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风筝三年级日记

2024-08-31

放风筝三年级日记(通用13篇)

放风筝三年级日记 篇1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放风筝比赛,中午,同学们兴高采烈地拿着自己心爱的风筝来参加比赛。风筝的形状有:老鹰、蝴蝶、天线宝宝、燕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各式各样好看极了!我们准备到古城去放风筝,我们大概两点四十出发了,一路我们唱着优美的歌曲,像天上快乐的小鸟,像地上盛开的花儿,可惜,我们的语文老师没有看到这种情形。因为反复风筝的那天语文老师没有来只有英语老师和数学老师。虽然路很远,但我们心里一点都不觉得累,不知不觉地走到了那里,几个班的同学已经开始放了,放着的班级越多,风筝也越多,天空好象披上了五颜六色的花衣裳,美丽极了

过了一会儿天上下起了蒙蒙细雨,风筝比赛也结束了,我们就依依不舍的回家了,回到家里的时候天气已经晴朗了,可因为我的风筝是用纸做的,所以被雨打破了。

这一次的风筝比赛真快乐,真希望明年的风筝比赛也一样快乐!

放风筝三年级日记 篇2

有一件事没有对豆子说,我那个老家之行其实写了两遍。

豆爸的老家,我也是第一次去。那山里的空旷和荒芜,行路的艰难,老屋的破败,原小学的物是人非,时时处处都让我感慨多端。可是老老实实地写完后一读,整体感觉就是一盘散沙。

想着要给豆子做表率,便又写了一遍。再读,感觉好多了。问题出在哪儿呢?

主要原因是没有跳出来。一头扎进深山老林后,我就变得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了。见叶子写叶子,听到鸟叫就写鸟叫,完全没有了自己的意志。

这也是很多游记类的文章所犯的通病。一个地方,不能面面俱到地去写。要抓住最打动自己的那一点去展开。那么,所见所闻都可以下笔,而其在文中出现的顺序就不一定是按游览顺序出现了。这也就跟写小说一样。叙述一件事,要使内容紧凑,还得采取些插叙、倒叙的手段。

跳出来,一草一木便都着了自己的色彩。

跳不出来,作者便被风景淹没了。

2011 年12月8日

豆子做作业做累了,眼睛像是糊了一层糨糊,一眨眼,睫毛就粘着了。我说:“我讲个故事吧。”豆子用食指指着天花板说:“要搞笑的。”

我便讲起很有趣的一个短篇小说。主人公是个老头,叫大胖子图瓦。图瓦老头总是欢天喜地的,别人找他买酒时总要请他喝两口,跟他聊一阵子,笑一阵子。老太婆看他什么事都不干还赚钱,常常气得要命,骂他是废物。后来老头突然得了中风瘫痪在床 ,只能勉强翻个身,他管这个动作叫往北去一趟或往南去一趟。喜欢老头的人们找老太婆买酒后,就到卧房里跟他聊天,甚至在床上打牌。老太婆更气了,拿来十个鸡蛋放在老头胳肢窝下,左边五个,右边五个,要他孵小鸡。有一天,老头往北去一趟时,嘭的一声,肚子上糊满了蛋黄。

豆子哈哈大笑,一边扭身一边说:“往北去一趟,往南去一趟……嘭!”

我接着讲,老太婆要老头和母鸡比赛,看谁先孵出小鸡。后来母鸡孵出了七个小鸡,老头一个也没孵出来。老太婆天天骂老头,说他连母鸡都不如。老头再也不敢讲笑话,专心致志地孵小鸡,最后终于孵出了十个,他还躺在床上请顾客来吃鸡肉呢。

豆子的笑声像团年饭弄熟后的爆竹,这儿炸一串,那儿炸一串,偶尔还夹几颗震天雷或冲天炮,炸得狭小的书房里充满了欢乐的硝烟和幸福的眼泪。

我悠闲地 喝了口茶 , 说 :“接着做作业吧。”豆子说:“我忽然有了一个感想……”

我一阵惊喜,前两天才跟她讲了读后感的写法,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了成效。豆子欲言又止 ,说:“我说后,你肯定会生气。”

