来回办公室逐一修改,认真写评语。

2.六年级第二学期,可以尝试同学互评作文

教师可把评分标准、评价要求详细地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们有章可循。应注意的问题是,教师要保证每位学生拿到的不是自己和同桌的作文。一篇作文批改好之后,同桌再交换批改,保证每位学生一节课至少批改两篇作文,并要求学生在评语下签名。做一回小老师,给别人的作文“把脉”,对于自己的写作何尝不是一个提高的过程呢?这样的做法也能保证自己的作文及时得到反馈,但次数不要过多,每学期一两次即可。

3.分数激励,注重作文的一题多写

教师每次批作文,都会给学生打一个分数。但是长此以往,学生对分数的敏感度会降低。那么,如何让分数发挥它的作用呢?我的做法是:以85分为底线,低于85分的要根据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重写。写完后交上来再批,达不到85分的再写,直到达标为止。一个作文题目可以写两次甚至多次,这与一个作文题目写完一次后就换新题目相比,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行分数激励的另一个好处就是能端正学生的写作态度,争取第一次就达标,让他们明白“长痛不如短痛”。学生对分数的敏感度会唤起他们写作的潜能。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教师要多表扬、少批评,使他们喜欢自己的语文老师,从而喜欢写作。当一个学生觉得教师欣赏自己的时候,自然会焕发无穷的热情来表现自己。当然,教师还可以开展作文的专题训练。如某一节作文课训练学生如何进行外貌描写,下一节作文课让学生学习神态描写。这样,每节课有侧重,学生收获会更大。如果在六年级作文教学中,教师稳扎稳打,使学生作文水平稳步提高,让他们品尝到写作的甜头,那么,对于学生初中阶段的学习甚至将来的大学阶段都将起到莫大的激励作用。

放风筝作文800字 六年级作文 篇4

这时,正是早春时节的周末,放眼望去,好一个风筝聚会呀!天空上有像毛毛虫似的风筝在空中欢乐地扭动着;有老鹰一样的风筝在天上展翅翱翔;有金鱼形状的风筝在天空得意地游来游去;还有燕子形、蝴蝶形的风筝……真是千姿百态,各显风采。

再看看草地上,“李晓华,好了没?”“别急,别急,马上就好!”只见一个小男孩儿蹲在草地上,手忙脚乱地组装风筝,他旁边站着双手叉腰、眉头紧皱的小女孩儿吴颜青。再往旁边一看,还有一个名叫陈昊的男孩儿,正为乱糟糟的风筝线而愁眉苦脸,“哎,”吴颜青走到陈昊身边,三下五除二就把风筝线整理得没有一个结了。“好喽!”晓华从草地上蹦了起来,脸上绽开了笑容,“咱们开始吧!”

“各就各位,――跑!”吴燕青发号施令,语音未落,晓华一下子飞奔了出去,陈昊紧跟其后。只见晓华双手拿着风筝线,时不时把线放长一点儿,再回头看看风筝,脸上显现出自信满满的神色。后面陈昊不敢慢一步,双手举着风筝,有时会跳一下,看看能不能飞起。终于,“哈!”陈昊抓住了时机,猛地往上一跳,“风筝飞上去喽!”颜青高兴地直拍手,可他们高兴得太早了,还没到半分钟,风筝“呼”地一下一头栽了下来,正砸中陈昊的脸蛋,“哎哟!”,“陈昊?”,陈昊揉揉脸蛋说:“我没事儿,再来。”

“预备!――跑!”燕青再次发号施令,有了上一次的经验,前面的动作都没有问题,陈昊比上次还要用力的往上一抛,风筝又飞了上去,晓华小心翼翼地放线,这一次,风筝没有掉下来,反而越飞越高,比其他风筝还高好多,远远望去,只剩下一个小黑点了。三个人的脸上都绽放出了花儿,他们看着风筝在天空中翱翔,高兴得在草地上蹦蹦跳跳。

而在他们不远处,一个男孩儿在放风筝,父母偎依在一起聚精会神得看着他,脸上带着笑容,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放得更起劲了,多么美好呀!

六年级放风筝作文400字 篇5

星期天的下午,风和日丽,阳光明媚,我和妈妈一块来到了盐渎公园的一片大草地上放风筝。

我和妈妈来到大草地上,大草地上放风筝的孩子可真多啊!风筝各式名样,有小鸟,有蜈蚣,有兔子……这些五颜六色的风筝让人目不暇接。我自己的风筝是鱼的形状的,它有一双圆溜溜的黑眼睛,淡蓝淡蓝的鱼鳞,金黄色的头和尾巴,非常惹人喜爱。我和妈妈也找了一块空地,开始放风筝。我先叫妈妈举着风筝站在远处,我用手抓着风筝的线,然后叫妈妈放,妈妈把风筝用力往天上一抛,然后我飞快地跑起来。我一边跑,一边扯动手中的线,并慢慢地松开线绳。慢慢地,风筝飞高了,它仿佛在空中片翩翩起舞,非常引人注目。我正感觉骄傲时,忽然一阵大风吹来,风筝差一点刮到一棵大树上,幸好妈妈使劲的拽住线头,风筝才没有被刮到大树上。我马上又向逆风的方向跑去,直到风筝重新平稳的飞高了,我才停了下来,看到风筝又展翅高飞起来,我心里美滋滋的。

