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办法

2024-08-03

厦门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办法(精选9篇)

厦门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办法 篇1

最新厦门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传承和弘扬闽南优秀文化,提高市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

第三条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生态、统筹兼顾、共同保护的原则。

第四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五条 市、区人民政府建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市、区文化主管部门负责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具体牵头协调工作。

各相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

第六条 市文化主管部门组织开展闽南文化遗产调查工作,并建立闽南文化遗产档案及相关数据库。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闽南文化遗产档案及相关数据信息应当公开,便于公众查阅。

第七条 市文化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拟定文物保护单位、涉台文物古迹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街及文化生态保护区重点区域等文化遗产保护红线,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纳入本市城市空间规划体系及“多规合一”平台信息管理系统。

第八条 市人民政府设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专家委员会,负责对闽南文化生态保护相关规划、保护方案和具体措施进行评议及其他咨询论证工作。

第九条 市、区人民政府安排闽南文化生态保护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用于本办法所规定的与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相关的各项工作。

第十条 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采取多种方式参与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工作。

第二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十一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本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市、区人民政府可以从本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向上一级文化主管部门推荐列入上一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项目。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某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保护和传承价值的,可以向文化主管部门提出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建议。

第十二条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认定实行专家评审制度。市、区文化主管部门应当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评审工作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评审结果应当公开征求公众意见。

文化主管部门应当根据评审意见和公示结果,拟定本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

第十三条 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对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开展抢救性保护工作。抢救性保护应当在专家指导下进行,采取下列主要措施:

㈠采用文字、图片、录音、录像等方式进行记录和建档;

㈡征集、保存相关资料和实物;

㈢保护相关场所、遗迹;

㈣采取特殊措施培养代表性传承人;

㈤其他抢救性保护措施。

第十四条 市、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应当认定项目保护单位,以具体承担该项目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保护单位应当具备独立法人资格,有实施保护、传承工作的能力,有开展传承、展示活动的场所和条件。

第十五条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㈠制定项目保护计划并组织实施;

㈡保护相关的文化场所,收集与项目相关的实物、资料并建立档案;

㈢及时掌握项目群体传承及代表性传承人收徒、传艺等情况;

㈣积极开展项目的传承、研究、宣传和展示活动。

第十六条 文化主管部门对本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可以认定代表性传承人。

经被推荐人书面同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可以向本级文化主管部门推荐代表性传承人。符合条件的个人可以向文化主管部门申请为代表性传承人。

第十七条 市、区人民政府对代表性传承人给予下列扶持:

㈠对代表性传承人每年给予传承补助;

㈡采取助学、奖学等方式支持代表性传承人收徒传艺;

㈢对代表性传承人开展有关技艺资料的整理、出版等工作予以资助;

㈣适当为代表性传承人提供技艺展示平台;

㈤国家、省、市规定的其他措施。

文化、卫生主管部门应当关心代表性传承人的健康,为其建立健康档案。

第十八条 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个人以代表性传承人为核心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习机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习机构应当依法登记,并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活动。

第十九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规划布局,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第二十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传习机构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保护、传承、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必要的经费资助。

第三章 重点区域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所称重点区域是指文化生态保持较为完整、自然生态基本良好的街道、社区或者乡镇、村落,以及文化遗产密集、特色鲜明的区域或者各种展馆、展示场所较为集中的区域,包括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确定的重点区域以及经市人民政府认定公布的其他重点区域。

认定重点区域,应当尊重当地群众的意愿,并经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专家委员会评审。

第二十二条 市文化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组织编制重点区域整体性保护专项规划,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由重点区域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重点区域整体性保护专项规划应当划定重点区域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提出保护和整治要求以及具体的保护措施。

第二十三条 本市新区开发、旧区改造以及其他建设项目涉及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重点区域的,不得对其传统格局和历史文化风貌构成破坏性影响,开发建设单位或者部门应当在立项前制定文化生态保护方案。相关主管部门在立项前,应当就涉及的闽南文化生态保护事项征求相关区政府和市文化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二十四条 鼓励有条件的重点区域依托其独具特色的文化生态资源,发展文化旅游活动。

第四章 闽南文化生态环境

第二十五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闽南文化展示场馆纳入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建立各类闽南文化展示场所。

第二十六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闽南文化宣传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把闽南文化纳入干部学习、培训必修课程。

市属报纸、刊物、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应当宣传闽南文化。

第二十七条 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开展“闽南方言与文化进校园”活动,幼儿园、小学、初中应当将闽南文化列入教学课程;鼓励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将闽南文化列入选修课程;鼓励市属高校在相关专业开设闽南文化和文化遗产保护课程。

支持各种职业院校培养闽南文化遗产保护专门人才,支持院校、研究机构及社会组织开展闽南文化研究。

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与学校开展闽南文化传承合作办学。

第二十八条 文化、民政等主管部门和街(镇)应当开展闽南文化进社区活动,实施社区文化提升工程。

第二十九条 支持市语言文字管理部门开展闽南话水平测试工作。

市属电视台、电台等媒体应当开展闽南话新闻播报、制作闽南话专题节目。鼓励市民学习闽南话,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应当逐步推广普通话和闽南话双语广播。

第三十条 鼓励和支持开展地名文化、侨批文化、郊商文化等保护工作。

地名主管部门在地名的命名、更名、使用以及地名标志的设置中,应当注重对闽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第三十一条 规范和引导群众按照传统习惯举办民间信俗、岁时节庆、人生礼俗等民俗活动,增加其文化内涵,减少迷信色彩。

第三十二条 支持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社会组织与台、港、澳及境外的单位和个人开展闽南文化交流活动,共同保护、传承和发展闽南文化。

鼓励开展以闽南文化为内容,建立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平台。

第三十三条 市、区人民政府采取项目补贴、定向资助、以奖代补等措施,扶持具有闽南文化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开发和推广。对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为核心产品的小微企业,依照有关规定享受政府采购、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

第三十四条 鼓励涉及闽南文化的行业成立行业协会。支持行业协会开展闽南文化遗产的宣传、展示、教育、传播、研究、出版等活动。

第五章 监督与责任

第三十五条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资金用于本办法所规定的`各项扶持、奖励、资助、补贴、补助的,其标准以及相关申报、确定、公示、发放程序等,由市文化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并组织实施。

前款规定的各项措施中资金的使用,应当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

第三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就闽南文化的保护、传承、传播向文化主管部门提出建议和意见,文化主管部门应当予以及时处理。

第三十七条 对歪曲、诋毁、破坏闽南文化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予以制止并向文化主管部门举报。文化主管部门应当依法予以调查、处理。

第三十八条 采取欺诈等非法手段骗取本办法规定的各项扶持、奖励、资助、补贴、补助的,由文化主管部门取消其享受资格,追回相应的款项,并依法予以处理。

文化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权力、徇私作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年度绩效考核。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对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相关建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相关建设措施未能有效实施的,应当及时纠正、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条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内涉及文物保护单位、涉台文物古迹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街,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自12月1日起施行。

厦门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办法 篇2

今后,城市建设将要受到“紫线”的限制。记者日前从建设部有关部门获悉,刚刚公布的《城市紫线管理办法》,为历史文化街区划出一道“紫线”进行严格保护,该办法将从2月1日起实施。

“城市紫线”是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今后,城市在编制城市规划时,应当划定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紫线。

据悉,在城市紫线范围内进行新建或者改建,除需要办理相关手续进行规划审查,还需要组织专家论证并进行公示。同时在紫线范围内,将禁止违反保护规划的大面积拆除、开发;禁止对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格局和风貌构成影响的大面积改建;禁止损坏或者拆毁保护规划确定保护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禁止修建破坏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貌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等。(文/陈筱红)

厦门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办法 篇3

建设工程结构实体质量监督检测抽查办法

一、目的:

