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教多学心得

2024-05-26

少教多学心得(通用9篇)

少教多学心得 篇1

少教多学心得体会

官亭小学 马宁

“少教多学”突出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老师扮演的是一个指导者与组织者的角色。

在这段时间以来,我深体会到在课堂上要依靠学生的学,才能真正实现少教多学,我认为应把课堂时间与课堂空间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讨论、开展自主合作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实现“少教多学”的双赢,那么如何实现少教多学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精心设计预习学案,指导学生学会预习

在一节新课之前,我会让学生先对新知识进行预习,而对于我们低年级的学生,不会自主去预习,所以我会利用上课时间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预习方法包含以下几点:

(1)课题 教师要告诉学生所要学的知识,让学生明白将要学习什么样的知识

(2)学习目标 学生的学案和老师的教案一样,都要有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应该掌握哪些内容。

(3)重难点 可以让学生在预习时更有针对性,学生会想方设法的突破这个疑难问题。

二、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进行有效合作的交流能力

因为数学是思维的,与生活密切相关,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给学生以主动权,尽可能的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获取新知识的机会。例如,我在讲二年级数学课本上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时,我先让学生自己看书中北京08年奥运会金牌榜前五名情景图,辅助学生从图中读取信息,并且让学生知道我们国家的荣誉以及运动员付出,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去提问题,最后在学生们所提的这些问题中选一个接近本节课教学目标的问题,让学生先独立解决。例如:51-9=?因为上学期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时我给学生讲过,个位不够减,要向十位借一,所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有的学生能正确的进行列式计算,而有的学生在计算时出现不同的问题,比如有的孩子把个位用加法,十位用减法进行计算;有的学生把减法算成了加法;有的孩子明知道个位1-9减不开,得向十位借一,但是在计算十位时却算成5-1=4,最后结果得出42.这时我不着急给予评价与指点,我会让写错的孩子把题都写在黑板上,然后我和孩子们共同讨论,共同探究,最后我再加以强调。一节课下来,班中大部分孩子都掌握了退位减法应注意的事项。

三、有针对性的巩固当堂的知识

我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做一些相应的试题,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同,我会有针对性的让孩子们在学案上做相应的试题,由简到难,比如50-28这道题,我会问孩子个位上应该如果计算,个位上最后的得数是几。

四、教会学生去总结反思

课堂小结是至关重要的,我会先让孩子们总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那一部分比较难,那一部分比较重要。最后我再加以补充说明。

少教多学心得 篇2

一、任课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要明确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积极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学习, 配合学生的学习进度, 规划好教学目标, 一切的教学活动都应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

二、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培养 思考问题的能力

拥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 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首先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比如如何做好课前预习, 如何保证课堂上的听课质量和听课效果, 课后复习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 所以学生掌握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自身独立学习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三、坚持让学生独立自主学习, 要保 证学生课内外的独立学习时间

初中学习阶段, 是一个关键的学习阶段, 此时学生对待问题有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作为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自身的内在潜质, 把学习的主动权大胆地交到学生手中, 弱化教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 努力向引导者的身份转变。

四、坚持以人为本, 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独特的一面, 教育学生不应该采取一概而论的办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分层教学, 对待不同的学生, 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使得学生的弱点和缺陷得到弥补和改变, 从而保证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五、明确学习的目标

语文课程的学习不管对于国家对于社会还是对于将来自身的生活质量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必须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因此,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应该目标明确, 每一节课都要有明确的目标, 这样在日积月累中逐渐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少教多学 篇3

关键词:少教多学;小学;数学;生机

【中图分类号】G633.6

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阶段比较基础的学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少教多学”这一教学理念的引入可以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少教多学”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挑战,对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调整和更新,使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更加融洽,让学生自主的发现知识、认识知识。以下针对“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具体应用进行简要分析。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少教多学的前提

(一)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比较注重书本教学,将知识通过书本来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多读多学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常采用教师讲解为主,做题练习为辅的形式进行数学教学,传统的观念认为,只有通过多学多练才能使知识巩固,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加扎实。这种思想使学生的潜能不能被发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调动自身的积极性,使学习的效率下降,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

(二)要想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加有活力,就需要对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调整,将少教多学的思想融入到数学课堂教育中。“少教多学”是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自主的学习课本的知识,利用发散思维来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和加工,自主的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对数学原理进行分析和理解,以学为主,以教为附,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二、课前布置预习任务,培养自学能力,向少教多学迈进第一步

(一)要想将“少教多学”的理念充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就需要对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改革,这样才能使小学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都问多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掌握和发掘,这样才能发挥“少教多学”的优越性。在课堂教学前更要做好充分准备,教师通过布置预习任务来督促学生学习,使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能对新课程有所了解,这是“少教多学”理念的重要体现。

(二)在进行新课程的教学前,教师应该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更好的掌握知识。对知识的预习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学生在预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会利用到以往学过的知识,这样有利于对旧知识的巩固,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又能充分调动自身的学习兴趣,掌握知识的出处,对新问题进行思考,理解新知识的含义,能够对新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课前的预习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印象,在课堂教学中能针对老师的讲述进行思考,重点理解不懂的内容,在于同学进行交流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通过交流沟通来获取新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预习任务的布置,是“少教多学”理念成功实现的第一步。

三、挖掘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让少教多学顺利起航

(一)小学阶段的主要学科包括语文、数学、外语和计算机。其中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较少,数学知识的内容以计算为主,学生只有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多练习,才能对数学知识加以巩固。为了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对课堂内容进行更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对课本的内容进行挖掘,真对不同的内容,制定出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所提高。

(二)例如在图形讲解过程中,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来进行知识的交流,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知识,使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例如书本是长方形,屋顶是三角形,并通过讨论,了解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问的形式让学生自主的学习,用自己的思路对知识进行理解。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环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其作用,对学生进行引导,充分挖掘课本中的内容,有针对性的对问题进行讲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的进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少教多学”的作用,使小学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四、课后布置任务,使少教多学延伸到课外

