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干部教育培训网解决方案

2024-06-11

财政干部教育培训网解决方案(精选11篇)

财政干部教育培训网解决方案 篇1

一、建设背景

财政干部教育培训网面向财政部干教中心和各省厅干部教育工作负责部门,通过建立财政部干部教育中心信息发布和业务数据采集、应用平台,实现相关信息和数据的采集、存储、共享、分析和有关信息的发布和查询,并通过权限管理、用户管理,对司内办公、中央对地方的信息、数据采集工作,实现全面统一的流程化管理。

二、解决方案

系统应用范围覆盖财政部及全国财政省级单位,系统组成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培训信息管理子系统和办公信息管理子系统。

培训信息管理子系统主要实现培训通知的发布、网上报名、查询、汇总、统计、追踪问效等功能。中央用户发布办班通知后,省厅负责单位收集本单位报名情况,在网上填写报名表,由中央负责汇总、统计。改变了以往需要通过邮寄、电话、传真等手段联系各单位的工作方式,节省了费用、时间和工作量,极大方便了用户。系统提供的统计功能将报名情况一目了然,便于组织者掌握报名情况,为高效进行会务安排及准备工作提供了快速准确的参考资料。

办公信息管理子系统主要实现省级财政部门对各类相关信息的录入、报送和在省一级的发布,中央实现对上报信息的采集、审核、发布以及录入直接发布。按照信息的不同类别建立模版,方便用户自行建立新栏目及栏目分类,信息类别按照用户需求,共分为“普通信息类”、“期刊类”、“图片信息类”、“专题讨论类”、“多媒体信息类”五大类,并且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利用功能,如关联文档、用户评论、用户收藏、推荐阅读,以及简捷实用的信息检索功能。

财政干部教育培训网依托中科达奥myDO信息平台构建,不仅对业务流程、信息管理等功能的实现了快速定制,并且依据myDO信息平台的组织机构管理模块,建立了完整的用户管理、群组管理、角色管理、权限管理等基础管理模块,同时对各个栏目、菜单、代码进行了统一管理,预留了今后业务功能扩充的接口,为进一步拓宽系统业务应用、丰富系统内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财政干部教育培训网解决方案 篇2

一、当前财政干部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意识较为薄弱

当前财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受到的重视程度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育培训机制有待健全。虽然我国政府有要求财政干部在任期内需要接受一定的培训,但是这种说法指的只是形式上的培训,对于培训何种内容、每年安排几次培训等并无明确规定;第二,财政干部在培训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致使干部只关注于财政管理方面的业务,对干部培训意识较为薄弱;第三,许多财政干部在需要培训时经常以工作忙、没时间等借口推脱,加上培训监控力度不足,导致干部培训成为形式化项目。

(二)培训形式化现象严重

培训形式化主要指的是当前财政干部教育培训的实际效果不佳,培训只是为了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培训内容与实际脱节现象严重。一方面,许多的财政干部在接受教育培训后表示,培训前与培训后并未感觉到不同。这样的培训效果使得财政干部对于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大部分的培训内容与往年的培训内容一致,缺乏新意,与当前的时代发展联系不够密切。使得干部在培训过程中的认识与现实不符,无法将培训所学用于实践。

(三)培训方法和形式滞后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财政干部教育培训形式较为单一,均以传统的讲学方法为主,对于调动干部的培训兴趣、提高其培训积极性起着严重的阻碍作用。当前大部分的干部教育培训仍然以大教室的公开讲座培训形式为主,这种培训方式降低了培训的针对性,培训效果较差。此外,随着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更好的提升培训的深度和广度,然而在许多地方级财政干部教育培训过程中却较少被使用。此外,比较有利于调动干部培训激情、提高其培训积极性的探究法、情境法等使用频率较低,培训方法十分落后。

二、新时期财政干部教育培训的创新

(一)提高培训意识

财政干部培训一直是财政整体工作的重要一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财政系统干部必须提升理念、更新知识、提高技能,加强对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提高自身的培训意识。人力资源部门也必须重新加强对财政干部教育培训的认识,加大培训重要性的宣传,使财政干部对培训形成新的认识。同时,财政教育培训中心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严格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包括培训的时间、培训的频率、培训的主要内容等。培训要选聘理论功底深厚、工作经验丰富的培训教师,培训内容要结合形势、任务要求,有的放矢,能够跟上时代步伐,促进干部真正的进步,提高培训的效果。

(二)创新培训方式和方法

坚持改革创新是增强财政干部教育培训生机活力的强大动力。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财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上新台阶,关键是工作要深入、改革要深化。要建立培训内容更新机制,不断推出富有时代特征、实践特色、务实管用的精品课程,要紧密关注财税体制改革进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坚持问题导向,及时调整和完善培训内容。培训过程中,培训人员也需要采用多种多样的培训方式和方法,充分激发干部对于培训的热情,增强干部在培训过程中的参与度,提高培训效果。例如,培训人员可取缔传统的填鸭式培训法,多加采用任务培训法、探究法及情境法等,在培训过程中更多的给予干部更多的自由思考和参与讨论的时间,提高干部培训的积极性和培训的效率。在培训中,可以安排培训座谈会,使参加培训的财政干部得到充分的交流,这对于财政干部如何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起到了积极的辅助作用;也可以通过撰写心得体会的形式,让财政干部在学习的同时,能很好的总结自己,提高自己。

(三)注重培训效果的提高,切实提高人员素质

培训效果的提高是安排教育培训工作的最终目的,部分地方政府在进行教育培训中忽视对培训效果的监测,使得培训形式化,对干部本身并无任何助益。因此,要加强完善培训考核及评价机制,在每一次培训过后要对干部进行专业考核,以确保培训效果,促进干部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结束语

综上,新时期财政干部教育培训的创新需要提高相关人员的培训意识、创新培训方式和方法并注重培训效果的提高,切实提高人员素质。

参考文献

[1]刘苏敏.高校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创新形式和途径研究[N].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1,01:96-99

[2]张帆.创新财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方法的探索与思考[J].经济研究参考,2013,70:15-17

[3]余蔚平.坚持需求导向不断改革创新推动财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再上新台阶[J].中国财政,2015,08:23-27

财政干部教育培训网解决方案 篇3

关键词:农民;教育培训;探索

根据南京市对河西地区建设发展的整体规划,双闸街道将随着河西建设的全而推进,今后2--3年内,整个区域在新城区建设的过程中,大量农民随着拆迁要离开家园,失去土地。他们面临转业、转岗、重新择业,在这个转型期内,抓好失地农民的教育培训是当前各级政府亟需解决的新课题。

失地农民教育培训的现状与难点

双闸街道区划调整后,面积15平方公里,辖区内现有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常住户4200户,常住人口1.32万,其巾劳动力6800人,占51.6%人。目前已拆迁57个村民小组,被拆人数8800人,其中劳动力5720人,占58.3%。从街道劳动部门统计资料中可以看出,被拆迁户绝大多数劳动力均未接受转岗择业教育培训。因此,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日益突出不得不引起政府的关注和重视,教育培训无疑将会凸现更多更新的难点。

1.地区经济发展受到制约,失地农民教育培训问题日益突出

由于河西地区的建设需要,按照政府的总体规划,双闸街道属红线范围内,这就意味着近几年不能发展二产和三产,无疑给失地农民的就业带来新的困难。尤其是近几年来,失地农民的教育培训压力很大。一是政府有规划,拆迁街道的重点工作就是配合上级部门做好农民拆迁、稳定和就业培训;二是辖区内现有企业受拆迁影响,多数已经拆迁。有的正另觅出路;三是本地区现有河南、安徽、苏北等地外来工2.2万人,他们以“肯吃苦、低报酬”的优势与本地农民竞争就业岗位;四是涉农街道农民素质的提高,尤其是中老年农民素质更低,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就更难。由此可见,失地农民的转岗择业与教育培训两者之间的矛盾是非常突出的。面临大量拆迁后失地农民重新择业形势的严峻,必然使教育培训的问题函待加以认真解决。

