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雅舍谈吃》散文集:《关於蘋果》

2024-08-31

梁实秋《雅舍谈吃》散文集:《关於蘋果》(精选4篇)

梁实秋《雅舍谈吃》散文集:《关於蘋果》 篇1

梁实秋《雅舍谈吃》散文集:《关於蘋果》

我一向不爱吃苹果,倒不是为了西方人传说夏娃吃了禁果而犯了世世代代的滔天大罪,亚当吞了苹果而卡在喉咙里变成为喉结,因而产生反感。我对这秀色可餐的果实发生反感,是因为幼时在北平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有机会亲近它的颜色,年关将届预订的苹果便盛在糊纸的笼筐里挑到了家门,五只成一单位放在高脚锡盘上,佛龛前四盘,祖先牌位前四盘,白里透绿,绿里透红,看得孩子们馋涎欲滴,要等到正月十五撤供,才能每人分上一两只,那时节由于烟薰火燎,早已成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了!

这种苹果后来好像渐渐被淘汰了。苹果,像许多其他的水果一样,大概不是我们中国固有的。《本草纲目》:“柰与林檎,一类二种,实似林檎而大,一名频婆。”频婆即苹果,是梵语,据西方辞典所载苹果最早见于高加索一带,后来才繁衍至其他各处,传至中国好像是很晚近的事。柰字见说文,可是柰究竟是否今之苹果,不敢确定,因为这一科的植物品类甚多。看我们国画花卉蔬果一类,似无苹果,想来大概不是有悠久历史的东西。我后来旅居山东,知道烟台一带产量甚丰,但是色香味已非我幼时所见苹果那样,显然是新的外来的品种,有所谓香蕉苹果者,风味特佳。

韩国的苹果,大而无味。我在三十年前途经仁川,购得一篓,携归船上,码头上恶少成群,公然攫夺,到得船上只剩了半篓。这是韩国给我的小小印象之一。

苹果传到美国不到两百年。约翰·查普曼(1774—1845)绰号“苹果种子先生”,他推广苹果的种植近于热狂。现在华盛顿州雅奇玛一带是美国盛产苹果的地区之一,已有一百年历史。果熟时来不及摘取,常有大批的墨西哥人以较低工资前去应雇。顾客自行动手摘取,亦在欢迎之列。苹果种类多达三千,最著者则不外红黄二种,品质佳者甜脆多汁,入口稍加咀嚼即有浆汁汩汩下咽。遇到苹果园主人制作苹果汁,则常被邀饮,浓浓的,混混的,甜甜的,那风味不是瓶装罐头的可以比的。苹果产量太多,所以商人就捏造了一句箴言“日食苹果一个,医生不需看我”,上口合辙,居然腾播于众人之口。其实这只是商业广告的噱头,毫无事实根据。苹果对人健康之主要贡献乃其纤维质,有清肠之功,然此种纤维质在杂粮蔬菜之中所在皆是。

低徊于苹果树下,不禁忆起儿童读物中所描述的牛顿。牛顿二十四岁时在苹果树下,看见苹果落地(说得更戏剧化一些则是苹果正好打在他的头上),于是顿悟,悟出了万有引力的.道理,其实这是误会。科学上的一项重要原理,焉能于无意中得之,天下哪有这样便宜的事?牛顿在看到苹果落地以前,早在穷搜冥讨,考虑月亮、地球及其他星体运转的问题,他早已有所发明,看到苹果落地不过给了他灵感,他从而获得新的印证而已。否则落地者岂止苹果,看到苹果落地者又岂止牛顿一人?

那棵苹果树早已死了,好事者把那棵树的木头一块块的锯下来,高价出售,作为纪念品。

梁实秋的吃与不吃

梁实秋既是一位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美食家,写了很多关于美食的文章,是个典型的吃货,尤其喜欢吃八宝饭。

晚年的梁实秋得了糖尿病,不能吃有甜味的东西,可是美味诱人,“管住嘴”确非易事,梁实秋也不例外,时不时地还是要大快朵颐一下的。

一次,梁实秋和朋友们在一家餐馆小聚,事先梁实秋就了解到这家餐馆的八宝饭最负盛名,于是就想在这里大饱口福一下。

开饭了,端上来的是冷盘,梁实秋说自己有糖尿病,忌食甜的东西,熏鱼里有糖,他不吃,只是看着朋友们吃;紧接着端上来的是热菜“冰糖肘子”,梁实秋说里面放了冰糖,所以碰不得,还是不肯动筷子;第三盘,端上来的是“什锦炒饭”,梁实秋还是说不能吃,因为米中的淀粉会转化成葡萄糖。这也不吃,那也不吃,还来餐馆干什么,大家都感到纳闷。

