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体育教学工作总结

2024-07-03

五年级体育教学工作总结(精选12篇)

五年级体育教学工作总结 篇1

蒙山镇第一小学五年级体育教学工作总结

(2013-2014下)

这半年工作中,从了解了现在的学生,适应了小学教学工作生活。我完成体育教学、训练任务。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游戏将教学内容趣味化,使学生在快乐中成长,在快乐中学习。

一、自觉积极性的原则

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他们的学习成为自觉的行动。在体育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自觉积极地学习和锻炼,多用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可以结合他们的理想说明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来启发学生的学习自觉积极性。

二、合理的运动负荷原则

在体育教学中,合理安排学生身体所承受的生理负荷,就是使学生身体既有一定程度的疲劳,又能承受住,并与休息合理交替,以便更好地掌握,体育技术,技能,有效地发展身体,增强

体质。

三、全面锻炼的原则

在课堂上学在课堂中练,指导他们锻炼身体和培养个人的兴趣爱好。在体育教学中必贯彻前面锻炼的原则,运用各种体育手段和教材,教法,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促进学生的身体全面协调的发展。

四、体育业余训练

由于我校田径有着传统的体育强项、优势,是县、市的中坚力量。所以,面对这样的压力,认真的选拔田径苗子,科学系统的带领运动员训练。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我校的运动队在10月份县田径运动会上获得团体第一名、在11月份市里田径运动会上再接再厉,也获得了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

一个学期以来,在我体育组的老师、领导们的支持和大力帮助之下,我所负责的各项工作均能顺利开展。寄望在新的工作中再接再厉,把田径训练工作推上新的台阶。

二〇一四年七月

五年级体育教学工作总结 篇2

《掉进兔子洞》(节选自《爱丽丝梦游奇境》,作者:【英】刘易斯·卡罗尔。略)

《从九又四分之三站台开始的旅程》(节选自 《哈利·波特》,作者:【英】J.K.罗琳。略)

《露茜初探魔衣柜》(节选自《纳尼亚传奇1:狮子、女巫和魔衣柜》,作者:【英】C.S. 刘易斯。略)

《大钟敲了十三下》(节选自《大座钟的秘密》,作者:【英】菲·皮尔斯。略)

《草虫的村落》(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略)

选文缘由

“幻想小说”,或者说一些“魔幻小说”是大量充斥在童书出版市场的,也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可我们的教材中却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幻想小说的文本,而我们的习作体系又时常需要孩子们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学生在没有实际阅读的体验中展开所谓的丰富的想象,也就出现了学生总是穿越到过去或者未来、习作的结尾经常是“丁零零,我醒了,原来这是一场梦”的千篇一律。

想象,变得玄幻似乎不难,但要引人入胜却很难。为什么《哈利·波特》《爱丽丝梦游奇境》可以成为经典?这些作品为什么会让孩子们如此着迷?同样是幻想小说,为什么我们孩子写的幻想类文章是如此不堪,甚至可以说是“胡思乱想”?我们不妨来解析一下4篇课外选文的“幻想”元素。

《掉进兔子洞》:兔子穿衣服,戴怀表,说人话;而人在这种环境中,掉进兔子洞竟然会减缓速度,不会摔伤,莫名其妙变小,进入另一个世界。

《从九又四分之三站台开始的旅程》:题目本身就已经开始不一般,九又四分之三站台;穿墙而过;检票口与锻铁拱道之变化。

《露茜初探魔衣柜》:比常规衣柜大的衣柜;有不同变化的衣柜;衣柜尽头是另一个世界;人身羊腿怪会说人话,等等。

《大钟敲了十三下》:题目就不一般,怎么会“敲了十三下”;突然出现的花园和女仆;不一样的客厅里的东西突然消失。

这些都是让孩子们着迷的“幻想成分”,孩子们之所以着迷,并不是因为兔子、衣服、怀表、站台、检票口、衣柜、大钟、花园、女仆、森林等这些元素有多么了不得,而是这些元素其实就是他们身边常见的东西。“常见的东西变得不一般”,这就是这些经典作品体现“神奇”的地方。因此作为群文阅读重要元素的“议题”,我就定为“什么是神奇”或者说“神奇在哪里”。

这个议题的设置,从目标达成上,只是丰富学生对于“神奇”的认知,知道什么是神奇,神奇一般在小说的什么地方可以产生效果等。当然,《草虫的村落》其实不能算一篇完全意义上的幻想小说,更像一篇拟人化的抒情散文。因此在这里,我只将它作为群文选文与课内选文连接的一个桥梁,作为幻想类文本来使用而已。因为群文阅读教学其中的一个关键点是“结合课内教材”。

课例呈现

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5篇关于“幻想”的节选的小说,围绕“什么是神奇”的议题,丰富对“神奇”的认知。

2. 通过学习5篇节选的小说,清楚自己学习的历程以及“概念”的建构历程。

教学难点:学会倾听记录,并在讨论分享中学会建构。

教学准备:

1. 需要提前将学生分成8个小组,每组最多6人,课桌以小组合围的方式排列。

2.5篇选文的印制。要求必须每篇独立印制,不可以连印。

3. 工作纸的印制与教学PPT的准备。

4. 小组文本的选择与下发以及粗略阅读,需在上课前20分钟完成。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前暖身,强化“不可能”概念

师:先来看一首有趣的诗。四个小男孩,一个煮蛋———

生:一个剥蛋 。

生:一个吃蛋 。

生:还有一个呢?

师:“还有一个呢?”想得非常好,所有人都来猜一下。

生:……

师:我觉得你好为难啊!再想想。

生:一个笨蛋。

师:还有一位呢?

生:一个买蛋 。

师:还有一个呢?

生:一个变蛋 。

师:还有一个呢?

生:一个下蛋 。

师:我们为他鼓鼓掌,知道为什么鼓掌吗?因为他下课以后准备下一个蛋。(生大笑)

师:你觉得可能吗?

生:不可能 。

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不会下蛋。

师:对啊,因为他不可能下蛋对不对?那谁可能下蛋?

生:鸡,老母鸡。

师:但是,你们看 。 (出示)

生:一个生蛋 。

师:一个生蛋,可能吗?

