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防灾减灾应急方案

2024-12-05

乡防灾减灾应急方案(共11篇)

乡防灾减灾应急方案 篇1

XX乡防灾减灾应急方案

为做好我乡防灾减灾避灾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按照“救灾先救人”的原则,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迅速建立起快速有效的防范机制,从思想上、组织上、措施上做好充分设备,及时通报灾情信息,做到早发现,早防范,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经济社会稳定作为灾害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居安思危,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抗结合。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乡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行政区域实行属地管理,各村委会要按照分工职责,互相配合,有效整合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形成应对合力。

3、强化基础,提高能力。把应对突发事件与日常各项管理工作相结合,加强基础工作,增强预防分析,提高防范意识,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解决,将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切实提高防灾避灾能力。

4、依靠科技,有效应对。依靠科技进步,全面提高灾害应急工作现代化水平,做到早分析,早预警,及时响应,科学处置,有效应对。

三、适用范围

凡在我乡辖区发生的气象灾害(水灾、冰雹、暴雨、雷电、大雪)、地质灾害、生物灾害等重大自然灾害和因安全事故产生的火灾及其他突发公共事件。

四、应急机构及职责

抗洪抢险、防御地质灾害工作实行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乡上成立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设在党政办)和7个组,指挥部机构设置及各组工作职责如下:

(一)指挥部

总 指 挥:XXX(襄南乡党委书记)副总指挥:XXX(襄南乡政府乡长)

XXX(襄南乡人大主席)

成 员:XXX(襄南乡党委副书记)

XXX(纪检书记)、XXX(副乡长)XXX(副乡长)、XXX(综治办主任)XXX(武装部长)、XXX(司法所长)XXX(民政站长)、XXX(党委委员)XXX(党委委员)、XXX(派出所所长)XXX(国土所所长)、XXX(供电所所长)XXX(卫生院副院长)、XXX(学区校长)

工作职责:指挥、组织全乡防灾、减灾、避灾工作。指挥部下设办公室,XXX兼任办公室主任。

工作职责:贯彻执行上级三防工作的方针、政策、指令和措施,组织日夜值班,随时掌握和分析气象、雨情、水情、险情、灾情的发生和变化情况,联络、协调、监督、检查各组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及时向总指挥或副总指挥及上级三防部门上报险情、灾情。

(二)各组组成人员及工作职责。

1、重点地段防御洪灾、地质灾害组 组 长:XXX 成 员:XXX XXX

2、地质灾害组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 XXX 工作职责:负责填写工作责任书和到户避险明白卡,发至各重点户,对辖区内的危房、傍山建房、易受浸房进行24小时巡逻值班。一旦发现险情,及时向乡指挥部办公室报告,并组织群众撤离。

3、抗洪抢险组

组 长:XXX副组长:司程健 徐进军 成 员:XXX 工作职责:发现险情时,及时向乡指挥部办公室报告,并快速将险情通知群众,组织干部群众进行抢险救灾,帮助群众及时转移到安全地带,抢救受灾群众及物资,尽量把损失降到最低。

4、救灾安置组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 XXX 工作职责:负责灾民的食住、疫情控制和救灾物资的发放工作。

5、治安保障组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 工作职责:负责抗洪抢险的治安保卫、交通保障,确保抢险通道的畅通无阻。

6、卫生救护组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 工作职责:负责在全乡设立若干个抗洪抢险医疗救护点,加强前方医疗救护与后方医院急救中心的联系,供应所需医疗药物器械,确保灾民有病能及时得到医治,组织卫生防疫,对水源水质的检验和饮用水消毒,对受灾区及时消毒和组织群众搞好环境卫生。

7、电力抢修组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成 员:XXX 工作职责:保障辖区内防灾、抗洪、救灾的用电以及乡指挥部办公室用电,对易发生触电伤及人员地区及时停电,灾后保障恢复供电。

五、防洪、防地质灾害实施方案

(一)防洪、防地质灾害抢险方案

防洪、防地质灾害工作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

1、汛期(每年4月15日——10月15日),指挥部办公室必须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指挥部办公室电话畅通。

2、指挥部成员及各组应按分工职责,密切注意和主动了解各种情况,及时做好抗洪、抗地质灾害抢险的准备,一旦发生险情,应及时向乡指挥部办公室报告。

3、当预计暴雨易引发山体滑坡情况下,全体人员进入防洪、防地质灾害抢险紧急状态,指挥部及各组按责职分工,组织防洪、防地质灾害抢险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一切工作要服从救灾抢险。

(1)以救灾抢险为中心,全民动员投入救灾抢险工作。(2)派出所、乡公路所等部门立即行动,做好抗洪抢险、交通、治安保障工作,确保抢险队伍按时到达。

(3)指挥部办公室要准备车辆,集中待命,派出所要维持好交通安全秩序。

(4)救灾安置组必须遵循“保障供给,手续清楚”的原则,领取或调用抗洪物资应根据需要向乡指挥部汇报,领导审批,方可进行物资调拨。

(5)根据汛情险情由指挥部随时调动应急人员。(6)防洪抢险的编织袋、沙、石等物品,由乡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储备,根据指挥部的通知,进行调拨,抢险用的锄头、铁铲等工具由各村委会负责。

(二)安全转移方案

当出现万分危急和山洪可能出险时,指挥部发出危险区域安全撤退的紧急指令。人员疏散主要往就近的高地转移或投靠安全地区的亲朋好友疏散。做好低洼地段人员和重要物资的安全转移。傍山居住户遇强降雨天气,应迅速撤离至安全地带,特别是已建立台帐的重点户防御洪灾、地质灾害的各责任领导、责任人应第一时间按照预定的路线组织撤离,并按预定的安置办法进行有条不紊地安置,尽可能地减少损失。

安全撤退信号:

准备阶段:电话、广播通知、敲锣、喊话 立即撤退:电话、广播通知、敲锣、喊话

(三)全乡地质灾害易发区撤离路线和安置场所

1、XXX社

地质灾害点易发点在XXX社阳坡湾嘴,安置场所设在XXX小学,撤离路线XXX社—XXX小学。

2、XXX社

地质灾害易发点在XXX社阳坡嘴,安置场所设在新农村建设安置区,撤离路线XXX社—易地搬迁点。

3、XXX社

地质灾害易发点在XXX社后湾梁,安置场所设在XXX,撤离路线XXX社—XXX梁—XXX小学

4、XXX社

XXX沟湾社灾害类型为地裂缝,安置场所设在XXX小学,撤离路线XXX社—XXX小学。

5、XXX社

地质灾害易发点在XXX社太白庙梁,安置场所设在XXX小学,撤离路线XXX社—XXX—XXX小学。

6、XXX社

地质灾害易发点在XXX后湾梁,安置场所设在XXX小学,撤离路线XXX社—XXX小学。

7、XXX社

地质灾害点在XXX社阴坡梁,安置场所设在董湾社官场,撤离路线张湾社—董湾社—官场。

六、纪律要求

1、进入防灾紧急状态后,防灾减灾指挥部将通过电话、口授等形式传达各种命令、指示,命令、指示一经发出,全体工作人员必须立即到岗到位,凡发现不到岗到位者严肃追究责任。

2、在抗灾减灾应急行动中,要密切配合,服从指挥,确保政令畅通和各项工作落实。

3、本预案一旦启动,全体工作人员必须保证24小时开机,凡因个人原因造成的损失,将追究个人责任。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卸责任,如有特殊情况确实不能按时到达的应向指挥部说明原因,违者将按规定严肃处理。

七、附则

1、本预案由乡政府负责解释。

2、本预案自发文之日起正式实施。

主题词:防灾 减灾 应急方案 通知

乡防灾减灾应急方案 篇2

1 国内气象事业进程为防灾减灾打好基础

要促进气象灾害测检预警系统的构建, 气象灾害的应急测检强度有明显的提升。国内气象局强化气象测检预警等相关设施的构建, 根据要求进行业务技术模式革新已经有较为理想的效果。现在, 国内已构建了全新的天气雷达系统、地域性测检以及卫星系统, 与国内的2000多个县、市相结合的气象通信网络, 构建了十分整体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式, 短期预报逐渐变为精准化, 气候模式的分析也获得进展, 暴雨、大风、高温、沙漠化等预警预报程度有了显著的提升;进一步的构建了生态和农业气象。而且还构建了移动气象的应急测检系统等一系列装备, 这样就能够在突发事件中第一时间赶赴实践现场且对气象因素实施测检, 为突发事件的解决给出气象数据。现在, 国内的气象系统正在逐渐配置这种移动气象测检设备, 因此应急服务能力也会随之得到深化。

2 强化气象应急管理模式

2.1 深化防患于未然的理念

国家气象局一直将气象应急措施作为评定气象工作效果的核心指标, 认真贯彻我国一些应急工作的部署, 多层次提升对保障及应急措施的核心性。在深化气象应急工作上, 主要促进气象应急管理模式的构建, 持续提升气象应急相应服务的迅捷性。全面发挥双重管理以系统管理为核心的优势, 应急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气象应急的指挥及调动等, 国家气象局灾害测检中心, 主要对气象灾害的监控、预警还有气象灾情的分析以及评估。对于强烈极短的天气气候情况, 国家气象局每年提前进行汛前检验, 持续深化对各级气象应急部门能力的测检, 所有气象系统常规及应急处理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 从而相互协调的能力也有了显著的提升。

2.2 突出协调, 强化应急联动和灾害联防

国家气象局把开放协作, 以及部门联动当成是提升气象应急服务程度的核心渠道, 主动的促进构建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体系。和卫生部构建处理气象环境导致的公共卫生问题的合作模式;和新华社共同签署《新华通讯社、国家气象局与气象新闻信息共享及发布协议》;和交通部共同签定《交通部、国家气象局联合做好海上搜救协议》, 和农业部森林防火办公室共同签定“森林火灾气象测检预报协议”, 构建起气象应急信息交换以及协作体系。一些气象系统还和一些通讯系统进行合作, 全面的提升气象服务的深度。

2.3 提高科普宣传教育力度

广大群众的了解, 以及社会的参与, 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救以及互救能力是降低灾害损失的先决条件。国家气象局利用一些手段和措施, 深化宣传及培训力度, 让所有受众了解必要的应急措施。国家气象系统强化对《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措施》的宣教, 让各界都知道预案的启动模式、级别以及应对方案。编辑出版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科普书籍与宣传手册, 针对气象灾害的类别、特性、预警信号、应急的保护方式等知识实施全面系统的讲解, 为广大的人民群众给出实用的气象灾害应急措施的概念。国家气象局应急管理部门还构建了一系列气象应急宣传参考资料, 在国家气象网、国家政府网、各区域的气象网与社会相应的网站上进行发表。在世界气象日等相关活动时, 相关的气象系统对外进行活动, 请一些社会公众尤其是中小学生进入气象工作领域, 让他们深入的了解气象, 知道一些必要的的气象灾害应急知识。

3 针对于气象应急工作的感受

3.1 快速构建系统间的联动

在世界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下, 目前国内的极端天气事件明显的提高。所以, 注意全面发挥气象灾害预防的前导性功能, 充分的重视气象要素及天气气候对突发事件的作用, 结合实际的强化事前及事后的气象保障与评估, 能够为科学的应对、合理的处置突发事件提供有力的保障。

3.2 构建一系列预案体系

为提升重大气象问题与一系列突发事件的全面应对与快速反应能力, 要最大限度的防止气象灾害导致的恶劣影响与灾难性的结果。要全面深化气象灾害预警体系的构建, 构建完善的灾害类型预案, 制定各类突发气象灾害的预警级别与一些部门、系统以及社会民众的应急执行措施, 构建测检预警、信息的传播、系统与社会民众的防范规则等一系列协调联动的工作体系, 要建立有利于各系统各尽其职, 全力合作、全面有效的公共事件处理机制。

