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

2024-09-30

7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共7篇)

7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 篇1

奇怪的大石头

回家作业:

1、预习第7课课文及生字词。

2、查阅李四光资料,摘抄1-2句主要信息,写在课本习题后的空白处。

3、借助词典或网络,了解“地质学、长江流域、第四季冰川”的意思。《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会认坑、考、秦等6个生字,会写“著、藏、悄”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著名、考察, 陨石、孤零零、遗迹、突兀”等个词语。长江流域、第四季冰川。(晚上查黑体字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通过对话体会李四光爱动脑筋、善于思考的品质。

3、认识李四光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体会好奇心的重要意义。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说出李四光执着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掌握李四光探索大石头由来的过程,并认识到他是如何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

2、体会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读“坑 考 秦 域 遗 镇 转 陨”8个字。会写“藏,考,秦,震,卧,旅,纪”7个字。理解“著名,地质学家,孤零零,严严实实,”四个词语。

2、学生理解并自己说出李四光是个爱思考,动脑筋的孩子。

(一)谈话导入(上课前准备好生字抄写本)

(1)同学们,我们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名人故事,前面我们学习了发生在列宁和宋庆龄身上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发生在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身上的故事。师:谁知道著名是什么意思?请3位同学来说。

生1:有名的。2 很有名气,别人都知道 3 闻名的,师;你说得很对,那你用这个词语来说句话吧!(看学生能否说出,若说不出,师给出格式:你可以按照“某某是著名的什么”。)再请这3个同学或另外2位来用著名说一句话。(5分钟)

(2)师:看来同学们已经理解了,请同学们把课下搜集的关于李四光的资料拿出来和大家交流一下。请3位同学来给大家读一下,每人2句话。学生肯定会说到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教师反问:什么是地质学家?请学生来回答。(生回答不完整教师补充:地质学家是研究地球的形成和构造及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学生资料如果有涉及资料袋的内容,师:我发现你找的和咱们课后的资料袋的内容很一致,你是不是从资料袋里找的呀!1生说是,师:你真会学习,知道利用课本的现成资料。这是个很好的学习方法。2生说不是,师。如果没有涉及:其实课本后面的资料袋也给大家提供了很有价值的信息,刘老师就是参考了资料袋里的信息知道了李四光也为我国的石油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资料袋内容,教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其实课文后的资料袋也给大家提供了很有价值的信息:李四光也为我国的石油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资料袋的信息我们也要学会利用? 师:同学们的预习工作做的很到位,刘老师要表扬你们了。今天咱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叫做《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请一位学生来读,师:我发现你奇怪读的很好。你真读出了奇怪的味道。请你再来给大家读一读。师:我再请一位同学来读,读出你自己的味道,生2:读。师:我发现你强调了“大”,我听出来了,这是块

大石头,读的真棒。好,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遍。(奇怪的大石头)8分钟

(二)初读文本,扫清生字词。

师:奇怪的大石头,你们对这题目有什么疑问或想法没有,说出来跟大家交流交流。

生1:题目为什么是奇怪的大石头呢,这块石头奇怪在哪里呢?2:大石头和李四光之间发生了什么事?3:…..师:板书“奇怪? 大石头和李四光发生了什么?”

师:那我们就去文中寻找答案吧!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思考文章讲了件什么事。(算上读课文留5分钟)(字词)

师:好,停下来吧,老师看到很多同学都自觉的读起了第二遍,你们真会学习。现在请大家看屏幕,这些字你会读吗?大坑 考察 秦岭 长江流域 转来转去(zhuǎn)遗迹 震惊(zhèn jīng)。我让坐得最端正的一列小火车来读。有人读错就请同学帮助她(先指出错在哪里再领读全班一遍)。继续开火车有错就改(开四列),师:我们男生女生再来比一比,看谁读的又准又洪亮。男生先来,女生读一遍(要求:坐端正读响亮)。(时间

3分钟)(分段读填空)师:把这些生字放进文章里你还会读吗,我请10位同学来读,每人读一段。坐端正举手,指认读。对其他同学要求:1,听听他们有没有读错。2,文章讲了什么事? 师:总共10 自然段,请10位同学来读,读完了同学来帮他指正错误。

那么文章讲了件什么事呢?把空格填满“李四光小时候_______,就去_____________。长大后-----------------------------,终于弄明白了____________的故事 ”

生:李四光小时候对大石头 产生疑惑,跑去问老师和爸爸,老师和爸爸也不知道答案。长大后,李四光出国学习终于弄明白了石头的来由的故事。(时间 5分钟)。

(三)解决文章第二段内容

师:上到这里,咱们黑板上的第一个问题还没解决呢,为什么说这是一块奇怪的大石头呢?大家来读一读第1、2自然段,划一划它奇怪在哪里,然后我们来交流交流。

生1:这块大石头孤零零的立在草地上。师追问:你为什么划这句话,生:因为他孤零零的立在草地上,我觉得很奇怪。

师:嗯,我也觉得这很奇怪。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这块石头怎么样?

生:只有一块。

这块石头很孤单,周围都没有别的石头和他做伴。师:哪个词语表现出了这一点呢?生:孤零零。师:你能用孤零零说一句话吗? 师;你带着感情再来读一读。生读

师:我请做得最端正的 第一大组来读一遍,师:第二和第三大组一起来 师:还有别的句子吗?

生2: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师:这句话能看出什么?生:这个石头很大所以很奇怪。师:哪个词语表现了他很大?生:严严实实。

师:什么是遮的严严实实的? 生:藏得很好,一点都看不到。

师:好大的石头啊!师比划,这么大够不够(故意弄小)生:不够!师:你来比划一下。

师:还是不够大,再请你来想象一下有多高多宽。生:可能会有。。。这么大吧!

师:我们看一看插图。多大? 生:将近两个人的高度,也很宽。

师:这么大,难怪能把他的身影遮的严严实实的。体积大,这是它第二怪。

师:请你带着感受来读一读这句话(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师:我请翟俊华来读一读

师:我觉得遮得还不够严严实实。谁再来读一读? 师:遮得可真严实啊!我请第二大组来读一读。

师:真实块又大又孤单的石头。带着感情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屏幕显示)“这块巨石”预备起:这块巨石孤零零的立在草地上。一听到小伙伴的脚步声,他就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生3: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师:哪个词让你觉得石头与众不同?