生:可能 。

生:不可能。

师:一起来(指四个学生),读。

生:(齐读)四个小男孩,一个煮蛋,一个剥蛋,一个吃蛋,还有一个呢?一个生蛋呀!怎么可能?四个小男孩在一起,没有什么不可能的。

【教学意图:《四个小男孩》是一首比较有意思的诗歌,也是可以强化“神奇”概念的诗歌,特别是其中一个男孩生蛋的句子,不仅会让孩子们捧腹大笑,也可以引发他们对“可能与不可能”产生思考。当然更是为教学的最后环节———让学生去尝试创作,尝试将现实生活中的“不可能”逐步变为“可能”埋下伏笔。】

二、独立阅读,感受“神奇”

师:好,我们现在来回顾《掉进兔子洞》《从九又四分之三站台开始的旅程》《露茜初探魔衣柜》《大钟敲了十三下》《草虫的村落》这5篇文章,同学们感兴趣的有几篇?(生:有4篇。)每个小组课前都各自选择了一篇,现在我有一个小小的任务给你们,你们每个组前面都摆了三个信封,里面有工作纸一、二、三,现在请组长打开“工作纸一”,给每个同学一张。(出示“工作纸一”)

(学生阅读本组所选择的文本,完成相关任务后交流。)

生:篇名是《草虫的村落》。我觉得神奇的地方是…… (学生读相关语段文字)

师:为什么觉得神奇呢?

生:因为草丛一下子就变成了森林,每种小虫都变成了各种职业的人类。

师:你呢?

生:篇名是《大钟敲了十三下》。我觉得神奇的地方是汤姆本来光着脚站在石板上,后来石板却变得温暖、柔软起来。我觉得神奇的原因是地板怎么会变得温暖、柔软。

师:应该是什么?

生:应该是还跟原来一样,非常冰凉。

……

【教学意图:群文阅读课,在表象上呈现出来的一个特征就是阅读的篇目增多,少则三四篇,多则六七篇。如此数量的文本一下子呈现在课堂上,学生如何在短时间内阅读完?教师如何教完如此多的文本?这是摆在每一个进行群文阅读教学老师面前最为现实的两个问题。“选择”是我处理文本的方式之一,并将“选择”作为群文阅读教学一个重要的元素。之所以如此处理,基准的考量在于:单篇教学让学生之所以感到枯燥无味,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始终处于“听得听,不听也得听”,没有任何选择余地的境地,而如今群文阅读教学,既然出现了这么多的文本,就应该让学生首先摆脱这种“没有机会选择”的尴尬局面。同时,因为尊重了学生的“选择权”,学生会更愉悦地去深入且快速阅读文本。但在“各有选择,各有所读”的状况下,如何进行共同学习呢?这其实就跟群文阅读教学的“议题”有关系。本次教学选择的议题是“什么是神奇”,每篇文本其实都是体现这个“议题”的不同侧面,或者说都是“什么是神奇”的具象化。】

三、小组讨论分享,完善对“神奇”的认知

师:现在小组讨论。讨论时要看清要求:与自己小组同学分享一下自己的探究结果,还要进行修正。还有一个具体的要求是:小组内同学要相互分享,怎么分享呢?把自己写的读给小组的同学听,然后相互倾听记录,再自我完善“工作纸一”。因为有可能你找的别人都觉得不神奇,那人家告诉了你,你就要修改成为神奇的,行不行?

生:行。

师:第三,小组要统一认识,指定一名或是两名同学汇报。汇报时要这样说:“我们小组的探究结果是……”,而不能说“我的探究结果是……”。要把小组同学的意见告诉别人,好不好?

生:好。

师:好,可以开始了,小组行动。

(生小组交流)

【教学意图:同组的学生选择的是读相同的文本,每一个学生都完成了“工作纸”的任务,但每个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是教师无法把控的。如何用最快的速度、最佳的时机去完成“纠正”功能?小组交流讨论在这个阶段是至关重要的。小组在这个阶段的功能定位清晰,可以发挥出最好的效果。在群文阅读教学的“各有选择,各有所读”的形态下,小组交流讨论的“纠正和统整”是解决传统教学“为讨论而讨论”弊端的好方式。】

四、班级交流,丰富对“神奇”的认知

师:现在请组长打开第二个袋子,拿出“工作纸二”发给组员每人一张。(出示“工作纸二”)

师:我为什么要给你这一张呢?大家想想,每个组读得一样不一样?

生:不一样。

师:别人在分享信息给你的组,那么分享的信息你是不是应该记下来?

生:是。

师:别人在汇报的时候你应该用耳朵听,用手写。

生1(组1):我们小组探究的是《从九又四分之三站台开始的旅程》。我们小组觉得神奇的地方是:“但正当那孩子走到第九与第十站台交界的地方时,一大群旅客突然涌到他的前面……那男孩竟然不见了。”为什么会觉得神奇呢?是因为那个孩子突然间不见了。

生2(组1):我们小组觉得神奇的地方还有:原来检票口的地方现在竟成了一条锻铁拱道,上面写着“九又四分之三站台”。为什么会觉得神奇呢?因为它原本是一个检票口,现在却变成了站台,站台的名字也非常稀奇。

生3(组2):老师,我们组找到三处觉得很神奇的地方。

师:好,你们组补充。

生3(组2):我们小组觉得还有一处神奇的地方是:他离栏杆越来越近了,他闭上眼睛准备撞上去,但什么事也没发生,当他睁开眼时,却出现了一辆深红色的机车。

……

生4(组3):我们组探讨的篇名是《露茜初探魔衣柜》。觉得神奇的地方是:“这口衣柜一定大得要命……却摸到软乎乎、冷冰冰,像粉末似的东西……她说着又往里走了一两步……咦,这简直像树枝一样。”为什么会觉得神奇呢?因为衣柜的地板上有软乎乎、冷冰冰的东西,衣柜里还有又硬又粗还有点儿刺人的东西。

师:还有一个组也读的这篇,前面组说过的你们不能再说。谁来补充?

生5(组4):我们组觉得神奇的地方还有:“她往里走了一步,又走了两三步……但摸来摸去总也摸不到。”为什么觉得神奇呢?因为一般的衣柜应该是一只手伸直就能摸到柜背,但是露茜往里走了几步把手伸长还是没有摸到。

……

生6(组5):我们组派两位代表来发言。篇名是《大钟敲了十三下》。我们组觉得神奇的地方是:“他猛地回头一看,发现大厅里的东西都在慢慢地消失。它们不是被搬走的,而是在原地逐渐消失的。”为什么我觉得神奇?因为我觉得东西不可能在原地逐渐消失。

生7(组5):我们组觉得神奇的地方还有:“……汤姆一直用眼睛盯着她,他惊讶地发现,女仆走到门口,用手碰了一下把手就不见了,也就是说,她不是从房门里走出去的,而是逐渐消失的。”神奇的原因是:女仆不推开门就消失了。

师:刚刚我说,每一个同学要做修订、做记录。你虽然读了一篇,却了解到了其他篇的内容。工作纸二上的最后一栏是什么?

生:“我们的评价”。

师:你记录了其他组汇报的内容,现在你要评价一下其他组所说的神奇的地方神奇不神奇。如果你觉得神奇,那你可以说这个真的有点神奇。当然你也可以觉得没什么可神奇的。(一生举手)你要评价哪个组的?

