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体会

2024-12-27

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体会(通用12篇)

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体会 篇1

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心得体会

2012年6月24日,我们来到红色教育基地—孟良崮纪念馆进行了革命传统教育,短短一上午的时间先后参观了孟良崮战役厅、瞻仰了英烈纪念碑,观看了《孟良崮战役》、《沂蒙六姐妹》纪录片。在这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本人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撼。心得体会如下:

一、要认真学习沂蒙精神。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展厅,这里陈列着一些珍藏的照片以及当时战场上使用的枪炮弹药,还有一些英烈的介绍,照片和英雄事迹鞭策我们要牢记历史,珍惜今天的一切;室内的雕塑栩栩如生,再现了当时沂蒙山区人民支持解放军的情景,亲身感受到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我华东野战军奋勇杀敌,夺取战争胜利的英雄事迹和老区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让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这是军民团结的见证;还有“沂蒙六姐妹”的一些摄影作品,让我们见到了那些可亲可敬的老人,回味着革命的鱼水情深!让我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二、要坚定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我们在烈士墓前,聆听了陈若可和她女儿英勇就义的事迹。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要学习无数沂蒙儿女、革命先烈大义凛然慷慨赴难的英雄气概。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以大无畏的精神,奋不顾身干好一切工作。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要牢记“为民、务实、清廉”,要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穿整个工作之中。

三、要树立群众观念。了解沂蒙六姐妹等史实,使我深有感触,孟良崮战役,沂蒙儿女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倾尽全力,不惜破家支前,支援革命。“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这种无私博大的胸怀,感天动地,成就了沂蒙精神的灵魂!我再一次体会到群众工作的重要,我们的党之所以能够由弱到强逐步发展壮大,不断走向胜利,一个很重要、很关键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党和军队时时刻刻都赢得了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事实不断证明,只要有人民群众的拥护,我们的党就永远立于不败地位,只要和人民群众永远保持鱼水之情,我们的革命事业就会从胜利走向胜利!

通过这次好活动,本人对“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有了更新的理解。沂蒙儿女用鲜血和生命凝结成的“沂蒙精神”。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要永远牢记心怀,永远发扬下去!铭记历史,牢固树立新时期革命精神,全心全意立足本职岗位,脚踏实地,努力工作,无私奉献,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去!

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体会 篇2

渡江战役纪念馆位于合肥市滨湖新区巢湖北岸, 总占地面积为218 878.58 m2, 总建筑面积为17 033.19 m2。建筑地下一层, 地上三层, 属展览建筑, 总建筑高度18.05 m, 一类公建, 建筑耐火等级一级。

二、给水系统

1. 水源

本工程生活给水水源采用市政生活给水。从基地北侧的云谷路市政环状给水管上引入两条DN200给水管供本工程生活和消防用水, 供水压力≥0.30 MPa。

本工程建筑高度为18.05 m, 通过计算分析, 在对给水管径进行适当放大后, 各层生活给水可由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给, 不需要设置生活给水泵房, 大大节约了工程成本。

2. 用水水量计算

生活最大日用水量为198.48 m3, 其中其中空调采用风冷热泵系统补水量为1.5 m3/d。

三、污废水系统

(1) 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

(2) 本工程最高日生活排水量为55 m3/d。

(3) 卫生间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 通过室外污水管道排至市政污水管网, 最终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

四、屋面雨水系统

渡江战役纪念馆立面造型为船形, 平面尺寸为131×53 m, 屋面倾斜, 其标高由北向南从±0.000变至39.665 m, 独特的造型以及建筑方案团队提出不能破坏屋面的整体效果.使得本工程的屋面雨水收集成为一个难点问题。经前期多方论证分析, 最后决定采用先沿斜屋面设置五道排水沟截留屋面雨水, 再通过虹吸雨水斗和雨水立管有组织排至室外排水沟最后汇入雨水收集池。屋面排水沟通过特殊改进后的缝隙排水沟拦截斜屋面雨水。设计理念参见图1、图2。

屋面雨水排水系统设计重现期为50年, 采用合肥市暴雨强度公式:

该方案解决了斜屋面无组织排水问题, 避免雨水直接冲刷至室外水池, 同时排水沟等分屋面, 并对缝隙排水沟的细节进行处理, 达到了屋面整体效果的和谐。

五、雨水收集系统

本工程地处合肥市滨湖新区, 作为城市新建开发区及国家级“城市生态建设示范区”, 政府部门提倡将雨水尽可能地滞留在用地范围内, 通过设置雨水利用工程把开发区内的雨水排放径流量维持在开发前的水平。

