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北师大同步

2024-12-24|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三年级数学北师大同步(精选11篇)

三年级数学北师大同步 篇1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好玩同步练习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第1课时小小设计师

(共2题;共10分)

1.(5分)下面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打“√”,不是的打“×”。

2.(5分)画出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二、第2课时我们一起去游园

(共3题;共15分)

3.(5分)同学们做了4束红花,每束6朵,又做了18朵黄花。红花和黄花一共做了多少朵?

4.(5分)百货大楼搞促销活动,甲品牌鞋满200元减100元,乙品牌鞋“折上折”,就是先打六折,在此基础上再打九五折.如果两个品牌都有一双标价260元的鞋,哪个品牌的更便宜?

5.(5分)星期天全班45人到公园坐小船游览.已知每条限坐2人的小船,每次3元;每条限坐3人的小船,每次4元;每条限坐4人的小船,每次5元.请你写出全班租船最省钱的具体方案,并把计算过程写出来.

三、第3课时有趣的推理

(共4题;共16分)

6.(5分)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小丽、小东、小平和小明的成绩是98分、100分、97分、95分,其中小平得了最高分,小丽不是得了98分,小东得了最低分。这四个人的成绩各是多少分?

7.(1分)有一堆土共400方,有大、小两辆汽车,大车一次拉7方,小车一次拉4方,运完这堆土共拉了70车。大车拉了_______次。

8.(5分)刘老师、李老师和张老师三位老师中一位教语文,一位教数学,一位教英语。请你根据下面的对话判断这三位老师各教什么学科。(仿练教材第110页思考题)

9.(5分)编号为1,2,3,4,5的五个同学比赛乒乓球,每2人要比赛一场,到现在为止,1号已经赛了4场,2号赛了3场,3号赛了2场,4号赛了1场.5号已经赛了几场?(提示:用5个点代表五个人,用两点之间的连线代表两人已经比赛过.)

四、练习

(共4题;共26分)

10.(5分)利用旋转设计图案.

11.(10分)移动公司有两种手机卡,采用不同的收费标准,如表。

种类

固定月租费

每分钟通话费

A种卡

15元

0.20元

B种卡

0元

0.30元

(1)小李每月通话时间累计一般在200分钟以上。小李使用哪种卡比较合适?

(2)算一算,当每月累计通话时间为多长时,用这两种卡话费相同?

12.(5分)甲、乙、丙三人进行田径比赛,比赛项目有60米、100米、200米、跳高、跳远五项,已知每项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各得5分、2分、1分。乙200米得第一名。比赛结束后,每人的总得分是:甲得22分,乙、丙各得9分,想一想,这三人在五项比赛中各得到多少分?

13.(6分)下面每个方格都代表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

(1)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周长是16厘米的正方形,(2)在这个正方形中画一条线段,把这个正方形分成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可能是_______形.

参考答案

一、第1课时小小设计师

(共2题;共10分)

1-1、2-1、二、第2课时我们一起去游园

(共3题;共15分)

3-1、4-1、5-1、三、第3课时有趣的推理

(共4题;共16分)

6-1、7-1、8-1、9-1、四、练习

(共4题;共26分)

10-1、11-1、11-2、12-1、13-1、13-2、

三年级数学北师大同步 篇2

一、四个版本识字写字要求概况

笔者统计了四个版本识字总量及学期分布情况, 如表1。

本文对识字总量差异指数的计算方法如下:

识字总量差异指数=

其中, 同一学期四个版本识字量最大的版本识字总量记为X, 最小识字总量记为Y。当四个版本的识字总量均相等时, 识字总量差异指数为0;当某一版本中的识字总量为0, 其余版本的识字总量均大于0时, 识字总量差异指数取得最大值1。该指数的取值范围是[0, 1]。写字总量差异指数的计算方法同上。

教育部200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第一学段学生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 其中800~1000个会写。教育部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第一学段学生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 其中800个左右会写。四个版本四个学期识字总量要求在1525~1800之间, 均在2001年版课程标准范围之内, 但总量要求差异指数达15.3%;写字总量要求在808~1000字之间, 也在2001年版课程标准范围之内, 但差异指数达19.2%。从学期分布来看, 同一学期识字量安排的差异指数在10.9%~36.3%之间, 最大差异出现在一上 (即一年级第一学期, 余类推) , 最小差异出现在二上, 基本呈现出前大后小的趋势;写字量安排的差异指数在23.3%~53.5%之间, 最大差异出现在一上, 最小差异出现在二下, 基本呈现出同年级上学期大于下学期的特点。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识字量、写字量的安排差异最明显。

四个版本识字写字字种选择情况如何呢?以教育部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附表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字表一 (2500) ”“字表二 (1000) ”为参照进行了统计, 四个版本识字、写字字种选择情况如表2。

四个版本识字字种选自“字表一”的比例在92.5%~95.7%之间, 写字字种选自“字表一”的比例在93.8%~99.6%之间。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识字属“字表二”选字比例在4.3%~6.4%之间, 写字比例在0.4%~1.8%之间, 比较好地考虑到了识字、写字的差异, 在写字字种的选择方面比较严谨。上教版识字在“字表二”选字比例为5.2%, 写字比例为5.2%, 没有考虑到识字、写字的差异。

二、四个版本识字写字要求同步性分析

考虑到语文识字暂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序列安排, 笔者将四个版本安排在同一个学期作为识字要求视为同步。应该说, 这是一个比较宽松的同步性界定。下面以四个版本在“字表一”范围的2036个字 (识字) 和1553个字 (写字) 为研究对象, 以赋值方式统计识字写字要求的同步指数。赋值采用如下方法:

仅一个版本作为识字 (写字) 要求 (简称一用) , 赋值0。两个版本同时作为识字 (写字) 要求 (简称二用) , 间隔两个学期赋值0.05, 间隔一个学期赋值0.1, 相邻学期赋值0.15, 在同一个学期赋值0.2。三个版本 (写字) 作为识字要求 (简称三用) , 间隔一个学期赋值0.25, 相邻三个学期赋值0.3;两个学期间隔两个学期赋值0.35, 两个学期间隔一个学期赋值0.4, 两个学期不间隔赋值0.45;在同一个学期赋值0.6。四个版本作为识字 (写字) 要求 (简称四用) , 分散在四个学期赋值0.5;三个学期间隔一个学期赋值0.55, 相邻三个学期赋值0.65;两个学期 (两同两同) 间隔两个学期赋值0.7, 两个学期 (两同两同) 间隔一个学期赋值0.75, 两个学期 (两同两同) 不间隔赋值0.8;两个学期 (三同一异) 间隔两个学期赋值0.85, 两个学期 (三同一异) 间隔一个学期赋值0.9, 两个学期 (三同一异) 不间隔赋值0.95;在同一个学期赋值1。根据字用和学期安排的同步程度, 赋值基本上呈现由低到高的分布, 仅三用中同时出现在一个学期的情况赋值高于四用中的两种情况, 这既是一线语文教师的经验判断, 也是基于同步指数的统计学意义的考虑。

识字 (写字) 要求同步指数的计算方法如下:

其中, xi表示识字 (写字) 的第i种赋值, yi表示赋值为xi的识字 (写字) 数, xi=0, 0.05, ……, 1。

当要求识或写的某个字仅出现在某一版本的某一学期时, 识字或写字要求同步指数取得最小值0, 当要求认识或写的某个字出现在四个版本的同一学期时, 识字或写字要求同步指数取得最大值1, 该指数的取值范围是[0, 1]。

根据该赋值方法, 统计四个版本一二年级识字字种学期分布, 如表3。

统计得出四个版本识字要求同步指数为:

同理, 统计四个版本一二年级写字字种的学期分布, 如表4。

统计得出四个版本写字要求同步指数为:

根据上述识字写字同步指数统计情况, 得出如下三点看法。

1.现行教材对识字写字的字种选择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究竟安排哪1600个字作为一二年级的识字要求, 哪800个字作为一二年级的写字要求呢?教育部2011年版课标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有一个说明:本字表共收常用汉字3500个, 根据它们在当代各类汉语阅读材料中的出现频率和汉字教学的需要, 又分成两个字表。提供这样的字表, 便于在教材编写中安排汉字教学的设计, 也便于开展对汉字教学的评估。该说明还明确:“字表一”可作为第三学段识字、写字教学评价的依据。看来, 第一学段学生识字、写字范围控制在“字表一”是比较合理的, 确实根据需要或者地区特点, 个别字选自“字表二”也未尝不可。目前四个版本第一学段识字要求总字种数为2315个, 其中2036个在“字表一”中, 233个在“字表二”中, 还有42个字超出了以上两个表的收字范围。这42个字是:笆陛呗姹嫦凋踮碉炖呱囫囵婀荚毽铠纶鹂鹭阑喽莓喵袅喃噢怦邵忐忑娲嬉曦舷瑕恙俞蚜辕粽蘸攒2。这42个字, 苏教版1个, 北师大版9个, 上教版17个, 人教版19个。其中“嬉”字出现在苏教版、人教版, “笆呱莓”出现在北师大版、人教版, 其它字均为四个版本中某一版本单用。

写字方面, 四个版本第一学段写字要求总字种数1553个, 其中1471个在“字表一”中, 69个在“字表二”中, 还有11个字超出了以上两个表的收字范围。69个“字表二”的选字, 除个别选字确有一定道理 (如“禾”字) 外, 其它选字值得商榷。11个超出“字表一”“字表二”的选字是:姹婀荚袅怦邵忐忑舷瑕俞。这11个字, 除“怦”是人教版的要求外, 其余10个字是上教版的写字要求。

2.四个版本识字写字要求同步性较低

以学期安排为统计单位, 是非常宽松的同步性统计方法。采用该统计方法, 识字要求同步率47.3%, 写字要求同步率30.6%。在四个版本2036个识字字种中, 有368个字仅作为一个版本的识字要求, 占比达18.1%;四个版本同时采用且同步安排在同一个学期的字145个, 占比7.1%。写字方面, 在1553个写字字种中, 有488个字仅作为一个版本的写字要求, 占比达31.4%;四个版本同时采用且同步安排在同一个学期的字41个, 占比仅2.6%。有13个字四个版本均作为识字要求, 但四个版本安排的学期完全不同, 这13个字是:报病父弓关楼烧鼠滩霞烟舟紫;有10个字四个版本均作为写字要求, 四个版本安排的学期完全不同, 这10个字是:父关户角泪路意舟捉作。

3.第一学段识字写字应优先安排300个基本字

教育部2011年版课标附录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收字300个, 这些字构形简单, 重现率高, 其中的大多数能成为其他字的结构成分。该课标认为:这些字应作为第一学段教科书中识字、写字教学的重要内容。从四个版本同步安排的识字145个和写字41个的情况看来, 先识写基本字应该是识字写字教学的共识。

三、提高识字写字同步性的建议

教育部2011年版课程标准颁布以后, 各地进入了教材修订的高峰期, 为了使教材修订在识字写字安排方面更加合理, 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小学低年段的识字写字字种要控制在合适的范围

教育部2011年版课程标准所附录的教学用字表是很好的参照, 一二年级的识字写字应尽量在“字表一 (2500) ”范围内选字, 如果要选用其它字, 应该有充分而适当的理由。2500个字中, 究竟哪1600个字先识, 哪800个字先写, 也不可率性而为。在充分重视学生识字语境的同时, 要适当考虑汉字本身的结构特点及汉字之间的依联关系。

