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培训班学习反思(共12篇)
德育培训班学习反思 篇1
德育培训班学习反思
孝昌县王店镇初级中学李岳明
2013年6月,我有幸参加了全县中学德育培训班的学习。深知应该珍惜这次的学习机会,我从始至终一直坚持积极听取了每一位德育领导干部的专题讲座,收获颇多,回来的路上我们还一直交流着听课心得,深感责任重大。
一、抓活动开展,促养成。
这次的教育活动。都让我感受很多,只有活动开展得好,我们的学生是有可塑性的。为了更好地贯彻“以人为本”的观念,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品德修养习惯养成,通过各大传统节日获新闻载体为学生创造活动锻炼和受教育的机会。
二、立足实际,把握重点
根据当前德育工作的现状提出希望,牢牢把握德育的重点,立足学校实际,顺应新时期学生发展特点,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我们是从事阳光育人的事业,强化自身对德育的认识,做好角色的转换,今天是受训者,明天就是培训者和践行者。学校的每位教职员工都应当是德育教育的宣传者、践行者,即“全员德育”理念要在我校基本形成共识。为了更好地创设学校优
良的育人氛围,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学校将继续深入推进“全员育人”工程,深化教师对“全员育人”的认识。
三、扎实长效抓好德育工作
1、提升全体教职员工“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认知水平,运用宣传媒体、教职工大会等方式加大力度宣传“校内事事皆教育”、“德育无小事”理念,结合学校开展的各类学生活动让教职工近距离感知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2、提高任课教师对德育教育的认识深度,利用各类教师学习资料,要求教师自学与互学相结合,从实践层面做好学生德育工作。
3、强化班主任德育理论水平,积极探索做好班级德育管理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
(1)班主任应抓好日常班级管理。配合学校“学生一日常规”检查工作,包括按时到校,大课间,眼保健操,劳动卫生,自修课等。学校德育领导小组将继续组织师生进行考核。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班主任应主动地、认真地研究班级自主管理方法,发挥学生自主管理作用,提高班级管理的效果。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研究班级核心理念、班级公约、班级目标等班级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班级
文化,营造温馨和谐、积极向上、集体观念浓郁的班级氛围。
(2)加强班主任工作学习研讨,提高班主任专业能力。学校将进行灵活多样的班主任培训活动,以期有益于班主任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定期召开“班主任经验交流座谈会”,研讨班主任工作如何有效开展,并推荐经验型班主任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内或校际交流,打造一批在县内有影响力的、有着先进理念和丰富实际经验的优秀班主任队伍。坚持每学期的德育工作总结,更好地改进学校德育工作。
4、落实德育民主管理途径,拓宽德育交流渠道。让每一位老师有机会发言,谈学校德育工作,通过各种途径交流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以及存在的不足,以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不断完善。
我虽然从事德育工作时间不长,但通过本次培训,让我体会到了这一点,德育工作是我们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社会的发展而言,教育放首位;而对于教育而言,德育是首位的。我想,面对处于不断发展而又缤纷复杂的现代社会中的一个个灵动的个体,我们的教育更不能停滞不前,我们要抓好德育教育,除了要下功夫去完成好每一个工作内容之外,还要不断的反思提升自己的认识和能力。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更应该重视我们的这一项工作,脚踏实地地的把它做实做细。
德育培训班学习反思 篇2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并倡导课堂教学与在校园网上运行教学软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的学习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化的方向发展。作为重要的语言输入方式,听力在语言习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然而,听力水平差成为不少中国大学生用英语进行有效交际的一大障碍,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掌握必要的听力策略和方法。
反思活动关注学习过程,使得行为主体能够以批判性的眼光全面审视学习过程,而反思性学习策略的灵活运用以及反思能力的发展则有赖于扎实有效的训练与培养。
国内外针对学生反思策略的研究基本聚焦于传统课堂环境,[2,7]对在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的反思策略的研究几乎是空白。本研究试图探索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中,反思策略培训对网络自主学习的影响。
研究设计
1.研究问题
(1)通过实验前后网络自主听力成绩的对比研究,分析反思能力培训是否有助于提高网络自主听力学习效果?
(2)实验班和对照班的网络自主听力学习效果与反思行为运用的情况有何不同?何种反思行为影响网络自主学习成效?
2.研究对象
受试者为某高校非英语专业一年级本科生,共248人。实验班128人,对照班120人。实验班教学引入反思策略培训,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两班都采用课堂听力教学与新时代视听说网络教学平台相结合的方式,课堂听力教学每周2课时,网络教学平台规定每周完成1个单元。所用教材一致。
3.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包括:听力考试成绩、反思问卷和访谈。
(1)听力考试试卷
鉴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真题的信度和效度,运用已考真题的听力部分作为测量工具,试题包括:短对话、长对话、短文理解和听写填空,满分为35分。
(2)反思问卷
问卷借用了Kember et al[1]的“测量反思水平的问卷”。
(3)访谈
为了切实了解问卷分析中的问题,在实验中期(第一学期末)和后期(第二学期末),随机抽取实验班和对照班高分、中分、低分组各3名学生进行访谈。
4.教学实践
教学采用显性方式,培训贯穿于课堂教学和网络辅导,相关内容发布在网络平台上。培训形式包括:课堂内外对于反思的讲解和网络平台上的辅导、电子档案袋、合作学习、反思作业和同伴评估。
5.数据收集和处理
听力成绩取自2011年9月、2012年1月和2012年7月的听力测试。客观题均采用机器阅卷,听写填空的阅卷由不担任受试教学任务的教师承担。问卷由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发给学生填写并当场收回。实验班发放135份,收回有效问卷128份,对照班发放125份,收回有效问卷120份,共收回有效问卷248份。采用SPSS13.0软件对问卷及成绩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结果与讨论
1.实验班和对照班成绩分析
根据表1,实验班和对照班第一次听力成绩的平均数、标准差都很接近,t检验表明,前测听力成绩间无显著差异(t=-0.299,p=0.766>0.05)。根据第一学期末数据统计分析,两班在平均数和标准差上均体现出较显著差异(t=3.391,p=0.001<0.01),即培训对听力成绩有显著影响。第二学期末数据统计显示,两班差异更为显著(t=5.172,p=0.000<0.001),即培训对听力成绩有非常显著的影响。表明经过两学期的学习,实验班的听力学习成效明显高于对照班,反思能力培训有助于提高网络自主学习成绩。
2.实验班和对照班的网络自主学习效果与反思行为运用的情况
表2列举了三个语言水平(高、中、低)学生4类反思行为使用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及t检验结果。
