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北伐纪念馆心得

2024-09-17

参观北伐纪念馆心得(共10篇)

参观北伐纪念馆心得 篇1

参观北伐纪念馆心得

姓名:蓝文煌班级:11机制3班学号:11101023046

2012年5月20日,在老师和学校领导的带领下,我和班里的同学们参观了位于韶关市帽子峰北坡的北伐战争纪念馆。在短短的几个小时里,我们深入了解了三次北伐战争的历史极其过程,也听取讲解员介绍了北伐战争对旧中国积极影响,对次我受益良多。并且,通过参观北伐纪念馆,思想更加得到了解放,更新了观念。革命先烈们对于自由、平等与幸福的追求精神很值得我学习。

据介绍,韶关市北伐战争纪念馆是为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缅怀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而建。该纪念馆建设和布局总投资1799万元,分为北伐战争展厅、北伐名将展厅等六大部分。馆内共征集到有关孙中山先生及北伐战争时期的文物实物81件(含复制品32件),图片410幅。其中,文物实物包括孙中山在韶督师北伐时期使用的硬木办公桌、国民时期孙中山纪念画册等珍贵文物,并对孙中山卧室、办公室、参谋作战室进行了场景复原。

在参观学习中,大家一边看着一张张真是历史照片,一边认证的聆听讲解员的解说,我们都被展馆中灿烂的历史文化深深吸引着;展柜中的每一件展品,大家都驻足仔细观赏,细细品味。当讲到曾经那段生死肉搏、战鼓雷鸣的峥嵘岁月时,我们仿佛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先烈们用鲜血为我们创造了如今幸福的生活,让我们记住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铭记先烈们蓬勃向上的伟大革命精神,并使这些伟大的精神财富相传。我们也要珍惜现在幸福的生活,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热爱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全球化的大潮中,我们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谱写我们的热血篇章,为祖国更加繁荣和富强、实现党的最高理想和目标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大家都知道,孙中山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被尊为国父。我想孙中山先生对后人影响最大的是他的“三民主义”思想。他注意到了信仰的力量,用“三民主义”信仰团结革命同志。孙中山先生一生为国操劳,为推翻满清统治,振兴中华所做的努力赢得了举世的推崇。而北伐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1922年和1924年,孙中山先生曾两次亲临韶关督师北伐,当时大本营也就设在韶关。

北伐战争纪念馆是按照北伐大本营旧址民国初年的仿西式建筑物复原建设。该建筑物为二层方行西式四合院砖木结构楼房,坐北朝南,内设方形天井,南北楼设有楼梯与二楼相通,上下两层四周均有走廊为通道,楼下前厅为大本营会议厅。纪念馆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总面积约13600平方米。

纪念馆里陈列的每一张图片,每一件物品,我都细细研读;每一次的军事布置,每一次获得的战斗成果,我都历历在目;每一场战斗的艰辛,每一次战士们的奋不顾身,我的心都在流泪——是感动,为他们生活困苦,战斗艰辛却应用顽强,奋不顾身;更是感激,是他们不怕流血,不怕牺牲换来了我们今天这幸福的生活!

展厅通过大量战片、文献、实物筹史实材料与图表、慧华筹辅助展品有机结合,全面、亘实地展现了平津战役从发起到生理结束的光辉历程。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大家更是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进行参观;其中,孙中山领导两次在韶关誓师北伐北伐,韶关人民給予的大力支持,为北伐生理进军做出重大贡献。走进北伐战争纪念馆的全景画,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就扑面而来,那种不怕牺牲,用于战斗的精神使我深受感染,仿佛跨越了时空,又走进了半个世纪前那场壮烈的斗争……

虽然此次参观大家都略显得行色匆匆,但大家对一些重要的蚊子图片都进行拍照保存。听着解说员生动的讲解,在光与影中穿越着,那些为光明未来抛头颅洒热血的平凡英雄,那段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好像在眼前浮现着。我们很幸福,降生在如此和平的年代,没有经过大风大浪,却能享受革命烈士们梦想中的理想生活。但他们的勇气、精神、毅力与信念,还是震撼了我们的心灵,这不是仅看着教科书上的几个字几句话就能感受到的,在这里,他们带给后人无线追思与成长。烈士的大无畏精神激励着我们当代大学生铭记历史,为未来奋斗。相信我们载回来的也绝不只是留念的照片,更多的是一种心灵的收获。

参观完北伐战争纪念馆后,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在今天这种和平的环境里,我们在做什么?而我们做到了什么呢?虽然过去不等于未来,我们不能沉浸于过去;但是我们也不能忘记过去,因为过去留给我们的思考太多太多。对于我们这些大学生,教师队伍的后续力量,我深切地明白,爱国不是用说的,是实实在在做的。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未来中华民族的领跑者,我们理应从自身做起,为社会树立良好的榜样。或许,有人会问“国是什么?国在哪里?”那么请记住国是中华民族的每一个成员,国是华夏大地的每一寸疆土,国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爱国就要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去渗透、去践行“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

历史从昨天走来,正朝着未来走去。我们这座繁华的大城市正是建筑在曾经辉煌的历史之上的,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也是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铺就的。正如从我们身旁呼啸而过的列车,罢工的汽笛就曾震撼长空。因此,我们不应沉睡在历史之上,应该想纪念馆内的结束语所说的那样:今天,我们回顾历史,缅怀先烈。就是为了面向未来,在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伟大事业中,再现时代风采,再建历史新功。如果,人人都有如此境界,我相信,中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加没好。

文物古迹、文化遗迹其实就是一个城市、一个地方的历史,是一个地方人们共同记忆,古迹、遗址的多少显示着一方水土历史的厚薄,而人们往往都希望自己所住的地方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多少年来,很多城市全力以赴在保护着自己古老的历史,他们引以为骄傲的文明结晶,甚至连野蛮的战火也有意识地避开这些珍贵的历史记忆。