2.教育培训意识单薄,失地农民重新择业难以得到保障

目前,各级政府对拆迁后的失地农民,尽管在拆迁补偿、安排经济适用房、就业培训等方面采取了相应措施,但从教育培训现状来看仍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失地农民住处分散,要求不一,就业培训无法进行;二是为了完成目标任务,有的培训只重视形式,不注重效果;三是不少失地农民本身就缺乏教育培训的内在需求,认为政府抓培训无用,也不能帮助我们找到合适工作;四是基层街道的也有苦衷,上面年度有考核、有指标,下面群众有怨气。上述问题的存在,其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对失地农民的教育培训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这项工作开展的如何直接涉及到失地农民的择业出路。因此,街道办事处要强化对失地农民的教育培训力度,为更多的失地农民转岗择业做好服务,使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3.基层社区教育培训难以到位,直接影响对失地农民培训的效果

在對失地农民的教育培训中,基层社区教育培训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对他们培训的效果。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基层社区在教育培训上是难以做到位的。一是认识片面。有些街、社区领导和干部对征地中涉及到农民利益问题简单地看作是经济补偿问题。有的干部认为,国家已给了钱,失地农民生活和就业问题政府不要管,也管不了。在征地过程中,只求征地的手续和程序合法性,不够重视农民正当合理要求。二是畏难情绪。许多街、社区干部认为农村各种矛盾相互交织,错综复杂,对解决失地农民的教育培训问题片面认为是上级政府的事,作为基层没有能力加以解决。三是无所作为。不少街、社区干部对农民失去土地后教育培训心中无数,无谋无策。总之,要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和就业问题,首先必须解决各级领导和干部思想认识问题,要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关心民生,体现民意,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和就业问题。

4.失地农民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给教育培训内开展带来不小困难

从双闸地区实际看,仅在2002—2010年期间,全街道共有3200户农民,5720人因扬子江大道建设、奥体建设、地铁建设、青奥村建设而失去土地成为失地农民。目前,多数失地农民由于年龄、文化、技能等缺乏,无法找到就业岗位。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一些年龄稍大的失地农民,失去土地后,上班没人要,依靠土地补偿费勉强维持生活,若生病后生活将会更加艰难。二是被征地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普遍不高,参与市场竞争能力差,一旦失去土地,就意味着失去了最基本的而且是长期的生活保障。三是部分失地农民缺乏长远打算,往往在短期内把有限的安置费消费完,从而出现“坐吃山空”的现象。多数失地农民存有固有的传统观念,往往认为自己是农民,一辈子从事农业劳动,缺乏参与市场竞争的自信心。因而导致有的是坐视等望,有的是向政府提出困难要求补助,更多的是不能主动参加各种教育培训,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能力。

解决失地农民教育培训的

思考与建议

在以往的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着培训模式不合理、培训形式不科学、培训内容不系统、培训力度不够强、对象单一等问题,最终造成效果不够理想。为了加强对失地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结合当前工作实际,本人提出几点对策和建议。

1.整合教育资源,改革培训模式

建议由街道工委组织部门牵头,设立专门的失地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办公室,选调素质较高的专门工作人员,划拨一定数量的工作经费,明确工作职责,研究制定长期、全面的培训工作规划并具体执行。同时,由培训办负责对失地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进行统一管理,指导和协调农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相关部门在失地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中进行协作,将分散的教育资源有效整合,建立起分工合作、整体推进的良性工作机制,首先在区、街一级形成对失地农民培训工作的领导核心,向各街道辐射,确定专兼职工作人员协调工作开展,并将工作责任直接安排到村级,列为村两委主要成员的重要工作职责。从而形成区、街、村三级联动、上下结合、全方位、全覆盖的对失地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组织网络,以周密健全、科学合理的全新管理模式推动失地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2.根据失地农民的需求,创新培训形式

目前所采用的传统授课培训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失地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需要,必须根据失地农民的需求,以讲究实效的原则来探索新的教育培训手段和形式。同时,我们还必须以新颖的培训方式、切合实际的培训内容激发失地农民参加培训的热情。就目前来看,大量农民因拆迁失去土地,急需找到一份新的就业岗位。由于他们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又缺乏掌握新技术的劳动技能,加上政

府提供的再就业岗位有限,无疑给他们想要合适的就业岗位带来很大的困难。失地农民的要求和欲望与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形成了较大的反差。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紧扣失地农民的需求,不断探索创新培训形式。首先,要紧紧依托市、区劳动保障部门,做到经常沟通、协调,掌握市场就业用工信息,提供就业渠道。其次,要建立一个由街道劳动保障部门为主,社区学校配合的教育培训基地,根据失地农民的需求,结合市场用工信息,做到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培训,使他们学有所求,学有所用。第三,要切实做好对失地农民教育培训过程的跟踪服务,做好调查、登记、个人专长、用工需求、信息反馈等方面的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失地农民教育培训的质量,使他们有机会尽快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3.紧密结合实际,丰富培训内容

失地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内容应该从他们的实际需求出发,统一进行规划和安排,避免脱离现实、简单重复等问题的出现。针对失地农民平均文化水平和素质水平都比较低的现实,对失地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要力戒起点过高,应该重点从劳动技能教育培训人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对此,一方面要紧贴失地农民自身的实际,应从家政、保安、水电等不复杂的工作加强培训,使他们通过基础而简单的培训,就能比较容易地找到新的工作;另一方面针对失地农民的特点,在着力抓好劳动力转移方面的培训中,除积极做好对失地农民基本务工技能培训外,还要加强基本法律法规培训,使他们在新的岗位上既能遵纪守法,又能依法保护自身权益。

4.建立教育培训保障机制

农民失去土地后,将面临转业、转岗重新择业,职业角色的变换,居住地的变迁,使他们生活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他們向市民的转换,社会对每个人具备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标准。他们必须在转型期内,调整自我,逐步改变自己的价值观念、思维能力、行为方式,从而不断提高自谋生存寻求发展的劳动能力,不断提高适应新生活的应变能力。重视失地农民进入城市中教育培训是当前街道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工作;是做好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是落实“以人为本”理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体现;是加强“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广大失地农民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为此,我们应当做好下列几项工作:一是失地农民的子女入学应与城市居民的子女一视同仁,享受国家九年制义务教育所赋予的所有权利。二是加大以职业技术、岗位技能为重点的各种就业培训,提高失地青壮年农民转岗就业能力,建立健全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主的、多层面的市、区、街道三级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网络体系。三是对农民结构调整后的农村富余人员和失地农民进行现代市场经济知识和转岗再就业技能培训。四是把失地农民的培训工作纳入城市下岗人员再就业培训体系。

5.建立再就业创新机制

财政局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总结 篇4

我局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局党组始终认为,做好各项财政工作,人是第一重要的因素,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财政工作完成质量的好坏。因此局党组一班人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全年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紧紧围绕“建设服务型武清”和新农村建设的任务目标,结合“学习型机关”和“文明机关”建设等活动开展干部教育培训活动。以政治理论学习为抓手,以财政专业知识、业务知识学习为基础,加大培训工作力度,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促进了财政工作的健康发展。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局党组历来对干部队伍教育培训工作非常重视。今年年初,局领导班子经过研究,将培训工作列为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精心制定学习计划,认真选择学习课题,并明确要求副局长冯彪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办公室、人事科抽调专人负责具体工作。局主要领导干部带头参加教育培训,重点内容亲自授课,全局干部职工踊跃参加,确保了各项教育培训计划的落实。

