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2024-09-27

北师大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工作总结(精选7篇)

北师大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1

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张俊英

时光飞逝,转眼间一个学期又将结束。静下心来反思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有苦、有甜,而更多的是思考。为使下一阶段的工作更顺利地开展,现对本学期的工作情况做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教训,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熟悉教材,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在数学教师的行列中,我可以说是一名新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因此,开学初,我在网上查阅了大量的优秀教师案例,吸收他人好的教学方法,并了解了本册教材与其他几册教材的联系,做到从整体上把握好教材。平时,我积极参加学校教研活动,认真学习新的现代化教学方法,通过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树立新的教学观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路子,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实施新课程标准精神。

1、认真备课,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力争突出新教材、新思路、新方法,尽力做到科学、准确、严密,2、立足于课堂,努力将新课标的精神体现于每节课中。(1)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坚持“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思想,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孩子的年龄特点,灵活设计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注重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2)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欲望。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的日常生

活入手,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大家熟悉的情境,消除了学生对知识的陌生感,让他们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3、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对于学生作业的设计,我本着“因人而异、适中适量”的原则进行合理安排,既要使作业有基础性、针对性,综合性,又要考虑学生的不同学情,突出层次性,避免让学生做毫无意义的作业。对学生的错题,我尽量做到当面辅导,出错率较高的,我会利用投影平台进行集体订正讲评。

三、加强后进生辅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

在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我坚信“爱”是促进后进生转化的法宝,是“灵丹妙药”。对后进生,只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给他们温暖和耐心的疏导,以诚相待,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我们的教育。

1、抓后进生的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告诉学生:小学生的言行要得当,作为一名小学生一定要遵守纪律。而且,我要求学生记住“课堂常规八要求”:“坐姿端正,思维活跃,听讲专心,发言积极,话音响亮,书写工整,按时作业,爱护书本。”告诫学生每天上课用这些话来约束自己,看看自己是否做到了,做到了就代表战胜了自己。

2、与家长密切联系形成教育合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全面发展:两个教育者---学校

和家庭一致行动,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以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都不要分歧,只有“家”“校”携手,加强沟通与协调,才会形成教育合力,共促孩子的发展。因此,学生一有异常,我就会与家长联系沟通,每当发现学生重犯时就提醒他,家校共同帮助孩子进步。

3、有爱才有教育。爱学生才能使学生紧紧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听从自己教育,特别是后进生更需要得到老师的关心。因为这类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的信心,导致成绩下降,性格孤僻、不合群,所以我特别注意这类学生的教育,我抓住他们潜在的上进心理,把他们放在平等的基础上,视其能力大小加以鼓励、表扬,使他们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尽善尽美地把才能表现出来。

过去常说, 要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 但在现在创新与改革不断变化的新时代, 看来已经不够了。我们教师更重要的考虑是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寻找水源, 解决用水问题。这必然给我们的教师提出新的要求与挑战:如何学会掌握富有时代特色的先进理念;如何面对新标准、新教材的承接与变化;如何面对个性化的学生, 等等, 都是我必须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北师大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2

在学习中, 引导学生借助线条、符号、图形、文字等在题目上进行“标注”活动, 学生原来内隐的数学思维活动就变得直观可视化, 从无序到有序, 由模糊到清晰, 提升了学生的理解力和思考力,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笔者就以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的数学教学为例, 谈谈“标注”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一、借“标注”, 明算理

计算是数学的基础, 让学生学会正确快速的计算是课标的要求之一。教师在备课时总会想方设法让学生明确算理, 掌握正确的算法, 让历史的错误不再重演。借助标注可以促进算理的明晰, 算法的巩固, 实现算与思的结合、操作与思辨的联手, 使学生在标注“计算思路”中磨砺思维, 生成智慧。

在本册第四单元“乘与除”教学口算乘除法中, 学生往往会把简单的题目算错, 究其原因, 实为算理不明之故。为防范于未然, 教学中可采用标注之法, 让学生在明理基础上正确计算, 教师再也不会为“这么简单的题目也做错”而感慨叹息了。

在教学第一课时《小树有多少棵》 (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20×3、500×3时, 学生会依据课本例题说出:“先算2×3=6, 再在6的末尾添一个0”和“先算5×3=15, 再在15的末尾添两个0”, 进而总结出“先用乘法口诀算出0前面的数相乘的积, 再看因数中末尾有几个0, 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的结论。教学若到此为止, 学生难免会犯“重蹈覆辙”的错误, 学生还没有在真正意义上明确添0的算理。这时如给学生一个“拐杖”, 在口算过程中标注出算理, 20×3:2个十乘3等于6个十, 即60;500×3:5个百乘3等于15个百, 即1500。标注如下:

在口算除法第一课时《丰收了》教学60÷2、160÷8时, 把算理6个十除以2等于3个十, 即30;16个十除以8等于2个十, 即20。标注如下:

在口算乘法第二课时《需要多少钱》教学12×3、18×4时, 当学生说出乘法口诀后, 引导学生分别标注出同十位和个位相乘的得数, 再把上下两个数相加, 写出得数。标注如下:

在口算除法第二课时《植树》教学36÷3时, 根据算理3个十除以3等于1个十, 6个一除以3等于2个一, 引导学生标注如下:

口算中的标注既展示了口算的过程, 又强化了算理, 尤其对中下学生而言, 拄着标注的“拐杖”, 逐步形成计算技能, 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借“标注”, 明法则

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在教学混合运算时都会发现学生存在一个颇具代表性的错误现象, 哪怕是最优秀的学生也不可避免, 如下表中的错误题型, 学生往往会怎样好算就怎样算, 完全把运算法则抛到脑后。在教学中怎样避免学生出现这种无厘头的错误呢?我在本册第一单元“混合运算”教学中, 采用画横线和标上运算步骤的方法, 让学生标注出运算过程, 为法则开路, 凡解决混合运算的题型一律做到“一画二标三算”, 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口算乘法是从高位乘起的, 而竖式乘法是从个位乘起的, 为了避免口算造成的负迁移, 在第六单元竖式乘法的起始课《蚂蚁做操》教学中, 我引导学生用箭头和数字标注乘的运算顺序, 让乘的过程清晰可见, 既掌握算理又明确算法。标注图如下:

一次进位和连续进位的竖式乘法的教学难点在于“哪一位相乘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像12×5=510或12×5=50之类的错误也常见于学生的作业, 在教学时让学生边说过程边标注进“几”, 如12×5:二五一十, 写0进1 (标“1”) , 一五得五, 5加1等于6, 写6。118×7:七八五十六, 写6进5 (标“5”) , 一七得七, 7加5等于12, 写2进1 (标“1”) , 一七得七, 7加1等于8, 写8。标注如下:

“一画二标三乘”的标注方法, 化无形为有形, 化抽象为直观, 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特点, 在对比实验中, 添加标注的学生正确率明显高于不加标注的学生。

三、借“标注”, 巧计算

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教学内容安排在四年级上册, 那么, 是不是一定要等到运算律学了以后学生才能进行简算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在三上数学教材中就渗透了众多的简算思想, 教师要把握机会, 及时渗透, 让四上的运算律水到渠成。

本册第三单元“加与减”第一课时《捐书活动》 (三位数连加) 练一练第2题用竖式计算中, 有这样两道题:727+134+86、397+304+120, 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后进行讨论, 相同数位相加时除了从上到下依次相加的方法, 还有没有别的更好的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 学生总结得出“在相同数位上可以把能够凑成10的这两个数先相加”的结论, 教师顺势教给学生标注之法 (如下图) , 来体现“凑十”的简算思想, 同时, 要求学生在做连加的题目时, 做到“一看二标三算”。标注, 既提高了学生的计算速度, 又大大降低了计算的失误。

