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

2024-10-12

《炮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通用8篇)

《炮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 篇1

《炮手》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描写炮手神态变化的语句,体会炮手的心情,理解炮手舍家为国的奉献精神。

2.认字7个,写字8个。学习多音字“喝”。继续练习独立识字。

3.理解“攻击、苍白、煞白、惨白、服从、瞄准、喝彩、原谅、低沉、财产”等词语。

二.重难点

通过人物的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

三.教学课时: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家是我们每个人栖息的港湾,你们喜欢自己的家吗?有一位炮手和你们一样,也非常喜欢自己的家,却亲手炸掉了自己的家,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让我们去认识他--炮手。(齐读课题)

二复习巩固。

1. 复习课文中要求掌握的生字词,开火车读。

2.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那么现在,就让我们随着隆隆的炮声穿越历史时空,一起来到一百多年前的法国,再次走进炮手的内心吧!请同学打开课文,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2.自由回答自己读懂了什么。

3.师:德军入侵法国,法国人民为保护自己国土奋起反抗,这是一场正义的战争,你们希望谁赢啊?

4.老师和你们一样,也希望法国赢,因为对于侵略者,我们应狠很打击。这让我想起了当年日寇侵入我国时的情景,当时,他们的铁蹄踏遍我国的每一寸土地,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同学们,对于日本侵略者你们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5.炮手和你们一样,对于侵略者非常仇恨,因为侵略者占领了他们的家园,破坏了他们安宁的生活。

(二)学习二到十五自然段。

1.课件出示炮手家房子图,引导学生想象。

同学们,这就是炮手的家。红瓦、白墙,掩映在绿树丛中,多美啊!可以想象,他可能在这所房子中度过他的童年,这里有他最美好的回忆;也有可能这所房子是他和家人一起建造的,这一砖一瓦包含着他们多少心血和精力啊!可是现在他的房子却被德军给占领了,炮手必须亲手炸掉自己的房子,他的内心一定经过了苦苦挣扎吧!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二到十五自然段,拿起手中的笔,画出描写炮手神态变化的句子和词语读一读。

2生默读课文二到十五自然段,画出表现炮手神态变化的句子,读一读。

3. 指名回答,并读一读。

4. 找出三个最能表现炮手脸色变化的三个表示颜色的词:苍白、煞白、惨白。

5. 再读课文,结合课文插图,想象炮手的脸色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和同桌讨论一下。

6. 同桌讨论这个问题。

7. 生汇报什么时候炮手脸色变得苍白?

8. 想象炮手当时的心理活动并带着这种感觉读这一段话。

9. 生汇报什么时候炮手的脸色变得煞白?根据上下文理解煞白的意思,并指导朗读。

10.生汇报什么时候炮手的脸色变得惨白,读出炮手越来越紧张、恐惧的心情。

11.炮手的内心在痛苦地煎熬,你还能从这一段中的哪些句子看的出来?找出“这时,裹着厚厚大衣的军官在凛冽的寒风中打颤……”这句对比句,引导学生体会。

12.尽管如此痛苦,炮手还是开了这一炮,齐读这句话并想一想炮手开了这一炮后得到了什么和失去了什么?

13.回到上课开始的问题:炮手为什么亲自炸毁了自己家的房子?引导学生理解。

14.一炮过后,炮手家灰飞烟灭,将军和炮手有什么不同的反应呢?

15.引导生找出有关段落,对比读,想一想将军为什么喝彩,炮手为什么流泪,领悟此处亦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16.当将军不解地问炮兵的时候,炮手是怎么回答的,齐读这段话。

(三)小结。

1.多么无私的士兵呀,此时炮兵如果站在你面前,你最想对他说的话是什么?

2.学生说出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师相机总结出奉献精神,并板书。

3.带着这种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四人小组合作、师生再合作读)

四.拓展延伸。

1.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普通的炮手,但他却为了祖国的利益做出了一件不平凡的事,他的这种舍家为国、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在我们身边、在我国历史上同样有过无数这样的英雄,说说你都知道有谁。

2.生自由说。

3.师出示课件(抗震救灾英雄图):大家一定不会忘记,在去年四川汶川县大地震中曾涌现出各种英雄,解放军叔叔的奋不顾身、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难忘。他们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拯救了成千上万人民的生命和财产。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他们的精神永远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五.课外积累。

师出示课件,展示关于奉献的名言警句,同时播放歌曲《奉献》。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记忆。

师总结升华。

六.布置课外作业:

1.续写:战争结束后,炮手回到家乡会发生什么事?

2.熟记文中的生字词。

七.板书设计:

炮手

|

|

奉献

[《炮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

《炮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 篇2

在学习中, 引导学生借助线条、符号、图形、文字等在题目上进行“标注”活动, 学生原来内隐的数学思维活动就变得直观可视化, 从无序到有序, 由模糊到清晰, 提升了学生的理解力和思考力,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笔者就以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的数学教学为例, 谈谈“标注”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一、借“标注”, 明算理

计算是数学的基础, 让学生学会正确快速的计算是课标的要求之一。教师在备课时总会想方设法让学生明确算理, 掌握正确的算法, 让历史的错误不再重演。借助标注可以促进算理的明晰, 算法的巩固, 实现算与思的结合、操作与思辨的联手, 使学生在标注“计算思路”中磨砺思维, 生成智慧。

在本册第四单元“乘与除”教学口算乘除法中, 学生往往会把简单的题目算错, 究其原因, 实为算理不明之故。为防范于未然, 教学中可采用标注之法, 让学生在明理基础上正确计算, 教师再也不会为“这么简单的题目也做错”而感慨叹息了。

在教学第一课时《小树有多少棵》 (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20×3、500×3时, 学生会依据课本例题说出:“先算2×3=6, 再在6的末尾添一个0”和“先算5×3=15, 再在15的末尾添两个0”, 进而总结出“先用乘法口诀算出0前面的数相乘的积, 再看因数中末尾有几个0, 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的结论。教学若到此为止, 学生难免会犯“重蹈覆辙”的错误, 学生还没有在真正意义上明确添0的算理。这时如给学生一个“拐杖”, 在口算过程中标注出算理, 20×3:2个十乘3等于6个十, 即60;500×3:5个百乘3等于15个百, 即1500。标注如下:

在口算除法第一课时《丰收了》教学60÷2、160÷8时, 把算理6个十除以2等于3个十, 即30;16个十除以8等于2个十, 即20。标注如下:

在口算乘法第二课时《需要多少钱》教学12×3、18×4时, 当学生说出乘法口诀后, 引导学生分别标注出同十位和个位相乘的得数, 再把上下两个数相加, 写出得数。标注如下:

在口算除法第二课时《植树》教学36÷3时, 根据算理3个十除以3等于1个十, 6个一除以3等于2个一, 引导学生标注如下:

口算中的标注既展示了口算的过程, 又强化了算理, 尤其对中下学生而言, 拄着标注的“拐杖”, 逐步形成计算技能, 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借“标注”, 明法则

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在教学混合运算时都会发现学生存在一个颇具代表性的错误现象, 哪怕是最优秀的学生也不可避免, 如下表中的错误题型, 学生往往会怎样好算就怎样算, 完全把运算法则抛到脑后。在教学中怎样避免学生出现这种无厘头的错误呢?我在本册第一单元“混合运算”教学中, 采用画横线和标上运算步骤的方法, 让学生标注出运算过程, 为法则开路, 凡解决混合运算的题型一律做到“一画二标三算”, 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口算乘法是从高位乘起的, 而竖式乘法是从个位乘起的, 为了避免口算造成的负迁移, 在第六单元竖式乘法的起始课《蚂蚁做操》教学中, 我引导学生用箭头和数字标注乘的运算顺序, 让乘的过程清晰可见, 既掌握算理又明确算法。标注图如下:

一次进位和连续进位的竖式乘法的教学难点在于“哪一位相乘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像12×5=510或12×5=50之类的错误也常见于学生的作业, 在教学时让学生边说过程边标注进“几”, 如12×5:二五一十, 写0进1 (标“1”) , 一五得五, 5加1等于6, 写6。118×7:七八五十六, 写6进5 (标“5”) , 一七得七, 7加5等于12, 写2进1 (标“1”) , 一七得七, 7加1等于8, 写8。标注如下:

“一画二标三乘”的标注方法, 化无形为有形, 化抽象为直观, 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特点, 在对比实验中, 添加标注的学生正确率明显高于不加标注的学生。

三、借“标注”, 巧计算

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教学内容安排在四年级上册, 那么, 是不是一定要等到运算律学了以后学生才能进行简算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在三上数学教材中就渗透了众多的简算思想, 教师要把握机会, 及时渗透, 让四上的运算律水到渠成。

本册第三单元“加与减”第一课时《捐书活动》 (三位数连加) 练一练第2题用竖式计算中, 有这样两道题:727+134+86、397+304+120, 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后进行讨论, 相同数位相加时除了从上到下依次相加的方法, 还有没有别的更好的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 学生总结得出“在相同数位上可以把能够凑成10的这两个数先相加”的结论, 教师顺势教给学生标注之法 (如下图) , 来体现“凑十”的简算思想, 同时, 要求学生在做连加的题目时, 做到“一看二标三算”。标注, 既提高了学生的计算速度, 又大大降低了计算的失误。

本册第五单元“周长”第一课时《什么是周长》试一试中有这样一道题:

课本上展示的计算方法如下: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 教材对三位数的连加已经有了简算的要求, 为了更直观地体现简算思想, 我在让学生观察加数特征时, 采用标注, 把能够凑成整百的数用线连起来, 并写出其得数, 方法如下:

有了以上的标注基础, 学生在解答练一练第3题时就很自然地将标注的方法加以运用。

在连加的计算中, 运用标注, 可化竖式计算为口算, 既是对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的有机渗透, 让简算过程外显, 减少书写步骤, 提高计算效率, 更是培养学生数感的有效方法。借助弧线, 让学生明确思考的依据和流程, 使思维由模糊、无形、随性变成清晰、有形、理性。

四、借“标注”, 厘关系

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一、二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了“比多、比少”的“相差”关系, 掌握“倍数”关系是课标对三年级提出的新要求, “倍”字句就成了反映数量之间关系的又一个载体, 通过对关系句的标注, 可以一针见血地厘清数量结构和数量关系, 找到解决相应问题的数学模型。

本册第四单元“乘与除”安排了“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这一内容一直是数学的一大难点。我采取“操作中建模, 标注中用模”的策略, 较好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需要多少钱》教材安排了如下问题:“皮球的价钱是18元, 小皮艇的价钱是皮球的4倍, 一个小皮艇多少元?”我引导学生借助标注倍字句明确:谁是小数, 谁是大数, 把小数看作1倍数, 大数就是这样的几倍数“,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多少, 所以用乘法计算。教学时, 先让学生画一画小皮艇的价钱与皮球价钱之间的关系:

再让学生说一说:什么价钱是小数, 什么价钱是大数, 求大数还是求小数?把谁看作1倍数, 谁的价钱是这样的几倍?是几个几元?并把“小皮艇的价钱是皮球的4倍”这句话变形为“皮球价钱的4倍是小皮艇的价钱”, 从而建立数学模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大数, 用乘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的几倍就是求倍数, 用除法。同时引导学生将“倍字句”中的数量关系标注出来:

所以, 求小皮艇的价钱列式为:18×4=72 (元) 。

第三课时《植树》教材安排了如下问题:

(1) 一双鞋的价钱是一副手套的几倍?

(2) 一双鞋比一副手套贵多少元?

引导学生标注如下:

(1) 一双鞋的价钱是一副手套的几倍?

对二年级已学的“相差”关系, 标注方法也作一个复习回顾, 标注如下:

(2) 一双鞋比一副手套贵多少钱?

列式为:55÷5=11, 55-5=50 (元) 。

通过标注, 学生对倍字句中隐含的数量关系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和更为理性的把握, 避免了机械模仿的浅层式学习;帮助学生厘清了差比和倍比关系中求大数算法的异同点, 沟通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培养了学生理性的思辨能力和符号表征能力, 促进了知识的正向迁移、整体建构和自由生长。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让学生所学的知识连线成网, 生成富有生长性、结构性、系统性的知识大厦和智慧宝藏。

五、借“标注”, 明意义

在某些概念教学中, 借助标注可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概念的含义, 加强对概念的深刻理解和正确运用, 从而促进数学概念的真正内化和建构。

在教学第五单元“周长”第一课时《什么是周长》时, 为了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这句话的含义, 可让学生动手操作, 沿着图形的边线描一描, 描图形的周长时要做到“从哪里开始, 就要回到哪里结束, 沿图形的边线描一周, 中间不能有间隔”。这时, 借用一个小小的圆点就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周长的意义, 在图形边线任意一个地方描一个小圆点, 标注出起点的位置, 然后沿着边线描, 若能回到这个点, 说明这个图形有周长 (如图1) , 若不能回到这个点, 就说明这个图形没有周长 (如图2) 。

