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镜子周记(共17篇)
一面镜子周记 篇1
爸爸时常对我说:“品格是一面镜子,它可以照出自己和别人的内在与外表。常常用这面“镜子”照照自己和别人,你会看到一个人真实的内在,因为名誉只是人华丽的外表。”
就在考试前一天,我和一个同学到语文老师的办公室去送作业。我们把作业放下,发现考试卷就放在桌上。当时,办公室静悄悄的。老师们都去开会了,至少还要半个小时才会回来,只有我们两个人在这儿。我们犹豫了:到底是选择荣誉还是道德?顿时,我想起爸爸对我说的话:道德是一个人的内在,名誉只是一个人的外表……于是,我毅然走出办公室,回到教室。不久,和我一同到办公室的同学也回来了,悄悄对我说:“我抄了四道题,你要不要看一看?”“对不起,我不用。”
考试成绩出来了,我的成绩并不理想,她却是全班第一。我们听说,她妈妈为了奖励她,准备带她去旅游。她更是喜出望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她走来,说:“如果你也看了题目,也会像我一样高兴呀!”但是,我并不后悔,因为这才是我真实的成绩。
一星期后,她回来了。她告诉我,自从旅游后,心里七上八下的,一直忐忑不安,是不是因为那次抄题目呀?可是,我却轻松自在,因为我并没有看题目。
我把这件事告诉爸爸,爸爸一把把我抱在怀中,高兴地说:“孩子,你做得真对!品格镜子中,你找出了自己道德的内在,我为你骄傲!”
品格是一面镜子,每个人都在它面前显现出来。
一面镜子周记 篇2
一、孩子的收获, 教师的幸福源泉
每个单元的学习结束之后, 我都要求学生根据复习的内容进行整理, 在课上说说有什么体会, 课后写下学习的心得。也许, 刚开始的时候, 孩子们不能够适应这种新的作业方式, 但是, 一旦孩子的积极性被激发, 那将是一发不可收拾的。
比如:我在教学了二年级的乘除法以后, 就请学生说说口算的方法。孩子们各抒己见, 把自己的心得进行交流体会。第二天, 费佳赛同学写的《计算三要点》, 让大家羡慕不已。
计算三要点
小伙伴们, 你知道口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吗?让我来告诉你吧!
口算要点一:看清运算符号。
我们已经学习了加减乘除四种运算, 所以在口算前, 一定要看清用哪一种运算来口算。
口算要点二:熟背乘法口诀。
遇到乘法口算或者除法口算时, 需要乘法口诀来帮忙。如果不能熟练背诵乘法口诀的话, 会影响口算的正确率和速度呢。
口算要点三:记下中间答案
有时会遇到两步的口算题, 可以把第一步的答案写在算式的下面, 这样口算第二步的时候不会忘记。
你记住了吗?
比如:我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第一课时以后, 沈小婷同学写下了上课时的情景:《算法多又多》。
算法多又多
我们班的同学爱思考爱发言, 今天的数学课又热闹极了。
瞧!叶老师刚问:“44-25, 怎样口算这道题呢?快和小伙伴说说吧!”大家就把头凑到一起, 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
第一组说:“先把25分成20和5, 44-20=24, 24-5=19。”
第二组说:“先把44分成40和4, 40-25=15, 15+4=19。”
第三组说:“先把44分成30和14, 30-25=5, 5+14=19。”
第四组说:“我们组也把44分成30和14, 把25分成20和5, 14-5=9, 再算30-20=10, 最后10+9=19。”
我站起来说:“还可以这样算呢!先把44看成45, 45-25=20, 20-1=19。”
叶老师笑呵呵地说:“孩子们, 你们的口算方法真是多又多, 第四组的思考方法其实就是竖式计算的过程。以后, 我们在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 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但一定要正确哦!”
又比如:我在教学《算24点》的时候, 安排了几次激动人心的比赛, 孩子们的参与度极高。比赛以后, 刘国伟同学写下了《神机妙算24点》一文。
神机妙算24点
今天, 我们二 (2) 班举行了别开生面的“算24点”比赛。通过比赛, 我们都发现, 玩“算24点”的游戏, 一定要神机妙算。要学会灵活应用几个乘法算式:1×24=24、2×12=24、3×8=24、4×6=24等等。
比如:用1、6、4、8这四个数算出24点。
利用4×6=24去想:8-4=4, 4×6=24, 1×24=24。
也可以利用4×6=24去想:8-4=4, 4÷1=4, 4×6=24。
利用3×8=24去想:6-4=2, 2+1=3, 3×8=24。
也可以利用3×8=24去想:4-1=3, 6-3=3, 3×8=24。
小朋友, 你敢和我比一比吗?
看着孩子们一篇篇稚嫩的文章, 我幸福地笑了。从数学日记中, 我发现孩子们不仅仅学到了知识, 还学会了好的学习方法, 这正是我所期望的。
二、孩子的问题, 教师的教学依据
学生的数学日记, 不仅能使我了解学生的收获, 而且可以根据学生日记中反映出来的问题, 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使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比如:在教学《时分秒》以后, 我请孩子们写一篇生活日记。其中龚滢琪同学是这样写的:今天, 早上6点, 我就起床了, 穿衣服用了5秒, 刷牙用了4时, 吃饭用了15秒。然后, 我从家里步行去学校, 整整走了30小时才到学校。下午, 我又沿着小路走回了家。
我发现孩子对时间观念的建构还远远不够, 于是, 在教学第二课时的时候, 我重点关注对学生时间观念的建立。
又比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以后, 我要求孩子们到生活中去寻找余数。袁阳同学写了一篇《坐车的学问》, 俞佳莉写了一篇《最多能买几支》的数学日记。
坐车的学问
老师带领我们去喜洋洋制衣厂, 参观了整个生产衣服的过程。上午, 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停车场。章鹏程说:“我来考考大家。我们一共有43人, 每辆车最多坐9人, 至少要几辆车呢?我想:这太简单了, 大声说:“43÷9=4辆……6人, 所以需要4辆车。”可是, 同学们都说我错了, 为什么呢?