生:几百年(板书)

师:从这个词我们能够看出来这块大石头的时间„„ 生:很久了。

师:这是它第三怪:历史久。从上面几个关键词,我们可以发现这块大石头确实很怪,难怪李四光对这块石头有了很大的兴趣,并产生了很多的疑问。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产生了什么疑问呢?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2~8段,找出李四光提的问题,并做上标记? 师:李四光提了几个问题?用手势告诉老师 生: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我有个问题哎,这么多小朋友和他一起玩捉迷藏,怎么只有他提出这个问题呀?(指名回答)

生:因为他是个爱思考的孩子。生:他善于发现问题。师:真棒!老师发现你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

这个爱思考的孩子是怎么发现这个问题的呢?冯轩,你来读一读。他读完后呈现: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评价冯轩:我觉得还不够爱思考,徐玮含,你再来读一读。

师:你读的真棒,我听出了李四光是个爱思考问题的孩子。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13分钟)师: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我先留个疑问,请同学们看黑板。

(四)写生字(8分钟)藏 卧 旅 秦 纪 考

师:先给这几个字组组词。师:这几个字有哪个比较难写?

指名:李俊豪,在写这些字时,你有什么提醒大家需要注意的地方?

生:藏字很难写,师相机指导笔顺,带领大家书空。找人来说一遍。立刻准备好生字抄写本写藏3遍。卧的笔顺。

旅这个字哪里需要注意?指名回答。藏,卧,旅,立刻写在本子上。

秦呢,最后一笔是个点。考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下面一道横。纪是形声字,右边是己,自己的己。学生抄在抄写本上。写完下课。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学生开火车、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大坑 考察 秦岭 长江流域 转来转去 遗迹

震惊 开四列,再齐读一遍(3分钟)。

二、学生质疑,(一)师:同学们,上节课李四光给我们留了几个疑问

(生:3个问题)你来说一说你找到的三个问题?

生: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3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出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二)师:(出示这三个问题)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这三个问题,想一想,从这三个问题中,能看出少年的李四光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他提的哪个问题看出来的? 预设:生1:我认为李四光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师:你是从他提的哪个问题看出来的? 生:第一个问题,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你能连起来说吗?把这个问题回答完整。

生:我从李四光提的第一个问题“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看出,他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

师:说得太精彩了!善于观察这个品质你是怎么想到的?

生:李四光和很多小朋友玩捉迷藏,只有他发现这块大石头很特别,说明他是生活中的有心人。

师:你说得对,善于观察就是要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发现别人没有注意的事物。李四光还有什么品质?你从哪个问题看出来的?

生2:我从李四光提的第二个问题: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发现他是一个敢于提问的孩子。

师:对呀!李四光敢于向老师问问题!第三个问题又能看出李四光什么品质呢? 生3:能看出来李四光爱动脑,勤思考、善于分析问题。

师:你说得真准确!李四光的问题问得一个比一个深入,特别是第三个问题,有他自己的分析、推理、判断、思考,你能试着问一问第三个问题吗?(出示课件)读出不同的语气(心里默默想---追问,刨根问底—边分析、边推理)

(三)师:我们再来看看老师的回答!老师怎么回答的? 生: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师:从老师的回答中,你能听出什么? 生:老师不确定 师:你从哪个词判断出来的? 生:恐怕、听说、也许

师:是呀,刚开始老师也是在猜测,拿不准,到后来完全被李四光给问住了,这时老师也许会有点———— 生:不好意思、难为情。师:那么我们应该怎么读老师与李四光之间的对话呢?同桌之间分角色朗读课文。生汇报。师: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段对话,一边读一边想,这段对话在格式上与前面课文中的对话有什么不一样? 生:没有提示语

师:同学们也很善于观察!连文章的特殊表达方式也发现了,我们在写文章时,如果两个

人有特别频繁的对话,你一言我一语的,我们可以不用提示语,每人的话为一段,这样的对话不仅清晰,而且很简洁。以后我们再写作文时,也可以这样写。

(四)过渡:

师:当然,老师的回答并不能解开李四光心中的疑团,他又去问爸爸,可是爸爸也不知道,难道这个问题就这样算了?没有,这个问题在他心中一直问了很多年,从(他小时候)一直到(他长大再次回到家乡),这些问题随着时间的流逝不仅没有被李四光遗忘,反而这些问号变得越来越大!

师:最后他的疑问解开了吗?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这块石头是怎么来的? 生:这块大石头师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师:他是怎么弄明白的? 生:去英国学习了地质学。

师:李四光从一块巨石质疑,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出的成果震惊了全世界,快速默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这两个段中有很多地质方面的专业术语,你能抓住一些关键的术语提出问题吗?

生:什么是地质学?冰川怎么推动巨石旅行?第四纪冰川是怎么活动的?

师:同学们都已经学会了抓住关键词语提问题,希望你们也能像李四光一样有了问题后,不要放弃,要一起探究下去,直到明白其中的道理。

三、总结全文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7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 篇2

记得上《奇怪的石头》一课, 心中就无比懊恼。

课文讲了李四光小时候因为对一块立在草地上的大石头感兴趣而一直追踪探索, 后来成为地质学家, 最终发现中国第四纪冰川的故事。在设计这一课的教学过程时, 我想通过“李四光为什么能成为著名的地质学家”这一个大问题贯穿整个学习, 然后将大问题分解, 最后让学生明白, 善于思考并不仅仅是空想, 除了自己思考, 还要向人请教、勤奋学习、实地考察等。

在实际上课的过程中, 围绕题目置疑, 以加深对“奇怪”的理解时, 我没有想到学生会找不到。但这并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所以我不应该总是在课堂上纠结于此。如果重上的话, 我就直接给出那两句话, 再来纠词体会“奇怪”。

由奇怪的石头引出了李四光。在围绕第一段来提问时, 我想让学生通过理解“著名”这个词而知道李四光不是一般的地质学家, 希望学生自己能提出“李四光为什么能成为著名的地质学家”。结果, 我错估了学生的思维水平, 他们还不习惯用“为什么”来提问。如果重上的话, 我应该直接把问题抛出来。

问题抛出来了, 我却并没有用这个问题回收。而在备课的时候, 我想通过学生默读了课文后, 用“善于思考”来让学生对整篇课文 (也就是“李四光”为什么能成为著名的地质学家”这个大问题) 有个初步的基调。可是, 我忘了!!!因此, 即便后来我用这个问题来总结课文, 整堂课依然是散的, 学生对课文肯定不会有一个大的框架式的有条理的感知。

“李四光为什么能成为著名的地质学家?”既然是大问题, 我就应该布置学生默读整篇课文, 因为整篇课文中都体现了李四光“善于思考”的品质, 而不仅仅是在三至七自然段和老师的对话中。让他们画出李四光的话, 却让他们忽略了这个问题, 思考的重点仅仅是落在“找话”过程中, 真是得不偿失。