标注小圆点, 在数下面的图形时就不会出现多数或少数的情况。

标注小圆点, 描边线, 在计算图形周长时就可以避免像求下图周长:4×6=24 (厘米) 之类的错误。

第八单元“认识小数”第一课时《文具店》练一练第1题中有这样一道题:矿泉水1.88元, 两个8分别表示什么?教学时我要求学生在这个小数对应数位的上方标注出“元、角、分”, 这样, 学生对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就有了清晰的理解, 整数部分表示“元”, 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角”, 就是8角, 小数点右边第二位表示“分”, 就是8分。标注如下:

借助标注, 使小数不同数位所表示的意义和元角分之间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 让抽象的小数的意义明明白白地摆在眼前, 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就深刻。

《炮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 篇3

《2011版义务教育阶英语课程标准》一级目标要求学生们能说出简单的英语歌谣;能在图片和动作的帮助下听懂和读懂简单的小故事;能做简单的角色表演;能看懂语言简单的英语动画,在学习中乐于模仿,敢于表达,对英语具有一定的感知能力;并使学生对接触的外国文化习俗感兴趣。

本教学设计的内容为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C 部分的Story time,整体教学思路设计如下图: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以动物为话题,重点是描述动物的体貌特征,通过设计的教学任务来训练Look at the… Its … It has…句型的使用。 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与三年级上册Unit 4 We love animals.认识小动物有紧密的联系,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部分动物的词汇。这个话题贴近学生生活,他们对描述小动物的体态特征比较熟悉且感兴趣,教学活动比较容易开展,可以在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适当进行拓展,以丰富学生知识。本课是第三单元的故事课,通过听说使学生掌握并运用与动物有关的目标词汇及介绍动物的常用句型。

Part C部分是故事课教学,是在学习完AB 部分关于描述小动物体态特征的形容词thin, fat, tall, short…以及语句Look at the… Its … It has…的语言基础上而进行的文本阅读。本故事通过两个主要人物Zoom和Zip比赛认识动物,重现了已学的部分动物单词和形容词,并拓展了新的动物单词lion, fox, wolf, zebra, gorilla and horse.以及句型: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all the animals.目的是想通过这样一个较为有意义的语篇,增加学生们语言的输入,使得学生逐步适应文本的阅读,培养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学生的情况:自然情况及学生的已知起点。

1.自然情况

本班学生总数40人,年龄在9-10岁左右。

约75%的学生当堂能接受新授课的内容,15%的学生需要课下向同伴请教才能理解新知识,还有10%的学生需要老师亲自指导才能理解新知识。英语学习习惯较好,能坚持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可以达到约60%。根据以上情况,将全班学生分为A,B两层,A层水平的学生理解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强,课堂积极参与,有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B层水平的学生理解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差,学过的知识不能灵活运用,没有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2. 已知起点

(1)话题方面:

本单元谈论的话题是动物。这个话题贴近学生生活,他们对动物介绍比较熟悉且感兴趣,教学活动比较容易开展,可以在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适当进行拓展,以丰富学生知识。

(2)知识方面:

学生此前已经学过Look at the… Its … It has…的句型,具有了学习本单元知识的认知前提。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进行引导。

(3)技能方面:

多数学生能够熟练介绍自己身边的小动物,能在视听时抓住细节信息。

(4)态度方面:

多数学生喜爱并重视英语。

三、教学目标分析

经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认真分析,按照《2011版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制定的本单元的教学总体目标为:

(一)语言技能目标

全体学生能够用本单元所学目标词汇及句型熟练并正确地用英语描述小动物的体貌特征。B级的学生能够介绍动物的名称。A级学生能够通过动物的体貌特征用英语进行描述与交流。

(二)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在课堂交流中,注意倾听,认真思考,积极运用所学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遇到问题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通过主动认知与动物相关的语言知识和合作学习,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关爱,更加珍惜身边的动物,培养学生们的内省智能和逻辑表达能力。

在以上的总体教学目标指导下,可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细化为以下几方面:

1.语言知识目标

(1) 能够在图片、实物或动作的帮助下,听说、认读动物类单词lion, tiger, fox, wolf, zebra, horse, gorilla, monkey.

(2) 学生能在图片、动作、老师的帮助下读懂故事的大意。

(3) 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境与同伴之间运用语句: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all the animals. A tiger and a lion.进行交流。

(4)能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使用功能性语言:Yes! Right! Good! 肯定他人的回答。

2. 语言技能目标

(1) 听:能听懂故事大意。

(2) 说:能利用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与同伴进行交流,介绍小动物。能使用功能性语言:Yes! Right! Good! 肯定他人的回答。

(3) 读:能读懂故事,并从故事中快速找到相关信息。

(4) 演:能为故事配音。

3.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具有热爱动物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4. 文化意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象征性动物。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一)教学重点

有关动物的词汇;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all the animals.在具体情境中的应用;以及使用Yes! Right! Good! 肯定他人的回答。

(二)教学难点

根据图片或动画复述故事,给故事配音。

五、教学过程设计

Step 1. Warming up and leading in

1. Free talk

设计意图:师生间的日常会话交流,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做好课前预热。

2. Lets chant(播放三年级上册第39页的歌谣)

文本如下:

Look at the cat, it is fat.

Look at the pig, it is big.

Look at the dog, its on the log.

Look at the duck, its in the truck.

Look at the bear, its on the pear.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三年级上册以动物为主题的歌谣导入,为学生复习部分动物的名称以及本单元学习的形容词fat, big和语句Look at…,歌谣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简单易懂,节奏感强,琅琅上口,迎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将已学知识进行复习。

3. Puzzle

为学生们讲述“懒羊羊”寻找食物的故事,从而引出单词apple, nine, ice, milk, arm, leg,并让学生们根据图片所代表单词的首字母,组成核心词:animal。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的“懒羊羊寻找食物”的故事,使这些单词能具备故事间的相互联系。故事情境的创设,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们猜谜的兴趣和参与的热情,将其六个单词的首字母组成“新单词”animal。 核心词的引出,使师生之间拥有交际的话题: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Step 2. Revision and presentation

1. 目标词汇的引入

引导学生说出动物类名称。笔者预设了两种情况:一种是学生能够说出已学的动物类单词,如:cat, dog, duck, monkey等,不能说出本课的目标词汇,如:gorilla, lion, zebra等。学生可通过观看动画,进行有意义的语言输入,使学生逐步适应文本阅读,在语篇中学习新词汇。第二种情况是,B类学生能够说出已学的动物类单词,A类学生通过自主预习能够说出故事中部分动物名称,此时要抓住学生自己所构建的文本信息,对新单词先行输入。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说出所认知的动物名称,和学生共同建构本课的文本信息,改变了传统教学的直接呈现新知,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积极思考的能力。在必要时予以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学生们回答完自己所知道的所有小动物的名称之后,老师用自己的肢体语言为学生们表演其它动物来补充学生们的答案。根据师生的“合作”,数一数所知的所有小动物的种类,在具体情境中使用语句:I know all the animals.

