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设091暑期社会调研报告

2024-07-05

工设091暑期社会调研报告(共2篇)

工设091暑期社会调研报告 篇1

工 设 0 9 1 班 暑 期 社 会 调 研 报 告 书

工设091班团支部

2010年8月28日

调研题目:中国东部地区农村城市化进程调研

——中国新农村建设情况调研

调研时间:7月—9月 调研地点:

1、南通地区

2、塘沽地区

3、江阴地区

本次调研,根据校方要求,依据本班条件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了此调研题目,并选择两个发达地区,京津唐地区和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以天津塘沽地区为调研对象,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南通和江阴为对象。

调研目标:了解中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城市化情况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

调研过程:

一、网上查阅资料

关于中国农村城市化的问题?

1.现在中国所实施的农村城市化的计划进行的如何? 2.已经落实或已经完成的农村有多少? 3.现在农村城市化进展的是否顺利? 4.农民朋友对农村城市化持一种怎样的态度? 5.整个中国完成农村城市化大概需要多少年? 6.农村城市化的利弊之处? 7.国家对农村城市化的完成预计是多少年可以完成? 8.农村城市话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否客观?是否和国家的政策计划想对应?

城市化是要让一部分农民进城,但又不仅是让农民进城,更重要的是通过进城农民的就业和收入结构的改变,使他们能有尊严地参与和分享城市化的成果,分享城镇中的现代生活。

城市化不是简单地等于城市建设数量增加,而忽视产业结构的优化,自然资源配置的优化以及城乡协调发展。更不能是只顾城市,不顾农村。

城市化要建立在工农业发展的基础之上,而且要市场主导,政府有效引导,二者有机结合,是城市化健康发展的有效保证。城市化不能盲目攀比,不能不顾条件,一味追求速度。

21世纪,我国进入了城市化发展的新时期,也出现了许多值得研究和关注的新问题。

一、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发展

中国是在农业人口众多,耕地资源十分有限,自然资源环境承载力总体脆弱的情况下推进城市化,中国城市化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从1950年到1978年的28年,城市化率由11%增加到18%,增加了7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28个百分点。属于慢速发展的城市化阶段,自1958年起实行严格的户口改革,限制农村人口进城。从1978年到1998年城市化进入稳定发展时期,1998年城市化率达到33.35%,20年间平均每年提高0.77个百分点,中国的城市化开始进入了快速的发展时期。从1998年到2005年,全国总人口从12.47亿增加到13.075亿,城市化率提高到43%,年均增长1.42个百分点,城市人口达到5.63亿(其中主要是有统计口径变化的因素,实际不可能有这样的超高速增长)。

未来15年是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据预测2010年中国城镇人口将达6.5亿左右,城市化率将达到47%,平均年增长速度为0.8个百分点。2020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0%左右。如果届时全国总人口将达到14.7亿,城市人口将是8.4亿,农村人口6.3亿。

从历史角度看,我国人口历来是流动的,不是固定不动的,不少城市就是移民城市。比如上海过去比较多的是宁波人、苏北人,真正的本地人没有多少;深圳就更不用说了,绝大多数是外地移民。实际上我国解放初期,人口也是自由流动的,直到1958年开始,才把户口管死了。人力资本的发展主要就是靠流动。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发展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不仅对中国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机遇,将会大大推动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将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最为巨大的人口迁徙和生活方式的变更,而且必将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对于世界的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都有历史意义。

二、走出城市化认识的误区

(一)城市化不是简单地等于农民进城。即,城市化≠农民进城。

(二)城市化不等于城市建设、城市无限扩张。即,城市化≠城市建设与扩张。

(三)城市化不是越快越好。即,城市化≠越快越好

二、实地考察(1)南通地区

主要调研人——南通本地同学,张英慧,张凯燕等 江苏省南通市素有“江海明珠”、“扬子江第一窗口”之美誉,是中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总面积8000平方公里,总人口780万。这个滨江临海的地市级城市,随着苏通长江大桥的建成,将全面融入上海一小时都市经济圈。

我们到南通农村调研,一路上,鳞次栉比的农家楼房,笔直宽广的农村公路,清爽整洁的农村环境,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南通农村热气腾腾的发展氛围。

自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城乡统筹发展以来,南通积极按照城乡一体、城乡协调的理念来关注解决“三农”问题,实施了“产业化提升农业、城镇化发展农村、市场化富裕农民、文明化打造城乡”的“四化战略”,加快构建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一体、共同发展的新格局。2005年,南通市委提出并启动了以“民富、村美、风气好”为目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该市先行探索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创新,体现了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的目标内涵。