4 结语

档案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探究 篇3

摘要: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是档案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国内档案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维护和确保档案的安全提出了相应的防灾减灾应急管理对策。

关键词:档案 防灾减灾 应急管理

档案承载着“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现实”的重要作用,是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的崇高事业。确保档案的安全是档案工作的永恒主题,也是档案工作者的首要职责。

一、档案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近些年国内外灾难的频发以及档案安全问题的凸显,此项工作逐渐受到各级档案部门的高度重视。各级各类档案部门基本都能按照档案设施、设备的相关要求进行管理,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但即便这样,一旦灾难来袭,尤其是面对重特大灾难事故,仍会显得势单力薄、力不从心,仍旧会产生巨大损失。这就暴露出在档案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一)思想认知不够,缺乏防范应急意识

随着近些年档案事业的飞速发展,各种现代化档案馆竣工落成,档案科学保管技术得到进一步提高。一方面,新建档案馆的防灾抗灾能力较强,档案保管技术的进步也使得档案的安全有了更好地保障,这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档案在灾难中的受灾程度,但防灾抗灾能力的增强,也会助长档案工作人员麻痹大意的思想,在工作中出现疏漏,在灾难来临时措手不及,从而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另一方面,灾难应急管理强调“以人为本”原则,在灾难中确保人的生命安全是放在第一位的,档案的安全往往容易被忽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档案受损的风险。

(二)预防范围狭窄,考虑不够全面

突发事件包括很多种类,有地震、洪水、火灾等自然灾害,也有战争、破坏等人为灾害。很多档案部门的预防范围和应急机制的建立对于灾种考虑得不够全面,往往仅侧重于火灾、水灾、病虫害等一些常见灾害的防范和应对,人为突发事件和不常发生的灾害很少被考虑在内,一旦发生特殊灾害,制定的理论没有任何参考借鉴价值,并会延误档案抢救时机,为档案安全埋下隐患。另一方面,在信息化普及的今天,档案部门安全防范的主要内容不应只停留在库房的“八防”管理(防火、防水、防潮、防霉、防虫、防光、防尘、防盗)和档案实物的安全管理上,电子档案、电子文件及载体的安全保管,档案数据库的维护等都应列入预防范围。

(三)应急预案空洞,缺乏可操作性

档案部门应根据其所可能面临的突发事件类型及其严重程度制定完整的应急预案体系,做好相应的防范准备工作。但从目前各地、各级档案部门制定的应急预案内容来看,其结构大致相同,基本包括总则、应急预案启动条件、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任务、应急处置保障措施、应急响应和灾后救助、附则等几部分,具体内容也大同小异,基本上是一些原则性的陈述,没有结合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内容空洞,可操作性不强,对抵御灾害十分不利。

(四)制度执行力弱,缺少实战演练

制定应急预案的目的,是灾害发生时能够最大限度地确保档案的安全,实战演练对于应急预案的实施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急预案制定后,档案部門应经常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增强档案工作人员的安全应急意识,提高应急处置管理能力,检验应急预案的科学有效性。但应急演练实战工作往往没有得到档案部门的重视,应急预案往往成了纸上谈兵,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二、档案防灾减灾应急管理对策

(一)高度警惕,强化防灾应急的意识

现代化的档案库房建筑及新型的科学保管技术为档案的安全性增添了坚实的武装保障,但面对日益频繁而复杂的各种突发事件,各级档案管理部门仍然需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树立危机意识。

日本、美国是地震灾害频发的国家,其档案部门有着很强的抗震防灾应急管理意识。档案部门为员工举办不定期的抗震防灾知识培训,在宣传手册或相关网页上提供抗震防灾的基本常识,提高用户的防灾应急意识。“9·11”事件更让美国民众及档案部门懂得灾难的来临永远是猝不及防的,此后美国档案部门防灾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从“9·11”事件到汶川大地震,各种人为的、自然的灾难不仅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对保存人类历史记忆重任的档案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各级档案部门应充分认识到突发事件危害的严重性,加强防灾教育和指导,形成警醒的防灾意识,切实做好防灾及应急管理工作,使档案受损的风险降至最低,保证档案馆及馆藏档案的绝对安全。

(二)完善备份制度,做好防灾备份工作

做好档案、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及电子数据的备份工作,是抵御突发事件破坏、确保档案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我国各级各类档案馆在建国初期用于战备的“后库制度”逐步弱化后,档案的备份和异地保存问题也随之淡化,但是国内外各类突发事件造成的档案损失提醒我们,需要重新审视重要档案异地异质备份管理的必要性。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档案部门出于安全考虑,均建立了档案异地保存和备份制度,尤其对重要、敏感档案更是严格保证其安全无损。如美国档案馆、图书馆和博物馆都提出了“安全库房”概念,要求保护历史遗产尽可能万无一失。

各级档案管理部门应重视研究制定重要档案异地备份管理制度,对本级重要档案及电子文件实行异地备份和异质备份,确保电子文件的长期可读,确保档案信息资源的绝对安全。省级以上档案馆应以选择相聚300公里以上,不属于同一江河流域、同一电网、同一地震带的地方建立异地备份为宜。对所有已有各种形式复制件的档案原件要进行封存,定期检查安全,无特殊需要不再对外提供利用。

(三)深入调查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是指预防灾害发生的具体措施,或灾害发生时降低人员和档案遭受损害程度的防护措施。档案部门的应急预案是处理灾害过程中的行动纲领,是加强人员安全和档案保护的有效工具。

国家档案局高度重视档案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制定了《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管理办法》,强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应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及时反应、果断决策、合作互助的原则”,“县级以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国家档案馆、中央和国家机关档案部门,应建立严格的突发事件防范和应急处置责任制,制定相关工作预案,切实履行各自职责,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有序进行”。