最多能买几支
我的铅笔用完了, 拿着5元钱去买铅笔。
一到超市, 我就来到学习用品区。阿姨笑着说:“小朋友, 你怎么一个人来买铅笔呢?我来考考你吧!一支铅笔8角钱, 5元最多能买几支呢?”我脱口而出:“5÷8……”怎么回事?5比8还要小。哦!5元和8角的单位还没统一呢。我赶紧改口说:“5元=50角, 50÷8=6 (支) ……2 (角) , 因为有余数, 所以最多能买6+1=7 (支) 支铅笔。”阿姨摇摇头。
“小朋友, 考虑问题一定要全面哦!余下的2角可不够买一支, 所以, 我只能卖给你6支铅笔, 再找给你2角钱。”我羞红了脸, 难为情地低下了头。
我查阅了数学日记以后, 马上在孩子们中间进行了调查和询问, 确实存在弄不清“进一法”和“去尾法”的现象。于是, 我利用数学思维课的时间, 收集了几个生活中的例子, 要求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 正确辨别余数的处理方法。
孩子的问题在数学日记中充分地暴露, 让我有了反思和调整教学思路的依据, “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得到了进一步的落实。
语言是一面镜子 篇3
相声演员姜昆访问台湾,回来以后谈起两地的用语不同。他说大陆讲“联系的渠道”,而到了台湾就讲“联系的管道”,这两个词一个反映了农业文明,一个反映了工业文明。前些日子,“航天飞机”成了热点,台湾报上出现的是“太空梭”。两词指同一事物,可造词的思路不同:前者是科学思维,后者是艺术思维。
词语的差异,往往和翻译有关。比如英语disco,大陆通译为“迪斯科”,香港则译为“的士高”,台湾又成了“狄斯可”,从中可以辨析两岸三地的读音特点。德国的汽车Benz,香港译为“平治”,台湾译为“宾士”,都是音译;而大陆则音义兼顾,译为“奔驰”,似乎要略胜一筹。
相比之下,大陆词语更偏向于意译,带有鲜明的本土的特点。比如做衣服镶边用的带有各色花样的带子,香港稱“喱士”,台湾称“蕾丝”,都是从英语lace来的,不过台湾译得比较精致,比较传神;而大陆则径直称为“花边”,明白晓畅,见词明义。不过,也许因为不够“洋气”的缘故,现在大陆不少时尚人士也已将“花边”称为“蕾丝”。
2003年春天,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肆虐,与之相对应的词语迅速出现。香港一如既往,走的是音译的路子,将SARS译为“沙士”;大陆则是意译加缩略,造出了新词“非典”;台湾虽然也是音译,但译得煞费苦心,只用了一个字“煞”,“非典”患者成了“染煞”人员。平心而论,这个“煞”字颇见功力。煞,古代传说中的凶神,用来指称“非典”,不是惟妙惟肖、恰到好处吗?
同一事物,用不同的名字来指称,其造词水平经常是有高下之分的。再举一个例子,街头行驶的供营运用的小汽车,香港称“的士”,大陆称“出租汽车”,台湾则称“计程车”。香港的音译,无疑和长期受英国统治有关,而且按粤方言用字,译得并不准确。大陆的“出租汽车”,用字最多,却并不严谨。“出租”是指东西被人有偿借用,而坐出租汽车只是搭载,汽车仍是原来的司机驾驶,“出租”从何谈起?相比之下,还是台湾的“计程车”最到位,一语道破了这种车子按行驶里程计价的本质特点。
不仅是字面意义的比较,有时文化内涵也十分耐人寻味。《咬文嚼字》编委汪惠迪先生曾谈过一个有趣的例子。二胡、笛子这类乐器,在华语圈内各有各的叫法:香港称“中乐”,新加坡称“华乐”,中国大陆称“民乐”,台湾则称“国乐”。香港明确是中国的领土,“中”字最能表现自己的政治立场;新加坡百分之七八十居民是华裔,“华语”“华文”“华乐”这些词语流露的是寻根意识;中国大陆则把“民乐”和“西乐”对举,强调的是民族特点;台湾政权是由大陆过去的,延续了民国时期的一些词语,“国乐”便是其中之一。
一面镜子叙事作文 篇4
我曾读过许多感人肺腑的名著,也曾看过许多轰轰烈烈的影视作品,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大都渐渐淡忘了。然而有一个人,有一件事,虽然那么平凡,那么微不足道,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产生着久远的影响……
刷~~刷~~
那是我第一次去大姑家的一个早晨,天刚蒙蒙亮,我就被外面扫地的声音吵醒了。那声音却使我心烦意乱,用被子把头蒙住又觉得憋闷,我终于按捺不住了,大吼一声:“吵死了,讨厌!”那声气把我自己都下了一跳,外面的`扫地声戛然而止。
第二天早晨,还是那个时候,我又莫名其妙地醒了,外面却鸦雀无声。我很奇怪,爬起来拉开窗帘往外一望,只见街道中间立着一个枯瘦的老头,身着蓝布中山装,外面套一件橙黄色的环卫马甲,稀疏的华发被晨风吹起又落下,老头身旁的地上躺着一把用竹条编成的大扫把,手里却拿着一把家用的小扫把正一下一下小心翼翼地扫着。由于小扫把的把儿很短,老人本已佝偻的腰身弯得更低。直到扫过了这一段,老人才又重新换上了那把大扫把,继续向前扫去,身后留下的是一条光洁如新的街道……看着看着,我的眼睛不由得湿润了,我真想冲出去,向老人说一声“对不起!”然而虚荣心却让我一直立在窗前,直到老人消失在了街道尽头。
生活是一面镜子作文 篇5
人生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苦难也不可怕,受挫折也不要忧伤,只要心中的信念没有枯萎,人生航线就会继续行驶,所以我们必须要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它,报怨生活只能给自己心里带来更多的负担,生活本身就有存在不平,当你阅过世间繁华看淡人间是是非非时,你就会感觉也不过如此而已,即然来到这个世上,就让狂风暴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最后胜利者还是我们,人是最伟大的。
于其哭着活着,还不如用感恩的和微笑的心情去面对酸甜苦辣,何必和自己过不去,放松心境展望未来,把希望打包,把健康储存,要学会爱自己在苦中寻找一份属于自己的快乐!让久违的笑容在美丽的脸上绽放。黑夜很快褪去阳光就要来临。不如把抱怨换做一种欣赏的意境,风景如画花季如春。用细胞勾画梦想。用伤痕谱写山顶的宁静。
人活着都会经历一次次伤痛,一次次心碎,泪痕洗涤不掉岁月的尘埃。悦耳的韵律需要细品,苦难的生活需要细嚼,今天事理不太顺明天事理也不行,还有后天的后天请别急,只要持久总会有成绩。切记,不要压抑自己的情绪,痛苦时听首快快乐乐的歌,狂喜时放松一下心志,凡事一笑而过!何乐而不为!放下身上的包缚走一路丢一路吧你会很轻松。
生活是一面镜子作文 篇6
有一个可爱的大花园,长满了绿茸茸的草、美丽的鲜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草地上还长着12棵桃树,春天开出粉扑扑的团团花朵,秋天结下累累果实,鸟儿栖息做起枝头唱着欢乐的曲子,孩子们每天下午放学,就会到巨人的花园中嬉戏,聆听鸟儿的鸣唱,高喊:“我们多快乐!”
一天,外出7年的巨人回来了,说:“我的花园就是我自己的花园。我不准外人来这里玩。”于是,他给花园垒上了高高的围墙,还挂出一块告示:闲人莫入,违者重罚。
从此,可爱的孩子们只能在围墙外谈论花园内的美丽景色,诉说以往在花园内的快乐。
春天又来了,村子内到处盛开着鲜花,处处有小鸟在欢唱。但是,巨人的花园里却依然是寒冬的景象,只有北风、雪花、冰霜和雹子在园中的林间上蹿下跳。另外,没有春天,就没有夏天,更没有秋天啊!
