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微原文(精选3篇)
式微原文 篇1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
《式微》注释
⑴式:作语助词。微:(日光)衰微,黄昏或曰天黑。
⑵微:非。微君:要不是君主。
⑶中露:露中。倒文以协韵。
⑷躬:身体。
《式微》鉴赏
关于此诗主旨,《毛诗序》说是黎侯为狄所逐,流亡于卫,其臣作此劝他归国。刘向《列女传·贞顺篇》说是卫侯之女嫁黎国庄公,却不为其所纳,有人劝以归,她则“终执贞一,不违妇道,以俟君命”,并赋此诗以明志。二说均牵强附会,因为无论是实指黎侯或黎庄妇人,都缺乏史实佐证。余冠英认为“这是苦于劳役的人所发的怨声”(《诗经选》),乃最切诗旨。
诗凡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短短二章,寥寥几句,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在艺术上,这首诗有两个特点。一是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二是以韵脚烘托情感气氛。诗共二章十句,不仅句句用韵,而且每章换韵,故而全诗词气紧凑,节奏短促,情调急迫,充分表达出了服劳役者的苦痛心情以及他们日益增强的背弃暴政的决心。从此诗所用韵脚分析,前章用微韵、鱼韵,后章为微韵、侵韵,这些韵部都较适合表达哀远沉痛的情绪。诗人的随情用韵,使诗情藉着韵脚所体现的感情基调获得了充分的强调。所以方玉润评此诗云:“语浅意深,中藏无限义理,未许粗心人卤莽读过。”(《诗经原始》)
由于《毛诗》将此诗解说成劝归,历代学《诗》者又都以毛说为主,所以“式微”一词竟逐渐衍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归隐”意象,如唐王维“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渭川田家》);孟浩然“因君故乡去,遥寄式微吟”(《都下送辛大夫之鄂《;贯休“东风来兮歌式微,深云道人召来归”(《别杜将军》)等等,由此也可见出此诗对后世的影响。
《式微》赏析
全诗只有短短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然而,《式微》诗上下二章只变换了两处文字,但就在这巧妙的变换中,体现出了作者用词的独具匠心。
其一,一章“微君之故”和二章“微君之躬”。上下章只变换“故”“躬”两字,却使诗歌语义饱满、押韵和谐。“微君之故”,朱熹《诗集传》释为:“我若非以君之故”;“微君之躬”,“躬”是“躳”的异体,《尔雅·释言》:“躬,身也。”躬、身二字互训,故“躬”即自身也,也即“君”。“微君之躬”即“我若无君”。上章言“我若非以君之故”,下章言“我若无君”。上下章表达相同的意思却运用不同的字眼,把作者委婉含蓄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其二,一章“胡为乎中露”和二章“胡为乎泥中”。“露”为“路”的假借字。《尔雅·释名》:“路,露也。言人所践蹈而露见也。”方玉润《诗经原始》:“‘泥中’犹言泥涂也。”按:“中露”也即今俗语所谓心里沉沉的,像被什么东西堵得慌;“泥中”犹今所谓陷入泥中而不能自拔。因此“中露”、“泥中”是虚写而非实写,上下章可互相补充理解。
同时,作者字数的变换中,始终不忘记押韵的和谐。一章“故”、“露”为阴声“鱼”韵和入声“铎”韵同用;二章“躬”、“中”押阴声“侵”部韵。此两句在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同时,又能押韵和谐字数整齐,有一箭双雕之功效。短短二章,寥寥几句,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2]
由是,重章换字,押韵和谐。体现了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色。体现了《诗经》精巧凝练的语言,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感强。《式微》诗短短32个字,就包含了三言、四言和五言等多种变化,工整与灵活相整合,参差错落,能极力地表达女主人公思想感情的起伏。而其句式的选择又是随着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而灵活变化的,增强了诗的节奏感。总之,《式微》运用语言的艺术,非但韵律和谐优美,而且用词精巧。
在艺术上,这首诗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正是因为这些修辞手法的巧妙使用,才使《式微》一诗“境界具于词语之外,愈反复看去,愈觉其含义无穷。”
式微原文 篇2
[摘 要] 微课这股“微风”吹遍了大江南北,如何在这股“微”风中更好地开展微课教学呢?笔者特此对“直接获取式微课资源研究”进行研究.[关键词] 直接获取式;微课资源;个性化;推广应用
“直接获取式微课资源研究”课题组成立于2017年6月,该课题获批为数字化学习“十三五”规划2017一般课题子课题(课题编号:2017BB125),2017年7月开始进行研究.此课题的开题报告是在已经研究的基础上改进了原有的实施方案,并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分析,以便更加深入地推进课题研究.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国外的研究现状