本册第五单元“周长”第一课时《什么是周长》试一试中有这样一道题:

课本上展示的计算方法如下: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 教材对三位数的连加已经有了简算的要求, 为了更直观地体现简算思想, 我在让学生观察加数特征时, 采用标注, 把能够凑成整百的数用线连起来, 并写出其得数, 方法如下:

有了以上的标注基础, 学生在解答练一练第3题时就很自然地将标注的方法加以运用。

在连加的计算中, 运用标注, 可化竖式计算为口算, 既是对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的有机渗透, 让简算过程外显, 减少书写步骤, 提高计算效率, 更是培养学生数感的有效方法。借助弧线, 让学生明确思考的依据和流程, 使思维由模糊、无形、随性变成清晰、有形、理性。

四、借“标注”, 厘关系

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一、二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了“比多、比少”的“相差”关系, 掌握“倍数”关系是课标对三年级提出的新要求, “倍”字句就成了反映数量之间关系的又一个载体, 通过对关系句的标注, 可以一针见血地厘清数量结构和数量关系, 找到解决相应问题的数学模型。

本册第四单元“乘与除”安排了“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这一内容一直是数学的一大难点。我采取“操作中建模, 标注中用模”的策略, 较好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需要多少钱》教材安排了如下问题:“皮球的价钱是18元, 小皮艇的价钱是皮球的4倍, 一个小皮艇多少元?”我引导学生借助标注倍字句明确:谁是小数, 谁是大数, 把小数看作1倍数, 大数就是这样的几倍数“,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多少, 所以用乘法计算。教学时, 先让学生画一画小皮艇的价钱与皮球价钱之间的关系:

再让学生说一说:什么价钱是小数, 什么价钱是大数, 求大数还是求小数?把谁看作1倍数, 谁的价钱是这样的几倍?是几个几元?并把“小皮艇的价钱是皮球的4倍”这句话变形为“皮球价钱的4倍是小皮艇的价钱”, 从而建立数学模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大数, 用乘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的几倍就是求倍数, 用除法。同时引导学生将“倍字句”中的数量关系标注出来:

所以, 求小皮艇的价钱列式为:18×4=72 (元) 。

第三课时《植树》教材安排了如下问题:

(1) 一双鞋的价钱是一副手套的几倍?

(2) 一双鞋比一副手套贵多少元?

引导学生标注如下:

(1) 一双鞋的价钱是一副手套的几倍?

对二年级已学的“相差”关系, 标注方法也作一个复习回顾, 标注如下:

(2) 一双鞋比一副手套贵多少钱?

列式为:55÷5=11, 55-5=50 (元) 。

通过标注, 学生对倍字句中隐含的数量关系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和更为理性的把握, 避免了机械模仿的浅层式学习;帮助学生厘清了差比和倍比关系中求大数算法的异同点, 沟通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培养了学生理性的思辨能力和符号表征能力, 促进了知识的正向迁移、整体建构和自由生长。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让学生所学的知识连线成网, 生成富有生长性、结构性、系统性的知识大厦和智慧宝藏。

五、借“标注”, 明意义

在某些概念教学中, 借助标注可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概念的含义, 加强对概念的深刻理解和正确运用, 从而促进数学概念的真正内化和建构。

在教学第五单元“周长”第一课时《什么是周长》时, 为了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这句话的含义, 可让学生动手操作, 沿着图形的边线描一描, 描图形的周长时要做到“从哪里开始, 就要回到哪里结束, 沿图形的边线描一周, 中间不能有间隔”。这时, 借用一个小小的圆点就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周长的意义, 在图形边线任意一个地方描一个小圆点, 标注出起点的位置, 然后沿着边线描, 若能回到这个点, 说明这个图形有周长 (如图1) , 若不能回到这个点, 就说明这个图形没有周长 (如图2) 。

标注小圆点, 在数下面的图形时就不会出现多数或少数的情况。

标注小圆点, 描边线, 在计算图形周长时就可以避免像求下图周长:4×6=24 (厘米) 之类的错误。

第八单元“认识小数”第一课时《文具店》练一练第1题中有这样一道题:矿泉水1.88元, 两个8分别表示什么?教学时我要求学生在这个小数对应数位的上方标注出“元、角、分”, 这样, 学生对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就有了清晰的理解, 整数部分表示“元”, 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角”, 就是8角, 小数点右边第二位表示“分”, 就是8分。标注如下:

借助标注, 使小数不同数位所表示的意义和元角分之间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 让抽象的小数的意义明明白白地摆在眼前, 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就深刻。

北师大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3

xiaoxue.xuekeedu.com

本节课是一节作业评讲课,内容选自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乘法形成性作业题。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对乘法的相关内容已经有所有掌握,本单元作业题主要是检验学生的对本单元的学习情况,课前老师已经对学生作业做了批改,分析了学生的问题所在及知识欠缺之处,在作业讲评中,老师和学生共同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对学生错误较多之处进行深入剖析,师生在课中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开课之初,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了本单元所学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汇报了整十数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接着教师进行逐题讲解,每一题教师都采用了不同的方式让学生读题目,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要求问题,培养了学生审题、分析题目的好习惯。第1题中,学生错误原因是没明白五月份有多少天,甚至有的学生看到5月份直接用5表示天数,课中老师先让学生分析解决这个题目关键是要分析什么,这时有同学举手说分析5月份天数,接着补充了怎么判断5月有多少天的相关知识。在本题中,老师的讲解有些欠缺,因为后面最后一个题目也是有关月份和天数的问题,都涉及到了月份天数,老师可以在此处对一年中的12个月天数的判定方法做补充。第2题是有关估算的问题,老师让学生自己来说估算方法,让学生说出为什么把72估成70,把58估成60,作业中也有学生采用了大估和小估的方法,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这个问题用中估比较好。第3、4、5题目较为简单,学生多为计算错误,应强调学生认真计算。最后一题是根据材料解决问题,这是一道综合应用的题目。首先,老师让学生说一说看到这个题目后的做题步骤是怎么样的,有学生说先把材料读一遍,在看问题,有的学生说先把问题看一遍,再带着问题看材料,然后再来根据已读的信息解决问题。两个不同的回答,让学生对比得出哪种解题步骤比较好。第一个小问题是找数学信息难度较小,第二个问题是有关时间的计算,较为复杂,老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来思考,让学生探索间隔时间的计算方法,时间的计算方法有多种,学生经讨论探究出方法后汇报,在汇报过程中几个同学语言表述不清,对计算中的一些数据的意义没有分析透彻,老师在此处还要加强引导,对涉及到的数据应进行深入剖析,让学生清楚每一个数字的意义和来历,此处,还应加以变式练习,对时间计算知识进行即时巩固,效果会更好。第三个小问题是有关日期的计算,首先让学

xiaoxue.xuekeedu.com

生说出计算的哪两个日期之间的天数,很多同学认为是5月20日——6月15日,此时教师问到:“5月20日开工那天生产了没有?6月15日发到灾区,那天生产了没有?”学生经过思考很快得出“5月20日生产了,6月15日没生产,那就是让计算5月20日——6月14日之间有多少天”。然后引导学生要知道这两日期之间有多少天就要必须知道5月工作了多少天,6月工作了多少天,6月份很显然工作了14天,要知道5月工作了多少天就要判断5月份天数,很多同学恍然大悟:“31-20=11(天)!”此时老师应该发问:“为什么减20?”让学生明白是20日生产了,是前面19天没有生产,减20应该多剪了1天,所以还应该加上1,就是12天,加上6月份的一共是26天。此后,老师还设计了变式练习,结合我校的教学楼建设情况,设计如下题目:“我校教学楼于2014年11月20日动工建设,预计于2015年8月25日竣工,你能计算出教学楼预计要建设多少天?”这个问题也是有关日期天数的计算,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讨论交流,再汇报。汇报中,教师引导学生关键分析2014年的11月建设了多少天,其余月份的就很好计算了。