太阳快落山了,热闹的大草地一下子变的安静起来,我和妈妈也要回家了,我依依不舍地把线和风筝收了起来,离开了这片让我留恋的大草地。

六年级放风筝作文600字 篇6

这天,鸟语花香,春意盎然。太阳公公在湛蓝的天空中用温暖的手抚摸着我。春风姑娘温柔地吹拂着惺忪的大地。远处,桃花绽开了笑容,远远望去,像一片灿烂的朝霞。梨花和杏花也开了,白的像雪,粉的像美丽的纱。娇黄的迎春花在风中开放,像是一群跳舞的小姑娘在旋动着衣群。光秃秃的树梢上冒出了小小的绿芽,草儿也变得翠绿翠绿,像刚出生的小宝宝的脸,嫩嫩的滑滑的。啊,好一幅美丽的春景图!

再看看广场,那里早已游人如织。天空中飘着各式各样的风筝。有小鸟、蝴蝶、蜻蜓、白兔,还有瓢虫、金鱼、燕子、娃娃脸……数不胜数。它们各自展示着独特的姿态,在蓝天里一争高下,多么潇洒。放风筝的人们个个朝天空仰视,一手拿着线轴,一手拉着长线,眼睛紧紧地盯着自己放飞的风筝。

这时我迫不急待地拿出我的蝴蝶风筝,放了起来。可是,它好像有股怪脾气,老往地上栽,不一会儿就把我急的满身汗。妈妈笑咪咪地朝我走了过来,对我说:“放风筝要逆着风的方向走,绳子要慢慢地松。”一边说一边给我做示范。我认真地边听边模仿。呀!蝴蝶终于飞起来了!它越飞越高,在蓝天和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绚丽多姿!

此时,我感觉我的心也似乎跟着我的风筝一起飘了起来。

我已经忘掉了所有的烦恼和不快,忘掉了沉甸甸的书包和厚厚的练习题,忘掉了妈妈和老师的唠叨……哎!要是我每天都能像风筝这样,自由自在地翱翔在蓝天里该多好啊!

放风筝六年级作文 篇7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

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

把酒问月

(唐)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 。

人攀明月不可得,

月行却与人相随 。

皎如飞镜临丹阙,

绿烟灭尽清辉发 。

但见宵从海上来,

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

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

今月曾经照古人 。

古人今人若流水,

共看明月皆如此 。

唯愿当歌对酒时,

月光长照金樽里 。

课例呈现

(课前,学生在语文课代表的带领下背诵李白的诗歌。)

师:同学们背得真好,背得那么流畅。

师:知道今天我们上的课题叫什么?

生:(齐)《李白与月亮》。

师:你了解李白吗?说说你了解的李白,背过他哪些诗呢?

生:李白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师:浪漫主义诗人,你知道什么叫浪漫主义诗人?

生:我们可以与同时期的诗人杜甫来比较,杜甫写的是史诗,它真实地记录历史。而浪漫主义诗人是把自己内心的向往与对自己内心的看法,用诗来表达。

师:给他掌声。他的思维方式很好,在对比中读懂什么叫浪漫主义。杜甫是写实的,现实主义的;李白是写自己内心的向往、追求。他的思想、心灵是非常自由的,上天入地的,对不对?谁还有补充?

生:我觉得浪漫主义诗人就是写出自己的感情,有时比较忧伤,更多地表达自己的快乐、自由、豪迈。

师:浪漫主义诗人更多的是抒发自己的情怀,而李白的情怀是豪放的、是自由的、是奔放的,这样的诗人就是浪漫主义诗人。知道为什么李白字太白吗?

生:李白出生的前一天,他妈妈梦到了太白金星,李白的妈妈觉得非常神奇,认为儿子李白与太白金星一定有关,所以取名白,字太白。

师:小朋友讲得大体不错,还了解李白的什么?

生:我知道李白还被称为“诗仙”。

师: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诗仙”呢?

生:仙人是没有凡人多的,仙人只有那么几个。将他称为“诗仙”应该是诗写得特别好,非常厉害。

师:中国历史上的“诗仙”有几个?就李太白一个。你们说李太白的诗会写得怎么样呢?

生:我认为李太白的诗自由、悠闲,充满了仙味。

生:我觉得李太白的诗写得出神入化。

生:他放荡不羁,他是饮酒赋诗,喝一杯写一句,十分悠闲。

师:哦,这是你的想象。你们的想象呢?

生:李太白写诗毫无顾忌,想写啥就写啥。

师:无所顾忌,心里怎么想的就怎么写。李太白写诗,张口即来,出口成诗。这样的人才叫什么?(生:诗仙。)李白仅仅是一个诗仙吗?他还有一个仙,叫什么仙?

生:(齐)酒仙。

师:李白还叫“酒仙”呢“。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鲁迅先生说过:一个没有伟人的民族,是悲哀的民族;一个有了伟人而不知道崇拜的民族,是更悲哀的民族。中国诗歌史上有了伟人,谁?