生:我评价的是 《从九又四分之三站台开始的旅程》,他们组说的是“站台会逐渐变位置”,说不定哪天晚上你睡着了,装修公司就给你换了。

师:哦,可是当时并没有出现装修公司的人,我们前面有一堵墙,你要不要推着东西撞过去?你行不行?

生:不行。

师:其实不可能,对不对?

生:我想评价的题目是《大钟敲了十三下》,他们认为神奇的地方是“他猛地回头一看,发现大厅里的东西都在慢慢地消失,它们不是被搬走的,而是在原地逐渐消失的”。我认为比较神奇 ,因为东西 不可能慢 慢消失。

师:你是赞同他的意见,觉得确实很神奇。就像我们用的桌子,中午上完课,这些桌子是要被搬走而不是它自己消失。

生:我赞同第4组同学觉得神奇的地方:《露茜初探魔衣柜》中“她往里走了一步,又走了两三步……但摸来摸去总也摸不到”。这跟普通的衣柜不同。

……

【教学意图:学生“各有选择,各有所读”,如何进行全班性的交流?教师如何让读不同文本的学生进行共同的讨论?这是萦绕所有教师心头的疑问。这或许就是群文阅读教学讲求“建构”和“过程关注”的关键元素所营造的特别教学效果。其实,在教学现场,学生之所以可以共同交流,是因为这几篇文章都是在探讨共同的“议题”———“什么是神奇”。另外因为有“工作纸二”的介入,虽然读的文章篇目不同,但是要求学生学会“倾听与记录”,学生学习有了新的任务的驱动。第三则是因为学生自己没有读过文本,让学生在心理上有更迫切了解别人所读文本的需求。】

五、总结梳理,升华认知

师:我们今天选择的几篇文章里面,或多或少其实都有一个词存在,我们叫“神奇的元素”。

师:《露茜初探魔衣柜》里面什么有点怪?

生:柜子。(师板书)

师:《从九又四分之三站台开始的旅程》什么比较奇怪?

生:站台 。 (师板书)

师:还有什么?

生:列车。(师板书)

生:墙。(师板书)

师:还有栏杆。《大钟敲了十三下》什么奇怪?

生:钟。

师:钟平时敲多少下?

生: 12 下 。

师:但是它敲了多少下?

生: 13 下 。

师:好,奇怪的钟、地板。(板书)

师:好,柜子、墙、地板、钟、列车,这些事物见没见过?

生:见过。

师:是的,这些神奇的事物都是平时常见的。要让这些常见的、普通的事物发生什么?

生:神奇。

师:于是,就会有故事,就会有不同的好玩的东西出来。好了,那现在你们告诉我,读了这几篇文章以后,如果让你构思小说,你想让什么东西神奇起来?打开“工作纸三”,你可以写一写让它怎么神奇起来。不一定写故事,就说一说你想让什么东西变神奇。

(生写后交流)

生:小狗会说话,会给我洗脚、揉肩、捶背,给我做饭,当司机。

师:你找的不是宠物,而是保姆。小狗会说话吗?

生:不会。

师:会开车吗?

生:不会 。

师:神奇起来了。

生:风扇旋转的时候可以飞起来,而且还可以把任意一样东西变成风扇的遥控器,控制它在空中飞行。

师:这是一个类似于变形金刚的风扇,那我估计下一次拍电影就不是 《变形金刚》,而是《变形风扇》了。有做导演的潜质。还有谁?

生:笔拿起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师:哦,只要你一拿起笔,就什么都能自动写出来。刚刚我发现,反应最快的是四个男孩。所以各位,再看《四个小男孩》,一起来读。

生:(齐)四个小男孩,一个煮蛋,一个剥蛋,一个吃蛋,还有一个呢?一个生蛋呀……

师:等等,这会儿想想,有一个男孩生蛋了,会吗?你会觉得奇怪吗?

生:不会。

师:既然小狗都会说话了,小男孩生个蛋就不算什么。好,继续。

生:(接着读)怎么可能?四个小男孩在一起,没有什么不可能的。

师:四个小男孩在一起都没什么不可能的,我们在座的36位,是4的9倍。那么就有9倍的无限可能 。 孩子们,只要把你的想象力放飞,就像这几篇文章 一样 ,把最最普 通的事物变得神奇起来,就可以产生一篇篇特别好的故事,明白吗?

生:明白。

师:什么是神奇?

生:把常见的、普通的事物变得不普通。

……

【教学意图:这个环节其实是与课的开端相呼应,也说明了为什么要用那样一首童诗引题的原因。此环节从某个角度验证了群文阅读的效果———让学生从开始的坚决“不可能”到现在充满想象力的“有可能”。传统的教学中,这个环节是“延伸”或者“拓展”,但也因为是前面相呼应的教学设置,从侧重点的角度来看,它是与前面的“阅读感知”并重的“升华认知”部分。从教学现场来看,学生的认知热情完全被激发,有着特别的课堂效果,即让更多学生有了创作的冲动。】

课例评析

一、让文本有内涵

幻想小说,其瑰丽奔放的想象、曲折离奇的情节,吸引着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这正是幻想小说的文学和美学价值,也是幻想文学具有的教学价值。

选择哪些文本进入课堂,必然要考虑诸多因素:是否适合学生阅读?群文间是否有必然的联系?文本的选择,从来都是让老师们头疼的问题。李祖文老师的选择要义是“幻想”元素:兔子、衣服、怀表、站台、检票口、衣柜、大钟、花园、女仆、森林等。“这些其实就是孩子们身边常见的事物”,但在文本中,常见的事物变得“不一般”。这种“不一般”正是本课的主线,这种“不一般”正是学生喜欢的内容。

师:柜子、墙、地板、钟、列车见没见过?

生:见过。

师:是的,这些神奇的事物都是平时常见的。要让这些常见的、普通的事物发生什么?

