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2024-09-08

农村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共8篇)

农村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篇1

暑期农村社会实践报告

内容摘要:参加农村社会实践,深入到农村基层,对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参加农村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既可以开拓眼界,增长知识,锻炼能力,也可以丰富我们许多工作和生活上的经验,提高自己在认识和理论上的水平,还可以让我们对以后的生活和工作充满信心。

关键词:村委会 农村基层 农村社会实践 三农问题

今年的暑假,为了响应学校的号召,也为了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为将来的就业打好基础,我在我村的村委会进行了将进一个月的实践锻炼活动,具体工作主要是协助村干部搞好和进行各项工作。

放暑假后,我立即联系我村村委会,表明希望参加和帮助村委会的日常工作,以期锻炼自己,同时为乡亲们服务的诚意。村主任经于部分村干部商量后,同意我在村委会挂名并开展工作,主要负责基础的日常工作。听到消息后,我异常的兴奋,不仅因为自己可以顺利的参加社会实践工作,完成学校指定的任务,还因为自己找到了一个能够很好的锻炼自己、提高自己能力的机会,更主要的是终于可以运用自己的能力为家乡的人们服务了,这是我20多年来的一个梦想!

在接到村委会通知的第三天,我按照村主任的安排,走进了村委会的办公室,正式开始了我的第一次社会实践。第一天“上班”,难免有些激动和紧张,接手的工作完成的都不是很顺利,但并没有批评我的“错误”,反而对我进行了鼓励,并告诉了我一些他的工作经验和教训,这让我受益匪浅。一天下来,我深感工作的不易,但是我学会了怎样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了怎样尽快的融入到新的环境当中去。

接连几天,我一直做着整理文件,清洁卫生,接打电话等一些较容易较轻松的工作,但是即使从这些不怎么起眼的工作当中,我也总结出了不寻常的经验,小事情也不能马虎,一页文件整理错了,到需要它的时候就会很难找到;卫生打扫的不干净,就会给上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留下不好的印象;接电话的语言不得体,传达事情表述不准确,就会影响到工作效果。我加强了对自己的要求,不放过一个微小的细节,每件事都做到出色和完美。村委会的干部们都对我的表现大加赞赏,我也深深的感受到自己肩上的责任越来越重。我明白,以后我的工作内容将会提升一个档次,我暗暗地对自己说了声:加油!

果然,在我实践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后,村主任找到我,递给我一些材料,希望我能为我村这几年的发展写几篇宣传稿子。我深感责任的重大,自己有可能心有余而力不足,但考虑到这是关系我村发展,提高我村影响力的好事,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挑战,我最终还是应承了下来。接下来的几天来,我沉浸在那堆材料中,上网查找资料,走访我村村民,联系同学帮助自己,最后终于写成了一份文稿,然后把文稿递了上去,村主任看后给予了我不错的评价。看见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一种欣慰和喜悦填满了心头,同时我对自己的能力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更加充满了信心

在我参加实践的最后一段时间,村委会召开了一次“关于我村未来发展方向问题的讨论”重要会议,参加会议的除村干部外,还有处在不同生活水平的村民代表和部分邻村村委会的主要负责干部。在讨论会上,大家都积极发言,为我村的积极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会议重点讨论了怎样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两大问题。会上还作了一篇名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新农村道路》的报告,详细叙述了怎样结合我村的实际情况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搞活我村经济,增加就业,完善农业和农村生活基础设施,提高人们生活水平。通过这次会议我深感到自己作为一名农村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所肩负的责任:我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回报家乡,回报社会。

最终,我在村委会完成了我将近一个月的社会实践,这些天下来,我收获了太多太多的东西,许多都难以用语言来形容和表达。而通过这次实践活动,让我感受最深的除了我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外,就是农村在这几年里的飞速发展,农村经济的欣欣向荣,农民生活的巨大改变。尤其是在党和国家关注三农问题并着手解决三农问题之后,农村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税费改革到减免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口号,制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战略,无一不是关于农民民生的重大事情,这也说明了党和国家对农村工作的重视,也更加说明了在一个农业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里,农业兴,则百业兴,则国家兴。

作为一个在校大学生,能够在农村中参加社会实践,深入到农村基层,这对我以后的人生道路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通过这次活动,我既开拓了眼界,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而且还丰富了许多工作和生活上的经验,自己的认识和理论水平也明显有了较大提高,也让我对以后的生活和工作充满了信心,我会用饱满的热情去迎接即将到来的大学新学期的生活和学习。

农村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篇2

一、山西省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

2009年,山西省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47.3%。从评价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六大方面看,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口素质、生活质量、民主法制和资源环境等六项指标的实现程度分别为30.8%、74.7%、10.5%、65.8%、75.0%和32.4%。

从评价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18个指标看,2009年全省实现程度达到100%的有六项指标,比上年增加了两项,即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农村居民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农民文化娱乐支出、农民信息化程度和万元农业GDP用水量达到了全面小康标准。实现程度超过50%的指标有: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69.3%、农村养老覆盖率53.6%、农民对村政务公开满意度70%和农民社会安全满意度80.0%等四项指标。实现程度不足50%的指标有: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4%、小城镇人口比重19.5%、万人农业科技人员数20.0%、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6.2%、平均预期寿命27.3%、居住质量指数28.4%,常用耕地面积变动情况33.3%、尤其是森林覆盖率只有14.1%,其小康实现程度仍为负值(-36.6%)。

二、山西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成就

(一)农村经济稳定增长。

2009年,山西农村全面小康经济发展实现程度为30.8%,同比提高3.0个百分点。从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来看,2009年,按以2000年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山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87元,比上年增加97元,增长3.2%,实现程度为23.4%,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随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速度加快,第一产业从业人员逐年减少。2009年,全省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为39.6%,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实现程度为69.3%;小城镇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农村小城镇人口比重为19.7%,实现程度仅为19.5%。

(二)社会事业迅速发展。

2009年,山西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发展实现程度为74.7%,同比提高8.9个百分点,从社会发展类主要指标的实现程度看,近年来,山西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和新农保试点工作的迅速开展,成绩突出,效果显著,广大农民普遍受惠。在2008年底,全省115个涉农县(市、区)就已全部覆盖,实现程度达到100%;2009年,全省养老保险工作进展速度加快,试点县由22个增加到27个,其中,17个县已列入国家试点县,参保人数达到75万,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人每月领到的养老保险金也由上年的30元提高到55元,全省农村养老覆盖率实现程度达到53.6%,比上年提高了44.7个百分点;万人农业科技人员数实现程度为20.0%,与上年持平;农村居民基尼系数自2000年以来,一直处在0.3-0.4的合理区间,表明山西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是在不同收入层次农村居民收入普遍增加的基础上的提升,收入分配结构在合理区间内,其实现程度为100.0%。

