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性质

2024-08-07

中国共产党性质(精选8篇)

中国共产党性质 篇1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指导思想、根本宗旨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什么是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

1.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2.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

3.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

4.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重要体现;

5.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

如何实践

1、结合实际,正确处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全面发展的关系、加快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关系、当前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发展的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推进各项事业更快更好发展。

2、要继续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点掌握贯穿其中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全面理解、准确把握中央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一系列战略决策

3、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4、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深入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协调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切实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落到实处。

中国共产党性质 篇2

发生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 既是蒋介石的御用文人陶希圣、周佛海等在白区发动的对中国共产党进行的文化围剿。同时又是一场中国共产党捍卫马克思主义地位的政治斗争。这场论战的发生也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

近代中国社会性质 (或者说中国的“国情”) 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但在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 中国共产党对这一社会性质的认识都是模糊不确定的, 而最初指明中国社会的这一性质的, 是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1912年7月, 列宁在《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一文中指出, 当时中国是一个“落后的, 农业的, 半封建国家”。[2]1916年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这一有名的著作中, 又把中国列入半殖民地国家 (或者叫做半独立国) 。“列宁认为这样的国家是一种典型的中间形式, 过渡的国家, 帝国主义的争夺, 使这些国家正在变成殖民地”。[3]列宁在这两篇文章中分别从半殖民地和半封建这两个方面概括当时中国的国情, 还没有将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两个概念联系起来作为中国社会性质的一个确定的词汇。因而具体考察和界定中国社会性质这样的历史重任就必然落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身上。

这个时期的中国共产党, “是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都懂得不多的党, 是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还没有完整的、统一的了解的党。”[4]当时中共中央大多是根据列宁和共产国际的指示精神, 分别地阐述半殖民地和半封建中国社会的种种情况, 而没有把“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结合起来, 构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概念。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性质问题一直在不断地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 但发展成为一场规模空前的全国范围的论战, 还是在大革命失败后。

一、大革命的失败要求人们重新认识中国社会性质。

大革命失败后, 革命运动转入低潮。人们开始反思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正如毛泽东所说的, 革命的首要问题是分清敌友, 即革命的对象问题, 而革命的对象是由社会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决定的。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由此展开。历史学家何干之在1937年曾对这次论争的历史背景作过切实的分析:“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估计, 是1927年大革命以后的事情。从那次革命以后, 国内的社会政治各方面的情势都起了剧烈的蜕变, 同时思想界也发生了尖锐的分化。为清检过去革命运动的经历, 确定解决中国问题的政策路线, 关心中国前途的人, 不得不重新细密地考虑提到大家面前的各种重大问题, 如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对象是什么?革命的动力和逆动力是什么?各社会阶层在革命过程中的矛盾与关系怎样?怎样配置中国各种社会力量执行民主解放和社会解放的任务?……要在实践上理论上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必须了解中国社会党的性质。……1928年以后, 轰动一时, 在中国思想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的关于中国社会经济性质问题的论战, 是在这客观的要求下揭了幕的。”[5]

二、共产国际内部对中国问题的分歧, 推动了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

早在大革命时期, 共产国际和苏联共产党内部就对中国问题的认识产生了分歧。以斯大林、布哈林为首的“多数派”认为, 中国是“受国际帝国主义牵制的半殖民地”[6], 军阀、官僚的封建残余是中国国内的压迫的主要形式, “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反封建残余的斗争和反帝国主义斗争的结合。”[7]而以托洛斯基、狄拉克为首的“少数派”则认为, 中国自秦汉以来就已经是商业资本主义社会, 而在1928年后已经进入资本主义稳定发展时期, 封建势力成为微乎其微的残余, 中国的资本主义将得到和平发展, 所以当前中国并不存在革命局势, 无产阶级只能等待条件成熟, 才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三、中国共产党内部的分化, 直接导致了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的发生。

苏联党内与共产国际内部对中国问题产生的分歧使中国共产党党内出现了分化。1928年7月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明确了“中国社会在帝国主义的入侵下社会性质的变化, 但是, 大会坚持中国仍然处于一个过渡时期, 在这一阶段中国社会性质是具有半封建和半殖民地的双重性质, 而革命的主要任务就是反帝反封建, 而不是其他”。[8]但是, 决议并没有统一全党的认识, 陈独秀等人拥护托洛斯基的观点, 在中国形成了托陈取消派, 反对六大决议对中国问题的估计。使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争在中共党内爆发。

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 比较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的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重大结论被更多的国人所接受, 使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这次论战, 使我们明确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在此理论基础上, 制定出符合国情的方针政策, 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 开创了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的新纪元。

摘要:发生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 既是蒋介石的御用文人陶希圣、周佛海等在白区发动的对中国共产党进行的文化围剿。同时又是一场中国共产党捍卫马克思主义地位的政治斗争。这场论战的发生也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 本文将主要对论战的缘起进行阐释。

关键词:社会性质论战,背景

参考文献

[1]、[4]、毛泽东选集 (2)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633.610.

[2]、列宁全集 (21)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0:429.

[3]、周子东, 等.三十年代中国社会性质论战[M].上海:知识出版社, 1987:3.

[5]、吴雁南, 等.中国近代思潮 (1840—1949) (3) [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8:410.

[6]、[7]、斯大林全集 (9)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4:217.257.

