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与医学影像技术(精选8篇)
计算机与医学影像技术 篇1
计算机与医学影像技术的基本概括
作者:顾文婧 107010指导教师:王世伟
摘要:近年来计算机X射线摄影技术(computed Radiography,CR)及数字化X射线摄影技术(digital Radiography,DR)先后应用于临床,常规X射线技术进入数字化时代。目前,国内一些大中型医院的放射科已基本实现了全数字化[1]。DR与CR的共同点都是将X线影像信息转化为数字影像信息,其曝光宽容度相对与普通的增感屏——胶片系统体现出某些优势:CR与DR由于采用数字技术,动态范围广,都有很宽的曝光宽容度,因而允许照相中的技术误差,即使在一些曝光条件难以掌握的部位,也能获得很好的图像;CR与DR可以根据临床需要进行各种图像后处理,如各种图像滤波,窗宽位调节,放大漫游,图像拼接以及距离,面积,密度等各种功能,为影像诊断中的细节观察,前后对比,定量分析提供支持。DR和CR设备质量稳定,故障率较低,售后服务及技术支持较满意。但CR与DR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有各自的优缺点。总体来说DR相对CR有较多优点,但DR价格昂贵,所以CR和DR在一段时间内并存的局面不会改变。CR和DR如何配置,是目前摆在放射界所有同仁面前的一大难题[2]。现阶段的“三甲”综合性医院只能充分、合理地联合应用CR和DR 才能解决放射科常规X线检查数字化。本文结合CR与DR成像原理及优缺点对比,介绍CR与DR的临床联合应用及现状。
关键词:计算机摄影;数字化摄影;联合应用;CR和DR;对比
前言:通过对CR和DR的简单了解,以及对二者的详细对比,了解医学影像技术与设备的发展历史,更好的把握今后应用医学影像诊断与治疗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和新动向。医学影像技术是医学放射诊断学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而X线成像技术是医学成像的主要技术。数字X线成像技术CR、DR近来年发展非常迅速,使人们使用比先前低的X线辐射剂量获得满足诊断的图像成为可能。现将CR与DR简单介绍如下,以提高对二者的认识。
正文:
一、医学CR、DR的区别
CR(Computed Radiography)的工作原理:X线曝光使IP(imaging plate)影像板产生图像潜影;将IP板送入激光扫描器内进行扫描,在扫描器中IP板的潜影被激化后转变成可见光,读取后转变成电子信号,传输至计算机将数字图像显示出来,也可打印出符合诊断要求的激光相片,或存入磁带、磁盘和光盘内保存。
DR(Digital Radiography), 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由数字影像采集板专用滤线器BUCKY数字图像获取控制X线摄影系统数字图像工作站构成。在非晶硅影像板中,X线经荧光屏转变为可见光,再经TFT薄膜晶体电路按矩阵像素转换成电子信号,传输至计算机,通过监视器将图像显示出来,也可传输进入PACS网络。
CR相比DR系统结构相对简单,易于安装;IP影像板可适用于现有的X线机上,直接实现普通放射设备的数字化,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医院带来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降低病人受照剂量,更安全。CR对骨结构,关节软骨及软组织的显示明显优于传统的X片成像;易于显示纵膈结构,如血管和气管;对肺结节性病变的检出率高于传统X线成像;在观察肠管积气、气腹和结石等含钙病变优于传统X线图像;用于胃肠双对比造影在显示胃小区,微小病变和肠粘膜皱襞上,CR(数字胃肠)优于传统X线图像。
CR是数字X线摄影DR是计算机X线摄影
1.CR
CR是X线平片数字化的比较成熟技术,目前已在国内外广泛应用。CR系统是使用可记录并由激光读出X线成像信息的成像板(imaging plate;IP)作为载体,以X线曝光及信息读出处理,形成数字或平片影像。目前的CR系统可提供与屏---片摄影同样的分辨率。CR系统实现常规X线摄影信息数字化,使常规X线摄影的模拟信息直接转换为数字信息;能提
高图像的分辨、显示能力,突破常规X线摄影技术的固有局限性;可采用计算机技术,实施各种图像后处理(post-processing)功能,增加显示信息的层次;可降低X线摄影的辐射剂量,减少辐射损伤;CR系统获得的数字化信息可传输给较低存档与传输系统
(picture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ng system;PACS),实现远程医学(tele-medicine)。
2.DR
DR是在X线电视系统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数字化处理,使模拟视频信号经过采样、模/数转换(analog to digit,A/D)后直接进入计算机中进行存储、分析和保存。X线数字图像的空间分辨率高、动态范围大,其影像可以观察对比度低于1%、直径大于2MM的物体,在病人身上测量到的表面X线剂量只有常规摄影的1/10。量子检出率(detective quantum efficicncy;DQE)可达60%以上。X线信息数字化后可用计算机进行处理。通过改善影像的细节、降低图像噪声、灰阶、对比度调整、影像放大、数字减影等,显示出未经处理的影像中所看不到的特征信息。借助于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影像作定量分析和特征提取,可进行计算机辅助诊断。
数字X线摄影包括硒鼓方式、直接数字X线摄影(direct digital radiography;DDR)、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摄像机阵列方式等多种方式。数字图像具有较高分辨率,图像锐利度好,细节显示清楚;放射剂量小,曝光宽容度大,并可根据临床需要进行各种图像后处理等优点,还可实现放射科无胶片化,科室之间、医院之间网络化,便于教学与会诊。
直接数字化放射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简称DR),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发展起来的X线摄影新技术,具有更快的成像速度、更便捷的操作、更高的成像分辨率等显著优点,成为数字X线摄影技术的主导方向,并得到世界各国的临床机构和影像学专家认可。近年来随着技术及设备的日益成熟,DR在世界范围内得以迅速推广和普及应用,逐渐成为医院的必备设备之一。临床界和工程界专家普遍认为,DR设备将成为高水平数字化影像设备的终极产品。
DR主要 由X-线发生器(球管)、探测器(影像板/采样器)、采集工作站(采像处理计算机/后处理工作站)、机械装置等四部分组成;DR之所以称为“直接数字化放射摄影”的实质就是不用中间介质直接拍出数字 X-光像;其工作过程是:X线穿过人体(备查部位)投射到探测器上,然后探测器将X线影像信息直接转化为数字影像信息并同步传输到采集工作站上,最后利用工作站的医用专业软件进行图像的后处理。
DR系统能够有效降低临床医生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加快患者流通速度;相对于普通的屏/胶系统来说,采用数字技术的DR,具有动态范围广、曝光宽容度宽的特点,因而允许摄影中的技术误差,即使在一些曝光条件难以掌握的部位,也能获得很好的图像;由于直接数字化的结果,拍摄的X光片信息量大大丰富,可以根据临床需要进行各种图像后处理,如各种图像滤波、窗宽窗位调节、放大漫游、图像拼接以及距离、面积、密度测量等丰
富的功能,为影像诊断中的细节观察、前后对比、定量分析提供技术支持,改变了以往X光平片固定影像的局限性,提供了大量临床诊断信息;由于其大尺寸、多像素成像板的贡献,大大提高了X光胶片的清晰度及细节分辨率,成像综合水平远远超过普通X光平片;同时有助于实现普通X线摄影图像的数字化存储和远距离调阅、交流等方便应用。
依据探测器的构成材料和工作原理,DR主要分为三大技术:CCD、一线扫描、非晶体平板(非晶硒、非晶硅+碘化铯/非晶硅+氧化钆)。