抚今追昔,我们在缅怀先烈之余,我不进联想到我们自己。我们有着和平安宁的环境,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听课,吃着营养丰富的饭菜,而我们有些同学却心无目标,无所事事,得过且过;有些学习态度很不端正,应付老师,糊弄家长,他们五十父母的期盼,老师的教诲,忘记了今天的一切来之不易。

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要更加清楚了应该集成什么,珍惜什么。新世纪的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正处于一个崭新的环境,所处的地位、环境、所肩负的任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面临着许多的问题,既有改革开放中产生的新课题,也有来自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竞争的压力,还有来自文明进步的新挑战,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学习,时刻保持着先进性。我们应该不辜负先烈遗志,努力学习,不断的进步,成为国家的栋梁,把祖国建设得更加没好,只有这样才能告慰先烈的英魂。

热血与战火、赤诚与英勇,如泣如诉,如诗如歌,要弘扬于世,更要珍藏在心。

通过这次活动,让我更多的了解到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生平和伟大业绩,以及对北伐战争有了深层次的认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座位当代大学生,我们肩负着父母的期望和对祖国昌盛的重任,我们应继承先辈的革命思想,树立

强烈的爱国注意思想,树立远大理想,为祖国的未来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北伐战争纪念馆作文 篇2

我们来到了纪念馆的外门。在场地上,立着一个孙中山先生的雕像。雕像上的孙中山先生,手拿着望远镜,穿着整洁的军装,眼神中充满了毅力,威严而勇敢地望着远方……

我们怀着激动而充满敬意的兴趣进入了纪念馆中。在第一次战争纪念馆里,我们见到了孙中山先生的专用的马鞍、手套、佩刀……每一件装备上的痕迹,仿佛都在述说着孙中山先生使用它们时的风采,看着这些物件,我们似乎也看到了孙中山先生曾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时的情景……追随着这些回忆,我们来到了相片室。墙上贴满了孙中山先生在战场上视察的情景、在书院里进行外交活动的情景、在医院里探望士官们的情景……我们浏览着这些照片,这都是一个时代的印记啊!怎么不会令人感慨呢?我们继续向前走着……

进入文化大厅,一幅幅字画立即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哇!多么美观的字啊!真是骨力秀挺,笔画鲜明!”我连连赞叹道。原来,孙中山先生不仅是一名军事家,更是一名伟大的文学家。在一幅特大的字幅上,写着“天下为公”四个字。这幅“天下为公“是孙中山先生亲笔所书,当年的孙中山主张倡导“三民主义”,反对君主制暴行,多次书写“天下为公”,励志思想。“天下为公”意思是:天下是大家共有的,应当推翻独霸势力。他的这种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

19,孙中山先生为维护恢复国会,联合西南军阀共同进行了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斗争,就是第一次的北伐战争。虽然战争失败了,但是革命的烈火永远在他的心头不灭。于是,1922年,他再次发起北伐战争,誓要击败北洋军阀,他这种坚强、不服输的精神使我想起了另一位军事家拿破仑的名言:“人一生的光荣,不在于永不失败,而在于屡扑屡起。”我的心里顿时又对孙中山多了一分敬意……

参观东北烈士纪念馆心得 篇3

《黑土英魂——东北抗日战争时期烈士事迹陈列》 展览分为序厅和五个部分。展示了在东北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英勇不屈、浴血奋战、前仆后继的抗日英烈的事迹。《伪满哈尔滨警察厅遗址及罪恶展》 通过展示伪满哈尔滨警察厅在政治、经济、思想 文化等方面对哈尔滨地区人民的残暴统治,来揭露日本侵略者在政治上残酷镇压东北人民,在经济上不择手段掠夺财富,在思想文化上进行专制统治的殖民统治罪行。

馆藏的反映东北抗联斗争生活的文物,包含了抗联军事斗争、密营生活、文化学习、群众支援等各个方面,包括有杨靖宇穿过的大衫、赵尚志用过的手枪、赵一曼用过的大碗及写给宁儿的信、李兆麟牺牲时穿过的血衣等珍贵革命文物。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的细菌弹弹壳,是侵华日军暴行的罪证。

建馆之初,人们走进展厅时,不必听太多的讲解,就会在眼前浮现日本侵略者统治东北14年的种种罪恶,能够近距离地领悟为国捐躯并不久远的英烈,激发起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几十年过去了,战争的苦难远离了人们,曾经让观众驻足落泪的展示内容,逐渐被人们淡漠。人们和先烈所处的时代,拉开了距离。更新烈士纪念馆基本陈列,就必须考虑到这一现实,从现代观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对战争年代为国捐躯的无数先烈的认知情况入手,用形象、生动、真实的陈列内容和形式,做出准确、深刻的回答和交代。

东北烈士纪念馆在展面上共陈列200余位烈士,每位烈士都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在同侵略者进行斗争时牺牲的。纪念馆在陈列中避免用单摆浮搁的方式排列烈士的生平,而是在东北抗战14年的大背景下,分作不同的时期,始终把握红、黑两条线,去展望烈士的英雄事迹。

所谓红线,即从“九·一八”事变开始,东北人民抗日武装斗争经历了一条从自发到自觉、从单一武装抗日到建立广大抗日游击根据地;从各自分散的行动到在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为主体的各抗日武装的联盟作战。每一位烈士都是这条红线上不同时期的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链条上的闪光点,只有把英烈置放在所处的历史环境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英雄壮举的高尚和可贵。

