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的发言

2024-07-30

国旗下的发言(精选7篇)

国旗下的发言 篇1

各位老师同学们:

早上好。

夏天是个美妙的季节,夏天是个考试的季节,更是收获的季节。高考轰轰烈烈地进行后,我们也将迎来中考。

时间如白驹过隙,刚进入金鸡亭中学的情景似乎还是昨天,马上就要离开母校了。初一初二,我们在一个个学校的节日中忙碌快乐着,在运动会洒下汗水,在艺术节一展歌喉,这一切都是我们成长的印记。带着满满的回忆我们步入初三,虽然日子变得紧张又忙碌,但过去的每一天都值得纪念。回想起在操场上为中考体育卖力地练习;想起与同学为一道题争论不休、一同留校写作业,一同补课;想起每次月考展开的笑颜,留下的泪水。想起老师的批评与鼓励、辛勤付出„„

记得倒计100天时,我们在操场庄严地宣誓,“我们是思明最棒的学子,奋战一百天,让飞翔的梦在六月张开翅膀,奋战一百天,让雄心和智慧在六月闪光。”100天将至,6月21日,我们就要踏上考场登上圆梦的舞台。“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人生总是在竞争中不断超越,生命总是在拼搏中熠熠闪光。既然我们选择了中考,我们就勇往直前。中考的战鼓已经擂响,已经到了为理想奋力一搏的最后时刻!让我们相信汗水与泪水一定铸就辉煌,让我们记得与老师一道披荆斩棘的求学路上,我们掌握了本领与能力。只要我们在考场中冷静、乐观、认真、自信,幸福的微笑一定属于我们。让我们轻装上阵,让我们从容走进考场。

这条万里长跑的路,经过了百米冲刺,我们一路坎坷也一路高歌。一路上有太多的感动,我们忘不了在金鸡亭的每一天,我们将带着你们的嘱托走向远方,感谢鼓励的掌声一直都在,它将成为我们永远的财富,感谢家长无微不至的照顾,感谢老师父母般的付出„„

相信许下的誓言,我们会兑现:“我们一定会努力,我们一定会成功。” 我们一定会成功的,为了这么多爱我们的人和我们爱的人。

谢谢老师同学们!

国旗下的发言 篇2

各位嘉宾, 艺术教育发展到今天在我们国家已经那么多年了, 尤其是在目前我们频繁地和国际知名院校交流的过程中, 我们也在不断思考我们的培养理念, 希望我们所培养的艺术专业人才能够适应国际化语境。所以我们在这次会议上把我们东大艺术学院的教师和同学们都请到这里来, 特别想听一下各位专家针对在国际视野下对我们当前的艺术教育的基本认识, 希望有助于我们东南大学在教学、科研和其他艺术活动中汲取大家的经验和见解, 让我们能够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获得可贵的参照。

贾磊磊·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国际视野对我们来说并不是我们与国外做简单的二元文化世界, 而是在一个复杂多样的历史进度中。确切地说我们今天是站在历史与现实、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交叉口上, 我们是站在一系列相互交错、相互汇聚的历史凝结点上。所以虽然我们对外来的文化怀着一种开放兼容的胸襟, 在秉承着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下, 寻找到一条真正的属于中国的通向未来的道路, 并且将其与当代国际间的不同路径相互转换;不论在精神思想理论, 还是在文化艺术领域, 这种兼容并举的总体的考虑都比那种要么向东要么向西的抉择更为复杂和艰巨。轻而易举地将我们的视线引入到激进的领域, 对指责我们今天所做出的所有问题都无济于事, 尤其是在我们面对外来文化的强势冲击, 在现有资源乏匮的时候, 我们的文化选择显得更为重要而且艰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应该肯定什么, 赞美什么, 什么是必须反对否定的。显然, 总书记的讲话并不是单一的强调艺术的社会功能, 而是提倡将社会艺术的表达和艺术的审美表达提升到一个水乳交融的境界, 为我们的艺术创作提出既符合时代要求、又符合审美规律的更高标准。应该说正确的价值观既包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继承和弘扬, 又包括当代社会价值体系的坚守与传播, 同时还包括对于人类精神思想制高点的争夺。所有的这些目标的实现, 都与我们培养什么样的艺术人才相关, 所以说此次国际视野下的艺术教育高峰论坛意义重大。

周星·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

我一直觉得艺术本身就是国际性的东西。无论是分类的艺术还是整体的艺术或是哲学观念上的艺术, 它本身就应该没有太多的国界的限制, 当然也有本土的独特性的东西。所以呼应贾磊磊老师的说法, 我觉得中国艺术完全到了可以与国际对话的时机。今天的会议就是一个标志, 这和过去政治意识形态简单支配艺术教育的情形不一样。中国艺术教育到现在真的是达到一个很好的阶段, 比如我们说在漫长的时间, 也就是2010年之前这个阶段我们叫“破冰期”, 所有的艺术学人已经适时地为艺术的发展而试图把它上升成一个学科门类的思考有十几到二十年的时间。那么到了2011年已经进入一个“突破期”。其标志在今天看起来无论如何都是艺术教育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支点, 那就是艺术门类的成立。五大艺术学科的划分尽管并不完善, 但它的确立都是我们在座每个人所经历的, 其中东南大学艺术学科在这个“突破期”所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艺术学的“突破期”标志着我们行将用一个学科门类跟国际交往。当“突破期”之后我们的艺术教育进入一个“平缓期”, 就是我们这三年以来大家忙不迭地建设自己的学科, 进而发展扩充。此后我觉得艺术教育应该到了一个新的时期, 也就是包括跟这次会议有密切关系的更高的“攀登期”。中国的艺术教育已经自立门户, 我们不能再去怪罪曾经因为未设学科门类而导致的发展受限, 艺术教育有没有一种在国际视野下的宏观认知, 对于未来的艺术学科的攀登极其重要。

王一川·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

在这里我想谈一下在北京大学这样一个综合大学如何建设艺术学理论本科专业。我们重心是艺术史论, 另外还有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我们的本科建设依据就是以艺术学理论为主干学科为其他学科提供本科基础、提供研究生的生源保证。北大的人文学科和理学在全国是位居前列的, 我们依托这样具有百年历史的人文底蕴可以培养具有丰厚的人文素养的艺术人才, 可以培养具有跨学科骄人视野的优质艺术专业人才。正是这样的专业属性和专业环境也决定了我们建立艺术理论类本科专业的独特道路和培养特色。我们的专业特色跟很多高校没法比, 我们要建艺术学理论类的专业, 是要学生尽力通览所有的艺术类型, 并以此为基础去处理个别或具体的艺术问题。我们现在培养的人才就是体现这样四点特色:一、普遍的艺术体验。艺术学子应具备跨越单一艺术类型的普遍的艺术类型体验和反思视野。二、有跨学科专业的综合视野。他们应该具备跨越单一的艺术学科的普遍性的人文社会综合视野, 注重在对艺术普遍属性的研究中具体地把握单一的艺术类型。三、跨专业、跨职业的专业素养拓展。艺术学子应当具备一个跨艺术类型、跨艺术学科、跨社会职业的高强度的拓展, 将来有可能通过多种拓展途径创新和创业。四、基于高远的想象力和管理特长的领袖型才干。艺术学子应该在涵养期, 在普遍艺术体验、跨专业艺术视野、跨专业及跨职业素养的基础上生长出文化艺术领域的领袖型人物、领军人物或开创型人才所应当具备的更加高远的想象力和更加高强的领导力。北大还在分享艰难的过程中, 希望有一天能够充满喜悦的经验。

