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数据分析(共8篇)
计划生育数据分析 篇1
计划生育统计信息分析
一、据报表数据分析
1、人口出生及自然增长情况全乡共出生婴儿154人,人口出生‰,期末总人口为12773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全乡出生人口增加86人,人口出生率增加‰,全乡共死亡88人,死亡率为‰,与去年同期相比死亡人数增加15人,死亡率增加‰,全乡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人
数66人。
2、生育情况⑴从孩次结构来看:1至12月全乡一孩出生87人,二孩出生66人,多孩出生1人,多孩出生率‰,与去年同期相比,一孩出生增加14人,二孩出生增加3人。⑵从计内计外比例来看:在出生人数中,计划内
出生149人,比去年同期增加16人,政策符合率为%,比去年同期下降%,计划外出生5人,比去年增加2人。⑶从出生性别比及构成看:在1至12月出生婴儿中,男孩63人,女孩91人,总性别比为:100。其中一男孩出生32人,一女孩出生55人,一孩出生性别比:100,二男孩出生30人,二女孩出生36人,二孩出生性别比为:100。
3、育龄妇女结构和女性初婚情,12月底,全乡育龄妇女总数3194人,占总人口比重%;已婚妇女2779人,占总人口比重%,占育龄妇女的%。已婚妇女中,一孩妇女1038人,占已婚妇女的%。二孩人数1496人,占已婚育龄妇女的%,无孩人数117人,占已婚育龄妇女的多孩128人占已婚育龄妇女的%。全乡女性初婚51人,比去年下降26人,其中早婚39人,早婚率为;晚婚12人,晚婚率为%,4.、避孕节育情况⑴总体节育情况:到12底综合节育率为%。
二、存在问题由报表数据看,存在
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人口出生率偏低,存在漏报现象。在计生专项清理那么大的工作力度下,我乡统计报表中往年出生漏报人数仍上报了14人,每年上报的往年出生漏报人数都不少,这说明人口出生上报不实,存在漏报现象。
2、存在已婚育龄妇女漏档现象,无孩妇女漏档较突出。已婚育龄妇女漏档突出表现在隐性婚姻中,近年来,由于外出务工人员逐渐增加、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及计生政策的修改,外出务工的未婚男女间非法同居现象增多,往往一个人出去,两个人或三个人回来的现象越来越多,计生系统掌握情况的只是在未婚青年阶段或一孩妇女(二孩妇女)阶段,无孩妇女(一孩妇女)阶段时根本不在我们的管理视线,从而导致已婚育龄妇女漏档。
3、出生人流比低。三个月一次的孕检,有的已婚育龄妇女在两次孕检之间发现意外妊娠而采取了补救措施,我们计生系统不掌握,或由于补救措施不到位、工作
力度不大从而造成了人流比偏低。从实际工作来看,存在着:
1、计生队伍不稳定,人心思走的现象。计生系统独特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它是天下第一难事,因而要求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必须要付出很多。但在实际工作中,计生工作者付出的和得到的反差较大让人难以接受,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非其它工作可比。一直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政策的变化,工作难度的加大及种种因素,计生工作者想脱离计生系统的越来越多,造成了计生队伍的不稳定。
2、群众的维权意识增强,工作难度加大。新的计生政策要求以人为本,以优质服务来推动工作,但由于地区限制及历史原因,我们地区群众的生育意愿和现行生育政策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随着群众文化水平的提高,对计生政策的了解越来越深,维权意识增强,计生工作者在工作中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群众维权事件的发生。
三、下步工作建议
1、落实“村为主”的工作机制,鼓励基层说实话、报实数,减少出生错漏报,减小统计误差。
2、加强孕情跟踪,减少引流产及生后死亡现象的发生。
3、加强对计生业务人员的培训与指导,让他们在熟悉、理解政策的前提下更好地开展工作,灵活地处理工作中碰到的各种问题。
4、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实行流出人口定期随访制度,同时加强与流入地的联系,及时掌握流出人口的流向、婚育状况等。
5、提高计划生育户的各种奖励优惠待遇,奖励少生与惩罚多生相结合,让群众看到两种生育的差距。
6、稳定计生队伍,增加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
计划生育数据分析 篇2
关键词:计划生育,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人权
自1978年计划生育政策执行以来, 我国人口得到了有效控制, 但同时也由于人口问题, 使得我国的发展出现了诸多困境。出生率过低, 导致未来劳动力短缺问题。老龄化的社会问题。人口结构失衡问题。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事实是无可争议的, 问题的存在一旦被感知, 肯定要加以解决。那么在对问题的构建中, 最终得出一个元问题, 即计划生育是否符合国情, 我们是坚持还是修改政策。
一、两种不同的观点
学界关于计划生育是应该持续或者进行改革的辩论早就已经开始, 现在依然继续着, 并且有更多的民众也参与了进来。从大的分类上, 主要有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这种观点以胡鞍钢为代表, 这位中科院国情研究中心主任主张将生育多少子女的权利还给人民, 以“人权”为中心, 即生育权是人民的基本权利。第二种种观点。这种观点以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程恩富、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小平为代表, 认为我国暂时不能放松现行生育政策, 并且还要继续把城乡生育水平降到一对夫妇一个孩子, 即严格的“一胎化”政策。
二、两种观点的论据分析
政策建议的标准是根据用来支持政策问题的解决方法的具体决策标准来考察几种理性选择。下面我将用政策建议的五个标准对这两种不同观点的论据进行分析。
(1) 效益。反对方认为从公共政策角度来看, 计划生育已经不适应了, 因为中国的在变化发展, 另外中国的各种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可以说在1980年前, 中国现代化的一大限制因素是过多人口, 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仍在提高, 这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最佳的时期。支持方认为目前人口形势依然严峻, 提出需继续坚持较为严格的计生政策, 使总人口较先控制然后减少, 提高人口素质, 加紧赶上欧美的人均国力、人均GDP和人均生活水平。
(2) 效率。反对方认为没有超过十年的政策, 一般我们国家的公共政策的周期是七到八年, 而且都是进行适应性的调整。客观来说, 这期间没有改变的就是这计生政策。从公共政策视角来看, 它已经不适应了, 因为中国的整体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而且中国发展的程度也在变化。计生政策属于公共政策, 它确实需要进行政策辩论。支持方主张恢复生育二胎政策, 用来解决老龄化的问题。他们认为计生政策是不可取, 因为它不利于如环境资源、就业、人均生活水平等问题的解决。
(3) 充分性。反对方认为我国人口构成、人力资源已经发生了变化, 这个政策当时被提出时, 全国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是4年, 到2010年达到9年以上, 翻了一倍多。因此, 就不能简单地去看人口基数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 人力资本提高是个财富, 消费财富, 然后有消费市场, 又是一个发展的动力。所以, 公共政策也需要与时俱进, 适当地进行调整。支持方认为中国人口数量依然严重过剩, 如果人口数量没有的绝对降低, 中国无法从生存环境和生活水平等方面追上发达国家。他们还主张进一步降低生育率、加速实现人口零增长, 并且提出两个百年人口目标, 从而根本解决中国人口过多与人均资源长期紧张的问题。
(4) 公正性。反对方认为“随着生产与科技的发展, 现在的资源已足够承受人口政策的调整了。”目前的问题是, 进入21世纪后, 中国社会将面临的挑战是“加速的老龄化”和“加速的少子化”, 第一代的人口政策是以控制人口增长过快为目标, 它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实际情况了。支持方始终坚持一胎政策是不能放开的。中国人口基数很大, 如果放开, 环境和资源都承受不起。只拿老龄化的问题要求放开生育政策, 没有考虑到环境、资源、经济的综合因素。
