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复习之记叙文(共8篇)
中考专题复习之记叙文 篇1
2010年中考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之品味重要词语、关键句段在具体语言
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教案教学设计(语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2010年中考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之品味重要词语、关键句段在具体语言
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教案教学设计(语 2012-04-08
陈袁滩中学 雷晓东
一、复习目标:
1、梳理一般记叙文的阅读体系。
2、梳理一般记叙文的阅读方法。
二、复习重点:
品味重要词语、关键句段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三、教具使用: 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计划:一课时
五、复习方法:归纳法,讲练结合法
六、教学流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记叙文的阅读方法。同学们能说说都学过那些记叙文吗?
(二)中考中记叙文的考点:
1、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和思路。
2、归纳文章中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4、分析文章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5、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段落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
6、对文章的某一方面提出疑问并有自己的看法。
(三)记叙文知识体系:
1、什么是记叙文?(记叙文的概念)
一般来说,记叙文就是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兼以议论、抒情、说明来表达中心的一种文体。如小说、散文、寓言、童话、故事、通讯、游记、传记、回忆录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2、记叙文的分类: 按写作的内容来分:
(1)写人记叙文:通常描述人物的外貌、行动、心理、语言和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反映作品的主题。如:《我的母亲》、《阿长与〈山海经〉》。(2)叙事记叙文:以叙述事件为主,着重写清事件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局,通过事件表现作品的主题。如:《羚羊木雕》。
(3)写景记叙文:以描写景物为主,通过写景,寄托感情,表现主题。《春》、《济南的冬天》。
(4)状物记叙文:以写物为主,通过写物抒发感情,寄托志向。如:《安塞腰鼓》。
3、记叙文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握记叙的要素,是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和关键。
时间、地点 文中表示具体时空的词句。
人 物 一般把握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及次要人物的衬托作用。事件的起因 在掌握主要事件的基础上以“为什么发生这件事”示问解答。事件的经过 一般是主要事件的具体化,以“发生了什么事”示问解答。事件的结果 事件的结束,以“这件事最后怎么样”示问解答。
4、记叙的顺序:
(1)顺叙,即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阅读时注意标志时间的词语或句子。如:《最后一课》,按照时间顺序记叙韩麦尔先生为学生们上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2)倒叙,即以回忆的形式先把事情的结局写出来,然后写事情的发生、经过等。阅读时应特别注意“倒”“顺”之间的起讫点,认清那些起关键作用的词句和段落。如:(3)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情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的线索中断一下,进行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如:《背影》一文,开篇点题之后,插入了家庭祸不单行的追忆,既交代了背景,又为主体部分做好了铺垫。
5、记叙的线索:行文中,串联起各个事件或贯穿全文始终的事物或作者的情感。一般分为叙事线索和情感线索。要想准确地把握记叙的线索,首先要吃透原文,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事件的来龙去脉。在此基础上,分析各个材料之间的联系,揣测这些材料是凭借什么联系在一起的。弄清了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也就清楚地找到了文章的线索。
6、记叙的人称 通过辨析相关标志,予以确定。
第一人称:通常以“我、我们”的身份或语气叙述事件,使文章内容更真实确凿。第二人称:通常以“你、你们”的称谓来叙述事件,使文章的情感表达更亲切感人。第三人称:通常以“他、他们”的称谓或直接出现人物姓名来叙述有关第三者的事件。
7、记叙的详略
与主题有关者详写,与主题联系不紧密者略写。如《散步》一文,对散步过程中产生的分歧一笔带过,而着重写解决的过程,详细描写了“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这一场面,其原因只有一个,更好地表达文章主题:中年人对生活的使命感。
8、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文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常常辅以议论、抒情和说明。(1)记叙:体现在事件的叙述中,揭示事理,反映人物思想性格。
(2)描写:体现在人物或环境的描摹中,表现人物形象、渲染气氛、衬托情感、推动情节发展。
(3)抒情:体现在叙事过程中,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感悟、体验而表达出的喜、怒、哀、愁等爱憎感情,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之别。
(4)说明:体现在叙事过程中,对个别事物进行具体形象的说明,使记叙内容更详尽充实。(5)议论:体现在叙事过程中,对人物形象、事件所内含的意义进行哲理性分析表述,深化文章主题。
9、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常用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夸张、衬托、渲染、抑扬、白描。
(1)象征:通过借用某种特定的具体形象暗示特定的事物或情理的艺术手法。运用象征手法,可以把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以把不便于明说的意思含蓄地表示出来,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如《海燕》,用海燕象征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用风云、雷电象征反动势力。
(2)对比:是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的写作手法。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如《故乡》中,通过“我”回乡搬家时的见闻和感想,运用大量的对比手法,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经济破产,农民生活困苦不堪的历史真实,深刻揭示了帝、封、官压榨下的旧中国农民问题的严重性,表现了作者对旧社会的彻底否定和对新生活的热烈追求。
(3)夸张:通过对“事件”作扩大或缩小的形象描述,以突出事物的特征,增强艺术效果,启发联想,表达鲜明强烈的感情,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如《皇帝的新装》,写皇帝被骗,竟一丝不挂地沿街出游,突出他的愚蠢和虚伪。
(4)衬托: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事物。衬托有“正衬”和“反衬”两种。如《我的叔叔于勒》,为了批评极端势利的菲利普夫妇对自己亲弟弟的冷酷无情,就用约瑟夫对叔叔的深切同情来反衬。(5)、渲染:通过对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烘托来加重气氛,突出人物。如《故乡》的开头,渲染了深冬季节隐晦、严寒、寂静的气氛,描绘了荒凉萧条、没有活气的村景,十分贴切地烘托了“我”悲凉的心情。
(6)、抑扬:所谓“抑”就是按下、抑制;“扬”就是抬高扬起。如《变色龙》中的奥楚篾洛夫在刚知道狗咬人之事时,即席说了一大道“义正辞严”的慷慨之语,大有“为民除害”的清正之势,一个廉洁公正、不畏权势、执法严明的警察似乎呼之欲出;然而以后的多“变”则是对他第一次表态的极大讽刺,使他欺下媚上的卑劣个性暴露得更彻底、更清楚。
(7)白描:简练、质朴、轻捷、传神是白描手法的主要特征。它一般不用修辞手法。如《孔乙己》一文中对孔乙己的肖像描写“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这就是白描的写法,将孔乙己的身份、地位、遭遇和个性都显示了出来,既没有夸张,也没有刻意修饰,却显得更加真实。
10、品味重要词语、关键句段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1)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例句:①“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狡猾”本是贬义词,用在这儿怎么理解?这样的用词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狡猾”本是贬义词,含有“诡计多端”的意思,为什么要用在一个孩子身上呢?联系上下文的语境,“儿童” 和“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再结合文章的主题是为了刻画一位温柔、可亲、慈爱、公正、热爱学生的女教师形象,抒发“我”对启蒙老师无限敬爱的真挚感情。则可以推断出这是贬义词褒用,用以形容儿童天真顽皮的神态,从侧面表现了蔡老师对孩子的爱。
