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国家统计局

2024-08-03

行业分类国家统计局(精选8篇)

行业分类国家统计局 篇1

基础分类

技术标准——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包括基础标准、产品标准、工艺标准、检测试验方法标准,及安全、卫生、环保标准等。

管理标准——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工作标准——对工作的责任、权利、范围、质量要求、程序、效果、检查方法、考核办法所制定的标准。

标准的分级

按照标准的适用范围,我国的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个级别。

(1)国家标准

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总局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属于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管理)指定(编制计划、组织起草、统一审批、编号、发布)。国家标准在全国范围内适用,其他各级别标准不得与国家标准相抵触。

(2)行业标准

HG)、石油化工行业标准(代号为SH)由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制定,建材行业标准(代号为JC)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制定。行业标准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适用。

(3)地方标准

地方标准是指在某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需要统一的标准。《标准化法》规定;“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可以制定地方标准。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行政部门备案。在公布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之后,该项地方标准即行废止。”

地方标准编号由地方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和发布年号组成。根据《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的规定,地方标准代号由汉语拼音字母“DB”加上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划代码前两位数字再加斜线,组成强制性地方标准代号。如DB/T XXX(顺年号)——XX(年号)或DB XXX(顺年号)——XX(年号)。

(4)企业标准

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产品,企业应当制定相应的企业标准,企业标准应报当地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企业标准在该企业内部适用。

围绕当前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标委目前还正在酝酿开展联盟标准试点工作。将通过试点的方式,支持有条件的国家级试点联盟,探索开展联盟标准化与当前标准体系并存互相补充的标准管理方式。标准分类

技术标准的种类分为基础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安全卫生与环境保护标准等四类。

(1)基础标准

基础 标准是指在一定范围内作为其他标准的基础并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标准。包括:标准化工作导则,如GB-T 20001.4-2001《标准编写规则》;通用技术语言标准;量和单位标准;数值与数据标准,如GB/T 8170-2008《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等。

(2)产品标准

产品标准是指对产品结构、规格、质量和检验方法所做的技术规定。

(3)方法标准

方法标准是指产品性能、质量方面的检测、试验方法为对象而制定的标准。其内容包括检测或试验的类别、检测规则、抽样、取样测定、操作、精度要求等方面的规定,还包括所用仪器、设

检测和试验条件、方法,步骤、数据分析、结果计算、评定、合格标准、复验规则等。

(4)安全、卫生与环境保护标准

这类标准是以保护人和物的安全、保护人类的健康、保护环境为目的而制定的标准。这类标准一般都要强制贯彻执行的。标准的层次

国家标准代号 强制性国家标准 GB 推荐性国家标准 GB/T 国家标准指导性技术文件 GB/Z 国军标代号:GJB 例如:GJB/Z 9001-2001(国防科工委发布)GJB 9001-2001(总装备部发布)标准名称的构成

标准名称由几个尽可能短的独立要素,即引导要素、主体要素和补充要素等三个要素构成。

引导要素(肩标题):表示标准隶属的专业技术领域或类别,即标准化对象所属的技术领域范围。

主体要素(主标题):表示在特定的专业技术领域内所讨论的主题,即标准化的对象。

(副标题):表示标准化对象具体的技术特征。构成标准名称的三要素,是按从一般到具体(或者说是从宏观到微观)排列的。各要素间既相互独立和补充,而内容又不重复和交叉。例如:

GB/T 17451-1998 技术制图 图样画法 视图

其中“GB/T 17451”为标准代号,“技术制图”为引导要素(肩标题),“图样画法”为主体要素(主标题),“视图”为补充要素(副标题)。

每个标准必须有主体要素,即标准的主标题不能省略。如果主标题和副标题一起使用便可清楚、明确地表达标准的主题时,可省略肩标题。例如:

GB/T 2900.18-1992 电工名词术语 低压电气

在系列标准中,每个分标准的名称中均包括副标题。例如: GB/T 4459.6-1996 机械制图 动密封圈表示法 GB/T 4459.7-1998 机械制图 滚动轴承表示法

如果主标题包括了主题的全部技术特征,则副标题也可省略。如:

GB/T 3374-1992 齿轮基本术语 基本概念

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的活动。

制定标准――是指标准制定部门对需要制定标准的项目,编制计划, 组织草拟、审批、编号、发布的活动。它是标准化工作任务之一,也是标准化活动的起点。

标准备案――是指一项标准在其发布后,负责制定标准的部门或单位,将该项标准文本及有关材料,送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存案以备查考的活动。

标准复审――是指对使用一定时期后的标准,由其制定部门根据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对标准的技术内容和指标水平所进行的重新审核,以确认标准有效性的活动。

标准的实施――是指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地贯彻执行标准的活动,是标准制定部门、使用部门或企业将标准规定的内容贯彻到生产、流通、使用等领域中去的过程。它是标准化工作的任务之一,也是标准化工作的目的。

标准实施监督――是国家行政机关对标准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处理的活动。它是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和管理标准化活动的重要手段,也是标准化工作任务之一,其目的是促进标准的贯彻,监督标准贯彻执行的效果,考核标准的先进性和合理性,通过标准实施的监督,随时发现标准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修订标准提供依据。

――是与实现某一特定的标准化目的有关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根据一些要求所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它是有关标准分级和标准属性的总体,反映了标准之间相互连接、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

标准化法律――从严格意义上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标准化法律是指调整涉及有关标准化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包括《标准化法》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各项法规和规章;狭义的标准化法律,即是指1988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它是我国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根本法。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是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它是一定专业领域内从事全国性标准化工作的技术工作组织。

国家标准――是指对全国经济技术发展有重大意义,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国家标准在全国范围内适用,其他各级标准不得与之相抵触。国家标准是四级标准体系中的主体。

行业标准――是指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行业标准是对国家标准的补充,是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不得与国家标准相抵触,国家标准公布实施后,相应的行业标准即行废止。

――是指对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所制定的标准,地方标准在本行政区域内适用,不得与国家标准和标业标准相抵触。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公布实施后,相应的地方标准即行废止。

企业标准――是指企业所制定的产品标准和在企业内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和管理、工作要求所制定的标准。企业标准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

强制性标准――是国家通过法律的形式明确要求对于一些标准所规定的技术内容和要求必须执行,不允许以任何理由或方式加以违反、变更,这样的标准称之为强制性标准,包括强制性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对违反强制性标准的,国家将依法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