(5) 适当性。指一项计划的目标的价值和支持这些目标的前提是否站得住脚。这是考察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压力的缓解是否能有直接的联系。反对方认为社会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有统筹的人口治理观, 必须突出一个中心, 就是以“人权”为中心, 而不是以“人数”为中心, 即生育权是人民的基本权利。同时还要考虑到人口限制增长后产生的一系列的风险问题。支持方认为独生子女政策不一定会像有些人所担心的, 最终将会造成过重的家庭养老负担, “一胎化”生育政策与家庭负担加大、人口加速老化并没有必然联系, “二孩加间隔”的生育政策也有可能会出现宏观未能控制人口、微观也未能减轻家庭负担的后果。
三、争论后的思考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没有谁对谁错, 双方不一致的地方主要集中在目标上。支持方主要是用数据预测的方式展示人口与资源冲突的程度作为论据来进行说明他的观点, 目的是要达到人口与资源的平衡。反对方主要是用描述性的方式以社会现象作为事实论据, 目的是想要规避风险, 让人口结构达到平衡。而对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态度。
参考文献
[1]威廉.邓恩.《公共政策分析导论 (第二版)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1]威廉.邓恩.《公共政策分析导论 (第二版)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2]马尔萨斯.《人口原理》[M].敦煌文艺出版社, 2007[2]马尔萨斯.《人口原理》[M].敦煌文艺出版社, 2007
计划生育数据分析 篇3
关键词:企业;计划生育;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C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1
计划生育一直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大事,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人口的变动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很大影响,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更要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以适应当前的经济水平。目前企业的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了企业计划生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企业必须调整计划生育管理策略,采取有效办法解决现在所面临的困境。
一、企业计划生育工作管理的现状
(一)体制不全:当今的企业计划生育工作难以有效开展的最主要原因是缺乏科学的管理体制。企业运作的重点在于如何提高经济效益,因而企业的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生产当中,忽视了计划生育的工作。在企业发展的同时,计劃生育工作一直缺少有效的管理体制,随着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企业计划生育的工作日益严峻,长此以往的放任政策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人员流动较大:因为经济水平和工作要求等诸多因素,企业工作人员的流动性较大,在这些流动人口中,也包括许多适孕年龄的人,这些人大多没有稳定的生活环境,企业对于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有更大的压力,具体的管理工作将面临更多困难。当今的婚恋观念也发生变化,婚配形式呈现多样化趋势,人们在择偶时不再受地域的限制,跨省市的婚姻形式在不断增加,这也加大了企业计划生育工作的难度。除此之外,企业新员工的数量也在持续增长,对于新员工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缺少合理安排,新员工的婚育状况将受到影响,成为计划生育管理的漏洞。
(三)员工缺乏责任意识:企业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困难还体现在员工的观念和意识上,企业员工普遍对计划生育工作存在偏见,认为计划生育对其个人生活带来很大限制,缺乏计划生育的责任意识。计划生育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需要通过长期的管理来实现其价值,责任意识是完成计划生育工作不可或缺的要点,在企业大部分员工的轻视下,计划生育工作很难落实到位。
(四)外部因素:除了企业内部各方面的影响外,企业外部对企业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也存在一定影响。随着户籍制度和婚姻登记制度的改革,现有的计划生育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各种法律法规的变动,使政府的计划生育管理部门对企业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监管力度明显减弱。
二、加强企业计划生育工作管理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改变企业计划生育的现状,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管理的第一要务是改变对计划生育的传统观念。要做好企业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管理人员必须足够重视计划生育工作,在思想上确立计划生育的重要地位,把计划生育工作当作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之一,任何时候都紧抓员工的婚育大事。在此基础上,企业的计划生育工作管理人员要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引导所有员工配合计划生育工作。相关工作人员还要重视管理能力的学习,并加强对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了解,为更好的开展企业计划生育管理工作而改变。新时期的计划生育工作有了新变化,不同于以往单纯的计划生育管理,当前的计划生育工作已转变为向员工提供计划生育综合服务,特别是对女员工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从解决计生问题的角度来关注员工的生育状况。
(二)加强宣传:企业的计划生育工作若要在长期发展中顺利开展,必须要通过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对计划生育的工作进行宣传。企业的计划生育管理部门可以召开计划生育宣传例会,按季度对计划生育工作进行总结,为员工提出关于计生的相关建议。此外,企业计划生育管理人员还可以针对育龄员工开展谈心工作,从员工的角度和利益出发,结合当前的计划生育工作,宣传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从而使员工充分了解优生优育的政策,加深对计划生育重要性的认识。
(三)完善管理体系:企业计划生育工作持续开展的源动力是计划生育的管理体系,只有在健全的管理和监督体制下,企业内部才能协调好计划生育工作,将计划生育工作落实到各部门。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相关责任也必须明确,当计划生育工作出现问题,需要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为严格执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提供保障。除了要对管理不善问责,企业计划生育管理还需要建立奖励机制,给优生优育的员工和优秀计划生育管理人员进行表扬并提供一定的奖励,促进企业计划生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计划生育的奖惩标准也需要合理的考核制度来制定,并配合计划生育工作的相关机构、人员配备和相关经费提供专门的管理办法。企业的计划生育管理是常规工作,需要这一系列的长效管理机制来支持其长期运作。