一、CCD:由于物理局限性,专家们普遍认为大面积平板采像 CCD 技术不胜任,而且CCD设备在图像质量上较非晶硅/硒平板设备有一定差距,但是相对有价格优势;世界上还有几个厂家用此技术如 Swissray。
二、一线扫描:也称一维线扫描技术,由俄罗斯科学院核物理研究所发明,也就是国内中兴航天在生产的DR;有受照剂量低、设备造价相对平板技术更低廉的优点,但也存在成像时间长(数秒)、空间分辨率低(刚推出时是1mm/lp)以及X线使用效率低的致命缺陷;成像质量较差而且病人会接受大量不必要的辐射。
三、非晶平板:非晶硒/非晶硅;主要由非晶硒层(a-Se)/非晶硅层(a-Si)加薄膜半导体阵列(TFT)构成。
二、CR与DR的性能比较
针对这两种不同的系统,现从系统功能、图像质量、控制使用及软件功能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系统功能比较:CR是在传统X线胶片摄影装置改进而来,它是利用IP板替代了原有的胶片暗盒,与现有的X线拍片系统没有什么大的改变,IP板在X线曝光后,将图像信息存储在IP板上,将IP板(类似暗盒)送读出装置读出处理,可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DR则是完全数字化的产品,完全改变了传统X线胶片摄影过程,平板探测器(FPD)经X线曝光后即时将X线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送计算机进行处理,设备是一套全新的数字X线机。
2.图像质量比较:图像的空间分辨率CR>3.5LP/mm,DR>3.6LP/mm;密度分辨率CR>212灰阶,DR>214灰阶,DR的FPD显示信息>CR的IP板,DR调制传递函数MTF高于CR。
3.操作使用:目前医院使用CR、DR已比较普及,据不完全统计,使用X线传统屏片摄影每个病人平均需要7.5分/人,采用CR摄影的需6分/人,而采用DR摄影的需要2.5 分/人,CR可与原有的适合X线平片摄影的X线机系统配合使用,特别是可用在ICU、急诊室等特殊科室的复杂体位的摄影,而DR系统则较适合透视与点片、摄影及各种造影检查。
4.软件功能方面:CR、DR的软件功能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设备软件功能大同小异,都是采用质量控制摸块和后处理技术保证图像的质量和稳定性,DR采用自动曝光控制技术
(AutomaticExposureControl,AEC),主要原理是通过设定不同的探测器(电离室),在曝光时测量透过病人的X线剂量,当达到图像采集所需要的剂量后,自动关闭X线系统,保证了整幅图像的一致性,在快速得到一幅数字图像后,可以立即对图像进行数字优化处理。而不必像以往胶片冲出来之后才知道图像的好坏,病人因为图像的问题而被重拍的概率大大降低,病人也避免了接受不必要的X线照射,减少了所接受的射线剂量。通过AEC技术,配合其工作站上的多种处理摸式,使成像质量稳定,且操作简单化,不用人为的调整和处理。CR的曝光指数
(ExposureIndex,EI)参考值是影响质量的重要参数,不同的部位采用不同EI和EVP值以达到高质量图像的目的。由于拍片过程与后期的图像处理没有直接的关联,要获得较好的质量的图像,还需要一定的投照技术和经验,设备可操作性和图像质量的稳定性比DR要差一些。
三、CR与DR的共同点
共同点是将X线影像信息转化为数字影像信息,其曝光宽容度相对于屏胶片系统体现出较大的优势,因而允许照相中的技术误差,即使在一些曝光条件难于掌握的部位,也能获得很好的图像;CR与DR可以根据临床需要进行各种图像后处理,窗宽窗位调节、放大缩小、图像拼接以及距离、面积和密度测量等,为影像诊断中的细节观察、前后对比和定量分析提供了技术支持;另外它们还有效解决了图像的存档管理与传输,可以采用光盘刻录的方式保存影像资料,具有成本低廉、经济效益好的特点。
总之,根据潍坊市人民医院放射科使用CR、DR的实践认为,CR与DR系统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各有优缺点。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会是一对并行发展的系统,CR目前在中小型医院仍不失为较方便的数字摄影过渡设备。DR摄影技术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进入成熟阶段,技术性能也不断提高,价格大幅降低,已达到了普通患者能接受的水平,将为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提供更好的途径。
小结:
CR系统更适用于X线平片摄影,其非专用机型可和多台常规X线摄影机匹配使用,且更适用于复杂部位和体位的X线摄影;DR系统则较适用透视与点片摄影及各种造影检查,由于单机工作时的通量限制,不易取代大型医院中多机同时工作的常规X线摄影设备,但较适用于小医疗单位和诊所的一机多用目的.事实上,CR和DR系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是一对并行发展的系统.DR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但就目前而言,DR电子暗盒的结构由4块7.5in*8in所组成,每块的接缝处由于工艺的限制不能做得没缝,且一旦其中一块损坏必将导致4块全部更换,不但费用昂贵,还需改装已有的X线机设备,而CR相对费用较低,且多台X线机可同时使用,无数字化的图像质量与所含的影像信息量可与传统的X线成像相媲美.图像处理系统可调节对比.故能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摄影条件的宽容范围较大;患者接受的X线量减少.图像信息可由磁盘或光盘储存,并进行存储,这些都是数字化图像的优点数字化图像与传统X线图像都是所摄部位总体的重迭影像,因此,传统X线能摄照的部位也都可以用DR成像,而且对DR图像的观察与分析也与传统X线相同.所不同的是DR图像是由一定数目的象素所组成数字化图像对骨结构,关结软骨及软组织的显示优于传统的X线成像,还可行矿物盐含量的定量分析用数字化图像行层成像优于X线体层摄影DR是一种新的成像技术,在不少方面优于传统的X线成像,但从效益-价格比,尚难于替换传统的X线成像.在临床应用上,DR不像CT与MRI那样不可代替.需改变现有设备.参考文献:余厚军.CR和DR数字图像软阅读显示器的配置.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22:1418.2 陈卫国,黄信华,段刚,等.数字化放射科设备更新的发展策略探讨.实用放射学杂志,2002,18:10061008.张里仁主编.医学影像设备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9.张云亭,袁聿德主编.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张泽宝主编.医学影像物理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1.舒震宇,狄幸波,章伟敏.DR与传统高千伏胸部摄影对比分析.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22:1431.,,袁仁松,刘广月,傅长根主编.临床影像技术学.第1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86.Cornelia SP,Martin U,Edith E,et al.Digital radiography of the chest:detector techniques and performance parameters.J Thoraces Imaging,2003,18:124137.Kawata H.Investigation of beam quality for digital chest radiography with RbRr:Tl(+)photostimulable storage phosphors.Nippon Hoshasen Gijutsu Gakkai Zasshi,2003,59:11741182.陈勇主编.CR、DR体位设计与临床优化选择.第1版.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7.