为提高我市建设工程地基与基础和主体结构工程的施工质量,规范工程结构实体质量检测行为,确保建设工程结构安全,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规定和要求,在原《建设工程结构实体质量监督检测抽查暂行办法》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二、监督检测内容

1.原材料及构配件抽检:

(1)钢筋原材料及钢筋焊接件、机械连接接头

(2)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抗压强度试块

(3)蒸压加气混土砌块

(4)防水卷材、防水涂料

(5)其他需要抽检的原材料及构配件

2.工程结构实体抽检

(1)楼板厚度

(2)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

(3)构件尺寸、轴线位置

(4)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位置、数量

(5)混凝土取芯进行抗压强度、劈裂强度检验

(6)分户验收:楼层净高、开间尺寸、墙面平整度、垂直度、阴阳角

(7)市政道路取芯、简易土工、灌砂法检测水稳层压实度、沥青容重等

(8)其他需要检测的项目

*注:如有实际需要其他我站中心检测室无法实施的检测项目,可委托其他检测机构进行实施。

三、职责及分工:

1.综合管理室:在申报结构验收之前,要求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同时提交相关工程结构实体自检或委托检测的资料,在结构验收5个工作日之前安排检测监督科进行工程结构实体检测。

2.工程检测监督科:

负责协调工程质量检测组进行结构实体监督检测具体实施,并出具监督检测报告;

负责安排建设工程主要原材料、构配件的监督抽样及检测工作,对监督结果不合格的报告派发通知及处理反馈单给责任监督科室,并对不合格情况处理反馈情况进行汇总统计以及通报;

负责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专项监督抽检;

3.质监科:负责制定监督检测实施计划书,根据实际需要填报监督检测实施计划表;对监督检测结果不合格项的整改情况进

行监督和反馈。

三、程序:

1.原材料及构配件监督抽检

(1)根据各科室的实际监督需要,派出监督抽检小组进行抽检;

(2)根据检测联网中出现的有问题的工程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抽检;

(3)根据专项要求进行监督抽检。

2.工程结构实体抽检

(1)根据各科室的实际监督需要,派出监督抽检小组进行抽检;

(2)根据综合管理室工程结构验收的安排,在验收5个工作日前通知检测监督科进行监督抽检:

根据监理、施工自检或委托送检的资料进行复验、抽查,根据所提供的检测报告对已检验合格的部位进行复验,每个单体建筑至少抽查3处楼板厚度(层数小于5层的可放宽至2处)、2跟构造柱(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并根据实际需要抽查结构柱强度、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构件尺寸等检测项目。

(3)根据专项要求进行监督抽检。

由各监督科对受监工程制定监督检测实施计划书,报总工室、综合管理室及工程质量检测组;

工程质量检测组根据综合管理室的工作安排抽调检测组成员进行检测。

检测组根据监督检测结果出具检测报告,一式四份,监督科一份,检测组一份、综合管理室一份、总工室一份。

四、结果处理:

1.监督检测结果为合格的报告,报综合管理室进行备案,并归入工程监督资料档案。

2.监督检测结果不合格或检测结果有疑义时,监督科室应责成建设单位对监督检测不合格的工程部位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检测机构加大检测频率,对有疑义的结构实体部位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重新作出鉴定,必要时责成施工现场整改,并对相应的整改情况进行监督,并将整改结果报总工室进行审查确认,并反馈工程检测质量检测管理办公室结案后方可报综合管理室予以安排结构验收。对于重大安全隐患及有疑义、争议的问题应及时上报站领导予以处置。

五、档案要求:

各工程监督员应将监督检测报告及不合格处理结果归入工程监督资料档案进行归档综;综合管理室与工程检测监督科应建立相应的工程结构实体监督检测报告及结果处理台账,对监督检测实施计划书、监督检测报告、鉴定报告、整改报告一系列档案进行归档。

工程检测监督科应对检测中介机构的检测行为进行监督,必要时,可对有疑义的检测报告进行监督检测。

总工室:负责检测组人员的培训,检测技术的指导,并对监督科室监督检测实施计划书进行审查。

厦门港文化及其保护论文 篇4

关键词:民族文化论文

厦门港人口组成主要为疍民的后裔,据史料记载大约在明末清初 , 大批疍民从九龙江流域乘船来到老厦门港地区 , 停靠在玉沙坡的沙滩上 , 在这片区域他们经过长期的辛苦劳动 , 将玉沙坡地区打造成厦门海洋渔业生产、生活及后勤修造供销基地。厦门港是厦门人民对渔港及疍民文化充满记忆的地方,见证着厦门的海洋文化的发展变化,是厦门人民精神的港湾。

一、疍民概述。

疍民又叫蛋、蜒、蜑民。主要是指世代在船上居住,生活在水上的一类人群,所以疍民又被称为水上吉普赛人。这类人群主要分布在福建、广州、广西沿海地区,疍民具有悠久的历史,对其祖先起源学术界也是众说纷纭,但主流观点认为疍民祖先是我国东南沿海古代的百越族人。

二、老厦门港处疍民的独特文化。

疍民自古有崇拜蛇神、断发纹身、习水性、善舟楫等习性。厦港疍民不仅保留了传统的习俗,在与厦门原住地以及其他地方前来的渔民长期磨合交融中,相互吸收,互相影响,形成了海洋社会独特群体的民俗风情。这种以鱼文化为主要特征的海洋文化,展现了疍民独树一帜的景观,被誉为闽南文化的一朵奇葩。

1、在生产习俗方面。

厦门港疍民发挥其聪明才智,发明创造了许多捕鱼方法,并且在各地推广。特别是“八改延绳钓”名扬全国 , 受到国务院的嘉奖,使厦门海洋渔业被更多的人所熟知。疍女随船出海也是其一大特色,大部分沿海渔民都是严禁妇女下船出海,最多只能在内河沿岸进行小型捕捞或进行养殖业。

2、在生活习俗方面。

疍民的头饰也是有着与众不同的地方,未成年的疍民无论男女在辫子上都有扎红绳的习惯。女的常常使用体积较大的“红碰纱”盘绕在头上 , 称为“烟筒箍”;男性使用的红绳则相对短小,俗称“燕仔尾”.

男性成婚后头上则也随之换成扎黑弦线,有些则用薄纱网帽罩住头发。渔姑出嫁后则把长发挽在后脑梳成螺形的大髻发 , 其样式和陆地上妇女的`发型又有所不同 , 称为“讨海”体。服饰方面:疍民男女一般都穿裤脚宽大的汉装 , 女的裤脚典型特征是镶嵌着多种花边。要是遇到喜庆之事或者较为重大的节假日,疍家女头饰则佩戴簪花 , 脚穿珠鞋 , 并且穿着他们自己做的带刺绣花边衣服。

3、人生礼俗方面。

厦港疍民的婚俗与众不同。在连家船、夫妻船阶段 , 疍家即将要结婚的男方需要把船停靠女方家,请媒人搀扶新娘过船,于是海上又增添了一艘夫妻船。

若是在岸上结婚 , 则习俗与普通陆地上人家结婚恰恰相反,路上人家的南方早上迎娶女方过门且坐红色轿子,而疍民渔姑则是晚上过门且坐黑色轿子,称这种为“以黑克红”, 意为渔姑将会好运连连。丧俗 : 疍家的丧葬习俗也是有很多异于路上人家。若是在海上亡故的,则需要对其进行海祭和招魂。

4、信仰信俗方面。

厦门港的疍民由于其常年生活在水上且以捕鱼为生,在水上常常遇到一些自然灾害天气,对疍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很大危害。这也是古代在科技不发达的情况下造成疍民渴望神明庇佑的重要原因。他们一方面祈求不要遇到灾害性天气,另一方面希望能捕获更多的鱼。所以厦门港地区旧时寺庙数量多达三十余座,是厦门岛寺庙最为密集的地方。

5、行业讳忌方面。

厦门港疍民由于其独特的水上生活环境形成了其言语的独特性,总结出平时说话忌讲的十个字 , 即“翻、沉、破、死、灭、熄、离、散、倒、空”.