结合本工程的特点, 雨水利用不仅节约水资源, 产生经济效益, 而且作为政府投资建设的重要公共文化设施, 具有积极的示范效应和社会影响力。

本工程雨水利用方案:中部广场高出场地0.6 m, 平面尺寸为15 00×106 m, 通过广场两边的排水沟收集屋面和广场上的雨水, 室外排水沟净宽0.5 m, 每隔50 m设沉砂池和截污挂蓝, 室外排水沟雨水进入雨水收集池前设雨量型弃流装置和溢流设施。

1. 需水量分析

本项目5~10月绿化浇洒日用水量指标按2 L/m2.d, 11~4月绿化浇洒日用水量指标按1 L/m2.d, 本项目室外绿化面积约为55 850 m2, 则绿化浇洒用水量Q为:

Q1=2×55 850/1 000=111.7 m3/d (5~10月)

Q2=1×55 850/1 000=55.85 m3/d (11~4月)

2. 雨水可利用量分析

本项目雨水收集各区域径流系数详见表1。

以合肥逐月降雨量为基础数据, 根据表2可知水量平衡。

综上, 本工程采用收集屋面、景观水池和部分广场的雨水, 全年雨水替代率大于60%以上。

3. 雨水收集水池容积计算

(1) 方法一

按合肥一年一遇降雨量45.3 mm, 弃流量取2 mm, 径流系数取0.95。

则一次降雨可收集雨水量:

[5146×0.95+9323×1.0+25061×0.7]× (45.3-2) ×0.001=1 374.96 m3

雨水收集水池容积为1 374.96 m3。

(2) 方法二

雨水收集水池容积按雨水收集回水需水量的要求以及建设水池地区的地域限制确定。

本工程绿化面积为55 850 m2, 绿化用水按2 L/m2.d考虑, 则最大日用水量总计为111.7 m3/d。

根据该地区降雨特点, 考虑雨水收集水池满足7天用水量, 雨水收集水池设计容积约为781.9 m3。

综上, 在满足小区每天所需雨水量的前提下, 尽量减少投资及运行费用, 雨水收集池按方法二进行设计。设计雨水收集水池容积为700 m3, 雨水清水池兼消防水池, 总容积490 m3, 雨水清水池容积200 m3。雨水收集池和清水池设置于地下室 (船尾) , 对不规则建筑主体形式配重有利。

六、结语

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体会 篇3

Ji Yang

East China Metallurgical Geological Institute of Prospection

Abstract: Hefei Cross Campaign Monument is a key construction project in Anhui Province. The properties of site soil by prospecting field engineering geology is analyzed. Shear wave velocities of three drilling soil layers is obtained with the down-hole method. No radon anomalies are found by using alpha radiation. According to shear wave velocity, liquefaction will not occur under the action of seven-degree earthquakes.

Keywords: Hefei Cross Campaign Monument; properties of site soil; shear wave velocity; earthquake liquefaction

渡江戰役纪念馆场地位于合肥市义城镇滨湖新区,南临巢湖,在规划海南路与环潮东路交叉口东北侧。场地北部主要为水稻田、中部为民宅,南部为巢湖,总规划用地13334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66822.17平方米。渡江战役纪念馆是安徽省重点工程,位于7度地震区内,为确保工程抗震安全,需进行工程场地地质构造探测和工程场地地震液化分析。

1场地土土层特性

渡江战役纪念馆项目工程场地土类型为中硬土,建筑场地类别为II类。场地内土层自上而下分为①杂填土(Q4ml)、②粘土(Q3al+pl)、③粘土(Q3al+pl),④粘土夹粉质粘土(Q2al+pl)、⑤粉质粘土(Q2al+pl)、⑥粘土(Q3al+pl)、⑦粉土夹粉砂粘土(Q1al+pl)、⑧强风化泥质砂岩(E)、⑨中风化泥质砂岩(E)。

①杂填土(Q4ml):层厚1.00~1.90m,灰黑色,松散,湿,主要成分为粘性土、建筑垃圾,含砖块和碎石。此层土为非稳定性的高压缩土。

②粘土(Q3 al+pl):层厚2.60~3.55m,顶层标高为13.00~15.20m,灰黄色,硬塑状态,摇振无反应,光泽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大,含铁锰质结核,具裂隙,裂隙面呈灰白色。平均标贯击数11.60击。

③粘土(Q3 al+pl):层厚27.40~29.60m,顶层标高为10.40~12.10m,灰黄色,硬塑—坚塑状态,摇振无反应,光泽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大,含铁锰质结核,具裂隙,裂隙面呈灰白色。平均标贯击数17.60击。

④粘土夹粉质粘土(Q2 al+pl):层厚2.30~4.70m,顶层标高为-18.60~16.60m,褐红色,硬塑—坚塑状态,摇振无反应,光泽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大,含铁锰质结核,具裂隙,裂隙面呈灰白色。平均标贯击数25.0击。