②“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的“无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分析:无非的本意是“只不过”的意思,如果不联系上下文,很难确定这句话的意思,可能误解为指东京的风光与中国的差不多,或误以为作者指在东京的清国留学生跟国内学生差不多,都盘辫子。如联系上下文,可知作者来东京探求救国救民之道,而看到清国留学生花天酒地不学无术的丑态,十分失望,此句正是表达了作者的这种情绪。
结论: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联系词语的本意,借助上下文和主题去推测、判断词语的含义。语言表述:原指„„,这里指„„,起到了(表达了)„„作用(感情)(2)理解关键句段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关键语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①点明题旨的句子:
记叙文的主旨句一般在文章的结尾。如《社戏》结尾写到:“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其实那夜的戏,看得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骂”,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来也实在平常。所谓“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其实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忆,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美好境界的渴望和追求。
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
一般穿插在行文的过程中或结尾,起到深化中心、烘托心情、表达情感、点明主旨的作用。如:《一件珍贵的衬衫》第四段在叙述我到医院后总理打来电话询问我的伤情后写道“周总理真是人民的好总理,我们工人阶级的贴心人哪!”用这样抒情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③总结全文的句子:
如:《一件珍贵的衬衫》的开头写道:“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件白色的确良衬衫。这不是一件普通的衬衫。这衬衫,凝聚着敬爱的周总理对工人群众的阶级深情。每当我看到它,周总理那高大光辉的形象就浮现在我的眼前。” ④起承转合的句子(过渡句):
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九段写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一句就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归纳解题方法:
首先要从本句入手,注意修饰限制成分;
其次要看句子所在的语段,注意与这相邻的上下句和与之对应的解说句; 第三,结合段意理解句子。
总之,要注意句子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含义要结合文章主旨中心去分析,表述要准确、通顺。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关键语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文章开头的段落。
2、文章中间的段落。
3、文章结尾的段落。关键语句、段落的作用:
(1)从内容看,是点明主旨或表达作者的主要感受,点明主旨(画龙点睛),表达作者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的思想感情等作用。
(2)从结构看,在文章的不同位置上句子和段落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在文章开头:有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下文埋设伏笔、作铺垫、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等作用、尾句总结、中间句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
在文章中间:有承接上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等作用 在文章结尾:有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独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
(3)从表达效果看:起升华中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4)从写作手法上:常有开篇点题、为后文设伏笔、作铺垫、深化中心、点明主旨、衬托、渲染、呼应、照应、对比、象征、先抑后扬等作用。
11、实战训练:
中考专题复习之记叙文 篇2
一、小专题的特性
1. 专一性。
“专题”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否则就无所谓“专”。如今中考化学命题的一个趋势不在于题目包含的知识点多,而在于对所考查点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挖掘。当然,化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小专题应以一个知识点为重点,赋予相关内容浓缩而成,但重心不能变。如物质的分类、离子的鉴定等。
2. 针对性。
开设小专题,必须做到有的放矢,才能见效,提高复习效率。在选择专题时,应针对学生在前面复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知识缺漏、能力差异、知识点的地位、中考命题的热点来作为问题背景选择专题,否则,专题就有可能失去其应有的功效。如节能减排问题。
二、小专题的来源
1. 从中考的热点找专题。
分析近几年的中考题可以发现,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和题型几乎年年都考。教师应对近几年出现的“信息给予题”、“实验探究题”等试题类型,进行专题复习,认真分析此类题目的特点,总结这类题目的解题规律,可加大对化学信息材料的补充,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快速准确地从题目所给材料中提取解题所需的信息的能力,使学生熟悉“猜想假设—实验探究—验证结论”的探究型试题解题方式。
如:不用试剂或用一种试剂鉴别各种物质、开放性试题、学科间的综合题等。如果将一个或几个热点串联成专题加以训练,必然会增强学生应试的针对性,提高每类题的得分率。
2. 从教材的重点、难点找专题。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学生容易掌握的,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差而导致解答推断题的能力不尽人意。因此,可以专门开设物质推断题专题,从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中例举一些经典试题,加以训练。
3. 从学生的知识、能力的薄弱环节找专题。
在总复习的测试中,常会出现一部分学生答对率低,某类能力题学生无从下手,特别是一些实验设计、实验评价、新信息题等,可以加以总结、对症下药,给学生开设相应的专题,并且对相应的专题进行归纳分析、思考总结,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形成解题思路方法,掌握解题规律。
三、小专题开设的注意点
1. 小专题的开设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又要略高于学生的平均水平。
教师对所选专题的讲解要做到“知识、方法、能力”的统一,切实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题的能力加强巩固薄弱环节。
2. 小专题要注重“精、透、准、难”四字。
“精”指内容要精选;“透”指教师要讲透,学生要吃透;“准”指重点、热点方向要准确;“难”指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3. 开设方式要多样化,增强学生的新鲜感。
小专题的讲解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可先开讲座,并配以一定数量的练习,也可以边讲边练;还可以让学生先做,教师批改后评讲、归纳。这样做,会在临近中考的气氛中给学生一些新鲜感、一些“凉”意,增强复习的效果。忌讲法单调。
四、小专题考查的热点
1. 环境与化学。
水污染、空气污染产生的来源和防治方法是经常考查的内容。它体现了化学知识与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是紧密相连的。从全球或地区环境污染的事实,或工厂与家居环境污染的事实,用相关的知识、能力和观点,考察环境污染的原因、治理的依据和过程,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从而引导和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情感,树立用所学知识去改造环境的信心,理解化学的魅力和价值。
2. 能源与化学。
能源危机是全世界必须面临的问题。从我国能源利用的国策、重大举措到能源利用的安全问题,均能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教育和能力检测,从而引导学生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高度,关心能源、节约能源,并在能源利用出现重大安全事故时,能够了解应对的方法,甚至顺利逃生。让化学与珍爱生命相结合。
3. 生命与化学。