生:(齐)李白。

师:李白不仅喜欢喝酒,他和什么还特别有缘啊?(指屏幕上“月亮”二字)

生:(齐)月亮。

师:你们知道吗,李白存世的诗一千零几首,有人统计其中327首诗写到了月亮,也就是说3首诗当中就有1首诗写月亮。李白为什么对月亮这么情有独钟呢?你们猜猜看。

生:第一,我认为跟他的身世有关;第二,他经常在外面奔波,晚上很孤独,没有亲人,只有明月和影子陪伴着他。他喜欢喝酒,边喝酒边看月亮,所以对月亮情有独钟。

望———空中之月,无限遐思

师:常年在外奔波,孤独,只有月亮陪伴着他,所以喜欢月亮。猜得很有道理,让我们走进李白的诗篇,让他的诗来说话。他为什么这么爱月呢?(课件出示《古朗月行》全诗)谁来读这首诗?

(一生读)

师:读得不错,预习得很好,给她掌声。

(生齐鼓掌)

师:我们一起来把这首诗朗读一遍:古朗月行,起———

(师生读)

师:李白是怎么和月亮发生关系的呢?他和我们一样,(板书:望月)首先要什么?

生:(齐)望月。

师:望月。他小时候是怎么望月的呢?第一句一起读一读。

生:(齐)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师:他把月呼作什么?(板书:盘)

生:(齐)白玉盘。

师:月亮在小时候的李白眼中是个白玉盘,他为什么把它当作白玉盘呢?为什么他没有把它比作:小时不识月,呼作大黄饼。

(全班笑)

生:我认为是这样的,因为月亮很皎洁,它的光非常的漂亮,就像一块光洁的玉一样,而且在满月的时候会非常的圆,就像一个大大的盘子,所以李白会把它叫作白玉盘。

师:它和玉盘很相似,形相似,色相似。你还要补充?

生:我觉得要是叫作大黄饼的话有点俗,像白玉盘的话感觉是一种高洁。

师:说得太好了,不仅形、色像,还有高洁品质也像。看来李白小时候他就很会想。(板书:想)小时候就会联想。我看到你们几个人身上有仙气,现在让你想一想,假如你不识月,你会把月呼作什么呢?让你们跟李白PK一下,小时不识月,呼作……你来呼一呼,讨论讨论你们可以呼作什么?

(生讨论)

师:来挑战一下,小时不识月,呼作……

生:呼作玉明珠。

师:不一样的,我喜欢不一样的,再来。

生:我觉得是:小时不识月,呼作光明洞。我把它比作一个洞,因为黑夜是黑的,只有月亮一个亮亮的东西,像一个大洞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门一样。

师:呼作光明洞,奇思妙想。

生:呼作小白船,因为月亮晚上有的时候是弯的,弯的时候它不是一直都停在空中。它会升起来,它会落下去,就像小船在风波里有点颠簸的感觉。但同时呢,它又不会翻过来,就是风浪不是特别大,就是微微的有一点点。

师:好。小时不识月,呼作小白船。还有吗?

生:小时不识月,呼作白荷瓣。荷花也有白颜色的,在月亮还没有满月的时候,是一个椭圆形有点尖的那种,荷花瓣也是那种椭圆形的样子。

师:给她掌声。

(齐鼓掌)

师:你看,李太白会想,你们也会想。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你们是小时不识月,呼作小白船,呼作白莲瓣、光明洞。是不是?你看,诗人的心灵是敞开的,思想是开放的。我们也要把自己的心灵打开,产生无限的遐想。(板书:遐) 你看李太白接着遐想。第二句又疑什么?

生:(齐)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师:他又把天上的月亮当作什么呢?瑶台镜,瑶台住着什么人?

生:(齐)仙人。

师:王母娘娘住在那里呢,那么这个“镜”是给谁用的?

生: “ 镜 ” 是给王母娘娘用的 。

师:给王母娘娘干吗用?

生:给王母娘娘无聊的时候照照,还有比如参加一些重大的聚会,在那里化妆用的。

师:梳妆打扮的,对不对?太神奇了,李白能想到,我们想不到,所以我们是凡人。李白是什么人啊?

生:(齐)仙人。

师:李白写的诗当中,有些词用得也非常好。他说呼作白玉盘。你把“呼”可以换一个词吗?可以换什么?

生:叫 。

生:唤 。

生:称 。

师:还可以换什么词?

生:想 。

师:想着、叫着、称着、喊着、唤着,是不是?唉,他不用这些词,用了一个什么词?“呼”,读读看,小时———

生:(齐)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师:你觉得用“呼”怎么样?

生:小时候的李白,他非常的天真,不像一些诗人比较拘谨,会用一些比较保守的词像“喻”。

师:写出了童年的李白,那样的天真、纯真、可爱。我们再读一下,品味品味。小时不识月,起———

生: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师: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飞”这个词你换一个试试看。

生:浮在青云端。

师:还可以换什么词?

生:挂在青云端 。

生:悬在青云端 。

生:飘 。

生:耀 。

生:荡 。

生:垂 。

师:这些词和“飞”相比,你觉得“飞”写出了什么?

生:我觉得“飞”写出了李白对自由的向往。

师:李太白的诗都是充满仙气仙味的。前两句一读,你读到仙味没有啊?我们都在地球上,都在地上,我们写的就没有那个仙气那个仙味。诗仙啊是要这样品读。把前面四句背一背。

生: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师:月亮到底给了李白什么呢?给了李白无限的(板书:无限)遐想。李白为什么喜欢月亮呢?因为李白看到月亮就产生无限的遐想,思绪万千。下面自己读读看。除了想到白玉盘,想到瑶台镜、仙人之外,他还想到什么?找找看。

(生自读)

师:说说看,他还想到什么?