北师大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4

大禹治水

教学目标:

1.会认“禹、垒”等8个生字,会写“洪、荒”等7个生字。2.理解“叮嘱、欣欣向荣、敬仰、爱戴”等词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理解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理解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教学准备:ppt 学情分析:

这个故事是一个神话故事,有的同学已经通过课外书阅读过,对于课文中体现大禹一心为公,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精神学生也比较好理解。教学重点应该放在理清课文脉络,以及通过学习课文中数量词的运用表现大禹的精神。教学流程:

一、破题导入 1.师板书甲骨文“”请学生猜是什么字。(水)

师:“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2.当水造成这番情景时,生读【ppt:很久很久以前,洪水淹没了村庄和田野,房屋倒塌了,牲畜被冲走了,庄稼也被冲毁了,人们只好四处逃荒。】 3.从这你读出了什么?讲解“荒”字的识记方法。4.看到这般情景总得做点什么吧?——治水(板书)。

5.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个与治水有关的神话故事。补充课题(大禹,师板书并提醒孩子们注意“禹”字的书写)6.齐读课题。

二、了解内容,感知大禹精神

1.自读课文,找找文中写了谁治水? 生:鲧、大禹

2.他们俩治水的结果是?

生:鲧——失败 大禹——成功

3.为什么大禹成功了,而父亲鲧却失败了?

学习2自然段,总结鲧治水的方法——堵(板书)4.那大禹用了什么方法治洪成功的?读第3自然段。问:找出描写大禹治水时动作的词,并谈谈你的看法。

(读ppt: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带领人们开凿了龙门,挖通了九条河,垒起堤坝,把洪水引到东边的大海里。)

① 学生交流找到的动词。

② 那禹为什么能成功?你能用一个字概括他治水的方法吗? ③ 从这里可以看出大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xiaoxue.xuekeedu.com

生:善于总结、思考、有智慧的人

过度:仅仅因为大禹改变了治水策略,变堵为疏才江水治理好的吗?答案是否定的。还因为他不怕困难,历经艰险,锲而不舍,坚忍不拔的精神。

(读ppt4:晚上,他常常睡在草丘山冈,天蒙蒙亮就又出发了。他的脚长年泡在泥水中,脚跟都烂了,他只好拄着棍子走路。)

④ 问:你从这读出了大禹的„„从哪些字词体会到的?

想象:大禹在治水过程中还克服了哪些困难?你觉得大禹是怎样的一个人? ⑤生交流: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人。

⑥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试着读出大禹的这种品质。

三、再次学习大禹的精神

1.问:文中还有哪里在写大禹的坚持不懈的精神? 生:第4自然段

2.自读第4自然段,思考:

为了治水,禹三十岁才结婚,在家仅仅住了四天,就告别了妻子。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

思考:大禹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是„„?

2.生汇报(读ppt2:禹因此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3.问:大禹为什么会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请孩子默读课文寻找答案,然后同桌交流。计时5分钟。4.全班汇报,师总结:治水成功;奉献精神。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开课伊始我用甲骨文“水”字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再用拆解题目的方法层层深入。正如我们认识、品悟大禹精神一样层层深入。在教学时我始终围绕着品悟关键字词的方法理解、认识大禹和他的奉献精神,同时我采用点线似的板书设计清晰明了的将文章脉络展现在孩子面前。有助于学生能准确掌握课文信息,长此以往也有助于孩子们分析其它文章。虽在我的引导下能理解并说出单元的主旨,但在朗读上还是很欠缺。读得拖沓,无法展现大禹的精神。另外,孩子们的课堂答问习惯不好,总喜欢齐答的形式,这样不利于差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北师大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5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一共安排了7个教学单元,其中穿插安排了3个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以“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为主要内容,这一领域里的内容共安排了3个教学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这是继上一学期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以后又一次集中学习整数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主要安排了整百数和几百几十的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和笔算、发现规律和用除法解决问题等内容。小数的初步认识只安排了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认识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计算,并且只要求初步掌握。

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本册只安排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对称两部分。

本册教材将统计和概率的内容集中安排在一个单元,统计部分安排了数据的整理和求平均数;概率部分主要是认识一些简单的不确定现象。

本册教材一共安排了3个数学实践活动。

教材还配合乘法计算、小数的初步认识、对称等内容分别安排了“中国古代数学家杨辉”、“小数点的由来”和“对称与建筑”3个数学文化,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

二、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

(一)教材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1.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题材作为教材内容

2.充分利用儿童的已有生活经验

3.在习题中适当安排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

1.为的学习创学生设具体的活动情境

2.为学生设计恰当的问题情境

(三)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

(四)提示教学活动线索和学习方式

1.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式

2.为教学过程提示活动线索

(五)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1.继续提倡算法多样化

2.鼓励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3.适当安排了一些开放性的习题

(六)设计富有特色的实践活动

(七)有计划地介绍数学文化

各单元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一、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一)教材说明

1.本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包括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发现规律,解决问题等内容。其中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学习的重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学习的直接认知基础。同时,本单元的内容又是后面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重要基础。

2.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1)图文生动形象,富有生活情趣。

(2)内容真实、丰富,具有现实性。

(3)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

(4)重视数学知识的整理。

(二)教学提示

1.注意发挥主题图和情景图的作用

2.重视学生对计算方法的自主探索

3.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三)各节教材内容分析和教学建议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估算

本小节安排了4个例题,包括两位数乘整十数、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等内容。可用3课时完成教学。

单元主体图:通过体育馆的环境及设施,唤起学生回忆,激起学生学习的心理需要。

例1:教材通过利用主题图的资源,再次出现算体育馆A区座位有多少个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引出48×10后,重在理解48×10可以怎样算。

例2:主要是学习口算一个两位数乘整十数的方法。在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会口算48×10的基础上,继续学习25×30的口算方法,体现口算方法的多样化。

例3: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让学生明确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既可以利用例2所学的口算方法,还可以直接口算一位数乘一位数(表内乘法),再在积的末尾添两个0。

例4: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本小节安排了3个例题,包括不进位乘法和进位乘法等内容。

例1:从生活情境中引出算式,探索多种计算方法和理解笔算乘法的算理等3个层次进行编排的。探索12×14的算法,教材提示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来探索。再次是理解算理,用竖式计算12×14明确第2步计算的积中的“2”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则是学生理解的重点和难点,

例2:用两只青蛙的对话情景引出算式,继续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一方面对进一步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并在次基础上总结算法。

例3:一方面是强化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的进位意识,另一方面是乘法的验算。教材中没有明确地提出验算的要求,而是用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再乘一次的方法来验证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发现规律

例1:通过情景图和表格,一方面能清楚地看出行驶时间发生变化,引起行驶的路程的变化,让学生从这种变化中去发现规律。

例2:是杨辉三角的运用,一方面让学生仔细观察已给出的4排数,去发现其中隐含的规律;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像图中同学们讨论填数和说说第4至7排分别怎样填数,既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解决问题

例1:以学生的春游活动为线索,通过用车的辆数和每车装的人数来计算参加春游的人数。教材引导学生先从情景图中去提取信息,再凭借已有知识经验用“每辆车的人数×用车的辆数”的方法去思考并解决问题。最后提出“还可以怎样算?”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例2:以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堆放物体的方法为例,让学生算出这样一堆饮料有多少听。本题是运用等差数列求和的数学方法解决。

