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普通话的活动方案

2024-09-04

推广普通话的活动方案(精选8篇)

推广普通话的活动方案 篇1

活动主题:

活动时间:

20xx年9月10日

活动目标:

1、围绕主题开展“小小推普员”“故事大王比赛”“亲子推普手抄报”等活动,进行推普活动,知道人人都讲普通话,并能主动向同伴、家长宣传。

2、培养沟通交流时使用普通话的习惯。

活动内容及安排:

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在班级里宣传栏贴上“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标语。利用校讯通、家园栏、微信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宣传活动,使家长明确推普周活动的重点,提高家长的推普意识,营造良好的推普氛围。

1、“小小推普员”活动。

各组选取一名幼儿作为“小小推普员”参与推普活动。早晨“小小推普员”站于班级门口,用普通话跟老师同伴问好;中午“小小推普员”在班朗诵诗歌。

2、“故事大王”比赛

在为幼儿营造一个学说普通话、敢说普通话、会说普通话、勇于表达的语言氛围,提高幼儿的自信和勇气,能生动、有声有色的讲述故事。

3、亲子绘制推普手抄报

由家长手抄一首孩子会念的诗歌,带至园内,老师以“亲子推普手抄报“的形式展出。

4、家园合作、共同提高

充分调动家长参与普通话的推广工作,请家长与幼儿用普通话交谈,多为幼儿进行普通话的随即教育。在家里、出外,利用合适的机会推动幼儿的普通话交流,与幼儿园合力营造普通话学习的氛围,进一步提高幼儿的普通话使用与交流频率。让普通话作为一种推动幼儿交往的统一语言载体。

推广普通话的活动方案 篇2

1. 帮助学习普通话确实是《汉语拼音方案》的设计目标之一

熟知的, 1958年, 颁布《汉语拼音方案》的人大决议里就写明:汉语拼音方案是帮助推广普通话的工具[1]5。周总理1958年在《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的报告里称:汉语拼音方案是教学普通话的有效工具。“学习普通话光靠耳朵和嘴巴是不够的, 学了容易忘记, 必须有一套表音符号, 用来编印拼音的读物和注音的字典, 供学的人随时查考, 不断校正自己的发音, 收效才大。”[1]7这种设想有其历史合理性, 不应该认为有什么失误或不妥。

2. 对《汉语拼音方案》推普作用的一些空洞、夸大言论

周总理上面的话里, 指出汉语拼音方案的注音功能就可以帮助学习普通话, 这是符合实际的。而后来一些人对汉语拼音方案在推普作用的论述就明显有空洞、夸大的特点。如《当代中国的文字改革》摘引王力、周有光两位权威合写的论文中的话时, 引出如下的话:要“在扫盲和推广普通话的巨大任务中充分利用汉语拼音”[2]124, “汉语拼音方案是一种有利无弊的现代化语文工具”[3]8。在《汉语拼音方案》30周年纪念文集里写道:“《汉语拼音方案》是为普通话设计的, …… (汉语普通话) 语音的规范就非得依靠《汉语拼音方案》不可。《汉语拼音方案》为推广普通话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要充分发挥这个工具的作用”[3]102。又“汉语拼音是推广普通话不可缺少的工具”[4,5];“推行普通话必须有拼音的工具”[4,5]。以上论述简明、概括, 也空洞无物, 都缺少实证, 缺少具体内容的描述。

3. 在《方案》发布了二三十年后的许多文集里, 推普的汉字拼音化作用和政治运动色彩依然十分明显

在《汉语拼音方案》25周年纪念文集[1]里, 重新刊发了教育部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文件。该文件一开头就说:“普通话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是国家统一、人民团结的需要, 必须大力推广, 逐步普及;汉语拼音是工农兵群众以及中小学生学习文化、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 是我国文字拼音化的基础, 要大力宣传, 积极推广”[2]91;“汉语拼音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 是我国文字拼音化的基础”[2]93;“不利用拼音, 学好普通话就是一句空话”[2]73。在30周年纪念文集里有“在现代社会处处讲求高效率和速度的情况下, 将来采用以汉语拼音方案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却要比方块汉字简便得多, 优越性大得多, 效率也高得多”[4]12。周有光先生在他1978年修订再版的著名汉字改革概论中说道:“现在我们要用拼音字母注下汉字的读音、写下普通话, 广泛地运用汉语拼音作为文字的辅助工具, 将来并使它辅助成为通用的拼音文字”[6]99。在文献【6】中, 难得的收有七篇文章, 分别反映了上海、湖北、福建、广东、山西、河南、云南各地推广普通话情况。这些文章无一例外的都是关于推广普通话经验的政论性文章。讲的是如何统一认识、提高自觉;如何大造舆论、创造气氛;如何培训骨干、组建队伍;如何集中时间、精力大抓几次, 再长期坚持, 等等。几乎完全没有具体使用汉语拼音方案进行推普的内容, 没有学术性的分析、说明。

4. 到底怎样利用《汉语拼音方案》具体开展、做好推普工作?

我和许多人一样, 想尽快、尽量详细地知道:到底怎样利用《汉语拼音方案》具体开展、做好推普工作?为什么说《汉语拼音方案》是推普的必不可少的工具?为什么说它是得力工具?为什么说它是“有利无弊“的工具?翻阅了一批文献后, 意外地发现了如下论述。

在30周年纪念文集里, 一位曹教授引用了吕叔湘先生1962年的一段话:“我们这几年的工作几乎限于把拼音字母作为帮助识字的工具这一方面 (连这一点也还做得不够好, 不然不会发生回生问题) , 对于如何利用拼音字母来教学普通话, 还没有认认真真做过工作”。接着这位曹教授说:“现在的情况 (本文作者注:当指1988年, 《方案》颁布了30年的时候) 比1962年要好些, 但总的看, 这个问题无论在指导思想或实际应用中都未真正解决。汉语拼音在学校仍然只起到识字正音的作用, 而没有起到学习普通话的作用。”[3]115

在文献【7】里, 有著名文字改革家周有光先生如下的话:“利用汉语拼音学习普通话, 到今天 (本文作者注:当指1986年) 为止, 认真这样做的, 主要是外国人。外国人学习中文, 现在很少不用汉语拼音的了。”[7]74

此时, 我就难免有些奇怪了:既然没有认认真真做过工作, 为什么说它是“有利无弊”的工具, 是不可缺少的工具, 有力的工具?

