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期中试卷

2024-09-12|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人教版五年级期中试卷(精选10篇)

人教版五年级期中试卷 篇1

一、卷面书写。(5分)

请同学们在答题时认真书写,做到规范、端正、美观,行款整齐。让你的试卷拥有一张清秀、漂亮的面孔!

二、语文积累与基本技能(39分)

1、抄写下面一段话,要写得正确、规范、美观。(5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生难忘!

2、看拼音,写词语。(8分)

hǎi yáng tuī qiāo xiè dài liǎn pang

biān cè zāo yù wū yè bìng mó

3、补充四字词语。(2分)

()贪婪 自相()()不已 张口()

4、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4分)

绝:①断绝;②穷尽;③极;最;④独一无二的,没有人能赶上的。

(1)绝大多数人都赞成去黄山游玩。()

(2)他把法子都想绝了。()

(3)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碧泉“四绝”闻名于世。()

(4)来黄山旅游的人络绎不绝。()

5、选词填空。(5分)

收看 俯视 仰望 眺望 瞻仰

(1)我站在大厦的第18层()下面,马路上来来往往的汽车就像慢慢爬行的小甲虫。

(2)我跟爸爸爬上鹳雀楼,()着远处的景色。

(3)我们登上中山陵,()了孙中山先生的塑像和陵寝。

(4)年三十的晚上,我们全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春节联欢晚会。

(5)我抬头()星空,寻找牵牛星、织女星和北斗星在哪儿。

6、根据要求写词语或句子。(6分)

(1)看杂技演员在高空精彩的表演,我把手都拍红了。此时此刻,我情不自禁的发出一声赞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身怀绝技才敢走遍天下啊!就连见多识广的爸爸也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练到这样的境界并不容易呀!”

(2)灾难过后,同学们为灾区送去了文具、书籍…….虽然这些东西不是新的,却是灾区孩子最需要的。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没有太阳,世界上还会有植物和动物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里的水真清啊!(把句子写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躺在海面上,细浪在我耳边回响。(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9分)

①、《陶校长的演讲》中的陶校长是指人民教育家____________。他跟我们谈了四个问题,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我们每天都这样地问问自己,这样地___________自己,我们就一定能在各方面有长足的进步。

②、韩愈认为用“敲”字更好的理由有三点:一是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你要知道,‘ ’,永远比 ……”

④、在这几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许多人物,有___________法布尔,______________的贾岛, __________________ 的嫦娥, ______________的逄蒙,还有____________的牧童和 小恩科西。

三、阅读(31分)

(一)《金蝉脱壳》(9分)

开始脱壳了!蝉虫整个身体来回地抽搐了几下,背上立刻裂开了一道口子,蝉背露出来了。背上那一层保护甲的颜色也在很快地变化着,先是极淡的绿色,一会儿变成了深绿色。接着,头钻出来了,前面一双透明发亮的大眼睛,像()。六只脚出来了,整个身子在慢慢地活动。最有趣的是蝉尾出壳的情景。未出壳的蝉尾使劲地抖动着,伸着。蝉儿把它已经出壳的上半身(),又敏捷地(),再用前脚(),()的蝉尾就出来了。

1、在文中括号内填上句子。(5分)

2、这段话讲了蝉脱壳的过程是:背上裂开一道口子—()钻出来—()出来—()出壳(3分)

3、这段话的叙述顺序是_________(1分)

(1)总——分顺序(2)总——分——总顺序(3)事情发展顺序

(二)天才少年——比尔?盖茨(21分)

美国人比尔?盖茨靠着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在20年里,魔术般地把几百美元变成上亿元,让世人大吃一惊。有人说,盖茨和他的微软公司将会改变整个世界。

盖茨天生精力旺盛,非常好动。还是婴儿时,他就喜欢让摇篮长时间不停地动,这好像很有趣。直到今天,他还是喜欢不停地摇晃,这几乎成了美国妇孺皆知的盖茨特征。他七八岁时,母亲担任社区服务工作,经常带他到学校里去给学生讲解西雅图的历史,盖茨总是坐在前排极为专心地听讲,这时好动的习惯却一点也找不到了。

盖茨从小志向远大。上四年级时,他就对自己的好友说:“与其做一株绿洲中的小草,还不如做一棵秃丘上的橡树。”

他和许多孩子一样,梦想成为人中豪杰。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一概认真完成,就是花很长时间,也要尽力争第一。一次,老师让每人写一篇故事,不超过20页,他却写了100页。盖茨善于思考,喜欢创新。他觉得人人都应有自己的创造发明。

盖茨生于名门世家,但父母却不过度奢华。在母亲的安排下,一家人的吃饭、出游,包括孩子们的穿衣都弄得井井有条。家庭这种严谨、精细的作风自然而然地影响了比尔?盖茨,使他养成了节俭的习惯。

“时间”和“观念”是盖茨最注重的两个条件。他的读书笔记中清楚地记着这样一句座右铭:“机会加时间等于金钱。”自从他在中学就读后,便迷上了计算机,从此盖茨与计算机结下了不解之缘。

1.给下面划线字注音。(2分)

秃丘()奢华()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2分)

妇孺皆知

不解之缘

3、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3.“这几乎成了美国妇孺皆知的盖茨特征”联系上文,说说“盖茨特征”指 的是:。(3分)

4.“与其做一株绿洲中的小草,还不如做一棵秃丘上的橡树。”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3分)

5.读了短文,你认为比尔?盖茨取得成功的因素有哪些?(3分)

6、你从比尔?盖茨身上学到了什么?(4分)

四、习作(30分)

题目:那天,我真

提示:(1)把题目补充完整,根据自己的需要可选填“高兴”“后悔”“难过”“气愤”等词语。(2)写一件事,叙事清楚,重点突出,表达真情实感。

以上就是语文网为各位同学们整理的五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也祝大家考试顺利!