如果无意中说了其中的字,往往都要从相反的意思去补救或者用较为中性的语言“打圆场”.

在船上吃饭 , 饭后不能将碗倒放 ; 吃鱼不准乱翻 ,小鱼整条用筷子夹到自己碗里吃 , 大一点的鱼 , 上面的鱼肉吃完了 , 要先把露出的鱼脊骨夹掉 , 然后再吃下面的鱼肉。

三、老厦门港疍民习俗的现状及保护。

老厦门港的疍民最早是在明末清初从九龙江迁徙而来,而他们从船上搬到地上居住的时间也只有短短的不足百年。解放后,越来越多的疍民搬到陆地上生活,演武大桥的修建,阻碍了大型船只出入沙坡尾,沙坡尾也逐渐失去了其应有的避风坞的作用,使得原本出海打渔的疍民越来越少,也是促使疍民上岸居住的一个重要原因。上岸定居后疍民的一些传统文化逐渐消失。厦门港疍民习俗因其文化价值和濒临消失的状况,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目前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努力,如对疍民文献的整理、新中国成立初期 , 厦门大学人类历史博物馆展出了从厦港搜集到的蛋民服饰,年来 , 厦门新闻媒体还举办疍民物品专题展览 , 展出从民间搜集到的蛋民生活、服饰、渔具、劳作等四个部分近百件物品。恢复厦港疍民传统的习俗如:“送王船”、重建寺庙、08 年在沙坡尾建立疍民风采展示室,并收集和购买了许多疍民的首饰、衣服、照片等、筹建沙坡尾文化艺术港“旅游文化景点以及疍民文化博物馆等形式对厦门港地区的疍民文化进行宣传保护。

四、结语。

厦门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办法 篇5

为加强学校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明确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对党风廉政建设应负的责任,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中央纪委、教育部、监察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反腐倡廉建设的意见》,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一章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第一条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和“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保证上级党组织关于反腐倡廉建设的各项部署和决策的贯彻执行。

第二条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坚持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与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相结合,与学校的改革和发展相结合,与加强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与加强干部队伍、特别是领导班子建设相结合。

第三条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按照“一岗双责”和“谁 1 主管,谁负责”的要求,明确我校各级党政领导对党风廉政建设应负的责任,努力构建权责明晰、逐级负责、层层落实的反腐倡廉建设责任体系。

第二章 组织领导

第四条 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由校党委全面负责,在校党委领导下进行。校党委书记对全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负总责,校长对全校行政工作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负总责,党委常委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学校成立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校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任副组长,小组成员由校纪委、学校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学生处、人事处、财务处、资产与后勤事务管理处、监察处、审计处的主要领导干部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校纪委,日常工作由校纪委负责组织协调。

第三章 责任内容

第五条 校党委是学校反腐倡廉建设的责任主体,担负着全面领导学校反腐倡廉建设的政治责任,要把反腐倡廉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列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纳入 2 学校发展总体规划,融入学校各项中心任务。校行政领导班子要认真抓好教学、科研和其他行政管理中的反腐倡廉工作,把反腐倡廉工作同行政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学校党政主要负责人对学校反腐倡廉建设要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信件亲自批阅,重要案件亲自督办。党政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要根据工作分工,全面履行分管范围内的反腐倡廉建设职责,对分管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情况负直接领导责任。具体责任内容:

党委书记、校长在党风廉政建设中承担以下领导责任:

(一)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纪委和教育部党组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决定,及时传达,提出具体贯彻意见并付诸实施。每年部署学校工作时,要就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向各单位和各级领导干部提出具体要求。

(二)指导纪委及有关部门开展对党员、干部进行党性党风党纪和反腐倡廉的教育,督促检查党风廉政教育计划执行情况,强化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意识,引导其正确运用好手中的权力,努力为基层和学校事业发展服务。

(三)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情况、校级党政副职领导和机关部处、学院、研究院、直属单位党政一把手廉洁从政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坚持过双重组织生活会,开好校级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

(四)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3 学校的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都应经校党委常委会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并责成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五)按照《厦门大学中层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办法》的规定,选拔任用干部,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六)支持纪检、监察部门履行职责,定期研究反腐倡廉工作,听取专题汇报,对加强反腐倡廉、查办案件、监督管理等重要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确保反腐倡廉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在党风廉政建设中承担以下领导责任:

(一)按照校党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认真履行所承担的职责,把党风廉政建设贯穿于日常工作。

(二)模范遵守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分管部门和单位领导干部实行有效的教育、管理和监督。

(三)指导和督促分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和学校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部署要求,结合部门实际,建立健全党风廉政规章制度,并检查落实执行情况。

(四)每年至少一次听取分管部门和单位党风廉政建设情况汇报,对分管部门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发生的问题或违法违纪现象,要及时向校党委书记、校长汇报,并积极支持配合纪检监察部门进行查处。同时,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要采取有力措施,督促有关部门制定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堵塞漏洞,限期改进。

第六条 校纪委在上级纪委和校党委的双重领导下开展工作,4 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协助学校党委研究部署反腐倡廉工作,抓好任务分解和落实,加强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具体责任内容:

(一)协助校党委抓好全校党风廉政建设,依照反腐倡廉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负责全校党风廉政建设的组织协调,做好工作部署和任务分解,开展反腐倡廉建设的宣传、教育工作,保证反腐倡廉建设各项规定得到切实有效的贯彻执行。

(二)每年制定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计划。调查了解掌握全校党风廉政建设的情况,主动向上级纪委和校党委汇报,认真贯彻和落实上级纪委和校党委的指示要求。每年至少一次向校党委报告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情况,重要阶段性工作要及时总结,重要事项要随时请示报告。

(三)严肃执纪,组织调查处理全校各部门和单位及其党政领导干部违反党纪政纪的案件,督促指导相关单位认真查处违纪案件,落实办案工作责任制。

(四)协助校党委健全和完善党内监督机制。协助推进校务、院务公开工作,发挥教代会和民主党派的作用,拓展群众监督的形式和渠道。

(五)加强对学校从源头惩治和预防腐败等问题的调查研究,拟定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制度。对学校各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要求和建议。

(六)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自身建设。

第七条 校机关部处、群众团体领导班子正职对本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负总责。本部门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根据工作分工,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直接领导责任。具体责任内容:

(一)根据校党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分析研究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情况,结合本部门实际,研究制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计划,并做好落实工作。

(二)紧密结合干部任用、人员调配、提薪晋级、财务管理、基建(修缮)工程、物资(设备)采购、科研项目管理、招生考试、教务管理、学生管理、出境出国管理等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制定本部门党风廉政建设规章制度,健全和完善监督制约机制。

(三)负责开好本部门领导班子成员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公开办事规章,公开办事结果,接受师生员工的监督。

(四)每年年底书面向校党委和主管校领导报告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研究解决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各项任务的落实。

(五)协助纪检监察部门对本部门发生的违法违纪案件进行调查。

第八条 各学院、研究院、直属单位、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后勤集团领导班子正职对本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负总责。本单位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根据工作分工,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直接领导责任。具体责任内容:

(一)根据校党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部署和要求,逐项抓好落实工作。分析研究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的现状,结合实际制定党风廉政建设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组织本单位党员、干部、职工学习有关文件,进行党风党纪、职业道德和廉政教育,加大宣传力度,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指示的贯彻落实。

(三)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重大问题必须经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抓好本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物资采购与资产管理等制度的制定、落实和检查工作。对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要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结果,接受教职工监督。

