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工艺复垦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中的应用(精选8篇)
联合工艺复垦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中的应用 篇1
联合工艺复垦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矿产资源开发的加剧,矿山环境日益恶化,对矿山企业及周边村民造成严重影响.联合工艺复垦可有效控制及减轻矿山环境带来的影响,及时恢复生态环境及矿区土地复垦,可取得良好的复垦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作 者:贡长青 郝文辉 任改娟 Gong Changqing Hao Wenhui Ren Gaijuan 作者单位:贡长青,任改娟,Gong Changqing,Ren Gaijuan(河北省地矿局秦皇岛矿产水文工程地质大队,河北,秦皇岛,066001)
郝文辉,Hao Wenhui(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上海,92)
期 刊: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Journal: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COLLEGE OF CHINA年,卷(期):,20(3)分类号:X144关键词:矿山环境 联合工艺复垦 矿山环境保护 综合治理 生态效益
联合工艺复垦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中的应用 篇2
1指标分层-综合评分法
1.1评价因子的选取。要想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合理的保护,就需要对矿产整体特点和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可能会对地质环境产生的危害有一个全面了解。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也非常广泛。不仅仅包括相关的开采方式、实际生产能力等矿产开采基本要素,还包括整个矿山原有地质环境和曾经发生的地质环境灾害。对这些因素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后,选择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大的各个因素作为一级指标层,经过综合分析,进一步确定符合所评价矿山具体特征的二级评价因子。这些评价因子的根本作用是对矿产接受开采之后的各方面变化制定一个合理的范围,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的时候就可以通过这些因素定量来确定地质环境是否遭到破坏。通过有步骤的实施,对接下来制定合理有效的恢复方案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1.2评估指标权重赋值。确定了评价因子的种类和获取到他们的相关信息数据之后,还要确定各因子的权重系数,进行权重赋值。权值是表示某一指标层相对重要程度所赋予的相关数字,是矿山地质环境评价的主要参考值。运用指标分层-综合评分法计算权值的基本方法就是根据各种因子之间的关系,理顺组合方式和层次,然后建立系统评价的结构模型及数字模型,对模型的各种模糊性因子,根据他们对于影响对象或作用目标的影响程度,确定量化指标或者标度指标,然后根据评价模型,通过判断矩阵逐项或逐层得出各因子的作用全在或指标数值,最后计算出矿山的评价目标值。
2先分区-再评估法
2.1矿山功能区划分。根据该煤矿开发利用方案和现场调查,在现状评估图上分别根据评估范围内矿区的不同功能划分出工业广场(还可细分为排渣场、选矿厂、存矿场等)、采掘区、居住(村寨)区3个功能区。2.2各功能区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分析各功能区主要的地质环境问题。(1)工业广场:包括排土(渣)场、矿石堆放场、办公设施及矿山职工居住建筑等,主要地质环境问题是不稳定边坡、占用和破坏土地、生活污水等。(2)采掘区:主要为矿山开采矿石及其影响区域,包括运输平硐、采掘面、采空区等,主要地质环境问题是地下水漏失及污染、采空区塌陷、危岩体、地裂缝等。(3)居住区:主要为评估区范围内村庄、道路桥梁、学校等,主要地质环境问题是占用破坏土地、水污染、地面沉降、采空区塌陷等。
3基于GIS的图层叠加法
3.1制作矿山地质环境单问题评估图。根据现场调查与分析,该矿山存在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有:(1)采空区地面塌陷、地裂缝;(2)固体废弃物堆放占地;(3)露天采坑、崩塌体等。3.2图件叠加。在图件叠加前,应把3张单问题图件进行归一化处理,即使用同一坐标系、比例尺等。
综合上述的三种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清楚了解到这三种方法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进行评估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三种方法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其自身特点不同导致对矿山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结果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需要在使用这三种评估方法的时候,对矿山整体地质环境有一个充分了解,从而选取最合理的评估方法。
摘要:主要针对于环境影响评估方法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恢复方案编制中的应用进行全面论述。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环境影响评估方法
参考文献
[1]肖永辉.选址敏感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估[J].北方环境,2011(4).