5. 马希文先生批评推广普通话工作缺少科学基础

我第一次读到仅仅靠现今的《汉语拼音方案》来推广普通话是不科学的, 这完全不是从语文学家那里, 而是在天才数学家马希文的文章中[8]。马希文14岁考入北大数学系。他不仅数学天赋极高, 语言天赋同样了得。就读大学时就兼任过世界语教学工作;50年代参加过藏文规范问题研讨;于国内最早提出过计算机自然语言理解的宏大科研规划。1982年起他的几篇关于汉语的语言学论文[9,10,11], 令朱德熙等语言大家们也大感惊讶, 给予高度评价。马希文以正式代表身份参加了1986年的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就在这次的会议文集里[7], 我读到了他对当时推广普通话缺少科学基础的议论。他这样尖锐地说:“推广普通话应当有科学的基础。对推广普通话严格的要求应包括语音、语法、词汇等各方面。然而我们今天的研究水平却远远跟不上需要。例如说, 对北京语音四声调值的规定 (或描述) 与实际语音的差别就很大, 连读时音值、音调的变化几乎是一笔糊涂账, 语调重音的问题几乎没人说出个道道来”。马希文明确地指出:“推广普通话应该有科学的基础”;在他指出问题后又说:“我们许多同志辛辛苦苦做了许多工作, 但要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 在科学化上下功夫是必不可少的一环”[7]109。另外, 马希文说:“表音文字记录的是语音。如果能把语音忠实地记录下来, 阅读的时候就可以恢复原来的语音。但是, 《汉语拼音方案》只是记下了每个音节的读音, 而且是按照这个音节在某种理想语境 (比如没有上下文的情况) 中的读音记录的。这样, 在阅读的时候, 就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不然的话, 只好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地读下去, 就和实际语音相去甚远了。可见, 以为表音文字可以机械地阅读是没有根据的”[12]539。在马先生的另一篇文章中, 专有一节讨论计算机语声处理向语言学提出的问题。这一节里, 他明确地说:当今语言学给计算机语音处理提供的基础太差了。他先说到西方英语等语言的计算机语音合成已经达到可以以假乱真的地步。“而汉语则发展缓慢。主要原因, 还是对语音学里关于连续语流缺乏研究。汉语语音学的书里所描述的语音往往止于单个音节, 偶尔讨论一下极短的语段 (如研究调值的变化) 。这可以形象地说成是描述个别汉字 (或短语) 的字典读音, 或简称字音。字音不考虑上下文语境, 所以与连续语流中的语音现象有很大差异”。他在这一节里, 具体讨论了音长、音高和音色;谈到句调、节奏、变读等等。该节最后, 他说:“看来, 我们对于普通话以北京话为标准音认识不够, 没有花足够的力量研究北京话的语音。我们花了很大力量做审音的工作, 但还没有来得及研究句调、节奏与变读。没有充分研究, 也就无法制定规范;不制定规范, 就放任自流。其结果并不是吸收方言成分来丰富北京话的表现力, 而是使方言和北京话混杂共存以致失去了细致的表现力, 无法用简练的手段传达细致的信息。……这对于推广普通话、统一全国方言来说, 看起来是好事, 其实是坏事。计算机语声处理从另一个角度尖锐提出了问题, 使我们冷静下来, 认真地考虑一下应该怎么做”[13]551—553。他在1985年的一篇文章里还说道:“此外, 应该特别说明。‘推广普通话’是一个标准不明的笼统说法。我们读到过许多宣传某地推广普通话成绩如何卓越的宣传材料, 其中通常没有认真说明那里推广的普通话在音系方面 (姑且不谈音值) 与汉语拼音方案是否真的一致, 比如说, 分不分zh、ch、sh与z、c、s;……;分不分f和h;n和l等等。然而如果没有真正区分这些, 那么这样的推广普通话只不过是到处去制造一些比当地方言和北京话都简单的音系而已, 虽然对各地的交往不无好处, 却无益于推行按北京音拼写的任何方案。这本是极为明显的, 但却有不少人没有注意到。我们应该澄清这一点, 用科学的态度对待这个问题, 不应该轻视它, 更不能采取自欺欺人的态度。否则。文改工作将为之付出代价。”[14]489—490

“洋腔洋调”及“民腔民调”原来都是“拼 (音) 腔拼 (音) 调”, 读了马希文先生的几篇文字, 忽然明白了这个道理。平常当听到一些外国人说着生硬的汉语时, 常称之为“洋腔洋调”;当听到一些少数民族朋友说着生硬的汉语时, 常称之为“民腔民调”。其实这类生硬的、不流利的汉语, 应该称之为“拼 (音) 腔拼 (音) 调”, 这是他们学习汉语时过分地或者单纯地依赖汉语拼音的缘故。他们的汉语, 是汉字串经过汉语拼音方案机械地 (一个字音接一个字音地) 转化出来的, 完全缺乏普通话那种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及恰当的连读变调。

6. 赵元任先生关于汉语语音的一些论述

马希文原来所修专业是数学、计算科学, 随着电脑语文信息处理的进展而深深地介入语言学, 42岁发表语言学处女作[9]。赵元任先生是中国近代伟大的语言学大师。赵元任小学后进入江南高等学堂预科, 没上完三年预科就赴美留学。去美轮船上还想去学电气工程, 领队胡敦复先生劝他学理论科学, 在美第三年选专科时选了数学。读完博士之后在康乃尔大学教授一年物理, 归国后到清华学堂又教物理半年。之后给当时在中国访问、讲学的罗素当翻译, 参加当时的国语统一会的工作, 自此一直从事语言文字工作。赵元任不仅古今中外融汇贯通, 还有横跨文理的特点, 这些成为他的突出优势。赵元任先生民国初期曾经和钱玄同、黎锦熙等在国语统一会共事。他是汉字拉丁化的积极支持者, 是国语罗马字的主要设计人之一。

赵元任1973年在他的一篇文章里通俗地解释、评价了汉语这个符号系统, 其中包括许多对汉语语音的评价。从赵先生的这些评价里, 完全看不到钱玄同、黎锦熙那样的激烈、偏激。赵先生的评价是实事求是的、心平气和的, 他明确地提出了、充分地肯定了汉语的许多优越性。他说:“论优美, 大多数观察和使用汉语的人都同意汉语是美的。有时人们提出这样的问题:汉字有了字的声调, 怎么还能有富于表达力的语调?回答是:字调加在语调的起伏上面, 很像海浪上的微波, 结果形成的模式是两种音高运动的代数和。”;“良好的符号系统应该易于产生和发送, 易于接收和解释。上面说过, 汉语除了语调之外还有声调, 声调是使汉语特别适合于物理通讯的要素之一”[15];“声调的使用使得同样复杂程度的单位占比较短的时间, 例如英语动词 (混) 是四个音位, 它的过去分词 (浑) 增加一个音位。汉语中指动作的huen4 (混) 使用一种声调, 指状态的huen2 (浑) 使用另一个声调, 并不多占时间。音高模式反正是每个音节都有的, 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它而不另占时间。汉语的词有点像蛋卷冰激凌。冰激凌和蛋卷是一次花钱买的, 你可以把蛋卷也吃下去”;“汉语词的简短还可以拿数字系统做例子。……。 (用汉语) 背乘法表, 从‘一一得一’到‘九九八十一’用30秒钟。同样的乘法表用英语来说, 我的记录是45秒钟”[15]78;“大家当然知道, 表示一定数量的信息, 符号复合体的大小是和所有符号花样的多少成反比的。例如有10个不同的符号, ‘十六’这个数字就可以用两位数‘16’写出;如果只有两个符号, 像二进制中的0和1, 那么同样的数字十六就要写成‘10000’这不但是视觉符号的技术处理问题。它同样也适用于口头语言。……日语的音节比较少。所以汉语里的‘我’一个音节, 在日语里用四个音节。‘多谢’ (汉语里) 是两个音节, 在日语里用十个音节”[15]。

7. 汉字文本和拼音文本阅读效率的比较

许多宣传利用汉语拼音方案推广普通话的材料都主张尽量利用拉丁拼音文本 (文稿) , 即用《汉语拼音方案》拼写普通话所得到的拉丁文本 (文稿) 。理由是“拼音文本是普通话语音的最好的规范化表达”。我就此做一些思考, 提出一些问题与读者讨论, 向专门家请教。我们先以毛泽东一封短信为例观察一下。

毛泽东一封短信的汉字版:田家英同志:请将已存各种草书字帖清出给我, 包括若干拓本 (王羲之等) 、于右任千字文及草歌诀。此外, 请向故宫博物院负责人 (是否郑振铎?) 一询, 可否借阅那里的各种草书手迹若干。如可, 应开单据, 以便按件清还。毛泽东十月十六日[16]

文本 (文稿) 的三种读法对于一个文本, 有如下的三种读法: (1) 朗读指出声地或大声地读。这种读法自然要经过头脑的语音管道。 (2) 默读指轻轻地、或者不出声地读, 但也要通过头脑的语音管道。 (3) 目视地视读或扫读指仅通过目力视觉, 而不经由头脑的语音管道。

上述毛泽东短信汉字版三种读法实际耗费时间为:朗读:25秒钟;默读:20秒钟;视读或扫读:14秒钟。

毛泽东上述短信的汉语拼音版:Tianjiaying tongzhi:qingjiang yicun gezhong caoshu zitie qingchu geiwo, baokuo ruogan tuoben (wangxizhi deng) , Y uyouren qianziwen jicaoge jue.Ciwai.qing xiang gugong bowuyuan fuzeren (shifou zhengzhenduo?) yixun, kefou jieyue nali di gezhong caoshu shouji ruogan.R uke, ying kai danju, yibian an jian qinghuan.M aozedong 10 yue 6ri.