生:神奇。

师:于是,就会有故事,就会有不同的好玩的东西出来。

在文学的虚构世界里,强化着普通 事物的存 在 ,强化着平庸 东西的存 在 ,强化着不可触犯之物的存在。学生经过在文本里探寻,经过小组间的交流和整理,形成了一定的共识,形成了“神奇”的初步概念。

二、让阅读有意义

1.建构与解构

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关注知识的获得,关注字、词、句、段、篇等,所以选择解构,把文本拆散了灌给学生,掰碎了喂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是速效的。但从长远来看,伤害的是学生对知识的尊重,对学习的兴趣,并失去想象力。

与解构对应的是建构。建构主义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 “ 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在课堂上师生共同建构,让学生获得意义,正是群文阅读的核心理论。

2.如何建构

那么,在课堂上如何建构呢?必然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请看此教学的设计一:

《掉进兔子洞》《从九又四分之三站台开始的旅程》《露茜初探魔衣柜》《大钟敲了十三下》和《草虫的村落》这5篇文本都属于“幻想小说”。这些幻想小说总让我们的思绪浸入到好奇之中,欲罢不能。但既然是“幻想小说”,就一定有其不同平时的“神奇之处”,选择一篇来读读,将我们的“探求结果”填到下面的表格中:

在这个设计中,强调的是学生对获得的探求,而且,重要的是,李老师不仅要求学生获得,更要求学生明白获得的依据。这是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形成的第一次建构。

第二次建构发生在接下来的“小组讨论分享,完善认知”环节。实际上,在日常的教学中,更多的是师生之间的一一对话,偶尔可见生生的对话。但同伴学习却是比师授生受更有效的学习形式。

第三次建构发生在班级交流环节的设计:

5篇幻想小说,我们每个小组选择了其中一篇来阅读与探究,到底其他几篇小说又有什么样的“神奇”呢?我们来听听同学的分享,同时我们也试着将同学的分享有选择地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因为思维有了碰撞,才会闪现出更多火花。非常重要的是,在碰撞之间,教师对这种碰撞做了推动和指导。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建构的过程,是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形式进行的。

3.变化发生于不经意间

纵观本课,师生关系发生了明显变化。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获得的欣赏者、质疑问难的点拨者、学习进程的推进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进而完成了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三、让课堂有意思

1. 让学生有选择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个理念我们都知道,但如何做却似乎不是很清楚。李老师在本课中非常强调选择。第一次选择:

师:好,我们现在来回顾一下《掉进兔子洞》《从九又四分之三站台开始的旅程》《露茜初探魔衣柜》《大钟敲了十三下》《草虫的村落》这5篇文章,同学们感兴趣的有几篇?(生:有4篇。)

5篇文章,学生感兴趣的有4篇,还有一篇不感兴趣,怎么办?教师的处理是:不学也罢。

第二次选择:在4篇感兴趣的文本里,小组可以选择阅读材料。这种权利叫民主。

第三次选择:

师:四个小男孩在一起都没什么不可能的,我们在座的36位,是4的9倍,那么就有9倍的无限可能。孩子们,只要把你的想象力放飞,就像这几篇文章一样,把最最普通的事物变得神奇起来,就可以产生一篇篇特别好的故事,明白吗?

如果我们细看李祖文老师的课堂,选择正是其教学的特色之一。

2.让课堂有笑声

选择指向民主。民主的课堂,才具有真正的生命力。民主的课堂也是尊重的课堂。在本节课中,10余次笑声里,学生情绪放松,课堂自然和谐。不由得想起第斯多惠的那句名言:“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

四、让群文有效率

1.教策略

只有明确教学的目标,才能让课堂教学更有效率。一个灵动的、生成的、尊重学习者的建构的群文课堂,教什么?当然不能简单定位于知识。笔者认为,群文阅读的课堂,应该教阅读策略。正如蒋军晶老师所说,因为不是每个人天生爱阅读、会阅读,每个人的阅读能力也是有差异的,教给他们一些阅读的策略,就是让每个学生都向前走一步,缩短天生能力的差距。

在本课中,教师利用学习单,帮助学生梳理自己的观点,填写支撑自己观点的证据,这是找出重点。让学生明白,同伴的观点可以丰富自己的观点,这是自我监控。利用学习单,形成“神奇”的初步概念,这是统整。

多读不一定会读会写,在阅读中,才能学习阅读。但仅如此,还不够。唯有学会熟练运用阅读策略建构自己的认知,才算学会阅读。

2.找不同

在本课中,教师还不断强调说“不同”,这有利于学生避开杂乱,更有效率、更全面地丰富自己的认知。

3.学会整理

没有整理,就不会有逻辑的思考,就不会有全面的认识。整理,同样是本节课重要的学习目标。

师:这节课的要求跟上节课不太一样,要看清要求:与自己小组同学分享一下自己的探究结果,还要进行修正。还有一个具体的要求是:小组内同学要相互分享,怎么分享呢?把你自己写的读给小组的同学听,然后相互倾听记录,再自我完善“工作纸一”。为什么要自我完善工作纸?因为有可能你找的别人都觉得不神奇,那人家告诉了你,你就修改成为神奇的,行不行?

4.让议题统整全课

群文议题的选择,必然和以往的主题有明显的区别。议题必然具有可议性和开放性。因为可议,学生才有话可说;因为开放,学生的所说才能多元。故事像生活一样丰富,它们都是多元化的,充满了可能性和不可预测性。在这个意义上,“神秘是每一个故事的尺度”。“神奇”这个议题,正好抓住故事的核心,抓住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抓住了学生的心。本课所有的教学环节紧紧围绕议题展开,唯如此,议题才有意义。

浅析五年级作文教学 篇3

关键词:五年级 作文习作 教学

语文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一门支柱科目,写作,也称书面表达,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但是,纵观近年来的小学语文教育情况,写作问题一直以来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教学开展的难点所在,学生普遍存在兴趣低下,无话可说等状况,作为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师,笔者认为,五年级的写作教学对于小学阶段的写作与初中阶段的习作来说,是一个基础过渡的重要环节,因此,做好五年级作文教学工作是每一个语文教育者不可忽视的重大责任。

一、有效结合生活现实,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写作教学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实感情。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缺乏充足的社会经历,在习作中难免会感到无力,因而,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的习作从生活开始,从身边的事物和人物开始。首先,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回忆生活。生活不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对于小学生的习作来说,习作不是缺乏素材,而是缺乏观察。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做到善于观察、善于回忆,如在写《我的__》(写一个人物)这篇作文时,很多学生看到题目无从下手,因为爸爸、妈妈、老师等人物在生活中出现得太频繁,学生除了能对这些人物做简要的介绍以外,会认为没有什么素材可以去深化人物的形象,这时教师便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如一个学生准备写《我的妈妈》,此时教师要善于引导:“你的妈妈长得什么样子啊?她跟三年前相比现在有什么变化吗?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变化呢?妈妈做得最让你难忘的事情是什么呢?你有没有对妈妈做出什么事情至今很后悔的?……”以此引导学生逐步扩开思路,进一步开展写作。其次,要引导学生善于联想、发散思维。在写作过程中,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虽然很普通很平常,但通过思维发散,仍能成为很好的习作素材。如在以“我发现了美”为主题习作时,窗外正是夕阳西下之时,我顺机引导学生:“窗外的夕阳美不美?”当学生们回答:“美”时,我问到:“美除了这些自然的景色美,还有什么美?”当学生回答到:“还有心灵美”时,我问:“那么,我们的这个主题是不是可以从多个方面开始写呢?比如,现在的夕阳,它是不是也像我们人类一样,经历了出生、成长、成熟、衰老四个阶段呢?那这个夕阳是不是你们的爷爷奶奶所处的阶段呢?夕阳这么美,你们有没有想到爷爷奶奶的美呢?……”以此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联想、发散思维,打开学生的思路之门,让学生能愉快地选材习作。