将化学的概念、原理等知识和我们人类的生活、生产、科学研究相结合,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社会,体现它们的价值。使知识变“活”,更加贴近生活和生产,感受“生活处处有化学”,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被动的接受结论的记忆,人为编制繁琐技巧的解法,转为主动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体验,形成应用的意识,激发学生的能力。这样能使学生从沉重的记忆负担中解放出来,享受到应用的价值和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学力。
4. 材料与化学。
将化学知识与先进的科技材料相结合,体现了化学与科学、社会、生产、生活的相关性,有助于学生感受化学的真实与价值,真正体现“社会离不开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5. 综合与化学。
(1)探究性的综合题。
例1:土壤的酸碱度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测定一块土壤的酸碱度。(写出实验用品和实验步骤)
说明:最好的方案应该是设计合理、步骤简单,操作简便,试剂常见的方法。测土壤的酸碱度,首先应采样、溶解、静置、用pH试纸测定。
例2:现有六种溶液:盐酸、硝酸铜、氯化钾、碳酸钠、硫酸镁、硝酸银,把它们两两混合分放在三个烧杯中,所得三杯混合液均澄清透明(在本实验的条件下,微溶物均以沉淀形式存在)。
(1) 判断这三杯混合液的溶质分别是(写溶质的化学式):你作出这样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2) 用最经济简便的方法区分出这三个烧杯中各盛放哪两种溶液,简述操作过程。
说明:此题主要要明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物质的溶解性。分组时应先挑出AgNO3,将它与不反应的Cu (NO3) 2分在一组,然后将其作为已知条件,根据物质之间的关系鉴别出另外两组。
例3:水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与H2(含少量的CO2和水蒸气)。某学生通过下列实验,验证水煤气的主要成分。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说明:这是一道综合实验能力题。它包括:仪器的组成、物质的检验、实验现象的观察以及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评析:这类实验题既考查实验的基本操作,仪器的连接问题,又有实验方案的设计,语言的组织表达,以及对化学知识的分析、概括、推理与探究性融为一体。强调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又注重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验问题解决的综合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用实验解决问题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以及探究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2)学科之间综合。
例1:某学生做了如下实验:将一个不与盐酸反应的小球放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小球悬浮于液面。将几枚铁钉投入烧杯中,至不再有气泡产生(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和开始相比,小球的位置(%%)。
A.上浮B.不变
C.下沉D.沉至杯底
评析:将学科之间的知识综合进行命题,是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调整学生观察、解决问题的视角,用“整合”的观点面对现实社会的各种问题。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树立科学观点,都有重要意义。
中考专题复习 篇3
一、例题回放,明确题型
首先,回顾柳州市近五年句子赏析专题试题,由感性认识进入到理性认识。
例1:
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与《年年依旧的菜园》(5)(6)段,请从语言、写作手法角度分析其中你喜欢的一个选段。(4分)(2010年柳州市中考《年年依旧的菜园》)
例2:
文中第(9)段的景物描写很精彩,与下面文段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从表现手法及其作用来比较它们的共同特点。(3分)(2011年柳州市中考《品味时尚》)
例3:
第(7)段中“他冷冷地看了我一眼,转过身,歪歪跌跌的走了”一句,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表现了李想怎样的心理?(3分)(2012年柳州市中考《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
例4:
找出一处父子俩感动“我”的细节,抄出句子,并做简要赏析。(4分)2013年柳州市中考《雨中》)
例5:
请任选一个角度(如修辞手法、词语运用、描写方法、描写角度)赏析文章第④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3分)(2014年柳州市中考《父亲的雨》)
从这些题型当中,大致可概括出考查方向有以下几种,修辞手法、词语运用、人物描写、描写方法、描写角度以及其他表现手法,归纳图表如下:
二、回顾课本,方法探究
例题1请赏析: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安静不动的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选自七(上)老舍《济南的冬天》
解答;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山比作小摇篮,生动形象地写出山景小巧秀丽,表现了济南温暖、舒适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
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用“放”、“安静不动”、“低声说”将小山拟人化,赋予小山慈母之情,生动形象地写出小山像慈母般的温存、体贴、慈祥,表现了济南温暖、舒适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
修辞手法的考查,是句子赏析题最重要的考点,能分辨修辞手法并熟练掌握修辞手法的作用,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也归纳如下:
例题2:
请赏析: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选自八(上)朱自清《背影》
解题:
动作描写,描写了父亲穿过铁道的情况和爬上月台的艰难情形,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父亲年老体衰、动作迟缓、步履艰难的特点,表达了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外貌描写,描写了父亲暗淡朴素的穿着,呼应了上文的惨淡家境,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无私伟大的爱。
人物描写及其作用的考查也是学生在赏析句子时的重要考点,人物描写的方法及其作用,也归纳如下:
(1)外貌描写:揭示人物人份、地位、境遇,表现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语言描写: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
(3)动作描写:通过对人物个性化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心理和性格品质;
(4)神态描写:反映人物心理变化,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5)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心理特点,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例题3:
请赏析: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选自九(上)鲁迅《故乡》
解题:
环境描写,描写了萧瑟、凋敝的故乡景象,渲染了抑郁深沉的气氛,烘托了我悲凉的心情,为下文写故乡人、事的改变作铺垫。
环境描写作用通常是: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社会习俗、时代特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等;②渲染XX气氛;③烘托人物的XX心情;④表现人物XX性格;⑤揭示了文章XX主题;⑥为下文XX情节作铺垫;⑦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例题4:
请赏析: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选自七(上)朱自清《春》
解题:
运用了生动的动词,“钻”字写出了青草冲破土层的挤劲,表现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表现了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
运用了准确的形容词,“偷偷的”是“悄悄的、不知不觉的”意思,表现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嫩嫩的”写质地,“绿绿的”写颜色,准确形象的写出了春天“新”的特点,表现了春天的旺盛生命力。
词语赏析通常抓住关键动词、形容词、副词、拟声词、叠词等。
例题5:
请赏析: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选自七(下)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都通过百草园有趣的美景的描写来衬托(烘托、映衬)自己欢快、自在(高兴、惬意、舒畅等)的情感。
动静结合,“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是静态;“蝉在树叶里长吟、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是动态,动静结合,有张有弛,描绘了一个有声有色有趣的儿童乐园。