分析表明,在习惯性行为、理解性行为和反思行为中,两班高分组和中分组都存在显著差异,而低分组只在习惯性行为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深层反思行为方面,两班只有中分组存在显著差异。
实验班高、中、低分组的理解性、反思和深层反思行为的使用频率均高于对照班相应组。三类反思策略的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高分组、中分组和低分组,而对照班各组的行为无规律,培训提高了反思策略的运用水平。
实验班高分组、中分组、低分组的反思策略排序一致,由高到低依次为理解性行为、反思行为、深层反思行为和习惯性行为。高分组和中分组的理解性行为为高频,而低分组为中频,表明实验班高分组和中分组能有选择地、有意识地利用所听材料的语言和语境等信息,对主题思想和重要细节进行预测和理解,填补漏听或没听懂的信息。但两班低分组无显著差异。访谈表明,可能是由于低分组学生语言基础知识薄弱。
反思行为方面,实验班中分组比对照班均数高0.345,可见策略培训大幅提高了其反思行为的运用能力。两班高分组的反思行为差异不如中分组对比显著,可能因为高分组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有意无意地使用了反思策略。低分组的反思行为有一定提高,但与对照班相比无显著差异,是由于他们缺乏管理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训并未促使其反思行为发生质变。
深层反思行为方面,实验班高分组为高频,而中分组和低分组为中频。实验班能较客观地进行深层反思,对学习态度、注意力、动机、情绪等进行监测和调控,并能监控和评价学习目标和计划、学习策略、学习材料、学习结果。
习惯性行为方面,低分组使用最频繁,中分组其次,高分组最后。实验班高分组习惯性行为均数明显低于对照班,说明经过培训,高分组减少了无意识行为,增加了有意识的反思行为。中分组的习惯性行为有明显改善,而低分组仍缺乏必要的思考和监控意识。
结语
研究表明:(1)实验班英语听力成绩进步明显优于对照班,反思策略培训有助于提高网络自主学习的成绩;(2)问卷调查和访谈表明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培训前后的反思能力呈现显著差异;(3)语言水平不同的学生使用反思行为的水平差异较大,相对于中分组和低分组,实验班高分组各类反思行为的使用更频繁。
摘要:文章研究了在计算机和课堂两种教学模式下,运用反思策略对网络自主听力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反思策略培训有助于提高网络自主听力学习的成绩;问卷调查和访谈表明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培训前后的反思能力呈现出显著差异;语言水平不同的学生使用反思行为的水平呈现出较大差异;相对于中、低分组,实验班高分组对各类反思行为的使用更加频繁。
关键词:反思能力,自主学习,听力,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Kember,D.“Development of a questionnaire to measure the level of reflective thinking,”Assessment&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25(2000).
[2]Lor,W.,“Studying the first-year students’experience of writing their reflection journals with the use of a webbased system”(University of Hong Kong,1998).
[3]Nunan,D.“Learner strategy training in the classroom:an action research,”TESOL Journal 6(1996).
[4]Whitney,M.D.“Critical reflection in the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 through audiotaped journals,”System 30(2002).
[5]孙立立、钱小陵:《元认知指导下的反思性物理学习》,《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4年第3期。
[6]杨静:《语文反思性学习的操作策略》,《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年第6期。
德育培训班学习反思 篇3
关键词:反思性学习;操作技能;基础护理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5(c)-0000-00
国内外护理教育越来越重视和关心培养护理专业师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临床工作能力,十分重视反思性学习的应用,是一种可行的学习方法和途径,是教学改革的亮点。这主要是基于培养护士反思意识,缩短理论与实践差距,提高临床工作能力来考虑的。为此,笔者在护理专业教学中,将反思性学习应用于护理技能培训实践中,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实践表明,在实习前基础护理操作技能培训中应用反思性学习教学法,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理论和操作水平,且护理实习生认可接受度较高,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校2015年参加实习的40名护理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在22~25岁之间,中位年龄23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名学生,两组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既往学习成绩等一般资料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进行为期1周的护理操作强化培训,但教学方法不同。
对照组实习护生采用常规教学方法。教师先示范操作既定训练项目,讲解相关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然后实习护生反复练习,在此过程中教师给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操作。
观察组实习护生采用反思性学习教学法。根据反思性学习的基本环节和要求和教学资源的不同,教师制定或合理确定每个教学阶段的授课内容、授课方法、操作时间等具体流程。以氧气筒给氧法为例说明其基本步骤。
反省和评判阶段。包括自评和互评两个步骤。①自评。教师先进行约15min的示教,之后教师在一旁观察实习护生操作训练,对错误和共性问题进行详细记录;操作训练45min后,实习护生对照操作标准反省、评判并书面记录自身的操作情况。②互评。自评过程完成后,一组3~4人轮流进行护理操作训练,教师和组内其他成员根据教材、操作标准和教师示范仔细观察并记录操作者的早训练过程中的错误之处。
察觉和界定问题阶段。自评和互评过程完成后,教师指导小组成员讨论训练体会和自身可能出现的问题,交换记录,每名实习护生根据自评和互评结果,结合教师反馈意见,反思并书面记录自己在实际护理操作训练中出现的错误。
确定对策、实践验证和总结提高阶段。单元授课结束后,选择适当的时机为实习护生播放护理标准操作视频资料,教师引导每一小组成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纠错对策,在实训室内以纠错为重点进行护理操作训练,使护生掌握并提高操作技能,较好地完成实习任务。
1.3观察项目
观察项目包括成绩考核和学生对教学评价两个方面。
考核分为基础理论和护理操作技能两部分,前者的满分值为30分,后者满分值为70分。两组学生均进行相应考核,由同一组考官进行考评。
采用自拟问卷调查两组学生对教学的评价。问卷总分100分,按照得分不同将学生对教学评价分为三个等级,80分以上者判定为认可,60~79分者判定为基本认可,60分以下者判定为不认可。
1.4统计方法
成绩考核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比较两组实习护生考核成绩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学生对教学评价采用绝对数和相对数表示,相对数为认可度=(总人数-不认可人数)/总人数×100%,分别采用秩和检验和直接概率值法比较学生的教学评价等级和认可度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实习护生成绩考核的比较