例3:是乘法的估算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教材中提供的苹果重量的估算方法仅是其中的一种方法,广柑的重量怎样估算可以完全由学生自己选择方法。

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一)教材说明

1.本单元教材内容

全单元教材主要由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简单的换算、解决问题等内容构成。

2.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1)教材的设计思路由侧重于长(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到通过测量活动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面积和长(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3)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富有现实意义。

(4)让学生在经历操作、估测等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和合作学习的乐趣。

(二)单元教学提示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应放在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实践探索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上。

1.在动手操作中认识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

2.突出学生的探究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3.教学过程紧紧围绕发展学生空间观念这一主题展开。

(三)各节教材内容分析和教学建议

面积和面积单位

本节教材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两个内容,共由3个例题、2个课堂活动和练习六构成,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建立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概念,为后面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打下基础。

1.单元主题图:向学生展示了朝夕相处的教室,让学生看到教室里有很多的面。通过主题图的学习,为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示范,有利于学生从中体会到学习面积的重要性。

例1:提供了观察物体的面和平面图形,让学生主要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来进行比较。让学生认识到物体的表面和平面图形都是有大小的,这种大小在数学上就称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面积。

例2:仍然是比较面积的大小,不过方法在例1的基础有了变化,通过比较的两面墙中贴瓷砖的大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大小、树叶的大小等,让学生产生统一面积单位的需要。

例3: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本小节主要包括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应用面积公式求面积,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以及比较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这节教材突出了探索性、实践性和应用性。

例1:是用任意个1cm2的正方形拼长方形,在拼的过程中去发现用的正方形个数与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的关系,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宽之间的关系。

例2:是测量出给定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之后,再用1cm2的正方形纸片去覆盖长方形,并发现面积的平方厘米数与长、宽厘米数之间的关系。通过上述两次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归纳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例3:先计算电视荧屏的面积,再计算遮电视机的方巾的面积,通过教师一句启发性的提问“正方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很自然地过渡到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例4:有两项任务:一是估测,二是比较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简单的换算

面积单位的换算是面积教学中的难点之一,本节教材内容限定在“简单的换算”之内。之所以说“简单”,是因为一是涉及的面积单位换算在两个相邻单位之间进行;二是较大单位的数是较小单位的数的100倍、10000倍;三是单位换算只在两个相邻的单名数之间进行,不出现复名数与单名数之间的换算。本节教材的内容包括探索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共设计了3个例题和1个课堂活动。

例1:以求大正方形的面积的形式探索1dm2与1cm2之间的进率。

例2:hm2和km2三年级小朋友没有这些相关知识经验的感受,那么探索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以及hm2与m2、km2与m2之间的进率关系就更难了。因此,教材对这几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作了淡化处理。用“同样地”三字告诉学生,像上面那么去推导也一定能得出1hm2=10000m2,1km2=100hm2。

例3:是面积单位的换算在生活中的应用。简单的单位换算涉及的内容不多,所以只设计了课堂活动,没有设计习。

解决问题

例1:表面上是“估计图中大约有多少只企鹅”,实际是通过估计面积来估计企鹅的只数。这个问题不是要学生得出一个准确的答案,主要是让学生经历估计过程,获得一些基本的估计方法。

例2:主要是体现解决问题,教学的重心应放在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上。“给教室的地面铺方砖,需要多少钱?”选用不同价格的砖,需要的钱也就不一样。

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基地

活动内容比较多,涉及的知识不仅包括数学方面的,也包括生物、气象等多方面的,一方面让学生强调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又强调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整个活动可以分为活动准备、开展活动、活动总结3个部分。

三、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一)教材说明

1.知识联系: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除法,以及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学好这部分知识,对今后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主要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发现规律以及解决问题等几方面的内容。

3.教材编写:特别强调和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建构过程。在口算后面安排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笔算。

(二)教学提示

1.重视原有知识在新知识学习中的迁移。

2.联系现实情景,帮助学生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3.鼓励计算方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三)各节教材内容分析和教学建议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单元主题图、2个例题、1个课堂活动和练习十一。

单元主题图:通过小猪吹泡泡比赛、小猫跳绳比赛等提供信息,提出了用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

例1:以表内除法以及整十数除以一位数为认知基础,学习整百数除以一位数除法。教材巧妙地把学生平分6株树苗的经验运用到平分6捆(600株)中来,由6÷2=3联想到600÷2=300,即6个百除以2得3个百,也就是300。同时,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

例2:是几百几十的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通过情景图一方面通过这个实际情境让学生产生计算的需要,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前面学习的长方形面积知识。教材呈现由12÷6=2类推到120÷6=?的这种算法。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

本小节的教学内容包括2个例题、1个课堂活动和练习十二。

例1:教材通过学生看科技展览馆的一个情景引导学生体会估算的现实意义。教材一方面通过两个对话框介绍估算的方法。这里同样应体现估算方法的多样化。

例2:编排意图与例1基本相同。只不过教材呈现的是舍去被除数个位上的数,将“243”看成“240”进行估算的方法。呈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不同估算方法出来。又为后面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检验做必要的准备,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以及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估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内容包括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两位数以及商中间有零的除法等内容。由于学生已经有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除法及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口算、估算的基础,因此,教材没有编写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的这类例题,而是直接进入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两位数的除法的学习。

例1:主要解决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中,当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时,要先用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这个一位数。

例2:通过小兔采蘑菇这个情况帮助学生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为商中间有0的乘法学习作准备。

例3、例4:学习商中间有零的除法,它一般有两种:一是零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是0;二是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时,就在那一为商0。

发现规律

例1:编排目的是引导学生发现“在除法里,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几倍,商就扩大相同的倍数”这一规律。一方面再次让学生感受到探索规律是一种实际需要,另一方面促进学生对除法的理解。

例2:一方面学生要发现规律,另一方面还要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所发现的规律。通过这个例题,学生经历了观察、探索、发现、归纳等过程,发展了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解决问题J

本小节安排的解决问题有如下特点:一是学习材料的选择有一定的现实性;二是这些问题都是用学生学过的知识能解决的问题。

例1:教材通过“可以这样比”、“也可以那样比”、“还可以怎样比”等提示性的语言,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着重呈现了两种比较方法:一是用每小时加工的零件个数来比较;二是用5小时分别加工的零件个数来比较。

例2:一方面要考虑如何租车全年级123人才能够坐;另一方面还要思考怎样租车才较便宜、合算。学生可能会通过猜测、验证、比较等方法来设计租车方案,可以促进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发展。

四、统计初步与不确定现象

(一)教材说明

1.知识基础:本册教材安排的统计初步和不确定现象,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统计与概率这一领域内容的进一步学学习。

2.教学内容:全单元安排了数据整理、平均数、不确定现象3个小节,其中包括7个例题,6个课堂活动和2个练习。在本单元后,还安排了1次实践活动。

(二)单元教材的编排特点

1.注重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统计的价值。

2.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把统计、平均数和随机现象有机结合起来。

3.提供自主探索的线索,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教学提示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统计的实际意义。

2.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3.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不确定现象。

(四)各节教材内容分析和教学建议

数据的整理

本节教材包括1幅单元主题图、2个例题和1个课堂活动。

单元主题图:以空气质量检测为题材,让学生感受到数据收集、整理的现实意义。

例1:以空气质量状况为题材学习统计,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制作统计图表和对统计进行简单分析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

例2:以统计长江大桥为题材,在互联网上下载的信息,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生学习中的应用的思想,给学生指明了收集数据的渠道和方法。教材用两个对话框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索整理的方法。