联合工艺复垦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中的应用 篇3
前言
一、任务的由来
二、方案编制的依据
三、方案的适用年限
第一章矿山基本情况
一、矿山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概况
矿山所处行政区位置、分布范围、地理坐标、区位条件、矿区及周围经济社会概况。
二、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
矿山开采历史包括以往矿山开采的范围、层位、开采方式、开采规模、开采时间等;矿山开采现状包括矿山剩余资源及储量,矿山现状开采范围、层位、开采方式,矿山剩余生产服务年限、年生产能力,相邻矿山分布与开采情况。
三、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
包括矿山建设规模及工程布局,矿山批准的(或拟开采的)开采层位、矿山资源及储量、矿山设计生产服务年限、年生产能力,矿山阶段或采区布置、开采接替顺序、开采方式、顶板管理方法,矿山固体废弃物和废水的排放量及处置情况等。
第二章矿山地质环境背景
一、自然地理
二、地形地貌
三、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
四、水文地质条件
五、工程地质条件
六、矿体(层)地质特征
七、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工程活动情况
第三章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一、评估范围和级别
二、现状评估
三、预测评估
第四章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
一、分区原则及方法
二、分区评述
第五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原则、目标和任务
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原则
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目标和任务
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作部署
(一)总体部署
(二)实施计划
第六章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工程
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
按防治对象分述工程名称、主要工作量、技术方法等。
(一)地面塌陷
(二)地裂缝
(三)崩塌
(四)滑坡
(五)泥石流
(六)土地资源破坏
(七)含水层破坏
(八)地形地貌景观破坏
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程
提出重点监测的内容、监测点的布设、监测方法等。
第七章经费估算与进度安排
一、工程量估算
二、经费估算
三、进度安排
第八章保障措施与效益分析
一、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二)技术保障
(三)资金保障
二、效益分析
(一)社会效益
(二)环境效益
(三)经济效益
第九章结论与建议
H.1 图件的一般要求
H.1.1 工作底图要采用最新的地理底图或地形地质图、矿区基岩地质图。如果收集到的工作底图较陈旧,地形地物变化较大,则应简单实测、修编;如果地形地质图是由小比例尺放大而得,也应进行修编。
H.1.2成果图件应在充分利用已有资料与最新调查资料,深入分析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编制。要求报告编制人员必须亲临现场,取得最新的调查资料。
H.1.3成果图件要求数字化成图,图形数据文件命名清晰,并与工程文件一起存储。
H.1.4成果图件要符合有关要求,表示方法合理,层次清楚,清晰直观,图式、图例、注记齐全,读图方便。
H.1.5成果图件比例尺原则上不小于矿山精查报告比例尺;当矿区范围较大,成图比例尺最小为1:10000,重要地段的成图比例尺(包括平面图和剖面图)原则上不得小于1:1000。H.2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图
H.2.1图面主要反映评价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存在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等。内容包括:
(1)地理要素:包括主要地形等高线、控制点;地表水系、水库、湖泊的分布;重要城镇、村庄、工矿企业;干线公路、铁路、重要管线;人文景观、地质遗迹、供水水源地、岩溶泉域等各类保护区。
(2)地质环境条件要素:包括矿区地貌分区、地层岩性(产状)、主要地质构造、水文地质要素(如井、泉分布)等。
(3)矿区范围与工程布局:露采境界、矿区范围、采区布置、地下开采主要巷道的布置等。
(4)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采空区、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资源破坏等的分布、规模;采矿固体废弃物堆放位置与规模;已治理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及范围等。
(5)现状评估:按单要素分级表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现状评估结果,参见附录J3。当单要素评估结果有重叠时,采取就高不就低原则编图。若图面信息量大,可另附单要素评估图。