观察组实习护生的基础理论、护理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分别为(20.96±3.13)分、(60.21±1.36)分,对照组分别为(18.54±3.56)分、(57.62±1.09)分,详见表1所示。观察组护理实习生的考核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实习护生教学评价结果的比较
观察组护理实习生对教学认可者15人,基本认可者4例,不认可者仅有1例,认可度为95.00%;对照组护理实习生对教学认可者10人,基本认可者3例,不认可者7例,认可度为65.00%,见表2。观察组护理实习生的对教学评价等级优于对照组(Zc=2.60,P<0.05),认可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3讨论
反思性学习是反思和再认识自身思维过程和结果的检验过程,国外护理教育广泛应用并成为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中国护理教育应用时间较短,有待进一步观察和分析其应用效果。
本文随机选取我校2015年参加实习的40名护理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具有可比性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采用常规教学法,后者采用反思性学习教学法,结果表明观察组护理实习生的基础理论、护理操作技能考核分分别为(20.96±3.13)分、(60.21±1.36)分,对照组分别为(18.54±3.56)分、(57.62±1.09)分,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可能是由于反思性学习可使学生可以通过自评和互评过程来反省和评判自身并了解他人护理操作的错误,发挥相互学习相互进步的作用;察觉界定问题后,教师引导每一小组成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纠错对策,通过在实践中验证,使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和护理,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从实习护生教学评价结果看,观察组护理实习生的对教学评价等级优于对照组(Zc=2.60,P<0.05),觀察组认可度(95.00%,19/20)显著高于对照组(65.00%,13/20)(P=0.01),说明反思性学习教学法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教学气氛,比较认可和接受这种教学方法。
综上所述,在实习前基础护理操作技能培训中应用反思性学习教学法,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理论和操作水平,且护理实习生的接受认可度较高,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艳春,单玉香.反思性学习在实习前基础护理操作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1,26(9):20-21.
[2]孙双玲,杨淑芬.反思性学习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0,8(20):1863-1864.
班主任教师德育培训班学习心得 篇4
暑假期间,我们参加了中心校组织的为期两天的中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培训班,学习虽然只有短短2天的时间,但却让我收获颇多,感慨颇深。
一、班主任工作是最具创造性、刺激性和最富挑战性的。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首先要有一颗充满“爱”的心,同时要善于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第一位,要理解学生、相信学生,而不是将各种决策权揽在自己手中,这样做很容易扼杀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应善于取长补短互相协调,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作用,提高工作效率。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必须能保证良好的工作状态,这对班主任自身的体力、毅力也提出了要求。班主任还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内心,勤于观察,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和班级的蛛丝马迹,以便采取断然措施,防患于未然。
学生做错事时,不要一味地批评指责,不要像啄木鸟一样整天找学生的麻烦,该忽视的要忽视,该理解时也要理解。他们都是孩子,为人师表者,正是要告诉他们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即使是批评学生,也要注意场合,要顾及到学生的自尊心。身为老师,要做学生的心理关怀者,要精通爱的艺术„„
二、充分了解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一个班五、六十个学生,他们除了共同的时代特点、年龄特点之外,还有各自不同的个性特征。优等生一般有较强烈的进取心,能自觉地约束自己,班主任则要根据他们具体情况,定期地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和希望,激励他们不断跃向新的高蜂;后进生从表面上看,似乎缺乏进取心和荣誉感,自暴自弃,其实他们内心深处希望和好学生一样,在集体与老师的心目中得到应有的地位。如果班主任不了解他们的这种心理状态,动不动就批评指责,他们往往会产生对抗情绪,因此,班主任时常观察他们,深入了解他们表现差的原因并留心观察其闪光点,抓住他们的点滴进步,不断鼓励他们,在学生面前做到公正、不偏袒,并加强和家长的联系,引导他们挑战困难,拥抱未来。总之,班主任要用各种办法,通过各种渠道掌握住一个学生的思想状态、学习情况、健康状况及其家庭、社会影响,同时经常注意其发展变化,有针对性地做工作,这样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引导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钥匙。班主任怎样才能开启学生心灵的大门?传统的思想教育方法的特点一是“灌”,二是“管”,制订许多的条条框框,上课几个“不准”,下课几个“不能”,单纯用纪律、规定约束学生,使其“听话”、“守规矩”。显然,这种教育方法是培养不出来开拓型创造性人才的,效果也不会很好的。班主任工作应从传统的思想方法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变灌为诱,变堵为疏,变教师说教为学生自我教育,变限制型为引导型,变封闭式为开放式。
首先是引导学生明理。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思想觉悟,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榜样,班主任要善于为学生树立各种榜样,如关心集体,爱护人民,助人为乐的榜样;遵纪守法,敬老爱幼、礼貌待人的榜样;珍惜时间,勤奋学习,学习有方的榜样„„三是引导学生学会辨析。过去,班主任对社会上消极方面的东西,往往以“堵”和“防”为主,尽量让学生少接触社会,禁止听、禁止看的方面太多了。但是在今天,社会信息把五颜六色的大千世界不可抵挡地传入到学生的头脑。这里面有美的,也有丑的,有正确的,也有谬误的。班主任要引导学生从积极方面认识社会,区别本质与现象、主流与支流,辨别善与恶,美与丑,从而提高他们明辨是非和道德评价的能力,自觉地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袭。四是引导学生自省,要引导学生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的原因,并分析其危害和产生的原因。
德育骨干教师培训学习体会 篇5
首先感谢各位领导给我提供了这次学习的机会,很荣幸参加了兵团教委举办的第三期德育骨干培训班,历时20天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同时也受到了很大的震撼,以下概括为“高、广、新”三个方面来谈一下我的学习体会。