推荐性标准――是指国家鼓励自愿采用的具有指导作用而又不宜强制执行的标准,即标准所规定的技术内容和要求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允许使用单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加以选用。

指导性技术文件――是为仍处于技术发展过程中(如变化快的技术领域)的标准化工作提供指南或信息,供科研、设计、生产、使用和管理等有关人员参考使用而制定的标准文件。

国际标准――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所制定的标准,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已列入《国际标准题内

27个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和公认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其他国际组织制定的某些标准。

国外先进标准――是指国际上有影响的区域标准,世界主要经济发达国家制定的国家标准和其他国家某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标准,国际上通行的团体标准以及先进的企业标准。

采用国际标准――包括采用国外先进标准,是指把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内容,通过分析研究,不同程度地纳入我国的各级标准中,并贯彻实施以取得最佳效果的活动。

等同采用国际标准――是采用国际标准的基本方法之一。它是指我国标准在技术内容上与国际标准完全相同,编写上不作或稍作编辑性修改,可用图示符号“≡”表示,其缩写字母代号为idt或IDT。

等效采用国际标准――是采用国际标准的基本方法之一。它是指我国标准在技术内容上基本与国际标准相同,仅有小的差异,在编写上则不完全相同于国际标准的方法,可以用图示符号“=”表示,其缩写字母代号为eqv或EQV。

非等效采用国际标准――是采用国际标准的基本方法之一,它是指我国标准在技术内容的规定上,与国际标准有重大差异。可以用图示符号“≠”表示,其缩写字母代号为neq或NEQ。

图形标志――是指用于表达特定信息的一种标志。它由标志用图形符号、颜色、几何形状(或边框)等元素的固定组合所形

成的标志。它与其他标志的主要区别是组成标志的主要元素是标志用图形符号。

指令标志――是强制人们必须做出某种行为或动作的图形标志。标准的性质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性质分为两类:一类是强制性标准,其代号为“GB”(“国标”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另一类是推荐性国家标准,其代号为“GB/T”(“T”为“推”的汉语拼音tui的第一个字母)。对于强制性标准,国家要求“必须执行;”对于推荐性标准,“国家鼓励企业自愿采用。”

行业分类国家统计局 篇2

国资委行业协会办副主任张涛出席会议并讲话指出, 《库存积压商品流通术语和分类》是一项基础国家标准, 在当前产能严重过剩的形势背景下, 制定此标准, 具有现实意义。化解过剩产能, 归根结底在于“盘活”。搞好库存积压商品的流通工作十分必要。

参加审定会的专家有:原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巡视员乔申乾,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研究员周思源, 全国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程永红, 国家标准技术审查部博士金燕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任兴洲,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顾问、原国内贸易局副局长丁俊发, 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 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监察专员、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委员会秘书长陈光,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副局长边振甲, 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城市发展院副院长兼健康产业办公室主任赵学玉, 中共中央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宣传部巡视员郭存亮, 中国商业联合会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傅龙成, 解放军报长征出版社原副总编陈锡祥, 全国库存折扣商品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毛德鼠, 全国库存折扣商品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高峰, 全国库存折扣商品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邱锋, 全国库存折扣商品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越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志明, 中国商业联合会奥特莱斯分会秘书长商秀丽, 中商交在线有限公司董事长、原全国库存商品调剂中心副总经理戈志刚, 中航工业物资调剂中心业务经理王庆生, 金贸金联投资公司董事长丁伯林, 中国易物天下国际投资有限公司首席讲师、市场总监郑易诚, 正源易货交易中心总经理胡清源, 北京天兰奥特莱斯、北京百分百商业集团总经理吴大局, 兰格钢铁网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清, 五棵松商品大集市场管理总经理鲍鑫毳, 海宁世贸广场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华飞, 全国库存折扣商品专业委员会综合业务办副主任、国商易购 (北京) 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车健, 北京华远万通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边志伟等。

全国库存折扣商品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毛德鼠代表起草组介绍了标准编制工作情况。库存积压商品长期存在, 涉及大多数行业领域。库存积压商品流通是商贸流通的组成部分, 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低碳社会的重要环节。随着库存积压商品流通渠道基本形成, 交易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需要在此领域进行深入研究, 并制定出与之相应的一系列标准规范。术语和分类标准是业务往来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基础。目前, 由于库存积压商品流通是一个新兴的行业领域, 仅在少量标准文献中出现过一些与库存有关的术语, 这些术语既不能形成独立的体系, 也不能全面代表我国乃至国际上常用的一些行业术语。此外, 在国内流通市场上, 库存、尾货、旧货、二手货等一些术语界定不确切, 概念混淆, 这给行业发展、市场监管和政府管理带来极大不便。因此, 作为一项基础工作, 制定本标准势在必行。本标准填补了我国在库存积压商品流通术语和分类上的空白, 符合国家提倡资源节约、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 适应了盘活库存、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需要, 有利于促进盘活库存积压商品工作步入正轨, 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有利于与国际接轨, 适应开展库存积压商品国际贸易的需要, 为日后制定相关技术标准, 争得国际库存行业市场主导权和话语权奠定基础。

《库存积压商品流通术语和分类》 (送审稿) 从基本概念、库存管理、经营销售、流通渠道、交易形式五个方面归纳总结了库存积压商品流通的相关术语和定义, 并从库存积压商品的性质、产生领域、价值变化、所有者性质等四个角度进行了分类。标准适用于库存积压商品流通领域的信息处理与信息交换, 并附有中英文索引。

评审专家们充分肯定了搞好库存积压商品流通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并提出了修改建议和意见。与会专家一致同意通过标准“送审稿”的评审。

行业分类国家统计局 篇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各调查总队,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统计局: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和党的十七大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决策,改进和完善林业产业统计工作,规范林业及相关产业的口径、范围,国家林业局、国家统计局在共同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林业及相关产业分类(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林业及相关产业分类(试行)

二00八年二月一日

附件:

林业及相关产业分类

(试行)

一、目的和作用

(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准确反映林业及相关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对林业及相关产业的指导和信息发布,促进林业及相关产业的良性发展,增进国际对比与交流,建立林业及相关产业分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科学、准确、全面、系统地界定林业及相关产业分类不仅可以规范林业行业统计行为,也为行业主管部门及时掌握行业发展状况提供了可能。本分类为我国林业建设、行业管理、国际交流和林业统计提供科学、统一的范围与定义。

二、范围

(一)本分类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的基础上,规定了我国林业及相关产业的范围,适用于统计及政策管理中对林业及相关活动的分类。