⑤粉质粘土(Q2 al+pl):层厚3.50~6.50m,顶层标高为-22.80~-19.30m,灰黄、灰白色,坚硬状态,摇振无反应,光泽反应较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大,含铁锰质浸染。平均标贯击数21.0击。

⑥粘土(Q3 al+pl):层厚1.40~4.40m,顶层标高为-27.60~-25.00m,灰黄色,坚硬状态,含钙质僵石,摇振无反应,光泽反应较光滑,干强度高,韧性大。平均标贯击数31.3击。

⑦粉土夹粉砂(Q1 al+pl):层厚2.20~4.70m,顶层标高为-31.20~-26.40m,浅黄色、灰白色,密实状态,呈半胶结状态,含铁锰质浸染斑点,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平均标贯击数35.2击。

⑧强风化砂质泥岩(E):揭露厚度4.40m,顶层标高为-33.40~-31.10m,暗红色,坚硬,风化呈土状,夹基岩碎屑,结构基本被破坏,平均标贯击数47.2击。

⑨中风化砂质泥岩(E):次层未揭穿,最大揭露层厚15.00m,砖红色,致密,层状结构、泥质胶结,岩性较完整,基本保持原岩的结构构造。岩石基本质量等级为IV级,平均标贯击数109.7击。

2场地土剪切波速特性

在进行现场土层波速测试时,最常用的方法是PS检层法[1]。这是一种利用钻孔在孔内固定拾振器进行波速测试的方法。根据激振和拾振位置的关系,PS 检层法可以分为下孔法和跨孔法两种。跨孔法理论上讲精度高,但是,由于钻孔存在不同程度倾斜,这种倾斜难于控制、难于测试,实际上测试精度并不高,而且,跨孔法需同时提供两个钻孔,所需费用大。下孔法费用低、方法简单、操作方便、结果能够满足工程需要,在现场波速测试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表面特征看,P 波的传播速度大于S 波,频率也高,因此在同一记录上,P 波首先到达,然后是S 波。在实际测量中,一般由三分量记录中的竖直道记P 波,在两个水平道上记S 波。由于在工程应用中, S 波的测试主要是测SH波,因为SH 波具有一个重要的特性,即当振源的激振方向相反时,其振动波形的初至相位产生反相,利用这一特性可以判定记录波形中的SH 波的初至,正确判定了SH 波的初至,就可以确定波的传播时间,进而计算波的速度。场地剪切波速如下表:

表1场地剪切波速

孔深(m)G21(m/s)G71(m/s)G(m/s)

2245240255

4280265265

6285290270

8290300275

10300315285

12305325295

14320335310

16325345330

18330360340

20340375350

22355385360

24370390370

26390400385

28395410395

30410425415

32425440435

34460480445

36485495460

38500520465

40520540480

42555560485

44575580495

46580585505

48590590520

50595595545

3场地放射性α测量

根据工程场地特点和勘测任务,选用α辐射测量进行地质构造探测[2,3]。众所周知,构造破碎带易于放射性元素氡(α测量)射气,氡异常表明地质构造可能是活动的。因此,α辐射测量勘测地质构造及活动构造具有一定依据。本次放射性测量仪器为FFA-1快速α数字闪烁辐射仪,该种仪器技术指标高,是良好的放射性测量仪器。本次勘查工作中,放射性元素氡测量施工剖面 4条,剖面总长度3.5km,点距20m。场地放射性α测量未见明显的氡异常。

4场地砂土液化可能性分析

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的有关条款,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一般情况下可不考虑砂土液化,但对液化沉陷敏感的甲乙类建筑可按7度考虑。初判场地砂土不液化有3项指标,砂层的地质年代、粉土的粘粒含量、地下水位深度和非液化土层厚度。本场地的③、④、⑤层含有粉土。采用剪切波速计算,可以判定本场地地基不会产生砂土液化。

参考文献:

[1]刘曾武. 弹性波速度的现场测试的方法和技术。地震小区规划理论与实践[M] . 北京:

地震出版社,1989.