最后上桌的是“八宝饭”,大家相视一笑,这八宝饭又有糖又有淀粉,不用说,梁实秋肯定不会吃。出乎大家意料的是,梁实秋这次没有拒绝:“这个我要,这个我要!”朋友对此大惑不解:八宝饭里的糖那么多,你不是血糖高,需要忌口吗?梁实秋笑着解释说:这你就不懂了吧,先前的那么多美食我都不吃,是为了把配额留给我最喜欢的的八宝饭呀!面对美食,我管不住自己的嘴,得管理好自己的嘴。

不吃是为了吃,这就是一代文学大师梁实秋在吃上的一番高论。

梁实秋《雅舍谈吃》散文集:《关於蘋果》 篇2

提起黄酒,南方人应无人不知,我被针刺屁股也就是被它所累。那一年阿婆(奶奶)尚还健在(以她生前曾摔倒瘫痪向前计算,那年的我应不超五岁),有一天,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她用碗盛黄酒给我喝,因为黄酒味甜,吃后我仍吵着向她要——不知是心痛她的孙女我,抑或是客家人爱黄酒的原因,当她看到孙女儿爱喝时,她老人家也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给我再添了一碗。

一个黄毛丫头,一连两碗黄酒下肚,这还得了!第二天(也许是当天下午)我便全身出疹(好像是全身起了红斑类的东西),然后便有了开头所说的针刺屁股了。

记忆如此简单,除了那两碗洒,现在的我连阿婆的半点印象都没有了,而至今仍怕针头的我也忘了那次我曾否因恐惧而呼天呛地地痛哭,又或滚地三圈以避开针筒?

慢慢长大,慢慢长大,黄酒的记忆便越来越淡,越来越淡,最后被父亲的白酒(米酒)代替了。

父亲好酒,童时虽然家穷,他还是喜欢餐前喝上一两杯,而只要他餐前喝酒,他都会让我和妹妹各呡上一两口,美其名曰:培训我们的喝酒能力,以后用得着(即:月子酒)。

小孩子对每样东西总是好奇的,那会儿的我们也一样,父亲斟好酒后,我们姐妹俩先呡,然后假装酒辣,装模作样地吐吐舌头,咯咯笑完后返还给他,然后便急速扒饭了……

记忆还在,酒香还在,好酒的他却走了,走之前还留下半酲黄酒。

黄酒是大嫂月子时剩下,爱女心切的他在他孙女儿满月后不久便用(水)泥密封,至今已多个年头。

上面是家酒的记忆,现在的我在数次醉酒后,早已失去了酒兴,特别是白酒,闻之头晕!

梁实秋《雅舍谈吃》散文集:《关於蘋果》 篇3

大家都知道北平月盛斋的酱羊肉酱牛肉,制作精良,名闻遐迩。其实夏季各处羊肉床子所卖的烧羊肉,才是一般市民所常享受的美味。月盛斋的出品虽然好,谁愿老远的跑到前门户部街去买他一斤两斤的肉?

烧羊肉和酱羊肉不同,味道不同,制法不同,吃法不同。酱羊肉是大块羊肉炖得烂透,切片,冷食。烧羊肉完全不一样。烧羊肉只有羊肉床子卖。所谓羊肉床子,就是屠宰售卖羊肉的店铺,到了夏季附带着于午后卖烧羊肉。店铺全是回教人的生意,内外清洁,刷洗得一尘不染。大块五花羊肉入锅煮熟,捞出来,俟稍干,入油锅炸,炸到外表焦黄,再入大锅加料加酱油焖煮,煮到呈焦黑色,取出切条。这样的羊肉,外焦里嫩,走油不腻。买烧羊肉的时候不要忘了带碗,因为他会给你一碗汤,其味浓厚无比。自己做抻条面,用这汤浇上,比一般的牛肉面要鲜美得多。正是新蒜上市的时候,一条条编成辫子的大蒜沿街叫卖,新蒜不比旧蒜,特别嫩脆。也正是黄瓜的旺季,切成条。大蒜黄瓜佐烧羊肉面,美不可言。