上述毛泽东短信拼音版三种读法实际耗费时间为:朗读:45秒钟;默读:30秒钟;视读或扫读:30秒钟。

对上两个文本实验结果的简单比较可见:汉字文本的阅读效率明显高于汉语拼音文本。对于汉字版, 朗读时间最长;默读次之;视读或扫读最快。对于汉语拼音文本, 也是朗读时间最长;默读次之。不经由头脑语音管道的扫读或视读实际上不可能。换言之, 汉语拼音文本几乎不具有字形直接表意功能, 必须经由头脑的语音管道才能读懂。

这里的实验方法完全是作为门外汉的作者本人的杜撰。许多专业人士、专家或大师们极可能会嗤之以鼻。例如, 吕叔湘先生有过如下的论述:“文字必须通过语言才能表达意义, 一个形体必须同一定的语音有联系, 能够读出来, 才成为文字。如果一个形体能够不通过语音的联系直接表达意义, 那就还是图画, 不是文字。代表语言, 也就是能够读出来, 这是文字的本质, 至于写的时候和看的时候读出或不读出声音来, 那是不关乎文字的本质的。”[17]6另外, 在30周年纪念文集里, 有如下的话:“有人认为汉语拼音不是汉语拼音文字, 它在课本里或注音读物里必须紧紧靠着汉字。这是一种误解。我们利用拼音学习普通话为什么不能脱离开汉字呢?汉语拼音能不能作为一种独立的工具, 而不作为汉字的拐棍呢?我很同意吕叔湘先生的话。他说:‘用声音表达意义是直接的, 用文字表达意义是间接的。从北京到武汉不必绕广州, 学普通话有标音的符号就够了, 用不着把汉字拉进来。加进来汉字反而分散注意力, 叫做‘徒乱人意’。”[3]116

看来吕先生完全不承认汉字字形有直接表意功能;认为通过汉字文本理解普通话, 就像从北京到武汉绕道广州那样。鄙人以为这种看法不符合实际, 是错误的;是对拼音文字极度迷信、崇拜, 无视起码事实的认识;是对“语言第一性, 文字第二性”极端、硬性应用。吕先生作为汉语文字学权威, 这种错误观点的影响也必定是极大的。许多文章宣扬、鼓吹直接使用汉语拼音文本, 排斥、尽量避免汉字文本的使用。这可能正是利用汉语拼音方案推广普通话长期里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本人是语言学的门外汉, 没有能力就此问题进行语言文字学的深入讨论。本人建议认真做些试验观察, 所建议的实验方案另见本文第13节。

8. 拼音文本阅读效率低下的一种可能解释 (其一)

以下给出毛泽东前述短信的逐词对照 (逐词拼音版———汉字版) 版本:

Tianjiaying (田家英) tongzhi (同志, 通知, 统治, 同治, 同质, 铜质, 铜制, 统制, 通志) :Q ingjiang (请将, 清江, 请讲) yicun (已存, 一寸, 一村, 遗存, 依存, 乙村) gezhong (各种, 个中, 歌中) caoshu (草书, 曹书, 糙树) zitie (字帖, 自贴, 紫帖) qingchu (清出, 清楚, 清除, 请出, 清初, 轻触) geiwo (给我) , baokuo (包括) ruogan (若干, 弱杆) tuoben (拓本) (W angxizhi (王羲之) deng (等..) , Y uyouren (于右任) qianziwen (千字文) ji (及..) caogejue (草歌诀) .Ciwai (此外, 词外) .qingxiang (请向, 倾向, 清香, 请降, 清响, ) gugong (故宫, 雇工) bowuyuan (博物院, 博物苑) fuzeren (负责人, 负责任) yixun (一询, 一旬, 依循, 遗训, 医讯) , kefou (可否) jieyue (借阅, 节约, 解约, 阶跃) nali (那里, 哪里, 娜丽) digezhong (各种, 歌中, 个中) caoshu (草书, 曹书, 糙树) shouji (手迹, 手机, 收集, 手记, 首级, 守纪, 收寄, 手技, 瘦瘠) ruogan (若干) .R uke (如可) , ying (应) kai (开) danju (单据, 单句, 丹剧) , yibian (以便, 一边, 一遍, 一变, 异变, 易变) an (按..) jian (件..) qinghuan (清还, 轻缓) .

M aozedong 10 yue 6ri.

以上短信件的对照文本中, 括号里给出与拼音对应的汉字词。同一个括号里列出的多个同音词是搜狗输入法显示出来的。对于单个汉字的拼音, 其括号里仅仅给出一个汉字, 这只是为了简化。在阅读拼音文本时, 读者必须按照上下文判断在多个同音词里选择哪一个。就本信件而言, 粗算它有30多个拼音词, 假定每个只对应2个可以选择的同音汉字词。拼音信件从头到尾的翻译时, 不同汉字词的选择有二的30次方的选择, 而230=1024*1024*1024。这个数目大于十个亿。这么多的判断、选择, 自然使得汉语拼音文本阅读变得很是费力、费时、费猜测了。这里“十个亿”的数量, 可能有所夸大, 是从全文中选择同音词时的情况。实际上可能仅仅需要在上下文临近的句子, 而不是全文中判断、选择。如果仅仅涉及15个或20个拼音词, 那么, 选择数目将是三万二千到一百万, 依然是数量巨大的。

9. 拼音文本阅读效率低下的另一种可能解释 (其二)

《汉语拼音方案》是以西方拼音文字为样板设计的。它的突出特点是以拼音方式准确地表达汉语普通话的语音, 包括声、韵、调。其表音的准确度应该超过英文。这也被许多人看作是汉语拼音方案的重要优点。其实正由于它准确、细致地表音, 能够区分声母、韵母 (包括韵头、韵腹、韵尾) 及音调, 它的读音也就必定有一个经由声母、韵母 (包括韵头、韵腹、韵尾) 再加上音调, 一起拼出音来的过程。这个拼出音来的过程带来了一些麻烦。

文集【3】里, 曹教授文中就给出如下的例子。句子:“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祖国”, 大多数小学生在读这句话的拼音文本“wo m en jian she she hui zhu yizu guo”时, 是这样开始读的:“w-o wo”, 即先分别念两个字母音w-o, 再拼在一起wo;整个句子念出来是:“w-o wo m-en m en j-i-an jian sh-e she sh-e she h-uihuizh-u zhu y-iyiz-u zu g-uo guo”。这种念法, 念到后面忘掉前面。而且这样每个音节都先单念字母, 再拼在一起, 读出来根本不像一句话。最好应该做到直读音节, 一下子读出来:“wo3 m en2 jian4 she4 she4 hui4zhu3 yi4 zu3 guo2”。[3]116注意, 这里需要一下子读出来音调的字音!即便如此, 这里仍然读出来的仅仅是字音, 无法顾及语调、节奏、重音、连读变调, 等等。而直读音节远不那么容易, 反而是相当困难的。几十年来小学生语文教学里要不要要求“直读音节”有过多次反复, 一直争论不断。事实表明, 直读带调号的音节 (总计一千二百多个) 并非是一件容易事;未必比直接学两千个汉字来得容易;许多教师认为这是小学生负担过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1 0. 汉字字音属性特点、缺点和优点

关于汉字表音属性, 语文学家间也是有分歧的。吕叔湘先生说:“汉字不是表音文字, 不能看见字形就读出字音来, 因此有注音的必要”[17]13。赵元任先生则说:“通常的说法是汉字不表音。其实汉字是表音的, 但不在音位的层面, 而在语素的层面或者字的层面。既然一个字是一个符号单位, 所以不能指望字的组成部分来标志语素内部的各部分, 换句话说, 汉字并不拼出词里的音位。有相当数量的汉字具有 (或者毋宁说曾经具有) 一定的内部特征, 和音节中音的特征相应。所谓的形声字, 造字的时候表示的音曾经相当接近实际发音, 但是到了现代往往不合。如果说英语的拼写法表音程度达到75%, 那么汉语可以说达到25%。人们学了一千个汉字之后就能猜测新字的读音而且有时能够猜对。开头的一千个字是最难的。”[15]82唐兰先生说:“中国文字的变为注音文字, 而不变为拼音文字, 显然和它的语言有关。一个字既然是一个音节, 有一千多个声音符号 (其中大部分就是意义符号) , 就可以把这个民族的语言统统写出来, 又何须另外一套拼音的方式呢?”[18]11