(四)坚持党的组织生活会制度,负责开好本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专题民主生活会,按照有关规定抓好民主生活会的各个环节,负责向教职工通报会议情况。担当财务“一支笔”的单位负责人要严格履行财务管理的职责,财务“一支笔”个人所使用的经费开支情况,应由党委、党总支书记审核,每季度应在单位党政联席会议上至少汇报一次。

(五)及时发现和报告本单位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出现的重要问题或违法违纪现象,根据主管校领导和纪检监察部门的要求进行调查核实,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负责做好对违纪党员、干部的处理工作,并积极做好犯错误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工作。

(六)每年年底书面向校党委和主管校领导报告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按规定适时做好本单位处级领导干部离任 7 廉政检查工作和新任干部的廉洁自律教育工作。

第四章 专项工作责任

第九条 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一岗双责”、“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学校各职能部门、单位根据各自职能、职责分别牵头负责以下各专项工作:

(一)由学校办公室负责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制止奢侈浪费的有关规定,公务活动中收受礼品的登记上交工作,执行公务活动接待标准;负责协调各职能部门定期清理各种规章制度;明确校务公开的领导体制、主要内容、公开项目的公开形式和反馈方式。

(二)由组织部负责中层以上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诫勉谈话、函询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

(三)由人事处负责党政管理人员、教师的招聘、选拔、培养和提高工作,全校职员职级和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评聘的组织工作,领导干部个人收入申报工作。

(四)由审计处负责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学校事业财务审计、基建(修缮)项目全过程审计、学校企业财务审计工作。

(五)由财务处负责每年向教职工代表大会报告上学校财务预算执行及财务决算情况,并通报下财务预算安排,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杜绝各种乱收费行为。

(六)由招生办、考试中心负责完善招生政策、招生资格及有关考生资格、招生计划、录取信息、考生咨询及申诉渠道、重大违规事件处理结果“六公开”录取工作制度;严格规范各类招生考试各环节的管理,完善各种特殊类型招生制度,防止招生考试工作中违法违纪行为发生。

(七)由发展规划办负责完善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并配合财务处做好重点建设项目经费管理的有关工作。

(八)由科技处、社科处负责规范科研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并配合财务处做好项目经费管理的有关工作,规范科研成果的验收、评审、登记及组织申报各类各级科研奖励等方面的管理和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的管理。

(九)由基建处、资产与后勤事务管理处负责规范基建(修缮)项目管理,坚持基建(修缮)项目按规定报批制度,严格按照基建程序办事,完善基建(修缮)工程招投标工作,实施基建(修缮)工程的项目管理与财务管理分离。

(十)由资产与后勤事务管理处负责规范物资(设备)采购管理,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学校内部各项采购监管制度,完善物资采购招投标工作,规范固定资产入账及物资使用报损、报废等项工作,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十一)由教务处负责协调制定教材采购、教材选用标准的制度,规范教材采购和教材选用标准的行为;规范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组织工作。

(十二)由学生处负责规范各种评奖评优、学生贷款、困难补助、勤工助学等工作。

(十三)由图书馆负责完善图书资料采购招标工作,规范图书采购行为。

(十四)由校工会负责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健全各种形式的民主监督机制,依法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

(十五)由纪委、监察处负责协助校党委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协调各职能部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各项任务,监督检查各单位执行党风廉政建设情况,查办重要案件。

(十六)由各单位负责落实禁止公款吃喝玩乐,禁止设立“小金库”,禁止收受礼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等规定。

第五章 责任考核

第十条 学校党委、行政定期与中层党政领导班子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向校党委签订《廉政承诺书》。

第十一条 校党委要对学院、研究院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情况进行考核,考核工作要与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工作目标考核、考核等结合进行,必要时也可组织专门考核。考核工作要广泛听取党内外群众的意见,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

第十二条 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情况的考核结果,作为对领导干部的业绩评定、选拔任用、奖励惩处的重要依据。组织人事部门向校党委呈报干部职务晋升建议之前,应书面征求校纪委的意见。

第十三条 校纪委负责根据本办法对中层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检查情况定期向校党政领导报告。对落实责任制好的单位和领导干部建议校党政予以表彰和奖励,对落实不力的单位和领导干部提出处理建议。

第六章 责任追究

第十四条 领导干部违反本《实施办法》要求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校纪委会同组织、人事等部门查清事实、分清责任,向学校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做出报告,并分别情况,按照中央有关规定,给予组织处理或党纪处分;需要追究政纪责任的,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 领导干部不能按照本《实施办法》要求履行领导责任,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按有关程序分别给予责令检查、通报批评、调整领导职务直至给予党纪处分。

(一)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部署不研究、不部署或对存在的突出问题,不认真解决,放任自流或敷衍塞责,贻误工作的。

(二)对职责范围内的干部不廉洁行为或不正之风不制止、不查处,该处理而没有及时处理、该调查而没有及时调查、该上报而没有及时上报,造成不良后果的。

(三)严重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领导干部个人或少数人决定重大事项,违反决策程序的。

(四)违反《厦门大学中层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办法》的规定推荐、选拔任用干部或者推荐、选拔任用有明显违规行为的人,造成不良影响的。

(五)授意、指使、强令下属人员违反规定,私分、滥发钱物或者以其他方式挥霍浪费集体财物的;违反财务规定,隐瞒、截留应上交收入,挪用教学、科研专项资金的。

(六)授意、指使、纵容下属人员违反招生、考试等项规定,弄虚作假的;阻挠、对抗监督检查或案件查处,或者对办案人,检举控告人、证人打击报复的。

(七)对干部离任审计虚报隐瞒真实情况,事务不公开,不按规定交回办公用品,一般性问题的由纪委出面谈话,进行教育。

(八)有其他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行为的。

第七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各机关总支、学院、研究院、直属单位、学校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后勤集团党委(党总支),要根据本《实施办法》,12 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具体办法。

第十七条 本《实施办法》由校纪委负责解释。

厦门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办法 篇6

益广告

谈生态公益林与高保护价值森林的区别

关键词:生态公益林;高保护价值森林;林业管理;范围划分

生态公益林和高保护价值森林存在一定的共性,两者都能为我们提供丰富的森林林木资源和森林产物。单是森林管理工作中,要对森林的种类进行较为详细的划分才能实现森林更好的保护,其主要的方式就是利用国家规定和营林的经济效益对林业进行划分,生态公益林和高保护价值森林是按照不同的划分指标相差的两个不同的概念。森林的基本概念

生态公益林

生态公益林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森林类型划分种类,生态公益林就是生态地位非常重要,或者生态情况危险,对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安全、以及保护生态多样性有着重要作用的具有社会公益性的森林。因此这样的森林保护人工林、自然林等。生态公益林是存在公益性的,比如防止沙漠化。保护森林附近区域的水资源,防止害虫侵袭等。其主要就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这类林木在一段时间内砍伐的可能性较低,需要长时间的保护。这类森林的林木开发,不会出现大面积砍伐,而是合理的砍伐。不会破坏森林的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高保护价值森林

高保护价值森林是现代应对严峻的资源需求形势形成一种全新的理念,这种理念是从森林的资源的价值出发等,根据森林的价值对森林的进行分类,是对于资源的一种评估,生态系统的价值也被考虑在其中,但是主要是针对森

林林木以及森林产品的价值做出相应分类,形成这样的分类主要是因为便于森林管理的重点。森林管理工作理论上需要对全部原来森林做好管理工作,但是在实际管理中具有高价值的森林资源与一般森林应该实现差异化的管理,所以做出了根据价值管理的新理念。判定的标准不同

生态公益林是根据国家在法律上规定得森林管理措施,国家的规定不会考虑森林之内树木的品种和价值,只根据生态系统来进行分类,同时相关政策时从整体的角度来分类的所以根据生态系统来划分,其主要的参考在很多价值的依据的是森林的地点、气候等。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对森林进行保护,通过对森林的保护,主要的措施包含封山、严禁采伐等,其主要是根据保护而进行的分类。