(三)人口素质保持稳定。

2009年,山西农村全面小康人口素质实现程度为10.5%,仍保持上年水平。其中,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5年,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6.2%;农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71岁,小康实现程度为27.3%,与全面小康的标准仍有较大的差距。表明山西农村人口素质基础欠佳,特别是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与全面小康社会要求的目标差距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和农村可持续发展。

(四)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2009年,山西农村全面小康生活质量实现程度为65.8%,同比提高8.8个百分点。从具体指标来看,山西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1%,达到了小康要求的标准,实现程度为100%;随着农民收入的增长,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生活内容更加丰富充实,旅游、休闲等享受型和娱乐型消费增加,农村居民家中彩色电视机、电话、计算机的普及率大幅提升,农民生活的信息化程度迅速提高。2009年全省农民文化娱乐支出比重为7.11%,比上年提高0.41个百分点, 实现程度达到100%;农民信息化程度为75.5%,比上年提高26.2个百分点, 实现程度达到100%。居住质量和居住环境虽有所改善,但步伐较为缓慢。2009年,山西农村居民居住质量指数为34.2%,仅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其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28.4%,同比也只提高1.2个百分点,与小康建设要求相差甚远。在农民居住质量指数指标中,住房面积和结构两个指标发展较好,人均住房面积已达28平方米,95.0%的农村居民住上了砖木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住房,已基本满足生活需要,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村自来水供应、卫生厕所普及、住宅外道路硬化等指标值偏低。2009年山西农村使用清洁能源和卫生厕所的农户分别仅占10.0%和2.0%。因此,未来几年,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尽快改善农村居民居住条件将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

(五)民主法制建设稳步发展。

2009年,山西各级政府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健全村务公开和村民自治制度,提高了农民对村务公开的满意度。从监测结果看,2009年,山西农村民主法治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75.0%,在六个方面中实现程度最高。其中,农民对村政务公开满意度为76%,实现程度为70%,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农民社会安全满意度为80%,实现程度为80%。

(六)资源环境改善任重道远。

2009年,山西农村全面小康资源环境实现程度为32.4%,与上年持平。近年来,山西省各级政府加大了耕地保护力度,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2009年全省耕地面积变动幅度为0.1%,实现程度为33.3%,为近年来实现程度较高的年份。山西水资源缺乏,为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保障社会经济的增长,山西实行最严格的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节能降耗取得了一定成效。近几年,全省农业用水一直处于下降状态,万元农业GDP用水量逐年降低。2009年,全省万元农业GDP用水量比上年减少了334立方米,实现程度达到了小康标准;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的原因,山西森林覆盖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2009年,全省森林覆盖率为14.1%,实现程度仅为-36.6%。可见,保护资源环境任重道远。

三、推进山西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难点与问题

(一)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压力大。

农民收入在全面小康建设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赋予的权重达20%。保持农民持续增收也一直是省委、省政府的重要工作目标之一。虽然近几年山西省在贯彻执行中央“一号文件”的同时,加大强农惠农工作力度,倾力支持“三农”发展,在落实国家各类补贴政策的基础上,又出台一系列惠农政策,扩大良种补贴范围,增加购置农机具补贴额度,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村全面建设小康进程。但从目前形势看,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一是当前的经济形势仍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影响依然存在,全省工业企业重组整合尚未彻底完成,一些地区尚处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阶段,部分企业还在筹建之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资性收入的增长。二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和农产品市场价格的波动,使家庭经营收入保持稳定增长的难度较大。近几年, 受原材料上涨和运输成本增加等多种因素影响,农资价格一直保持着持续攀升态势,农业生产成本不断增加,不仅抵消了部分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和粮食直补等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三是农村产业化发展水平低,难以对农民收入的增长形成推动力。

(二)农村人口素质提升较慢。

农村全面小康综合评价体系中,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第二位的重要指标,占有12%的权重。虽然近几年随着九年义务教育和“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省委、省政府也加大了对农村中小学教育设施的投入力度,但由于受农村贫困人口多、农民观念落后等因素的影响,收效甚微,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一直停留在7.5年, 实现程度仅为6.3%,离全面小康还有93.7%的距离。要提高这个指标值难度很大,一是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学条件落后,缺乏必要的教学实验设备,加之教师整体素质不高,优秀教师匮乏,影响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二是农村老龄化速度加快,农村较高文化素质的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农村大学生返乡就业的少之又少,农村平均受教育年限提升的难度加大。

(三)农村生活环境改善困难较大。

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指标是衡量农村全面小康的又一重要标志,特别是居住质量指数居第三位,占到11%的权重。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但由于山西长期以来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农村居民生活环境较差,特别是贫困地区较多,生存条件和生活环境依然十分落后。目前山西还有3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饮用自来水的农户有64%;使用清洁能源的农户只有10%;使用水冲式厕所的农户还不足3%,而这3项指标的全面小康标准分别是80%、70%、70%。因此,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尚需付出极大的努力

(四)农村城镇化水平低,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偏大。

劳动力就业结构非农化和农村人口城镇化进程是反映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山西是个农业省份,农村人口比重偏大,劳动力就业不充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农村劳动力总量大且逐年增加;二是本地煤矿企业作为山西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主渠道,经过治理整顿和重组整合后吸纳能力正在趋弱;三是城镇就业空间相对缩小,农村劳动力在城镇就业的难度相应增加;四是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就业能力比较低。测算结果表明,2009年,山西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仍高达39.6%,需下降4.6个百分点才能达到全面小康值;小城镇人口比重只有19.7%,该指标的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仅为19.5%,是仅有的4个实现程度在20%以下的指标之一。

(五)资源环境亟待改善。

山西煤炭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过度的挖掘和无序的开采,已经给山西农民生活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有效耕地面积减少,空气严重污染,矿难事故频发,严重影响了全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如何有效地保护资源和环境,提高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山西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又一个难点。

四、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进程的对策与建议

(一)继续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大对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投入,增加农民收入。