所谓黑线,即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东北的罪恶线。纪念馆把红线作为主线,黑线作为突出红线的副线,集中体现哪里有侵略、哪里就有抵抗的必然性。纪念馆充分利用烈士馆的原址——伪满哈尔滨警察厅这一残害和屠杀我抗日志士的魔窟,复原当年日本法西斯为镇压东北人民抗日战争而设置的各种机构,展示敌人制造惊天惨案和残害我抗日同胞的各种刑具,尤其是曾关押和刑讯抗日女英雄赵一曼的铁窗斗室。在敌人具体而真实的罪恶面前,观众真切地感受了日本法西斯的残暴,从而更加激起对抗日英烈的理解和崇敬。选取烈士的生平事迹,纪念馆特别注重展示那些最具情感因素的生动细节,以小见大、可触可摸地表现英雄的高尚情怀。如抗联在西征时,在酷寒奇冷的密林里雪中行军,有的战士扑到火里,有的战士在路上站着冻僵了身体,而李兆麟将军的《露营之歌》却时时萦绕在抗日将士的耳边,鼓舞着大家继续前进。又如杨靖宇将军孤身绝粮5天与敌人苦战,倚着青松还击到生命的最后,当敌人发现他腹中除了草根、树皮和棉絮外,竟没有一粒粮,不得不低下罪恶的头„„这些惊心动魄细微可见的英雄壮举,感染力是深刻的、长远的。譬如在杨靖宇将军的展线内,雕塑高4.2米、宽2米的以松柏为躯干的将军铜像,采用重雕细刻的刀法,细致入微地表现他的刚毅、高远的神色,把松鳞和胸肌较为自然地融接到一起。当观众通过丰富的图片资料、烈士遗物的讲解,走到

参观铁人纪念馆心得体会 篇4

根据油田公司《关于开展廉洁从业主题教育的通知》的总体安排我们2012年5月18日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前来铁人纪念馆,缅怀他的事迹,学习他的精神。铁人精神是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内在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反映,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和传统美德的继承发展,是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孔繁森精神在新时期的自然延续和时代折射。

王进喜同志用堂堂男儿血肉之躯,干出了既轰轰烈烈、又平平凡凡的感人事迹,实现了由一个平常人到高尚人,“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用这样的豪言壮语实现他的人生;实现了由一名普通党员到优秀党员,模范党员的超越;实现了由一个普通干部到人民公仆,领导干部楷模的超越。学习铁人王进喜,就是要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勇敢的人,时刻表现出拼搏奋斗和勇于担当的优秀品质。

王进喜同志对党无限忠诚,他总是用“一切成绩和荣誉都是党和人民的,我自己的小本本上只能记差距”,“讲成绩不要忘了党,讲荣誉不要忘了群众,讲职工不要忘了大多数,讲缺点不要忘了自己,讲现在不要割断历史”,“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要为油田负责一辈子。”来告诫和约束自己,他一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为了他人幸福,全国人民都能用上自己国家产的油,继承和发扬了党的艰苦奋斗的

优良传统。他对事业鞠躬尽瘁,不怕苦、不怕累、表现出了大无畏的精神气概。他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以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干劲为祖国贡献石油。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困难也不怕。”的壮烈誓言。学习王进喜,就是要做领导干部的楷模,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王进喜是高尚的,纯粹的,又是普通的,具体的。他的事迹和精神既感人至深,又真实可学。他是一面旗帜,是一面镜子,我们每个人都要以他为榜样,对照自己,鞭策自己。王进喜的形象是丰富的、立体的、真切的,他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官,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工作,如何对待权力。

作为一名机关干部,应该经常折射我们思想的不足和差距。从现在学起,从现在做起,扎根,热爱,奉献;进一步强化“事业重于家庭,任务重于生命,使命高于一切”的责任意识,模范践行“三个代表”,努力成为一名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跨世纪的油田的机关干部。

参观完铁人纪念馆后,铁人王进喜的豪言壮语一直萦绕在我的耳边“北风是电扇,大雪当炒面,天南海北来会战,誓夺头好大油田。干!干!干!”“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

参观革命纪念馆心得体会 篇5

走进红岩魂广场,就感觉到一股严肃庄重的气息,这是全国第一个以烈士精神命名的广场,在纪念“11·27”革命烈士殉难50周年之际,在原“中美合作所”阅兵场的基地上修建而成。

步入陈列馆,那种浩然之气油然而生,馆里的气氛让人顿时有种莫名的压抑感。前军委主席邓小平的题字,将烈士们的丰功伟绩给予绝对肯定和高度赞扬。那遒劲有力的字迹、深情怀念的语句让我仿佛看到了烈士们不畏强权的凛然气概!陈列馆里那面鲜红的用被单衣物绣成的五星红旗格外显眼,那是一种多么兴奋的期盼的表现呀!我至今仍可以想见,当狱外传来解放战争结束,新中国即将成立这样的消息时,那些为祖国献出自由和乃至生命的都在所不惜的伟大共产党人心中将是何其自豪与振奋,他们含着热泪为祖国绣出的那面五星红旗,正是他们革命信念的最最真切和感人的诠释!

陈列馆里,真实地重现了当年这些共产党人被关押的监狱的状况。大量的照片和文物向世人宣告着国民党反动派对于革命先烈的惨无人道的镇压和迫害。牺牲的革命者里,年龄最小的“小萝卜头”宋振中牺牲时仅九岁,与此类似地,多数烈士都是在极为年轻的时候被杀害,在那个黑色的1949年11月27日。他们怀揣着对于革命的忠诚与信仰,无悔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就是共产主义理想的伟大召唤,这就是对于伟大共产党的无限忠诚和信任,这就是摆脱贫困落后、告别专制独裁、追求人民幸福、国家安定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彰显。

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一位名叫“谊军”的革命同志。1992年,一家单位在搬迁时,发现一件标明为渣滓洞革命烈士遗物的包裹,包裹里有两封信和五块银圆。一封信上写道:“中国共产党万岁!亲爱的党和你永别了。谊军。”一块银圆上深深地刻着“最后一次党费谊军”八个字。谊军是谁?他的真实姓名是什么?他做过哪些革命工作?我无从得知,但这种情怀,这种对待共产党事业大于生死的英雄故事,却深深的刻在了我心里。牺牲在重庆军统集中营的烈士,还有很多人没有留下真实姓名,但是,他们有着共同的名字就是“红岩先烈”。