高保护价值的森林的划分标准正好与生态公益林想法,公益林的目标是保护,高保护价值森林中是从森林资源 的利用为目标划分的,其判定标准与地理位置与气候得关系不大,而主要依靠森林中树种、树龄、以及食用菌等森林资源作为评价标准。对森林资源和合理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是营林工作的重点之一,这些林木可能是人工林、也可能是自然林,更多的为政府的营林工程。其主要表现为每一块林区、每一种树种的具体价值。高保护价值森林是为合理采伐进行的工作准备,是实现森林资源持续发展的一个整体规划的重要参考资料。范畴比较

根据我国的森林管理通则的规定,生态公益林又可以分为三个等级:特殊森林,重点森林;一般性森林。同样高保护价值森林中也分区为高价值林木保护森林,高价值动物保护森林,高价值药材保护森林,高价值食用菌保护森林等。而经过详细分类之后,生态公益林与高保护价值森林就出现了交叉效益,经常出现一片森林又属于生态公益林的

范畴,同时又属于高保护价值森林的范畴之内。但是相比较而言,生态公益林的范围较广,能够包括高保护价值森林的大多数范围。

森林的分类

HCV1指的是物种极度富集的区域,一片森林可能甚至仅仅因为某一个物种非常重要而具有高保护价值。物种多样性丰富的区域,属于生态公益林;而此类型的森林若是地方特有种,在合理经营的条件下,也可视为商品林。HCV2指的是景观价值非常高的区域,在中国主要是受人为干扰较少的天然林或天然次生林,属于生态公益林。然而,中国天然林比例较大,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一部分的天然林允许作为商品林来经营管理。HCV3指的是包含珍稀、濒危生态系统的森林区域。HCV4指的是在某些关键情况下,提供重要生态服务功能的森林。HCV5指的是满足当地社区的基本需求,为当地社区提供基本生计和安全保障的森林。该森林类型主

要为社区森林,若森林区域城镇居民饮水源区,即为生态公益林的范畴,但是若森林是该社区主要收入的来源,通过生产、销售木材而从中获取收入时,该森林可以划入商品林的范畴。HCV6指的是具有宗教文化或传统文化价值的森林。该类型森林一般是自然与人文遗产地,具有特殊意义的纪念林等。

生态林的覆盖范围

生态公益林涵盖部分高保护价值森林本研究以中南热带的生态公益林的保护等级区划为例,判断各保护级别的生态公益林是否属于高保护价值森林,第一,某些类型的生态公益林,因其具有的特殊属性或保护价值而划入高保护价值森林。例如,“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繁殖地”等因生物多样性价值富集,而符合HCV1的判定标准;符合HCV2的判定标准;“未经人为干扰的地带性顶级群落”该类型生态公益林因其包含或包含于珍稀、受威胁或濒危的生态系统的森林,故符合HCV3的判定

标准。第二,某些类型的生态公益林,可能因具有潜在的特殊保护价值而划入高保护价值森林,需要向有关专家咨询才能确定其是否属于高保护价值森林。第三,某些类型的生态公益林,因不具有特殊属性或保护价值而不能划入高保护价值森林。

高保护价值森林覆盖范围

高保护价值森林涵盖部分生态公益林各高保护价值森林类型可能因其具有某些防护效能或特种用途等可以判定为生态公益林,但某些高保护价值森林类型可能涉及到商品林的范畴,则不能判定为生态公益林,某些类型的高保护价值森林属于生态公益林。因其涵盖的森林区域有典型的地带性植被、中国特有的植被类型、分布于特殊生境的植被类型、珍稀、濒危或孑遗的群系以及为重要的保护物种提供关键栖息地的植被类型,因此属于生态公益林。总结

综上所述,生态公益林与高价值保

护林的概念不同,首先他们是按照不同的划分方式进行划分的,公益林按照国家的规定划分的,而高价值森林是林业部门根据营林的需求划分的。公益林的是从保护森林出发的,高保护价值是为了合理的采伐利用森林资源出发的,所以二者的方向不同。最后,两者的范围不同,相比较而言公益林的范围较为广泛,而高保护价值森林的范围较小,一定意义上讲,公益林包含了高保护价值森林。

参考文献

徐军,陈建义,毛华英,葛颖强.高保护价值森林的分类、判定与经营措施.华东森林经理,xx.董珂,邓华峰.高保护价值森林理论研究和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世界林业研究,xx.顾蕾,吴伟光,沈月琴,姜春前.生态公益林建设对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影响.南京林业大学学报,xx.吴波,贾子毅.高保护价值森林的

定义与内涵.世界林业研究,xx.对中坡国家森林公园公益林保护补偿基金管理

对中坡国家森林公园公益林保护及补偿基金管理的探讨 摘要;森林生态公益林,是指以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主体功能。现就怀化市中坡国家森林公园的战略地位,公益林保护的现状,主要障碍因子,探讨科学经营公益林,提高质量、发挥多种功能,提供公益性、社会性服务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坡森林公园;保护现状;措施及建议

一.中坡森林公园区位极为重要。

城市绿地是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生态平衡的调控者。中坡森林公园,地处怀化市城区西北部的中坡山境内,东西长公里、南北宽公里,经营面积达14平方公里,总面积1688公顷。要科学地经营保护好森林生态公益林,不断地巩固和扩大林业建设生态成果,实现可持速发展的要求,具有重要的生

态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生态公益林保护现状

改革重组,切实保护生态公益林。

中坡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是在市林科所、中坡森林公园、钟坡风景名胜区重组起来的。20世纪70年代,地区林科所从安江搬迁至怀化市中坡山,征山林公顷为国有,连年不断营造科研林、速生丰产林,起到示范辐射的作用。随着形势发展的需要,为发挥森林生态景观的多种功能,于1992年12月,经申报上级批准,在林科所基础上,建立中坡省级森林公园。

生态公益林的规划、建设。

领导重视列入议事日程。2002年7月23日,市政府专门召开了政府常务会议,决定将中坡森林公园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作为基础性、公益性建设项目,实行目标责任制考核。还要求按照国家森林公园和重点公益林区建设标准进行规划设计,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咨询

和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编制总体规划。并付诸实施,加大了投入,如xx—2016,中央、省级、市本级投资384万元,并对xx年冰冻灾后世界银行贷款林业项目债务减免万元。加速了公益林区的建设,兴建了林区公路,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公里,每年修砍防火隔离带10公里,兴建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优良油茶采穗圃,树木园,标本馆。竹园、茶花园、樱花园、果园等生态景观。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形成管护网络,落实管护责任。

在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中,绘制公益林小班分布图,制定了小班卡片,编制了重点公益林小班一览表。其管护机制不变,由公园管理处统一管理,实行专业管护,建立护林队伍,聘请当地德高望重,大公无私护林员7人,持持证上岗。核查公益林管护、森林资源消长、林地征用占用、乱砍滥伐、森林火灾和森林病虫害发生及控制情况,把考核结

果作为发放基础工资、效益工资以及是否续聘的依据。

严格资金管理、拨付,专款专用。

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规范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管理,坚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公开、公平、公正,依法依规,规范操作。三.存在主要障碍因子

公益林补偿标准低,生态补偿费每年每亩只有5—7元,比泰格林租赁地造林要低得多,所以个别村资金拨付难,现有一些村民多次通知至今还未来领取生态补偿费,对生态公益林建设造成一定的影响。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日益突出。原林科所80年代与村组农户联营造的商品林。补偿资金管理不合理,由于部分村长、组长领取未公开、透明,使用集体公益林补偿资金对促进公益林管护的效率不高。在公益林区内有的修建坟墓累禁不止;侵占林地违规建房也有发生。