写作手法及其作用,是不少学生复习的盲点,下面归纳如下:
(1)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3)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衬托,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
(4)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5)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6)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例题6:
请赏析: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选自七(上)朱自清《春》
侧面描写,描写“花下”蜂闹蝶舞,侧面表现了花儿的繁荣、鲜艳和香甜,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从视觉角度描写了春花鲜艳的颜色,从嗅觉角度描写了春花香甜的味道,从听觉角度描写了蜜蜂喧闹的声音,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描写角度可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还包括人的感官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三、方法总结
通过以上例题的分析,结合相应考点的作用,我们就能更全面的答题,总结答题方法如下:
(1)句子赏析考查角度:①修辞手法。②人物描写。③景物描写。④词语运用。⑤表现手法。⑥描写角度。
(2)解题思路:找准角度→结合文本→分析效果。
(3)答题格式:方法、角度(修辞、描写手法等)+内容(写了什么具体内容)+作用(现人、物、景的特点和主旨、感情等)。
四、结语
中考专题复习图文转换之漫画 篇4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吗漫画图文转换题的三种类型。
2.掌握漫画图文转换题的解题技巧。
二、漫画知识了解:漫画是一种绘画艺术,它常用简单而又夸张的手法勾画出幽默诙谐的画面,表达作者对生活中真善美的歌颂,对假恶丑的鞭挞,从而给人以启迪和教育。
三、认识漫画图文转换题的类型 :
1、解说漫画内容。
2、揭示寓意、哲理或给人的启示。
3、给漫画拟写标题。
四、观察漫画,用简洁的文字说明漫画内容,50字左右。(3分)
五、仔细观察下面一幅漫画,说说它的讽刺意义。(2分)
六、为漫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注意:不能以“无题”为题。(2分)
中考专题复习之记叙文 篇5
词语理解与运用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我丈夫温和沉静的性格中我获益匪浅。....B.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C.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更应当不断学习,见异思迁,积极进取。....D.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又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强聒不舍。....2.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A.全球华人踊跃加入为地震灾区捐款和献血的行列中,展现出众志成城的惊人凝聚力。....B.我们要使博物馆的静态保护和以民间产业开发为特色的动态保护相得益彰。....C.那耸立在黄海之畔的天然巨石,有的像卧虎,有的像奔马,惟妙惟肖,姿态各异。....D.经历过九年前大地震的台湾同胞更能对四川灾民感同身受,除了出钱出力外,也为灾民祈求平安。....3.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A.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文学家以脍炙人口的诗句吟咏它,绘画家以使人迷恋的丹青描绘它,摄影师以令人神往的镜头记录它。
B.今年我国将发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届时通过电视直播,地球上的观众对航天员在空行走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C.改革开放30年来,南通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经济社会发展取季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人民生活安居乐业。
D.“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以来,各级各类学校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掌握自然规律以前,人们往往认为沙漠里有魔鬼在作怪;但是掌握了科学知识以后,人们便可以把这种光.怪陆离的现象解释清楚。...B.由于山体滑坡,奔赴汶川抗震救灾的队员往往突然会走投无路,但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及时....赶到目的地,开展救援工作。
C.贾里弄不懂,为什么平日他那些可歌可泣的行为不被人重视,而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小事却被当成了不起的....大事。
D.连云港地理区位非常重要是毋庸置疑的。她是我国沟通东西、连接南北的一个重要战略枢纽,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将发挥巨大作用。5.下列句了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他喜欢妄自菲薄别人,在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B.排球队大比分输给育才中学后,教练怨声载道,指责队员缺乏战斗力,没有给学校争光。....C.王伯年作为小区保安,工作兢兢业业,总是不厌其烦地为大家做好每一件事。....D.部分西方媒体别出心裁地剪接西藏“3 •14 ”事件的图片,歪曲报道事实真相。....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5月26日,北京奥运圣火在古城泰州传递,从省泰州中学到新区人民广场,沿途街道门庭若市。....B.发令枪响后,刘翔首当其冲,跑在最前头,最终夺得了金牌。....C.在自私自利者的心目中,公而忘私、舍己为人的行为是不堪设想的。....D.面对藏独分子突如其来的袭击,残疾人火炬手金晶毫不畏惧,双手紧紧抱着火炬,脸上流露出骄傲的神情。....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顶是
()
A.我们跟大家讨论××厂下岗职下如何克服困难自强不息的事迹。(形容性格坚强,做事果断)....B.干裂的嘴唇一张一翕地发出低低的声音。(一开一合的意思)....C.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适应时代的需要而出现或发....生)
D.因此,气象学家们总是忧心忡忡,深感内疚和不安。(形容心事重重.忧愁不安的样子)....8.依据语境,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即“模糊”,这里指马虎、不讲究)..B.在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过程中,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就可以形成无比强大的....力量)
C.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风光景色)..D.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赞美舞姿漂亮,好到了极点)....9.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加线的词语,不当的一项是()A.富有创意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养分。(勤奋努力,不知疲倦)B.当它(腰鼓声)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声音突然中止)C.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由于疾病的痛苦折磨而发出声音)
D.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留下眼泪。(乱七八糟的样子)10.对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典范,代表)..B.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植被:指胡髭)..C.我和母亲也都有些惘然。(惘然:失望)..D.他(它)伸展出他如盖的浓阴,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荫庇:比喻保护照顾)..11.下面这段话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细节来自观察,真知出于实践,语感源于积累。唯有深入细致的观察、苦心孤诣(A)的实践、持之以恒(B)的积累,才能妙笔生花(C),才能用少数几个句子把人物描写得栩栩如生(D),活灵活现!12.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赋闲:没有职业在家闲着。这里指..失业在家。)
B.但是灾难不因为中国农民的和平就降临到他们身上。(和平:指没有战争的状。)..C.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锤炼:..这里是反复推敲加以提炼的意思。)