(一)做好了课前准备和课堂教学工作,课后的巩固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学生对新知识掌握以后,教师会相应的布置作业,以加强对知识的巩固,使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印象,通过做作业,能将知识更好的利用,发现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对没有掌握好的知识及时的补充。课后任务也是检验课堂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通过学生的作业,能看出课堂教学的成果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能对教学方法和学习效率进行评估。

(二)在布置课后任务时,不要局限于传统的做题,可以通过其他形式来对课堂知识加以巩固,例如通过做手工的形式,体现图形之间的关系。做好课后工作是很主要的,这不仅能体现少教多学这一理念的优越性,也能对其教学成果进行检测,及时发现教学方法中的不足,并根据具体的问题,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调整。做好课后任务布置工作,可以使“少教多学”这一理念延伸到课外,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总结: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应该融入新的教学理念,少教多学这一理念,应该广泛的应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本文通过介绍少教多学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应用,体现出这一理念的优越性,也给小学课堂教学带来了活力。这一教学理念适用于小学数学课堂,在其他课堂教学中,也适合广泛应用和推广,这样不仅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我国的教育事业能够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曦.“少教多学”——新加坡教育改革新视角[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7).

[2]吴琳婕.浅谈少教多学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2(9).

少教多学心得 篇4

王春燕

2013年10月24日,本人参加了由师教研室主办的在华山中学义务部进行的“少教多学”课例观摩及培训活动。

这次活动有三部分内容:

一、观摩三堂公开课,现代文《紫藤萝瀑布》阅读教学课;文言文《湖心亭看雪》古文教学课;写作教学课。

二、分组集体评课议课。

三、语文课程标准细化的培训。

第一部分,三位老师分别上了三堂不同类型的课,各有优缺点。现代文阅读教学课《紫藤萝瀑布》主要进行了朗诵指导教学,以及简单的课文分析,学生师友合作情况较好。文言文教学内容分析稍显凌乱,问题设计的不够巧妙,跳跃性太强。写作教学目标明确,环节设计上易于操作,学生实践时间多,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展示的内容很精彩。三堂课在一定程度上都体现了少教多学的理念。比较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很积极。

第二部分,三位老师分别对自己的课作简短的汇报,阐述本校对“少教多学”理念的认识与实践。

33团中学李老师带来的是“三段五环节”教学法。在我看来环节太多,内容还有些交叉重复。给我的启发是:

1、现代文阅读教学要有预习,且一定要有检测,检测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

2、学习目标要明确,教学过程要能很好的达成目标。

3、教学过程中设疑导学,教师的问题要有质量,要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可以由一个或几个主问题为核心来引导全文的教学。

4、语文活动设计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5、汇报展示。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创造力,但也要明确问题答案。

6、课堂上的质疑问难,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要偏离本节课的目标,过多的延伸会耽误时间,要分清主次。

7、要有课堂小结,照应本课目标。要有拓展延伸,有侧重的渗透作文教学,为单元作文教学打基础。

三建中学带来的《湖心亭看雪》文言文教学课,教学理念是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教师做到言文并重,言文合一。教师穿插了许多课外文言语句,这很考验学生的语文功底。整堂课看似空中楼阁,美轮美奂,云遮雾绕,何时能够脚踏实地?我的感受是:

1、文言文字词教学一定不能忽视,很重要。要有检测。

2、文章的分析教学和现代文阅读教学有很大相似之处,分析要全面些。

3、教学研究的重难点在于挖掘文言文与众不同的地方。

4、主问题的设计要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

梨华中学“少教多学”作文教学模式探索的汇报很有借鉴的地方。他们将作文指导课细化成了三种模式:

一、指导课的三种模式1、先导后写

2、以阅读带写作的模式

3、先写后导模式;

二、师生评改结合模式;

三、佳作欣赏与PK赛;三种模式都有较为具体的操作程序,可以说基本囊括了目前作文教学的所有方式,听完汇报后我的感悟是:

1、作文教学要花时间认真去做是能够有收获的,一定要重视,2、平时的现代文阅读教学中要渗透作文教学,比如杨老师的“名篇促写作”的方法就很好,值得借鉴;

3、师生评改结合模式效果最好,但时间掌控上有难度,细节操作上要继续完善,可以在实践中想办法。

4、7-9年级作文目标细化,分块教学。

这三堂课和三次汇报让我收获良多,在教学方法上受到很多启示,当然也有一些困惑之处,但我依然会积极地参与课题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少教多学式阅读教学 篇5

【解读案例主题与背景】

《背影》一文是著名诗人、散文家朱自清于1927年在北京清华大学任教期间,由于当时读到父亲的来信泪如泉涌,从而想起与父亲相依的日子,真情自然地流露,有感而发的写实散文。这是一个肩负着民族使命,备受人生飘零之苦,备尝人世酸甜苦辣而又极具人性善良的成年男人对血浓于水的亲情的怀恋。当我们已为人父母,感受到担当生活重任的不易之时,方才明白父母当初养育子女的艰辛,这样就能理解作者的写作情愫,就会激起强烈的共鸣。让我明白:年少时父亲一如既往的将对儿女的深沉的爱付诸于一个个平凡的生活细节之中,成了儿女理所应当的依赖;而当子女成年以后,父母日渐衰老得不再强势,儿女对父母的感激、疼惜、爱恋,就表现在物质的孝顺和精神的安抚中。“父疼子,子爱父”是对亲情的传承和延续的永恒主题。