人教版五年级期中试卷 篇2

一、典型失分题折射目标意识的缺失

1. 单元教学缺乏整体意识。▲题例

例1:对比着读读下面两段介绍松鼠的话, 比较两个片段在介绍内容、说明方法与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片段一:松鼠亦称灰鼠, 哺乳动物的一种。体长20~28cm, 尾蓬松, 长16~24cm。体毛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 腹面白色。生活在松林中, 有的种类毛皮珍贵。

片段二: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 乖巧、驯良, 很讨人喜欢。它们面容清秀, 眼睛闪闪发光, 身体矫健, 四肢轻快。玲珑的小面孔, 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 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 一直翘到头上, 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答题情况分析

抽样班级的平均得分率为65%, 可以想见教师平时教学中单元整组意识的缺乏。五上年级第三组共四篇课文, 其中《松鼠》这篇略读课文是文艺性说明文, 采用的是描写性的说明方法。提示语告诉我们, 《松鼠》一文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教学中教师若能站在单元整组教学的高度, 根据略读课文的教学要点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比较几篇课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以及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这道题得分率不可能这么低。此外, 这一题例也反映出我们的阅读教学缺乏文体意识, 往往把资讯性文章也当成文学性文章来上, 尤其是像《松鼠》这样的文艺性说明文。

2. 阅读体会“泛泛而谈”。▲题例

例2:摘录文中一个带给你启示的句子, 并联系文章内容和生活, 谈谈你的体会。

▲答题情况分析

抽样班级学生所写的体会, 都是就句论句, 没能联系文章内容, 也没能联系生活, 显得空洞、单薄。从中可以反映出阅读教学中对于学生体会的引导与要求存在着泛泛而谈, 不求实质性内容的弊端。

3. 单元习作“形散神离”。▲题例

例3:成长中的记忆

提示:刚刚过去的2008年, 在我们身边, 在中华大地上, 发生了太多的事情。也许, 有那么一件事, 给你比较大的启发, 让你一下子长大了不少。回忆一下, 把这件事写下来吧。内容要具体, 感情要真实, 语句通顺, 不写错别字, 字数在400以上。

▲答题情况分析

这个作文题, 尽管似曾相识, 但学生的现场作文还是存在以下问题:审题没有抓住“长大”这一题眼, 选择了普通的玩耍、嬉戏等事情, 造成偏题;叙述事情不具体, 语言表达索然无味, 不通顺;套作现象依然存在。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 可以归结为两点, 一是教师对于新教材单元作文的呈现形式与编排意图把握不准。二是教材中的每次习作, 讲评、修改不够到位, 只写不改或者少改, 造成学生作文水平原地踏步, 不能循序渐进地从每次习作中得到提高。

二、把握教学目标必须“三观并重”

目标意识的缺失直接导致课堂教学中教师随意发挥, 学生学习低效甚至无效。那么该如何把握教学目标呢?面对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 教师需要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去把握教学目标。

1. 宏观把握课程总目标与学段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所述的总目标与学段目标是编写各年级教材的依据, 把握目标首先要认真解读课程总目标与学段目标, 比较课程总目标是如何循序渐进地分解在各个学段当中的。比如, 各种文体阅读的能力与方法, 对第一、二、三学段《课标》的阅读, 我们会发现:不同学段, 适合阅读的文体有别;同一文体, 在不同的学段, 阅读要求也有别。

再比如句子的阅读, 《课标》要求第一、二、三学段从“了解”到“理解”到“推想”, 逐步提升, 并且越来越强调个体阅读、生活积累与体验的过程。前文例2题, 学生谈体会空泛现象就与教师没有把握第三学段句子阅读教学的目标与策略直接相关。因为教师在教学中没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 联系相似文章的阅读等方法来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 学生对于重点词句含义的体会与表达自然也不能做到具体化。

2. 中观把握学段目标在各册教材中的呈现。

一个学段有两个年级、四个学期, 学段目标是怎样在各册教材中呈现的呢?从呈现方式上来说, 有明、暗两线, 明线指“单元导语”中的第二自然段以及“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栏目, 暗线指课后练习;从目标的承接性和发展性来说, 有一以贯之的, 也有循序渐进的。

细读、比较、分析学段目标在九到十二册教材中的具体呈现, 我们可以领悟到编者的意图。首先, 根据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认知心理与阅读水平, 把“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进行了分解。其中前者分解为“思乡情、童年生活的情趣、父母之爱、令人震撼的感动、热爱祖国的情怀、关爱他人、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人与动物的情感、热爱艺术的情操、对人生的感悟、关心人物命运”等等;后者又分解为描写的方法、表达感受的方法、抒情的方法等等。其次, 这些分解后的“思想感情”与“表达方法”又按照由浅入深、由一般到个别的规律在各册呈现, 比如表达感受的方法是从“留心观察, 用心感受, 真实表达” (十册) —“展开想象与联想, 表达独特感受” (十一册) —“用不同方法表达感悟” (十二册) ;描写的方法是从“描写人物方法” (九册、十册) —“描写景物、风情的方法” (十册) —“写出风俗特点的方法” (十二册) ……第三, 同一种表达方法的领悟, 在不同年级与不同单元的教材中所要求达成的目标度也是不同的。比如领悟描写人物的方法, 九册 (第六、八组) 只要求领悟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而十册 (第七组) 则要求在习作中学习运用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是贯穿第三学段始终的一个阅读训练要求。本着读写结合的思想, 第四册教材中有近十个单元像十册第七组那样在习作中提出了学习文章表达方法的要求。这样的单元在习作教学中教师把握目标难度不大。而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中, 大多数单元的习作编排是扣住单元专题的, 习作要求的呈现则重在打开学生写作思路、帮助丰富写作内容, 往往为学生提供多个选材的角度。像上文列举的五上年级第四组“生活中的启示”这次习作, 教材提供了三个选材的角度:小事、漫画、格言, 学生可以任选一个进行写作。教材这样的作文呈现方式往往使老师只关注了形式, 即让学生自选一个材料进行习作, 却忽视了每次习作虽然可以有不同的选材角度与题材, 但并非没有统一的目标与要求。“生活中的启示”这次习作, 就有三个目标:引导学生自觉地观察生活、关心生活、感受生活, 从生活中有所发现, 得到启示;能写清楚事实, 记清事情的过程;能写明白自己所得到的启示。而从上文的例3作文题 (成长中的记忆) , 学生现场作文出现的种种问题, 可以想见单元习作训练在选材、表达上都没达到目标。

3. 微观把握单元目标在课文教学中的达成。

人教版教材以专题 (人文专题为主) 组织单元, 学段目标在各册教材中循环呈现, 螺旋上升, 这样的教材编排与导学体系客观上导致了教师在把握单元、课文教学目标上的难度, 需要教师有较高的整体把握能力, 不仅从宏观、中观把握, 还要能从微观上把握单元目标在每篇课文教学中的达成。

人教版五年级期中试卷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秋思》;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洛”。

2.有感情地朗读《秋思》,并能背诵。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大意。

4.想象诗描绘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并背诵;品味诗句,想象意境,领会诗情。

课前准备:了解张籍生平。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教师展示《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同学们还记得这两首学过的诗吗?谁能说出这两首诗是什么内容?生答: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谁能找出和《秋思》有什么共同点?