各级档案部门在应急预案制定之前应开展必要的调查研究工作,对本地区历史上曾经发生的灾害进行梳理,认真研究各种突发事件的产生原因、表现形式、造成的危害、发生的频率以及有效的应对措施等,明确需要构建应急预案的类型,结合本地区自然环境的特点制定应急预案。同时,要分析本地区可能发生的各种灾害,制定不同的应急策略和应对措施,使应急预案真正转变为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切实可行的具体操作行为。

应急预案的制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要科学、合理、全面、有效,并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要建立日常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工作组织,确保应急工作的组织保障;建立应急反应工作机制,确保应急工作的及时展开;制定各种应急措施,确保应急工作的有序进行;制定善后处理机制,减少次生危害的发生。

(四)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急管理的能力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档案防灾计划的价值在于长效,执行计划的能力在于常练。实施应急演练是检验应急预案是否科学合理的有效方法,它能够提高档案人员对灾害的熟知度,增强对灾害的警惕性;培养工作人员的技术素养和应对灾难的良好心理素质;降低灾害处理过程中的人为错误,减少时间损耗;及时改进防灾应急工作,进一步完善应急机制;能够丰富实战经验,有效提高防灾应急管理技能。

档案部门应高度重视应急演练,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活动和应急处置培训工作,把应急演练作为本部门一项日常性、经常性的工作,真正把加强防灾减灾和应急演练工作落到实处,不断提高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实战能力。

(五)明确重点,及时开展灾后的抢救恢复重建

灾情发生后,各种灾难对档案的影响仍然存在,极易发生次生危害,并可能进一步扩大受损程度,灾后的及时抢救恢复工作对确保档案的安全同样十分重要。

首先,应对档案各方面受损情况进行调查评估,包括实物档案、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档案馆库房建筑的受损程度、范围及潜在危险等情况,为下一步制定抢救方案及恢复重建工作提供依据。其次,应确定重点保护抢救对象,将年代久远、内容独特、价值珍贵的档案列入优先和重点抢救的对象,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灾后抢救。第三,根据档案受损的具体情况,选取适宜的抢救方法进行抢救。抢救方法应视现场具备的物资、设备等条件而定,抢救工作方案可以寻求相关技术专家论证帮助。最后,对受损的档案建筑,根据专业机构的评估鉴定进行维修加固和恢复重建。

参考文献:

1.国家档案局.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管理办法[N].中国档案报,20081002第二版.

2.国家档案局.档案馆防止灾害工作指南[M].中国档案出版社.

3.杨安莲.国外档案机构应对突发事件的主要做法及其借鉴意义[J].档案学通讯, 2009(1).

4.杨丽娟,姜景波.档案部门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思考[J].兰台世界,2007(4).

5.常崴,鞠艳.档案应急抢救机制的建立[J].北京档案,2005(11).

防灾减灾应急预案 篇4

第二条各类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按照其性质、社会危害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根据国家有关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和教育系统实际,及对学校教学产生的影响,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按严重程度,从高至低分为I级—Ⅳ级。分级标准是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信息报送和分级处置的依据。

第三条灾害预防措施

(1)建立健全日常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检查所属范围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

(2)做好隐患排查工作,建立风险隐患排查信息数据库,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和动态监控;对排查出的每一个隐患,都要明确整改措施,落实责任人,限期整改,同时做好监控和应急准备工作;对重大隐患和一些影响大,师生反映强烈的普遍性和倾向性问题,要立即研究采取治本措施,力求从根本上解决,必要时,要立即向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对于可能波及相关临近地方或单位的重大隐患,应及时通报。

(3)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网络等形式或途径,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教育系统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的能力。

(4)建立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风险评估机制,对可能引发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的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调查、登记、风险评估,定期进行检查、监控,有针对性地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同时于每年年底对下一年度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可能发生发展的趋势进行预测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第四条灾害预警措施

建立健全学校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预警制度。

(1)确定预警级别。按照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可能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其预警级别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Ⅰ级为最高级别。学校依托有关专业部门或机构,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和趋势分析,预测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影响范围和强度及其级别;或根据当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发布的预警级别执行。

(2)发布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包括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等。可以预警的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学校应当以适宜的方式发布或调整预警信息,并进行应急准备,同时向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同时向可能波及的相关临近地方或单位通报。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可通过广播、电视、通讯、手机短信、信息网络、警报器、宣传车或组织人员逐个通知等方式进行,对学校内的特殊人群和特殊场所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

(3)采取预警措施。发布预警信息后,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和分类分级原则采取下列一项或多项措施:

①及时收集、报告有关信息,进一步加强对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发生、发展情况的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

②及时按照有关规定发布与师生员工有关的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预测信息和分析评估结果以及可能受到事件危害的警告,宣传避免或减轻危害的建议和常识,公布咨询电话。

③组织应急救援队伍、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并做好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的准备;

④调集应急救援所需物资、设备、工具,准备应急设施和避难场所,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随时可以投入正常使用;

⑤加强对重点单位、重要部位和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保卫,维护学校和社会治安秩序;

⑥报请当地党委政府协调有关部门,采取必要措施,确保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⑦转移、疏散或者撤离易受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危害或涉及的人员并予以妥善安置,转移重要财产;

⑧关闭或者限制使用易受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危害的场所,控制或者限制容易导致危害扩大的公共场所的活动,防止发生次生、衍生危害;

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必要的防范性、保护性措施。

(4)解除预警警报。有事实证明不可能发生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或者危险已经解除,学校应当立即宣布解除警报,终止预警期,并解除已经采取的有关措施,尽快恢复正常秩序。

第五条应急处置措施

(一)信息报告

(1)获悉可能发生和已发生涉及学校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信息的学校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与师生员工,应当立即向所在学校和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以及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发生特别重大的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必要时也可以越级上报。根据事态的进展,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性质、影响范围、事件发展趋势和已经采取的措施等。