(二)本分类规定的林业及相关产业是指依托森林资源、湿地资源、沙地资源,以获取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的,为社会提供(也包括部分自产自用)林产品、湿地产品、沙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密切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三)林业及相关产业的活动主要包括:

1、森林的培育与采伐活动;

2、非木材林产品的培育与采集活动;

3、林业生产辅助服务;

4、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

5、林业生态服务;

6、林业专业技术服务;

7、林业公共管理及其他组织服务;

8、木材加工及木制产品制造;

9、以木(竹、苇)为原料的浆、纸产品加工制造;

10、以竹、藤、棕、苇为原料的产品加工制造;

11、野生动物产品的加工制造;

12、以其他非木材林产品为原料的产品加工制造;

13、林业其他相关活动。

三、分类原则

(一)同质性原则,同时兼顾林业部门管理的需要。林业及相关产业分类采用林业及相关经济活动的同质性原则划分产业类别,即每一个产业类别的经济活动都按照其产品的生产工艺、原料消耗和用途。或者劳务的服务对象、功能和服务方式的同一性或相近性进行归类。同时在产业层次划分时,要考虑林业部门管理的需要。

(二)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标准为基础。本分类是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中的小类行业为基本单元,根据林业及相关经济活动的性质和特点,将行业分类中相关小类行业重新进行了组合,形成不同的林业及相关产业类别。所以,本分类也是《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的补充分类。

四、分类方法

(一)本分类依据分类原则,将林业及相关产业划分为四层。

第一层根据林业活动对象与林业资源的直接关联程度,分为林业生产、林业旅游与生态服务、林业生产辅助服务和林业相关活动4个部分,用汉字数字一、二、三、四表示。

第二层根据林业活动的投入和产出的特点。分为13个大类,用汉字数字(一)、(二)、……表示。

第三层依照林业活动性质的相近性、产业链和上下层分类的关系分为37个中类,用阿拉伯数字l、2、……表示。

第四层共有112个小类,它是第三层所包括的行业类别层。也是林业及相关产业的具体活动类别。该层不设顺序号,每一小类的代码为对应的“国民经济行业代码”。

(二)为了科学、完整、准确地反映分类的林业活动,本分类对部分内容作了特殊处理:

1、第四层有部分小类(行业类别)的活动只是部分属于林业或相关活动,在相应小类(行业类别)下设置了延伸层,共95个类别,即该类别中属于林业及相关产业活动的内容。延伸层不设代码和顺序号,在相应的类别前用横线“一”表示:

2、在第四层中,对于只有部分活动属于林业或相关活动的小类(行业类别),在相应类别备注栏中用字母“p”表示,并在说明栏中对这些行业中所包含的林业活动做了进一步界定和解释。

五、林业及相关产业分类表

注:1、备注栏中的“P”表示该行业类别仅有部分活动属于林业相关产业;

2、类别前加横线“一’’表示行业小类的延伸层,即该小类中属于林业及相关产业活动的内容;

3、根据我国三次产业分类标准,第一部分属于第一产业,第四部分属于第二产业,第二、三部分属于第三产业。

《林业及相关产业分类(试行)》编制说明

一、《林业及相关产业分类(试行)》制定背景和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林业工作。2002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进报告,这些决策的做出和施行,把林业推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赋予林业一系列的重大使命。林业活动领域由传统的森林资源培育、管理与利用,拓展到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以及防沙、治沙和荒漠化防治。以森林培育和木材加工为主的传统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以林业旅游为主的林业生态产业和以非木质林产品开发利用为特征的新兴产业成为新的增长点,特别是野生动物驯养,林业生物产业(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生物制药以及林业绿色化学产品等)新兴产业迅速成长;而且,这些产业涉及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每个产业中的经济活动单位的所有制形式、经营形式和规模多样化:现行的林业统计中的产业分类难以对这些活动进行准确和全面的反映。同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林业对外交流也日益增多,涉及林业领域的国际合作与国际比较随之增加,这更需要一个既能准确、全面、系统反映我国现阶段林业及相关产业经济活动的状况,又能与国际分类相衔接的林业及相关产业分类。

《林业及相关产业分类(试行)》的制定,为界定、规范我国的林业及相关产业提供了参考,同时也为完善我国林业统计制度和开展林业国际交流奠定了基础。

二、研究与编制过程

《林业及相关产业分类(试行)》的研究与编制,由国家林业局牵头,国家统计局参加,并得到

国家发展改革委,以及部分省、自治区林业厅(森工集团),北京林业大学和其他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大力支持。

2005年课题立项,国家林业局与北京林业大学合作研究;2006年提出《林业及相关产业分类》初稿,召开了由国家林业局相关司局、中国林科院、东北林业大学等单位参加的3次座谈会,并到内蒙古、浙江、湖北等地进行专题调研,提出了《林业及相关产业分类》修订稿;在此基础上,召开了由龙江森工集团、吉林森工集团、甘肃省林业厅、福建省林业厅、山西省林业厅等7个单位的征求意见会,并按新分类选择案例县进行统计。2007年,与国家统计局就《林业及相关产业分类》进行了多次反复的沟通与讨论,对《林业及相关产业分类》进行了多次修改和完善。2007年12月由国家林业局牵头,组织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中国农业大学等管理部门、研究部门召开评审会,通过了《林业及相关产业分类(试行)》。评委会一致认为项目研究在林业统计理论研究与实践中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对于完善我国林业统计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三、编制方法

《林业及相关产业分类(试行)》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对林业的界定,结合我国林业管理的实际情况,将林业及相关产业界定为:依托森林资源、湿地资源、沙地资源,以获取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的,为社会提供(也包括部分自产自用)林产品、湿地产品、沙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密切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根据上述界定,将林业及相关产业分为林业生产、林业旅游与生态服务、林业管理和林业相关活动4个部分,共13个大类、37个中类和112个小类,其中小类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的行业小类相一致,实现了《林业及相关产业分类(试行)》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衔接。

林业生产

(一)森林的培育与采伐活动;

(二)非木材林产品的培育与采集活动;

(三)林业生产辅助服务;

林业旅游与生态服务

(四)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

(五)林业生态服务;

林业管理

(六)林业专业技术服务;

(七)林业公共管理及其他组织服务;

林业相关活动

(八)木材加工及木制产品制造;

(九)以木(竹、苇)为原料的浆、纸产品加

工制造:

(十)以竹、藤、棕、苇为原料的产品加工

制造:

(十一)野生动物产品的加工制造;

(十二)以其他非木材林产品为原料的

产品加工制造:

(十三)林业其他相关活动。

四、有关技术难点问题说明

(一)关于“林业相关活动”的范围确定

为了从产业链的角度观察林业活动,并进一步观察林业对社会经济的推动作用,《林业及相关产业分类(试行)》设置了“林业相关活动”分层。林业相关活动主要包括:林业产品加工制造活动、泥炭采掘与人工湿地建造活动。从产业链的角度确定林业产品加工制造活动的范围,依据以下两个标准:一是“成本显著性标准”,即对于一种产品加工活动,若其产品生产成本中林业产品原料价值超过50%,则可认为该产品具有显著的林业产品属性,其生产活动属于林业相关活动;二是“原料的不可替代性标准”,即对于一种产品加工活动,尽管加工产品的原料构成中,林业产品原料的含量和价值不是主要的,但林业产品原料作为关键性原料,而且不可替代,则可认为该产品加工活动属于林业相关活动。

(二)关于行业小类的处理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是按照活动的同质性原则划分的,但从林业及相关产业的角度观察,有些行业小类不是纯的林业及相关产业活动。为了在统计和管理中准确区分不属于林业及相关产业的活动,我们在《林业及相关产业分类(试行)》中对不是纯林业活动的小类行业进行了标记,在相应的小类行业的备注栏中用字母“p”表示。在说明栏中对这些行业中的林业及相关产业活动做了进一步解释,并在这些行业小类下增设了延伸层,用以反映需单独观察的林业及相关产业活动。

(三)关于林业生态服务的确定

森林具有游憩休闲、固碳、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服务功能。在确定林业及相关产业时。有关方面提出森林的生态服务全面纳入林业及相关产业。我们认为,上述森林生态服务,一类是已形成产业活动,如森林游憩、保持水土、固碳,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我们已纳入分类并分别在相应产业中单独反映;另一类是还没有形成产业活动。也不具备进行统计的条件,但从发展的角度出发,我们也将其纳入分类,但不单独反映,而是整体并入其他自然保护小类下的延伸层(其他林业生态服务与自然保护)中。

(四)关于统计与核算问题的处理

中国咨询行业分类剖析 篇4

咨询行业划分为22个子行业:管理咨询、风险投资、市场研究、培训服务、投资咨询、认证咨询、猎头服务、IT咨询、工程咨询、法律咨询、工商注册、移民留学、商标专利、资产评估、会计与税务、信用与商账、房地产咨询、出口及报关咨询、广告与营销策划、心理健康咨询、建筑设计、其它咨询。

1、管理咨询

◎ 管理体系建立、企业制度建设

◎ 公司战略咨询

◎ 人力资源管理咨询(职位管理体系建设、绩效管理系统导入、薪酬福利体系设计、高管考核和激励、培训规划、人才测评、外部招聘、后备干部选拔、e-HR)

◎ 业务流程、供应链管理咨询

◎ 组织变革、公司治理咨询、管理整合与控制体系建设

◎ 生产管理咨询(现场5S管理、品质管理提升、全面生产、生产流程再造)◎ 运营管理咨询

◎ 企业信息化

◎ 企业文化建设 ◎ 营销管理咨询

◎ 企业重组、企业改制

◎ 财务咨询(财务管理诊断、集团财务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内部控制、成本管理、财务管理规范)

◎ 风险管理咨询、危机管理咨询

2、风险投资

◎ 风险投资、创业投资

◎ 私募基金

◎ 风投中介、风投平台

3、市场研究

◎ 消费者调查(消费者行为和态度研究、市场/客户分层研究、满意度研究、广告研究/包装和概念测试等)

◎ 企业调查(竞争情报、审慎性调查、生产调查、销售渠道调查、物流体系调查、财务状况调查、采购调查、人力资源调查、研发调查等)◎ 社会调查

◎ 媒体监测

◎ 行业研究(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市场细分、进出口、市场占有率、行业发展趋势、行业盈利能力、五力分析等)◎ 企业名录

◎ 市场进入性研究

4、培训服务

◎ 公开课

◎ 企业内训

◎ 职业认证(人力资源师、物流师、培训师、采购师、供应链管理师、食品安全师等)

◎ 体验式培训、户外拓展训练、沙盘模拟训练

◎ MBA/EMBA/DBA招生

5、投资咨询

◎ 投资可行性分析及论证、项目评估、商业计划书

◎ 投资银行业务,国内上市咨询、海外上市咨询、上市辅导

◎ 融资咨询、委托贷款

◎ 理财顾问、证券投资咨询、债券投资咨询、股票投资咨询、期货投资咨询、基金投资咨询、黄金

投资咨询、外汇投资咨询

◎ 投资项目中介

◎ 经营者持股、管理层收购(MBO)、并购、产权交易咨询

◎ 资本运营咨询、融资租赁咨询

◎ 投资方式咨询(如BT、BOT、BOO等)

6、认证咨询

◎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全面质量管理(TQM)、ISO 9000 质量管理体系、QS 9000/VDA 6.1质量管理体系、ISO/TS 16949 质量管理体系、TL 9000 质量管理体系、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

◎ 产品体系认证:3C认证、CE认证、UL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QS食品安全认证

◎ 环境管理体系:ISO 14000环境管理体系、SA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AS 18000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体系

◎ 新加坡质量奖/质量分级(SQA/SQC)

◎ ISO/IEC 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 ◎ BS 7799/ISO 17799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 电子商务认证、数字认证

◎ 其它认证(咨询师等职业认证归入培训服务行业)

7、猎头服务

◎ 人才登记及推荐

◎ 代理招聘

◎ 猎头服务

◎ 人事外包

8、IT咨询

◎ IT架构咨询、IT 战略规划咨询、IT选型支持、IT 项目管理(或监理)、IT 项目的持续改进、IT投资优化、IT策略

◎ IT应用咨询、ERP/PDM/CRM/OA/EIP/SCM/电子商务咨询、实施、软硬件系统集成、系统维护

◎ 信息安全咨询

◎ 企业e化咨询、IT管理与规范咨询

9、工程咨询

◎ 工程规划与设计、工程评估咨询、工程项目建议书、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项目策划

◎ 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代理、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