一日清晨,巨人在床上听到了窗外悦耳动听的鸟鸣,闻到了缕缕芳香。他往窗外望去:孩子们通过墙上的小洞进了花园,坐在了树枝上,树木欣喜若狂,并用鲜花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鸟儿也在树梢翩翩起舞,兴奋地欢唱,花朵也纷纷从草地里伸出头来露出笑脸。与满园春色极不协调的一个角落里,一个男孩子因太小爬不上树而不知所措,而这里还是被霜雪裹得严严实实,北风对它肆意地咆哮着。
此情此景深深感化了巨人的心,他羞愧自己太自私,并决心把小男孩抱上了树,并推到围墙。
巨人走下楼,依照自己的想法做了,把小男孩抱到了树上,树木顿时春暖花开、鸟鸣喳喳。小男孩亲吻了巨人的脸,巨人就把围墙拆了。天晚了,孩子们和巨人互道晚安。从此,巨人的花园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许多年过去了,巨人年迈体弱,认为孩子们才是最美丽的花朵。冬天的一个早晨,他看到花园的尽头的角落里,有一棵树开满了白花,满树的枝条金光闪闪,枝头上垂挂着银色的果实,树下就站着那个亲吻巨人的巨人超喜欢的小男孩。巨人连忙跑下楼,看到小男孩一双手掌心、小脚上都有两个钉痕,愤愤不平。小男孩说:“这是爱的烙印啊!”巨人对小男孩油然而生出一种奇特的敬畏之情。
最后,小男孩为了回报巨人的那一次抱自己到树上玩,领着巨人去了自己的花园——天堂。
这个小故事,蕴含大道理。给他人欢笑、快乐,就等于给自己春天和温暖。把冷酷、伤心给他人,就等于把寒冬、苦难留给自己。生活是一面镜子,你给什么,它就照出什么。
这个故事警示我们:善待他人,就等于善待自己。宽容他人,自己的内心会更温暖、更幸福。
检验公务员成色的一面镜子 篇7
“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也好, “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也罢, 关键词都是“人民满意”。说到底, 公务员是公仆, 广大群众把公共事务的管理权、公共资源的分配权、公共权力的行使权委托给公务员, 目的在于能够享受到公仆们提供的优质服务。所以, “人民满意”才是公务员群体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是公务员群体存在的最大价值, 甚至是对公务员最起码的要求。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我们的党和政府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
但“人民满意”这四个字说起来简单, 做起来却并不那么容易。“人民满意”, 表面上看是人民群众的心理感受和情绪体验, 但实际上这种心理感受与情绪体验是以公务员群体工作中的现实表现为基础的, 是公务员群体工作状况的直接反映。近些年来广大群众对公务员群体颇多微词, 不是因为群众自身心理失调或情绪失控, 而主要是因为在某些方面, 公务员的所作所为达不到群众的期望, 离“人民满意”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 温家宝总理这次提出“三点希望”, 是对广大公务员的期许, 更是检验广大公务员成色的一面镜子。
在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的迅速更新, 也就意味着知识的快速折旧。一个公务员, 如果不勤奋学习, 不及时更新知识结构, 要在日益复杂多变的治理环境中做一个合格的公共管理者和服务提供者, 几乎是不可能的。可以说, 一个勤奋学习的人不一定能成为群众满意的公务员, 但一个不勤奋学习的人一定不能成为群众满意的公务员。
学习是为了开阔视野、增长才干, 在工作中做出让“人民满意”的成绩, 才是公务员成其为公务员的核心要素。人民群众是公务员的衣食父母, 公务员替人民群众着想, 为人民群众服务, 是理所当然的选择, 也是必然的选择。一个公务员是否称职, 归根到底在于其工作实绩是否让人民满意。因此, 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要如温家宝总理所说的那样:“战战兢兢, 如履薄冰, 如临深渊, 精心把改革和建设的每一件事情做好, 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
公共权力的私有化导致的公务员腐败现象无疑是影响党群关系、干群关系, 损害党和政府公信力的罪魁祸首之一, 是挑动群众情绪的焦点, 在某种程度上, 人民群众可以容忍碌碌无为的“庸官”, 而不能容忍腐化变质的“贪官”。温家宝总理“进不失廉, 退不失行;一身正气, 两袖清风”的希望, 是勉励, 更是苦口婆心的警言。
给自己一面“镜子” 篇8
小江走进心理咨询室的时候,并不像大多数学生那样显得有些拘谨。还没等我开口,他就先对心理咨询室的布置评论了一番。我微笑着,听他评头论足,没有急于发问。终于,小江说出了自己的困扰。他正在读大二,平时除忙于学业外,还在一个学生社团担任社长,生活忙碌而充实,看起来似乎一切都很顺心,但有一件事困扰了他许久,就是跟同宿舍同学的关系不太和谐。在他看来,同宿舍的小B虽然头脑聪明,却显得相当自负,办事常以自我为中心,听不得别人的批评,因此常常与小江产生摩擦,这让小江很是苦恼,觉得宿舍里的气氛十分压抑,他现在都有点怕回宿舍了。不得已,小江才到心理咨询室来求助:怎样才能让小B变得好相处一些,别总跟自己过不去呢?