(2)学校发生重大或者特别重大的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学校要立即上报省教育厅,省教育厅立即上报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最迟不得超过2小时,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误报。必要时,同时通报相关地区和部门。教育厅应急管理办公室要及时汇总上报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的重要信息,同时将中央及教育部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作出的有关批示或指示及时传达给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或所属单位,并跟踪反馈落实情况。

(二)先期处置

涉及学校的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发生后,学校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尽力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前期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同时迅速向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及有关专业部门或机构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

(三)组织协调

(1)学校负责本校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的应对工作,事发地的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相关学校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超出学校处置能力的,根据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的类别、特点和处置工作的需要,应及时依法报请相应的专业部门派出专门指挥人员、专业队伍和骨干力量进行应急救援和处置,并立即向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协调下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四)处置措施

学校在属地救灾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首先做好本单位的抢险救灾及自救、互救,同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如下工作:

(1)组织营救和救治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并妥善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必要时报请有关部门组织医疗卫生专业队伍,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医疗卫生救助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协助有关部门向灾区提供所需药品、医疗器械。

(2)迅速控制危险源,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划定警戒区,必要时报请公安等有关部门实行交通管制以及其他控制措施,确保安全通道的畅通,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3)协调有关部门抢修被损坏的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短时难以恢复的,要实施临时过渡方案,保障教育教学秩序及生活基本正常;

(4)禁止或者限制使用有关设备、设施,关闭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活动以及采取其他保护措施;

(5)启用本校储备的应急救援物资,必要时报告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调用其他急需物资,设备设施、工具。协助有关部门调运食品与物资,保障灾区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6)做好受灾师生员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提供食品、饮用水、衣被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临时住所,确保受灾师生员工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处、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协助民政部门调配救济物品,做好灾民的转移和安置工作。

(7)组织教职工和学生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要求具有特定专长的教职工和学生提供相应服务;

(8)协助、配合公安、武警加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预防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

(9)协助消防部门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火灾发生和火灾的扩大蔓延。

(10)协助有关部门对本校易于发生次生灾害的地区和设施采取必要的紧急处置措施并加强监控,及时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工作,稳定情绪,防止衍生灾害的发生。

(11)协助有关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灾害损失评估。

(12)学校计财处做好应急资金拨款准备。

(13)在国家有关部门统一领导下,协助民政部门接受和安排国内、国际社会提供的紧急救援。

(14)协助新闻部门按照规定及时向公众发布灾情等有关信息。

(15)在国家有关部门统一领导下,按有关规定做好对口单位外国专家和外国救灾人员的接待工作。

(16)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必要措施。

(五)应急结束

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的威胁和危害得到控制或者消除后,组织处置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的学校应当停止执行应急处置措施,尽快恢复正常秩序。

(六)信息发布

(1)组织处置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的学校,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分权限及时、准确、客观发布有关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事态发展和应急处置工作的信息。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发布简要情况,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相关部门和学校的应对措施等权威信息,并根据时间处置情况做好相应的后续发布工作,正确引导校园和社会舆论。

(2)相关权威信息要根据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间涉及或波及的范围和影响的程度等情况,通过中央或事发地主要新闻媒体,重点新闻网站,手机短信或有关教育行政部门网站和相关校园网等发布,具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3)信息发布的形式主要包括:举行新闻发布会、授权发布、提供新闻通稿、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等。

(4)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传播有关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事态发展及其应急处置工作的虚假信息。

第六条事后恢复措施

(一)善后处置

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根据所属学校遭受的损失和应急处置、救援工作中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及个人资金、物资等情况,制定救助、补偿、抚慰、抚恤、安置等善后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妥善解决因处置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引发的矛盾和纠纷,必要时,组织提供心理及司法援助。根据善后处置的需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协调相关部门做好疫病防治和环境污染消除等工作,协助相关司法机关对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中出现的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处理。

(二)调查评估

根据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的类别和特点,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配合相关专业机构及时查明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的发生经过和原因,总结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以及应急处置工作的经验教训,改进措施。对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并按隶属关系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交报告。对于涉及教育系统的特别重大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由教育部会同国务院相关部门配合事发地省级党委政府进行调查评估,并向国务院作出报告。

(三)恢复重建

(1)学校应当尽快制定恢复重建规划并积极开展相关工作,需要当地党委政府或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支持的,应当按照隶属关系向当地党委政府或者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请求。

(2)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根据受危害或波及地区教育系统或学校遭受的损失和实际情况,提供或协助提供资金、物资支持、技术指导和人力支援。必要时,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可报请当地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协调有关部门或人员尽快恢复当地教育系统被损坏的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

(3)需要国家援助的,由教育部会同国务院相关部门配合事发地省级党委政府按有关规定报国务院审批实施。

第七条保障措施

(一)宣传培训

学校结合本地、本校特点、通过培训、课堂教学、校园电视、广播、网络、专栏、黑板报、宣传手册、专题讲座、安全展览、文艺演出等生动活泼的形式途径,开展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应急预案的宣传和教育培训工作,广泛宣传应急救助和处置的知识与技能、各类安全防护和应急避险常识,增强学校和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不断提高妥善应对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的水平。

(二)应急演练

学校结合当地可以预见和可能发生的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的类别以及各自的特点和条件,因地制宜,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有关部门和师生员工,对相应应急预案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演练,提高逃生避险和应急反应能力。演练中发现应急预案不符合实际时,应及时修订。

(三)队伍建设

有条件的学校应组建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应急预备队,主要由安全保卫、医疗卫生、后勤保障、心理救助、学生工作、宣传和维护稳定工作等部门人员组成。一旦启动预案,立即投入使用。建立健全教育系统应急救援意外伤亡人员抚恤、治疗、康复、就业、安置等保障制度,为预备队应急救援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和器材,减少应急救援人员的人身风险。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应急预备队要建立健全与当地各类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联动合作机制,适时联合培训、联合演练,提高应急合成、协同应急的能力;要加强教育系统广大师生员工的应急能力建设,动员广大教职工以及成年学生志愿者等做好参与应急救援工作的各项准备,形成群防群治队伍体系。