在国外,“微课程”方面的研究也不尽相同,让我们一块儿看一下“微课程”在国外的发展史吧!1960年,美国阿依大学附属学校首先提出微型课程(Minicourse),这里所说的微型课程叫短期课程,也叫课程单元.1998年,新加坡教育部提出微型课程(Microlesson),它是正在实施的一个研究项目,课程领域比较广泛,但构建微型课程主要是为了培训教师,它的特点是时间为30分钟到1个小时,教学目标是①为学习情境、学习资源、学习活动的创设;②为教师提供支架帮助和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到了2004年,英国在教师电视频道开设了视频时长15分钟的节目,深受广大教师的欢迎,微课视频节目资源达到了35万分钟.2008年,“一分钟的微视频”的微课程(Microlecture)诞生,它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戴维?彭罗斯首创,这种微课程把教师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给学生带来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通过以上国外研究“微课程”的发展史来看,他们越来越重视这方面的研究,不论是教案式微课程,还是视频式微课程学习及培训开始使用的微课程,应用领域还比较小,它的应用范围还有待扩展和提高.2.国内的研究现状
在我国,对“微课程”也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定义.不论是一线教师,还是教学研究人员,都积极地推进着“微课程”的发展,尤其是在“互联网+”教育的智慧时代,“微课程”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能满足学生自主化、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在这个“微”时代,学习方式也悄然发生着改变.基于此,为了“微课程”的发展,出现了大批优秀的课程和案例,让我们一块儿来看一下“微课程”在国内的发展史吧!
2010年,“微课程”的这股“微风”来到了广东省,“名师网络课堂”在广东省诞生了,它把时间浓缩到15分钟以内,以重点、难点、特色理念为主要内容,开展了《信息化教学》专题、《精彩导人》专题、《合作学习》专题、《情境探究教学》专题等.佛山市首先启动“微课”建设,同时征集到了3000多节优质微视频,参与的教师人数也超过了2000人.这些微课体现了小学、初中、高中各门课程的重难点,备受老师和学生的欢迎,点播次数超过100万人次.佛山市的胡铁生老师主持的《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成为“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微课”身影也出现在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组织的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中.2010年,优质课例视频资源的征集和网络展播活动也在深圳市开展起来,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优质课例视频资源库的建立,全市中小学各学段各学科课例视频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实现了和教材同步,特别是精品化、微型化的发展,30% ~50%为“微课”课例.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教研中心的李玉平老师在“微课程”设计方面也深有研究,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设计,并提供了很多样例,且开发了微课程的指南,指出了不同类型微课程的课程结构是什么,评价标准是什么,设计策略是什么,开发步骤是什么.提供的设计模版对微课程教学的研究、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引领微课程教学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有了新的突破.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方式也进入了快车道,淘宝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人们躺在床上就可以走进各个商店买到自己喜欢的商品.信息技术给经济发展以质的飞跃的同时,知识领域也需要革新.对教师而言,微课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改变着人类的学习方式的一种模式,微课的出现让学生可以自主化学习、个性化学习,改变了学习必须走进课堂的模式.例如一个同学生病了,他回来后需要一点点地补所学的内容,但利用微课就可以实现和其他同学同步学习,不用为自己耽误的课程而发愁.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按需选择学习,使在课堂上没有掌握的知识在课下通过微课掌握起来,这是传统课堂学习无法做到的.随着微课发展,微课资源已经出现在各个学习领域.微课具有移动性、远程操作性、在线学习性的特点,它将得到很快的应用,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直接获取式”也就应运而生了.微课在学生学习中的价值到底有多大呢?笔者选择了“直接获取式微课资源”学习的方式进行研究,通过比较这种方式与传统学习方式,来说明这种学习的优越性.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预期要达到的目标如下:
(1)通过“直接获取式微课资源”,深入解读初中微课的概念与内涵;
(2)探究初中教学中微课的设计,实践初中课堂教学中微课的制作过程,考察初中教学中微课的使用,总结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微课实践方法;
(3)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改变;
(4)以学生开展自主、个性化学习和教师提高教学能力为目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以学生为主的多种评价方式.?n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如下:
(1)如何让“直接获取式微课资源”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起到更大作用?