D.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风骚:这里借指文学才华。)..1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在苍黄的天底下,远近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丝活气。②储存在这里的煤油太少了,他们 精打细算地使用这燃料。③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是一座一个样,绝不
④ 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 要保留一种怀疑求真的态度。A.躺 必须 雷同 不论/都 B.躺 必需 相同 即使/也 C.横 必须 雷同 不论/都 D.横 必需 相同 因为/所以 14.请选出依次填入句中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1)没有必要因叶落而紧张,也没有必要因挫折而放弃抗争,因为一花凋零______不了整个春天,一次挫折也荒废不了整个人生。
(2)小的事物也有大的境界,小事也能_________出大道理,即一滴水也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
(3)语言上的沟通________了我们的眼界,让我们在饱览本国文化之余,近距离地接触到了外国的文化。(4)请相信自己就是晴空中美丽彩虹上的一条色柱,_________你只会现出一种色彩,但你是有用的,彩虹因你而美丽。
A.荒芜
反应
开拓
既然 B.荒芜
反映
开阔
纵然 C.荒废
反映
开拓
纵然 D.荒废
反应
开阔
既然 15.依次在横线上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人类发明了种种工具挖掘出大自然亿万年积累下来的宝藏,谁能 那些斑驳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②我 地接过他的本子,看着那密密麻麻的数字,内心深表怀疑。③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A.断言 迟疑 浮动 B.预言 怀疑 漂动 C.断言 怀疑 漂动 D.预言 迟疑 浮动
16.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 宝藏。
②在这次为汶川大地震举行的各种赈灾活动中,人们点燃一支支贮满真情的蜡烛,_________受灾的人们渡过难关,走出灾难。
③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 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只要拥有希望,一切都将过去。A.寻找 祈求 尽管 B.寻求 乞求 尽管 C.寻找 乞求 但是 D.寻求 祈求 但是
17.依次填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加拿大一年一度的商业捕杀海豹活动 国际社会日益强烈的反对。②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防止灾区疫病流行和水源污染已经到了 的地步。
③美好的东西常常产生于极端恶劣的环境中,而舒适的环境,有利于事物的成长,未必有利于其品质的提升。
A.遭受 刻不容缓 即使/也 B.遭到 迫不及待 即使/也 C.遭到 刻不容缓 虽然/却 D.遭受 迫不及待 虽然/却 18.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中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对我们周围的事物,对我们所生活的社会作出智慧的判断。再把它加到技能中去,这样就 有技能,有判断能力,当你进入社会的时候,社会一定非常欢迎你,你是一个有智慧的人、有能力的人。
A.如果 既 又 因为 B.所以 要么 要么 因为 C.如果 要么 要么 因此 D.所以 既 又 因此
19.选出下面语段空白处运用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摆手舞追忆的是土家族先民创业的艰辛,缅怀的是祖先的功绩,展示的是古往今来的生活场景,涵蕴的是人与社会、人与生活、人与自然的和谐。它使封闭的山寨 了,使沉寂的村落 了,使古老的土地 了,使天涯的距离 了……
A.开明 喧哗 年青 比邻 B.开通 喧闹 年少 拉近C.开放 喧嚣 年轻 咫尺 D.开朗 喧嚷 青春 缩 20.下面加点的词语,不能用括号中的词语替换的一项是()
A.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洗炼)的语言的精华。..B.如今成年的我,也可以像我父亲当年一样大摇大摆(光明正大)地看闲书了。....C.童年的我们无愁无忧(无忧无虑),生活像水晶般透明。....D.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漂亮)极了。
参考答案
1、C(境况,状况)
2、C3、C4、B
5、D感情色彩有误
6、D7、A8、C9、C10、C11、A
12、B(2分,和平:这里是温和、平和的意思)
13、B14、C15、A
16、D(寻求:寻找追求;寻找:找;根据语境应选择“寻求”。祈求:恳切地希望或请求;乞求:请求给予;根据语境应选择“祈求”。“但是”表示转折关系;“尽管”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但是、然而”等表示转折的连词跟它呼应,反接上文;根据语境应选择“但是”)
17、C(①“遭到”指遇上不幸或不利的事;“遭受”指遭遇不幸或受到损害,一般都要有承受损害的人或物;②“刻不容缓”形容形势非常紧急;“迫不及待”表示急迫得不容等待,一般用来指人。③从前面分句的语意可以判断,后面的两个分句间应该是转折关系,故选“虽然/却”。)
中考专题复习之记叙文 篇6
红安县典明中学 陶汉桥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级数学专题复习课――统计与概率。下面就本节课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意图和教学方法做一说明。
一、说教材
(一)地位与作用
统计与概率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也是中考时数学测试的一个重点。(二)学情分析 对九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已经具备了归纳的能力但是他们全面深入探究问题能力较弱,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将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充分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三)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掌握解决有关《统计与概率》题目的方法。2.引导学生分析解决有关《统计与概率》题目的思路。(四)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认识常见《统计与概率》题型。
2、让学生掌握解决有关《统计与概率》题目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用实例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发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说教法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我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直观演示,实际练习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认真分析、自主探究、具体练习,让全体学生全程地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现知识的层次与深度,有力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说学法
学生可采用“启发探究--观察发现--课堂讨论”的学习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规律的形成过程,加深对知 识的理解
四、说教学过程
(一)知识要点复习
(知识点陈列略)【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次重温教材,回归课本.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理解。
(二)中考题型再现
例1.(2012年武汉市)为了了解某区九年级7000名学生的体重情况,从中抽查了500名学生的体重,就这个问题来说,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7000名学生是总体
B.每个学生是个体 C.500名学生是所抽取的一个样本 D.样本容量为500 【设计意图】 这个问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概念的理解。此题学生容易把研究对象的载体(学生)当作研究对象(体重)。例2(2012年南昌市)下面两幅统计图(如图
1、图2),反映了某市甲、乙两所中学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情况。请你通过图中信息回答下面的问题。
甲、乙两校参加课外活动的学生人数统计图(2001~2007年)人数(个)2000 1500 1000 500 600 625 1105 2000 2001年 2004年 2007年 时间/年 甲校 乙校(图1)
⑴通过对图1的分析,写出一条你认为正确的结论; ⑵通过对图2的分析,写出一条你认为正确的结论;
⑶2007年甲、乙两所中学参加科技活动的学生人数共有多少? 【设计意图】
此题就是考查学生的读图、识图的能力。从统计图中处理数据的情况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分析数据的大小情况;
二、分析数据所占的比例;
三、分析数据的增加、减少等趋势或波动情况。
例3.(2012年连云港市).连云港市实行中考改革,需要根据该市中学生体能的实际情况重新制定中考体育标准.为此,抽取了50名初中毕业的女学生进行“一分钟仰卧起坐”次数测试.测试的情况绘制成表格如下:
次数 人数 6 12 10 1 7 18 2 2
⑴求这次抽样测试数据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
⑵根据这一样本数据的特点,你认为该市中考女生“一分钟仰卧起坐”项目测试的合格标准应定为多少次较为合适?请简要说明理由; 试的合格率是多少?
