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复习三

2024-12-11

记叙文阅读复习三(共6篇)

记叙文阅读复习三 篇1

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

(三)——赏句段品语言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理解与分析重点句段的作用,了解小说开头、结尾的妙处,情节安排的恰当及结构上的作用。

2、探究品读赏析重点词句的方法,分析品味语言特色、表达技巧及表达作用。

二、教学重点

探究分析文段、重点词句的作用及表达技巧,提高阅读小说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新课程标准要求

2、出示目标,明确本课复习任务。

(二)复习过程

1、考点:赏句段——理解分析重点句段的作用。(1)何为重点句段?

所谓重点句段,对于小说来说,包括:①标志文章层次转换的过渡句;②准确生动,极富表现力的句子;③对理解文意起关键作用的句段;④表现人物形象和表现事物特征的句段;⑤标志文章线索或主旨的句段。

(2)题型汇总:①文章中某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②文章某段话或某句话看似多余,能否去掉?为什么?

(3)方法指导:结合上下文,一看结构,二看内容,三看句段本身的特点,强调人物与主旨的关系。(4)知识点: ①结构上的作用。

在开头: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引出下文、点题、总领全文、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等。在中间:呼应前文、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出下文。在结尾:篇末点题、总结全文、首尾呼应。②内容上的作用。

在开头:交代环境背景、奠定感情基调。

在中间或结尾: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中心、升华情感。

③句子本身的特点,如:可以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夸张、引用、反问等)的作用考虑。

(5)中考点击:

以2015杭州中考阅读理解《继父》第1题为例:

题目: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我们兄妹”对父亲的记忆“只有他”,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结构上,开头点题,引出下文对继父的怀念;结尾呼应开头,点明主旨。内容上,强调继父在我们心目中的地位,表达对继父的爱戴、怀念之情。(3分,结构1分,内容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2、考点:品语言——品读赏析重点词句,分析语言特色、表达技巧及表达作用。(1)题型汇总:

①文中某句话或某个词富有表现力,请分析其妙处或请分析其表达效果。②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文中的划线句。

③某句话中的某个词语能否换成其他词语?为什么?(2)方法指导: ①品味词语

一般是对具体语境中的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的品味。解答时要注意从用词的准确性,写人叙事绘景时的形象性表达思想倾向、感情色彩的情感性等角度入手。②品味句子

一般是对文中或用词精妙,或多角度描写人物,或句式特殊,或巧用修辞,或表达方式特殊,或位置关键的句子进行品析。解题需要先关注句子的特点是以上的哪一种,然后针对该特点选取角度展开分析。(3)知识点:

①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去赏析。包括:用词、句式,如叠字叠词、贬词褒用、动词形容词量词的选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等。具体答题模式:

叠词:表现了事物.....的特点,生动形象,富有音乐美,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再结合句子的感情和含义分析。

句式:句式整齐,优美对称;短句节奏感强,表现急促、轻快(结合具体句子内容分析)。贬词褒用:解释原意和语境义,表现了事物....的特征,表达了.....感情。

②从修辞的角度去赏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引用、对偶、反语、双关等,这些修辞本身具有典型的作用。

具体答题模式:修辞手法+表达效果,如运用了.....修辞手法,表现了(写出了).....的特点。(答题时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写,否则就会很空)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及答题模式:

比喻: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拟人:把.....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夸张:强调突出.....的特征,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排比:增强语势,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

反复:强调.....的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旨,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反问: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反语:加强表达效果,产生幽默感、讽刺性或者更强烈地表示亲密的感情。

双关: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③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包括:对比、衬托、想象、联想、欲扬先抑、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动写静、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等。④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如:

描写方法或角度: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环境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嗅觉、听觉等

议论的作用: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深化主题,呼吁人们、警醒人们。抒情的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⑤从情感的角度赏析。要善于体味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表露出来的感情,善于分析品味景中情、事中情、理中情。

⑥从语言风格的角度赏析。有幽默、辛辣、含蓄、深刻、准确简洁、清新明快、生动形象、浅显质朴等。(4)中考点击

以2011年滨州中考阅读理解《用你爱我的方式去爱你》第3题为例: 围绕句中加点内容,赏析下列精彩语句。(4分)

(1)去医院的途中,你走得那么慢,弓着身子,一只手扶着膝盖,一步一步往前移。

(2)只是我的爱永远比不上你的爱,宽阔辽远一如无际的大海,纯粹透明没有丝毫杂质,而我,只能用杯水,去回报大海。

答案:(1)句中加点动词细致传神地写出了父亲生病后行动的痛苦,暗示父亲病情之重,为“我”背父亲埋下伏笔。(2)句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揭示了父爱的宽阔辽远、纯粹透明(伟大、宽广、无私)。

(三)学以致用

阅读《又见鹭鸶》,完成题目。

1、文章第①段景物描写的用意是什么?(4分)

2、第⑦段“又见鹭鸶!又见鹭鸶!”在文中有何作用?试从内容和结构上简要分析。(4分)

3、请从文中画线的A、B两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写出它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4分)(A)难以泯灭的永远鲜活的鹭鸶的倩影,现在就从心里扑飞出来,化成活泼的生灵在眼前的河湾里。(B)看不出得意时的昂扬恣肆,也看不出失意下的气急败坏; 答案:

1、写出了春天夜晚水边沙滩生机盎然、和谐优美的景象(1分),渲染一种轻松自然的氛围(1分),突出作者安闲的心情(1分),为下文偶遇鹭鸶作铺垫(1分)。

2、(共4分)运用反复的手法(1分),强烈地表达了作者阔别多年又见鹭鸶的惊喜(1分);从回忆到现实景色,承上启下(1分);照应题目(1分)。

3、(共4分)示例:A句中 “扑飞”是扑腾着翅膀飞翔的意思,既体现了鹭鸶的动作的灵巧轻盈,也表现出我又见到鹭鸶的激动兴奋心情。

B句运用拟人手法生动传神地写出了鹭鸶优雅大度的姿态。

(四)教师寄语

浅谈记叙文阅读复习 篇2

记叙文是范围最广泛的一种文体,凡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构成的新闻、通讯、游记、传记、小说、散文、童话、寓言等等都属于记叙文,因此应抓住难、重点,进行有效复习。

一、掌握阅读记叙文的方法

(一)、记叙文的要素

记叙的六要素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要素并不是在每篇文章中都全部出现,作者往往根据文章的需要,有的具体说明,有的暗示,有的却省略。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记叙文时,首先要搞清什么时间地点,有哪些人物出现,发生了什么事件,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如何;分析了这些要素以后,还要进一步理清文章的线索,文章的线索如一根丝线,把文章中的人和事有机地联在一起。弄清了这些内容,就为进一步分析文章做了充分的准备。

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中记叙了57年前(时间),我和伙伴玩腻了弹子游戏(起因),去爬悬崖(地点),由于“我”(主要人物)的胆怯上不来下不去(经过),最后在父亲的指导下,爬下悬崖的故事(结尾)。

(二)记叙文的写作顺序

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四种: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

1、顺叙,就是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例如:《散步》《最后一課》。顺序的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倒叙,将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或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前面叙述,然后依“自然时序”进行叙述。例如《背影》。倒叙的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3、插叙,就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插入一些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事情。插入的内容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中心思想更加鲜明,如《羚羊木雕》。插叙的作用:对文章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三)记叙文的结构。

文章的结构是文章的骨架,也就是文章的布局谋篇。在整体感知和理清线索的基础上,要分析各自然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然后把联系紧密意思完整的一个或几个段落归纳起来。划分结构可按时间的变化;按地点的转移,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按事件发展的不同阶段,如《故乡》;按描写的角度,如《春》,按感情的变化,按文章原有的某些标志划分。此外,还要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使上下文连贯紧凑);照应的句子(文题照应、首尾照应、文中间的前后照应)。段落划分好了,就要归纳段意。段意的概括应准确完整而又简明扼要。

(四)分析记叙文的思想内容

这项内容历年来是记叙文阅读中的重点,应引起注意,加强训练。

1分析人物形象。对侧重写人的记叙文,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分析人物,理解作品思想内容。①分析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②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③分析人物与环境的关系;④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态度、感情。

2分析事件或故事情节。对侧重叙事的记叙文,也从四个方面把握事件所包含的思想意义。①分析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②分析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③分析场面、细节;④分析作者对事件的态度、感情。

3对侧重写景、状物的记叙文和其他记叙文中写景状物的内容,可以从下面四方面把握景物描写所蕴涵的思想意义。①分析景物的特征;②分析景物描写中包含的思想感情;③分析事物与人的关系;④分析作者对景物的态度及感情。