计算机与医学影像技术 篇2
高校的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内容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课程体系的改革、调整与优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直接影响到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1,2]。
医药信息化软件和系统的开发、部署、培训、维护等, 都需要软件开发人员既有深厚的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 又有一定的医药相关的知识储备, 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和医药相关部门的人员沟通, 更准确地理解医药部门的具体业务, 才能做出更有效的需求分析、系统开发、系统部署、系统维护和应用培训。
医学院校内设立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其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设置, 如何利用医学院校医药方面的优势资源, 以便更好地为医药信息化领域的建设培养医药相关类信息化复合型计算机专业人才, 是亟待研究的问题[3~5]。
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经过近十年的办学实践, 根据医疗信息化公司及医药相关领域、行业的人才需求调查分析, 经过多次的行业调查、用人单位反馈、毕业生跟踪, 收集行业需求并进行反复论证, 逐步调整和优化, 形成了我院具有医药信息化特色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内容。
2 采用选修制的课程体系
课程采用选修制, 分为三大类:即必修课、限定选修课 (即限选课) 、任意选修课。
课程根据其类型的不同划分为四种: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医学特色课。
必选课和限选课的学分比例及修习学分如表1所示。
学生毕业应修习的课程总学分:167 学分, 其中必修课:132 学分 (79%) , 限选课26 学分 (16%) , 任意选修课9 学分 (5%) 。
3 课程设置
公共课是指任何专业或者部分同类专业的学生都必须要学习的课程;基础课是指某个或者某些专业学生学习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专业课是指同专业知识、技能直接联系的课程;选修课指的是某一专业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以及受教育的程度, 有选择的学习的课程[1]。
公共课程和基础课程对于学生扩展知识面, 掌握某一学术领域的基本观念, 以及建立学科知识学习的整体性和结构性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 除了专业课程的学习, 还应该拓宽学生的基础知识面, 要在公共课程和基础课程方面增加相关学科的课程。
在公共课和基础课中, 注重人文基础课程以及社会科学类的基础理论课程的比重和学习, 使学生拥有更为宽泛的基础知识,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扩展专业眼界。在科学研究和学习中学生可以不拘泥于本专业的范围, 有利于学科之间的相互借鉴, 利于交叉学科的形成和发展。而且在注重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 还要注重应用型课程的学习, 增强学生在社会中的竞争能力, 使学生能适应未来多元化的和新出现的工作的需要。
3.1 公共课设置情况
公共课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职业生涯规划、大学英语、体育、军事理论与训练、就业指导课、形势与政策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共11门课程, 写作和外语方面的能力也作了相关规定。公共课在必修课中所占比例为35%, 为44个学分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类的课程, 其中一半为基础课程, 另一半为应用课程。保证了公共课内容的全面性以及基础和应用型课程比例的均衡。
3.2 专业基础课设置情况
专业基础课的开设是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以及学习科学技术[6~8], 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程序设计基础 (C语言) 、数据结构 (C语言) 、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等共12门课程。
由于课时等因素的限制, 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课涵盖的范围还嫌过窄, 缺乏与其它学科相关的基础课程, 如没有大学物理课程, 这将影响学生研究问题的角度以及基础科研能力的培养。
3.3 专业课设置情况
专业课的学习是为学生能够直接接触本专业的相关知识, 从而很好地学习专业知识和培养应用型能力[9,10], 包括:C#程序设计、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Asp.net应用开发技术、编译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基础、JAVA web开发基础、软件工程等共9门课程。
专业课程门数所占比例不高, 主要是因为公共课程和基础课程所占的比例过高, 导致专业课程所占的比例减少, 这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和对专业应用型技能的学习。
3.4 选修课设置情况
选修课的设置是为了平衡了学生的个人兴趣和专业教学及专业学习的需要, 包括: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
3.4.1 限定选修课
限定选修课分为:医学课程和专业课两大类。
医学课程包括:中医理论基础、西医基础理论、病理病原学、中医方药学、医院管理学。
专业课分为:公共基础类、硬件技术类、软件技术类、网络技术类等4大类。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职业发展规划来选择如硬件技术类或网络技术类或软件技术类, 以强化自己的专业应用型技能的培养和积累。
公共基础类有信息技术基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移动应用开发、平面设计基础、计算机系统高级分析、美术鉴赏、音乐鉴赏等共7门课程。
硬件技术类有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嵌入式系统等2门课程。
软件技术类有JAVA企业开发、网页设计与网站规划、Oracle数据库技术考试、LINUX操作系统等4 门课程。
网络技术类:网络技术与实践、计算机网络安全等2 门课。
3.4.2 任意选修课
学校开设了约340门任意选修课供学生选修, 涉及医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工学、理学、管理学等门类, 包括医学、药学、养生保健、创业、职业规划、投资与理财、外语 (日语、韩语) 、艺术、武术、摄影、礼仪、知识产权保护与专利申请、心理学、武术 (少林拳、太极拳) 等课程, 为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塑造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4 汉英双语化的教学内容设计
在核心专业课程如C语言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离散数学、asp.net程序设计等课程的课堂教学中, 开展汉英双语教学。在学生掌握本门课程基本知识和技能前提下, 提高学生对计算机专业英语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其根本着眼点是知识目标, 而不是语言目标。双语教学也不能变成专业英语教学, 双语教学是在能熟练掌握知识目标的基础上提升其专业知识的英语阅读和写作交流能力[11,12]。
汉英双语教学过程采取循序渐进、由易到难、跬步千里的方法, 逐渐提高英语授课的比例。
首先以汉语授课为主, 讲授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 同时给出其中重要专业术语的英文单词并在课程授课中反复使用, 使得学生在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英语专业单词, 扩大专业词汇量。部分关键语句和知识点采用汉英对照的方式讲授, 课下布置阅读作业, 阅读相应的英文版教材并做出阅读笔记, 以提升专业知识的双语互通的语言表达能力, 为学生继续深造、科研、自主学习及拓展就业空间打下良好的专业英语基础。
5 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及实验内容的开发
每一名学生的总体学习时间和学习能力是一定的, 必须合理系统地安排整体课程。在注重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 还要注重应用型学科的学习, 增强学生在社会中的竞争能力, 使学生能适应未来多元化的工作需要。
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及实验内容的开发对学生应用型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 我们的实验教学体系分四个层次来实施[13~14]:
(1) 基础训练层
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计算机认知能力和使用能力的训练, 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培养学生基本计算机实践技能和工程素质, 培养学生基本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该层包括Office基础实验、计算机科学导论实验、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网页制作、数据库基础等。
(2) 提高训练层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掌握本学科的专业技术基础与专业技能, 培养专业实践能力。
该层主要包括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实验、微机接口课程设计、操作系统课程实验、编译原理课程实验、嵌入式系统课程实验、移动应用系统设计实验等。
(3) 综合训练层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系统分析、应用、综合、设计与创新的能力, 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
该层包括软件工程综合训练、软件实训、高级软件技术实习、毕业设计等。
综合训练层和校外实习基地紧密结合, 努力探索毕业实习与学生就业结合之路。
(4) 科技创新层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设置专项“科学研究训练课程”;以课题研究的形式, 使学生从文献查阅、科研选题、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整理、结果分析、撰写论文、报告与答辩等各个环节得到较为全面的科学研究思想和科研方法的训练。
该层包括面向全国大学生的ACM程序设计竞赛、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系统竞赛, 自主立项课题、资助科研项目等。
6 总结
计算机与医学影像技术 篇3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临床医学;继续医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9-0000-01
Computer&Network Technology and Modern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Ren Lihua
(Medical College of Shandong,Ji’nan250002,China)
Abstract: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is the core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used in modern medical education of its bright future,not only applicable to a wide range of teaching efficiency is quite high.Multimedia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modern clinical teaching,the use of network technology,special envoy of teaching fundamental changes in the way the content.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computer technology medicine has in-depth diagnosis,treatment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fields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to carry out computer literacy learning problems,and health workers of different age groups of the specific circumstances discussed and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which health workers to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is also with great significance.