我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先让小江谈谈他自己。小江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从高考失利到艰苦的复读,以及自己进入大学后如何兼顾学业和社团活动。谈到对自己的评价,小江言语中的肯定大大多于否定,他认为自己比较有头脑,学习也十分刻苦,一直追求进步、积极向上,只是有时由于太过“坦率直言”,不是很有人缘。不过,他又补充说,与那些“俗人”交往也没有多大意思,对自己并无帮助,只会白白浪费时间。不知不觉中,一个小时的咨询时间过去了,我建议他一周后再来,他答应了。
小江走后,我便开始思考该如何应对第二次咨询。从旁观者的角度不难看出,小江提出的问题至少有一半出在自己身上,关键是怎样让他意识到这一点。深思熟虑之后,我决定在下一次交谈时给小江一面“镜子”,让他有机会“照一照”自己。
一周之后,小江按时赴约,我递给了他一张白纸和一支钢笔。“请你想一想,在寝室里你认为谁最不能让你接受和喜欢?”我说。
“恐怕是像小B了。”他回答。
“那么就请你在纸上写下他的优点和缺点。”
等他写完后,我又让他在另一张纸上写下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小江把两张纸交上来后,我飞快地看了一眼,结果不出所料。但我不露声色,只是让他将两张纸上的内容仔细对照一下。“是不是有着某种程度的相似?”我提示他。
小江的悟性很好,马上看出了其中的“玄机”:从本质上看,小江和小B竟是同一类型的人,只是在写优点和缺点时,小江把某一种个性特点用了两种色彩的词语来描述。比如,他认为小B是自负自傲的人,而自己则是自信自尊的人;小B凡事以自我为中心,有点自私自利,而自己则是独立性强,办事有主见和原则。凡此种种,自己所谓的优点,到了别人那里就成了缺点。看着看着,小江不由得脸红起来。
为了使小江更深入地认识到问题的根源,我向他详细地解释了人的自我防御机制中的投射作用。“投射”一词在心理学上是指个人将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性格等个性特征,不自觉地反映在外界事物或者他人身上的一种心理作用。有时候我们会非常看不惯一个人,会猛烈地攻击他或者他的某些行为习惯、思想,这其实是我们把自己身上的人格特点投射到别人身上。俗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这种心理作用正好相反,是把自己的不足投射到别人身上,对别人的不足很敏感,看得真真切切,而对自己的不足却很迟钝无知。因此,当自己不屑于他人的一些言行表现时,不妨看看是否能从自己身上发现同样的问题。
明白了这一层道理后,小江再也没提如何改变小B的事儿了,而是认真讨教如何更客观准确地看待周围的事物,以及如何改变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根据他的具体情况,我制定了一些有针对性的行为训练方案,努力将他的认知模式引向更合理的方向。半个学期后,小江已经与第一次走进心理咨询室时大不同了,不仅容人之量比过去大得多,人缘越来越好,而且性格的改善也对他的社团工作帮助不小。
解析
心理咨询室几乎每天都会接待许多因人际交往困扰前来咨询的学生,其中不少人的情况跟小江类似。这一类学生通常都比较自信,成就动机强,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带着这样的心态与他人交往,难免碰壁。这主要是由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对自我认知的偏差造成的。
所谓自我认知偏差,就是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偏差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过于悦纳自己,自我评价偏高,常表现为过于看高自己而导致自负,凡事只从自身的喜好出发,不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对不如己者不屑与之交往。这种做法很难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好感,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如本文案例中提到的小江。二是对自我认识和评价过低,常表现为缺乏积极性和竞争意识,看不到自身的价值,由自卑导致自轻自贱,最终走向自我否定。无论是哪一种认知偏差,都会给正值青春期的大学生带来思想包袱和心理压力。大学生如果长期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亢奋状态或一味否定自己的消极状态,就会产生情绪障碍,进而带来心理健康隐患,影响自己的学习和发展。
营造和谐的人际交往氛围,首先必须调整交往中的自我认知偏差。“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大学生在交往中要学会全方位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既不能盲目自大,又不能妄自菲薄;既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又能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只有正确地把握自己,确立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恰当位置,才能顺利地融入集体和社会,促进自身健康成长。
对策
一、正确认识自我
正确地认识自我是建立良好自我意识的基础,一个人若能对自我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就能不断完善自我。大学生要正确地认识自我,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方法。
1.内省法。内省是指通过反省自己、分析自己来进行自我认识。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大学生与人相处时要对自己的言行保持觉知,每天检查一下哪些做得比较好,值得鼓励,哪些做得不到位,需要改进,通过查漏补缺进行调整,促进自身的成长。
2.他人评价法。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时,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中认识自己,可以帮助他们纠正自我认知偏差,克服自我认知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从而形成较为客观的自我改变。通常大学生会比较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尤其是有影响力的评价者,这能够帮助他们认清自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3.比较法。“察人可以知己,察己可以知人。”自己和别人有时就像镜子,可以互相参照。通过比较,大学生可以看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做到取长补短、缩小差距。发现自己在某方面具有优势时,不要因此沾沾自喜、骄傲自满;发现自己的劣势和不足时,也不要灰心丧气、自暴自弃,要认识到这正好可以让自己有了努力的方向和前进的动力。
二、积极悦纳自我
积极悦纳自我表现为对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能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并能用平和的心态去接受,不过多地抱怨和责备自己,同时又充分调动积极因素,追求自我完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大学生在审视自己时,既要欣赏自己的优点,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又要客观接纳自己的缺点,扬长避短。对于某些已经无法改变的现实如相貌平平、身材矮小等,不要耿耿于怀、过于在意;对于性格孤僻、不善言谈等则要注意改进,不要使人际交往的劣势固化为自己的弱点。
三、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这是个体在认识自我、接纳自我的基础上,按照社会的需要和个人的特点做到知与行并重,主动调节自身行为,促使自我全面发展的一种过程。完善自我是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统一,理想自我往往因为过于完美而成为空中楼阁,因此大学生在追求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必须不断调整理想自我,确定合适的抱负,分阶段制定小目标,在此基础上通过努力奋斗实现自我提升。完善自我只是人生的一个片段,而超越自我则是个体追求自我发展的最高目标。大学生要从个体的“小我”不断走向社会的“大我”,把自我实现与为社会服务、为国家和民族作贡献的过程统一起来,在为他人和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
一面镜子为题中考作文 篇9
咦?这是古董吗?好奇心驱使我蹑手蹑脚地走到镜子旁边。忽然,镜子里面蹦出一张脸,吓得我往后退了好几步。说道:”何方妖精,报上名来。“镜子说:”我不是什么妖怪,我叫奥斯卡,是一个外星人。我对你们地球非常好奇,所以来到了这里。还有,我还会穿越到过去。我想和你做朋友,可以么?“我激动地说:”好的,好的。“
第二天,他听说我喜欢猫。于是就带我穿越回了古代,来到了一家人的家。一进门,我就看见一个人在地上用猫草,想要把猫引出来。奥斯卡对我说:”这就是唐代的‘铲屎官’陆游,没想到他平时也是个‘猫奴’。“
他是怎么成为”猫奴“的呢?事情是这样的:一天,陆游看见老鼠在啃书,书是他的命,可鼠大侠嘴下不留情。这时,一个”救星“从天上跳下来。于是就这样他成了”猫奴“。
这一次旅行真是有意义,后来奥斯卡带了我去很多地方。可是一个月后,我放学回家就放下书包去找奥斯卡,可是就是不见他的身影。当我坐在书桌前,发现有一封信:
亲爱的刘宇航:
我来地球有些日子了,要回去了。你一个人保重。
奥斯卡
一面镜子作文500字 篇10
我从小爱看书,闲来无事时读书,枯燥乏味时读书。书已融入了我的生活,给我带来安逸。
记得有一次我在图书馆里借书,有本《巴黎圣母院》深深吸引了我。我多想把它借走啊!可是妈妈拿着借书卡在一楼帮妹妹借书,而我在二楼。图书馆展厅里的大灯关闭了,那个管理员也一直盯着我,好像在说:“不借就赶紧走啊,别耽误我下班了。”我的脸上火辣辣的,心里也有想过放下书逃离现场,可是,对书的热爱阻挡了我的脚步。我不止一次地想过,妈妈为什么还不上来呢?
