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有感作文

2024-09-19

考试有感作文(通用16篇)

考试有感作文 篇1

关于考试的作文:模拟考试有感

关于考试的作文:模拟考试有感

离小学毕业考只剩九天的时间了,每个人都抓紧时间,努力地往前赶,而有一个人,却还在沉睡,沉睡······这个人便是我。

又一个星期一到来了,这的确是一个多变的星期一,有“全新”的感觉。高高兴兴地去上学,却死气沉沉地回来,如同从鬼门关走了一回,不,是两回!这些不是因为别的,是因为上个星期的两次模拟毕业考试!俗话说,模拟考的分数,十有八九就会决定真正的考试,可如果真是这样,我可就是太惨了。

真的不知道是怎么搞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就说语文吧,作文让人还比较满意,是满分。但是我也太粗心了吧,有一个判断题是“人们运用各种方法认识自然规律,采取相应措施,减少自然灾害”,只要你稍微认真一点,就一定可以发现玄机,自然灾害是可以减少的吗?本来应该是减少它们带来的损失。可我呢,却一点也不认真,检查时也没发现,硬是给打了个“√”。还有一道判断题,让你判断“侃侃而谈”与“夸夸而谈”能不能混用,其实第一个是褒义,第二个则是带些贬义的,可想而知,我也是随便打了个√。有一题,是根据ji’e这个拼音写词语,饥饿,不是很容易想吗?而我呢,却七拼八凑,写了个鸡鹅。这样的题目错了大约有七个,10分吧,加上这十分,我呢,就有118分了,足足可以冠以第一的桂冠,可是呢,有了这些累赘,就只有108了,注意,满分是一百二十分哦。

如果说语文,还可以推脱成是手骨折,而造成没有时间复习的缘故。那数学就根本推脱不了了。同样也是一百二十分的试卷,按照数学老师的话来说,一百五十分才可以算的上她教的学生。而我呢,一般都是在119-116徘徊的,这次呢,也犯了个大忌,径直掉到113。首先,全班73名同学都有一道共同错的题,所以第一名就是119,我比第一名要多错两题,第一题是列式计算时没有将分数化成最简,就这样,一分就从试卷上蹦蹦跳跳地离去了。五分,当然是个应用题了,本来呢,这是一道最简单的,用的公式无非就是一块砖的面积×块数=地板面积嘛。题目一块砖的面积都给出来了,而我却“嫌太简单”,把它看成了一块砖的边长,还费尽周折地去多算了几步。试卷发下来的时候,我差点都要怀疑我参加考试的时候,近视度数上千了。

说了这么多,都是我沉睡的结果。那么大家想不想了解一下我沉睡的过程呢?说起来,那可真是一段悲惨的历史呀。那段时间呢,我可谓是坠落到了极点,却一点也没有察觉到。那时候,不论是中午还是晚上,我的心中都只挂念着一个东西,那就是——穿越小说。这可是一个极其祸害儿童的东西,有很多很多的人,都是沉迷于这个,无法自拔,上课的时候,睡觉的时候,都心心念念着它,结果成绩一落千丈,而且还被染上了不良思想。那段时间,我与这描述的也好不到哪里去。中午上床了,还想着怎么避开父母,怎么将平板电脑(上面安装了小说软件)弄到被窝里来。因为它开机时势必要发出些声响,为此我可想了许许多多的办法,用枕头压着它,不行,用手捂着,不行,只有放到柜子里,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它发出的声音。将复习呀,考试呀,扔到了九霄云外。那样的小说,无非就是围绕着男主角一开始和女主角不和呀,然后又怎样怎样地相爱了,经历了怎样怎样的波折呀。可它就是有那种魔力,让你被它吸引,虽然剧情总是老一套。马上就要考试了,再也不能这样下去了,否则,我六年的心血就将付诸东流,而且,我梦想中想玩就玩,想吃就吃,想学就学的暑假就会离去,取代的,将是一个灰蒙蒙的,没有欢笑的黑色暑假!

觉醒吧,觉醒吧,快点醒过来呀!否则,这名誉将不是你的,这成绩将不是你的,这嘲讽,是你的,这讥笑,也是你的!

考试有感作文 篇2

散文阅读一共设置了5道试题。第17题考查学生在文章中联系上下文推断词语的语境义的能力, 第18题考查学生把握散文情感脉络的能力, 第19题考查学生对写作技法“引用”的表达效果的分析, 第20题考查学生的理解、想象、语言表达等综合运用的能力, 第21题考查学生在理解文章中心主旨的基础上联系材料, 进一步向纵深处挖掘文章的内涵, 从现象化的翠湖挖掘到深层次的普遍化精神内涵上。从设题的意图来看, 题目设置的考点能够充分体现学生阅读散文的能力水平, 并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文章做深度阅读, 从基础的阅读理解进一步提升到思考和反思的高度上。

在综合性学习部分, 设置了3道试题。第22题考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第23题考查学生在“汉字”专题中掌握的对汉字书法艺术的认识和理解, 第24题考查学生在生活实际中运用语言的能力。这三道题, 涉及语文教材中“口语交际”“专题”“语文实践活动”的知识和能力, 通过创设生活情境, 要求学生在情境中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展现自己的语文能力水平。

从以上分析来看, 试题内容回归教材, 能力体现课标要求, 意在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水平, 引导学生树立“大语文”观, 并且还关注到了学生的思想和精神境界的发展, 命题者的意图和方向是比较明晰的。

在阅卷过程中, 我们欣喜地看到, 三分之一的考生能够比较清晰明了地作答, 答案文从字顺, 符合文义和题目要求。另有三分之一左右的考生, 能够基本读懂文章, 也基本能按题目的要求作答, 但是答案的要点和表述上还存在问题, 答题不够全面周密, 表述不完整清晰, 这部分考生的语文能力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令人感到担忧的是另外三分之一考生, 这一部分考生在答案中“创造”了千奇百怪的表述, 令阅卷的老师们大呼“奇葩”。

这部分千奇百怪的答案, 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类型。

其一, 没读懂文章或者理解错误的。这部分答案中, 可以明显看出考生的问题在于不理解文章。例如, 第17题考查“百家争鸣”在文中的含义, 很多学生望文生义, 解释为一百家在争着吼叫, 或翠湖中鸟儿纷纷鸣叫等完全偏离词义与文章的答案。还有的学生表现出缺乏基本的阅读意识。又如第20题, 要求理解文章的主旨, 但很多学生的理解偏离了文章的中心。如果读一篇文章, 连文章要表达的中心都不能理解到位的话, 那么应该说阅读能力是出了问题的。

其二, 答题不按题目要求来作答的。例如, 第18题, 问的是“感受有何变化”, 学生在答题时出现了很多描述翠湖今昔对比的语句, 而不提作者的感受;又或者答案中说的是作者的感受, 却没有体现出变化, 只说作者的某一种情感态度, 这是思考问题不周密全面的体现。又如第20题要求想象画面的, 纵使题目中已经出现了“柳林洗马”这样明确的提示, 也还有不少学生描述的画面是与文章毫不相干的。