生:他还想到了仙人坐在月亮上面,然后垂着两足。

师:仙人垂两足,你想想看那两个脚有多大?你想想看。

生:至少有我们一栋楼那么大吧。

生:我想月亮可能只是仙人的一个脚趾头而已,那么仙人的两足应该很大很大。

师:月亮只是脚趾头,那脚到哪里去了?

生:脚可能被天上的云挡住了,或者是只有月亮一个地方是亮的,其他的颜色比较奇怪。

师:传说月亮刚升起来的时候,我们地球上的人能看到月亮上的两只大脚,月亮越升越高,又看到什么呢?接着又看到什么?桂树何团团。李白还想到什么呢?

生:他通过想到仙人又想到了一些民间的传说故事。在月亮上嫦娥养了一只白兔,它天天捣呀捣呀捣,捣一种仙药。但是它捣了这么多仙药,到底是给谁服用的呢?

师:那个药是给谁吃的呢?你能告诉我吗?给谁吃?

生:我觉得给嫦娥吃 。

生:给一些仙女吃的 。

生:我觉得也是给嫦娥吃的,因为嫦娥离开了后羿之后,可能比较孤单,可能患上抑郁症之类的。

生:我认为白兔就像我们医院里的医生一样。仙女生病了,白兔捣的药就是给仙女吃,或者给王母娘娘吃。

师:白兔是月宫的医生,那个医院叫什么名字?白兔医院?

生:是给李白吃的。

师:为什么是给李白吃的?

生:因为我们人类都把李白叫作诗仙,说不定就是给李白吃让他成仙的。

师:这种妙想,一般人想不到的。

生:我觉得应该是给那些在凡间广结善缘的人吃的。

师:他是这样想的。那么李白还想到什么呢?无限的遐想,还想到什么?

生:他还想到了一只在吃月亮的蟾蜍。

师:蟾蜍就是癞蛤蟆,民间传说除了癞蛤蟆吃月亮,还有什么吃月亮?

生:(齐)天狗。

师:这个药是给癞蛤蟆吃的,还是给天狗吃的?这个白兔的药给不给天狗吃呢?说不清楚了,管它呢。李太白还想到什么?

生:他还想到古时候有个叫后羿的人,射下了9个太阳只留下了一个。然后这样使得天上的仙人与地上的凡人们都很平安。

师:是啊,原来天上有10个太阳,后羿射掉了9个,天上的仙人、地上的凡人都平安了。现在癞蛤蟆吃月亮,谁去管癞蛤蟆呢?还想到什么?

生:月亮是有变化的,有的时候是圆的,慢慢地转化成上弦月。所以,李白根据月亮的阴晴圆缺,想象是蟾蜍正在吃月亮,所以月亮变小了。还有,就是根据月亮变小了抒发了一些情感,觉得月亮变小了不好看,所以有些伤心。

师:他说“:阴精此沦惑。”月亮已经沦惑到这种程度了,是看不清的程度了,迷迷糊糊看不清的程度了。我还要看吗?就“去去不足观”,不值得看了。但是“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为什么他既不想看,又牵挂着月亮,并且那么悲伤、那么悲痛呢?

生:我是这样想的,李白长期在外奔波,他应该一直把月亮当成自己的亲人。自己的亲人现在变成这样,他肯定会非常伤心的。

生:我认为他觉得晚上月亮孤孤单单就一个,他自己也是孤独一个人,想到月亮就是另外一个自己,现在另外一个自己失落了,不愉快了,所以他也觉得自己不愉快。

师:月亮是李白心中的另外一个世界,另外一个精神寄托的世界,充满理想的世界。他认为月亮应该是非常美好,永远美好的,没想到月亮也沦落到这种程度。他怎么不伤心呢?大家的解读真棒,能不能把这首诗背下来?给你一分钟,试试看。

(生试背)

师:古朗月行,起 ———

邀 ——— 心中之月,无数慰藉

师:观月我们都会,望月我们都会。如果李太白只会跟我们一样望月的话,他成不了诗仙,也成不了“月亮诗人”。李太白除了会望月,你猜猜他还会干什么?

生:我觉得他在孤单的时候还会和月亮讲话。

生:他会和月亮做朋友,互相吐露心声。

生:我觉得他会和月亮喝酒。

师:和月亮讲话,和月亮喝酒。太白之所以成为太白,就是与众不同。(板书:邀月)他还会什么?还会邀月。把月亮邀请下来。望月只能远远地看着它,他能把月亮从天上邀到地上来。大家都看过别人喝酒。你们看到别人喝酒是个什么情景?说给我听听。

生:就是有人喝啊喝,后面越喝脸越红,最后就直接趴在地上睡着了。

师:刚开始的时候是甜言蜜语,劝别人,喝到最后就变成胡言乱语、豪言壮语。是不是?

生:喝,好。你喝,我喝。好,再见。

(生笑)

师:第一,都是有喝酒的过程的;第二,都不是一个人喝酒的。你们看到一个人喝酒的吗?