她一向胆小,今天能够主动谈谈感想,我高兴都还来不及呢,怎么会生气呢?便反复强调自己心胸宽阔,反复保证不管她说什么都不生气。

豆子说:“我觉得,不准生气啊!那个老太婆有点像你。不准生气!你总是见不得爸爸快活。他在家里打牌你不高兴,他在茶馆里打牌你也不高兴;他早上偷菜你不高兴,他晚上偷菜你也不高兴;他送我上学你不高兴,他去接我你又不高兴。不准生气啊!反正,爸爸喜欢做的事,你都不高兴。你就像那个老太婆。”

我扔下她,愤愤地睡了。

2012 年4月12日

晚饭后,豆子拿出一张“治庸庸问责”问卷调查卷子让我做。我我刚一提笔,豆子说:“慢!你要要把题目看清楚了再填啊!”

卷子分四大部分,前三个部分分是选择题,关于教师目前“庸、懒懒、散、软”的具体表现、存在原原因、应采取的措施,第四部分是是对此项工作的建议。本着实事求求是的态度,在教师的责任心、团团队意识、迟到早退等方面,我都都勾了“不存在”。豆子在旁边不停停地强调:我们老师说了的,这张张卷子关系到全县,大家要认真填填,要是填好了,领导就会给我们们拨两百万块钱,我们学校就可以以增加很多新设备了。

我很快做完了卷子,豆子拿过过去一看,笑道:这句“应该提高高教师待遇”写得太好了,老师看看了一定很高兴。

晚上 ,豆子说我乱填 卷子 ,老老师批评她了。我身上一热,连忙忙给她班主任打电话,解释说那个个作业负担过重的问题不是针对豆豆子这个班,而是针对全县的情况况说的。如果怕有什么不良后果的的话,干脆另找一张卷子画几个钩钩,把我那张扔掉算了。

三年级:日记一则 篇3

日记的第一行要写清年、月、日,还要写上星期几和天气情况(晴、阴、雨、雪、风等)。第二行空两格写正文,把自己一天的见闻有所选择地,真实、明白、通顺地记录下来。

快乐导航:

我们的生活是七彩的,日记来源于生活,要写好日记,就必须学会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同时,所写的内容应该是亲身经历的,这样所写感想才是真情实感。老师相信只要坚持写日记,你定会从中体会到乐趣!

词语加油站:

描写心情的词语:

兴高采烈 百感交集 不露声色 愁眉苦脸 捶胸顿足

描写景物的词语

春暖花开 色彩斑斓 芳草如茵 银装素裹 山清水秀

2016年2月20日 星期六 晴

周末,我们全家来到斜塘老街看灯会。那里到处都是灯,路边上挂着灯,屋檐下挂着灯,灯上还有灯,我们就像走进了一片灯的海洋。

我们来到了一个叫做“花球灯”的花灯前。“花球灯”的底座是一朵正在开放的巨型牡丹花,花的上方有一个巨大的圆球,圆球的表面还有三朵牡丹花。圆球缓缓地转动着,牡丹花好像渐渐展开了它那娇艳的花瓣,真美!

我们接着往前走,来到一座桥上。我往远处眺望,呀,对面的桥上有两条龙!爸爸告诉我,那叫“二龙戏珠”。这个灯真是太逼真了,两条龙如同活过来了一般。只见两条龙腾空飞起,像两条金色的绸带在空中飞舞,它们似乎在争抢着中间的那个火球。这时,左边的那条龙张开大嘴,想把火球一口吞下去。说时迟,那时快,右边的那条龙用爪子轻轻一拍,把火球拍到了自己的身边……

我们又来到了一条小河边,看到有一种灯竟然漂在水面上,原来这个灯叫做“荷塘月色”。一片片的莲叶就像一顶顶帽子,轻柔地漂浮在水面上,一些荷花从莲叶间探出小脑袋,用陌生的眼神望着这个奇妙的世界。小鱼和小鸭也赶来凑热闹了,小鱼躲在莲叶底下和小鸭说话呢,它们好像在说:“啊!这儿真是太美了!”