Keywords:Computer;Network;Clinical medicine;CME
临床医学教育与其它学科教育既有同一性也有特殊性,它不仅仅是传授传统医学理论与原理。更需要了解现代医学发展及其医学的最新动态。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传统临床医学教学技术和传播手段已经远远跟不上技术更新的速度,传统临床医学教学难以直接展示人体的结构、疾病发生及发展过程等教学内容,严重影响了医学教育的效果;由于病人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模式改革正在迅速发展,传统临床病例示范教学方式越来越难以开展,个别医学院校不得不以病人模特来满足临床教学的需要。然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丰富的互联网资源将使临床医学教学的直观性问题迎刃而解。可见,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临床医学教学模式改革已经或者将要产生巨大影响。
一、多媒体技术与现代临床医学的结合
传统临床医学的教学方法与其他学科教学方法一样,教学过程的主要要素是学生、教师和教学内容三个部分。随着计算机的迅猛发展并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教育技术和教育方法正在不断改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现代教学过程由学生、教师、教学内容及教学技术四部分组成。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将改变学生在学习中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过程。激发学习动力。弥补传统临床医学教学模式的不足,突破旧的教学方式,形成新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可以认为,多媒体技术是临床医学教学的重要手段。
运用多媒体技术重新设计教学,采用科学的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将收到传统教学方式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既有助于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又有新颖性、多样性、趣味性。扩大微观、缩小宏观,使临床教学突破了空间限制。如在妇产科教学中。示教临床病例非常困难。教师无法向学生直接提供感性材料,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将盆腔解剖、分娩机制、分娩过程、妇科肿瘤等章节表现得生动有趣,帮助学生形成感性的科学概念。应用多媒体技术可随意调控和组合教学图象、声音、文本、动画,特别适合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真正实现以学生為中心的情景模式教学。学生在自学或复习时,在多媒体阅览室里可获得图象及文本资料,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可大大提高各科教材信息的存储、检索、加工、复制及传递功能,教师可随时更新教学内容,增补学术前沿知识,改变临床教学中许多僵化、陈旧的教学方式,丰富和增强教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分解知识技能信息的复杂度,减少信息在大脑中的加工转换过程,充分传递教学意图,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闽和空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由于多媒体技术在临床医学教学方面创造了一个在功能上、空间上及时间上交互的崭新环境,因此,多媒体教学相对于传统临床医学教学方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是现代医学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二、网络技术与现代临床医学教育的结合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信息高速公路不断强大,信息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将大学校园与lntemet全球性的信息网络紧密连接,信息化、网络化将为现代临床医学教育开辟广阔的空间,网络技术的发展将使临床医学教学内容及手段产生根本性的改变。利用电脑网络,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更生动地阐述一些特别的概念,通过网络取得最新的数据资料,用于分析和讨论,通过网络共享,获取人体教学资源,使临床教学更加形象、生动。lntemet中较著名的医学多媒体教学资源主要有:(一)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的可视人体教学资源,它将男、女两具尸体,以一定距离进行切片,3D重建后建成巨大的人体结构图像库,供医学教学、科研及临床使用。(二)华盛顿大学的数字解剖学,是有关解剖教学的网络资源。(三)哈佛大学的网络大脑解剖图谱,对神经病学的临床及教学有较大的帮助。(四)杜克大学的交互性解剖课程,可在线学习解剖教学内容,但需要新版浏览器或特殊的插件。(五)SYNFA~E公司的心音教程,可以在线听各种心音。(六)KANSAS大学的心脏杂音教程,可以在线听各种心脏杂音。
CAI教学在医学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网络使用CAI教学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医学CAI资源有:(一)MARSHALL大学的交互病人系统,这是一个设计精制的CAI课件,从病人病史的采集、心肺的检查及医学图像的展示等方面与临床密切结合。(二)电脑模拟病人,设计精制,界面友好而直观,使用方便。(三)医学临床病例教学,免费注册后使用,收集了许多临床病例。(四)内科临床病例教学,主要提供内科病例的临床教学。(五)放射医学的临床教学,放射医学的教学涉及大量的图片。(六)病理学的临床教学,病理学的教学涉及大量的病理切片,多媒体教学对病理学的教学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可通过电脑阿络与学生取得联系,继续课堂讨论或个别指导;也可以向学生分派任务、布置作业;学生们通过网络调阅教师提及的文章或数据;通过电脑网络进行病例探讨等。可以预见,以课堂为主、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将转向以网络为主、以学生为中心,个性化及人性化的网络教学。
目前,国外大部分医学院建立有自己的网络系统,且在其核心课程中广泛引人电脑网络技术。如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医学院的医学信息学课程,将医学信息学核心课程及相关课程内容放在阿上,课程中涉及的机构及需要了解的其它内容做成超级链接,并设置考核内容。在世界的任何地方,通过inter。net网即可学习及完成教学内容,既方便又有效,这也应该是我国医学教育发展方向。
Intemet作为世界最大的计算机信息互联网,具有众多与医学教育有关的信息资源,这些信息资源在线分布于世界各地数百万台计算机上。浏览器的出现,多媒体的检索方式极大满足了医学教育工作者查询及使用Intemet医学教育资源的需求。可以认为,充分利用Intemet的医学信息资源,对现代临床医学教学的改革及发展,全面提高医学教学水平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三、实现继续临床医学教育的计算机技术的结合
进入21世纪后,在继续医学教育中开展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其必要性显得更为突出。首先,医学科学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国外有研究表明,知识的更新速度和迁移的频率在增加,发达国家的岗位迁移平均数是每个人一生中有六七次,但只有一个职业的岗位迁移较小,但其知识更新速度却非常之高,那就是医学。其次,在现代医学中,出现了大量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的技术手段,并且大多与信息技术息息相关,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也已日臻完善,这些对于刚走出校门的医学生来说,只有通过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才能使自己能够迅速适应工作环境,并自如地利用这些有效手段来充实自己,最终使自己能紧跟卫生科技的发展步伐。再次,在继续医学教育中开展计算机知识的学习,还将有助于培养广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信息素养,提高其自主学习的综合能力。
(一)继续医学教育中计算机知识
医学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内容仍然包括硬件知识和软件知识2类。对计算机软件知识的学习,又分为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两部分的学习。操作系统应以主流操作系统如微软的视窗操作系统为主,应用软件应以学习通用的办公软件Office、统计学软件SPSS等与工作、科研息息相关的应用软件为主,突出实用性。
(二)各年龄层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计算机知识学习中所遇问题及对策对于内容繁多的计算机知识,各年龄层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呈现出明显不同的感受,学习过程中所遇问题也不尽相同,为此,有必要加以甄别并予以有针对性的引导。
(三)开展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深层次影响