企业要建立良好的计划生育管理体系,必须要做好前期的清查工作,对企业当前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现状有充分了解,才能使计划生育的后续工作更加明朗清晰。其中包括对员工个人婚育状况和身体状况的了解,以及对公司整体的性别比例和年龄构成的数据统计,详细的资料是企业计划生育管理体系的基础,在此之上才能实现分类管理,对不同的员工提供适合的计划生育服务。
除了建设整体的计划生育管理体系,企业还必须重点加强流动人员的管理工作。由于流动员工本身的特殊性,正常的管理办法难以有效监管其计划生育问题,经常出现违规生育现象。在具体工作中,要对流动员工的生育情况进行详细登记,重点防范违规生育的行为。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是践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重点内容,经济的发展给企业的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更多挑战。新形势下计划生育问题有更多鲜明的特点,企业在面对计划生育问题时需要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保障企业计划生育工作能够长期进行。
参考文献:
[1]孙丽雯.试论新形势下创新企业计划生育管理机制[J].东方企业文化,2014,(04)
[2]杨军霞.浅谈如何加强企业计划生育管理工作[J].新西部(理论版),2012,(Z5)
计划生育奖励法律法规分析 篇4
事件分析: 1、2004年《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四十一条第二款规定:“
(二)职工退休时,提高5%的退休金,或者由所在单位给予与之相当的一次性补助。”
根据该条规定,企业应核实,职工退休后是否已经依据该条享受了提高5%退休金,如果是,则可以不予发放一次性补助。2、2007年12月10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落实企业退休职工计划生育法定奖励有关问题的通知》(皖政办〔2007〕79号)第二条规定:“根据《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落实退休职工计划生育法定奖励企业可以采取一次性补助的方式,具体标准由当地政府依法确定。”
根据本条规定,发放数额及标准由合肥市劳保部门及计生部门确定。
3、《合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合肥市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企业奖励计划生育有关问题的通知》(合劳社秘【2003】183号)
第四条:“本通知下发后,全市所有企业均应以补充养老保险的形式建立计划生育奖励资金,在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职工退休时一次性发给,标准为2000元/人。”
根据本条规定,企业发放的形式为以“补充养老保险的形式”。数额为2000元/人。
4、《合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合肥市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企业奖励计划生育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合劳社秘【2004】40号)
符合《通知》规定条件的人员达到退休年龄时,由本人携带户口簿、身份证和由县、区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核发的《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原件,到所属社居委进行申报。经初审符合条件的,由社居委工作人员填写《计划生育奖励审核登记表》(见附件二)并签署意见后,将有关材料报所属街道(乡镇)、工业区计生办核实。经核实无误的,由街道(乡镇)、工业区计生办将有关材料报所属区计生委审核后,由市社保经办机构按规定一次性发给计划生育奖励资金。
此补充规定明确了申报人员的申请程序及相关证件,以及向何部门申请。该事项应由申请人向计生部门及社居委申请,由该两部门来具体操作发放工作。
5、《关于企业预留计生奖励资金划拨有关问题的通知》(合劳社秘【2004】122号)第一条:“企业已经预留计划生育奖励资金,但一直未将资金划入市财政社保基金专户的,企业应填写《企业计生奖励资金划入财政社保基金专户审核表》(见附件),附《企业预留计生奖励金的职工花名册》,经由企业主管部门、行业办公室或控股公司(集团公司)审核后,及时将资金划入市财政社保基金专户,并由企业将审核表、花名册报送市社保经办机构备案。”
此条对企业支付该资金的程序和方式进行了规定。企业应当做以下两项工作:一是将预留的计划生育奖励资金划入财政社保基金专户,二是并将人员名单报经社保经办机构备案。而不是直接支付给申请的退休职工。6、2008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企业为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在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内,准予扣除。”,《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明确的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3]45号)第五条:“
(二)企业为全体雇员按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比例或标准补缴的基本或补充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可在补缴当期直接扣除;金额较大的,主管税务机关可要求企业在不低于三年的期间内分期均匀扣除。”
结合第3点分析,企业是以“补充养老保险”的形式支付该奖励费用,因此根据以上规定,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扣除,在保证不违反国家计划生育、劳动保障法规及政策的情况下,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附:相关法规及文件。
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2002年7月28日安徽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4年6月26日安徽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修正)
第四十一条 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或者只收养一个子女后不再生育的夫妻,可以提出申请,经所在单位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核实,报县级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发给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在独生子女16周岁前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享受下列待遇:
(一)从领证之月起,每月发给独生子女保健费5至15元,至独生子女满16周岁止。
夫妻双方均有用工单位的,由双方单位各发一半;父母离异的,由子女跟随的一方用工单位全额发给;一方是农民或者没有用工单位或者死亡的,由另一方用工单位全额发给;夫妻双方均是农民或者无用工单位的城市居民,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从计划生育事业费中发给;
(二)职工退休时,提高5%的退休金,或者由所在单位给予与之相当的一次性补助。
(三)本条例实施后,未执行本条第(二)项规定的,从领证之月起,由所在单位为其办理补充养老保险;单位已为全体职工办理补充养老保险的,应当为领证的职工增交一定比例的补充养老保险费;
(四)农民、城市居民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者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给予照顾。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落实企业退休职工计划生育法
定奖励有关问题的通知