(四)财力保障

学校应当把应急经费保障列入年度预算,并逐年增加日常应急演练、宣传、培训经费。教育系统相关财务和审计部门要加强对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应急保障资金的使用和效果进行监督与评估。鼓励学校和师生员工参加国家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保险。鼓励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为教育系统应对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工作提供捐赠和援助。

(五)物资保障

有条件的学校应建立健全应急救援物资、教材、教学仪器设备和应急处置及救援设施、装备的储备保障制度,完善重要教育应急物资的监管、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加强对物资储备的监督管理,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保证物资、器材的完好和可使用性,确保应急所需物资和生活用品的及时供应。

(六)公共设施

教育设施规划要适应学校预防、处置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的需要,学校建筑物设防标准应高于当地一般建筑物。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协调下,指定或建立与学校规模相适应的应急避险场所,满足该校及周边社区综合避难需要;建立健全应急通信、应急广播等保障工作体系,保持信息传输设施和通讯设备完好,确保通信安全畅通。定期检测、维护报警装置,使其处于良好状态,确保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发生时正确、及时使用。

第八条奖惩

(一)表彰奖励

对高度重视应急工作,切实加强应急管理和应急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应急科研,在预防和处置突发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的预防、监测、预警、发现、报告、指挥、处置、救援等环节的工作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在应急救援工作中伤亡的人员依法给予抚恤。

(二)责任追究

2009防灾减灾工作应急预案 篇5

为进一步完善工作预案,切实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及时、妥善地处置洪涝灾害和干旱带来的险情,最大限度地减轻损失,并使收费中心干部(职工)职责明确、任务清楚、责任落实,真正做到防汛抗旱工作井然有序进行,结合中心实际工作,特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领导与分工

在本预案启动以后,为更好地组织、协调中心及职工的防汛抗旱工作,分工如下:

(一)领导机构

成立防汛抗旱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在市市政园林局、环卫处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单位防汛抗旱救灾工作。

组长:陈建中电话:88370356 手机:*** 成员:苏恭修电话:88363278 手机:***许晓尧电话:88370310 手机:***郑增崇电话:88370310 手机:***

(二)领导分工

组长陈建中负责中心防灾减灾抢险救灾全面工作,负责组织和部署中心各岗位人员的工作任务、协调等工作; 苏恭修和郑增崇协助组长陈建中抓好防灾减灾抢险后勤保障工作;

许晓尧负责联系本单位出租房防灾减灾抢险工作,联系

承租人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二、职工职责分工

(一)后勤保障组

组长:苏恭修电话:88370310 手机:*** 成员:杨丹、李小茶、邵若谷、黄建芬;

主要职责:负责防汛抗旱抢险救灾所需物资、生活保障、车辆调度、环境卫生、文字资料上报等有关保障工作。

(二)防汛抗旱突击抢险组

组长:许晓尧电话:88370310 手机:*** 成员:陈 焕、郑增崇、林加祥、王乐杰、王明龙、蔡一新、谢敦桥、黄美云;

主要职责:负责出租房、保证在第一时间内车辆应急调配等各项措施,对以上安全进行突击抢险,保证中心财产和人身安全。

三、工作预案启动和响应

当发生台风、干旱、洪涝灾情后,收费中心立即召开会议,全体职工各就各位,同时启动预案。

四、工作预案处理程序

1、本工作预案启动后,中心应立即向处防灾减灾指挥部报告,并向中心全体职工通报相关情况。

2、根据出租房出险情况,派员赶赴现场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必要时,组织人员参与防汛抗旱抢险救灾工作。

3、出租房险情发生过后,应及时应对处置进行检查总结,及时向上级汇报。

五、工作预案实施

1、工作预案启动后,中心主任陈建中做全面动员,围绕防台抗洪抢险和成立救灾工作中心,全力处置防台抗洪抢险救灾应急工作。

2、中心领导根据防台抗洪抢险救灾工作分工,带领各自分管工作机构和人员进入岗位,落实工作人员,检查工作准备情况,履行本工作预案的工作职责。

3、中心职工要及时了解险情,掌握信息,组织人员到受灾地区核实灾情和险情,掌握各地灾情和抢险救灾情况,提出抗台救灾应急防范对策、措施,并及时向上级报告。

六、工作预案保障措施

1、平时要组织中心干部职工开展预案演练。

2、对在防灾减灾抢险救灾中工作表现突出,成绩突出者给予表彰奖励,并作为年终评优、评先的依据。

收费管理中心

防灾减灾救灾的应急预案 篇6

成立防地震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防地震工作的领导指挥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全体师生要认真学习地震发生时的应急避震程序,从意识到这是一次地震,到地震结束,普通惟独几十秒的时间,有时也会持续一分钟以上。要把握好最早的几秒钟,赶紧躲到最安全的`地方,逃避到地面住手地摇,再也没有东西落下了为止应做到:

1、要保持镇定,切莫惊慌失措。尽快逃避到安全地点的,千万不要匆忙逃离房屋。

2、在室内的学生,应即将就近逃避,身体采用卧倒或者蹲下的方式,使其尽量小,躲到桌下、床下或者墙角,以保护身体,但不要挨近窗口。

3、逃避的姿式:将一个胳膊弯起来保护眼睛不让碎玻璃击中,另一只手用力抓紧桌腿或者床腿。在墙角逃避你时,把双手交叉放在脖子后面保护自己,可以用枕头或者其他保护物品遮住头部和颈部。