2.编制小学低年段识字写字序列表乃当务之急

确定了1600个识字字种, 800个写字字种, 还有一个先识哪个字、先写哪个字的问题, 是谓字序。我们现行教材对字序的考虑是不够的。如上教版一年级上学期“跑”作为写字要求, 一年级下学期“包”作为识字要求;苏教版一年级上学期要求识“洞桐”, 而“同”则放在一年级下学期;在此不一一赘述。

目前, 不同版本教材在识字写字方面采用的策略是不同的, 上教版、苏教版采用的是识写同步策略, 即要求写的字基本上是在同期 (指一篇课文) 识字范围内;人教版和北师大版采用的是识写分开的策略, 虽然所有要求写的字都是识过的, 但并不同步, 如人教版一年级第一学期识字400个, 其中有362个是作为一二年级写字要求的, 安排的时间贯穿一二年级四个学期, 分别为:100、146、92、24。北师大版一年级第一学期识字334个, 其中296个作为一二年级写字要求, 一二年级四个学期的安排分别为:138、86、48、24。学生识字、写字的心理机制是有差异的, 识字、写字的教学策略不同, 识字、写字序列的编制依据、策略也是不同的, 所以在大同步 (所写的字均已识过) 的基础上, 识字和写字应该是两个序列。识写分开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汉字的结构特征。

3.合理安排一年级第一学期识字写字字种非常关键

一年级第一学期是学生正式接触汉字书面学习的发端, 对培养学生识字、写字习惯, 学习汉字的兴趣非常关键, 是培养学生对汉字感情的关键期, 其重要性毋庸置疑。数量安排方面, 识字量以300个左右为宜, 写字量以100个左右为宜。字种选择方面, 在考虑2011年版教育部课标所附的300个基本字的同时, 选取一些理据度高、使用频率高的汉字, 通过适度的字理分析, 在学生心理埋下汉字文化的种子, 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对汉字的亲近感。如“安”字, 有的老师将其解读为“妈妈 (女) 在家里 (宀字头) 我们就心安了”, 学生不仅了解了宝盖头 (宀) 的本义 (房屋) , 而且为今后学习“家宝寒牢宋宿灾字”等会意字扎了根, 所以, 初学汉字不要求多而要激趣, 以慢求快, 注重后效。

4.教材编排要优化组合多种识字方法

识字写字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教材的编排围绕这一重点来选材应是题中之义。人教版、北师大版和苏教版在教材中适当安排了集中识字教学, 上教版基本没有涉及。目前成熟的、经过试验证明有效的识字方法有二十余种, 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识字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样, 在随文识字的同时, 教材中如果巧妙安排一些有趣、有效的识字方法, 不仅可以提高识字量, 还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催化作用。

注释

11 本文涉及的一二年级语文教材版本如下, 人教版:一上2001年6月第一版, 一下2001年12月第一版, 二上2001年12月第一版, 二下2002年12月第一版。北师大版:一上2006年5月第四版, 一下2007年11月第六版, 二上2008年5月第五版, 二下2008年11 月第五版。苏教版:一上2012年6月第十一版, 一下2012年11月第十二版, 二上2012年6月第十版, 二下2012年11月第十一版。上教版:一上2007年8月第四版, 一下2008年1月第四版, 二上2008年7月第四版, 二下2008年12月第四版。

三年级数学北师大同步 篇3

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66—67页《左右》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能力目标: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三、教学重点

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四、教学难点

理解左右的相对性,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五、教具准备

文具、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左右

师:同学们,回答问题时要举起那一只手?(生:右手)

师:那另一只手就是……(生:左手)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左右”(板书课题)

师:知道这两个字的请举手,你举的是哪只手?

师:你会用右手做哪些事?

师:你的左手又会做什么呢?

师:你们的小手真能干,左、右手要多锻炼,特别是左手,会使我们的小脑袋越变越聪明。看来,左手、右手真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同学们看看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吗?找找看。下面,同学们同桌说一说。

师:认识了这些好朋友,现在我们就用左右手活动活动,好吗?我们一起来玩“我说你做”的游戏。老师发指令,同学们来做动作。发出指令后,看谁做得又对又准。准备好了吗?开始!(由慢到快)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抓右耳,右手抓左耳。

师:除了身体有左右之分外,你们的座位也有左右之分。同桌之间互相说说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左边有几个同学?右边有几个同学?你在谁的左边?在谁的右边?

(二)实践操作,理解左右

1.摆一摆

师:做完了游戏,我们再来活动一下双手。同桌合作,老师下口令,你和同桌按照老师的口令摆放。“请你在桌上摆一块橡皮,在橡皮的左边摆一枝铅笔,在橡皮的右边摆一个铅笔盒,在铅笔盒的左边,橡皮的右边摆一把尺子,在铅笔盒的右边摆一把小刀。”(同桌合作完成。屏幕出示摆放顺序:铅笔、橡皮、尺子、铅笔盒、小刀。)

师: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生:摆在最左边的是铅笔。)

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生:摆在最右边的是小刀。)

2.数一数

师:从左边数,橡皮是第几个?(生:第2个。)

师:从右边数,橡皮是第几个?(生:第4个。)

师:为什么同一块橡皮,一会儿排第2,一会儿排第4?(生:因为数的方向不一样。一次是从左边数,一次是从右边数。)

师:同一物品,按左右不同方向去数,顺序也就可能不同。

师:从左边数铅笔盒是第几个?再从右边数铅笔盒是第几个?(生答略)

3.猜一猜

师:在文具盒的左边,在橡皮的右边,它是谁?(生:尺子。)

师:为什么同一把尺子既在左边又在右边?(生:和铅笔盒比它在左边,和橡皮比它在右边。)

师:同一物品,和它比较的物品不同,它的位置也不同。(课件出示淘气、笑笑、机灵狗座位图,学生观察验证)

(三)联系实际,体验“相对”左右

1.想一想

师:刚才同学们解决了那么多困难,请你们再回答老师一个问题:我跟大家面对面站着,(师举起右手)老师举起的是右手还是左手?