离开北平,休想吃到像样的羊肉。湖南馆子的红烧羊肉,没有羊肉味,当然也就没有羊肉特具的腥膻,同时也就没有羊肉特具的香气,而且连皮带肉一起红烧,北方佬看了一惊。有一天和一位旗籍朋友聊天,谈起烧羊肉,惹得他眉飞色舞,涎流三尺。他说,此地既有羊肉,虽说品质甚差,然而何妨一试?他说做就做,不数日,喊我去尝。果然有七八分相似,慰情聊胜于无,相与拊掌大笑。

听梁实秋侃京味儿美食

中国现代文坛上的文学大师梁实秋,原籍浙江杭州,他生于北京,在北京生活长达30多年。

梁实秋出身在书香门第家庭,父母都精于烹饪饮食之道,这对梁实秋的影响非常大。年轻好学的梁实秋在饱览京城风物景致的同时,也尝遍了京城的美食。

梁实秋去过许多北京的名菜馆,如全聚德、便宜坊、宝华寺、忠信堂、玉华台、厚德福、正阳楼、致美斋、东兴楼、春华楼、润成楼、砂锅居、烤肉宛、烤肉季等等。

梁实秋不仅在一些名馆就餐,并且还对一些地方的历史背景、人文环境进行过一些考证和介绍,比如,梁实秋在介绍“铁锅蛋”这道厚德福制作的河南名菜时就曾这样描写:

厚德福饭庄“名气不小,是当时惟一老牌的河南馆。本是烟馆,所以一直保存那些短炕,附带着卖些点心之类,后来实行烟禁,就改为饭馆了。时值袁世凯当国,河南人士弹冠相庆之下,厚德福的声誉因之鹊起。嗣后生意日盛,但是风水关系,老址决不迁移,而且不换装修,一副古老简陋的样子数十年不变。”

“芙蓉鸡片”是东兴楼的独特拿手菜。在介绍“芙蓉鸡片”时,梁实秋也介绍了东兴楼的来历:

“东兴楼在东华门大街路北,名为楼其实是平房,三进又两个跨院,房子不算大,可是间架特高,简直不成比例,据说其间还有个故事。当初兴建的时候,一切木料都已购妥,原是预备建筑楼房的,经人指点,靠近皇城根儿而盖楼房有窥视大内的嫌疑,罪不在小,于是利用已有的木材改造平房。据说东兴楼的厨师来自御膳房。在北京山东馆子里,东兴楼无疑的当首屈一指。”

梁实秋还介绍了另一个名菜馆致美斋:

“因生意鼎盛,在对面一个非常细窄的尽头开辟出一个致美楼,楼上楼下全是雅座。但是厨房还是路东的致美斋的老厨房,做好了菜由小伙计提着盒子送过街。”

在提起北平的白切肉时,梁实秋又描述了一番砂锅居。他说,“砂锅居是俗名,正式的名称是‘居顺和’,坐落在西四牌楼南边缸瓦市路东,紧靠着定王府的围墙。据说所以有此名称是由于大门口设了一个灶,上面有一个大砂锅,直径四尺多,高约三尺,可以煮一整只猪。这砂锅有百余年的历史,传说从来没有换过汤!”

京城的哪条胡同中有什么名吃食、哪家馆子里有什么风味菜,梁实秋几乎都能说得出来。

梁实秋在《雅舍谈吃》一书中,描写了许多京城美食中的杰作,有全聚德、便宜坊的烤鸭;正阳楼、烤肉宛、烤肉季的烤羊肉;厚德福的铁锅蛋、瓦块鱼、核桃腰;玉华台的水晶虾、汤包、甜汤核桃酪;致美斋的锅烧鸡、煎馄饨、爆双脆、爆肚;东兴楼的芙蓉鸡片、乌鱼线、虾籽烧冬笋、糟蒸鸭肝;忠信堂的油爆虾、盐焗虾等等。

梁实秋在一篇提到吃鱼的文章中说:“故都虽然尝不到黄河鲤,但是北平的河南馆子制鱼还是有独到之处。厚德福的瓦块鱼便是一绝……瓦块鱼是河南馆的拿手,而以厚德福为最著。”