生:诗中都有一个“思”字。对的,“思”是思想、思念、考虑、动脑筋的意思,那么诗人在《秋思》中思考的是什么呢?

2.师:同学们再看题目,秋字代表着秋天,秋天通常有什么节日?

生: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师:秋天古往今来就是文人墨客最常寄托思念与哀愁的季节,那么大家想想,诗人在诗中是否也有这样的考虑呢?好,让我们带着疑问探寻张籍诗中那份思念是怎么样的感情。

运用学生已学诗句引入教学,让学生在同类题材的诗中找到共同点,对所学的诗做出大胆猜测,进入下一步的学习,也让学生有意识地把已学学以致用。同时,利用题目的“秋”字交代诗创作的背景时间,有助于借用环境、充满感染力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找到了诗的情感基调,为进一步理解诗、了解诗人的生平、了解诗创作的背景,领悟诗的思想感情打下了基础。

二、古诗初步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根据课文插图的色调、人物的穿着、动作、表情等大胆猜测诗人在做什么。(大家请认真观察课文插图,画面是什么颜色的?里面都有什么景物?人物正在做什么?)

2.指导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四遍,这里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以读代讲,有层次地进行,由浅入深,让学生读得轻松,在读中感悟诗歌的情感,获得成功体验。

(1)前两遍要求学生读通、读顺,标出诗中的生字和多音字,读正确。(“洛(luo)”“意万重(chong)”)

(2)后两遍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划分小节,朗读时注意诗内部的停顿。

(3)检查读书情况,指导学生根据诗中故事发展的脉络,将诗读得字正腔圆、抑扬顿挫。

3.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了解诗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当时的境遇。(洛阳曾经是繁华之地,可到了张籍的时候却已是繁华不再。那到底是什么勾起了客居异乡的张籍的思乡之情呢?才让他写出这样一首思念情感厚重的诗呢?他是否也象图中人物是个身在他乡的人,只能托付别人向亲人寄去思念呢?)

三、品读诗句,了解古诗大意

1.让学生根据注释,对诗作初步的逐句翻译。

师:同学们,谁能告诉我根据注释,怎么翻译这首诗的意思呢?(请学生回答)

师:那么把四句诗连起来,整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生答:洛阳城里刮起了秋风,想写一封信给家里,要说的话很多很多。恐怕匆匆忙忙地没有把心里的话说完,捎信的人要走时,我又找开信封看看还有什么没写。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好,现在我们再来读一遍这首诗。

2.逐句品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标出每句诗的关键字词,并解释为何要标这个字,这个字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师:你从诗中什么地方最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1)“洛阳城里见秋风”(秋风),让学生想象秋风中的洛阳城百花凋谢,黄叶飘零的凄凉摇落之景。

(2)“欲作家书意万重”(家书、意万重),安排学生先与同桌讨论,感受诗人心中的千愁万绪,重点解读“万重”,让学生体验到诗人说不完、写不尽的思念,因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的心理。

(3)“复恐匆匆说不尽”(恐、匆匆、说不尽)“恐”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为什么觉得家书写得“匆匆”?“说不尽”的是什么?

(4)“行人临发又开封”(又开封)让学生想象诗人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的情景。

四、想象意境,领悟感情

1.逐层感悟。

(1)秋风引发乡愁

①指读:洛阳城里见秋风;

②探究“见”字描绘了怎样情景;

③回顾《静夜思》——举头见明月,低头思故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家书寄寓沉重思念

①诗人独在异乡,愁肠百结,只能凭家书传递亲情,他会有什么体会呢?你读了后又有什么体会?

②假如你就是张籍,你会对亲人、朋友写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3)诉不尽的乡愁

①营造情境,再次感受行人临行,但诗人心中说不尽的思念及无法排解的孤独与寂寞。

②回读《秋思》。

2.整体朗读。

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带感情读诗。

师:闭上眼睛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3.小结。

师:同学们都看到了秋叶飘零,意万重、又开封的画面。透这些画面,我们为诗人这种思乡情深深感动着。

该环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提问、讨论、想象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同时也培养了群体合作意识;教师适时地点播,激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古诗朦胧之解,另一方面推动学生将古诗熟读成诵。

五、指导背诵

1.让学生根据自己前面所学,看着带着对秋天的想象、对诗人情感的感悟朗读全诗。

2.指导学生根据板书多形式练习背诵古诗。(集体背、小组背、个人背)

3.小结:同学们,表达对家乡思念的古典诗词是非常多的,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唐代诗人岑参的一首诗《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六、欣赏唐代岑参的《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1.教师范读。

2.介绍作者岑参及写作背景。

3.学生读。

4.看到滚滚的渭河水流向故乡,诗人产生奇特的想象,想寄一样什么东西回去?

5.指导朗读。

6.小结:

师:什么是思乡情啊,那就是……的细节……那就是平添两行泪……那就是……

七、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1.回读这二首思乡诗。

2.山水相隔,隔不断我的思乡情;鸿雁传书,表达不尽我的思乡意;让我们一齐诵读这千古名作《泊船瓜洲》,《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师生齐诵读)

3.“秋思”已经转化为文化的符号,成为古今文人吟咏不时的命题。思念让人感到幸福,也感到悲伤,有喜有悲,有聚有散,但这就是人生。

板书: 秋思

意万重 又开封

思念家乡

点评:

本诗诗句浅显但诗境悠远,诗蕴深刻。在教学中,本教案着力体现:1.引导学生通过插画、关键字词对诗中的“秋”感同身受。2.从诵读提升到品悟的高度,通过反复吟诵,想象补白。从字面上理解诗意,从感情上体悟诗境,从而体会诗句背后的内蕴。遵循这理念,本教案设计呈现出以下特色:

一、以学引思,由已学导入古诗学习情境。

让学生在对已学思乡诗的复习当中为学习该诗酝酿情绪,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同类诗中找出共同点,引导学生大胆思考该诗的内容、诗人的情感,激发起学生学习新诗的兴趣,鼓励学生在新诗学习中找到不同点。通过在“旧诗”的引导,学生很快找到了理解新诗的“途径”,给下面的教学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调动多种感官感受古诗的氛围。

让学生根据插图“看图说话”,重塑了诗的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并促动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诗人创作的心情;在交流中,学生你来我往地“输出”自己的理解,不断修正着其他学生对本诗的理解;而在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中,学生循环渐进地一次次在读中感悟诗人的情感,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在配乐朗读中,优美动听的音乐则再次为学生重现了秋天萧条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尽情挥洒情感,实现与文本、教师和人物对话。

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的交替,一遍遍深入对诗的感悟,实现了多途径与文本对话,逐步深化感知文本。在生本对话的过程,学生经历了从“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到“正确”、“有节奏”,文本在对话中被学生解读出“味道”与“感觉”,实现了从“读通”到“读懂”的过程。

三、在吟咏反复追寻诗人的情思

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只采用多种形式,并且注重读的层次分明,让学生逐步、逐词、逐字走进诗的意境,体会到诗人内心深处千回百转的真挚情感,在体会与一次次的吟咏中呈螺旋式上升地加深对诗人情感的感受,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人教版五年级期中试卷 篇4

人教版2014-2015学年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

期中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

一、填空(第5小题3分,其余每题2分,共17分)1、0.37×4.9的积是()位小数,数确到个位是()。2、1里面有()个十分之一,2.7里面有()个十分之一。3、6.64÷3.3的商是(),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4、把34.65÷0.25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算式是(),根据是()。6、9a+6a=(+)•

7、一堆煤有x吨,已经烧了5天,烧了a吨,平均每天烧()吨煤,还剩()吨煤。(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8、小明晨跑2分钟跑了400米,平均每分钟跑()米,跑1米需要()分钟。

二、判断,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16分)。

1、循环小数一定是无限小数,所以无限小数也一定是循环小数。()

2、一个数的2.5倍,比原数大。()

3、近似数5和5.0比较,5.0比5精确。()

4、a+a=a2。()

5、X=3是方程。()6、36.9÷0.25×4=36.9÷(0.25×4)。()

7、观察一个物体时,最多能看到两个面。()8、0.244444可以记作0.24(。)。()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本题的括号里。

1、在计算0.8÷0.24时,被除数和除数都要同时()。人教版2014-2015学年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 期中考试试卷

A、不扩大 B、扩大10倍 C、扩大100倍

2、下面各式的结果大于1的算式是()。A、1÷0.44 B、0.44÷1 C、0.44×1

3、计算2.5×3.7+2.5×0.3的结果时,可用()使计算简便。A、乘法交换律 B、乘法分配律 C、乘法结合律

4、小红的妈妈将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瓶最多可装0.8千克,妈妈需要准备()个瓶。A、6 B、6.25 C、7

5、下面的数最小的是()。

A、2.07 B、2.07(。)C、2.0(。)7(。)D、2.077

四、计算(共38分)

1、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每题1分,共10分。)

5.4×0.01= 0.125×0.8= 0.27÷0.03= 1.8÷0.3= 500×0.2= 0.56÷0.4= 1.25×17×0.8= 0.01÷0.1= 0.37×0÷9.54= 0.55÷0.11=

2、用竖式计算。(每题2分,共12分。)

1.62÷1.5= 23.94÷252=

2.6×1.08= 0.54×1.35=

人教版2014-2015学年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 期中考试试卷

3、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每题3分,共12分)44.28÷0.9÷4.1 0.25×0.39×9.07-22.78÷3.4 4.8×99+4.84、只列式不计算。(每题2分,共4分)

(1)一个数的3.2倍是57.6,这个数的5.5倍是多少?

2)2.5除1.1的4倍,结果是多少?

五、解决问题。(共19分)

1.五(3)班共有37人,如果平均每人回收1.5千克废纸,1千克废纸可以生产0.8千克再生纸。回收的废纸可生产多少千克再生纸?

人教版2014-2015学年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 期中考试试卷

2.李家村用抽水机浇地抗旱,3台抽水机2.5小时共浇地1.65公顷,平均1台抽水机每小时可以浇地多少公顷?

3.去年我县某单位购买了680千克饼干,用纸箱装好运往玉树震灾区,每个纸箱可以装15千克,需要多少个纸箱才能把这些饼干全部运往灾区?

4.小明家今年第一季度支出水费52.5元。如果每吨水价2.5元,小明家第一季度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吨?

5.有10千克小麦可以磨面粉8.5千克,300千克小麦可以磨面粉多少千克?

人教版2014-2015学年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 期中考试试卷

6.东方小学五年级学生人数是四年级的1.2倍,五年级有252人。

四、五年级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人教版2014-2015学年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

期中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

一、填一填(每空1分,共20分)1、1.26868…是()小数,可以简写成()2、119.6÷23,商的最高位在()位上,所得的商是(3、4.72、4.72、4.727这三个数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4、3.5×0.7的积是一个()位小数,12.65×0.39的积是一个()位小数。人教版2014-2015学年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 期中考试试卷

5、回收1吨废纸,可以保护17棵树,回收35.1吨废纸可以保护()棵树。

6、根据28×12=336,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结果。2.8×0.12=()280×1.2=()

7、找规律填数2,0.4,0.08,(),0.0032一….