其三, 学生的思维能力出现问题。我们知道, 答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看到试题, 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过程, 答案就是把这个过程完整地呈现出来的结果。所以从答案中, 可以看到一个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第19题“引用”的表达效果, 作者引用汪曾祺先生的文章, 有学生答成要表达汪曾祺先生喜爱翠湖的情感, 这是搞不清楚作者写文章的目的。还有第22题口语交际中, 把对象完全弄反的现象也不在少数。第23题说出选择某一种字体的理由, 很多学生做出选择却不能说明理由, 只是简单地表示自己喜欢。这样的现象, 如果真的是在实际生活中的话, 是完全不符合常规的逻辑思维的。

更有甚者, 在第19题考查表达效果的题目中, 大量出现了堆砌术语, 罗列作用的现象, 考生不能结合文章做出分析, 只是在默写而已, 而且还把多种手法的作用完全混淆, 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完全混为一谈, 纠缠不清。还有学生把所谓的“答题公式”整个背了一遍, 原封不动地写在答题卡上。

以上这些现象, 实际反映出两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 学生阅读能力没有得到扎实的培养。阅读首先应该理解文本, 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分析、探究和运用, 阅卷中发现的问题, 不仅是分析探究和运用的问题, 首先是理解文本的问题。当理解出现偏差的时候, 在此基础上的一切分析和探究同样是偏离的。

其二, 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培养。任何课程都是思维活动的过程, 作为母语的语文课尤其如此。在语文课上, 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否合乎逻辑, 是否能够体验思维活动的过程, 都在试卷上反映出来, 并且, 在生活实际中也会有切实的体现。

学生能力的问题, 实际体现了教学中的问题。这少部分学生, 正是我们教学中要关注的对象, 他们的问题, 也就是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阅卷中发现的问题, 建议在日常教学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活动落实。

首先, 语文的课堂教学, 应该回归到阅读教学的本位上来。钱梦龙老师曾经说过, 语文课就是老实地带着学生读书。阅读教学, 是语文课的核心课程, 通过阅读的教学, 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运用语文的能力, 进而才能拓展到其他学科和生活实际。

在教学实际中, 很多老师都习惯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第二天在课堂上, 直接进入文本分析, 品味字词。从理想状态来说, 这个做法没什么问题。但是现实情况是, 学生的课业负担太重, 完成阅读课文的预习工作难以检查, 往往被学生应付了。到了课堂上, 在对文本完全陌生的状态下, 分析和品味都是架空的。更有甚者, 老师布置学生把文章的方方面面都先行分析出来, 再到课堂上来展示交流。这个方法的问题在于, 从文本到分析的思维过程已经被打乱了, 课堂上没有阅读发现和探究的过程, 就容易陷入枯燥和无味的重复。

在现有的条件下, 预习已经成为一件无法实现的任务了, 而且反映出来学生的阅读又出现了那么多的问题。那么语文教师是不是应该考虑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 还给阅读本身?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文本进行充分的阅读, 在此基础上, 课堂的效率会不会比几乎完全架空的分析和品味要高一些呢?对比教学中老师拖着学生完成教学任务, 最后难以达成教学目标的课堂, 有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阅读之后, 学生自行生成的精彩是远胜于前者的。

其次, 语文课应该注重思维的培养。每个学科的教学都是在知识获得的基础上进行的思维活动, 通过知识的整合梳理、归纳和分析, 创造出新的知识。初中阶段, 语文课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因为语文是母语学科, 除了语文知识和能力本身之外, 我们的一切思维活动都建立在此基础之上。语文课的思维逻辑和思考方式往往决定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水平。

针对阅卷中发现的问题, 所谓的赏析类试题的答题公式已经深入人心, 完全不懂的学生也能背出好几条套话来。这说明老师们在复习教学的时候是花了功夫的, 可惜着力点没找对。无论是说明文中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 还是记叙文中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的表达作用, 又或者是议论文中论证方法的表达作用, 包括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分析, 记叙文中动词、形容词、副词的表达效果分析, 这些知识点和试题, 都被总结出了一套套的“公式”, 教师让学生背下公式之后, 去代入套用, 以此来提高得分率。这样过分的机械化教学, 造就了机械化的答案、术语的堆砌、作用的罗列, 却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我们思考一个问题:这些公式是从哪里总结出来的?不难看出, 所谓的公式, 实际上是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只不过经过了归纳概括提炼之后, 变成了现在所谓的公式。经过专业训练的语文老师对这些公式的理解和运用是没有问题的,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学生是不理解的, 他们最需要的是思维的训练。那么我们在教学的时候让学生去背公式, 学生并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效果, 是不是应该考虑, 在教学时从思维的本身出发, 让学生体验这些思维活动的过程, 感受一下所谓的分析是怎样的一种思维活动。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 从文本阅读开始出发, 一步一步地一起去发现去探究, 最后到达目标。这样的思维活动, 本来应该是语文课堂上的主要活动, 但现在看来, 很多时候, 我们只满足于告诉学生结果, 忽略了思维的过程;只满足于提出要求, 却没有给学生达到目标的方法。这样的课堂教学, 使语文课变成了一门过度依赖学生的悟性来达成教学目标的课程, 老师总是在讲, 学生只是一味地听, 悟性好的学生, 多听几次, 恍然大悟;悟性中等的学生, 似懂非懂;悟性差的学生, 听不懂便轻易放弃了。

偏远山区小学生作文教学有感 篇3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4-0227-01

偏远山区,这里所指的是彝族地区的偏远山区。因为我从教十二年来一直服务的对象都是地处偏远山区的彝族孩子。所教他们学拼音、认字、写字、组词、造句、再到流畅的说一段话。写一段文字。每一步,每一个过程我们都要付出许多的艰辛,许多的努力。而写作文是我所教的这类孩子在学习上所面对的最大的困难。在和他们十二年接触中我掌握了这类孩子的认知特点,对于他们的作文教学我谨在我有限的教学经验上进行一些浅显的探讨。希望与大家多交流,多学习。

彝族偏远山区的孩子他们所面对的是一个经济不发达,交通闭塞,封闭,传统的环境。这样的环境造成了这些孩子的认知能力很差。再加上他们还要过语言关。入学时这些孩子完全听不懂汉语。全要在老师的带领下去一关一关的克服。这就给老师的传授和学生的学习增加了许多的困难。而且我发觉我们每位老师所发的每人一本的教案,如果按照设计者的思路来教学的话很多是不适合我所面对的这类学生的。