教材编排者有意将本文编排在八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中,是颇具匠心的。在学习了第一单元以战争为主题的课文之后,紧接着让学生明白人世间不仅有残酷的侵略杀戮,更有贴近心灵距离的爱存在。引导学生带着真挚的心灵去触摸人物在喜怒哀乐与沧桑的经历中对爱的回首,激发起学生对现在所享受到的爱的呵护的珍惜,并常怀感恩之心,去感激生活中爱的馈赠,并用实际行动去回馈,传承爱,延续爱。【案例的教学背景】

引导学生学习本篇课文时,我所带的班级已经尝试了一年的教学改革,在学习和借鉴山东杜郎口中学、江苏洋思中学的教学改革经验而基础上,初步形成了“预、展、评、测”的语文教学模式,即:自主预习——展示交流——总结点评——反馈测评。尤其是学生对自主预习的内容和方法已经明白,养成了提前走进作者和文本的自觉性,并且养成了脱稿展示预习内容的习惯。因此在课堂上主要是学生引领学生进行展示和交流,老师再根据现在的孩子习惯于理所应当地享受父母给予的爱,没有用心去体会与感激,甚至出现对爱的麻木状态。教师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对文本细节的引导体会,借助多媒体手段,以及教师自身的经历,渲染出很浓很浓的感动来触动学生的心灵。让由爱带来的感动延续到每一个孩子的现实生活中。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交流与展示关于作者情况与字词积累情况,反馈自主预习效果;

2.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背影在文中的作用;

情感体验与价值观:教师引领学生品味细腻的亲情(父疼子,子爱父),并拓展延伸,激起感动的高潮;

过程与方法:1.以学生为主体,信任学生,给学生以主持学习的空间,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与引领他人学习的行列之中。具体做法是:在导入新课、解读作者、字词学习、内容感知的几个环节,由一个总主持人导入新课后,即兴叫号来进行脱稿反馈,主持人根据反馈的情况进行点评,老师视情况进行追问。

2.教师引领学生品味细腻的亲情。通过 ppt的问题驿站来引领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与交流,教师进行追问挖掘教材的深度。再插入“望父买橘”的视频渲染情绪,营造感动,通过对重点词语的分析体会艰难中爱的真诚。

3.用同一话题的歌曲和教师的下水文延续爱的感动。

教学重点:通过四次背影、四次流泪、以及五句人物语言来品味细腻的亲情。教学难点:对个别语句的理解。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多多了解朱自清写此文时的自身情况以及触动作者写作此文的背景资料。

2.制作ppt课件,提前走进“望父买橘”的朗诵视频并下载。先感动自己才能打动学生。欣赏并下载崔京浩的《父亲》。

3.充满感情地写下水文《病榻上的父亲成就了我的今天》,既是对亲情的真切眷恋与回顾,更是让学生感受到患难中亲情的可贵。4.指导学生自主预习的着重点及方法。2.学生准备:1.有质量地做好自主预习。(课前热身阅读)

方法及内容指导:文学常识我来记——文体、作者、写作背景; 生字新词我来写——课后字词、课下注释; 易错字词我点击——形近字、多音字、易错字; 内容整合我来做——感知课文内容,感想; 疑问疑惑我来提——结合文章主题、练习提问; 妙词佳句我来赏——优美词句、修辞句;

自由超市我拓展——课外延伸活动、查找资料。2.推荐主持学习的小老师和中心发言人: 3.每个人做好脱稿反馈与展示的准备。教学流程预设:学生主持学习:(导入新课——走近作者——字字词易错点击——反馈内容整合)——教师引领学习(品味细腻的亲情营造感动——拓展延伸,延续感动——引领学生总结课堂收获——布置巩固练习)课时安排:一课时

案例实录:片段一:学生主持学习(多学)

1.学生导入新课并走近作者.主持一:随即抽查两个合作小组的七号或者八号反馈文学常识。)(各组的七号八号为潜能生)

主持一:请五组的八号脱稿反馈一下文学常识。五组的八号同学脱稿展示:《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集》,作者,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字,佩弦,秋实,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主持一:请三组七号对作者情况进行补充展示。三组的七号同学补充展示:朱自清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朱自清是五四运动的参与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毛泽东曾赞扬过他有骨气,“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学任教,1927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创作了《欧游杂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任西南联大教授,1946年返回北京没人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1948年不幸病逝。(其他同学也可以进行补充发言)

2.主持一以口头检测的方式带领同学们进行反馈:本文选自《

》,作者(),原名(),字(),号(),著名的(),其诗文集《

》,散文集《

》,都收录在《

》。

2.主持字词学习:主持二:(随机抽查两个小组的五号和三号脱稿反馈对词语的理解,同时请一位同学上黑板用双色笔板书易错的字音和字形。)三组的五号脱稿反馈:“交卸、奔丧、狼藉、簌簌“的意思。八组的三号脱稿反馈:“典质、赋闲、颓唐、琐屑”的意思。主持二:(带领大家集体反馈词语的意思。)(巩固基础)主持三进行易错点击:这个字请大家注意它的读音,应该读

;这个字请大家注意它的字形,上面(下、左、右)应该是

。最后领读加深正确印象。sāng

tuí

xiè

pānshān

zhù

sùsù

琐 屑

举 箸提笔

簌簌

狼藉

交卸 3.主持反馈“内容整合”。主持四:(随机抽查两组的二号或四号进行反馈。要求在内容整合里详细说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初步把握文中所表达的感情,并说出自己的读后感想。)主持四:(通过出示ppt上的问题进行追问,简单梳理文本内容)A、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以背影为线索。)B、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背影?(出现了四次背影。)C、本文着重写的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见的那个背影?(父亲买橘子爬月台的时候。)D、文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深挚感情,抒发了对父亲深切怀念之情。)