8、一只非洲蛙平均每次跳2.58m,照这样计算,它三次共跳()米。

9、不计算,运用规律直接填出得数

3×0.6 = 1.8 3.3×3.6=11.88 3.33×33.6 =111.888 3.33…3×33…3.6 =()20个3 20个3

10、小明在计算30.6除以一个数时,由于将商的小数点向右点错了一位,结果得到了204。这个除法算式的除数是()。11、3.7÷3的商,用循环小数酌简便记法表示是(),保留两位小数是()。

12、计算中0.646÷0.85时,去掉除数的小数点把它变为85,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变为()。

13、要使两个数的乘积由212.5变为2.125,如果其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应该()。

14、在下面等式的口里填上相同的数,使等式成立: 口×3-4×(2×口-3)=(口+4)÷3,口内的数是()。

二、判一判(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10分)l、苹果每千克2.5元,买0.5千克节果的价钱一定比6.5元少。2、0.6除以一个小数,所得的商一定比0.6大。()

3、两个数相除的商是0.9,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9倍,商是0.1。()4、9与9.00大小相等,表示的精确度也相同。()人教版2014-2015学年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 期中考试试卷

5、小亮从盒子中每次摸一个球,记录颜色后再放回重新摸。十次摸球的结果是八次摸到红球,二次摸到白球。盒子里一定有八个红球和两个白球。()

三、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10分)

1、与0.3×1.21的积相等的式子是()。

A、3×0.12 B、12.1×0.03 C、0.03×0.121

2、如果A点用数对表示为(2,5),B点用数对表示数(5,1),C点用数对表示为(2,1),那么三角形ABC-定是()三角形。A、锐角 B、钝角 C、直角 D、等腰

3、如图,甲摸到白球得1分,乙摸到黑球得1分,在()箱中摸最公平。

4、下列各式中,计算结果大于1的算式是()。A.1÷1.001 B、l~0.8 C、0.98×0.98 5、0.9696-----保留两位小数是()。A、0.96 B、1.00 C、0.97

四、算一算(每小题3分,共30分)l、直接写出得数(6分)

6.4÷0.8= 8×2.5= 0.2+0.78= 0.99 X1.25x8= 1.8×0.3= 0.1-0.02=

2、能简便的用简便方法计算

7.6 + 7.6×99 3.47 + 4.9 + 6.53 + 5.1 0.25×4÷0.2.5

×4 人教版2014-2015学年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 期中考试试卷

21.12 + 1.4 × 50.88)÷1.2

3、列式计算

(1)-个数的8倍比这个数的3 倍多40.5,求这个数。

(2)8与2.4的积是1.2的多少倍?

五、操作并回答问题(5分)1 0(1)猴山的位置用(,)表示,熊猫馆的位置用(,)表示,孔雀亭的位置用(,)表示,东门的位置用(,)的位置。(2)暑假,小明一家游览了公园,活动路线是(10,1)一(5,2)一(7,4)一(9,7)一(6,6)一(3,8)一(2,10)。请你画出他们的游览路线。

六、解决问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张师傅3.5小时生产28个零件,照这样计算,生产140个零件要多少小时?

人教版2014-2015学年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 期中考试试卷

2、一间教室,长7.5米,长是宽的1.25倍,里面坐48个学生,平均每个学生占地多少平方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3、小明登上山顶之后沿原路下山,上下山共用4小时,已知上山用了2.4小时下山的速度是每小时7.5千米,求上山的速度。

4、果园旱收获了260千克的橘子,个人叔叔要把他们分装在箱子里,每个箱子最多装l8千克,需要准备多少个箱子?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 篇5

二、看拼音写词语。15分

yìyángdùncuò hé ǎi chéngqiānyíngbǎi yǐ kào niǔ kòu huābàn pǔsù wúxī

niàngjiǔ luǒlù gēyóo róngyán zhēngfā guǒxié mǎlngshǔ jià jiē yōu huì

sìyǎng tū rú qílái xiào lǜ xíyǐwéicháng píqìbàozào gān zào lóng yǎ

fù ráo lún kuò wéi miào wéi xiào shān qīng shuǐ xiù jīn bìhuīhuáng ōu zhōu

三、背诵课文填空。10分

1.对,就是开得旺!,给它适时地浇水施肥,在春天的感召下,以旺盛的生命力,舒展出。这时候,自己感到快乐。

2.我们走到哪里,,结束了烈日的煎熬。

3.小鸟抖动彩翼,;松鼠有了美丽的家园。

4.河水不再浑浊咆哮。待到金色的秋天,5.听着,听着,阿炳的心。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

。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起初,琴声,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这似乎是阿炳 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

四、课文理解。13分

1.《梦圆飞天》里,“飞行正常”独立为一节的目的是。

2.“深秋的戈壁大漠,寒风凛冽”这句环境描写的作用是。

3.“制造”“配件”“装配”在文中的实际意思分别是

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

4.《游园不值》的作者是。“不值”的意思是。“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怜”的意思是,“小”的意思是,“扣”的意思是,诗的最后两句是。这两句的言外之意是。像这样有“言外之意”的诗句还有。

5.《只拣儿童多处行》的作者是。她的代表作品是。文中写花的特点是,儿童的特点是,作者采用的写法是。

6.说明文常用的三种说明方法是:(1)(2)3)

7.“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是课文《秦兵马俑》的 句,它的作用是。“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形象鲜明”是 句,它的作用是。“秦兵马俑,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

是 句,它的作用是。

五、下面的句子有什么病?请改过来。3分

1.在路上,我遇到了管老师。

2.最初,这兄弟俩都没有水,没有生命,不但荒凉寂寞,还经常遭到彗星和陨石突如其来的袭击。

3.当火山爆发时,这些矿物便分离出水,随着熔岩释放出来。

六、填标点。5分

1.人们利用克隆技术能够培植人体的皮肤进行植皮手术 能够 制造 出人的耳朵 软骨 肝脏和心脏等人体 配件 一旦病人需要 就能重新 装配

2.据说 三味 是把书比作五谷 蔬菜 点心的 也许这就是书香 三味书屋是几十年前的书塾 当年 诗云 子曰 咿咿呀呀的读书声 街上都能听得到。

七、小学语文猜谜语。2分

●有火才能煮熟饭,有水才能把田灌,蚕儿吐丝一圈圈,日头出来亮了天。(打一字)

●一口吃掉牛尾巴。(打一字)

八、按要求写字、词、成语。6分

1.写出3个语与“郑和远航”有关的成语:

2.写出3个含有“看”的意思的词语:

3.写出3个含有“看”的意思的成语:

4.写出3个写人的外貌、仪表的成语:

九、说出下列句子中的双引号的用法。3分

【双引号有三种用法:(1)引用;(2)特殊意思;(3)着重指出。】

1.她不能喊一声“妈妈”,也不能倾诉心中的希望和要求。()

2..她用这样动人的笔调描绘着她心中“看”到的世界。()

3.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

十、选择正确的读音。3分

掺和(huo he)矗立(zhù chù)砌(qì qiè)合 战车千乘(chéng shèng)