设计意图:将小动物的名称呈现于黑板上,并带领学生一同数小动物的种类。在具体的情境中引出故事中的目标语句:I know all the animals!

2.真实情境的创设,对已知语言进行有效复习

为学生们创设了真实的情境:The animals live in a zoo.并用神奇的魔法,将其动物园的大门打开,出现了小动物panda, elephant和bear.并要求学生们用本单元所学语言知识Look at the… Its … It has…对动物们进行描述。

设计意图:通过描述小动物的体态特征,帮助学生们复习第三单元已学的语言知识,并为”故事中”的学习做好铺垫。

3. 故事主要人物的巧妙引入

巧妙利用最后一只bear的出现,将“动物”转变成了故事中的人物“Zoom”,开始“故事中”的教学。

设计意图:由动物bear引出Zoom,再由Zoom引出Story time,这样的设计很轻松的由“故事前”过渡到了“故事中”。而此时,词汇输入还未完成,还有待于学生自己在文本中发现。

4. 故事文本的呈现

接下来与故事文本进行链接,让学生们带着问题观看故事的动画,使学生们从视、听、想等多角度对故事的内容进行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第三个问题的呈现:Do you know the names of these animals?使词汇的输入基本完成。

(1)问题的呈现

Question: How many animals can you see in the story? (Except Zoom and Zip)

(2)观看动画,初步感知

设计意图:通过第一次观看动画,使学生们初步了解故事内容。先提出问题,能使学生们更积极的熟悉故事内容,进行思考。

(3)问题的升华

Does Zoom know all the animals?

Do you know the names of these animals?

(4)再观动画,完成目标词汇的输入

让学生们带着第二个问题,再次观看故事动画,并由此问题的呈现,使词汇的输入基本完成。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给学生们功能性语言的使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使用功能性语言:Yes! Right! Good!肯定他人的回答。

帮助学生熟悉小动物的名称,并在适当时运用句型:Its … It has …来帮助学生熟悉动物的体态特征,在形貌相似的动物之间还可以让学生模仿做动作,如:Act like a gorilla. /Act like a monkey…

设计意图:此部分的设计突出了英语课堂的特色,让学生们愿说、敢说、并有内容可说。给学生足够语言可发展的空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Step3. Practice

1. 认读单词比赛

设计意图: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为了提高他们的词汇认读能力,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开展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和想象力并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活动或游戏,帮助学生提高单词的认读能力。于是笔者运用TPR全身反应法,设计了“认读单词”比赛的环节,此环节通过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孩子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加深对故事中出现的八种动物单词的记忆。激烈的音乐,从听觉上调动了学生们积极回答问题的热情;快速出现的动物图片,在视觉上激发孩子们积极思考和迅速认读单词的兴趣。通过比赛的形式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2. 跟读、模仿

设计意图:在故事文本的处理上,笔者进行了听说、模仿的训练,对学生进行听力输入,和语言的输出,并巧妙地发挥了点读笔的作用,方便了学生的跟读、模仿,并及时强化了学生的语音、语调。使我的课堂改变了传统课堂中“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实现了“人机交流”的操练,提高学生们的兴趣。

3. 复述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对故事文本的三次听说、模仿,实现让学生对照板书进行语言的输出,复述故事的内容。在看文字进行语言的输出后, 对学生们的能力进行了强化性的训练,看图片复述故事,和看无声的动画进行配音。这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使用语言的真实环境,使学生在听说训练后,将所学知识直接运用于交际活动中。

Step 4. Production

Group Work

学生对故事文本内容进行了几次输入与输出之后,为了使学生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目标语言,与同伴进行交流,笔者设计了Group work的小组活动环节。活动中,主要以六人一小组为单位,运用老师给提供的动物玩具,和所提示的本单元和故事中的主要目标语言进行组内交流,活动时间大约为4—5分钟。活动中,采用轮流扮演B同学的角色,与组内的其他成员进行介绍并描述小动物。

设计意图:希望通过此环节的设计,能够给予学生们充分发挥语言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们与同伴进行合作的能力,体现出学生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Step 5. Extension

Good to know & Homework

设计意图:学生们已经了解并简单运用了所学的目标词汇和句型,接着通过我对教材的整合,将第一单元所要介绍的一个文化背景,kangaroo, eagle, beaver, panda等动物所属的国家放置Good to know部分,使其在动物教学单元更能拓宽学生们的眼界,培养学生们爱护并保护小动物的情感。最后,通过作业的布置,培养了学生们用英语表演小故事和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设计

(一)评价内容

1. 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

整个教学设计以完成不同任务为导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活动的设计者和知识的引导者,在真实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整节课活动设计层次清晰,语言讲解重难点突出。

2.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根据所预设的教学目标,所检验到的学生学习效果是:通过练习,95%的学生能够在图片、实物或动作的帮助下,听说、认读故事中的动物类单词;80%的学生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境与同伴之间运用语句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all the animals. A tiger and a lion.进行交流。100%的学生能会使用功能性语言:Yes! Right! Good!肯定他人的回答。75%的学生能够根据图片或动画复述故事,给故事配音。

(二)评价方法

本节课采用了多种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1. 口头表扬

课堂上教师不应吝啬言语和时间给学生以口头表扬。在口头表扬时要注意语言的丰富性:Cool! Great! Super! Wonderful! So brave……这些简单的语句无不鼓励着学生树立自信。

2. 体态语言

评价并非一定要通过语言。通过老师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安抚的动作就可以传达对学生的赞赏和认可,给他们以成就感和愉悦感。

3. 奖励制度

在教学中设立一些奖励制度作为评价的方式,把表现出色的学生名字写到圣诞树上;给合作默契的小组贴上小星星;给进步飞快的学生敲上一个笑脸……以丰富的评价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主动参与的欲望。

4. 小组评价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4

新的一学期在孩子们拿到新书那一刻的欢呼声中开始了本学期,由于学校某些人事变动,我改为担任三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承蒙学校领导看中的同时,自己也倍感身上所肩负的责任之重大。三年级是小学教育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它好比是建房子中的柱子,一座房子已经有了基础还不行,要想继续往上建造,必须要这栋梁柱够结实才行,所以,三年级的知识在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俗话说,战士不打没有准备的仗,要想较好的完成好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我在认真阅读了教材后,对本学期,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作如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