彭吉象·重庆大学电影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今天我要谈的题目是“国际视野下的影视教育”。我只想谈四个问题:第一, 在国际视野下我们的影视教育必须转变观念。我去了一次好莱坞而且走访了美国南加州大学、洛杉矶大学、纽约大学。这三个学校是美国电影学院办得最好的。我感到非常震惊。我们现在还在拍电影, 外国是在制作电影。电影不是拍出来的是制作出来的, 特别是数字技术的使用可以虚拟出许多惊心动魄的场面。第二, 在国际视野下我们影视教育的体系也必须改变。目前我们国家的影视教育还是苏联模式, 我们还在分工培养, 其实早就过时了。我看到刚才说的最著名的三个电影学院在影视制作方面, 前期、后期完全合在一块。现在的学生到了电影制片厂、到了电视台可能什么都得做, 所以我们的体系必须得转变。第三, 在国际视野下影视教育的内容也要改变。比如说蒙太奇美学和纪实美学现在全都过时了, 在现在这个时代电影美学到底是什么?我姑且给它取个名字叫“虚拟美学”, 就是完全是在数字化时代出来的。魔幻电影对应的就是虚拟美学。所以这给我们的教学甚至我们的教材带来新的转折、新的契机。第四, 在国际视野下我们电影不仅要注重历史也要弘扬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要有先进技术, 但电影电视都是以内容为王, 内容必须弘扬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需要用现代的艺术语言体现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不管是两岸三地的电影, 比如说八十年代, 台湾新电影运动、香港的新浪潮电影和大陆的第五代, 他们有共同的特点, 就是用现代的艺术语言体现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甚至在好莱坞发展得比较成功的, 比如说李安、吴宇森、成龙这些导演, 都是在用现代的艺术语言体现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陈池瑜·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我的发言是针对美术学学科的发展问题来谈的。第一个问题, 我国美术学科发展的现状。大约在1920年, 蔡元培发表的《美术的起源》文章中说狭义的美术是雕塑、图画、工艺美术, 广义的是绘画、音乐等。西方人做的美术史都讲建筑和工艺美术, 其艺术理论是广义的。鲁迅1913年发表的《美术意见书》中所用的美术这个词还包括了音乐、跳舞、戏剧在内, 还是广义的。我们把艺术划分到文学之下是历史造成的, 我们说的美术四大类现在也出了问题, 譬如建筑都被划分到工科里去了。工艺美术是美术里很大的一个内容, 到20世纪80年代从工艺美术发展出设计艺术。以前工艺美术在美术中是个边缘学科, 现在是很大的学科。所以我们既要保持灵活性, 又要保持原则性;既要看到学科分类上的原则, 同时我们在研究过程之中也要把它结合起来。有人说西方只有美术史, 我们中国的美术学还有美术批评、美术理论、美术教育。美术学从1992年到2010年这二十年学科有很大的发展, 实际上美术学里面还包括绘画、雕塑等。我觉得这个阶段也是非常重要的。清华大学美术学有关的 (包括招生) 设计学、美术学和艺术学理论三个一级学科都有本科、硕士、博士的招生与培养, 其中设计学包括比较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有工艺美术博士点, 又叫设计艺术理论。美术学是中央工艺美院合并到清华后于2003年获批的, 2011年又新增艺术学理论, 我们艺术系就承担着发展艺术学理论的任务。现在艺术学理论是理论学科, 一方面要重视普遍理论的研究, 另一方面还要和专业技法相结合。艺术学理论我们要像东南大学、北京大学学习, 我也要把东南大学好的经验带回去。

李心峰·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研究员

在艺术教育的问题上我想谈谈艺术学研究生教育的教学方法革新的问题, 这应该是艺术学学科教育的最高形式。在艺术学升门后我们应该考虑我们的教学方式是否可以进行更新, 改变主流教育中的填鸭式教育。并且研究生作为高层次人才, 我们应该探索如何让研究生自主学习, 让他们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和主体。这些思考让我想起在日本担任访问学者期间, 当时的合作导师采用了一种日本语读作“载米”的教学方式, 该教学方式源自英文单词seminal, 可以被译为“小型研讨班”。经过我的考证, 该方法在我国已经被引入有相当长的历史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 我国许多学者到国外学习, 并将这个方法引入到国内。目前对该方法研究和运用最有成效的是费孝通先生, 且已经有了汉语的英译词汇:习明纳尔。费先生则采用了更为形象的“习明纳”作为专业表述。以此为依据, 从去年开始我采用“艺术学前沿习明纳尔”为题做了三次尝试, 主要组织我的博士、硕士、博士后以及相关感兴趣的青年学者进行研讨。一般我们会事先给予主题, 并指定一到两位主要发言的学生让其准备, 并进行探讨。这样的艺术沙龙卓有成效, 我在此提出这样的方式, 供诸位参考。

周华斌·中国传媒大学戏曲研究所所长教授

我所谈的问题是“走入田野, 关注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史观的新指向”。简单来说, 二十世纪艺术史观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二十世纪前半个世纪, 是进化论影响下的艺术史观, 又被称为文化进化论的艺术史观。主要表征为, 我们的学术文章中常常出现包括了戏剧的“演进”、绘画的“演进”等词汇。但我认为艺术形态是无法“演进”的, 形态有其相对独立性、相对稳定性, 甚至有跨越性, 包括跨越时代、跨越民族、跨越国界。因此形态和思想意识是两个概念, 主要表现在艺术史中有“新剧”与“旧剧”的论证。第二个阶段是建国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语境下“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下的艺术史观时期。“双百”方针大方向是对的, 但之后却偏颇了。在此语境下的艺术史观最为典型的是三大戏剧体系的说法。从正面看是民族自尊心的崛起, 从偏颇的层面看是学术的偏颇。第三个阶段是二十世纪下半期, 联合国提出“口传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该概念的提出对艺术来说改变了以往的艺术史观, 使其更为开放、更为科学。同时我要指出, 王国维先生撰写《宋元戏曲史》时采用了双重证据法。我认为, 在非物质文化语境下民间艺术应该有三重证据:文物、文献以及田野调查。其中田野调查方法主要是针对民俗, 民俗活动中有许多东西都可以为我们的艺术史研究提供参照。这种方法与国际学术研究方法是接轨的。