吕先生说的:不能看见汉字字形就读出它的字音来。这句话有点毛病。如果说的是像赵元任先生那样的意思:汉字的内部结构各部分与汉字字音缺少规律性关系。那是对的。但是, 对于一个使用汉字的人, 对于他认识的那些汉字, 他一定能够看见汉字就读出它的字音来。汉字的认、读、写、用中, 读是基本的。说认得某个汉字, 一定要记得它的读音才算数。只不过这个“记得”有较大、较多的“死记”、“强记”的特点。这种“死记”、“强记”是个缺点。但只要记得, 就是整体记忆, 无需繁杂的拼音过程, 这在朗读、扫读里都有便捷处, 这又是一个优点。本文作者以为, 用汉字文本朗读, 能够比利用拼音文本朗读, 更好地读出汉语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及恰当的连读变调 (参见实验方案建议的第13节) 。按赵元任先生的说法:英语的拼写法表音程度达到75%, 那么四万个英语词汇里约有一万个 (四分之一) 词需要死记或强记;汉字字形表音程度25%, 那么四千常用字有三千个 (四分之三) 需要死记、强记。这里三千汉字, 比一万英语词还是少得多。

近代以来, 由于强大的拼音文字优越论、汉字落后论的影响, 对汉字的字音属性基本持完全否定态度。著名文字改革家周有光先生的简洁评价可为代表。他曾说:汉字的严重缺点就是“笔画繁、字数多, 不是拼音制度”[6]6;汉字四病是“笔画繁、字数多、读音乱、检索难”[19]190。关于汉字的语音属性, 就这样“二语以蔽之”为“读音乱”, “不是拼音制度”而终结了。这种否定态度, 使得对汉字字音传统中有益成分、可取部分都被忽视了、埋没了。近一二十年里出现了一批极有价值的研究。例如, 葛遂元先生从传统反切中提出了一个仅仅用64个汉字给汉字注音的方法, 包括直音和新式反切。新式反切仅仅是两个汉字的快速连读, 无需先切分声、韵。鲁川先生在他的知识工程语言学[20]里对形声字做了开创性的细致研究。自公元121《说文解字》以来, 形声字一直稳居80%以上。他称声旁为“音元”。他说音元的功能不是“准确表音”, 而是“临近示音”。他利用汉语拼音方案中声母的分组提出了互补的示音声母组, 以总结音元示音的规律性。他的300个常用音元表揭示了形声字的许多规律性特点[20]。

1 1. 计算机能够成功地把拼音文本转化为汉字文本, 这是否表明《汉语拼音方案》具备文字的基本品格?

马希文先生早就注意到这点并明确提出、解释过这个问题。马先生认为计算机能够成功地实现拼音到汉字的转化, 是《汉语拼音方案》有了充当拼音文字的一个必要条件。但马先生接着说:这只是一个必要条件, 远不是充分条件。他还举例说:实际上, 汉语的四码电报表达, 比汉语拼音表达更容易实现到汉字串的转化, 但电报码不能用作文字。[14]540利用非常简单、非常机械的方法, 利用电报码表就能实现由四码串到汉字串的转化, 而且还是完全准确、完全自动化的转化。而拼音到汉字的转化, 则复杂得多、困难得多。因为这里多了一个同音词智能化选择的问题。该问题在数理语言学中称为“上下文相关”语言的加工问题。这类问题现在还没有一个办法, 能够实现完全准确的、自动化的转化。即使计算机能够实现完全正确的、自动化的转化, 也不表明它就适宜于作为人类的一种文字。因为普通人头脑的速度比计算机的慢得太多了。计算机可以利用自己高速度、大容量的优点, 进行大量的检索, 实验性配对等, 在种种可能的同音词里选择最可能的一种。人的头脑不仅思考速度慢, 它还特别依赖视觉对字形的感知。视觉对字形的感知速度同样无法与电脑的速度相比。

1 2. 能够实现扫读或视读 (指不经由头脑语音管道的) 应该是合格文字的重要基本特征

中国的语文学家, 特别是热心汉字改革的语文学家, 非常尊崇西方的文字理论, 非常迷信拼音文字, 非常强调言文一致的意义及价值;轻视甚至完全否认文字以字形表意的功能。前面所引吕先生的话, 他把利用汉字文本描述汉语普通话, 比喻为从北京到武汉绕道广州, 可为一例。汉字具有突出的以形表意的特点和优点。其实任何文字, 包括一切历史不太短的文字, 都是可供目视阅读的, 都是目治的 (指相对地、暂时地脱离语音的) 。就说英文, 在中国和许多非英语国家, 都有大批“哑巴英语者”, 即不会念出英文, 只能扫读、视读英文的人。英文词汇的大多数, 并不是仅仅记录口语, 而是采取拼装表意形符以构造新词。这是一种与汉字发展方向靠拢的趋势或变化趋势[21]235。

西方的大型辞书里, 如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不列颠百科全书, 都肯定文字是“约定俗成的可见符号系统”或“进行视觉交际的代号系统”[21]238。这一点远不像中国的辞书, 那么强调文字仅仅是记录语言的符号。

由于汉字有大量同音字, 仅仅以拼音见长的汉语拼音, 其字形表意功能就大大弱化, 甚至基本消失了。这使得汉语拼音几乎不可能快速扫读、视读 (自然, 这里指不经由头脑语音管道的) 。这其实是使用者不愿意使用它的一个重要原因。

新中国在1950年代, 曾经帮助许多少数民族改造老文字, 试图用拉丁化新文字取代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柯尔克孜文、傣文、蒙文, 等等。这些新式拉丁化文字, 在表音规范化、言文一致等方面都比老文字“优越得多、科学得多”。如果文字主要是记录语言的, 那么新文字的优越性是不容置疑的。况且新、老文字都是拼音的, 仅仅是改换字母形式, 这被文改家们看作是很为简易的、最为初级的文字变动。但50年代的新文字几乎都败下阵来。文献【22】提及1950年代许多新拉丁化文字的命运时说道:出自当代一批专业语文学家之手的任何一种新文字都大大地胜过老文字, 而这些新文字在“不太科学”的老文字面签, 竟然显得那么软弱无力, 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22]229。我想, 老文字的许多词汇的视觉形式已经深深地记入使用者的头脑里。这个重要实事被文改家们完全忽视了。设想, 民众怎么会毅然放弃已经习惯、熟悉的老文字?怎么会喜欢非得“念念有词地”读出来才看得懂的、明显更费思量的新文字呢?大多数汉语使用者不愿意放弃字形表意鲜明的汉字, 不愿意使用难于阅读、非得“念念有词”才能读懂的、大费思量的汉语拼音, 大体上是类似的。但在顶礼膜拜“语音第一、文字第二”的思潮下, 民众的这种情绪都被视为是“落后的、保守的甚至是顽固的‘重文轻语’的传统劣根”了。

1 3. 建议认真开展一些科学的、可重复的实验研究

汉字与拼音文字, 谁个更优秀, 已经争论了百年, 已经出现了四五次全国性论战高潮。但实际上, 许多基本问题、基本事实并没有厘清, 光凭主观想象, 光凭个人兴趣、义气, 或轻率地、迷信地援引某些著名理论, 迷信地、崇拜地援引名人名言、领袖指示, 使得争论长期无休止, 而问题依旧。一些问题或事实, 其实不难通过不太复杂的实验获得事实真相。此处作者建议认真进行一些实验观察;承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验应该不繁杂, 容易进行, 可以重复, 结果易得、鲜明;规模易控, 可大、可小、可成组、可个人。提倡从事实出发, 反对信口开河、人云亦云, 反对把愿望当现实。仅就和汉语拼音与普通话关系较为有意义又简单的两则实验建议如下。