我们漫步在灯海里,心里也好像挂上了一盏灯。

指导老师 杜欣垣

点评:

小作者对灯会的观察细致,描写细腻,语言生动活泼。日记开头简洁自然,描绘花灯美景从几个“点”入手:“灯前”“桥上”“河边”,按照“近看”“远望”“细品”的顺序,把灯会景观描写得富有层次,展现了花灯的流光溢彩、栩栩如生。最后收尾句,可谓点睛之笔,把作者浏览时的心情真切地表现了出来。

教师简介:

杜欣垣,一个从教十余年的教师,热心于学生作文启蒙的教学与研究。平日里带领孩子们进行优秀作品的阅读,汲取其中的营养,形成自己的见解,与他们共同探寻作文写作的技巧和乐趣!充实并快乐着!

放风筝三年级日记 篇4

我和小明来到广场,哇,广场上放风筝的人还真不少呢,天上有各具特色的风筝,有好玩的猪八戒风筝,有美丽的蝴蝶风筝,还有雄壮威武的老鹰风筝。他们飞得高高的,好像在比赛呢!

我们拿出自己的蝴蝶风筝,这风筝后挂着粉色的飘带,像仙女翩翩起舞的衣袖。看到别人的风筝飞得那么高我迫不及待的把风筝用力抛向天空。风筝在天空翻了几个滚边一头栽下来。我把风正给了小明,他试了一下,结果一样。于是,小明发言了:“是不是风力不够”?我说:“可能是我们没有掌握技巧吧”?“走,我们去找个高手问问吧”。我出招说。

我们找到一位老爷爷,他把所有放风筝的技巧都传授与我们,在他的指挥下,我和小明顺利的放起了风筝。我们的风筝飞得好高好高。

二年级放风筝日记 篇5

星期日,阳光灿烂,风和日暖,老爸带我去玉山广场放风筝。我的风筝是只红猫蓝兔,拖着长长的尾巴。我和老爸来到了广场,老爸把放风筝的秘诀教给了我,老爸对我说“放风筝的时候如果你要让风筝飞上天,就把线放出来。如果你要让风筝飞下天,就把线收起来。” 老爸还教我风筝起飞的时候,要逆风行驶。接着老爸把风筝摊在地上,然后叫我把线拉着,接着老爸托着风筝往前奔跑。

风筝飞到天空间,就像小鸟在飞翔,我跟着风筝跑呀叫呀,快乐极了。

观察日记三则 篇6

这个国庆长假,老师布置了一篇观察日记,内容是把黄豆泡成豆芽的全部过程。

今天,我把十五粒暗黄色的、硬得像小石子的黄豆装在碗里,泡进能没过它们的少许水中,耐心等待它们的变化。可是这样等一个小时,没有任何收获,我只好去睡觉。第二天早上一睁开眼,我就赶紧跑到阳台上去看,发现碗里的水少了,而黄豆却一个个都变大了,颜色也变成了亮黄色。嗯,很好。第一步成功了!我暗自兴奋。我问妈妈要来一块小纱布浸湿后,把“小家伙”们盖住。

2013年10月3日 晴

今天上午我一看黄豆,哟!有好几颗已经发出了讨人喜欢的小绿芽。小绿芽从黄豆黑色的小洞里冒出来,因为还没有发育成熟,所以显得特别柔嫩、娇小。现在,我重新把纱布浸湿,盖在黄豆上。耶!第二步又完成了!现在就看小芽能不能长大的第三步了!加油!

2013年10月4日 晴

今天揭开布子一看,我发现小芽长大了,变长变粗了,不再那么柔嫩、娇小了,它已经变成了豆芽!完完全全的豆芽!我高兴极了,在心里庆幸着决定试验成功的第三步成功了。

我觉得,我们要像黄豆一样,先从小孩在变成大孩子,然后接受成功的考验,成长为一个大人!