中国土地制度的宪法性质 篇3

当前关于中国土地制度的学术讨论和政策讨论极多。中国正处在高速城镇化阶段,城镇化既是人口的城镇化,又是土地的城镇化,关于土地资源性质、土地产权安排、土地用途管制、土地非农使用增值收益分配、土地保护与集约节约利用等等问题,都成为社会关注焦点,也因此成为政策创新的重点。各级地方政府也在中央许可不许可知情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了大量的土地制度创新。可以说,土地制度成为了近年来中国学界和政策部门关注最多、创新最多、争议最多的领域。

从总体层面来看,土地制度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中国土地制度的性质,另一个层面是中国应当选取的土地制度安排。以下分别讨论。

因为土地制度的政策规定很多,中央一级和地方各级出台的各种政策性文件,使得土地制度变得十分混乱,很多政策梳理反而容易让人迷失其中。笔者以为,要弄清楚中国土地制度的性质,就需要弄清楚中国国家性质,从宪法秩序层面来进行讨论。

新中国是在1848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到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内忧外患背景下,几代志士仁人为争得中华民族的生存权,而以鲜血和生命所换来的成果。新中国先后经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其目标都是要实现民富国强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行了彻底的土改,打倒了封建地主阶级,土地均分给农民,获得土地的农民当家做了主人。土改的意义是要消灭压迫、消灭剥削、消灭土地食利阶级、消灭不劳而获。按劳分配和不劳动者不得食,成为新中国的基本分配原则。1950年代社会主义改造中,农民由互助组、初级社,逐步过渡到高级社和人民公社,并在1962年《人民公社60条》之后,形成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相对稳定的农村基本制度。社会主义改造中,农民由初级社过渡到高级社,以土地为主的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农民参加集体劳动,共同生产共同分配,形成了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形态。

新中国城市土地则收归国有,之前的城市土地食利者作为一个阶级已被消灭。在新中国的基本制度安排和意识形态设计上都不再有土地食利者这一封建关系的任何位置,土地是属于公有的基本生产资料,无论是用于农业还是征用于工商业,土地本身不能参与到经济发展成果的分享中。城市发展所要征用农民土地的,由使用土地的工厂或单位安置失去土地这一基本生产资料的农村集体组织的劳动力。

这样就形成了新中国关于土地制度的宪法秩序,要点有二,一是土地属于公有,是生产资料,不属于任何人私有。中国已经消灭了土地私有制,任何人都不得利用土地来成为土地食利者。与此相关的推论则是,中国已经将土地食利者阶层消灭掉了。二是土地服务于中国全体人民共同的事业,服务于中国现代化事业,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

中国土地制度的宪法秩序,落实到《土地管理法》上,就是现行《土地管理法》中的第43条与第47条。这两条规定如下:

第43条: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使用国有土地。

第47条:征收土地的,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有用途给予补偿。

《土地管理法》的以上两条也是当前关于中国土地制度安排争议最多的两条,因为这涉及当前中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土地非农使用增值收益如何分配的问题。按以上两条规定,国家垄断城市建设用地一级市场,放开土地使用权二级市场。国家按被征收土地原有用途给农民补偿,按城市建设用地价值向市场供地。农地非农使用形成的增值收益归国家所有,即所谓“涨价归公”。

土地属于公有,土地是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城市发展要征收农民的土地,按原有用途给予补偿,而按非农使用的市场价值招拍挂,这样就将因为经济发展、城市扩张所形成的农地非农使用的增值收益“涨价归公”。

农地非农使用增值收益来自于经济发展与城市扩张,与农民或村社集体的努力无关。按土地原有用途给予补偿,土地征收也就没有损害农民和村社集体的利益。只是在这样的土地制度安排中,农民和村社集体并没有参与分享农地非农使用增值收益,而是几乎全部土地非农使用增值收益都被地方政府以“土地财政”的形式获得。在目前制度安排下,土地财政主要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这样一种土地制度的宪法秩序,就使得中国在城镇化和现代化过程中,消灭了土地食利者参与经济发展所形成剩余的分享,就使得中国可以将其他发展中国家往往存在的土地食利者所获利益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就使得中国城市可以建设得像欧洲。

中国土地公有,消灭了土地食利者阶层,这是中国相对于土地私有制国家推进现代化发展的一大优势。消灭土地食利者,就是不再允许封建关系参与到经济发展剩余的分配。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分享经济发展剩余的力量大致有三:一是资本,二是劳动,三是土地。资本是全球化流动的,资本总是要获得平均利润的,因此,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所形成经济剩余被资本拿走之后,就由劳动者与地主来分享了。中国消灭了土地食利者,就为劳动者更多占有经济发展剩余提供了可能。全世界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发展剩余分配的,往往都有一个庞大且强势的土地食利者集团,这个土地食利集团既不劳动又不承担风险,却占有了大量利益,这样就对劳动者的利益构成了压制,就降低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就使发展中国家更可能落入到发展陷阱中。

中国之幸是,新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将土地食利者作为一个阶层消灭掉了。中国经济发展剩余因此可以更多地让劳动者分享。中国也更有可能在发展中形成竞争优势,走出“中等收入陷阱”。

土地食利者阶层既然已经消灭了,就完全没有必要再造一个出来。消灭了土地食利者阶层,这是当前中国最大的“制度红利”之一。

土地的性质

之所以土地制度对于中国发展如此重要,是与土地本身的性质有关。土地一方面是基本的生产要素,另一方面又与其他生产要素很不相同,这就是土地的不可移动性。所以,土地从来不是完全的商品,不可能完全由市场来进行所谓资源配置。

nlc202309040210

就一般情况来讲,当前中国土地往往同时具有以下六种属性: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这是土地的资源属性;土地是基本生产资料,包括进行农业生产的资料和进行工商业活动的资料,这是土地的经济属性;农村土地是农民熟人社会的载体,这是土地的社会属性,当前农村土地权利实际上成为了农民的基本社会保障,这是土地的另外一种社会属性;土地不可移动,这是土地的自然属性;因为土地的以上属性,国家对土地用途进行管制,这是土地的政策属性。土地因为具有以上六种属性,就使得土地完全不同于一般性的商品,也因此,土地资源不可能完全由市场来配置,所谓通过市场来有效配置土地资源,从而就可以让农民致富让中国发展的观点是肤浅的,也是错误的。