妈妈最终也没能上来,我心急得差点带着还没有借到的书逃出大门。阅览室的警报器响了,管理员拦住了我,我只好放下书。三步并作两步逃离现场,遗憾却留在了我的心底。一个月后再次来到图书馆,我独自拿着借书卡直奔二楼。首先一阵翻找见到了我向往已久的《巴黎圣母院》。手捧这本书,我如获至宝。我顾不得回家,选一个座位坐下,迫不及待地打开书,如痴如醉地读了起来……
慢慢地,读书已成为我的习惯。在书中,我感受到了许多新的思想,得到了新的认知。累时,看书,疲倦一扫而空;失意时,看书,驱散心头的乌云;快乐时,看书,总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对于我来说,书就是我的一面镜子,在书中,高尚的情操使我正衣冠,庞大的知识使我知兴替,精妙的点拨使我明得失。
“蓝翔”是一面镜子 篇11
“学习汽修厨师烹饪美容美发到蓝翔技校。”“10万学子创辉煌。”“挖掘机技术哪家强?中国山东找蓝翔。”“那么,问题来了” ……这些在媒体大量投放的广告语,让位于山东济南的蓝翔技校被公众所熟知。一段时期以来,这所以创始人名字变相命名的学校得到媒体的格外关注,倒不是因为“蓝翔体”的广告语,而是因为创始人不断被爆出组织学生跨省打架、家暴、三个身份证、六个子女等负面新闻。由此,导致这所学校“塌方式亏损”。
对这所很早就起家的民办职业学校,我们更愿意从办学本身来关注它的发展,更希望全国职业院校,尤其是民办职业院校从“蓝翔事件”中能有所启悟。
同全国的民办学校一样,蓝翔技校的创办人荣兰祥无疑有着超前的、浓厚的宣传意识。早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他就开始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山东人民广播电台为蓝翔做广告,宣传效果非常好,因为当时山东当地的农民只能听到这两个电台。1990到1991年,电视开始逐渐走进普通家庭的时候,蓝翔在山东电视台投放了第一条电视广告,电视广告延续了电台广告“学技术到蓝翔+学校地址”滚动播出几遍模式,邀请了演过毛泽东、诸葛亮等诸多正面人物的唐国强代言,并坚持把广告投了20多年。学校每年据说花在广告宣传方面的费用就多达两三千万元。几乎每一个蓝翔的学生在被问到“为什么来这里上学”时都会提到广告。
与毫不吝啬的广告投入相比,学校的办学实力和管理方式却遭到媒体的广泛质疑。比如,媒体揭露,在校生近2万人的蓝翔技校每年仅有1000多名学挖掘机的学生,学习时间也不到2个月,拿到开挖掘机的毕业证书的过程跟考驾照的过程差不多。
学校声称,不满意全额退款。为此出台两个“王牌”政策,一是学生可以免费试学一个月,二是学生先就业再交学费。事实是否如此?有媒体引用该校教师的话说:“退学可以,一分钱不退!如果是几个人退学,我们就找带头的,关起来打,问他是不是卧底。打完了,开车送到黄河北岸,吓唬他将来敢对外说蓝翔就扔黄河里。再派人跟踪到他家,用实际行动告诉他,我们知道他家在哪。”并且,退学学生所有在蓝翔技校学习过的证明都会被销毁。
蓝翔技校校长有一句经典名言被广泛传播:“咱们蓝翔如果不踏踏实实学本事,那跟清华、北大还有什么区别?”其核心所指,就是该校有非常高的就业率,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所不能比的。
在蓝翔技校的官方网站上有这样一句话:“就业率100%,还没毕业,用人公司抢着要。”针对蓝翔技校“百分之百就业”,媒体披露,在内部人士看来,这一宣传存在很大水分。“100人里能出来七八个就不错了。”蓝翔技校招生时的承诺是,学校有能力把毕业生安排到全国各地的单位。而媒体根据多位接近蓝翔技校的知情人士的说法,认为异地分配工作实质上是蓝翔技校拖延学生的一种手段,目的是向毕业生收费,“如果家是青岛的,让你去陕西,你去不去?你要是不去,就得交钱,目的是把你糊弄过去”。
一面镜子周记 篇12
对此,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许立东认为, 这是虚拟运营商发展特点所决定的。总体上看, 虚拟运营用户呈现加速度发展的态势, 目前用户数量已经超过2740万。在规模较小时, 虚拟运营商社会影响小, 政府关注程度也较低;随着用户规模的增长, 社会和政府关注度相应提升。
而在通信运营商的监管政策中, 实名制是一道政策“红线”。国家部委曾出台规定, 要求从2015年9月1日起, 渠道商办理用户入网必须实名制, 并须使用二代身份证。此后, 工信部也出台了“黑卡”治理专项文件。因此, 虚拟运营商需要认识到, 实名制是不可触碰的一道“红线”, 政府对虚商念“紧箍咒”是迟早之事, 此次央视报道仅是一个导火索而已。
尽管本次舆论媒体对于虚拟运营商有些苛责, 但是经过两年多的历练和打磨, 虚拟运营商已经非常理性和成熟。在本次沙龙上, 诸多虚拟运营商代表表示, 央视曝光给自己提出了警示, 也是虚拟运营商自我审视的一个机会。
分享通信集团联席总裁黎泽华表示:“央视曝光并不是一件坏事, 反而会成为好事, 问题被指出后, 大家才会重视, 才会想办法解决。”这一观点得到了众多同行的认同。
据悉, 虚拟运营商已经开展了自查自纠, 例如分享通信成立了专门检查小组, 在全集团开展自查自纠;蜗牛数字与苏州市反通信网络诈骗中心签署合作协议, 建立虚商行业首个“警企合作反通信网络诈骗合作机制”。
虚拟运营商代表也呼吁各虚商团结一致, 共同携手, 深入展开彻查彻纠。由于目前虚商的号码统一以170和171开头, 因此在普通用户看来, 虚拟运营商是一个整体, 而任何一家出了问题, 都会影响到整体虚拟运营商的信誉和形象。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 篇13
每个人的生活就像一面镜子,它能望见你的外表,但看不透你的内心,我的生活五彩缤纷,它是五颜六色的,之前我的生活像是一盘散沙,万里乌云,一片灰色。
之前,我的整个世界,都是黑暗的,永久看不见光,甚至带有孤独。我的家里,有一个拖油瓶,他没文化,什么都不懂。有时候也十分的懒,呼噜吵的让人睡不着觉。我要是闲着无聊,就去姑姑那串门,和她聊会天,一齐吃顿饭,算来算去,也已经有无数次去他家吃饭。太奶奶虽然不在了,但奶奶还在,两位老人都十分宠我。但……我觉得宠过头了。
我的姑姑,是一位十分优秀的学生,她教育我的方式并不是打和骂,而是勇气。我虽然受家人宠爱,但也受外人排挤。我看上去表面火热,但内里冰了。我时常感觉自己孤独,我害怕的东西太多了,没有一样是不怕的。我害怕被外人排挤,害怕家长的谩骂,害怕老师的.指责与批评,害怕跑步跑着跑着会晕倒在地。我的内心深处是一片黑暗。