(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我们把严格学习制度、严肃学习纪律作为整个教育培训活动的一个关键环节。坚持和完善干部职工学习日制度。我们把每周三下午定为科室学习时间,要求每名干部职工结合工作岗位和自身实际开展学习,按照学习计划通过书籍、互联网等学习与财政工作相关的理论知识;严格学习考勤制度,对应当了解和掌握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学习,要求全体干部必须参加。凡是无故不参加学习的成员,以旷工处理。别外我们还建立了学习笔记制度、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制度,很好的保证了各项学习任务落到了实处。

(三)联系实际开展学习。教育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财政工作的深入开展。因此我们紧紧从财政工作的大局出发,认真组织了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的培训。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十七大报告、市九次党代会及区委三届全会精神。根据工作需要,我们组织开展了各类业务知识培训。

财政所干部业务学习培训计划 篇5

为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财政管理基础工作和基层财政建设,更好地发挥财政职能,加强财政所财政资金监管能力建设,提高】财政所财政干部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按照区财政局相关要求,现结财政所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一、重要意义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近年来,随着农村综合改革和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出台,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财政支持“三农”的资金规模越来越大,农村公共服务的内容越来越多,乡镇财政工作职能定位和运行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乡镇财政干部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通过业务培训,帮助乡镇财政干部了解国家政策,掌握专业技能,优化知识结构,提升能力素质,积极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能。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区财政局工作的总体要求,紧密围绕财政所中心工作,以开展财政业务培训为重点,以提高财政干部能力素质为核心,以加强财政资金监管为目标,进一步加大财政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创新培训内容和方法,提高培训质量,全面提升底张财政所财政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财政所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工作水平。

三、基本要求

(一)坚持学以致用,提升干部素质与能力建设。紧密联系财政管理与改革的新情况、新任务,结合财政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明确学习方向,把握学习重点,加强政治理论、财政经济理论、法律及管理知识、公文写作与公文处理及办公自动化等知识的学习,大力培养财政所干部职工科学理财、依法理财、民主理财的能力,努力建设爱学习、勤学习、善学习和乐学习的学习型财政干部队伍。

(二)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工作实际出发,以工作需求为导向,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按需施教,分类施教,激发所内同志参加培训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干部职工自主探索新情况,发现新问题,使财政所干部职工愿意学、学得懂、用得上、用得好。

(三)坚持观念创新,不断提高培训工作质量。创新培训观念,完善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培训质量。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综合采用相应的培训方式,注重充分调动同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工作态度的转变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提高所内同志的综合素质,促使干部业务培训工作向科学化、精细化、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四、学习培训内容

(一)公共财政理论基础知识。重点培训财政、财政体制、财政政策,地方财政预决算基础知识,财政改革基本情况。

(二)会计基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重点培训《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基础》、资产、负债、净资产的核算。

(三)财政改革。重点培训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政府采购等改革内容。

(四)财政强农惠农补贴相关政策。重点培训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一卡通”等内容。

(五)财政法律法规。重点培训《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行政单位财务规则》、《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内容。

(六)农村综合改革。重点培训乡村干部垫交农业两税债务化解、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工作等方面的内容。

(七)上级财政部门要求培训的其他内容。

基层财政干部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篇6

按照财政部对基层财政干部培训工作的统一安排,我于XX年10月22日至10月25日参加了财政部在福建省漳州市举办的为期4天“XX年基层财政干部培训班”学习。聆听了国农改办丁主任、财政部条法司王司长、驻财政部监察局秘局长、财政部信息网络中心赵处长和厦门国家会计学院袁教授的授课,学习了内蒙古、江苏、浙江、山东、湖南等5省在基层财政管理工作方面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成功的工作举措,使自己进一步丰富了知识,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提升了基层财政管理理论水平,对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履行好岗位职责起到积极而长远的影响。现就此次学习培训谈几点体会:

一、学习培训富有特性

一是学习培训针对性强。对于此次学习培训,针对性强是我们每一个参训学员共同的感受。每一个专题都是我们基层财政干部当前欠缺和亟待了解掌握的新知识、新理念。我们全体学员都特别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培训机会,至始至终大家都是以饱满的热情、扎实的作风投入到学习之中,较为圆满地完成了此次学习培训任务。

二是学习培训内容丰富。此次学习培训内容丰富、涉及面较广。我们既学习了当前农村综合改革、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财政廉政建设、财政信息化建设等知识,也学习了语言艺术和沟通技巧,不仅使我们从宏观上对什么是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而且对农村综合改革和管理有了全新的了解和认识,强化了紧迫感和责任意识,在科学运用沟通技巧等方面也是受益匪浅。

三是学习培训安排科学合理。此次学习培训虽然时间短,但教学安排紧凑高效,培训内容科学合理,高层次的师资水平和浓厚的学习氛围,给我们很多感触和启发,也促使我从不同角度去总结工作、分析不足和研究解决问题。

二、学习效果明显

一是思想认识有了新的转变。通过这次学习,将我过去在学历教育、在职教育中学过的知识进行了融合,对一些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层次思考,对相关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使自己职业理念得到提升,视野得以拓宽。通过对《财政权力运行廉政风险分析及防控对策》等的学习,从理论层面提高了财政权力在预算分配、预算执行、资金管理等等方面客观存在廉政风险的认识,加深了对财政管理法律规范和财政干部职业道德规范的辩证关系的理解,知道如何遵守法律法规,如何利用法律规范促进职业道德建设,如何利用职业道德规范弥补法律法规的不足。在思想上改变了过去那种自我满足、自我感觉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方式,形成了在对比中寻找差距、看到不足。通过《语言艺术和沟通艺术》的学习,懂得了领导科学和领导艺术的一些基本常识,掌握了一些管理、沟通、协调及谈判的技巧。

二是角色定位更为准确。通过此次学习培训,更深地明白了随着国家支持“三农”政策力度的加大,面向基层的资金拨付和管理工作的日益增多,农村综合改革所涉及的乡镇体制改革,新农村建设和公共财政在农村的推进等,基层财政工作在职能定位和工作内容上实现了“三个转变”,即:由过去的“征管型”,向农民实施公共财政的“服务型”转变;由过去负责农税征管的“单纯业务型”,向落实财政政策的“综合协调型”转变;由以组织税收收入为主的“收入型”,向以管理财政资金的“收支并重型”转变。基层财政的职能作用充分得到发挥,成为经济发展的推动者、社会事业的支持者和公共服务的保障者。财政管理日趋科学化、精细化,使我深深的感受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基层财政干部,不仅要有较高的政策水平,而且还要有过硬的业务能力,不仅要会“抬头看路”,更要能“低头拉车”。

三是工作思路有了新的拓展。如何加强财政资金监管,这是我们财政干部职能职责,也是财政干部应该予以思考探索和亟待解决的关键环节。工作中要通过追踪问效把资金的使用与建设项目有机衔接,加强项目和资金事前监控、事中把关、事后评价机制,充分利用金财工程信息网络,实行国库集中支付,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控,最大限度地管好用好财政资金,才能确保专项资金使用的安全、有效。

三、今后努力方向更加明确

通过这次学习培训,使自己对今后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更为明晰。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素质能力。黑格尔说:“没有目标,一切行动都没有价值。”我深知,学习永无止境,只有确立了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沉下心来,充分利用好学习机会,不断充电加压,不断自我提高、完善,才能更好地担当起基层财政干部的职责。特别是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不断加强,要切实发挥好财政服务决策及发展的职能和作用,必然要求我们不断地更新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拓展工作思路和方法,提升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