[2]王秋良,王恒希,陈圆圆,宋琛,余敏. 土氡测量在城市断层探测中的应用.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0,30(1):38-42

参观平津战役纪念馆心得体会 篇4

平津战役纪念馆广场上的纪念碑巍然屹立,纪念馆主题建筑雄伟挺拔、气势磅礴。一走进纪念馆大厅,五个伟岸的塑像映入眼帘: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位老一辈革命领袖正充满信心,气宇轩昂地朝前迈进。发展计划部全体党员顿时肃然起敬,大家整齐地站到一起,严肃认真地对着党旗举起右手,再一次宣读了入党誓词,重温着每个人入党时的革命理想与坚定信念。

随后,所有人都怀着崇敬的心情,缓步踱入各个展厅,听讲解员讲解这一段伟大的历史。经过讲解,我们了解到,平津战役是解放华北的关键一战。在这一战,不仅凝结了众多优秀将领的军事才华与智慧,也展现了平津地区广大人民群众支前的高涨热情与对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拥护与爱戴。在纪念馆里,大家观摩了毛泽东主席与周恩来总理关于平津战役决战方略的手稿,观看了将士们生前使用过的武器和生活用品。纪念馆藏品之丰富让人惊叹,小至总理在西柏坡用过的钢笔,聂荣臻在前线使用的毛巾;大到为人民战争服役过的军舰、飞机。展品生动鲜活的反映了当时战役的总体形势以及重要性,再现了战士们参加战役时不怕牺牲、奋勇向前的精神,令人激动不已、荡气回肠。

参观战役纪念馆情况汇报 篇5

关于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活动情

况汇报

县交运局办公室:

根据蒲江县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关于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活动的通知》精神,县交通执法大队结合实际,广泛开展参观战役纪念馆活动。广大干部职工在此次活动中缅怀革命烈士,弘扬烈士精神,发扬革命传统,增强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切实开展好了清明节期间纪念革命烈士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做好组织安排工作。

县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大队接到通知后立即组织召开了会议,加强了学习宣传。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开展烈士纪念活动是弘扬烈士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的重要意义。对此,执法大队一是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科学可行的活动方案,明确活动内容、时间安排、职责分工;二是加强组织协调,动员和组织各方面力量精心实施,形成干部群众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三是扎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集中力量,周密组织,抓好落实,认真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保了纪念活动安全有序、万无一失。

二、树立主题,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大队围绕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题,弘扬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前仆后继、赴汤蹈火的不朽功勋。大力宣传革命烈士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持真理、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宣传革命烈士热爱党、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宣传革命烈士的大公无私、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品质。教育人们为祖国富强和人民幸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继续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众志成城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三、加强宣传、丰富活动载体

大队以弘扬烈士精神为主题,全方位、多角度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原则,精心策划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群众性纪念活动。特别主动突出活动内涵,创新活动形式,增强活动效果。大队有计划的组织广大干部职工收集革命前辈的光荣事迹,组织大家学习,通过观看新闻报道、开展烈士事迹宣讲、参加红色经典影视展播、纪念会、报告会、座谈会、专题展览等形式开展纪念活动。大力宣传烈士事迹,弘扬烈士精神,用烈士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的思想品德向广大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积极参与对烈士纪念设施建设和管理保护工作力度 大队以开展纪念活动为契机,强化烈士纪念设施的硬件和软件保护意识和责任意识,在参观时,确保园容园貌整洁美观,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好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工作。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充分弘扬了传统健康的民族文化,培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广大干部职工正确认识和理解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慎终追远,珍惜幸福生活,达到了干部受教育,思想上水平的目的。

参观平津战役纪念馆有感 篇6

——参观平津战役纪念馆有感

今年清明节,医大校志协组织参观平津战役纪念馆。我有幸作为其中一员,和大家一起参观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并亲自为革命先烈鲜花。在接受了鲜活的爱国主义教育后,我感受颇深。

缅怀先辈——集体默哀献花悼念

清晨,当一行人乘着凉爽的晨风来到了平津战役纪念馆前的胜利广场。广场的纪念碑巍然屹立,那是一柄高耸入云的刺刀,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光芒,庞大的建筑透出庄重,摄人心魄,右侧的一组雕像,无论是炮手强壮的手臂,还是骑兵果敢的眼神,亦或是前赴后继的士兵手中的钢枪,它把你带回那个战马嘶鸣、炮声隆隆的年代。于是大家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开始了当天第一项活动——默哀献花。

再瞻遗物——追忆英烈坚定信念

进入馆内,一眼看到的是我们伟大革命领袖们高大的铜像,他们踏着坚毅的脚步,目光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为劳苦大众的解放斗争。革命先烈为了解放全国而前赴后继地洒下自己的热血,甚至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让人深深地觉得我们的今天是多么来之不易啊。走出影院,导游带我们参观了展览室,那里陈列着革命先烈使用过的物品,有枪支、文件、锄头等等。它们好像将那段历史定格在了此时,让我听到了振臂怒吼,听到了欢庆胜利的锣鼓喧天……看着展览的“支前”部分,再一次深刻地体会到了什么叫军民鱼水情,我们的革命先烈就是本着解放劳苦大众而奋斗的,他们真的是来自于劳苦大众,代表着劳苦大众,是劳苦大众的儿女。胸前的白花代表着我们的心,似动非动,似摇未摇,他代表着什么?也许不只是我们的心,还有那继承先烈遗志,不忘革命历史,以史铸魂,以史砺德的誓言!将这誓词献给先烈,告诉他们我们永远是中华儿女,永远是中华儿女!是不畏艰险,敢于奋斗的中华儿女。平津战役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正是在这场伟大的攻坚战中无数的英烈用他们的青春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安宁和幸福。这段历史应该为每一个团员所牢记。我们无法忘记是谁给了我们今天,是谁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托向了繁荣昌盛!