就土地的农用价值来讲,当前中国18亿亩耕地,是中国最平整、最肥沃的土地,这18亿亩土地的70%只能用于种粮食,正是农地种粮所获收益可以大致衡量出农地的价值,从农地种粮收益来看,每亩农地一年两季可以收2000斤粮食,收入2000元,两季生产支出700元,若计算劳动支出还要300元,也就是说,耕种一亩土地种粮,一年纯收入也就在1000元,若将农地出租,租金大约在200~700元左右。农户之间自发土地流转,租金一般在200元左右。若资本下乡,大规模土地流转租金可达到400~700元。为什么大规模的正规土地流转租金更高,有两个原因,一是在土地承包经营权十分零碎的情况下,大规模土地流转必须要成片,成片流转的土地中,有农户愿意种地从而不愿将土地流转出去,他们因此会索要更高的土地流转价格,并提高整个土地流转的价格。反过来,非正规的自发土地流转,往往是要进城务工而无法兼顾耕作,农户为了不让耕地抛荒,而将耕地流转出去,所以会以尽可能低的租金将土地租出;二是正规的土地流转协议,让租出土地农户无法随时要回土地,不正规的自发土地流转,租出土地农户可以随时要回土地。因此,不正规的自发土地流转往往只要更低租金而留下随时收回耕种的权利。

无论是耕种每亩可获1000元收益,还是租出去每亩可获200~700元收益,土地农业收益都是不高的。若按3%的年利率,则如此收益土地的对价就应在2~3万元。

因此以农地对价来看《土地管理法》第47条:“征收土地的,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有用途给予补偿”、“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偿费的总和不超过土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三十倍”。这里要注意的补偿费不超过年产值30倍而非年纯收入30倍,按以上农地2000元年产值,最高每亩就可以补6万元,这样一个补偿实际上已经高于农地实际市场对价的2~3倍。这就是为什么全国农民都盼征地的原因。盼征地除补偿比一般农地市场对价要高以外,还可以将土地权利变现。对收入比较少的农民来讲,土地利益变现的积极性从来都是很高的。笔者在全国调查,看到两种相反相成的现象;一种现象是媒体天天报道的,因为征地而发生冲突,农民打失地悲情牌,认为征地补偿太少了,要维护自己基本的土地权利;一种现象是没有机会土地被征的农民盼征地,希望通过土地征收来获得利益变现。若恰好修一条铁路,经过一个村庄,正好承包地被征收的农户一般都要求独占征地补偿款,而其他农户则要求均分征地款同时再重新调整土地。所有农户都期望从这好不容易碰到的一次征地运气中分到好处,虽然要失去承包地。即使是城郊坚决维护自己土地权利的农民,若城市真正调整规划,决定将这些农民坚决维护权利的土地当作基本农田保留下来,维护权利的农民一定会大失所望。因此,征地冲突的核心不是农民不愿意土地被征,而是希望自己土地被征时可以获得更多土地补偿。

因为土地不可移动,城市建设只能平面推进,而不可能跳跃征地,恰好承包地处在城市扩展推进面上的农民就可能借此要求更高的土地补偿。农民为了要更高的土地补偿,就会用各种手段。越是怕征地出乱子,农民就越是要以出乱子要挟地方政府,就越是要当绝决的钉子户。农民要求更高的土地利益补偿,与法律规定无关,与补偿高低无关。最近10年是征地补偿快速提高的10年,最近10年又是征地冲突越发普遍激烈的10年,这就充分说明,提高征地补偿并不能消除农民更高的土地补偿要求。

农民为何可以当钉子户?因为农民承包的土地正好处在城市扩展的推进面上,城市发展一定要征收这块土地,他因此要更高的土地利益。如果土地可以移动,是完全的商品,地方政府就停征这个要价过高的钉子户的土地,而从全国那么多盼望土地被征农民那里征收土地进行城市建设。问题是,因为土地位置不可移动,城市建设总不可能东一块、西一块、南一块、北一块吧!

正是土地的不可移动,才使经济发展和城市扩张所造成的土地非农使用增值收益只能附着在特定位置土地上面,才使特定位置土地具有更高的价值。在当前的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中,通过规划来有序建设是一个基本的要求。城市规划,向南发展还是向东发展?哪些土地用于商贸,哪些土地用作林带,哪些土地作为基本农田被保护,哪些土地用作城市基础设施或工业建设用地,就使得被规划的不同土地具有完全不一样的价值,这种因为经济发展城市扩张以及城市规划和土地用途规划所产生的不同用途土地的不同价值,与农地原来的价值无关,与农地承包经营者的个人努力无关,这样的土地非农使用增值收益全部归到农地承包人,既违反了中国土地制度的宪法秩序,也极不公平。