在《雅舍谈吃》一书中,梁实秋还描写了许多具有地方风味的菜肴,从春华楼的火腿煨冬笋、松鼠黄鱼,到砂锅居的白肉、中兴楼的咖喱鸡;从淮扬菜馆的狮子头、红烧大乌,粤菜馆的红烧鲍脯、红烧鱼翅、芙蓉干贝,到闽菜馆的佛跳墙、红糟鱼肉,鄂菜馆的炝青蛤、蓑衣丸子,还有江浙菜馆的爆鳝和过桥面等等,梁实秋都娓娓道来。

在谈到北京的烤羊肉时,梁实秋就比较正阳楼、烤肉宛以及烤肉季这几家著名烤肉馆吃法上的各自不同之处。梁实秋说,烤肉宛烤肉炙子特别大,“十几条大汉在熊熊烈火周围,一面烤肉一面烤人”。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北方人豪放的性格。而在正阳楼这座已经注入了近代北京士商阶层悠闲气息的饭馆中,其所用的“烤肉炙子比烤肉宛、烤肉季的要小得多,直径不过二尺,放在四张八仙桌上,都是摆在小院里,四围是四把条凳。三五个一伙的围着一个桌子,抬起一条腿踩在条凳上,边烤边吃边说笑,这是标准的吃烤肉的架势。”在这里,“烤肉用的不是炭,不是柴,是烧过除烟的松树枝子,所以带有特殊香气。”

梁实秋在描述北京东兴楼和致美斋的名菜爆双脆时,也提到了爆肚儿:

“馆子里卖的`爆肚儿以肚领儿为限,而且是剥了皮的,所以称之为肚仁儿。爆肚儿有三种做法:盐爆、油爆、汤爆。盐爆不勾芡粉,只加一些芫荽梗葱花,清清爽爽。油爆要用大量芡粉,黏黏糊糊。汤爆则是清汤氽煮,完全本味,蘸卤虾油吃。东安市场及庙会等处都有卖爆肚儿的摊子,以水爆为限,而且草芽未除,煮出来乌黑一团,虽然也很香脆,只能算是平民食物。

梁实秋不仅对名馆的大菜难以忘怀,对北京的各种风味小吃更怀有特殊的情感。梁实秋曾在青岛居住过一段时间,他在一篇文章中说:“我在青岛住了四年,想起北平烤羊肉馋涎欲滴。”梁实秋还特别喜欢喝豆汁儿,他在文章中说:“自从离开北平,想念豆汁儿不能自已。”

对于北京的传统小吃酸梅汤和糖葫芦,梁实秋也是非常喜爱的。他说,信远斋卖蜜饯、冰糖子儿、糖葫芦,以糖葫芦为最出色。梁实秋曾感慨:“离开北平就没吃过糖葫芦,实在想念。”梁实秋深爱故乡,深爱故乡的各种风味美食。

1926年,梁实秋留学归国,在前门东火车站一下车,“乃把行李寄存车站,步行到煤市街致美斋独自小酌,一口气叫了三个爆肚儿,盐爆油爆汤爆,吃得我牙根清酸。然后一个青油饼,一碗烩面鸡丝……”梁实秋说,这顿“生平快意之餐,隔五十余年犹不能忘”。

梁实秋自从1949年离开大陆后,思念故乡之情一直萦绕着他。在台北回忆说:“我如今闲时沉思,北平零食小贩的呼声俨然在耳,一个个的如在目前。”

据说,几十年来,梁实秋的早餐一直都是以烧饼油条为主。他说自己对这些东西“天天吃也吃不厌”。在《雅舍谈吃》一书中,像饺子、烙饼、薄饼、满汉细点、煎馄饨、汤包、豆腐、八宝饭、菜包、韭菜篓、炸丸子以及各式酱菜等也都有过生动、形象的描写。

梁实秋对当年老北京的各种干鲜果品也非常想念,“三白的大西瓜、蛤蟆酥、羊角蜜、老头儿乐、鸭儿梨、小白梨、肖梨、糖梨、烂酸梨、沙果、苹果、虎拉车、杏、桃、李、山里红、子、黑枣、嘎嘎枣、老虎眼大酸枣、荸荠、海棠、葡萄、莲蓬、藕、樱桃、桑椹、槟子……不可胜举,都在沿门求售。”