在继续医学教育中开展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对于提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掌握现代科研、临床工作手段,无疑会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除此之外,它对于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综合素质深层的、隐性的影响更为重要。
首先,它可以极大地培养和提高卫生工作者的信息素养。在知识更新迅速的今天,信息技术的发展已渗透到各行各业,现代医学诊断、治疗系统无不与计算机技术息息相关。其中,计算机网络技术更已成为卫生工作者掌握医学最新发展动态,获取医学科研信息,以及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无疑会促使卫生工作者更新观念,补充新知识,培养信息素养,对于进一步掌握现代诊断治疗和实验技术,在日常工作和科研中充分运用各种现代科研 方法 和手段,将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次,通过在继续医学教育中开展计算机知识的学习,還可以培养卫生工作者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医学知识比较抽象,这是由生命活动的复杂性所决定的。相对来讲,理工科知识则更注重逻辑思维,比较具体。所以通过学习计算机的软、硬件知识,将有助于培养医疗工作者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格欣,才杰,等.现代教育技术在医学院校应用初探[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0,14(2):79-80
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大学生简历 篇4
(男,24岁,本科学历,应届毕业生)
婚姻状况: 未婚
参加工作时间: 2009-07
现居住地: 石家庄市
户口所在地: 石家庄市
联系电话:0311-86666666
求职意向
期望工作性质: 全职
期望工作地点: 石家庄市
期望从事行业: 医疗/保健/美容/卫生服务,医疗设备/器械,制药/生物工程
期望从事职业: 医疗管理人员,医疗技术人员,医生/医师
到岗时间: 面谈
期望月薪: 2000元-2999元(税前)
教育经历
毕业学校: 河北医科大学 时间: 2005-09至 2010-07
专 业: 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 学历: 本科
专业描述:
掌握基础医学中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掌握常见病名发病诊断处理的临床基本技能。
具有对急、难、重症的初步处理能力;
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
掌握医学文献检索、资料调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工作经验
公司名称: 文安县日泰木业
职位名称: 医生 工作时间 : 2009-06至2009-07
工作描述: 在木材厂的医务室为工人提供医疗服务,提升自己的社会经验和医学能力,为更好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公司名称: 文安县医院
职位名称: 实习医生 工作时间 : 2008-07至2008-09
工作描述: 利用暑假时间在县医院担任实习医生,向有经验的大夫学习,使自己的医学知识得到进一步提高,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搭设桥梁,提升了自己的医学技能,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为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打下了基础
公司名称: 河北省第三医院
职位名称: 实习医生 工作时间 : 2008-01至今
工作描述: 在各科室实习,接受高级医疗培训,提升与病人交往的能力,使医疗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对医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更坚定了做一名好医生的决心。
自我评价
浅谈刑事科学技术与法医学 篇5
摘要:法医的工作不单是利用专业的法医学知识对刑事案件的现场进行局部解刨,而更应该顾全整体。对刑事案件的勘查应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案后静谧的现场透视作案人实施犯罪的动态过程。从事法医的工作人员就必须掌握一定的刑事科学技术,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对刑事案件现场的破坏。一位优秀的法医必然是拥有较高的刑事科学技术,而一位拥有较好刑事科学技术的工作人员不一定是一位优秀的法医。
关键词:法医学 刑事科学技术 关系 意义
法医学既是一门应用医学,同时也是法学的一个分支,是刑事科学技术的重要学科构成之一。它既是可以说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也可以说他是刑事科学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章节。因为法医学主要是为刑事案件的侦查而服务,它隶属于刑事科学技术中的一种科学技术。当然,也可以说刑事科学技术属于法医学的范畴,因为一位优秀的法医工作者,除了应当熟练地掌握法医学的专门知识,还应懂得法律和侦查学,熟悉刑事科学技术。由于刑事科学技术属于边缘性学科,涉及的学科非常广泛,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种属性。所以也可以把刑事科学技划分到法医学中去。由此可以看出法医学与刑事科学技术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互相依靠,相辅相成。
一、法医学
1、法医学的概念
法医学是应用医学、生物学、化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理论和技能解决法律问题的科学,用于侦察犯罪和审理民事或刑事案件提供证据。
2、法医学研究的对象
(1)尸体检验:尸体检验是法医学研究的最重要对象,主要检查目的是判明死亡原因、推断死亡时间、确定损伤部位、形状和程度,鉴别生前伤和死后伤,以及受伤时间、伤后行为能力、推断致伤凶器、分析作案方式确定死亡性质(自杀、他杀、灾害)、有无中毒和疾病体貌特征检查。法医学尸体检查包括尸表检查和尸体剖验。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进行法医解剖:涉及刑事案件,必须经过尸体解剖才能判明死因的尸体和无名尸体,需查明死因及性质者;急死或突然死亡,有他杀或自杀嫌疑者;因工、农业中毒或烈性传染病死亡,涉及法律问题的尸体。剖验要求全面系统,并应留取足够检材作组织切片、毒物分析和细菌学检查。一般应在一定期限内向委托单位发出尸体剖验报告。
(2)物体检验:物体检验包括人体的一部分(骨片、毛发、组织块、血痕等);人的分泌物、排泄物(精液、尿、汗液、粪便等及其斑迹);人体表面复制物(指纹、足迹);人体附着物(化妆品、垢、尘土);凶器与衣着;剩余食物饮料、药品、呕吐物、胃内容物等。
(3)涉及人身伤亡的犯罪现场、灾害、事故现场也是法医研究的重要对象。法医鉴定人会同侦查人员及时赶赴命案现场,对现场进行实地调查、检验尸体外表、发现并提取犯罪证据,这称为法医现场勘查。法医研究现场是为了查明死亡原因、判断死亡时间,了解死亡过程和致死手段和方法,推断致伤或致死工具,提取法医物证。
(4)对案件具有证明意义的文字、图表资料均称书证。包括病历、诊疗意见书、死杀诊断书、现场勘查笔录、尸体剖验报告物证检验报告书,访问调查材料、法医学鉴定书等。
3、法医学的主要任务
法医学的首要任务是研究刑事诉讼案件中涉及有关医学、生物学、方面的问题,为揭露犯罪事实真相提供科学依据,作为司法机关定罪的依据;为公安机关、检查机关追缉犯罪嫌疑人提供线索。其次,是研究民事诉讼中涉及的有关问题,为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的纠纷提供科学依据。再次,帮助医疗机构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促使医学科学的发展。最后,研究与立法有关的医学问题,为法律的制定和有关法律条文的解释提供依据。
4、法医学对司法工作者的意义
法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是司法工作者必备的基本知识。无论是在侦查、检察还是审判阶段,无论是刑事案件还是治安纠纷,凡是涉及到人身伤亡的,必然要求办案人员具备基本的法医学知识.具备一定的法医学知识,有助于办案人员正确运用法医检验鉴定这一科学技术手段为办案服务,也有助于办案人员科学理解法医鉴定和检验意见。
二、刑事科学技术
1、刑事科学技术的概念
刑事科学技术简称刑事技术,也称物证技术,是公安、司法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和方法,收集、分析、检验和鉴定与犯罪活动有关的各种物证材料,为侦查、起诉、审判工作提供线索和证据的专门性技术手段。
刑事科学技术研究的对象是物证。
2、刑事科学技术的历史
刑事科学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在刑事诉讼领域具体应用的学科,它的发展始终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同步。19世纪下半叶,随着工业革命的进步,现代意义上的刑事科学技术体系也随之形成。但从渊源上说刑事科学技术是一门十分古老的学说,而且在中国的刑事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许多项目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975年从湖北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竹简《封诊式》是中国最早有关现场勘查和痕迹学的技术文献。中国古代法医学始于公元前407年魏国颁布的《法经》,守理宗淳七年(1247年),湖南提点刑狱官宋慈编著的《洗冤集录》五卷,这是中国古老的乃至世界历史上的第一部法医学专著。