岁月飘逝,荡涤着人生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那久违的历史似乎又在眼前重映,一幕幕,一桩桩,打动人的肺腑,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先烈的事迹给徘徊在人生十字路口的我以当头棒喝。

苟利国家生死许,岂因祸福避趋之。共产党人同敌人展开不屈不挠的斗争。在渣滓洞,白公馆,歌乐山下,松林坡刑场都洒下了烈士们的斑斑碧血。

红岩精神是烈士对共产主义信念执著追求的高度概括;是先烈坚持真理改造社会的伟大实践;是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是改革开放,发展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伟大瑰宝。今天的我们,应感先烈之功业,励后人之壮举。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甚至生命。

参观纪念馆个人心得体会 篇6

一路上,初春的阳光洒满大地,透过车窗看到湛蓝的天空,绿色的山川。然而我的心情随着车轮的转动早已到了我们将要到达和瞻仰的目的地——渭华起义纪念馆。从西安出发,大约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当我们的车缓缓驶入景区时,令我感到惊喜的是,景区绿树成荫,繁花似锦,跟想象中的完全不同。

办理入场后,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走进了纪念馆。渭华起义纪念馆是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渭华起义指挥部旧址为依托建立起来的革命纪念馆,全馆由渭华起义指挥部旧址、陈列大厅、中心广场、烈士纪念塔四部分组成,收藏文物157件,各类照片1200余副,文献资料75件(原件32件)。馆内庄严肃穆,气氛凝重,看着一张张承载历史的照片,一件件让人心酸的生活器具和简易武器,简陋、质朴,令人感动,这些普通的武器似是充满了无穷的战斗力,在艰苦的岁月,伴随着革命先烈开展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条件是有限的,但是革命的信心和决心永远不受局限。

渭华地区是中国共产党和共青团员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一九二一年就有魏野畴、王尚德等同志传播马列,后来农协普遍成立,一九二七年九月二十六日陕西省委根据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在渭华这块群众基础好、斗争热情高的地方进行革命武装斗争。党团组织选取渭南的赤水职校和华州的高塘小学委立足地,秘密组织、收集武装准备暴动,农运学运进一步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和反革命的镇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听着讲解员讲述先烈们艰难前行的革命历程,那个革命年代的斗争生活仿佛在我眼前显现,先烈们经历千难万险,不惜牺牲自己,期待着曙光来临的那一天,这种无私的牺牲精神让人震撼,崇敬之情在我心间油然而生。回想那烽火连天的岁月,革命先烈用宝贵的生命和鲜血铸造了巍巍丰碑,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那些在艰苦岁月里依然威武不屈,乐观向上的革命先烈,不会忘记他们为新中国的诞生所付出的一切,他们的精神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

最令我感到震撼的还是那句特殊的标语:“同志们,赶快踏着先烈的鲜血前进啊!”据介绍,这幅标语上原本只有“踏着先烈的鲜血前进啊”这10个字,是当时高塘和谷堆两校的师生1927年为悼念李大钊等烈士,用青砖和鹅卵石铺砌而成。1928年5月,渭华起义爆发后,刘志丹到达这里,发现了这一鼓舞人心的标语,于是就命令警卫员将它重新加以点缀,添加了“同志们,赶快”这五个大字。起义失败后,刘志丹在撤退时,就命令警卫员将它用黄土掩埋起来。解放后,人们才除去上面的黄土,让这一砖铺标语在渭华大地上重见天日。这句用生命书写的铿锵有力的标语,被誉为镶嵌在渭华大地上的特殊标语,属国家一级革命类文物。

纪念馆参观结束后,我们又瞻仰了起义纪念塔,沿着台阶去往纪念塔,台阶两旁的山体上栽满了松柏和樱花树,在灿烂的阳光照射下,松柏显得更加翠绿、樱花开的更加鲜艳。它们像是守护在英烈们身旁的卫士,又像是默默的向前来参观的人们诉说着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纪念塔庄严肃穆,俊秀挺拔。正面雕刻着邓小平同志亲笔为先烈们的题词--渭华起义烈士永垂不朽。

在渭华起义烈士纪念塔前,我们举行了庄重的悼念仪式,全体同志默哀,向革命先烈三鞠躬,向烈士敬献了花篮。在鲜红的党旗下,全体党员在党旗下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入党初心。

革命烈士纪念馆参观心得体会 篇7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天又是清明节,我带着对革命先烈的崇敬来到了烈士陵园。

一大早,烈士陵园外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一进门,向西走,一座高大的陈毅元帅的雕像高高地立在广场中央。陈毅元帅一手叉腰,昂首挺胸,像是在发布作战号令。在北面,一座雄伟的烈士塔直冲云端。

在解说员的带领下,我们先参观了x战役展览区。这一展区分为战前,战中和战前支援三个部分。我们边走边看,两边是宣传展板,中间展览了许多实物,如解放军所使用的手枪,冲锋枪,榴弹炮等。

我最感兴趣的是模拟战时的攻守战。里面的房子、小人栩栩如生,生动再现了战时的激烈、紧张和战场上的分秒必争。

透过一个螺旋式楼梯来到全景画馆。伴随着解说员带有磁性的讲解响起了震耳欲聋的枪炮声,x战役战斗场景生动地再此刻我们的面前。

从全景画馆出来以后,我的情绪久久不能平静,英烈的形象总是在我眼前浮现。

我们在缅怀先人的同时,应审视一下自我,有没有辜负先烈的遗志?有没有珍惜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完美这天?