而此刻我迎来了最重要的一场战争,那就是让你怦然心动的中考,是时候了,勇敢的往前冲,不要原地踏步,勇攀高峰。我有三个爸爸,三个妈妈,一个爷爷,她们都是我的老师。把老师当做家人,去爱自己的父母,也去爱老师。是他们给了我鼓励和勇气,让我能够重新应对自己。
流逝的日子像一片片凋零的枯叶和花瓣,渐去渐远的青春是纯情与浪漫。不记得曾有多少雨,飘在胸前,风响在耳边。只明白沧桑早已漫进了我的心,爬上了我的脸。当一个人与追求同行,坎坷是伴,磨难也是伴。有人曾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一星陨落,黯淡不了星空灿烂,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人生要尽力渡过每一关,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不可轻言放弃。我爱我的生活,也许是挫折让我学会了成长,生活就像一面镜子,无时无刻看着你。
我的另一面镜子作文 篇14
一年级我背上书包愉悦的向教室走去,心中不断幻想着未来的美好情景。走到学校望见一个个陌生的脸庞心开始有些慌张,幻想仿佛有人掷一块石头于水下,水波陡然而立,美好的幻想被撕成碎片,只留下零零星星的碎影……
忽然我的目光落到一个高个子女孩身上,他皮肤黝黑,嘴唇红润如晨曦中的花瓣,粉白中染了些许嫩红,可爱逗人。大眼睛中闪耀中朝气和活力。我突然感觉有一种大姐姐的呵护,心渐渐平稳下来,似乎与她有一种似曾相识的熟悉感。我坐在她前面,觉得很舒坦,仿佛那个女孩就是我背后的靠山。
终于挨到了下课,教室里静悄悄的,毕竟大家也不熟悉,脸上的稚气还没褪去,却平添了几分羞涩,我实在人不知想认识那位高子女孩,可心中总是被一种羞涩的气流强行压制着,打不开语言的阀门,整个身心都被紧张笼罩着,脸仿佛被陌生的`感觉扭曲着,顿时涨得通红,只是无端的觉得马上要上课了,我将身子向上一蹦,将腰肢一扭180度转弯跳到她面前,女孩先使用惊异的目光打量我遍身,最后目光落在我通红的脸上,仿佛已经明白我的心思说:“你好,我叫叶婉欣,你呢?”女孩干脆利落的话语如她的大眼睛般充满青春活力,她全身的散发出一种朝气蓬勃的韵味。
一面镜子周记 篇15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文学描述的是人的生活和精神世界, 所谓文学既是人学, 又是社会学。十九世纪后半期, 美国社会经历了一场重大的变故———南北战争, 代表着先进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北方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战胜了代表着愚昧落后的蓄奴农奴制的南方。这对美国社会来说, 不仅仅是一场先进制度战胜落后制度的胜利, 更是先进的精神理念与文明战胜落后的精神理念与野蛮的大搏斗。小说的主人公艾米丽·格里尔生小姐就是生活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所以, 她才有了一生中的种种际遇。
经过南北战争的洗礼, 美国尤其南方社会逐渐走向开放、公允, 充满了宽容精神。艾米丽在家乡杰斐逊镇上是一个坚持不纳税的人。她不纳税的理由是一八九四年某日镇长沙里多斯上校说:“艾米丽的父亲曾经贷款给镇政府, 因此, 镇政府作为一种交易, 宁愿以这种方式偿还。”[1]P147可笑的是这不过是沙里多斯编造的话, 小说中明确也告诉读者“这一套话也只有妇道人家才会相信”[1]P147。当其他人当了镇长和参议员时, 他们就寄给艾米丽一张纳税通知单, 艾米丽置之不理。于是, 镇长亲自出马写信给艾米丽, 表示要登门催税。艾米丽则淡漠地回答他们:“我在杰斐逊镇无税可交。”[1]P148“你们去找沙里多斯上校吧。”[1]P149而沙里多斯上校这时已经死了将近十年了。这种明目张胆的抗税行为在当代社会是不可理喻的。小说中这种行为被容忍直至后来的被默许, 一方面, 是因为艾米丽是南方人心目中传统贵族的典型化身。内战后, “在南方人眼中只有过去是美好的”[2]P54。艾米丽作为南方贵族, 俨然成为战后仍然残留的南方传统的一部分。对她抗税行为的容忍, 事实上是人们内心对已经式微的南方传统的缅怀。另一方面, 则在于美国在二十世纪初法律体系日趋完备, 这决定了行政行为的强制和执行必须经过严格的法律程序才能实行。这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政府的过度作为和扰民的行政举动, 间接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的法制面貌。
艾米丽终身未婚。其实, 她并非毫无感情经历, 只是她的感情为社会所不解和嘲笑。杰斐逊镇上要铺设人行道, 建筑公司里面有一批黑人来施工。工头荷默·伯隆在镇上忙碌的时候与艾米丽相识。这年夏天, 艾米丽适逢唯一的亲人父亲去世。伯隆精明强干、活泼乐观的性格打动了艾米丽。出身贵族, 近乎成为普通人仰望的“纪念碑”的艾米丽就和他一起驾着轻便马车出游了。但是, 镇上的人看不起这个来自北方的普通工人。这时, 有人出来劝说艾米丽与伯隆分手, 认为这是“全镇人的羞辱, 也是青年的坏榜样”[1]P152。艾米丽不为所动, 继续筹备与荷默·伯隆的婚礼。就在这时, 事情突然出现变化。艾米丽整整六个月时间闭门不出, 没有出现在大街上。以后, 她也仅是偶尔在楼下的一间房里开授瓷器绘画课, 再也不与镇上的人交往。几十年岁月过去了, 镇上的人们觉得她“高贵、宁静、无法逃避、无法接近、怪僻乖张”[1]P153。她就这样与世长辞了。镇上的人甚至连她病了也不知道。侍候她的只有一个老态龙钟的黑人。
艾米丽下葬后, 人们来到了楼上一个四十年里没有打开过的房间。令人惊悚的一幕出现了:那久未开启的房间布置得像新房一般, 只是一切“都笼罩着墓室一般的淡淡的阴惨惨的氛围”[1]P154。屋里的床上躺着一个男人。那是她的未婚夫荷默·伯隆, 只是他几十年前就已经去世了。尸骨躺在那里, 依然是一种拥抱的姿势, 男尸旁边的枕头上有人头压过的痕迹。男尸旁边还有一缕长长的铁灰色的艾米丽的头发。小说写到这里, 弥漫着一片恐怖和悲哀的氛围。艾米丽的执著与坚韧, 抑或说疯狂跃然纸上。