片段二:教师引领学习:(少教)1.品味细腻的亲情:父疼子

教师出示ppt:在送行的过程中父亲为儿子做了哪事? 生自由发言: 亲自送行

照看行李 讲定价钱

送子上车 拣定座位

嘱咐儿子 嘱咐茶房

为子买橘

师:从中可看出父亲的爱具有怎样的特点? 生:细心关照

周到入微 师:哪一件事最让你感动? 生:望父买橘

师:(播放《望父买橘》的视频音画)生:(投入的欣赏)

师:请同学们阅读文本,勾画出描写父亲穿戴、走路姿势、爬月台的动作的词语,对照视频展现的画面做分析。

生:父亲的穿戴

黑、深青

穿着朴素

心情沉重 走路的姿势

蹒跚

年纪较大

腿脚不便 爬月台动作

攀、缩、倾

行动不便步履艰难 师出示ppt:父亲还用什么表达了对儿子的关爱? 生:语言

师:请大家找出文中父亲的五处语言描写。生:A.不要紧,他们去不好。B.我买几个橘子去,C.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D.我走了,到那边来信。E.进去吧,里边没人。

师:父亲的这些语言包含着怎样的深情? 生:怜惜体贴,依依不舍 2.品味细腻的亲情:子爱父

师出示ppt:儿子理解父亲的深情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生:通过作者几次背影的描写以及自己几次的落泪可以看出。望父买橘

艰难的背影

感动的泪 父子离别

惜别的背影

惆怅的泪 含泪读信

再现背影

思念之泪 太聪明了

聪明过分

后悔自责

师:从中可看出作者是真切的理解父爱,真诚的感激父亲。

3.拓展延伸,延续感动。师:在家境惨淡,祸不单行的日子里,饱经忧患的父亲以质朴的细节诠释着对儿子的万般体贴和疼爱,尤其是在患难中流露出的亲情,总是让人难以忘怀。在这里,老师和作者感同身受,致使“子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让怀恋越来越深,越来越痛。此时请允许我以《病榻上的父亲成就了我的现在》表达对父爱的追思和缅怀。4.师:(播放崔京浩的《父亲》,激发起学生对父爱的再一次感动,并布置练笔。)【案例分析】:对于同一篇课文一百个教师有一百种教法,而同一个教师在多次教授同一篇目时,也应有不同的教学思路,这是因为随着自身经历和对生活的感悟每一次对文本的解读都有不同的感受,再加之每一次的学情也不尽相同,都会有别样的不同。这一次的教学我也是对自己传统的面面俱到的教学思想的一种超越。

第一个超越:学生不仅是学习的参与者,而且也是教学的参与者。就是大胆放手学生,不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引领学生参与学习。这符合新课标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理念,让学生从学会知识到教别人学知识,既促进了对知识的熟练性和理解的透彻性,而且培养了点评与追问的能力。在案例的片段一中,四位学生主持落落大方的组织教学并落实教学任务,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节课人人都在发言,让老师也倍感幸福。因为历经大半年的教学方法改革已在这里看到了希望。

第二个超越:教师通过四个层次的亲情品悟,对学生进行了较为成功的感恩教育,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呈递进状态。这节课使执教者、听课教师和学生们用热泪收获了感动。在播放“望父买橘”视频时,听着低沉略带伤感语气的朗读,看着臃肿而蹒跚的父亲艰难的攀爬月台时,有些女生都热泪涟涟了,那是感动和疼惜。在品味“父疼子”与“子爱父”的亲情时,紧紧抓住特定环境下的四次背影、五句语言、四次流泪,集中体现了情感体验的主题。尤其是将自身在患难中经历的父爱充满感情的表达出来后,自己哽咽的真情流露,渲染了出了感动与疼惜的高潮。使学生能明显感觉到老师与作者的感同身受。也是很自然的感恩身教。在最后聆听崔京浩演唱的歌曲《父亲》时,又将学生的情感体验回归到自身上,使这些原本对亲情麻木依赖的学生开始反思、自责、回忆并重拾感恩,真正从心灵深处感激父母的关爱和呵护。第三个超越:这次的教学对文本主旨的把握准确而全面,并找准了切入点重点突出。以前的教学,只意识到父疼子,而这次补充了子爱父,这样使亲情更完美,同时拓宽了主题的外延。这次的切入点清晰地抓住重点集中凸显主题,没有冗杂的干扰分散情感的体验。通过分析四次背影、五句话语、四次流泪就将细腻的亲情品味了出来。这是我明白教师要不断的钻研教材,根据自身的经历也可发展教材的内涵,找准切入点就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第四个超越:这种阅读教学真正回归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形成个性化语文能力的成长空间,使语文课堂更加高效。从课前的热身阅读到课堂前期的反馈和交流,都是学生个性化语文能力的展示和发展,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多学”,的确让语文课堂活了起来。而且也体现了教师的“少教”,只要教师找准了少教的切入点,能在恰当的点拨和引领中,再次渲染课堂思维、体验的热烈气氛,而且能很好地解决课堂时间不够的困惑。因此,这样的课堂是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更高了,对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提前预设的能力,解决临时生成性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大的挑战性。因此“少教多学式”阅读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文个性化能力,也提高了教师教学的个性化能力。附教师随笔:病榻上的父爱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初中

张绪凤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伴着清明时节的迷蒙细雨,我来到父亲的坟前。杂草丛生的坟茔诉说着这里的孤单与凄凉,泪眼朦胧中,病榻上父亲枯瘦如柴的模样似乎又在眼前。那年,我刚好上初三,成绩一直优秀,父亲最大的愿望就是想让我跳出农门,顺利考上中专。在我紧张备战中考的时候,父亲却得了胃病,吃不下稍微硬一点儿的东西,胃病的折磨让父亲整天愁眉苦脸,很少说话。

