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单元导读教学设计

2024-10-07

语文单元导读教学设计(共8篇)

语文单元导读教学设计 篇1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计划

一、单元简析

本组课文以“走遍千山万水”为主题。它虽然是选取有关山水景物的文章来组织单元,但实际上暗含着围绕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来编排,比如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除此以外,还要了解排比句式并学习运用,体会优美语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这一组课文语言优美,易于朗读背诵,在诵读中体会山水景物之美。《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以及《忆江南》都是名家写大好河山的,画面感强,有拓展的空间。

二、教学目标:

1.认识24个生字,会写29个生字,正确读写有关的词语,能借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背诵三首古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学习通过看注释,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说出有关景物的特点。

4.感受景物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5.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能模仿课文例段写话。

三、重难点

1.品味诗句,理解诗句句意,指导背诵,积累语言.2.了解景物,想象其美景.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景物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3.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4.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习作,顺序清晰,生动具体.四、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6—7课时,略读课文1—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2课时。

具体安排:

《古诗词三首》

3课时

《桂林山水》

2课时

《记今画的双龙洞》

2课时

《七月的天山》

1课时

《语文园地》

5课时

五、教学措施

教学时重视诗词的朗读指导。采用多种形式训练学生诵读。避免单纯的朗读技巧指导,要紧密联系诗词的内容和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启发学生思考。《桂林山水》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游记,教学时既要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还要让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使情和景的自然结合贯穿教学的始终。《七月的天山》中的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对他们的发言作评价,对独到的见解加以肯定和鼓励,不够到位的则加以点拨,引导他们再次回文探究。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计划

一、单元简析

本组教材以“以诚待人”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中彩那天》《尊严》,略读课文《万年牢》《将心比心》,还有一个语文园地。《中彩那天》反映了一个普通工人的崇高的精神世界,使我们懂得了诚实守信是人的精神财富,远比物质财富更为重要。《万年牢》告诉读者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实在。《尊严》讲了一件石油大王哈默罕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更赢得了别人的尊重。《将心比心》虽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却能给人心灵的震撼,告诫人们遇事要将心比心,多为别人着想。四篇文章充满了丰富的人文内涵,语言朴实,但内容生动感人。学习本组课文学生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修养。

二、学习目标

1.认识20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能会写会运用29个词语,会读会认2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4.感悟人物形象,加深对诚信的理解,并能付诸行动。

三、教学重难点

学生运用课文中获得的阅读方法去阅读有关选学课文,搜集发生在身边的有关诚信的事例,加深认识,并付诸行动。

四、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6—7课时,略读课文1—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2课时。

《中彩那天》

2课时

《万年牢》

1课时

《尊严》

2课时

《将心比心》

1课时

《语文园地》

4课时

五、教学措施

学习本组课文学生在受到精神熏陶,情操陶冶的同时,也能提升语文素养,进行有效的课外拓展与延伸会丰富学生的见闻,增加学生的积累。

1.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搜索、查阅图书及调查访问等方法收集和整理有关“以诚待人”的资料。

2.组织学生召开“以诚待人”资料交流汇报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自己的资料展示出来,并给予一些鼓励的措施,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参与的热情。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计划

一、单元简析

本组教材以“大自然的启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自然之道》《蝙蝠和雷达》,略读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大自然的启示》,一个综合性学习,一个语文园地。《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告诉我们要研究和掌握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蝙蝠和雷达》《大自然的启示》是讲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告诉我们大自然也是人类的老师。本组课文的学习是对以前所学习的观察大自然、保护环境等专题的延伸与发展,并有新的内涵。让学生获取新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了解自然的兴趣,并能从中受到有益的启示,同时获得语文的综合素养。

二、学习目标

1.认识28个生字,会写26个生字。能会写会运用31个词语,会读会认3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一些新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自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的默读与自学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四、课时安排

《自然之道》

2课时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1课时

《蝙蝠和雷达》

2课时

《大自然的启示》

1课时

《语文园地》

4课时

五、教学策略

1.加强学科整合意识,有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让学生关注自然,了解自然,热爱自然。

2.通过师生共同查找有关人类与自然联系的资料,深入感受人类应按自然规律办事,并从自然中受到启示,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这一思想。

3.创设情境,加强课文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文综合素养。

4.阅读相关方面的书籍、文章,更深刻地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六、课前准备

1、搜集人类与自然关系方面的有关材料。

2、制做多媒体课件。

3、有条件的地方,可带学生参观自然博物馆等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计划

一、单元简析

本组教材围绕以“战争与和平”这个专题,选编了几篇适合四年级学生特点的课文。《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都是讲的战争中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的故事。《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通过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信,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儿童诗歌《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孩子们呼唤和平的共同心声。每篇课文都紧紧围绕专题,给学生越来越鲜明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战争打破了多少童年的幻想,击碎了多少美丽的憧憬。人类不需要战争,让我们共同祈祷未来的世界永远和平,让“和平之花”永远绚丽绽放。

二、学习目标

1.认识27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真挚情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

3.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课前准备

1.收集战争中的小英雄的故事。

2.从报纸电视等渠道了解国内外大事,关心国际动态,尤其关注最为动荡不安、仍弥漫着战争硝烟的地区局势。了解维和部队的使命及工作状况。

3.收看有关战争题材的电影、电视。

三、教学重难点

帮助学生在把握每篇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重点理解那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课时安排

《夜莺的歌声》

2课时

《小英雄雨来》

1课时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2课时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1课时

《语文园地》

4课时

五、教学措施

1.应让学生充分自读课文,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提出自己的疑问。让学生在交流中充分发表各自的阅读感受,交流阅读心得,加深阅读体验,学生如有疑问也可引导学生自己读书,自己解答。可让学生自由组合,自由选择朗读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

2.教师和学生一起推荐一些书籍和文章,学生课余自主阅读,以故事会、读书会或演讲会等形式汇报读书收获。

3.围绕这个主题开个“小小新闻发布会”,通过新闻的交流了解目前世界局势的发展,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以便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

4.以朗读贯穿于诗歌教学的始终,在朗读中理解诗句意思,在朗读中体会诗歌感情,在朗读中熟记自己喜欢的诗句。

六、教学准备

有关的歌曲,有关的电影、电视。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计划

一、单元简析

本组的专题是“热爱生命”,安排了四篇与生命有关的课文,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生命的美好,从而思考如何对待生命,热爱生活。本组课文以散文为主,语言优美,内涵丰富。教学中可引导学生阅读思考,细心感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也可以就重点问题展开讨论。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是本组课文的训练点。整个单元的教材各个版块被“热爱生命”这一生命文化主题给密切联系在一起。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径、畅”等17个生字,认识“袅、滥”等12个字;练习积累词语,要求会写会用其中的三十一个词,认识、记忆25个。认识三个多音字:重chónɡ、弹tánɡ、铺pū

2.学习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时代背景来理解含义较深刻的句子。

3.了解盲人是怎样来了解世界的;了解人体器官移植的知识;了解大自然中的一些生命现象。

4.积累关于“热爱生命”的名言名句。

5.继续练习围绕主题进行资料搜集、观察、实践探究的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自己的探究结果、体验和感受的能力。

6.培养学生通过朗读能力、抓住关键词句来品味语言的意识和能力。

三、重难点

1.体会生命的权利、价值意义,感受生命的美好;培养珍爱自己生命、努力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意识;培养关心热爱自然界一切生命、帮助他人延续生命的态度。

2.认识语文在生活中的价值,热爱语文,享受语文实践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从整体上把握课文,认真领会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并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四、课时安排

《触摸春天》

2课时

《永生的眼睛》

1课时

《生命 生命》

2课时

《花的勇气》

1课时

《语文园地》

4课时

五、教学措施

1.引起学生对“热爱生命”这一主题的关注。

在学生讨论、发表自己对这则消息看法的基础上,针对学生谈到的“应该珍惜生命”的基础上,引导归纳出“要热爱生命”的主题,引出课文中的导语。

2.浏览整组课文。

思考:这一组课文,主要谈了哪些关于生命的故事?哪些内容写出了我们过去不曾知道的事情?你喜欢哪一篇,认真地看一看,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关于谁的生命故事?