实验1.三种读法 (朗读、默读及视读或扫读) 效率的比较观察 (参见本文7节)

目的:比较汉字文本、汉语拼音文本三种读法的效率。

做法:个人自测。感兴趣的个人可以自测。只要是真的想做此实验, 具体做法可自行设计, 不难得到符合实际的认识。对于扫读可以考虑加入英文文本。

成组的、批量的。为了保障真实、排除干扰, 需要实验主持人与被测试者良好合作, 需要认真的设计、组织, 需要对实验结果数据的科学、细致分析。对朗读、默读 (此时默读必须轻轻的但能够录下音来) 采集录音文本, 以为基本实验数据做后继分析。对于扫读、视读由主持者宣布开始, 被测者报告结束时间;结束后被测者需要立即写出文本内容。写出的内容不正确、不完整的不能作为合格测试。不论测试是否合格, 全部结果都应该完整存档, 以适当方式公开, 使得有不同学术观点的人, 都能够利用该实验数据进行独立的分析、判断。

两种 (当加入英语时为三种) 文本材料应该是同一个内容的不同完整版本。长度以朗读不超过一分钟为限。这样扫读内容才不容易忘记。对被测试者, 文本内容应该是新的。

实验2.两种文本 (汉字版与汉语拼音版) 朗读效果的实验比较

目的:比较两种版本作为朗读稿本的可用性价值。

做法:选择不同文体、风格材料, 诸如政论文、叙事文、抒情文、辩论稿、讲稿、发言稿、谈话稿、新诗、古诗词等等, 给出汉字版本和汉语拼音版本。长度以朗读三五分钟为限。参测者每人以两种版本 (应不是同一个内容的) 作稿本朗读之, 同时录音;录音存档, 以备后继分析、研究。所用文本内容对于被试者应该是新的。对于两种文本, 特别是对于拼音文本, 参试者的第一次读还是第二次读差异较大, 应当一律实施第一次朗读, 故同一个人朗读的两个稿本不应该是同一个内容的。

文字文本、录音及参试者个人情况简介三者一起组成一件实验记录。参试者应该是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方案的人。参试者应当有一定数量, 一批实验数据是可以再补充的。实验数据都应该完整存档, 以适当方式公开, 使得有不同学术观点的人, 都能够利用该实验数据进行独立的分析、判断。

1 4. 结语与讨论

(1) 关于汉语拼音方案的推普价值

应该承认《汉语拼音方案》是推广普通话的有用工具, 其基本的或主要的功能是给汉字注音或正音。说它是“有利无弊”的工具, 太过头了;说它是有力工具, 也甚是勉强。因为汉语普通话的语音还有语调、语气、节奏、轻重音、连读变调等等属性。所有这些汉语拼音和汉字相比都并没有明显优势。

(2) 关于汉语拼音方案对于规范汉语语音的价值

基于前述同样的原因, 说 (汉语普通话) 语音的规范就非得依靠《汉语拼音方案》不可, 靠它足以解决全部问题或主要问题, 这种估计也过高了。可以说它是有用工具, 甚至不妨说是有重要性的工具, 但绝不是仅靠它就能解决语音规范的主要问题。

(3) 不应该忽视台湾经验

台湾的国语推广和大陆的推广普通话实际上是同样性质的问题。台湾的国语推广, 无论从质量上还是速度上看, 都是很成功、很出色的。应该说:整个中华民族的语文现代化经验比大陆或台湾地区单独的经验更丰富、更接近真理。台湾的经验给“汉语拼音方案是推广普通话必不可少的工具”提供了一则反例。

(4) 捧杀可能是《汉语拼音方案》面临的主要危险

在《汉语拼音方案》25周年、30周年、45周年、50周年纪念文集里, 不断地、反复地、过分地宣扬《汉语拼音方案》的优点, 在拒绝必要完善性修订的条件下, 一味地、一厢情愿地要求继续发挥、扩大应用、不断扩大应用, 完全脱离了网络时代的新情况、新条件, 脱离了群众;必定造成事与愿违的后果。当汉字网络通讯已经高效实现的时候, 依然鼓吹使用汉语拼音电子邮件;在电脑化喷绘十分普及时还要求把“歼10”写成“Q 10”, 是非常落伍于时代的做法、想法。怎么能得到公众的支持呢?

(5) 翻阅几本新世纪出版的推普教材见到的

普通话的推广与方言的保护 篇3

一.中小学阶段学好普通话的重要性

1.中小学阶段是学习语言、形成口语的关键时期。孩子好模仿,敢讲敢说,喜欢与人交往,如若在学语言的最佳年龄期受到了方言的影响,形成方言语音、语感的原型定式,很难矫正。

2.学说普通话有利于识字和阅读,为孩子入学后掌握书面语言、理解字义打下基础。普通话学习中形成良好的语感,也有利于今后的外语学习。小学阶段的口语训练会让他们掌握一批词汇,对字的音、形、意形成统一联系认识,促进辨音能力形成,有利于孩子的自主学习。

3.防止语音上出现根本性的错误,避免口语交流中产生误会,为孩子今后顺利地与人交流、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普通话遭遇方言的常见现象

1.作文中的方言

由于日常习惯,许多同学在写作文时,脑海中构思的内容会自然的用方言来表达,如:在说口渴想喝水时,会说“我gang(很)gan kuo (口渴)lian,想ha(喝)口水”;在写受人表扬时,说“你还gang (很)能lie”……这样的句子比比皆是,令人啼笑皆非。

2.“告状”中的方言

同学间发生矛盾时,有些学生会主动跑来告诉老师。在向老师陈述事情经过时,语言更是五花八门,他们往往可以将普通话与方言互通有无,将方言用普通话的发音说出来;还有部分同学可以在普通话和方言间来去自如,一会儿是普通话,当觉得普通话不能表达意思、表明感受时就改成方言。

三.影响学生普通话发展的因素

1.家庭。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出生开始,所处的语言环境主要来自家庭。许多家长从小在方言区长大的,认为方言能最真切地表达情感。加之很多家长担心自己的语法和发音不够标准对孩子会有不好的影响,平时便用方言交流,孩子直接模仿,影响了孩子的普通话学习。

2.学校。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与国家教委强调把普通话的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并强调把普通话教学与语文教学改革结合起来,对我国普通话教学起到了指导规范和促进作用。尽管如此,学校中仍然有一些不利于学生普通话学习的因素存在,如部分教师普通话不标准,或只在上课过程中使用普通话,而课后又回归方言。

3.社会。这是学生接触的第三个大环境。这个环境相对于前两个环境而言,人多而且复杂,随着社会的发展,流动人口的增加,在这个环境中,学生不仅会接触到本地区的方言,对学生普通话的发展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4.传媒。最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广播、电影、电视以及其他大量电子视听播放设备的普及,大众传媒的影响波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方言的影响力也不可低估。如每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各类方言小品节目也是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不少上座率很高的影视作品,方言在其中也大行其道。这些对小学生的普通话学习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四.普通话中克服方言影响的措施

1.家长和教师共建一个自由、宽松的纯普通话语境。

《纲要》提出:要为幼儿创设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普通话的学习也应如此,成人的态度要亲切、自然,坚持用普通话与幼儿交流,多用鼓励表扬的方法,让幼儿敞开胸怀勇敢地说。

2.学校在强化法规学习,全面提高认识的同时,还加大宣传力度,增强规范意识。

有计划地举行普通话培训,提高教师普通话水平和应用能力,学校为每位教职工订购普通话培训教材,定期聘请教师为教职工进行辅导。

普通话和方言作为不同文化的两种载体,是可以并存的,推广普通话,并非是限制孩子在任何环境都讲这一种“话”,要让他们学会区分方言和普通话,其实,方言是不用教的,更无需保护,孩子生活在什么样的方言区会潜移默化受到影响。随着科技进步,普通话将成为一种新时代的城市语言,我们应敞开胸怀,同时代对话,将普通话推广进行到底要求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的共同努力。