听着讲解员对平津战役的悉心讲解,我平静的外表下激荡着沸腾的热血。平津战役——一场为解放天津而打响的战役,她是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她历时64天,人民解放军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解放了京津地区。当我透过橱窗,看到毛主席亲笔手书的绝密文件上,密密麻麻的修改痕迹让我领悟到战事的至要;当我看到英烈们曾使用过的武器军械安静的躺在我面前,我想到它的主人曾在多少个夜晚不敢有丝毫的懈怠,紧握着它熟睡;当我看到不知姓氏的牺牲烈士的遗物——一个怀表,一支钢笔,一个望远镜,我想到它们的主人多少次用它们在战壕里与敌人争分夺秒,在膝上提笔家书,在炮声中思念故乡和亲人……当我看到天津市人民政府印时,我不平静的心情渐渐舒缓,看着那几个字,我感觉从头到脚都被一种安全感包围着。是什么让我们今天依旧能够感受到清晨的阳光?是老一代革命人前仆后继的流血牺牲的精神,这就是不屈服的民族魂,这就是坚定的信仰。他们用仅有一次的生命向我们传达着:有信仰的生命是有意义的,有信仰的生命是有价值的。

“挽手”先贤——铭记历史启程未来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参观,我对这场的战役又多了一份感情。临行前,大家再次汇聚在大厅的铜像前留影。我看到那三米多高的毛主席铜像,左手已被摩擦的铮亮,放着耀眼的光芒。我想,这一定是被数以万计的参观者“握”过的原因。于是,我也情不自禁的抬起右手,“挽起”毛主席的左手,仰望着他的眼睛,找寻那坚定不移、凝神前方的眼光。我面朝他目视的方向抬起头,留下了这张与巨人的合影。心中默默念着:坚持自己的信仰,勇敢的走向前方的生活!

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篇7

我的家乡锦州是一座有着10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名城,也是一座著名的军事、科技、商贸重镇和优秀的旅游城市。锦州地处东北和华北的咽喉要道,依山近海,是中国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曾发生了一场改变中国前途和命运的著名战役——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发生在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在东北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决战,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辽沈战役历时52天,共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东北全境获得解放。,辽沈战役,从根本上改变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而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就是为了纪念辽沈战役而修建的一座专题性的纪念馆。

辽沈战役纪念馆馆区占地18万平方米,园区内松柏挺秀,绿草如茵,环境幽雅而肃穆。贯穿南北的中轴线,将门、塔、馆主体建筑联成一体,使我们产生逆岁月而上的感觉和纪念性历史情境。其间的纪念馆、纪念塔、烈士名录碑、雕像碑、书法碑、大型组雕、胜利之门及纪念性装饰物,构成一组完整的具有革命纪念意义的建筑群体,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更加引人入胜。

在五一小长假期间,我和同学参观了辽沈战役纪念馆。当我们怀着十分庄重的心情走进辽沈战役纪念馆,看到馆里那一幅幅画面,展橱里那一件件战利品以及战士们所穿过的一件件血衣和那足以使人们泣然泪下的一封封遗书,我仿佛已置身于那硝烟迷漫的辽沈战场。

穿过胜利之门,走进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16米的辽沈战役纪念塔。拾阶而上,104级台阶,象征着辽沈战役的52个昼夜,展现了一篇气势恢弘历史长卷,缔造了新中国的第一战役,胜利之役,决胜之役。新中国从这里迈出了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开始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走进纪念馆,我们被纪念塔东西两侧林立的一块块革命烈士纪念碑所震撼,纪念塔的东西两侧林立着一块块的革命烈士纪念碑,英名录碑上刻录着五万多位在辽沈战役中英勇牺牲的战士们的名字,烈士名录上那密密麻麻的名字对每个人的心灵都是一次撞击。时刻提醒着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呼吁着我们要尽自己所能来为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纪念馆中不仅使我们了解到了辽沈战役的全过程,东北三年解放战争的历史。同时也展现了当时东北群众是如何搞好生产,支援前线,可以说辽沈战役之所以胜利是与我们的烈士和群众分不开的。纪念馆分为序厅、战史馆、支前馆、英烈馆和全景画馆。纪念馆内部分为四个部分:战史馆、支前馆、英烈馆和全景画馆。战史馆主要介绍的是东北解放战争的历史进程,里面陈列着战争时期我军部队曾经使用过的枪炮以及生活用品等,给大家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被子弹打成千窗百孔的塔山英雄树。支前馆里介绍了在战争时期,后方老百姓支援前线的物品,有独轮车、担架、小缸、铁叉、扁担等等,无一不体现了军民的鱼水情深。英烈馆里介绍了很多英烈的感人故事,其中就有在东北解放战役中牺牲的英雄,有在锦州战争中牺牲的马云飞、梁士英;有在解放河北隆化中学战斗中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等著名战斗英雄,这些英雄的悲壮事迹不由得让我们肃然起敬。