不仅是对这堂课学习内容的把握不恰当, 从课堂组织管理上来看, 也呈现了很多问题。孩子们活泼有余而纪律不足, 这一向是我课堂组织管理的缺陷。一方面, 确实不想用过多的纪律来约束学生, 总希望学生能因为对学习内容感兴趣而被自动地吸引到学习中去;而另一方面, 自己却又做不到让知识呈现出魅力吸引住学生。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初探 篇3

观课后我试着用曲老师讲得预习课的方法设计教学了《奇怪的大石头》一课。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玩耍时,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在老师和父亲都未能解答的情况下,通过自己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了巨石的由来。

本文脉络清晰,围绕奇怪的巨石,作者将捉迷藏、向老师和父亲请教、在英国求学、考察巨石、取得研究成果等不同时空发生的事件整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目标: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字。正确读写“奇怪、严严实实”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教师指导下读懂课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并学习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本节课我设计了这样几个教学环节:简介人物,导入新课、出示预习要求和学习任务,学生自主学习。我设计的预习要求是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学段设计的,因为是三年级学生,是低年级向高年级过度的阶段,学生的一切能力还比较弱,所以我设计了(1)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默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3)自读课后生字,每字再组一个课外的词。(4)浏览课文,圈出不理解的词,查字典解决,批注在词旁的空白处。(5)默读课文,标注自然段,边读边想,每段写了什么?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批注在课题旁的空白处。这样五项预习任务,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这节课看,虽然大部分学生学习效果还是令我满意的,但是我觉得还有很多欠缺之处,学生对预习要求理解得慢,默读的速度低,查词典的方法和速度有待于加强。课后我想了一下,如果学生的这些速度提上去了,就会节省很多时间去完成所出示的本课的重点学习任务。因此,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会不断学习,让阅读讨论型自学课堂的“预习—朗读—质疑—讨论—作业”五环节尽快落到实处。彻底变学生用“听”来学,為学生用“读”来学,紧扣课后习题,通过读、说、写、背等有效途径,让学生学会终身学习。

7奇怪的大石头说课稿 篇4

芷村镇中心学校 付军华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奇怪的大石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教学构想。

一、说教材

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玩耍时,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在老师和父亲都未能解答的情况下,通过自己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了巨石的由来。

根据教材分析以及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故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字。正确读写“奇怪、严严实实”等词语。

2、在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教师指导下读懂课文。

3、感受并学习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的精神。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读懂课文,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原则,根据中段的阅读教学要求,我围绕“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体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疑问的”为主线,读、思、议结合,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多种读书方法,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在学法的确定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顺学而导,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说教学程序

预计本课分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是初读课文,教学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二课时。我打算分三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直接揭题,质疑导入

板书课题,教师板书:

7、奇怪的大石头。齐读,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你有什么问题?针对学生的质疑,总结有价值的问题:大石头“怪”在哪里?和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

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倾听过程中发现他们困惑的焦点,然后以学生的自主提问组织教学程序,以学定教,围绕这样两个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式学习。

(二)、自主、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

我会分两个小环节进行:

1、感知怪石形象。利用课文插图,引起学生好奇心,提出问题,这块石头怪在哪里?教师板书:奇怪。这时,我引导学生在默读的基础上,找出关键语句,通过抓住重点词句,深化理解,感悟大石头之怪。

学生有可能从这几个方面来回答,出示4个句子: ①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②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③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④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

学生说到哪儿就理解到哪儿,如果学生说到第一句和第二句,我将在他们交流的基础上,抓住一个“孤零零”凸显其中一怪。抓住一个“严严实实”彰显石头之大,这是二怪。学生谈到这里时(第三句: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我将引导他们体会作者用词精妙,用换词的方法展开讨论,“很深很深”削减为“很深”,“卧”改换成“陷”好吗?为什么?从而使他们透过语言文字品味词语运用的准确性。

对于李四光提出的问题,老师和爸爸都说不清楚。当学生说到这里时(第四句: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

我将着重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方法理解“突兀”一词。继而引导学生用这种方法进一步加深对上文中“孤零零”一词的理解。(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通过抓住关键细节,品味鉴赏,感受巨石之怪。在理解品味之后进行角色演读,情景再现。

2、感受李四光好问精神,执着品质

面对这样一块怪石,李四光是如何思考,解决自己疑问的呢?这个问题是教学的重难点,我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老师与李四光的对话,重点指导学生读这段话:“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会怎么样)。它应该把草地(怎么样),可它(却怎么样了呢)?”

让学生读、思、议结合,感知李四光思考问题的过程。在老师,父亲没有解决自己疑问的情况下,他放弃了吗?(让学生明确这正是李四光的可贵之处)。

他是怎样解决自己的疑问的呢?让学生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后谈体会,从“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等关键词体会出李四光勤学好问、执着求索的精神。教师板书:勤学好问、执着求索。也因为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所以,最后他成为了著名的地质学家。教师板书:著名的地质学家。

(三)、交流感受,教师总结 通过过渡语:童年的疑问终于解开了,但李四光没有停止研究,出示“经过进一步的考察„„”课文最后几句话。学生朗读。

此时此刻,你想对李四光说些什么?在学生述说感想的基础上,教师激情总结:正是李四光小时候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品质,才有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我想,如果我们从小也有好问、执着的精神,那么,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迹,并能取得巨大成功,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板书设计

7、奇怪的大石头

勤学好问

奇怪 ? 著名的地质学家 执着求索

这样的板书设计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我的说课完了,谢谢各位老师!

7、奇怪的大石头

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小时候,他喜欢和小伙伴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每次他都受藏在一块大石头的后面。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一听到小伙伴的脚步声,他就悄悄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李四光跑去问老师,老师想了想,说:“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是谁把它放在哪儿的呢?”

“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楚。

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许多年。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 篇5

第一课时

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语。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奇怪的大石头》,学习了字词,了解了课文的大意,下面我们来检查词语的掌握情况。屏幕出示词语:

奇怪 著名 巨石 躲闪 严严实实 转来转去 恐怕 历史 推动 旅行 专门 考察 秦岭 流域 遗迹 震惊 地质学家 捉迷藏 生开火车读,再齐读。

师:词语大家掌握得不错,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谁来填一下? 屏幕出示:

这篇课文主要讲得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大石头)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大石头由来)的故事。

二、新授

师:这是一块怎样的大石头呢? 生:奇怪的大石头

师:请你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想一想: 这块大石头奇怪在哪儿? 生读课文并回答,屏幕出示:

生: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丘陵地区的孩子不明白一块大石头的出现为什么不正常。能不能找幅平原背景的图,一马平川,一块大石头。就会一目了然)师:孤零零的说明它—— 生:独立的

师:奇怪还表现在哪儿?