针对山西农村基础差、底子薄的现状,2010年省财政厅已拨付资金4.3亿元支持“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在加大财政支农力度的同时,还要将其长期化、制度化,确保一定比例的财政资金用于大型农田水利工程、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重大农业科研项目的建设。尤其是加大财政资金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力度,保护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一是对农村小城镇的建设要做出全面、科学、合理的布局和规划,搞好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聚集效应。二是要从法律上保护农民的权益,进一步优化农民就业的社会环境,杜绝低价使用农民工及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三是加强并规范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提高其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增强农民的再就业能力。四要大力发展本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经济,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加快农村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

首先要加快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的建设,继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其次要加快农村教育网点的系统建设和合理调整,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资,保证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贯彻落实。第三要以农村改水、改厕为重点,加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使农民获得最基本的社会福利,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学有所教。

(四)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暑期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篇3

关键词:铅;儿童健康;环境介质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9-0021-01

实践时间:2015年7月26号到2015年8月8号

活动地点:西宁,兰州,延安,乌鲁木齐

参与人员:王继文、杨蕊、罗润、胡静、韩雨岐、孟延蕊、蒲思颖、曹方琼、宋怡、李月、糟兰、虎艳

一、实践内容

此次问卷调查,总计800份,每个城市要完成200份的任务。是由调查员询问根据被问者回答填写。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在西宁,兰州,延安,乌鲁木齐四个城市的儿童比较集中的儿童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比较大的广场上随机挑选年龄在六岁以下的儿童,询问父母家人等一些情况如楼层数,居住面积,父母职业文化水平,母亲怀孕期间的情况,儿童的饮食卫生习惯等。

二、实践目标

通过对儿童行为的调查及周围环境的分析,定量的分析出各个影响因素的大小,为儿童铅污染防治提供基本依据。通过实践活动,积极与医院等单位的接洽,能在一定范围内宣传铅污染的危害知识,提高人们的保护儿童的意识。统计学处理:不同城市、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民族的儿童的行为饮食习惯的差异为后面的血铅值分布及血铅大于或等于警戒值的百分比做准备; 比较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儿童血铅值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

三、实践意义

为了践行我校“厚德积学,励志敦行”的校训,为了使自己在实践中走进社会,融入社会。学习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为以后毕业工作做准备,通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锻炼自身,作为大学生,我们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在努力学习的同时,要主动担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成长,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同时也为了找出影响儿童血铅数值的主要因素,为我国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提供基本参数,预防血铅超标,为制定我国防止环境铅污染,保护儿童健康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普及血铅中毒的知识。

四、实践总结和体会

满怀着期待与渴望,我们从西安出发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路途颠簸,我们到达实践首战——西宁,我们稍做休息之后每人领到了25份问卷,李老师强调了问卷中的一些问题,详细讲述了我们问卷调查所需要获取的信息:主要是孩子平常生活饮食状况母亲怀孕期间的饮食睡眠状况以及家庭生活环境,并告诉我们一些降低血铅的知识,让我们把这些知识宣传出去。因为西宁少数民族较多,我们通过调查不同民族儿童铅暴露情况可以更加深入了解不同民族的孩子因为饮食及生活习惯不同所导致的体内铅含量不同的影响因素,但这同时也给我们的调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我们都明白这是考验我们的耐心和能力的时刻,我们满怀信心迎接第二天的挑战。

第二天,我们早早的来到了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老师跟医院的负责人打好招呼后,就把我们分成了两组,一组在门诊住院综合楼和藏区急救和诊疗中心大楼,二组在妇幼保健院。由于我在的第二组组要是给孩子着急看病的多,而且孩子也经常的哭闹,我们踌躇找被访问的对象,由于是第一天,我们也在慢慢熟悉问卷的问题,而且问的中途家长就带着孩子去看病了,走了导致问卷作废。所以一个上午每个人也只问了两三分,中午吃饭的时候,问了一下其他组的人,他们是在病房问的,相对来说病人的时间比较充裕,他们每人有4份,按照计划一个人每天要问13份。下午,医院的人相对来说比较少,所以我们就去了广场和小区。由于现在很多父母都是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带,所以有些母亲的怀孕期间的情况,他们也不太了解,这增加了问卷的难度。

在中心广场上,保安把我们当成了推销员买东西的了,我们给他看了问卷说明了情况才可以问。中心广场上,晚上7,8点的时候人很多。所以大家都问了不少,基本完成了。第三天,按照跟前天一样的安排,我们顺利的完成了200份的任务。接着我们就去了兰州,在甘肃省儿童医院,我和老师拿着介绍信和问卷去和住院部的领导去获得允许,之后我们才开始访问。再问的过程中,有的家长语气重了点我们有几个成员哭了,老师就过来却说有可能家长给孩子看病的着急心情把火发到你身上,不要在意,体谅换位思考一下,在询问别人的时候必须用心对待他人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认真了解孩子的生活环境,不能敷衍了事,只有认真对待他人,他人才会认真对待自己。之后,我们到达了红色革命根据地——延安,延安的调查没有西宁兰州那么顺利,经过四天努力我们最后还是完成了预定的任务。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新农村走访 篇4

报 告 题 目: 走访新农村 个人或团队名称:

个 人 学 号: 班 级 专 业: 联 系 电 话: 指 导 老 师:

指导老师 电 话:

共青团文学院委员会制表

2011年6月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走访新农村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几天对西部农村生活的走访,记录了沿途的见闻和感想,表现了在新时期人们生活越过越丰富多彩,越过越滋润的现状,让人们看见了西部的新气象。

关键词:新农村

经济

丰富多彩的娱乐生活升钟湖钓鱼大赛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走访新农村

2011年的暑假,我过的充实而愉快。在这个暑假里,一段走访让我认识到身边的社会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在生我养我的西部地区体现的尤为明显。国家在进步,社会在进步,西部同样在进步,人民的生活变的越来越好了。以前,在西部地区的农村,很少见村民有什么娱乐活动,而如今,他们的娱乐也变的丰富了,生活很滋润。从8月8号到13号,在这五天里,我感受到了不一样的生活。下面,我会把这五天的见闻和感想写下来作为我的暑期社会实践报告,与大家一同分享其中的快乐。