四.对科学经营森林生态公益林的建议

为了充分发挥中坡森林公园公益

林的多种功能,提高公益林质量,保障所有者和经营者的权益,实现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促进社会和谐可持速发展。要实现这个目标,建议要转变观念;改革创新公益林的补偿机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科学经营生态林;不断完善保障服务体系进行探讨。

转变观念,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

随着生产发展生活水平、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类社会进入生态文明时代,森林的多种功能遂步被人们认识并利用。全社会才会积极参与保护和投资。

公益林补偿制度改革的建议。创新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是继集

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又一项重要的改革,涉及面广、社会性和政策性强,创新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林农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生态公益林是否得到有效保护。

首先改革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由无偿到有偿使用。生态公益林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和固氮制氧四大生态效益,中坡森林公园生态公益林1688公顷,按指标进行计算,这些公益林每年就创造了总价值4700多万元的生态效益。要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要适当提高公益林补偿标准。公益林补偿资金,2002年开始国家级公益林的由国家财政承担的补偿,每亩每年5元;属地方公益林的由省市财政补偿10元。虽然比商品林收入低,但是,财政补偿的收益林农是没有风险的,只有适当提高公益林的产权补偿。为确保改革的稳定性,每五年要调整一次,最终实现产权补偿与当地林地租金收入的接轨。实现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坚持严格保护、科学限制性利用

我市是南方重点集体林区,在坚持生态优先,严格保护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水热条件优越这一优势,科学合理地利用生态公益林林地、林木资源和景观

资源,提高自我补偿能力。立地条件好、坡度较缓、不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区域内人工林,可采取带状采伐方式进行采伐,均匀分布、不开天窗伐后郁闭度不低于。把生态公益林建成树种多样、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具有地方特色的,丰富森林景观,发展非木质利用产业,逐步提高生态公益林的生态功能。

有利于增加林农收入,提高造林护林积极性,真正达到维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建立生态公益林信息系统和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加强生态公益林管理。建立翔实的生态公益林基础数据及补偿对象资料。生态公益林资源变化动态监测主要以每年森林资源变化调查统计为基础,建立生态公益林资源档案,准确记载森林区划界定、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变化、做到图、表、卡和文字材料齐全,并采用计算机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和方

法,确保森林资源档案的科学性、准确性和连续性。规范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发放和使用。保护森林从我做起1

保护森林

从我做起

因为森林是天然的大氧,让我们在人生的四季里,享受生活的美好;森林可以让沙尘暴、海啸等灾害,望而却步;森林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历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森林带给我们无穷无尽的好处!所以保护森林,必须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

森林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可是森林却时刻面临着火的威胁!火可以使宝贵的自然资源化为灰烬!火可以导致人们失去宝贵的生命!有多少人类文明在火中消失?有多少宝贵财富在火中消失?

请看以下几个可怕的教训:xx年,在福建省某镇一个山场。因有一个农民在菜地里烧杂草不小心引发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达28公顷,火灾延续19小时,扑火直接费用万元!造成8人死

亡!xx年,某国有林场因村民因抽烟引发森林火灾。森林草地受害面积1000多亩,4名扑救人员死亡!

保护森林,人人有责;森林防火,人人有责。一点星星之火,则有可能会造成人民巨大的损失:生命、财富、亲情、环境……所以,保护森林,就是保护自己;保护森林,就是保护了无数个生灵;保护森林,就是每个人的义务;保护森林,就是做了一件非常非常大的好事;保护森林,就是…

森林,我多想让您永远披上绿色的衣裳,让森林火灾成为历史,让人类和森林相依相伴,让森林和人类和谐共存。

作为小学生的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我想应该先从我们自己做起,严格遵守小学生守则,不在野外玩火。并要做好小小森林防火宣传员的工作,走进各自的村庄,和保护森林的叔叔阿姨们一道,宣传防火的重要性,告诉人们森林防火重在预防。帮助提高人们的防火意识。在此我要向各位叔叔阿姨呼吁:

森林防火人人有责!森林防火贵在预防!保护我们的森林

保护我们的森林

作者:肖伟

单位:XX市羊亭学校四年级二班

“保护森林,人人有责。”我知道大家一定会知道,森林可以给我们新鲜的空气,可以给我们美丽的环境。所以我们要保护森林。希望大家不要把美丽的森林破坏掉。也希望叔叔们吸完烟后,不要把烟头扔在树林里,还希望小朋友们不要在树木上乱写乱画。

从现在开始,我要养成一个好习惯,看见在树木上有乱写乱画的人,要过去阻止他,并告诉他要保护好树木,还告诉他,树木对我们有很大的好处,比喻;“发洪水时,树木可以阻挡洪水。有森林就不会产生泥石流等。”

我希望全国的人们都来保护森林,爱护森林,就像保护,爱护我们的家一样,让森林变得更加美丽、茂盛。也让我们的世界变的更加美丽。

保护森林

森林是地球的肺,也是56亿人口不可缺少的。

保护森林是我们当代小学生的责任,也是广大群众的责任。保护森林,人人有责。

我们应该做到这几点;1.不带火种上山,2.不在山上放鞭炮,3.不砍伐树木。

有这样一个故事;

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 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村里住着几十户人家,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家都有锋利的斧子。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

家家户户靠着锋里的斧头,日子

过得还不错。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保护森林校园广播稿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又到了红领巾广播站的时间,我是今天的节目主持人**,今天广播的题目是《重视一颗树的命运》

重视一棵树的命运,不知有多少人能够认同这个观点。

我们不妨先作个假设:如果设一个“森林法庭”,我们每个人都会成为被告。通过陈述实录,就可以作出明确的判断——比如,在成片的大面积林区发生山火,至少要达到“亩”的数量才能称为灾。即使像1987年大兴安岭森林大火那样的灾害,人们虽然给它定性为“特大”,但烧死了多少树,谁也数不清。在这里,树作为生命被“草菅”了。多数人以为原始森林,是祖先留下的,烧掉太可惜了,而发出的也只是感叹。

自然保护区或西部干旱地区,砍伐或毁烧了树木,是要以棵为单位来计算的,因为这些地方的树木太珍贵了。有山没树是很荒凉的,人们渴望有树。

在内蒙古赤峰地区,树是政府和老百姓的“眼睛”。最典型的事例是,砍掉一棵树也要惊动当地政府官员,山上一冒烟,不管烧没烧着树,市长都会出动。道理很简单,生活在沙窝子里,几十年几代人种树,在树的身上他们投入了太多的血汗,也收到了显而易见的成效。人们看重树,也依赖着树。“案情”已经相当明了:“家大业大”,手就会松一点,“小门小户” 就要精打细算,要是“贫困户”更不敢轻易动血本了。从以上的陈述,可以看出,树作为一个活的“生命”,生存的地位被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给剥夺了。而这些“犯罪”行为,恰恰是我们人类至今没有引起重视的一个“盲点”。

黄河泥沙滚滚并在屡屡泛滥之后又数次出现断流;荒漠化在不停地推进,吞噬着良田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洪

水肆虐,冲毁层层堤坝……我们不要等到“自然的法庭”对我们宣读“死亡”判决时才幡然悔悟,那样就为时已晚了。

我们在关心人的命运,同时也应该重视每一棵树的命运,每一样生物都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不仅为了自己的健康去保护它们,更是为了我们拥有一个美好和谐的家园去保护它们。

时间过得真快啊,红领巾广播站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我们下周再见!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通告

日照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的通告

为加强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保护和管理,维护生态公益林所

有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通告如下: 第一条

生态公益林,是指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体功能,主要

提供公益性、社会性产品或服务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包括防护林和沿海特殊保护林带。第二条