一、“高”——理论层面高
本次学习邀请了许多多年工作在教育战线的高层领导作报告,他们从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到今天新时期的教育理念;从中国当今的教育政策到国外的教育体系;从理论高度到实践层面向我们展示了教育所处的大好时机以及德育教育面临的新挑战。从宏观层面给我们介绍了新的教育理念,让我们感受到了教师,尤其是德育教师的光荣使命。领导们心怀天下,跳出德育看德育,不仅给了我们高远的视角,也让我们学会了胸怀大局、勤业精业。
二、“广”——授课内容广、专家层面广
本次培训专家报告20多场,内容充实有层次,涉及理论和实践。既有宏观的政策、理论;又有微观的教学方法、科研方法。培训的专家既有多年担任领导职务的教育专家,又有学术领域的教授,还有工作在德育教育第一线、成绩显著的资深教师。他们传授的知识犹如一张纵横交错的网为我们开阔了视野,打开了思路,相信我们会用这些知识加上自己的努力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所收获。
三、“新”
1、观念“新”。本次培训的授课老师不再是泛泛而谈、空洞说教,更多的是把先进的理念结合自己的研究告诉了我们新的理念与方法。比如让学生学会处理关系模式、引导激励学生的技巧与方法、网络时代的教育发展等,这些新的观念从不同的方面促使我们更新德育教育观念。
2、视角“新”。本次培训有从经济学角度看教育的,有从社会学角度看教育的;有从心理学看德育教育的;还有从企业发展看德育教育的。不论从哪个视角都对教育,尤其是德育教育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引发了我们更多的思考。
3、形式“新”。本次培训形式新颖、活动丰富:有领导的报告、专家的讲座;还有小组学习、大组交流,组织者给我们提供了多种平台让我们相互学习和探讨;除此以外还有课堂活动、与授课者的问答,也让我们有了新的体验。通过学习和大家的交流、活动,让我们迸出了许多思想的火花,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更多的思考,也为今后的德育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模式。
这次学习让我们重温了学生时代、聆听了老师多年的研究心得,相信20天的学习收获终将随着09年的到来在德育阵地里开花结果。正如高局长寄予我们的话那样,学校德育工作是公平、正义之事,他以一个老教育工作者的身份期待我们将这份事业继续下去。我们将用这句话来勉励自己,将所学习的知识用到工作中,在工作中发现、在工作中思考、在工作中成长!一定要树立业务地位,开展德育科研,建立长效机制,有抓手可操作,变事务为业务,减负担提效率,做个有责任感、有亲和力、有创新能力、有时代感的德育工作者。
121团东野小学
王义玲
2008年10月31日
学习汇报
我是10月8日接到校长的通知到兵团党校学习的。本次学习20天,首先由兵团党校聘请的原农五师教育局的郭兰训老师(也是这次培训班的副班主任)讲解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由:李亿祖教授宣讲了《网络时代对青少年的影响和学校的德育工作》;由新疆教育学院教授:焦其和宣讲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由郭兰训老师宣讲的《中小学安全教育》;由新疆教育局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的:左萍老师宣讲的《中小学法律纠纷分析,及重要法律解读》;由兵团教育局局长:高继红宣讲的《学校德育工作思考》以及兵团教育系统“阳光工资”发放问题的解答;由兵团教育局副局长:黎新平宣讲的《中小学德育现状》;由兵团一中:余爽、兵团二中:黄莺老师所做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介绍》;由北京全脑首席讲师亲子教育专家、脑身心教练:刘伸宏宣讲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疏导》;由石河子二小德育主任、少先大队辅导员:金丽作的少先队工作经验介绍;由兵团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阮疆跃宣讲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漫谈》;等等。学习期间我们还有兴参观了石河子二小;兵团一中;兵团二中。
本次学习开阔了我的视野,使我受到了很大的震撼,一些新的理念,新的思路展现在我面前。我会以次为抓手,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开创德育工作新居面,使少先队工作再创新的辉煌。
121团东野小学
王义玲
培训学习心得与反思 篇6
在幼儿园精心组织下本周我们非常有幸的聆听了幼儿园几位优秀骨干教师的精彩讲座。各位老师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们强烈的感染与深深的理论引领。在一次次的感悟中,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我们幼儿园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观摩了许多幼儿园骨干教师的课,并进行交流与研讨,拓宽了学习的视野,更新了教育观念,理论的应用水平与教学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本周的教师培训,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我们幼儿园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使我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进行了反思。下面我通过几点来谈谈本周培训的体会与反思:
一、首先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应广泛学习科学的教育理论。
星期一周老师给我们做了如何在幼儿园有效开展幼儿健康教育的讲座,周老师在健康教育理论方面的阐述简要精辟并与实际相结合,为我们的教学实践起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为我们的教育科学理论注入了源头活水。同时马老师的教研能力也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她用简单的文字与语言概述了日常教研工作的渗透与开展,向我们介绍了我们幼儿园的教研主题和历程,使我们更快的了解了我们幼儿园的研究重点与办园特点。同时马老师的教研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二、学习前辈经验,提高个人能力。
周二马礼老师为我们展现了半日活动的组织,在马老师的两场活动中使我深刻的反思到幼儿园教育应该是体、智、德、美诸方面的教育互相渗透,有机结合。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教师应抓住生活中的教育契机进行随机教育,在活动中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随机应变能力。在环境方面应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
观摩熊老师班上的区角活动和熊老师为我们讲解的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及材料的投放
使我深刻的感受到了环境对幼儿发展和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使我反思到环境的创设应与教育相适应,不应该只停留在表面。如果环境创设能与环境很好的结合是可以很好的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
环境对幼儿的发展和教育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一成不变的环境就会是教育适得其反。那么如何是环境跟上幼儿的兴趣变化而变化呢,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的观察与记录,去发现孩子的变化和需要。那么如何去观察和记录呢?刘婷老师给我们做了详细的讲解。
反思学校德育工作寻求德育新发展 篇7
一、关注德育目标