我们最后参观的就是著名的全景画馆,全景画馆被称之为“中国第一馆”。它采用绘画、塑形、灯光、音响等多种艺术形式,生动地再现了辽沈战役的关键性战役--攻克锦州的宏大战争场景。最令我难以忘怀也是全景画馆,站在全景画馆里,听到轰隆隆的枪炮声,爆炸声,还有战士们的呐喊声,天边映衬着冲天的火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就扑面而来,那种不怕牺牲,勇于战斗的精神使我深受感染,仿佛跨越了时空,又走进了半个世纪前那场壮烈的战争

在感受东北解放时期的艰苦岁月,追忆先烈的英雄事迹同时,我不禁感慨今日生活的幸福。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是由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不能忘记过去,因为历史将指导我们更好的前行。

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我深切地明白,爱国不是用说的,而是实实在在做的。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未来中华民族的领跑者,我们理应从自身做起,为社会树立良好的榜样。或许,有人会问“国是什么?国在哪里?”那么请记住国是中华民族的每一个成员,国是华夏大地每一处疆土,国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爱国就要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去渗透、去践行“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

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体会 篇8

系别:经济管理系 班级:2010级5班 姓名:蔡存杰 学号:201087094046

社会实践论文

——参观扶眉战役纪念馆和张载祠

第一站:扶眉战役纪念馆

2011年5月7日星期天,怀着激动与憧憬的心情我们参观了扶眉战役纪念馆。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九十年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新兴的党派,崭新的中国,渐渐向世人展示了她雄伟的一面。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往事历历在目,为了今天如此美好的生活,无数英雄埋骨他乡,不少战士流血洒汗。多少英雄我们应该铭记?多少战役我们应该了解?今天我们深入的了解了一场对大西北解放至关重要的战役——扶眉战役。

扶眉战役纪念馆位于陕西省眉县常兴镇,纪念馆是为纪念在全国解放战争中西北战场上最大的一次战役而壮烈牺牲的3000多名解放军指战员修建的一处革命纪念馆,是陕西省第一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是中共陕西省委宝鸡市委命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

1949年7月10日至14日 彭德怀总司令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与从西安败退的17万国民党军,进行了著名的“扶眉战役”,完全解放了关中。一野兵分三路发起进攻。王震率第一兵团,沿户县、周至西进,在子午口、黑山寺、哑柏、横渠击溃敌90军后,14日攻占宝鸡益门镇;许光达率第二兵团攻克临平,经天度、法门、青化、益店,一夜行军75公里,插至敌军后方的罗局镇,又夺取了

眉县车站,连续击退敌军十余次突围。后又激战十余小时,攻克扶风。将敌65军一部及38军、119军大部压缩于午井以南、眉县城北至葫芦口之渭河滩,与第一兵团围歼;担任战役正面主攻任务的解放军第十八兵团,在周士第指挥下由西凤公路、陇海铁路西进,首歼漆水河两岸及武功南北线之敌后,一部插入杏林、绛帐,击溃敌247师,歼灭187师主力,收复武功,继续进军至罗局镇东南与第二兵团会师,合歼残敌;杨得志率解放军第19兵团在乾县、礼泉阻击马鸿逵,保证了扶眉战役的胜利进行。此役一举歼灭国民党4个军6个师和另外6个团共4万余人,再次解放了宝鸡,为解放大西北和大西南奠定了基础。

我们于10:00多到达扶眉战役纪念馆怀着沉痛的心情前来凭吊在扶眉战役中牺牲的革命先烈,深切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首先由两位老师向扶眉战役烈士敬献花篮,而后我们向烈士三鞠躬,接下来,全体师生重温入党誓词。随后向烈士纪念馆捐款,然后参观整个纪念馆,整个馆场内静谧、庄严、肃穆,松柏林立。首先映入眼帘的就一座战役群雕,雕座是大理石砌成的,群雕展现的是战役中6位战士手抱炸药包、举手榴弹冲锋陷阵的情景。群雕的身后是纪念碑,碑高19.49米,象征着1949年。上书:“扶眉战役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的前方两侧各立一块烈士英名录,纪念碑的身后两侧是烈士墓区,墓区内有700多位烈士长眠于此,一个个小方形的墓碑记载着烈士的姓名、年龄、籍贯。他们为宝鸡的解放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们高大的身影永远留在我们脑海里。站在烈士碑前,心中感慨万千。并