推广普通话活动方案 篇4

为了促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及普通话的推广,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落实国家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升国民语言能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二、活动时间

第二片区推普周活动时间为xxxx年9月17日上午8:30。

三、活动地点

xxxx实验学校一楼报告厅

四、活动形式

本片区各校学生美文诵读比赛。比赛内容:自选;要求脱稿;时间5至8分钟

五、活动具体安排

1、选手分配:思源:5人;白沙学校、细水中心校、元门中心校、牙叉中心校、南开中心校各2人。

2、各学校选好参赛学生,选好诵读内容,并在9月15日前把参赛选手的姓名及诵读内容发送至邮箱xxxx@xxx.com。

3、9月17日活动那天,请本片区各校准时带选手到白沙思源学校参赛,并派一位教师担任评委工作。

4、活动结束后,按参赛人数的1:2:3的比例设一、二、三等奖。

六、评分标准:

1、语言流畅,吐字清晰,音量适中,语速得当,普通话声、韵、调准确。(70分)

2、仪态大方,表情自然,朗诵处理符合作品意境,感情充沛,与配乐融洽,感染力强。(20分)

小学推广普通话活动方案 篇5

一、指导思想:

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开展推广普通话宣传活动的通知》精神,为贯彻《语言文字法》,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健康发展,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五位一体”总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树立和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国家语言文字方针策略和法律法规。深入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增强全体师生的语言规范意识和推广普通话参与意识,促进推广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不断深入,为构建和谐校园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二、主题:

充分认识推广普通话对消除语言隔阂,增进人际沟通,促进社会交往,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作用。

三、活动时间:

2016年9月8日-9月14日

四、活动内容:

1、营造推普宣传氛围。

张贴以宣传推广普通话为主题的手抄报,形成推广普通话、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良好氛围。

2、利用传媒宣传造势。

(1)一次国旗下讲话。

在国旗下由辅导员做主题讲话,进行学校推普活动宣传、动员。

(2)一份倡议书。

向全校师生发出一份倡议书。

(3)一档“推普”特别节目。学校广播站在9月14日前,以“最美的语言、最真的情感”为主题推出一期推普周特别节目。

(4)一次主题手抄报评比。

(5)各班在语文老师指导下利用板报宣传语言文字规范及普通话知识。

3、抓好师生推普工作。

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中关于教师要讲普通话的规定和要求,提倡全校师生讲普通话、用规范字,将普通话水平与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挂钩,使全校教师提高认识,自觉学习、使用普通话、规范字。

4、做好系列活动。

(1)结合读书活动,开展“祖国颂”教师朗诵会,提高教师的普通话水平。

(2)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开展争“普通话章”的活动,在推广普通话宣传中发挥积极作用。

(3)宣传普通话知识,在校园内张贴有关推广普通话的宣传画,营造浓厚的推普氛围。

(4)开展一次朗读比赛活动,“推广普通话,共筑中国梦”活动,选出本届“朗读小明星”,学校将颁发荣誉证书,并选为红领巾广播站成员。

五、工作安排: 1领导小组 组长:张红军 副组长:张克志

组员:张桂生 李智胜 吴宁 柏平工作实施小组:

梁诗韵 王显明 张全胜 蒋全红 曹世宽 朱学生 赵诚义

六、具体安排:

1、学校要求,所有任课教师上课时必须使用普通话授课,不会普通话的教师要尽量放慢语速,保证全体学生能听懂;全校所有教职员工与学生交谈时要尽量使用普通话,将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

2、学校将对全体教职员工进行普通话培训,每人发放一本培训教材,安排专人进行辅导;全体教职员工在工作场所必须坚持练习使用普通话,促进普通话水平的提高。

3、各教研室要利用教研活动的业务学习时间,有针对性地开展普通话培训。每个教研室选取一位普通话水平较高的老师担任本教研室普通话指导老师,负责本教研室推广普通话工作的辅导和监督,针对本教研室老师说普通话中存在的问题逐一解决。

4、学校将把推广普通话工作纳入日常检查,在全校范围营造讲普通话的良好氛围。

武营小学

2016年9月7日 “推广普通话,共筑中国梦”朗诵比赛获奖名单

一等奖:

低年级组:二(1)班 中年级组:三(1)班 高年级组:六(2)班 二等奖:

低年级组:一(1)班 中年级组:四(2)班 高年级组:六(1)班 三等奖:

低年级组:二(2)班 中年级组:四(1)班 高年级组:五(1)班

获得“朗读小明星”名单

一(1)班:高蝶 曹文博 二(1)班:熊程昱 付文昊 三(1)班:张雨欣 崔若涵 四(1)班:赵云 雷飞扬 四(2)班:武嘉罗 王俊豪 五(1)班:雷晓琴 付昕哲 六(1)班:雷丽君 王心怡 六(2)班:简爽

尚梦婷

“祖国颂”获奖教师名单

一等奖:朱学生 张全胜 付婷婷

二等奖:刘祥勇 赵成义 李莉丽

推广普通话主题中队活动方案 篇6

——推广普通话主题中队活动实录

晋江安海养正中心小学五(3)中队 辅导员:吴娟娟

[活动目标] 通过此次主题中队会,提高对普通话的认识,自觉在校园使用普通话交流,推广普通话的使用,增强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活动前准备]

1、主持人培训

2、少先队员们自由组合排练节目

[主持人] 王欣欣、王雨晴 [活动过程] 王欣欣: 这一周是第十三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王雨晴:那么,大家知道普通话中的普通是什么意思吗?谁来说说。(队员回答)王欣欣: 对,“普通”二字是“普遍通行”、“共通”的意思。王雨晴,那你知道什么叫做普通话吗?

王雨晴: 这难不倒我。它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王欣欣: 普通话已经推广了五十年,希望能在这新世纪普及。

王雨晴:别说那么多了,就让思瑜、雅玲、晶莹等几位队员表演的“诗歌朗诵串联”节目来拉开活动的序幕吧!

诗歌朗诵串联:

《我有一个梦想》 我有一个梦想,她美丽、浪漫、令人无限向往。她使我精神爽,让我忘掉忧愁,不再彷徨迷茫。她促我快成长,让我奋斗、拼搏、奔向辉煌。从此行路匆忙,我快乐、豪放、总是热忱满腔。我充满了希望,我定会变得富有、幸福、强壮。我笑得很开朗,我和世界一起共享阳光。我彻底得解放,我自由地在蓝天碧海中翱翔。夜也变得闪亮,我把最壮美的诗篇向天宇传扬。明天将更加难忘,梦想已张开翅膀,我要驾驭她飞向很远很远的地方。《月亮的宝贝》 一天

月亮搬回了一棵桂花树 树上开满了煦丽妖娆的花朵 煞是好看 玉兔跑来看了几回 不时回首遥望 终于用它雪白的零毛 换回月亮的一朵桂花 庄严地奉在它的兔窝

星星也听说了 月亮却不让它看

把桂花树收藏地密密实实的 不向星星透一丝桂花灿烂

星星说:我没有东西与你换

可我愿意用我的眼睛为你把天空的照亮 月亮说:我的光芒已把天空点燃

黑暗中的人们只会看到我皎洁的光 你将用什么与我交换? 星星说:那么 我遍布整个天堂 用微弱星光闪闪点缀这片银川 《我爱小草》

朋友,朋友,你轻轻地跑,校园的小草,它还太小太小。

朋友,朋友 你轻轻地跳,娇嫩的小草,刚刚挺直纤细的腰。朋友,朋友 你轻一点,再轻一点,好不好,蹦来跳去的小朋友。王欣欣:谢谢他们精彩的表演

王雨晴:欣欣,你知道“普通话”一词的来历吗?