二、熟悉掌握记叙文的答题技巧

(一)人物形象巧分析

通过外貌、动作、语言、心理和细节等方面的描写分析人物形象。1外貌描写。是指用精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人物外形各个方面的特点,通过外貌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遭遇,从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如鲁迅《故乡》中二十年后的闰土的肖像描写:“先前的紫色圆脸,已经变得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的通红……那手也不是我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这里的肖像描写表现了闰土麻木、迟钝、痛苦的性格和情感。2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给读者鲜明的视觉印象使人物形象具体,可感知、生动化;语言描写则易表现行动所不易显示的细微情感、态度等。如《孔乙已》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提示孔乙已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性格。3心理描写。小说家在刻画人物的时刻,用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内心活动的。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其实是内心世界的反映和外露,要准确而深刻地刻画人物,塑造形象就要把人物的外部形态与内心世界有机地统一起来。4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人物、环境、物件等方面所作的具体而细致的描写。如《变色龙》中脱大衣穿大衣的细节描写、就暗示人物具有变色龙的特色,揭示了人物见风使舵的典型性格。

(二)分析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自然环境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天气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河流等。自然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都有重要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场所。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如:“中秋过后,秋风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 《孔乙已》此时的环境描写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烘托了人物凄凉的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暗示孔乙已悲惨的命运。

3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例:雨越下越大了,裹着冷风,夹着雷鸣,一起向慌乱的人们袭来,也好像在向没带雨具的我示威。……妈妈来给我送伞来了,《雨中情》有了这场雨才有了妈妈送伞的情节,才能体现妈妈对我的爱,环境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4象征和暗示

例如《故乡》中“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此环境描写再现记忆中故乡的美丽图画,是“我”对新生活的渴求,对未来的一种朦胧的憧憬。

5为下文作铺垫

例如《雨中情》中一开始便写大雨倾盆,而我却没有带雨具这恰好为下文妈妈送伞的情节作了铺垫,体现了妈妈对我的爱。

记叙文阅读中考复习教案 篇3

复习目标:

1.整体把握记叙类文章的思想内容(文章中心、人物性格、主要事件等); 2.能捕捉、筛选记叙类文章中的重要信息(人、事、景、情等),概括信息要点; 3.理解重要词句在语境中的意义,体会隐含其中的思想感情;

4.赏析记叙类文章中的精彩词句(描写句、修辞句、有表现力的词语等); 5.分析解说关键句段及主要写法的作用;

6.通过联想、想象、评价等方式对文章内容进行有效的拓展运用。

复习方法:

明确考点;讲析典型题例,总结解题方法;练习、检查;反馈、提高。

复习课时: 6课时

第二课时

复习目标:

能捕捉、筛选记叙类文章中的重要信息(人、事、景、情等),概括信息要点

教学过程:

一、考点透视

在记叙类文章中捕捉、筛选重要信息主要体现为:人物的性格特征、思想、情感的变化;事情某一发展阶段,如起因、结果或情节的发展过程等;景物的特点及变化;叙事的线索、顺序、人称的变换乃至指出哪一处是伏笔、照应等等。在阅读记叙类文章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注意这些信息,淘汰非相关的信息,挑选出合乎要求的有关信息,也就是依据题目要求,来区分信息的有无、主次、轻重,去粗存精,去次留主,说到底,就是要把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要点挑选出来。

二、讲析典型题例,总结解题方法

(一)出示典型题例

(二)学生阅读文章并答题,教师了解学生答题情况

(三)教师针对学生问题讲析典型题例

(四)师生共同总结解题方法

捕捉、筛选、概括记叙类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可分三步走:

第一步,确认区域,即确认需要的信息所在的范围。总的来说,阅读信息区域有三种情况:在某一自然段;在某几个自然段;散见于全文。具体而言就记叙文来说,体现文章主旨的语句我们一般可以非常容易地从原文中的开头或者结尾处直接摘录关键词语或中心句、重点句。第二步,确认词句,即确认承载所需信息的词语和句子。在信息区域的一个或几个自然段中,往往并不是所有的词句都 包含着试题指向的信息,这时候就需要作进一步的筛选工作,通过理解、分析、排除,以确认承载信息的那些重要的和关键的词语、句子。第三步就是按照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信息要点。

筛选和确认信息,特别要注意解决好这两个问题:

第一、理清文章的思路和层次。这与“整体感知”有关。就全文而言,通读的时候,就要留意文章的大致内容以及按照什么思路,安排哪几个层次来表达的。解答这类题型,应根据题干要求,先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然后捕捉重要信息。只要仔细地看,认真思考,就能确定信息的具体位置。

第二,阅读时注意圈画重要词句。在记叙文中,除了在整体感知时要做一些圈画工作之外,筛选和确认信息时,更要做好圈画工作。要在确认的信息区域内,圈画出最重要的词语和句子,就为下一步要做的整合工作打好了基础。如要求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含义,这就需要我们运用语言的具体环境,画出上下句,上下段,乃至全篇等,对词语的引申义,临时义,隐含义等进行分析理解。另外,除了圈画,我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习惯,做一点批注工作。

三、练习、检查

(一)学生当堂练习

(三)学生小结自己对此类题型解法与规律的掌握情况。

四、课后反馈、提高

中考记叙文阅读指导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记叙文的一般知识。

2、了解中考考点及题型。重点:

1、学会分析文章的线索。

2、筛选文段有效信息点,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难点:

1、理解、把握与感悟关键语句的意义和作用。

2、理解探究文本内容与欣赏体悟艺术特色。

二、阅读指导

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结合议论、抒情、描写,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怎样阅读分析记叙文呢?

第一、了解记叙文的六 “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有些记叙文还要注意对环境的分析。分析清楚每个要素的作用,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

第二、分析掌握贯穿全文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以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为线索,以人物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行踪为线索,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或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等等。分析线索有助于把握行文的思路和全文的结构。

第三、弄清文章的记叙顺序。常见记叙顺序有三类:一是按时间顺序安排情节,包括顺叙、倒叙、插叙等;二是按空间顺序安排内容;三是按材料不同而分门别类叙述内容。分析记叙的顺序,可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条理、层次,体会不同的叙述方式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第四、了解记叙的人称。包括: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记叙文常见的人称是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少数如书信、为了表达的特殊需要等情况下才 3 使用第二人称。

第五、掌握记叙的中心和记叙的详略。与文章中心关系密切的内容是要详写的,相反,与文章中心有关系但关系不密切的是要略写的。

第六、分析描写的作用。描写可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的主要方法有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细节描写,还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环境描写的主要方法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阅读记叙文要注意研究分析各种描写方法,并理解不同方法对不同主题的表达作用。特别要注意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对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作用,进而分析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

第七、注意分析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文字。议论和抒情均有直接与间接之分,它们都是记叙文中的关键部分,分析它们的作用对把握全文的中心大有助益。

第八、注意分析生动、有力的词语,品味记叙文的语言,特别要注意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中考记叙文阅读试题中常见题型下:

1、字词积累题

2、关键性词语理解题

3、筛选文段有效信息题

4、关键语句的意义和作用理解、把握与感悟题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范文 篇4

一.发现介宾短语: 1.看句中是否缺主语。

例:A、通过这次学习,使我进步不小。B、从这件小事,告诉了人们一个大道理。

C、由于《古文观止》有特色,自问世以后近三百看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本。

D、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重视综合素质的提高。

G.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给人们多少正面的鼓励和积极的启示,相反,其中一些情节的负面作用倒是不少。

(另外,以“根据”“关于”“对于”“对”开头的句子,也要引起注意)2.看句中是否缺谓语

例:参加春节联欢会的小品,目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3.看该介词是否缺宾语。

例:日前,布什迫于压力决定成立独立调查小组对关于伊拉克违禁武器的情报(事件)进行调查,妄图将调查的范围局限在情报部门。

4、发现了一个介宾短语,看句中是否还漏掉另一个介宾短语的介词。例A、我实在不忍心(与)同自己朝夕相处的好友分手

B、在综合科技实力及科技人才方面,我国与(同)我国发展情况类似的印度相比,还有差距;与美国和日本的差距就更大了。

C、据悉,在以后两天中,与会代表将(就)盈利方式、信息转载规范化、运用与管理等问题展开专门研讨。

二、发现动词: 1.看是否缺宾语

例﹙1﹚.对待因下岗而构成生存危机的弱势群体,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不会也不可能置之不顾,但是如何解决这一人群的生存(问题)并非易事。例﹙2﹚.科学工作者认为,目前国内具有如此独特(条件)的适于华南虎种群自然繁衍的生态环境,已经不多了。

2.看动宾搭配是否得当

例A.在国际间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不同民族文化相互碰撞的今天,更应重视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B.哺乳期妇女如果仅仅依靠服用补品中的含碘量,就有可能缺碘,若不及时添加含碘食品,则有可能导致婴儿脑神经损伤或智力低下。

三、发现句中有并列词语或并列短语:

1、看它们是否属于包含与被包含关系。

例、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2.看各项是否与前后成分搭配得当。

例、今年春节,这个市里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了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的执勤岗位上。