生:一听到小伙伴的脚步声,他就悄悄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师: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 生:石头大,便于躲藏。

师:你还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 生:李四光很机灵。(从悄悄可以看出来)

师:谁能试着读一下这段话,让大家感觉到石头的巨大、孤零零的,感觉到李四光捉迷藏时的机灵。屏幕出示:

小时候,他喜欢和小伙伴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每次他都爱藏在一块大石头的后面。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一听到小伙伴的脚步声,他就悄悄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生读这段话,师评价。

师:面对这块大石头,你会产生什么疑问?

生回答,师:对啊,童年的李四光曾百思不得其解——屏幕出示: 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有了疑问,李四光是怎样做的?默读第 到第 自然段,从中找出答案。生:问老师

师:李四光是怎么问的?老师又是怎么回答的?请两位同学给大家表演一下。

学生要有礼貌地问,老师要认真地回答。两位学生下来表演,师及时评价。

师(问扮演李四光的学生):从老师的回答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生: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师:究竟是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陨石? 生:不是 师:为什么?

生: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师:这样想有道理吗?(生答)由此可以看出李四光——? 生:勤于思考(师板书:勤于思考)

师:为了探究答案,李四光又做了什么?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请想一想爸爸又会怎么回答? 生回答

师:原来,爸爸也说不清楚。那么,李四光放弃了吗?请大家读最后两个自然段。生读课文,交流。

师:李四光怎么解开这一谜团的? 生: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许多年;

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后来,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师:从“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可以看出李四光的什么品质?

生:坚持不懈(或执着探索)(师板书:坚持不懈)(或执着探索、锲而不舍)师:想不想欣赏冰川师怎样推动大石头的?

放一段视频

师:正是因为李四光的勤于思考、坚持不懈,才发现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他的这一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师板书:震惊全世界)

三、拓展

师:如果李四光爷爷来了,你们对他说些什么? 生:李四光爷爷,你真爱学习。

李四光爷爷,我要学习你爱思考,勤动脑……(根据时间)

四、总结及评价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

你对生活中的哪些现象也产生过疑问?想怎样解决?(学生交流。开放问题,鼓励学生多为之努力)

希望同学们永远保持你们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 篇6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读写“奇怪、、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平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三、教学的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四、教学方法:

自学法。

五、教学时间:

两课时。

六、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三、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一李四光。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1)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

(2)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突兀:高耸。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儿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语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3)完整地齐读课文。

(4)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第二课时

一、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1、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教师用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

(1)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

(2)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电脑多媒体课件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描述。

(3)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

二、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三、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四、读后讨论:

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1)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许多年;

(2)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3)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4)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五、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巨大价值。愿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 篇7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1

“接下来,我来当文中的老师,你们就是李四光,咱们一起来读读。”听完这话,学生们的眼中马上绽放异彩,读得入情入境,颇有味道。比起之前让同桌单纯地让学生角色读,更有示范性。

朗读是语文有效教学细酌入“味”之佳法。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学生在朗读实践中充分与文本进行对话,与教师、学生进行互动,产生共鸣,真正落实了课堂的有效教学。

于是教学产生了思考,朗读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是步步为营的。以本课为模板,探究如何有层次地让学生进行有效性的朗读。 1、充分做好预习,奠定有效朗读基础。

有位教育专家说过,只有扎扎实实落实初读,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才能预约下一步的精彩。对三年级学生而言,生字词是朗读的障碍,要让学生通过预习,通过查字典等各种方法解决文章中“秦、陨、卧”等生字,为流利的朗读扫清障碍。同时,老师应要求学生预习时的朗读应该是放声朗读,不仅训练发音,还可以通过语气的变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悟李四光爱观察、勤思考、乐发问、善研究的精神奠定情感基础。

2、朗读目标不明确,朗读代替阅读

在课堂朗读这一环节上,教我最初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感受文章中蕴含的感情。于是,孩子们张开嘴巴,咿咿呀呀地读起来了,教室充斥着学生的朗读声。读完了,我点名提问学生有何感受时,有些孩子露出了茫然的眼神。朗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是促进学生智慧成长的过程。这种天马行空、漫无目的的朗读,是不能使学生体味到文本内所蕴含的真实意蕴的。在读之前,可以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增强读得目的性。如:为什么大石头那么奇怪?它是从哪儿来的?你觉得李四光是一个怎样的人?

3、情感没有梯度,朗读层次不清

课上,我运用了常见的朗读指导方式,安排学生在个别读的基础上再进行集体读,这样一节课下来,虽朗读得花样翻新,但学生的情感领悟不够深入,也不能深入到文本的意蕴中,更不能达到实质效果。就本课而言,应深入精读,引导学生理解李四光是如何进行观察、思考,体会其思想过程,进而真正了解李四光这个人物,再进行朗读,才能读得深入。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2

【教学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汇报预习效果:

⑴ 《奇怪的石头》讲的是谁的故事?(李四光)

⑵ 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并介绍李四光其人。

2、切入本课主题:

刚才同学们的介绍非常精彩。李四光是怎么成为著名的地质学家,大家想不想知道?现在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咱们也去取取经。

二、初读课文

1、循序渐进读课文:

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

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还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出示生字,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3、按序逐段来反馈: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4、呼应导语解疑惑:

现在你认为李四光之所以成为著名的大家的原因了吗?请学生依照自己的理解说说。

三、指导写字

1、板书字词,自读,指名读。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

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

1、复习切入,精读课文:

上节课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李四光先生成才的小秘密,那就是勤于思考,好学不倦。 2、请同学们画出李四光幼年时围绕这块奇怪的大石头提出的问题:

⑴ 出示所有问题,指导朗读,你认为该用什么语气来读?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⑵ “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来的呢?”