太原市后小河小学四(6)班

指导老师:许学梅

四年级日记放风筝 篇7

星期天上午,阳光明媚,小明、小华和小红约好一起去公园放风筝。

他们来到公园,看到天上有各种各样风筝,有蝴蝶、有蜻蜓、有燕子他们去买一个蝴蝶样风筝。小华牵风筝头,小明拿着线轴。小明说声:放。小华连忙松手风筝飞起来。小明一紧一松拉着线,风筝凌空飞起,小明快活地奔跑着。那风筝越飞越高,好像飞到彩云上面。小红大声说;飞得好高啊!旁边人看见说:飞得那么高!突然一阵大风飞过来,风筝飞到树上。小明一跳拿到风筝,继续放。

不知不觉地到下午,他们依依不舍地回家,原来放风筝也要有技巧。

《书虫日记三集》序 篇8

从上海回到长沙后,我就开始整理《书虫日记三集》。我的日记是用笔写在日记本上的。所谓整理,其实就是把写在本子上的日记录入到电脑上罢了。这个工作我没有找人来帮忙。2008年至2009年。我一个字一个字地在键盘上敲打着。感觉我又把这两年的日子重新过了一遍。本以为这日子一过去,也就平淡了。谁知这么一整理,却又让我的心久久地难以平静。2008到2009,对我而言,真是“天翻地覆,死别生离”啊。这八个字当我写出来的时候,自己都吓了一大跳,可又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先说“天”吧,2008年的冰灾,长沙是重灾区。二十多天的时间,整个长沙城都被冰雪压得喘不过气来;再说“地”,2008年5月的汶川大地震,我所在的这个城市也感到了那种前所未有的伤悲与疼痛。电视台举行赈灾晚会,出版社出版悼念与追思的书籍,我都是义不容辞地加入其中;接着说“死别”,2008年的那场雪还没有融化干净,我母亲唯一的弟弟也就是我的舅舅去世,2009年底,我的母亲又离开了人间;最后说“生离”,2008年我与真心相爱的妻子分手,表面上看,两人友好地“把对方扶上马,还送一程”,背地里,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是以泪洗面,无语凝噎啊……

尽管如此,我并没有悲观和沉沦。我依然乐观地生活着。我回望这两年的日子,不管出现了什么变故,我照旧与书为伍,拥书入眠。书,是我人生的支撑!冰天雪地时,我闭门读闲书;地动山摇后,我协助出版社出版安抚心灵的书;爱人感叹“近楼书趣远”而我深感“寂寞恨更长”的一段日子,我含泪写了一本书《中秋》;母亲昏迷不醒的二十余天时间里,儿子彭一笑日夜陪伴在奶奶的身旁,我一次給彭一笑买了五本与电影相关的书。我对彭一笑说,你一定要养成读纸质书的习惯。只有读纸质书,才是真读书。也就是从那一次开始,彭一笑便开始和我一样,渐渐地变成了一条书虫。现在,我经常和彭一笑坐在茶馆里喝茶聊书。服务小姐在续水时一次次用好奇的眼光打量着,实在忍不住了便问:你们是不是父子啊?彭一笑答:如假包换!我说:我们是多年父子成书友!

又想起那天在钟叔河先生的家中,说到“脉望”。据《仙经》曰:“蠹鱼三食神仙字,则化为此物,名曰脉望。”我是一条书虫,但名字不叫“脉望”。我不想成仙,因为我六根不净。所以,在我的日记中,到处都是凡尘琐事。到处都是人情冷暖。同时,也偶尔可见红粉佳人。

放风筝六年级日记 篇9

下午,爸爸带我来到体育场放风筝。一路上,我兴高采烈,又蹦又跳。一位小男孩问道:“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我们摇摇头说不知道,他笑着说:“今天是风筝和天空的见面日

来到体育场,放风筝的人多得几乎数不清,通往体育场草坪的入口处堵满了各种车子,草坪上到处是人影,他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抬头望望天空,各种各样的风筝被细细的绳子牵着在天空中漂浮着:有罕见的红蜻蜓;有画着可爱笑脸的三角风筝;有火红如太阳凤凰……天空中最有特色的是那威武的雄鹰了,只见她展开翅膀在天空中盘旋,一会儿低空掠过,一会儿高空巡逻,仿佛在寻找地面的猎物。望着眼前的.美景,我自言自语道:“我一定让我的风筝飞得比你高!”