◎ 招投标咨询、代理采购、材料价格咨询、材料检测 ◎ 建设工程概(预)算、结算、决算、工程造价咨询

◎ 工程监理、竣工验收

◎ 工程技术咨询

◎ 审批代理

◎ 征地赔偿核定、基建审计

10、法律咨询

◎ 刑事辩护或代理

◎ 民事、商事的诉讼与仲裁

◎ 行政复议和诉讼

◎ 法律顾问

◎ 公司法律事务

◎ 房地产法律事务

◎ 建设工程法律服务

◎ 外商投资法律服务

◎ 知识产权法律事务

◎ 涉外法律事务

◎ 金融、保险与证券法律事务

◎ 招标、投标法律事务

◎ 投资法律事务

◎ 海商、海事法律事务

◎ 反倾销、反不正当竞争法律事务

◎ 环境保护法律事务

◎ 劳动争议、医疗纠纷、交通事故、消费者权益

◎ 私人律师

◎ 其它法律服务(出具法律意见书、法律建议书、律师函,起草各类协议、合同、章程和其他法律文书,参加合同谈判,律师见证、律师提存等)

11、工商注册

◎ 代理国内公司、分公司、办事处注册登记

◎ 代理国外公司、分公司、办事处注册登记

◎ 代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办理

◎ 代理工商年检

12、移民留学

◎ 移民申请代办工作

◎ 对拒签案件上诉服务

◎ 雅思、就业、适应力的培训服务

◎ 落地服务:安家、协助寻找最佳就业发展机会

◎ 出国商务考察与签证

◎ 劳务输出、商业投资等项目的合作

◎ 出国留学咨询(指导撰写个人陈述、指导撰写导师推荐信、申请学校、安排学校住宿、审核翻译申请签证材料、代汇学校申请报名费、进行签证咨询、准备签证申请材料、签证面试辅导、预约签证、代办签证处签证、免费参加行前准备说明会)◎ 协助预定机票、安排接机 ◎ 留学回国咨询

13、商标专利

◎ 商标查询、专利检索 ◎ 商标注册、商标复审、商标异议、异议复审 ◎ 代理境外商标注册、代理境外商标在国内注册 ◎ 商标设计策划

◎ 代理商标转让及许可事务 ◎ 代理驰名商标认定

◎ 受理集体商标注册、受理证明商标注册、受理商标续展、受理商标撤消申请、代理客户商标全程监理

◎ 商标侵权案件调查及事务代理

◎ 担当企业与个人的商标顾问 ◎ 专利申请

◎ 著作权登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 ◎ 知识产权海关备案

◎ 商标及专利侵权纠纷处理

14、资产评估

◎ 适用于公司设立、企业股份制改制、股权转让、企业兼并、收购或分立、联营、中外合作、合资、租赁、承包、融资、抵押贷款、法律诉讼、破产清算、拍卖等目的整体性企业资产评估

◎ 无形资产评估(包括专利技术、非专利技术、计算机软件、设计图、著作权、特许经营权、商标及商誉、销售渠道等)

◎ 机器设备、专业生产线、建筑物、流动资产等各类实体资产转让、拍卖、出资等各类单项资产的评估

◎ 全国范围或区域范围内从事基准地价、出让、转让、出租、抵押、作价入股、上市公司土地交易、兼并、破产、清产核资、司法仲裁、土地税费等涉及土地估价

◎ 全国范围或区域范围内从事探矿权、采矿权出让、转让、出租、抵押、作价入股、上市、兼并、破产等涉及探矿权采矿权估价 ◎ 房地产评估

◎ 其它资产评估业务

15、会计与税务

◎ 会计代理(企业代理记账、编制财务报表等)◎ 税务代理 ◎ 验资 ◎ 纳税筹划 ◎ 税务审计 ◎ 内(外)部审计

◎ 企业财务顾问(财务管理咨询)

◎ 会计、资产评估、工程造价等司法鉴定业务 ◎ 审计、财务、会计人员培训

16、信用与商账

◎ 企业信用报告、企业资信调查、企业信用评级、企业资产调查、企业征信等 ◎ 个人信用报告、个人资信调查、个人信用评级、个人资产调查、个人征信等

◎ 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应收账款管理、信用营销与规范化赊销管理、客户优化管理与风险控制、销售与回款业务流程改进、全程信用管理规范咨询服务 ◎ 信用管理咨询及信用管理培训

◎ 应收账款日常管理外包服务、赊销管理、应收账款评估分析、商业催收服务、国际追帐服务 ◎ 账款追收技巧培训

17、房地产咨询 ◎ 房地产行业研究 ◎ 房地产产权价值评估 ◎ 房地产销售代理、营销策划 ◎ 房地产租赁、交易中介 ◎ 代理产权办理 ◎ 测绘、面积测量 ◎ 验房服务

18、出口及报关咨询 ◎ 出口市场咨询 ◎ 出口退税政策咨询 ◎ 代理报关

◎ 代理报检

◎ 货运代理、订舱 ◎ 进出口代理业务

19、广告与营销策划

◎ 品牌管理(品牌规划、品牌定位、品牌形象设计、品牌维护等)◎ 企业形象设计(CIS、BI、VI等)◎ 广告创意与设计 ◎ 媒体策划 ◎ 广告代理

◎ 广告制作(平面广告、影视多媒体广告等)◎ 广告发布

◎ 活动策划(会务活动、促销活动、公关活动等)◎ 展会服务 ◎ 网页设计 ◎ 整合传播

20、心理健康咨询

◎ 神经症治疗(癔症、恐怖症、神经衰弱、抑郁症、疑病症、强迫症、药物依赖、进食障碍)◎ 儿童青少年问题咨询 ◎ 家庭婚姻辅导 ◎ 情结调试 ◎ 团体咨询 ◎ 职业指导 ◎ 催眠治疗

◎ 危机干预(自杀、强暴、意外事故、家庭变故)

21、建筑设计:

◎ 规划设计(城市规划、新市镇设计、广场设计等)

◎ 建筑设计(办公建筑、公共与文化建筑、教育建筑、旧建筑及街区改造、居住社区、商业建筑、体育建筑、机场、车站、码头等)◎ 室内设计

◎ 景观设计(绿化、公园、旅游景区等)

◎ 交通设计(铁路、公路、桥梁、隧道、地铁等)

工程监理的行业分类 篇5

工程监理的行业分类

按监理阶段分

建设工程监理按监理阶段可分为设计监理和施工监理。设计监理是在设计阶段对设计项目所进行的监理,其主要目的是确保设计质量和时间等目标满足业主的要求;施工监理是在施工阶段对施工项目所进行的监理,其主要目的在于确保施工安全、质量、投资和工期等满足业主的要求。