H.2.2平面图上应附综合地层柱状图、综合地质剖面图等镶图;可根据需要附一些专门性镶图,如矿体底板等值线图、降水等值线图、全新活动断裂与地震震中分布图、评估区周围矿山分布图、地下水等水位线图等。
H.2.3可用镶表说明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编号、地理位置、分布范围与规模、影响程度、形成时间、防治情况等。
H.2.4常用图例参照附录K,其他图例参照GB958。
H.3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图
H.3.1图面主要反映采矿活动对评估区地质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内容包括:
(1)地理要素:包括主要地形等高线、控制点;地表水系、水库、湖泊的分布;重要城镇、村庄、工矿企业;干线公路、铁路、重要管线;人文景观、地质遗迹、供水水源地、岩溶泉域等各类保护区。
(2)预测评估:按单要素分级表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预测评估结果,参见附录K3。当单要素评估结果有重叠时,采取就高不就低原则编图。若图面信息量大,可另附单要素评估图。H.3.2对重点区域(由采矿引发地质环境问题突出的区域)可以在图面上插入镶图进一步说明,如完整的泥石流沟、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地下水疏干范围等。镶图比例尺视具体情况而定。
H.3.3可用镶表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结果加以说明,如潜在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编号、地理位置、分布范围与规模、影响程度、防治难度分级等。
H.3.4 常用图例参照附录K,其他图例参照GB958。
H.4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部署图
H.4.1图面主要反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责任范围分区、工作部署等。内容包括:
(1)地理要素:包括主要地形等高线、控制点;地表水系、水库、湖泊的分布;重要城镇、村庄、工矿企业;干线公路、铁路、重要管线;人文景观、地质遗迹、供水水源地、岩溶泉域等各类保护区。
(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划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标出与本方案适用年限相对应的防治区域。
(3)工程部署:主要防治、监测工作的布置、措施与手段等。
H.4.2镶图:可以根据需要对防治区内的主要工程部署、防治工程措施与手段等插入放大比例尺的专门性镶图。
联合工艺复垦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中的应用 篇4
保证金承诺协议书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采矿权申请人(采矿权人):
为了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保证金的缴存和管理,经双方协商,签订本协议。
第一条 矿山名称: 第二条 开采矿种: 第三条 采矿方式: 第四条 矿区面积: 第五条 为切实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作,作出如下承诺:
(一)同意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和广东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保证金的有关规定,核定应缴存的保证金。
(二)在依法批准的矿区范围内,严格按照批准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进行开采活动,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矿产资源,减轻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程度。
(三)依法缴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保正金,在取得采矿权登记管理机关颁发的采矿许可证(包括延续、变更)后30天内,按照《广东省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主动到矿山所在地县级以上财政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银行专户,缴存核审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保证金,并在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内提前两年(按照规定可以分期缴存的矿山)完成缴纳。
(四)采矿许可证到期后办理延续或变更时,按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广东省矿山白然生态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管理办法(试行)》规定重新核定的保证金数额,继续缴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保证金。