师:请同学们把右手举起来,再想想老师举起的到底是哪只手呢?请同桌同学讨论一下。

师举着右手转身与学生同向,证实结论。

师:可是为什么看上去和同学举的手是相反呢?(生:因为老师和我们面对面。)

师:同桌的同学都举起右手,面对面看看,发现了什么?(生:我和我同桌的右手正好相反。)

师:对了,我们面对面站着,因为方向相对,举的右手就会刚好相反。

2.举手比赛

师:老师想和同学举手比赛,愿意吗?看谁举得又对又快。(师生面对面站着,师举左手,生举左手,师举右手,生举右手。师与最快的同党握手表示祝贺。)

3.握握手(要求同桌同学面对面站)

师:刚才我们是用哪只手握手的?

师:对了,我们同别人握手时,一定要用右手,下面就请你和对面的同学握握手,用你的左手拉拉钩。

4.师:老师还有个问题要请教聪明的同学,上楼梯应靠哪边走?下楼梯呢?(屏幕演示同学们上下楼梯的情景。)

师问:他们都是靠右边走吗?当学生争持不下时让他们去体会:把教室中间走道当楼梯,①女孩子从后往前走为上楼梯,男孩子从前往后走为下楼梯。②指导学生举着右手表演:女孩子上楼后又顺势下楼,男孩下楼后又上楼。

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我们不仅上下楼梯时,而且平时在马路上行走时,都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走,一个接一个,不要拥挤,有秩序地走,以免发生事故。做一个讲文明、守秩序的好孩子。

(四)联系实际,运用提高

1.出示停车场情境图,(书本上67页的第4题):

师:淘气在小明家玩了好一会儿,现在要回家了,他要坐的车是停车场里从右边数的第五辆大客车,小朋友们:

①你看到了几辆车?

②树林后藏了几辆车?

③停车场一共有几辆车?

2.看书填空。

(五)自主评价,拓展延伸

师:你们认为自己这节课表现的怎样?认为自己表现的很出色的,在书本67页的左上角画一个圆圈,右上角画一个三角。

师:请同学们回去后在生活中找找左右,并和爸爸妈妈说一说。

三年级数学北师大同步 篇4

一选择题

1.每4人住一间房子,23人至少要住()间。

A

.5

B

.4

C

.6

2.一条船限坐4人,27个人去乘船,至少要租()条船才可以一次过河。

A

.8

B

.7

C

.6

3.70名同学乘车去参观鸟巢和水立方,至少需要租()辆车

A

.6

B

.7

C

.8

4.一位老师和21个小朋友去租船,每条船最多载6人,至少需要租()条船。

A

.4

B

.5

C

.6

二判断题

5.在有余数的除法里,商比余数大。()

6.小花有40元钱,一支钢笔9元钱,她最多能买4支这样的钢笔。()

7.小明用35根小棒搭正方形,最多能搭9个。()

8.一瓶矿泉水要2元,13元最多能买7瓶。()

9.23人坐车,每辆车限乘客7人,3辆车就可以把23人同时运走。()

三填空题

10.卡片上最大能填几?

________×6<50    ________×7<43    ________×5<38

________×4<31

________×8<26    ________×9<60

11.57名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6人,至少要租________条船。

12.有28颗糖,最少拿走________颗,就能正好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了。

13.张叔故要把68袋大米运回家,每次运9袋,至少要运________次才能运完。

14.42位同学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只能坐8人,要租________条船。

四、计算题

15.用竖式计算。

①46÷8=

②30÷7=

③62÷9=

④19÷4=

⑤40÷6=

⑥28÷6=

五解答题

16一本《少儿百科全书》38元,小琳每周存5元钱,她至少要存几周才能买到这本书?

17.汪老师与36名同学去公园坐摩天轮,每个车厢坐4人,至少需要坐几个车厢?

18.二年级一班有45名同学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8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还剩几个座位?

19.17个小朋友坐碰碰车,每辆碰碰车最多坐2人。他们至少要坐多少辆碰碰车?

三年级数学北师大同步 篇5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共10题;共50分)

1.(6分)口算。

102+50=

_______  79+29=

_______  53+28=_______

86+32=

_______  84+18=_______     77+52=_______

2.(24分)口算

8+3=_______ 15+5=_______6+7=

_______18-8=_______17-4=_______

0+17=_______11+2=_______16+4=_______14+4=_______9-6=

_______

16-0=_______13+6=_______8+8=_______9+9=_______19-2=_______

16-5=_______12+8=_______13+3=_______13+7=_______17-7=_______

15+3=_______ 8+9=_______11+4=_______7+7=_______

3.(2分)口算

630-90=_______

490+80=_______

4.(4分)请你用最快的速度算出下面各题,观察题目有什么特点,计算时有什么规律呢?

42-24=_______

75-57=_______

54-45=_______

82-28=_______

5.(2分)找规律,填一填.

4,3,6,9,8,27,10,_______,_______.

6.(2分)15与24的和是_______,再减去20,结果是_______。

7.(3分)笔算下列各题.

(1)27+16=_______

(2)62-19=_______

(3)98-15=_______

8.(4分)在同一个算式的横线上填上相同的数。(仿练教材第73页第15题)

40-_______=30+_______

48+_______=54-_______

9.(1分)比100小1的数是_______。

10.(2分)在横线上填上>、<或=.