皖政办〔2007〕79号 2007年12月10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2002年颁布的《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职工退休时,提高5%的退休金,或者由所在单位给予与之相当的一次性补助。”这一奖励规定总体执行情况是好的,但在少数地方和部分企业未得到很好执行。为切实全面贯彻落实此规定,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地、各部门要从维护法律严肃性、建设责任政府、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高度提高认识,增强执行《条例》的自觉性。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职工所在单位要按照《条例》的规定,认真落实奖励政策。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条例》规定真正落到实处。
二、根据《条例》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落实退休职工计划生育法定奖励企业可以采取一次性补助的方式,具体标准由当地政府依法确定。
三、国有企业改制时,职工的计划生育奖励资金可从企业国有净资产中一次性安排支付,企业国有净资产不足的由同级财政弥补。
四、尚未享受计划生育奖励的国有企业退休职工,由原企业按照当地政府确定的标准支付。其中已关闭破产的国有企业退休职工,其计划生育奖励资金由同级财政承担。
五、无单位的独生子女父母的奖励资金,由其户籍所在地政府财政承担。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十一月十七日
合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合肥市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企业奖励计划生育有关问题的通知
合劳社秘【2003】183号
各县、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计划生育委员会,各有关单位:
根据《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四十条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现就企业奖励计划生育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企业实施关闭破产和改制重组时,应将已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职工的计划生育奖励资金,从国有资产变现收入中预留出来,并一次性划入市财政社保基金专户存储。
职工达到退休年龄时,由市社保经办机构根据市计划生育部门的审核证明,从财政专户预留的资金中一次性发给计划生育奖励资金,标准为2000元/人。
二、在本通知下发前,企业已经对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职工给予了一次性奖励的,不论数额多少,一律不再补发。
三、在本通知下发前,已经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企业没有给予一次性计划生育奖励的,且达到退休年龄时仍处于失业状态的,由市社保经办机构根据市计划生育部门的审核证明,给予一次性奖励,标准为2000元/人。
四、本通知下发后,全市所有企业均应以补充养老保险的形式建立计划生育奖励资金,在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职工退休时一次性发给,标准为2000元/人。
五、今后,国家和省有新规定的,从其规定。
合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合肥市计划生育委员会
二○○三年十二月三十日
关于企业奖励计划生育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
合劳社秘【2004】40号
各县、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计划生育委员会,各有关单位:
《关于企业奖励计划生育有关问题的通知》(合劳社秘[2003]183号,以下简称《通知》)下发后,一些企业和职工咨询如何执行问题。经研究,现就企业奖励计划生育的有关问题补充通知如下:
一、企业实施关闭破产和改制重组时,应将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职工的名单登记造册,经企业张榜公示,并报企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时,按照市社保经办机构提供的帐号,将预留出的计划生育奖励资金及时划入市财政社保基金专户。企业应将《企业预留计生奖励金的职工花名册》(见附件一)和资金划入凭证(复印件)一并提交市社保经办机构和市计划生育部门备案。
二、符合《通知》规定条件的人员达到退休年龄时,由本人携带户口簿、身份证和由县、区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核发的《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原件,到所属社居委进行申报。经初审符合条件的,由社居委工作人员填写《计划生育奖励审核登记表》(见附件二)并签署意见后,将有关材料报所属街道(乡镇)、工业区计生办核实。经核实无误的,由街道(乡镇)、工业区计生办将有关材料报所属区计生委审核后,由市社保经办机构按规定一次性发给计划生育奖励资金。
三、在《通知》下发前,已经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企业没有给予一次性计划生育奖励的人员,个人已经参加了养老保险,且在失业状态下达到退休年龄的,在办理退休审批手续后,根据《计划生育奖励审核登记表》等有关材料,由市社保经办机构随养老金一道一次性发放计划生育奖励资金。
四、在《通知》下发前,职工已在企业办理了退休手续,企业未给予计划生育奖励的,仍应由其所在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退休人员已移交社区的,费用也应由移交前的企业承担。企业不存在的,费用由现退休人员的管理机构支付;企业既不存在又无退休人员管理机构的,费用由授权经营的控股公司(集团公司)或原企业主管部门支付。
合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合肥市计划生育委员会
二○○四年三月八日
关于企业预留计生奖励资金划拨有关问题的通知
合劳社秘【2004】122号
各县、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各企业主管部门、行业办公室,各控股公司(集团公司):
为推进企业改革,维护社会稳定,确保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退休时能及时领取计划生育奖励资金,根据《关于企业奖励计划生育有关问题的通知》(合劳社秘[2003]183号,以下简称《通知》)精神,现就企业预留计生奖励资金划拨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企业已经预留计划生育奖励资金,但一直未将资金划入市财政社保基金专户的,企业应填写《企业计生奖励资金划入财政社保基金专户审核表》(见附件),附《企业预留计生奖励金的职工花名册》,经由企业主管部门、行业办公室或控股公司(集团公司)审核后,及时将资金划入市财政社保基金专户,并由企业将审核表、花名册报送市社保经办机构备案。(户名:合肥市企业计划生育奖励资金财政专户,开户行:中国建设银行合肥市庐阳支行(庐建营),账号:70101248604249)。各企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办公室要督促所属企业按照《通知》的规定,规范操作。
二、由授权经营的控股公司(集团公司)垫付改制成本(包括计生奖励资金)的企业,授权经营的控股公司(集团公司)应对企业领取计划生育奖励资金的人数和资金进行审核,并在每年年初将当年内到龄退休人员的计划生育奖励资金(标准为2000元/人)转入市财政社保基金专户,同时,将当年内到龄退休人员的名单和资金划转情况书面告知市社保经办机构。
三、市社保经办机构按月向市财政部门报送使用计划生育奖励资金情况的报告,市财政部门根据报告,将计划生育奖励资金划拨到市社保经办机构支出帐户,以便及时由市社保经办机构进行计划生育奖励资金的发放。
四、本通知下发后,关闭破产和改制重组企业没有发放计划生育奖励资金的,不再发放。在职工办理退休手续时,一次性发放计划生育奖励资金。
三县参照本通知执行。
附件:《企业计生奖励资金划入财政社保基金专户审核表》
合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合 肥 市 财 政 局
二○○四年八月二十六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第三十五条 企业依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基本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准予扣除。