4、卧倒或者蹲下时,也可采用以下姿式:脸朝下,头靠墙,两只胳膊在额前相交,右手正握左臂,左手正握右臂,前额枕在臂上,闭上眼睛和嘴,用鼻子呼吸。

5、在走廊的同学,也应该即将选择有利的安全地点,就近逃避、卧倒或者蹲下,用手保护头部,不要站在窗边

6、在厕所的同学,也应采取应变措施,就近逃避。

7、在室外的同学,应跑到空旷的地方,要用双手放在头上,防止被砸,逃避开建造物和电线。

三、疏散集中地点和路线

1、疏散集中地点:学校篮球场

2、疏散路线:全体师生应沿每学期学校安全逃生演练的规定路线到达集中地

3、科任教师负责班级同学发生地震时安全以及安全撤出教室。

四、后勤保障

防灾减灾应急演练的活动总结 篇7

中午12:30,同学们正在教室静静自习,突然校园防空警报长鸣刺耳,广播响起“地震来袭,请同学们紧急避险!”,学生们立刻在教室的墙角、桌边抱头蹲下……当广播再次响起“避险结束,请全体立即疏散”,即刻中小学部教学楼上师生,迅速行动,分各路纵队从东西楼梯,排成一个纵队,沿着楼道一侧,抱头、低胸、猫腰,快速、有序地跑向操场集中,经过班干部清点人数,一人不差,圆满完成紧急避险疏散演练的任务,用时50秒,演练没有发生任何意外。

为确保紧急避险、疏散演练活动的安全、高效、有序开展,学校高度重视,积极筹备,精心组织,提前进行了工作研究部署,成立了演练领导小组,策划制订了切实可行的《中心学校防震避险、应急疏散演练实施方案》,对活动进行了详细的岗位分工,明确了疏散过程中的工作要求,对演练过程中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时间和地段、节点,制定了详细的安全防范措施和预案。演练结束后,政教主任方向阳对学校开展防震减灾应急疏散逃生演练活动进行总结讲话。

乡防灾减灾应急方案 篇8

今天是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的日子,又是全国第一个“防灾减灾日”,为了怀念地震中遇难的同胞,强化全校师生在灾害中的应变自救能力,进一步提高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意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防震避震知识和技能,增强师生的应急疏散能力。通河四小根据“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周”的方案在下午14:28分组织了一场避震应急疏散演练。

在演练前,学校校制定了严密的演练方案,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分工负责,特别强调了师生的安全问题,提高了师生对演练活动的思想认识。对各班的疏散路线作了周密的布置,并安排教师在各个教学楼的不同楼层进行协助疏散,确保安全。

随着警报声的骤然响起,全体在校师生进入地震应急状态,学生在老师的指挥下有序紧张地疏散出教室,按照规定线路迅速地离开教学楼到操场上“避险”。整个演练过程学生们神情镇定,秩序井然,全校师生能在1分43秒内全部安全到达指定位置。随后,王新伟校长对演练过程进行了总结,并就地震紧急逃生自救的重要性再次对学生进行教育。她希望广大同学了解掌握应急避震的方法及遇到突发情况应采取的措施,让牢固树立起防灾避震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通过这次避震应急疏散演练,增强了师生的抗震防灾意识,提高了师生的避震自救能力。

文明小学

乡防灾减灾应急方案 篇9

活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东平县教育局《关于做好2017年全县学校防灾减灾日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和教育局安关于开展防灾减灾工作的要求,全面提高学校防灾减灾和学生防险避灾自救互救能力,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学校的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特制定本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以保障全体师生生命安全为根本,以提高学校预防和应对突发灾害的减灾能力为重点,全面增强师生的防灾减灾观念,切实提高师生的避灾自救能力。

二、活动主题

减轻社区灾害风险,提升基层减灾能力

三、活动时间

2017年5月12日为“防灾减灾日”,5月8日至14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

四、领导小组: 组长:袁昌杰 副组长:施焕光 成员:全体教师

五、活动内容

1、大力营造防灾减灾活动的浓厚氛围。

(1)在校门口、橱窗悬挂张贴相关内容的横幅、标语、口号等,营造防灾减灾活动的浓厚氛围。

(2)出1期以“加强防灾减灾,创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防灾减灾手抄报。

2、扎实开展防灾减灾系列教育活动。

(1)制定学校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周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标、活动措施、方法步骤,确保活动有人抓,不脱节。

(2)利用国旗下讲话,由校领导进行防灾减灾教育动员。

(3)各班级开展防灾减灾科普知识讲座既防震减灾主题班会。

3、扎实开展防灾减灾应急避险演练。在抓好宣传教育活动的同时,学校要针对防震、防火、交通、溺水、拥挤踩踏、突发公共事件和雷击、地震等气象和地质灾害事故发生的规律与特点,开展一次以上全校性防灾减灾应急避险演练。

4、认真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活动期间,学校要组织相关人员对学校的校舍、厕所、围墙以及校园周边环境、地质、地理条件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防患于未然。

5、加大学校防灾减灾活动的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学校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宣传学校防灾减灾工作的先进事迹和模范人物,为加强学校防灾减灾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五、活动要求

1、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认真策划,周密计划,保证防灾减灾活动顺利开展。

2、要强化责任,严密组织,防止走过场,确保防灾减灾活动取得实效。

3、要广泛发动,加强联系,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借助社会力量共同做好学校防灾减灾工作。

4、要认真修定防灾避险演练预案,及时总结演练经验,针对演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完善应急预案,使预案更具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防灾减灾日及宣传周

活动方案

东平县州城街道田庄小学

防灾减灾日方案 篇10

为认真做好全国第一个“防灾减灾日”活动,有效增强全体师生防灾意识,不断提升应急能力,确保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市教育局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按照“校长负责、突出重点、快速反应、主动配合、有效防范”的原则,坚持宣传与演练并举、预防与处置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强化宣传教育、预防控制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

(二)工作目标。预防控制能力、预案管理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应急保障能力有效增强,全体师生应急知识和自救能力明显提升,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大幅降低,全体师生财产安全进一步得到保障。