8号那天,我跟我的朋友去了上乘寺,不要误会,上乘寺不只是一个寺庙而已,它还是那个村的名字。上乘寺有两样东西最出名,一是柿子,一是葡萄。这些果树有村里统一采摘,统一销售,售后的收入根据各家住房周围的树木比例分配到各家各户,仅此一项就给老百姓增收不少。我和朋友在和村里的支书谈这件事的时候,他可是很眉开眼笑得意洋洋呢。比起柿子,村里的葡萄看起来更让人觉得养眼。前些年,这里来了一些商人和技术人员,经他们分析后,确认这里的土壤很适合种植葡萄。于是,村里的大部分水田变成了旱地,那整片种植水稻的田全部种上了葡萄。这不,现在正是葡萄生产的季节,在村里接近公路的路口有村民搭制的临时销售点。见我们过去,那大爷高兴的送了我们一大口袋,见他那么热情,我们也就没好意思推脱。回去以后,我们就尝尝了那葡萄,真是又大又甜,不过这都是后话咯。后来,支书还告诉我们,村民这几年增收不少,以前出去打工的一部分人都选择了回家,当然,在能挣同样多的钱的情况下,谁不愿意和家人孩子呆在一块儿呢。还有,村领导管理有方,不仅表现在经济发展上,其他的方面也是从来都没有放松过。先说这个村里的治安,村委一班人早就制定了一套村规民约,凡是有违反者,都要照章处罚。村民们都觉得邻里乡亲吵吵闹闹,丢人不说还要受处罚,还得耽误精力,实在不合算。所以,这个村现在可以说是安宁无事,听村里一位老大爷说,村里这几年没有发生过一件刑事案件,民事纠纷也很少,就连乡亲们之间小吵小闹也很少听说。村里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是毫不含糊,就说村里这十几条平坦的大街吧,周支书说,以前村里是一片片的坑洼地,一到下雨天啊,这街上就成了大水塘。19**年开始,村里决定在全村修十几条主要街道,以方便村民。以后无论多大的雨都能保证排水畅通了。村里还十分重视教育的发展,投资三十多万元建起了高标准的幼儿园和小学。小学校长介绍说,全村学龄期孩子没有一个辍学或退学的。更重要的是,有头脑的家庭已经买上了轿车,这愿望,在前些年是想也不敢想的。听罢,我们也为那些辛勤劳作的村民感到由衷的高兴。

第二天,我们打包好从上乘寺村带出的喜悦心情,一路奔向了南部的另一个名镇——升钟。为什么说升钟是名镇呢,因为中国升钟湖钓鱼大赛就是在这里举行的。中国升钟湖钓鱼大奖赛也许有人还不是很了解,不过,它可是南部人民骄傲的事情。如果不清楚这个,没关系,下面我就简单介绍一下这个比赛的情况。2010中国升钟湖钓鱼大奖赛,赛事活动定于9月16日至28日在四川省南部县升钟湖风景区举行。来自20多个省市地区的1000名选手将在72小时的耐力赛里展开角逐,参赛规模有望计入吉尼斯纪录。今年,将会延续上两届的规则,9月十六日晚,将在南部西区新疆体育场进行盛大的文艺晚会,十七日,600多名运动员将展开耐力角逐,挑战十五万元大奖。如今,到升钟湖的那条路已经全新整改过了,路旁铺上了青青的草地。升钟镇也焕然一新,各种旅游设施逐步趋于完善。最摄人心魂的是那碧绿的湖水。湖水在山里变蔓延,绕着山体,分外妖娆。从高处俯瞰,那种荡气回肠的感受是难以言表的。南部县受益于升钟湖钓鱼大奖赛,现在已经旧貌换新颜,荣升五城。在大赛即将来临的前几个多月里,南部县举行了文艺表演的海选,在南部电视台里,我们看见人民载歌载舞,也许并不是要求获得什么名次,大家都很享受现在的过程,看见南部欣欣向荣的过程。也许,电视台的设备并不那么完善,跟中央电视台也许还差好几个档次,但是那有什么关系,只要我们在发展,在进步,那就是成功。人们很期待钓鱼节的到来,因为人们很想见明星,在这里,要见一见大牌明星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而这次,据说毕福剑、董卿、容祖儿等一大批大腕要来呢,大家都毫不吝啬的掏钱订购那并不算便宜的门票。由此也可见,人们的生活是越来越好了。

山大新农村建设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篇5

多角度,科学化,调研农村实际情况。多支实践团队分别围绕农村土地改革、乡镇企业发展、农村社区建设等方面开展专题调研。7月6日-12日,药学院在德州市陵县镇将军寨进行了为期七天的支农调研宣讲系列活动。15-22日,法学院“守望者”社会实践团队通过走访土地流转工作最具成效的乡镇,深入村委会、农户、大棚基地等进行调查访谈,开展土地流转模式调研,将寿光市的“专业合作服务”模式,胶州市“股份合作流转型”模式以及莱芜市“龙头企业经营型”模式的调查结果分析整理,最终形成《山东省土地流转模式调研报告》,对今后土地流转工作的完善具有借鉴意义。7月8日-8月3日,信息学院“信息化下乡”政策宣讲及专题调研实践团通过“扩大内需+发展信息产业”的调研实践,探索出利用信息化转“危”为“机”、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为广大农民尽快实现由“勤劳致富”向“信息致富”转变尽自己的一份力。

全方位,重实效,关注农民生产生活。实践团队深入调研农村实际情况的同时,还积极进行支农活动,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实际困难。7月5日-11日,由山东大学数学学院和生命学院的11名08级学生组成的“坚守耕地,情系农村”社会实践小组在聊城市的部分农村进行了为期7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7月6日,机械工程学院“相约山大教育·放飞求学梦想”主题社会实践团队与仁风镇区管委刘书记座谈,了解了该镇“西瓜经济”,并在刘书记的带领下与东街村高中应届毕业生及部分高中家长座谈,解答有关高考和大学的问题。7月7日,山东大学思源社走进山东大学东风教师家属院为即将成立的乡村图书馆募捐图书,得到了山大老师的大力支持。7-14日,法学院“心心之火”实践团队通过派发维权手册、律师现场咨询会等活动为农民提供法律咨询,解决法律问题。8日-22日,“宁夏之光”赴宁夏海原县支农支教服务团也在宁夏海原县开展了科学种植硒砂瓜、采摘枸杞等与农民生产息息相关的支农活动。支农团队不仅为农民送去的农科知识,在支农生产之余,还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当地业余文化生活。9日-12日,电气学院“全民全运农村体育调研团队”赴山东五地进行调研,促进农村体育设施建设,推广全民健身。