我们不能忘本,要以先烈为榜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感恩的心,报效祖国。

革命烈士纪念馆参观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二】

红色7月,烈日炎炎,我和爸爸驾车来到了永安市洪田镇马洪村开启了红色之旅,寻访一个特别的“红色足迹”——中央红色标语博物馆。

我原本对红军的印象,就是平时和外公一起看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影视剧了解的。外公和我说了好多伟大领袖和英雄人物,我对他们的有勇有谋从内心里特别地敬佩崇拜,觉得红军是一支英勇无敌的军队。但是,长辈说的这些过去的历史又似乎离我很遥远。直到今天爸爸带我走进了这博物馆,看到了墙上这些红色标语和从少共国际师走出来的开国将领的肖像照,让我的眼前浮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爸爸一边带我参观,一边向我讲解标语的意思和它们的背景故事:1934年秋天,粟裕将军的红一军团指挥部与少共国际师(即红十五师)先后到马洪村上坪驻扎过三次,遗存有红军井、红军战壕、红军医院、红军学堂等旧址。在逢源堂等4座廖家古宅里,保存着较完整的红军标语及漫画、留言条有300多条,这里是苏维埃时期红军标语的“博物馆”。

我细心地阅览每一条标语,字体都不太一样,而且有些标语很清楚,有些很模糊。爸爸耐心和我说:马洪村上坪曾是个战略要地,除了红军三进山村,国民党、当地土匪也多次进村驻扎。村民为了保护红军标语,与国民党官兵和当地土匪斗智,巧妙地用厚纸张或白灰刷涂等措施遮盖,把红军写在墙壁上的标语保护起来,所以有些标语的字迹看起来不太清晰,也是村民们保护下来的宝贵遗迹。

在博物馆里,不仅仅有各种各样的红色标语,还有一首乐谱——《少共国际师出征歌》。我想让爸爸唱给我听,爸爸说他不会唱,但是他能教我唱少先队队歌,因为我们是少先队员,作为共产主义的接班人就要继承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和我们一起参观的爸爸朋友是马洪村里的人,他听我和爸爸的对话,就在一旁哼唱起歌儿来:“剪不断的情,割不断的根。红军是咱忘不了的人。建农会,分田地,穷苦农民翻了身……”听说这首《红军是咱忘不了的亲人》,洪田镇马洪村的村民们都爱唱。当时红军在这里驻扎时,和当地的村民建立了很深的鱼水之情。他们说,红军为劳苦人民的解放流血牺牲,我们永远忘不了他们的恩情。

我们走出博物馆,又看了看门口边上的介绍:“不忘初心方能行稳致远,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为抗日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解放,红军不辞辛苦地南征北战,一手拿传单一手拿枪弹打倒敌人;如今,我们有幸福和平的生活,也要继承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成为合格的共产主义接班人,才能为祖国开辟更美好的未来。

革命烈士纪念馆参观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三】

提起红色,也许有人会想到艺术家笔下那象征着热情的色彩,也许有人会想到夕阳西下时西方那一抹灿烂的晚霞,也许有人会想到那象征着爱情和幸福的玫瑰......在我的脑海中寻觅关于红色的元素,蓦然间,对五星红旗的敬意油然而生!我明白了,红色是革命先辈在战场上撒下的殷殷热血!

20_年2月14日,一个细雨蒙蒙的清晨,我们怀着崇高的敬意来到了x革命烈士纪念馆。进入纪念馆的大门,一块巨大的浮雕映入眼前,浮雕上刻着一张张栩栩如生而亲切的面孔—那是在革命战争中为取得胜利而壮烈牺牲的英雄们的面容!轻轻抚摸这些浮雕,我眼前仿佛呈现出了一个个壮烈的场景。有的面对敌人的酷刑却大义凛然的维护地下党组织的利益;有的临上刑场的战士们却一脸乐观地憧憬着美好未来并唱着属于胜利者的赞歌;还有的被囚禁在监狱里,面对死亡仍坚贞不屈的吟诵道:“高唱凯歌葬送蒋家王朝!”........看到_被共产党员玩弄于鼓掌之中的时候,我感到大快人心;看到两位共产党员英勇就义的时候,我默默地流下了两行眼泪;看到_滥杀无辜的时候,我气得火冒三丈;看到江姐面对敌人的残酷拷问却不肯透露一个字的时候,我十分愤怒而又心痛,默默地为勇敢的江姐揪心......现在我明白了,红色是最庄重的颜色,是用革命先烈的热血书写的华丽篇章!新时代的少年们,请努力学习吧,用我们的汗水书写出更辉煌的篇章!

走出纪念馆,我们来到革命烈士纪念碑之前,大家不约而同地向这块记载了所有荣耀和历史的纪念碑庄重地敬礼;向那些英勇的战士们,向那些为人民的利益奉献出生命的英雄们,深深地鞠躬!同时,我们暗下决心:一定要成为祖国发展的栋梁之才!

无数英勇的烈士们用宝贵的生命,为我们换来了现在和平美好的生活。身陷囹圄的革命者始终将读书当做生命的第一需要和生活的享受,把监狱变成学习共产主义的“大学”。我们正值学习的关键时期,应该用实际行动来向他们证明:他们的子孙会做好产主义的接班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让他们欣慰:这就是我们的中华,这就是中华的少年!

这场蒙蒙细雨带走了人们心头所有的寒意,冲刷了地面上所有的污秽,坚定了我们为祖国建设而努力学习的决心!最后我们围成一圈,默默地憧憬美好的未来,并一起宣誓:一定要好好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革命烈士纪念馆参观心得体会精选模板【四】

2012年5月13日,学校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来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x市蓟县盘山革命烈士陵园,共同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业绩。感受当年先烈们为国党英勇奋战的革命精神,缅怀在冀东抗日斗争中牺牲的革命先烈们。