土地的一个重要性质是不可再生。因为土地是有限的,而粮食只能从土地上生产,因此,保有基本的耕地,是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问题。当前国家确立18亿亩耕地红线,就是要为21世纪的中国人留下最基本的粮食安全保障。要保护耕地,就要对土地用途进行管制,就要对城市建设用地进行管制,这种管制的最基本办法是由中央给地方下达年度建设用地指标。地方政府只能在年度用地指标内占用土地,将农地变为建设用地。中央为了集约节约用地,采用了偏紧的新增建设用地策略,以保持城市合理的经济密度。偏紧的新增建设用地供给导致建设用地的相对稀缺,稀缺产生价值,这样一来,因为国家政策,而进一步推高了特定位置上的城市建设用地价格,从而形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建设用地拜物教,即认为只要是建设用地,就可以产生高于农地的价值,就有增值收益,而看不到,当前城市建设用地价值高于农地,是因为土地所处城市区域的位置,及国家计划控制所造成建设用地相对稀缺。假若国家不限制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农地可以自由转化为建设用地,因为建设用地稀缺而形成的建设用地价值就消失了。远离城市的建设用地,因为没有区位优势,又无建设用地稀缺所形成的建设用地价值,这块建设用地就不会有特别的价值,农地转变为非农建设用地也不可能有什么增值收益。

nlc202309040210

当前学界乃至政策部门都因为建设用地的拜物教,而弄出很多误会来。比如,将农民宅基地当作农村建设用地,然后将农村建设用地与城市建设用地挂钩,减少农村建设用地,以增加城市建设用地。对于缺少对土地性质理解的人来讲,这个办法似乎不错,但实际上,农民宅基地是农民免费获得无偿使用的,是不能转让更不能买卖的,而只能自用。这个法律规定与一般农村建设用地有很大差异,不可替换,而与城市建设用地更是完全两码事。现在学界和政策部门望文生义,以为是建设用地,农村建设用地那么多,不值钱,而城市建设用地那么稀缺,很值钱,为什么不可以让农村建设用地变成城市建设用地从而释放出巨额的土地价值出来呢?正是因此,国土部门推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

农村建设用地中的农民宅基地远离城市,当然是不可能搬到城市郊区用作城市建设用地的,农村建设用地与城市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只是通过将农民宅基地复垦为耕地,从而获得城市征收郊区农地为建设用地指标,但问题是,退出农民宅基地所增加的城市建设用地,只是城市征收城郊农地的指标,也就只是获得了由于国家对建设用地指标管控所造成建设用地稀缺所形成的土地价值,这样一种因为土地用途管制和计划管制所形成的建设用地稀缺,及由此形成的建设用地指标价值,我们却正而八经地去拆农民房子来获得指标及其价值,来实现土地价值,这就太奇怪了。这样一种一方面严控地方政府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从而形成建设用地稀缺而产生指标价值,一方面又允许地方政府去拆农民房子以换取这个指标从而缓解建设用地稀缺及以此实现指标的价值。那为何国家不直接给地方政府增加建设用地指标来让地方政府缓解建设用地稀缺的压力,而免得地方政府花巨资折腾农民拆农民的房子呢?反过来,既然因为国家管控和建设用地指标稀缺,形成建设用地指标的价值,干脆国家进一步减少地方政府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从而造成更大稀缺,形成更高的建设用地指标价值,这样就使农民宅基地复垦可以获得更大的潜在利益?有这等好事吗?本来是计划形成的指标价值,现在所有人都指望通过这个指标价值来发财来致富来建设新农村来实现现代化来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岂不奇怪!

土地作为农民生活的熟人社会的载体和基本社会保障,笔者曾有详述,此处不展开了。

总之,土地具有多种属性,不是完全的商品,不可能完全依靠市场来配置所谓土地资源。当前土地政策中市场话语、权利话语,已经极大地妨碍了土地作为国计民生的基础,作为中国城镇化现代化基础作用的实现,也已经对中国土地制度的宪法秩序形成了冲击。我们要警惕。

小 结

经过彻底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所形成的中国土地制度的宪法秩序,通过土地公有制和消灭土地食利阶层,为中国赶超型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社会基础。中国发展从此告别了封建剥削关系,而走上了现代社会的发展道路。中国经济发展剩余因为不再有土地食利阶层参与分配,而使劳动阶层有了获得更多收入的机会,让国家有了更为强大基础能力的条件,让中国经济比较容易形成积累,让中国在全球化的分工体系中可以形成比较优势,从而成为全球化中的赢家。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已经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能否及如何走出中等收入陷阱,其中一个关键是我们能否继续保持中国土地制度的红利,利用好这一红利。中国现行土地制度是中国发展奇迹的一个秘密,又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保障。我们要充分肯定与珍惜当前中国独特的土地制度安排,而不是轻率匆忙地否定它!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纲领 篇4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纲领党的根本宗旨 党的群众路线 党的思想路线 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基本组织原则 党的纪律处分 党与共青团的关系 民主与集中的辩证关系 正式党员与预备党员权利与义务的区别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及其实践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定义、内容及其实践意义

大学生加入党组织的基本程序 大学生党员所肩负的时代使命

沟通的定义 沟通的障碍 与上级沟通的环节 团支部书记的职责 共青团活动的设计、开展和组织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纲领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党的根本/基本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党的纪律:1)政治纪律2)组织纪律3)人事纪律4)群众纪律5)保密纪律6)经济纪律。党的处分:1)警告2)严重警告3)撤销党内职务4)留党察看5)开除党籍。

共青团与党的关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民主集中制是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既不能离开集中讲民主,也不能离开民主讲集中,只能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民主基础上的集中”,指的是:党的领导机关是在民主基础上由党员群众所选举出来并给予信任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

议是在民主基础上从群众集中起来的,并且是由党的领导机关集体研究决定的,然后又由领导机关带领党员群众下去执行的。“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指的是:党的一切会议是由党的领导机关召集的,一切会议的进行是有领导的,一切决议和法规的制定是经过充分准备和仔细考虑的,全党是有一切党员都要履行的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和统一的纪律的,并有一切党员都要服从的统一的领导机关的。所以,无论是民主,还是集中,都不能单独地、孤立地存在。不能离开民主讲集中,也不能离开集中讲民主。离开了对方,民主就不是民主集中制的民主,集中也不是民主集中制的集中。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关键就在于二者的“相结合”。正式党员与预备党员权利与义务的区别