生:(齐)没有。

师:一个人喝的是什么酒?

生:闷酒。就是遇到一些不开心的事情,只能自己一个人闷闷地借酒消愁。

师:一个人是喝闷酒。你能想象出李太白一个人怎么喝酒吗?奇怪了,李太白一个人怎么喝酒呢?我们来看看李太白的诗。(课件出示《月下独酌》全诗)男人喝酒比较多,男同学读读看。

师:好多人读这首诗,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说李白一个人喝酒喝得很热闹,另一种观点认为李白喝得很孤独。请你拿出笔来,从这首诗当中找找看,你是热闹派呢?还是孤独派?热闹派的理由是什么?孤独派的理由是什么?请你从诗中找到有关理由来说。

(生在诗中找理由)

师:找好了,就坐好了示意一下,我就知道你找好了。好,我们交流一下好不好?(示意举手)哪位同学来发言,先表明自己的观点,再说明理由。你是———

生:我是孤独派的。我觉得李白喝酒的时候是孤独的,因为他写道: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他只有一壶酒,如果有很多很多人一起喝,他肯定不可能只放一壶酒。李白一个人就能喝很多酒,如果很多人陪他一起喝,一壶酒肯定不够。而且“独酌无相亲”就是说他是非常孤独地一个人在那儿喝酒,旁边没有亲人。后边又写了“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他虽然想象了有月亮、有影子,但他只是空空地想着,那些月亮和影子并没有真的陪伴他喝酒,他最多也只能跟它们倾诉,而没有人能推心置腹地来安慰他,他确实是很孤独的。

师:孤独派,掌声。还有不同的。你来,你是———

生:我是中立派。因为他时而欢乐,时而悲伤。他先是认为自己很悲伤,因为他说“:我的亲人都不在我身边,只有我一个人在异地他乡。”然后,他又想,我还有我的影子和月亮陪伴我,他的心情又会欢乐一点。但又想,月亮不会和我喝酒,影子也只会模仿我,这样又有什么意思呢?于是他的心情又开始悲伤起来,所以,我认为他的心情时而悲伤,时而欢乐。

师:给他掌声。厉害,这两只小眼睛厉害,入木三分。还有吗?

生:我认为:他是既孤独又热闹的。首先,我们可以看前面几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可以知道他只有一个人,月亮和影子是没有生命的,他一个人在那儿喝酒,首先他非常孤单。为什么他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呢?他把自己的影子和月亮当成了他的朋友,渐渐地他的心里也就不孤独了,所以他说:“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师:既孤独又热闹。你的观点呢?

生:我是孤独派的,我从“影徒随我身”的“徒”字看出来他是孤独的。这个“徒”字写出了李白他的影子只会徒劳地跟着“我”,“我”怎么动它就怎么动,它并没有自己的思想,就相当于一个小随从一样。李白说东,它绝对不敢说西,所以我认为他是孤独的。

师:他是从“徒”字当中解读出来的,白白的、没有情感的跟随着“我”。

生:我是豪放派的。

师:不豪放、不浪漫,怎么能想到把天上的月亮邀下来一起喝酒呢?只有豪放浪漫的人才能。大家说得非常精彩。李白为什么这么喜欢月亮呢?小时候在他的心目中月亮是美丽的白玉盘,现在月亮在他的心中已经不再是一个物体了,而成一个活生生的什么?(板书:人)如果说小时候月亮给了他无限遐想,现在的月亮给了李白什么呢?

生:我觉得现在的月亮在李白职场失意的情况下,让李白的孤独得到了慰藉。

师:得到了慰藉。

生:一开始我们说月亮像李白的亲人一样,李白和月亮喝酒的时候,看着月亮就变得很开心。就像他的亲人陪在他身边,一边聊天一边喝酒,十分快乐。

师:两个人归纳起来,我用你的词“,慰藉”这个词用得非常的好。(板书:慰藉)月亮给了李白心灵的慰藉,无数的慰藉。孤独的时候就找月亮说话、喝酒、倾诉。

问———眼中之月,无尽思绪

师:如果李白只能邀月的话,也成不了诗仙和月亮诗人。李白还会什么?

生:(齐)问月。

师:在什么情况下会问月?

生:我觉得李白会在醉酒的时候问月。

生:在他不解的时候问月。

生:我觉得他是在情绪低落的时候会问。因为他觉得月亮是他的一个朋友。

师:失落时会问。

生:我觉得在开心的时候也会问。因为他觉得自己和月亮很亲,开心的时候也不能忘了老朋友。

师:开心时也问,也不会忘了老朋友的。

生:孤单的时候会问月。因为他已经把月亮当成一个人了,他需要与这个人对话来排解心中的忧愁。

师:让我们走进李太白的诗《把酒问月》。拿出笔来,从这首诗当中找一找,李白向月亮问了哪几个问题?一般人都能看出三个问题,因为有三个问号。高水平的能看出五到六个。

(生在诗中找问题)

师:好。李白问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

生:第一个问题是:青天有月来几时?

师:你用现在的话来说,把它换成问题。

生:现在月亮什么时候会来呢?

师:现在月亮什么时候会来呢?是吗?这个问题是什么问题?