为纪念在冀东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于1956年兴建了盘山革命历史陵园。整个陵园苍松翠柏,庄严肃穆。在烈士墓区安葬着2764名烈士,多数是抗日战争时期的老红军和八路军指战员。站在纪念碑下,我们默哀,向烈士致敬,心随着平静的音乐轻轻地走着,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心中那份深深的哀痛与崇高的敬意。听着他们的事迹,使我的心豁然开朗,明白了我们的人民烈士为了解放全中国,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他们抛头颅,撒热血,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这面旗帜。为了胜利,他们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而我们现在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心灵的感激,使他们的在天之灵得到慰藉。在庄严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前,老党员们重温了入党誓词,大家驻足停留,在宣誓声中共同表达对共产党的无比忠诚和对革命烈士牺牲精神的无限敬佩。在敬献花圈之后,全体党员一同瞻仰了抗日英雄纪念碑,四周被问分别是聂荣臻题写的“光荣烈士永垂不朽”、谢哉题写的“永远活在人民心中”、“李运昌题写的为人民革命事业而牺牲的英雄们永垂不朽”、宋劭文题写的“抗日英雄浩气常存”,每一句话都尽显抗战的艰苦和人民的伟大。

接着,我们又参观了盘山烈士陵园墓区。站在苍松翠柏掩映中的烈士墓前,缅怀烈士们丰功伟绩的时候,党员们的心灵深受启迪,对英雄更多了一份敬仰之情,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什么是人生价值。脚踩在埋着无数烈士先驱的这片土地,我的心情激荡着,久久不能平静。我认为此次活动是一次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随后参观了盘山抗日斗争事迹陈列馆,管内展出了抗日战争时期的珍贵革命文物二百余件,还有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图片,生动想象地概括介绍了盘山抗日根据地军民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革命先烈用生命的鲜血扞卫了祖国和人民,他们大无畏的精神深深震撼着我的心灵。那些烈士英勇就义时还是那么的年轻,在国难当头时他们一心只为了救国,在奉献自己生命时,他们根本没有去想我能得到什么,而是一心只想保卫自己的祖国、坚守共产党的秘密。看着照片上那一张张充满稚气的脸和充满朝气的样子,让人心中不由的肃静和难过。

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为一名党员,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在日常工作中我要从本职做起,脚踏实地,勤奋敬业,勇于创新,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和业务技能,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投入到本职工作中,以英雄的精神为楷模,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

革命烈士纪念馆参观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五】

2012年3月31日,在清明来临的前夕,我们一行十几个人,在骆校长和王辰老师的带领下,一齐乘车来到了万埠烈士陵园进行缅怀先烈、祭扫教育活动。

进入陵园内,仰目能够看到矗立的烈士纪念碑,立于陵园中心的高峰之巅,高大雄伟,气势磅礴,我们群众向革命烈士三鞠躬,表达了我们心中的景仰之情。并宣誓好好读书,长大后要报效祖国。随即又来到了烈士墓碑前,墓碑上刻着周仲杰、汤根林、张长林的革命先烈的名字,名字刻在纪念碑上,是革命烈士英雄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告知世界,我们是不可侵犯和战胜的。

我们又参观了烈士的事迹,他们仿佛在给我们讲诉了一个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周仲杰、汤根林、张长林多次立下战功。在1977年6月中旬,潦河发生了特大洪水,上级任命周仲杰、汤根林、张长林三位同志为同机组人员执行抗洪救灾任务。为了及时把党的关怀和抗洪救灾物资送到灾区人民手中,抢救被洪水围困的人民群众,他们不畏艰难险阻,坚决完成抗洪救灾的飞行任务。6月17日上午,在飞往安义县途经高安县时,因天气突变,浓雾弥漫,造成飞机失事,三位同志不幸壮烈牺牲的英雄故事。烈士们为国家的解放和繁荣强盛而奋斗的壮丽生涯,革命先烈们的无私奉献精神,让我们深切的感受到,正是我国几代优秀中华儿女的努力拼搏、无私奉献,为中国的崛起、中华民族的复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华北烈士陵园纪念馆参观心得 篇8

到了烈士陵园,迎面就是革命烈士纪念碑,我们在纪念碑前为那些烈士默哀,并献上了小白花,那个时间我内心里很激动,想起在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前也是这样的,也是这样的庄严。这些烈士英勇奋战,心里每刻都怀着一种不怕死的勇气,在井冈山上烈士们吃红米饭,喝南瓜汤,冬天有时连一件棉衣都没有,但他们依然把敌人打败,有的人却连名字都没有留下,他们那时只想着打败敌人,保卫祖国。正因为我们国家有这么多的英雄,才使我们这一代过上好生活,才使我们的国家富荣强盛。

难道我们还不珍惜现在的生活吗?现在台湾正在闹独立,一旦台湾独立,将会迎来一场战争,而我们如果还是经常在社会上打架,搞一些违法的事情,不但不会带来好处,反而影响了社会,我们不能就这样去危害社会,要好好的去学习,长大后为祖国做贡献,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的繁荣昌盛、安康富强。

今天,有一位家长是河南的,她想把孩子送到这个学校,所以问了我一些这里的情况,当时她说了句:我这次来并没有确定送他来,因为我没有真正了解这个学校,不是他实在不行的话,我是不会送他来。是啊!哪位母亲愿意送自己的孩子来吃苦,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的好一点,但家长们也是确实没有办法,因为我们太让他们伤心了,说到底,每位家长都是为自己的孩子着想,为了我们的未来着想。

参观李大钊纪念馆心得体会 篇9

2014年5月8日,我与单位同事一行20人到乐亭县参观李大钊纪念馆、李大钊故居。一路上,我听着同事你一言我一语的讲述着关于李大钊同志的故事,对于这位伟大的革命先烈充满敬佩之情。来到纪念馆,我缓缓踏上了象征李大钊革命生涯的38级台阶,当步入威严、庄重的瞻仰大厅的那一刻,我激动的心情再也无法控制,看着李大钊同志雪白的汉白玉塑像,我的眼睛湿润了。李大钊同志高风亮节、大公无私、一尘不染、大义凛然,他为了苦难中国寻求出路、传播革命真理,为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李大钊的一生是短暂而伟大的一生!是“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一生!我聆听着讲解员对李大钊同志生平事迹的介绍,观看着记录李大钊同志从事革命活动的实物资料,用心感受着一个伟大革命者的艰辛之路,我的精神为之振奋和鼓舞!