“民富”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

“民富、村美、风气好”,“富”是基础,是前提。实现“民富”,就是要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生活越来越富裕,村级经济的实力越来越壮大。南通市委书记罗一民同志有一段精辟的论述:富民要富到实处,想得实,干得实,富得实。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执政党的职责所在,是政通人和的基础所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关键所在。

几年来,南通把增加农民收入、增强村级实力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工作主线,把实施“农民收入倍增工程”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先导工程,即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03年的基础上实现“倍增”,到“十一五”期末达到并超过人均1000美元的小康标准。为实现这一目标,南通市委、市政府认为,最大的矛盾和潜力在“地”和“人”。为此,南通人做了两篇文章:

一是抓高效农业规模化,做足“地”的文章。为解决农户经营规模过小,经营手段和经营方式落后以及组织程度低下等问题,南通市按照统筹农村产业发展的要求,把农业当作项目来看,当作企业来办,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工业化的管理方法优化农业管理,用产业工人的从业要求提升农民素质,逐步探索形成了“一条主线(招商引资)、四个主体(市场、联结、投资、效绩评估主体)”为主要内容的项目农业发展新路子。目前全市亩均产出3000元以上的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30%以上,其中亩均产出5000元以上的面积占10%,部分农业项目的亩产值达1万元以上,处于全省领先水平。预计到“十一五”末,全市亩均产出可再增加1000元以上。

项目农业建设的推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和消除了多年来农业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全面提升了土地产出效益,加快了高效农业规模化的进程。从去年开始,南通又在项目农业建设的基础上,提出了争创江苏高效农业规模化第一市的发展目标。何谓高效农业规模化,南通的同志提出了一套评价指标体系:一是“亩均产出率”或“亩均农业GDP”,反映农业综合产出水平;二是“高收益耕地占比”,反映高效农业对整个地区农业生产的辐射带动作用和产业化水平;三是“复种指数”,反映农业耕作制度对提高土地产出率的贡献情况。目前,这个指标体系正逐步成为省内有关人士的共识。

在具体工作举措上,南通推出高效农业规模化“133行动计划”。就是继续依托“一个抓手”,即以项目农业建设为抓手,强势推进“三大工程”:高效种植“三超”工程;规模养殖“三百”工程;龙头企业“翻番”工程。大力开展“三创活动”:创建高效农业规模化先行乡镇、示范村和特色基地。

二是抓就业创业全民化,做足“人”的文章。目前南通全市320万农村劳动力已有200万左右实现有效转移,组建了“三军”即“铁军”(建筑业)、“海军”(水产业)和“娘子军”(纺织业)等著名产业大军直奔劳务经济前沿。据2006年统计,劳务经济给南通农民人均增收500余元。

南通现有农业人口517万,全市农民人均收入从2004年起连续三年实现两位数增长,2006年达到6100元;全市农民住宅面积人均已达50平方米,农村楼房率接近90%,在全国首屈一指。

“村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环境要求

新农村必须要有新环境。南通市所说的“村美”,就是按照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切实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在充分展现南通城市建设成果的同时,让城市的这种清新秀美逐步辐射延伸到广大农村,让农村也干净起来、整齐起来、漂亮起来。为实现新农村建设“村美”的目标,南通市有声有色地抓了“五化”:

一是布局优化。南通着眼于未来10年、20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发展,加紧制定科学合理的村庄规划,为村庄长远的发展定走向、布好局,而不为了“集居”搞所谓的村庄“改造”。南通的镇村布局规划在江苏省第一家通过了省级验收。二是河道净化。南通市地处长三角,河道密集。近年来南通把村级河道治理作为一项推进“村美”的攻坚战,坚持以财政投入为主导,成片推进村级河道整治,从2006年开始力争用3-5年的时间将全市所有村级河道疏浚整治一遍,实现“底洁、面清、岸绿”目标。目前全市已有一半以上的行政村完成了疏浚整治任务。三是卫生洁化。南通在全市范围内推开“户集、组收、村运、镇中转、县处理”的城乡一体的农村垃圾处理机制,市县环卫部门职能向农村延伸,乡镇设立垃圾中转站,村组配备保洁员,目前全市已有近一半的行政村实现了垃圾统一收集和处理。四是道路硬化。南通积极推进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共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4000公里,基本实现等级公路“村村通”。五是村庄绿化。南通着眼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农村的生态建设,切实抓好农村绿化规划建设,将在“十一五”末确保农村绿化率达到20%以上的全面小康标准。