王欣欣:当然知道。普通话”一词,是朱文熊于1906年首次提出的,后来瞿秋白等也曾提出“普通话”的说法。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举行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张奚若在大会主题报告中说明:汉民族共同语早已存在,现在定名为普通话,需进一步规范,确定标准。“这种事实上已经逐渐形成的汉民族共同语是什么呢?这就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为简便起见,这种民族共同语也可以叫普通话。”

王雨晴:原来普通话有这么多年的历史了,但在今日很多人还不会讲普通话呢!王欣欣:现在就请大家欣赏由少斌、嘉龙带来的相声《普通话》。相声表演:

《普通话》 甲:诸位领导老师 乙:亲爱的同学们 齐:大家晚上好!甲:今天上报告厅来 乙:啊!

甲:是来给大家说段相声 乙:可不是嘛,要是吃饭就上食堂啦。甲:我们的相声名字叫《普通话》。乙:是这么个名儿。甲:什么是普通话呢? 乙:听她给您解释解释。甲:普通话啊!乙:啊!

甲:有这么大,皮薄馅多,咬一口一嘴油……

乙:去!你这是小笼包子吧!

甲:对对!要说这小笼包子啊!那是真好吃!咬一口,一嘴油…… 乙:甭咬啦!!象话嘛你!咱们今天说的是普通话。

甲:我是在说普通话啊!

乙:怎么回事? 甲:你……敢说我刚才说的是地方言?

乙:骇,这么个普通话啊!我的意思啊,您得大伙解释解释!

甲:用得了解释吗?现场除了你这么笨的……都知道!不要以为自己不知道的,别人也就不知道。所 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啊!你都知道什么呀?外表美丽有什么用!讲过多少次,啊,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啊!我之所以没有正面解释什么是普通话,是因为我不知道吗? 乙:(垂头不语)甲:是因为我为人谦虚谨慎。所谓普通话,啊,(背手)就是普普通通说话。乙:啊?这不望文生义吗!

甲:这是不对的!乙:你吓我一跳!甲:给你一个机会表现一下。告诉大家什么是普通话。

乙:哦!(怯生地)普通话就是“以北京语言为标准,以北方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我说得对吗?

甲:啊对!你说得很好嘛。知错就改还是好同志嘛!啊,普通话是……这个……啊啊就共同语。乙:啊!

甲:二者!普通话的发音要规范。乙:没错。

甲:我们都用嘴说话。乙:多新鲜,用鼻子……那是打呼噜!甲:可是我们中有极个别的女同学有着不良的发声习惯。

乙:怎么不良习惯啊? 甲:为了显得乖巧、可爱、讨人喜欢,不好好说话!乙:哦,都怎么说的 甲:有男生夸你长得漂亮,你怎么回答? 乙:当然是要说“谢谢”了啊!

甲:到他们这变味了!乙:怎么说? 甲:SIE SIE!乙:SIE SIE? 甲:显得可爱,小鸟依人啊!乙:是嘛?

甲:还有就是滥用双音节词!

乙:哦,什么是双音节词呢?

甲:你像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这都是双音节词。

乙:哦,都怎么个滥用法呢?

甲:我们管那咬一口一嘴油那叫什么? 乙:小笼包啊 甲:她们管它叫“小笼包包”。

乙:改成日本菜了啊。甲:我们管那两头尖,当不间宽那吃的叫什么? 乙:饺子啊 甲:她们叫“饺饺” 乙:这能听懂吗? 甲:你甭管听懂不听懂,说出来音节明朗、音调柔和、就是好听讨人喜欢。乙:这我不信,这是人家的语言风格。甲:不信咱俩给大伙学学!乙:怎么学

甲:你就是那追我的男生。

乙:我是女的,甲:这不演戏嘛!乙:演戏?演戏我也是女的呀!

甲:假如,假如你是男的。这回总可以了吧? 乙:假如我是男的 甲:对!

乙:那我凭什么追求你呀?

甲:……我……你说我怎么找这么一搭档啊!……你不想追我。有的是人想追我,什么黄宏啊赵本山啊,特别是潘长江,哭着喊着要追我!……你想追还来的及!乙:(不语,神气)甲:不演拉倒!现场有哪位同学想做我搭档的,您尽管站出来,演完了之后我请您吃小笼包子!乙:嘿!嘿嘿!我说过我不演了吗? 甲:改变主意了? 乙:我不一直站在您一边嘛!

甲:好,现在你就是我男朋友了啊

乙:恩!我怎么演? 甲:你得甜言蜜语 乙:甜言蜜语? 甲:就是你男朋友平时说的那个 乙:明白啦!甲:开始啦!怎么没有掌声哩? 乙:亲爱的!甲:恩? 乙:我想死你啦!

甲:哦!

乙:我快把你想疯啦!甲:啊哦!乙:你有病啊? 甲:你才有病呢? 乙:没病你老叫唤什么呀!

甲:这不显得暧昧嘛!继续继续!乙:亲爱的!甲:恩!

乙:你今天好好漂亮哦!甲:sie sie

乙:你的眼睛好妩媚哦!甲:sie sie 乙:樱桃小嘴更好看 甲:sie sie 乙:吃饭了没有啊? 甲:sie sie

乙:问你吃饭了没有? 甲:哦!没有哩!乙:想吃点什么 甲:饺饺 乙:还有呢? 甲:小笼包包 乙:去!肉麻不肉麻!甲:所以说推广普通话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乙:关系挺大的 甲:我们应该带动更多的同学学说普通话,说好普通话

乙:对,我们要积极推广普通话

甲:广告词我都想好啦!乙:哟!还有广告词!甲:以前不说普通话的时候,身上起满了小红疙瘩,乙:啊!~~~

甲:自从我说了普通话以后 乙:怎么样? 甲:小红疙瘩全都不见了耶!乙:嚯!甲:现在我忍不住想看自己的皮肤!看这里看这里……

乙:可以谢幕了 齐:谢谢大家!(鞠躬下台)

王欣欣:这个小品在让我们捧腹的同时,也发人深思。

王雨晴:是呀,我们日常生活中,普通话应该是每个人不陌生的,但是近期,国家调查显示,中国人只有一半能说普通话,同时有四成人看不懂繁体字,但仍有0.92%的人坚持使用繁体字书写。这是26日在人民大会堂揭晓的“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的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全国能用普通话进行交际的人口约为53%,8%的人从出生就开始讲普通话。

王欣欣:讲不好普通话很容易闹笑话,请欣赏我们中队队员铭扬和嘉森的创意漫画,大家将发现讲好普通话的作用。

漫画展示

王雨晴:画得实在太棒了。

王欣欣:我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语言不通、方言隔阂阻碍着社会交际,现代化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事业也难以顺利进行。

王雨晴:因此推广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如果你想与人交流,你应该说普通话;如果你走出泉州,走出福建,你要说普通话;如果你想做国际友人,你必须学会说普通话!

王欣欣:我们中队的电脑高手陈亦维为我们宣传普通话制作了精美的网页,请大家欣赏。展示网页

王雨晴:陈亦维的电脑水平真令人佩服。

王欣欣:现在就让我们练好普通话,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说得快又准。

王雨晴:我手上有好多绕口令的纸条,抽一张就读一张,最后评出说得最好的进行奖励。绕口令比赛:

1、兜里装豆,豆装满兜,兜破漏豆。倒出豆,补破兜,补好兜,又装豆,装满兜,不漏豆

2、山上有座白庙,地上有只白猫,白发老公公掉了一顶白帽,白猫叼着白帽跑进一白庙。

3、这是蚕,那是蝉,蚕常在叶里藏,蝉常在林里唱

4、三月三,小三去登山;上山又下山,下山又上山;登了三次山,跑了三里三;出了一身汗,湿了三件衫;“小三山上大声喊,离天只有三尺三”。

5、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谁能说准四十、十四、四十四,谁来试一试,谁说十四是四十,就打谁十四,谁说四十是细席,就打谁四十

6、板凳宽,扁担长,板凳比扁担宽,扁担比板凳长,扁担要绑在板凳上,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扁担偏要板凳让扁担绑在板凳上。