关于暑期农村助教的实践报告 篇6

关于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键词:留守老人;经济条件

一、农村留守老人调查背景

目前,我国民工总数已经超过了一亿,形成了举世瞩目的“民工潮”。随着大量劳动力外出,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对农民工留守家属们在生活、情感等方面的生存状态产生了明显的影响。留守老人们的心理和生理上都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在一些报道中我们时常会听到有留守老人因过度劳累而瘫痪等问题,而且回家后我看到村里的老人们生活得真的很辛苦。二:留守老人面对的一些问题

1.家庭氛围缺失,精神生活单调

随着子女纷纷外出务工,一旦家庭“空巢化”后,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亲情的尉籍和生活照料。据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种身体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趋于孩童化,更需要子女的照顾。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但通过对空巢老人的调查问卷的分析,只有三分之一的外出务工子女经常给父母打电话。子女外出后,电话成了老人与子女的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时甚至连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没有,老人大多过着寂寞生活。

2.留守老人的健康及生活照料情况不佳

随着年龄增长, 老年人的身体逐渐衰弱, 患病率逐渐上升,然而农村留守老人得大病后身边没有子女照顾,在医疗资源和照料资源的获得上还不尽如人意,农村基层组织和邻居给留守老人提供的照料帮助也十分有限。

调查认为由于成年子女的外流, 留守老人往往既要承担繁重的农活、家务劳动, 又要承担照看孙辈的重任。中青年一代作为主要农业劳动生产力, 其外流会导致农业劳动力数量的减少, 从而在一些有大量外出人口的农村地区,主要农业生产者的角色实际上由过去的中青年男性转变为老人和妇女。对于年老体衰的老人来说, 承担沉重的农业劳动是一个很大的压力。常年在外打工并能携带子女进行随身教育的打工者为数不多, 外出务工潮造成许多农村孩子短期或长期失去了直接监护人, 形成了留守老人教育

由于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单调,老年人大多是“蹲墙根、找树阴、聊聊天”,老人在家庭之外也很难找到精神寄托

4.医疗卫生状况不容乐观

由于生理因素,老人上了一定年岁后,身体的各项机能逐渐下降,容易引发多种疾病。加上农村医疗机构不健全,医务人员少,儿女常年在外务工,对“留守老人”疏于照顾,无法尽到赡养职责,所以“留守老人”一旦头痛发热就常常缺医少药,无人照料,根本无法应对伤病等突发事件。

5.安全隐患时有发生

一些不法分子起“歪脑筋”专骗“留守老人”,尽管这些骗子的诈骗手段并不高明,但却能屡屡得逞。

6.办理事务十分困难

山区县居民居住分散,相距几公里的住户较多,有的是住在这个山坡上,有的住在那个山坡上,看得到难走到,“看到屋走得哭”。居住分散的户中不泛“留守老人”。他们办事十分困难,如看病就医走路花时间不说,有的急性病还耽误了就诊治疗,严重影响身体健康。领款也不方便。

三、解决留守老人问题的建议

1.推进农村经济改革,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吸引外出的农民工回家乡发展

大部分的农民工一年的收入也并不乐观,再加上物价的上涨,在城市里任何东西都必须是花钱才能得到,所以他们的生活也并不是很好,而在农村至少自己也还可以种些菜。他们外出的

主要原因在于农村无法赚取收入。因此,只要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给他们提供生财、致富之道,定能吸引大部分人回来发展,在这方面村干部要做好带头工作,积极带领村民探索,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政府也应给予大力支持,在技术、经济上给予支援。这样,不仅能提高村民收入,还能是老人们不再感到寂寞,也使老人能跟子女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减轻老人的劳动强度,使他们安安乐乐地度过晚年。

2.村委与子女[关于暑期农村助教的实践报告(共2篇)]共同努力,降低老人劳动强度

老人的劳动强度主要体现在农忙时节,因此在农忙时村委可组织一部分离家不远的子女们回来帮忙,或是让留守老人的子女们出一些钱雇人帮忙。妇女也外出打工的尽量劝其将子女带到外地上学,不要将这个重担留给留守的父母们。

3.加快农村医疗卫生组织建设,切实解决老年人的看病难、无钱治病的问题

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相对落后,老年人看病难,就连吃药、打针和患病护理都有困难。在农村要普及卫生健康知识,搞好疾病预防工作。要在老年人中加大卫生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大力开展老年人的健康知识教育,告别不良的生活卫生习惯;和愚昧迷信的行为作斗争,提倡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定期开展健康检查,做好老年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控制病情发展,降低常见病、老年病的发病率和致残率;在农村推广全民健身运动,增强老年人体质,搞好疾病的预防工作。

下页 余下全文篇二:助教暑期实践报告

暑期实践报告

经过两年时光的洗礼,我真正成为了羽翼渐丰的大学生,对社会和人生有了更多的见解。满是欢欣的迎来了大学

一个身份跨入了大厅,当时感觉非常微妙。在脖子上挂上了工作牌后,我终于开始了作为vip助教的暑期实践。工作的头两天算是试用期,我由另一名早我几天来的兼职助教带领着,逐一熟悉vip区的教师、学院和我的工作内容。

其实vip助教的工作是十分轻松的。另一名助教告诉我,每天只要7点50上班,6点半下班,给学生听写、检查作业。除却工作,一天下来,还能有不少时间看看书,和[关于暑期农村助教的实践报告(共2篇)]助教、教管聊聊天。这样惬意的日子却没持续几天。因为开了新的魔鬼营,另一个助教被调走,我开始全权负责vip的助教工作。这时正是学生上课的高峰期,vip一对一的学员超过60,平均每天有20个学生要听写,而且还要帮教管到每个vip教室送签到表。于是,每天,我从8点开始,在4楼和2楼之前不停地奔走。结果忙得要死,还被主管批评,说我不够热情。平时缺乏锻炼的我本就腰酸背痛,听到她的话后顿时很恼火,心烦之下,不禁兴起了退却之意。但是我想,退却不就代表了失败,不就是承认自己的无能吗?最终,我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我尽己所能,对老师热情恭敬,对学生耐心有礼。终于在7月底的vip助教评分中获得了较高的分数,并与经常上课的学生建立了亦师亦友的真挚友谊。在工作快结束的时候,主管请包括我在内的三位兼职助教吃饭。她对其他的两位助教说,你怕我,你也怕我,然后她对我笑着说,我知道你开始也怕我。这个时候我也对她笑了,因为我开始明白,如果一丝不苟的完成自己的工作,我又何惧之有?