3.看语序是否错位。

例、我们要善于处理,存储和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

四、发现“是否”“能否”“优劣”“好坏”“成败”等词语,看前后是否对应。

例:A、武器质量的好坏,也是决定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

B、中日关系能否健康发展,完全取决于日方能够正确处理台湾问题。C.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

△ 下列例句是正确的:

A、发展中美关系的关键,在于美方能否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正确处理台湾问题,不支持台独势力。

B、日本历史教科书的实质是,日方能否真正正确认识和对待那段侵略历史。

五、发现句中有否定词,看它们是否因多次否定引起混乱。

例:A、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谁还会否认地球不是围着太阳转的呢? B、难道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怀疑深圳地铁开通已成为现实吗? C、杨振宁教授无时无刻不忘对爱妻翁帆的呵护。

D、从前线回来的人,提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不感动的。E、厂长一再强调,务必增强安全意识,防止不再发生事故。F、这些成果,无疑不是老王心血的结晶。

G.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二是谋略不当。H.很多人利用长假出游,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作了相关提示。

提示:

① 在双重否定的情况下,否定词“不”“无”“没有”不能同“忘”“怀疑”等词搭配;

②“防止”“避免”“杜绝”“提防”等词不能同否定词“不”搭配; ③ 双重否定表肯定,一般不用三重否定;但“无时无刻不”不是三重否定,是“凝固格式“,意即“每时每刻都”之意;但它不能和“忘”搭配。

常见的双重否定形式:

①没有„„,不„„ ②无不 ③非„„不可 ④难道不„„吗 ⑤不会否认

六、发现句中有“对”“对于”“关于”: 1 看它们是否混用

例 A、关于这种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霸王条款,中消协将分别给予点评,及时曝光

B、昨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世界的地铁起火事件都在显要位置作了详细的报道。看是否主客颠倒。

例A、克隆技术,非典和禽流感这类概念对尚属动稚的小朋友是陌生的。B、农民的话对我们基层干部很有感触。

七、发现代词,看是否指代不清。

例:A.欧阳俊逸推开房门,看见哥哥和他的女朋友正在促膝谈心。B.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

八、发现数词和表约数的词语连用,看是否造成矛盾。

例.日本滋悬浮列车每公里成本达9亿元人民币以上,德国磁悬、浮列车超过4亿元,国内现有磁悬浮列车也在2亿元左右。

九、发现同义词,看用词是否重复

例A、他在密密的杂草丛生的灌木丛林中慌慌张张地奔跑着,衣服也被挂破了。

B、明年春天,世界级拳王来北京作商务性角逐,此举不仅能让观众大饱眼福,还将载入历史的史册。

十、发现结构混乱的句子,看是否属于杂揉。

例:A、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公正的判决,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在作怪。

B、这次一些国家暴发的高致病性禽流感,主要依靠的是病禽的粪便传播难以有效控制。

十一、发现语气不畅的句子,看语序是否颠倒。

例:为了找到充足的资料,写好毕业论文,在阅览室里许多同志近几天如饥似渴地阅读着。

十二、发现不合事理的句子,看是否违背逻辑。

例:A、美国宇航局六轮登陆车“勇气号”将欧洲“猎兔犬——2”后再次造访火星。

B、他深深热爱足球事业,伤病刚刚恢复,就立即回到绿茵场上,投入到备战世界杯预选赛的训练中。

十三、发现成语,看是否与语境相符

例:最近,我们在长江三峡拾得一枝珍贵的长江奇石,„„实在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十四、发现复句,看各分句成分是否完整。例:A全校师生在雷锋精神鼓舞下,(积极开展献爱心活动,)好人好事层出不穷。

B该报指出,这次会晤的主要意义,在于(传达)善意姿态、(明确)长远战略和历史方向,多于具体互惠措施的落实。

十五、发现关联词,看是否出现下列毛病: ①关联词不配套

例如,在经贸方面,不管中美经贸关系将因中国入世而变得更加密切,但同时也应看到,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和纠纷不但不会减少,很可能还会增多。

②关联词错位

A、澳大利亚人麦士几十年来在许许多多的厕所门上画了彩画,给人们增添了生活情趣。他去世后,郡众虽然怀念他,但是艺术界却不把他列为艺术家。B、近些年来,国外教育机构不仅在寻求与我国包括民办高校在内的各类学合作,而且许多人也开始将注意力投向民办教育。

C.蒙古族同胞长期生活在马背上,随身携带精美的小刀,既可以用来宰杀、解剖、切割牛羊的肉,肉烧熟了,又可以用它作餐具。

D.强强联合制作的大戏,让人们不仅看到了中国戏曲的整体进步,而且看到了中国戏曲在现代化问题上迈出的可喜一步。

③关联词残缺

尽管南极气候那么恶劣,我国科考队员(还是)完成了科学考察任务。④关联词与语境不符

例:宋代以来,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石钟山记、刘基的《卖柑者言》等作品,都具有积极的思想倾向,因而文笔清晰,耐人寻味。

十六、发现因果复句,看是否出现下列毛病: ①“原因”“因为”同时重复出现,造成重复

例:日本专家认为禽流感在亚洲迅速蔓延的原因是:因为生鸡交易市场检疫力度不够;因为病毒可能通过候鸟传播;因为有些国家对养鸟场缺乏监测,没能及早掌握禽流感疫情并采取有效措施。

②有“因为”而无结果 例:这一幅因为长期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而受损)的壁画,已是轮廓模糊,色彩黯淡,抢救性的修复刻不容缓。

③因果关系混淆

例:由于世界性能源危机,全球能源消耗总量剧增,煤和石油遭到惊夺性开采,储量锐减。

④分句间并无因果关系

例:“耶路撒冷”是和平之城的意思,却又是遭受劫难最多的城市;可是长期的冲突并没有使其失去迷人的魅力,从而使旅游者望而却步。

十七、关于歧义句的几种形式: 1.多义词造成歧义

例A.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B.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2.断句不明确造成歧义

例:A.一位同学告诉我,尽管家里可以上网,但每个星期他还会背着家长、班主任╱和班长╱在放学途中到网吧里聊天、玩游戏。

B.这次外出比赛,我—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了,可以发挥得更好。

3.数量词限制或修饰不当造成歧义

例:A部分省市的领导元旦期间来我市检查消防工作。B 两个学校的领导来我班听课。

C 他每天骑着摩托车,从城东到城西,从城南到城北,把180多家医院、照相馆、出版社等单位的废定影液一点一滴地收集起来。

4.施事者与受事者不明确,造成歧义。

祁爱群看见组织部新来的援藏干部很高兴,于是两人亲切地交谈起来。5.前提限制不当,造成歧义。

例.因患病住院,83岁高龄的黄昆和正在美国的姚明没能到场领奖。6.漏掉虚词,造成歧义。

例如:她因不堪忍受雇主的歧视和侮辱,便投诉(到)《人间指南》编辑部,要求编辑部帮她伸张正义,编辑部对此十分重视。

十八、其它句病种种:

①发现“是”,看主宾搭配是否恰当

例:A.农民耕种的符合政策的责任田是一种正当的劳动。

B.生物入侵就是指那些本来不属于某一生态系统,但通过某种方式被引入到这一生态系统,然后定居、扩散、暴发危害的物种。

②发现“比”字,看用以比较的主宾部分是否对称

例:受厄尔尼诺的影响,今年夏季海水温度将比正常(年份季节)水温低,美国某些地区会因此干旱,大西洋的飓风会更活跃。

③发现“被”字,看用得是否恰当

例:就在“6•19”事件发生前,一个姓张的环卫工人同样遭到他人的无故毒打,结果竟被以赔偿五十元钱(的方式)而私下了事。

④发现“和”“或”,看是否混用

例:

1、我们强调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社会的贡献上,并不意味着忽视和否认对自身价值的追求和社会对人的尊重与关心。

2、无论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应该遵守《京都议定书》协定,减少和控制排放温室气体。

⑤发现“为了”看表达的目的是否准确

例:为了吸取上次失败的教训,这次警方事先作了详细调查,并对审讯战术作了周密布置。

病句大盘点

语病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与主语有关,因此对主语的关注显得尤为重要 1.并列短语。在病句题中,并列短语的出现,几乎就意味着病句的出现。①名词性的并列短语,短语中有重复、交叉、从属现象。如:

A.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盲文字的规范意识。

②动词性的并列短语,并列短语中语序混乱。如:

A.通过检查,大家讨论、发现、解决了课外活动中的一些问题。③短语中的几个并列成分因性质、词性等不同而不能并列。如:

A.传统画竹采用直幅,因为这样能较好地体现篁竹的挺拔、气势与高洁。B.绿化造林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解决控制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繁、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C.去年以来,由于日方在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和钓鱼岛问题上接连采取错误的举措,使中日关系正常发展受到严重干扰。

D.双方应努力拓宽合作领域,两国在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加工以及信息产业方面尤其有着广阔的合作前景。

④句中有两组以上并列短语,彼此间不对应。如:

A.小碑座的四周,雕刻着以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八个大花圈,这些花圈象征着纯洁、坚韧和品质高贵,表达了人民对英雄们的永久怀念和敬仰。B.科技、教育、文化工作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

⑤并列短语与所搭配的主语、宾语等中心词搭配不当。这种情况,在此类语病中占较大比重。如:

A.许多不明真相的群众被这伙制造伪劣产品的人挑动,设置重重障碍,围攻、阻止工商管理人员正常执行公务。

C.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B.济南市公交系统广泛开展向李素丽学习的活动,大力推行文明服务用语和服务忌语,使服务质量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C.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D.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⑥该并列不并列。如:

A.二建公司职工小王,因工作缺乏责任心,致使正在承建中的一堵围墙倒塌,为了教育全体职工,公司领导决定给小王停发一年奖金的处分,并赔偿部分经济损失。

2.句子过长

①语序混乱。多为定语:范围+数量+动性+形性+名性+中心词 A.在我国,一支庞大的研究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理论队伍正在逐步形成 B.经过培训、考核合格的上海市78名市场管理人员获得执法证,首批人才市场执法官开始上岗。

②缺成分(既可能是多成分,有可能是搭配不当)。如:

A.发射试验通信卫星取得圆满成功,表明我国已经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建成了研制、发射、跟踪、测控地球同步定点卫星工程体系的能力。B.素有“岭南才子”之称的刘斯奋,以他的长篇小说《白门柳》摘取了中国当代文学的最高奖——茅盾文学奖。

C.把事件的结局先写出来,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叙述事件发生、发展的经过(的写法)叫倒叙

D.教育部今天就山东荷泽地区部分学生因服用“碘片”出现的不良反应,向全国各地发出了紧急通知。

③句式杂糅(也就意味着多成分)。如:

A.老年人发生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由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食盐过多、感冒等诱发的

3.分句间

①语意无关联。如:

A.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良好习惯,反对因循守旧、迷信盲从的不良学风。

B.山东大学积极采取措施,培养新入校的大学生,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史学界后继乏人的状况。C.特别令我感动的是,他们既有强烈的求索精神,又有自觉的规范意识,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融为一体。

②语序不当。分句不长,分句较多,且每个分句内无语病。如: A.这位山一样纯朴,水一样灵秀的姑娘,若有所思地看着缓缓的流水,久久地坐在溪旁。

B.不但他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有关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而且能够领会这些理论的精神实质。

4.关联词语

①使用不当、不搭配。如:

A.尽管他学习怎样用功,成绩还是没上去。

B.因为我们没有解决好班委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因而我们的工作才无法真正开展起来。

C.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②关联词语残缺。如:

A.即使你讲得再好,我们(也)不听。

B.(即使)家大业大,也要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③ 主语与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如:

A.必然性不仅和偶然性互相依存,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B.不但他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有关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而且能够领会这些理论的精神实质。

C.一些重点中学不但开设了多媒体教学实验课,而且有的普通中学也开始了这方面实验。

④ 递进关系复句,易出现语序颠倒的现象

A.不但他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有关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而且能够领会这些理论的精神实质。

5.代词或指示代词指代不明。如: A.我认为,应该尽可能使用简化字,不要滥用繁体字,这样会给汉字规范化和青少年学习增加困难。

B.干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样,干好干坏一个样,这是很不合理的。C.德国名将贝克尔1月20日在卡塔尔网球公开赛上大战瑞典名将埃德博格,从而使他失去了卫冕机会。

6.数字

①句中出现一个数字,其前后就可能有重复、矛盾的词语。如:

A.每天接待的顾客平均约在6000人次左右、最高时速可达100公里小时、至少50来人

②几个数字间关系不正确。注意“增加了”“增加到”“减少了”“减少到”如:

A.空调的年销量由1990年的2000台猛增加到6000台,增长了三倍。B.这个厂在四年里把纤维板的产量提高了20%以上,盈利四百万元,在前五年利润总和五十万元的基础上翻了八番。

C.八百多人,几千条胳膊,同暴雨、洪水搏斗了一天一夜。③减少、降低不能用倍数表示。如: A. 产品合格率却下降了一倍。

7.句首为名词短语或名词短语加介词短语,并用逗号与整个句子分开,容易造成多主语。如:

A.省妇联在最近的一次会议上,女工部长报告了半年来省妇联的工作情况。B.车间在没有增加人员的情况下,我们调动群众积极性,超额完成了生产任务。

C.我校全体教职员工,在各级领导的热情关怀下,素质教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8.介词结构误用,造成主语残缺。如:

A.经过大家几天来的教育,终于使他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并决心加以 改正 B.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C.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色,自问世以后近三百年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本。

D.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 E.去年以来,由于日方在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和钓鱼岛问题上接连采取错误的举措,使中日关系正常发展受到严重干扰。

9.省略不当,造成语意不明。如

A.我们来到这举世闻名的博物馆,看到琳琅满目的艺术珍品,无不使人感到自豪。

B.前不久,成安县油棉厂一个职工在下夜班时被一辆高速行驶的大货车撞倒受伤,然后就逃之夭夭

C.《王老虎抢亲》中江南才子周文宾男扮女装,被王老虎抢回家,把他送到妹妹王秀英家中。

D.他的演讲受到了广大听众的热烈欢迎,对他取得的成就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E.在古代,这类音乐作品只有文字记载,没有乐谱资料,既无法演奏,也无法演唱。

10.句中有相反语素构成的词,可能有前后不一致的问题。注意,有对应关系的才有一致和不一致的问题,如果没有对应关系,也就不存在这类问题了。如:

A.观点正确,论据充分,论点合理,是衡量议论文好坏的重要标准。B.照片拍得好坏,诗歌写得有味无味,是由一个人的思想认识、艺术修养水平的高低决定的。

C.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

D.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的干部是否能做到廉洁自律,率先垂范,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很大。

11. 是字句,主宾不搭配。如:

A.在世界教育史上,中国的文字和学校是最早出现的一个国家。B.六月廿日,英模报告团来到新星集团,恰巧是这个集团被评为国家一级企业的大喜日子,双喜临门,人们喜气洋洋。

12.介词误用造成主客易位。主要是“对”“对于”“与”“为„„所”如: A.我们对于“比较文学”是个陌生的概念,读读钱钟书的《谈中国诗》或许能引你走出陌生的境地。

B.法院日前审理了一起因一句脏话引起的赔偿案,大家都为这一家人为老不尊,为幼不敬的行为所不齿。

13.歧义词。注意短句,且语法、语义都无问题,看是否有多音字多义词。如:

A.这批种子保管没问题

B.张指导员把我们几个连的干部叫到了团部

C.教我们的李老师,每星期一要到教师进修学院去上课。

14.语义重复(其中相当一部分有可能使句式杂糅)。如:为了„„目的、因为„„原因、可以堪、日夜朝夕、首先„„放在首位、过分的溢美、参赛者大多以青年教师为主、凯旋归来、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

A.一场灾难性的厄运降临到他身上

B.由于思想水平不高以及文字表现力差的限制,缺点和错误是难免的。C.由于社员们精心管理的结果

15.否定多用。注意“防止”“ 禁”“ 禁止”“ 忌”“ 忘”“ 避免”等此语后是否有否定副词。如:

A.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B.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C.近几年来,王老师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各地练习题,积累了大量的习题资料。

16.句式整齐,语气和谐。如:

A.良好的国际收支状况,国家外汇储备充足,对抵御这次国际金融风暴的冲击,发挥了重要作用。

B.过去产品的质量不是比沿海的抵,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17.重、又、再、复等词,需要有呼应的语境。如: A.我们房地产公司的口号是“重筑城市辉煌明天”。18.与事实、逻辑不符。如:

A.我每次向他借书,他不顾年老体衰,亲自冒着严寒酷暑,跑进小书房寻找。

19.虚词误用。最常用的虚词,“在”“从”“把”“被”“对”“就”等。如:

A.某市委对政协的领导落到实处,充分发挥了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作用。20.语言习惯。如:

A.河南鹤壁市公安局山城分局,破获一起价值70余万元的特大盗车团伙案。B.今年全厂棉布平均入库一等品率提高了3个百分点。

C.这些软件如果单卖共要1000元,可合在—起才340元,价钱便宜了近三分之二。

21.绝对与相对。如:

A.蹩脚的理论家最常见的错误,就是不懂得哲学差不多不是研究出来,而是从生命深处涌现出来的。

22. 词语感情色彩与句子的感情色彩不协调。如:

A.熟悉王华的人都称他是年轻的“老”共产党员,大概是年轻气盛的缘故,他给人的总是在拼搏、在开拓。

句式杂糅

说简单点就是一句话内含有两个语句——两个谓语结构。一般情况下有两种情况:

1、两个谓语结构表意相同,大多数的杂糅句都属于这一类。例如: A:这种药的主要成分是由当归、贝母等配制而成的。

就是由“这种药的主要成分是当归、贝母等。”“这种药是由当归、贝母等配制而成的。”两句杂糅而成。

B:一本译著的出版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才能与读者见面哪? 就是由“一本译著的出版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呀?”“一本译著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才能与读者见面哪?”两句杂糅而成。