面对着未婚夫的猝然离世, 社会的非议和压力, 艾米丽既保持着对感情的执著投入, 又不屑于社会的偏见和狭隘, 于是采取了停尸不葬的极端方式。小说中也谈到她家中因为停有尸体而发生异味, 艾米丽坚决不让外人进入家里, 性格也因此更加孤僻。小说还提到她购买毒药, 企图自杀。然而, 她最终还是选择了痛苦地活下去。应该说, 这是一种更勇敢、更坚韧的选择。因为只有活着, 才谈得上感知, 才谈得上对他人和社会的价值。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许多传统观点认为伯隆的死是由艾米丽毒杀所致, (如刘新民 (3) 、余美根 (4) 的观点) 我不认同这一观点。首先, 细读文本不难发现福克纳在全部文字中并无明确肯定“毒杀”的文字。其次, 购买毒药时, 药剂师询问艾米丽买毒药的用途, 并提示她是否用于毒鼠, 按常规的犯罪心理, 艾米丽应当掩饰杀人企图。相反, 她不予回答。所以大家认为她是要“自杀”[1]P152。所以, 艾米丽购买毒药和伯隆后来的死亡没有直接因果关系。再者, 伯隆死亡时尸体“显出一度是拥抱的姿势”[1]P154。这与人被砒霜毒死式痛苦挣扎的生理学肌肉的姿势明显不吻合。另外, 杀人往往意味着对被杀者的憎恶, 如果艾米丽确实谋杀了伯隆, 那么最大的可能是毁尸灭迹, 而不是停尸不葬, 而且是放在自己家中, 否则等于是给自己留下了罪证, 不符合人之常情。即使艾米丽对伯隆有强烈的感情, 几十年的时间, 面对一个被自己杀死的人的尸体, 恐惧也很难避免。毁尸灭迹将是必然的选择。综上所述, 我认为伯隆的死, 不是所谓被毒杀, 而是正常的猝然离世。这样理解, 不但更有唯美的悲剧色彩, 而且更加符合福克纳的原意。
无疑, 艾米丽的生活因为有伯隆的到来而有了爱。面对世俗的非议, 艾米丽依然因为爱的激励而幸福。不幸的是, 她的未婚夫猝然离世。按常理, 她应该替未婚夫操办丧事, 埋葬荷默·伯隆。可是, 她和荷默·伯隆的爱情成了“全镇的羞辱和坏榜样”[1]P152, 因此对她形成了强大的社会舆论和心理压力。如果按照正常的丧葬程序埋葬她心爱的荷默·伯隆, 得到的很可能是全镇人的叫好声, 而不是同情。这样, 艾米丽就会处在丧失亲人之后的另一场精神打击之中。于是, 艾米丽做出了惊人的反叛之举———荷默·伯隆的尸体永远地停在了她的婚房中。这样做既避免了来自社会的精神打击, 又使自己有了某种精神寄托。但不得不承认的是, 艾米丽这么做违背了基本的社会常规。艾米丽不埋葬伯隆的尸体, 从社会伦理的角度是对死者的不尊重。尽管艾米丽有这样那样的理由, 她依然能够感觉到来自社会伦理方面的精神压力。可怜的艾米丽因为家中停着爱人的尸体, 想着社会公众对他们感情的攻击和否定, 而她仍固执地坚守着自己的精神领地。于是, 一个奇特的艾米丽的社会景象就出现在了杰斐逊镇———她“高贵、宁静、无法逃避、无法接近、怪僻乖张”[1]P153。
艾米丽守着一具尸体孤独寂寞地了却了一生。其行为虽有种种心理和社会学的合理依据, 但她的一生依然是可悲的, 不仅仅是可悲的是她的爱人英年早逝, 也不仅仅是社会舆论对她的精神打压, 最重要的是她没有更高层精神武装, 以回应社会不合理的精神打压。试想, 如果艾米丽能够按正常社会程序埋葬了荷默·伯隆, 然后对那些羞辱和打压她的势力宣称自己爱的权利和选择的自由, 那她就可以与所谓看似公允的大众意识分庭抗礼, 她也可以正确地看待荷默·伯隆的死亡, 并接受这一残酷的现实, 在悲痛爱人的逝去之后, 开始新的生活。应当说艾米丽是具有这样强势的精神和意志潜质的, 她购买了毒药却并未自杀, 就足以说明了这一点。她之所以没有做出豁达、正确的选择, 一是因为十九世纪末的美国社会对个人生活的价值约束比较严格, 二是因为艾米丽缺少对生活的智慧的引导。尽管现在看来要求艾米丽战胜世俗的影响做出更加正常的选择似乎超出了艾米丽的精神水平, 但从人性向善、社会向上的角度做出这一价值判断无疑是正确的选择。
萨特曾说:“人, 由于命定是自由的, 把整个世界的重量担在肩上:他对作为存在方式的世界和他本身是有责任的。”[5]P705由此看来, 自由和责任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而责任的理念是萨特伦理道德学说的核心概念, 所有的选择都意味着取舍, 因此选择是痛苦的, 而选择自由本身也意味着责任和痛苦。尽管艾米丽有幸是自由的, 也能够做出自我的选择, 但她的自由依然是和责任相连的, 因此她难逃痛苦的命运。作家福克纳把一个有些变态和恐怖的艾米丽的一生展现在读者面前, 既是现实主义的笔法, 又是浪漫主义的体现。
“席勒在他的《人的审美教育通信集》的第二十四封信里, 把人和人类的发展分为‘三个不同的环节或阶段’。这三个阶段是:‘人在他的自然状态中单纯忍受自然力量的压迫;在审美状态中, 他把自己从自然力量中解放出来;在道德状态中, 他支配自然力量。’”[6]可以这么说, 艾米丽是独特的, 周围的人和事她眼里已经幻化为自然力量, 她在自然状态中单纯地忍受着幻化为自然力量的周围的人和舆论的压迫, 她和爱人的感情使她进入到了一种精神的审美状态, 她脱离了幻化为自然力量的周围人和舆论的约束, 做出了停尸不葬的骇人举动。可惜的是, 她走过了前两个阶段, 而没能走过第三个阶段, 即“在道德状态中她支配自然力量”[4]。在实际生活中, 艾米丽尽管受到了爱的激励, 但依然缺少智慧的力量。这就是艾米丽悲剧的根源。
参考文献
[1]刘伶俐.外国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2]余小倩, 朱振武.《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的死亡哲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 2006, (1) .
[3]刘新民.主题、人物、艺术手法——《献给爱米丽的玫瑰》阅读札记兼与肖明翰先生商榷.名作欣赏, 1997, (6) .
[4]余美根.析《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乡土人情[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科版) , 2001, (3) .
[5]萨特.存在与虚无[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8.