【设计意图】本题不仅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很好的问题背景,而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易引起学生的解题兴趣,既可以有效地考查学生对统计量的计算,又将关注的重点转变为结合学生实际问题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进而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做出判断、预测、估计和决策,突出了题目的教育价值。
(2011年宜昌市)例13.小明的爸爸买天天彩的时候,特地查询了
⑶根据⑵中你认为合格的标准,试估计该市中考女生“一分钟仰卧起坐”项目测前8期的中奖号码,分别是:296、972、627、379、176、461、078、208,认为下一期的中奖号码中含9的可能性非常大,你同意吗?说说你的理由。你有何感想?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正确看待彩票问题,不能沉迷其中。(三)经典题目练习
1.下列事件必然发生的是()A.一个普通正方体骰子掷三次和为19 B.一副洗好的扑克牌任抽一张为奇数。C.今天下雨。
D.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装有4个红球,2个白球,从中任取3个球,其中至少有2球同色。
2.一个袋子中放有红球、绿球若干个,黄球5个,如果袋子中任意摸出黄球的概率为0.25,那么袋子中共有球的个数为()
A.15 B.18
C.20
D.25
3.口袋中有15个球,其中白球x个,绿球2x个,其余为黑球。甲从袋中任意摸出一个球,若为绿球则获胜,甲摸出的球放回袋中,乙从袋中摸出一个球,若为黑球则获胜。求当x为何值时,游戏对甲乙双方公平。
4.从写有1、2、3、4、5、6、7、8、9的9张卡片中任取一张,求下列事件发生的概率; ⑴抽得偶数; ⑵抽得3的倍数; ⑶抽得不是合数。
【设计意图 】 熟悉经典题型的解法,学会举一反三(四)课堂小结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五.评价分析
中考专题复习之记叙文 篇7
一、复习内容及要求
专题复习既要抓住主要知识和核心内容, 又要关注中考命题的特点和走向。以某一重要的数学知识、技能或数学方法为切入点, 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内在联系及数学思想和方法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 选取近两年各地的典型试题, 对学生进行集中训练, 精讲精练, 常见的专题有:开放探究性问题;实验, 操作问题;方案决策, 设计问题;归纳, 猜想问题;动点问题。
二、复习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以专题为单位组织复习, 专题的选择要准, 安排时间要合理, 大约4周。专题要具有代表性、针对性, 围绕近两年中考试题的热点、难点, 对重点题要狠下功夫, 不惜一节课练一至两道习题。
2.注重题后的总结, 做了一道典型的习题后, 要鼓励学生自我反思, 提升分析总结能力。
3.选择的专题要有一定的难度, 以达到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这一目的, 但注意选取的难度要把握好一个度, 难度适宜, 坡度适当。
4.专题复习的重点是提示思维过程, 揭示解题方法, 切记不能让学生搞题海战术, 更不能急于给学生答案, 而达不到锻炼思维能力的效果。
三、复习策略
下面以“动点问题”为例, 谈谈专题复习的一些做法。
1.习题概述。此类问题的显著特点是以三角形、四边形为基础图形, 图形中的某个元素 (如点、线段等) 按照某种规律运动, 图形的各个元素在运动变化中互相依赖, 体现了数学中“一般”与“特殊”的互相转化思想。在各地中考试题中以压轴题出现, 考查学生的操作 (画图) 能力, 利用函数, 方程, 相似等知识, 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如图所示:
在梯形ABCD中, AD∥BC, AD=6cm, CD=4cm, BC=BD=10cm, 点P由点B出发, 沿BD方向匀速运动, 速度为1cm/s, 同时线段EF由DC出发沿DA方向匀速运动, 速度为1cm/s, 交BD于点Q, 连结PE, 设运动时间为ts (0
解答下列问题:
(1) 当t为何值时, PE∥AB?