不是为烈士生命的消失而悲叹,是被那伟大的生命价值所震撼。我们将永远记住他们,因为他们不愧为炎黄的后代,有谁不惜自己的生命、青春?有谁不爱自己的父母妻儿?但是又有什么爱能和祖国之爱相提并论?烈士们之所以不惜牺牲生命,正是因为他们深深地懂得生命的价值和祖国之爱是至高无上的。他们的生命虽然消逝了,可是,他们用自己的鲜血为我们创造了今天美好的生活。我们永远怀念他们。在此我也不禁想到“长江前浪推后浪”,烈士为我们建立了新中国,振兴中华地重任终究会落到我们青年一代的身上。梁启超先生曾这样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是的,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应该而且必须我们去建设。此时站在烈士碑前,我心中涌起的已不仅仅是激动,而是——责任。往后行去是一尊彭德怀元帅的塑像,他正在向部队发出战役的命令,他尖锐眼神、矫健的身姿,预示着战争的胜利,他向我们诠释了怎样才是真正的军人。

绵延起伏的巍巍秦岭,埋葬着不尽革命先烈的忠骨;日夜奔腾的涛涛渭水,掩慰着无数忠诚烈士的英魂。

随着声声踏步,我们拾阶而上,进入第一展厅。讲解员为我们介绍了扶眉战役的战前形势、战前准备部署、战前准备、战前练兵、支前准备、作战命令等情况,展厅内还展出了毛泽东、彭德怀、刘少奇、周恩来、任时等中央领导的照片以及这次战役的部分照片。第二个展厅展出了许多烈士生前的遗物和这次战役部队所获奖旗。展厅内有一

首毛泽东称赞彭大元帅的诗:山高跳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豪言映眼,遗物入目。战役的画面一幕幕重现于脑海,扶眉战役到现在已经过了五十六个春秋,尽管岁月流逝,时光荏苒,但先烈们的光辉形象和英雄事迹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里,烈士 虽然长眠于地下,但他们的思想和精神永远鼓舞着我们,鞭策着我们。扶眉战役烈士必将永垂不朽!

第二站:参观张载祠

随着参观完扶风战役纪念馆,我们迈进了含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张载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儒家学说更是其中的代表。张载先生创建的关中文化就是儒家思想之一。

张载祠又称张子祠,位于眉县城东26公里处的横渠镇,南靠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北临佛教圣地法门寺,东与道教圣地楼观台相连,西与西府名胜诸葛亮庙、钓鱼台、周公庙、金台观毗邻。它是我国北宋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关学领袖张载的讲学之地,是陕西省人民政府一九九二年公布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载祠前身为崇寿院,张载年少时曾在此读书,晚年隐居后,一直在此兴馆设教。他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将崇寿院改名为横渠书院。元代元贞元年(1295年),开始在原横渠书院旧址上建张载祠,历史上张载祠曾修复14次。元代泰定三年(1326年),在张载祠内恢复横渠书院,成“后祠前书院”格局。1990年,陕西省文物局正式批准立项修复张载祠,现已完成大殿、讲学堂(两座)、山门等建筑的修复及彩绘

工程。整体建筑以宋式仿古形式为主,兼有清代建筑特色。祠内现存清康熙帝御匾一块及横渠书院笔筒、院印、砚台等;另存有北宋以来文人墨客留下的石碑50余幢,讲学堂内办起了张载及关学思想文化展,大殿内雕有塑像并绘制了长达60米的巨幅壁画。

怀着对中华文化憧憬,我们开始了参观历程,首先由横渠先生张载28世孙、现张载祠馆长张世敏先生给我们讲解了有关张载先生的生前生后,以及张载先生的成就。让我们对张载先生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接着我们参观了整个祠堂,不管是展厅中的文物还是伫立的一个个石碑,它们深厚的文化底蕴深深地折服了我,不禁让我了解了很多,还让我感悟了很多。张载先生曾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名言历代流行不衰。足见张载先生四句名言的精神感召力之强盛。以及张载先生的内心真实写照。

接着满怀敬仰的心情我们驱车来到了张载先生的墓前,看着背靠青山的墓地,感受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对张载先生的崇敬之情不仅油然而增。

聆听文化的声音,感悟文化的精神,探讨文化的底蕴,学习文化的内容。张载祠一游,提升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内涵。