刘文峰·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我发言的题目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戏曲教育与人才培养”。联合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和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均强调文化的多样性, 把被广大群众认可的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民间文化作为保护的重点。我国的传统戏曲, 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种高度综合的表演艺术, 又是一种扎根于民间的文化。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 中国戏曲赖以生存的社会条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戏曲统领城乡舞台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这种情况引起了国内外文化界的关注和我国政府的重视。在文化部支持下, 昆曲被联合国列入首批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后来藏戏、粤剧、京剧、皮影也相继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戏曲是综合性的表演艺术, 其传承教育方式, 既有师傅带徒弟的个体传承教育方式, 又有父传子、母带女等家庭传承教育方式, 还有科班和学校集体传承教育方式。辛亥革命以后, 戏曲现代教育改变了口传心授的单一模式。新中国成立以后, 各省、市、自治区均建立起中等专业戏曲学校。20世纪60年代初, 中国戏曲学院招收了第一届戏曲专业的本科生。1978年, 中国艺术研究院成立了研究生部, 招收戏剧戏曲学的硕士和博士。至此, 中国戏曲教育完成了从基础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完整体系。戏曲剧种多, 声腔复杂;表演分脚色行当, 唱念做打要求严格。除了文化课的学习、基本功的训练是集体性的传授学习外, 师傅个性化的口传心授、言传身教很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戏曲教育和人才培养是相辅相成的。充分利用联合国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和政策的平台, 戏曲教育和人才培养才能产生强大的动力;加强戏曲教育和人才培养, 戏曲的传承保护才能落到实处。

李凤亮·深圳大学副校长教授

这次我讲的是“新创意时代艺术人才培养的目标与途径”。我把目前文化产业的趋势概括为五化:第一是信息化或科技化, 第二是虚拟化, 第三是体验化, 第四是跨界化, 第五是国际化。面临这样一个语境, 我觉得新创意时代, 艺术教育最大的变化有两种:首先是艺术和技术的紧密结合, 其次就是艺术产业消费的繁荣。尤其是艺术产业化的趋势, 艺术跟创意、跟市场、跟电商、跟艺术授权等领域的关系非常密切。这种趋势对艺术人才的培养都提出新的要求。所以下面我想谈一下在这种趋势下艺术人才培养的新的目标。我们不同的阶段艺术培养人才的目标有其恒定性, 今天来讲也有创新性。我觉得有三个指标特别关键:第一个是实践性。我看到东大艺术学院的办学理念讲究“知行合一”, 我觉得非常正确。实践是检验艺术人才的最终的标准。如果我们艺术史论专业的学生出来不能很精准地搞文艺评论, 那就有问题。第二是创意能力。现在我们创意的不足已经成为我们整个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阿凡达》在我们国家卷走十五个亿, 除了技术, 它的创意也很厉害。这一点我们还要向人家学习。第三是综合能力。我去西班牙爱迪萨瓦设计学院看过, 他们的设计不分专业的, 没有分平面设计、动画设计, 全学, 这是一个很新的理念。我觉得如何从“守本创新”, 发展到“守本跨界”这样一个理念对我们太重要了。最后一点是跨地域合作的问题, 就是我们还是要鼓励学生到境外去。我们深圳大学提出“双一千”计划, 每年一千个留学生进来 (实际上我们目前已经达到一千五百人) , 每年推出一千个本科生出去到不同的国家地区学习人家先进的理念和模式。新的时代对我们艺术人才的培养提出很多思考和挑战, 我们要不断地去思考和应对。

张永清·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我们艺术学从原来文学下的一个一级学科升级为门类, 这对整个艺术的发展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但在契机背后也留下很多困难。2012年人民大学要授学位, 我们原来的戏剧戏曲学和电影学的同学在带上帽子欢天喜地之后又很沮丧, 因为他们发现他们的文凭不是文学硕士, 而是艺术学硕士, 所以就要到学校静座。戏剧戏曲学和电影学进入艺术学之后, 我们严格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规定给2012年的硕士生授予了艺术学学位, 学生说拿着这个没用, 有的同学已与公务员单位签约了, 但单位说要文学硕士, 你们艺术学硕士是啥东西还不清楚。社会上有偏见主要还是针对艺术学的观念。我认为这背后说明社会对艺术学的认知还存在很大问题。艺术学理论作为一级学科有几个范围还是要区别的, 譬如说文学、艺术、文艺, 我们现在有文艺理论、文学理论、艺术理论, 我们怎么去区分?另外针对学术研究, 因为人大没有艺术学专业本科生, 研究生都是从校外考进来的, 他们都在做戏剧戏曲文学研究, 而我们相当一部分教师都是从中文转型的, 所以在培养学生的环节上就有困难。因为原来学校设戏剧戏曲时是自设点, 不属于艺术学。这些问题在其他领域也存在, 譬如视觉艺术和视觉文化问题, 从概念上必须搞清楚。绘画在传统意义上是艺术, 但现在就不能笼统讲绘画是视觉文化。视觉文化是一个特指, 主要指影视、摄影, 这里面可能包括绘画, 但学生在做论文的时候讲的是视觉整体。如果你讲视觉整体, 不管是对电影电视还是绘画, 你究竟看了多少?所以我认为在谈视觉文化时也必须去对舞台、对电影制作的环节了解得非常清楚。

熊元义·《文艺报》理论部主任编审

我在这里要谈一个文艺理论人才的培养问题。我的感受很深, 因为全国的文艺学面临的是普遍的凋零, 所以文艺理论人才的培养确实是太关键了。文化部、文联都在开很多研讨会讨论这个问题, 但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加强、方向在哪里、在哪里深化。我认为主要还是不重视理论。新中国之后我们要建立新的经济秩序, 这都搞好了, 但是要建立文化秩序的时候真的需要大量的新生力量。我们青年学生坚持真理、追求真理、捍卫真理, 我们在学术研究过程中也要知道感恩。感恩不是说几句冠冕堂皇的话, 具体体现在学术研究中你能不能对前人的学术成果尊重, 能不能把他们的东西发扬光大, 能不能坚持真理, 能不能追求真理。文艺批评要深化要透彻, 要有理论定力, 当代文学批评最缺乏的是什么呢?是灵魂写作和审美写作。但灵魂写作和审美写作也是分好坏高下的, 你不能用空洞的、默会的概念来批评, 你的这种批评能够透彻吗?有的人把底层文学当成人民文学、当成社会主义文学, 我觉得是不科学的。底层文学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部分, 如果你要写好底层文学, 就要了解底层人民的苦难, 否则底层文学能够写得透彻、写得深刻吗?写不透彻、写不深刻。既然写不透彻、深刻, 那能说明底层文学是人民文学吗?作家的的确确可以从底层出发, 但是要超越底层, 才能写出高远的境界。文学批评也是如此, 所以我在这里要说, 我们现在的文艺界的的确确非常欠缺理论人才。但理论人才怎么培养?我不是搞教育的, 我只能提出问题来请在座的教育专家思考。