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大石头)说说你从哪看出来的?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相机理解“孤零零”“严严实实”。

⑶ 分角色朗读(第一到第八自然段)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能让学生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并且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是本文教学的难点。要把握住课堂,课堂有效提问就显得非常重要。

语文课应该有这样三个标准: 环节要简,主线要明,问题要精!这就要求有效的提问应从整体入手,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大问题设计应该是提纲挈领,因此设计能贯穿全篇的问题来当主线,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这就是张庆老师倡导的:“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本节课我提出来了练习上下文的四个大问题:第一,“大石头怪在那里?”第二,“李四光问了哪些问题?”第三,“李四光是个怎样的孩子?”第四,李四光是怎样揭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的来历的?课堂提问呈递进式进行,层层深入,非常有效。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问题要难易适度, 难度太大的问题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易挫伤其学习积极性,事与愿违。对于李四光提出的四个问题,开始在读完两边后,我问孩子们:当你把李四光提的一个一个问题读一遍后你有什么体会?孩子们很茫然,然后我有换了一种问法:你觉得李四光小时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这回,孩子们积极参与了,有话可说了。这就是暴露出我的课堂提问的一个弊端。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情感体验是沉睡着的,一般不是马上就会被激活的,需要教师合理有效的

引导,引导中抓住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的切入口。当学生回答不上来时,应用一些疏导性、铺垫性的问题,以适应学生的水平发挥。

提出的问题难度过大,学生找不到思维的切入点,跳起来也摘不到桃子。提出的问题太急, 还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要求立刻作答,就好象喂一口饭还没嚼就要学生吞下去一样。只有得当的课堂提问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觉自愿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从而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3

《奇怪的大石头》这一课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教学本课后,我觉得在以下几个方面略有收获:

一、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放在首位

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大石头产生了疑问,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我在板书课题之后,先让学生齐读课题,然后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我想知道这块大石头到底有多大?”有的说:“我想知道这块大石头奇怪在什么地方?”还有的说:“我想知道这块石头到底从哪儿来的?”这样以来,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理解课文内容要抓住关键词语

我让学生在反复读课文的基础上,在课文中画出描写石头的句子,再抓住重点词句展开讨论。学生抓住“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中的“孤零零”,知道了石头是独立的一块;但是孩子们忽略了老师说的话“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说明这块石头已经有很长很长的时间了;通过这几方面,学生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知道了这块大石头确实“怪”。在学生们反复读第二自然段时,让学生理解它的“大”。从“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这句话知道了这块石头非常大;正是因为这样,李四光才产生了疑问。

三、重视学生的朗读指导

朗读是课堂中最重要的环节,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抒发感情,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教学时,我除了让学生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外,主要采用教师范读、学生练读、同桌互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来理解课文内容,并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4

本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所以,十分注意对文本词句的品味和感悟,而对文本词句的品味和感悟常常有时伴以品读的方式进行的,既“以读悟语”,又“以读悟情”。换言之,“悟悟”就有多深;反言之“悟情”深了,又能进一步加深对语言字运用之妙的理解。据此,对以上的设计,一般应先引导学生感悟语言,而后再加强感情朗读的训练。本设计还十分致意依据字理进行识字和析词。

实践证明,字理是识字和析词的根本,一般情况下应依据字理探寻出字词的本义,然后再联系上下文理解其文中之义。然而,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大多仅停留在表层的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上,我认为这样的学习是不够扎实的。依据字理了解本义,再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之义,这应当逐渐成为中高年级段理解词语的主流教法。当然,由于汉字的演化和简化,有些字的形义变化已经较大,很难从字理词源上去探求它的本义了,对此是不能牵强附会地乱解瞎说的,仅联系上下文理解其文中之义即可。

但是,对大部分的字词来说,仍然是可以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依据字理解说的,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我们还是应当先依据字理找出本义,然后再联系上下文理解其文中之义。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5

《奇怪的大石头》一文教学结束了,而我却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中。李四光的老师面对他的学生的提问这部分是这样写的:李四光跑去问老师,老师想了想,说:“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作为老师,他用自己的推测回答学生的提问。“想了想”“恐怕”“听说”“也许”这些词反映了老师的谨慎。现实生活中,在面对学生的提问而当自己又没有确切把握时,我们是否也这样对学生敷衍塞责?面对李四光的穷追不舍,老师无言以对。读着这部分内容,我陷入沉思:今天的孩子,拥有超强的媒体轰炸与信息输入以及越来越先进的信息搜索技术,作为教师该如何更好地引导他们,启发他们去发现、去思考?或许,你我的学生会成为李四光这样的人。为人师的我们,又该如何让自己成为孩子人生的引路人,引领他们迈向知识的海洋?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0xx年修订)中第六条指出,教师要“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终身学习”是现实的要求,更应是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者的追求!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6

《奇怪的大石头》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侯在玩耍时对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李四光通过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这个故事所体现的李四光勤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品质学生通过读课文也不难理解。学生通过读课文也能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我在教学本课时,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时做了一定的尝试。在教学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李四光对巨石产生的兴趣,我就在第二段的捉迷藏的语言描写中下了一定的功夫。

在起初读课文时,我并没有把李四光捉迷藏这个片段作为重点来思索,我甚至感觉这里的描写有些多余,仔细读来,我便读出了其中的意味,这里把李四光捉迷藏时的过程写得那么真实、具体,更突出巨石的存在能够引起李四光的注意,更能说明李四光是个善于思考的人。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可见语文老师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并指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性。

本文中所涉及的捉迷藏的事情,所有的学生又有所体验,因此,这不正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最佳点吗?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适时引导学生,“同学们有过捉迷藏的经历吗?”学生顿时来了兴致,都争先恐后的说起来。我引导学生要把自己做迷藏的地点说清楚,怎么藏的,当别人快要找到你时你是怎样的心情,你又是怎么做的?学生说得津津有味,为了让学生能透过语言文字走入文本,我有引导学生,假如现在你就是李四光,你正在捉迷藏,把文中的李四光换成你来把这一段文字读一读,学生很投入地读了起来;接下来,我有引导学生,“你平时捉迷藏时经常藏在哪里,把文中的地点再换一换读出来。”所有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地点,有自己的经历,也都能深入文中,同时对李四光能对这块大石头发生兴趣也就不难理解了。

我让孩子自主理解重点语句,通过抓字、词、句的体悟,帮助理解含义,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兴趣浓厚,理解深刻。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深入理解了语言文字,也能抓住语言文字走入文本,我们又何愁学生不能学好语文呢?我们又何愁语言文字的学习不会落实到位呢?相信孩子们在写自己捉迷藏时也会津津有味,娓娓道来吧。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7

《怀素写字》介绍了唐代大书法家怀素小时候勤奋练字的故事,对激励学生发愤学习,刻苦练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有着积极的影响,符合了一年级学生初学写字的具体情况。紧紧围绕“怀素写字非常认真、练字十分刻苦”展开,一些句式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语言特点,对积累和运用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

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就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教学时,我抓住一些关键词,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如指导朗读:“怀素写字非常认真”这句,我首先问学生:能不能去掉“非常”,变成“怀素写字认真”?学生说“不可以”之后又进行了一组换词训练,让学生说一说还可以怎么说,比如“怀素写字很认真”、“怀素写字特别认真”、“怀素写字很认真”等,让学生在换词中体会到怀素是一个非常认真的孩子,有了这样的认识,再让学生自己去读一读,体会一下,在指名朗读时,孩子们的感情就自然出来了。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8