二是要强化全局意识,切实履职尽责。强化全局意识,就是要求我们要有超前的思维,要有悟性,有创新精神,而不是仅仅做好自己负责的那一方面的工作了事,要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要紧紧围绕财政工作重点,自觉适应目前形势发展需要,关注财政改革,不断增强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提高自身能力素质,调整好精神状态,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贡献力量。要树立单位利益第一位,局部服从整体的原则,始终保持健康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增强勇于克难攻坚的进取意识,敢于负责,勇挑重担,锲而不舍地推进财政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要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学习不是目的,学以致用才是它的归属,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牢记宗旨,践行财政干部义务,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坚持做到:一是树立服务意识。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想问题、出主意、拟方案、办事情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衡量标准。二是严格遵守组织纪律。严格遵守单位各项规章制度和内部管理规定。三是脚踏实地工作。要立足平凡,追求卓越,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聚精会神干工作,一心一意谋发展,做到“三勤四多”,即手勤、腿勤、嘴勤,多思、多写、多练、多问。工作多请示多汇报,遇到问题多沟通多衔接,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四是富有创新精神。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以改革的精神和创新的思维研究新情况、提出新办法、解决新问题、取得新成绩。

四是要廉洁自律,依法理财。廉洁自律,勤政为民是对党员干部的起码要求。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忠实履行职责、执行公务,依法办事,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不滥用权力,不以权代法,做学法、守法、用法和维护法律、法规尊严的模范。要打牢廉洁从政依法理财的思想基础,注重思想提高,强化“慎独”意识,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

财政干部教育培训网解决方案 篇7

超级大国,它的实力是毋庸置疑的。因为美国的强大经济实力,如今,世界上大多数的新生词汇都来源于美语,汉语中的美语外来词也越来越多。如:“小贴士”就是“tips”;“英特网”、“万维网”之类,就是英文internet,world wide web的音译。很多年轻的白领以中英文夹杂的语言表达方式为荣,为其身份、地位以至于经济状况的象征。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像一辆奔驰一样,象征着身份,并暗示着很高的受教育水平,以及现阶段或将来可能的个人的经济状况。

总之,语言和使用者的经济地位是密切联系的。一方面,每一种语言都属于某一特定的经济团体。另一方面,使用者的经济地位又反作用于语言,统治者可以强制性地推广他们的语言,也可以用手中的权力来影响人们对语言的选择。

二、语言是一种特殊商品

按照经济学的观点,任何满足或可以满足人类需要的东西都可以被视作商品。商品用于满足人类需要的有用性被称为使用价值。语言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产生的最有用的商品之一。它满足了社会和社会中的个人间交际的需要。在外语的教学中,语言所具有的经济商品的特点展露无疑。为了习得一种语言,尤其是一种外语,通常会造成社会和个人的成本。换句话说,语言作为一种商品是有其交换价值的。语言可以被进一步归为非物质的商品。Coulmas(1992)论述道:

像其他无形商品一样,语言这种商品有其特殊性,因为它的销售者在销售这种商品后并不会减少其自身对该商品的占有量……虽然买方付钱来获得一种语言,但是并不是卖方可以提供该商品,而是仅提供这种服务或和这种服务有关的商品。也说理由这样说,即供应商有客户所需获得的东西。他们之间的交易包括一种商品或一种服务。(1992:79)

他指出语言和其他“普通”商品不同之处在于:

语言价值会随着它的使用者获得的语言的增加而增大。这非常像滚雪球的效应。越多的人了解一种语言,它的价值就越大;它的价值越大,就有越多的人希望掌握它。(1992:80)

另一方面,使用这种语言的人数多少很明显并不是判断一种语言的价值的唯一相关因素。决定某一特定时期的语言价值的因素是各种各样的:政治、文化、种族等,但首先是:经济。例如,汉语拥有大量的使用者、深刻的文化传统和属于一个在当今世界有着重大的政治影响力的国家,它还在许多其他国家和地区拥有官方语言的地位。然而,尽管有这些特点,汉语作为一种外语在全世界的需求仍然是非常小的,因为这种语言的经济开发潜力是有限的。相反地,英语有着4.27亿母语使用者,成为了最广泛教授的外语。(Coulmas,1992;Crystal,

三、语言技能是一种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被定义为:“技能的存量、身体的以及精神的健况择优处理,制定出一个有效的培训方案。

美国知名管理学者托马斯·彼得斯曾说:“企业或事业惟一真正的资源是人,管理就是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以做好工作。”员工是组织的血液,他或者使你的事业轰轰烈烈,或者使你碌碌无为。党中央明确指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万计

康、知识等有利于一个人的当前和未来的赚钱能力的资源。”(Breton,1998)。语言技能被视为人力资源的一种是因为:像其他人力资本形式一样,语言技能的产品需要消耗时间和其他资源,并且是以人为载体的、有创造性的。把语言的学习视为人力资本的积累,是该种资产的净产出。

几乎所有语言的经济模型都建立在人力资本的理论基

础上。(如Hocevar,1975;Carliner,1976;Harris,1998)在过去20

年间进行的研究表明了语言技能在劳动力市场上的重要性。语言技能通过学校教育、在职培训等获得,影响了工作资格的获得,以及在商务、国际贸易和旅游业中的有效沟通能力。从把语言作为一个人力资本的早期研究中,就已经得出二语的语言技能有着正面回报的结论。那也许是因为拥有这些语言技能的人对工作环境中的工作要求有着更好的理解而更有生产效率。在分析收入差异和语言技能的相关性方面,语言技能是其他人力资本的有效补充或替代。据《北京晚报》的一次调查反映:在“写字楼一族”为主的中高收入人群中,懂外语已经成了决定个人收入的最重要条件。调查中,外语能力达到“熟练”的参与者平均薪资水准达到了53378元,超过外语能力“中等”(38898元),而外语水平“一般”的参与者薪资仅有31211元。对一些职业来说,例如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及国际技术投资,语言技能几乎是基本要求。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有着更大的经济的或者是文化的动机去学习外语语言技能而不是他们的母语技能。语言能力而不是语言知识,尤其是外语能力,应被视作人力资本必不可少的部分。据资料,对100名毕业后工作的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问卷和电话咨询,这些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涉及到银行、海关、货运、学校、政府机关、外资企业、外贸、电子信息和房地产等行业,从调查中发现,经常性用英语进行交际和获取信息的占10%,偶尔的占46%,长期不用的占40%,必须用的占4%。虽然,英语在调查对象的工作中直接使用率并不很高,但有趣的是,他们都一致认为,英语能力对他们来说是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拥有英语技能对他们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里学习、工作、生活和生存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四、结论

正是因为语言具有上述经济属性,我们完全有理由从经济方面来分析当前的英语“全民化”的现象。语言是一种人力资本、知识。它能像其他类型的知识一样带来收益。对语言学习的投资增加了一个人当前和今后的赚钱能力。有许多研究者应用经济工具来研究语言学。语言的差异被视为交易成本的组成成分,应用于广泛的经济交易过程。而且,语言问题出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问题吸引的不光是语言学家而且是研究各个社会科学的专家们。

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一个有能力的人,应该具有胜任具体工作岗位的能力,同时,又具有一定适应工作性质或情境变迁的能力。胜任力,是针对当前的、现实的职业岗位需要的能力;适应力,是针对长远的、变化的职业和就业市场需要的能力。所以一个劳动者仅能完成任务是不够的,还要能适应工作的变化。