朱庆·中国文联出版社社长

我要谈的是我们中国文联出版社正在做的“中国艺术资源素材库”项目的建设问题。因为这个问题与在座的各位以及本次会议的主题都有些联系。我们的素材库建设内容主要有三个:第一是建设“两个一百万”, 其中“一百万”被称为体制内的艺术家, 即文联系统内记录在册、可以找到的以城市、乡镇等为单位划分的艺术家, 另外的“一百万”是体制外的自由文艺工作者;第二是整理中华五千年的文献;第三是服务各级各类的文艺机构。中国艺术资源素材库的核心在于“同心多元, 以人为主”。“人”包括包括两百万艺术家以及一些艺术机构的艺术工作者。围绕这个目标我们将艺术划分为14个门类。即在现有的12个门类的基础上增加文学和文艺理论两个门类, 目的是为了方便应用和前期的整理。随着研究的深入, 未来可做更为深入的划分。资源库的模块可概括为“4+1”模式, “4”指所有的表现形式是文字、图片、视频、音频, “1”指著作权。我们要把每一位艺术家的资源进行数字化整理, 然后保护起来, 建立以人为核心的艺术家个人的数字艺术馆, 以此作为艺术传播的基础。我们的路径是通过采集抓取互联网的资料与艺术家进行面对面的确认, 借此避免差错, 以确保所整理的内容是最为完整、最为精确的。将这些数据提供给各位从事艺术研究、评价、创作、鉴赏的学者, 作为我们的服务内容。最后, 我们将通过大数据为各位提供服务。我们将做到数据全面、准确、权威, 并可以进行实时搜索, 再由国家平台进行统一快速的发布。希望与各位共同进行平台、服务建设, 希望得到学界的支持, 谢谢!

梁国伟·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人文艺术国际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我发言的题目是“当代艺术教育中的缺失的一个环节:身体行为分析”。首先, 我意识到当涉及戏剧、音乐、绘画时, 我们很少意识到艺术本身的行为。通常我们都在谈论艺术凝固的形式或局部接受的形式。因此, 我思考身体行为是否可以作为所有艺术的核心, 因为没有身体就什么都没有了。因此, 我的观点可归纳如下:第一, 艺术创造中, 身体是最核心的东西。身体行为可以分为内在与外在, 内在是心灵活动, 外在是肢体活动。中国艺术中所有的内容都与身体有关, 都与身体的训练有关。西方的艺术是定位于传播的。中国的艺术却较少涉及传播。在今天的研究中, 我们大量研究艺术作品看不到的部分, 即属于思想的意义, 却很少研究作品本身的身体情态。就目前的身体行为的分析我意识到中国古代文献中经常记录有有关身体的描述, 如讲述诗如何吟诵、绘画如何创作。第二, 身体行为与艺术作品的生成。所有艺术作品都是身体行为的外化形式, 其次身体行为决定作品的美学品格。第三, 艺术创作过程中的身体行为分析与评价。身体行为的分析方法可以分为三个维度:美学理论、传统经验、数据分析。而身体行为的美学判断标准可以分为传统的美学标准以及基于科学数据的标准, 包括动作捕捉、面部表情、脑电波、心理测量、血液与血压等。第四, 我认为身体行为分析在艺术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是艺术创造活动的基础, 是艺术创造活动的引导, 是审美判断的内在结构。

田川流·山东艺术学院教授

关于艺术教育问题, 我认为我们的艺术教师绝对不应该是一个简单的教书家, 而应当是具有一种非常负责任的、很高素质的艺术教育家, 这种素质首先是一种艺术的境界, 第二是一种科学的精神, 第三是一种国际的视野, 第四是一种人类的情怀。我们是走民族化的道路, 还是借鉴西方的道路?其实我们国家在100多年前, 当我们进行我们的文化革命, 那时候才叫真的文化革命。从100多年前开始文化革命, 实际上就开始了我们的文化复兴。那么, 真正的中华民族的复兴也许会经过200年或更长的时间。我们既不能脱离我们的中华民族自身的土壤, 同时我们又必须从世界各发达国家借鉴和吸取有用的东西。所以, 我感觉在这两点之间丝毫不存在矛盾。关于艺术教育中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理念的问题, 今天的艺术教育必然是一种艺术科学, 因为这点把人文科学, 甚至把自然科学, 把当代最先进的方式都吸纳到我们的艺术教育中来, 事实上就是让我们今天的艺术插上科学的翅膀。我们的艺术教育还要有一种自由精神。我们的艺术自由, 第一是精神的自由;第二是在教学方式、教学理念、教学举措, 甚至一些教学的具体的实施过程中, 要让学生充分展开自己的自由思维, 让曾经束缚过我们的一些东西化解掉, 让我们学生自由地探索他们所学的艺术。真正让一种自由的精神, 让民主的精神, 让科学的精神, 让一种真正符合当下国际视野下的一种社会发展科学的理念进入到我们的教学中来。我想, 这才是我们今天艺术教育值得思考的一个重大问题。

谢建明·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东大艺术学科处于全国第一方阵, 很多人都说你们这个学科怎么会走到前面呢?因为东大以工科为主, 很多人对艺术学科还不了解。东大的艺术学科为什么能走在全国艺术的前面?因为我曾在东大工作, 我感到有下面这么几个原因:首先是第一推动力。这个概念是牛顿提出来的, 当时所有的人都认为世界是静止的, 后来通过科学研究发现世界是动的, 很多人就不明白了, 就问牛顿。牛顿随便说了一句话, 他说是上帝推了一把, 所以世界就一发不可收了, 所以这第一推动力是什么, 就是我们张道一先生。张先生对艺术的研究、艺术学的职责是初恋般的激情、宗教般的意志。第二是创新意识。我们东大艺术学科团队对于创新是不断强调的, 因为人的创新是动物的等位基因里的竞争, 在动物界表现为“丛林法则”, 在我们看来表现为忧患意识。第三是良性竞争。东大艺术学科跟兄弟院校之间处于良好的竞争状态, 这种状态也激发我们包容的意识。我们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有开放的心态, 我们跟兄弟院校经常交流。这一点从张先生开始, 凌继尧老师、我们学院王院长都是这样跟在座的各位发展这种良好的学术关系的, 在座的各位也都对我们艺术学科有极大的支持。第四是变化意识。随着社会的发展, 我们艺术的样式发生了出乎预料的变化, 就像布朗运动的微粒子, 你永远不知道它下一个动作是什么。艺术也是这样。所以我们的研究必须紧随艺术变化的步伐。第五是责任意识。既然我们东大艺术学科是从李瑞清先生开始就有历史积淀, 后又率先建立艺术学科, 现在感觉到我们要给社会做点什么事情。尼采曾经这么讲,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所以我们每天都在想我们能为艺术学科做些什么, 这就是我们东大老师每天的想法。