梁实秋《雅舍谈吃》散文集:《关於蘋果》 篇4

北平的点心店叫做“饽饽铺”。都有一座细木雕花的门脸儿,吊着几个木牌,上面写着“满汉细点”什么的。可是饽饽都藏在里面几个大盒子、大柜子里,并不展示在外,而且也没有什么货品价格表之类的东西。进得铺内,只觉得干干净净,空空洞洞,香味扑鼻。

满汉细点,究竟何者为“满”何者为“汉”,现已分辨不清。至少从名称看来,“萨其玛”该是满洲点心。我请教过满洲旗人,据告萨其玛是满文的蜜甜之意,我想大概是的。这东西是油炸黄米面条,像蜜供似的,但是很细很细,加上蜜拌匀,压成扁扁的.一大块,上面洒上白糖和染红了的白糖,再加上一层青丝红丝,然后切成方形的块块。很甜,很软和,但是很好吃。如今全国各处无不制售萨其玛,块头太大太厚,面条太粗太硬,蜜太少,名存实亡,全不对劲。

“蜂糕”也是北平特产,有黄白两种,味道是一样的。是用糯米粉调制蒸成,呈微细蜂窝状,故名。质极松软,微粘,与甜面包大异其趣。内羼少许核桃仁,外裹以薄薄的豆腐皮以防粘着蒸器。蒸热再吃尤妙,最宜病后。

花糕、月饼是秋季应时食品。北方的“翻毛月饼”,并不优于江南的月饼,更与广式月饼不能相比,不过其中有一种山楂馅的翻毛月饼,薄薄的小小的,我认为风味很好,别处所无。大抵月饼不宜过甜,不宜太厚,山楂馅带有酸味,故不觉其腻。至于花糕,则是北平独有之美点,在秋季始有发售,有粗细两品,有荤素两味。主要的是两片枣泥馅的饼,用模子制成,两片之间夹列胡桃、红枣、松子、缩葡之类的干果,上面盖一个红戳子,贴几片芫荽叶。清李静山《都门汇纂》里有这样一首“竹枝词”:

中秋才过近重阳,

又见花糕各处忙。

面夹双层多枣栗,

当筵题句傲刘郎。

一般饽饽铺服务周到。我家小园有一架紫藤,花开累累,满树满枝,乃摘少许,洗净,送交饽饽铺代制藤萝饼,鲜花新制,味自不同。又红玫瑰初放(西洋品种肥大而艳,但少香气),亦常摘取花瓣,送交铺中代制玫瑰饼,气味浓馥,不比寻常。

说良心话,北平饼饵除上述几种之外很少有令人怀念的。有人艳称北平的“大八件”“小八件”,实在令人难以苟同。所谓“大八件”无非是油糕、蓼花、大自来红、自来白等等,“小八件”不外是鸡油饼、卷酥、绿豆糕、槽糕之类。自来红、自来白乃是中秋上供的月饼,馅子里面有些冰糖,硬邦邦的,大概只宜于给兔爷儿吃。蓼花甜死人!绿豆糕噎死人!“大八件”“小八件”如果装在盒子里,那盒子也吓人,活像一口小棺材,而木板尚未刨光。若是打个蒲包,就好看得多。

有所谓“缸捞”者,有人写做“干酪”,我不知究竟怎样写法。是圆饼子,中央微凸,边微薄,无馅,上面常洒上几许桂花,故称“桂花缸捞”。探视产后妇人,常携此为馈赠。此物松软合度,味道颇佳,我一向喜欢吃。后来听一位在外乡开点心铺的亲戚说,此物乃是聚集簸箩里的各种饽饽碎渣加水揉和再行烘制而成。然物美价廉不失为一种好的食品。“薄脆”也不错,又薄又脆,都算是平民食物。

“茯苓饼”其实没有什么好吃,沾光“茯苓”二字。《淮南子》:“千年之松,下有茯苓。”茯苓是一种地下菌,生在山林中松根之下。李时珍说:“盖松之神,灵之气,伏结而成。”无端给它加上神灵色彩,于是乃入药,大概吃了许有什么神奇之效。北平前门大街正明斋所制茯苓饼最负盛名,从前北人南游常携此物馈赠亲友。直到如今,有人从北平出来还带一盒茯苓饼给我,早已脆碎坚硬不堪入口。即使是新鲜的,也不过是飞薄的两片米粉糊烘成的饼,夹以黑糊糊的一些碎糖黑渣而已。