(五)采矿权发生转让时,以缴存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保证金并转让,并由采矿权受让人继续承担所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义务。
(六)自觉接受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未按规定期限缴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保证金的,经当地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缴存。逾期仍不缴存的,同意采矿登记管理机关依法对采矿权进行处理。在采矿权处理期间,并不免除其应承担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义务。
第六条(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负责核定保证金的金额和确定缴存的具体事项,并监督采矿权人将缴存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保证会,存入矿山所在地县级以上财政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银行专户。
第七条(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对采矿权人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执行情况的监督管理,并
定期将缴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保证金的情况,报上一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以及采矿权登记管理机关备案。
第八条 此承诺协议书一式七份,国家、省、市和县(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各存1份,矿山企业2份,评审单位1份,作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查《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和缴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保证金的要件。
国土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盖章)采矿权申请人(采矿权人):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代表: 采矿权申请人(采矿权人)代表:
联合工艺复垦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中的应用 篇5
2、由矿山提请当地政府召开有关管理部门、村组负责人、矿区群众代表参加的协调会,针对因采矿引发的所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提出恢复治理意见。
3、矿业权人按会议要求将开矿引起的影响当地村民生产生活的所有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到位(占用的土地要恢复原状原貌,该复垦的复垦,该植树复绿的植树复绿,采坑塌陷赔偿到位等)后,再提请当地政府召开听证会(安监、环保、地矿、农业、林业、公安、工商、当地政府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矿区村组负责人、群众代表参加),就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实施有关情况、群众反映的问题是否解决到位,是否同意返还矿山地质环境备用金等有关问题形成一致意见,并进行7天以上公示,没有异议。
4、聘请有资质的单位编制《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验收报告》,按发证权限由国土资源部门组织评审备案。凭备案后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验收报告,按发证权限,由同级国土资源部门和财政部门共同审查有关资料,审批通过后,一并返还采矿权人所缴存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备用金及利息。
联合工艺复垦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中的应用 篇6
目前, 油气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 随着油气需求的增加, 大规模的开发造成地质环境严重恶化, 并已影响了该类资源的可持续发展[1,2,3,4]。为有效解决该矛盾, 2009年3月, 国土资源部颁布的44号令《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规定, 矿山生产企业要对生产及影响范围内造成的地质环境影响进行保护、恢复及治理。并在随后颁布了DZ/T 0223—201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编制规范[5], 也规范了油气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的范围与流程, 并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标准。