又逢周五,跋涉了三十里山路回到家已是下午两点多了,不曾吃过东西,因为周五学校是没有伙食的,而且从家里带的馍馍也早已吃完。我走到父亲床前:“爸爸,感觉好点儿了没?”父亲强忍着说:“看到我女儿,感觉就好一些了。你饿了吧?我给你做饭。你妈到地里干活去了。”父亲黯淡的眼神里闪现出一丝喜悦,由于病痛父亲的背有点佝偻,青黑色的上衣显得很肥大,每天只喝一点粥,他的身体越来越消瘦,脸色也愈发青黑。父亲先将馍馍热在锅里,然后笨拙而专心地切好白菜丝,又抓来一把红苕粉条放在瓷钵里,舀了半瓢水将粉条浸泡在水中。我将灶火烧得很旺,父亲在锅里放了油,比妈妈放的要多一些,还说:“你平时在学校里吃不到一点儿油,今天多放一点给你补补。”病中的父亲比平时要温和得多,听着父亲暖暖的话,我热泪盈眶。哎,父亲要是胃病好了该多好啊!在我的沉思中,白菜粉条汤已做好,吃着父亲亲手做的汤,我的眼泪不禁簌簌地落下来,从来不做饭的父亲,为了女儿竟然拖着病体走进厨房。佝偻的身体,笨拙的动作,痛苦且幸福的面孔,多少年来一直在我脑海中清晰的回放。

又一个周六的晚上,我在睡梦中突然被雷鸣电闪惊醒,迷迷糊糊听到父亲在说:“孩子他妈,赶快起来将晒台上的木瓜干收回来,淋雨了就不值钱了,凤儿上学还指望它呢。”听着这话,我的泪又来了。父亲执拗的不看医生,就是不想花钱,一心想着为我上学攒钱。那时的农村都靠土地吃饭,没有人外出打工挣钱,家里的经济来源就是靠变卖一点儿农产品。父亲卖了一头牛和一条羊,终于存了二百元钱,可硬是不拿出来看病。母亲曾劝他将这二百元元钱拿去看病,可父亲突然大声向母亲吼道:“我把钱花了,病又看不好,凤儿上学怎么办?”父亲的执拗让我们谁也不敢违背。

父亲最后的一个月已吃不下任何东西,就连喝一点开水冲的鸡蛋汁,也要吐出来。每天躺在床上呻吟,从白天到夜晚没有停止过。看着他那深陷的面颊,只是张大嘴巴喘着粗气的痛苦神情,我的眼泪止不住的流淌,我知道父亲将要离我们远去,我不知道没有了父亲,我将怎样生活。就在这时,父亲艰难的移动着右手,颤巍巍的握住我的手,嘴唇动了动,又看着妈妈。妈妈明白他的意思,连忙说:“那钱我不会动的,一定留着给凤儿上学用。”留下这样的嘱托之后,父亲永远的去了。到现在,我一直深深的自责,当时已是初三学生的自己,为什么不坚持让父亲去看病?怎么连一点儿担当家庭责任的意识都没有?自己的无知终归留下了无法弥补的遗憾。

“少教多学”打造高效课堂 篇6

一、创设教学情境, 激活学习主体

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有效激活学生学习主体意识,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 重在善于启迪, 使学生自奋其力, 自致其知, 非谓教师滔滔讲说, 学生默默聆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需要对数理概念、定义、定律等内容展开细致解读, 但教师不是课堂教学的“独舞”者, 要强化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凸显学习主体意识。教师利用生动讲解、数学故事、典型案例、生活事实、自我经历等方法, 为学生创设适宜教学情境, 能够顺利激活学生参与意识, 对数理形成多元认知。特别是多媒体介入课堂教学之后, 给课堂教学带来更多选项。多媒体能够将相关图片、动画、漫画、视频、文字、音频等材料信息展示到学生面前, 利用声光电信息强冲击力, 给学生带来更深刻直观感知。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学习时,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 然后提出系列问题:你从图中看到了哪些物体的运动?你感觉这些运动有什么共性特点?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举例说明。你觉得平移时需要注意些什么?你对平移有什么体会?学生自发展开讨论, 课堂教学气氛热烈。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和讨论, 很快掌握了相关答案。教师再与学生进行互动探究, 澄清了问题实质, 学生学习认知自然建立起来。教师提出思考问题, 学生展开自主学习探究, 充分激活了学生学习主动意识, 学习效果呈现显性。

二、优化教学过程, 促进学习互动

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 要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等因素进行优化处理, 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创造良好环境。首先要给予学生以足够的独立学习时间。小学生独立学习能力比较欠缺, 特别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给予学生以足够的独立学习时间, 让学生充分展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这也是新课改基本精神的具体体现。其次要优化教学过程。数学课堂教学有自身规律, 但不能太过刻板, 课堂教学也未必要按照固有程序进行操作, 要根据教学需要作出适合调整。再者是对合作学习进行改进和优化。合作学习是重要自主学习形式, 但在具体操作应用时被人为固化了, 小组讨论成为唯一合作形式, 这无疑形成学习制约。小组检查、小组竞赛、小组演绎、小组操作、小组辩论等等, 都是合作学习的可选用形式。

优化教学过程需要关注教材文本和学生生本等内质属性。在《运算律》教学导入时, 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投放题目:一条裤子45元, 一件上衣65元, 买4件上衣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钱呢?学生开始讨论给出不同算式:45×5+65×5=? (45+65) ×5=?教师让学生对这两种算式进行比较分析, 说说每种算式的特点, 以及两种算式之间的关系。学生展开讨论, 教师跟进参与学生讨论, 给予及时引导。教师直接进入例题解析, 打破了数学课堂教学固有模式, 顺利启动学生学习思维, 这当然是一种创新探索。