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保护和管理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依法保护、严格管理、分类补偿和分级负责的原则。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单位和个人对生态公益林范围内的宜林荒山荒地绿化造林,在明显位置设置生态公益林标志,向社会进行公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毁坏或者擅自移动标志。第四条

加强生态公益林管护。按照每500—1000亩林地配备1名护林员的要求,落实专职护林人员,完善管理制度,加大考核力度,切实发挥护林员在护林、防火中的作用。

第五条

加强生态公益林防火管理。生态公益林经营单位应

及时清除生态公益林内道路两侧杂草、灌木丛及可燃物,营造或改建生物防火林带。在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

和符合总体规划的前提下,采取工程阻隔措施,因地制宜地建设隔离网、隔离墙。

第六条

加强生态公益林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县级以上人民

政府要按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科学编制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规划,生态公益林经营者要采取防控措施,有效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和蔓延。

第七条

加强封山育林工作。对各级生态公益林落实封育措

施,严禁在封育区内从事砍柴、放牧等活动,提高林分质量。禁止违法进行开垦、采石、采砂、采矿、采土、采种、修建墓地以及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第八条

禁止进行商业性采伐。严禁采挖生态公益林内大

树。因抚育、更新或者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因素影响,确需采伐生态公益林的,应当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后,按照有关程序依法办理

林木采伐审批手续。第九条

禁止非法占用生态公益林林地。因重点工程项目必须占用生态公益林林地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按照有关规定依法办理林地使用手续,并足额缴纳森

林植被恢复费。未经批准,任何单位不得违法占用生态公益林。第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要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规范林地承包合同。已经承包到户或流转的集体公益林地,符

合法律规定、承包或流转合同规范的,要予以维护;承包或流转合同不规范的,要予以完善;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要依法纠正。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已经规范流转的公益林,经营主体要严格履行各项权利义务。未经批准非法流转的生态公益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不予登记发证,不得享受林业优惠政策。

第十一条

在保证林地面积不减少、森林资源安全和生态公益林主体功能不受影响的前提下,鼓励从事林下养殖和森林生态观光旅游等项目。但要事先制定专项经营方案,按照生态公益林等级,报经当地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并接受林业部门的监督。

第十二条

违反本通告,在生态公益林范围内进行开垦、采石、采砂、采矿、采土、采种、修建墓地、采挖大树和改变林地用途等行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的规定依法处罚。

二○一一年十月十二日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录 篇7

中国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指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并经文化部批准设立的特定区域。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根据《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民族文化保护》中提出的“确定10个国家级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这一目标而建设,由于目前仍处试验性阶段,因此各保护区暂定为“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待日后条件成熟时正式命名为“文化生态保护区”。

迄今全国共有14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安徽制定生态文明建设考评办法 篇8

制度创新绘就生态蓝图

——到,构建系统的生态制度体系,破解发展与保护的矛盾,推动形成绿色发展内生机制

制度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国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去年9月出台,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全面专题部署,标志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为国家战略和重要的改革任务,已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为贯彻实施国家方案,我省立足实际,制定出台《安徽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方案正文10个部分共51条,以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为导向,明确我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总体要求,提出改革任务和举措。

方案提出主要目标,到20,构建起由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空间规划体系、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环境治理体系、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八项制度构成的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安徽特色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此次方案出台,标志我省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基本完成,为我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奠定了基础。 ”安徽大学法学院环境资源法研究专家张辉表示,下一步,方案需要扎扎实实落在行动上,不断深化生态文明制度创新,推动形成绿色发展的内生机制,全面提升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亮点纷呈激发绿色活力

——适时启动大黄山国家公园创建,一个市县一张蓝图,鼓励、支持各地区开展横向生态补偿试点

围绕制度构建、保障措施,“51条”明确方向和思路,亮点频现。如提出适时启动大黄山国家公园创建,探索建立环巢湖国家湿地公园,鼓励、支持各地区开展横向生态补偿试点,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逐步建立垃圾强制分类制度,鼓励社会资本通过PPP模式参与农村环境治理,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等等。每一项改革都有“绿芯”,关系着生态保护、环境改善。

省有关方面解读方案称,要准确把握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围绕清晰产权,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从源头上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围绕健全制度,建立完善主体功能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制度;围绕统一规划,推进多规合一,逐步形成一个市县一个规划、一张蓝图,建立全省空间规划体系;围绕制度扩围,把严格的保护制度拓展到各类自然空间和自然资源,如天然林、草地、湿地、矿产资源等;围绕补偿有价,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围绕多方共治,建立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农村环境治理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政府、市场、个人和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围绕市场机制,培育更多市场主体,推行用能权和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进一步健全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围绕干部履职,建立生态文明目标体系,实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改革路线图已然绘就,如何推进和保障改革任务落地?方案提出,各有关部门制定单项改革方案,明确责任主体和时间进度,形成改革合力;鼓励各地按照本方案改革方向,试点示范创建,突出区域特点,以点带面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及时清理、修订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冲突或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建立与我省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标准体系。

奖惩并举推动改革落地

——制定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差异化绩效评价;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

政绩考核是“指挥棒”,对于政策落实、制度执行、干部任用具有导向作用。“十三五”开启,百姓对环境改善充满期待,此次出台的方案明确提出建立生态文明目标体系。在绿色发展“指挥棒”引领下,生态环境保护将翻开新的篇章。

就生态文明目标体系,方案提出,根据中央部署,制定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制定涵盖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内容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根据不同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实行差异化绩效评价考核。

省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方案提出,落实地方党委和政府领导成员生态文明建设一岗双责制要求,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督察制度,以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结果和生态环境损害情况为依据,区分情节轻重,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予以诫勉、责令公开道歉、组织处理或党纪政纪处分,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领导干部离任后出现重大生态环境损害并认定其需要承担责任的,实行终身追责。

作为深化改革措施,环保督政今年起将正式实施。 全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透露,根据《安徽省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从今年开始,省里每两年左右对各市督察一遍。督察的对象主要是,各市党委和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并下沉至部分县(市、区)党委、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督察的内容主要是国家和省环境保护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突出环境问题及处理情况、环境保护责任落实情况等。督察结果移交省委组织部,作为对被督察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领导干部任免的重要依据。对生态环境损害严重和环境质量明显恶化的,和对在环境保护方面不作为、乱作为,甚至失职渎职、滥用职权的,还将按程序移交纪检监察机关处理。

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 篇9

【发布文号】常州市人民政府令2017年第4号 【发布日期】2017-11-18 【生效日期】2018-01-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常州市人民政府

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 常州市人民政府令2017年第4号

《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已经2017年11月3日市人民政府第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市长

2017年11月18日

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

(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

(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

(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

(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

(五)传统体育和游艺;

(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凡属文物的,适用文物保护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三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实行分级保护和分类保护。

第四条市、辖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领导,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统一协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乡规划。第五条市、辖市(区)文化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组织、协调、监督和管理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构具体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市、辖市(区)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教育、知识产权、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食品药品监督、规划、体育、旅游、民族宗教、工商、档案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工作。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配合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文化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七条市、辖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文化、财政等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费的管理、监督,确保专款专用。

第八条相关行业协会应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积极发挥作用。

第九条对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做出显著成绩的,由市、辖市(区)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代表性项目名录及其保护单位和代表性传承人

第十条市、辖市(区)人民政府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需要,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

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由文化主管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相关规定具体开展。其他有关部门可以对其工作范围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调查。

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应当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和相关数据库。

第十一条市、辖市(区)人民政府建立本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将本行政区域内体现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名录予以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申请(推荐)、评审、公示、批准、公布等,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相关规定执行。

文化主管部门可以向上一级文化主管部门推荐列入上一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项目。

第十二条对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项目,文化主管部门可以认定其保护单位和代表性传承人。

认定保护单位和代表性传承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评审制度,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库。