企业为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在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内,准予扣除。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明确的有关所
得税问题的通知
国税发[2003]45号
五、关于养老、医疗、失业保险:
(一)企业为全体雇员按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比例或标准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可以在税前扣除。
计划生育数据分析 篇5
根据报表及有关数据对一年来人口计划的执行情况和计划生育工作简要分析如下。
一、人口自然变动情况
2011年全区人口1062115人,全年共上报出生13070人,出生率为12.56‰,死亡5744人,死亡率为5.5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04‰。已婚育龄妇女215934人,占总人口数的20.33%,其中现有一孩妇女49744人,占已婚育龄妇女总数的23.04%,领独生子女证人数28742人,占已婚育龄妇女数的13.31%,女性初婚8041人,初婚率7.73‰,其中晚婚2355人,晚婚率为29.29%。
二、出生情况
(一)出生增减变动情况分析。2005全区共出生2540人,比上年增加195人,增加
8.32%。从孩次变动情况分析,一孩出生增加,全区出生一孩2145人,同比增加202人,增加10.40%,一孩率84.45%,同比增加1.59%;二孩出生395人,同比减少7人,减少1.74%,二孩率15.55%,同比减少1.59%;无多孩出生,多孩率为0。
从计划内外出生情况分析。2005年,全区计划内出生2534人,同比增加193人,增加8.24%,其中:计划内一孩2144人,同比增加202人,增加10.40%;计划内二孩390人,同比减少9人,减少2.26%。计划外出生6人,同比增加2人,其中:计划外一孩出生1人,计划外二孩出生5人。
(二)计划内出生情况分析。2005出生人口中,计划内出生2534人,计划生育率为99.76%,同比下降0.07个百分点。其中a办事处、b办事处、c镇计划生育均为100%,d乡最低,为98.78%。但从省、市人口计生委抽样调查和区人口计生局平时调查掌握的情况分析,报表的计划生育率仍存在偏高的问题,原因是尽管区人口计生局加大了打假治假的力度,统计质量有所提高,但由于存在大量的流动人口,有部分的流动人口计划外超生因各种原因无法及时统计上报,加上目前还有少数村由于基础不牢,工作不到位而存在出生错漏报现象,还有个别单位抱有侥幸心理,仍对已掌握的计划外出生隐瞒不报,使得报表的计划生育率偏高。
(三)婴儿出生性别比分析。年报表数据显示,全区出生男婴1308人,女婴1232人,性别比为106.17,处于正常值范围内。上出生性别为117.33%,本年比上年下降了11.16个百分比,原因是今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专项集中整治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行为联合执法行动,我区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起步快,力度大,使得出生性别比比去年大大下降。
(四)计划外出生情况分析。我区今年上报计划外出生9人(包括补报上出生),其中计划外一孩2人,均为农村居民,女方未满20周岁未领取结婚证生育计外一孩;计划外二孩6人,其中2人为城市社区纯居民生育计外二孩,3人为农村居民一孩为男孩生育计外二孩,1人为农村居民女方未满25周岁生育计外二孩;计划外多孩1人,为城区流动人口生育计外三孩。
(五)出生补报情况分析。2005,全区共补报2004的出生418人,同比增加44人,增加11.76%;其中计划内出生415人,同比增加48人,增加13.07%;计划外出生3人,同比减少4人,增57.14%。这说明本统计质量有所提高,补报往年计外出生人数有很大下降。
三、节育情况
(一)、本期施行计划生育手术情况。2005施行计划生育手术合计1501例,比去年同期减少425例,其中男扎0例,比去年同期减少1例,女扎104例,比去年同期减少17例,上环1014例,比去年同期减少233例,取环324例,比去年同期减少111例,皮埋1例,比去年同期减少11例,人工流引产58例,比去年同期减少52例。意外妊娠率为0.13%。
这说明总体上长效节育措施的落实人数正在下降,期内长效措施落实率偏低,农村长效节育措施落实工作还很不到位。
(二)、期末选用各种避孕方法情况。2005期末选用各种避孕措施35545人,其中男扎107人,占0.30%,女扎6392人,占17.98%,宫内节育器19594人,占55.12%,皮埋54人,占0.15%,使用药具9398人,占综合措施落实率的26.43%,长效节育措施落实率为73.56%。
四、孕检情况
报表数据反映,截止9月30日,全区应参加孕检33704人,实参加33567人,孕检率为99.59%,尚有137人未参加孕检,而由于大量的农村育龄妇女流向外地,实际孕检率没有这么高,这些未参加孕检的对象大多是外出的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这部分人是农村违法出生的隐患,是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监管对象,应加大追踪管理的力度。
五、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从报表数据和抽样调查情况分析,我区计划生育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党政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存在不足。一是7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医务人员配备未到位或不够;二是计生队伍不稳定,技术服务力量不强。以技术服务为重点开展优质服务就要一支强有力的专业化队伍,但计生队伍有不稳定因素,计生专干变动较频繁,办事处人员配备结构不合理,技术人员比例不适,难以指导社区开展优质服务工作;统计员变动太大,今年有6个单位更换了统计员,更换率高达85.71%,新统计员业务不熟,难以指导基层开展信息引导服务工作。同时,由于今年村干部将实行月薪制,今年的村级换届选举工作竞争异常激烈,村计生专干队伍有较大变动,计生资料的移交工作很艰难,需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对新专干进行业务培训。
2、农村长效节育措施落实不到位。报表统计,结扎、上环人数逐年下降,服药用工具人数逐年上升,与去年同期比,结扎人数下降了546人、上环人数下降了465人,期内长效措施落实率仅为38.29%,生育一孩夫妇以上环为主,生育二孩夫妇以结扎为主的长效节育措施长期得不到落实,造成计生工作隐患。
3、流动人口的管理上出现漏洞。流动人口管理是目前计划生育工作薄弱环节,对流动人口约束力不够,没有形成良好的管理体制,造成流动人口管理到位率低,特别是流动人口持证率、合同签订率低,因有些街道办事处没有配备专业医务人员造成“三查”率相当低。从抽样调查情况来看,被查出的错漏报大部分为流动人口出生,虽然三月份各单位都开展了大规模的流动人口清查活动,但有的社区还是没有彻底摸清流动人口期内出生的底子,甚至对查出来的漏报的流动人口期内出生茫然不知。这说明流动人口清查还不很理想,清查不彻底,我们的计生流动人口管理也还存在一些漏洞。
4、“三查”到位率与报表数据不符。外出经商或打工人员的“三查”工作没有强有力的管理手段,对流出育妇没按时寄回孕检证明也没有有效的制约手段。目前还出现了未婚女青年非法同居、怀孕、甚至生育,形成了新的隐患。
5、统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计生工作重心需下移。经过市、区多次抽样调查,出生漏报时有发生,错漏报出生的现象仍然严重,这将直接影响我区的统计准确率,务必引起各单位高度重视。切实提高基层单位统计质量也是我区计划生育工作一项艰巨任务。
(二)、针对上述分析存在的问题,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1、抓党政领导重视关。强化领导责任,提高认识。
2、抓宣传教育、优质服务常规性的工作任务。重点抓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把宣传工作始终放在计划生育工作的首位,使计划生育新型生育文化进村入户,把社区的计生文化走廊作为社区居民的宣传阵地,通过一系列宣传教育和优质服务活动,引导群众生育观念的转变,达到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3、夯实基层基础工作。使各项工作规范化,充分发挥计算机科学管理开展信息引导服务,指导村级计生专干进行随访服务和避孕药具的发放工作,切实做到各类帐、卡、表、册和电脑数据的一致性。