生:我觉得李白的问题是,这个月亮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师: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天上的月亮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你能回答吗?

(生齐摇头)

生:我觉得月亮是挂在天上的,但有的时候———

师:是哪一天有这个月亮的?

生:我觉得这个月亮可能是在他心中出现的。

师:青天有月来几时?天上的月亮什么时候有的?

生:是这个世界出现的时候,月亮就已经有了。

师:哪一天出现的呢?为什么这一天突然就有月亮呢?那前一天就没有月亮?

生:月亮从李白的心中来。

生:月亮可能是王母娘娘要做镜子,让工人做的。

师:这些问题我们都没有想过,你想过吗?我们从来不去想天上的月亮是哪一天出现的。为什么是这一天出现的呢?因为你不想,所以你成不了仙。等哪一天你想这个问题的话,你就跟李太白比较接近了。把第一句读一读。

生:(齐)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师:我今停杯一问之。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什么?

生:我认为第二个问题就是诗的第二句,他说“: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我觉得这也是个问句,因为他说人不能到月亮上去,月亮却总是跟着人。

师:我们人上不了月亮,为什么月亮总是能跟着我们呢?你也没想过?李太白在1000多年前就想过这个问题了。第三个问题是什么?

生:是“皎如飞镜临丹阙”,月亮为什么能飞在天上,我为什么就不行呢?

师:李太白问的第四个问题是什么?

生:第四个问题是“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看到月亮从海上出现,但是谁知道它是从哪里没有的?

师:是啊,晚上的时候月亮就从海里升上来了,天亮的时候就从云间消失了。为什么每次都从海里升上来呢?有没有把龙宫撞碎呢?鲸鱼有没有把月亮吞掉呢?它在云里面消失了,消失到哪里去了呢?我认为最深刻的问题是这个问题:“今人不见古时月。”今天的人看不到唐朝的月亮,但是今月曾经怎样?照古人。今天这个月亮曾经照过苏东坡,曾经照过李太白。但是李太白、苏东坡都不在了,月亮却是永恒的。为什么人生这么短暂?月亮却是永恒的呢?如果说小时候的月亮在李白的心中是玉盘,长大成人后,在李白的心中月亮成了什么呢?

生:成了神仙。

生:成了自己的心了。

师:神仙、心都好。(板书:神)月是永恒的,人却短暂。短暂的人就要向永恒的月发问:为什么?所以,如果说“月”给了李白无限的遐想、给了他无数的慰藉,那此时的“月”给了李白什么呢?

生:月亮给了李白无限的问题、无限的疑问。

师:无限的疑问,(板书:无穷追问)无穷的追问。李白为什么这么喜欢月亮呢?原来“月”给他带来了遐想,带来了慰藉,带来了追问。

言———我心之月,无际表达

师:那你再想想看,李白会望月、会邀月、会问月,还会什么呢?如果让你来用两个字,你还会怎么对待月亮呢?

生:我觉得我会陪着月亮。

师:她会陪月。(板书:陪月)还有不一样的吗?

生:我会抱月。

师:哎呀,太厉害了,(板书:抱月)出现仙人了。你还会什么呢?

生:还会乐月 。

生:我会追月 。

师:追月,好,我也喜欢这个追月。(板书:追月)你还会什么呢?

生:赞月 。

生:思月 。

生:听月 。

师:这个厉害,(板书:听月)月亮是无声的,他还能听月。

生:送月。

师:(板书:送月)他会送月。你还会……拿出笔来,写四句小诗。你用“送月”做题目也可以,用“听月”、用“追月”、用上面的都可以,写四句诗。这四句诗可以是古诗,像李白写的那样整齐的、押韵的,也可以是现代诗,四句。

(生齐写)

师:写好了举手示意一下。我们交流几个人的,请第一个小诗人:李泽全上台来朗诵他的一首小诗。先读题目,再读诗人的名字。

生:《听月》。李泽全。润白银月天上悬,可有深入人心田。静谧心眼将月邀,迷雾云间清且闲。

(生齐鼓掌)

师:诗人诞生啦,好的。我们再来一个,叫王嘉真的,上来。

生:《送月》。每当晚月入云间,我抬头来送明月。蟾蜍不识天上月,嫦娥玉兔永世存。

师:掌声给他。

(生齐鼓掌)

师:我们再来一首现代诗《陪月》。高馨怡,你来。

生:《陪月》。

月亮你孤独吗?

天上一定比地上冷吧,

我才不做不关心你的人。

我一定要想办法,

飞上天陪你说笑 。

不过你可别笑得太猛,

要是你掉下来,

我可没力气把你给背回去。

(生齐鼓掌)

师:想象月亮掉下来,我怎么背你回去呢?多么奇妙的想象啊。好的诗就在美妙的想象里。月亮给了我们这些美好的东西,我们怎么能辜负月亮呢?我们怎么能辜负李白呢?(出示《月之故乡》歌词)那我们就在一首美妙的月亮之歌当中,结束今天的课吧!

(播放歌曲:《月之故乡》)

师:这又是一轮怎样的明月呢?