二、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素材,为写作储备资源

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受到年龄和生活环境的限制,因而较狭隘,作为教师,要牢牢把握学生习作的素材资源问题,丰富素材的储备。

首先,要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小学生的生活主要由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组成,家庭生活上的体验是由家庭环境因素决定的,作为教师,我们无法改变,因而我们要从学校生活上努力,丰富学生的体验。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拔河比赛、放风筝比赛、秋游、春游等,丰富阅历,与其他任课教师沟通,如让自然科学教师带学生种植树木、让音乐教师带领学生参加歌唱比赛等,同时还可以将语文教学带进生活,如建议国庆长假家长带孩子参观博物馆、革命纪念馆等,开拓视野。

其次,要加强学生的阅读积累,提高写作的语言运用能力。很多学生在面对写作时,并非没有素材可写,而是不知道如何下手组织语言去写,只有通过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进一步开拓眼界和思维,增加语言的积累,才能逐步改变这种有话说不出的状况。1.在语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遇到优美的词语、句子、片段,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简要的赏析,明白这么优美的内容描绘的是什么,具体内涵是什么,加深学生的理解,并要求学生会背诵,并最好是能熟练运用;2.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多看书,如《儿童文学》《小学生天地》《读者》等书籍,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并有针对性地摘录书中的优美句子、片段,并加以背诵和运用,以此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三、加强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提高写作水平

想象让语言插上翅膀,爱因斯坦曾说,想象比知识本身更重要,通过想象,有限的知识能朗阔万物,是推动知识进步的源泉。很多学生在习作过程中,总会感觉想表达的总是不能深刻表达,写作出来的内容不具体、不形象,感染力和表现力都不强,因而,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写作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想象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如在描写蒲公英时,让学生通过对蒲公英静态和动态的仔细观察,并加以想象,学生写道:“像一个个毛茸茸的足球”“飘飞起来,就像漫天飞舞的白丝带,又像是一片片浪花”,通过这种简单的想象加以点缀,整个句子、片段的表达便显得更加形象具体,文章的表现力凸显。

总而言之,小学五年级的作文教学,任重道远,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值得每一个小学语文工作者深思的重要问题。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我们要牢牢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环境限制,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素材,并仔细观察素材,历练出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同时也要注意采取多样化的措施丰富学生的生活,并引导学生扩大阅读,增加自己的语言素材的积累,除此之外,还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为写作插上翅膀,形象化、具体化、饱满化习作内容,提高写作水平,实现小学五年级写作教学的最终目标。

五年级教学工作总结 篇4

本学期,本人担任小学五乙班的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遵纪守法,服从学校领导的工作安排,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运用“自主——合作——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学期来本人认真制定教学计划,注重研究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是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学科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一,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本班学生,前几年换了好几任课教师,学生们的基础薄弱,普遍对学习不感兴趣.这个学年,我先是从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习惯入手,并要求每周至少交一篇给老师看.通过学生的日记,我进一步了解到学生的思想现状,以及一些学生的知识缺陷所在,逐渐摸清了每个学生的基础特点.接着,我有的放矢地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讲数学家的故事,搞一些数学小竞赛,等等,努力营造一个良好氛围,使学生从思想上逐步扭转对学习的枯燥印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后,我利用各种机会,经常给不同层次学生以成就感,使学生喜欢学习,让每一位同学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二,认真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

小学五年级体育教学工作总结 篇5

杨子胜

本学年,我服从学校工作安排,担任五年级体育教学工作,扎实做好本分工作。在工作中尽职尽责,面向全体学生,为人师表,深受师生的好评,我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认真学习,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训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我尽量少讲,学生多练,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体育课。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做好课后辅导训练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特别是对体育苗子的培养上更是下苦功,让他们的特长有所发挥。坚持了一日两训练保证时间,保证质量让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

五年级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6

一、充分利用教材,组织学生在课内探究,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做多种假设来预测,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好方法。问题提出后要鼓励全体学生猜想,不能局限于几个人,这就要求教师善于鼓励,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研讨,自己得出结论。创设探究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以问题为核心开展进行猜测,小组讨论制定实验方案,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得出结论。使学生经历有效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创设条件,加强实验教学。小学生对实验很感兴趣,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在实验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视引导,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活动。同时作好科学课的课外延伸,课内反馈,抓好探究活动的落实。通过科学课的学习,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的兴趣,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了,学习也就更加积极主动了,学习成绩也有了提高。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领略教材意图提高自身素质。

三、教学中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现代教学观教

学的目标是多样的。科学教育的目标包括了科学素养的多侧面: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等多种目标,教材中反映的却是有限的,它们更大程度上是要靠亲历、体验各种与科学有关的活动达成,同时,又不能离开有关知识单独进行。

四、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探究是满足儿童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珍贵的至关重要。学生可以从中获得巨大的满足感、兴奋感和自信心,并焕发出内在的生命活力。如果学生非要打破沙锅问到底,如果学生自讨苦吃,一定要追根问底,非得弄个水落石出,教师应不厌其烦的解释,应接受、肯定,甚至鼓励、赞扬,并提供帮助和支持。

五、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在科学教学中一定要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一个具有科学素养并立身于科学事业的人,首先,应该有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追求,一个学生也是一样,要想好的成绩必须去刻苦的钻研学习,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最终是由他们行为方式的改变和科学习惯的养成表现出来的。

总之,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有付出,有收获。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将本着求真务实、锐意进去、勇于开拓的精神,在探索和实践中再接再厉,努力做好科学教学工作。

刘先伟

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五步走 篇7

一、自读生字卡, 为识字做准备

经验告诉我们, 学生的学习储备是不一样的, 他们的识字量也有很大的差别。因此, 在识字教学中不能对全体学生使用同一标准, 要考虑到他们之间的差别。因此, 在读课文之前, 我让学生自由读生字卡, 会读哪个就把哪个举起来给老师看看, 然后放到一边。这样一来, 既帮教师了解学生在生活中的识字水平, 又让学生在下面的学习中有比较明确的学习目标。

二、教师范读, 听读识字

学生读完生字卡, 教师范读课文时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听, 特别要注意那些自己不认识的字的读音。因为有了上面的铺垫, 学生在听读时, 就有了比较明确的目的。

三、多种方法, 自主识字

读了生字卡, 听读了课文, 学生会有一种自己想读书的愿望, 这时就放开手让学生自己试着读一读。当然, 学生是不会读通顺的, 因为很多人还没有完全认识生字, 这样他们为了能自己把课文读好, 会有一种主动识字的愿望。此时, 教师应发动学生想办法去认识那些自己还不认识的“字娃娃”。学生想到的方法有:读生字条中的拼音;到生字表中去查;向同学、老师请教;根据句子或字形猜测。学生自学完毕后, 还要让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用什么方法认识了哪些字。这样, 既反馈了信息, 其他同学又认识了一遍生字。

四、重复再现, 利用多种形式识字

1. 与字娃娃捉迷藏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稍微创设一下情境激发学生去课文中找出生字。比如, 调皮的字娃娃们很喜欢捉迷藏, 看它们藏到了儿歌里, 你们能用你们的火眼金睛找到它们吗?