三、强化学法传授, 提升学习效度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学法也是如此, 教师对此要有正确认知。小学生学习经验积累较少, 对学法缺少科学总结, 难以形成较为完善的学法体系。教师要从学习实际出发, 对学生学法资源进行整合、筛选、优化, 为不同群体学生提供更多学法传授和启迪, 帮助学生建立学法意识, 这样才能提升学习效率。学法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 小学生难以形成较为清晰认知。教师要利用实际操作展开学法传授, 让学生在具体操作应用中建立学法认知。数学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 而且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 教师要引导学生快速消化数学概念定义, 利用典型体例展开学习探究, 讨论法、阅读法、练习法、竞赛法、检查法、评价法、归结法等等, 都是可以利用的学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作出智慧筛选。

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篇7

关键词:少教多学;高效课堂;先学后教;质疑互动;与生为善

自2012年10月“少教多学”的课改之风吹进校园,我校的教学面貌焕然一新,高效课堂真正落到了实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配角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风气越加浓厚,教师能够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教学效益。在半年多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做出了一些探索。下面,笔者谈一谈对“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见解。

一、观念引领教师,少教多学促成长

教师不变,课堂就不变;课堂不变,学生就不变。可见,教师的观念在新课程改革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实践新的教学模式中,我校不断组织教师开展新理念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尤其是观看了名校的语文常规课堂教学视频后,我既开阔了眼界,又对高效课堂有了更丰富的理解。

“把课本研读权还给学生,把自主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活动的空间还给学生,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体验权还给学生”是“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语文教师应将这个基本理念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促使学生的理解力、表达能力都有突飞猛进的进步。

二、模式改变课堂,扎实走好每一步

我在教学中采取学案导学的方法,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共分为四步。

第一步:学生自主预习阶段——“先学后教”

“先学后教”就是让学生走在教师的前面,让学生先自主阅读,自主梳理基础知识,自主总结问题。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先体验,积累经验,发现问题,产生障碍,然后再带着问题去学习。

“先学”把学生一开始就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而且成为“后教”的依据及重点。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对于已知、已会的知识做到了心中有数。这样在听课的时候就有了侧重点,学习新知识时便不再盲从。教师的“后教”也不是盲目的,更不是随意的,而是“以学定教”,并把“以学定教”的理念和原则落到了实处。

“先学后教”不仅是一个先后次序的问题,更是突显和落实教学核心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二步:小组谈论探究阶段——“质疑互动”

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在这个环境中应让学生畅所欲言,自主互动,说出自己的所想、所感、所悟、所疑,问题让他们去提,答案让他们去辩,结论让他们去找。我在各班展开了尝试性实验,把桌子围成组,每个小组六名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互动讨论。在编排小组时,为了尽量做到科学合理,我把学生按照好中差进行分配,各组的组长都是班上成绩优异、发言踊跃、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由学生组长带动本组学生发现问题,学会质疑,然后归总本组问题,互动解决问题。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互动。教师通过诱导鼓励,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首先,要让学生敢于说话、发言,无论对错都要有勇气发言,有自己的见解。其次,教师要逐渐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让学生学会用各种词语表达不同的意思也是一门学问。为了避免一部分后进生成了陪衬,使他们在合作探究时更主动、更积极,教师在提问环节可以用抽组抽号的方式给每个学生发言的机会。

第三步:学生互动汇报阶段——“成果展示”

每一课的内容学习完毕,都要上一节展示课,展示的内容有:学案上的内容、重点知识、难点知识、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生成的问题、预设的问题等;展示的方式是学生边讲解,边板书,边画图。此外,学习小组内每个成员都有展示的机会。这种有内涵、有思维的展示过程让学生从看客变为课堂的主宰,既让他们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他们口语表达能力,使学习成果落到了实处。

第四步:教师点拨阶段——“与时俱进”

通过几个月的课程改革,我发现在这种观念的引领下,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课堂也越加充满魅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点拨在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可以弥补学生在自主学习阶段的不足。这一环节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建立与时俱进教学新理念的重要环节。我通过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和教导,使师生双方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同时,可以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知识,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

三、烹调知识套餐,能与生为善

作为“少教多学”的引领者,教师要学会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把自己从“经验”中请出来,做一个虚心的学习者。要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首先要有一桶水,这一桶水源于学习,源于积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下,我们要尽其所能地给学生“烹调”出丰盛的“知识套餐”:少一些墨守成规,多一些不拘一格;少一些“话语霸权”,多一些百家争鸣,能与生为善,才能做个尽责的教师,才能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

少教多学心得 篇8

山东省寿光市双王城卧铺小学

李大兴

当前的教育形势要求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也要与时俱进,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减少时间,提高效率是必然的趋势和少教多学的首选。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要善于诱思,不断引导学生思考。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不是老师的一味讲解,才能做到 “少教多学”,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近年来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关注越来越多,语文教学作为学生母语的基础课程,历来就是被关注的对象,但以前大多停留在 “听、说、读、写四个方面,重视了听、写,老师的说,学生的练习和书写。但是现在阅读教学中的好坏直也被重视起来,阅读有丰富知识的作用,有锻炼思维发展智力,陶冶性情,培养品德的作用。阅读课堂如何来提高效率,体现出“少教多学”哪?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让学生有意识地研读课文。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往往用的是教师讲读取代学生对课本研读的方法。甚至老师在讲读课文时,学生对课本内容一片茫然。教师一堂课下来累得满头大汗,而学生根本不知其所云。这样一来学生的学就可想而知了。我们应该把阅读课堂交给学生,只有学生能有意识的去学习,有目标的去学习,才会收到更好地学习效果,老师的讲解才能渗透到学生的心中,学生才会尊其师,信其道。特别是单元教学中,每个语文单元都是一个主题的文章组成的,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先去通读、有意识的研读自己喜欢的课文,看他能做到什么程度,收集一下课堂效果,我相信没有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爱好的一面,他会很好的阅读自己喜欢的文章,并会做出圈划。