交流介绍。

总结归纳:整组课文主要介绍了一些生命现象和人们热爱生命的故事。

3.进行主题综合实践活动。

4.布置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以后的课文学习和实践活动。

四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简析

本单元的主题为“走进田园,热爱乡村”,编排了二篇阅读文章,二篇略读课文。《乡下人家》主要描写了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牧场之歌》展现了异国的田园风光,《古诗词三首》更是生动的再现了一幅幅乡村风光,田园意趣的图画,《麦哨》则侧重于描绘了乡村儿童在乡间田野无拘无束,充满乐趣的童年生活。每篇文章虽然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乡村的景色和生活,描写方法也各具特色,但都表达了同样的情感,即对乡村田园生活由衷地热爱,赞美与向往。

二、教学目标

1、读写生字生词,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学会自主积累。

4、感受乡村的美好生活,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

三、单元重点难点

单元重点:引导学生自觉主动的去运用各种方法认识生字,理解生词,积累词汇。

单元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能抓住景物的特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课时安排

《乡下人家》两课时;

《古诗词三首》两课时:

《牧场之国》一课时;

《麦哨》一课时;

日积月累一课时;

写字一课时;

写作两课时;

五、教学措施

1.识字前可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每小组课前准备一套生字词卡片,在自主识字的基础上,由小组长组织学习,做到人人参与,字字落实。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文中一些字的字音字形。

2.在学生充分感受到乡间的美之后,教师相机组织学生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让家在农村的同学深入了解自己家乡最值得自豪的景物,自己和身边人的生活;城里的同学可以在家长、老师的带领下,走进田园农家,体验乡村生活,共同搜集农村风光的图片,农村儿童生活趣事,农家自制玩具或写农村的小诗,以便为后面的“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的学习做好准备。

3.是对课文学习的拓展,可以让学生边读边画出作者重点描写了雨后的哪几样景物,体会作者巧妙的拟人化手法,然后交流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并有感情的朗读,感受乡间小路雨后的清新与生气。

四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简析

本单元以“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鱼游到了纸上》,略读课文《全神贯注》《父亲的菜园》。从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到残疾人、普通人,课文中这些人物的身上都具有一种执着专注、不屑追求的精神。

语文园地中以《我敬佩的一个人》为主题,展开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引导学生发现身边具有执著追求精神的人,并向他们学习。

二、教学目标

1.识字方面,本单元要认识21个生字,会写2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学习通过对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4.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1.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留心人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描写的方法,体会人物的执著追求精神;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还要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来描写一个人精神风貌的方法。

2.《鱼游到了纸上》中,“鱼游到了纸上”与“先游到了心里”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课文理解上的重点,也是难点,可抓住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场景来理解。

3.《父亲的菜园》要了解父亲是怎样开垦菜园的,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4.作文指导的重点是怎样选择材料,即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来把一个人的执着追求的精神风貌写出来,又要把自己对这个人的敬佩之情表达出来。可以提示学生注意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

四、课时安排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2课时

26、全神贯注

1课时

27、鱼游到了纸上

3课时

28、父亲的菜园

2课时

语文园地七

2课时.五、教学措施

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受到心灵启示,品味语言,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语文园地”安排的各项训练是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中要瞻前顾后,做到说写结合,读写结合,做好知识与能力迁移的工作,使本组教材形成有机的整体,教学始终围绕专题进行。

四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简析

本单元以民间传说好寓言故事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寓言两则》《普罗米修斯》,略读课文《文成公主进藏》《渔夫的故事》。本单元的故事情节生动、充满智慧,学生会感受故事的愉悦性的同时受到启迪。

语文园地中以发挥想象编个寓言童话展开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要求能自由表达自己想写的内容,并要写清楚、语句通顺。

二、教学目标

1.认识28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

2.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3.学习复述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

要充分注意到体裁特点,重点引导学生多读多讲,读中感悟,体会故事蕴涵的哲理和情感。作文指导的重点是怎样选择材料,即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写出来,要求能自由表达自己想写的内容,并要写清楚、语句通顺。

四、课时安排

29.寓言两则

2课时

30.文成公主进藏

1课时

31.普罗米修斯

2课时

32.渔夫的故事

1课时

语文园地八

3课时

五、教学措施

1.应重在指导学生开展自主性阅读,感受罗丹忘我的工作精神,理解“全神贯注”的含义。教师可参考以下教学思路进行教学。

2.是以读为主线,按照预读准备、自读探究、交流研讨、回读整合(四个环节组织学习。

3.求认识的6个生字,课堂上要安排时间,了解学生的巩固情况。生词要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联系语言环境去理解。

课后的“资料袋”要与学生课外搜集的资料和拓展阅读结合起来。

5.课文多为描述性的语句,适合有感情的朗读。应加强有感情朗读的指导,通过朗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语文单元导读教学设计 篇2

一、名著导读单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阅读经常半途而废

虽然很多高中生本身都对阅读有着浓厚的兴趣, 但是能够始终坚持的却只有少数, 很大一部分学生的状态都是从积极逐渐滑落到消极, 最终彻底放弃。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并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阅读计划, 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这就直接导致一些学生阅读了许多名著, 却大多是半途而废。

2.对名著的认识不足

所谓名著, 是指具有高层次艺术价值和文学价值, 带有经典的人物形象和故事, 具有深刻的影响力和感染力的文学作品。现在学生, 不只是高中生, 还有大学生, 都喜欢阅读一些网络著名小说。这些作品具有十分丰富的想象力和感染力, 在文字叙述和描写上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但是这种小说作品毕竟是通过故事情节的离奇性获得大家认可的, 无法给学生带来精神充实和修养。学生一味地阅读这类作品, 不但不能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还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对此, 语文教师的职责就是积极引导学生, 认识真正的名著, 并合理安排时间进行阅读。

3.对名著导读的缺乏重视

许多高中语文教师对于名著导读单元的教学态度始终保持忽视, 将名著导读放置在正常的教学范围以外。认为名著导读单元是学生的自学部分, 关键在于学生的自觉性。实际上这样的观念与人教版语文课程教学的目标出现了脱节,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的发展。部分语文教师将名著导读理解成读名著导读, 认为这只是帮助学生学习和了解名著的一种方式而已, 但是简单地阅读名著导读, 学生根本无法学习到文化知识, 也无法理解其中的深层次内涵,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是没有太大帮助的。

二、人教版名著导读单元有效教学的策略

1.多元化教学形式

人教版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和实践性, 主要就是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而名著阅读单元实际上是很枯燥的一部分, 这就要求教师在名著阅读单元的教学过程中, 要积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形式, 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采用多样化、活跃的教学方式, 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并且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 这样学生就能够在良好、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名著导读单元, 也不会感到单调乏味, 进而名著导读课的教学有效性就会有所提高。

2.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有序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 其中主要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 因此, 教师在上课之前一定要制定好教学目标, 以此保证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名著导读是人教版语文课程中的一部分, 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想要全面提升名著导读教学的有效性, 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 需要以语文教材为主要依据, 要具有明确性和针对性, 全面周到并与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相符合, 这样教师才能够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 进而实现名著阅读的最终目标。

3.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名著导读单元的教学, 最关键、最重要的就是教师的积极引导, 所以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教学能力就会直接影响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就需要教师要不断对自身的文学素养和教学能力进行优化提升, 在平时也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不仅是为了给学生提供好榜样, 更是为了提升自身的文学修养和能力, 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名著导读课程教学服务。在此基础上, 教师还应该学会对学生进行鼓励性地评价, 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从而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 所谓阅读是没有相对固定的模式和方式方法, 泛读有泛读的好处, 精读有精读的优势, 对于不同的作品采取不同的阅读模式, 才能做到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而高中语文的名著导读对于学生阅读水平和能力的提升, 起着非常关键的推动作用, 所以提高名著导读单元的教学有效性是十分有必要的。高中人教版语文课程中名著导读单元的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 需要教师不断地努力完善, 全面提升名著导读的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汪蕾.高职语文有效教学实施途径的探究[J].大家, 2010 (22) .