相较于传统矿山而言, 油气矿山在矿体的赋存状态、开采工艺、生产方式及开采后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等方面, 均存在较大的差异[6,7]。由于相关规范只提供了指导方向, 并未详细针对编制过程中可能遇到不同类型的实际问题提供评价方法。因此, 如何有效编制油气开发后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方案, 既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也存在独有的困难性。
在油气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的编制过程中, 常见的编制难题有地质灾害评估、对含水层的影响及二次评估等。本文基于多个相关方案的编制经验, 针对常见的编制难点, 提出了相应解决方案。该工作有利于提高油气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的针对性与科学性, 并对于相关方案的编制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地质灾害评估
1.1 严重性区分
经过对比多个油气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 由于该类矿山通常坐落于开阔平坦地带, 仅少数位于山区等地形起伏较大区域。因此, 在评价该类矿山的地质灾害时, 通常判别为地质灾害不发育, 影响程度为较轻, 如惠安油田。然而, 在评价山区油气田矿山时, 需考虑如崩塌、滑坡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影响, 判别结果为地质灾害发育, 影响程度为严重, 如河坝气田。
1.2 起因判定
在DZ/T 223—2009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编制规范中明确提及, 所需评价地质灾害的起因应为采矿活动所引发的。而在实际方案编制过程中, 除考虑上述采矿引发的地质灾害外, 如对采矿活动造成安全隐患的自然状态下的地质灾害也是需要重点调查与分析的。因此, 按照地质灾害的起因划分, 在方案编制过程中可参考以下评价方式:a) 自然成因。对影响采矿活动的地质灾害重点调查与评价, 防治方式以规避为主, 治理为辅;b) 人工成因。对易引发地质灾害的采矿活动以改善工作方式为主, 治理为辅。
1.3 地面沉降
地质灾害之一的地面沉降问题一直是油气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中较具有争议性的焦点[8]。由于油气矿山开采的方式基本属于大埋深 (几千米) 液体开采, 且开采方式以钻井开采为主。虽然, 在钻进过程中对钻遇的含水层存在轻微的结构性扰动, 但并不足以达到引起地面沉降的程度。此外, 在开采层位, 虽抽取石油及少量地下水, 但由于含油层介质骨架较为致密, 且开采方式也采用“以液换液”的注水开采为主。由此推断, 对于油气矿山开采而言, 仅因采矿活动而造成地面沉降的影响较轻, 如东营胜利油田莱78、莱87区块。
2 含水层影响
2.1 含水层结构的影响
油气采矿对含水层结构的影响集中在油井成井过程中, 钻进时会贯穿含油层以上若干含水层 (包含当地饮用水源含水层) 。因钻井横截面积小, 对含水层结构扰动小。且应在钻进后使用双层套管, 且表层套管在钻至井深达饮用水含水层时下入, 以确保该区地表及地下饮用水水源不受污染。表层套管和油层套管固井水泥浆返至井口地面, 确保安全封闭此深度内的潜水层和承压水层, 同时封固地表疏松地层 (见图1) 。
2.2含水层水量的影响
石油开采过程中涉及注水技术, 而所注水的来源是影响当地地下水水量的因素之一。评价时应注意对注水水源来源的区分。若所需注水量较大, 应建设现场水源井, 需考虑避开饮用水源含水层。若所需注水量较小, 应避免建设现场水源井, 而采用罐车拉水。
2.3含水层水质的影响
由于采用注水技术, 该过程对所注含水层的地下水水质存在一定影响。原则上保证所注水水质须优于所注含水层的地下水水质。评价时需考虑所注水是否经过水质处理及是否水质优于原生水质。此外, 还需分析压裂技术是否对注水层的上下隔水层产生结构性影响, 如有影响, 则需保证所注水水质优于所有可能渗透到的含水层原生水质。
3 第二次方案编制
如引言中提及,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的编制是始于2009年, 至今已有5 a。而该类方案的编制适用期同为5 a, 即说明首批编制的方案将失效, 同一矿山需要进行第二次该类方案的编制。在进行此类方案编制时需考虑如下要素:a) 如有进行过首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的矿山, 在进行第二次方案编制时必须对首轮方案的评价与实施情况做详细总结;b) 对首轮编制方案中涉及的原有治理工程与监测工程已实施的, 需详细说明已实施的项目与程度, 并描述其实际效果;c) 对首轮编制方案中涉及的原有治理工程与监测工程并未实施的, 需详细说明未实施的项目与原因, 并分析其影响;d) 对首轮编制方案中涉及的原有治理工程与监测工程的预算, 需统计其使用情况, 并与各项工程一一对应。
4 油气共存矿山评价注意事项
一般油气田项目区, 仅只是石油或天然气其中一种矿产, 但也存在两种矿产共存的开发项目区, 如腰英台油气田。对该类油气田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时, 除常规编制内容外, 需在以下几点加以区分及注意:
a) 评价期限。因石油与天然气的开发周期不同, 所以不能仅将评价期限简单划分为近期 (适用期) 与中远期2个期限。而是需将其区分为近期 (适用期) 、中期及远期3个期限 (见表1) ;
b) 矿山规模。因石油与天然气的开发产能规模不同, 所以不能仅根据石油与天然气其一的产能规模简单划分矿山规模, 而需采用“就高不就低”原则, 即以其中任一较大矿山规模, 划分该油气田的矿山规模;