下面我就仅对作文教学进行探讨。

1 写出自己的真实的生活

对于低年级部分学生我在作文教学上一直以来我没有讲怎么审题,怎么选材,怎样遣词造句。

从三年级开始我就要求每位同学每天写一篇日记。就记自己身边的事。自己做的或者是自己亲眼看到的。甚至是听别人讲的。因为要写好作文关键的是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和表达事物的能力。而彝族偏远山区的這部分孩子,他们的认知能力就很受限制。这部分孩子智力开发就很迟。大部分孩子是上小学一年级才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的智力开发。信息闭塞,识字量少几乎没有课外读物。即便是学校有图书他们对图书的理解能力也是很差的。因为他们的生活圈子太小。生活的环境太封闭。等等因素大大的制约了他们认识事物的能力。因此我觉得作文素材的积累就要从他们生活的环境中去找。他们的日记就是他们真实生活的写照。在他们的日记里我跟着他们一起去放牛,一起去插秧,一起去找猪草,跟着他们和他们的弟弟妹妹一起玩。记得有一次一位女同学在日记里写到这样的一段话“放学回家爸爸妈妈都到地里干活去了,我想爸爸妈妈这么辛苦我能帮他们做些什么呢?我看见了放在门后的脏衣服。我就把这些衣服拿去洗了。太阳真好啊!不一会儿就晒干了。我把衣服收了下来啊!我闻到了阳光的味道。”对于这一段话我的评语是多香啊!老师也闻到阳光的味道。能帮爸妈分担家务你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并且我也在语文课上讲评了这一段话。写的自然,写的真实。想想丰富。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感恩,回报父母的思想教育。我对这部分孩子的作文教学首先就是不拘泥于形式,从他们的生活中寻找素材。帮助他们提取素材。让他们慢慢的明白原来作文就是真实生活的写照。就是把自己所做的所想的表达出来。其实我所做的就是教他们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方法。

2 提高要求,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经过以上的方法,让学生有了写作的愉快的体验之后。学生不在惧怕写作而且人人都是跃跃欲试的这种状态。这时候提高要求。树立大作文观,听、说、读、写有机结合

一要注重审题;二要明确写作目的,立意要新;三是选材要有根据;四要讲究谋篇技巧,安排好篇章结构;五要注意文章分段,六要注重文章写法,因文用法;七要妙用语言,用思想调遣语言。二、把认识结构作为作文的核心,包括学习知识,观察积累,记忆储存,训练思维,丰富想象,培养情感,锻炼意志;从说到写,推敲修改,多读勤写。

为了让学生在作文中做到听、说、读、写有机结合。为了让学生能够写好多种类型的文章,我会加大对学生的训练。主要包括一,学习知识,加强课堂上课文的阅读和文章结构的分析。多注意好词佳句的积累。加大课外阅读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

3 观察积累

多观察积累在班上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比如:上体育课时举行的跳绳比赛,拔河比赛,课后让学生写写这些活动。过火把节,彝族年让他们写写这些场景。教他们学会积累素材。让他们明白写作的素材都来源于生活。就是生活的真实的反映。另外经常带领学生到自然中去认真观察周围的事物,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陶冶,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获的丰富的感性知识。真正的做到“有米下锅”。

4 在学生对事物有了一定的认识以后教师应该多鼓励

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入手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感而发。我在这方面是下了很大的功夫的。最主要的是抓作文的讲评。学生的每一篇习作交上来我都会仔细的阅读。每一段当中的好词佳句我都会勾画出来写上鼓励的话。所有反映真实生活的句子和显示学生创新思维以及丰富想想力的句子。我都会在班上反复的阅读和讲评。哪怕只是一个词语,一句话。一个比喻。一句感想。我都会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往往在我的班上就出现了这样的一种现象:我在班上评讲完了同学们的习作后,班上大部分同学都会上来对我说“老师我还不想交,我想再改一改。”同学们改了我又讲评,又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有时候有同学的一篇习作要反复修改三四次。这样在班上就形成了一种好的积极上进的风气。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的良好的学习的氛围。带动了一大片。另外,通过作文的讲评我还有了一个意想不到收获。这是我干班主任工作十几年来的心得和体会。那就是通过对同学们习作的讲评可以很好的掌握同学们的思想状态,可以及时的对同学们的思想工作进行指导。在习作当中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真诚善良,诚实守信,无私奉献,以及待人处事等方面的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方法很简单。当同学们的习作当中提到了某一方面的内容,比如有同学在习作当中写到帮助老奶奶这一个话题了那么讲评当中就对这件事情进行讨论。适时的进行尊老爱幼的思想教育。长期的坚持下去既提高了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和表达事物的能力。又培养了同学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关。而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又能够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考试有感作文 篇4

放学以后,我三步并作两步,飞快地跑回家。急忙打开数学书,拿出练习本,我像一块海绵,掉进了数字的海洋里面,吸满数学的奥秘,一次次复习老师讲的重点和自己平时作业中的错题。直到完全明白每一个解题步骤为止。

第二天早晨,跑完操后,钟老师郑重地告诉我们,今天占用晨读和第一节课的时间,进行数学测验考试。试卷发下来后,我仔细的审题,得心应手,第一题、第二题、第三题,晨读下的时候,我已做完了一半。感觉非常轻松,但是做到最后一题时。老师说还有两分钟,我紧张极了,这段时间犹如飞一般快。铃声响了,老师说:“时间到了,收卷!”我刚好答完,交给了组长,这时我的心里特别的忐忑不安,试卷还没有来得及检查一下,当然事实已经不可逆转,现在说什么都迟了。

周五的时候,老师说成绩出来了,我的心口像有只小兔子一样突突直跳,既想知道成绩,但又害怕知道成绩。张书滔97分,我那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

高中一年级期末考试有感作文 篇5

不知从何时起,我知道了享受家。客厅里摆设着整齐的桌椅。拾掇好了,便转向厨房去帮母亲刷碗,淡淡的灯光中映出母亲疲惫的身影,弯弯的腰身俯在水池边仔细地刷着瓷碗。夜一直静静地,水在碗上流着淌着,脆脆的传出瓷与碗所碰发出的声响,水也凑热闹。

开学的日子悄悄临近,挂在闹钟旁的日历已被掀去应有些天数一张又一张,后天,大家开学,心中暗暗地想着,却又一丝摸不去的浮躁,所有都是唯恐不及的。还真应了当初的话,又开始想家了。连续一星期的的茶饭让我感冒了,整天的白菜豆芽,让我吃不消,而吃饭的脑海浮现着母亲做的糖醋排骨,水煮鱼。还有那饭后美食汤,哎,不想了,将就看吧。可想起这部分心中非常感动。

母亲的同事送给我家一只狗,宛若蝴蝶犬吧,两只耳朵黑黑的倒像极蝴蝶,说来倒也有趣,那天的英国威廉王子完婚,而我妈就给小狗取了个好记的名字——王子。虽然有点争议,但王子这个名号着实成了这个小狗的名字,而王子成了全家的高兴果。也成了一种家庭的调和剂。看到别家的狗狗们,心中想起了我家的王子!