C:他的家乡是黑龙江青冈县人。

就是由“他的家乡是黑龙江青冈县。”“他是黑龙江青冈县人。”两句杂糅而成。

2、一句话中两个谓语结构表意不同,且不属于连动、兼语结构,系两个独立句子合在一个句子中造成的一种杂糅现象。例如:

A:美国的人权报告充满了颠倒是非,隐瞒捏造事实,以及对中国人民的恶毒诬蔑与仇恨。

记叙文阅读复习三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中考考试说明中有关记叙文阅读的要求。

2、掌握记叙文阅读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记叙文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记叙文阅读的一般方法,理解方法的实际运用。

教学难点:

让学生真正掌握阅读的一些基本方法并灵活运用一些基本的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回忆:记叙的六要素、记叙的人称、记叙的顺序。

考查要点:

1.把握记叙的要素。

2.理清记叙的线索。

3分析表达的方式。

4评析文中的人物。

5探究文章的主题。

6.揣摩作品的特色。

7品味丰富的语言.8联系生活实践,对文中的主旨、观点、作者的情感发表见解,或提出看法、建议等。

方法指导:自学方法点击

1..把握记叙的要素。分析记叙的要求、人称和顺序。

2.理清记叙的线索。

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是谋篇布局的重要因素。沿着线索可以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进而理解全篇的思想内容。写作中常用的线索主要有:以“物”为线索、以“事”为线索、以“人”为线索、以“时间”为线索、以“地点”为线索、以“感情”为线索、以“景物变化”为线索、以“行踪”为线索。与此同时,还有几种情况:有的明线与暗线交织发展,有的双线并行发展。线索对文章主题、人物、结构有一定的表达作用。3分析表达的方式

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一般来说,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但常常辅之以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

在记叙文中,较多地会用到描写的表达方式,其作用是达到使描写对象栩栩如生,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描写主要分为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和人物(语言、动作、心理、肖像)描写,其次关于描写还经常出现以下概念:场面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情、渲染气氛等。

社会环境描写。可以交代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语言描写表露人物感情、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动作描写显示人物精神与性格,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

心理描写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肖像描写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在记叙文中,还经常用到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为了揭示事物所蕴含的意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记叙文中的议论,一般是先叙后议,也有少数是先议后叙。记叙文中的抒情有两种:一是作者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叫直接抒情;一种是寓情于景或托物抒情或寄情于人,叫间接抒情。4 评析文中的人物。

分析对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指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描写。环境描写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自然环境描写指对日月星云、山水草木等自然现象的描写。自然环境描写能渲染人物的心情,烘托人物的形象,推动情节的发展,起到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社会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的社会背景的描写。

描写作用(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

例1 :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故乡》(体现了闰土麻木、迟钝、痛苦的性格和情感)体现人物性格、情感

例2: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孔乙己》(集中而简练的概括了人物的特殊身份,预示了人物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体现人物身份

例3中年闰土的贫穷、衰老、麻木、迟钝、痛苦,反映了当时农村经济萧条,农民生活困苦的社会背景。反映社会环境

备注:某种作用不是分割开来独立体现的,常会出现几种作用同时存在于一段描写中的现象。希望答题人冷静剖析,答准答全面。

描写作用(自然环境)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情感

中秋过后,秋风十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孔乙己》(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烘托了人物凄凉的心情)

展开、推动故事情节

雨越下越大了,裹着冷风,夹着雷鸣,一起向慌乱的人们袭来,也好像在向没带雨具的我示威。……妈妈来给我送伞来了《雨中情》(有了这场雨,才有了妈妈送伞的情节,才能体现妈妈对我的爱,环境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象征和暗示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故乡》(再现记忆中故乡的美丽图画,是“我”美好希望的象征,表达了“我”对新生活的渴求,对未来的一种朦胧的憧憬。)探究文章的主题;主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准确把握文章主题是读懂一篇文章的关键。探究文章的主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抓住文中直接告诉读者中心意思的语句。

②抓住文章开头、结尾段中提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关键句,用适当的词语连贯起来。重点句子大多寓意深远、意在言外,阅读中也必须下力气、花功夫。把握好这两个地方,往往会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顿感“柳暗花明又一村”。

③还可以通过结构分析来归纳中心意思,把文章各部分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总结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等。

6.揣摩作品的特色。

作品的特色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分析,中考试题中较多从艺术特色的角度出题,多从两个方面展开:

①修辞手法的运用:主要有比喻、拟人、对比等。

②表现手法的运用:主要有欲扬先抑、象征手法、伏笔照应、首尾呼应、虚实相生、正反结合、悬念误会、卒章显志、托物寓意等。

7、品味丰富的语言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章的语言可谓是精彩纷呈,有的精炼准确、有的形象生动、有的个性鲜明、有的精警含蓄、有的感情浓郁。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是记叙文语言的特点。揣摩记叙文的语言不能脱离其语言环境,可以从词语的选择、句式的选择、句序的选择、表达方式的选择、修辞方法的选择等方面去分析、体味。

8、联系生活实践,对文中的主旨、观点、作者的情感发表见解,或提出看法、建议等。这类开放性试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阅读体会、主题理解等多方面综合回答。

另外,在记叙文阅读中应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如何正确理解文中的重要词语:所谓文中重要词语,是在文章主题、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词语。理解这些词语对于读懂全文作用极大。理解这类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一是弄清这些词语本身有哪些含义,二是结合它们所处的上下文语境进行揣摩,三是这种揣摩出来的含义是否吻合全文的主题和思路。

2.如何概括事件:找中心句;找关键词;自己概括(什么人做什么事结果怎样)

3.如何归纳全文主题:

①看开头。很多文章都是开篇点题,因此分析开篇,有助于把握主题。

②看末尾。许多文章篇末点题,注意分析文章结束部分,也可以迅速捕捉到主题。

③分析文中议论抒情的部分。记叙文中记叙、描写部分是“画龙”,而议论、抒情部分则往往是“点睛”。抓住“睛”有助于抓住主题。

④抓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目能传神,文章的题目总能或显或隐地传达出文章的主题,所以要注意分析题目。

⑤分析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你只要分析出该文是在何种背景下、为什么而写的,主题也就呼之欲出了。

具体学习步骤如下: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中心。

2.看出文章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大体了解文章的思路,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文章层次。

3.感受文章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和句义,领会词句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5.找出文中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深层含义。

6.欣赏文章中优美、精辟的语句,初步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描写,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7.阅读散文,要理解作者所写的人或事物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选材、组材的特点,体会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8.阅读小说,要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人物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了解故事的情节,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记叙文阅读指导学案

(二)学习目标:

1、掌握记叙文阅读的相关知识

2、了解记叙文的考点

3、学会做记叙文的阅读题,提高思维能力。学习重点:

1、了解记叙文的记叙文概念、六要素、线索、顺序、表达方式、人称、描写的作用

2、掌握考点知识学习难点:学会做记叙文的阅读题学习时间:二课时学习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文根据课标精神,记叙文阅读考查包括如下内容:辨析记叙的要素、人称和顺序,明确其作用;理解记叙与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能整体感知课内外阅读材料的内容,准确理解文章的中心;清楚作者行文思路;结合语境准确揣摩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对作品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能有自己的看法和体验;对其艺术手法能进行必要的赏析和评价。

记叙文阅读材料大多来自课外,主要为主观性试题,多数题目的答案要求用文字来表达,不追求唯一性和标准化。但也有一定数量的选择题,以保证知识的覆盖面和考查评分的客观性。

二、知识讲解(接第一课时)

11、常用的修辞方法:①比喻(形象,生动……);②拟人(形象,生动……);③夸张;④排比(增强气势);⑤对偶;⑥引用(增强气势);⑦设问;⑧反问(增强语气)。比喻句的作用可能有:形象、生动地描写了什么(本体)的哪些特点。排比句作用是节奏明快,语气连贯,读起来酣畅淋漓,气势磅礴,表达出强烈的感情。

12、记叙文的表现手法(写作方法):①象征;②对比;③衬托(人物);④烘托(气氛);⑤伏笔/铺垫;⑥照应/呼应;⑦扬抑(欲……先……);⑧借景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⑨悬念;⑩巧合。

记叙文阅读复习三 篇6

一、学习目标

1、能够说出记叙文的定义、六要素等相关知识

2、能够在一篇具体的文章中找出文章的六要素,并根据六要素找出文章线索,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能够在具体文句中判定10种不同的修辞手法,并且分析其作用

4、能解释文中指定词语的意思,品味其表达效果

5、能分析文中的句子和段落,分析其作用

6、能联系上下文,概括文章主旨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联系上下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文章主旨;解释文中指定词语的意思,品味其表达效果;在具体文句中判定10种不同的修辞手法,并且分析其作用;分析文中的句子和段落,分析其作用;在文章中找出文章的六要素,并根据六要素找出文章线索;各个考点的答题思路。