的确,在这白驹过隙的一个月间,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

农村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篇7

一、新农村建设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效果

㈠每个村都确定了发展的农业产业, 并引进了业主

邻水县冷家乡挖断山村主要种植花椒, 该村90%以上面积都种植花椒。2003年10月引进重庆巴南区的一家业主, 企业按照每年3000千克/公顷玉米的标准补偿给农户, 以租种他们的土地。该村除了花椒产业外, 还有西瓜、蔬菜、生猪产业。花椒年产值6万元/公顷, 纯收入至少有3万元/公顷, 实现人均增收2000元。邻水县观音桥镇主导产业为脐橙, 引入农业企业“瑞龙”, 按照每年4500元/公顷的租金租种农民土地, 由公司负责建设和管理。同时, 综合利用土地, 脐橙树下套种蔬菜 (西瓜、南瓜、海椒) , 大业主带小业主。观音桥镇七村种植脐橙、西瓜、蔬菜 (豇豆、丝瓜、苦瓜) , 三八村种柚子树、西瓜, 倒朝门村种植脐橙、葡萄、西瓜。并作好宣传工作, 个人都用电话彩铃推荐西瓜、专门有人维护网站。武胜县宝箴乡方家沟村种植藕、茄子、海椒、杂柑。引进成都业主周得富种植藕, 他承包了30公顷土地, 按每年6000千克/公顷玉米的标准补偿农民, 所产海椒则与郫县豆瓣厂挂钩销售。岳池县乔家镇董家村发展磨菇生产, 尤其是大力发展稻田菇, 充分利用土地和废弃的稻草, 并建立专业合作社, 引进业主重庆旭旭公司, 提供技术指导、产品收购, 并且还请北京三安集团的专家入住指挥。镇政府对农民生产磨菇实行补贴, 以带动他们的积极性。除了蘑菇生产外, 还种植苦瓜、以色列番茄, 发展蔬菜产业;推行农用设施机械化, 买微耕机40多台, 实现无牛操作, 在基地尽可能使用机械设施, 喷药、补水用机器, 减少人力支出。广安市龙安乡主要种植龙安柚, 目前该村已经注册了龙安柚商标, 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 产品销路好。广安市协兴镇引进种植、养殖方面的业主, 租种农民的土地每年12000千克/公顷粮食的标准补偿, 自然风险由业主承担, 目前全镇已有业主200多个。

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 村庄开始美化

主要是涉及修村级公路、农村便民路、“一建三改” (沼气池建设, 改水、改厨、改圈) 、房屋美化等方面。邻水县挖断山村总共500多户, 2007年农居美化300多户, 并修晒坝2800米, 修便民路11公里, 新修沥青路2.2公里, 上半年建沼气池60口, 文化活动室1个。观音桥镇为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2006年、2007年分别修主干道路、沥青路7公里和4公里, 连通了7个村, 有便民路146公里;为解决生产、生活用水, 修蓄水池、建自来水池共160多口, 80%的村民吃了自来水。武胜县宝箴乡方家沟村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尊重民愿, 请重庆大学建设院进行总体设计规划。到每村的具体建设时, 由农民根据自己哪个地方种庄稼多而决定在哪些地方铺设便民路, 铺路所用的石板路材料由政府负责车拉到村口, 具体铺设由老百姓负责;并兴建蓄水池、沼气池, 已经建180多口室内沼气池, 这种新型的沼气池上面是猪圈, 洗手间的废水都流到沼气池中, 既环保, 又少占用土地;结合旅游开发、民房特点复古, 建立居民集中居住区, 该区目前有12户人家。岳池县乔家镇廖坝村建沼气300多口, 有的村每家一口, 并搞好庭院经济。广安市协兴镇, 每户居民一栋新房、一个沼气池、一口卫生井。

㈢环境、治安建设初见成效

农村的环保问题也同样重要。生产、生活废弃物等如果直接投放到大自然中, 会造成土地质量变坏, 影响作物生长以及大气污染等问题。农村治安状况良好, 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邻水县观音桥镇在村里设置垃圾箱, 实行集中清运;搞人、猪分居地试验, 实行分户养殖、集中管理。广安市在新农村建设中做到了每个村都建立警务室, 使偷盗、拐骗情况大大减少, 社会治安良好。目前农村里搞生产的多了, 打牌的少了, 封建迷信少了, 环境、治安状况大大改善。

㈣对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民主意识教育

邻水县挖断山村共有900多劳动力, 在外务工的有400多人, 而在本村务工的年总收入达10万元, 其主要在花椒厂务工及种植西瓜。该村对农民进行针对本村企业技能的培训、法律知识的培训、生活习惯改善 (环境卫生的打扫等) 的培训。邻水县观音桥镇7村利用浙江商人传授种植技术, 但是效果不理想, 主要是浙江商人不愿意传授技术。武胜县宝箴乡方家沟村搞“五星文明户”的评选, 增强居民的民主管理意识;每村派出7人~8人学种植杂柑技术, 农民采取托管方式把柑橘托管给他们, 进行统一的施肥、除草, 并按照每株每年0.5元的标准收取托管费。岳池县乔家镇在农民中培养业主、带动农民发展, 农民在发展产业方面享受和村干部一样的待遇, 可以组织农民成立自己的组织, 成立专业的合作组织。广安市协兴镇采取清除生活陋习、封建迷信, 开展育新风、育新人的活动。

㈤基层干部班子的培养得到重视

邻水县冷家乡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保障作用, 针对农村目前面临的基层组织人才缺、待遇低, 要选出一个好的干部很难的问题, 主要采取活动室阵地建设, 通过一地派一个大学生的方式来提高基层干部水平。邻水县观音桥镇在民主管理上有所加强, 进行领导班子调配, 派干部到村上指导, 把业主培养成干部, 在群众中找出战斗力强、威望高的人当干部, 进行双向培养, 既解决了干部待遇低的问题, 又能更好带动农民致富。该镇共有113个业主, 有2/3以上的村干部当业主, 示范带动作用较强, 带头统一销售农产品。岳池县乔家镇采取干部当业主、业主变干部的方式发展产业, 镇上有12个干部, 11个当业主, 村干部也有2/3的当业主。同时把村干部能否带动自己、群众致富作为考核标准, 改变工资结构, 除了人均每月500元收入之外, 另外的270元是围绕发展食用菌产业的考核, 带领农民种的越多, 提成的也就越多。