(2) 设△PEQ的面积为y (cm2) , 求y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 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 使得若存在, 求出此时t的值, 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4) 连结PE在上述运动过程中, 五边形PFCDE的面积是否发生变化?说明理由。
分析:本题涉及一个点在运动, 一条线段EF也在运动, 使得问题转为复杂, 这就要求将“动”化为“静”, 即画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示意图, 然后依据图形结合已知挖掘其中的等量关系, 运用方程来解。
第 (3) 小问先假设这样的关系成立, 列出方程, 通过求解方程来判断“是否存在”。
解: (1) 因为PE∥AB, 所以PED=BAD, EPD=ABD,
即△PED∽△BAD。
所以, 而DE=t, DP=10-t。
所以, 解得。
所以当时, PE∥AB。
(2) 由题意可知EF平分且等于CD, 所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DEQ=C, DQE=BDC。
因为BC=BD=10, 所以DEQ=C=BDC=DQE,
所以△DEQ∽△BCD。
过点B作BM⊥CD于点M, 过点PN作PN⊥EF于点N,
, 因为ED=DQ=BP=t,
所以PQ=10-2t, 又因为△PNQ∽△BMD,
(4) 在△PDE和△FBP中, 因为DE=BP=t, PD=BF=10-t, 又因为PDE=FBP, 所以△PDE≌△FBP。
所以s△PDE=s△FBP, s五边形PFCDE=s△PDE+s四边形PFCD=s△FBP+s四边形
所以在运动过程中, 五边形PFCDE的面积不变。
2.启示与建议。首先, 运用多媒体软件, 使图形真正运动起来。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的结合处理, 可给单调的数学教学带来一片生机。授课前, 制作运动问题的课件, 使点、线、图形动起来, 让学生经历图形运动变化的过程, 对动点问题有直接的感性认识, 从而清除对动点问题的畏惧, 树立自己解决这类问题的信心, 从而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点拔观察方法和解题思路,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虽然动点问题是中考的压轴题, 涉及知识面广, 但在解题方法和技巧上也有共性可循, 所以要求学生解完每个动点问题后, 都归纳总结, 此类问题总的来说有三个步骤:画出符合条件的图形;结合图形用初始变量表示图形中其他变量;运用数学知识建立方程或函数改模型来解决问题。
中考英语阅读专题复习课例 篇8
【关键词】(3-5个)阅读专题复习 主体参与 少教多学 人文意识 思辨能力
一、课例背景
本课例是在中考前面向学校全体英语老师开设的一节阅读专题复习公开课。此课受到全体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二、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教育部2011)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9年级学生应完成课标分级目标中的五级目标,课标中五级目标对于阅读的要求是:“能读懂相应水平的读物和报纸、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阅读理解是中考英语试题的重头戏,占比分大。因此,阅读专题复习课无论对于中考还是学生英语的终身学习都意义非常。上好阅读专题复习课,教学材料选择很重要。“英语课程应根据教和学的需求,提供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英语学习资源。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现实生活中鲜活的英语学习资源,积极利用音像、广播、电视、书报杂志、网络信息等,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教育部2011)。本节课的选材强调语言学习与思维训练,与阅读策略培养等的有机结合。
本节课所选用的材料都来自于《二十一世纪学生英文报 初三版》。所选择的几篇阅读材料都是与中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有的是关于英国学生的,有的是关于加拿大学生的……
本节课的阅读专题复习主要是针对阅读理解这一题型的复习,根据题型分类,阅读理解题可分为细节理解题、推理判断题、猜测词义题和主旨大意题。考虑到题型多,课时有限,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和问题,本节课的主要解决的是主旨大意题型。
2.学生分析。本教学设计的教学对象是南京市某中学的初三年级学生,学生已经完成初一至初三的6本英语书的学习,并已完成一轮复习,语言基础知识扎实。对照课程标准,学生的阅读水平基本已达到四级:能读懂常见文体的小短文和相应水平的英文报刊文章。但是在实际操练中也出现明显的薄弱方面: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理解大意。因此,本课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方法点拨、师生交流等方式帮助学生找出解答主旨大意题的策略。
3.教学目标。
(1)学生能学习掌握一些主旨大意题的解题策略,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策略,解决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2) 学生能重点理解所提供的阅读材料,筛选关键信息,找到支撑所选答案的论据,并能评判相关选项,拓展思维,提升思维能力。
(3)学生能通过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感受作者和文章中的主人公所要表达的情感,学习他人的优秀之处。
4.教学重点和难点。
(1)结合以往的经验和课堂上精选段落的联系,找出解决主旨大意题的策略,并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合理使用相关策略。
(2)找到支撑所选答案的论据,建立所选答案和论据之间的联系,并能评判相关选项。
(3)通过阅读,了解世界各地同龄人的生活,学习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积极用这些方法来解决自己遇到的实际问题。
5.教学设计思路。阅读专题复习课是针对中考所设计的二轮复习课,但我们不能就题目讲题目。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需要教给学生的是方法,但是我们也不能就方法教方法。阅读专题复习课归根结底还是一节阅读课。“阅读的过程是读者与文本及其作者进行对话和沟通的过程。有效的阅读体验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提高读者的阅读能力,提升读者的思维品质,并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基于上述考虑,结合所选择的阅读材料时事性强,贴合生活实际等特点,笔者从话题、策略、人文三个层面入手设计本节课的教学。
(1)话题层面——贴近生活、贯穿课堂。通过前期精细的选材,确保话题的生活化和新颖性,本节课所选材料都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反映了世界各国学生的学习生活、体育生活……给学生的话题就是学生,一方面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另一方面学生也会产生共鸣,对他们的生活也有指导意义。
(2)策略层面——归纳总结、活学活用。通过完成一些短篇,让学生能从中得出一些策略,引导学生结合以前学习中的经验总结归纳出完成主旨大意题的策略。并在后续的活动中将这些策略灵活的运用起来。
(3)人文层面——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阅读专题复习课不仅仅是一节复习课,也不仅仅就是讲一些阅读策略,也不仅仅就是读一些文章,本节课还需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充分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三、教学过程
Step 1:Lead in
1. Present some pictures and review some phrases about teenage problems.
2. Have a talk about students problems and ways of solving them.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九年级上册英语书Unit 3 Teenage Problems中Welcome to the Unit部分中的几幅图片,师生通过图片回归课本知识,并漫谈解决青少年问题的方法,引入本节阅读复习专题课的话题:All about teenagers.
3. Watch a video and talk about the main idea of the video:
—A different way of solving problems may have a surprising effect.
教师播放Ted视频《每个孩子都需要一个冠军》选段:一位有40年教龄的老师丽塔·皮尔逊讲述她是如何对待一个考试考得不好的学生的故事。学生谈论本选段的主要内容,引入本节阅读专题复习课的任务:主旨大意。
【设计意图】
再现书本图片和话题,学生对于图片和话题熟悉感陡然而生,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有话能说,课堂气氛瞬间点燃。观看视频,使学生产生兴趣,谈论视频内容,顺利引入本节阅读专题复习课的任务:如何正确归纳主旨大意。
Step 2:Presentation
1. Read for the main idea
1)Read some short paragraphs for the main idea.
2)Find out the answers and supportive ideas.
3)Discussion: What can be helpful in reading for the main idea?