在党章中规定的共产党员的八项义务中,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是一样的。在八项权利中,不同的是正式党员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而预备党员没有。在行使党员的其他权利和义务方面,预备党员与正式党员都一样的。因此,在预备期期间,所有的预备党员都应积极参加党的有关会议,阅读党的有关文件,认真听取党的文件精神的传达,自觉接受党的培养和教育,认真履行党章规定的各项义务。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实践意义

(1)理论意义。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新贡献。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概括,标志着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理论的统一与创新;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

(2)现实意义。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集中概括了我们党和国家全部理论活动、实践活动,包括一切工作的根本方向、根本准则、根本依据,是指引我们党和国家新世纪伟大进军的行动指南。

科学发展观,是胡锦涛在2003.7.28的讲话中提出的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十七大写入党章。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第二,全面发展观。第三,协调发展观。第四,可持续发展观。

大学生加入党组织的基本程序:1.自愿提出入党申请2.确定入党积极分子3.进入考察期4.听取党内外群众意见5.确定发展对象6.政治审查7.短期培训8.确定入党介绍人 9.填写入党志愿书10.支委会审查11.召开支部大会 12.组织员谈话13.党委审批 14.支部向本人发出入党通知书15.入党宣誓16.预备期的培养考察 17.预备期满 沟通的定义: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通畅。

沟通的渠道: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向下沟通,向上沟通,水平沟通

沟通障碍:是指信息在传递和交换过程中,由于信息意图受到干涉或误解,而导致沟通失真的现象。

与上级沟通的环节:1,有效的沟通技巧2,要拥有良好的向上沟通的主观意识3,寻找对路的向上沟通的方法和渠道。

团支部书记的职责

一、在班主任的指导下,主持团支部工作,经常向上级团组织和班主任汇报工作,反映情

况,并与班委会取得密切联系。

二、定期召开支委会和支部大会,根据上级团组织的指示,从本支部实际出发,研究和计划团支部工作,督促和检查支部大会决议的执行。

三、在团支部大会上,汇报团支部工作,经常征求团员、青年对团支部工作的意见,并加以改进。

四、经常了解团员、青年的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五、认真执行《上饶师院共青团工作实施细则》有关工作制度,同各个委员保持密切的联系,督促和帮助他们抓好分管的工作。

六、完成领导和班主任交办的其他工作 共青团活动的设计、开展和组织

(一)活动的设计要求

1、做好设计准备(1)深入支部,了解青年(2)多作请示,勤于汇报(3)横向联系,加强协作

2、了解活动特点(1)适时性(2)阶段性(3)协调性(4)多样性(5)灵活性

3、明确设计依据(1)党政部门的中心工作(2)团员青年的利益需求(3)上级团组的工作部署(4)所在单位的实际情况

4、把握设计原则(1)主体性原则(2)效益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可行性原则

(二)活动的具体设计

(1)主题设计:鲜明性、针对性、重点性

(2)口号设计:时代性、可行性、艺术性、哲理性

(3)内容设计:服务、系统、具体、适度、竞争、鲜活、审美性

(4)形式设计:求异原则、求变原则、求优原则、求当原则

(5)时间设计:自然顺序、活动种类、活动兴趣、时间间隔

(6)人物设计:扩大参加人数、培养活动骨干、吸纳社会力量

(7)场地设计:人数多少、季节气候、环境氛围

(8)经费设计:党政支持、青年解囊、自创经费、社会运作

(9)程序设计

开展和组织

(一)活动的准备——成功的前提

1、物质准备

2、场地准备

3、舆论准备

(二)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施

1、目标明确

2、责任落实

3、程序合理

4、讲求效率

中国共产党性质 篇5

通过这次系统的学习,使我明确了党的性质是中国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回顾历史,洋务运动、太平天国、义和团、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屈辱的岁月,悲壮的抗争,证实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而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艰苦奋斗,取得今天的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由其先进性决定的,是在长期艰苦斗争中形成的,是人民经过鉴别做出的正确选择,具有客观必然性。

从党的发展历史来看,中国共产党自成立时起,就公开说明自己是工人阶级的政党。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从阶级的先进性来看,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工人阶级是当时中国最先进的阶级。同时中国共产党集中和升华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一切优秀本质和特征,并始终将这个最觉悟、最进步、最革命的阶级作为自己的阶级基础。但我党并不是中国工人的全部,我党是由中国工人阶级中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组成的,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从我党在发展历程中的历史任务和使命来看,中国共产党同时肩负着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双重使命。所以我党在是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通过黄老师的讲解,我了解了党的性质,同时也深刻的认识到这是申请入党的必修课,是端正入党动机的前提条件,是立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必须前提,努力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就从这里开始。党的性质包括两个基本的方面,一是它的阶级性,一是它的先进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时刻牢记党的性质、党的宗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是我们的重中之重;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堪称当代大学生先进积极分子,我们才堪当历史和人民的重托。

中国共产党性质 篇6

把握党的性质的内涵,认识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党旗:红色象征革命,黄色的锤子、镰刀代表工人和农民的劳动工具,象征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着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1943年4月28日,在延安杨家岭的窑洞里,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作出了关于中国共产党党旗样式的决议:长阔为三与二之比,左角上有锤头镰刀,无五角星。通常,党旗长120厘米,宽80厘米。旗面红色,象征革命。左上角中间,即全旗四分之一的地方,为黄色锤子、镰刀。中国共产党从“七大”开始使用自己的党旗。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 中国共产党员历年人数统计 1921年7月(一大)57人; 1922年6月(二大)195人;

1923年6月(三大)432人;

1945年4月(七大)121万人; 1949年10月448万人;

1969年4月(九大)2200万人;

1977年8月(十一大)3500多万人;

1992年10月(十四大)5100万人; 1997年9月(十五大)5800多万人; 2002年底(十六大),6694.1万人; 2007年6月(十七大),7336.3万人

2011年底 8260.2万人 2012年底

8512.7万人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1.什么是政党?