按工程专业分

土建工程监理和安装工程监理。土建工程监理是建筑结构、装饰施工过程监理;安装工程监是建筑设备设施安装过程的监理,包括建筑给排水、电气线路、弱电及电梯等建筑内部的设备设施。江苏省太仓宏正建设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江苏赛华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太仓分公司)是经市工商局批准成立登记注册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咨询类综合性企业,拥有国家住建部、江苏省住建厅颁发的工程造价、招标代理、工程监理、房地产评估等多项资质,是国家、江苏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首批甲级企业,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公司先后多次获得国家、江苏省优秀监理企业,所承揽的工程获得鲁班奖、江苏省扬子杯、苏州姑苏杯、无锡太湖杯等100多项。公司设有造价咨询一部、造价咨询二部、招标代理部、工程监理部、项目管理部、财务部、行政人事部等7个部门,现有从事工程管理业务的技术人员100余人,其中国家注册一级结构工程师2名、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

江苏省太仓宏正建设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安全评价行业分类对照表 篇6

依据《安全评价机构管理规定》(安全监管总局令第22号)附件一划分安全评价业务范围。

第一类: 1.a煤炭开采业 b煤炭洗选业 2.a金属矿采选业 b非金属矿采选业 c其他矿采选业 3.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4.a石油加工业

b化学原料、化学品及医药制造业 c燃气生产及供应业 d炼焦业 5.a烟花爆竹制造业 b民用爆破器材制造业 第二类: 6.尾矿库

7.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 8.管道运输业 9.仓储业 10.a水利业 b水电工程业 11.a火力发电业 b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12.a风力发电业 b太阳能发电业 c再生能源发电业 13.核工业设施

14.a黑色、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b 金属制品业 c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5.a铁路运输业

行业分类国家统计局 篇7

黄群慧等认为,长期以来国有企业不仅要承担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发挥在国民经济中主导作用的经济利益使命,还要承担弥补市场缺陷的社会公共使命,从而面临着“盈利性企业使命”与“公共性政策使命”诉求的“国家使命冲突”。2015年8月24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根据国有资本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结合不同国有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现状和发展需要,将国有企业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分类改革,很大程度上为解决这一“国家使命冲突”提供了政策依据。

不仅如此,《指导意见》也为近年来理论界关于国企改革主张的矛盾和混乱厘清了思路。因为从1980年代开始,国际社会普遍认为私有化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出路,这种思想传导到国内,引发了关于国企改革方向问题的反复争论:主张国企应该私有化的学者认为,国有企业已成为未来中国成长最主要的障碍之一,只有私有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持应维护国企主导地位观点的学者则担心,大面积的国企私有化会动摇中国社会主义的制度刚性,削弱社会平等的经济基础,并导致社会动荡与改革的最终失败。《指导意见》的出台,既肯定了国有经济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也指出了国有企业应该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进行产权调整的基本事实,从而否定了“国企全面私有化”与“维持国企制度刚性”两种极端思维,为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部门与非国有经济部门的互补功能指明了方向。

诚然,“国家使命冲突”作为对国有企业“生存状况”的“客观”描述,确实可以为平衡“极端思维”提供指导,但在理论上仍然需要进一步探讨。因此,为了更好地理解不同时期国有企业承担的“国家使命”以及形成当前“国家使命冲突”的原因,本文试图将生产规模引入产权分析,并从社会供给的角度还原国有企业的历史作用,然后在综合考虑效率与生产规模的基础上,探讨国家干预对经济长期增长的影响,从而为分析国有企业承担“国家使命”的变化规律及其分类改革提供经济学依据。

二、社会供给与国有企业的历史作用

(一)国有企业参与社会生产的理论依据

在产权经济学家看来,产权的激励功能主要源于两个方面:减少不确定性和降低交易费用;将外部性内部化。正是源于对产权激励功能的认识,产权经济学家不仅认为清晰的产权界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正向关系,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取决于产权界定的清晰度,并且反复强调政府干预的非正当性。只是历史的发展证明,私有产权并不是灵丹妙药,以私有化为改革导向的拉美、东欧、原苏联国家与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并未取得预想的发展效果;即使是美欧也分别爆发了次贷危机与主权国家债务危机,至今仍未走出困局。事实上,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需要发展一定比例的国有经济来承担相应阶段社会发展的“国家使命”。本文认为,现代产权理论难以对政府干预与宏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做出合理解释,一个重要的根源在于其倾向于微观与效率的分析方法。下面我们将通过引入生产可能性曲线,根据微观、宏观分析问题的差异性更深入地理解产权分析的这种缺陷。

图1为生产可能性边界图。社会全部资源可生产OD单位X产品或OA单位Y产品,也可以生产AD曲线所表示的各种不同的X与Y的产量组合,AD曲线所描绘的就是社会在一定的资源与技术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大产量组合,所以被称为生产可能性曲线或转换线。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可以选择AD曲线上任意一点来组织生产活动。微观经济学所要解答的问题就是,社会的生产活动到底应该选择F点还是G点,或者AD线上其他任何一点展开?换句话说,微观经济学很大程度上就是研究假定在社会生产处于生产可能性边界上时个体的经济选择行为,此时一个社会的全部资源都得到了充分利用,社会经济达到了充分就业状态。

然而,在一般情况下社会生产并不恰好处于生产可能性边界上,当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时,社会生产可能是位于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某一点(如Q点),当资源被过度利用时,社会生产可能破坏性地达到生产可能性曲线之外的某一点(如P点),因此生产可能性曲线也可以用来说明社会资源是否得到了充分利用。宏观经济学所要解答的问题就是,为什么社会经济会处于Q点或达到P点,又需要通过实施何种政策能使经济向AD线逼近?