企业在职职工培训,是指企业员工通过培训学习,使其在知识、技能、安全生产意识上不断提高,最大限度地使员工的职能与现任或预期的职务相匹配,进而提高员工现在和将来的工作绩效。企业在职职工培训教育是关系个人进步与企业发展的纽带,它决定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决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决定国家的繁荣和国际竞争力。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将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

企业在职职工培训再教育,是当前提高职工全面素质的一种主要途径。如何把握在职工人培训教学的着力点,从而提高职工培训教学质量,是每一个职教工作者都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但由于企业职工工作层次不同,所需掌握和使用的各种技能不同,尤其在当前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局面及企业新技术、新设备更新换代的今天,知识的生产、学习、创新将成为人类最重要的活动,也给我们培训师们及管理者提出了“如何进行企业在职职工培训”的重要课题。然而,认识到了培训的重要性,并不等于就能做好培训工作,因为培训工作的完成需依赖于培训方案。有好的培训方案,并不一定就有好的培训效果,但要有好的培训效果,则必须要有好的培训方案。如何设计有效的培训方案,正是本文探索目的之所在。笔者根据多年对在职职工培训特点的分析及长期从事培训教学工作的体会,作以下几个方面的阐述:

一、注重职工自学,正确指导和合理安排自学内容

企业“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局面,使生产与培训的落实产生了矛盾。面对工学矛盾这一不可回避的实际,培训机构首先要注重工学矛盾实际,确立鲜明的服务意识,主动适应,思企业之所思,想职工之所想,走多种教学方式之路,帮助企业和职工寻找更多、更可能的受训时间。

在职职工的培训教育,多以在职或转岗的职工为主要对象。因此在教学计划安排上,要充分考虑自学阶段。可以将学员的预习、复习、作业等学习活动,都安排在这一部分时间内独立完成。参加培训的在职培训学员,一般都具备有一定的基础文化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多数学员都有较为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自学能力和求知欲望较强。所以,培训的目的不单纯是使学员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和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员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去获取更多的知识。因此,教师着力考虑的应是“授之以渔”,即如何将有效的自学方法传授给培训学员,使学员清楚地知道在课堂、课外和实际工作的各个环节中怎样学习,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使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增强,以便更好地提高自学效果和学习质量。这样既符合职工培训教育为主的特点,也符合职工培训自学为辅的学习要求。

二、注重教材的结构体系与企业生产内容的分析

教材是获取知识的源泉,是编者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而精心安排,花了大量心血而写成的知识集合体。无论是基础理论还是专业知识,每门课程都有其内在的逻辑联系,是一个点、线、面相统一的有机整体。然而,职工培训学员由于受理解能力和学习方法的限制,在自学过程中往往容易把知识体系分割开来,从而陷入看这忘那、混沌一片、不知所云的窘境;在复习考试、考核时,只注重死记硬背,学得很累而效果甚微;培训结束后,虽学有所得,但得之不多、不深,更谈不上将潜在的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为了帮助学员克服学习中的弱点,解决学员在学习中的困惑,使学员将厚书读“薄”,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就要把精力放在教材结构体系的分析上,从第一节课的总体介绍到后续课内容上的章节分析,都要重视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教与学的联系性,力求条理分明,前后贯通,通过教学,使学员清晰地把握全书的脉络,切忌不要把课堂教学的重心孤立地放在条块知识的传授上。同时,更要注重将企业的生产技术内容或生产特点结合于教学中,使所学的知识具有参照性、可比性,使学员在学习中直接感受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如某培训中心在接受对某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培训任务时就进行了具体的培训方案策划,培训前中心带领全体授课教师对该企业进行了全面的考察,了解企业对相关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并将考察中存在的不符合规范要求之处及违章操作行为制作成课件,将“现场”内容与“法”结合讲授,让令人乏味的就“法”(安全生产法)论“法”变得具体、生动,让受训者感受培训之必要,更促使其严格地遵章守法。

三、注重授课方式、培训对象的研究

企业在职职工培训再教育的对象都是成人,授课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力求讲究授课的艺术性,不能随心所欲。原因是,培训工作的教育对象是在职在岗的职工,学员集中到培训中心学习的时间有限,而要求学员所学习和撑握的知识很丰富。因此,授课时间短、学习任务重的矛盾十分突出。作为教师,要根据学员已有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特点,教学时不必要也不可能对整体教材从头到尾面面俱到地进行讲解。教师的功夫应用在理清重点和分析难点上,备课时要依据培训大纲和习题练习的要求,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进行反复推敲,最后确定出教学重点;根据理论与实际上的反差,对教材中比较抽象难懂和学员学习中容易产生困惑的内容进行反复琢磨,找出教材中学员不易理解的学习难点,授课时要选用适当的教学艺术来突出教材重点,并采用综合分析的法则,详细分析地讲透难点。与此同时,兼顾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这样既可以使学员加深对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又便于学员完整系统地掌握全书内容。

同时要使培训方式与成年人的学习规律相适应。成年人的特点是记忆力相对较差,但理解能力强,并具有一定的工作和社会经验。因此,采用参与式的培训方式是比较合适的。在培训过程中,培训者应多用实例并创造更多的机会使受训者将自己所了解和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表现出来,以供其他受训者参考。适当采用“吊胃口”的方式和其他技巧可提高受训者的学习兴趣,多表扬少批评能增强学员的学习信心。还应该重视受训者提出的意见和问题,集思广益,以利于提高培训效果。此外,在培训材料的编排上,应尽可能考虑到趣味性,深入浅出,易记易懂;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培训工具,如采用幻灯课件的形式,以增加感性认识;书面材料力求形式多样化,多用图表,简明扼要。

理论来源于实践而又指导实践,因此,教师在对职工进行培训时,一定要根据实际需要,做到因需施教,而学员也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理论只有和实践相结合,并用来指导实践,才能体现出理论的真实价值,才能检验和发展理论,才能使理论具有生命活力。学员在实际工作中,一旦觉得所学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管用”,就自然产生一种对理论学习的浓厚兴趣,进而去自觉地钻研和学习理论,因此,教师在培训教学过程中,应该把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尽力克服从理论到理论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学。备课时,要对当前科技发展的新形势以及新材料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作一个充分的了解,并认真分析,做到心中有数。授课时,要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上做文章。与此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对学员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正确引导,有意识地帮助培训学员树立学习理论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使学员开拓视野,达到提高素质、增强能力的培训目的。

财政干部教育培训网解决方案 篇8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教育技术;教师培训

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正深刻地改变着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成为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面对全球信息化宏观背景下的教育现代化挑战,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被视为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关键因素,成为各国教育信息化的主要对策之一。

一、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现状分析

1.培训的内容与教学实践脱节。教育技术培训的关键是培养教师把技术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的能力。教师参加培训的过程就是寻求运用教育技术解决自身教学实际问题的过程。

2.培训方法陈旧单一,缺少互动交流。目前的培训方式多单纯采用讲授式,受训教师参与机会少,主体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同时,培训中缺乏交流,培训教师无法掌握培训的真实情况。

3.培训难以满足个别化需要。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仍普遍沿用团体推进、整齐划一的操作方式,试图用统一的教学内容、需求多样的教育对象,不能满足个别化的学习需求。这种模式往往容易对教师重复同一层次的低水平操作技能培训不能促成教育技术与诸学科的整合。

4.只注重培训本身,不注重培训绩效。目前多数教育技术培训功利性明显,为证书而培训的现象普遍存在,而忽视了培训是否有利于自己的专业发展,即培训的绩效问题。培训的绩效不仅包括培训的行为,还包括培训的价值。

二、信息化环境对教育技术培训的适应性

当前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存在的问题造成培训效果不佳的现实:教师教育技术意识淡薄;追求技术上的形式化;缺乏信息技术环境下相应的教学设计能力;缺乏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