4、继续加大流动人口管理力度。流动人口管理是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对流动人口较复杂地带实行重点突破,对外出和流入流动人口育龄妇女要开展全面的清理登记,进行建帐建册,做好流动人口期内出生上报工作,并提高流动人口孕检率、合同签订率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办证率。
5、扎实抓好长效节育措施的落实,通过集中进行结扎、上环活动切实提高长效措施落实率,积极开展已婚育龄妇女生殖疾病普查工作。
6、实行分类管理、分类指导,创新思路,创造特色。一是进一步推进计生宣传工作,加大宣传氛围;二是继续深化婚育新风进校园活动,培养国策宣传的后备力量;三是积极成立社区流动人口计生协会和个私企业计生协会,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
7、集中整治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行为,协调区监察局、区计生局、区卫生局、区工商局、区文体局、区公安分局等部门进行集中整治,实行有奖举报,严厉打击“两非”行为的直接责任人,确保我区出生人口性别比在正常值范围内。
8、加大计生专干培训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计生专干业务培训。村级换届选举后迅速举办计生专干业务培训班,对新专干进行集中强化培训。
计划生育数据分析 篇6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和省、市对计划生育经费投入有关文件规定、《责任书》考核要求每年经费投入比上一增长10%的要求,对我区2011年计划生育事业所需经费做了测算。2011计生经费共计***万元,上为***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万元。具体分析如下:
一、计划生育人均事业费
2011年计划生育事业经费应在2010人均20.2元增长达到22.22元,区划调整后区属***万人计算,总计***万元。2010为***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万元。
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费
我区流动人口****人,经过测算: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人均事业费***万元;技术服务免费经费**万元;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工本费**万元,共计***万元。2010流动人口****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人均事业费**万元;技术服务免费经费**万元;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工本费**万元,共计**万元。流动人口比上增加***人,流动人口经费增加**万元。
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免费经费
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妇免费提供技术服务的要求和省《责任书》规定的人均***元的投入标准,按区域调整后
农村人口***万人落实技术服务免费经费,共计***万元。与2010投入持平。
四、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
2011城区失业、无业和自谋职业人员***人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共计***万元。2010城区失业、无业和自谋职业人员***人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共计**万元。2011比上增加**人,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比上增加***万元。
五、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和特别扶助资金
1、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经调查,镇、街道计生家庭奖励扶助***人,每人每月80元,计***万元;
2、特殊计划生育家庭扶助金。经调查,镇、街独生子女死亡家庭夫妇**人,每人每月120元,全年需要扶助金***万元,独生子女伤、病残家庭夫妇**人,每人每月100元,全年需要扶助金***万元。以上合计***万元。比上增加***人,增加经费***万元。
六、市完善利益导向机制规定新增经费
根据《**市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规定》(***政办发〔2008〕**号)文件规定,经测算,新增以下经费****万元。2010完善利益导向机制规定新增经费**万元。比上年新增***万元。其中:
1、《规定》第五条:农村居民、城镇无业人员和无固定收入的城镇失业晚婚晚育给予一次性500元奖励。三镇农村
居民测算晚婚并晚育人员**人,奖励***万元;城区晚婚并晚育人员***人,应奖励***万元,合计***万元。2010三镇农村居民测算晚婚并晚育人员***人,奖励**万元;城区晚婚并晚育人员***人,应奖励**万元,合计**万元。比上新增**人,增加奖励经费**万元。
2、《规定》第七条:退二胎的一次性奖励5000元,预计2011年***户符合条件,奖励**万元。2010年退二胎**户符合条件,奖励***万元。比上新增**户,增加奖励经费***万元;2011农村独女户共***户,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提高到每月50元,奖励费***万元。计**万元。2010农村独女户共**户,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提高到每月50元,奖励费**万元。比上减少**户,减少经费**万元。两项合计比上增加**万元。
3、《规定》第八条:双女户绝育一次性奖励500元,双女绝育**人,计**万元。2010双女绝育***人,计**万元。比上增加**人,增加奖励经费***万元。
4、《规定》第九条:对父母双亡的独生子女每月发放100元,直至18周岁。全区有**人,年需**万元。2010全区有**人,年需***万元。比上减少*人,减少奖励经费**万元。
5、农村计划生育户的贫困学生被大专院校正式录取资助金。经调查***人,计**万元。2010**人,计**万元。比上增加**人,增加奖励经费**万元。
6、农村独女、双女户新农合资金**万元。根据**政办发[2010]**号文件精神,农村独女户、双女户父母参加新农合个人缴纳部分由区财政负担,个人不再缴纳。根据区卫生局提报的数据,全区农村共有独女户、双女户父母人数***人,按个人应缴纳标准30元,共需资金***万元。本项为今年新增,比上增加***万元。
*************************
计划生育数据分析 篇7
一、模式选择:省级统帐分开的社会统筹养老保险
统帐分开的模式是指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分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实行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的分帐运营, 互不透支, 目的在于做实个人帐户部分, 遏制社会统筹不足时透支个人帐户的做法。因此, 该制度既吸收了传统型的养老保险制度的优点, 又借鉴了个人帐户模式的长处;既体现了社会保险的社会互济、分散风险、保障性强的特点, 又强调了个人的自我保障意识和激励机制, 统帐分开有助于资金管理, 有助于推进用人单位缴费和地方统筹的规范化。当前在农村实施省级统帐分开的社会统筹养老保险模式具有以下几个优点:一是有利于提高养老基金的管理效率, 符合大数保险原则, 资金由省级统筹管理, 可以调节资金的余缺, 可以尽可能地避免基金的运营风险。二是有利于城乡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整合。从城乡统一协调发展看, 农村养老保险与城市养老保险应逐渐趋同。这就要求我们在农村养老保险设计上, 不能孤立看待, 应有利于城乡保险转移衔接。而我国现实的国情不可能实行全民的养老保险, 都由国家财政来兜底, 而建立计划生育夫妇的养老保险为我们提供了绝好的试点机会。三是农民个人作为养老保险权益的受益者和养老保险待遇的享有者, 有责任和义务负担一定的缴费任务。这样的模式既可以使国家对计划生育夫妇实行补偿, 又可以增强该群体的责任感, 增强他们为未来的养老作未雨绸缪的打算, 有利于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
二、资金来源:农村社会保险资金的筹集路径