2. 把字娃娃送回家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看看学生脱离拼音和句子, 是否还能认识生字。学生读出字音后再把相应的句子读出来。在这里也应根据实际情况创设情境, 如:字娃娃们和同学们一样非常喜欢户外活动, 玩的时候很开心, 可是想回家时却迷路了, 让我们帮忙把它们送回家吧。

3. 给字娃娃找朋友

给字娃娃找朋友就是生字组词。组词能帮助学生识记字音、字形, 理解字义。教师可以说:字娃娃悄悄地告诉我, 没人和它们玩儿, 它们很孤单, 若是能给它们找个朋友, 它们就高兴了。哪列小火车愿意带它们去找朋友?

五、课外扩展, 巩固识字

这一步是在讲解完课文以后, 把生字放到陌生的环境中, 看看学生是否还能认识生字, 既巩固识字又加大课外阅读量。所选择的阅读内容可以是相关的小短文或是教师自己根据生字编写的短文、儿歌等。在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小鱼的梦》一课时, 我仿照课文写了这样一首儿歌, 帮助学生巩固生字:

小猴的梦

小猴爬了一天树,

大树妈妈怀里睡。

树上叶子落下来,

为它盖床绿叶被。

池塘唱起摇篮曲,

风儿又把摇篮推。

小猴做了个甜甜的梦,

甩甩尾巴咂咂嘴。

论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效率 兴趣学习

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已是热点的话题。小学生对于知识的求知充满了渴望,对于新奇的事物充满了好奇。而学生对知识的求知若渴,课堂四十分钟的教学效率就要发挥到最大,但仅课堂教学是不能满足于学生,也要发展课外学习,课堂也是学生解惑、求知的重要场地。语文课堂的活跃,让我们反思,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语文课堂的教学率是否发挥到最大呢?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否提高呢?对其进行以下分析。

一、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偏低的原因

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偏低的原因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教授的方法。在现在课堂中,虽然课堂中学生的积极性有所提高,但大多数的讲课方法还是比较单一、传统的,以教师教授为主,让学生的学习有些被动。这样课堂的效率就不能完全的发挥最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也就降低。

(2)学生在学习中思维禁锢。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中倡导学生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为辅。但语文课堂中,教师预先设计问题,让学生回答,并对答案固定,让学生死记硬背,扼杀了学生心中的问题及答案,由此使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大降低,学习的效率也就随之降低。

(3)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忽略。目前大多数语文教师对语文知识学习的重视,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培养。没有兴趣的学习,犹如枯竭的泉眼,老师教授时也是比较费劲的,这样语文就比较呆板,让学生对之失去兴趣,课堂的教学率也就降低。

二、创建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学习兴趣

1.创建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了老师,也是提升小学生学习语文最好的方法,激励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而学习氛围在学生学习时,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影响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态度和热情。所以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心理下,展开丰富的想象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如在学习《童年的发现》这一课,我走进教师时,拿了一组动画影片,同学看见我拿到影片,好奇的问我:“老师,你哪影片干什么呢?”“这个影片和要学习的知识有关吗?”等一些问题,我只是神秘的一笑,等会上课你们就知道了。在课堂上同学们看过动画后,我提问到“同学们是不是会做和动画上一样会飞的梦境呢,知道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吗”,学生惊奇的看着我,开始讨论自己曾做过哪些梦。这样课堂上的气氛一下子就变的轻松,愉悦。我在学生的讨论中让学生打开课本,看看书中主人公是怎么来解读自己的梦。一节课就这样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渡过,这样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充满了兴趣,学生在学习语文时也就乐此不疲,对语文世界也充满了好奇。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从被动化为主动,使课堂的教学效果发挥到最大化。

2.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表现。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引导,是很多教师非常重视的问题。教学过程中,要以“趣”引导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在语文授课中,还要培养师生之间的交流和默契,使学生对老师教授的科目有期待的心情。语文教学中也要对学生多鼓励,多表扬,因为小学时期的学生正处于认知新事物,其表现在好奇、好动、思维发展,对与教师给予的表扬和鼓励是很期待的,所以在语文课堂中,要通过不断的鼓励,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热情。如在《珍珠鸟》先给学生放映一些鸟的图片进行观看,告诉学生要认真的观察放映的映像,首先让学生写下看到鸟儿的特征,并让几个平时不爱学习语文的学生,对所看到的鸟儿进行描述下,对学生的描述进行评价,表扬学生观察的仔细。在接下来的讲课中,并让学生积极的提问,并进行解答,让学生表演“探”这一词,对于发言的学生,给与鼓励让学生以后继续努力;没有回答问题的学生,鼓励他们在以后争取课堂发言。这样学生对所表扬自己的老师就会产生好感,并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的答题。这样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使学生真正的融入到课堂中,使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

三、通過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小学语文在学习阶段中是最基础的科目,让学生在学习其他的科目中起到一定的作用。语文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和使用性,所以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可以充分的发挥语言组织与表达的能力。所以在学生学习语文时,不仅要通过课堂教授知识,还要学生通过课外活动,亲身感受身边的语文环境,去体验和应用,真正感受知识的存在。在知识的发展过程中,让学生善于观察,体验获取新知的愉悦。如在讲到《落花生》这节课前,让学生提前收集一些花生的播种、生成、结果、收获等关于花生的资料,强调学生要认真收集资料,并观察资料中存在的问题,汇总资料。在课堂中,讲到落花生一词时,让学生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理解,教师要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并让学生提出在课外收集资料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一一解答,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学习不全是老师教授,也可以自己主动学习。这样的调查将语文课堂与课外学习紧密的融合在一起,并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外活动中,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长,选择合适自己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加自己语文的功底,融会贯通所学的语文知识。

课外活动的方法,不仅培养的学生实践能力,同时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也有所帮助。在实践中学生发现问题,对于不能的解决的问题,就会寻求答案。这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如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看下课本或询问老师。这样小小的提醒,会让学生在疑惑时阅读课本。这样使学生初步养成了预读的习惯,其后进行加强自主学习的习惯。课外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接受的程度,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提纲,设置不同的思考题,让学生根据自身条件进行探索问题,让学生在问题中阅读语文书籍,循环渐进,学生就形成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年级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篇9