德育是学校工作的灵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地更新德育观念, 重新把握德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并且正确地认识德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德智体美劳”五育并重。新课程改革对德育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 即“以德育为核心, 强化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这是课改中德育的基本目标, 具体地说, 即是通过课程改革课程目标的实现, 要让学生成为具备“坚持真理, 勇于创新, 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能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汲取世界先进文化成果的现代文明人。在课改方案中, 要求在学生成长的不同时期体现德育工作的不同具体目标, 这是开展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的前提。
二、关注德育内容
德育的土壤在于生活中, 只有将德育生活化, 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德育内容。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 要有意识地利用生活事件和生活问题引导学生, 让他们认真思考问题, 发展自己的见解, 在生活中得到感悟。德育应该从书本走向生活, 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进入德育, 让德育的内容贴近生活, 实现“德育内容生活化”。学校德育应以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为前提。因此, 我们提倡德育内容具体化甚至细化。根据不同层次的德育目标, 设置不同的德育内容, 如小学阶段重视行为规范的教育及习惯的养成教育, 学校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具体化的德育内容, 并将这一内容具体化至常规工作中, 只有这样才能真真切切地规范学生行为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关注德育途径
德育工作渗透在全部教育过程中。当前学校开设了专门的课程, 设立了专门的机构, 建立了专门机构的教师队伍, 进行有目的的道德教育活动。然而, 这支队伍、这门课程、这些活动往往是自我孤立和封闭的。因此, 这样的德育组织形式不能达到真正的德育, 培养出来的学生道德选择、判断、创造能力低, 德育的实效性大打折扣。要提高德育实效, 我们还需不断创新德育途径。以课堂为载体, 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 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融于课堂教学中;以校园环境为载体, 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隐性教育功能, 让学生在校园环境这个“无声的教师”的熏陶下, 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增强了学生自我规范的意识;以校内外活动为载体, 丰富德育途径, 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道德渗透在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 无时不在, 无处不在, 并没有独立自主的道德活动。因此, 必须明确德育是全体教师的共同责任, 每一位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 每一个场所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场所。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员德育”。只有德育的时间、空间、人员实现最大化, 才能实现德育实效的最大化。
四、关注德育方法
德育内容始终都要借助具体的德育方法来呈现。新课程理念是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 让他们去学习、去发现、去研究、去讨论、去获取所需知识。因此, 在德育活动中,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个性, 达到预期德育目标。在教学中, 我们可结合现实性中的具体问题, 组织学生进行评议, 让他们展开辩论, 让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认清美丑, 辩真假, 并培养小组合作的精神。德育工作不能只是停止在空洞的说教上, 而应该植根于鲜活的实践中。因此, 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 在活动中塑造健全的人格。
我们还必须关注新课程下的道德情境教育。道德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地方还在于道德学习具有情感性。长期以来, 我们的德育不重视激发学生的情感, 忽视他们的情感, 这是不理智的。而现在许多学校常在课堂上通过音乐渲染、事物演示、角色扮演的方式摸拟一个道德环境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我们还可以把社会上发生的道德事件引进课堂, 利用校园中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件来教育学生, 让他们他们讨论身边的道德事件中实现教育和自我教育。这样, 让学生在虚拟或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德育教育, 收获最大、效果最好。
五、关注德育评价
评价作为新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关注的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要求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时应灵活运用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社会评价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并且以多样化的形式来展示活动的结果。
我们可以巧妙地将评价的各个方面融入学生学习生活中来, 请教师、家长、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其中让学生成为评价主体有着更重要的意义。因为学生自身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本身内部的矛盾性, 所以没有了学生的主动参与, 一切都是空白的。让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 可以有效激发起学生的内部矛盾, 并在化解这一矛盾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得进步。
六、关注德育的新发展
随着社会的变迁, 德育渐渐呈现出时代特征。尤其是在信息社会, 网络渐渐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当然也包括学校德育。这也让德育工作范围进一步扩大, 拓展了德育工作的途径。因此, 充分利用网络来丰富、交流德育信息, 加强德育德育沟通成了新时期的又一特征。这就要求我们对过去的德育方式、内容做出改变和扩充, 形成新德育方式、内容。德育工作也必须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 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以期解决不断出现的新的德育问题、矛盾, 这样才能保证德育实效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德育课教学反思 篇8
关键词:教学反思;德育课;用心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047-01