2、课堂设疑,带着疑问去学习,少教多学的有效捷径。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事无巨细、面面俱到的讲解,而学生只是机械而被动的接受和记忆。”其实,这样教学模式下的学生的学只是表面而肤浅的认识,是教师“自我感觉”满意取代了学生的感觉。那么有没有更好地方法来做到阅读课堂以点带面作用的方法哪?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课堂设疑,在课堂教学中,问题设得好,设得巧,不仅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发现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引导学生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而且能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走近学生的生活和心灵,与学生产生共鸣,“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从问题开始。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3、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以实现“少教”。

语文课堂不同于其他课堂。语文课堂是思想的对话,是精神的陶冶,是感情的共鸣。我们传统语文课堂教学都是老师的满堂灌输,这在评价教师时也作为了这个老师讲解得好不好的标准,课堂听起来好像非常精彩,老师非常有学问。殊不知我们课堂不论是语文还是英语都有一个标准,就是学生是否真正的理解了,学会了,而不在于老师的讲解是否精彩绝伦。这也是新课改带给我们的改革方向和要求。因此我们必须要“还政于民”,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我们教师要作为引路人和指路人存在,适时点拨。

4、让学生说起来,在课堂上思想动起来。

语文教师要改变“一人讲课,满堂安静”的思想认识。课堂太安静,就没有思想的波动,没有思想的碰撞,那怎么会是有收获的课堂,所以我们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教材中主要内容的奇巧之处来提出疑问,以便让学生质疑争论;善于抓住课文中的重大线索提出问题,以引起学生思考;善于把握教学时机投以一石,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特别是要善于抓住课文中不被学生注意,但却是应该着重理解的内容设计一些问题,增强这些内容对学生大脑刺激的强度,促使学生的深思。语文课堂是思想的放飞,是感情的奔流,是唇枪舌剑的辩论。陈旧的“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教学模式已不符合新的教学要求。乱而有序的课堂才是我们需要的课堂,在这种课堂中学生就会主动而愉悦的学习中去享受自己的学习成果,他们的思维就会不再囿于书本,而会把书本知识延伸到其他的阅读,并将会使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5、小学生特别具有好奇心,教师要善于诱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诱思,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并进行质疑。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没有疑问,就不会产生思考,就没有收获,就没有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也就没有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在我们学习人教版五年级的《晏子使楚》这一课,我先板书“晏子”这个词,让学生谈谈这是什么意思,是个什么人物,一下就勾起他们学习的欲望,使学生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然后再板书课题“晏子使楚”,让学生质疑:为什么这个人要到楚国而去,所为何事?这些都让学生内心有了牵挂,然后让他们去读课文,在读完一遍大多数学生认识不深,在学习完本课生字,再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时,反复读几遍,学生很快地并能准确的总结出晏子使楚的目的:外交无小事,尤其在牵涉到国格的时候,更是丝毫不可侵犯。晏子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式,维持了国格,也维护了个人尊严。晏婴是聪明机智,能言善辩,勇敢大胆、不畏强权的人。这则故事通过晏子出使楚国,挫败楚王诬蔑齐人入楚为盗阴谋的故事,表现了晏子机智善辩的才能和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说明了侮辱别人的人到头来必然受辱于人。

少教多学做为一种理念、教学行为,它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它的呈现方式也应该是多元的,因为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不同的,面对的学习内容也是不同的。对每个学段、每篇课文阅读方法不能千篇一律。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孔子说因材施教,我们现在也是提倡要因人而异是同样的道理。

再者一堂阅读课,老师一味的说教,只能使内容无色无味,学生听了这样的课,只能是觉得没意思,昏昏欲睡没有新鲜感,一堂课下来老师口干舌燥也累的够呛。孔子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己进行阅读,同时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和阅读的技巧,在阅读过程中,提出与之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进行任务阅读。学生多读多思,自己进行感悟,学会阅读。同时要想方设法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为只有主观的能动性才能带来更好地效果,尽量让每个孩子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尤其是后进生,要让他们感觉老师眼中有他,对他有目光的期待和语言的鼓励,及时消除他内心的自卑感和障碍心理。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实施少教多学 篇9

通渭县西关小学

南新霞

[摘

要] “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具有创造力、思维力的学生,适应现代教育理念。课堂中要做到少教多学,教师必须要“少讲”,并放手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引导学生“多读”,阅读高效只有坚持“少教多学”,才能演绎课堂精彩,让语文焕发出无尽的魅力光辉。

[关键词]少教多学

阅读教学

探究

高效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教学理解为: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客观地说,先教后学并非毫无道理,但这种教学方法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过度依赖老师,造成学生思考力、创造力的减弱,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将来的学生就会失去方向、目标,形成了真正的“读死书”、“死读书”的书呆子。在今天的教育新形势、科技发达的新时代,培养具有创造力、思维力的学生,就得先从“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中改变,如何才能在阅读教学中实施“少教多学”呢?

一、教师“少讲”是阅读教学高效的前提。“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但现实是不少课堂讲风很盛,老师的讲取代了学生的学,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也就得不到提高。因此,高效课堂呼唤教师“少讲”,才能让学生“多学”。“少讲”首先表现为教师在课堂上要“少讲析”。《课程标准》实施后,对课文进行支离破碎分析的情形不多了,但有的教师仍习惯于讲解,主角意识强烈,课堂成了充满激情的演讲场、“一言堂”。课前只考虑课程预设,导学策略不作重点考虑,注重教学内容,不注重教学方法,学生成了盛装知识的容器,被动接受知识,难以形成能力;还有的老师课堂上也让学生发言,让学生思考、讨论,也能坚持“启发诱导”,但学生的思考、交流总是在老师想方设法、刻意的讲解分析下被引向参考书预设的答案,有时学生的理解与预设偏离时,教师便予以否定。这样的讲析与传统的讲解实质是一致的,仍是教师占主导,只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这两种“讲”,学生都难有自己的思维,难以养成各种能力。