(师生共同欣赏歌曲《月之故乡》)

师:同学们,当我们脚踏大地的时候,让我们像李太白那样永远地仰望月亮吧!下课。

(课堂实录由朱志林、詹妍两位老师整理)

课例评析

李白,孩子们知道;月亮,孩子们熟悉。将李白与月亮建立联系,则是孙老师的用心创意;让李白带着月亮的温度,浸润孩子的心田,则是孙老师的艺术。

一、熏陶感染,让学生“亲近”古诗

孙老师的古诗课,有字词的诠释,有诗句的朗读,也有情感的体味,但他的课还有着与众不同的味道,有他的特质,有他的“气场”。

我试着用“亲近”二字来概括。

你看,此次出示的几首古诗《古朗月行》《月下独酌》和《把酒问月》与学生多多少少有着隔膜,因此无论字词句的理解、古诗句的朗读,还是情感思想的交流,总存有各种各样的困难与障碍。但是孙老师几次三番地说“我的课,你答对了表扬,答错了更要表扬,因为学习总是从错误走向正确的”。这话乍听不稀奇,一听而过,但在我印象里,似乎只有孙老师讲了,而且早在十年前教《赠汪伦》就讲。一句话讲了十多年,就不是简单的一句话了。

我们的课堂总是紧张有余,总是匆忙有余,尤其是公开课,所以,倘能把自由的感觉,把安全的氛围,一点点带给学生,这是极其重要的。温柔敦厚本是中国诗教的精神,在孙老师的课上,学生能感受到这种仁爱的光芒与温暖。

孙老师古诗课的“亲近”,体现在他匠心独运的“课前研习单”的设计上,也体现在课上多次引导学生激活生活经验、走近诗人内心的种种努力上。如李白把月亮想象成“白玉盘”,大家可以怎么想象?再如李白寂寞了,会喝酒邀月,个中滋味如何体会呢?孙老师请学生交流自己孤独时怎么做。学生的答案不一而足,经验进来了,感受也有了,学生再体味李白邀月如友,排解寂寞的心情也就不难了。

孙老师古诗课的“亲近”,体现在组合古诗上,更体现在他随时随地的诵读上。学生只知道李白,可对李白了解多少呢?对李白又能理解多少呢?于是孙老师自己读“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自己读《把酒问月》。诗的情意,随着孙老师的朗诵,传到学生的耳朵,进入学生的心灵。诗,有时是不能讲的,不能讲时,讲也无用时,就读吧,老师来读,以读来感染,来进行“不教之教”,是方法,更是艺术。朗诵时的孙老师,往往就是语文,就是古诗,就是李白。

二、层层深入,教学生发展能力

关于课堂,孙老师有许多精彩的观点。比如“好课如登山”,再如“课堂因师生成长而美丽,教师因学生成长而伟大”。学生哪些方面可以成长呢?孙老师说:成长知识,成长能力,成长思想,成长情感。当然,这一切的“成长”都是在“语文”中,都得依靠“语文”。这一堂古诗课呈现了李白写月亮的诗,如何教学生读懂“古诗”呢?

教《古朗月行》重在咬文嚼字,就“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两句中的“呼”与“飞”,进行换词比较,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把握诗情,由此体会到月亮给了诗人无限遐想,也帮学生打开了想象的翅膀。

学 《月下独酌》重在抓诗眼。学生自己读诗、感悟,认为“独”是本诗的诗眼。抓住诗眼,学起来就以一当十,你看学生交流的感悟多好———“整首诗就给我孤独的感觉。诗人一个人喝酒,邀请明月,月亮又不能陪他喝酒。”“独酌无相亲,诗人喝酒时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对影成三人,这‘三人’指月亮、影子和李白,其实还是只有李白一个人。”“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喝酒还有月亮陪着,醉了免不了要分散。”……

教学《把酒问月》,孙老师在范读,把学生带入“追问”的情境后,再让学生读读想想,画出、说清李白提的诸多问题。“月亮什么时候来的?”“月亮消失了,到哪里去了?”“月亮上的白兔年复一年捣药,给谁吃呢?”“为什么今天的人看不见古时的月亮,但是今天的月亮还照过古人呢?”在李白的眼里,这是哲学的月亮;在学生的眼里,月亮变成了永恒,变成了无解之谜。

几首诗写的都是月亮,学生跟着李白一起望月,邀月,问月。月不同,人也不同,情更不同。当然,在这样的语言实践中,学生的学习路径迥异,听得也丰富多彩。

本来,诗无达诂,咬文嚼字、读懂每一个字固然要紧,抓住诗眼整体把握也不赖,而暂时撇去词章进入“问”学又何妨?诗的读法就应该多样。所以,这样的古诗课,学生发展的是能力,掌握的是打开古诗大门的金钥匙。

三、读进读出,引学生实践创新

这堂课让人拍案叫绝的一定是学生课尾的表达。读完三首古诗,走近“李白的月亮”之后,孙老师让学生也动笔写一写。写之前,学生道出的题目实在很有意思:吟月、醉月、思月、梦月、追月。而短短的几分钟后,学生写出来的文字竟出乎意料的好。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会还我们一份惊喜。任何时候,我们好像都不必怀疑学生的感悟,更不用担心他们的创意。

放风筝六年级作文 篇8

二、 按要求填空。(11分)

1.根据意思选择词语的读音。(2分)