作为一名年轻德育课教师,教学中的新鲜与感动无所不在。如果你问我:什么最令你感动和欣慰?就是当看到自己亲手所写的厚厚的教学反思摆在我面前的时候,所有困惑、泪水、欢笑历历在目,它就像你辛辛苦苦养育的一个孩子,熔铸了你太多的心血和汗水。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的确,这些随笔和记录见证了教师的成长,不仅是教师教学智慧的结晶,更是人生旅途中最珍贵的回忆与财富。
德育课的教学反思是德育教师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对过去教育教学经验的一种回忆、思索、评价的过程。它是对过去经验的反思,同时又是做出新计划和行动的依据,以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进步和提升老师专业素质发展为目的。反思是教师进步的阶梯,进入信息时代,网络为教学反思的编写提供便捷的条件和丰富的素材,但同时也出现了教学反思流于形式,没让教学反思真正发挥其作用。我们应该认识到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伙伴,是教师成长的必需环节。所以,只有认识它的美丽,你才能快速地成长。让我们共同来发现德育课反思之美。
一、反思让你“育人之树”健康成长
在遗忘规律的支配下,教学中瞬间的灵感和闪光点需要通过教学反思及时的捕捉,做好记录和反馈,在备课准备、学生表现、教案补充、语言运用、板书设计、案例和习题的选用、处理问题机智等等方面。记录下自己的失败与成功之处,不断反问自己,我的困惑是什么,这意味着什么,我怎么会这样、我怎样用不方式做好这件事。在此基础上,寻找改进措施,不断地修改-补充-运用-再修改-再补充-再运用……才能体会攀登到顶峰的喜悦。
二、反思让我感受到心灵的契合
新课程改革下,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学生恰恰是课堂教学中难以控制的因素,学生的突发状况促使教师通过教学反思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探寻学生各种表现和情绪下的深层原因,这样,我才能真正走进学生,找到合理的教学方法。
例如我刚上《职业道德与法律》时,有一个班的学生上课气氛沉闷,不爱回答问题,可是我一直认为自己备课认真、努力,上课兢兢业业,只是学生性格使然,我想,经过我一段时间的启发就会有好转了,但是一个月下来,使终没有看到学生的进步,我开始反思,于是征求大部分学生的意见,意见提的最多的是课堂气氛和我上课的表情。有一张纸条写着:“老师,你上课好严肃啊,从没见过你笑过。”看了之后,我心里一凉,我突然想到,自从上课后,我发现自己很少笑了,特别是对学生,以前刚到学校的时候,有老师提醒我职业类学校的学生难于管理,千万不要对学生笑,笑多了学生不好管理,自从哪以后,我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我时刻反着脸,不苟言笑,让同学产生不可接近的感觉。经学生一提醒,我反思了自己,发现做得不太妥当,问题原来出在这里。
其实,课堂上要严肃,这是正确的,而且是必须的,否则纪律难以维持。老师的言行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另一方面,我们课后应该多笑,多与学生沟通。这样做,学生就放松,自己也愉快,师生之间就多一些和谐。客观地说,学生是比较单纯可爱的,只是与老师们之间沟通较少,老师才会和学生们渐行渐远,从而,影响了老师的教学质量,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第二个月,我试着走进学生,试着与学生沟通,试着换位思考,理解学生,多了一份耐心和宽容心,才发现这样做才会让工作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和学生在一起的感觉也很好。
三、反思能培养教师的职业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和爱好是人的入门向导,也是人的良师益友,一个人有了“兴趣”这位良师,他的职业积极性就会高涨,因此,兴趣是教师从事职业活动的最直接的心理动力。要使教学反思富有成效,教师不能不激发自己的热情。这是因为写教学反思是一种经常性的周期较长的工作,如果没有一定的兴趣,自己就会把这种反思看成是一种负担,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恶心理,严重的会半途而废。
在开始写教学反思时,内容不求高深,文笔不求优美,只要内容真实、具体即可。刚开始写教学反思时,有的人总觉得没有太多内容可写,但只要留心观察教学活动中的事,并对自己有所触动的在教学中学生的反映。
四、反思让你更热爱教育事业
教学反思会让你发现育人的魅力。通过反思不断强化自己的责任意识,督促自己不断钻研,总结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
例如在讲《职业道德与法律》这本教材中的“做人以德先”这一框题时,我首先讲解道德,是古老而常新的词语,道德修养,一个简单而深刻的话题。道德与道德修养伴随人生时时刻刻,体现社会交往的方方面面。然后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列举事例,让学生明白不道德的严重后果。通过一个时期的努力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长大了,懂事了,看着学生们一天天成长,我的心中无比自豪。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我发现了教育的魅力在于育人,教学反思让我体会到走进学生的满足感,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让我更加热爱教育事业。
教育技术中级培训学习反思 篇9
教育技术中级培训学习反思
本学年我有幸参加了教育技术中级培训教程,使我能近距离、较为系统地接触这些贴近自己教学的现代教育技术。
经过半年的自我学习,我不仅明白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而且清楚地认识到随着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教师不是像以前那样,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就进行教学,而是综合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等电教设施开展教学。通过这次培训,在教育教学的理念、教学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及评价等方面都有了重要的转变,收获很大,受益匪浅,对现在和今后的教育教学都有较大的指导和帮助。
1、本次培训的学习内容非常实用。如思维导图,刚开始觉得这个思维导图很有趣,拖来拖去的,在后面多次运用后发现确实很实用,它可以很快地帮你先理清设计各项作业的思路,而且修改很方便,呈现出来的内容也很直观。
2、初步学习了“中观教学设计”方法,打破了传统课时教学设计的局限,学会了基于单元的教学规划方法,这样的中观教学方法可以使我们自由驾驭单元内的教学过程要素。比如:主题单元设计、研究性学习方案、学习评价量规、单元教学实施方案等等。这些都是每一个单元的主要作业,这些作业让我们亲身实践操作,切实掌握了它的必要性和操作性,真正体会到了它的实用价值。可以这么说,这8个模块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关键是它的实用性,让我们能学习致用。
3、在学生评价方面,通过这次培训也让我知道了,对于评价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千篇一律的形式已经跟不上教学的需要了,学生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烈,他们需要更规范、更民主、更公正的评价方式。同时,小组合作的模式也越来越需要,大家的互评对学生的学习有促进作用。经过这次的学习,启迪了我们一种学习方式,通过这种学习方式,我们可以更多地去实践研究、去探索,从而不断丰富我们的专业知识,引导我们进行教学方式不断优化及转变。
德育培训班学习反思 篇10
11月我有幸参加了在成都举行的《全国中小学核心素养下的教师内涵发展高峰论坛》。这一次的学习,我迟迟不敢动笔,总担心自己的笔写不出自己的收获和想法。害怕一动笔就显得自己太浅薄。但是无数的文字在脑海中不停的旋转,怎样有条理又深入浅出的表达出自己收获,实在是不易。千转百回,不知如何开篇布局。于是我就采用最简单的意识流写法,想到哪些方面就写哪些方面。