c) 恢复治理方式。因石油与天然气的开发利用方式不同, 所造成对地质灾害、含水层影响、地形地貌影响及土地资源损坏的方式与程度可能不同。因此, 可结合a) 中划分的周期, 分别对各自的影响进行相应不同的恢复治理措施。
5 落地油处理
区别于传统矿山开采, 油气开发过程中易产生落地油, 其污染物均有可能通过渗透或雨水淋滤进入地下水, 存在污染地下水的可能性, 该现象是造成地下水污染的隐患之一, 如宁东摆宴井油田与呼仁布其油田。对于该类影响的评价方式如下:a) 油土无害化处理。该方法是指将落地油土开采结束后直接采用无害化处理, 而在开采过程中不处理。该方法局限于西北油气田, 因当地蒸发强, 土壤中已形成钙积层, 阻碍油体下渗。且当地干旱降水少, 油体的水溶性弱, 不易形成淋滤作用, 油体下渗无额外势能。此外, 落地油体中水份和轻质易挥发组份在短时间内完全挥发 (8h内) , 蒸发量约占为25.4% (源自宁东摆宴井油田土壤原油蒸发试验数据) ;b) 防渗布铺设。该方法是指对产油井井下及井场铺垫防渗布, 修井结束后, 对落地油土和废防渗布及时回收, 委托具有相应资质单位进行处理。该方法普适性强, 成本高, 可对落地油全部回收并入罐储存。
6 废弃井场的处理
由于油气田开发的特殊性, 正式开采前期需对项目区钻进一定数量的探井。这些井中一部分可成为正式的开采井供开采使用, 而另一部分井由于某些原因成为废井, 如呼仁布其油田。针对该废弃井场的处理, 需在方案中作如下说明:a) 废弃井场造成影响的程度;b) 废弃井场是否已进行处理;c) 废弃井场按照相关标准如何处理;d) 废弃井场恢复治理情况如何。
7 基础资料的利用
在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工作之前, 需尽可能详尽地收集项目的各项相关资料。有效资料的收集可节约项目预算, 并节省相应的野外及室内工作量。与方案编制有关的常用报告如:a) 矿山开发利用方案;b)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c) 土地复垦报告;d) 地质灾害评价报告;e) 水文地质报告。收集包含却不局限于以上报告。
对于所收集基础资料, 并不是所收集的报告内容均需体现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中。例如:油气田的四性研究、工程地质试验及五敏实验等内容。这些内容与本类方案编制的并无直接联系, 删减可大幅精简报告内容, 更可突出所需的地质灾害、含水层影响、地形地貌及土地资源评估的内容。
8 结语
结合油气矿山开发的独特性, 结合多个油气矿山方案的编制经验, 针对若干个常见编制过程中难题, 提出详细相应的评价依据与方法。基于这些编制难题的分析与方法总结, 可为科学合理的编制类似的油气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提供指导与参考。具体总结如下:a) 针对油气田开发的地质灾害评估, 划分了自然与人工起因, 判断了其严重性, 并对是否能引起地面沉降进行了分析与论证;b) 针对油气田开发的含水层影响评估, 判断其对含水层结构影响较小, 并对如何评价其对含水层水量及水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与论证;c) 针对可能存在的二次评估, 需明确描述首次方案编制中恢复治理措施的实施情况, 并简要说明相关经费的使用情况;d) 针对油气同存的矿山, 方案编制时需仔细区分其评价近、中及远期, 并分别提出相应的恢复治理措施;e) 针对开发过程中的落地油及废弃井场问题, 提出了评价方法及恢复治理措施;此外, 还对方案编制所需的资料内容及如何使用提出了建议与总结。
摘要:结合多个油气矿山方案的编制经验, 针对常见的若干个编制问题, 提出相应的编写及评价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的依据与方法, 有利于提高油气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的针对性与指导性。
关键词:油气田,方案编制,地质灾害,含水层,二次评估
参考文献
[1]张兴, 王凌云.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研究[J].中国矿业, 2011, 20 (8) :52-55.
[2]徐友宁.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研究现状及展望[J].地质通报, 2008, 27 (8) :1235-1244.
[3]李会荀, 蔡冠生, 佟俊梅.浅谈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以莱州市为例[J].资源与产业, 2009, 11 (6) :89-91.
[4]武强.我国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类型划分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3 (5) :107-112.
[5]陶庆法, 李明路, 李建中, 等.DZ/T 0223—201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1.
[6]石文学, 韩晔, 王淼, 等.滩涂油田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与保护恢复方案探讨——以笔架岭油田为例[J].地下水, 2015, 37 (3) :65-68.
[7]冯军, 王军朝.四川盆地天然气气田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探讨[J].中国矿业, 2014 (23) :109-111.