讲解员介绍李大钊同志月工资240块银元,当时的1块银元可以满足一个普通家庭的支出,而他几乎将所有工资都用于革命事业,留给家庭的少之又少,常令妻子为无米之炊而犯愁。我听到这些,对李大钊同志大公无私、高风亮节的精神非常钦佩!然而现在我们有个别领导干部有着铺张浪费、挥霍无度、骄奢淫逸、以权谋私、追名逐利、贪图享受等不良风气,他们既给党的脸抹了黑,又让人民的心受了伤,更愧对牺牲的革命先烈!习总书记提出的走群众路线、聚焦“四风”正是对我们领导干部的精神洗礼,要执政为民,时刻提高警惕,堵住“四风”的漏洞,做人民满意的公仆。

讲解员走到一座绞刑架前,沉重的讲解了李大钊同志英勇就义的事迹。当时的反动军阀秘密杀害革命者,李大钊同志第一个从容走上刑场,为折磨李大钊同志,可恶的反动军阀先后三次对李大钊同志实施绞刑,历时28分钟,看着那粗粗的绳索,我的心如同窒息一样疼痛,一位伟大的革命者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无怨无悔,以“牺牲永远是成功的代价”坦然视之,这种坚定的信念、大无畏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领导干部学习。现在有些领导干部没有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无法抵挡金钱、权利的诱惑,精神上“缺钙”得了“软骨病”。李大钊同志追求真理、铁骨铮铮,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我们要从他走过的道路上去体会、去认识,坚定理想信念,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终生!无论是位高权重的领导,还是平凡普通的同志,都要尽职尽责,经得住党和人民的考验!经得住历史的评判!

李大钊同志的故居位于乐亭县大黑坨村,是一个三合院,中院三间北房是李大钊幼年读书处。看着那方正的书桌,我仿佛听到朗朗读书声。李大钊同志学习刻苦,国学功底深厚,1907年夏至1913年夏,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求学,1913年底东渡日本留学。他精通日、英两种外国语言。“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他是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早传播者,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这种注重学习而又学以致用的品德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全面提高执政能力,肩负起时代的重任,引领民族的希望,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创造性!

参观谷文昌纪念馆心得体会 篇10

目前,进一步学习弘扬谷文昌精神的活动正在八闽大地蓬勃展开。在这一股热潮中,我通过报纸、政治学习等多种渠道,对谷文昌的先进事迹有了一定的了解。2016年10月14日,14级思政2班全体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东山,参观谷文昌纪念馆,更加深了我对谷文昌精神的理解。

“有一种人,虽已离去,却永被铭记;有一种精神,穿越时空,却历久弥新。”,曾任东山县委书记的谷文昌就有如此崇高魅力。在东山县,他被当地群众尊称为“谷公”,他是多次被总书记提到过的“默默奉献”的好干部,他以共产党员最真切的品行,屹立于中华民族浩瀚历史中。谷文昌的一生平凡而伟大,用他的行动坚定鲜明地告诉我们: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入党为什么,当了干部做什么,身后留些什么”。尽管他离开我们已经二十多年了,然而,他和东山县军民共同创造的业绩以及在创建业绩的艰苦历程中体现出来的精神,已经成为一座不朽丰碑,永远矗立在人民心中。谷文昌精神的本质特征即: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致力发展的宗旨意识。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本次参观东山谷文昌纪念馆的心得体会、学习谷文昌精神的意义。

一、谷文昌纪念馆概况

东山人民每逢节日祭祖时奉行的一句话是:“先祭谷公,后拜祖宗。”这里的“谷公”就是指谷文昌,由此,谷文昌同志在东山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可见一斑。解放前的东山岛,风沙肆虐、寸草不生。“荒山秃岭和尚头,林草奇缺水如油。风沙无情田屋休,三餐难度人外流”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随军南下解放东山的老县委书记谷文昌,带领东山人民经过无数次的实践,制定出筑堤堵沙、种草固沙、造林防沙的方案,找到适宜东山种植的树种木麻黄,并在全县掀起植树造林热潮,至1964年共造林8.2万亩,全县400多座小山丘和3万多亩荒沙滩基本绿化,141公里的海岸线筑起“绿色长城”。

1987年,东山人民将他的骨灰安葬在当年他亲手建起的赤山林场;1999年,东山各界捐资120万元,在此基础上修建了谷文昌陵园,内有谷文昌塑像与谷文昌陵墓;谷文昌纪念馆经中共中央办公厅批准建立,2004年2月,建成开馆。

谷文昌纪念馆及园区建设规划总投资800万元,其中纪念馆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35平方米,总投资400万元。纪念馆设计风格突出了园林式的建筑特色。馆内设有6大展室和音像室,展馆整体布局由“序言、昔日东山、执政为民、艰苦奋斗、求真务实、致力发展、今日东山、永久怀念”八个部门内容构成。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图片和谷文昌同志生前使用的实物,再现了党的好儿女、人民的好书记谷文昌同志从1953到1964年间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带领东山人民矢志不移植树造林、根治风沙,从根本上改变东山生态环境的动人情景,集中反映了一个共产党人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

二、谷文昌生平简介

谷文昌纪念馆中,大部分都是谷文昌在治理东山的事迹简介。谷文昌同志的生平是与东山紧密相连的,他与焦裕禄一样,都是县委书记的榜样,备受百姓的爱戴。

谷文昌(1915年——1981年),原名程栓,河南省林县郭家庄人,一九四四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林县的区长、区委书记,中共东山县委组织部长、县长、县委书记,福建省林业厅副厅长,龙溪地区林业局长,龙溪地区农办主任,龙溪地区革委会副主任,龙溪行政公署副专员等职。