要建立农村计划生育夫妇的养老保险制度, 资金的来源是核心内容和中心环节, 也是农村社会保障的最大难题, 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 那么农村计划生育夫妇的养老保险不仅不能解决农民的养老问题, 而且还会造成不良影响, 引起社会的不稳定。笔者认为当前农村社会保险资金的筹集大致有以下几个途径:一是来自中央政府投入, 借鉴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的经验, 笔者认为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可以实行中央出资比例为20%, 地方为80%;在中部地区, 中央和地方各出50%;在西部落后地区, 中央为80%, 地方为20%。二是从计划生育统筹费和社会抚养费中按比例抽取一部分资金。由于计划生育工作的难度会随着计划生育夫妇养老保险的建立健全有所降低, 因此可以节省出部分资金转用于农村计划生育夫妇的养老, 而且这种做法还起到了对计划生育“治标也治本”的效果, 应该是养老保险基金的一个重要来源。三是福利彩票的发行收入和社会捐赠。在国家和地方财政有限的情况下, 发行福利彩票无疑为解决资金缺乏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同时, 对于用于农村计划生育夫妇社会保险项目的社会捐赠, 也应在收到捐赠时将预定比例的金额划入专项基金, 避免资金的过多周转。政府也应该尽快出台相应的减免税措施, 给予一定的优惠, 鼓励个人和企业的捐赠。四是个人的缴费。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出资的这份基金存入统筹帐户, 可以拿出一部分记入个人名下, 属于个人所有, 让不缴费的农民认为失去政府补贴吃了亏, 而自觉参保并主动、积极地缴费。农民缴纳的费用全部注入个人帐户, 这样做的结果是可以提高农民缴纳社会保险基金的积极性。
三、四个层次:构建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
实行多层次的养老保障, 能够调动家庭及社会各方的力量, 优化配置各种养老资源, 满足社会成员的多层次保障需求, 有利于农村计划生育夫妇的养老问题的解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 应当将其作为当前农村计划生育养老保障主要方式贯彻实施, 并在实践的检验中不断加以完善, 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的有机组成部分。提倡实行社会养老, 并不表示要放弃其他的养老方式, 养老保障包括经济供养、生活照顾和精神慰籍。如果说社会养老保险是第一层次的养老保障, 那么第二层次的应是补充养老保险主要是针对有条件的集体、企业而言的, 是由集体、企业自身举办的对农民的一种养老保险。其实施主体是集体、企业自身或者是与计划生育夫妇一道共同来承担经济责任。政府的责任是鼓励和引导, 因此这类养老保险是自愿性的, 需要说明的是, 在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 集体经济完全可以建立补充养老保险, 以提高计划生育夫妇的生活水平。第三层次是家庭养老保障。选择家庭养老是支付养老成本最低的方式,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 为了更好地保障农村老人的晚年生活, 更好的策略是将正规的养老保障与非正规的养老保障结合起来, 使传统的养老安排与现代的养老制度有效结合。第四层次是要加强社区养老的建设, 考虑到计划生育夫妇面临着少子女或无子女的风险, 在家庭结构不再胜任老年照料任务时, 社区应成为提供支持和保障的可靠去处。
四、资金利用: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和支付
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 建立严格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要加强对农村计划生育夫妇养老保险各项工作的监督, 尤其是保障基金的征缴、管理、营运、使用, 应是监督的重点。首先要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和专业人员, 并制定有效的监督办法和奖惩制度;其次要加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和中国人民银行对农村计划生育夫妇养老基金的稽核监督;最后建立由政府主管部门负责人、投保人、社会公共代表组成的基金监督委员会, 从而形成一个行政监督、财务审计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督约束机制。农村计划生育养老保险金是农民的“血汗钱”, 既要确保安全, 又要确保合理增值。基金的安全和增值既是资金的一般要求, 又是社会保险良性循环的保证, 同时也有利于刺激参保者的参保意识。以省级为统筹管理单位, 国家统一制定基金运营管理办法, 国家、省或市级建立基金运营中心, 运营管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并对统筹单位负责。各级农村计划生育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机构和基金运营机构要加强队伍建设, 提高运用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队伍, 以适应农村社会计划生育养老保险事业发展的需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 其收支和运营管理必须有一个科学严谨的程序, 以保证核定准确, 征缴到位, 支付及时, 管理严格, 运行有序。通过设置科学的管理程序, 防止基金的流失, 确保基金保值增值。
总之, 建立农村计划生育夫妇的养老保障制度, 对于我国农村地区具有深远的意义:一是稳定了对计生事业做过贡献的夫妇, 二是诱导了未生育或已生育夫妇自觉执行计划生育政策, 三是为建立全面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打下坚实的基础, 逐步过渡到建立覆盖全体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障。
摘要:计划生育户建立养老保障是人口控制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需要、迎接老龄化挑战的需要、政府补偿的需要。特别是在农村, 早期响应号召实行计划生育的夫妻已逐步步入老年, 这部分人的养老保障问题越发凸显出来, 所以构建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计划生育夫妇的养老保障制度势在必行。基于此, 文章以建立养老保险模式为切入点, 探讨了农村养老资金的来源与管理, 分析了构建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等问题。
关键词:农村,计划生育,养老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研究报告》[M], 中国人口出版社, 2004[1]《中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研究报告》[M], 中国人口出版社, 2004
[2]陶鹰:《关于建立农村计划生育养老保障制度的探索》[J], 人口与经济2003, (4) [2]陶鹰:《关于建立农村计划生育养老保障制度的探索》[J], 人口与经济2003, (4)
计划生育数据分析 篇8
[关键词]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现状;改进策略
一、加强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工作的重要意义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在30年不断摸索实践中,计划生育政策为我国对人口出生增长实现了计划调节和控制作用,为国家的富裕和富强以及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当前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一)近年来,我国的人口出生数和自然增长率迅速增加,第四次生育高峰悄然来临。随着人口惯性增长作用、人口结构、流动规模持续增长、生育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违法生育、低生育水平反弹、出生缺陷发生率及人口性别比率偏高、老龄化等人口问题,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日趋严重,这对人口控制工作产生了负面影响的同时也阻碍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的脚步。