语文单元导读教学设计 篇3

单元导读课就是教师引领学生对教学进程产生合理的心理预期的过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期待,形成学习的主动性。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单元导入,激发学生喜欢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与做事的道理是相通的,兴趣被激发了,就如发动机进入了最优的工作状态,事半功倍。单元导读课让学生对整组课文的学习产生兴趣尤为重要。唯有感兴趣,才能让其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去接触了解并感悟深入。

本次导读是针对冀教版课程标准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传统文化吐幽香》整组课文设计。这一单元包括有《碧螺春》《京剧》《用奇谋孔明借箭》《安塞腰鼓》《我和春联》五篇课文。包括艺术、民俗、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节日等文化元素。主旨在于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中,在京剧优美的唱腔和华美的脸谱中,在孔明借箭的神机妙算中,在安塞腰鼓雄厚的鼓点中,在工整而又意蕴深远的对联中感受到来自传统文化的魅力。

文化是一个很宏大的主题,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学生们很容易把文化理解成文化艺术,很容易忽视身边的风俗、习惯、行为、举止、服饰、饮食等,这样对文化的理解就趋于狭隘。要想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较清晰的认识,必须转化为具体的文化事物,通过举例的方式,把抽象问题具体化方能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看得见摸得着,让学生获得感性认知。我们以“知道哪些传统文化”为话题展开谈话,借助民族服装、冰糖葫芦、筷子等图片适时提醒,为学生打开思绪的大门,他们饶有兴趣地谈论这个话题,使他们对过传统文化有一个广义的理解。

二、整组浏览,指导学生学什么

一个单元犹如一座景色优美的公园,蕴含在其中的知识点,就像那些分散的景点,通过导游精彩介绍,势必激起游客对游览景点的欲望。整个单元的学习,教师就像一个导游,可以采用以读激读、以点带面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从而有效整体感知单元文本内容。在“传统文化吐幽香”这一单元中,《碧螺春》我只选了“品茶”一个段落,让孩子们对茶文化稍有了解;《京剧》是一篇说明性散文,我采用快速浏览找问题的方法,以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并以京剧视频选段刺激学生对京剧的感知。《用奇谋孔明借箭》是一篇古文,读起来有一定难度,但这篇文章故事性很强,所以干脆在课堂上不读,而是以奇妙的故事情节来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安塞腰鼓》代表着生命、气势和力量,所以我选了最有代表性的一段以读激读,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我和春联》里边其实有两个传统文化主题,一是对联,另一个是节日习俗,所以这篇课文我也没有用读的方式处理,而是用突出文化主题的学习形式(比如对对联)来使学生初步了解文本内容。

在以读激读的形式下,学生的阅读期待被充分调动,那么读吧,挑最感兴趣的读;看吧,选最吸引你的看。可以读课文,可以看插图,可以浏览全局,亦可细看品评一处。

三、分析脉络,指导学生怎么学

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一组课文的学习,总有一种适合学好它的方法。学语文重积累,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终极目标,而积累一种学法尤为可贵。鉴于本单元内容,确立了教学目标:1.理解文化,感受民族文化。2.以读激读,激发学生阅读期待。3.以点带面,整体感知本单元文本内容。4.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看待民族文化。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突出单元教学的整体性,以预防后边分节教学时的支离破碎。教学过程大体分为三个环节进行:一是理解文化;二是感知文化;三是品评文化。并通过一些当代文化名人对传统文化看法,如辜鸿铭认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中华文化重道德,讲礼仪,是心灵与情感的升华,是成熟的文化,优于西方文化。还有李一氓认为古代的灿烂文化,只证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历史的存在,古代文化不能代替现代文化。而我们是生活在现代文化之中,我们民族的伟大责任,在于创造一个伟大的现代化的中国,也在于创造一个比古代文化更为灿烂的现代文化。通过这些对传统文化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也许在导读课之后,学生还不能客观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但是这种思考会持续整个单元的学习。

四、阅读链接,激励学生拓展学

学习一组课文如进行一次远足旅行,为了能用心灵去旅行,收获一路好风景,需做足准备,做好铺垫。有了兴趣和方法双铺垫,才能实现物质与精神的双重丰收。学生在感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璀璨辉煌后,很有可能内心充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仰和热爱,容易让学生产生对传统文化妄自尊大的心理,那么如何正确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呢?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对此进行深层次思考,我适时引入辜鸿铭和李一氓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评价资料,通过对比、思考,让学生尝试全方面地看问题,逐步清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基于此,我布置了两个实践作业,一是更广泛地搜集传统文化内容,二是在这些内容里选出你最喜欢的和你最不喜欢的,并说明理由。所谓取其精华,舍其糟粕,我们正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判断传统文化价值的能力。

单元导读课是单元整体教学的铺垫,上好单元导读课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唤起阅读期待,让学生了解单元学习的内容和重点,明确了学习目标,掌握了阅读方法,真正起到了“先导”的作用,提高了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语文单元导读教学设计 篇4

1.鲁迅先生评价《儒林外史》“婉而多讽”,达到了我国古典小说讽刺艺术的高峰。而作为讽刺艺术的典范,它的高明处主要在于用真实而典型的故事情节来体现讽刺的意味。试结合真实而典型的故事情节,探究其讽刺艺术的具体表现。

2.《儒林外史》是一部长篇________小说。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安徽省全椒县人,________代小说家。《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极力描绘范进喜极而疯的丑态,揭露了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邹吉甫道:“再不要说起!A虽是生意出身,一切帐目,却不肯用心料理;除了出外闲游,在店里时,也只是垂廉看书,所以一店里人都称呼他是个‘老阿呆。’先年东家因他为人正气,所以托他总管;后来听见这些呆事,东家自己下店,把帐一算,却亏空了七百多银子。问著又没处开销,还在东家面前咬文嚼字,指手画脚的不服;东家恼了,一张状子,送在德清县里。县主老爷见是盐务的事,点到奉行;把这A拿到监里,坐著追究,而今在监里将有一年半了。

(1)下列各项填入空格正确的一项是()

选文出自《_______________》,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

A.范进中举

范进痴于读书疏于账目

B.儒林外史

杨执中痴于读书疏于账目

C.范进中举

杨执中入狱原因

D.儒林外史

范进入狱原因

(2)下列关于上面文段出处之小说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小说由众多故事组成,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

B.鲁迅曾评价该小说“秉持公心,指摘时弊”。

C.该小说的作者是清朝的吴敬梓。

D.鲁迅称之为中国古代最优秀的讽刺小说,其中的人物全部是受封建科举毒害的反面形象。

4.阅读下面《儒林外史》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知县听了,说道:“一个做贡生的人,忝列衣冠;不在乡里间做些好事,只管如此骗人,实在可恶!”便将两张状子都批准。原告在外伺候。早有人把这话报知(A),(A)慌了,自心里想:“这两件事都是实的,倘若审断起来,体面上须不好看。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卷卷行李,一溜烟急走到省城去了……