“风气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精神支撑

所谓“风气好”,就是要促进农村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好习俗、好习惯、好风尚蔚然成风,让农村的民主、文明、和谐成为一种风尚、一种境界。为实现新农村建设“风气好”的目标,南通突出抓好“两化”:

一是村规民约普及化。南通要求所有村都要广泛发动村民积极讨论,因地制宜制定好为大多数人所拥护并积极响应的村规民约,使之成为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树立良好道德风尚,提倡科学健康生活方式的行为准则。

二是社会管理民主化。近年来,南通市按照“不增加农民一分负担、不动用集体一分积累、不新增集体一分负债”的要求,全面推进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从农资供应、农技推广、农副产品收购,到就业培训、医疗卫生、文化娱乐、商品超市等,服务项目达到几十个,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集聚中心,群众共有共享集体活动的公共场所,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和总结。

勇于实践,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新南通。南通人始终坚持“民富、村美、风气好”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南通,将“民富”放在首位,调动全体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推动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南通破解了“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的重大难题,南通人不仅成功地解决了离地农村劳动力的安置问题(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100元,超出江苏平均水平),而且最重要的是给转移离地的农民创造了就业和创业的新理念和新机遇。

南通破解农民增收难题,认为出路在市场。近年来,南通市始终将市场机制和市场行为贯穿渗透到农村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实现农业、农村、农民与市场的全方位对接。他们通过大力实施项目农业、订单农业实现农民的持续增收,即通过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组织形式,采用经贸洽谈、电子商务、网络销售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扩大订单覆盖面,把更多的农民带到市场中去。

(2)塘沽地区

主要调研人——胡军

塘沽推进农村城市化 5年内30个行政村撤村建居,作为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塘沽将率先实现“有农业无农民,有农地无农村”的城乡一体化目标。天津是个重工业城市,而塘沽又位于天津的东部,东临渤海,经济比较发达,其农村城市化进程也比较快。本地农民已基本脱离传统农业生产,政府对农村地区进行了统一规划,许多村庄已搬至新居,目前,塘沽通过两村撤村建居试点,完成征收集体土地744公顷,已基本完成农民房屋拆迁补偿安置签约,“农转非”完成95%以上,安排农村人员就业、培训1736人次;农村城市化已签约人员的养老保障全部顺利完成。据悉,预计今年年底左右,首批试点村居民的还迁房将具备入住条件。黄圈村和湖北村已成立过渡居委会,征地、补偿、拆迁等即将开始。可农村城市化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能充分被利用,虽然塘沽地区工业比较发达了,大量的工厂解决了农民脱离农业后的生活问题,可还是不能完全解决突然多出的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其次,环境的污染问题,农村工业的发展虽推动了本地经济的发展,可也带来了污染,使得原先田园农村变为了半农半工的半污染新农村。

(3)江阴地区

主要调研人——秦志豪

近年来,该市以工办农、以工带农、以工补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江阴经济比较发达,人居收入比较高,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资金投入也比较多,这样就加快了江阴的农村城市化进程。其在农村城市化中对于农村中剩余劳动力的解决比较好,江阴的工业也比较发达,可他不想塘沽那样以重工业为主,它以轻工业及高新科技工业为主,故而农村剩余劳动力可以基本得以解决,而且其在城市化中农村也为得到严重的污染,农村中一派新气象,路是新铺的大马路,房子是新盖的小洋房,每个村民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脸。

江阴市不断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力度,2005年直接投入“三农”的资金高达4.3亿元,其中2.1亿元用于农民社会保障,1.2亿元用于生态绿化建设,600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1000万元用于农业产业化经营。而江阴市的财政收入,大部分来自工业经济。

据统计,去年江阴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539元,是2000年的1.53倍。而在农民的收入结构中,工资性收入为7039元,比2000年增长56.9%。

去年以来,江阴实施一系列推进劳动就业富民和社会保障富民的新举措,使广大农民实现广泛就业、充分保障。去年,全市提供就业岗位4.42万个,新增本地劳动力就业1.96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就业1.36万人。

总的来说,我国现阶段东部沿海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化比较快,新农村的建设步伐也比较快,虽然出现一些问题,可总体来说前景还是非常美好的。