康尔·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我今天谈的话题是“默会理论与艺术学人才培养”。仲呈祥先生等人编写的《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要求》中要求艺术学理论的博士生应具备艺术创作实践方面的能力, 有条件的博士生要掌握一定的艺术创作技巧、积累一定的创作经验, 为认知艺术规律和创作理论提供丰厚的资源。但我们现在为博士生和硕士生开设的课程并非如此。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在哲学界有一个理论叫“默会理论”, 认为人类知识分为两类:一类叫明确知识, 一类叫默会知识。有些知识是可用语言文字来表述的, 属明确知识;有些知识是不可以或非常难以用语言来表述出来, 就是默会知识。在默会知识中又分强默会知识和弱默会知识。前者是根本不可能通过言说讲清楚的。所以该观点认为, 可以通过语境而获得认知。就是把大学, 把院系办成泡菜坛子, 让学生在里面熏陶、浸染就能够掌握许多难以言说的知识。陶渊明在看到落日时说“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实际上是说不清楚的。这种理论对我们培养研究生很有启发。我们应给研究生提供大量的默会机会, 可以开一些必欣赏、必研究的艺术作品目录, 同时应当全力营造默会环境, 譬如说, 引进海外高校的住校艺术家计划, 养一些艺术家在学校创作, 尽管不需要他们上课, 但他的存在就是不一样。我认为, 讲述与默会、告知与体悟其实是艺术传授的两条不同的路径, 如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教育方法一定是局促的, 如果随意偏废, 教学效果也很难保证。只有依据知识板块中默会知识与明确知识的构成, 准确把握讲授与默会、告知与体悟的关系, 相得益彰, 才是艺术教育的正道。

夏燕靖·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我的发言是“艺术学理论本科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因为跟国外相对应, 我们的艺术学理论当叫艺术史, 这样我们可以找到一个接口。我认为这个专业的本科设置还是要回到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专业设置管理规定, 因为这个规定的第二条上有五小点概括了专业设置的要求:第一是这个专业作为基本专业设置时学科基础比较成熟;第二是社会需求相对稳定;第三是布点数量相对较多;第四是继承性较好。艺术史论专业起码能满足三个条件, 就是它有比较成熟和相对稳定的需求以及它的继承性。那么这个专业如何来开?我的观点有三点:第一, 这个专业是小众的;第二, 这个专业是精品的;第三, 这个专业是前道工序, 是为后面硕、博学位的生源作为准备的。我们不能把所有专业都推向市场, 因为国外的艺术史是一个非常耐心、长久, 而且要是相对发展的一个专业。艺术史论必须是艺术理论类专业中的一个特色专业, 不能被其它的专业替代。我觉得可能有两点值得我们思考, 一个就是大综合, 如果我们要去找这个专业的特性, 没有大综合是找不到的。大综合实际上是为一个长期耐心发展的专业所做的一个铺垫, 所以大综合有点像文科院校里的综合实验班。关于这一点, 还有一些操作方式是可以借鉴的, 譬如书院式教育。书院式教育有两个最大特点, 一个是立足于专业的基础, 让这个专业需要解决古典文论、艺术史包括艺术史所统摄的一些相关的专业基础问题;第二个叫自主性或者探究性学习, 它是书院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结合。

尹文·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我的发言是围绕“科学和艺术的结合是世界艺术教育发展的趋势”来谈的。一般地说, 中国艺术注重道德与伦理的人文科学, 西方艺术自从文艺复兴以来, 比较地注重自然科学。伦理与道德的标准早在孔子、释迦摩尼、穆罕默德时期就已经确定规范;而自然科学的创造、发明自达·芬奇、牛顿、爱因斯坦以后, 正方兴未艾。科学的计算机数字技术已进入了二维、三维艺术, 数码相机普及到手机功能,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带来文字处理、图像处理、编辑、模拟、设计诸方面迅速发展, 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 而这些新科技技术都不是中国原创, 我们只有模仿、山寨版的跟进。科学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到底是什么关系?我们中华民族的原创能力在哪里?中国的艺术与艺术教育与西方的艺术与艺术教育到底有什么异同?我认为, 中国艺术教育重视对人的道德修养的熏陶, 忽视了艺术教育培养科学创造性能力的作用。20世纪以来中国艺术教育重视审美教育, 忽略了艺术思维对科学创造才能的培养。艺术教育不仅仅是培养艺术家的教育, 更可以通过艺术教育提升民族的想象力、创造力。世界艺术史的普及教育要成为所有中国大学生的必修课, 人类认识社会发展的基本方法有历史的方法、宗教的方法、科学的方法, 艺术史的方法是宗教的方法与科学的方法的形象具体的体现。我们的艺术教育缺乏科学与艺术的创新能力, 也许我们还没有真正建立科学精神。中国人不缺乏想象力, 缺乏的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缺乏的是相关创造发明和保护专利的知识产权制度。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是世界艺术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 道德审美教育仅仅是人的内心感受的一个方面。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将有助于民族创造力的提升。

国旗下的“激情演讲” 篇3

事件追踪

校方:“我们没有关掉麦克风,更没有让他停止演讲。”

4月9日上午二节课后,启东市汇龙中学3000多名师生汇集到操场上参加升旗仪式。升旗仪式完毕后,高二文科班学生江成博作为学生代表在国旗下发表讲话,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他当天的演讲主题是“如何树立远大理想”。

“根据调查,中国孩子计算能力世界倒数第一,创造能力世界倒数第一……”演讲一开始,副校长徐辉就发现,这个孩子的语气不对,徐校长以为接下来就会发生“转折”,但直至演讲结束,江成博依然继续着他的“激情演讲”:“这难道就是我们接受16年教育的结果吗?我们不能只为父母的理想而努力,应该有自己的理想。”“现在的生活根本不是我们想要的,这种变味的教育,我们学了有什么用?就是考上大学又能如何?”

江成博讲话瞬时震住了场内3000多名师生。不过,“我们没有关掉麦克风,更没有让他停止演讲。”副校长徐辉说:“那样会打击他的自尊心,我们还是坚持让他讲完。”

教师:想出风头or心声流露?

汇龙中学作为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非常重视每次的国旗下讲话。演讲学生不仅精挑细选,而且对学生写的演讲稿,老师还要严加把关。事实上,江成博此次的演讲稿也曾送给学校老师“把关”,但谁也没想到,当天上台演讲时,他将之前送审过的演讲稿,换成了另外一篇《做美好的自我》。

一名在现场听了江成博演讲的老师认为,这孩子慷慨陈词,个人情绪化严重,纯粹是发牢骚。还有老师透露,江成博曾称自己最近看了一本“90后”大学生钟道然的书《我不原谅》,书中对当下教育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批评和反思。

不过,也有个别老师指出,江成博之所以这么做,“是想出风头,成为别人瞩目的焦点。”

网友激辩

高二学生国旗下抨击现行教育制度一事迅速在网上引发热议,还有两个版本的“演讲稿原文”出现在网络上,被不断转发。绝大多数对网友江成博此举持支持态度,部分网友对其提出委婉的批评,还有网友建议学校对此类行为宽容一些,适时改进教育制度。

正方

讨伐教育现状是实话实

网友“周京平”:江成博同学更像是《皇帝的新装》里那个诚实的孩子,在充满谎言和呆板教学的生活中,不过是想寻回作为一个“人”的立场和尊严。

网友“杨东平”:应试教育根本不是学生的选择和学生的利益,而是学校和政府的利益,这是全部关键所在。有这样具有批判性思维和道德勇气的中学生,我们对中国的未来抱有希望。

@冉伟严:人不轻狂枉少年!