联合工艺复垦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中的应用 篇7
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关于实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承诺制度的通知
(湘国土资办发〔2007〕147号)
各市州国土资源局、厅机关各处室局、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资质单位:
为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防治矿山地质灾害,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督促采矿权人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履行保护矿山地质环境的义务,经研究,决定在全省实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承诺制度,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请开采矿产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提交保护矿山生态环境、防治矿山地质灾害、认真作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的书面承诺书(以下简称承诺书),并在采矿过程中和闭坑前切实履行承诺。
二、承诺书应当在开展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后,由采矿权人连同评估报告、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案一并提交。未提交承诺书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不予认定。承诺书一式三份,一份留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认定机关,一份连同评估报告认定书交采矿登记管理机关,一份交矿山所在地县级国土资源部门。
三、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对辖区内矿山企业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承诺的情况进行检查,对在开采矿产资源的过程中造成地质环境破坏的,要督促其及时采取恢复或者治理措施,认真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
四、采矿权人不认真履行承诺书,造成矿山地质环境破坏又不及时恢复治理的,矿山所在地的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应当责令限期恢复治理;对矿山关闭后仍不恢复治理或恢复治理达不到验收标准的,备用金不予返还,其本金及利息上交财政,由国土资源部门组织治理,所需资金从备用金及利息中抵扣,不足部分依法向采矿权人追缴。
附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承诺书(式样)(略)
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
二○○七年九月四日
联合工艺复垦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中的应用 篇8
柔性防护系统又被称之为SNS, 其具体是以高强度的钢丝绳柔性网作为主要构成部分, 并以覆盖、拦截和紧固等途径来防护坡面岩石崩塌、滚石等危害的一种钢丝绳柔性防护网系统。SNS本身属于一种主动防护系统, 它是在采用国际最新的坡面防护以及岩石拦截标准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与一些传统的施工方法相比, 这种系统有效克服了刚性防护施工过程中的种种弊端, 它的整个施工采用的是模块化安装方式, 不但进一步缩短了施工周期, 而且还节省了大量的施工成本。
(一) SNS的特点
该系统的特点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 SNS是以热镀锌钢丝绳作为主要材料的主动防护系统, 其具有防护强度高、韧性高以及易铺展性等优点;其二, 经过大量的现场试验和实际工程应用表明, SNS具有适应任何坡面地形、安装程序系统化和标准化等优点, 其开放的系统特征能够使工程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并且在系统的防护范围内能够充分保持岩石、土体的稳固性;其三, 由于SNS采用的热镀锌高强度钢丝绳作为主要材料, 这种材料本身具有较高的防腐和防锈性, 正常情况下, 系统的使用寿命长达30-50年;其四, 因系统采用的是模块化安装方式, 从而使得参与的安装设备、工程材料以及作业人员等大幅度减少, 分体式材料与组合式的安装特点决定了工程安装的易用性;其五, SNS是以锚杆之间的支撑绳来实现对边坡潜在灾害的主动防护, 这样一来对整个边坡能够形成一种连续的支撑, 进而达到局部承载、整体作用的目的。当SNS防护系统建成以后, 其能够形成一道保护屏障, 有助于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 SNS的优势
SNS的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其一, 系统充分利用了柔性材料的高防冲击能力和易铺展性, 使之能够适应各类边坡和自然坡面的地质灾害防护, 并且便于工程量计量和施工质量控制;其二, 由于系统本身具有柔性和布置灵活的特点, 使其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地形地貌环境, 同时避免了因大量开挖造成的环境破坏以及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其三, 系统所具有的开放性能够进一步减小视觉干扰并对原有植被及其生长条件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也为人工绿化的实现提供了便利条件, 真正将工程治理与环保和改造融为一体。正是因为SNS的这些特点和优势, 使其被广泛应用于交通、水电以及矿山等边坡防护领域当中。