(1)选段中的人物A是哪一位?他因何惹来两张状子被人告到知县那里?请用简洁的语言概况事情经过。

A是_______________;惹来两张状子的缘由:_______________

(2)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西游记》《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海底两万里》《简·爱》《红星照耀中国》等中外文学名著虽表现不同国家的文化,但都能够体现出对美好品质的赞美与追求。请从以上名著中选择两个形象,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以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子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上前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的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两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措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合家大口号哭起来,准备入殓,将灵柩停在第三层中堂内。

(1)下列各项中,填入空格正确的一项是()

选文出自_______________的著作《_______________》,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

A.吴承恩   水浒传       严监生临死之前因点着一盏灯而迟迟不肯断气

B.吴敬梓   水浒传       严监生临死之前因灯盏里点着两根灯草而迟迟不肯断气

C.施耐庵   儒林外史   严监生临死之前因点着一盏灯而迟迟不肯断气

D.吴敬梓   儒林外史   严监生临死之前因灯盏里点着两根灯草而迟迟不肯断气

(2)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小说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故事的主人公是贯穿全文的中心人物,表现普通士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

B.作者通过描绘书中人物,展现功名利禄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

C.小说通过对士人丑陋嘴脸的描写,揭露和批判了科举制度。

D.小说运用讽刺的手法,将人物形象和世俗风貌描摹得形神兼备,入木三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6.名著阅读。

(1)阅读《儒林外史》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知县安了席坐下,用的都是银镶杯箸。(A)退前缩后的不举杯箸,知县不解其故。(B)笑道:“世先生因遵制,想是不用这个杯箸。”知县忙叫换去,换了一个瓷杯、一双象牙箸来。(A)又不肯举。(B)道:“这个箸也不用。”随即换了一双白颜色竹子的来,方才罢了。知县疑惑他居丧如此尽礼,倘或不用荤酒,却是不曾备办。过后看见他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元子送在嘴里,方才放心。

①文中A和B分别是谁?从上文中,可以看出A是一个怎样的人?

②A考取功名之后,B曾经通过哪些手段拉拢A,套近乎?

(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简·爱》是自传体的小说。《西游记》《海底两万里》是幻想小说。《水浒传》《儒林外史》是章回体小说。《骆驼祥子》《平凡世界》是现实主义小说。

B.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客观地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

C.《骆驼祥子》中虎妞因嫌弃祥子是个臭拉车的,并且怀疑祥子是因为贪图自己的钱财而娶自己,在寿诞之日与祥子争吵以至闹翻。

D.《傅雷家书》首先强调的是如何做人的问题。傅雷常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要有国家、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

7.根据阅读积累,在下面文段的空缺处填写相应的内容。

徜徉书海,既可以丰富我们的积淀,又能够引领成长,让思想变得更加深刻。读鲁迅的《朝花夕拾》,能让我们从①_______________身上,学到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读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能让我们体会到,在②_______________的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读老舍的③《_______________》,我们有所了解:小说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反映了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同情;读④_______________的《儒林外史》,我们有所理解:小说中刻画了许多受科举制度播弄而失魂落魄的人物形象,用意所在,是展现这种制度对人心灵的毒害,揭露科举制度本身的不合理。

8.名著阅读。

(1)阅读《儒林外史》片段,完成填空。

_______________听着,不耐烦道:“像这泼妇,真是小家子出身!我们乡绅人家,那有这样规矩!不要犯恼了我的性子,揪着头发臭打一顿,登时叫媒人来领出发嫁!”赵氏越发哭喊起来,喊得半天云里都听见,要奔出来揪他、撕他,是几个家人媳妇劝住了。

选段中,横线处应填写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其性格特征是____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两项是()

A.《水浒传》语言通俗、简练,人物个性鲜明、血肉丰满,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成为我国流传最为广泛的古代长篇小说之一。

B.《水浒传》中林冲武艺高强,是京城禁军教头,他误入白虎堂,被陷害充军,后来在鲁智深的引荐下,雪夜上梁山,成为梁山第一等好汉。

C.艾青在20世纪30年代的创作,通过描写具体可感的事物,表现祖国和人民遭受的苦难和不幸,同时激励着人民奋起反抗,如《我爱这土地》《吹号者》。

D.艾青诗歌《礁石》中,“含着微笑,看着海洋”的礁石,象征着坚忍不拔、乐观自信的人们。

E.《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代表性作品,明代的吴敬梓深刻细腻地描绘出现实社会的黑暗与腐朽,对人性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刻画。

9.名著阅读。

(1)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红星照耀中国》中提出“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这“大迁移”指工农革命军进军井冈山。

B.《骆驼祥子》中祥子从农村来到北平,从饭里茶里省钱,攒了三年,买的第一辆车就被孙侦探敲诈抢走。

C.保尔从朱赫来交给他的公函上知道自己成为了共产党正式党员,并可担任重要的共青团工作。

D.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被鲁迅称为中国古代最优秀的讽刺小说,作品在讽刺丑恶的同时,也塑造了一些象征正面形象的人物,如王冕、杜少卿、虞育德等。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一个是沂水县成精异物,一个是小狐山作怪妖魔,这个是酥团结就肌肤,那个如碳屑凑成皮肉。一个是马灵官白蛇托化,一个是赵元帅黑虎投胎。那个学华光藏教主,向碧波深处显形骸;这个像黑煞天神,在雪浪中呈真面目。是玉龙搅暗天边日,黑鬼掀开水底天。”

选段说的一个情节是_______________,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文段,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次日清早起来,拿银子到集上买了几口猪,养在圈里,又买了斗把豆子。先把猪肩出一个来杀了,烫洗干净,分肌劈理的卖了一早晨。又把豆子磨了一厢豆腐,也都卖了钱,拿来放在太公床底下。就在太公跟前坐着,见太公烦闷,便搜出些西湖上景致,以及卖的各样的吃食东西,又听得各处的笑话,曲曲折折,细说与太公听。太公听了也笑。太公过了二会,向他道:“我要出恭,快喊你娘进来。”母亲忙走进来,正要替太公垫布,匡超人道:“爹要出恭。不要这样出了。象这布垫在被窝里,出的也不自在,况每日要洗这布,娘也怕熏的慌,不要熏伤了胃气。”太公道:“我站的起来出恭倒好了,这也是没奈何!”匡超人道:“不妥站起来,我有道理,”连忙走到厨下端了一个瓦盆,盛上一瓦盆的灰,拿进去放在床面前,就端了一条板凳,放在瓦盆外边,自己扒上床,把太公扶了横过来,两只脚放在板凳上,屁股紧对着瓦盆的灰。他自己钻在中间,双膝跪下,把太公两条腿捧着肩上,让太公睡的安安稳稳,自在出过恭;把太公两腿扶上床,仍旧直过来。又出的畅快,被窝里又没有臭气。他把板凳端开,瓦盆拿出去倒了,依旧进来坐着。

到晚,又扶太公坐起来吃了晚饭。坐一会,伏侍太公睡下,盖好了被。他便把省里带来的一个大铁灯盏装满了油,坐在太公傍边,拿出文章来念。太公睡不着,夜里要吐痰、吃茶,一直到四更鼓,他就读到四更鼓。太公叫一声,就在跟前。太公夜里要出恭,从前没人服侍,就要忍到天亮,今番有儿子在傍伺侯,夜里要出就出,晚饭也放心多吃几口。匡超人每夜四鼓才睡,只睡一个更头乡便要起来杀猪,磨豆腐。