期待着回家的日子,悻悻的想着自由这个东西。不由得惊悚一下,课桌上的习题达标卷已经摞了一叠,被人自然而然得感觉恐惧。可是自己又徘徊在那个小小的陷阱上了。做还是不做?忽然让人眼前一亮的一句话出现了;‘每一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比较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后来我赢了,我选择了完成。选择了自己最真实想法,在自己想问题想的焦头烂额时,那是一种美妙的感觉,那是一种逼我们的行为,那是一种把自己变得出色的行为,可能只有如此,我才可以忘记想家的痛苦。

回到家一种舒适的感觉,传染了阵阵温度。看着被所谓风吹的有点干的那两双修长的手指,忽的.想到自己做了的什么。母亲的手在小时候轻轻地爱抚着我的头,就像躺在白云做的床上。大家这样安好。

期末考试有感 篇6

1月15日星期一早上,钟老师进行了国旗下的讲话,主题是《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期末考试》,我听了深有感触。下周一我们就要进行期末考试了,老师说我们应该刻苦学习,认真准备,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期末考试。期末考试不仅是对同学们本学期学业成果的一次大检阅,也是对每个人综合素质的一次挑战,更是对大家的自信心、自觉性、意志力、诚信度的一次考验,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成为优胜者,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超越自我的勇敢者。

我们在期末考试的时候,应该要仔细审题,认真作答,保证会做的题目一分不丢,考试顺序要先易后难,在考试结束前必须留出时间检查答卷,一定要检查题目是否有遗漏,检查答案是否正确,考试是一种挑战,成绩取决于习惯。

古人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相信我们只要努力了,在期末考试就一定会有一份丰厚收获。

考试有感作文 篇7

这段时间翻阅了管建刚老师的《我的作文教学课例》。管建刚老师在作文教学上Y/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在作文教学屮, 我们大部分老师都比较注茧习作前的指导, 生怕学生没竹写作的素衬, +知道如何去写。但是管建刚老师的做法恰恰勾我们相反, 他是“讲评”重于“指导”, 他认为:“淡化作文前指导, 强化作文后讲评”是作文教学的重耍出路。如何评?什么样的评价才足有效的?管建刚老师寻找到适介的策略与途径。在这本书中, 管老师就以课例的形式来告诉我们他的教学策略与途抒。管老师在一节作文讲评课上会把这甘课分为三个部分进彳」•:-是赏识;二是纠错;三足引领。在赏识环节, 老师会挑拣一些学生写得比较好的词、句或短语敁示出来, 而且还附有作者的名字, 让其他学生去欣赏, 在欣赏的过程中老师会告诉人家好在哪些地方。更为可贵的是, 管老师赏识的不是仅在好的作文屮随意拾取, 即使是低分的作文, 他也能在其中找出些许亮点加以放大, 让每个学生的文卞都有机会被令班欣赏。这不仅让f生有所收获, 同时还表扬鼓励了写得好的那位。达到了课标中的“茧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0信心”, 让孩子“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在纠错部分, 管老师抓住/学生习作的通病, 解决习作屮出现的问题。最让我卬象深刻的足管老师川课例“治病”。管老师把学生的些问题句子归类, 给这些句/•诊病, 命名为“心想”病、“关联”病、“说”病、“然后”病、“我想”病、“重复”病……这些病例都是取材丁•本班学生的习作, 很容易让学生留K深刻的印象。管老师在治病过程中语言幽默风趣, 使学生能在笑声中治愈“语文病”。第三部分的引领。管老师在4作中根据课你要求学生说真诂、实话、心里诂, 对篇章进行引领。如, 在故事的表达中, 老师不仅关注到学生的故串情节, 还引领学生达到情感的表达, i±学生能表达出真情实感。慢慢地学生就有了审视的能力, 增强了学生的川作修改的能力。学习了管建刚老师的作文评课后, 觉得0己的作文讲评只足蜻蜓点水, 没有抓住学生的溥弱点进行训练辅导。在今后的作文教学讲评屮, 我要向管老师学习, 以激励为先, 善于发现、肯定学生•^作中的优点和进少, 激发学生的作兴趣, 达到课标要求的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考试作文点题技巧 篇8

那么,同学们的作文就要尽量写得醒目些、明朗些,而点题是作文醒目、明朗的最大特征。所以,我们必须学会点题的一些基本方法或技巧。

点题可以用明点也可以用暗点。

明点。紧扣标题,直接说明、解释标题的含义。譬如《背影》一文,文章开头第一段写道:“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余年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里,直接点明了写作的对象是“父亲的背影”,背影给人的印象是“难忘”。

暗点。则指在词句上与标题没有直接的联系,只是在意义上比较含蓄地点出题意。譬如《故乡》一文,在结尾一段写道:“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作者将“希望”比作“路”,呼吁人们为了新生活要去努力奋斗,巧妙地表达了写本文的其中一个意图。

我们的考试作文受时间的限制特别是受阅卷老师时间的限制,最好是采用明点的方式。暗点的方式要让人去反复推敲,文学作品常常采用这种方式,考试作文则很可能影响到我们的得分。

我们有时在篇首点题,也就是常说的开门见山。如《谈骨气》一文,下笔就点名文章中心:“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又如2012年天津卷高分作文《热爱生命》开门见上点明主旨“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借汪国真的《热爱生命》直接点明题目。

我们有时在篇中点题,这也是一种作文常用的点题方法。就是在文章叙述或论说的过程中,以简洁精练的语句,恰如其分地点出文题所蕴含的深意,可以加强文章内容与标题之间的联系。如2012年辽宁卷优秀分作文《过低调的清水人生》开头设置情景,由站在华丽的舞台上女钢琴家那一身朴素的衣着简朴得与华丽的舞台格格不入的描写切入,中间部分,以反问“,在激烈的竞争中,何不选择低调呢?”既总结了上文,又点了题目。

我们还有些时候在篇末点题,就是在文章的主题已经得到充分表现的基础上,再加上点题之笔,不但可以使读者更准确地把握中心思想,而且也可以在结构上起到归拢全文的作用。如2012年江苏卷满分作文《忧与爱》的结尾“我依然会爱你,所以会永远忧心;我依然忧心,所以将永远爱你。”不仅点明了题目,而且还具有思辨色彩寓含其中。

从我们考试作文来看,开门见山点题是最好的,它最抢眼,最容易引起阅卷老师的注意,最容易得分。下面就谈谈这种方法如何运用。

我们先看看学生作文中不点题的现象。我们写过作文《难忘的细节》,有一个学生开头这样写:“在童年记忆中,母亲总是面带微笑。她乐观、积极,对生活充满希望。就是在她的影响下,我无忧无虑的过着我快乐的童年。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她总是一句”没事,事情总会过去的。“妈妈让我感觉到家时如此的温馨,世界是如此的美好。”接下来的第二段又花了很多笔墨写……整个作文已经写了三分之一了,还不知道究竟要些什么,这样的作文能得多少分呢?经过修改之后这样写:“母亲对生活的热爱以及随时面带微笑的脸庞,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时鼓励我、指导我、影响我一生,让我终生难忘。”很明显,改后的内容下笔就扣住了标题,表明了这篇文章要写什么,简洁明了地写明了文章的中心,一下就吸引了阅卷老师的眼球,文章的档次提高了,起评分也高了。

下笔点题可以由哪些技巧呢?