难点:联系上下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文章主旨;解释文中指定词语的意思,品味其表达效果;在具体文句中判定10种不同的修辞手法,并且分析其作用;分析文中的句子和段落,分析其作用。

三、自主学习

(一)记叙文的文体知识

1、概念:记叙文是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一体的一种文体。它最突出的特点是“以事感人,以情动人”,即通过具体地记叙事件、形象地描写人物活动来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感情立场,读后使人受到感染和影响。

2、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记叙文的六要素。分析要素的作用有助于把握文章的内容。

3、线索:线索常见的有六种:物线(具体的实物)、事线、人线、地线(地点)、时线(时间)及感情线,有的文章还有明暗两条线索。分析线索有助于把握行文的思路和全文的结构。

4、顺序:记叙的顺序主要有三种: 顺叙、倒叙、插叙。

(1)顺叙的作用是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的作用是:可制造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插叙的作用是: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可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分析记叙的顺序,可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条理、层次,体会不同的叙述方式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阅读时,要善于抓住语言标志来判断。

5、人称:人称有三种: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常用的是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第一人称显得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6、详略:最能突出文章中心的要详写,与中心关系不大的要略写,无关的则不写

7、中心思想:对中心思想的归纳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分析文章标题。标题是文眼,有的文章的标题就是文章中心的高度概括(2)分析文章材料。可通过材料蕴含的意义总结出中心思想。

(3)分析文章的开头与结尾。有的文章开篇点题,有的文章在篇末点明主题或深化主题,通过对文章开头或结尾的分析,就可以捕捉到文章的中心思想。

(4)分析文章中的议论、抒情句。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往往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句子来揣摩文章的意图,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从而总结出中心思想。

7、表达方式:记叙文常用的主要有四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1)记叙,指作者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必要的交代和说明。

(2)描写,按内容可分为肖像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等。从描写角度还可以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3)议论,指作者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及看法。

(4)抒情,抒情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或寓情于景,或寓情于事,或寓情于理。作用是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8、修辞手法(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八种)(1)比喻:使事物生动形象,使事理通俗浅显。(2)拟人:人格化,生动形象,有趣味性。(3)排比:加强语言气势,使感情更强烈。(4)设问:引起思考,突出答案。(5)反问: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感情。(6)反复:强调语气,强化内容。(7)对偶:句式整齐,结构统一。(8)夸张:突出特点,极力地表现。(9)突出的写作技法(表现手法)

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象征、烘托、衬托

(二)中考记叙文的考点及题型 考点一:找出文章的线索 1.考察形式

主观表述题,分值1分。即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回答问题 2.常见问法

(1)选文以什么为线索(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3)整体感知全文,说说作者的行文思路(4)请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并简析其效果 3.方法技巧

(1)常见的线索有六类:①时间;②地点;③人物;④事物;⑤事件;⑥情感变化;(2)关注文章标题;(3)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4)找出文中的议论抒情句。考点二: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考察形式

主观表述题,根据要求概括的事件,通常是概括出一件事情1分。同样是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的文体知识进行作答 2.常见问法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事件;(2)请用简洁的语言补全本文的情节;(3)本文记叙了那几件事(一件事情一分);(4)请概括出文中的两件事情 3.方法技巧

(1)题目扩展;(2)要素归纳;(3)段意合并 考点三:修辞手法 1.考察形式

主观表述题,分值2到3分。要求能在具体语句当中辨别出作者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接着分析其作用,最后体会情感 2.常见问法

(1)联系全文,说说你对……的理解;(2)揣摩选文第×段划线句子的含义;(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画线的句子;(4)文中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3.方法技巧

(1)首先从三方面判断句子。①特殊句式;②修辞手法;③用词;④表达方式。(2)其次结合具体语境说出作用。(3)最后联系全文,说说表达了某种情感。考点四:词语的含义及作用

1.考察形式

主观表述题,一般涉及两个词语,每个词语两分,共4分。要求既要解释词语的表层意思,又要解释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最后还要能说出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或者表现的情感。2.常见问法

(1)结合语境,说说第×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联系上下文,品味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谈谈×某段话中你对加点词的理解。3.方法技巧

(1)结合文章主旨理解;(2)联系具体语境;(3)结合修辞手法;(4)联系人物形象;(5)根据词性(一般是动词)考点五:句段的作用 1.考察形式

主观表述题,分值一般是3分,要求根据段落所在的位置准确判断某一段的作用 2.常见问法

(1)文章结尾一段有何作用?(2)试着分析文章第×段在文中的作用。(3)文章的第一段在文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3.方法技巧

(1)从句段的位置角度;(2)从写作手法入手 考点六:文章主旨 1.考察形式

主观表述题,分值一般为3分,要求在掌握文章线索和内容的基础上领悟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 2.常见问法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事件;(2)用简洁的语言补全文章的情节;(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方法技巧

(1)题目扩展;(2)要素归纳;(3)段意合并;(4)摘录句段;(5)抓住重点段落的主要事件概括。

答题模式是:本文记叙了(描写了、刻画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三)、记叙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解答现代文阅读的基本要领是:整体把握,顺藤摸瓜。一般程序是:理解标题——通读全文——认真审题——再读原文——作答试题。

1、理解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往往是文章内容和中心思想的高度浓缩。从文中标题中,可大致看出文章所要描述的内容,可推测出其中蕴含的思想主旨。阅读时,首先从题目着眼,仔细揣摩,抓纲举目。

2、通读全文

通读全文的目的是对文章有个大致的把握,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理清思路,弄清结构,概括大意,明确详略,归纳中心,体验情感。具体做法:

(1)第一遍,浏览性阅读,摄取各段大意,解决一个问题:写什么?(2)第二遍,解答性阅读,参悟一些重要句子、段落,作答试题,解决第二个问题:主旨是什么?(3)第三遍,检查性阅读,对答案进行验证和补充,看答案是否针对试题,解答是否全面。(4)注意在文章结构上起过渡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尤其是各段的中心句,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和结构层次。

3、认真审题:认真审题,就是要仔细分析题干,把握题目要求,把握题干中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各种信息。审题时应注意四点:(1)弄清题干中所具有的态度或倾向。题干如果是否定形式就采用先反后正的答题方式,避免遗漏要点;如果是肯定形式,就采用正面的答题方式。(2)弄清题干语言的构成形式,确定答题语言形式。(3)弄清题干中作者的话和命题者的话。题目中出现作者的语句一般是学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对象,而命题者的话一般起到引导学生明确答题重点或者提供限制条件的作用。(4)要弄清试题中常用的名词术语,题干中出现的各文体常用术语,这是在暗中考查学生的语文基础,同时也是题目赋分点所在,学生理解清楚,可很好地根治答非所问的弊病。

4、再读原文

做阅读题要求学生要有整体意识,这样在解答试题时,才能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准确答题。做到眼中有问题,心中有全文,多考虑全文的主旨和思路。

5、作答试题

应遵循以下原则:(1)问什么答什么,使答案充分、准确、有条理;(2)多从原文中筛选、提炼、整合语句作答,保证文通句顺;(3)对于理解性简答题应注意“踩点”给分,要扣点答题,如不限制字数,可适当多陈述自己见解。(4)书写要工整,条理要清晰,力求卷面整洁美观。

一、常见的题型答题方略

题型1 本文标题的作用是什么?(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明文章主旨或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题型2 概括文章(文段)内容。

(1)弄清六要素,然后根据“何时、何地谁干什么?结果怎样?”或者“什么怎么样”的思路组织语言。(2)准确、清楚、简洁,不要把概括内容变成原文复述。

题型3 归纳记叙文主旨。(1)从分析文章层次结构入手;(2)从分析人物和事件入手;(3)综合分析文章的题目、开头或结尾,从而归纳中心思想。一般可以套用这样的公式来概括:本文通过记叙……事,表现(赞扬、揭露)了……精神(品质、实质)。

题型4 分析人物形象:(1)检索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神情、肖像等描写;(2)检索精彩的细节描写;(3)抓住关键性语句深入分析;(4)从以上信息中提取关键词来分析人物性格,对结果进行加工合并。

题型5 划线句(某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先分析属于何种描写方法,而后分析其作用:(1)人物描写,表现了人物XX的特点,突出人物XX的性格(心理、品质);(2)环境描写,烘托了一种XX气氛,表达了XX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心理)。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④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A、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题。B、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题型6 句子的修辞、作用?或句子表达效果、赏析:(1)分析句子中的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析该句的修辞及修辞作用。

比喻用(事物)比喻(事物),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XX特点(情态),表达了人物的XX的情感。

拟人把XX事物拟人化(或赋予XX人的情感),形象地表现人物的XX情状,写出了……的特点。

排比使句式整齐,气势更强烈,强调了(事物)的XX,突出了(人物)的XX情感。夸张夸大(缩小)了……,突出了……的特点,表现了……的感情。反问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情感。