提供四个小短篇,引发阅读和讨论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对四个小短篇的阅读,一方面,了解了相应段落的文本信息;另一方面,通过对于文本信息的筛选,建立关键词或者关键句与选项之间的关系,从而选出正确答案,并能清楚的给出支撑所选答案的论据。阅读活动之后的讨论活动帮助学生梳理前面阅读环节所找出的论据,并能结合以往的阅读经验,归纳出主旨大意题型的解题策略。
2. Practice 1
1)Read a passage about teenagers in the UK.
2)Discuss in groups and write down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3. Practice 2
1)Read a passage about hockey teenage players in Canada.
2)Choose the best title.
3)Analyze the passage and choices together.
本环节让学生在新的篇章中学习运用上一环节所归纳的解题策略,并能归纳出主旨大意。通过文章难易的梯度,所设置提问的方式,层层递进,一步步提升能力要求;同时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分享交流优化自己的答案。
【设计意图】
给学生新的且篇幅稍长的文章,指导学生运用上一环节所归纳的解题策略归纳主旨大意,让学生能进一步通过运用的方式巩固学生对于这个策略的认识,做到不仅知道有这些策略而且会灵活使用。不同的篇章设置不同的提问方式:篇章一的任务是写出主旨大意(不限制词数);篇章而的任务是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佳答案。通过设置不同的提问方式控制问题的难度。篇章一的任务相对简单,学生只要能找准关键词,用合适的表达方式表述出来就可以了;篇章二的任务有难度,特别是个别表面相似的易混淆的答案。通过学生答案上的不同意见,引导学生或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或展开辩论,既打开了思路,有互动合作。
Step 3:Activity
1. Read a given passage and discuss in groups to come up with a title for it.
2. Present each groups title on the blackboard to have a vote.
本环节是一个活动比赛环节。学生再次阅读一篇新的文章,阅读后以小组为单位为这篇文章起一个标题,并将每组的标题在黑板上进行展示投票,选出最佳标题。
【设计意图】
这一任务应该是这节阅读专题复习课中难度最大的任务:没有选项,且还需照顾到标题的简洁概括性。但由于引入了竞争机制,组内的合作和组间的竞争让学生们更加全力以赴去完成这项任务。
3. Analyze the different meanings of ‘mean in the passage to help students get the best title.
4. Ask students to share their feelings of reading the passage.
本环节是上一环节的有效延伸。学生通过对段落细节信息的理解找出不同段落中mean的不同意思。
【设计意图】
小组所展示的标题反映出学生在阅读中讨论中都重点关注了mean这个单词。本环节通过分段理解的方式,让学生解读mean的不同意思,从而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得出最佳标题,且帮助学生能在平时的阅读中建立这种一词多义的意识。
Step 4:Summary
Review the main topic of the class—About teenagers and make a guide to attitude towards future life.
【设计意图】
在本节课结尾时,通过对本节课主要语篇的标题的回顾,同步渗透并提升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
四、教学思考
本节课在设计时注重课堂的整体性和连贯性,话题的生活化和一致性,力争设计好各部分之间的过渡,整体设计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不管是在文章的选择上还是在问题的设计上,由浅入深;在内化输出时,由零到整。从设计这节课到教授这节课,笔者思考如下:
1.少教多学,打造高效课堂。初三学生学习任务重,压力大,但是时间却相对比较少。针对南京市英语中考,从阅读专题复习课的课型来讲可分为完形填空课、阅读理解课、任务型阅读课、首字母填空课四种。本节课是针对阅读题解题型的专题复习课。从阅读理解的题型来讲可分为细节理解题、推理判断题、猜测词义题和主旨大意题。在设计的时候,笔者有过疑虑:是一节课教授四种题型呢?还是将这四种题型分为四个课时来交呢?最终,笔者采用的是课堂前测的方式了解学生在完成阅读理解题时真正遇到的问题是什么,并以此为抓手最后将本节课的目标设定Reading for Main Idea。这样的思考主要是源于少教多学理念。“少教”即启发性地教、针对性地教、创造性地教和发展性地教,教学生真正需要的东西;“多学”,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走向深度学习、积极学习、独立学习,学他们需要学习的东西。唯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2.主体参与,成为课堂主人。学习是一个能动的过程,学生的发生必须依赖认知主体的积极参与。王蔷(2006)主张,阅读要引导学生体验“理解的过程”,而不仅仅是阅读的结果,每一个读者都是一个鲜活、独立而具有创造性的个体。本节课是阅读专题复习课,是学生主体参与式阅读课,学生作为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学生谈论青少年所遇到的问题及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学生结合以前学习的经验和课堂提供的文本的解构和建构归纳总结主旨大意题的解题策略;学生在遇到分歧的时候,主动回归阅读材料,筛选文本信息,选定支撑所选答案的论据,与同学进行辩论,最终确定正确答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与文本进行对话和互动,领悟文本的深层次信息,提炼文章标题。然后在组间进行比赛,由学生投票选出最佳标题。在主体参与式的阅读过程中,学生作为主体不仅提取了有用的文本信息,深度领悟了文本的深层次信息,而且还以此为基础提升了思辨能力、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人文意识,提升综合素养。“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黄国文(1988)认为,不同的阅读文本有着不同的形式、内容、特征和文本的解构。每篇阅读文本都有自己独特的内涵,不同的内涵往往体现不同的情感态度元素。对语篇人文内涵的挖掘是提升学生情感态度的重要手段。因此,本节课所选择的文章、所涉及的活动、所挖掘的文章深层次的信息都考虑到了学生情感态度的提升:Someone who is mean to you is helpful to you. Safety is more important than other things. Different ways can have different effects. 笔者的目的在于: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渗透对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才能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学生英语学习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学习语言本身,而是通过学习语言发展自己的心智、品格、修养、素质,学习知识,以使自己达到“理想的自己”。
参考文献:
[1]傅咏梅.例谈文本解读缺失和失当对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影响[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4,(2):10-14.
[2]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3]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黄国文.语篇的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5]钱希洁.让英语语篇教学从模式走向灵动[J].中小学外语教育(小学篇),2013,(2):1-4.
【中考专题复习之记叙文】推荐阅读: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训练之词语理解和应用08-25
中考记叙文专题训练11-06
中考物理复习专题复习06-26
中考对联专题复习07-08
中考漫画专题复习11-08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01-11
道中考复习专题考点07-09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语音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