《奇怪的大石头》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一块大石头产生的疑问,问老师和爸爸没有得到答案,长大后靠自己出国解决疑惑的故事。对于教学上我首先明确课文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们正确流利的朗读全文

2、了解童年李四光对石头产生的疑问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上课时先让学生们通读全文,搞清楚“奇怪的大石头”到底奇怪在哪里?让他们去思考,去提问,积极发言,并针对提出的问题去展开教学,逐个分析问题,最后探讨李四光是怎么样解决内心疑惑的?说实话我在上课之前是认真的准备的,我想好了上课应该说什么,学生可能会说什么,我又该怎样回答他们。可是一上课,好多东西都跟想象的不一样。

对本堂课的不足点我总结如下:

一.对课本的阅读太轻描淡写

在文本的处理上我基本上用了提问的方法,如让学生说说“奇怪的大石头”到底奇怪在哪里,学生能找到,但是我就轻描淡写的带过了。没有让学生针对性的读一读,使得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不够深。

二.阅读的针对性不强

对于课文我我让学生们一直在读,但是学生们虽然在读,可我感觉他们只是在配合我,他们心里是不清楚为什么老师让我们读课文。我现在想来,其实每一篇课文每一次读的要求应该是不一样的。如可以分1.有感情地读.2.因为深入了课文,以读来加深印象等.但是我在这方面做的很欠缺.让学生读的有点不知所谓。

三.目标不明确

现在想来我本课的目标没有很的完成。我现在上课我感觉我一直在设计一个过程,常在想最好学生们回答的和我一样,然后按照我的想法一直上下去。一旦学生偏离我就不知道如何应付,常会想方设法把他们引导到我的思路上来。过程和我一样了,我就觉得成功了似的。其实现在想来,这跟我对教学目标不明确很有关系。我觉得我们不管课怎么上我们最终的目标就是要完成教学目标,只要围绕着教学目标,不偏离。站在学生的回答角度跟着学生上也未尝不可。

这堂课中,也有经过自己反复研读教材,迸发出来的亮点,与学生能够融入课文情境,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讨论问题,体现了新课标中强调的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本课的课件我也做了充足的准备,在视觉上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感染,做到课件与授课内容保持一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学生的互动当中。另外在处理教材的重难点上也做到了完善的突破,如:在引导学生理解巨石到底怪在哪里时,能够指导学生通过朗读去找出相关的句子,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达到了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举两得。还有在针对课文中李四光提出的那些问题进行逐步分析,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李四光是个怎样的孩子。这是课文的重点也是难点,不断地在读中体会,在体会中去品析人物特点,这是传授给学生的捕鱼之术,更是一种学习的技巧。

读文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在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读文的方式方法不够新颖,只是为了达到目的而去读,中间的过渡语句没有设计得更加精确优美,学生是在老师的感染下去体会文中的思想,而这堂课中,学生也只是在老师的要求下去完成学习读书任务。这点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加强学习!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老师的语言语调是整堂课的血脉,是连串珠子的绳子,所以在这方面,还要不断的练习说话,说话不只是简单的说,而是要说出一种情,道出一种味,这才是课堂的精华,这也是为学生的学习注入新鲜的血液。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2、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我们第二单元即将学完,大家还记得这一单元主要是讲什么的吗?对,这单元主要是讲中外一些名人的故事,那同学们还记得这是谁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课件出示列宁、高尔基的图片)

2、那今天我们将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奇怪的大石头》(学生读课题),这个故事中又向我们介绍了哪位名人的故事呢?(李四光)

3、指名学生简介李四光。

反思:

本单元的主题是讲述一些中外名人故事的,这篇课文是本单元最后一篇未学的课文,因而在导入时我就以单元目标为切入口,在复习前几篇所学的名人之时过渡到今天所要学的内容。这样的设计意在让学生能从整体上去把握和回顾本单元的主题,进而利于学生对本篇课文内容的认识。从课堂上的实施来看,这样的一种设计还是较有效的,对于旧知识的设疑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起和热情,同时也把新旧知识有效地衔接和组织起来了。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学习生字

(1)同桌之间互相读生字词语

(2)指名读,如该生读对,其他学生跟读两次。

(3)看拼音自己读

(4)随机以各种形式读,如男女生读、小组读、点学号读等。

3、质疑问难,解难。

黑板上这些词语你有哪些不懂或需要向别人请教的吗?谁来帮他解决?

反思:

本环节的设置主要是为了解决本课的生字和词语的,而我在设置识字词目标时却被局限在了一二年级那个层次的目标上。那就是我只注重了字音,只注重了认字,忽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而这一点也恰恰是中年段和地年段最不同的地方。由于自己对年段目标的把握不够准确,因而在教学实施上所采取的措施和策略也显得特别不妥当,课堂上我依然还是按照一二年级时的那种模式和形式去组织学生识字,虽然学生的识字效果确实不错,但是这个学段更需要学生掌握的对词的理解和运用却没能很好地落实好。

其实在“质疑问难”环节我也是设置了理解词语意思这样一个内容的,只是落实的不够好。在简校和尤老师的指导和建议下我也总结出两个原因:第一就是对学生的预习指导不够到位。虽然事先我也给学生提出了预习的要求,让学生通过字典、电脑等工具去查找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的意思,但是课堂上却发现基本上没有学生能做到,他们的预习还仅仅是停留在对字音的拼读上。第二就是教学时没能让学生在读书中,通过联系上下文去理解词语的意思,而是让词语脱离一定的语境,单独从字面上去理解词语的意思。

课下在简校和尤老师的指导和建议下,我也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在识字词方面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也想着从以下两个方面去改进。第一就是对于学生的课前预习应该给与正确的指导和要求,并能用鼓励的方式去激励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现在想想,其实课前我对学生提出的预习要求是不够明确的,只是笼统地说让他们去解决自己不懂的词语,如能给与详细地指导,如让学生去查找“陨石”“冰川”等资料,或许学生的预习针对性更强些,效果更好些。当然简校也提到,对于课前的预习我们也要多发动家长和孩子一起去完成,尤其是借助电脑查找资料等任务如能借助父母的力量相信孩子的预习会更有效。第二对于词语的教学,我们不必再像以前那样一个个、孤立地去让孩子识记,而是让学生在读书中发现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然后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式去理解。之后就是重在对词语的积累和运用了。

三、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根据提示,进行概括:

李四光小时候_______,问_______,长大后____________,终于弄明白了___________的故事。

3、从李四光的故事中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爱观察、爱思考、爱提问、执着等。

反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一要求也是从三年级开始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能力,鉴于之前学生没有过类似的训练,因而在此我就降低了难度,为学生设计了一个填空,让学生根据提示,按照这个格式去填充并概括出文章主要内容。课堂上几名学生的汇报也让我很惊喜,他们基本上能按照要求,完整、通顺地概括出本课的主要内容。

四、留下悬念,下节课学习

那李四光的这些有些品质,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呢,下一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10

《奇怪的大石头》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一块大石头产生的疑问,问老师和爸爸没有得到答案,长大后靠自己出国解决疑惑的故事。由于这节课是新教师亮相课,所以我打算用一课时完成教学内容,展现完整的教学过程。

在教学之前,我首先自己通读了教材和教学用书,确定了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我打算引导学生围绕下面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1)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

(2)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然后让学生概括出李四光善于思考、善于提问、执着追求的优秀品质。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提前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在生字的学习时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在加上自己课堂语言琐碎,使得整个课堂节奏过快,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己品味课文,概括问题。并且课文内容没有完成,只解决了第一个问题,重点问题还没涉及到,显得本末倒置。总之给人的感觉是很失败。

课后我自己做了认真的反思,从自身来说首先是自己对新教材的认识不够,没有深入研究课文内容,重点把握不到位,课堂上线索不明确,思路不清晰。其次是自己上课语言太过随便,话太琐屑。第三是自己的课堂评价语言不到位,而且太过消极。应该多表扬学生,多肯定学生,让学生在一种积极地的状态下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与能力。

另外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1、加强学生识字的自主学习。到了三年级,识字写字部分已不是教学的重点,此时就应该根据两年多学习的识字方法,放手让孩子自主识字。自学生字后,让学生说说有哪些生字容易出错要提醒大家注意的,然后我再挑几个重要的字范写、讲解、书空、强调。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培养了孩子自主识字的能力。

2、问题由学生中来再由学生来解决。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获仔细读课题,提出自己想问的问题,经过归并、筛选后将问题呈现作为课堂主要研究的方向。这样的方法学生会仔细地去读课文,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在课堂上努力地解决问题。

3、重点语句的探究放手让学生自己学懂。三年级的孩子已有一定的思辩能力,一些重点的语句在每个孩子读来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通过个别发表见解的互补及点拨,让孩子自主理解重点语句,通过抓字、词的体悟,帮助理解含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连感情朗读的任务也由学生完成了。

我想自己确实还是太年轻了,我不了解不懂不明白的东西太多了,我一定要好好反思自己的每一堂课,多去向老教师学习,把握好自己成长的每一步。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11

(一)这一课写的是地质学家李四光,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对课文中出现的许多专业名词都不太懂,所以我在学生以口语猜测之后,又进行了详细讲解。在理解课文内容时,第一段我以指导学生怎样读为主,先让其围绕是怎样的石头及他们怎么围着石头捉迷藏的读书,在学生说了以后,让其抓住主要词来读,使学生学会边读边想。然后进行角色朗读,表现出李四光的特点,让学生评,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自已评出应读出李四光的什么特点怎么读。最后通过他解决这个问题花费的精力与时间及由此而得到的成果的对比,让学生说说自已学了这一课有什么体会,学生在对比的情况下体会出做事要多思考,不要轻易放弃没有解决的问题。但在对比时最后两段的朗读指导有点少,有的学生读得不流利。

(二)《奇怪的大石头》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一块大石头产生的疑问,问老师和爸爸没有得到答案,长大后靠自己出国解决疑惑的故事。

《奇怪的大石头》题材的主人公——童年李四光,塑造的这位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内心蒙发的精神更对学生求知欲和好胜心的激发得到启发,故事也点出了一个精髓:善于提问、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是要从小培养的,所以我要让我的学生通过这篇教材受到更大的启发和对学习的动力,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习上落伍。”是啊,“思考”与“阅读”。记得自己孩堤时,全然不知上学的目的是什么?只知道机械的去上学和放学,对老师的害怕也远远大于父母,那时就树立了对老师的尊敬和崇敬,直到今天自己也做了教师,面对自己的学生特别亲切,角色中我是他们的老师,而在我老师眼里我永远是她的学生,今天我把小时候的迷惑问了我的学生:“父母为什么送你们上学?”面对这群三年级孩子的回答,让我既为之懈动又惊叹,内心深深的感慨。

课文中出现的许多专业名词都不太懂,所以我在学生以口语猜测之后,又进行了详细讲解。在理解课文内容时,第一段我以指导学生怎样读为主,先让其围绕是怎样的石头及他们怎么围着石头捉迷藏的读书,在学生说了以后,让其抓住主要词来读,使学生学会边读边想。然后进行角色朗读,表现出李四光的特点,让学生评,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自已评出应读出李四光的什么特点怎么读。最后通过他解决这个问题花费的精力与时间及由此而得到的成果的对比,让学生说说自已学了这一课有什么体会,学生在对比的情况下体会出做事要多思考,不要轻易放弃没有解决的问题。但在对比时最后两段的朗读指导有点少,有的学生读得不流利。

(三)《奇怪的大石头》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一块大石头产生的疑问,问老师和爸爸没有得到答案,长大后靠自己出国解决疑惑的故事。

教学中我首先明确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们正确流利的朗读全文

2、了解童年李四光对石头产生的疑问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上课时先让学生们通读全文,搞清处“奇怪的大石头”到底奇怪在哪里?让他们去思考,去提问,积极发言,并针对提出的问题去展开教学,逐个分析问题,最后探讨李四光是怎么样解决内心疑惑的?说实话因为是随堂上课,我在上课之前是做好准备的,我想好了上课应该说什么,学生可能会说什么,我又该怎样回答他们。可是一上课,好多东西都跟想象的不一样。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12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同样讲的也是篇名人故事,关于李四光小时候的.故事。

我定了两个课时的任务,第一课时将课文中的生字词完全掌握,第二课时集中精力讲解课文。今天进行的是第二课时的讲解。首先,在课前我带领学生重新复习一遍字词,朗读一遍课文,然后抛出一个问题: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大部分学生来说,并不能很好地概括总结,需要老师引导,再多加训练。然后我板书课题,从解题开始,一步步引导学生抓住本文的一个重点:石头怪在哪里?通过从课文中找相关语句,大体总结出大石头的“四怪”。解决完这个问题之后,我先让学生找出文中李四光提出的几个问题,通过这几个问题,体会李四光是个怎样的人--善于思考、善于观察、善于提问。最后,小总结:正是由于李四光从小具有这些优秀品质,所以最后成为了著名的地质学家,与开头第一段呼应。更是鼓励学生像李四光学习,将来成为一个有用之人。