(二)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需要保持低生育水平稳定、统筹解决及促进我国人口全面发展的新问题。新时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物质水平和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思想观念也在发生巨大变化。
(三)计划生育工作具有历史性、长期性、发展性、反复性的特点,加强计划生育工作宣传是现阶段的社会实况的要求。为了构建健康和谐的生育环境,必须发挥宣传教育工作的积极导向作用,使公众多了解人口与计划生育问题,并提高关注与参与,促进计划生育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
二、当前我国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观念落后,宣传的手段和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的社会发展需求
目前中国很多地区仍旧沿用传统的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手段,民众接受度不高、宣传效果不强,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五大方面:第一,宣传教育领域局限、狭窄。目前,我国很多地区计划生育教育宣传思维模式单一,很多都是就计生谈计生,就人口谈人口。随着我国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的深入开展,宣传教育领域也在不断拓宽,新时期的宣传教育工作也应该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延伸。第二,宣传方法单一,很多地方的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仍然沿用传统的灌输式、说教式的方法,很难被公众理解接受,也就无法达到理想的宣传效果。第三,宣传对象不明确,针对性不强。一些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单位为了简单省事,往往习惯于进行集中性的宣传教育,这种广泛的宣传方式不但缺乏专业化和系统性,也无法满足公众的个性化需求,宣传效果自然不佳。第四,宣传目的不明确。很多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内容都是通篇大论,并没有关注有没有人听、也没有关注宣传的作用效果,单纯的形式化工作,缺少明确的宣传教育目标。第五,缺乏长期规划。很多地区往往在领导检查时才进行“突击性”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平时工作态度怠慢,经常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够长期坚持,导致宣传效果不佳。
(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高
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可以为计划生育工作改革和推广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并引导公众形成科学的生育观念,但很多地方对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高,没有意识就没有态度,没有态度就不会有执行,从而影响整个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者素质较低
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者是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主体,其能力素质直接影响工作的开展效果。现阶段我国计划生育宣传工作者素质普遍较低,主要表现在:第一,缺少系统、专业的教育培训,计划生育知识片面、单一,工作能力不强;第二,一些单位的宣传教育工作者都是身兼数职,工作压力大,分身乏术,很难全身心的投入到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之中。
三.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改进策略
(一)转变观念,创新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新模式
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是一个长期性的,全国性的、普遍性的一项工作,因此,其宣传教育对象也是复杂多样,涵盖不同的地区、民族、年龄层,这就要求相关部门不断创新宣传教育的手段,丰富宣传教育的内容,满足不同群体的个性化需求,提升宣传教育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第一,拓宽宣传教育工作领域。日常宣传教育工作中,除了要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基本知识,还要溶入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优生优育、先进生活方式等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使公众的意识观念得到全方位提升。
第二,创新宣传方式。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得信息的手段和渠道也变得多种多样,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也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宣传工具,如建设相关的网站、开通微信公众平台等,不仅方便省事,还能加强与公众间的交流互动,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
第三,明确宣传对象和宣传目的。在宣传教育工作中,一定要对公众进行有效分层,针对不同需求的群体,提供不同的内容,以提高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避免大讲特讲,千篇一律。例如对已婚群体与未婚群体进行区分,对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进行区分,对高学历群体和低学历群体进行区分等。
(二)提高对宣传教育工作的认识
首先,要及时转变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组织中干部领导的思想观念,加强对相关工作的重视,有效指导工作落实开展;其次要提高普通员工的工作意识,通过学习、讲座等形势加强了解自身工作的重要意义,提高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提升员工素质,强化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组织建设
第一,不断学习,了解国内最新形势,掌握最近宣传教育理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在时刻发生着改变,相关法律法规都在进行调整,工作人员必须与时俱进,才能创新适应当代发展的工作方法与模式,以更好的服务大众。第二,加强人才选拔和任用,大胆提拔任用德才兼备的年轻人才,强化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组织队伍建设,同时,杜绝“身兼数职”的现象出现,保证宣传教育人员的专业性和专一性。
参考文献
[1]颜通富.地方政府在计划生育政策执行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湘潭大,2012.
[2]桂晓梅.新时期做好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思考[J].现代妇女(下旬),2014(08).
[3]张瑞玲.在新时期加强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相关讨论[J].办公室业务,2013(07)
【计划生育数据分析】推荐阅读:
区年度计划生育工作形势统计分析07-22
当前计划生育领域违纪违规特点分析-新11-05
计划生育质量管理年度分析报告12-09
区2005年度计划生育工作形势统计分析01-09
“计划生育总结”计划生育工作计划07-11
“度计划生育汇报”计划生育工作计划07-09
“煤矿计划生育安排”计划生育工作计划10-24
“某县计划生育典型经验”计划生育工作计划06-17
“如何抓好乡镇计划生育”计划生育工作计划10-17
“乡计划生育办公室”计划生育工作计划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