1.有利于打破时空限制,提高培训效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特别是网络技术进行教师培训,有效解决在职教师学习的工学矛盾问题,提高教师培训效率。

2.有利于满足教师的个别化培训需求。信息化学习环境中教师使用教育技术有三种不同方式。一是教师仅仅会使用教育技术的一些操作;二是熟练掌握操作的教师在教学中开始把IT作为学生的学习对象;三是把IT作为学生认知工具。

3.有利于实现学习过程的互动协作性。单向传输的传统培训模式不利于有效培训的实施。信息化学习环境造就了双向互动,实现同步或异步交流研讨,并可借助适当软件工具进行协同创作。

4.有利于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教育技术培训是学习教育技术,同时又是利用教育技术进行学习。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利于实现多感官的优化组合,有利于构筑开放型学习环境,为任务驱动学习等培训新方式提供可能。

5.有利于形成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感性认识。信息化环境中的教育技术培训为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最直接的案例,实现培训内容与培训形式的统一。“融技术于课程”的培训要比“基本技术技巧”的培训对教师更有帮助。

6.有利于跟踪评估与绩效改善。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依托一定的信息平台,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师培训,完善培训效果评测制度和激励机制,推进培训的应用成果分享与后续跟踪评估的一体化进程,对教师终身教学体系的建立起推动作用。

三、信息化环境中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方案

在培训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对整个教育技术培训方案进行了设计,并在学校师资培训中进行实践探索,以期能够切实提高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解决教学实际中的问题。

1.培训目标。

从信息化社会需求、教师教学需求、学生发展需求等方面综合考虑,教育技术培训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思想理念。转变教师传统教育教学观念,培养教师树立科学的、基于教育技术的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加强教师改革传统课堂的意识。

(2)基本知识。提高教师对教育技术基本知识的了解和教育技术工具知识的掌握水平,了解现代教育思想、教与学的理论;掌握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

(3)应用能力。使每位教师获得实践层面的应用能力,提高教师课件制作能力,提高教师运用教育技术开展教学的能力,形成教育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能力。

2.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的设置需要考虑学校需求、教师发展要求和教育技术学科特点。

(1)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包括教学论、学习论,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教学设计方法,现代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等。

(2)教育技术基本知识与技能。包括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基础知识,各种工具软件的应用,教学课件、网络课程开发技能等。

(3)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包括教育技术应用方法与案例与课程不同层次整合的方法与案例等,旨在形成并逐步提高教师融理论于教学、用技术于实践的意识与能力。

3.培训方法。

教师培训具有成人学习的特点:学习自主性、协作性强,工学矛盾突出。培训宜采用任务驱动、专题讨论等适合成人特点的、灵活多样的方法,面授、校本培训等多种途径相结合。(1)案例教学法。典型的案例分析有助于学习者更新观念,勇于实践。培训者与受训者直接参与,共同对教育技术各层次的教学应用案例进行讨论、反思,促进交流,同时激发实践的兴趣。(2)自主探究法。受训教师以自学为主,自主阅读相关资料,参加网络专题讨论,交流经验,展示自我。(3)任务驱动法。培训者根据受训教师对教育技术学习的实际需求,实现教育技术+学科内容+实际问题+自主探索+专家引导=具体学科任务驱动的学习模式。(4)协作学习法。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与协作,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互通有无;探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实现高层次的学习目标。

4.培训考核。

培训不仅要注重教师学什么、怎样学,更要关注培训的效果,即教师将新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实际工作成果的能力。培训效果往往通过培训考核加以考查和保障。培训考核是整个培训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不是简单的一次性考试,而应该是一个持续的、反复的绩效跟踪反馈与改进过程。

5.支持服务。

要顺利完成培训过程,完备的支持服务必不可少,包括为满足受训教师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需求而提供的学习条件等各种学习资源及全方位的帮助与服务。信息技术为更有效地实现培训支持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依托环境。

参考文献:

[1]杨平展.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自主训练模式的构建[J].电化教育研究,2004,(2).

财政干部教育培训网解决方案 篇9

为了切实做好2010年我局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全局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更好地为财政改革和发展服务,根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紧紧围绕我县财政改革与发展的中心工作,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2010年,我县财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围绕财政改革与发展的中心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财政干部素质和建设学习型部门为目标,以加强能力建设为重点,以干部需求为导向,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加大培训力度,强化培训管理,提高培训捏质量,增强服务意识,完善培训机制,扎扎实实地做好培训工作,为完成我县财政干部在“十一五”期间的干部教育培训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培训目标及内容

今年,我县财政干部教育培训要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市局确定的2010年我县财政工作的中心任务和建设学习型财政部门的要求,以培训和学习科学发展观,当前宏观经济理论、公共财政基本理论、财政改革与管理、公共管理及领导力、执行力、财政法制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企事业与行政单位 1

财务会计等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为主。进一步拓宽全体财政干部宽广的视野,进一步提升认识全局、把握全局的思维能力,进一步提升创新工作、创新管理、依法理财、依法行政的能力,进一步提升职业水平、专业技能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同时要加强文学、历史、哲学、礼仪、摄影等知识的培训学习,进一步提升财政干部的文化知识水平和包容和谐的素质修养。

三、培训方法及对象

今年我县财政系统干部教育培训要采取集中培训、集中办班、分类培训、基本技能培训、轮岗培训、干部任职培训、学历教育培训等多种形式进行。进一步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做到培训内容与实际需要相一致,与知识需求相吻合,力求学以致用,学有所用。

1、集中培训。培训对象为全局(有时含乡(镇)财政所相关人员)财政干部。培训内容为宏观经济理论、财政改革与管理及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培训时间每月最少集中2次。

2、集中办班培训。培训对象为县局科长(主任)以上干部和乡(镇)财政所。培训内容为前沿形势、财政理论、公共管理及文化知识。培训时间为集中3—5天封闭培训。

3、分类培训。分类培训由各科室按培训计划组织落实,培训对象为本科室工作人员和乡(镇)财政所相关人员、县

直单位业务骨干。培训内容以本科室业务知识、财政法规及财政改革知识为主。

4、基本技能培训。培训对象为县局全体干部、培训内容为企事业与行政单位财务会计知识、现代办公知识。培训时间全年完成7个培训日(56小时),一般每月要组织集中1天培训。培训结束后,41岁以上的干部参加开卷考试,40岁以下的干部参加闭卷考试。

5、干部任职培训和轮岗培训。培训对象为县局新任职务的干部和交流、轮岗的干部,在任职前和上岗前组织集中培训2天,掌握熟悉新岗位工作的知识。

6、学历教育培训。培训对象为我局在职工作人员。条件是在2010年以前取得的大专和本科文凭,本局将继续再自修一门国家承认的与财政经济管理相近的本科文凭或研究生课程。对从2010年按此规定自修学历者和在2010年以前报名参加本科学历或研究生课的现未完成学历和证书学习的同志给予报销60%的学费,同时局鼓励干部职工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凡参加注册会计师、注册评估师考试的干部职工,在取得资格证后,全部报销费用,并给予2000元奖励。并对本人取的学历或取的证书后择优任用。

四、具体要求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按照我县今年干部教育培训安排,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认真落实,要统一全体财政

干部的思想,充分认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要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明确分工、密切本配合”的原则,县、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做到上下联动、条块结合、全面发动、整体推进,把教育培训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局长李树林为局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第一负责人、副局长张百树双负责教育培训工作计划的执行落实。