我们学校小学部参加学习的有3名女教师,毫无疑问要与其他学校的老师拼房间。我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平时不大喜欢和陌生人交流,更别说住一个房间了。但是又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和92中的翁老师拼了一个房间。入住房间,经过简单的了解,原来翁老师是我们郑州教育博客的大咖――意见领袖。心中暗自庆幸,幸亏和他人拼了房间,平时哪有机会和这样的“明星”交流呀!她所擅长的,正是我所或缺的,请教学习的机会来了。随着相处的时间越来越长,彼此的了解更加的深入,翁老师的思想有深度,见解有独到之处,同时对自己认准的事,有执着的追求和清晰的`执行方法。给我的室友点23个赞!再联想到我们是一所新学校,擅长写博的老师又不多,请翁老师给我们做一场有关写博的讲座,这是多么好的机会呀!用翁老师分享给我的经验“读万本书,行万里路,写千篇博”你想不成长都难!走出去,先要打破自己的局限。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我们教育届乃至整个社会近几年追求的培养未来公民的目标。要达到这样的目标,依靠的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又是课堂。李松林教授抓住问题的关键――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堂?一是抓住学生的根本(学生的根本在心灵,心灵的根本在兴趣、情感、思维)二是抓住学科的根本(学科的根本在学科本质,学科本质包含的知识有:知识的产生和来源、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学科的方法与思想、知识的作用与价值、知识的关系与结构。学科思想方法是学科的精髓和灵魂)三是抓住学习的根本(学习的根本在于问题解决和实践参与)。我们是教师,教的是学科知识,如果想进一步提高的自己的业务能力,我们要由学科知识上升到学科本质,这样既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有让学生受益!那么培养学科核心素养需要什么样态的学习呢?――学习的动机更有深度(由强烈的兴趣变为主动参与)、学习的内容更有深度(从表层的知识到学科本质)、学习的方式更有深度(由问题的解决到实践参与)、学习的过程更有深度(由切身体验到高阶思维)、学习的结果更有深度(由深度理解到实践创新)。这样的的学习样态怎样才能实现呢?基本的模式就从问题解决的学习到问题解决的教学。回想自己的教学生涯,我只是一个教书匠,只做到了授业,而没有做到更高层次的传道和解惑!我开阔了自己的眼界,明白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心中便有了目标和追求。
游永恒教授的的讲座打开了我的思路。从去年接手学校的师训工作,我一直在熟悉业务的路上奔跑,平时都按照进修学校的布置,一项一项尽力做好师训工作。但是总感觉自己的工作缺少规划和针对性,同时也很少结合我们学校教师的实际情况。游教授作为国培专家,给出的建议真是是提纲挈领,高瞻远瞩。一线的教师想成长,主要的途径就是阅读和写反思。进行专业阅读、进行系统阅读、进行线阅读。在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反思、在学术提升上反思、在自我反思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的师训工作为什么不能根据我们新教师多的这个实际情况,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系统的读书与反思活动呢?
德育培训班学习反思 篇11
《教育研究》2009年第11期刊登冯文全的文章。作者从哲学、教育学和德育社会学等多学科视角对“生活德育”进行严谨的审视,发现“生活德育”论在思维方式上不仅犯有形而上学的错误,而且也经不起教育历史与现实的事实检验和教育理论的拷问。
首先,从哲学的角度看,我国的德育改革,不是要放弃学校德育的政治方向,也不是要全盘否定道德知识的教育,而是要在确保德育的政治价值导向和道德知识基础的前提下,使学校德育实现与社会现实的视域融合,克服学校教育与现实社会的脱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赋予学校德育更多的生活趣味,丰富和扩展学校的德育资源。其次,从教育学的角度看,“生活德育”论否定学校教育在青少年品德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主导作用,因而严重违背教育规律和青少年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再次,从德育社会学的角度看,“生活德育”论企图在幻想中摆脱社会对德育的政治影响和价值引领,因而是一种非理性的德育主张。
重构“生活德育”,方能使我国学校德育走出困境。作者认为这包括:一方面,重构制度德育,让制度充满道德性与教化性;另一方面,营造德育的生活氛围,让德育在生活中进行,生活在德育中提升。
冯建军:生命教育实践的困境与选择
2010年第1期《中国教育学刊》刊载了冯建军的文章。作者指出,生命教育是当今学校所不可忽视的内容之一,但如何开展,人们对其有不同的看法,实践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作者认为,学校在开展生命教育时以下方面是需要明确的:
生命教育应该是社会转型中的“唤魂”教育,旨在通过教育矫正或预防社会转型中的心灵缺失,培育一个身心和谐、知情意均衡发展的完整人。因此,生命教育不应该只作为解决社会问题的工具,而应该指向人的整体发展,成为全人教育。
生命教育最终在于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反思与获得。深刻的人生反思不是其他学科附带的渗透能够完成的,它必须通过专门学科系统的学习和思考,才能帮助学生在掌握生存技能之时,具备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观。因此,生命教育不仅仅是学科渗透式的,而应该独立设置课程。
生命教育在知识点上与其他学科是重合的,生命教育不在于重复这些知识,也不在于补充相关的知识,而是要综合利用这些知识,解决生命中的困惑。所以,生命教育应该以活动组织课程,围绕着日常生活中学生遭遇的种种生命现象,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生命保护的技能,引导学生去思考、判断、体验他们自身的经验。就是说,生命教育课程不应该以知识逻辑组织,而应该以活动来组织,成为综合活动课程。
刘华杰:竞争性学习观的道德后果及矫正
当代大学生德育方法的伦理反思 篇12
伴随着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林林种种德育方法在高校的全面推广, 当代大学生群体整体的道德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但是, 我们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德育教育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的“悖论”。针对这一问题, 本文将进行重点阐述。
1 当代大学生德育方法及其伦理问题
1.1 当代大学生的德育方法
“道德规范, 从来不是一个单纯的理论问题。道德只有和人的行为统一起来, 才具有其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1]。高校德育的任务之一是向大学生传授道德理论, 使他们能够有正确的道德认知, 了解社会对个人行为的道德要求, 明白行为的道德区分及其价值意义, 从而能够指导自身的道德行为, 做到知行统一。但现实中却普遍存在着大学生知德能力较强, 在观念上认可道德要求的合理性, 却并不付诸于行动或不按道德要求去行动, 即所谓“知而不行”“知而错行”。在我们的教育学课本上很清楚地写到, 德育需要的是时间上的一致性和环境上的一致性。而随着时间的变化, 来到不同层次的学校, 学生所受到的德育却发生了变化。学校培养的只是一群只会读书考试、死背政治的呆子———家庭教育和传统的学校教育使中国学生缺乏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正确的道德观念, 比如, 漠视英烈的事迹, 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等等。学校老师总是在抱怨付出与回报不对等, 为什么付出这么多, 学生却不领情。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等等。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不是说当代的高校忽视德育教育, 相反的, 当代社会人们更加重视德育的教育, 现代德育是以现代社会发展、人的发展为基础, 以促进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现代化为中心, 促进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德育, 这里最核心的思想是促进入的思想道德现代化。因此大学生德育教育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 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进行多向度创新和改进, 特别在增强时代感, 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但是为什么还会出现这些所谓的“知而不行”“知而错行”呢。