反方

偷换演讲稿行为违背诚信

网友“风起紫禁之巅”:这位学生对现有的教育制度不满,可以用更光明正大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但不该以偷换演讲稿这种办法来实现,因为这种行为违背了诚实守信的美德。网友们可以赞赏支持其观点,但不该提倡这种行为。

@只是朝晖: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高考未必选得出最好的人才,但大多数人才都是通过高考选出来的,而事实上他们也取得了成功。

中立

学校要宽容 教改要前进

网友“娄献忠”:对江城博同学的发言,无论观点是否正确,都值得教育管理者深思——有问题当改之,无则加勉。当然,汇龙中学表现出来的一分宽容,无疑值得很多人学习。

网友“杨芳”:希望此事能够引起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多分析学生心理,让中学生心情舒畅,激情飞扬,不再厌倦和讨伐教育现状。

(本报综合整理)

编者点评

让学生经常掌握麦克风

王晓坤

如今的教育制度的确存在着诸多问题,虽然社会早有诟病,但要是让学生说出口,似乎很难,更很少见到学生公开“讨伐”。在演讲过程中,有不少学生鼓掌,说明这个孩子说出了大部分学生的内心想法。

学校并没有关闭麦克风,让孩子完整地说出了他的想法,这是对孩子的尊重和宽容。但校方的尊重和宽容不应就此戛然而止,因为如果现状没有改变,这样的“讨伐”肯定不是最后一次,在“榜样”的力量下,类似的事件会更频繁地发生。

因此,与其让学生们偷换演讲稿,不如建立自由交流沟通的对话氛围,让学生能经常掌握麦克风,把自己的想法、观点通过演讲说出来,这不仅可以让孩子的苦闷可以得到释放,还能提高学校和学生双方的认识,让教育更适应学生。

微话题

你幸福了吗?

联合国近日首次发布“全球幸福指数”报告,比较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幸福程度,丹麦成为全球最幸福国度,于10分满分中获近8分。中国香港排名67,得分约5.5,中国内地则排112。

@李艳丽说:我觉得我幸福,有老公,有房,有车,有孩子,父母身体健康,这些我就感觉很满足了。

你寄丢过信件吗?

你上次在邮局寄信是什么时候?有过信件丢失的情况吗?央视的调查显示,目前平信邮寄丢失比例高达33%,且邮局不予赔偿。

@袋鼠:现在每个人习惯收快递,其实你我都渴望收到一封平信。

高铁人脸识别抓逃犯

铁路部门近日发布计划表示,将在京沪高铁段建设人脸识别系统工程,以协助公安部门抓捕在逃罪犯。利用这个系统,作案后的犯罪分子,即使整容,也将能够被识别。

@zys坏蛋:犯罪人很少坐得起高铁吧。

汽油涨完食用油涨

“油你涨”的剧集还没有落幕,继汽油、柴油、航油价格上涨之后,小包装食用油两大品牌金龙鱼、福临门将相继上调花生油和菜籽油零售价,涨幅在10%左右。

@blackberry:食用油、汽油,由不得我。

结婚成本30年涨4千倍

爷爷娶奶奶只用“半斗米”;爸爸娶妈妈只用“半头猪”;等我结婚,用了爹妈“半条命”!近日,上海一对小夫妻微博晒婚礼账单引围观。除去房子,双方合计花了43万。网友计算,中国人的结婚成本30年来增长了4000倍。

@关婕:感叹父母,一生辛劳攒血汗,聚进千金买账单。

中国教师囊中羞涩?

美国《纽约时报》一项调查显示,单论工资,在全球28个国家的老师中,中国仅高于亚美尼亚和俄罗斯,排名几乎垫底。

@日出:学生的学费排名垫底就好了。

一周网事热度榜

首套房贷利率重现8.5折

对个人首套住房贷款,北京、上海等国内一二线城市多家商业银行重启利率9折甚至8.5折优惠,具体优惠幅度要根据申请人个人资质、房源情况、贷款总额及借款年限等因素综合判断。多数网友欢迎房贷利率重现打折优惠,但对限制太严表示不满。

评:这对刚需购房是好事,可降低成本。

热度:★★★★★;百度相关网页693000篇

广州再现旅客拦飞机

距上海浦东机场旅客“拦机”事件过去还不到两天,4月13日,广东白云机场再次上演旅客因航班延误冲入停机坪的“拦机”事件。网友在指责航空公司的同时,也纷纷表示:跑道上最大的权利是安全,此风不可长。

评:上海旅客闯跑道拦飞机刚过,接着又有广州旅客冲闹停机坪,真不知这股“跟风”下一步会刮向何方……

热度:★★★★;百度相关网页48700篇

三亚招聘低分入围面试

近日,三亚2012年事业单位考试名单受网友质疑。有网友发帖爆料称,三亚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内科医师岗位入围面试的最低分数仅有4.55分,而最高分高达40.4分。不少网友猜测,如此之低的笔试成绩尽然能进入面试,招考或存在违规。

评:若不是看到最高分有40.4分,真不知道满分是5分还是10分。

热度:★★★★;百度相关网页46700篇

网络红人或被禁止上电视

广电总局副局长李伟近日表示,电视节目在审美导向上要防止过度娱乐化、低俗化倾向的反弹,不允许网络红人、有丑闻劣迹的人物上电视做嘉宾。此言一出,迅速引发网络围观。多数网友认为应区别对待,不能一刀切。

评:标准不明,则执行不力,效果不佳。

热度:★★★☆;百度相关网页35500篇

院士联名抵制烟草参评科技奖

4月9日,钟南山等30位院士联名发文,一致反对“中式卷烟”项目入选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院士们在信中指出,企业追逐利润无可厚非,但通过技术手段提高卷烟吸引力,将导致更多人出现健康问题。此消息一出,网上支持呼声一片。

评:就算烟草技术达到世界一流,烟草还是有毒的。一方面宣传“吸烟有害健康”,另一方面颁发“国家科技奖”,其结果是烟草危害负担加重,控烟难度加大而渐行渐远。

热度:★★★☆;百度相关网页29800篇

海关总署调整进口物品税率

海关总署从4月15日起调整部分进口物品的完税价格和税率。调整后,化妆品税率为50%,食品、饮料税率仍为10%,箱包及鞋靴税率10%。税率有所下降的是,皮革服装及配饰、摄影设备、计算机及外围设备,税率均从20%降至10%。这一消息引起了网友的不满,网友齐呼关税税率过高。

评:这似乎是一个谈“税”色变的时代。

热度:★★★☆;相关网页33700篇

烈士姓名被抢注 部队出面维权

山东齐河籍烈士孟祥斌牺牲4年多,近日,他的名字分别在浙江金华和德州齐河遭人抢注成商标。如今,孟祥斌生前所在部队替其出面维权,已向国家商标评委会提出撤销申请。

评:英雄的名字应该在我们的心中,而不是在市场。

国旗下的发言稿 篇4

大家早上好!