(1)40+35_______95-20

(2)76-40_______76-60

二、判断题

(共5题;共10分)

11.(2分)最小的三位数比最大的两位数大1()

12.(2分)两个加数都是30,和是60

()

13.(2分)97前面的数是98,后面的数是96。

14.(2分)9999比10000大

15.(2分)34+20<60。

三、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6.(2分)127+73=()

A

.10

B

.200

C

.4

D

.17.2

17.(2分)461-72=()

A

.388

B

.289

C

.389

D

.398

18.(2分)一个数最高位十万位是8,十位上是9,其余各位上的数都是0,这个数是()

A

.800090

B

.8009000

C

.90008

19.(2分)★比◆多()

A

.0

B

.1

C

.2

D

.3

20.(2分)玲玲家的电表读数如下表:(单位:千瓦时)

4月底

5月底

6月底

7月底

8月底

9月底

628

668

715

753

795

840

要计算她家6,7月共用电多少千瓦时,下面列式正确的是()。

A

.715+753

B

.753-668

C

.795-715

四、应用题

(共5题;共27分)

21.(5分)买一台电视和一台电饭煲一共花多少元?

22.(2分)计算6947+62785=

(1)6947+62785=_______

(2)806+17420=_______

23.(5分)花店运进624朵月季花,每12朵扎成一束,可以扎成几束?上午已卖出34束,花店还剩下月季花多少束?

24.(5分)妈妈看一本故事书,已经看了14页,还有34页没看,这本故事书有多少页?

25.(10分)

(1)李叔叔乘坐依维克车去泰安,车票是多少钱?

(2)他拿80元钱买了些食品,找回33元,买食品花了多少钱?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共10题;共50分)

1-1、2-1、3-1、4-1、5-1、6-1、7-1、7-2、7-3、8-1、9-1、10-1、10-2、二、判断题

(共5题;共10分)

11-1、12-1、13-1、14-1、15-1、三、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6-1、17-1、18-1、19-1、20-1、四、应用题

(共5题;共27分)

三年级数学北师大同步 篇6

一、单选题

1.下列四组数据,不是勾股数的是()

A.3,4,5

B.5,6,7

C.6,8,10

D.9,40,41

2.在Rt△ABC中,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为5和12,则斜边的长为()

A.6

B.7

C.10

D.13

3.如图,点A,B是棱长为1的立方体的两个顶点,若将该立方体按图中所示展开,则在展开图中,A,B两点间的距离是()

A.

B.

C.

D.

4.如图,Rt△ABC中,∠ACB=90°,以Rt△ABC的三边为边向外作正方形,其面积分别为S1,S2,S3,且,且S1=4,S3=16,则S2=()

A.20

B.12

C.2

D.2

5.已知,则的面积为()

A.6或

B.6或

C.12或

D.12或

6.在由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构成网格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则边上的高是()

A.

B.

C.

D.

7.如图,中,将沿DE翻折,使点A与点B重合,则CE的长为()

A.

B.2

C.

D.

8.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各扩大2倍,则斜边扩大()

A.倍

B.2倍

C.倍

D.4倍

9.如图所示,在等腰Rt△ABC中,∠ABC=90°,BA=BC=10,直线l过点B,分别过点A、C作直线l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F,若AE=8,则CF的长为()

A.5

B.6

C.7

D.8

10.如图,直线上有三个正方形、、,若正方形、的边长分别为5和7,则正方形的面积为()

A.36

B.49

C.74

D.81

11.如图,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点都在格点上,以为圆心,为半径画弧,交最上方的网格线于点,则的长为()

A.

B.0.8

C.

D.

12.如图,以两个半圆的直径作为直角边,正方形的一边作为斜边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已知半圆面积分别为π和3π,则正方形的面积为()

A.16π

B.32π

C.16

D.32

13.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CB=90°,AC=3,BC=4,以点A为圆心,AC长为半径画弧,交AB于点D,则BD=()

A.2.5

B.3

C.2

D.3.5

14.中,则三个半圆的面积关系是()

A.

B.

C.

D.

15.如图,在中,,D为边上一点,将沿折叠,若点B恰好落在线段的延长线上点E处,则的长为()

A.

B.

C.

D.

二、填空题

16.下列各组数:①1、2、3;②,2;③0.3、0.4、0.5;④9、40、41,其中是勾股数的是_______(填序号).

17.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为4和3,则它的斜边长为___________.

18.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9和12,则它的周长为______________.

19.如图,一名滑雪运动员沿着坡比为的滑道,从A滑行至B,已知米,则这名滑雪运动员的高度下降了_______米.

20.中,为边上的一点,将沿折叠,使点C落在边的点E处,则的面积为__________.

三、解答题

21.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请你在给出的5×5的正方形网格中,以格点为顶点,画出一个四边形,使这个四边形的其中三边长依次为,.

22.以3,4,5为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称3,4,5为勾股数组.记为(3,4,5),类似地,还可得到下列勾股数组:(8,6,10),(15,8,17),(24,10,26)等.

(1)根据上述四组勾股数的规律,写出第六组勾股数;

(2)用含(且为整数)的数学等式描述上述勾股数组的规律,并证明.

23.如图,在ABC中,∠ACB=90°,CD⊥AB于点D,AC=12cm,BC=16cm,求CD的长.

24.如图,铁路上、两点相距,为两村庄,于,于,已知,现在要在铁路上建一个土特产品收购站,使得、两村到站的距离相等,则站应建在距点多少千米处?

参考答案

1.B

解:A、因为32+42=52,属于勾股数;

B、因为52+62≠72,不属于勾股数;

C、因为62+82=102,属于勾股数;

D、因为92+402=412,属于勾股数;

故选:B.

2.D

解:由勾股定理得,斜边长=,故选:D.

3.C

解:如图,在Rt△ABC中,AC=1,BC=2,可得:AB=,故选:C.

4.B

解:由勾股定理得,AC2=AB2-BC2=16-4=12,则S2=AC2=12,故选:B.

5.A

解:当BC为直角边时,的面积为,当BC为斜边时,该三角形的另一条直角边长为,的面积为,故选:A.

6.D

解:作于D,如图所示,∵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解得:,故选:D.

7.D

解:∵∠ACB=90°,AC=8,BC=6,∴AB==10,∵△ADE沿DE翻折,使点A与点B重合,∴AE=BE,AD=BD=AB=5,设AE=x,则CE=AC-AE=8-x,BE=x,在Rt△BCE中

∵BE2=BC2+CE2,∴x2=62+(8-x)2,解得x=,∴CE==,故选:D.