满洲饽饽还有一品叫做“桌张”,俗称“饽饽桌子”,是丧事人家常用的祭礼。半生不熟的白面饼子,稍加一些糖,堆积起来一层层的有好几尺高,放在灵前供台上的两旁。凡是本家姑奶奶之类的亲属没有不送饽饽桌子的。可壮观瞻,不堪食用。丧事过后,弃之可惜,照例分送亲友以及佣人小孩。我小时候遇见几次丧事,分到过十个八个这样的饽饽。童子无知,称之为“死人饽饽”,放在火炉口边烤熟,啃起来也还不错,比根本没有东西吃好一些。清人得硕亭《竹枝词·草珠一串》有一首咏其事:

满洲糕点样原繁,

踵事增华不可言。

惟有桌张遗旧制,

几同告朔饩羊存。

从梁实秋说吃谈起

我已经多次撰文,在吃的问题上,好拿梁实秋先生说事。说老实话,绝无攀高的念头,因为还没资格。而是确确实实,觉得先生对吃很有研究,造诣很深。先生不仅会吃,而且贵在会嚼,能嚼出色、相、味道;还能嚼出笔墨文采。吃而且会嚼,这人才就难得,难能可贵,非同一般了。所以,不提先生,还能提谁?此言不诬吧?

譬如先生吃肉,不光吃白肉,吃腊肉,吃火腿,吃狮子头,吃炸丸子,还吃烧羊肉,烤羊肉,吃锅烧鸡,芙蓉鸡片,咖哩鸡,吃烧鸭,拌鸭掌,糟蒸鸭肝,吃鸽,吃爆双脆,吃铁锅蛋,还吃炸活鱼,吃鱼丸,吃黄鱼,醋溜鱼,两做鱼,瓦块鱼,乌鱼钱,以至于炒鳝鱼丝,鲍鱼,鱼翅,海参,吃蟹,吃水晶虾饼,烧青蛤,吃干贝,吃西施舌,直到吃先生所说的“一锅煮得稀趴烂的高级大杂烩”佛跳墙。

以上这些许菜品,都是荤菜,没包括先生吃过的素菜,素菜都还没排队点名。先生也不是嘴上随便说说,而是白纸黑字,有笔供文字档案可以查验,没有一点虚头,绝对不会翻供(也办不到了)。如此说来,先生不列为吃货(冒昧,对不起啦)一类,又是什么?

先生嚼肉,那就更是色、相、味全品,嚼得鲜美无比。就以先生嚼金华火腿为例:“在上海时,每经大马路,辄至天福寺得熟火腿四角钱,店员以利刃切成薄片,瘦肉鲜明似火,肥肉依稀透明,佐酒下饭为无上妙品。至今思之犹有余香。”足见先生嚼出味道,馋唾水一直在滴个不停,不算馋胚,又作何谓?

不过时代不同,按现在的眼光,先生的吃具有两大特点:一是主要吃自己的,难得遇到亲朋好友邀吃。故所以,吃得心安理得,光明正大,没感觉吃下去说不出;二是尽管多在酒楼饭馆吃,基本上还停留在吃大路货的范围之内。不象如今有些专吃公家白食的吃货馋胚们,自己不掏分文,却专门挖空心思要吃穿山甲,吃鹿肉,吃熊掌等等,直吃到除了人肉不吃,屎壳郎不吃,好吃的样样都吃。

吃本来是人的天性,所谓“民以食为天”,不吃咋活?有好吃的,大家当然都想吃。问题在于这世上还有人没得吃,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最近还在说,全球现在还有八亿人口存在吃饭问题,这吃饭问题不仅仅是生存问题,已经成为人类公平不公平的问题了。我估计,大吃公家白食的吃货馋胚们,脑子里根本不会有这个问题的影子。现在我国也还有脱贫问题,这脱贫问题的背后,也就包含着吃饭还是个问题。有些干部就有把官帽拿在手里的态度:只要本地区不在规定时间内消除脱贫问题,奔向小康,就把帽子主动上交,说明自己工作没有做好。这就是一种工作决心,虽然这种决心还不能说是特别象样,总比没决心好多了。

上一篇:农村唱戏村主任讲话稿下一篇:人心优秀作文500字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