1.2 当代大学生德育方法引发的伦理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进程的加速, 有人提出将市场的观点引入教育体系, 把教学作为一项产业来对待, 学生是买方, 学校是卖方, 学校提供知识, 学生掏钱求学, 彼此形成市场顾客式的供求关系。当老师不再是老师, 学生不再是学生时, 教育的本质也就动摇了。那么, 老师和学生现在是什么关系大家应该也很清楚了, 甚至连路人都不如, 我们中国是最尊师重教的国家了, 为什么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如此之冷淡, 人走茶凉, 老师已经没有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了, 仅仅是教完课回家, 像完成任务一样, 学生也像完成任务一样, 老师上课拿着一本教案, 上课讲的是一本教案, 考试考的是教案, 结果学生只学到一本教案, 学生说, 老师有什么水平, 就会照本宣科, 老师说, 学生素质一界不如一界, 埋怨体制, 埋怨社会, 埋怨教育局。
因此当代大学生出现的这种“知而不行”“知而错行”也就有源可寻。在这里, 我们指出学生的这种道德缺失是由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 破坏了原有的伦理秩序, 使得德育教育本身脱离了原有的意义, 是一种伦理关系的破坏。
2 当代大学生德育方法的伦理解读
“所谓德育方法的伦理解读, 就是从伦理的角度, 依据伦理规范进行理解分析。伦理是一种自然法则, 是有关人类关系 (尤其以姻亲关系为重心) 的自然法则。”[2]一些高校, 在激烈的市场竟争中, 为争取生源而编织了一个个美丽的花环, 提出要把受教育者视为上帝, 一味迎合学生, 取悦学生。因为生源就意味着经济效益, 这样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往往会忽视社会效益, 背离学校传授知识和育人的原则,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仅仅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学校不可能真正地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就会误导学生, 葬送学生的前途, 我们应该明白, 国家和社会需要学校培养德才双馨的接班人, 而不是培养无才无德、高高在上的上帝。
老师与学生之间本来是一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韩愈说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也’。当今的教育理论中, 写到教师的天职———教书育人。论古今教师的职责都应以育人为第一位, 教书为第二位。”[3]然而, 这种自然的伦理秩序却已被卖者与买者的关系取代。往往造成教育定位与教育方向的混乱, 间接地导致课堂管理的无序, 老师常常处于被动与束手无策之中。到头来受害最深的还是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也变成了一种“交易”, 破坏了原有的伦理秩序。“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存在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使得高校不可能真正地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就会误导学生, 葬送学生的前途, 学生道德缺失。因钱而施教, 为钱而读书, 买卖教育所造就的, 不过是一群又一群冷血的金钱动物而已!说什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说什么为民族之昌盛而求知, 不过是标语口号罢了。买卖教育, 岂止是历史的倒退, 简直是耻辱。”[4]
3 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方法的伦理建构
第一, 从知识化、认知化到重视情感体验及情感发展。在很长时间里, 世界上流行的理性, 对于发展人的道德教育而言还不够完整, 因而就需要扩展到重视人的情感, 重视认知发展的道德教育模式。虽然和传统道德教育模式相比它具有相当的历史合和态度。最近, 教育部组织制定的基础教育的所有课程标准都把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和态度作为课程的基本要求和教学指导思想, 这就使道德教育越来越走向统整化。人们在实践中已经认识到体验学习和道德成长之间有着天然而内生的亲缘关系。道德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为了影响人、化育人的心性品质, 这种品质反映了人的内在要求, 是自主的, 因而是个人的真实存在。黑格尔认为伦理可以从社会性的角度加以把握, 而道德则必须落实到个人的精神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 道德是个人化的, 道德的学习是个人在关系中的自我把握, 所以真正的道德教育就一定包含着关系性、个体性、真实性和情境性等一些基本属性。与此相应, 人的情感体验恰恰反映了人最真实的存在, 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中的一种经历, 如果没有这种属人的经历和由经历所构成的切身体验, 那么个体就不可能对道德产生深刻的认同并进一步渗入人的内心。
第二, 从单向灌输到双向互动。这是道德教育在方法甚至立场上的一个改变。过去有一种观点认为, 成人比孩子、老师比学生掌握更多的道德真理, 因此道德教育只能是单向度的灌输, 直到20世纪末随着各种新兴文化的兴起, 这种看似天经地义的观念终于发生了动摇。其实, 今天的道德教育是需要在代际交往和互动中进行的, 是需要在对话和讨论中展开的。这要求我们首先承认现实的代际年限在迅速缩短, 从过去的30年发展到现在的2~3年, 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在向孩子和学生传递正向价值的时候, 应当同时承认他们有质疑这种教育的权利。只有这样, 道德教育才可能真正成为精神生命的相互碰撞, 才可能生发出更多鲜活的道德个性。
第三, 从封闭的校园到社会生活实践。实际上, 道德原本就产生于现实的社会生活关系, 离开了生活就不可能滋养德性。生活是酸甜苦辣都有, 只有通过体验百味人生, 人才能不断超越自身, 从而扩展和丰富个体的精神世界。今天,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在开设社会实践课程和开展各种社区活动, 目的也就是为了让道德回归生活, 让生活成为道德最重要的老师。
对当代大学生德育方法的伦理反思, 做好当代大学生的德育工作, 追求更好的德育方法, 我们应该不断追求新的层次, 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提高我们大学生的素质, 结合各种因素改进德育方法, 培养新时代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廖和平, 周雄文.制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原因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 2003 (10) :3-4.
[2]王颖, 俞树彪.关于高校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7 (9) :3-5.
[3]苏逊.世界德育演进视野里的中国学校德育[J].当代青年研究, 1996 (5) :7-8.
【德育培训班学习反思】推荐阅读:
省职校德育骨干教师培训学习体会09-24
德育培训制度09-20
中学德育培训计划08-15
德育校长班培训指南06-12
骨干德育培训心得体会09-01
德育主任培训心得体会10-26
德育人员培训记录材料11-25
德育研修班培训感言12-07
德育副校长培训班结业典礼学员代表讲话稿09-12
学校德育工作2017暑期培训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