所向披靡(mí mì)曝(pù bào)晒

十一、作文。30分

看了陆梓晗的《“糗”事一箩筐》,你有什么“糗事”?你们家有什么“糗事”?请你写一写自己的“糗事”,或者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糗事”。题目自己定。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期中复习题 篇6

班别:

姓名:

成绩:

一、填空。

1、45分钟=()时

2.3米=

()厘米

4吨36千克=()吨

2、车上原有X人,到站有5人下车,现在有()人。

3、连续3个自然数,中间一个是A,前一个是(),另一个是()。

4、一本书有a页,张华每天看8页,看了b天。还有()页没看。

这本书如果有94页,张华看了7天,还有()页没看。

5、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二、判断。

1、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做方程。()

2、把0.46的小数点去掉后,原数就缩小到它的100倍。()

3、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2.3636是循环小数。()

三、选择。

1、1.64×0.79的积,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A、1.20

B、1.30

C、1.29

D、1.312、下面各数的商小于1的是()

A、0.92÷0.64

B、42.5÷39

C、7.05÷83、16

=

()

A、32

B、36

C、256

四、竖式计算。

(最后一题保留一位小数)

0.6×0.39

=

1.89÷5.4=

37.8÷3.6=

48÷2.3≈

五、能简要简。

21.36÷0.8-12.9

2.07÷0.23÷0.45

0.75×18÷0.15

6.4×101-6.4

2.5×32×12.5

3.68÷0.25÷4

六、解方程。

X+0.3

=

1.8

X-1.5

=

X÷5

=

0.2X

=

七、解决问题。

1、5台同样的抽水机,7小时可以浇地10.5公顷,1台抽水机每小时可以浇地多少公顷?

2、果农们要将680千克的葡萄装进纸箱运走,每个纸箱最多可盛下15千克。需要几个纸箱?(根据实际情况取近似数。)

3、小毅家上个月的用水量是14.5吨,每吨水的价格是2.50元。小毅家有4口人,平均每人付水费多少元?

4、长江是我国第一长河,长6299

km,比黄河长835

km。黄河长多少千米?

人教版五年级期中试卷 篇7

《秋思》是张藉的一首思乡之作, 作者客居洛阳, 又见秋风, 满眼萧瑟, 满怀愁情, 提笔写信, 请人捎去, 也捎去了一位游子的思乡愁肠。

特级教师俞国平在第一句诗的教学对话中, 凭借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文学触觉, 只抓一“见”字, 引领学生跨越时空, 慢慢地走近洛阳, 感受一颗异居他乡的孤寂的心, 着实让我们经受了一种与经典对话的满足。

师:谁来读第一句?

生:洛阳城里见秋风。

师:秋风看不见。或许那是一个早晨, 也或许那是一个傍晚。诗人站在瑟瑟的秋风里, 他看见的是什么呢?

生:他看到树叶黄了, 一片片从枝头飘落下来。

师:是啊, 那是叶落归根呢!

生:他看到了天空的一行大雁鸣叫着飞向远方。

师:大概是飞向远方的家吧!

生:门前的地上堆满了落叶。

师:除了看见景外, 他还会看到什么?

生:看到了匆匆行走的人们。可能是赶着回家吧?

生:看到了人们身上多了些衣裳, 缩瑟着身子。

师:孩子们, 诗人伫立在瑟瑟秋风里见到了许许多多, 可此时他“见不着”的是什么?

生:见不到家乡的风景。

生:见不到家乡的父母。

生:见不到兄弟姐妹。

师:【出示诗句:夜月红柑树, 求凤白藕花 (《送从弟戴玄往苏州》) 骨肉待我欢, 邻人望我荣 (《南归》) 。】

(生读)

师:读着这些诗句, 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家乡的景色很美。

生:他和兄弟感情很好。

生:邻里之间也非常和睦。

师:可是在这洛阳城里, 诗人见不到红柑树、白藕花, 他看到的只是——

生:洛阳城里见秋风。

师:他见不到亲人的欢声笑语、乡亲的把酒言欢, 他看到只有——

生:洛阳城里见秋风。

师: (补充阅读张籍的资料) 你们说, 这是怎样的一种心情, 怎样的“见”啊!

生:悲伤的“见”。

生:无奈的“见”。

生:凄凉的“见”。

……

【案例分析】

仔细品味俞老师与他的学生在教学对话过程中生成的教学内容, 我们可以寻找到一条值得借鉴的、把对话推向深刻的途径。

一、想象还原:“见”到什么

本诗言简意赅, 第一句诗中的“见”就是一个尽得诗意、溢满诗情的字眼。“见”是作者的一个视觉行为,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是“无意”见, “抬头”见, “不经意间”见。然而在这里只一“见”却处处是秋景, 满眼注秋意, 满心聚秋情。秋意是落寞和孤寂, 阵阵袭上心头;秋情是愁情, 泪眼迷蒙肝肠寸断。诗句中、诗人言说见的是“秋风”。可秋风何以见啊!见到的应是秋风里满地的秋景, 秋风飒飒, 树木凋零, 落叶翻飞, 黄叶堆地, 衰草凄凄, 雁鸣阵阵。于是, 诗人心头升起难言的凄楚。这一番对话, 需要有学生的理解的支持, 需要有学生的想象参与。俞老师的“他看见了什么”一问, 引领学生展开想象, 让想象唤醒曾经的经验、经历、认识等, 于是, 学生读到的“见”就不再是一个符号, 而是一幅萧条、凄凉的画了。想象使与诗文相关的表象在读者的脑海中还原, 于是, 诗在想象还原中逐渐丰满。

二、逆向思维:见不着什么

由“见什么”而生发“见不着什么”的话题, 这是逆向思维, 它存在于视觉范围之外, 由心的思念和渴盼, 情的呼唤和期待而产生的具体的形象。诗人客居他乡, 入秋思乡, 心灵深处最想见的是家乡的亲人、朋友, 然而, 秋风里行色匆匆的行人中, 哪是我的朋友?哪有我的兄弟?去哪儿找我的父母?最亲切的是家乡的花草树木, 可是满地的落叶里, 哪一张里留有家乡的芳香, 满城的萧瑟的树枝, 哪一枝是家乡矮树的姿态?“见什么”是表象的还原, 而“见不着什么”是思维的深入, 反映的是诗人内心深处最温柔的记忆和最强烈的渴望。俞老师由“见什么”而推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走向“见不着什么”, 使学生不但能身临其境, 还与诗人感同身受。

三、顺势联想:想见什么

“见不着什么”很容易让人产生“想见什么”的顺势联想, 从而使诗人的情意弥漫在诗文间, 诗人的心思、情愫在诗文中鲜明起来。俞老师适时补充阅读资料, 增添一些促进学生理解的信息, 于是, “想见什么”可见一斑:想见父母, 想见兄弟, 想见朋友, 想见家乡的红柑树、白藕花……然而想见而只能想念, 想念堆在心头, 情何以堪?