本次调研,我班同学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认真完成了这次调研。

工设091

2010.8.28

暑期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篇2

关键词:铅;儿童健康;环境介质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9-0021-01

实践时间:2015年7月26号到2015年8月8号

活动地点:西宁,兰州,延安,乌鲁木齐

参与人员:王继文、杨蕊、罗润、胡静、韩雨岐、孟延蕊、蒲思颖、曹方琼、宋怡、李月、糟兰、虎艳

一、实践内容

此次问卷调查,总计800份,每个城市要完成200份的任务。是由调查员询问根据被问者回答填写。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在西宁,兰州,延安,乌鲁木齐四个城市的儿童比较集中的儿童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比较大的广场上随机挑选年龄在六岁以下的儿童,询问父母家人等一些情况如楼层数,居住面积,父母职业文化水平,母亲怀孕期间的情况,儿童的饮食卫生习惯等。

二、实践目标

通过对儿童行为的调查及周围环境的分析,定量的分析出各个影响因素的大小,为儿童铅污染防治提供基本依据。通过实践活动,积极与医院等单位的接洽,能在一定范围内宣传铅污染的危害知识,提高人们的保护儿童的意识。统计学处理:不同城市、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民族的儿童的行为饮食习惯的差异为后面的血铅值分布及血铅大于或等于警戒值的百分比做准备; 比较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儿童血铅值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

三、实践意义

为了践行我校“厚德积学,励志敦行”的校训,为了使自己在实践中走进社会,融入社会。学习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为以后毕业工作做准备,通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锻炼自身,作为大学生,我们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在努力学习的同时,要主动担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成长,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同时也为了找出影响儿童血铅数值的主要因素,为我国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提供基本参数,预防血铅超标,为制定我国防止环境铅污染,保护儿童健康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普及血铅中毒的知识。

四、实践总结和体会

满怀着期待与渴望,我们从西安出发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路途颠簸,我们到达实践首战——西宁,我们稍做休息之后每人领到了25份问卷,李老师强调了问卷中的一些问题,详细讲述了我们问卷调查所需要获取的信息:主要是孩子平常生活饮食状况母亲怀孕期间的饮食睡眠状况以及家庭生活环境,并告诉我们一些降低血铅的知识,让我们把这些知识宣传出去。因为西宁少数民族较多,我们通过调查不同民族儿童铅暴露情况可以更加深入了解不同民族的孩子因为饮食及生活习惯不同所导致的体内铅含量不同的影响因素,但这同时也给我们的调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我们都明白这是考验我们的耐心和能力的时刻,我们满怀信心迎接第二天的挑战。

第二天,我们早早的来到了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老师跟医院的负责人打好招呼后,就把我们分成了两组,一组在门诊住院综合楼和藏区急救和诊疗中心大楼,二组在妇幼保健院。由于我在的第二组组要是给孩子着急看病的多,而且孩子也经常的哭闹,我们踌躇找被访问的对象,由于是第一天,我们也在慢慢熟悉问卷的问题,而且问的中途家长就带着孩子去看病了,走了导致问卷作废。所以一个上午每个人也只问了两三分,中午吃饭的时候,问了一下其他组的人,他们是在病房问的,相对来说病人的时间比较充裕,他们每人有4份,按照计划一个人每天要问13份。下午,医院的人相对来说比较少,所以我们就去了广场和小区。由于现在很多父母都是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带,所以有些母亲的怀孕期间的情况,他们也不太了解,这增加了问卷的难度。

在中心广场上,保安把我们当成了推销员买东西的了,我们给他看了问卷说明了情况才可以问。中心广场上,晚上7,8点的时候人很多。所以大家都问了不少,基本完成了。第三天,按照跟前天一样的安排,我们顺利的完成了200份的任务。接着我们就去了兰州,在甘肃省儿童医院,我和老师拿着介绍信和问卷去和住院部的领导去获得允许,之后我们才开始访问。再问的过程中,有的家长语气重了点我们有几个成员哭了,老师就过来却说有可能家长给孩子看病的着急心情把火发到你身上,不要在意,体谅换位思考一下,在询问别人的时候必须用心对待他人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认真了解孩子的生活环境,不能敷衍了事,只有认真对待他人,他人才会认真对待自己。之后,我们到达了红色革命根据地——延安,延安的调查没有西宁兰州那么顺利,经过四天努力我们最后还是完成了预定的任务。

上一篇:考试反思作文小学下一篇:三庄小学理想信念教育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