参观革命纪念馆心得体会 篇9

今天所部组织我们参观了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缅怀先烈的事迹。在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解中,在一张张照片中,在一件件遗物的直观呈现中,场馆内再现了当年的历史场景,紧张而又激烈的战斗氛围感染着每一个人,我们更烈的感受到当年发生在连云港战争时期那段可歌可泣的烽火岁月,先烈们不顾个人安危,出生入死。

在鲜红的党旗下,我们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大家表示要永远铭记革命烈士为实现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立下不朽的功绩,时刻以他们为榜样。

通过这次参观学习,让我认识到先辈们敢于奋斗,甘于清平,为了劳苦大众,为祖国、为人民牺牲生命,在恐怖的环境中,宁死不屈,用自己的鲜血和年轻宝贵的生命捍卫了党的尊严,用顽强惊人的毅力同敌人做不懈的斗争,为党和人民奉献了自己最后的力量。他们对敌人充满了仇恨,但他们同样是血肉之躯,同样有人间柔情,对同胞,对祖国,他们同样有着常人那种深沉的爱,这种爱是伟大的,是基于爱国的基础之上的,是崇高的。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为理想而献身的崇高气节、伟大人格和坚韧精神,这正是我们后辈人应扪心自省并付诸实际之急迫所在,也是我们此行的目的所在。

通过这次参观学习,对我的影响很大,使我受到了教育,我要以此为动力,加强学习,加倍工作,努力向上,以此来报答那些值得尊敬的革命烈士。我将永远铭记我们现在的优异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热血和生命换来的,应该倍感珍惜,决不能因优越的生活条件而遗忘艰苦奋斗的精神,时刻谨记先辈们的功劳,一定要认真学习现代科学,励志将中华民族精神发扬光大,我们民族必将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参观革命纪念馆心得体会 篇10

走到纪念馆入口处,4米多高的孙中山铜像映入我的眼帘,孙中山两眼烔烔有神,为‘‘天下为公’’静静沉思、运筹帷幄的神态和形象,使人肃然起敬。大道和展厅里矗立的黄兴、廖仲恺、蔡锷、宋教仁、章炳麟、秋瑾等先驱者的塑像,每个人都有一段惊险经历,每个人都是一页艰辛历史,述说着那封建王朝风雨飘摇,起义浪潮此起彼伏的革命年代,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在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的过程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革命先烈那种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精神,他们选择革命时便已经知道他们选择的很可能是不归路,但是,为了国家的兴旺,为了人命的幸福,他们还是误会的走上了这条道路

黄花岗起义,七十二烈士长眠于广州东郊黄花岗。正是这些奋不顾身、视死如归的革命者用生命书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他们的那份大义凛然,他们那种勇往直前,始终令我饱含激动之情。

参观纪念馆的心得体会 篇11

11月22日的下午,在我院党总支郭爱平副书记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红色教育基地——叶挺将军纪念馆。这是我第二次来到这个神圣的地方,上次造访此地时我是一名党员发展对象,而今我成为了一名学生干部、一名预备党员。也许是我身份的转变,看着同样的景物,感受已不尽相同,但无论怎么说,内心更为虔诚了。

听着解说员叙述叶挺将军的过往,在敬佩这位伟大的革命先辈同时,我心中不由多了一份责任感:叶挺将军敢于在乱世之中站在人前,为中华民族革命事业做出无私的贡献,而今身为学生干部的我们,更应该觉醒使命意识,在学生群体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在以十九大为背景的新时代下,我们应不惧艰难困苦、敢为人先,学好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各项创新创业活动,响应国家“双创”号召,争当一名合格的学生干部。

参观铁人王进喜纪念馆体会 篇12

在“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幼儿园在开展系列庆祝活动中,组织参观“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内容丰富,意义深远。

五月二十二日下午,在老师的组织下,幼儿园参加活动的小朋友都准时在纪念馆门前集合。亲子班的小朋友在家长的陪同下,首先在王进喜爷爷的塑像前合影留念,然后兴致勃勃的走进纪念馆。

在讲解员的引导和宣讲中,大家了解到了王进喜爷爷在旧社会吃不饱穿不暖的童年,了解到他长大后为石油事业奋斗的决心。随后的讲解,在大家面前展现了王进喜是怎样带领石油工人,人拉肩扛发展大庆油田的场面;又让大家再次体会到,在大庆油田会战初期,在如何艰苦恶劣环境下,是王进喜许下了庄严誓言:“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的”,“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更是在他的带领下,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感召下,大庆的石油工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通过参观学习,让我们进一步体会到铁人精神的深刻内涵;通过参观学习,不但丰富了“六·一”儿童节庆祝活动的内容,而且让从小就生活在大庆油田的孩子们深刻体会到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通过参观学习,让小朋友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上一篇: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料下一篇:写给邮递员叔叔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