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认真复习,充分准备,迎接期中考试”。

随着时间的流逝,紧张的期中考试又如期而至,下周我们将迎来新的挑战——期中考试。如何在这个拼搏智慧的舞台上获得成功,在这儿我建议大家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一,心态平和不焦躁

临近考试,请放下包袱,适当调节好自己的心理,用平和积极的心态,坦然面对考试;“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豁达的胸襟、开朗的情怀,充分的准备,悠然笑对考试;笔底有才华,腹中存韬略,用舍由时,行藏在我,我们又何必畏惧考试。

第二,复习全面不疏漏

一个学段中学的知识应该不少,同学们要在老师的指导下,静下心来进行全面和系统的学习和复习,学会抓住每个科目的关键点,每个单元、章节的重点和难点,找准自己的薄弱点,有目的地进行归纳、整理、训练。同时,还要讲究方法和策略,做到真正掌握,举一反三,注重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第三,考试诚信不舞弊

“诚实自主进取”是我们的学风,“求真”也是我们每个丹中人的做人准则。每次考试,都需要一种良好的诚信氛围作保障,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种“文明考试,诚信做人”的意识,我们要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姿态投入到复习备考中,公平竞争,诚信考试,杜绝作弊,摒除侥幸。

第四,充满自信不气馁

自信是考场上克敌制胜的一把利剑。我们应该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对自己我们应该树立必要的信心。给我一滴水,我可以还你一条江河;给我一块石头,我可以还你一座大山;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还你一个宇宙。虽然生活中有许多不乐意,学习中有许多不如意,但请相信我们一定能克服困难,安然度过每一道坎坷,踏过每一片荆棘。

同学们,考试对我们来说虽是一种压力,但我们只要学会负重就不会跌倒;考试虽是一种挫折,但他能磨练我们强劲、坚韧的心灵;考试是一种甜蜜,因为我们可以从中看到自己的璀璨;考试更是一种机遇,因为它能提升我们自身的素质,能让我们的人格在不断的挑战中得到升华,就如一首歌中唱道:“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相信,同学们只要认真复习,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就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成绩。生活是公正的,记住:成功永远垂青那些勤奋刻苦,持之以恒,拥有毅力,时刻做好准备的强者。

同学们,考试也是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请溢出你们的青春和活力,拿出你们的智慧和勇气,用你们最睿智的头脑和最细致的心灵,以满怀的才情和昂扬的斗志,去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相信你们,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成功和喜悦!

国旗下的讲话发言稿400 篇5

我是初一年级的语文老师,也是初一(10)班的班主任张延芳,很荣幸今天能够代表初一年级在国旗下发言,今天我要发言的主题是“爱国从努力学习做起”。

同学们,不知道你们是否和老师一样,站在这里,听着雄壮激昂的国歌,望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心中油然而生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你的心底是否也涌起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上周,我们刚迎来祖国的70周年华诞,时光悠悠、岁月如歌、斗转星移、山河变迁,70年的春华秋实,70年的沧桑巨变,我们的国家从贫困中觉醒、从困顿中奋起,中华民族开始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炎黄子孙几千年的文明开始走向新的辉煌!岁月流逝的同时也留下了一个个英雄的名字,正是他们挺起了中国人的脊梁,凝聚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伟大的诗人艾青曾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这是对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阐释,民族精神就是热爱自己的祖国。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应该感到庆幸,庆幸自己生于这样一个安宁祥和的年代,庆幸我们有这样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热爱自己的祖国?爱国无大小,革命英烈抛头颅、洒热血,为革命事业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是爱国;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干部,运筹帷幄,励精图治是爱国;我们的父母,遵纪守法,在岗位上精耕细做,创造财富是爱国;我们的老师,淡泊名利,诲人不倦,为祖国培养了一批批合格的接班人,这也是爱国……那作为新时代学生的我们应该如何来爱国呢?答案是中学生的爱国应该从努力学习做起!

如果说年轻是搏击风浪的船,昂扬而潇洒,学习则是船的动力,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应抓紧时间努力学习、持之以恒、扬帆起航。对于刚上初一、高一的同学们来说,刚开学可能会抱怨作业的增加、时间的紧迫,老师想告诉你,这些都是你成长必须补给的养分,必须学会过渡;对于初二初三和高二高三的同学们来说你们已经适应了华附的学习环境和老师们的教学方法,你们需要做的就是争分夺秒,合理安排各科学习时间。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正处于学习阶段的我们,必须刻苦努力锐意进取。具体而言,努力学习首先是养成课堂专心听讲的习惯,切忌听课走神,提高听课效率,认真领会,力求当堂掌握全部知识;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努力学习功在平时且要坚持不懈,课堂上做好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要养成做笔记的良好习惯,准备好笔记本、纠错本和摘抄本等。读书之法,于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也是必不可少的,遇到的重难点和疑问点加深理解,课后要强化理解、巩固记忆,多归纳总结,使知识系列化。最后是要科学运筹时间,学习鲁迅先生海绵挤水的精神,提高学习效率,把每天的时间做好统计,分而置之。

我们在这个知识的王国里,沐浴着时代的阳光雨露,享受着一流的教学环境和学习设施,我们没有理由不努力学习。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同学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要响应老一辈革命家、我们尊敬的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振臂高呼,树立爱国主义的思想,树立热爱国家首先从努力学习做起的思想,努力为使国家更加富强而勤奋学习、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立足新起点国旗下的发言稿 篇6

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隆重集会,举行下学期第1次升旗仪式。借此机会,我代表学校全体党政领导和教职员工向度过一个愉快暑假重返校园的1708名高三高二同学和经过奋力拼搏考入我校的1140名高一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

在过去的一年里,全体师生坚守“为人正,为业精;全面发展,追求卓越”的理念,遵循“严谨、朴实、奉献、进取”的校训,追求“校园美,校风好,管理科学,质量一流”的目标,奋发图强,寻求突破,在20高考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本科上线总人数达到791人,其中3名同学考上清华北大等全国最著名大学,136名同学考入一本院校,298名同学考入二本院校,357名同学考入三本院校,有76.91%的同学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想。对此,我们表示热烈的庆贺!