我高举着风筝,向风的反方向奔跑,突然一阵强烈的风吹来,我猛地一松手,风筝就“呼”地一下子飞了起来。风筝越升越高,在我的视线里越变越小。这时,我仿佛觉得风筝飞到了云端,和白云跳舞,和小鸟欢唱,和星星游戏……正当我沉浸在美好的遐想之中时,忽然,我的风筝和另一只风筝的线缠在一起,一下子一个“倒栽葱”栽了下来……

五年级放风筝日记 篇10

我和李文到公园里放风筝,一到公园就看见五颜六色的风筝飘在空中,有穿着花衣服的蝴蝶,有长长的大蜈蚣,还有一只大知了风筝呢!

我和李文赶紧把自己的风筝叶飞上了蓝蓝的天空。

我的大蜻蜓翅膀是淡蓝色的,尾巴是红黄相间的条纹,黑色的大眼睛,可神气了。李文的风筝是条大金鱼,圆圆的大眼睛金黄色的身体,长长的尾巴一摆一摆的,可美了!

金鱼和蜻蜓风筝好像比赛似的,越飞越高,调皮的小燕子在五颜六色的风筝中间飞来飞去,好像在和他们做游戏呢!

王云飞老师日记感悟三则 篇11

《约客》一诗对我们学生写作是很有启发的。

面对日常生活,我们大部分同学的感觉就是:哎呀,这一天过得太平淡了,真的没什么可写的呀!我今天真的没有什么事儿!没啥意思!

我们先看看《约客》一诗中的情景:诗人约好了一位朋友来,或下棋或品茶或饮酒或赋诗来打发“梅雨”——没时候下完的雨——天气之中的寂寞时光。可是朋友却失约了,不甘心的作者等待一直到了半夜。大家想想,在那个时代,既没有电话手机报纸电视互联网,又没有CBA、NBA、奥运会之类的可以娱乐消遣的频道,人们唯一可以打发时光的,大概只有孤灯一盏、挚友二三、豪情万丈的、海阔天空的谈话节目了。有道是,“看戏不开台,请客客不来,打麻将不和牌。”这是最让人恼的事儿:无聊啊!可这最没意思的一个情景,在诗人的笔下,却变成了一个清雅的意境:恼人的细雨无休无止地从天而降,闹心的蛙声无时无刻不从四面八方吵着耳朵。常人大概得“闲”得发疯吧?可诗人却很有君子风度:闲敲棋子。古人诗中的棋往往是闲情逸致的象征。作者抓住了一个细节:闲敲棋子,震落了灯花。灯花一落的瞬间,屋内的光线会更明亮一点儿。或许这带给诗人一种盼望吧。可是诗人也明白,友人在这个时候是不会再来的了。瞧,就是这样一个在寂寞中“执着”于“热闹”的形象跃然纸上了。

没有什么事儿,本身就是生活中的一种“事儿”啊!没有什么意思,就是人生当中的一种“意思”啊!那些平平淡淡淡的日子,就是生命中一种不可或缺的“日子”啊!

山中的参天大树可以砍来用以盖房子,小树毛子可以割来充当煮饭之柴。唯有那些长得曲里拐弯、支头杈角的说粗不粗说细不细的所谓的“树”,人们视而不见,见而不用,用而无处。有人将此事问于哲学家:你不是说世上万物都有用吗?它们有什么用处啊?哲学家回答说:它们有“无用之用”。

细品这个故事,对我们写作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无聊、没事儿、没意思,都可以写出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来,更何况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大大小小的事儿多得无法具体统计呢?粗心的人一天到晚都感觉不到自己有什么事儿,只盼着有“事件”发生,才能感觉到“出事儿”了。其实,我们每个普通人,都生活在“事界”中。早晨一睁开眼,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信息就已经开始冲击你的大脑了。晚上闭了眼,还会做梦呢不是?这些素材,处理好了,便是你今天建筑日记、作文的钢筋水泥呀!