题记。2012年四川卷优秀作文《一花一世界》的题记“绿荫、倒影,交相辉映,水不会阻断她们的柔情。”2008年重庆卷满分作文《在自然中生活》的题记“愿我的感激与无奈化作一滴清泪,滴入母亲的血脉,涤清母亲身上的污渍,赎回我们身上所有的罪过。”这些题记都紧扣题目直接点明了中心,给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的感觉,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引用。在文章开头恰当地引用名人名言或诗句,既能点名文章中心又让文章具有一定的文化涵养,给人一种书卷气息。比如2012年四川卷标杆作文《把握点点滴滴》开头引用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话:“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人的伟大在于他扛起命运,就像用肩膀顶住苍穹的巨神阿特拉斯一样。”

排比。排比给人一种句式整齐、情感充沛、节奏和谐、气势强盛的感觉。从不同方面去列举,还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恰当的引用排比,能达到让阅卷老师为之击节的效果。比如2008年天津卷满分作文《人之常情》的开头:“有的人为了权力地位不停的‘奋斗’,以致贪欲无限——人之常情嘛;有的人为了金钱物质委身于权贵豪门,抛弃了自尊——人之常情嘛;有的人为了保全性命屈从于邪佞淫秽,出卖着灵魂——人之常情嘛。”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之情。运用拟人,不僅可以使描写的事物生动形象,而且能鲜明地表现作者对所描写的事物的感情。 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更加生动形象。比如2007年辽宁卷满分作文《我能》的开头:“花儿对自己说:我能,世界上便有了纷繁多姿的斑斓色彩。柳条对自己说:我能,世界上便有了绿意撩人的脉脉含情。云儿对自己说:我能,世界上便有了缥缈梦幻的的天涯海角。”

对比。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比如作文《他们》的开头:“在城市的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

关键词。作文基础较差语言功底一般的同学写第一段时不一定要追求文采,语言朴实无华简洁明了也不错,但要注意用好关键词来点题。这种方法就是要在开头的语句中出现标题中的最关键的词语。这样下笔也就扣住了文章的标题去写,既不会偏题,又给阅卷老师一个不错的印象。比如写《令人难忘的细节》,第一段中就出现“难忘”“细节”这两个词,将“细节”所指的具体内容写出来。

优秀随笔写作:期中考试有感 篇9

野心每个人都有。每个人在知道自己能通过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好的时候都会努力,都会不甘于现状,这便是野心。不甘于过着像大多数普通人那样的生活,希望跻身于社会金字塔上半层甚至于顶端。这种不甘,这种欲望,会迸发出强大的力量,然而,它能支撑我们走多久,就要看自己了。这就是为什么一开始每个人都很努力,后来却懈怠的原因。

野心的力量宛如炮弹,如何利用这样的力量使自己走得更久更远是个人能力差距的体现了。

兴趣则与野心不同。

那是一种细水长流的力量,它的力量不大,却很持久。兴趣使我们学习,使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快乐,发展新的兴趣,又会产生新的学习动力。做个不恰当的比喻,兴趣是一个不太高级的太阳能电池,也许不能使车跑得很快,却一直使它前进。

以上两种动力每个人都会有,如何挖掘利用将决定未来。

另外谈谈骄傲自满的问题。

骄傲自满注定走不远,不过骄傲并不是人走不远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眼界的大小,一个人若是骄傲,便表明他在自己这一方天地中数一数二了,他不知道看向外面。井底之蛙便是因为不知道有那样大的天地,而满足于做井口天空的主人。

所以,当我们满足于自己的成就时,不妨想一想,红岭之外,有四大名校;深圳之外,有广东省;广东省之外,有全国。在这广大天地中,有多少比我们还优秀得多的人?这样思考,这种卑微感,就会将那愚蠢的自满碾压的溃不成军。

真正的雄鹰必然会有一种自卑感,它知道总有些地方,它穷尽一生也达不到。风雨过后,当麻雀唱着歌歇息时,真正的雄鹰已经踏上新的征程。

有位名人说到学习秘诀,言及“三不”,我深以为然。其为“不着急,不害怕,不停下”。学习若是能够找到自己的节奏,停下便是极为不易的。

前进的路还很长,无论期中成绩好与坏,我都希望它不会成为我们的障碍,而是更好的动力。

作者:张文芃

考试有感作文 篇10

收到学校发来的短信,告知电视上将播出专题教育节目。作为一直以来对学校和老师建议、指令言听计从的家长之一,放弃节假日多睡一会儿的机会,把孩子从睡眼惺忪中拉起来,怀着十分虔诚的心情坐在电视机前开始收看。

随着节目的播出,朦胧的睡意荡然无存。且不说所谓的老师从形象到言谈完全与推销医疗保健品广告中“著名专家”有的一拼,他近乎嘶声裂肺的讲演声就足以让人骤然清醒,就节目的内容是否真的可信,是否真的对学生有那么大的帮助真还让人有所怀疑(尤其是那两个一分钟背出屏幕上内容的两个孩子,我丝毫不怀疑这个节目的参与者都是“托儿”。还有教你如何记忆时提到的怎么记李白的出生年份,那个方法足以让人汗颜!如果我们的学习要求孩子们要将李白的出生年份也记住,真是悲哀啊!)?随着节目的播出,一行滚动的字幕才提示出本节目的真正目的——原来是卖所谓《快乐学习轻松考试》光碟的!

作为家长,我丝毫不怀疑老师的良苦用心,希望孩子们个个成绩优异、升入重点学校。我们多么希望孩子们能象这张碟的名字一样快乐、轻松,但为什么长久以来,提到学习、考试我们听到、看到、感受到更多的却都是孩子、家长、老师无比疲惫的抱怨和感叹呢?因为家长、老师想要的快乐与孩子的快乐完全是背道而驰的。孩子的天性是自由、是天真、是随性,作为从儿童时期走来的我们,却更多的对这些属于孩子的天性嗤之以鼻甚至横加限制。我们更多的是让孩子听话、乖巧、好好学习,这些表面看起来是教育其实是强制的方式让孩子们更多的是看着老师、家长的脸色判断自己该怎么做;我们更多地交给孩子们什么是标准、什么是答案,却无法静心倾听孩子的思想及思维方式;我们告诉孩子要好好学习,只有好好学习才能怎么怎么样,却不去告诉孩子要快乐生活,心理阳光的人才是健康快乐的人;我们可以让孩子一星期上二十节数学、语文课,却不能让孩子坚持每天绕着操场跑几圈……我们为什么发愁?因为我们想要的快乐与孩子想要的快乐完全相反。