最后的时间,我把这一单元学到的名人故事以及他们的一些优秀品质大体上给学生拢了一遍,至少得让他们知道这单元的重点是什么。另外,第8课是略读课文,同样也是关于名人的,讲的是宋庆龄讲诚信的故事,情节简单,学生一读就明白什么意思,所以把主动权放给学生。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13

【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搜集有关李四光其人的资料。

2、准备生字卡片。

3、准备冰山推动巨石的科普录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汇报预习效果:

⑴ 《奇怪的石头》讲的是谁的故事?(李四光)

⑵ 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并介绍李四光其人。

2、切入本课主题:

刚才同学们的介绍非常精彩。李四光是怎么成为著名的地质学家,大家想不想知道?现在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咱们也去取取经。

二、初读课文

1、循序渐进读课文:

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

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还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出示生字,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3、按序逐段来反馈: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4、呼应导语解疑惑:

现在你认为李四光之所以成为著名的大家的原因了吗?请学生依照自己的理解说说。

三、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

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

1、复习切入,精读课文:

上节课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发现了我们李四光先生成才的小秘密,那就是勤于思考,好学不倦。

2、请同学们画出李四光幼年时围绕这块奇怪的大石头提出的问题:

⑴ 出示所有问题,指导朗读,你认为该用什么语气来读?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⑵ “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来的呢?”

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大石头)说说你从哪看出来的?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相机理解“孤零零”“严严实实”。

⑶ 分角色朗读(第一到第八自然段)

3、观看录像,明白原理:

⑴ 有关巨石如何毫无痕迹来到故乡的这个疑惑一直困扰着李四光,二十年后他终于揭开了其中的奥妙,你想知道吗?

⑵ 观看科普录象,演示冰川推动巨石的情景。

⑶ 情景再现:假如你是李四光,你来我们学校做有关“冰川移石”的科普讲座,你准备怎么把这个知识讲清楚,现在请你整理好你的演讲稿。

4、齐读课文。

二、交流感想

读了这个故事后,你受到了哪些启发?用“李四光爷爷,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的句式说一说。

三、分组交流

四、课外拓展

1、有多少在工作上做出一番成就的人,他们从小就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探索,最后为他们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回去找找这方面的材料。

2、我的奋斗计划:拟订一份奋斗计划,看自己需要怎么做,才能向这些伟大的人靠近。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14

今天,我在班里公开教学《奇怪的大石头》这一课,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兴趣,并不断探索研究,最终取得了震惊世界的发现,为中国人争光。文章内容通俗易懂,学生一读便知,关键是要让孩子们体会李四光的精神,李四光对大石头所表现出的兴趣是不一般的,他有一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李四光对大石头所持的恒心是令人动容的,从小到大,从国内到国外,经历那么长时间,他的痴心不改,他的执着依旧,这是怎样一种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呀!李四光提问题的方式方法也是与众不同的,他很会观察,也很会思考。所以我将教学的重难点确定为从该文中受到启发。我想:教学本文,惟有让学生多读读课文,学生才会从中受益

上课时我先让学生们通读全文,搞清楚教材讲了一件什么事,接着让学生说说李四光给你留下了一个什么印象?让他们去思考,去提问,积极发言,并针对提出的问题去展开教学,逐个分析问题,最后探讨李四光是怎么样解决内心疑惑的?带着这种思路把学生们引入课本内容中,整节课学生们听得很有味。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许多问题:

一、时间的把握上不够充分

对于课堂时间的把握,我还欠成熟。整个教学过程显得有些前松后紧,一开始我让同学们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的时候,我总怕指导不到位,叫了许多同学发言,结果浪费了时间,致使在最后体会李四光精神这一环节上时间不够充裕,重点不突出了。

二、目标意识不够强烈

由于以往教学总是认真地参考教参中的教学过程,而对于课堂教学的整体目标给于的关注偏少。对于本节课的设计,也是过多的把时间花在了过程的设计上,对整体上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却没有充分全面的思考。尤其是语文技能性目标定的不够准确、全面,课堂上注重了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但是段的训练还有些欠缺,没有做好语文低段和中段的衔接。

仔细地反省一下,课堂上出现了这些问题,首先是我对学生的了解还不够,不清楚三年级已经有了什么样的能力、什么样的基础。其次是我在备课时钻研教材不够,没有定位出准确的目标,当一个环节没有明确目标的时候,环节便沦落为只是老师的一种修饰,而学生只能是吃力地配合老师的演出。这怎么能够是一堂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呢?再次我对学生学习情况的预设也不够全面,造成课堂上应对不灵活。

今后我将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教学和学生上,找对教学的方法,努力做好自己的教育工作,争取得到更大的进步。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15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查字典找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全班朗读,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

卧进、突兀(wù)、旅行、考察、秦(qín)岭、流域(yù)、遗(yí)迹、

研究、震(zhèn)惊

检查预习,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a.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

b.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突兀:高耸。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反复朗读,读通读顺 可采用自由读、分角色读、老师参与读、学生齐读等方式,把课文读通读顺。

作业

1.家听本课文后生词。

2.抄写文中你喜欢的句子。

板书设计: 7 奇怪的大石头

著 藏 巨 恐 坑 卧 推 秦 域 纪 遗 震

教学反思《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相关内容:《小狮子爱尔莎》读写练习题《亡羊补牢》教学设计12*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孔子拜师》课堂实录《夸父追日》教学反思《掌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乞巧教案《燕子》教案查看更多>>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初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和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在字词的学习中,先相对集中地学习,侧重于读准字音,而后在讲读课文中结合语境再侧重于形义的解析。上述部分难点的字词析解适当地渗透一些字理知识,使学生形象地识记字词形义,以达到语文新课标所提出“喜欢学习汉字”境界。采用多种方式朗读,且要求读通读顺,为第二课时对课文的品味和感悟做好铺垫。

第二课时

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为什么能引起李四光的兴趣。

a.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b.教师板画石头,讨论:

a)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

指出石头的四个特点:大、时间久、卧进土地、独立

b)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描述。

c.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

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读后讨论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a)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

b)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c)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作业超市

1、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2、、写生字词语。

3.继续搜集、阅读其他名人故事。

板书设计

小时候 发现问题

奇怪的大石头 震惊世界《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相关内容:《小狮子爱尔莎》读写练习题《亡羊补牢》教学设计12*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孔子拜师》课堂实录《夸父追日》教学反思《掌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乞巧教案《燕子》教案查看更多>>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长大后 勇于探索

教学反思

上一篇:初中体育教学策略分析下一篇:《折扣》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