大意:疏忽。 兄弟:哥哥和弟弟。

这两个词语的读音分别是_____。

A.dà yìxiōng dì B.dà yi xiōng dì C.dà yì xiōng di

2.下面词语搭配不正确的是_____。(2分)

A.表现出色B.成绩异常C.嘹亮的歌声

3.冰冰在课外阅读时遇到几个繁体字,请你帮帮他,把相应的简体字写在括号里。(2分)

(1) 經濟发展了,同时,我们一定要保护好环境。()()

(2) 一只閃爍着金属光泽的小甲虫在他眼前掠过。()()

4.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成语。(5分)

盼盼的知识面可广了,无论什么话题,他都能______,讲上一堂课。要是说起海洋世界,他可更带劲了,什么石油、天然气、煤、铁、铜,他都能说得_________,真可谓______,________,让人不由竖起大拇指。要是有人提起异议,他总是_________地说:“不信,你可以去图书馆查查看!”

三、 按要求写句子。(9分)

1.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请写一个感叹句,表达我们对奥运会的期盼。(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别写一个含有表扬和批评意思的句子,都要以“你好厉害呀”开头。(4分)

你好厉害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好厉害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兵马俑常引起我们的无限遐想。请以“兵马俑”为内容写几句话,要用上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7分)

1.那雪白的蓑毛,那__________,那_________,那青色的脚,增________,减一点儿儿则嫌短……(3分)

2.请默写《碧螺春》中作者描写采茶姑娘采茶的语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牛郎织女》是我国四大民间故事之一,故事中有牛郎、______、________等人物。其中,你最喜欢(厌恶)的是_________,这是因为。(4分)

4.《泊船瓜洲》是____朝诗人_________的作品,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其中最能体现这种感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5.古今中外有很多关于书的名言,如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请再写出两句这样的名言。(4分)

(1)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被誉为中国外交斗士的江苏人沙祖康担任了联合国副秘书长,亿万中国人民欢欣鼓舞。假如你是一名记者,你会怎样采访沙祖康?请提出两个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20分)

一枚古金币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法国老战士回到了他们的故乡。他们当中许多人都生活得很不错。费郎科•雷勃因为中了毒气,健康始终不曾恢复,丧失了劳动能力,生活很贫苦。费郎科•雷勃自尊心素来很强,他从不接受别人的施舍。

每年,这些老战士都要举行一次团聚。有一年,他们在朱力斯•格兰汀家里聚会。格兰汀长得胖乎乎的,钱袋总是满满的。席间,他兴致勃勃地掏出枚古金币,滔滔不绝地介绍起这枚古金币的年代、价值和来历。来客们坐在长桌上一一传着观赏,溢美之词不绝于耳。客人们在欢宴中开怀畅饮,谈笑风生,话题从金币转到别的上面去了。忽然,格兰汀记起了金币,但是,这枚金币不翼而飞了。

众座哗然,指责的指责,否认的否认,最后,有人提出搜身的建议,大家深表赞同。只有雷勃反对,朋友们无不为之惊讶。

“你不同意搜身?”格兰汀问道。

雷勃涨红着脸说:“是的,我反对搜身。”

“你是否明白,拒绝搜身意味着什么?”金币主人不客气地追问道。

尽管如此,搜身还是照样进行。人们一个个把袋口翻开,等着搜查。但始终不见金币出来,于是注意力又转移到了雷勃身上。

“现在,你总不见得还坚持自己的意见了吧?”格兰汀问道。雷勃默不做声,主人气呼呼地走出房间。雷勃的声誉一落千丈,人们有意避开他。雷勃更穷了,不久,他妻子也离开了人世。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格兰汀家的房子大修,一位工人在地板缝里发现了那枚光灿灿的古金币。

真相既白,格兰汀感到十分内疚。于是他急忙跑进雷勃那破旧的小屋,连声道歉。

“不过,老弟,你也太固执了,既然金币不在你身上,当时何必反对搜身呢?”格兰汀嗔怪道。

雷勃那滞呆的目光停留在格兰汀的脸上。“不,我那时确实是一个贼啊!几个星期来,我们全家老少实在饿坏了,我不得不把餐桌上的食物偷偷装进自己的口袋,一心想让我那可怜的妻子跟孩子美美地吃上一顿。”

1.从下列词语中任选两个词说说大意,再另选两个词语造句。(4分)

兴致勃勃 滔滔不绝 默不作声

不绝于耳 谈笑风生 意想不到

解释:(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句:(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表示“雷勃没有被搜身”的句子后打“√”,在其余的句子后打“×”。(6分)

(1) 雷勃差点儿被搜身了。()

(2) 谁说雷勃被搜身了?()

(3) 谁说雷勃没有被搜身?()

(4) 没有人说雷勃被搜身了。()

(5) 雷勃被搜身了。()

(6) 没有人不说雷勃没有被搜身了。()

3.将下面几句话的意思用一段连贯的话表达出来。(4分)

(1) 雷勃丧失了劳动力。

(2) 雷勃生活很贫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开头说:“费郎科•雷勃自尊心素来很强,他从不接受别人的施舍。”这句话与下文所发生的故事有什么联系?(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句中的“事情”指什么?之后,格兰汀是怎么做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雷勃是怎样解释当时发生的一切的?他后悔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习作。(30分)

上一篇:物理教学设计 初中下一篇:黄埔军校学员名单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