当然,我们不能把应试教育所造成的弊端完全归责于老师或家长,但如果一件事情从没有人想过要改变那么永远都不会自然改变。作为家长,当然希望孩子能学习好,但更多的希望孩子在小学生活中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品格、是情感、意志、真诚、热爱、友善、合作等重要品格修养,培养人的基本价值观。

同样是一档电视节目,4月1日晚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中播出的《最年轻的教授》却

给人颇多的感慨,22岁的刘路最近被聘为中南大学教授,成为我国最年轻的教授。而刘路曾经高中时的学习成绩在全校600名学生中只排在500多名,但其因为对数学的兴趣在高考时填报了家长极力反对的数学系(因为家长觉得单纯学数学不好找工作)。大学期间破解了数学界一个重大题目而名声大噪,因而获得了一系列的殊荣。但问及他为什么选择数学和今后向什么方向发展时,他的回答很简单:兴趣。学数学是因为兴趣,今后的选择不一定是数学,也要看自己的兴趣。

刘路只是中国千千万万学生中的普通一员,但他确实幸运的,因为他没有被应试教育的制度所禁锢,他选择了自己的兴趣而且也成功了。而我们又有多少象刘路一样甚至比刘路还要优秀的孩子被压制、扼杀了。他们也有兴趣,但却没有能让他们兴趣成长的环境和制度。归根结底,兴趣才是做一切事情动力的源泉,如果老师、家长无法培养孩子的兴趣,我们只能是更辛苦地对孩子进行填鸭式的教育,培养出更多的象砖块一样的人才——每块儿都是一样的,除了看起来整齐划一再无任何美感可言。

考试中怎样写好作文 篇11

1.平衡心理别紧张。首先你要明白,考试中。越是紧张越容易出问题。你应该放松心情,宽慰自己只要尽力而为就行了,而且坚信自己“能行!”对于这篇作文,你就把它当成与平时习作一样的练习。

2.认真审题不跑题。审题是写好作文的第一关。也是关键性的一步。如果跑题了,写得再具体、语言再优美也是白搭。审题一般要注意“三审”:一是审清对象,就是搞清楚作文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二是审明范围,即要明确我们所选材料的时间、空间、数量及人称等方面有什么限制;三是审清重点,也就是“题眼”,如《我喜欢的一件玩具》中的“喜欢”,《我学会了——》中的“学会”等,抓住了题眼,也就抓住了题目的核心。习作就能成竹在胸了。

3.具体描写达篇幅。首先要学会按顺序把事情写具体。我们做事情总是一步一步地做,写文章也要按顺序写。当然,你还可以按时间顺序、地点变换顺序、不同内容归类等顺序来写。其次要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细致描写。特别是事情的关键处,决不能用一两句话笼统地一带而过。

考试有感作文 篇12

郑老师的中学作文教学以《白妞唱大鼓》为例文, 指导学生分析作者的描写特点, 时而托云烘月, 时而幽默风趣, 不时让在场的学生和每位听课者开怀大笑, 在笑声中大家明白了如何才能写好一个人。郑老师的这节作文课, 让我这位小学语文老师来概括就是三个关键词:自然、灵动、精彩。自然是因为郑老师的课朴实无华, 没有雕饰;灵动是因为课堂上老师点播、引导巧妙, 学生思维活跃, 教师紧扣主旋律, 在与学生互动中生成很多新知识、新问题, 旁征博引逐一解决;精彩是因为从这节课, 我看到教育家精湛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和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 在与学生交流中, 一篇篇风格各异的习作从学生的思维火花中迸射出来, 实在是精彩至极!

然而, 谁又能知道郑老师早已是一位癌症患者, 此时我在键盘上敲这几个字的时候, 我突然感觉自己浑身无力, 快要瘫倒在地。那是我在为亲爱的郑老师病情担忧, 希望他一切安好, 毕竟他才58岁, 还没到花甲之年, 让我们一起祈福!

想想郑老师报告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好像在用自己的教育热情, 在呼唤我们所有的语文老师振奋精神, 做自强的语文老师!

做自强的语文老师, 要有追逐高远的梦想。如今国家的好政策全让我们给赶上了。陕西省“三级三类骨干队伍建设”就给我们教师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就是从教学能手队伍中脱颖而出的, 由于当年赛教成绩突出又被命名为“陕西省优秀教学能手”, 我还拥有了自己的“名师工作室”, 现在我又在“陕西省首批学科带头人后备培养教师”的道路上历练。相信不久的将来, 我一定会用自己的智慧为孩子们创造一间“幸福教室”, 让“幸福教室”给予每个孩子阅读的习惯和优秀的品质。

做自强的语文老师, 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要寻找生活中的那份安静——阅读, 让文字来充斥我们身体的每个细胞, 让书籍来“垫底”。因为垫什么样的底, 决定了建什么样的楼。我们要师从名著, 致力根部滋养。

做自强的语文老师, 要有创新意识。要以智育人, 以特色为依托, 用特殊的措施达到特别的效果,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改变千人一面的状况, 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用人格魅力、学识魅力获得社会认可。

做自强的语文老师, 要经得起挫折。人生无常, 挫折和困难是在所难免的。郑老师患病已经几年, 但他却一直和病魔做抗衡。讲课结束稍作休息, 在牛老师的陪伴下登西安古城墙, 一走就是近一个小时。他在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 病魔不可怕, 可怕的是失去斗志!想想我们一些老师, 在评职、评优等活动中因条件或人数受限, 怨声载道, 意志消沉, 萎靡不振, 破罐子破摔, 我们所经受的与郑老师的遭遇怎能相提并论?

做自强的语文老师, 要博爱, 要关心爱护每名学生, 关心身边的每位教育同伴, 关心每一位需要我们的人……

考试有感作文 篇13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叫“和平大桥”呢?这是因为,我们计划让这座大桥从厦门起跑,跑到澎湖列岛后,转个方向再跑,与高雄连接。模型的底座是海蓝的,代表台湾海峡蔚蓝的波涛。模型中的三个桥墩分别代表厦门、澎湖和高雄,三地通过大桥亲密地联系在一起,象征着和平。这座桥将建成两层,上层走汽车,下层跑火车。把中国现有的两种最现代化的陆地交通工具合二为一,用当前世界上最快的火车——复兴号代替慢悠悠的轮船,让本来需要几个小时才能走完的台湾海峡,变成一个小时的“穿越之旅”。

桥的最高处设计了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这面国旗和五颜六色的灯光,将成为台湾海峡晚上一道绚丽的风景。桥墩中设计了水力发电机,用绿色能源照亮星空中的“和平大桥”。