政党——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中的领导力量,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间分子为了夺取或巩固国家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2.党的性质:是指一个政党本身所固有的质的规定性。阶级性质是政党的本质属性。党的性质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和建党实践的核心问题,它规定了党的建设的总目标,决定着党的前途和命运。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个论断从两个方面揭示了党的本质属性。其一,它指明了党的阶级性。即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政治组织。其二,它指明了党的先进性。即党不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般组织,而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种界定从质的规定性上把中国共产党同其他任何政党区别开来。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2)中国共产党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①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②中国共产党在代表中国工人阶级利益的同时,始终把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重要责任。

③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代表阶级、民族和人民利益的具体体现。

(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句话是从党走什么路、干什么事业,以及党在这项事业和整个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的角度对党的性质的概括。)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党的历史作用和历史使命决定的。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过程中,它始终是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前进的动员者、组织者和领导者。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党的自身特点决定的 :(是由党的先进性决定的)①由先进理论、科学世界观武装起来的党;②由中国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组成的党;③按照最科学、最合理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党

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

(三)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性质载入党章,是对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深化和发展,是赋予党的性质以鲜明的时代意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毛泽东1945年4月24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作的《论联合政府》政治报告

三、党的最终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是一种政治信仰或社会状态。当他指社会状态时,是指英文communist society,即共产主义社会;当他指政治信仰时,是指英文communism。

在理论上,共产主义是一个消除了阶级的社会,一个生产力极大发展的社会,一个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极大丰富的社会,所有的财产归全人类所有,产品各取所需,所有的人平等地享受社会经济权利,人们不再将劳动做为谋生的手段,而「劳动将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国梦的两个百年目标

其一、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其二、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四、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七大通过的新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一)充分了解确定党的指导思想的历史过程

1.马克思主义:

(1)共产党诞生的标志为:1848年共产主义者同盟

(2)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标志为: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首先在于它使“社会主义” 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2.列宁主义:把马克思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变成了现实

3.毛泽东思想:萌芽于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发表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成为毛泽东思想萌芽的标志。形成于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初期; 成熟于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遵义会议”是走向成熟的标志

邓小平指出:如果没有毛泽东,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4.邓小平理论:主要解决了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5.“三个代表”:的思想,主要解决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这一核心问题,确保党的执政能力不断提高。

6.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

(二)深刻理解党的指导思想的深刻内涵和相互关系

“一脉相承”说的是:马克思主义之后,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每一发展阶段,都是在继承前一段的思想成果的基础上,适应时代新要求的过程中创立的。在前后相继的过程中以一贯之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一致的。正是由于各阶段之间是一脉相承的,所以才是“理论体系”。

“与时俱进”指的是:要根据变化了的时代特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创新中求发展。

(三)永远坚持党的指导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十七大党章的新变化新特点

1.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使党章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写入党章,鲜明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今后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

3.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写入党章,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

4.把党的基本路线中的奋斗目标表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体现了我们党对党的总体奋斗目标的深化和发展。

知识回顾

1.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党的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4.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目标及指导思想

一、政党是一个高级的政治组织

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最高纲领是一个政党的生命,它规定了一个政党生存意义和发展的方向。因此,任何人要加入一个政党上,自然首先要弄清楚该组织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任务和最高纲领。否则其加入政党的行为是盲目的,是非理性的。

政党是代表一定的阶级、阶层、或利益集团参与国家管理,为实现被代表者的根本利益,以取得政权、巩固政权为主要目的,而建立的政治组织。所以,政党对社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特别是执政党的作用是决定性的。我们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建党几十年的社会实践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振兴和富强作出的巨大贡献,没有共产党就现在强大的中国。作为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分子,必须掌握关于党组织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明确自己的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做一个理性的合格的党员。

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党的十六大通过修改后的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党章的这一表述,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性、先进性、群众性,指明了党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地位和作用。

1、党的阶级性,是指中国共产党以工人阶级为阶级基础,代表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我国发展到现阶段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剥削和被剥削阶级两大利益集团已不存在,工人阶级作为资产阶级对立面的意义也已经不复存在,如何理解党以工人阶级为阶级基础的阶级性是我们认识党的性质的一个重点。

①工人阶级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的历史使命由革命阶段进入到了建设阶段。作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的中国工人阶级,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中国工人阶级会自觉适应经济结构和生产关系的变化、保持其最先进、最革命、最具远大前途的优点。

②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为完成这个伟大的历史使命,中国工人阶级必然长期存在。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将中国工人阶级组织起来,才能这实现这伟大的历史使命。

③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所以,中国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也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解放自己”运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必须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才能与工人阶级同心同德,完成历史使命。

2、党的先进性,是指党是由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中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组成,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武装思想,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政治组织。

党的成员构成:具有共产主义理想的先进分子

党的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思想

党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

3、党的群众性,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肩负着中华民族振兴的重大历史责任,“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根本宗旨决定了党始终是人民的先锋队。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是党的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党的一切事业都是人民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 党担负的历史使命使党始终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着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必然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党成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在根据和要求。党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党实现民族振兴的必然选择。