概言之,微观经济学分析的往往是社会生产性资源充分利用条件下的生产效率问题,而宏观经济学分析的往往是社会生产性资源非充分利用(包括闲置和过度使用)条件下生产规模问题。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在很大程度上遵循了微观分析方法,因而总是强调国有企业的低效率,而忽视其在生产规模扩张方面的巨大作用。很多时候,规模庞大的企业并不是建立在私有制自由发展的基础之上,而是政府干预的结果,政府既可以通过建立国有企业迅速扩大工业化生产做到这一点,也可以通过对私人企业的大量支援实现这一结果。由此可见,从历史的角度看,国有企业参与社会生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场供给不足,一个国家离生产可能性边界越远,就越需要国有企业来迅速扩大生产规模。

一般而言,政府在社会生产活动中可能扮演两个相悖的角色:一个是社会生产的推动者,二是剩余索取的寻租者。前者会形成生产规模扩张效应,尽管其有时可能是低效率的;后者会形成生产规模减速效应,其综合影响程度取决于政府生产性偏好与政府强度:政府的生产性偏好越强,则更关心社会生产扩张,减少寻租偏好;反之,政府强度越大,寻租偏好越强,租值耗散就越严重。因此,政府这两种效应的对比将使国有企业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有三种情形:(1)生产要素价格扭曲带来的生产规模扩张效应比政府寻租活动导致的生产规模减速效应要大,国有企业条件下的生产规模扩张速度要比市场条件下更快,这种情形主要出现在社会生产离生产可能性边界较远时;(2)生产要素价格扭曲带来的生产规模扩张效应与政府寻租活动导致的生产规模减速效应相等,国有企业条件下的生产规模扩张速度与市场条件下等同,这种情形不常见,只是市场化改革的某个转折点;(3)生产要素价格扭曲带来的生产规模扩张效应比政府寻租活动导致的生产规模减速效应要小,国有企业条件下的生产规模扩张速度要比市场条件下更慢,这种情形主要出现在社会生产处于生产可能性边界附近时。

(二)不同历史时期国有企业的“国家使命”

考察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假定一个国家阶段性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是初步的工业化,要实现这个目标的前提条件是将大量原来处于农业生产领域或闲置状态的生产要素转入工业生产领域。因此在工业化初期,工业生产规模扩张是关键,国有企业的“国家使命”主要是推动工业化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张,国有企业面临着“盈利性企业使命”与“公共性政策使命”双重责任。这一阶段,政府的强生产性偏好与弱寻租偏好会导致国有企业相比私有企业更具生产规模扩张优势,原苏联阶段性成功、拉美奇迹、东亚奇迹、南非奇迹等就是通过政府建立国有企业实现初期工业化的;德国与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在其工业化之初也是遵循这一路径的;即使是一直自认为坚守自由主义的美国,在其发展初期通过国家力量推动工商业发展的作用也不容低估。这一社会发展阶段,若采取严格的私有产权来排斥国有企业,社会生产可能会由于私有企业自我积累缓慢而使得该社会需要相对更长的时间才能从低级社会演变至高级社会,甚至出现类似撒哈拉以南非洲部分国家(或部落)的情形,陷入低生产水平的“陷阱”。

但是,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张,社会生产越来越趋近于生产可能性边界,生产性资源的稀缺程度会越来越高,生产效率取代生产规模成为社会生产需要解决的最重要问题。而国内外诸多文献证明,私有企业相对于国有企业在生产效率方面更具优势。例如,刘小玄研究我国工业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对效率差异的影响时发现,由于明晰的产权结构和稳定的产权关系,民营企业的平均效率最高,大约为国有企业平均效率的2~5倍;Dewenter和Malatesta的对比研究结果也显示,国有企业的资产回报率和权益回报率都显著低于私有企业。因此,国有企业的“国家使命”也应该相应地由双重责任转向以“公共性政策使命”为主,国有企业要逐渐从“盈利性企业使命”中退出。否则社会生产将陷入困境,如原苏联坚守公有制经济,经济的不可持续最终导致了其悲剧结局;东南亚经济政策被利益集团“锁定”,供过于求的社会生产使东南亚国家的大量外部资金注入房地产业与股市,导致经济泡沫化,最终泡沫破灭引发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南非劳动生产率提高缓慢,能源消耗提高了,但人们的收入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增长主要是依靠要素投入,最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不同历史时期国有企业“国家使命”的转变印证了国有企业参与社会生产源于市场供给不足的观点:工业化初期社会工业品供给严重不足,于是由国有企业来提升工业品的供给就成为必然;随着工业品生产规模的扩大,到了工业化中后期,工业品供给不再存在严重不足,这就需要降低国有企业比重,将更多社会生产交给效率导向的市场,国有企业只需更多关注社会公益类产品的生产与供给。

(三)生产可能性边界移动与国有企业“国家使命”的变化规律

随着社会产出向生产可能性边界逼近,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除了公益类产品的生产,国有企业是否应该完全退出商业类产品的生产与供给,以发挥私有产权的生产效率提升优势?答案是否定的,其重要原因在于:生产可能性边界表明的是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水平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大产量的组合,当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资源投入及技术水平等发生变化时,生产可能性边界也会随之移动。

图2为生产可能性边界移动图。在社会生产可能性曲线为AD线时,随着生产向AD线逼近,如果不考虑生产可能性边界的移动,商品类产品生产企业普遍私有化就是一种理性的选择。但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生产可能性边界不可能固定不变。比较图1与图2中的P点:在图1中,P点在社会生产可能性曲线AD线之外,说明当时资源和技术条件达不到P点的生产规模;但在图2中,P点恰恰处于社会生产可能性曲线A1D1线上。存在于生产可能性曲线AD线与A1D1线之间的距离表明,随着资源投入及技术水平的变动,生产可能性边界会向外扩展,使得社会产出与生产可能性边界之间的距离重新趋远,在此种情况下,生产规模扩张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会再次提升,因而通过国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的重要性也会增强。同样的分析也适用于社会生产可能性曲线A1D1线向A2D2线移动的情形。由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多次变动幅度巨大的社会生产可能性边界变动,每一次大的变动都会有先通过国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在靠近新的社会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时候再通过减少国有企业提升社会生产效率。综合影响的结果是:即使在工业化之后,国有企业也不应该完全退出商业类产品生产,而应该根据市场供给的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三、新时期国有企业分类改革的基本思路

当前,我国已经步入工业化后期阶段,既面临着部分传统产业产能过剩急需转型升级的挑战,又面临着第三次工业革命实现“赶超”发展的现实机遇,国有企业已经由工业化初期承担“盈利性企业使命”与“公共性政策使命”双重责任逐渐向承担“公共性政策使命”单一责任为主转变,这就需要根据社会不同类型产品的供给能力来确定国有企业参与的范围与程度。