教材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吸收了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致力于改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在课堂中推进素质教育,力求体现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目的是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运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事实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共有107名学生,他们是一群活泼、天真、烂漫的少年儿童。虽然多数是留守儿童,并来自龙村镇的各个村,但是他们却关系融洽,团结一致,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两班学生天真伶俐,品德良好,乐于助人,能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多数学生有强烈的进取心。他们通过学习课本的有关文章,受到一定的教育:如热爱劳动、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奋发向上,关心他人,做事一丝不苟,待人真诚,做事认真负责等。但个别同学认识不够,纯粹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这样的学生应该给予正面引导。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三、教材分析:

这一册实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四则计算的知识与能力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小学阶段计算教学的分量比较重,但是它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通过计算教学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从而感受数学的价值,为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打下基础。

2.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传统的小学几何教学侧重于常见几何图形的认识和长度、面积、体积的计算,而这些内容的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无论在学习素材方面还是在实践操作方面都显不够。本册实验教材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安排了“位置与方向”“面积”两个单元。

3.结合现实问题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在前几册实验教材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用简单的统计图表表示统计的结果,学习了根据统计图表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等。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初步经历了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建立统计观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解决问题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在前几册教师教学用书中,我们已经比较详细地阐述过本套实验教材,以《标准》的理念为依据,在解决问题方面采取的措施,在此不再赘述。本册实验教材作为第一学段的最后一部分教学内容,仍然注意将解决问题的教学融合于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同时在“解决问题”和“数学广角”单元以及数学实践活动中,加强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教学,使学生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参与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进而奠定发展更高素质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本套实验教材总体设想之一是: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地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据此,在本册实验教材的“数学广角”单元中,安排了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的教学。这些数学思想方法不仅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是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例如,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学生在开始学习数学时就开始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了。等量代换是代数思想方法的基础。同时这些数学思想的引入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教材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序地、严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同时使他们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三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自然与社会现象有了一定的好奇心。此时需要教育者进行有目的的启发与引导,把孩子的好奇心转变为求知欲,逐步形成稳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本册实验教材不仅内容涉及数学教学内容的各个领域,为学生探索奇妙的数学世界提供了丰富素材;而且注意结合教学内安排了许多体现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数学史实等,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丰富多彩、充满魅力,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1)提供丰富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材。

(2)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

(3)增加自主探索、设计与制作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内容及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一、元、角、分与小数;

二、对称、平移和旋转;

三、乘法;

四、面积;

五、认识分数;

六、统计与可能性。其中、乘法、面积、认识分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5.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措施:

本班学生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表内乘法,能提出并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为了在本学期取得较好的成绩,我制订如下教学措施:

1、深钻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备好课,好课,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2.、改进课堂教学,加大课堂密度.运用激活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

兴趣.3、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及时反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4、注意落后生的辅导工作,力争使他们逐步赶上来.5、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训练,并注意他们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6、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长补短,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

7、广泛阅读各类书籍,不断充实自己,开拓思路。

8、加强集体教研,掌握上下两个年级的知识衔接,深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按照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教学。

9、用好教材,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加强引导。

10、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知识要有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进

行。

11、注重培养学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

12、加强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六、教学进度:

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59课时的教学新内容,其中练习机动课自行调整。

(一)、位置与方向(5课时)

(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3课时)

1.口算除法 „„„„„„„„„„„„„„3课时左右

2.笔算除法 „„„„„„„„„„„„„„9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统计(4课时)

1.简单的数据分析 „„„„„„„„„„„2课时左右

2.平均数 „„„„„„„„„„„„„„„2课时左右

(四)、年、月、日(5课时)

制作年历„„„„„„„„„„„„„„„„„„1课时

(五)、两位数乘两位数(8课时)

1.口算乘法 „„„„„„„„„„„„„„3课时左右

2.笔算乘法 „„„„„„„„„„„„„„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六)、面积(7课时)

(七)、小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八)、解决问题(4课时)

设计校园„„„„„„„„„„„„„„„„„„1课时

(九)、数学广角(2课时)

《炮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 篇5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周长。

3、了解借助生活媒体测量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周长的测量方法

4、感受周长与生活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建立周长的概念。

教学难点:能从各种具体物体中正确找出物体表面的周长。

教学准备:课件、带图形的练习纸40份、教具图形4个、水彩笔(学生准备)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已经预习过了,从字面上理解,你觉得什么是周长?(指名回答)

过渡:物体外围的边线一周的长度,就是周长。那么树叶的周长是指它的哪部分?

(示课件)

二、感受周长

1、  感受实物的周长

学生看四只甲虫爬过树叶的动画,并说说三只甲虫爬过的痕迹有什么不同,指出树叶的周长是指哪部分。

(提示:从起点开始,又回到起点。)

结语:小甲虫从树叶的某一点开始,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周,又回到了起点,这一周的长度,我们就把它叫做树叶的周长。

板书:边线  周长

过渡:树叶有周长,那么天天陪伴我们学习的课桌,数学书,(偏板书:课桌、数学书)它们的周长又是指哪部分呢?

摸一摸课本、课桌的边线,摸时用指尖去摸,并说一说它们的周长分别是指哪部分。(我从这里开始摸一圈,经过的边线就是书的封面的周长。)(几名学生重复说)

2、  感受图形的周长

(1)       刚才我们摸到的都是物体表面一周的边线,那么这里有一些平面图形,(师示教具图形)

(                                )你能描出它们的边线吗?试试看。

学生自己描,师巡视(在巡视过程中了解学生情况,寻找提高的对象)

描好后,师先取两名同学的作业展示,并对全班的作业作出简单评价。

师相机问:在这几个图形中,你最喜欢描哪一个?为什么?

根据生说的图形特点,师板书:曲    直

小结:刚才我们一起感受了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周长。

图形内部边线是否也为周长(书P45第一题,说一说它们的周长是指哪部分?)

三、感知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那么,刚才所描的四个图形当中,三角形的周长指的是哪里?(三条边的长度之和)正方形呢?圆形呢?花形呢?

请你从四个图形中选择两个图形,量一量各边的长度,再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它们各自的周长。

学生独立测量、试算,师巡视个别指导。

学生汇报计算方法及结果(学生把计算过程板演在黑板上对应图形的下方)

问:你是怎么计算三角形周长的?(根据学生所说,师板书:量  算)

剩下的两个图形(               )大家怎么没有选择呢?(学生自由说)

追问:难道我们就没有办法知道曲线围成的图形的周长吗?