在拟订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认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单位、代表性传承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示范基地时,应当组织专家评审。

第十四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由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单位、代表性传承人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示范基地等,由本级文化主管部门认定并公布。

第十五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因客观环境改变、无人传承等原因,或者经抢救性保护仍不能活态存续的,经原批准的文化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评估、调查核实,报请本级人民政府批准退出名录,并向社会公告。第十六条对列入国家级、省级、市级、辖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应当按照相应级别的保护要求实行保护。文化主管部门应当督促和指导项目保护单位制定并实施项目保护计划。保护单位应当按照项目保护计划严格执行。

已入选或者已联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应当按照我国加入的相关国际条约要求实行保护。

第十七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单位享有下列权利:

(一)开展知识和技艺传授、生产、展示、讲学、学术研究等;

(二)依法向他人提供产品和服务;

(三)参加非公益性活动并获取相应的报酬;

(四)开展保护工作有经济困难的,可以向辖市(区)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文化主管部门申请资助;

(五)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的其他权利。

第十八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单位履行下列义务:

(一)制定并实施项目保护计划;

(二)全面收集项目的资料、实物,并登记、整理、建档;

(三)推荐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为其开展传承提供必要条件;

(四)保护与项目相关的资料、实物、建(构)筑物和场所等;

(五)开展项目的宣传推介活动;

(六)按规定向文化主管部门报告项目保护及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并接受监督;

(七)配合文化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

(八)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的其他义务。

第十九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单位无正当理由不履行法定义务,或者因客观原因无法继续履行保护义务的,文化主管部门可以取消其保护单位资格,重新认定该项目的保护单位。

第二十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享有下列权利:

(一)开展知识和技艺传授、艺术创作与生产、展示、表演、学术研究等活动;

(二)依法向他人提供其掌握的知识和技艺以及有关的原始资料、实物、建(构)筑物、场所等;

(三)依法向他人提供产品和服务;

(四)取得传承、传播工作或者其他活动相应的报酬;

(五)开展传承有经济困难的,可以向辖市(区)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文化主管部门申请资助;

(六)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的其他权利。

第二十一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履行下列义务:

(一)妥善保存、保护所掌握的知识、技艺及有关原始资料、实物、建(构)筑物、场所等;

(二)采取师承或者其他方式培养后继人才;

(三)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性宣传、展示、表演、交流、传播等活动;

(四)配合文化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

(五)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的其他义务。

第二十二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死亡的,文化主管部门可以重新认定该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代表性传承人丧失传承能力的,文化主管部门可以授予其荣誉传承人称号,重新认定该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代表性传承人无正当理由不履行传承义务,或者因其他原因无法履行传承义务的,文化主管部门可以取消其代表性传承人资格,重新认定该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

第二十三条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和代表性传承人的日常管理工作,建立相关评估制度,每两年对保护单位和代表性传承人分别组织一次评估。具体评估办法由文化主管部门制定。

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保护单位和代表性传承人的工作档案,如实记载评估情况。

第二十四条对尚未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项目,有条件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自主开展抢救、记录、传承等保护工作。

第三章代表性项目分类保护

第二十五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实行分类保护。

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特点和现状,可以采取记忆性保护、抢救性保护、生产性保护和区域性整体保护等方法。

第二十六条对丧失传承人、客观存续条件已经消失或者基本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实行记忆性保护。

市、辖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记忆名录。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对列入记忆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及时开展调查和收集工作,形成系统完整的文字、图片、音像等资料。

第二十七条对存续状态受到威胁、濒临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实行抢救性保护。

市、辖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对濒临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予以重点保护。文化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抢救保护方案,优先安排保护经费,记录、整理、保存项目资料、实物和代表性传承人技艺,修缮建(构)筑物和场所,改善代表性传承人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安排或者招募人员学艺。

第二十八条对存续状态较好、与日常生产生活联系紧密,具有市场潜力和发展优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实行生产性保护。

实行生产性保护,应当保持项目核心技艺的真实性、流程的整体性以及文化内涵的传承性,可以通过创新设计、开发市场等手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鼓励金融机构通过创新金融产品等方式,对实行生产性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提供信贷支持。

第二十九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集中、特色鲜明、形式和内涵保持相对完整的特定区域,所在地文化主管部门可以会同规划等有关部门制定专项保护规划,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设立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的文化生态保护区,实行区域性整体保护。

实行区域性整体保护,应当尊重当地居(村)民的意愿,并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实体、场所及其生态环境,避免遭受毁坏。

实行区域性整体保护,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地村镇或者街区空间规划的,由所在地规划主管部门会同文化等有关部门依据相关法规制定专项规划。

第四章传承与传播

第三十条市、辖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根据需要,采取措施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单位和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传播活动。

第三十一条市、辖市(区)和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加强对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密切相关的珍稀矿产、动物、植物、土壤、水源等自然资源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单位和代表性传承人有权优先利用与其项目密切相关的自然资源,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传承活动。自然资源的取用,依法需要经过许可的,从其规定。

鼓励依法种植、养殖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所需的天然原材料或者开发、推广、应用相关天然原材料的替代品。

第三十二条教育主管部门支持中小学校开发校本教材,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其保护知识列为特色教育的重要内容。

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单位、代表性传承人通过走进学校、社区等形式,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

第三十三条市、辖市(区)人民政府和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根据需要,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等专题公共文化设施,或者在公共文化机构内设立专门展室,用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传承、收藏和研究。

在公共交通工具及其等候区域、商业营业场所、公园、绿地等具有展示条件的公共场所,对公益性宣传、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有关部门(单位)应当给予支持、提供便利。

第三十四条市、辖市(区)人民政府和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入驻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等,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传播。

第三十五条鼓励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潜力的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文化旅游。

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应当处理好保护、传承和利用的关系,尊重其文化内涵,保持原有风貌,不得歪曲、滥用,防止过度开发。

对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发展文化产业的单位和个人,符合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方向的,在申报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时应当予以支持。

第三十六条市、辖市(区)人民政府设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收藏、研究机构以及其他文化机构,征集收购和受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实物、建(构)筑物、场所等,应当妥善保护和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破坏。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拥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实物、建(构)筑物、场所等,其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受法律保护。

第三十七条鼓励、支持和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捐赠、投资、提供商业保险、设立基金、兴办专题展示馆等形式,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辖市(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在资金投入、项目准入、规划布局、场所调配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扶持措施。

鼓励志愿服务组织等开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的志愿服务活动。

第三十八条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产生的商标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依照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三十九条市、辖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传承、保护、管理等专门人才。

鼓励普通高等院校、职业技术院校通过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专业、课程以及与相关单位联合办学、办班等途径,培养专业人才。鼓励有条件的院校资助学生学习传统技艺。

第四十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单位和代表性传承人不得开展和参加与其资格不符或者有损、误导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真性的传承、传播活动。第四十一条未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和代表性传承人的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保护单位、代表性传承人的名义从事传承和传播活动。

第四十二条鼓励本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开展对外传播与交流。

鼓励本市以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本市传承、传播,并与本土文化融合发展。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违反本办法,法律、法规已作出处罚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执行。

第四十四条违反本办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单位和代表性传承人开展和参加与其资格不符或者有损、误导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真性的传承、传播活动的,由市、辖市(区)文化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给予警告,并可以对单位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处五百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取消其保护单位或者代表性传承人资格,重新认定该项目的保护单位或者代表性传承人。

第四十五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未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和代表性传承人的单位和个人,以保护单位、代表性传承人的名义从事传承和传播活动的,由市、辖市(区)文化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给予警告,并可以对单位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处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六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文化主管部门、其他有关部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未对濒临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时记录和收集有关实物,以及未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进行抢救性保护,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四十七条本办法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上一篇:2024年化学中考二模卷下一篇:幼儿室内体育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