平均数

本书教材包括3个例题,3个课堂活动和1个练习。主要是通过丰富的实例,结合统计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例1:通过富有童趣主题图呈现信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例2: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教材重点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自主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

例3: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教材让学生在按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计算的基础上,学习根据计算对象的特点灵活选择计算方法。提高学生整体把握平均数的能力。

不确定现象

本小节包括2个例题、2个课堂活动和1个练习。

例1: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进行主观判断,说出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结果,进一步体验不确定现象。

例2:是让学生在玩扑克牌的活动中体验不确定现象,既要能说出可能发生的结果,还要能根据对象的特点判断可能性的大小。

实践活动惊人的危害

教材共安排了7幅具有连续性的画呈现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数学知识去了解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污染状况,引起学生情感上的震撼,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体现数学课程的人文价值。

五、小数的初步认识

(一)教材说明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次重要拓展,它与整数相比,在意义、书写形式、计数单位、计算法则等方面有某些相同的地方,但也有一定的差异。这里是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材中出现的这些小数的小数部分都只有1-2位,小数的计算也只涉及一位小数的加减。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1.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经历多样化的认识过程,突出对小数的初步认识。

2.充分利用现实生活题材,加强小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结合小数的初步认识安排数学文化,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学习小数的积极性。

(三)教学提示

1.突出小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的联系,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小数。

2.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商品价格认识小数。

3.激励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4.重视整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在小数加减法中的迁移。

(四)各节教材内容分析和教学建议

小数的初步认识

本节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小数,教材安排了4个例题、2个课堂活动和1个练习。

例1:结合商品重量认识一位小数,让学生感受到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初步会读一位小数。

例2:结合商品价格认识两位小数。既要会读小数,也要能理解用小数表示的商品价格的实际意义,并在例1、例2学习的基础上用描述的方式揭示小数的概念,让学生初步获得对小数的感性认识。

例3:结合量身高学习用小数表示长度,借助已有的1m=100cm这些认知经验,经历将厘米转化成米并用小数表示的探索过程。

例4:结合分母是10、100的分数来认识小数,一方面是沟通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联系,为认识小数提供更丰富的题材;另一方面,通过把分母是10、100的分数用小数表示,为今后学习理解小数的意义作准备。

例5与例4具有密切的联系,学生在初步明确了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的基础上,让学生同时用分数、小数去表示正方形方格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进一步沟通十进分数与小数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对小数的认识。

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本节教材安排了2个例题,1个课堂活动和一个练习,并且只涉及一位小数相加减。教材在编排时,充分考虑了数学知识的这些内在联系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力求引导学生在原有认知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索,初步理解一位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例1:是学习一位小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教学的重点是怎样列竖式进行计算。教材引导学生按照整数加减法中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的道理列出竖式计算,这样充分利用整数的有关知识来学习小数加减法。

例2:学习一位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它是在例1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材通过“十分位上不够减,怎么办?”和“十分位上的数相加满10,怎么办?”这两个问题,突出本例题学习的的重点和关键。此外,教材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去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六、对称

(一)教材说明

第1学段只要求学生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本单元教材的内容包括了单元主题图、对称现象、轴对称图形和数学文化--对称与建筑等几部分,最后安排了一个实践活动--美化我们的小天地。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基础,是他们已有的一些生活经验及初步认识的简单图形,如学生已经认识的长方形、圆等几何图形是学习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基础。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1.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2.体现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中去感受认识轴对称图形。

3.结合对称安排数学文化。让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的对称美。

(三)教学提示

1.通过动手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

2.加强合作与交流,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轴对称图形。

3.注意画轴对称图形方法的指导,使他们切实掌握画轴对称图形的一般方法。

(四)各节教材内容分析和教学建议

对称现象

这部分内容包括单元主题图、1个例题和1个课堂活动。

单元主题图:以学生熟悉的校园环境中的对称现象为题材引出对称现象,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感受对称现象在生活中的存在。

例题:通过实物图,让学生进一步去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感受生活中的对称美。

轴对称图形

教材安排了3个例题,两个课堂活动。

例1:与第115页的例题相比,不同的是第115页的例题呈现的是实物图,它以生活中具有对称现象的实物为基础。而第117页的例1是几何图形,它以对实物图的对称现象认识为基础。本例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图形中感受到对称现象,为例2认识轴对称图形作准备。

例2:学生在动手折的过程中认识轴对称图形,获得对轴对称图形的感性认识。

例3:在方格纸中画轴对称图形,需要一定的空间观念作基础,是学习的难点。教材一是用方格纸作辅助,二是只要求学生画简单几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实践活动美化我们的小天地

三年级语文下知识点(北师大) 篇6

一、积累字词

1、亲情

奇妙 懂得 品读 博大 精彩 寄托 关爱 期盼 滋润 幼小 春雨绵绵 泥土 生根发芽 指针 喜欢 收藏 美好 问候 看望 确实 相依为命 唯一 犹豫 颤抖 震撼 一瞬间 郑重其事 搂着 降临

2、春天的脚步

《理想的翅膀》

水兵 一扇一扇 瞧啊 翩翩起舞 巧手 竖琴 后脑勺 拖着马尾巴 理想 似乎 飘带 未来

《春天的雨点》

溜了号 忍住 嗓子 沙哑 印在 扭身 理睬 竭力 渴望 发誓 善良 飘洒 疲劳 消融

描写春天的词语:春回大地 春意盎然 满园春色 春光明媚 鸟语花香 欣欣向荣 莺歌燕舞 万紫千红 花明柳媚 花明柳暗 春意阑珊 春暖花香 雨后春笋 莺歌燕语

3、可爱的小生灵 《小虾》

积水 通体透明 迅速 吃饱 蹦来蹦去 一张一张 一翘一翘 一突一突 洒落 追逐 立即 猛烈 舞动

《松鼠》

面孔 格外 躲在 连蹦带跳 窝里 刮风 压紧 鸟蛋 扒开 玲珑 敏捷 机灵 嬉戏 摇晃 遮蔽 捧 储藏 讨人喜欢

表示动作的词语: 与脚有关:蹦 跳 跑 趴 跪 蹿 走 行 逛 踢 抬 跨 越 跺 踏 踩 踮 踹 踱 与手有关的:

抬、推、拉、提、扔、倒、打 拿、写、扫、捡、弹、拍、指、摆、揉、甩、画、摸、浇

与眼睛有关:看 盯 望 瞧 与口有关:叼 吃 喝 吐

4、智慧 《田忌赛马》

孙膑 肩膀几匹马 输赢 胸有成竹 得意扬扬 夸耀 目瞪口呆 转败为胜

垂头丧气 轻蔑 讥讽 疑惑 顺序 掉换

《捞铁牛》

笨重 水性 木料 搭架子 跨在 工程 熟悉 议论纷纷 拴 绷 浮 拔 拖 沉没 出色 《用冰取火》

顽强 风暴 探测 绝望 束手无策 冰透镜 探险 威胁 一筹莫展 思索 摩挲 恢复

5、读书

《小小的书橱》

浩瀚 历史 尊敬 忧伤 游泳 旅游 愉悦 漫游 沐浴 沉思 幻想 命运 充实 挖掘 《山沟里的孩子》

脚步匆匆 傍晚 夜雾 智慧 辛勤 启程 拥抱 笼罩 清辉 埋藏 钥匙 黎明 面貌 《珍贵的教科书》

坚持 艰苦 粉笔 啦 主席 情况 趴在 扑到 激励 环境 振奋人心 恨不得 完整无缺 叨念

6、奇妙的石头

《天外来客—陨石》的确 曾经 沿着 坚硬 沉默 回忆 派 轨道 宇宙 接触 熄灭 物质 旅程 行踪 《和氏献璧》普普通通 大怒 捧着 唯独 价值连城 鉴别 无价之宝 不屑 坚贞 悲痛 查询 含石的成语:

石破天惊 金石为开 点石成金 木人石心 电光石火 滴水石穿 飞沙走石 金石可开 金石良言 焦沙烂石 金石丝竹 击石弹丝 金石为开 匠石运金 金石之策 金石之功 金石之坚 金石之交 金石至交 金石之言

家无儋石 家无担石 叩石垦壤 流金铄石 落井投石 落井下石 卵石不敌 炼石补天 裂石穿云 卵与石斗 木人石心 木石心肠

7、特产

哈密瓜 刺绣 德州 君子 背古诗 特产的产地

8、尊重与平等 《最美的花束》

亮晶晶 睁开 花冠 深浅 颜色淡 漆黑 漂亮 《元帅的故事》

姓朱 粮食 一斤 队伍 规矩 模样 搞鬼 元帅 著名 将领 职务 接待 越发

含反义词的成语:不进则退取长补短 同甘共苦 声东击西 自始自终 口是心非 出生入死 大惊小怪 悲喜交加 黑白分明 进退两难 进退维谷 轻重倒置 生死存亡 生死攸关 始终如一 是非曲直 阴阳怪气 左右逢源 颠倒黑白 混淆黑白 混淆是非 颠倒是非 举足轻重 无足轻重 礼尚往来 大街小巷 大材小用 大同小异 东奔西走 东张西望 古为今用 今非昔比 含近义词的成语:见多识广 察言观色 高瞻远瞩 左顾右盼 粉身碎骨 千辛万苦 眼疾手快 生龙活虎 惊天动地 七拼八凑

9、观察与发现

《大自然的语言》

搬家 省略号 年轮 圆圈 游泳 嵌 山脉 妙不可言 思考 发现

《李时珍》收费 救死扶伤 治病 积累 而且 严寒酷暑 访问 解除 志愿 鄙视 留心 记载 完善 品尝 《装满昆虫的口袋》

浓厚 洞穴 训斥 迷恋 纪念 隐藏 欣赏 无限 小心翼翼 强烈

10、奉献

《大禹治水》洪水 淹没 田野 堵塞 逃荒 仅仅 英雄 倒塌 临死 叮嘱 开凿 垒 长年 欣欣向荣 敬仰 爱戴

《炮手》苍白 农舍 惨白 寒风 打颤 滚下 原谅 财产 攻击 瞭望 煞白 服从 瞄准 喝彩 低沉

11、书信

《给家乡孩子的信》

一封信 指挥 无限 奉献 生存 宽广 爱惜 杰出 追求 维持 享受 花费 真诚 祝福

《信》

蜜蜂 姹紫嫣红 绵绵春雨 写信 回巢 黄昏 航海 风平浪静

12、走进森林

《美丽的小兴安岭》

侧着 欣赏 葱葱郁郁 密密层层 严严实实 盛开 酸甜可口 厚厚的 舌头 宝库 嫩绿 散步 融化 视线 利剑 乳白 苍绿 可口 名贵 诱人

《失踪的森林王国》 百姓 安居乐业 否则 建造 劝阻 置若罔闻 调节 联合 富饶 嘱咐 危害 勤勉 横行 混浊不堪 洗劫 悲惨 席卷 干燥 逼近无踪无影 葱葱茏茏 又香又脆又松又软 又肥又厚绿茸茸 亮晶晶 笑盈盈

二、多音字组词

1、抹mǒ

一抹 ,抹黑,涂抹

mā 抹布,抹桌子

mò抹墙,抹不开,拐弯抹角

2、调diào

①调动;分派:对~ㄧ~职ㄧ~兵遣将ㄧ他是新~来的干部。②调查:函~ㄧ内查外~。

③(~儿)腔调:南腔北~ㄧ这人说话的~儿有点特别。

④曲以什么音做do,就叫做什么调。例如以c做do就叫做c调,以[上]做do就叫做[上]字调。

⑤(~儿)音乐上高低长短配合的成组的音:这个~很好听。⑥指语音上的声调:~类ㄧ~号。

tiáo

①配合得均匀合适:风~雨顺│饮食失~。

②使配合得均匀合适:~味│~配│牛奶里加点糖~一下。③调解:~停│~处│~人。④挑逗:~笑│~戏。

⑤挑拨:~词架讼(挑拨别人诉讼)。

3、爪zhǎo

1、指甲或趾甲:趾端有~。

2、鸟兽的脚指:鹰~、。~牙(喻党羽,狗腿子)。一鳞半~。

3、抓。

zhuǎ

1、禽兽的脚(多指有尖甲的):鸡~子、狗~子

2、像爪的东西,这个锅有三个~儿。

4、几

jī(茶几)(窗明几净)(几案)(几乎)jǐ(几个)(几多)(几何)(几天)

5、的 de(好的)(我的)(大的)(红的)dí(的确)(的当dàng)dì(目的)(有的放矢)(众矢之的)

6、担

dān

~负、~任、~当、~待、~水、~重任、~风险。dǎn 同“掸”,担灰

dàn 扁~、~子、勇挑重~。

7、将

jiāng 将军 jiāngjūn

将要 jiāngyào

jiàng 将官 jiàngguān

将领 jiànglǐng

qiāng〈动〉 愿;请求,用来表示礼貌上的尊敬

8、载

zǎi 记载 jì zǎi

三年五载 sān nián wǔ zǎi

登载 dēng zǎi

盛载 shâng zǎi zài 载歌载舞 zài gē zài wǔ 承载 chéng zài 车载斗量 chēzài dǒu liáng 满载而归 mǎn zài ãr guī

9、累

lãi 累赘 硕果累累

lěi 积累 累次 累计 累及 连累 累教不改 连篇累牍 日积月累

lâi 劳累 疲累

10、处 chǔ

◎居住:穴居野~。◎存在,置身:设身~地、~心积虑、~世。◎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融洽相~。

◎决定,决断:~理。

◎对犯错误或有罪的人给予相当的惩戒:~罚。~决。

◎止,隐退:~暑。

◎未被使用过的:~女

◎药方:~方

chù

◎ 地方:~~。~所。

◎ 点,部分:长(cháng)~。好~。

◎ 机关,或机关、团体、单位里的部门:办事~。筹备~。

11、喝 hē

~水、~酒、~茶、~粥。

hâ ~彩、~问、吆~、~叱、~斥。

12、模 mó 1.模本 móběn 2.模范 mófàn 3.模仿 mófǎng 4.模糊 móhu 5.模楷 mókǎi 6.模棱 mólãng

mú 1.模板 múbǎn 2.模具 mújù 3.模样 múyàng

4.模子 múzi

13、盛shâng

盛开,盛会,盛放

chãng 盛饭,盛水,盛汤三、四字词语积累

1、课文中的四字词语:

郑重其事

相依为命

翩翩起舞 闪闪发光 讨人喜欢 蹑手蹑脚 垂头丧气

胸有成竹

目瞪口呆 一筹莫展

束手无策 转败为胜 争先恐后

完整无缺

稀世珍宝

无价之宝

倾盆大雨

震天动地

珠光玉彩

屡屡夺魁

满头大汗

五花八门

救死扶伤

世代行医 山高路远

严寒酷暑

妙不可言

欣欣向荣

风平浪静

绵绵春雨

安居乐业

怀恨在心

置若罔闻

萎靡不振

跃跃欲试

铺天盖地

接二连三

鸟语花香 隐隐约约

无影无踪

2、各种类型的词语:

振奋人心 价值连城 姗姗来迟 傲然挺立 一塌糊涂 疑难杂症 一动不动 姹紫嫣红 美丽富饶 高楼大厦 手舞足蹈 天昏地暗 背井离乡 浑浊不堪

(1)AABB 葱葱茏茏

密密层层

严严实实 干干净净

红红火火

隐隐约约 远远近近

世世代代

原原本本 红红绿绿 普普通通

欢欢喜喜 说说笑笑

写写画画 摇摇晃晃

蹦蹦跳跳 洋洋洒洒

淅淅沥沥(2)ABAB 打扫打扫

整理整理 讨论讨论

商量商量 雪白雪白

金黄金黄 火红火红

滴答滴答 叮咚叮咚

交流交流(3)AABC 姗姗来迟

闪闪发光 翩翩起舞

恋恋不舍 炯炯有神(4)ABCC 得意扬扬

小心翼翼 春雨绵绵

怒气冲冲(5)ABAC

打打闹闹 滴滴答答 郁郁葱葱 研究研究 瓦蓝瓦蓝 碧绿碧绿 哗啦哗啦 欣欣向荣 闷闷不乐 议论纷纷 喜气洋洋

蹑手蹑脚 人山人海

无影无踪 自言自语 游来游去(6)又A 又B 又香又脆

又松又软

又肥又厚 又酸又甜 又大又红

又冷又饿 又打又闹(7)越A 越B 越飞越高

越走越快

越跑越慢(8)ABB 绿茸茸 亮晶晶 笑盈盈 轻悠悠 颤巍巍 笑嘻嘻 绿蒙蒙 黑洞洞 白茫茫 沉甸甸(9)AA地

静静地

默默地

慢慢地 轻轻地(10)AA的

圆圆的 厚厚的 细细的(11)带“春”字的词语

春暖花开 春回大地 满园春色 春光明媚 春意盎然 百鸟鸣春 春光如海 春燕回巢 春花怒放 春色恼人 春回地暖 万象回春 春光融融 春深似海(12)描写春天的词语

万紫千红 莺歌燕舞 鸟语花香 万物复苏 百花吐艳 桃红柳绿 万象更新

(13)带“石”字的词语

石破天惊

落井下石 以卵击石

海枯石烂 铁石心肠

(14)带反义词的词语

争先恐后

取长补短 声东击西

口是心非 大惊小怪

同甘共苦大材小用 小题大做 承前启后 弄巧成拙(15)带“玉”字的词语

玉树临风

冰清玉洁 亭亭玉立 抛砖引玉 锦衣玉食

(16)带“马”字的词语

马到成功

快马加鞭 千军万马 万马奔腾 走马观花

四、近义词 反义词

投石问路 一石二鸟 不进则退

出生入死 自始至终转危为安 金玉良言 粉妆玉砌 一马当先 马不停蹄

反义词:

富饶—贫瘠

混浊——清新 干燥——潮湿 隐隐约约——清清楚楚 背井离乡——衣锦还乡 散步——疾步 前进——后退 遮住——敞开 盛开——凋谢 名贵——便宜 耐心——急躁 巨大——微小 黄昏——黎明

风平浪静——江涛海浪争先恐后——自甘落后

温暖——寒冷 失望——希望 天真——虚伪 普通——特殊

奉献——索取 宽广——狭小攻击——撤退 仔细——马虎 清楚——模糊 服从——违抗 命令——请命

喝彩——挖苦 原谅——责备低沉——高昂 堵塞——畅通 永远——暂时 欣欣向荣——日暮途穷 敬仰——鄙视

爱戴——憎恶 浓厚——淡薄隐藏——暴露 无限——有限 小心翼翼——粗心大意 欢欢喜喜——哭哭啼啼

怒气冲冲——喜气洋洋 强烈——微弱伟大——渺小 解除——保留 鄙视——重视

留心——疏忽 完善——残缺

积累——消耗 困难——容易明白——糊涂 亲切——冷淡 热闹——清静

傍晚——里面 纳闷——明白 美——丑

黑——白 开——关漂亮——丑陋 深——浅 可爱——可恨

平常——特殊不屑——珍惜 埋没——发掘 悲伤——愉悦 仔细——马虎 价值连城——一文不值

耀眼——灰暗光明——黑暗 丰富——贫乏 坚硬——柔软

沉默——奉告 安静——喧闹微弱——强大 艰苦——舒适 节约——浪费 俯冲——直升 激励——打击

完正无缺——支离破碎 顽强——软弱

广阔——狭小浩瀚——渺小 快乐——忧伤 喜爱——厌恶 柔和——强烈

温暖—寒冷 意想不到——意料之中

绝望——希望束手无策——应付自如 干燥——湿润 正常异常 浮——沉

笨重——轻巧 熟悉——生疏

慢——快紧——松 粗——细 出色——一般喜欢——讨厌 胜——败

垂头丧气——趾高气扬

疑惑——坚信 输——赢 目瞪口呆——神情自若 美丽——丑陋灵活——笨拙

敏捷——迟钝

储藏——挖掘 闲——忙 后退——前进 小心——大意危险——安全 独自——一同 动——静

快乐——痛苦 活蹦乱跳——垂头丧气沙哑——响亮 善良——恶毒 认真——马虎

激动——平静

朦胧——清新 蓬勃——衰败理想——现实 喜欢——讨厌 归——往 早——晚 忙——闲不幸——幸运 犹豫——果断 安静——喧闹勇敢——胆怯 热乎乎——冷冰冰 奇妙——一般 精美——粗糙 博大——狭小 精彩——平淡

近义词:到处——处处 发现——发觉 解除——消除 志愿——志向 鄙视——轻视 留心——留意研究——钻研

记载——记录 完善——完美 浓厚——浓烈 隐藏——隐蔽 无限——无穷 笼罩——覆盖 经常——时常

奇妙——奇特 欣赏——观赏 好像——好似 四处——到处 堵塞——阻塞 叮嘱——叮咛 带领——率领

恢复——复原 敬仰——崇敬 爱戴——拥戴 攻击——进攻 瞭望——眺望 清楚——清新 攻击——进攻

瞭望——眺望 清楚——清新 惨白——苍白 服从——遵从 喝彩——叫好 原谅——谅解 低沉——消沉

争先恐后——不甘落后 天真——单纯 代替——顶替 无限——无尽 奉献——贡献 宽广——宽阔

风平浪静——平安无事 赶快——赶紧 融化——融解 特别——特殊 嘱咐——叮嘱 神奇——奇妙

葱葱茏茏——郁郁葱葱 苍翠——青翠 富饶——富足 逼近——靠近珍贵——宝贵 述说——讲述

接二连三——接连不断 议论——讨论 规矩——规则 热闹——喧闹 回答——答复 漂亮——美丽 各色各样——形形色色 可爱——喜爱 广大——广阔 断定——判断 鉴别——辨别 端详——审视