学生思考、交流后,汇报。师整理学生发言并形成板书:圆  滚

课件演示圆的周长的测量方法。

小结:由直线围成的图形的周长,只要知道各边的边长,再将围成图形的所有边的边长加起来,就能知道图形的周长。(板书:各边长之和)

而由曲线围成的图形的周长,我们可以想办法把它们一周的边线化曲为直,测量出它们的周长。(板书:化曲为直)

四、练习

1、判断:课件

2、口算周长。课件。

3、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它们的周长一样吗?出示:

(师现场演示:第二个正方形剪去四分之一)

课件演示。

小结:都看清楚了吗?移动这种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观察与判断图形的周长。

2、指导完成书P45第三题的图(1)

这里还有两个大小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经过裁剪,变成书P45第三题的图(1)的样子,它们的周长一样吗?

看一看,议一议。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周长,你现在觉得周长就是什么?

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方面用到周长吗?(腰围、鞋底等)

六、生活中的数学(课件演示)

根据头围的大小,选择大小合适的帽子。

根据胸围的尺寸,选择合身的衣服

板书:

周 长

曲              化曲为直

圆 滚

边线                                                周长

直        各边长之和

《炮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 篇6

(二)》教学反思

在本次我校举行的公开教学活动中,我执教的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乘法》第三课时的内容《队列表演

(二)》。

本节课是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竖式计算,掌握其计算程序,理解其计算的道理;特别要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竖式与一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竖式从内容到形式之间的实质性的联系。这样就为四年级学习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打好了基础,即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乘法的计算程序迁移到两位数乘三位数的情形。基于以上问题,我对这节课进行了精心设计,在与同学们共同学习完这一内容后,自我感觉做到了以下几点:

1.注重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

学生虽然在乘法的进位方法,笔算顺序和数位的对齐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计算作为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应该还是教学的重点,所以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理清:乘的顺序,理解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成第一个乘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的道理。

经历再次圈点子图的过程,结合点子图说明乘法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意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2.注重先学后教、自主探究,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课上先让学生尝试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在遇到问题时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再展示学生的做法,这样既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突显了教师的引领者的角色,更使学生加深了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算理的理解。

需要改进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自主探究展示交流”环节,效果不理想。

在展示学生的计算过程时,应该让学生说自己的想法,形成辩论的场面,那样学生对算法能理解得更透彻。再者老师在此处也没能及时地点出本节课的关键点,即第二次计算的结果写的位置和理由,是不应该出现的失误。

2.在这节课上我担心时间不够,有的地方没有充分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而是自己讲解代替了学生以至于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培养。长此以往遏制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因而要课堂中教师要敢于放手,学生发生错误或迷茫时要有耐心,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当学生发生错误时,要给予学生充分反思的时间,进行自我分析并加以适当的肯定和鼓励。

《炮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 篇7

本册课文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有的充满童趣,有的表现出睿智;有的凸现了大自然的瑰丽神奇,有的赞美了人类美好的情感和高尚品德。本单元的主题是“尊重与平等”,通过诗歌和伟人的故事,使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会尊重别人,树立与人平等相处的思想。本单元共安排了三篇主体课文:《最美的花束》《“这个规矩不能有”》《苏珊的帽子》,本课讲述了彭总在逛公园时发现公园闭园专门接待他,教育工作人员不能搞特殊化的事,赞扬了彭总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与人民群众平等的好品质。本文的课题是学生需要重点理解的地方,在教学时应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如分角色朗读,男女生对读,师生对读等,通过抓住彭总的动作、语言、神态来理解人物品质。

二、学情分析

本课所面对的是小学三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他们已能够阅读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并在阅读中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向往美好的情境,懂得文章蕴含的浅显的道理。并且能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搜集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本课的学习应鼓励学生收集有关彭德怀其人其事的资料,更深入地了解彭总的伟大人格,通过人物的语言及行为重点理解课题,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三、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纳闷”、“辩解”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彭总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与人民群众平等的好品质。

3、能够通过多种方式查找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激发学生对革命前辈的热爱之情,懂得尊重别人,学会与人友好相处,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题,以感情朗读为主,着重读好对话,通过人物的语言及行为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五、教学设想

本课教学始终贯穿以学生的读为本,在读中感悟,体验情感,通过分角色读、男女生对读、师生对读等多种形式进行人物对话训练,深入体会彭总不搞特殊化,与人民群众平等的高尚品质。注重学生语文能力、创新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针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放手让他们自己去阅读、思考、想象,在读、悟、讨论等学习活动中,培养朗读、创新、想象能力。重视学生查找、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组织好合作学习活动,在重点、难点上给学生一些必要点拨,当好引导者。

六、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七、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查找有关彭德怀同志的资料;教师准备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引导提问。

1、板书课题,齐读。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

2、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确定学习目标:

可能1:这“规矩”指什么?为什么这个“规矩”不能有?

可能2:这句话是谁说的?为什么要以它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容易读错的地方多读几遍。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发现问题的能力。]

2、交流在阅读过程中易错的地方,教师重点指导“辩”的书写。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分类,即容易读错和容易写错的字词。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发挥主体作用,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

3、指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及课文的朗读情况,评议时鼓励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精读课文,情感体会。

1、默读课文2-10自然段,思考:“这个规矩”指的是什么规矩?你认为彭总是个怎样的人?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划出相关的语句。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

2、小组讨论交流。

[在学习中合作,在学习中倾听,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鼓励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其思考、比较。]

3、指生交流本组的理解,抓住关键的词语、句子谈自己的体会,相机指导感情朗读。[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引导学生从具体句子、自己的生活实际谈理解体会,鼓励多渠道感悟内容,体会人物高尚品质。]

(课件出示课文内容,重点指导:描写彭总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

(1)傍晚,彭总穿着便衣,叫汽车停在离公园还有一条街的地方。

(2)彭总进门走了几步就停了下来,问警卫人员:“你们搞的什么鬼?”

(3)“休息?休息为什么叫我们进来?”彭总冲着所有的工作人员说,“你们说,是不是你们把群众赶跑了?”

(4)“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么大一个公园,我们来了,别人就不能来?这个规矩不能有!”

(5)彭总反身走出了公园。

4、在预习的过程中,通过查找资料,你对课文的主人公彭德怀同志还有哪些了解?