8.B

解:设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a、b、c,则:

a2+b2=c2,∴,∵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各扩大2倍,∴可设扩大后的三角形各边为2a、2b、d,则:

d=,故选B.

9.B

解:∵∠ABC=90°,∴∠ABE+∠CBF=90°.

∵AE⊥l,CF⊥l,∴∠AEB=∠BFC=90°,∴∠ABE+∠BAE=90°,∴∠BAE=∠CBF,在△ABE和△BCF中,∴△ABE≌△BCF(AAS),∴AE=BF=8,∴,故选:B.

10.C

解: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出∠EFG=∠EGH=∠HMG=90°,EG=GH,∵∠FEG+∠EGF=90°,∠EGF+∠HGM=90°,∴∠FEG=∠HGM,在△EFG和△GMH中,∴△EFG≌△GMH(AAS),∴FG=MH,GM=EF,∵A,C的边长分别为5和7,∴EF2=52,HM2=72,∴B的面积为EG=EF2+FG2=EF2+HM2=25+49=74,故选:C.

11.C

解:如图,连接,则,由勾股定理可得,中,又,故选:C.

12.D

解:设大半圆的半径为R,小半圆的半径为r,根据题意得,故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为:

故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平方为,则正方形的面积为:32,故选:D.

13.C

解:∵AC=3,BC=4,∴AB==5,∵以点A为圆心,AC长为半径画弧,交AB于点D,∴AD=AC,∴AD=3,∴BD=AB-AD=5-3=2.

故选C.

14.B

解:设面积为、、所在半圆直径对应的直角三角形三边为、、,则,,∵中,∴,∴,∴.

故选:B.

15.C

解:∵∠ACB=90°,AB=13,BC=12,∴AC==5,由折叠可知:AB=AE=13,BD=DE,∴CE=AE-AC=8,∵BC=CD+BD=CD+DE,∴CD=BC-DE=12-DE,∴在△CDE中,解得:DE=,故选C.

16.④

解:①1、2、3,因为1+2=3,无法组成三角形,所以不是勾股数;

②,不是正整数,不属于勾股数;

③0.3、0.4、0.5不是正整数,不属于勾股数;

④因为92+402=412,所以9、40、41属于勾股数;

故答案为:④.

17.5或4

解:当4是直角边时,斜边长==5,当4是斜边时,斜边长=4,故答案为:5或4.

18.36

解:∵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9、12,∴斜边长==15,∴周长=9+12+15=36.

故答案是:36.

19.150

解:如图,在中,由题意可知,∴,∴,∴米,故答案为:150.

20.解:由折叠的性质得:,,设CD=x,则BD=12-x,DE=x,在△BDE中,则,解得:x=,∴,故答案为:.

21.见解析.

解:如图,,连接BC,则四边形ABCD即为所求作(答案不唯一).

22.(1)第六组勾股数为(48,14,50);(2)规律:

第n组勾股数为(n2-1,2n,n2+1);证明见详解.

解:(1)第一组中间数为4=2×2,第二组中间数为6=2×3,第三组中间数为8=2×4,第四组中间数为10=2×5,第五组中间数为12=2×6,第六组中间数为14=2×7,两头的两数差二,设较小的数为x,另一个数为x+2

则(x+2)2-x2=142,解得x=48

∴第六组勾股数为(48,14,50);

(2)规律:中间数规律是2n(n≥2)

设第一个数为

x,第三个数为x+2

则,解得,第n组勾股数为(n2-1,2n,n2+1);

证明:(n2-1)2+(2n)2=n4-2n2+1+4n2=n4+2n2+1,(n2+1)2=n4+2n2+1,∴(n2-1)2+(2n)2

=(n2+1)2.

23.9.6cm

解:∵∠ACB=90°,AC=12cm,BC=16cm,∴AB=20cm,根据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

24.10千米

解:设,则,∵、两村到站的距离相等,∴.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7

1. 知识目标: 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2. 能力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3. 情感目标: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教学重点与难点 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教学过程:

一、讨论05=?――发现规律

1.算一算:35=( ) 25=( ) 15=( )

2.找规律:在这一组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1:都是5的乘法。

生2:第一个乘数一个比一个小1,积一个比一个小5。

师:按这样的规律05=? 全班同学高声齐答:等于0。

3.你还能用别的方法说明05为什么等于0吗?

生1:我知道5个0相加等于0,就是0+0+0+0+0=0。

师:0是不是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呢?咱们再来算几题看看。

(师板书:03, 70, 0)

生1:03=0。

师:为什么?

生1:因为3个0相加等于0,0+0+0=0。

生2:70=0。 3 0 7 8 生:现在我赞成第二种写法。因为_____,78=56,个位写6,向十位进5,08=0进5得5,要在十位上写5。所以0才不见了。 师:你们赞成这位同学现在的说法吗?

生:赞成。 (评析针对黑板板书,组织学生比较、讨论,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并深刻理解了一个因数中间是0的不同处理。)

二、练一练――掌握算法

师:打开课本,看看今天学习的内容,并完成练一练。

2402 3025 153 254

20xx 3205 1503 2504

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后,比较每两列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1:前两列的第一个因数只是几个数字交换了位置,第二个因数都一样。

生2:一题是因数末尾有0,一题是中间有0。

生3: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积的末尾也有0。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积的中间不一定有0。

生4:后两列下一个算式比上一个算式第一个因数多了个0。

生5:因数多了个0,积也会多个0。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8

学生已经较好的掌握了口算和两、三位数乘(除以)一位数的笔算;对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和年月日知识掌握得较好;周长的简单计算能解决,但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解决周长问题时,有很多出错情况。计算不仔细造成的错误很多;应用题的理解还不够好,还需加强练习。目前班里的后进生情况较突出。