四、意境生成:怎一个“愁”字了得

如此, 抓“见”字引领想象, 还原表象, 又通过逆向思维荡开了解读的宽度, 再以顺势的相关联想促进解读的深度;以表象为原料, 以宽度为经线, 以深度为纬线, 编织着化不开的思乡情结, 怎一个“愁”字了得!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自测题 篇8

1.看谁先到家。

2.拉拉小车。

3.跳跳蹦床。

二、知识园

3.找一找,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在上面的图形中,有直角的图形是(),有锐角的图形是(),有钝角的图形是()。

5.○○○ ○○○ ○○○ ○○○ ○○○

□□□

○的个数是□的()倍。算式是()。

如果○的个数是□的7倍,○应有()个,还要再画上()个○。

三、百花园

1.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汽车行进是(),车轮运动是()。

A.平移B.旋转

(2)下面的角中是钝角的是()。

A. B.C.

(3)今年豆豆5岁,妈妈35岁。到了明年,妈妈的年龄是豆豆的()倍。

A.8 B.7 C.6D.5

(4)下面的变化过程中,“平移”的有()次。

A.1 B.2C.3D.4

2.应飘到哪儿呢?

使计算结果最大:7791

使计算结果最小:8266

四、操作园

1.画出向左平移8格后的图形。

2.在下图中画一条直线,使图中有一个锐角、一个直角和一个钝角。

五、生活园

(1) 20元钱可以买多少只?

(2)50元钱买1只 和1只,还剩多少元?

(3)请你自己提出一个问题并解答。

六、智慧园

(1)在圆和正方形中,但不在长方形中的数是(),它是()的()倍。

(2)在长方形和正方形外的一个数是(),它是()的()倍。

(3)既在长方形与正方形中,又在圆中的一个数是(),它是()的()倍。

人教版五年级期中试卷 篇9

时间:90分钟 总分120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23分)

1. 7.8×5表示( ),

4.6×0.25表示( )。

2. 8.7×2.56的积有( )小数,0.325×0.8的积有( )位小数。

3. 4.248248……是( )小数,循环节是( ),保留两位小数是( )

4. 一个两位数,如果用“四舍五入”法把它精确到0.1,它的近似值是7.0,那么这个两位数最大是( ),最小是( )。

5.比较大小

0.58×0.99 ○ 0.58 0.84 ○ 0.84÷0.35

0÷3.35 ○ 0 6.79÷1 ○ 6.79

6、根据28×15=420,直接写出下列算是的结果:2.8×1.5=( )、0.28×150=( )、0.28×1.5=( )、0.028×0.15=( )

7.军军今年a岁,爸爸的年龄比他的5倍多3岁,爸爸今年( )岁

8.长方形有( )条对称轴,正方形有( )条对称轴。

9、王阿姨要将51千克茶叶装盒,每0.23千克装一盒,大约需要( )个盒子。

10、商店进了a个书包,平均每天售出m个,卖了5天,还剩( )个,如果a=198,m=31,那么还剩( )个。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

1、4.2÷0.8的商是5时,余数是( )。

A、2 B、0.2 C、20

2、下面0.989898, 3.010010001……, 2.33中,无限小数有( )个。

A、1 B、2 C、3

3、大于2.1小于2.9的小数有( )个

A、7 B、8 C、无数

4、0.4998保留二位小数是( )

A、0.49 B、0.50 C、0.54

5、下面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等腰三角形 B、正方形 C、长方形 D、平行四边形

6、小梅今年a岁,比妈妈小25岁,妈妈去年( )岁。

A.25+a B.a-25 C.24+a

三、判断题(每题2分 共12分。)

1.a2=2a ( )

2.在近似值3,3.0,3.00中大小相等,意义相同。 ( )

3. 1.25×8÷1.25×8=1 ( )

4.在a÷b中,a,b可以为任意数。 ( )

5.一个非零数的1.2倍一定大于这个数。 ( )

6.循环小数都是无限小数,无限小数都是循环小数。 ( )

四、计算题(共35分)

1、直接写得数 (每题1 共10分)

9-0.22= 4.2÷0.14= 10÷0.4= 4.8+0.3=

12×2.5×8= 0.25×4.3×4= 15÷1.5+15=

0.5×4÷0.5×4= 3.8x+2.5x= 0.5b-0.2b+1.3b=

2、竖式计算。(每题2分共10分)

0.134×4.5= 18.6×2.3= 2.56×1.23=

(得数保留 2 位 小数)

85.5÷3.3= 4.8 ÷ 2.3 =

(得数用循环小数表示) (得数保留 一 位 小数)

3、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15分)

1.25×7×8 3.4×9+3.4 5.6×102

10.7×16.1-15.1×10.7 3.78÷0.25÷4

五、画图(6分)

O

(1) 将图形先向右平移3格,再向下平移2格,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2)将(1)得到的图形绕点O顺时针旋转90°

六、解决问题(27分)

1、在课外兴趣小组中,美术组有25人,舞蹈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1.4倍,这两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2、一种木材,每根长8.5米,每米重40千克,50根这样的木材重多少吨?

3、学校食堂计划十月份每天吃3.6千克大米,后来增加了老师,实际每天吃4千克。原来可以吃30天的大米,现在可以吃多少天?

4、李叔叔用1.8元钱买了50个螺丝钉,照这样计算,买250个螺丝钉要多少元?