设问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导对问题的关注,给人以启迪,使文章波澜起伏有变化。对偶句式整齐,结构统一,给人以美感。引用引用诗句或哲理句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

题型7 感受作者情感试题的做法:记叙文作者的情感往往在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以及文中抒情议论的地方蕴含着。

题型8 评价类试题的具体做法:(1)正确领悟文章内涵,细读文本,要紧密结合选文的有关内容进行评说;(2)紧扣原文,紧扣题目所问,感受、体会认识作品,不可不着边际的空谈;(3)感受一定要联系实际,应该有个性体验,要独特、有新意。要仔细咀嚼文中重要语句的内涵,尤其是包含作者情感倾向或体现文章主旨的句子。这是评价的出发点。(4)无论赞成与否,都要说出令人信服的理由,即言之有理。题型9 某段在文中的作用。

在文章开头:(1)引出下文;(2)点明故事所要描写的内容;(3)照应文章标题;(4)设置悬念,吸引读者;(5)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作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在文章中间:(1)过渡(承上启下);(2)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作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在文章结尾:(1)总结全文;(2)画龙点睛,点明文章主旨;(3)意味深长,让人回味无穷。

记叙文应试小贴士:整体感知是灯塔,词句理解有方向。概括莫忘“六要素”,体会要从文中来。信息筛选勿遗漏,梳理归纳条理清。修辞效果要分清,语言赏析重内容。段落作用看位置,性格分析看描写。表达方式作用异,议论抒情显主旨。答题要点要全面,准确到位得分高。

四、教师解析重难点

五、学生实战演练 一碗米粉

徐全庆

⑴天有些冷了,父亲突然对我说,陪我去一趟桂林吧。父亲越来越老了,行动也越来越不方便了,已经不能独自外出了。我那时正好要去西双版纳,就说,桂林你已去过了,西双版 纳还没去过,干脆和我一起去西双版纳吧。父亲摇摇头。我又提了几个父亲没去过的地方,父亲仍然摇头,态度很坚决。

⑵没办法,只好陪父亲去桂林。路上,我问,为什么非要去桂林呢?父亲说,我要去吃米粉。就为这原因?我哭笑不得。桂林米粉,我们那儿就有卖的,大老远跑去就为吃碗米粉,看来,父亲真的变成了老小孩。

⑶车站旁边就有卖米粉的,我说,给你买一碗?父亲不让,带着我一家一家地找。我说,随便买一碗不就行了,何必找来找去的。父亲很坚决地说,不,我要找一位姓杨的。我奇怪,他的米粉特别好吃?父亲嗯了一声,又说,我还欠他一碗米粉钱呢。

⑷父亲说,那是十五年前的事了。那次他来桂林,玩得很开心,眼看返程的时间就要到了,他匆匆赶到车站,买了返程的车票。这时,肚子咕咕地叫个不停,于是就在一家小店要了一碗米粉。也许是因为太饿了的缘故吧,那天的米粉特别好吃。可是等他付钱的时候,他愣住了,手插在衣兜里怎么也拿不出来。他的钱包丢了,身上一分钱也没有了。他尴尬地站在那里,脸上立刻冒出一层汗。店主看出了他窘态,问,没带钱?父亲低下头说,钱丢了。这样吧,把你的地址、姓名给我,回去我一定把钱寄来给你。店主又打量了一下父亲,说,不用了,下次到桂林来,还来吃我的米粉,不过得给两份钱。

⑸父亲红着脸答应了。十五年了,父亲没有再来过桂林,那碗米粉在父亲的心头挥之不去。他甚至不知道那位店主叫什么名字,只知道他姓杨。

⑹父亲和我把车站周围的小吃店找了几遍,也没有找到那位姓杨的。父亲就向人打听,终于有人告诉父亲,姓杨的店主早搬走了,搬到哪里没有人知道。失望如厚厚的阴云,蒙在父亲的脸上,他连连叹气。

⑺父亲开始带我在桂林慢慢寻找。要在那么大的桂林寻找一个不知道姓名的人,谈何容易。我们找了整整两天,也没有找到。天越发冷了,再过24小时我们就要回去了。这时,我突然想到,在网上寻找那位姓杨的店主。我进了一家网吧,在网上发帖,请网友帮忙寻找。⑻第二天中午,有人打我手机,说他就是我们要找的人,请我和父亲去吃他的米粉。我和父亲按他说的地址真的找到了他。父亲一眼就认出了他,快走了两步,上前紧紧握住他的手,说,可找到你了,可找到你了!语气中满是激动。老杨的头发全白了,动作慢慢腾腾的,老态毕现。

⑼只是我有些疑惑,这个小店我前天来过,店主是个年轻人。也许是他的儿子吧,我想。⑽米粉端上来了,味道确实不错。父亲吃得很香,也很从容。然后,父亲执意按照自己的标准付了钱。

⑾临别时,父亲又一次握住了老杨的手,说,要是我还能来桂林,我还来吃你的米粉。⑿老杨使劲地点头,久久地握着父亲的手。

⒀返回途中,我的电话响了,是老杨打来的。他说,我们吃米粉的那家小店并不是他的,他身体不好,几年前就收了生意。听说我们在找他,他特意和店主商量,临时当了一会儿店主,又给我们做了一次米粉。他说,他今天特别高兴。

(14)挂上电话,我的眼中留下了两行泪水。那碗米粉的香味弥漫在我的周围,温暖着我。

1.选文以什么为线索?(1分)

答: 2.联系选文语境,理解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①他尴尬地站在那里,脸上立刻冒出一层汗水。..答:

②他没有说话,只是使劲握了握父亲的手。..答:

3.结合文意,说说你对选文最后一段中划线句子的理解。(2分)答:

4.杨店主和父亲分别是怎样的人,结合文中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

答:

5.读完全文,结合你的自身经验,谈谈你的收获。(3分)

答:

父亲的节日 金

①那一天,参加一个集体宴会。一个长得很帅气的小男孩,转到我面前,扬着手中的一束花花草草,很兴奋的样子。这个调皮的小家伙,在一排花篮上抽抽取取,制作了一束鲜花。我逗他,给我吧。他立刻紧张起来,将花别到身后,一口回绝,不行,这是给我爸爸的。为什么要给爸爸呢,我问。他扬起小脸,明天是父亲节呀。

②哦,是父亲节。我当着众人的面夸奖他,真是个懂事的孩子。不料,他又扬起了小脸,很认真地问我,你给你爸爸准备礼物了吗?这一问。竟让我无法回答。因为,我还不曾想到过给我的父亲准备礼物。

③孩子看出我的窘相,抽出一枝康乃馨,放在我的手里,喏,你把这花带给你的爸爸吧,他一定会高兴的。我接过花,看着他那张天真的笑脸,觉得这孩子是个有心人。

④第二天早晨,是星期天,父亲来看我们了。父亲来,事先没有告诉我。他敲门的时候,我们还在梦乡中。看到父亲,我突然想起昨晚小男孩给我的花儿。那一枝花儿,我压根没有考虑带回来,顺手放在了饭桌上。我猜想,父亲知道今天是父亲节吗?

⑤敲门声也唤醒了女儿,她揉揉眼睛,跳下床,来到我的跟前,爸爸,把眼睛闭上。我以为她要跟我撒娇,或者做捉迷藏的游戏,便佯装闭眼。她从枕头旁边拿出一个手工做的桃子,放到我的手上。待我睁开眼,她在房间里欢呼雀跃,父亲节快乐,请爸爸吃桃子!⑥父亲看着女儿,女儿看着我,我看着父亲,场面有些尴尬。父亲嘀咕了一句,父亲节?随即像明白了什么似的,一个劲地夸着女儿,真是个懂事的乖孩子,将她引到了阳台上玩。父亲的举动,很明显是帮我解围。这一天,毕竟是父亲节,可我连一件礼物都没有准备。想到这,我的表情有些不自然。

⑦过了一会儿,父亲又跑过来,在裤兜里摸了半天,摸出一个鼓鼓的信封来,摆在桌上。听你母亲说,你们买房子缺钱,我们想办法凑了点,你收好了。我坚持不要,父亲显得有点不高兴,咱们父子之间谁跟谁呀。等你们日子过好后,再孝敬我们也是一样的嘛。见我接下钱,父亲又开了口,老家的杉木已成材,还有一些槐树楝树,都伐倒了,放在河里浸泡,等秋凉时,就能动手打几件家具了,我们帮不上大忙,能帮多少算多少。

⑧没说几句话,父亲就要走了。留他吃饭,他说,家里正忙着插秧,你母亲叫我早去早回。母亲前几天刚从我这儿返乡,一定是她与父亲商量好了的。父亲说走就要走,临行前,他到我的书房里,试探着问,能不能把你写的书送几本给我,带回去给庄上的人翻翻。⑨拿书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书橱上有两张票,便递到父亲手里。父亲很开心,是戏票吗?等秧插完了,陪你母亲来,她喜欢看戏哩。