为了分析更加深入,如表1所示,在国家《指导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企业分为公益类、准公益类、准商业类、商业类四种类型。对于公益类产品,如粮油储备、国防等,市场基本没有供给,不可能满足社会所需,必须实施国有独资,严格预算管理,实现国家供给。对于准公益类产品,如电网、地铁、公交运输、城市维护与网络安全等,市场供给规模较小,难以满足社会需要,必须实施国有控股,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引入私有企业实施委托经营、特许经营等。对于准商业类产品,如银行、自来水、天然气供应等,由于是收费产品,市场有着相当的供给能力,但这些产品往往涉及民生,需要国家适当干预,必须实施国有参股,并进行指导定价。对于商业类产品,如加工、建筑和服务业等,市场供给一般较为充裕,可实施股权多元化策略,尽可能将产品的生产交由民企,国有股权适当参与。

然而,将商业类产品交由民企,并不意味着国有企业要完全从这一领域退出。因为2008与2010年中国人均GDP接连超过3000与4000美元关口,成为了上中等收入水平的国家。从国外的历史经验看,这一阶段具备两个特点。一是社会生产靠近了低水平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一个具代表性的现象是,中国部分工业产品已经存在产能过剩问题,2003年中国人均GDP首次超过1000美元,产能过剩在钢铁、电解铝等少数行业开始出现,2005年底,国家发改委明确表示,钢铁、电解铝、汽车等11个行业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至2012年底,我国制造业平均有近28%的产能闲置,35.5%的制造业企业产能利用率在75%或以下,不仅钢铁、水泥、汽车、纺织等传统产业,就连风电设备、多晶硅等部分新兴产业也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产能过剩。二是社会离高水平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仍然有一定的距离。中国已整体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科技和产业发展水平总体上仍存在较大差距,国际竞争力仍然不强,需要大力发展高端产业以向高水平的生产可能性边界靠近。因此,从现阶段的社会发展状况看,我国社会发展中突出的问题包括两方面:一是扩大高端产品的生产规模;二是提高中低端产品的生产效率。

由此可见,对于商业类产品,国有企业同样面临“公共政策性使命”。一是从中低端产品的生产中退出,去“过剩产能”。国有企业不应该再介入中低端产品的生产活动,只是在特殊的情况下对某些特定时期市场出现严重短缺的产品临时进行干预,通过扩大供给来平衡社会供求。二是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介入力度。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这些产业的生产目前一般都没有达到社会所需的规模,其生产规模的扩张是社会靠近高水平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关键,因此需要国有企业介入。但是需要提及的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国有企业的主要作用在于“孵化”,待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起来之后,国有企业要通过“国退民进”实现退出,转而“孵化”下一轮战略性新兴产业。

四、结论与建议

由于国有企业具有生产规模扩张优势,经常移动的生产可能性边界需要国有企业的长期存在并不断调整,因而从供给的角度看,保持一个适度的国有企业规模对经济的长期发展而言是十分必要的。虽然阻止国企权力滥用、腐败和欺诈存在高社会成本,但这并不构成国企全面私有化的理由,过度私有化导致拉美、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前苏联与东欧转型国家甚至欧美发达国家社会发展出现种种问题,这足以成为中国国企改革的前车之鉴。

首先,私有化不是方向。不可否认,私有产权是增进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但与此同时,私有化并不是产权制度演进的明确方向,因为经济系统还必须考虑通过国有企业来解决社会生产规模扩张问题。特别是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来临,需要通过发挥国有企业生产规模扩张优势来扩大绿色科技产品的生产规模,实现从传统工业时代向绿色科技时代的转变。前者由目前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决定,后者由未来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决定。

其次,要建立国有企业从“商业类”与“准商业类”领域的退出机制。对国有企业进行分类改革,就是因为自新中国成立至今,市场对一般工业品的供给能力已经大大增强,对于这些“商业类”与“准商业类”特别是中低端产品的生产,国有企业应该建立退出机制,转而主要承担保障“公益类”产品生产与扩大高端产品(即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生产两个重要任务,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更进一步,即使是高端产品生产,国有企业的主要作用在于“孵化”,待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起来,市场供给能力增强后,国有企业同样要动态退出。

最后,加大国有企业对“公益类”与“准公益类”产品的投资力度。目前,我国部分“公益类”与“准公益类”产品还短缺严重,很难形成有效的市场供给,需要加大国有企业的投资力度,形成国家供给机制。

参考文献

[1]黄群慧,余菁.新时期的新思路:国有企业分类改革与治理[J].中国工业经济,2013,(11):5-17.

[2][美]大卫·科茨,张文红,编译.所有制、产权和经济业绩:美国和其他国家的理论与实践[J].国外理论动态,2007,(2):51-54.

[3]刘小玄.中国工业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对效率差异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0,(2):9-35.

行业分类国家统计局 篇8

在现行WTO规则下,发展中国家可以享受一些特殊和差别待遇,但并未规定发展中国家的标准,而由成员自我声明是否是发展中国家,目前148个成员85%以上都是发展中国家。

美欧在WTO多哈谈判中要求对发展中国家除联合国已有定义的最不发达国家外重新分类。表面的理由是发展中国家应按不同经济发展水平承担WTO义务,但实际上是企图把发展中国家分成三六九等,矛头指向包括中国在内的经济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剥夺它们享受特殊和差别待遇的权利,最大限度打开这些国家的市場。由于在多哈框架协议谈判中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坚决反对,美欧的这一企图未能得逞。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发展中国家认为,的确存在着一种不公平的情况,即像韩国这样富裕的OECD成员自我指定为发展中国家,导致人均收入超过9000美元的国家与人均收入不足1000美元的国家在WTO享受同样的特殊和差别待遇,也导致发达国家在多边谈判中不愿继续给予发展中国家特殊和差别待遇。

IPC具体建议将发展中国家分为三类:最不发达国家,低、中收入发展中国家和高、中收入发展中国家。(1)最不发达国家(LDCs)指其GDP人均收入在900美元以下、人力资源匮乏、经济脆弱;(2)低、中收入发展中国家指其GDP人均收入在901和3035美元之间;(3)高、中收入发展中国家则收入在3035美元和9385美元之间。每一组的国家应该根据它们各自的能力在农业市场准入、国内支持和出口竞争上承担相应的承诺(见附件)。

IPC认为该分类方法可使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和差别待遇更加准确、有效并具有操作性。在农产品市场准入方面,高、中收入发展中国家除了享受更长的实施期外,应与发达国家同样削减关税和承诺同样的市场准入水平,低、中收入发展中国家可履行较低的承诺,并享受较长的实施期,最不发达国家则免于履行承诺。

上一篇:三分钟诚信的演讲稿下一篇:一年级数学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