2、执行计划、狠抓落实。各财政所要按照县局2010年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和要求,积极选派人员参加县局举办的各类培训班,要参照县局培训计划制定落实好本单位、本部门干部教育教育培训计划。县局各科室、中心要严格执行培训计划,各科长(主任)为执行落实培训计划第一责任人,一是保证本科室(中心)培训计划的完成;二是保证本科室(中心)人员按规定参加局机关组织的各类培训班。三是保证本科室(中心)人员认真做好培训学习笔记,县局要明确责任考核追究制,对没有落实和落实不到位的单位及人员追究责任。

3、完善制度、健全机制。为保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要进一步完善组织领导,计划落实,考核奖惩、责任追究等方面管理,要建立个人教育培训档案,要对参加无意识时间、内容、成绩等进行归档,作为干部考核任用的依据。

4、突出重点,提高质量。2010年我县财政教育培训工

作,要以服务财政中心工作作为宗旨,以提高财政干部综合素质为目标。重点办好财政改革、财政干部政治业务素质提升两个方面的各类培训班。要创新培训方法和培训手段,要精心设计培训方案,优化培训内容,要对培训人员进行考试考核,保证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

5、保证经费、遵守纪律。要按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的要求和县局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安排,切实加大教育培训工作的投入,为财政干部教育培训任务的圆满完成提供经费保障。同时,所有培训班都严格执行有关财务规定和党风廉政建设规定,厉行节约,作风俭朴,按制度规定完成好教育培训工作。

前郭县财政局

财政干部教育培训网解决方案 篇10

为了使广大乡镇财政干部了解、学习、掌握更多业务知识,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干部队伍的业务能力建设,切实提高乡镇财政干部队伍的综合能力素质。根据《财政部关于开展乡镇财政干部培训工作的通知》(财预[2010]58号)文件精神,为了使乡镇财政干部培训能够有计划、有步骤的顺利开展,现对若羌县2012年度乡镇财政干部培训工作做出如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财政部的统一部署和自治区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紧密围绕财政中心工作,以开展乡镇财政业务培训为重点,以提高乡镇财政干部能力素质为核心,以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为目标,进一步加大乡镇财政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创新培训内容和方法,提高培训质量,全面提升全区乡镇财政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工作水平。

二、培训目标和对象

培训目标:各级乡镇财政干部每人每年参加脱产学习的时间不少于5天。通过培训,提高乡镇财政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促进财政管理基础工作和基层财政建设,推动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培训对象:主要为乡镇财政干部,同时包括乡镇分管农口领导、乡农经站干部、村委会两委班子成员、村民小组组长、村委会理财小组成员、农口站所负责人、农村合作社负责人等。

三、培训内容及要求

(一)培训内容:

1、乡镇财政改革和乡镇财政政策。了解并熟悉当前乡镇财政改

1革的主要内容及现行乡镇财政政策法规。

2、乡镇财政涉农补助政策及资金管理办法。熟悉相关乡镇财政涉农政策的内容及要求、具体操作程序和方法;熟悉各项乡镇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能够及时解决政策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有关制度、工作模式和方法。熟悉上级财政部门制定的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制度,建立规范的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模式,学习交流科学的资金监管工作方法。

4、廉政建设与职业道德。了解党和国家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树立良好的财政部门职业形象和服务意识。

5、相关知识。乡镇财政工作所需的财务会计、资产管理等知识。

(二)培训要求:

1、坚持学以致用,提升干部素质与能力建设;

2、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3、坚持统筹协调,做到经常性教育与集中培训并重;

4、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提高培训工作质量。

若羌县乡镇财政管理局

财政干部教育培训网解决方案 篇11

关键词: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培训教材;修订编写;实践思考

自全国财政系统开展财政支农政策培训以来,浙江省高度重视培训教材建设,从培训启动的2009年就开始编写培训教材,并每两年进行重新修订编写。到2016年,共编写和修订教材4版,发行24万余册,免费发放供各地开展培训使用,免费提供给制定执行财政支农政策相关部门参考,得到了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农村财政经济工作者的好评,受到广大农村财会人员、农村两委和农民的欢迎,被纳入全省财政系统“五五”、“六五”普法读本,有力地推进了财政支农政策培训的开展,为财政支农政策培训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一、教材编写是开展财政支农政策培训的基础和前提

财政支农政策培训是政策落实的基础,是财政支农工作的抓手。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公共财政进一步加大向农村的投入、加快向农村倾斜,“三农”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财政支农政策培训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开展的,是近年来全国财政部门为了适应农村发展、落实“三农”政策采取的有效举措。要做好财政支农政策培训,把好事办好、办出成效,使政策培训取得实效、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必须重视和加强培训教材编写工作,提高对编写培训教材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为培训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

(一)培训教材是财政支农政策培训的基础。财政支农政策培训作为公共财政支农惠农的一种形式,是财政部门开展的一项新工作。作为政策培训,财政支农培训要培训什么内容、采取什么形式培训、如何达到培训效果,都离不开培训教材。培训教材是培训的基础,是培训内容的来源,是培训课程安排、培训讲义准备、培训课件制作的依据。培训教材不是可有可无、要不要编的问题,也不是临时拼凑、一蹴而就的问题,而是政策培训的基础性工程,是培训取得实效的基本保障,是开展培训必须要落实的工作。浙江省每年年初就开始布置落实符合培训需要的教材编写工作,为政策培训的开展、培训任务的完成起到保驾护航作用。

(二)培训教材是财政支农政策宣传的载体。开展财政支农政策培训的目的,是为了宣传财政支农政策、落实好财政支农政策、及时反馈财政支农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乡村美丽、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政策宣传需要有载体,如报刊图书、广播电视、宣传海报等。而编写财政支农政策培训教材,把财政支农政策进行汇总、分类和梳理,并通过政策培训和教材的发放,把教材发放到乡村公共服务平台、村民办事中心,发放到参加政策培训的学员,无偿赠送给农村干部群众阅读,是达到政策宣传目的、收到政策宣传效果的有效途径。浙江省每年免费发放培训教材近3万份,每位参加培训的学员达到人手一份,并发放到乡镇财政所、村民办事服务中心等与涉农有关的办事场所,供农民群众查阅,发挥了政策宣传作用。

(三)培训教材是查找财政支农政策的工具。财政支农政策涉及范围广,既有农机补贴、良种补贴、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危房改造、农民增收、脱贫攻坚等政策,也有支持农村教育、医疗、科技、文化、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政策涉及财政、发改、教育、人保、卫生、科技等政府部门。由财政部门编写培训教材,把与财政支农有关的政策编在教材里,成为财政支农政策汇集的工具书,就可以使基层干部、农村干部群众从培训教材中查找财政支农相关政策,并从中了解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浙江省从方便基层干部群众学习着手,在编写培训教材中,按照全面、系统、及时的要求,把财政支农政策编入教材中,既服务了培训需要,也方便了农村干部群众查阅,为基层干部群众办了实事。

(四)培训教材是财政支农政策落地的纽带。国家出台财政支农政策,能不能达到政策目标,关键在于落实。要落实好政策,必须宣传好政策,让农村干部群众了解政策,知道哪些政策农民是能够享受,是农民应有的权利;哪些政策是有条件的,是需要有项目支撑的。财政支农政策培训教材把和“三农”有关的政策进行汇编,农村干部群众能够从中学到知识、了解政策,有利于政策的落地。从这个意义上说,培训教材是联系政府和农民群众的纽带,通过培训教材的发放和讲解,把党和政府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对农民的关爱传递下去。浙江省从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开展以来,一直把培训教材定位为既是政策汇集的培训教材、又是政策了解的科普读物,是连接政府和群众、财政和“三农”的纽带,推动了培训工作的开展。