⑩父亲拿着书,又带着戏票,欢欢喜喜地走了。我的手里,捏着父亲送来的厚厚一叠钱,沉默了好一阵子。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条线索主要记叙了哪几件事?(至少写2件)(3分)

答:

2.结合一个具体语句简析人物描写的作用。(不超过50 字)(3 分)答:

3.文末划线句“沉默了好一阵子”中“沉默”体现出“我”怎样的心理?(3 分)

答:

4.第②段与第⑥段中分别写“我”、“父亲”夸孩子“懂事”的用意是什么?(3分)

答:

5.⑨段划线句“父亲很开心”中“父亲”开心的原因是什么?(2分)

答:

五、教师总结

六、巩固练习萌芽

在院子里乘凉,老是看见邻家一个小男孩吃葡萄时把葡萄核埋在一个装满土的花盆里。起先,我并不在意,看久了,便问:“你怎么老把葡萄核埋在花盆里?” “我想种出葡萄来。”他头都不抬。

“可种葡萄是用葡萄藤插栽呀,你这样种不出的。” “知道。”

“那你干吗还这样?”我好奇了。

“种葡萄非要用葡萄藤吗?我想创造奇迹。”孩子抬起头,眼里贮满了希望。

过后,总看见男孩精心地为他种下的葡萄浇水,然后就蹲在花盆前发呆,眼中尽是希冀,以至于院子里其他小孩子叫他去玩,他也不理。显然,他沉浸在他的希冀里。

男孩的家长几天后才发现男孩的古怪。这天,家里正好酱油用完了,男孩正蹲在门外,他父亲叫他去买酱油,连叫了风声,没人应,出去一看,发现男孩呆呆地蹲在花盆前,父亲便说:“你蹲在这里干什么?叫你几声都听不见,你心到哪儿去了,买酱油去。”说着,便递钱给了孩子。

男孩去了不久,还没回来,孩子的父亲慌了,忙走出去。一出去,就看见孩子还蹲在门口那花盆前,手里捏着他给的钱。

孩子的父亲生气了,过去一把扯着孩子的手,熊道:“你怎么搞的?叫你买酱油,你还死在这里?”

孩子的心思还在花盆里,葡萄核栽进去很久了,还没发芽,孩子有些失望了,他说:“我在想这葡萄怎么不发芽?”

孩子的父亲听了,更生气了,大声说:“以前就跟你说过,你这样做没用,你真是执迷不悟(执:固执,坚持;迷:迷惑;悟:觉悟。坚持错误而不觉悟。)。”说着打了孩子一个耳光,并举起花盆,把它摔碎了。

孩子看着满地泥土与碎片,哭了。

男孩毕竟还小,他在沉默了几天后,又恢复了以往的活泼,又开始和院里的小孩一起玩。一星期后,也是在乘凉的时候,我看见院里的一个女孩吃葡萄也把葡萄核埋在花盆里,我想过去告诉她葡萄核长不出葡萄,但还没等我过去,男孩也看见了,男孩走过去,跟女孩说:“你怎么老把葡萄核埋在花盆里?” “我想种出葡萄来。”

“种葡萄要用葡萄藤插栽,你这样种不出的。” “知道。”

“那你干吗还这样?”

“种葡萄非要用葡萄藤吗?我想创造奇迹。”女孩抬起头,眼里贮满了希望。男孩说:“真的,你这样做没用,我以前也这样做过,没用的。” “种下去要每天浇水,你知道吗?”

男孩点点头,张开嘴,还想说什么,但什么也没说就跑回屋去了。

几天后,女孩的花里居然长出嫩嫩的葡萄藤来,女孩开心极了,我看见她把院子里的小孩都叫去,也叫了男孩。但男孩没去,男孩在一群孩子围着花盆看时,一个人躲在一边流泪了。我看见男孩流泪,走过去,我说:“你怎么在这里流泪?” 男孩说:“葡萄藤是女孩的父亲插下去的,我看见了。” 男孩又说:“她父亲真好。”说着,男孩呜呜地哭了。

1.文章以 为线索,写了两件事,试用尽可能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两件事的内容。(3分)

答:

2.这篇文章的题目含义丰富,引人深思。作者为什么要以“萌芽”为题呢?(3分)答:

3、男孩说:“葡萄藤是女孩的父亲插下去的,我看见了。”男孩又说:“她父亲真好。”男孩为什么称赞女孩的父亲“真好”?(2分)

答:

4、以下是关于男孩的两处描写,请根据文意分别指出其表达作用。(4分)

①过后,总看见男孩精心地浇水,然后就蹲在花盆前发呆,眼中尽是希望,院子里其他孩子叫他去玩,他也不理。

答:

②“你这样做真的没有用,我以前也这样做过,没用的。” 男孩摇着头,摆着手,着急地说。答:

5、这篇文章,给了我们哪些启示?(3分)答:

谢谢你,我的妹妹

彭 悦

亲爱的妹妹:

①看到这封信,你一定非常惊奇。不过你放心,姐姐没那个闲工夫以这种方式欺压你。烦劳我的小公主抽一会儿时间听听姐姐的心里话。你也许读了不到一半便会放下它,跑开去看动画片,但请你千万别把它扔掉,哪怕给你的娃娃当床垫也好,总有一天,你会弄懂信里的所有字词。

②妹妹,说实话,曾经,那段不堪回首的时光着实让我极度悲愤却又无可奈何。你凭借你特有的公主身份,用肉鼓鼓的小手肆无忌惮地掠夺、虐待着我拥有的一切。于是,我的书总是残缺的,我的闹钟不断更新,我喜欢的东西会不断出现在你的抽屉里……然而,随着你的长大,事情似乎有了好转,我的“残兵败将”逐渐少了,抱怨逐渐少了,我的笑容与日俱增。③妹妹,你知道吗,我曾经“恨”过你,但现在我要感谢你,因为你也教育了我,替我保留了某些离我远去的东西。

④你还记得那个飘着微雨的早晨吗?那天,我送你去幼儿园,路上你忽然停下了脚步。我奇怪地转过身,只见你正低头注视着什么,撑着的小伞移到一边,细雨飘洒在你头上、身上。走近一看,我才发现地上躺着一只死老鼠。“快走啊,”我不屑地说,“一只死老鼠有什么好看的?”你半天没应,许久才抬起头看着我缓缓地说:“姐姐,它好可怜。”那一刻,你的眼睛莹润澄澈。忽然记起儿时的我,也曾万分同情一只死去的老鼠。可是如今的我怎么了,那些简单干净的想法是在何时远离了我呢?突然间觉得,灰色的雨幕中,是你让我重见心中的彩虹。

⑤你还记得那个冬日的夜晚吗?你安静地躺在我身边,跟我讲巴拉巴拉小魔仙,讲你最喜欢的角色,一如我当年疯狂地追逐蜡笔小新、哆啦A梦、大耳朵图图时的陶醉。你说起你们班里可爱的男孩女孩,对他们的名字和事迹如数家珍。我这才意识到那些纯真的岁月里,许多带着微笑的脸已找不到配对的名字和事迹。有时你突然安静下来,眼睛盯着房门,我问你,你说门外有妖怪。在你眼里,一切都是真的,包括电视里的一切动画场景。我笑,伸手抱住你。我懂你的“妖怪”以及你的“一切存在”,因为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现在的你像极了从前的我。半透明夜色中,你的眼睛如星星般不断闪烁,那么大、那么亮,世上的一切都可从你眼中呈现。那个夜晚,不断有纯纯的东西从我心底升起,阳光般的温暖洒满整个被窝。妹妹,有你,我的世界便有了暖意。

⑥妹妹,我真的想对你说声谢谢。在灯红酒绿的时代,在风尘仆仆走过烟雨花开的季节之后,除了你,我的身边还有谁能唤醒我遥远的单纯与天真呢?我想,你是一个赤子。你以纯真无瑕的水晶般的心灵守候着一方净土,并把清泉悄悄注入我沾染过尘秽的心田。⑦我似乎看到熟睡中的你嘴角微翘。今夜,陪伴着你的一定又是一个纯洁干净的梦。⑧最后,祝我的小公主健康成长,每天都开心,越来越漂亮!曾饱受你“摧残”的姐姐

1.本文以 为行文线索。(2分)

2.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感谢的事?(2分)

(1)

(2)3.选文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一例,并简要分析。(3分)答:

4.结合语境,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

我想,你是一个赤子。你以纯真无瑕的水晶般的心灵守候着一方净土,并把清泉悄悄注入我沾染过尘秽的心田。

答: 5.简要分析第③段在结构上的作用。(3分)

答: 6.联系上下文,提炼文章的主旨。(3分)

答:

一、总结

技巧:

易错点:

其它:

二、个人反思

上一篇:九年级物理教师教学心得体会下一篇:场地合作条件及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