复习目标:

1、计算:

(1)熟练进行整十、整百、整千数乘、除一位数的口算;

(2)正确进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3)正确进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4)能对乘、除法的结果进行适当的估算;

(5)能正确进行乘除法的两步混合运算。

(6)初步认识小数,能进行小数大小比较及小数的加减法。

2、常用的量:

(1)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判断闰年、大月和小月。

(2)知道一年有四个季度及每个季度的天数;

(3)掌握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的区别,并能正确进行互换;

(4)能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

3、空间与图形

(1)观察由三个(或更多的)正方体所搭成的图形,能正确分辨不同角度所得的图形;

(2)理解周长的含义,并能根据周长的含义求多边形的周长;

(3)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解决问题。

复习重点

1、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笔算;

2、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笔算;

3、运用乘除法知识解决相关两步计算问题;

4、运用周长知识灵活解决简单生活问题;

5、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如何判断闰年、大月和小月、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的互换。

复习策略与方法

1、既要帮助学生整理知识,使知识条理化,形成体系,又要适当进行技能的训练,以培养学生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在此过程中,重点是帮助学困生,查漏补缺,解决他们在知识与技能上的缺失。

2、错例让学生自己分析,设立错题小册子;

3、选择适当的练习题型与题量,帮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打开思路。

4、利用学优生的资源补差,就是由来已久的“二帮一”学习形式。

5、统观全册教材,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方法。

本册知识点

一级知识点二级知识点三级知识点数与代数数的运算

1、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

2、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乘法和连乘;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

3、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除法和连除;乘除混合两步运算

4、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除应用题

常见的量年、月、日与24时计时法空间与图形图形的认识从三个方向观察用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形状

测量1.周长的认识

2.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内容梳理

第一单元 混合运算

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

按照要求正确搭建图形

搭建图形

观察物体 通过提问与回答进行搭建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

观察图形 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从不同角度看到物体的形状可能不一样。最多看到物体3面。

观察物体要有顺序,先要看清有多少层,再从下往上看第一层有几个;第

二层有几个,在什么位置;第三层有几个,在什么位置;……

第三单元 加与减

能正确计算连加与与连减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里程表问题,学生能利用路线图正确绘制线段图。

第四单元 乘除法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口算乘法

两位数乘一位数

乘除法

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

口算除法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注意:(1)不要忘了“0”

(2)有进位的要分清是哪一位

第五单元 周长

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什么是周长

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周长 周长的计算

能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等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交通与数学

典型练习:

1.要给一幅长50厘米,宽29厘米的画做画框。画框的周长至少是( )厘米。

2.在一边靠墙的空地里用篱笆围一块长15米,宽10米的长方形养鸡场(如图),篱笆的长最少要多少米?

学生易错题:有两个长方形,长都是4厘米,宽都是2厘米,如果把它们拼成一个正方形,

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厘米,周长是( )厘米。

第六单元:乘法

第一节 购物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不进位)

第二节 去游乐场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进位 )

第三节 乘火车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连续进位)

第四节 0×5=? (有关0的乘法)

第五节 买矿泉水 (连乘法)

注意: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算起,用一位数和另一个乘数的每一位依次相乘

(3)哪一位相乘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0乘任何数都得0

第七单元 年 月 日

年: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月: 大月:1、3、5、7、8、10、12月

时间 小月:4、6、9、11月

平月:平年28天 闰年29天

日: 学会看日历,知道某年某月是星期几

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

钟表: 24时记时法

12时记时法

第八单元 认识小数

1、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能认、读、写小数。

2、熟练掌握小数的大小比较。

三年级数学北师大同步 篇9

《镜子中的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镜子的反射的图案有什么特点。

2、能够根据镜子的反射画出对称图形。

能力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培养并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

2、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进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多观察、多思考,意识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存在。

教学重点:

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子中形成的图案是对称的、并且和实际的图形的左右方向是相反的。

教学难点: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一面小镜子、美术字“王”、对称图片;教师:机灵狗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的我们的老朋友机灵狗吗?(板贴)。它昨天下午要去看一场五点半的电影,可是每看成,你知道为什么吗?原来,机灵狗为了晚上看电影精力充沛,下午就睡了个懒觉,一觉醒来,估计时间差不多了,赶紧到家中的镜子前化妆,巧的很,它家的时钟在镜子对面的墙上,机灵狗从镜子中一看,时针刚好指到5,吆,路上用半个小时,现在出发正好。就在它兴高采烈地赶到电影院时,电影院却已经关门了。售票员阿姨说:“现在是7点半,电影早就散场了。”

咦,我明明从镜子中看到的是5点半,怎么一下子7点多了呢?

2、小组讨论,为什么晚了?

生1:路上太慢了。

生2:时间看的不对。

3、师:时间到底对不对呢?镜子中有什么数学问题吗?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好吗? 板书课题:镜子中的数学

二、展开活动,探究新知

1、活动一: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对称图片(美术字“王”、Α、8、喜喜),把镜子放在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上,看一看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再指名汇报。

2、活动二:

A、将镜子放置物体的一侧,摆一摆,发现了什么?

B、让学生用右手遮住自己的右眼,照着镜子看一看,说说镜子中的你是用哪只手遮着自己的一只眼睛?它在镜子中是左眼还是右眼?

3、你发现镜子中有什么数学学问?

A、小组交流

B、汇报总结:镜子中看到的物体与原物体是对称的,但左右对称。

三、利用知识,解决问题

1、机灵狗当时看到的是几点?

教师板画时钟的对称轴,使学生明确:左右所指时刻不同,时间不同。当时镜中的时针指着5,实际镜子外的时针是指着7,当时已经7时了,因此机灵狗晚了2个小时。(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得到正确时间)。

2、师:如果我们来看一片树叶,会怎样呢?