[培养学生搜集、查阅、整理资料的能力和习惯。]

5、课件出示彭德怀同志生活工作片段。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彭德怀,加深对彭德怀同志以身作则,与人民群众平等的好品质的体会。]

6、朗读课文。

[通过分角色读,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小组合作读等形式,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产生共鸣,体会彭德怀同志的高尚品格。]

(四)课堂小结,深化感情。

彭德怀同志这种与人民群众平等的好品质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但这只是咱们国家领导人的一件很普通的小事,还有许许多多发生在伟人身上的感人故事,希望同学们课后通过阅读、上网、询问等多种渠道进行了解。

[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教给查阅资料的途径,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五)作业设置

以下的两个题目,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可以进行选择:

1、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感触?写一写。

2、你还了解哪些伟人感人的故事,与家长、老师、同学交流交流。

九 案例点评

本节课,教师较为准确地把握住了本文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目的,确立了“以读为本,引导感悟”的教学思路。

1、以读促悟,以悟促读。整个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充足的朗读课文的时间,从开课的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指名读课文,到默读、有感情的朗读重点句子边读边谈体会,再到分角色读,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小组合作读等,这一系列的读,读出了层次,学生在读中感悟到了彭德怀同志的高尚品质,悟出之后再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对伟人的敬佩之情。充分的读书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

2、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积极探究。课始,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并和学生共同梳理疑问,以此开放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质疑中明确学习的方向,唤起主体意识积极参与,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学生对彭德怀并不了解,学习课文会有一定困难。课前,让学生自己查阅有关彭德怀的资料并作整理,课堂上进行交流,使学生更深刻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情感。课后布置作业再让学生查找资料,并启发资料来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点评:青岛市市北区教研电教室 颜秉君)

《炮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 篇8

【课标定位】: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教学重点】:了解大禹是怎样不辞辛苦并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疏通河道,制服洪水的。【教学难点】: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理解伟大英雄的由来。【自学指南】:自读课文两遍 【自学测评】:开火车读生字 词语 【情景引入】:介绍治水英雄 ——大禹。【核心活动】: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滚滚洪水及大禹的画像,让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用自己的话介绍治水英雄 ——大禹。

二、初读课文,解决文中生字。

1.自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想办法解决。2.读文检测生字:指名分段读文,随机正音。

三、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对课文内容质疑:大禹为什么要治理洪水?它治水的方法与父亲有何不同?治水过程中他付出了怎样的辛苦?

2.再读课文,解决提出问题:找出文中的有关句子读一读。

3.重点体会在治水过程中付出的辛苦:

(1)你从那体会到的?为什么?抓住重点词句理解。

(2)分别想像大禹三次路过家门时感人的情景,说说他当时会想些什么?体会大禹为了治水不顾个人生活幸福的高尚情怀。

4.怎样才能读出大禹无私奉献的精神? 指名读,生评价,再齐读。

【课堂小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获得了哪些知识,懂得了什么道理?

【反思提高】:

【课 题】:大禹治水 本课共2课时,本节第2课时 【课 型】:新授课

【课标定位】: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禹无私奉献的精神。

2.完成语文天地的有关内容。

3.指导写字。

【教学重点】:了解大禹是怎样不辞辛苦并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疏通河道,制服洪水的。【教学难点】: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理解伟大英雄的由来。【自学指南】:自读课文两遍 【自学测评】:开火车读生字 词语 【情景引入】:介绍治水英雄 ——大禹。【核心活动】:

一、回忆课文内容,进一步体会大禹无私奉献的精神。

1.讨论: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2.让我们带着对大禹的敬佩之情再次读课文。

3.组织学生讨论: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4.归纳:这种公而忘私的精神受到百姓的赞颂,人们为了感谢禹的功劳,称他为“大禹”。他的精神值得后人继承发扬。

5.讲一讲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同桌同学讲)

6.完成语文天地。

二、采用多种形式读三则名人名言。

1.同桌交流你对这三句话的理解。

2.指导背诵。

三、指导写字:

1.出示11个生字,指名读字音。

2.说说写这些字时应注意什么?

3.抄写生字。

【课堂小结】:学了这篇课文,你获得了哪些知识,懂得了什么道理?

【反思提高】:

【课 题】:炮手 本课共2课时,本节第1课时 【课 型】:新授课

【课标定位】:体会炮手为了国家的利益,从作战的全局着想,而牺牲“小我”的精神。【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炮手为了国家的利益,从作战的全局着想,而牺牲“小我”的精神。

3、抓住人物对话,理解说话时的心情,从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理解说话时的心情,从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炮手为了国家的利益,从作战的全局着想,而牺牲“小我”的精神。【自学指南】:熟读课文两遍 【自学测评】:自读课文词语 【情景引入】:炮手是干什么的? 【核心活动】:

一、直接导入: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

1、问炮手是干什么的?

2、播放炮声,随着一声声炮响,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跨越历史长河,走进一百多年前的一个冬日.(出示第一段文字,齐读,问你读懂了什么?)

3、师小结:德国军队侵入法国巴黎郊外,法国人民为了不让自己的国土被侵略,奋起反抗。这是一场正义的,保卫家园的自卫战争。

二、初读课文,认识文中生字词。

1、自读课文,画出文中不认识的生字。

2、检测生字,板书词语,指名认读。

三、学习课文。

1、再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明明知道是自己的房子,为什么还要瞄准开炮?

3、师创设情境:同学们,这间房子就是炮手幸福美满的家啊,他从小在这里生活,他的美好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现在让他亲自炸毁自己的房子,他的内心怎么能平静下来呢?我想,他肯定是进行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才做出决定的。

4、细读课文,在文中画出表现炮手脸色变化的有关句子,读一读。

(1)炮手脸色是怎样变化的?苍白、煞白、惨白这三个词语都是描写脸色不好的,你知道他们有什么区别吗?

(2)什么原因造成脸色发生这样的变化?由此可以推测出炮手紧张的心情也在加剧。

(3)你能想象出他当时心里想什么吗?结合将军和炮手的对话:当将军用望远镜瞭望河对岸的小村时,当将军特指那间红瓦白墙的房子时,当将军命令炮手向房子开炮时,炮手心里又是怎样想的?

(4)出示脸色惨白的段落:炮手心情怎样?此时,炮手又是怎么想的?体会炮手矛盾、痛苦的心情。并指导朗读。

(5)最后,炮手做出了什么决定?此时你对炮手产生怎样的感情? 【课堂小结】:学了这篇课文,你获得了哪些知识,懂得了什么道理?