5、张平到商店买练习本和墨水,张阿姨给了他一张发票(如下图),但他不小心把墨水翻在发票上了,你能算出他买了多少本练习本吗?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每空1分,共23分)

1、7.8的5倍是多少,4.6的0.25倍是多少

2、3、1

3、无限、248、4.25

4、7.04、6.95

5、<、<、=、=

6、4.2、42、0.42、0.0042

7、5a+3

8、2、4

9、227

10、a-5m、43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

B、A、C、B、D、C

三、判断题(每题2分 共12分。)

×、×、×、×、√、×

四、计算题(共35分)

1、直接写得数 (每题1 共10分)

答案略

2、竖式计算。(每题2分共10分)

0.603、42、78、3.15、25.90(90循环)、2.1

3、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15分)

70、34、571.2、107、3.78

五、画图(6分)

答案略(每个图形2分)

六、解决问题(27分,1、2、3题每题各5分,4、5题每题各6分)

1、60人

2、17吨

3、27天

4、9元

5、7本

1.五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卷及答案(完整版)

2.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卷及答案(完整版)

3.2014-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附答案)

4.2014-20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测试题(附答案)

5.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及答案

6.2014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附答案)

7.2014-2015年苏教版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质量测试卷(带答案)

8.2015年五年级上册寒假作业答案大全

人教版五年级期中试卷 篇10

luǒlùpáoxiàoɡuǒxiéxiǎnɡyǒushènɡyù

bàozàopàiqiǎnkùxínɡfúlǎoxiéyu2、在括号里填上表示“看”的意思的词。4%

(1)听了陈妍的话,李园不屑一顾地()了她一眼。

(2)清明节前,我们()了烈士陵墓。

(3)我()了一下四周,一点动静也没有。

(4)拿到这本书,我先()一遍,然后再仔细阅读。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成语。10%

1405年7月11日中午,身材魁梧的郑和地走上指挥船,他:“启航!”,船队便地出发了。每到一个国家,郑和都,与当地的老百姓互赠,以表达友好的情感。然而在航行中并不是的,船队好几次遇上。但面对险情,郑和总是,一次次。郑和远航真不愧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壮举。

二、句子集中营。4%

1、按要求改写句子。2%

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换两种说法,句意不变)

(1)

(2)

2、照样子,仿写句子。2%

例:小溪是勇敢的,它不怕高山峻岭的险阻,不怕道路的崎岖,勇往直前。

小草是,它不怕,不怕。

是,它不怕,不怕。

三、佳文再赏。14%

1、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千姿百态的,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描

写赞美春天。宋代诗人___________在《游园不值》中写到“春色满园关不住。”像这样的诗句,请你再写两句,__________________。3%

2、的荒山,如今已,当风儿吹过的时候,便涌起。

小鸟,来这里;松鼠有了美丽的家园,快活得。这段话出自,学了这篇课文,我们自然就会想到我国的植树节是每年的_____________。4%

3、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他爱,他爱,他爱……对于“爱”的内容,你的理解是。3%

4、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的花,这繁花,不留,阳光下就像

……这句话中用比作,这使你觉得

4%

四、生活中的语文。4%

夏雪进入高年级后,妈妈便为她精心安排了双休日的时间,下面是夏雪的日程表:

周六周日

上午参加语文提高班的学习参加数学提高班的学习

中午午休午休

下午参加英语提高班的学习到少年宫学习钢琴

晚上做家庭作业、看课外书自我安排

看了这张日程表,你有什么看法?请将你的看法有条理地写下来。

五、能力提升。2%

读了《海伦凯勒》后,有人出了副对子。上联是“不屈不挠,海伦唱响生命曲”。请你结合《上下五千年》中的历史故事写出下联:“。”

六、美文阅读。21%

(一)埃及金字塔(节选)

古埃及各个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其中最大的是开罗近郊的胡夫金字塔。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十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1、在文中的空白处点上合适的标点。2.5%

2、这段话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和,以金字塔为例说明。1.5%

3、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的方法来写金字塔的,这样写的好处是。2%

4、埃及金字塔是的象征,也是的结晶。由此,我们自然就会想到象征我国的。2%

(二)穿透灵魂的微笑

非洲的一座火山爆发了,随之而来的泥石流狂泻而下,迅速扑向座落在山脚下不远处的一个小山庄。农舍、良田、树木,一切的一切都没有躲过被冲毁的劫(jiéqiè)难。

滚滚而来的泥石流惊醒了睡梦中的一个十四岁的小女孩。流进屋内的泥石流已上升到她的颈部。小女孩只露出双臂(bèibì)、颈和头部。及时赶来的营救人员围着她一筹莫展。因为对遍体鳞伤的她来讲,每一次拉扯无疑是一种更大的(伤害危害)。此刻房屋早已倒塌,她的双亲也被泥石流夺去生命,她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之一。

当记者把摄像机对准她时,她始终没有叫一声“疼”,一直咬着牙微笑着,不停地向营救人员挥手致谢,两臂做出表示胜利的“V”字形,她(坚信相信)政府派来的营救人员一定能够救她。可是,营救人员倾尽全力也没能从固若金汤的泥石流中救出她。小女孩始终微笑着挥着手一点一点地被泥石流掩盖。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脸上流露着微笑,手臂一直保持着“V”字形。那一刻仿佛漫长如一个世纪,在场的人含泪目睹了这庄严而又悲惨的一幕。

世界静极,只见灵魂独舞。

死神可以夺去人的生命,永远夺不去生死关头那“V”字所蕴含的信念和精神!常常在生命边缘蕴含着震撼世界的力量,让人生所有的苦难如轻烟般飘散。

世界上最坚硬不屈的就是那在苦难中的微笑着、痛苦着、高扬信念旗帜的灵魂。

1、在括号内选择合适的词或读音。2%

2、在“”处填上合适的关联词。2%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

庄严()劫难()一筹莫展()

4、“她始终没有叫一声‘疼’”,这句话中“疼”加引号表示1%

5、、“V”字形代表,“庄严而又悲惨的一幕”是指

;“世界静极,只见灵魂独舞。”这是一种的灵魂。3%

7、文章结尾写道:“世界上最坚硬不屈的就是那在苦难中的微笑着、痛苦着、高扬信念旗帜的灵魂。请你联系自身实际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2%

七、习作大舞台。(请任选其中一题)30%

1、同学们,相信大家一定有过“心儿怦怦跳”的体验吧。去参加钢琴考试时,考场上题目做不出来,第一次演讲……请你以《心儿怦怦跳》为题选一件事,把你自己当时的感受、体验用流畅的语言写下来。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秋浦感主人归燕寄内下一篇:上海导游欢迎词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