苏燕鸿

本学期,我担任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一学期来,我按照学校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同事请教,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

一、班级情况分析。

全班共有学生42人,从总体看,学习风气良好,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课堂上多数同学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勇于实践,但语文成绩还不是很理想,学生的发展也不是很平衡,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好的学生有叶梓,钟余丽等同学,他们积极上进,刻苦认真,但也有关德艺等比较懒的学生,成绩极其差。针对这些情况,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搞好班级工作,我在本学期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努力。

(一)、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在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训练的同时,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了解革命战争的艰苦,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习革命前辈的远大志向和革命精神,从小树立为祖国刻苦学习的理想;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受到尊敬师长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情趣。

(二)、认真备课。

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尽量做到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并多方搜集有关资料。

(三)、提高上课技能。

在课堂上,我力求讲课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同时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同时,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与同年级教师协商,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工作。

(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想想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找问题、思考课后题),坚持课前预习,并让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在学习课文时,大胆质疑,我充分鼓励,并根据问题的难易让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同桌讨论、前后桌讨论、小组讨论或全班争论,我当引导者,最后还由个别同学上来做总结。这样,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排除学生作消极听客的现象,而让他们成为积极的求知者和主动的参与者,成为学生的主人,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既符合了教改特点,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六)、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最重要的学习莫过于方法的学习。搞好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有很大的好处的。有的同学为什么老是玩,可成绩却不错,这是为什么呢?首先,我们强调上课专心听讲,及时对知识进行巩固,然后还要及时复习。有人说,聪明与否,在于是否思考。这是很关键的,我们要着重指导学生学会思考。睡前回顾当天所学,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方法多,但要适用,易行,便于操作,还要督促学生坚持。

(七)、拓展知识视野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运用,只有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积累之后,才能运用。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我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活动。把课内外,校内外有效的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建立大的语文观,树立生活处处有语文,留心处处皆学问的观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学以致用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八)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

有事随时和家长联系,把孩子在校的一些情况也即使反馈给家长,让家长对班里的学习情况、进度、要求有一个较清晰的概念与了解,以便帮助、辅导学生学习。这样也调动家长的参与性,主动性,和老师,学校形成了有效的教育合力,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也提升了老师,学校在家长心中的良好形象。

(九)取得的成绩

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本学期市的大抽考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五年级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10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紧张、繁重而又愉快的秋季学期临近尾声。回首已逝的一学期时光,有欣喜自豪也有遗憾困惑。欣喜的是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老师的帮助下,经过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得到了校领导的好评与认可;而遗憾的是,还存在着不少不尽人意之处,留给自己的是追寻和反思。

一、成绩与经验。本学期,能认真学习《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针对学生特点备好课,适时恰当运用电教媒体上好每一节课;精心设计灵活多样、注重双基的教学环节和课堂作业,培养学生能力,巩固所学知识;认真耐心细致地辅导学困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其积极性,让他们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掌握学习技巧,提高学习成绩。同时,也盯住优生,做好培优转差工作,努力让优生更优,差生变优,从而促进班级学生整体素质平衡发展。其佳绩得到了家长的好评与校领导的认可。此外,还能积极参与各级组织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特别是学校开展的教学研究活动与校本教研,与老师们一道共同研究教学方法,更新教育观念,改进课堂教学,关注人文素养,积累点滴教学经验并撰写教学随笔、论文与案例等。

二、遗憾与反思。由于本人对教材的重难点把握不够准确;学生的课堂作业量安排较少,题型也比较单调化;面批学生作业次数太少,讲评作业不太扎实,并没有强调学生立即进行改正。此外,还有一点就是课堂气氛不活跃,表现在学生发言不踊跃,不积极。学生不说老师就无法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

小学五年级语文单元迁移教学探讨 篇11

关键词:语文单元迁移;教学探究;措施

小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不同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格,不要让学生局限在一门课程的学习中,要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综合理解,通过单元迁移教学促进知识的运用和丰富,满足小学语文多样化教学思想的要求。

一、迁移教学的概念

学习迁移主要是一种学习到的知识对另外一种知识产生的影响,在一类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可以在另外一类知识里面得到迁移。教学的目的不是记忆和背诵,更多的是在知识的获取上有更多认知技能的活动。而智慧、技能是认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把已经学习到的知识转移到没有学习到的知识上,但是知识之间有很多共通点,通过知识的迁移,总结出相关的规则,不同的知识学习中解决同一类问题,语言的学习没有固定的学习内容,甚至有的题目都没有固定的答案,只能做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二、教师具有迁移能力和迁移意识

“迁移”是学生智慧技能的最好培训途径,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积极地运用迁移这一规律,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很多语文教师一直把语文教学看成对字词的理解和作文训练,没有意识到迁移教学的重要性,其实语文是一门实用性比较强的多学科课程,很多学科的基础都是语文。比如,数学应用题的基础是语文的理解和迁移能力,历史学科要依靠语文的知识迁移,尤其在问答题中这样的体现更加明显,学生能够运用文字清晰地表达出答案,有的学生知道答案,但是无法用语言清晰明确地呈现给教师,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有迁移意识和迁移能力。如果学生具备迁移学习能力,在学习上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效能才能更大发挥,提升教学质量。同时,教师的迁移意识对学生的迁移意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果教师不具有迁移能力,就不能培养具有迁移能力的学生。

三、迁移规律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发挥

1.教师明确迁移教学方向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对迁移方向有把握,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或简化,或挖掘,寻找学生能够适应的方法;并且把这些目标结合教学教材目标加以研究,明确整个单元知识点的训练目标,并且在整个知识网络体系中起到重要的方向指引作用。教师对教学的情况要做到胸中有数,在头脑中要有一棵纵向贯穿的“知识树”,并且在每一个树枝上进行横向知识迁移讲解,比如在给学生讲解词语“奇迹”的时候,可以给学生延伸幸运、意外、偶尔和奇迹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学生就能掌握一个词语的运用方法,了解到其相关词语的运用方法。教师在课前应做好相关的教学准备,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带领学生完成新旧知识的迁移。并且在深入的分析学习过程中,要为学生的再学习、再分析打下坚实的基础。

2.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

语文教学是一个知识重组的学习体系。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因为当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时候,他们就会主动思考和理解相关的知识点,并且能够想到和自己认识知识点相关联的知识体系,因此,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现阶段开展教学活动的关键性因素。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强求记忆是为学生挖陷阱,学生记忆到的知识并不一定能够灵活运用,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规律,这才是所谓“鱼”和“渔”的辩证关系。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度的引导,在学习中有目地进行知识学习对比,分析比较其中的异同,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以及概括能力,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新旧知识的迁移能力。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意识,最好把现有的知识串联在一起,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网络。知识的迁移不是凌乱地学习知识点,而要形成系统化以及结构化,并且有效地融入知识网络中。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典型的案例带领学生回忆以往学习过的知识,对待相同的知识和相同的学法,进行有效的迁移,总结新的学习方法,由学习到领悟,用中学新。