4、党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党章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①党的执政地位的成因。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作用“不是与生俱来的”,是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斗争考验形成的,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指出的“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②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领导作用主要表现方面:

其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党的根本任务,党的领导是其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 其

二、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建设正确方向;

其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团结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保持安定团结的稳定局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③党要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执政能力,巩固领导地位、充分发挥领导作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指出,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一劳永逸的”。如果党不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自觉地提高执政能力,就会被历史和人民淘汰、抛弃。我党已经十分清晰认识到了这上个问题的重要性,明确提出了要提高五种执政能力。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举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坚持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坚持最广泛最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5、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党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先进决定的,是历史发展的要求。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先进生产力中人的因素的代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人的因素是起决定性作用,中国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主要载体,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自然要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现代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越来越清晰地证明了人类社会要持续、协调地发展,文化的发展将起着决定性作用。先进的生产力需要先进的文化为其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我党认识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文化就是生产力的新思想,自觉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带头人和代表者。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的阶级性、先进性和群众性决定的。中国共产党与一切剥削阶级的政党的根本区别在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此,要特别提醒大家要注意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根本利益和一般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

三、党的宗旨

党的宗旨的内涵:党的宗旨是指各个政党行事的目的和意图。世界上任何一个政党都有自己的纲领和宗旨,都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判断一个政党的性质,可以从其纲领和宗旨来衡量。归根到底是看他是代表什么人的利益,为什么人服务的。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工人阶级利益同其他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就是要让“人类的彻底解放”,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要实现这理想,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必须以工人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中心,才能团结社会广泛的力量,逐步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主要体现在党的工作中和党员的行动上。首先体现在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上;其次体现在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上;再次体现在广大党员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模范作用上。

四、党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行动指南。

1、马克思列宁主义指明了人类社会必然趋势,提出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普遍真理。

2、毛泽东思想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成为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其主要功绩在于:

①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和关键问题:统一战线、武装斗争。

②解决了如何加强党的建设的问题:第一,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和领导作用;第二,党的建设必须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第三,要注重从思想上建设党;第四,坚持民主集中制;第五,坚持把党风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第一位;第六,坚持“德才兼备”和“任人唯贤”的干部标准和干部路线;第七,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教育方针。③实现党对中国革命领导权的根本保障。

3、邓小平理论主要解决了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

4、“三个代表”的思想,主要解决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这一核心问题,确保党的执政能力不断提高。

5.科学发展观

五、党的现阶段任务和最高纲领 1、最高纲领。党章指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而提出的人类的理想的社会形态。其主要特征是生产力高度发展,财富极大丰富;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劳动产品按需分配;无阶级差别和社会差别;全体成员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和品质;国家消亡;人能够得到全面发展。①共产主义提出是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基础上的。②共产主义的实现有其物质基础

大工业生产、无产阶级、相对于先进的生产力的落后生产关系等等物的因素、人的因素。③共产主义的实现有途径

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伟大实践的目的,就是最终解放人类自己。这个过程就是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途径。总之,要认识到共产主义的建设是一项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长期运动过程,不能被共产主义运动一时的兴衰,而忽视其长期性、艰苦性、曲折性,甚至否认人类社会朝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规律。2、党在现阶段的基本任务

中国共产党性质 篇7

关键词:入世议定书,文本解释,国际条约

一、中国因议定书而涉诉案件概述

经笔者研究发现, 因中国被诉违反《议定书》的案件共26起, 其中DS451DS450DS419DS378DS373DS363单独援引《议定书》Part I, para.1.2条作为事实依据, 而在案件DS432DS431DS433DS398DS395DS394中《议定书》Part I, para.5.1, Part I, para.5.2, Part I, para.8.2, Part I, para.11.3则作为主要起诉依据。美国、欧盟等国频频援引中国的《议定书》中的相关条款作为起诉的理由, 无疑将探究《议定书》的法律性质的探索推至风口浪尖, 引发了学术界的广泛思考。该《议定书》作为《WTO协议》的组成部分本无可厚非, 至于它是否可以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条约还需通过法律解释的基本方法寻求依据。

二、文义解释下《议定书》及相关承诺作为国际条约的分析

在法律解释的框架下, 文义解释被当做解读文本的基本方法, 并成为法律解释方法的首选。[1]文义解释即根据文字字里行间所传达的讯息进行平义解释。根据该解释规则, 《议定书》及相关承诺之所以成为国际条约, 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 《议定书》及相关承诺作为《WTO协定》的组成部分, 符合国际条约的构成要件

议定书常用作一个主条约的附属文件, 以补充、说明、解释或改变主条约的规定。这种附属文件是广义条约的一种, 而且也是主条约的一个组成部分。[2]中国《议定书》总则部分第1条第2款中明确规定:“本议定书, 包括工作组报告书第342段所指的承诺, 应成为《WTO协定》的组成部分”。而《WTO协定》是包含《GATT1994》、《服务贸易总协定》及《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在内的框架式的贸易规则, 其法律属性为国际条约。因此, 《议定书》理应定性为国际条约。

另外, 中国“入世”的法律文件是双边谈判和多变谈判的结果, 中国作为申请加入方与工作组WTO成员之间进行的市准入谈判是双边谈判。《议定书》和《中国加入工作组报告书》 (下简称《报告书》) 的谈判和起草过程是多边谈判。《议定书》是确定中国作为申请加入方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文件[3]。既是通过谈判而签订的法律文件, 且规定了权利与义务的具体内容, 《议定书》的法律性质自然变得毋庸置疑。