4、刑事科学技术的特点
(1)无形;刑事科学技术具有综合性的学科特点,研究对象极其广泛,可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无形的,反映刑事诉讼事件之内在矛盾关系的规律特点。例如当事人与事件的关系等。一起爆炸事件的许多名死者中,某甲是作案者关系,其他人是案件受害者关系。可确定该事件的性质是人为爆炸的犯罪事件。
(2)有形;可以说只要犯罪活动所涉及到的客观存在的物体或物质,都可能成为物证。物证是以其自身属性、特征或存在状况证明案件事实的客观存在。例如与犯罪有关的物质、文件、痕迹、人身、尸体等而且还需运用刑事科学技术手段加以分析判断和鉴别。按照实践工作需要和中国刑事科学技术部门长期实践,将刑事科学技术分成若干相对独立而又互相联系的分支学科或专业门类,共同构成刑事科学技术体系。如痕迹检验、文件检验、刑事图像技术、法医检验、理化检验、犯罪信息管理、犯罪预防、警犬技术以及刑事心理测试技术等技术门类。
5、刑事科学技术的内容
刑事科学技术是我国公安司法鉴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隶属的各分支学科内容包括有:痕迹检验、文件检验学、声像技术、刑事化验、法医检验、警犬技术、心理测试、生物物证和电子物证等九大部分。刑事科学技术主要是运用物质转移和互换原理、种属鉴别原理和同一认定原理完成对物证的识别、检验和鉴定工作。
三、法医学在刑事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1、法医在现场勘查中的作用
在对刑事案件现场勘查时,最主要应用的科学技术就是法医学。在现场的勘查中法医学遵循的原则是先抢救后勘查、先中心后外围、先静堪后动堪。对于现场的勘查首先要保持现场的完整性、原始状态,用视、听、嗅等感官感知并进行照相、录像、录音、记录等工作。其次才对现场的一切物体均可翻动、移动并检取物证。例如在刑事案件的杀人现场,勘查人员不能刚到现场就直接的对现场采取拍照或提取物证而随意的进出现场或翻动现场的物品。应有法医对现场案件现场采取初步的判断,例如对指纹、脚印以及血迹这些细微且又容易被破坏的迹象进行提取,或先对受害人进行初步的检查,判断受害人是否还有生命迹象,是否抢救还有希望,这对于受害人来说是非常的重要的。而不是单为了提取证据而忽略受害人,如果受害人还有生命迹象应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那么造成的后果就是因为疏忽大意而造成的过失致人死亡。后果严重的情况下,完全可以根据中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2、法医对有关物证的鉴定
证据的收集是刑事案件侦查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鉴定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有些证据有时效的限制,在刑事案件的现场就应该由法医作一个简单的初步判定,做到对物证能在第一时间内得到鉴定,避免其失去效用。例如杀人案中的血液以及强奸案中的精液,或者一些放在空气中易氧化的物证,这些在收集时就应当对其进行分类装袋,有必要的甚至需要密封装袋,绝对不能混合使其丧失作为物证的意义。法医对尸体解刨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更具有重大意义。对尸体的解刨是属于破坏性的鉴定,且不可复原。所以在尸体解刨时应先对其拍照或摄影,先从体外的衣服、表体伤痕及死亡是的姿势等等先开始。对尸体的解刨原则上必须取得被害人的家属的同意。但对于死因不明的尸体,公安机关有权决定解剖,并且通知死者家属到场。法医对尸体的解刨意义就在于对死者的死亡时间、原因作出明确的判断,了解死亡过程和致死手段和方法,推断致伤或致死工具,从而方便在刑事侦查的过程中找到切入点,从而形成证据锁链。当然法医不仅能对尸体就行鉴定,还能对活体做检查,例如强奸案中对遗留受害人身上的精液,这对确定犯罪嫌疑人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四、法医学与刑事科学技术的关系
计算机与医学影像技术 篇6
一、增设数字影像技术专业和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必要性
数字影像和美术设计已经在生活中蔓延开来,几乎进入所有与视听媒介相关的领域。从好莱坞的数字电影特技到家庭中的高清晰度杜比音响电视,从计算机网络游戏到虚拟现实场景的构建,数字影像正以“比特”为载体打造普遍化、标准化纯数量化的时空体系,构建具有自然直接性和呈现性的“虚拟真实”世界。
改变了主客分立的思维方式,以其超文本特征打破了线性叙事方式,动态的、交互性媒体形成了传播中的互为主体性。数字影像它以科技智慧替代艺术工具,以游戏冲动替代审美动机,以工具理性替代价值理性,以“技术的艺术性”操作打造“艺术的技术化”文本,最终催生了数字媒体艺术。
数字影像技术和美术设计在今天已无可阻挡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它广泛运用于电影、电视、录像、摄影、互联网、广告等传播媒介,左右着社会的视觉语言。不管你拒绝与否,你都不可避免地与它遭遇,在不知不觉中,它改变了人们观察事物的方式,获取知识的手段,以及人们的思维与观念。它改善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影响到社会结构的调整,并有力推动了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
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社会不仅需要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具有操作和维护计算机系统的人才,更加需要掌握一定的数字影像技术原理、美术设计、多媒体网页制作等能力的专业人才。
二、增设数字影像技术专业和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可行性分析
阳泉市职业中专学校申办的数字影像技术专业和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是在我校计算机专业开设二十余年的基础上。在专业培养目标及培养方案的制订方面,始终坚持进行认真的市场调研,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为宗旨,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制定专业培养方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多次进行广泛的社会调研,主要是对当地人才服务中心和部分相关企业等单位调研,了解社会及媒体业、广告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掌握企业对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的要求。多次召开专家及专业人员会议,虚心听取有关专家在教学计划设置和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方面的意见,并且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掌握企业对用人的标准。在此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认为我院开办数字影像技术专业和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专业具备以下优势:
(一)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
我校建校以来,在省教育厅和市政府的关怀、支持下,全校上下奋发努力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和完备的教学设施。在专业开办的过程中,已积累了一定的师资力量,并先后从其它高校和生产一线引进大批人才充实教师队伍。目前专任教师18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7人,硕士研究生1人,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占总人数的50%以上,具有高级职称比例达到20%。
目前我校有一支结构合理、稳定精干的专兼职教师队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的需要。同时在专业办学的过程中,我们将继续充实师资队伍,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二)具备完善的办学条件
根据开办数字影像技术专业和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等相关计算机专业的积累,我校现有多媒体制作实验室、摄影机、摄像机、校园网、多媒体教室、平面制作室等,实验实训设备配套齐全,另有多功能视听大屏幕教室、语音室多处,能够满足教学计划设置的课程教学需求。
(三)注重实践教学
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我们建立了相关专业基本的校内实训基地,同时加强联合办学,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实训指导教师,我们采取专兼职相结合的原则,除从校内配备部分专职实训指导教师外,还从行业内聘请经验丰富、技术一流的高级工程师和技师指导我们的实训教学。
(四)已有完善的制度和经费保障