A.他“吓了一跳”,是因为他对李给谏说了谎,并不是因为怕妻子生气。

B.“前日说过不曾”,说没有娶妻当时是觉得丈人家地位低下,会让人笑话。

C.“又恐怕理上有碍”,他不想再娶妻,但觉得既然对李给谏说没有娶,不答应亲事,道理上又说不过去。

D.他用戏文中蔡状元停妻再娶,反而成佳话的事件,自欺欺人,平衡内心不安。

11.对《儒林外史》选段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危素受了礼物,只把这本册页看了又看,爱玩不忍释手。次日,备了一席酒,请时知县来家致谢。当下寒暄已毕,酒过数巡,危素道:“前日承老父台所惠册页花卉,还是古人的呢,还是现在人画的?”时知县不敢隐瞒,便道:“这就是门生治下一个乡下农民,叫做王冕,年纪也不甚大,想是才学画几笔,难入老师的法眼。”危素叹道:“我学生出门久了,故乡有如此贤士,竟然不知,可为惭愧。此兄不但才高,胸中见识大是不同,将来名位不在你我之下。不知老父台可以约他来此相会一会么?”时知县道:“这个何难!门生出去,即遣人相约。他听见老师相爱,自然喜出望外了。”说罢,辞了危素,回到衔门,差翟买办持个侍生帖子去约王冕。

翟买办飞奔下乡,到秦老家,邀王冕过来,一五一十向他说了。王冕笑道:“却是起动头翁,上复县主老爷,说王冕乃一介农夫,不敢求见,这尊帖也不敢领。”翟买办变了脸道:“老爷将帖请人,谁敢不去!况这件事原是我照顾你的,不然,老爷如何得知你会画花?论理,见过老爷,还该重重的谢我一谢才是!如何走到这里,茶也不见你一杯,却是推三阻四,不肯去见,是何道理?叫我如何去回复得老爷?难道老爷一县之主,叫不动一个百姓么?”王冕道:“头翁,你有所不知。假如我为了事,老爷拿票子传我,我怎敢不去?如今将帖来请,原是不逼迫我的意思了,我不愿去,老爷也可以相谅。”翟买办道:“你这都说的是甚么话!票子传着倒要去,帖子请着倒不去,这不是不识抬举了?”秦老劝道:“王相公,也罢,老爷拿帖子请你,自然是好意,你同亲家去走一回罢。自古道‘灭门的知县’,你和他拗些甚么?”王冕道:“秦老爹!头翁不知,你是听见我说过的。不见那段干木、泄柳的故事么?我是不愿去的。”翟买办道:“你这是难题目与我做,叫拿甚么话去回老爷?”秦老道:“这个果然也是两难。若要去时,王相公又不肯:若要不去,亲家又难回话。我如今倒有一法,亲家回县里,不要说王相公不肯,只说他抱病在家,不能就来,一两日间好了就到。”翟买办道:“害病,就要取四邻的甘结!”彼此争论了一番,秦老整治晚饭与他吃了,又暗叫了王冕出去问母亲称了三钱二分银子,送与翟买办做差钱,方才应诺去了,回复知县。知县心里想道:“这小厮那里害甚么病!想是翟家这奴才,走下乡狐假虎威,着实恐吓了他一场。他从来不曾见过官府的人,害怕不敢来了。老师既把这个人托我,我若不把他就叫了来见老师,也惹得老师笑我做事疲软。我不如竟自己下乡去拜他。他看见赏他脸面,断不是难为他的意思,自然大着胆见我。我就便带了他来见老师,却不是办事勤敏?”又想道:“一个堂堂县令,屈尊去拜一个乡民,惹得衙役们笑话。”又想道:“老师前日口气甚是敬他,老师敬他十分,我就该敬他一百分。况且屈尊敬贤,将来志书上少不得称赞一篇。这是万古千年不朽的勾当,有甚么做不得!”当下定了主意。

次早,传齐轿夫,也不用全副执事,只带八个红黑帽衙役军牢,翟买办扶着轿子,一直下乡来。

A.王冕是作者塑造的一个正面人物,作者把他作为自己理想的楷模和臧否人物的标准。

B.知县是作者塑造的一个反面人物,通过他反映了当时官僚欺压百姓的现状,进一步暴露了科举制度的罪恶。

C.秦老“又暗叫了王冕出去问母亲称了三钱二分银子,送与翟买办做差钱,方才应诺去了,回复知县”,这是从侧面表现翟买办的性格。

D.作者成功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人物言行的对比,表现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

12.阅读《儒林外史》选段,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吃了晚饭,点起灯来,念着回批,叫匡超人写了。家里有的是豆腐干刻的假印,取来用上,又取出硃笔,叫匡超人写了一个赶回文书的朱签。办毕,拿出酒来对饮,向匡超人道:“像这都是有些想头的事,也不枉费一番精神,和那些呆瘟缠甚么!”是夜留他睡下。次早,两处都送了银子来,潘三收进去,随即拿二十两银子递与匡超人,叫他带在寓处做盘费。匡超人欢喜接了,潘三一切事都带着他分几两银子,身上渐渐光鲜。……潘三送了李四出去,回来向匡超人说道:“二相公,这个事用的着你了。”匡超人道:“我方才听见的。用着我,只好替考。但是我还是坐在外面做了文章传递,还是竟进去替他考?若要进去替他考,我竟没有这样的胆子。”

B.落后讲到潘三身上来,景兰江道:“你不晓得么?”匡超人道:“甚么事?我不晓得。”景兰江道:“潘三昨晚拿了,已是下在监里。县尊吩咐寄内号,同大盗在一处。这人此后苦了。”当下两人会了账,出酒店,一直走到刑房家。那刑房姓蒋,见两人来,请在书房坐下,拿出款单来,那款单上开着十几款:一、包揽欺隐钱粮若干两;一、私和人命几案;一、短截本县印文及私动硃笔一案;一、假雕印信若干颗;一、勾串提学衙门,买嘱枪手代考几案;……不能细述。匡超人不看便罢,看了这款单,不觉飕的一声,魂从顶门出去了。

C.蒋刑房等他说完了,慢慢提起来,说:“潘三哥在监里,前日再三和我说,听见尊驾回来了,意思要会一会,叙叙苦情。不知先生你意下何如?”匡超人道:“潘三哥是个豪杰,可惜而今受了累。本该竟到监里去看他一看,只是小弟而今比不得做诸生的时候,既替朝廷办事,就要照依着朝廷的赏罚,若到这样地方去看人,便是赏罚不明了。”蒋刑房道:“这本城的官并不是你先生做着,你只算去看看朋友,有甚么赏罚不明?”匡超人道:“二位先生,这话我不该说,因是知己面前不妨。潘三哥所做的这些事,便是我做地方官,我也是要访拿他的。如今倒反走进监去看他,难道说朝廷处分的他不是?这就不是做臣子的道理了。况且我在这里取结,院里、司里都知道的,如今设若走一走,传的上边知道,就是小弟一生官场之玷。这个如何行得!可好费你蒋先生的心,多拜上潘三哥,凡事心照。若小弟侥幸,这回去就得个肥美地方,到任一年半载,那时带几百银子来帮衬他,倒不值甚么。”

A.《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的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B.潘三口中的“那些呆瘟”指的是景兰江、支剑峰、浦墨卿等人。

C.“魂从顶门出去了”表现出匡超人对潘三入狱一事的惊讶,对潘三的处境忧心忡忡。

D.蒋刑房用“尊驾”“先生”等词称呼匡超人,是对他如今的身份表示尊敬。

13.名著阅读。

那童生跪下道:“求大老爷面试。”学道和颜道:“你的文字已在这里了,又面试些甚么?”那童生道:“童生诗、词、歌、fù 都会,求大老爷出题面试。”学道变了脸道:“当今天子重文章,足下何须讲汉唐?像你做童生的人,只该用心做文章;那些杂览,学他做甚么?况且本道奉旨到此衡文,难道是来此同你谈杂学的么?看你这样务名而不务实,那正务自然荒废,都是些粗心伏气的话,看不得了!左右的!赶了出去!”一声吩咐过了,两旁走过几个如狼似虎的公人,把那童生叉著膊子,一路跟头,叉到大门外。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画线的字注音。

杂览()

fù()

(2)文段中含有一个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__。

(3)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上文段选自名著《儒林外史》,请结合原著回答:①文中的“童生”是谁?②范进也在此次科举考试中中举,他已经五十四岁了,为什么还叫“童生”?