我们和平小组是一个非常团结友爱的团体。设计和制作模型过程中,大家扬长避短,各展所长。精通电路的王嘉瑞,精心安装了火车轨道上的彩灯;慷慨大方的何安远购买了制造模型的路灯、汽车和海纹纸,并完成了它们的安装;心细如发的郁明赫认真地完成了路边装饰与铁轨剪贴;憨厚朴实的王墨扬,为斜拉桥绷上了铜丝,并且跑前跑后,给伙伴们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生病在家的张伯贤,也给我们出了好多主意。我呢,作为组长,尽可能发挥大家的长处,只是做了一些把大家做好的零部件粘起来之类的小事而已。

高三学生作文:军训有感作文 篇14

暑假已经过去,兴奋还未从脸上消失,一次特殊的训练就转眼到来,那就是军训。军训两个字对我很陌生,只是听妈妈说过,直到我在体育场看到人山人海,这些人又像被迁徙的队伍一样不见踪影,我才知道我人生中第一次军训开始了。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曾好奇过、期待过、紧张过、失落过、哭过、笑过、累过、忧郁过、退缩过、放弃过,但是在教官的谆谆教诲下和严格要求下我们个个坚持不懈、坚韧不拔、迎难而上、克服困难,个个整装待发迎接富有挑战的每一天,因为我们无怨无悔!

九月的阳光洒在人身上不是温暖的,而是酷热的,像一个大火炉在身旁熊熊燃烧,汗水像断了线的珍珠打在脸上,又像虫子爬在脸上奇痒难耐,整个身体上上下下像是粘了胶水一样粘粘的,衣服恨不得脱之而后快,但是我们也要纹丝不动、安如泰山。当绷紧的身体支持不住的时候;当跑步时身体没有一丝力气的时候;当我们拼尽力气还是被教官骂的时候,我们要像军人一样大敌当前时面不改色,因为我们此刻就是军人,虽然教官非常严厉严格,但严师出高徒,挺一挺就过去了,以后的困难会比这更艰难更多,我们也相信,只要战胜了军训,还有什么是我们不能挑战的?

这何尝不是一种人生体验?挑战自我,战胜自我!

我们都是家里的掌上明珠,没有经过风吹洗礼,没有尝过人生困苦。通过军训,让我们体会到了什么是苦什么是甜,让我由胆小变得越来越勇敢,由无知变得越来越懂事,由体质虚弱变得越来越健壮。军训就是要培养我们的品质,增强我们的体质,磨炼我们的意志,锻炼我们的心智。

考试有感作文 篇15

一、写作题材的选择能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要做到听说读写的训练内容和形式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贴近真实的交际行为,贴近有目的综合运用英语的活动。教师在设计写的任务时,要尽可能地选择一些学生比较熟悉又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有意识地将教材内容向学生的实际生活延伸,写作一旦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学生就会乐于参与其中,变要我写为我为写,写作就会真正成为学生精神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在选择和确定写作题材时,应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选择一些学生熟悉并且感兴趣的内容来写,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关注与兴趣,使作文课不再是枯燥的语法和句法课,而是表达情感,抒发内心感受的写作课。在本次大赛中,不管是“My trip plan”、“Write a letter”、“Traveling in seasons”、“My favorite sports”还是“It's cold in winter”,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会遇到、会讨论,比较熟悉又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教师把它们带入课堂,就是要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有意识地将课本内容向学生的实际生活延伸,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学习,使学生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会认识并建构自己的知识。

二、话题的引入能与现实紧密相连,紧扣时事

当代的孩子与现实的接触是多渠道的,他们关心时事与关心身边的游戏一样多。因此,脱离现实生活的传授就像开水一样白而无味,而与现实紧密联系的导入却能更快找到学生英语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从而引领学生从生活走进文本。像奥运这样的主题自然成为老师们竞相运用的手段之一。

【片段1】教师A执教课题为“My trip plan”的内容时,在引入阶段就以孩子们所喜爱的福娃呈现在动画视频上。例如:

T:Who are they?S:They are Fuwa.T:Where are they?S:They're in Zhongshan.T:I like Zhongshan.Nini likes Zhongshan,too.If you were Nini.Where do you want to go?When do you want to go?Who do you want to go with?福娃的出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大家不禁要关注:福娃到底要去中山的什么地方旅游。

【片段2】教师B执教“My favorite sports”内容时,因为话题讲述的就是运动,所以请奥运吉祥物来做开场白就再合适不过了。

三、写作前的指导能将课堂生活化

新知识需要借助原有的生活经验,才容易被理解和接受,变成自己的知识。英语课要关照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经验。在英语课中要扩大学生的知识接触面,而不仅仅是单纯的英语语言知识学习。建构主义教学论明确指出:复杂的学习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将课堂生活化,就是因为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有助于他们理解文本,获得新的知识体系。在写作教学中,创设生动的生活化情景不仅能够营造氛围,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教师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直观情景,并在瞬间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和写作热情。

【片段3】教师A就是凭借学生都熟悉的四个市内风景点,让同学们小组讨论选择其一,以此操练本课的句型,为写作做好语言的铺垫。例如:

T:There are many beautiful places in Zhongshan.Where do you want to go?What do you want to do?What do you need?

回忆起那些熟悉而又亲切的风景点,孩子们头脑中的图画通过语言的表达越来越清晰,写作也就水到渠成。

【片段4】教师B同样将人人耳熟能详的公众人物、体育明星带入课堂,出现了诸如姚明、刘翔等孩子们的偶像,以他们的语气将教师要传授的语言知识一一呈现。

【片段5】教师C执教的内容是“Traveling in seasons”,在季节这一话题中所涉及到的内容如天气、活动、衣服等,就宛如和同伴们在聊天,把自己在生活中积累的直接经验以及平时看到的、听到的、学到的间接经验,在教师的引导下徐徐道来,就成了一篇篇小短文。

四、能提供与学生生活经验有关的阅读辅助资料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写作与阅读密不可分。大量的阅读不仅有助于巩固和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和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可以训练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等。教师在批阅学生作文的时候,包括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口头表达,经常会出现一些让人忍俊不禁而又颇感头痛的“中式英语现象”。

摘要:本文结合课堂实例分析了某次小学英语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优点和缺点,以期对小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研讨有所启示。

关键词:写作,学生生活,话题

参考文献

[1]岳蔚.新课程小学英语评课的理论与实践[M].宁波出版社,2005.[2]钱希洁.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应关注什么?[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6.