中国文化的一面镜子 篇16
近年来对西方学术思想的大面积吸收,成为莘莘学子趋之若鹜的“热门”,然而,正是由于这种过分的“西化”,往往使人们忽略了中国文化(包括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及其对西方文化的深刻影响。尤其值得我们重视的是,国外对中国文化的研究,目前已发展到相当专门和深入的地步。所谓中国学研究,过去称为汉学研究(sinology),特指外国人研究中国政治、历史、哲学、经济、语言、文学等各门学科的总称。西方对中国——这一东方文明古国的向往,若从《马可·波罗游记》算起,已有近七百年的历史,但是,对中国的系统研究专著,当首推门多萨斯的《中华大帝国史》(一五八五年在罗马出版)。为中西方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利马窦,则被西方人认为是汉学研究的鼻祖。
一八一四年,法兰西学院首设汉学讲座,随后在英国、德国,中国研究也成为大学必教课程。当然,对汉学的专业化、系统化研究,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洲诸国和美、日等国相续建立了许多中国学研究机构,研究的方法和理论均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并形成了众多的流派。海外谣传,“中国学研究的中心不在中国”,虽非确论,但亦非无稽之谈。古人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具有深厚瀚广之底蕴的中国文化,自然不会放弃借鉴他人研究成果的契机,况且还能从一个折射的角度,加深对自己本民族文化的认识。《国外中国学研究译丛》的适时诞生,可谓救当前学术界之所急,补当前学术界之所需。
纵观第一辑译丛,厚厚一巨册,洋洋大观,涉猎颇广,其内容不但包括文、史、经、哲等学术大类中的有关论文,而且还兼收了文字学、考古学、人类学、人口学、民族学等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开创性著述,文章的观点精当,新意锐出,实为我们日常研究之少见。例如,法国著名汉学家石泰安所撰的《远东和高地亚洲的住宅、社会及人类集团》,是从民族、民俗、地理、文化等多学科综合考察古代中国人和亚洲各民族的历史状貌。读罢确使我们的视野为之一阔,填补了汉藏民族早期生活形态研究的空白。美国著名汉学家施坚雅的《中国城市与地方系统的等级》一文,作者运用了“中心地”理论和“六边形模式”研究中国古代城市,不仅是对曾风靡国际地理学界克里斯泰勒学说的具体阐述,而且是国外中国学研究走向新阶段的标志。至于对近年来在国外学术界相当流行的中国西部学研究,诸如西域学,西藏学,青海学,敦煌学等,译丛也辟出一定的篇幅,作了较详尽的介绍,无疑,这会有力地推动至今在国内还淹没无闻的西部学研究。
译丛所开栏目达十七项之多,虽观点斑驳,但并不芜杂,几十篇译文,精品居多,少有“凑数”之作,由此可见编者之苦心。近闻,《国外中国学研究译丛》第二辑也即将问世,期望这本具有自己特色的刊物会给人以新的收获。
弟子规演讲稿---一面镜子 篇17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一面镜子》
翻开《弟子规》,目光所及之处,尽是古代先贤耳熟能详的淳淳教诲。慨叹古人的良苦用心之时,心底不断涌动一种情绪,《弟子规》犹如一面镜子,时时折射出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记得,小时候父母对我的管教莫过于“无奈”二字。从小到大不曾有谁会管得住我管得了我。认识我的人都叫我“男人婆”。在家与父母顶嘴,在学校上课扰乱课堂秩序,晚上翻墙出去打网吧!从不把父母老师放在眼里。
初中毕业没有考上高中,我进了昆明机电学校上学,一次因为我的班主任批评我几句,我就想着怎么报复她,周末邀约几个朋友从窗子放进几只青蛙,癞蛤蟆,我的班主任一个女教师被我吓得大叫,我们躲在屋后大笑。然而事有凑巧,正当我们离开时正好有一老师从这里经过,他认识我。这下就闯了大祸了,在教务处蹲了一上午的我,班主任通知家长。次日下午,我失魂落魄地躺在宿舍里.这时,门“吱”一声响,我木然地抬头望去,啊,母亲,是母亲站在我面前!母亲依旧穿着那件破旧的衣服,脚上的一双解放鞋沾满了黄泥---她一定跑了很远的山路.然后直接坐车来学校了。母亲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默默地看着我,我看出来了,那目光中包含了多少失望,多少辛酸.多少无奈,多少气愤,还有太多太多的无助!第二天早晨,母亲的眼睛通红.一夜之间,她苍老了许多.像作出重大决定似的,她对我说:“儿啊,一会儿去主任那里,妈让你干什么就干什么,你能不能上学,就在这一次啦.”说着,妈的声音哽咽了,我的眼里,也有一层雾慢慢升起来。当我和母亲到主任家里时,班主任很不耐烦:“哎哎哎,你家的好孩子学校管不了了,你带回家吧,学校不要这种学生!”母亲的脸上带着谦卑的笑容,说她如何受苦受难供养这个学生,说她如何多苦多累,说她从小所经受的磨难.......主任也慢慢动了感情,指着我:“你看看,先不说你对不对不得起学校,对不对得起老师,你连你母亲都对不起呀!” 就在我羞愧地低着头时,突然母亲扬起巴掌,对我脸上就是一记耳光,这耳光来得太突然,我被打蒙了,我捂着脸看着母亲,母亲又一脚踹在我腿上:“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给我跪下!”我没有跪,而是倔强而愤怒地望着母亲。这时,我清楚地看到了那惊人的一幕:我那将近50岁的母亲,向30多岁的班主任,缓缓地跪了下来,我亲爱的母亲呀,今天,我不屈的母亲呀,你为了女儿的学业,为了女儿的前途,你跪了下来!我扑通一声跪倒在母亲面前,母亲搂着我,我们母女俩哭声连在一起........我终究没有在那所学校读下去,母亲怕我和那些所谓的哥们断不了关系,在2010年9月,我来到宣威一职校。母亲想让我换一换环境,我也想和过去彻底了断,从头开始做人。
我那目不识丁的母亲这辈子上的最生动的一课,教会了我什么是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爱, 又该怎样去回报这种不需要任何回报,但却可以不顾一切的去付出的爱,。母亲跪下的那一刻象用烙铁深深的烙在了我的记忆里,每当我从网吧门口经过抵挡不住诱惑的时候,每当我上课不自主地拿出手机想玩的时候,每当我想放任自己的时候,母亲那一跪会不自然的浮现上来,又一次刺痛我,让我一丝也不敢松懈的继续向前。
“百善孝为先” “过能改,归于无”感谢《弟子规》这面镜子在我即将踏入社会,找回迷失方向的时候再一次巩固了我做人的道理。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用爱将我唤醒。感谢一职校老师们辛勤的教育,谢谢你们!感谢于你们的谆谆教诲,在这两年的职校生活中,我改掉了我的坏习惯,成了一名优秀生。然而,再
多赞美的言语,仰慕的辞藻,也比不上我们用爱和行动来感谢我的父母和老师。再过两个月我就要去医院实习了,我一定会用《弟子规》这面镜子时时照鉴自己,我一定不辜负你们的期望,我一定会成就我的梦想----做一名白衣天使。
【一面镜子周记】推荐阅读:
自然保护区的一面镜子07-11
窥探别里科夫心理的一面镜子语文教案05-08
一面教案设计10-24
诚信的另一面08-22
调查的另一面08-28
一面课件百度文库免费07-27
一面五星红旗 反思09-14
韬睿机考加一面05-22
年迈的另一面作文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