14.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A接了衣裳、银子,两泪交流道:“蒙先生这般相爱,我何以为报?君欲拜为盟兄,将来诸事,还要照顾。只是大胆,不知长兄可肯容纳?”马二先生大喜,当下受了他两拜,又同他拜了两拜,结为兄弟。留他在楼上,收拾菜蔬,替他饯行。吃着,向他说道:“贤弟,你听我说,你如今回去奉事父母,总以文章举业为主。人生世上,除了这事,就没有第二件可以出头。不要说算命、拆字是下等,就是教馆、作幕,都不是个了局。只是有本事进了学,中了举人、进士,即刻就荣宗耀祖。这就是《孝经》上所说的‘显亲扬名’,才是大孝,自身也不得受苦。古语道得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而今甚么是书?就是我们的文章选本了。贤弟,你回去奉养父母,总以做举业为主。就是生意不好,奉养不周,也不必介意,总以做文章为主。那害病的父亲睡在床上,没有东西吃,果然听见你念文章的声气,他心花开了,分明难过也好过,分明那里疼也不疼了。这便是曾子的‘养志’。假如时运不好,终身不得中举,一个廪生是挣的来的。到后来做任教官,也替父母请一道封诰。我是百无一能,年纪又大了。贤弟,你少年英敏,可细听愚兄之言,图个日后宦途相见。”说罢,又到自己书架上,细细检了几部文章,塞在他棉袄里卷着……

(1)文段选自《儒林外史》,人物A是_______________。

(2)阅读文中画线句,指出马二先生这样说的根本原因及作者对他的态度。

(3)联系整部作品,说出选文中“A”与何人相遇后发生彻底变化的?请结合事例(各举一例),分析其变化的前后形象。

参考答案

1.【答案】

对比的讽刺艺术:如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的对比,使他的前倨后恭、嫌贫爱富、趋炎附势、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形象跃然纸上。

还有众乡邻的对比,作者对他们嫌贫爱富的心态,进行了强烈的讽刺。对比之中写出人性淡薄和世态必凉,极富讽刺意味。

体现作者理想的正面人物王冕、杜少卿等与体现社会腐败的反面人物如胡屠夫以及众多贪污腐败的官僚们进行对比,大大地增

强了小说的讽刺效果,以美烘托出丑。

夸张的讽刺艺术:对人物最富于特征的细节加以适当的夸张,即把否定的东西加以放大来产生极强的讽刺效果。如范进中举后

因惊喜过渡而发疯,将当时的读书人热衷“科举”,一旦功名到手就如醉如痴,惊喜若狂,乃至发疯这种社会现实加以夸张的描写,从而达到了尖锐的讽刺效果。

严监生临死了还不忘灯盏里点的两茎灯草,唯恐费了油,直到赵氏挑掉一茎才断气。透过这样的细节描写,恰到好处的夸张,把严监生那贪婪吝啬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活灵活现。

2.【答案】

讽刺,吴敬梓,敏轩,清,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3.【答案】

BD

4.【答案】

(1)A是严贡生。

惹来两张状子的缘由:第一个是他家的小猪跑到王小二家,他以不吉利为由硬逼着人家买了他家的小猪。小猪长到一百多斤又走错到他家,严贡生就关了小猪,还恶狠狠把来要小猪的小二跟王大打折了腿。第二个是黄梦统因故想跟严贡生借银子,后来亲戚借了银子给他,黄梦统就没有再跟严贡生借银子,但是借银子的契约忘记在严家了,严贡生就以银子不能动而耽误了利息跟黄梦统要利息。

(2)示例一:《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历经三打白骨精等重重困难战胜各路妖魔鬼怪,最终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成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面对在战斗中受伤、修路时感染伤寒、双腿瘫痪等重重困难继续坚持革命理性。两部作品都体现了对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的赞美。

示例二:《水浒传》中的鲁智深拳打镇关西,大闹桃花村,扶助弱小,抱打不平。《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在采珠场救受鲨鱼攻击的采珠人,还手机海底的金银珠宝,支援陆地上被压迫民族的正义斗争。这两部作品都反映出对追求正义、反对压迫、乐善好施精神的赞美。

示例三:《简·爱》小说的主题是通过对孤女坎坷不平的人生经历,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不安于现状、不甘受辱、敢于抗争的女性形象;《红星照耀中国》的主题思想是描绘了我党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两部作品都歌颂了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

5.【答案】

DA

6.【答案】

(1)①A是范进;B是张乡绅(张静斋);从文中可以看出范进是一个做作虚伪的人。

②范进中举后,张乡绅登门贺喜,与范进乱攀关系,说是彼此是亲切的世兄弟,是同门师兄弟,亲骨肉一般;送范进房子;送范进银子。

(2)C

7.【答案】

①藤野先生,②保尔·柯察金,③骆驼祥子,④吴敬梓

8.【答案】

(1)严贡生,蛮横无理,凶狠霸道

(2)B,E

9.【答案】

(1)D

(2)黑旋风斗浪里白条,李逵,张顺

10.【答案】

C

11.【答案】

B

12.【答案】

C

13.【答案】

(1)lǎn,赋

(2)粗心伏气,粗心浮气

(3)不是来此同你谈杂学的。

(4)①魏好古。②科举考试中的等级“童生”与年龄无关,清人为了取得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童试,参加童试的人叫儒生或童生。

14.【答案】

(1)匡超人

(2)根本原因: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以热衷“科考”,博取功名为要。作者对马二的态度:批判、讽刺。

(3)匡超人与潘三(潘保正之弟)相遇后彻底变化。

之前:心地善良,勤学上进,事亲孝顺,是个淳朴可爱之人。例如:天天夜间读书到很晚,用心服侍父亲出恭,家里房子着火奋不顺身地救出父母。

单元导读课教学反思 篇5

任何事情都无完美,所以这节导读课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商榷。首先在单元导读中明确提到“ 阅读本组课文,理解重点词句和段落,思考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可是我在引领学生完成本单元的学习目标的时候,却忽略了“重点词句”这一重要的目标,只提到了“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 ”。

通过这节课,我对单元导读课有以下几点认识:1、单元导读课要区别于讲课,单元导读课要在于导,让学生全方面的把握本组课文,对单元主题和课文内容有初步的了解,浅尝辄止,区别于讲课。2、单元导读课和单独课文一样,不能拘泥于一种形式,每组课文都各有特点,单元导读课就要根据课文特点来进行设计,导出特点,导出味道,这样才能达到导读课应有的效果。

“单元导读课”,是阅读教学的前奏,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也是我们必须一直探讨下去的。“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认真做;认真的事情反复做;反复的事情创造性地去做。”也许会给我们更多的启示和帮助。