二柔性防护系统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中的具体应用研究
为了便于本文研究, 下面以实际工程为例, 对柔性防护系统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介绍。
(一) 矿山场地概况
某矿山在历经二十余年的采矿过程中, 因一直采用露天崩落法进行开采, 致使山坡上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挖损面, 山体裸露情况非常严重, 地形地貌和植被也被严重破坏。由于坡面上的岩石节理裂隙将岩体切割成为大小不一的菱形块, 从而形成了危岩, 因岩体的稳定性较差, 故此常常会发生滚石、崩塌、坡面泥流等灾害, 对邻近公路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严重威胁到了过往车辆和行人的安全。通过对矿山进行实地勘查后得出以下结论:其一, 坡体高度面积较大、坡度陡、坡面不完整;其二, 坡面上的岩石破碎层多为0.5-1.0m, 体积相对较小, 局部岩体发生变形破坏深度为3.0m, 并且已经形成危岩;其三, 边坡地质灾害特征主要以局部崩塌、落石为主, 对邻近公路造成一定威胁。
(二) 治理方案
传统的治理措施主要是采用削坡及锚杆等方法, 但这些常规方法存在非常明显的弊端, 如工程量大、施工周期长、施工难度大、容易再次形成破坏等等。为此, 经过综合考虑后, 决定采用柔性防护网系统对矿山坡面浅层危岩进行整体性防护, 以此来提高其稳定性, 降低崩塌和落石等灾害的发生几率, 同时对坡面进行覆土绿化, 进而达到灾害防治与环境治理的目的。
(三) SNS的设计与施工要点
1.网型设计。
为了有效防止矿山坡体落石破坏邻近公路, 同时考虑到岩石的破碎程度以及绿化的需要, 决定采用SNS柔性防护系统对边坡进行防护处理。防护网型采用GPS2普通型防护网, 这种网型主要是由钢丝绳网和钢丝格栅构成, 其能够有效抑制浅层滑动以及崩塌等情况的发生。此外, 钢丝格栅的加入能够进一步拦截坡体表面较小的岩石, 并且在覆土绿化时对土体的稳固性较高, 有助于植被生长。这种网型结构是目前较为通用的, 所需的材料比较容易购得。
2.施工要点。
①清理边坡。在施工前, 应先将坡面防护区域内影响施工的浮土和浮石清除干净, 对于一些不利于施工安装的地形进行适当修整处理。②放线。先确定好锚杆的准确位置, 并按照地形条件进行打孔, 孔间距应有0.3m左右的调节范围, 在该范围内尽量选择地势比较低凹的位置打孔。③锚杆制作与安装。本系统的锚杆孔径应不小于42, 加强锚杆的孔径应不小于90, 浆液的灰砂比应控制在1.1-1.2这一范围内, 水灰比则为0.45-0.5, 确定孔内浆液饱满后, 应养护72h以上, 然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④纵横支撑绳安装。将支撑绳张拉紧后, 在绳子两端分别用2-4个绳卡与外漏锚杆进行固定连接。⑤从上向下铺挂格栅网和钢丝网。格栅网应铺挂在钢绳网的内侧, 每张格栅网之间应当相互覆盖10cm左右, 并用扎丝将之固定于钢丝绳上。⑥加强锚杆采用梅花形布置, 并将其设置在柔性网块受力最大的位置上。⑦防护网施工完毕后, 便可在坡面上进行快速绿化。
三结论
柔性防护系统在矿山环境中的应用不受山体坡度的影响, 同时其还能够保持岩石、土体的稳固性, 使边坡能够连续的支撑, 从而确保安全性, 且系统的使用年限较长, 最终实现降低事故发生的目的。笔者通过对柔性防护系统在矿山环境中的应用的研究, 对其应用过程中的一些要点进行了总结, 即:坡面防护区域内的清理、选择准确的放线位置、制作锚杆及其安装、纵横支撑绳的安装以及防护网的施工等。总而言之, 对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具有良好的针对性, 应用效果颇为显著, 可根据实际情况大量应用于实地中。
摘要:上个世纪末对各类矿山的无序开采使得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日益突显, 因矿山开采造成的边坡失稳、滑坡以及泥石流等灾害不断增多, 这不但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而且还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为此, 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治理已经迫在眉睫。柔性防护系统是一种主动防护措施, 其以自身诸多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交通、水电以及矿山等边坡防护领域当中。基于此点, 本文就柔性防护系统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进行浅谈。
关键词:柔性防护系统,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边坡防护
参考文献
[1]张建平.成民.西藏自治区闭坑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其治理对策[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9 (4) .
[2]傅博.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治理投资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 (25) .
【联合工艺复垦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中的应用】推荐阅读:
工艺联合07-05
XRF技术在无铅化工艺产品分析中的应用07-10
柱塞气举排水采气工艺在含硫气井中的应用07-07
水解酸化-SBR法工艺在调味品废水处理中的工程应用回顾11-12
UV/Fe3+/H2O2催化-混凝联合工艺处理络合铜镍废水07-07
联合治理09-01
挖孔桩施工工艺与应用07-15
联合应用治疗11-14
联合应用抗生素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