怎样把这些平凡小事写得具体生动呢?答案只有一个:抓住细节。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如果抓不住细节,那每个人在你眼里都是一样的,都是两条腿支一个肚子嘛!可千人千面,光是眼睛,就有大小明暗之分:有眼神流光,有的视线呆滞,有明眸善睐,也有混浊的老眼……

很多同学一写日记或作文就是:“我早晨起来,吃完饭背上书包骑着自行车上学去。”且不说这些内容与本次日记或作文的关系是否密切,单是吃饭,就有很多可写的重点:谁做的饭,什么条件下做的,给谁吃,吃的什么饭,谁先吃谁后吃,和谁一起吃的,吃的动作有没有特殊的地方,吃的时候是什么情景,吃饭的过程中有哪些与平日不同的地方,同样的饭食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同样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吃同一样的饭食也会有不同的感受……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只要你抓住了细节,你就会把每一天都需要重复的吃饭,写成每一天都与众不同的“食事”报道。

抓住了细节,还要善于进行描绘。

父母给孩子买来东西吃,是再也常见不过的事情了吧?可是在朱自清的《背影》中,作者运用到的手法都有什么呢?首先,有肖像描写:肥胖的身子;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有动作描写:探身下去,攀着上面,两脚向上缩,身体微倾;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有神态描写:显出努力的样子,心里很轻松似的。有语言描写:“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进去吧,里边没人。”除了唯一不能运用到的正面心理描写以外,几乎所有的描写手段都被用上了。而且这个过程既有详写又有略写,既有对父亲的正面描写,又有“我”流泪的侧面描写。本次的实写,又为后面的虚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看看,这就是大家的构思与技巧!其实分析起来,真的没有什么,都是我们写作文需要常用的方法嘛!

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写作选材的角度问题。朱自清作为散文大家,他选取了一个常人难以想得到的角度:通过背影来表现一个人物形象。作为学生,我们可以退而求其次,即使能够把握住通常的角度,在作文的考试中,也就足够了。

每天写出百字的日记或小作文,真的很容易。你既有很多可写的,又有很多写的角度与方法。不信你就试试,怎么样?

日记,我们每天的正餐

一位学生家长曾对我提出的这样课题:能不能教给孩子一种能写出好作文的方法。我当时就笑了,说:没有一个语文老师有办法做到这一点,因为谁要是真的实现了这个愿望,那他就完全有资格获得诺贝尔奖。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却真的一直在想得到这个我也明明知道得不来、并不存在的诺贝尔奖。

而现在,我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似乎找到了通往金光大道的一条小路,那就是:把寫作教学中的“味素”——日记提升到“主食”——作文的位置上来,将作文升华为写作教学中的“美酒”。换句话说,就是打破原先的作文惯例,将要求学生每学期写八篇作文变为要求坚持写日记,再在学生的日记中发现“矿脉”,指导学生将“闪光点”提炼成一篇篇成功的作文。

我曾给学生算过一笔帐:如果以每篇作文600字计,每学期八篇,总算下来不过是5000字左右,一学年大约万把字;如果每天坚持写50字的日记,一年下来就是两万字。而且,写一则50字的日记太容易了,三四句话就会用完字数指标。真要想把一件事说得清楚说得生动,大概总少不了百八十个字。这样算,一年就会写出三四万字的东西来。

让大家算了半天的数字帐,有些烦了吧?也许有人会说:字数的多少其实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呀,李白的《静夜思》才20个字,不也脍炙人口流传千古吗?大家要明白,日记和作文的字数限制确实有其不合理的一面,好文章并不在于字数的多少。但有其合理的另一方面,它实际上是在检验一个人词汇量是大是小。从这个意义上说,对日记和作文有字数要求是必要的。苏轼有过一个观点:说一个人初学写文章应该追求绚烂,通俗地理解就是要尽可能的“甩词儿”;“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等到把文章写得很老练了,风格会自然而然归于平淡。大音稀声,高古无言,寥寥数语,便能形象地绘景状物、准确地传情达意。词汇积累得多了,生活素材积累得多了,日记里的真情实感积累得多了,厚积薄发,才会达到写作文时得心应手随心所欲的境界。