二、工作机构和职责

(一)成立领导机构。我校成立“防灾减灾日”,执行市教育局指令,领导、指挥、部署、协调“防灾减灾日”各项工作,落实宣传教育、应急预案、物资准备、隐患排查、演练开展等工作落实情况。我校决定成立“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二)建立完善应急救援队伍。我校成立处置突发事故应急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情报信息、抢险救援、后勤保障、事故调查、善后处理7个应急救援小组。各应急救援小组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负责联络协调、组织指挥本组成员按照相关应急预案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开展工作。各应急小组要针对我校的特点,作好应对各类突发灾害的应急处置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一)切实加强宣传教育。综合协调组负责组织宣传教育,加大对“防灾减灾日”的宣传力度,在人员密集场所、街道和校园内设立宣传站点,印制、发放宣传资料,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同时加强对师生进行地震、地质灾害的自护自救知识教育。

(二)开展隐患排查整治。我校在副校长(分管负责人)的带领下,由徐向群、常义锋等负责人组成隐患排查组,全面排查危房,校内设施设备疏散通道,凡居住在危房的人员,必须全部迁出并落实安置点进行妥善安置。校内设施和疏散通道隐患立即整改排除。每次隐患排查的结果必须有工

作人员和排查负责人签字,排查出的隐患必须如实记入隐患台帐,整改措施必须及时有效,整改效果必须明显实在,排查资料必须完善齐全,并报市教育局安卫办。

(三)抓紧做好物资准备。学校操场、体育场等地势比较宽扩的区域,以15分钟内步行到达为宜,做好生活必需品和相关物资准备工作。做好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药品、器械准备,确保信息畅通。

(四)积极开展应急演练。我校由校长负总责,从5月11日—5月17日,开展“防灾减灾演练周”活动。根据工作需要,按照“全面演练,突出重点”的原则,由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组织师生疏散演练、抢险救援演练、应急保障演练等。演练必须三次以上,演练时各校特别注意拥挤踩踏,严防踩踏伤亡事故发生。保证在2分钟以内,达到安全有序疏散为止。

四、有关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开展“防灾减灾日”活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我校本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态度,将开展好此项工作作为当前重要的政治任务,由校长亲自抓,落实专门工作人员,成立工作领导小组,认真制定工作计划,全面落实具体要求,保障应急经费使用。积极开展宣传教育、隐患排查整治、抢险救援队伍组建、应急演练、物资准备等工作,绝不搞形式,走过场,敷衍塞责。对“防灾减灾日”活动的开展实行目标责任制,并将责任分解落实到相关人员,确保责任到人。随时接受市教育局安卫办将对我校演练和隐患排查落实情况的检查督导。

(二)加强值班,保障通讯畅通。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不得对值班电话进行呼叫转移等处理,坚决避免因值守不到位贻误灾情传递和抢险救援的最佳时机。主要负责人、抢险救灾队员必须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坚决避免因为通讯不畅出现人员无法联系、队伍无法集结、物资无法调出等情况的发生。要认真做好信息的上传下达,加强演练隐患排查整改相关收集,及时向市教育局安卫办报送信息。

(三)加强自查,确保落实。我校随时对开展“防灾减灾日”活动的各项工作进行严格的自查自纠,做到深入实地,逐类逐项督查,对督查结果每周在周前会上进行一次通报,确保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

防灾减灾日方案 篇11

一、指导思想:

以区教体局安全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保障小学生生命安全为根本,以提高学校预防和应对突发灾害的减灾能力为重点,全面增强师生的防灾减灾观念,切实提高师生的避灾自救能力。结合本校的实际,围绕“防灾减灾、共建安全校园”这个主题,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关爱生命意识,增长基本的安全自护知识,提高避险抗灾能力,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学校的安全工作。

二、活动主题:

防灾减灾,共建安全校园

三、活动时间:

20xx年5月12日为“防灾减灾日”,5月11日至15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

四、领导小组:

组长:赵广西

副组长:孟凡静徐元超叶玄玄组员:各班班主任及科任老师

五、活动内容:

(一)大力营造防灾减灾活动的浓厚氛围。

(1)在校门口悬挂“防灾减灾日”宣传标语口号,营造防灾减灾活动的浓厚氛围。(张茂源负责)

(2)各班围绕本次以“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为主题的防灾减灾活动出一期黑板报,深入浅出地宣传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及有关法律法规。少先队大队部进行检查评比。(叶玄玄负责)

(二)开展防灾减灾系列教育活动。

学校制定开展“防灾减灾日”活动方案,举行“六个一”活动。

1、利用周一国旗下讲话,由学校领导对全体师生进行一次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加强宣传动员。同时学校利用广播、宣传橱窗,宣传安全教育的有关知识。(孟凡静负责)

2、开展一次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徐元超负责)

3、组织一次演练。

组织全体师生开展一次安全逃生演练。精心组织本次演练活动,明确各班逃生的线路和地点,具体负责的老师,确保演练万无一失。通过演练活动,让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安全自护措施,提高学生在紧急情况下自护的意识。(赵广西负责)

4、举办一场防灾减灾科普知识讲座,组织学生观看防灾减灾安全教育视频。(孟凡静各班班主任负责)

5、开展一次班会活动。

各班开展一次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班会课。通过班会课,让学生了解一些安全知识,懂得一些自护、自卫的基本措施,学会保护自己,同时针对平时学生在活动中出现的一些不安全因素,组织进行讨论,提出今后活动时的注意点。(各班班主任负责)

6、组织学生开展一次防震减灾知识竞赛。(徐元超负责)

六、活动要求

1.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认真策划,周密计划,保证防灾减灾活动顺利开展。

2.要强化责任,严密组织,防止图形式、走过场,确保防灾减灾活动取得实效。

上一篇:职场励志:用认真的态度去做事下一篇:学习型组织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