二、浙江省编写财政支农政策培训教材的实践与探索

在财政部中华会计函授学校统编教材的基础上,浙江省积极主动利用好全国统编的培训教材,结合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组织编写有浙江特色、符合浙江培训需要的培训教材,在每年的培训工作计划中专门列入项目,并在年度预算中安排专项经费给予保障,确保教材编写和修订任务的完成,实现了培训教材和培训政策、培训教材和培训需要相适应,为财政支农政策培训任务的完成并取得效果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可能。

(一)统筹规划设计培训教材。根据财政支农政策培训涉及“三农”政策的方方面面,浙江省财政支农政策培训教材在体例设计上力求做到求真务实、多方兼顾,主要体现为“六性”:实用性,一看就懂、一听明了,符合基层培训需要;权威性,做到政策权威、内容权威,不能模棱两可,更不能道听途说、信手拈来;准确性,政策内容、数据标准要准确,和实际执行的政策一致;时效性,及时更新,把最新的政策编入培训教材;全面性,把与涉农有关的政策尽可能编入,方便了解和查阅;可读性,通俗易懂。

nlc202309081458

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浙江省对财政支农政策进行梳理和归类,培训教材由农业生产类、农村生活类、农村社会保障类、农村教科文类、农村组织建设类、促进农村消费类、支持少数民族发展类和农资综合补贴“一折通”发放管理类等八大类政策内容组成。编写从政策的概念、依据、资金来源、享受对象、标准、程序、责任等方面入手,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对全省重点财政支农政策进行解答,努力做到内容完整、有理有据、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符合基层培训和农村干部群众学习、了解、查阅政策需要。

(二)集中力量编写培训教材。编写财政支农政策培训教材不同于编写财政学教科书,不是某一个部门或某一个人就能够胜任,需要财政相关涉农部门共同编写完成。为此,浙江省成立编写委员会,由财政厅领导担任编委会主任,各涉农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编委会成员,统筹指导培训教材的编写工作,为培训教材编写提供政策指导和智力支持。建立联络员制度,由各涉农职能部门的业务骨干为联络员,具体负责相关涉农政策编写工作。函校参与编写全过程的组织协调工作,全程参与教材体系的设计,编写任务的落实,教材编写、修改、通稿等各环节,各涉农职能部门编写的材料经部门主要负责人审定后由函校负责编审和修改,最后再由编委会主任审定统稿。培训教材编写完成后,由出版社出版发行,确保培训教材的质量。

(三)与时俱进续编培训教材。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的特殊性和“三农”问题解决的长期性,随着财政经济形势的变化和社会民生事业发展的需要,财政支农政策不断变化和调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策标准在不断调整和变化。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自2009年政策出台以来,当年的标准是55元,即年龄达到60岁的农村居民可以享受每月55元的养老保险待遇,浙江省的标准是每月60元。随着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和民生事业发展的需要,新型农村养老的标准也逐步提高,2012年浙江省的标准是每月80元,2014年提高到每月100元,今年又提高到每月120元。二是有些政策具有时效。如“家电下乡”政策是国家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刺激国内消费需求而出台的政策,政策执行到2013年就停止了。三是新政策不断出台。随着财政职能的不断强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不断推进,国家财政支农政策不断推陈出新,新的政策也在不断出台,如村级集体经济扶持政策、农村公路养护政策等。由此可见,国家财政支农政策是动态的、发展的,要求财政支农政策培训教材的编写必须与时俱进,要随着国家支农政策的调整而对培训教材进行相应修改,使教材适应培训需要。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开展以来,浙江省每两年对教材进行修订,增加新的财政支农政策、更新政策内容、删除停止执行的政策。

(四)无偿赠阅使用培训教材。浙江省对编写培训教材的定位是无偿使用,并由省财政组织力量,落实人员和经费,免费赠送供全省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和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宣传使用。一是及时免费发放培训教材。每年教材编印启动早,按照培训需要和宣传需要编印培训教材,免费发放到全省各市县财政局,再由各地财政局发放到有关乡镇、农村和培训学员,使每位参加培训的学员都能够领到培训教材,作为培训资料和培训学习参考书,发挥培训教材的作用。 二是设计宣传手册。2014年以来,浙江省选取与农户、农民利益最密切相关的部分财政支农惠农政策,设计制成财政支农政策宣传手册,直接面向各个乡镇财政公共服务平台、村民办事中心、行政村、农户发放,扩大了财政支农政策宣传。三是制作培训光盘。2014年,浙江省认真筛选优秀教学课件,以培训教材为依据,根据培训需要,集合制成全省财政支农政策培训优秀课件光盘,向全省各级财政部门推广,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四是建立培训师资队伍。2014年以来,根据“有进有出,动态管理”的要求,浙江省建立培训师队伍,按照培训教材的内容每年对培训师进行培训,推动培训开展。目前,浙江省打造了以一本教材、一份折子、一张光盘、一支培训队伍的“四个一”为核心的财政支农政策培训体系,创建了有浙江特色的培训模式。

三、做好财政支农政策培训教材编写工作的体会与思考

浙江省从2009年开始编写财政支农政策培训教材,至今已编写和修订四次,对财政支农政策进行了系统的汇总、梳理和归纳,为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条件、提供了便利,也为财政支农政策的调整和完善提供了依据、积累了经验,为进一步做好财政支农政策培训教材编写明晰了思路。

(一)准确定位,确保编写的培训教材适用。编写财政支农政策培训教材目的是为了使用,推动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开展。要把财政支农政策培训教材编好,符合培训需要,必须做好顶层设计,明确教材的定位和目的所在。地方财政编写培训教材要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实务操作和实用,更接“地气”,把政策说清楚,做到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使基层干部群众看得明白,容易理解,这样编写的教材才会有生命力、符合地方培训需要。

(二)领导支持,确保培训教材编写有效推进。财政支农政策培训涉及财政系统的各有关职能部门,要把培训教材编写工作做好,难度和困难是客观存在的,必须积极争取得到财政部门领导的支持、争取各有关财政职能部门的配合。只有领导支持了,把培训教材编写列入工作议程和工作计划,才能把各有关职能部门的人员组织起来,确保培训教材编写所需要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编写培训教材的权威性和政策及时性才有保障。因此,组织培训教材编写必须加强和财政部门领导的汇报沟通,加强和各财政职能部门的沟通协作,确保培训教材编写顺利开展和完成。

(三)集中力量,确保培训教材编写好。由函校或财政干教中心组织财政系统各涉农职能部门的业务骨干,按照统一要求分头编写,这是一种比较好的编写方式,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编写任务。尽管这种编写形式总纂和通稿的要求高、工作量大,但由于财政业务骨干熟悉财政业务,编写的教材能够和实际紧密结合,符合与满足培训需要,增加业务部门对财政支农政策培训的参与度,更有利于得到财政业务部门的支持,也有利于培训工作的开展。地方财政编写培训教材,最好由省级财政集中编写,供全省范围内使用,实现资源更多的共享,以避免多头编写、政策不一,减少浪费。

(四)定期修订,确保编写的培训教材精准。培训教材的编写不是一劳永逸的,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永远在路上,编写培训教材必须要有这方面的考虑和准备,否则就不利于培训工作的开展。因此,培训教材编写完成后,必须要与时俱进,定期组织力量投入相应的人力和物力对培训教材进行修订或续编,及时补充增加财政支农政策,删除已停止执行的财政支农政策,调整变化的财政支农政策,使培训教材的内容和实际执行的政策相一致,确保培训教材内容的准确、政策的权威。

(作者单位:浙江省财政干部教育中心)

责任编辑:欣文

上一篇:文才比口才更重要三辩的辩词下一篇:2018版高考政治(全国I卷)大一轮复习讲义:必修三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