3.学生语言本质探索能力的提升

五年级的语文课本已经有了一定的篇幅,教学中教师还是习惯于运用简洁的主旨表现其本质内容,所以学生要通过繁复的文字描写了解其背后要表达的真正含义,这也是五年级学生该有的理解力和分析力,真正地学习是抓住重点,让书越读越薄。例如,在课文中有一篇文章《小桥流水人家》,主要是描写自然朝起夕落的生活,平和安静的太平生活。这其实和学生的日常生活也有密切关系,所以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场景,学生因为生活阅历少,所以对这种场景的感触不深,教师最好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的其他场景,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什么都不想,去尽情地玩,学生也许会说在考试,在写作业,或者和父母在郊外踏青。这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勾勒学生想象中的图片,学生能够根据自己掌握的语言描述画面中出现的场景,了解课本中的精彩内容,对比出自身描述的不足,这种对比教师可以不出面,让学生自己查找自己的不足,学生自己找到的问题在进行补救的时候会更加认真,学生内心真正体会到自己的不足,会大量地阅读书籍,通过其他文章中的人物描述延伸到现有的学习内容中,把死的文本和活的人联系在一起,挖掘出比较到位的主旨,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同时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本质探究能力。

4.举一反三,知识横向迁移

学生在一篇课文中学习相关的学习方法,如果在新的环境和新的形势下没有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就不能充分地理解和吸收。新情境中知识的灵活应用,并且能够应用于具体问题的解决,才是真正地掌握知识,完成知识的迁移,学习的知识才能做到有意义。学生在传统教学中,知识都是由教师进行传授,教师的有些教学方法能够让知识当堂得以运用,但是很多时候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才能涉及应用。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树立正确的教学意识,不能仅满足于对知识的教过或者学过,关键是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知识学习不是目的,转化为技能才是教学开展的根本目标,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迁移。以五年级的语文教学作为案例,要求学生根据时间的顺序安排材料,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写一处景物”,那么,教师就可以结合两项教学内容,通过知识迁移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让阅读教学和写作过程相结合,在教学中让读和写有机地结合,教学指导中要结合运用读和写的原则,并且带领学生回忆和复习之前的景物描写文章,借鉴其中能够运用的语句和写作方法,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都要学习。在短时间内,学生的作文学习水平不能马上提升,因为作文是积累学习的过程,要在循序渐进中得以发展和提升,但是读写结合的方法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

迁移教学在小学教学中得到一定的普及和运用,在教学中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除此之外,还能让学生对之前学过的知识有一定的复习和巩固,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知识的延伸性,培养学生的多项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范国强.试论小学课文教学“语文核心价值”的基本特征[J].教学与管理,2014(29):3-5

[2]韦芳.小学语文教师文本解读的误区、归因及对策[J].教育导刊,2014(06):11-12.

小学高年级课堂作文教学五步法 篇12

一、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注重积累

阅读可以升华小学生的思想和个人素养, 因此, 语文教师应多鼓励学生进行阅读, 鼓励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还要提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积累, 以便在写作过程中应用自己积累的素材。例如, 在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组的教学中, 习作的要求是“选一件令你感动的事写下来”, 教师要让学生在写作之前的两周开始阅读故事书, 可以是记忆中父母为自己读的睡前故事书, 也可以是自己感兴趣的故事书, 并且为学生布置积累素材的作业, 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 将感人的故事中心内容记录下来, 还要记录作者在叙写故事的时候所使用的感人的词语和写作手法。在开展写作课程的时候, 教师要让学生在写作中应用自己平日积累的素材。在语文学习过程中, 积累十分重要, 每一名同学都应该有专门的本用来积累, 语文老师要将积累作为平时的作业布置给学生, 学生可以积累自己喜欢的词、情节、语句等。

二、改变评价方式, 激发兴趣

通过平日里与学生沟通, 笔者发现, 很多学生在完成作文以后, 都对老师的评语十分期待。然而, 很多教师在批阅学生作文的时候浅尝辄止, 仅仅标注一两句话, 有些学生在看到老师简单的评语后十分失望, 在下次写作时便不再认真, 逐渐失去了写作的兴趣。因此, 教师必须要改变评价的方式, 要采取激励性的评价来对学生进行鼓励,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在作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心理特征、年龄特征, 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语。例如对于写作能力比较强的学生, 教师可以在批阅作文的时候严格一些, 在鼓励性评价的时候提出不足, 并且为其提出相应的修改建议;而对于一些基础比较弱的学生, 教师要采用期待性评价, 对这些学生的努力进行肯定, 发掘他们的潜力, 综合学生最近的情况, 适当提高要求, 旨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三、在实践中提升, 观察生活

对于学生来说, 写作文其实是写自己的生活, 写作的思路和灵感也来自于生活。所以, 教师应鼓励学生热爱生活, 在生活中观察, 积极实践, 鼓励学生留意观察自己身边的人、物和事, 观察社会和自然, 丰富自身所见所闻。例如, 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实践性的作业, 让学生利用自己业余时间观察自己身边的人, 然后将这个人的特点描写下来。学生在生活中观察的每一个人都不同, 有些学生观察的是同一个学生, 但他们所描写的角度各不相同。通过教师的这一引导, 学生就会将自己的观察视角锁定, 进而实现细微观察的目标, 学生观察越细致, 所写出的作文便越真实和生动。

四、实施口语练习, 提升表达能力

学生的表达能力是学生作文教学中重要的环节。就目前教学实践来说, 教师通常都注重写作练习而忽视了口语练习, 在笔者看来, 实施口头作文训练十分必要。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实施口语训练外, 还要把握住课外活动的机会, 随时开展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的口头作文训练活动。例如, 在2014年的第一场雪时, 我刚进学校门口便遇到了一名学生, 随即与学生交谈了起来, 学生感叹道“这是2014年的第一场雪”。我便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学生:“你今早起床看到雪以后有什么感觉?”学生回答我:“激动、兴奋, 后来便安静下来。”我反问“为什么是这样的过程呢?”学生答道:“我没想到今天会下雪, 所以我在看到雪后十分激动。由于我十分喜欢雪, 所以我很兴奋。但当我看到雪使整个世界都洁白以后, 我便安静下来思考, 我思考雪的作用, 思考雪的精神。”而后在课堂中, 我引导学生阐述雪中景物发生的变化, 鼓励学生开展沟通和交流。

五、挖掘学生想象力, 培养发散思维

上一篇:驻北京办事处2006年工作总结下一篇:中班上学期体格锻炼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