完成课本18页练一练的第1题。

(再次使学生体会:镜子内外,左右错位,而不是上下错位。)

四、拓展练习,提高认识

1、师:如果机灵狗想从镜中看时间,在镜中几时才不会晚了看电影呢?

(让学生探讨:实际的5时,在镜中应当是几时,再次体会左右错位)。

2、讨论:用镜子观察物体时需要注意什么?镜子有什么作用?它能帮我们做什么?你能用镜子作哪些事情?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小小的一面镜子中蕴藏了哪些知识?

三年级数学北师大同步 篇10

《买 文 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买文具的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2、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3、会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4、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教具学具准备:情景图,人民币学具卡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谁自己买过东西?买过什么?花了多少钱?(让学生自由发言)

星期六,淘气也去超市买文具,却看不懂标价牌上的价格,想请大家帮帮忙,好吗?书课题)(出示情境图)

二、探究新知:

1、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1)说一说。

认真观察情境图,你知道每种文具的单价是几元几角几分吗? 同桌互相说一说,初步感受每个标价牌上小数所表示的意义。(2)填一填。

(板陈丽莉

让学生动笔填写每种文具的价格,然后集体交流。

2、认识小数的特征。(1)师介绍小数。

像标价牌上用来表示文具单价的这样的数叫小数。

观察一下,小数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都有小数点)

小数都有小数点,小数的读法也和以前的数不同。比如:16.85读作十六点八五。(师边介绍,边板书)

(2)让学生试读标价牌上的单价,再指名读。(3)师生共同小结小数的读法。

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点右边的部分顺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

(只要学生能正确地读出小数就可以,不要求学生背诵。)

3、试一试。

认真看图,图中一共是多少钱?既可以用几元几角几分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认真想一想,填一填。

(1)独立完成,师巡视,及时了解情况。(2)集体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巩固应用。

1、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重点讨论“一张20元的人民币与一枚5分硬币”一共是多少钱,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陈丽莉

2、统计所有教科书的价格,并填一填,与同伴说一说。

3、思考讨论:

售货员阿姨把一件商品的价格写错了,原来是3.50元,她写成了0.35元,会出现什么结果?

四、评价小结:

北师大三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 篇11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学习数学的兴趣,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作业、书写整洁的习惯。

教学要求:

1、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掌握几何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学会正确计算它们的体积。

3、学会绘制复式统计表和统计图,并能看懂、分析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所说明的问题。

4、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解比例,能正确判别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量,学会解答比较容易的比例应用题。

5、通过小学数学知识的系统复习整理,巩固和深化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计算和解题能力,培养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圆柱、圆锥 ,比例的应用,小学阶段主要数学知识的复习。

三、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2、在集体备课基础上,还应同年级老师交换听课,反思,真正领会教学设计意图,驾御课堂的能力。教师应转变观念,采用“激励性、自主性、性”教学策略,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真正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教与学的效益。

3、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创造参与教学活动的情境,努力构建“和谐有效”课堂,通过操作、观察、讨论、比较等活动,先形象具体,后抽象概括,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4、 在教学中还要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教给学生恰当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了解知识间的横向联系。

5、 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6、 抓好育尖补差工作,利用课余时间为他们补课。

四、课时安排

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本班情况灵活:

(一)、负数(3课时)

(二)、圆柱与圆锥(9课时)

1.圆柱………………………………………………………6课时

2.圆锥………………………………………………………2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比例(14课时)

1.比例的意义和性质…………………………………4课时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4课时

3.比例的应用………………………………………………5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自行车里的数学……………………………………………1课时

(四)、统计(2课时)

节约用水……………………………………………………1课时

(五)、数学广角(3课时)

(六)、整理和复习(27课时)

1.数与代数…………………………………………………10课时

2.空间与图形………………………………………………9课时

3.统计与概率………………………………………………4课时

4.综合应用…………………………………………………4课时

六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篇三

一、本学期本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和任务

(一)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 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 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 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 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 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 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二)过程与方法

1.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重点: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

难点:

1、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3、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认知情况

经过前面5年的数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基本的计算能力,学会了整数、小数的加减乘除。分数的加减法。在数与代数、空间和图形、解决问题、统计、数学广角等领域都已涉足。

但少数学生对于计算还不熟练,抽象能力发展滞后,对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尚有困难,缺乏综合分析能力。

2、情感、态度

学生课堂纪律较好,学习习惯较好,但也存在不平衡性,有些学生因为学习失败对数学失去信心,所以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教学中边教新知识,边帮助他们弥补旧知识。

有部分学生已经提早进入青春期,在教学中要尊重他们寻求独立的要求,帮助他们静下心来学好数学。

(二)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首先吃透本册教材的内容,掌握本册教学的重难点,并有个完整的学期教学设想;其次要一步一个脚印的上好每一堂课。

2、继续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工作目标。

3、加强学生订正错题的工作。

4、关注后30%的学生的学习,并加强个别学生课余时间辅导。

5、用“学有所得”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三、教材分析与措施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继续体现前几册实验教材中的风格与特点。本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 改进分数乘、除法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分数的乘法和除法的教学,同样要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因此,实验教材的编排与原义务教育教材相比有以下几方面的改进。

(1)不单独教学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意义,而是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具体情境和计算过程去理解运算意义。

(2)通过实际问题引出需要用分数乘、除法计算的问题,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理解分数乘、除法算法和算理,将解决问题教学与计算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3)借助操作与图示,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乘、除法的算法和算理。

(4)不再出现文字叙述式的计算法则,简化了算理推导过程的叙述及解决问题思路的提示,通过直观与操作等手段,在重点关键处加以提示和引导,为学生探索与交流提供更多的空间。

(5)调整了分数乘、除法应用问题的编排,注重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改进百分数的编排,注意知识的迁移和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意识的培养。

3. 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前几册一样,本册教材继续把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作为空间与图形内容编排的研究重点。在教学内容方面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小学作文300字:清晨的太阳下一篇: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1997年退伍军人安置工作的通知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