日记是写作的材料库,更是演习场。

《鲁班学艺》的故事大家大概不陌生吧:鲁班的师傅本来是让他把各种模型拆一遍、安一遍,可是鲁班却拆三遍、安三遍。我们语文学习主要内容之一的课文分析,其实就是在老师的带领下,把一篇篇文章“拆开”来看: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那里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这样写是开篇点题,那样写是画龙点睛;这一篇为什么是象征,那一篇为什么是欲扬先抑,等等。而写日记和作文,其实就是由你自己把拆开的模型重新“安装”的过程。一本教科书里你就拆开了三十篇文章,可是只安装了八篇作文,却还梦想着写作水平得到提高。若是真的提高了,那才是咄咄怪事哩!

有些同学可能会说了:哎呀,我写了日记也不会给老师看的,日记可是我的私人领地,“日记日记我来记,日记里面有秘密。谁若要看我日记,须得征得我同意。”其实,作为练笔的日记,并不是一个人隐私的“黑帐本本”,而是一个人成长的“阳光记录”。你把自己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一点一滴用文字“说”出来,“说”给自己和老师,“说”给现在和将来,“说”给记忆和回味,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儿啊!写作,绝不是作家的特权,而是每个人的自由与权利。很多我们推崇的作家,他们谋生的职业涵盖了三百六十行:有的是医生,有的是教师,有的是官员……只不过他们在追求“谋心”的职业时,运用了文字来倾诉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感受、认识和理解,从而选择了写作。

总而言之,我的看法是:写日记比写作文重要;学生的勤写多练比老师的详批细改重要;有良好的写作态度、习惯比有良好的写作技能、技巧重要。平凡生活中的美是挖掘不尽的。让日记取代作文成为写作训练的大餐,就是将偶尔为之变为每日必修,由看重结果变为看重过程。

据说,写日记时间最长的世界纪录保持者是一位美国人,他写了七八十年的日记。中国人有一种说法,为文就是为人。让我们把日记当作自己成长的另一种方式,把写作当作自己生命的另一部分组成,把文字真正地融入自己的生活吧,它会让你细致、缜密、充实并且长久地快乐!

日记的体会

厚厚的历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日记,薄薄的日记是一个人生活和心灵的历史。

古人在文字没有被发明出来之前,还需要结绳记事,就是想让后人记住他们生命和生活中的重要日子。可惜了——别说没办法把那些千万年前的绳子保留到现在,即使真的能把它们保留到现在,人们只能看到一个又一个大大小小的疙瘩,大概也无法“翻译”出来它真正的含义了。“生活是一团麻,也有那解不开的小疙瘩。”

如今,文字有了,而且有上百种吧。可今人却有的连日记也懒得记了,一天又一天便悄无声息地流逝了。——可惜了!

我从钱文忠教授讲《三字经》中知道,中国人是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明确的纪年的,从此让每个重大的历史事件都有准确的“生日”。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人有着悠久的历史感传统。而其他的几大古老文明,却没有这种意识。尤其是印度,他们还需要到中国来,翻出“陈年老帐”,从中寻找自己民族沉甸甸的记忆。

有一位中国人,叫什么我没记住,在过去艰苦的日子里,把每天家里的哪怕二分钱的花销也要记在本子上,一直坚持了几十年。而现在,这些一本一本的独特的“日记”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成为见证中国普通老百姓真实生活情况的宝贵资料。这份特殊的文物,记录的是几十年来一户中国家庭生活的具体变化,实际上也记录了当时整个国家民族的具体变化。就这样,本来是一家一户结的“小疙瘩”,就成了反映时代变迁的“大疙瘩”。

日记,就是史记,编日体史记。记的时间长了,变成编年体史记。

每个人的日记,是“家别体”史书。成千上万人的日记,汇成“国别体”史书——那可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真真切切的历史啊!