为保证专业建设的顺利实施,我校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学校领导、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和行业专家组成。对本专业的发展方向、课程设置、实验、实习环节和就业定位等有关方面进行业务指导,保证本专业一方面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另一方面又要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在经费投入方面,为每个专业建设投入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在资源配置方面,优先向专业教学一线分配,保证专业所需设备资料以及人才的及时到位。
(五)已制订完善的教学计划
根据社会需求的岗位要求情况和国家有关职业教育的文件精神,充分听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意见。我校经过充分准备,广泛调研、多方征求各方面意见,已为数字影像技术专业和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教学计划,并根据社会发展需求不断对其进行调整,使其更好的满足教学需求,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选取合适的教材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开出的课程要求,借鉴同类院校开设该专业选取教材的经验,选择合适的教材,优先选用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同时根据社会发展形势不断补充新的知识和内容。我们还将结合自身情况,根据行业发展需要和专业工作岗位的目标要求,密切联系实际,自编讲义或教材。
三、办好数字影像技术专业和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院际交流和校企合作,提高办学创新能力 通过校际交流,不断学习兄弟院校的先进办学理念和经验,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和教学方法。加强校企合作,不断了解人才市场需求走势,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符合企业生产实际,真正办好数字影像技术专业和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师资保证方面,明年将继续招聘硕士研究生,并对现有师资进行继续教育,使现有中青年教师中的30%能在职或脱产攻读硕士学位。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聘任有实践经验的高层次技术人员承担部分教学工作,建立相对稳定的高水平兼职教师队伍。计划在今后三年中,加快兼职教师队伍的发展,构建起兼职教师网络,其人数占专业课和实践指导教师总数的比例≥30%。
(三)加大资金投入,搞好实验室建设
为保证本专业具有长远的发展潜力,我校两年内进一步完善本专业一切实验实训设施。同时大力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加强学生实践技能训练,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
(四)完善各类教学文件
我校将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来制定我校数字影像技术专业和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的教学计划,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大纲,选用和编写优秀教材,努力打造名牌专业。
阳泉市职业中专学校
医学领域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分析 篇7
一、计算机技术于医学发展中的应用情况
(一) 基础医学
无论是哪一门科学的发展都必须经历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独立到独立这一个阶段, 并且这种发展过程必然会经历从定性到定量的理论分析, 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必然也是如此。因而计算机在医学的发展中最早应用于基础医学的领域。而随着医学的发展, 以及计算机技术在医学上的发展应用, 都使得计算机技术和医学的研究都已经分不开了。但是在对于量化分析的问题上计算机的作用无可替代。并且在相互渗透的基础上, 还延伸出了其他的边缘性学科。
(二) 辅助诊断
计算机在现代医学诊断的作用就是在病情的检查上, 这主要就是依赖于其强大的存储功能以及逻辑计算功能, 并且现代医学诊断的很多先进的手段都需要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病人在进行病情描述以及基础检查过后, 医生将信息输入电脑, 而电脑中本身就有有关信息的数据库, 计算机根据此检验记录, 并再根据相应的化验结果进行诊断预测。目前的临床医学中这种新型的诊断方式开始得到普及应用, 并受到广泛的关注。而且除了诊断病理之外, 计算机的技术还应用到了对生物的信息识别上, 这主要是依赖于计算机的高分辨计算能力。以此对生物的细胞电位的变化进行检测, 并通过计算将变化转换生成相位图, 并且, 由于电脑的计算以及逻辑能力较为稳定因此真实性更高, 对于医生对相关的病情进行分析和诊断有着极大的辅助作用。
(三) 文献检索
经济的发展在现在社会开始趋于融合和一体化, 知识文化的发展也开始呈现出融合以及交流的趋势。医学知识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以及信息共享的呼声也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而越来越高,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此提供了良好的渠道。并且早在2003年中国的医学界就开始意识到了医学信息的交流的重要性以及资料的检索的重要性。非典的传播以及其危害, 令所有的医务人员无从下手疲于应付, 物种的变异速度令每一个寻找病院以及治疗方法的医学人员开始对医学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医学知识的更新远远不能满足新病理出现的需求。此外那时医务人员在文献以及相关资料的整理和寻找上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而计算机的应用就极大的解决了类似的麻烦。让从医人员疲于应付, 找不出准确的病源、没有彻底治疗的方法, 给每个从事医疗行业的人敲响了警钟, 即医务人员的知识更新大大滞后于入侵物种的变异速度。而计算机作为一种具有超强检索功能的工具, 能够为医务人员的学习研究带来极大的便利。它可以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内检索出那些可能需要花费很大人力才能查到的资料, 使国内外的医学信息能够更为方便的互相传达和交流, 实现全球医学知识的共享, 为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能够与国际接轨提供了保证, 同时加快了我国医学事业的科研进程。
(四) 教育应用
计算机技术不仅仅是在实践医学中可以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在医学的教育教学中的影响也非常突出。这就需要计算机的多媒体教学技术了, 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一些实践性或者是模拟性教学上无法做到生动形象, 而只是通过一些平面以及静态的东西来教授。而运用了多媒体技术之后, 就可以很好的对所教授内容进行模拟, 简化了教授难度, 并且更加的生动易懂, 避免了大篇幅的专业枯燥的解说。学生不愿学老师唱独角戏而苦恼。这样的教学方式形象容易理解, 容易深入人心, 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让教学者能够轻松教学, 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二、在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交融地方的运用
首先, 在诊脉技术方面的应用。因中医诊脉因人而异, 而计算机能够将传感器收集的脉搏信号数据采用波型速加的方式加以处理、分析并判断出脉象与波型信号间的对应关系, 然后根据波型对疾病予以诊断治疗, 已使得中医诊脉技术上了一个台阶。这一技术弥补了中医诊脉技术中的缺陷, 提高了诊脉了准确性, 同时也是对中医的诊脉技术的推广, 对弘扬中国文化起到了促进作用。
其次, 计算机在处理医学图像方面的应用。现代医学离不开医学影像信息的支持, 而医学影像的采集必须由计算机完成。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所需要的医学影像是多种多样的。
第三, 计算视在肿瘤放疗方面的应用。计算机在肿瘤放疗方面的应用包括其在辅助放疗计划方面的应用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领域的应用两层意义。通常听说的放射治疗计划, 是指根据检查手段确定出肿瘤的大小和部位后, 选择合适的照射源、射野面积、源皮距等参数。“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由瑞典著名的神经外科专家首先提出的, 它把放射线从不同的方向定向对准直照射病灶, 在病灶中心形成大剂量聚集效果, 使病变组织坏死的同时, 减少对健康组织的损伤, 达到手术切除肿瘤的效果。而在当代, 以人工脏器替换病变或损伤的器官已不再是神话。
结语
综上所述, 计算机无论在医学研究, 抑或是临床诊断治疗方面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给医务人员的工作、学习提供便利。因此, 我们应该充分应用计算机在管理、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势, 快速发展我国医疗事业, 解决当前医疗行业存在的诸多问题, 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参考文献
[1]计算机技术成果转化机制及应用总体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