二、实施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难点

㈠“空心村”和农村土地流转问题解决难度大

随着农村人口迁到城镇以及公路沿线, 原来的村落不复存在, 出现“空心村”。迁到公路沿线的居民修建房屋会占用大量好的耕地, 而且农民自己还随处建房, 居住分散, 新修的房子无传统民居色彩, 这就要求应该在这方面做好规划。目前很多干部已经认识到了科学规划的重要性, 认为要分层次、分梯次进行规划, 分年度实施规划。如邻水县冷家乡的乡长认为要把村社分为启动村和重点村, 启动村先找出自己的主导产业、优势, 进行申报, 然后在启动村中找出重点村。规划先行是共识, 规划得调整土地。但是我国土地政策30年不变, 许多农民小农意识较强, 竞相要地成为发生农民纠纷热点, 且大量外迁农民在农村都保有土地。因此, 新农村建设和实现农业产业化都需要解决好土地流转和承包地调整的问题。

㈡农民的主体地位没有体现出来

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主体认识有误区, 出现政府唱主调的局面, 甚至某些地方有时政府帮做, 农民冷眼旁观, 全由政府包干。并且在建设过程中, 最终受益者农民对“什么是新农村、怎样建设新农村”, 基本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大部分的观点是“政府让怎么做, 就怎么做”。还有一些做法也让农民不理解, 影响农民的积极性。如由于政绩工程的影响, 一些农民认为, 新农村建设应该由政府买单负责修路、修房子、买家具等;新农村建设开展时一般先选择公路沿线展开, 各个村在具体开展时农民不能得到同样的条件, 某些村的农民需要付出更多的钱, 影响农民的积极性。因此, 如何转变老百姓的观点, 提高老百姓的积极性, 将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主体作用发挥出来, 则是一个面临的新课题。

㈢资金缺乏

新农村建设资金不足。一方面是政府投入少, 尤其是广大西部政府财政收入本来就很少, 投入更显不足。广安市在启动新农村建设时, 每个村由县上投入资金10万元、市上投入资金15万元, 专项资金加项目资金财政总共投入25万元, 用这些资金对每村进行修路、改水、改厕、改圈、文化建设等是远远不够的。而且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是乡镇政府的债务负担沉重, 目前新农村建设主要是在公路沿线及有一定基础的地方展开, 如果要逐步推广到偏远村则会需要更多的投入。另一方面需要农民大量投入, 农民负担变相地增加。从邻水县挖断山村看, 国家每投入1元, 农民投入则是3元~4元。而老百姓收入水平、土地大小不一样, 有些收入少、土地面积多的家庭, 就存在困难, 对于每户5000元~6000元投资额, 20%~30%的家庭是有问题的。实现“一建三改”每家也需投入1000多, 一个村需要投入50多万元。在方家沟村农民集中居住区新修一套房子要9万元, 而农民外出务工一年的净收入只几千元, 这样农民务工收入全花在房子上面了, 使农民负担增加。虽然政府采取措施, 没有钱的就出劳动力等, 每天补贴10元~15元, 但农村剩于劳动力几乎是老人和小孩, 大部分人只好选择出钱, 这就又出现房子很新而无人居住的现象。

㈣农村劳动力缺乏, 空置房屋多

由于农村劳动力的60%左右均在外务工, 剩下是以老人、小孩为主体的人群, 致使在新农村建设中劳动力严重缺乏, 很多地方都是专门到外地去招聘工人, 同时留守的老少人员在农村由于传统的生活习惯影响, 缺少精力去照管种植的作物, 新农村的主体缺乏对新农村建设的参与。还有许多在外务工的农民家中房屋空置, 对其也要进行美化、保持统一的效果, 但几年之后房屋还是无人居住, 前期的投资就白费。甚至有些房屋主人已经迁移出去, 但仍然保留破烂的房子在宅基地, 这些房子的存在都会影响新农村建设的开展。

㈤农民的教育问题

目前建设新农村过程中对意识形态方面的关注较少, 甚至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是建漂亮的房子、好的道路。但是农民的思想、教育跟不上, 就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农业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大量新型农民, 然而目前对农民的教育主要集中在一些村上产业的一些简单技术的培训上, 对“乡风文明”仅仅局限于爱清洁卫生, 而对农村存在的一些封建迷信思想、新的“读书无用论”、农村贫困家庭的子女上学问题等均未纳入。不注重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民主意识的增强, 只讲究房子样子比较新是不行的, 某些地方甚至会出现“返贫现象”。

三、要进一步深化对新农村建设的再认识

㈠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

新农村建设在韩国用了30年时间, 西方国家是上百年的时间。从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的多次会议和文件可以看出,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贯彻的过程。广安市每年搞60个活动村, 51个重点村, 从计划到检查之间的时间间隔太短。因此, 各级领导干部要以农民的利益为出发点, 多听听群众的意见。要认识到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不是一蹴而就的, 不能急功近利;在建设过程中杜绝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多做实事, 为百姓谋福利, 不能简单的以GDP论英雄, 要在基层做第一线的实事;重点村应该选择基础好、村班子好的启动村, 不能只做公路沿线、产业基础好的村子, 还要逐步推广到其他偏远的农村地区。

㈡需要深化产业发展的认识

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公路修好了, 交通便利了, 农业才能更好的发展, 物质、信息的交流也方便了, 农民的意识会更先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准公共品投入, 产业支撑是关键。四川省新农村建设中提出“一村一品”, 避免了产业雷同、销售不畅的局面。每个村只有确定出主导产业, 有了产业支撑, 才是长久发展的动力。而确定好主导产业的关键是因地制宜、市场需求及效益。对于自然条件好的地区需要综合考虑收益, 如果放弃粮食生产而发展其他种植业, 可能会出现粮食安全问题。

这次参观的这些村有些是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 如倒朝门村的柑桔、龙安乡的龙安柚都已经具有几十年的历史了, 只是在此基础上作了一些文章。而有的村却是完全靠政府补贴 (岳池乔家镇董家村的磨菇每袋政府补助1元) 而形成的产业, 且种子、种苗价格昂贵 (如方家沟一个青见杂柑种苗34元, 岳池董家村一株苦瓜苗5元) , 一旦政府补贴取消后, 这些产业的发展会是什么样, 则尚待观摩。因此, 在确定主导产业时, 一定要以市场为导向, 综合利用市场信息, 应先找对销路, 计算投入、产出比, 再发展生产。

㈢要跳出三农看三农,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

目前新农村建设主要是农工部门的在负责实施, 而新农村建设不只是一个部门的任务。还涉及到旅游、教育、社会保障、医疗保险等部门, 形成多部门协调的组织。要以工促农, 城市支持农业, 使小城镇成为新的增长极, 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要各上级领导重视, 规定各个部门必须协调合作, 多种工作同时展开, 才能保障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实施及早日完成。