“少讲”其次表现为“能等待”。在课堂活动中,有些学生思维能力不强,表达能力不佳,回答问题时吞吞吐吐不清晰,这时有的老师要么叫停,马上另叫同学发言,要么反复启发引导,一个接一个直接提示,直至让学生说出老师需要的答案来,甚至说出答案只需学生判断是或者否。作为老师一定要有耐心听完学生的发言,不能随意打断学生的发言,否则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伤害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能力的提高非常不利。教师要学会等待,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思考、交流的时间。如果当学生还在对文本语言感悟、思考的时候,教师怕时间不够,为了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就着急让领悟快的学生回答问题,其余大部分学生思考的过程被迫中断,长此以往,大多数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怎能养成呢?要想使学生得到全面科学的发展,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学会等待,给予学生思维的空间,激励学生敢于思辨,善于匡正错误认识,在课堂教学中铸就精彩。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愚蠢的教师是教给真理,聪明的教师是教学生发现真理”,所以教师一定不能做“话霸”,要善于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提升,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少讲”,学生自己通过学习就能理解的“少讲”,超越学习要求的“少讲”。

二、教师放手让学生主动去探究是阅读教学高效的保证。在新课改理念下,教育教学活动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每个学生都能自主学习,独立学习,成为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个体,这是新课改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把“学生可以多学”的应有权利还给学生,要做到放手让学生主动去探究。

1、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过去的语文课,学生常常被老师提出的一连串的问题牵着鼻子走,完全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岂不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把课前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来,或者把自己课堂上尚不懂的问题提出来,我想同样问题,由教师提还是由学生自己提?效果绝对不一样,往往是学生提比教师提效果更好。因为学生能提出问题,说明学生费了心思、动了脑筋,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2、让学生自已解决问题: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关键还在于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自已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多给学生一点时间,让学生充分动口、动眼、动脑、动手、查字典、写要点、划批注,教师适时设疑激趣,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积极状态。久而久之,不仅能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而且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根本上克服学生的依赖性。

3、让学生自已去总结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以及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探讨而得到的,凡是学生能自己发现、讲解、动手、合作、小结的,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获得。当他们一旦碰到困难时,教师在适时给予指导和点拨,这样使学生的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自主活动,从而养成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多读”是阅读教学高效的关键。

1、教师要能够独立钻研文本,养成解读能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说明了读的重要作用。解读文本,是每一位教师的基本功,阅读教学在本质上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而教师首先要成为与文本对话的“首席”。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仍唯“教参”是瞻,以为顺畅的课堂就是将“教参”对课本的分析和理解通过各种形式悉数传授给学生,这种知识传声筒的做法,必将导致学生思维能力的退化、思想的缺乏。

面对文本,教师首先要感知文本,独立解读文本,用心灵和文本对话,和作者对话,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形成自己的阅读感悟。曾经有人给于漪老师作了这般归纳:“非科班出身”的于漪老师第一年是撇开任何“教参”逐字逐句写教案,第二年搜罗所有“教参”改教案,第三年整合新的体验再度重写教案,改行三年就成为语文骨干教师。于漪老师的成功做法为我们提供了“实践―理解―反思”的最佳范例。说明教师只有深入研读教材,才能预先发现学生在品读文本时可能遇到的问题,才能凭智慧生成课堂内的种种精彩。

2、还学生自主解读文本的自由,养成与文本对话的能力。现在还有些课堂借着高效课堂的名头,常忽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文本内容通读一遍就让学生复述或概括;有些句子学生还不能读通顺、读流利,就匆忙地让学生谈感受;一个问题下去,还没让学生从文本里找到依据思考,就匆忙让学生讨论交流;学生谈不到点子上,就担心教学内容完不成,就恨铁不成钢地引导到规范答案上。这样学生与文本的接触仅是“走马观花”,谈不出独到的见解,养不成独到的文本解读能力是可想而知的。

阅读教学需要学生和文本的充分对话,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感悟文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

①品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去研读教材,悉心品读文本,从词语或句子或语段去理解、体味语言,领悟文章的思想精髓,激发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得到语言智慧的启迪。《荷塘旧事》是一篇散文,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渲染了美丽的荷塘景色,还叙述了一件令作者刻骨铭心的旧事。如果通过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文字,让学生和文本充分对话,和儿时的作者同呼吸,甚至和儿时的自己共脉搏,就能体会到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淳朴的爱,感受到本课语言独特的美。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多次进入文本,读描写景色的语句,分析句中所用修辞,以及这样写的好处;抓住旧事中环境、人物动作、心理描写的句子,走进当时人物内心,领略那群孩子的淳朴、善良、可爱,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并使他们提高语文素养。

② 朗读:朗读有利于深入体味文本。学生通过独立的诵读感悟,通过朗读技巧的运用把文章中的人事情理绘声绘色地表达出来,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探求出隐藏在文本中的内涵。可以说,追求语文阅读高效课堂,一定要让“课堂响起来”。再如《荷塘旧事》一课,从“动口朗读”到“动情朗读”,再到“动心朗读”来安排教学环节,设计上由浅入深,符合认知规律,在“动情朗读”这一环节,让学生尽情朗读“打水仗”和“狗刨比赛”,而在“动心朗读”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交流问题:孩子们为什么会笑?以此来体会他们善良、淳朴的品质,唤起学生对文章的情感体验。

其实,课堂上的朗读除了要注意朗读形式多样化外,读前教师还要明确要求,读后还要注意及时评价反馈,读时更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自主地揣摩理解文本。通过自主试读,反复朗读,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方能收到好的阅读效果,切实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上一篇:好结局的爱情故事下一篇:刑讯逼供成因及防治对策分析——读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