可不要认为,国家与民族的兴衰沉浮离自己远着呢,它就实实在在地发生在你的身边,掌握于你的手中,记录到你的笔下:

你的酸甜苦辣,就是整個国家的风雨历程;

你的喜怒哀乐,就是整个民族的悲欢剧本;

你的衣食住行,就是整个世界的进退缩影。

要想让一个日期有意义,就要让它发生重要的事件。

每一个有意义的日期,就凑成你充实的一生。

每个充实的一生,就凑成了一个崛起的民族。

只有属于你个人的,才是民族的;只有属于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放风筝的5年级日记 篇12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我哼着歌儿起床了。真舒服啊,星期天我美美地睡了个懒觉。推开窗户,泥土的清香迎面扑来。春天,真好!

今天那么好的天气,能去放风筝该多好啊。我做完作业连忙放下笔,翻箱倒柜地找爸爸去年给我买的奥特曼风筝,急忙拉上爸爸妈妈来到江阴生态园。我先拉住风筝线,叫帮爸爸拉住风筝的尾巴跟我跑,忽然一阵风吹来,我连忙拉着线逆风而行,可能是因为我跑到前面时,以为风筝不会掉下来了,减慢了脚步的速度,所以风筝没飞多高就从空中划落了下来。就在我喘气的时候,旁边的一位正在晨练的老大爷说:“小朋友啊,放风筝时要一直往前冲,不能停下来,也不能放慢脚步,要等风筝在空中稳定住了,才能停下来,继续放线。”我像听懂了什么大道理似的,自信地点了点头,开始了第二次的放风筝,我牢记老大爷说的话,等风一有,随着的一声“放”,我就立即拉住风筝线跑起来。哈哈哈,我的“奥特曼”慢慢地上天了,它越飞越高,越飞越远。广场上的小朋友们看见我在放风筝,来了兴趣,也纷纷拿出他们的风筝来到大草坪上放,天空中立刻多了许多五颜六色的风筝,有金鱼,蝴蝶,燕子……它们好像在举行一场飞行比赛。特别是那只“大蜻蜓”,它浑身碧绿,东飞飞,西瞧瞧,仿佛在捕食着蚊子。

今天我玩得可痛快啊!小小的风筝给我们带来莫大的欢乐。

四年级日记放风筝450字 篇13

昨晚没怎么休息好。所以早上又不由自主的睡了个大懒觉——在家每天早上起床后总发现只有自己在家。起床后我很习惯的拿出过去收集的打口卡带放入录音机,然后去刷牙洗脸,连贯起来的动作有点好像小时候——中午饭后姐姐硬拉着我和小外甥女嘉妞跑到市广场上玩。本来要宅在家里一下子开始手忙脚乱的去洗头发坐着姐夫的车出门了。

不知道市广场怎么现在变成大众放风筝的地儿了——到处是放风筝的人——远远就能看到有一排坐着椅子的大爷在放风筝,风筝真是老少皆宜啊。我给嘉妞买了个风筝,结果还是自己玩了——好就没放过风筝了,记得小时候我和姐姐在住的大院里也放过风筝,有好几次放出去的风筝就再没收回来,想起来时蛮可惜的。那会的风筝是几乎都是纸质的金鱼风筝。相比现在的风筝由于工业化的影响,许多风筝大批量生产的风筝没有过去那么好的手工感和艺术性。但总的来说结实了许多。小时候放风筝的技术现在都忘差不多了,甚至会手忙脚乱连卷线器都不知道怎么用。最终还是失败了。嘉妞看着着急,将她的两个小气球绑在风筝上想风筝能被小气球带飞起来。这下我这个天才舅舅真是笨极了。

放风筝其实很需要好的耐心和好的方向感与节奏感。放风筝的老大爷可以非常有耐心的搬来椅子放风筝,小孩子有好的好奇心与兴趣点不断的尝试,唯有长大了的成人在面对人生时更要向放风筝一样有耐心,有方向,有节奏的把握自己的人生。

上一篇:中学语文习题练习下一篇:职业学院毕业生个人求职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