㈣培养好的领导干部, 增强风险意识, 避免权利寻租

基层干部的领导在新农村建设中起着关键作用, 基层干部是方向标, 领导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 因此要选好村支领导干部, 选好带头人。增强基层领导干部素质, 目前特别要利用好选调的大学生资源;要多为农民的利益着想, 多做实事, 不急功近利, 不搞政绩工程;要加强领导能力。

目前基层干部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无投入、产出分析, 且县、镇、村之间存在认识的误区, 缺乏统一指挥, 来一个领导实行一套。上一级统一安排发展的某种产业, 村干部都不知道怎么回事, 也不知道究竟成本多少, 都是建成后再进行核算, 这样就导致最终受害者是农民, 也挫伤了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同时在引进业主之后, 村干部本身水平有限以及其他原因不能有效的管理业主, 加上进入某地的业主都有一定背景, 一旦市场行情不好, 风险出现, 业主逃走, 剩下的烂摊子难以收拾, 农民利益无法确保, 这些都是领导干部在引进业主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岳池县实施的干部当业主, 从业主中培养干部, 带动农民发展的新型做法, 一方面解决了农村基层干部收入待遇低的问题, 另一方面本地的业主诚信可靠。但在操作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领导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利寻租, 需要正确引导, 加强监督。

㈤全面推进农村社保、医保工作

农村社保、医保工作是一项重大的工程。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 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进入城市生活, 成为城市居民。但是绝大部分农民进城后, 还保留有农村土地。由于社保体系的不健全, 对这些农民来说, 土地就是他们最大的保障。他们保留土地, 保留农村房屋, 并通过流转方式, 不让土地荒废。而在城市务工的农民收入低、城市房价高, 最终仍然会回到农村去, 对于他们的养老、医疗问题不能简单的认为加快了城市化, 农民进了城, 就解决了问题。农村医疗费用高昂, 医疗设施缺乏, 使得封建迷信解决疾病的风气抬头。政府需要主动承担责任, 推进农村医疗这个公共财政的政策, 不要再让农民有病难医和因病返贫。

㈥需要考虑解决农村后续劳动力

用经典充盈农村小学生的暑期生活 篇8

关键词:暑期阅读;阅读小组;阅读日志;督促互助

大量的课外阅读,不但能增加学生的课外积累,增强语感,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而且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同时还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正因为阅读如此重要,所以,语文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在平时教学中,虽然老师非常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但由于又要上课,又要完成各科的作业,即使孩子们想读书,但是能用于读书的时间毕竟很少。而暑假则完全是学生的,不用上课,也不用做什么作业,时间又比较长,正是孩子们读书的黄金时间。暑假,城市的孩子也许会累一些,因为他们会被家长逼去参加各类特长班、辅导班等。农村的孩子却完全没有这样的“机会”,他们的暑假是自由的、轻松的。笔者在农村生活、工作了许多年,发现农村的孩子在暑假不是疯玩,就是泡在电视前。笔者认为,应该用经典充盈农村小学生的暑期生活,从而让他们的暑期生活变得有品味,有意义。

如何用经典充盈农村小学生的暑期生活呢?

一、提前布置,明确要求

阅读虽然是孩子们的个性化行为,但绝不能忽略教师的要求和指导。临近放假时,我就给学生提出了明确的阅读任务,并且把打印好的阅读书目发到孩子们手中。笔者今年教的是五年级,暑期就推荐学生读:《普希金童话》《王尔德童话》《中外动物故事选》《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国际知识问答》《上下五千年》《鲁滨逊飘流记》《淘气包艾米尔》《童年》等经典作品。光布置还不行,我还明确告诉学生,暑期中,我会不定时地去家访,去了解他们的阅读情况。

二、建立组织,督促互助

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教师又没有分身术,暑期教师又有自己的事情,即使抽出时间去家访,但毕竟不能像平时上课那样,让孩子始终处于自己的关爱之中。大量的课外阅读还得靠学生自己。为了让学生在暑期的阅读能互相帮助、互相监督,放假前,我在班里成立的九个“阅读小组”。“阅读小组”是根据居住的远近而自由组合的。考虑到安全问题,让住得比较近的学生组成阅读小组。阅读小组的成员有多又少,多达十几个的,少则三、四个。组长由组员选举产生。阅读小组在学生的暑期阅读中发挥着两方面的作用。

1.互助

在图书上互相帮助。我推荐的阅读书目,孩子们不可能每个人全有。有的有《普希金童话》等,有的有《王尔德童话》等,有的有《童年》等。同组的同学把自己的书统一交到阅读组长的手中,由阅读组长统一保管,那不就解决了书的问题吗?即使凑不齐,由同组的成员分开购买,也大大减轻了同学们的经济负担。

2.督促

集体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往往可以唤起学生的内因,提高学生的自觉性。阅读小组是住在一起的同学组成的一个读书集体。大家在一起玩耍,在一起读书,亲密无间,不由得会自然而然地互相督促。这样一来,大家都不好意思缺席了,而且几个好朋友在一起读书,也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啊!

三、宣传发动,促进阅读

暑期,孩子们主要是在家长们的监管之中。长期以来,农村的一些家长对课外阅读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其中一些家长对孩子不闻不问,任凭他们没日没夜地看电视,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还有一些家长认为课外书是闲书,不让孩子们读,只让他们看语文、数学和英语。孩子的教育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形成合力,形成立体的力量,这样才能促进孩子又快又好地成长。

四、期初检查,成果展示

有布置,就要有检查。新学期伊始,我就对学生暑期阅读进行了专项检查和成果展示。

首先,检查各阅读小组的“图书登记”和“阅读日志”,看是否按照我推荐的阅读书目配齐了图书,看看学生是不是按时参加阅读、阅读中是否遵守阅读小组纪律等。其次,评选出优秀的读书笔记,并在学校的橱窗中进行展示。再次,开一次读书交流会。可以交流读书的收获,可以交流与读书有关的事情,可以交流读书的感受,还可以交流对书中人物的看法等。最后,进行一次阅读知识竞赛。围绕放假前推荐的阅读书目,我出了一张试卷,对全体学生进行阅读情况检测。对阅读成绩好的同学,进行奖励,我奖给他们喜欢的一本书,并且授予他们“小博士”的光荣称号。

上一篇:质量管理部介绍下一篇:马鞍山二中民主评议干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