谷文昌于一九五O年五月十二日随军解放东山岛。从此,他在东山这个美丽的海岛上辛勤耕耘了十四个春秋。

东山岛东南部几十里风沙滚滚,侵袭村庄,吞噬田园,埋没房舍,严重破坏生产,威胁人们生存。谷文昌担任东山县长时,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排除群众的疾痛,为造福东山人民,他把治理风沙害列为政府工作重点。他亲自带领工作人员。多次探风口、查风源,摸清“沙老虎”来龙去脉,制定治理风沙的规划。一九五五年,谷文昌调任县委书记,他与县委一班人,在三年的时间里,组织全县人民先后八次在沙滩上筑堤挡沙,挑土压沙,植草固沙,造林防沙,这些办法,尚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谷文昌同志矢志不移,来回于张牙舞爪的沙滩,寻找制伏沙害的有效办法。不久,林业干部在白埕沙滩上发现了几株屹立于风沙中的木麻黄树。谷书记获悉后,立即组织林业技术员到实地研究、分析,证实木麻黄具有耐旱耐咸、抗风力强的特点,是制伏风沙的好武器。就这样,谷文昌同志下了决心,召开各种会议,倡导栽种木麻黄运动,他说:“不种活木麻黄,制伏风沙,就把我这副老骨头埋在东山岛。”他一面呈请中央林业部进口木麻黄树籽,一面派林业干部到广东电白县学习木麻黄的种植技术。之后,他亲自在下溪村建立了一个试验苗圃,在白埕村大园埔搞了一个试验林地,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谷文昌同志的关心下,大面积试验林初步成功。

一九六O年,一场“上战秃头山,下战飞沙滩,绿化全海岛,建设新东山”的战斗打响了,党政军民总动员,男女老少齐上阵,风雨无阻,鏖战数年。全县四百多座大小山头,三万多亩赤白滩,种上树,造了林,三十公里长的海岸线筑起了“绿色长城”,昔日“沙老虎”制伏了。沙滩造林调节了气候,保持了水土,平衡了生态,沙滩变良田,一熟改三熟,粮食产量上去了,经济作物发展了,过去缺粮短柴的沙区人民,现在不仅柴米自给有余,还为工农渔业提供一定数量的生产和建设用材。在带领广大党员、群众造林制伏风沙的同时,谷文昌同志还发动人民群众挖塘、打井、修渠、筑水库,开发地下水源。有效地利用水利资源。为了便利交通,发展经济,谷文昌同志领导全县人民兴建八尺门海堤,从此天堑变通途,孤岛成半岛。

东山地处海防前线,是对敌的桥头堡,也是对台工作、统一祖国的要地。谷文昌同志经常教育干部、群众要提高警惕,保家卫国,加强民兵训练,重视对去台人员家属的政治工作。一九五三年七月十六日,蒋军海陆空一万多人,向东山县进犯。在谷文昌为首的县委领导下,会县党政军民全力以赴,坚守海岛,配合解放军作战,夺取了东山保卫战的伟大胜利。

谷文昌同志大半生都在和树林打交道,可是从没有向国家要过一根木材。五十年代,组织部门建议提拔他老伴当副县长,他极力反对裙带风,坚决谢绝。一九六三年,机关干部调整工资时,因提资名额有限,谷文昌说服了老伴,主动把名额让给其他同志。一九**年,谷文昌赴省任职之前,有关部门要把他在财政局当临时工的大女儿转为正式干部,随父一起调到省里工作,谷文昌不同意这样做,他说:“县委书记的孩子不能特殊,还是留在东山锻炼好。”

谷文昌同志于一九八一年元月三十日在漳州病逝,享年66岁,遵照他生前嘱咐,他的骨灰由其子女安葬在东山密林深处。如今,那里立起了谷文昌塑像,建起了谷文昌事迹展览馆,这是民心所向,象征着谷文昌精神代代相传。为表彰谷文昌老书记的功绩,激励后人,东山县委、县政府于一九八七年七月特立丰碑,以志纪念。碑的正面写着:谷文昌同志万古长青。谷文昌虽然去世24年了,但他的名字一直铭刻在人民心中,并没有因为他的去世而泯灭,也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淡忘。他和东山县人民共同创造的业绩,至今在东山大地上闪耀着熠熠光辉。随着东山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对他的怀念与日俱增。

三、学习谷文昌精神的意义

“政声人去后,功德在民心”。谷文昌是我党优秀党员和领导干部的杰出典范,逝世30多年来,东山人民一直以各种方式怀念他,“先祭谷公,再祭祖宗”,在当地成为一种习俗。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有责、心中有戒”的优秀品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许多考验和挑战,我们更需要学习弘扬谷文昌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我们即将走上教育岗位,更应把学习谷文昌精神落实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以及学生工作实践上,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勤学习探究,勤自察自纠,扬长补短,力求不断地发展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素养以及社会实践水平。谷文昌同志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要以发展的眼光要求自己。踏踏实实,不断促进自身的素质发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对自己的学习工作高度负责,坚持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尊重实践、尊重科学,注重调查研究,敢于实事求是。同时虚心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理论联系实际,不仅从书本上学,更从实践中学。

作为一名学生,更作为师范生的我们,更应把坚持发扬谷文昌的革命精神和坚持科学务实的态度统一起来,既发挥主观能动性,满怀信心,奋发有为,又严格按客观规律办事,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虚心学习,正视自己的不足,勤反思,勤学习。未来社会是终身学习的社会,对于教师来说,应该成为一个会学习、会创造的人。陶行之先生曾讲过:“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偶一停留,就要落伍。” 我们要脚踏实地,实实在在积累知识、积累经验,厚积薄发。要做勤奋学习的模范。学习是前提,只有理论功底深厚,知识丰富渊博,才能在政治上保持清醒,提高人格品位,适应新任务,新要求,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社会。

上一篇:贺中秋迎国庆联欢晚会下一篇:军转干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