埋没——掩埋 查询——调查 悲伤——悲痛 仔细——认真 呈现——奉献 耀眼——刺眼 唤醒——叫醒

丰富——丰盛 坚硬——坚固 安静——宁静 旅途——旅程 行踪——行迹 艰苦——困苦 关怀——关心

叨念——念叨 微弱——衰弱 渴望——希望 节约——节省 完整无缺——完好无损 笼罩——覆盖

辛勤——勤劳

刻苦——勤奋 神奇——奇妙 启程——起程 灿烂——辉煌 广阔——辽阔 浩瀚——广大

遨游——漫游

沉思——深思 忧伤——忧郁 愉悦——快乐 追寻——追求 顽强——坚强 抵抗——抵御

意想不到—出乎意料

威胁——威逼 思索——思考 淤泥——污泥 笨重——沉重 议论纷纷——众说纷纭

熟悉——熟知 结实——牢固

出色——杰出 垂头丧气——无精打采 准备——预备 挖苦——讥笑

胸有成竹——成竹在胸

夸耀——炫耀

得意洋洋——扬扬得意服气——信服 轻蔑——轻视 美丽——漂亮

喜欢——喜爱 灵活——灵巧 敏捷——敏锐

光滑——平滑 机灵——机敏 遮蔽——遮挡 储藏——收藏

小心——谨慎 危险——危急 自在——自由

独自——单独 追逐——追赶 立即——立刻 安静——寂静

猛烈——激烈 游荡——闲游 追赶——追击 竭力——尽力 渴望——盼望 完毕——完结 疲劳——疲倦

抑制——控制 朦胧——模糊理想——抱负

喜欢——喜爱 此刻——此时散学——放学 唯一——独一

降临——来到 征求——征询 承受——经受

看望——探望 收藏——收集 渐渐——慢慢

奇妙——奇特

精美——精巧 博大——广博

五、要会写的名言、对联、谚语

1、有关读书的名言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唐 韩愈(2)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

(3)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德国 歌德(4)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苏联 高尔基(5)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苏联 高尔基(6)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2、气象谚语

(1)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2)月晕而风,日晕则雨。

(3)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4)东虹日出西虹雨。(5)早雾晴,晚雾阴。

(6)蚂蚁搬家晴必雨,蜘蛛结网雨必停。

3、关于奉献的名言、诗句(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 李商隐

(2)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索取什么。——美国 爱因斯坦

(3)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苏联 高尔基(4)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刘鹗(5)生命多少用时间计算,生命的价值用贡献计算。——裴多菲

4、关于树木的对联

(1)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宋 苏轼(2)两岸白杨绿柳,满山翠柏苍松。

(3)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唐·白居易《杨柳枝词》(4)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六、其他要掌握的内容

1、“信”的称呼:雁书、尺素、札、简、书筒、信、函、信札、书。

2、文房四宝:笔、墨、纸、砚,著名的文房四宝:湖笔、徽墨、宣纸、端砚。

3、各个时期书的名称:龟甲、兽骨、贝壳、结绳记事,竹简、丝绸、真正的图书、计算机、激光、汉字输入法的发明,使书的容量更大,体积更小,种类更多。

4、信的格式:称呼、问候语、正文、祝福语、署名和日期。

5、信封的格式、内容:第一行收信人所在地邮编、第二行收信人地址、第三行收信人姓名、第四行寄信人地址、最后一行寄信人所在地邮编。

6、各个地方的特产:哈密瓜(新疆)、龙眼(福建、广西)、甘蔗(广西、四川)、红橘(贵州、四川)、鸭梨(河北)、菠萝(广西)……

7、爱迪生:“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8、各种石头:钟乳石、礁石、雨花石、太湖石、化石、鹅卵石、金刚石……

9、各种树的名称:杨树、柳树、槐树、银杏树、松树、柏树、栎树、梧桐树 ……

10、捞铁牛的准备工作:潜水摸牛——备船装沙——并船搭架——拴住铁牛。捞铁牛的过程:铲沙拔牛——划桨拖牛。

11、我知道一本书有:封面、扉页、封底。

12、《天外来客——陨石》是以ing、eng、ong押韵的。

七、古诗

游 子 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绝 句(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村 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乡村四月(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名言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观书有感(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江 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江上渔者(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里。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北师大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7

我班学生大多是农民工子弟,家庭给孩子创造的学习机会比较少,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和渠道有限。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我注重学生实际情况,努力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生活情境,采用生动有趣、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日益高涨,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地提高。

3.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以“吃西瓜”为情境,学习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法,这是在学生认识分数和理解其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通过有趣的情境和直观的图形,揭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规律,最终达到摆脱对直观图形的依赖,能够直接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本课学习的重点是探索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其中探索用“1”减去一个分数的运算是学习的难点。突破重难点的关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探索、感悟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4.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会进行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运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5、教学难点:

探索同分母分数的计算方法 6.教学课时:

1课时 7.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1.读卡片,并说一说分数表示的意义1/4

3/7

1/2

3/4 2.比较分数大小并涂一涂 3/6○4/6 1/4 ○1/2(学生边思考边汇报。)

6/8

4/5 3.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分数的知识,这个知识就在“孙悟空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里,你想知道吗?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创设情境

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这一天,天气特别热,师傅就派猪八戒找水喝,没想到猪八戒找到一个大西瓜,他可高兴了!猪八戒实在忍不住,就把西瓜平均切成八块,师徒四人每人两块。他很快吃掉自己的两块西瓜,可是他还馋得直流口水,就又吃了三块西瓜,他只顾自己吃,差点把师傅都忘了。

2.学习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法运算

(1)猪八戒第一次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第二次又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两次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同学们,你能帮他算一算吗?

(学生列出算式,可能计算出结果:2/8+3/8= 5/8,也可能有个别学生只会列式,但不能肯定结果是多少。)

师:2/8 +3/8等于多少,你是怎么算的?说说看。(全班交流,初步感悟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规律。)(2)动手操作活动。①同桌合作商量,将一张画有图形的纸平均分成若干份。

②每人按自己的喜好,涂出其中的几份。(一人不能都涂完,要互相谦让。)

③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涂色的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④你们两人一共涂了这个图形的几分之几,怎样算的?(同桌合作完成,师巡视并提醒如何进行计算。)

⑤全班交流,同桌汇报。(汇报时,可能出现两个分数相加刚好等于1,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理解“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等于1”。)

⑥观察交流,在进行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时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归纳小结,明确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

(评析设计这个活动,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合作的重要性和互助的乐趣,同时也是让学生试着运用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获得用数学的体验,最终归纳出计算方法。)

3.学习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减法运算

(1)师:猪八戒第一次和第二次哪次吃的西瓜多,多了几分之几,你知道吗?怎么算呢?

(同桌讨论,围绕“用什么方法算,怎样算”进行交流。)(评析因为有了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经验,针对这部分比较简单的知识,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发现知识并理解掌握;同时让他们把所发现的知识说给大家听,为下一步的学习树立信心。)(2)比一比。

①拿出涂色的纸,同桌互相比一比。

②把算式写在纸的背面,并说一说是怎样减的。③你在计算时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交流,小结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运算方法。在汇报时,有可能出现分子分母都相同的两个分数相减,教师要及时指导教学。)

(3)师:猪八戒吃了这个西瓜的5/8后,还剩下几分之几?留给师傅和师兄够吗?

(四人小组讨论。)(学生可能列式“1-5/8”,也可能列式“8/8-5/8”。)

(学生汇报,全班围绕“1-5/8该怎么样减”进行讨论,如果有困难,教师指导学生理解“1=8/8”,用化未知为已知的策略解决问题。)4.总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评析在结束以上教学片段,转入下一个教学活动之前,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整理思路和质疑的时间。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心情愉悦,尽情展示他们的聪明才智,才能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三)8.课堂练习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1.出示教材第64页“练一练”第1题。

(评析鼓励学生迎接挑战,认真审题,看懂线段图,使学生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中,独立进行分数加减法计算。)2.教材第64页“练一练”第2题。(将题做成卡片,以开火车的形式练习。)(评析本题是学生已经领悟“两个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规律,初步摆脱对图形直观的依赖后进行的练习。)3.一块饼爸爸吃了 2/6,妈妈吃了1/6。(1)他们一共吃了这张饼的几分之几?(2)还剩下几分之几?(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个别辅导。)

上一篇:记者工作个人简历下一篇:谁的青春不奋斗-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