(2)如何针对学情深入分析并设计出适应各个学习层次的微课资源?
(3)如何设计更具探究性的微课资源?
(4)“直接获取式微课资源”的运用需要教师在哪些方面进行变革?
研究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现在的教学一味地搞“题海战”,练题型带来了教学效率的低下,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家长又为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孩子的心声就一个“累”字.什么方式能改变这种现状呢?如果教师把重点和难点录制成一些微课,为不同层次的学习提供更适合他们的资源,让学生利用电脑或者手机终端进行个性化学习,无疑会有良好的学习效果.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报刊、网络等方式,掌握他人研究“直接获取式微课资源”的成果,分析、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定研究方向,查阅有关资料,准确给出“直接获取式微课资源”的特性,明确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微课创设的特点和作用,明确其中教师角色的作用.2.行动研究法
通过自己的实践加以验证、修改、完善,精选教材,针对不同教学内容设计各具特色的微课教学方案,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实践,分析微课的课堂实效性.3.筛选法
根据某些典型的微课材料片断和成功的案例,从微课设计到微课制作,再到学习实践,进行微课在初中课堂教学的全程跟踪、分析评价,撰写成教学案例,为微课在教学中的确立提供现实依据.4.经验总结法
总结微课设计制作经验,总结课堂实践经验,分析评价“直接获取式微课资源”在教学中的实效性,提升成为理论,写出经验总结性论文或研究成果报告.课题研究的思路
研究思路:本课题将通过帮助学生开展自主、个性化学习和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等统筹规划,设计和制作微课资源,从如何让学生直接学习知识本身的角度,设计微课方案,形成典型案例,并进行应用与效果分析.课题研究前的工作安排:通过课题小组讨论,制定研究方案,详细地制订出课题组成员分工情况,排出专题讲座时间表,制定问卷设计表.课题研究后的工作安排:统计调查结果,分析调查结果,分析微课环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地开展课题组交流探讨活动,积极参加微课制作技术培训活动,建设好微课资源库等.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1.课题准备阶段(2017年6月―2017年9月)
(1)理论学习:学习有关微课的相关知识.(2)制定课题方案:收集整理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拟定计划,写出开题报告.2.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17年10月―2018年1月)
结合教学中的实践情况对前一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反思并写出论文,最后形成中期报告.3.课题研究总结阶段(2018年2月―2018年6月)
整理归纳,进行课题小结;对结果进行汇总,写出结题报告,将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推广、应用.课题预期成果
式微原文 篇3
双电容接口式微机械陀螺的信号检测方法
在研究双电容接口式微机械陀螺结构与分析传统差分电容检测方法对其驱动力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合于该陀螺的新型信号检测方法,此方法具有两个显著特点:第一,能够使公共电容极板偏置到零电压,消除其对驱动力的影响,进而提高微机械陀螺的.系统灵敏度;第二,能够消除直流电压的不匹配以及失调电压对输出信号的影响.最后,通过HSPICE软件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作 者:莫冰 刘晓为 谭晓昀 尹亮 丁学伟 汤佳郁 MO Bing LIU Xiao-wei TAN Xiao-yun YIN Liang DING Xue-wei TANG Jia-yu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MEMS中心,哈尔滨,150001刊 名:传感技术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SENSORS AND ACTUATORS年,卷(期):19(5)分类号:V2关键词:微机械陀螺 驱动力 双电容接口 信号检测
【式微原文】推荐阅读:
诗经《式微》原文及赏析01-06
价值式微11-23
交互式微课12-20
旁白式微电影剧本范文07-05
原文分析11-12
原文理解01-25
离骚原文06-21
《波浪》课文原文07-06
孙权劝学原文08-28
《子鱼论战 》原文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