考试有感作文 篇16

【关键词】考试作文;出新出彩;立意;结构;选材

考试作文不同于平时作文,它是学生得分的利器,也是学生翻船的阴沟。一篇作文要想得高分,总的目标就是出新出彩。在统一考试的成十份、几百份、上千份同材料、同话题、同题目的作文中,一篇作文究竟如何出新出彩呢?笔者有以下几方面的认识和尝试。

一、立意需出新出彩

所谓“立意”,就是作者确立文章或作品内容所表现的主题思想。庄子说:“语之所贵者,意也。”清代王夫之更是将“意”(即主题)比作三军之统帅。这些表述,都很形象地表明了立意在文章写作和评价中的重要地位。但一些同学在立意时任意而为,结果造成人云亦云显陈旧;浅尝辄止显肤浅;剑走偏锋显消极;贪多求全显盲目等多方面的问题。其实,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有助于提升文章中心的品位,使其显得正确、深刻、新颖。

1.立意要角度新颖

人云亦云是文章大忌,中心的雷同更是令人望而生厌。统一考试中,文章的唯一读者是阅卷老师,而他们要面对的却是数以千计的文章。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你的文章中心与其他人大同小异,如何能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所以我们尽量要避免走熟路,要另辟蹊径,使自己的文章能够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进而欣赏你独特的眼光,佩服你过人的机智。我们可以通过跳出思维定势,采用逆向联想思维或发散迁移思维或用小中见大的眼光来求得与众不同的立意。如由郑振铎文章《猫》教学拓展的写作训练中,聪明的有些学生就从“猫”想到了肥胖的猫,进而想到了贪官。这样的立意可谓新颖而深刻。

2.立意要化实为虚

话题本身有其固定的内涵和外延,如果只是如实理解,就事论事,往往拓展不开思路,写出的文章便会千篇一律,立意层次比较低。如果能够化实为虚,在立意时展开联想和想象,跳出材料的束缚,运用隐喻,象征等手法,借助与虚拟的“形象”來表达思想,就可以迅速打开思路。比如“家园”这个话题,如果将其理解为“家乡”固然可以,但是我们更可以化实为虚,从“精神家园”的角度去理解,内涵就非常丰富了,它可以是伦理道德,文明修养,也可以是亲情,文学艺术等等,这样一来,思路得到拓展,立意层次也得到提高。

3.立意要有时代意识

从近几年高考,中考作文命题的特点来看,作文素材大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关注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注重加强青少年的道德修养等等。因此,我们在确定表现中心的时候,如果能够恰当地联系时代内容,就能有效地提高文章中心的品位。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是,作文素材的时代特色是融在文章之中的,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不是硬贴上去的标签,所以我们在处理文章中心的时候务必要注意,切不可勉强做作,以免给人“假,大,空”的感觉。

二、结构安排需出新出彩

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无疑就是文章的“骨骼”了。失去了健壮坚实、功能齐全的骨骼,血肉无所依附,灵魂无处寄托。但在考试作文中,一些学生由于思路没有理清,或者是对文章没有做出通盘的考虑,或者是行文方面着力不准等原因,在结构方面容易出现撇开中心,横生枝节;恣意妄为,逻辑混乱;层次不清,分段失当;缺乏过渡,忽视照应;剪裁不当,头重脚轻等问题。其实,下列方法,可用来实现文章结构的快速升级,出新出彩。

1.一线贯穿

面对着复杂的事情、繁多的内容,最有效的莫过于用一条线索把有关材料贯穿起来,使之浑然一体。这个线索,可以是人,可以是物,可以是中心事件,还可以是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等等。

2.三水并流

除开头结尾之外用三四个大的段落作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围绕一个主题将几件事或某件事的几个侧面并列或交错展开,这种横向并列式的结构方法,就是“三江并流法”。注意:“三水”或者来自同一个源头,或者汇向同一个大流,或者中间交融相会。

3.回环反复

以一个与文章主题表达密切相关的句子作为基本结构素材,然后采用相似句型或段落的不断反复,形成全文结构的主体框架。这种方法,多用于散文、议论文和诗歌之中,有利于展现事物的层次,加强文章的气势,增强文章的鼓动性和感染力。

4.一波三折

写人叙事时有张有弛,有起有伏,一波三折,以吸引读者。或是悬念设疑法,误会兴波法,或是蓄势陡转法,抑扬生变法,从而激发起读者“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的阅读快感。

5.首尾出彩

开头可以采用欲扬先抑、妙言感悟、直抒胸臆等方法,形成一股气势,把后面的内容带动起来。结尾可以运用呼应开头、交代结局、陡转立止写景蕴情、启发鼓励等方法。不论哪种方法,都要力求用得自然、精巧、含蓄、有力,为文章配上一个“凤头”、“豹尾”。

三、材料选用需出新出彩

犹如一个人要有躯体一样,文章必须要有材料,材料就是文章的“躯体”。没有好的材料,就好比人的躯体不健康、不美观、不合理一样,决定着文章的质量。同样,在统一考试中,一些学生由于心态不正(完任务)、时间仓促、紧张无序、考试目的淡然等原因,在选材用材方面,常常出现材料虚假,有悖常理;材料贫乏,内容空洞;材料平庸,内容雷同;游离中心,偏离主旨;格调低下,稚拙可笑;原样照搬,不加裁剪等失误。其实,选材用材都必须围绕中心开展,努力实现材料充实、典型、真实、新颖的目标。具体说来,在书写自己熟悉熟知的材料时,有以下几种做法比较可取:

1.把老套的、陈旧的材料新起来、亮起来

对于老套的、陈旧的材料,可以使用。但是,不应该常态化,而是要经过技术化处理,做到常用常新常亮:可以逆向解读,撇开一般性的认识观点,从与之相反的角度去审视旧材料;可以转换视角,从叙述主体、切入角度上创新;可以进行延伸拓展,沿着原有的故事继续设想后来可能出现的新情况;等等。

2.把时代的影子投射上去

社会在发展,生活在改变,新事物、新话题层出不穷,选材应当与时俱进,作文才具有时代感。平时要关注社会热点,关心时事新闻,这样,就能为文章引入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材料、新景象、新理念。我们不大可能从宏观上去表现这个时代,但是,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折射时代的变迁。

3.把想象的情景写下来

人的思想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围绕某个话题或主题,你要敢于穿越时空隧道,请出历史上的人,请出未来世界里的人,请出文学作品中的人,让他们登台唱戏或你去往他们那里神游一番,也是一种创新之举。

4.把合适的材料配起来

通过不同材料的搭配、组合,可以形成表现主题的“合力”,取得上佳的表达效果。比如,可以是主辅搭配,展示面广;可以是同类列举,凸现主旨;可以是正反对比,强调差异;等等。注意:搭配时,要考虑各自不同的代表性。

5.把精华的部分亮出来

材料的精华部分,主要是与主旨紧密勾连的那个部分,具有较强感染力的那个部分。对于这些地方,要浓墨重彩,细致描绘;要放在开头、结尾等重要醒目的地方。这样,才能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其实,一篇出新出彩的考试作文,除了以上三个大的方面,规范漂亮的书写也可出新出彩,书信、日记、简历、设问等新颖的样式亦可出新出彩。总而言之,在作文素材(材料、话题、题目)和作文要求的统摄下,学生只要牢牢记住出新出彩这一总目标,并在行文前的构思中和行文的过程中积极出新出彩,文章的得分应该不错。当然,学生平时的用心生活,细心观察,广阔感悟,勤奋练笔是考试作文出新出彩的活水之源,根本所在,学生当注重。

上一篇:8中华少年学生版下一篇:修井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