语文单元导读教学设计 篇6

——入形入神写外貌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课内外作品学习通过外貌描写突出人物特点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品读作品,感受人物形象,总结外貌描写方法。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同学们,经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少年闰土那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那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还有鲁迅先生那刷子似的头发,隶书的一字胡须, 已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中。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本组课文以及鲁迅先生的其它作品,细细品味人物的描写方法,更进一步了解鲁迅。

二、深入文本,品味外貌描写

(一)鲁迅笔下的人物形象 1.鲁迅笔下的闰土

(1)读《少年闰土》中描写闰土的外貌的片段,从外貌描写中感受少年闰土的特点。(朴实、可爱、富有活力)

(2)读《故乡》中的片段,从外貌描写中体会中年闰土的特点。(生活艰辛、饱经风霜)

(3)比较中年闰土与少年闰土的异同,感受外貌描写的好处。

这是鲁迅记忆中的闰土的形象,只可惜鲁迅跟闰土一别就是三十年,三十年后假如他们再次相逢,闰土会变成什么样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话。

2.鲁迅作品中其他人物形象

(二)他人笔下鲁迅的形象

1.快速浏览19课《一面》,用“——”画出描写鲁迅外貌的句子,认真读一读,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2.学生汇报。

3.让我们把这六处描写外貌的句子连起来读一读,你觉得鲁迅先生留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4.鲁迅先生怎么会这么瘦啊?

5.除了“瘦”,鲁迅先生还带给你什么印象?

6.有两处外貌描写有点重复,都讲到了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还有头发、胡须等等。能不能去掉一处?

7.引导思考:文中这六次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样突出鲁迅先生的外貌描写,表现了鲁迅先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把毕生精力献给革命事业的那种无私奉献、自我牺牲的精神。)

(三)小结

三、拓展延伸:学生展示自己摘抄的鲁迅本人或鲁迅作品中的人物外貌描写片段。

四、课堂总结

五、布置作业

继续读鲁迅的作品,品味鲁迅笔下的人物形象,更进一步了解鲁迅。板书设计:

入形入神写外貌

语文单元导读教学设计 篇7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知道预习课文的重要性,也会在课前让学生先预习,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最后还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完成课文的学习。因此,老师应在课前设计出有指导性的导读提纲,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让学生胸有成竹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从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这样不仅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年来,我们就“如何设计有效的小学语文导读提纲”做了一些尝试。

二、小学语文导读提纲设计的原则

1. 合理性原则

一方面,导读提纲中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特点进行设计,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以感受学习的乐趣。如果难度太大,学生根本难以完成,就会失去学习的信心,这个导读提纲就形同虚设。另一方面,导读提纲要体现导读的作用,让其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拐杖。导读提纲设计的科学、合理性直接影响学生的预习效果。如中年级的导读提纲要半扶半放,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扶墙走路”。针对高年级的学生就可以设计些开放性、选择性、挑战性的题目让学生选做,练就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层次性原则

导读提纲的设计要有层次性,能够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会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还要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体现学习任务的层次性。我们可以把小学语文导读提纲大致分为“生字新词”“整体把握”“深入品读”“质疑问难”四个部分。还可以根据不同教材进行调整,让学生的学习循序渐进、由易到难,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

3. 选择性原则

导读提纲应尊重学生不同的自学能力,设计可供学生选择的方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进行预习,让导读提纲真正起到拐杖的作用。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可这样设计导读提纲:

(1)我会读。一级:读通课文,做到准确无误;二级:读通课文,做到准确流利;三级:读通课文,做到准确流利、有感情。

(2)深入品读。一级:课文中哪些段落描写德国奇丽的景色?找出来读一读,从中你感受到什么?二级:“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话说的是什么?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说说。三级:“美丽并没有改变”怎么理解?“如入山阴道上”出自哪首古诗?

这样有选择性的导读设计,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自己能够完成的题目,让学生能完成,愿意完成,乐意完成。

4. 重点突出性原则

小学语文导读提纲要体现语文学科的重点,老师要深入分析教材,引领学生学会把握文章重点,让学生的预习扎实有效,切实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组课文是以“父母的爱”为主题的。这组课文重点让学生感受“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学习作者如何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来表现父母之爱,这组课文导读提纲的设计就要围绕这些重点展开。《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让学生找出描写父亲外貌、动作的句子,从中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学会看病》一课,让学生找出描写母亲心理活动的句子,你觉得这是一个狠心的妈妈吗?为什么?……这样,学习重点突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小学语文导读提纲设计的模式

我们课题组老师对小学语文导读提纲设计的模式进行实践、分析、总结,把小学语文导读提纲大致分为“生字新词”“整体把握”“深入品读”“质疑问难”四个部分。

1. 生字新词

把课文读准确流利是学习课文最基本的学习任务,要做到准确流利就要自学课文的生字新词,导读提纲要教给学生借助拼音,借助字典的方法,这样学生就能把字读准确,还可以让学生把难记的字写一写。如《长城》一课就可这样设计:(1)借助拼音,你能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吗?家人听了,给你的评价是什么?(2)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你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不能理解的还有哪些?(3)生字中较难记的字有哪几个,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根据这样的导读设计,大部分学生基本能自学课文的生字新词,能完成把课文读准确流利这个基本的学习任务。

2. 整体把握

导读的第二个环节是引导学生学会整体把握文章。整体把握文章是中高年级学段要求具备的能力。因此,导读提纲的设计要引导学生从文章的大处着手,整体把握。如《长城》一课的设计:(1)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第几段写得比较详细,写了什么?看完课文以后,你知道了长城的特点是什么?(2)作者观察长城的顺序是怎样的,观察文中两幅图,你感受到了什么?画出文中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 深入品读

“深入品读”是导读提纲的第三个环节,也是难度较高的一个环节,它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因此这一环节的设计可引导学生从课文的主旨、文章的结构、表达的情感等方面进行品读。还是以《长城》为例,细读课文第2、第3自然段,体会文章感情:(1)课文第2自然段写长城_,根据文中描述,在结构示意图上标出垛口、瞭望口、射口的位置。(2)在长城上,__着脚下的方砖、__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想起了什么,发出了什么样的感慨?他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再读一读第3段,想想自己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4. 质疑问难

质疑问难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老师在这一环节要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把疑难问题提出来。可以引导学生从课题质疑,从关键的词语质疑,从重点句质疑,也可以从课文的难点质疑。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学习主动性增强,老师进行课堂教学就更有效了。如《桥》一课,学生就从课题入手发问:“课文写的是人,为什么以‘桥’做题目?”一下子击中了课文的要害,接下去指引学生把握文章主旨就不难了。又如《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课,学生从课文内容入手发问:“课文中举了三个例子,只是简单介绍,为什么不具体写他们的发现过程如何艰辛呢?”学生已经注意到课文的写作方法,这也是这课的重点所在。

四、结语

实践证明,合理的导读提纲能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拐杖,是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不能忽视的一方面。当然,导读提纲的使用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之间的平衡,还需要我们探索出一种更合理、更科学的方法,教给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实现语文课程目标。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让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这就需要老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正如古人所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福建省龙海市实验小学课题组提出了“小学语文导读提纲的设计研究”,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有效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课前预习,小学语文,导读提纲,自学能力,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语文单元导读教学设计 篇8

一、 在预习反馈中实现类积累

五年级的学生虽已具备了一定的预习能力,但他们类积累的意识还不强,还没有形成将积累的人物、词句与单元主题主动勾连的习惯和能力。于是我们在导读课上,通过对学生预习的反馈,和学生一起梳理预习成果,指导学生进行词语、概括等方面的类积累。

1. 人物的类积累

[案例一]

师:本单元我们将结识三位名人,通过预习,你能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他们吗?请大家对照图片谈一谈。(课件映示名人像)

生:图片上第一位是富兰克林,他揭开了天火之谜。

师:你知道富兰克林是哪国人吗?