计算机与医学影像技术 篇8
关键词 医学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4-0107-02
信息技术正在给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教学方法等带来巨大的冲击,国内外许多专家预测,这一冲击将孕育教育的第二次革命。因此,为了顺应时代发展,各个学校应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本文主要对医学院校计算机课程改革进行探讨。医学院校计算机课程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以及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许多医学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仍以应用基础为主,随着新时期教育的第二次革命的开展及社会对医学复合型人才的需要,积极思考和探索课程改革,能有效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1 医学院校计算机课程现状
教材与医学专业关联度不高 当前医学职业院校选用高职院校计算机类教材居多,如《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这一类教材所授内容大多涉及计算机概述、系统操作、Office等,较为基础。而现代医学信息化,诸如医院管理、门诊诊疗、远程诊断等医疗信息系统早就应用于临床实践,现有教材与临床实际脱节,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教学方式“固态” 由于计算机课程在医学院校一般属于基础文化或选修课程,相对于医学专业课程受重视度不高,学时也相对较少。教师在讲授课程时,多为“理论+操作”的模式,往往会造成单一模式教学的“固态”,导致教学与学习效果均不理想。
课程体系单一 当前医学院校计算机课程在选取教材时多为应用基础操作一类,虽然课程设置在一定程度上照顾学生因知识结构不同而造成的差异化,但相对于现代医学教育培养目标和信息化的要求相去甚远。单一的课程体系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医学信息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知识学习的需要。
2 医学院校计算机课程改革思考
情感与价值观并重 医学院校计算机课程由于非医学专业课程,在医学院校大都不受重视,课程学习也往往单一。该专业课程改革目标就是要改变以往单一重视学生知识层面的学习,过于强调“知识本位”,而忽视学生认知、情感、价值观念等培养的模式,重视知识学习、能力培养、认知情感与价值观念的协调发展,以使各要素相互促进、相互融合,从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需要。
学知识与学会学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程改革强调学习知识与学会学习并重。根据当前医学院校计算机课程的特点,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医学发展的联系,选择有利于职业生涯的必备知识与技能,重视课程引导,教会学生学习,以利于知识学习与学习方法掌握的相互促进。
重视直接经验 加强计算机课程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是对计算机课程改革的又一考量。课程改革与课程结构的设置应多关注学生的经验培养,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的锻炼,让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究,这也符合对当前医学教育教学规律和医学教育改革创新的客观要求。当前医学教育偏向间接经验,学生在接受新知时,机械记忆,强化记忆偏多,教学和学法的单一也对学习效率和教育质量有一定影响。因此,重视课程结构的改变和课堂的改变,有利于促进学生直接经验的养成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3 医学院校计算机课程改革与探索
加强教师培训 为了加强内涵建设,探求更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师团队整体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改革中应首先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挖掘内部资源,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充分调动学习工作积极性,激发教师的创新精神,不定期开展以“学习、实践、分享、提高”为主题的内部培训活动。同时,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计算机能力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
模块化课程 倡导课程结构“模块化”,也就是将计算机课程根据教育内容和教学要求的不同,划分为多个模块,每一个模块相对独立,都有各自的任务目标和完整的教学内容,以及相对独立的考核标准,每个模块又构成统一的体系。结合医学院校计算机课程特点,实施“模块化”教学,能更好地以某个或某项操作技能入手,实施以能力为本位,以计算机操作训练为重点,以全面提升为目的的课程目标。
课程设置医学化 当前医学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在选择计算机教材时,多选用计算机基础知识一类的教材,主要侧重于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与掌握,课程设置不能体现医学特色。新时期注重复合人才的培养,计算机课程改革就是在“三基”训练的同时,注重医学实际与计算机知识的结合学习,开设相应的课程学习。比如现代医院都是信息化管理系统、电子病历、远程诊疗等,学校可以开设诸如医学信息技术基础、医学信息检索等方面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根据不同医学专业临床应用对计算机要求的不同,而开设有针对性的计算机课程,使课程更贴近专业化、医学化。
课程教学阶梯化 阶梯化课程教学是指针对医学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的不同内容、阶段,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将课程知识以分层分类的形式进行讲授的一种教学方法。当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医学教育的需要,加上学生知识结构与能力基础的不同,单一的课堂教学也不能更好地顾及全体学生。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思考将医学院校计算机课程实行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注重计算机专业实践,课程分为理论教学、技能操作、实用技术等与课程相适应的多个阶梯,阶梯间体现知识结构的难易和纵深,以期以更好的脉络和不同的角度提高医学生的计算机专业水平和信息化水准。
课程考核多样化 当前医学院校计算机课程考核仍以应试为主,结构方式较为单一,而课程考核方式的单一从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方式与方法。结合培养医学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和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改变医学院校课程考核的方式与结构,对不同专业要求的学生采取差异化考核,有效提高考核质量,也有利于学生发展。
4 结束语
教学改革是为了增强教学效果,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升教学资源利用率。教师应根据当前医学信息化要求的不断变化,认真思考医学生计算机及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顺应现代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造就具备高素质计算机信息素养的医学生,满足他们将来在岗位中的需求,同时促进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做到教育的与时俱进,跟随第二次教育改革的潮流,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尚宪刚.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初探[J].软件工程师,2013(11):50-52.
[2]杨盛春.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探讨[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1,32(5):307-309.
【计算机与医学影像技术】推荐阅读:
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11-07
计算机技术与应用08-24
传媒与计算机技术12-29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05-20
计算机安全技术与防护10-26
计算机技术与泵站运行12-2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01-11
北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1-16
计算机技术与环境保护05-25
学校体育与计算机技术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