【反思提高】:

【课 题】:炮手 本课共2课时,本节第2课时 【课 型】:新授课

【课标定位】:体会炮手为了国家的利益,从作战的全局着想,而牺牲“小我”的精神。【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炮手为了国家的利益,从作战的全局着想,而牺牲“小我”的精神。

2、抓住人物对话,理解说话时的心情,从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理解说话时的心情,从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炮手为了国家的利益,从作战的全局着想,而牺牲“小我”的精神。【自学指南】:熟读课文两遍 【自学测评】: 【情景引入】: 【核心活动】: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学生读一读。

2、朗读课文。

3、导入:要亲手炸毁自己世界上仅有的一点财产,对一个炮手来说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呀!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通过炮手神态的变化,体会他在这一过程中复杂的内心世界。

二、朗读课文,理解体会

1、教师导读:亲手炸毁自己仅有的一点财产是多么不容易呀,炮手的内心世界在这一任务的执行过程中是怎样斗争的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找出描写炮手神态词语彧句子。

2、指名反馈。(脸色苍白脸色煞白脸色更加惨白了炮手前额上却滚下了大粒的汗珠炮手的脸颊上流下了两行热泪低沉)

3、引导学生用“金钥匙”中的方法区别“苍白”“煞白”“惨白”的意思。(苍白:白色中微显青色,灰白,(脸)没有血色;煞白和惨白的程度比苍白更深,暗淡而苍白)

4、联系课文内容,想像在炮手脸色变苍白、煞白、惨白的这一过程中,炮手的心理活动。

5、教师小结:是呀,炮手的心情是复杂的,他心痛、他舍不得,却又觉得应该炸毁房子,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炮手这种矛盾的心理,6、分角色朗读,读中体会炮手的内心世界,流露出我们对炮手的敬仰之情。

三、课时总结

1、教师启发:多么普通而又伟大的战士呀!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他毅然地把自己在世界上仅有的一点财产炸毁了。你们想对他说什么呢?

2、教师总结:炮手公而忘私,顾全大局的精神感动着我们,也鼓舞着我们,希望同学们也能像炮手一样,做一个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人。

【课堂小结】:学了这篇课文,你获得了哪些知识,懂得了什么道理?

【反思提高】:

【课 题】:《语文天地十》本课共3课时,本节第1课时 【课 型】:新授

【课标定位】:引导学生对本单元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提升。

【教学目标】:1.完成语文天地“日积月累”的部分。2.区别同音字、正确书写,积累词语、区别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读音,能够用多音字组词。3.阅读短文。【教学重点】:能够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教学难点】: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读懂短文 【自学指南】:自己预习,完成语文天地的练习题。【自学测评】:同桌之间互相检查、互指错误。

【情景引入】:学习完本单元,今天我们来复习一下本单元的知识。

【核心活动】:

一、同音字、形近字组词。

1.出示卡片,学生认读。2.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字的特点。3.指名口头组词。4.引导学生记字形。

二、抄一抄。

1.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读一读。

2.说说这些词语在抄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3.学生抄写词语。4 指名读一读。

三、读一读《小河的歌》,填上合适的词语

1、学生完成练习。

2、集体反馈。

(分享快乐,服从分配,瞄准房屋,忍受痛苦,浇灌禾苗,播种希望。)

3、读一读。

四、读一读,背一背

1、学生自由读句子。

2、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3、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小结,点明这些句子所表达的主题:奉献。【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反思提高】:

【课 题】:《语文天地十》本课共3 课时,本节第2课时 【课 型】:新授

【课标定位】:引导学生对本单元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提升。【教学目标】:1.阅读短文,理解奉献的内涵意义。2.续编《炮手》 【教学重点】:能够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

【教学难点】: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读懂短文。续编《炮手》 【自学指南】:完成语文天地的练习题。

【自学测评】:同桌之间互相朗读课文、互指错误。

【情景引入】:今天我们继续来复习一下本单元的知识。【核心活动】:

一、阅读《邮箱里的花束》

1、学生自由读课文。(1)准确、通顺地朗读短文。(2)思考: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教师出示部分词语,检查大家的认读情况。

娜塔娅 偏僻 婶婶 大街 郊外 皱纹

3、指名反馈: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娜塔娅经常帮助邮递员分发邮件。一个星期天,女教师什么也没有,为了不让女教师失望,她到郊外采了一束野花放在女教师的信箱里。)

讨论:女教师没有信件,娜塔娅为什么要采一束鲜花放在女教师的信箱里?(娜塔娅知道每次收到信件,女教师都会很高兴。如果今天女教师没有收到信件,女教师会伤心难过,为了让女教师不伤心,能收获快乐,所以娜塔娅采了一束鲜花放在女教师的信箱里。)

4、教师:从小姑娘的身上,你们得到什么启发?(处处为别人着想)

5、教师小结:是呀,只是一束鲜花就使女教师收获了快乐,娜塔娅有一颗美好的心灵,她时刻为别人着想,真是一个好孩子。

二、课文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时刻为别人着想的好姑娘——娜塔娅。希望同学们能像她一样拥有一颗善良的心,时刻为他人着想,给别人带去快乐。

三、续编《炮手》

1、读课文《炮手》。

2、引导学生找出表现炮手感情变化的词句。

3、指名反馈,教师出示体现炮手感情变化的词语:惨白等。

4、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体会炮手的情感和性格特点。

5、引导学生想象,炮手回到家乡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学生自由反馈,拓宽思路)

6、指导续写。(1)大胆地想象。

(2)注意炮手的特点和性格与原文一致。

(3)注意想象的合理性。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反思提高】:

第3课时习作讲评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优秀习作、修改病文,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习惯,让学生初步掌握写景的基本方法,提高习作水平。

2、通过评改,教给学生修改习作的方法。

3、鼓励并引导学生欣赏他人的习作,从中再次改进自己的文章。教学重点:学习习作中自改互评修改方法。教学难点:学习围绕习作要求进行点评。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课件出示习作要求,学生齐读习作要求。

通过复习习作要求让学生明白习作写些什么。

二、榜上有名(课件出示习作中写得较好的学生及其作品名)

抓住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及时发现学生习作的进步,及时鼓励,让学生感受到习作进步的喜悦,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习作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爱上习作。

三、佳作欣赏

1、全班同学默读优秀作文。

2、生交流感受。

3、教师总结优秀作文好在哪里。

(通过佳作欣赏,使学生明白习作的方法,同时也刺激其他学生把习作学好的愿望。)

四、精彩放送

引导学生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培养他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增强其习作的自信心。

五、出谋划策(课件出示病文)

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这篇文章有什么毛病?

2、学生说说文章的毛病。

3、学生按修改要求自行修改习作。4、合作交流修改意见。、全班交流修改。教师随机评点。

6、小结并出示修改方法。

7、学生齐读修改方法。

六、修改完善

依据评改目标进行评改克服了无序、盲目、片面等现象,使评改有序进行,提高修改的能力,通过相互修改习作让学生在评改中领悟习作的门道再修改自己习作中的问题使学生掌握修改方法,提高自改能力

上一篇:久久难忘的寒假生活作文下一篇:群安员培训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