7、蓝教练是女教练,吕教练是男教练,蓝教练不是男教练,吕教练不是女教练。

8、蓝南是男篮主力,吕楠是女篮主力,吕教练在男篮训练蓝南,蓝教练在女篮训练吕楠

王欣欣:请辅导员和四个小队长当评委评出优秀者 颁奖

王欣欣:少先队员们:从今天起,为了配合支持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决定,中队委会、少先队号召每个少先队员做到以下几点:

(1)从今天做起,从现在做起,讲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2)我们在学校自觉用普通话交流。

(3)普通话是每一个中国人必学的语言,我们要做推广普通话的模范,当好推广普通话的使者。

(4)我们要每星期回家教会父母一句普通话。总结

推广普通话的活动方案 篇7

汉语方言复杂, 除了分布地域广阔、山川阻隔等地理条件以外, 旧中国长期处在以小农经济为主的体制下, 封闭的小生产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也是重要的社会原因。

新中国建立之初, 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汉民族共同语的确立和推广工作。1955年10月, 在北京先后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讨论会。从思想上、理论上为推行民族共同语做了充分的准备。1956年2月6日, 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 (以下简称《指示》) 。《指示》吸取以往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国语运动的经验, 对普通话做了经典的论述:“汉语统一的基础已经存在了, 这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这是研究、教学、推广普通话的理论基础和工作准绳。普通话是规范的现代汉语, 是我国汉民族的共同语, 也是全国各个民族之间交际的通用语。“语言的规范指的是某一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的标准。”“共同的语言和规范化的语言是不可分割的, 没有一定的规范就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共同。” (罗常培、吕叔湘, 1955)

198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以下简称《宪法》) 关于“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的规定, 从法律上确立了规范的汉民族共同语的地位和作用。普通话的作用在于“全国通用”。它是在汉语北方话的基础上确立、发展起来的, 但是, 它高于方言, 是各方言之间的共同语;同时也是我国各民族之间相互交际的通用语言。《宪法》的规定集中反映了新时期社会发展对语言文字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和新任务。推广普通话的工作不仅应该首先面向汉语各个方言地区, 还要在国家实行多语制的社会语言规划的总格局下, 采取适当的工作方针, 逐步向各个民族地区推进。

20世纪80年代, 语文工作面临社会信息化的挑战。1986年, 经国务院批准, 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把推广普通话、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研究和整理现行汉字、研究汉语和汉字信息处理问题, 作为语文现代化和语文标准化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 推广普通话、推行《汉语拼音方案》和推行简化字的工作, 尽管存在认识上的不足以及工作力度上的差距, 但总体上符合语文现代化和标准化的发展趋势, 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为了增强推广普通话的工作力度, 会议的工作报告指出:“50年代确定的‘大力提倡, 重点推行, 逐步普及’的推广普通话工作方针是正确的, ……但是, 形势变化了, 推广普通话工作要有新的进展, 工作重点和实施步骤也必须做些调整。”1992年, 国家语委正式将新时期推广普通话工作的方针调整为“大力推行, 积极普及, 逐步提高”。调整的方针保持了工作的连续性, 准确地反映了国家职能部门贯彻《宪法》规定的态度和工作力度, 也恰当地表述了新时期推广普通话工作如何兼顾和协调普及与提高的要求。

国家语文工作职能部门, 前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始终坚持在普及与提高两个层面开展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新中国成立之初, 在汉族地区大力提倡、重点推行普通话的同时, 根据国务院《指示》,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教育部开办了培训理论和研究骨干的“普通话研究班”“全国普通话进修班”, 到1982年, 经过培训的人员达3000人次。在职能部门统一组织下, 对全国1800多个点的汉语方言进行了普查, 编辑、出版了一大批指导各地学习普通话的手册以及普通话和方言的研究专著。

1986年召开的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指出, 普通话的标准只有一个, 但是从实际出发, 对使用者的熟练和规范程度的具体要求可以不同。也就是说, 根据普通话的标准, 对宣传 (传媒) 语言和教学语言的要求应该严一些, 高一些;对工作语言和民众一般用于交际语言的要求可以宽一些, 适度一些。为适应语文现代化和标准化的客观要求, 普通话推广工作的规划和格局, 也应该在大力推行、积极普及的同时, 逐步抓紧提高的层面。为此, 在国家语委主持下, 于1988年组成“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课题组, 通过论证, 确定了普通话水平分为“三级六等”。为了推进普通话水平测试, 1992年又组成了新的课题组, 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性质、目的、方式、内容、范围进行了专题论证和研制。1994年10月, 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播电影电视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通知》。从此, 主要面向教师、播音员、演员以及公务员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逐步有序地开展起来。这是职能部门结合我国实际, 酝酿、准备多年, 为实现语文现代化、标准化的新举措, 是60年推广普通话的组成部分, 是推广普通话工作具备一定基础之后, 必须适时推进的重大举措。

经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于2001年起实施。这标志着我国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全面进入法制阶段。普通话水平测试被列入相关条款。在新形势下, 国家语委于2001年组成新的课题组, 在原大纲的框架内, 经过近两年的研讨, 重新编制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 并由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根据新《大纲》, 课题组重新研制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15年来, 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逐步推进, 逐步走向规范和成熟。据不完全统计, 经培训和考核的国家级测试员近4000人, 省级测试员近40000人。全国通过此项测试的应试人员约达30000000人次。这是在较高层面推广普通话工作的巨大成果, 它已经并将继续深刻影响我国的社会语言生活。

推广普通话的活动方案 篇8

教育部门更是推广普通话的重点部门,青少年则是推广普通话的重点对象。

普通话是以汉语授课的各类学校的教学语言,是以汉语传送的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的规范语言,是全国党政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干部在公务活动中必须使用的工作语言,是不同方言区及国内不同民族之间的运用语言。

一、农村学校推广普通话的困难

推广普通话已引起许多城市学校的高度重视,但是在农村学校推广普通话有很大的难度。

第一,有一些教师只在认读生字的时候用普通话,讲解时又用地方话,更有刚用过的普通话在下一课一出现又读不准音,索性还拿出老调来读。

第二,普通话的推广工作还没有引起领导的足够重视,平时对学校的落实少,督促少,使广大师生对推广普通话认识不明确,因此推广工作开展比较困难。

第三,许多农村中小学长期沿袭方言教学,要一下子改变这种教学方法,好多老师适应不了,加上普通话水平低,思想负担重,不敢大胆尝试。

第四,受环境影响,由于种种原因,形不成长期使用普通话的习惯,久而久之也只好随大流,放弃说普通话的念头。

如果经常使用方言,则会造成这个地方的经济闭塞,文化交流缺乏。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使用同一种普通话的现实是必然和不可避免的。普通话的推广程度、速度直接影响经济、文化的发展。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推广普通话。

二、农村学校推广普通话的措施

为了改变目前农村不重视普通话的现状,大力推广普通话,必须从各方面进行努力。

第一,各级领导要重视,要把推广普通话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重视,来执行,来推广,常抓不懈。

第二,要提高教师的普通话水平。教师起导师作用,是一个媒体,通过他们的引导,可以提高青少年的普通话水平,从而使普通话得到推广。他们在推广普通话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要使广大师生认识到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教师认真教普通话,学生认真学普通话,提高运用普通话的水平。

第三,要做好宣传工作,无论在学校还是课外都要讲普通话,争说普通话,养成处处都说普通话的习惯。这样,时间一长,周围的人也就习惯了。

第四,定期举办普通话演讲大赛或其他形式的活动,促进普通话的运用,激发人们学普通话、说普通话的兴趣,使普通话更加推广开来。

第五,在一定范围内对某些岗位人员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并逐步实行普通话等级证书制度,这样更能进一步推广普通话。

普通话是现代化建设各行各业人员必备的职业素质,是规范化的现代汉语。推广普通话,促进语言规范化,是汉语发展的总趋势。

上一篇:三年级语文书上册部编下一篇:八年级音乐《瑰丽的电声》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