(二) 虽同属《WTO协定》的组成部分, 但《报告书》与《议定书》却不是附属关系

虽然《报告书》与《议定书》同作为中国入世签订的一揽子法律文件, 它作为对谈判过程的记录, 是对《议定书》中的有关条款进行的细化和说明, 虽与《议定书》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但其性质却不同。国内有学者不认为《议定书》是国际条约, 也多因《报告书》难以定性的干扰。根据《议定书》第二部分第1款的规定:“本议定书所附减让表应成为与中国有关的、GATT1994所附减让和承诺表及GATS所附具体承诺表”, 可见《报告书》不属于《议定书》的组成部分, 因此探究《议定书》的法律性质应与《报告书》相分离, 不能一概而论。

(三) 根据《维也纳条约法》的规定, 《议定书》符合国际条约的定义

《维也纳条约法》第三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就解释条约而言, 上下文除指连同弁言及附件在内之约文外, 并应包括 (a) 全体当事国间因缔结条约所订与条约有关之任何协定; (b) 一个以上当事国因缔结条约所订并经其他当事国接受为条约有关文书之任何文书”。第三款规定:“应与上下文一并考虑者尚有; (a) 当事国嗣后所订关于条约之解释或其规定之适用之任何协定; (b) 嗣后在条约适用方面确定各当事国对条约解释之协定之任何惯例; (c) 适用于当事国间关系之任何有关国际法规则。”由此可见, 《维也纳条约法》通过解释之通则明确了国际条约的外延, 而《议定书》作为《WTO协定》的组成部分, 以签字或其他方式予以接受, 自然符合国际条约的属性。

此外, 根据《维也纳条约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为证实由适用第三十一条所得之意义起见, 或遇依第三十一条作解释而 (a) 意义仍属不明或难解;或 (b) 所获结果显属荒谬或不合理时, 为确定其意义起见, 得使用解释之补充资料, 包括条约之准备工作及缔约之情况在内。该条恰好可以说明《报告书》仅为辅助、补充资料, 用以解释、说明相关条款的具体内容, 而非条约本身。通过《议定书》与《报告书》的鲜明对比, 充分反证出《议定书》作为国际条约的法律属性。

(四) 根据《联合国宪章》的相关规定, 《议定书》是需经登记的国际条约

《联合国宪章》作为习惯法, 在约束成员国行为及所签署的法律文件方面被广泛援引, 在其102条第一款中明确规定:”一、本宪章发生效力后, 联合国任何会员国所缔结之一切条约及国际协定应尽速在秘书处登记, 并由秘书处公布之。”在《议定书》中第三部分最后条款中第4项也明确指出:“本议定书应依照《联合国宪章》第102条的规定予以登记”。由此推之, 《议定书》在联合国秘书处进行登记后, 符合援引国际条约前提, 可见《联合国宪章》从习惯法的角度证实了《议定书》的法律性质。

三、结语

既已明确《议定书》的法律性质, 中国政府在应诉WTO争端案件时应参考入世的承诺, 利用WTO规则积极参与争端解决机制活动, 以巩固国际地位, 享受WTO组织带来的机遇, 并妥善应对挑战。

参考文献

[1]梁慧星.民法解释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3:11.

[2]李浩培.条约法概论[M].2版.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3.1.

中国共产党性质 篇8

例1 如图1,在△ABC中,AD平分∠BAC,∠C=90°,DE⊥AB,交AB于点E,DE=3,BD=4,求BC的长度.

【再认识】角平分线性质是说明线段相等的一种重要方法. 解题时,注意抓住图形的特征,从已知条件中找到角平分线的点及这点到角两边的垂线段,利用角平分线性质得到两条垂线段相等.

【分析】欲求BC的长,已知BD,且BC=BD+CD,进而将问题转化为求CD的长. 由AD平分∠BAC,∠C=90°,DE⊥AB,根据角平分线性质,可得CD=DE,从而求出BC的长度.

解:∵ AD平分∠BAC,∠C=90°,DE⊥AB,

∴ CD=DE=3,

∴ BC=CD+BD=3+4=7.

【变式】如图2,AB//CD,O为∠A、∠C的平分线的交点,OE⊥AC于点E,且OE=2,求AB与CD之间的距离.

【分析】要求AB与CD之间的距离,首先过点O作直线OM⊥AB于点M,交CD于点N,则线段MN的长度即为AB与CD之间的距离. 因为AO、CO分别是∠BAC、∠ACD的角平分线,所以OE=OM=ON,则AB与CD之间的距离可求.

突破2:角平分线性质定理逆定理的再认识

例2 如图3,BD是∠ABC的平分线,AB=BC,点P在BD上,PM⊥AD,PN⊥CD,垂足分别为M、N. 试说明PM=PN.

【再认识】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是判定角平分线的一种重要方法. 在平面内找到一个点,通过这一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来确定该点在角平分线上. 再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确定角平分线.

【分析】欲说明的是PM=PN,已知PM⊥AD,PN⊥CD,利用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可猜测BD平分∠ADC. 已知BD是

【变式】如图9,某地有两个村庄和两条相交叉的公路(点P、Q表示村庄,l1、l2表示公路). 现计划修建一座水库,要求水库到两村庄的距离相等,到两条公路的距离也相等. 你能确定水库应该建在什么位置吗?在所给图形中画出你的设计方案. (要求保留作图痕迹)

【分析】此题是作图题,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角平分线性质和垂直平分线性质. 到P、Q的距离相等,则连接PQ,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作出线段PQ的垂直平分线,到l1、l2相等,则作出l1、l2相交所形成的一组邻补角的角平分线,两线相交的一点即为所求.

上一篇:结合学校实际谈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下一篇:第二届棋艺大赛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