鲜花开过之后,鲜艳只属于曾经;掌声响过之后,成绩只属于过去。太阳的光芒把我们的世界照亮,但是不能说我们自己就发热发光;别人的成绩让我们分享到成功的辉煌,但是我们不能在别人的成绩单上悠游徜徉。进入新的学期,站在新的起点,我们有必要为未来铺开绚烂的华章。

让我们传承一种思想。或者在览阅先哲经典中顿悟,或者在聆听老师教诲中生发;或者在精神的高地上舞蹈,从古老的司南上找到生命的指向;或者在心灵的暗夜里高悬一轮明月,从崭新的日历中翻晒灿烂的黎明。思接千载时我们可以与诸子百家、竹林七贤对话,视通万里处我们可以随长江之水远赴密西西比河,借一片雪花捎去对西伯利亚的祝福。

让我们传递一种精神。我们要有如张载所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那种顶天立地的精神禀赋和高远博大的境界追求,要有如曾子所说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的宏大刚毅的人生气度和理当如此的使命担当。惟有如此,我们才有理由说,作为当代的中学生,我们与古圣先贤一脉相承。

让我们磨练一种意志。滴水能穿石,绳锯能断木,不是因其力量,而是因其坚韧不拔、锲而不舍。修养品德,需要我们坚持不懈;释解难题,需要我们百折不挠;吸纳知识的琼浆,需要我们专心致志;开放智慧的花朵,需要我们历尽艰辛;锻炼强健的体魄,需要我们勇往直前。让我们将临难不惊的沉静、百折不挠的执着、锐意向前的勇毅,交汇成一曲求知若渴的校园主题歌,唱响一个又一个沉思默想的夜晚和书声琅琅的早晨。

让我们丰富一种知识。用我们智慧的大脑去承载一段又一段关于文化与文明的述说,用我们勤劳的双手去拨开一个又一个关于已知与未知的浓雾;用我们一篇又一篇华章去换取那鲜艳的红对勾,用我们一行又一行精确的演算去赢得老师赞赏的微笑。哲人说,知识就是力量。那就让我们广采博取以求其广度,追根究底以求其深度,质疑辨惑以求其纯度,坚定不移以求其长度,脚踏实地以求其温度,最后,让知识变成动力,推动我们去跋涉,去远航。

让我们张扬一种风采。或是在文学的田野上采风,或是在科技的赛场上竞走,或是在文艺的舞台上高歌,或是在七彩的画板上涂描,或是在体育的横杆上腾跃,或是在敬老院的庭院里忙碌着年轻的身影,或是在街头巷尾洒落服务的微笑,或是在困难同学的书包里装进美好的祝福与期待,或是在同桌的抽屉里塞进热情的鼓励与支持。只有这样,掠过我们心灵湖面的白鸥放飞的才能是一道又一道个性飞扬的银色光芒。

让我们拓展一种境界。鲁迅先生说,年轻人“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就让我们将理想辽远如绿色的草原,将心胸纯净如湛蓝的天空,将性情温润如细腻的`美玉,将人生烂漫如五彩缤纷的火焰,使翰墨书香从此宛转悠扬,使肝胆意气从此恢宏豁达,使心智哲思从此腾越升华,然后,将豆蔻年华从此置换成一生的荣光和伟大。

让我们收获一种幸福。幸福是一种感觉,敞开心灵去聆听,幸福就会像花儿一样绽放在我们宽广的心胸。种一树腊梅,我们收获理想独守的坚执;种一朵牡丹,我们收获德性养成的高贵;种一畦山茶,我们收获知识酿造的甜蜜;种一片秋菊,我们收获走向成熟的豪迈。让幸福的花朵开满我们心灵的原野,长满我们攀登的小路,然后,我们从飞沙走石的背景上收获盛开的绿洲,从日晒雨淋的历练中收获特行独立的风景。

同学们,新的学年开始了,新的学期开始了,“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此情此景,我要说的话有千言万语,概而言之,那就是:立足新的起点,采取新的措施,创造新的辉煌——

国旗下的发言 篇7

是的,这一切我们都不该忘记,尤其是那些不屈服于命运,顽强拼搏、乐观豁达的残疾人,他们的身体是残疾的,可他们的人格是健全的,是高尚的。他们要付出比常人多十倍、百倍的汗水,才能换来一个小小的成功,可这个成功的背后却是他们绽开的最美的笑容,因为他们战胜了自己,把握了命运。

还记得残奥会上一个蹒跚的身影。100米,对于健全的人来说,也许算不得是一段很长的距离,但是对于腿脚很不灵活的张磊而言,100米却如漫漫征途。因患脑瘫,她四肢的力量和协调能力都没能正常发育,被医学鉴定为T35级伤残。但就是这样一个连走路都很困难的运动员,却在100米的赛道上坚持跑完了全程,即使途中遭遇多次摔倒,即使身体左右摇晃得厉害,步履蹒跚,即使其他运动员早已冲破了前方的终点线,但她依然没有放弃,更不肯借助任何外力,硬是凭自己坚强的意志跑完了全程,虽然用时很多分钟,没有获得很好的名次,但她带给我们的是心灵的震撼。

那是一种不同寻常的“奔跑”,因为她每迈动一步,都非常艰难。即使这样,脚步踉跄的张磊依然奋力坚持着,奋力前进着……虽然现实中的她并不是时时刻刻出现在训练场,但是,我们却分明看到了她自强与超越的精神一刻也没有停止。

其实,人生也就是这样的一场赛跑,生活中的你我他都是场上的运动员,赛场上不免有摔跤跌倒与体力不支,但这是为了激发我们超越自我的潜力。不要因为起跑慢了就气馁,也不要因为自己落后了就放弃,我们不妨学学张磊的心态,只要超越自己,坚持到底,每个人都是第一名!记住:Everyone is No.1。

古今中外的名人也有很多是残疾人,可是他们都凭借自己顽强的毅力与执着的追求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双耳失聪,对他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非常沉痛的打击,然而贝多芬并没有气馁。浑厚、铿锵的一曲《命运交响曲》,那是他对不公现实的挑战;“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那是他不屈不挠顽强的呐喊!

还有张海迪,一个坐在轮椅上的天才作家,虽然身体残疾却始终对生活充满了感激。充满朝气并给人温暖的男孩阳光,他虽然终日生活在黑暗的世界里,却用他最唯美的音符为世人带来光明;伟大的科学家霍金、著名的作家海伦·凯乐,同样在遭遇了几近毁灭的境地,可他们都“扼住了命运的咽喉”,用思想、用人格、用尊严证明了自己。他们都是强者,是真正的第一名。

“不害怕路上有多冷,只要还有一点余温,我也会努力狂奔。”Everyone is No.1!同学们,校运会就要到了,当我们看到这些残疾人如此顽强的拼搏时,你是否已经想好了我们要怎么做呢?我们不会像张磊一样,迈着蹒跚的步伐跌倒,可我们要像张磊一样,有那种永不服输,有跌倒了再爬起来的斗志。我们要像真正的奥运健儿那样,在学校的赛场上亮出最棒的自己,记住:不要因为起跑慢了就气馁,也不要因为自己落后就放弃,我们不妨学学那些残疾者的心态,只要超越自己,坚持到底,每个人都是第一名。

上一篇:小学英语教研组长下一篇:学习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