生:他是美国的科学家。

师:你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讲一讲。

生:富兰克林是美国的科学家,他揭开了天火之谜。

师:现在你们知道介绍名人要讲清楚什么了吗?

生:要讲清他是哪国人,是干什么的,有哪些成就。

师:对,我们要讲清楚人名、国籍、身份和成就。(板书:人名+国籍+身份+成就)谁能像他这样用一句话来介绍其他两位名人呢?(学生介绍另外两位名人)

师:在讲清楚人名、国籍、身份、主要成就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介绍一下他们的主要经历,或者你搜集到的有关这些人物的小故事……

这一预习反馈环节的聚焦点是人物。教师通过和学生的对话,提示学生怎样简单介绍一位名人,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或搜集到的资料,讲一讲他们的主要经历或印象深刻的小故事。这样,学生不仅对这三个人物有了初步的印象,同时也掌握了介绍人物的一般要素,以后再认识一些人物时就可以按照类结构去搜集资料,做摘录,或者做人物的资料卡。

2. 词语的类积累

[案例二]

师:这些名人取得成功是一帆风顺的吗?

生:不是,他们都碰到过很多困难,遭遇过种种不幸。

师:这三篇课文中都有关于他们遭受逆境的词语,你们积累了吗?谁来说一说。(学生交流,相互补充)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关于逆境的词语,感受一下名人辉煌成就背后的艰辛。(生读)

师:支撑这些名人挑战逆境的精神力量又是什么呢?你积累到表示这些名人精神的词语了吗?

通过课前了解,教师发现学生在预习时都能够主动积累文中四字词语,但大多是一课一课积累的,缺少分类积累意识,于是课堂上教师提出了积累词语的两个主题——“遭遇”“精神”,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词语意思的理解,而且还能发现这些名人经历和精神的共同点,从中获得精神的滋养和成长的力量。

3. 概括的类积累

[案例三]

师:现在你能根据板书所提示的人物的遭遇和成就,来简要概括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吗?

生:《天火之谜》主要讲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面对人们的冷嘲热讽,通過“风筝实验”揭开了雷电的秘密。

师:你看,运用“人物+遭遇+成就”的方式,就能很简洁地概括课文的大意了。(生运用这一方法概括另外两篇课文)

师:以后碰到名人类课文,知道怎样概括主要内容了吗?

生:先找出关于人物遭遇和成就的关键词句,然后运用“人物+遭遇+成就”的方式来概括。

师:对,不过这个“遭遇”也可以是人物的主要经历或主要事迹。

教师巧妙地运用了词语积累环节的资源,为学生概括课文大意提供了支架。这样,学生不仅能正确、简洁地概括本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掌握了概括这一类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二、 在问题归类中尝试类质疑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质疑能力,但是往往都是根据某个人物、某篇文章来质疑,缺少关于单元的具有整体意识的问题。所以在导读课中,我们尝试通过问题归类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整个单元进行类质疑训练,一方面更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所在,另一方面以学生的问题为依据,及时调整单元推进课的教学设计,以实现学情分析和教学设计的有效融通。

[案例四]

师:(映示学生预习中的问题)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生:关于一篇课文的问题很多,关于整个单元的问题很少。

师:你们再读读关于一篇课文的问题,看看能不能把其中的几个问题整合成关于整个单元的问题,或者也可以重新提一个关于整个单元的问题。

生:我认为前面三个问题可以合并成一个问题,那就是本单元的主人公身上有什么共同的精神品质?第一个问题“富兰克林为什么会成功?”其实就是要我们回答富兰克林是个怎样的人,有什么精神品质。第二个问题“谈迁在书稿被偷、年老体弱的情况下为什么能写成《国榷》?”也是要围绕谈迁的精神来答的。第三个问题直接就是“诺贝尔是个怎样的人?”。所以,我认为这三个问题可以合并。

师:是的,我们就要这样学会根据整个单元的共同点来提出问题。

生:我想根据整个单元的不同点来提一个问题,《滴水穿石的启示》和前面的文章不一样,为什么也要放在这一单元?

师:你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

这一环节,教师首先集中呈现学生预习中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归类,引导他们自己发现质疑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案:一、寻找针对单篇课文质疑的问题的共同点,把这些问题合并为针对整个单元的问题。二、重新思考,提出关于整个单元的问题。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不仅能围绕单元的共同点来设计问题,还能根据单元的不同点来提出问题,真正实现了思维品质的提升。

三、在聚焦探究中寻求类方法

同样是写景或者写人的文章,这个单元与前面学过的单元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已经掌握的方法是否适合该单元的文章?阅读新的文本他们还需要怎样的方法?然后通过导读课的聚焦探究,带领学生寻求阅读新文本的方法,并且把这个新的方法建构到他们原有的方法结构中去,实现旧方法和新方法的融通。

[案例五]

师:写人类的文章。我们一般是采用什么方法?

生:我们一般都是读读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从中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

师:这样的学习方法对这个单元是不是还适用呢?

生:我发现这单元的文章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的地方很少。以前写人的文章都具体写了一个人的一件事,而这单元的文章却写了一个人的几件事。

生:《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篇文章虽然只写了谈迁写《国榷》这一件事,但里面又概括写了好几个小故事。

师:那么我们该如何走进本单元的三位名人呢?请大家读读这两段文字,小组讨论一下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投影映示《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3自然段、《诺贝尔》第6自然段)

生: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来想象人物的动作语言。比如我们可以根据“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来想象他在郊外的茫茫风沙中考察的画面。

师:看来在根据课文的语言展开想象确实是学习这篇课文的好方法。

生:《诺贝尔》这篇课文也可以想象的,我们可以想象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残后诺贝尔心里是怎么想的。

生:我觉得《诺贝尔》这篇课文我们还可以去查查资料,可能资料中有具体的介绍呢。

师:看来面对一组新的课文,同学们都能够根据文章的特点来选择学习的方法了。

这一环节,教师先带领大家回顾了写人类文章一般的阅读方法,接着指导学生发现本单元写人类文章与以往不同,然后提供典型片段,启发学生聚焦思考“如何走进本单元的三位名人”,最后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和全班交流,共同寻求“根据语言想象”和“补充课外资料”两种新的阅读方法,这是基于学生现状而引领学生发展的提升点,当然这两种方法还需要在课程推进的过程中才能形成清晰具体的方法结构。

四、 在编写导语中实现类总结

单元导语犹如一盏充满智慧的灯,引领学生准确地把握一组课文学习的方向。在本单元导读课上,通过前面几个板块的学习,学生已经沉浸在与文本初会的喜悦与新奇之中,已经获得了一些新的阅读方法,此时让他们编写单元导语,就是引导他们把这种閱读的愿望和方法进行书面的表达,并在这种文字的表达中实现单元导读课学习收获的自主总结。

[案例六]

(出示一位同学的单元导语)

师:经过大家的修改,这篇单元导语已经文通字顺了,请大家再读读,看看我们还可以补充哪方面的内容吗?

生:我觉得可以把获得的精神力量写具体些,让大家一看就明白是什么精神力量。

生:我们刚才讨论了学习这单元课文的方法,我认为也应该写进导语里面去,这样我们在学习的时候才能事半功倍。

师:这个建议不错,谁来试着根据板书添一添。

生:在读这些文章的时候要根据关键词语,大胆想象画面,还要记得多查查课外资料。

编写单元导语一般放在导读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师先根据学生导语中的缺失展开对话,引导学生认识到单元导语不仅要导趣,还要导法。让全体学生在“趣法”合一的导语编写中实现导读课的类总结。

上一篇:地质大学武汉下一篇:劳动的滋味初二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