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经典诵读说明报告

2024-06-27

开展经典诵读说明报告(共14篇)

开展经典诵读说明报告 篇1

重庆市合川龙市中学中学

关于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说明

报告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师生对文学的兴趣爱好,不断提高师生的人文素养,我校按区委区教委的文件指示精神,我校开展了“中华经典育读”的主题教育。现将活动开展情况说明如下。

一、高度重视,精心谋划

把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作为加强全校师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抓紧抓好。学校领导对活动提出“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效果到位”的总体要求,制定了活动总方案。各年级组、备课组把经典诵读活动作为工作重点,本着全员参与、营造氛围、突出特色、打造精品的原则,组织全校师生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二、广泛宣传,深入发动

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学校电子屏、学校网站等方式,广泛宣传中华经典文化及组织此次活动的意义和要求,重庆市合川龙市中学 2016年 7 月 26 日

开展经典诵读说明报告 篇2

一、内容定位。

我们的经典教材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选读《三字经》《弟子规》《笠翁对韵》《唐诗宋词》等经典诗文编成单行本供师生共享。然后是学校自行编撰《经典精读》教材。最后是全市推行完善《经典精读》教材。我们对经典诵读内容的定位是:以优美的古诗文为主, 加入现当代的优秀诗文和适量的外国优秀诗文, 只要是能陶冶学生情操的、积极向上的优秀作品都是我们诵读的内容。

二、时间定位。

学校除开设了每周一节的经典课, 由专职教师任教外, 还安排了每天午后二十分钟的经典诵读时间, 由班主任组织学生进行诵读, 保证了经典诵读的时间。

三、要求定位。

第一, 我们不要求学生对所读作品都有透彻的理解。第二, 我们不强求每个学生都把所读作品背得滚瓜烂熟。我们只是给学生创造一个合适的氛围, 让他们天天读一读, 并要求他们先有声朗读, 再有感情的诵读, 然后到诵读成背, 形成诵读的习惯, 从而感受经典诗文的魅力, 积淀人文素养, 达到“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的效果。

四、方法探索。

1. 熟读是前提。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就是强调了多读的重要性。为了让学生乐读, 我们必须注意诵读方法的多样性。对于新学内容, 我们可以这样教学生读。首先老师模仿古人吟诵的方式导读, 让学生初步感受文字的韵味。接着可以学生跟老师无声朗读 (即老师诵读, 学生不出声跟读) 、老师领读。然后齐读、指名读、学生带读。还可以自由读、分小组读等多种形式相结合, 避免读的单一性而导致诵读时的枯燥无味, 使学生失去读的兴趣。

2. 兴趣是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快乐是学习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常用比赛读激发学生诵读兴趣。时而是个人与个人之间比赛读, 时而是小组与小组之间比赛读, 时而是老师与个别学生挑战读、老师与小组同学、老师与全班同学比赛读, 使诵读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我们还用经典小故事培养学生诵读兴趣。教学过程中, 穿插与所读内容相关的经典小故事, 不仅会加深学生对诵读内容的理解, 更能培养学生诵读的兴趣, 学生会从中感受到:哦, 这经典内容原来还有这么精彩的故事!真有意思。

3. 理解是基础。

要想达到诵读的最佳效果, 对诵读内容的理解应该是背诵的基础。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写道:“夫缀文者, 情动而辞发;观文者, 披文以入情。”不入情, 则所读之书“决不能记, 记亦不能久也”。 (朱熹语) 可见, 只有对材料充分地理解, 方能很好地去背诵。因此, 在经典诵读时, 我们结合经典小故事和对难解字词的讲解让学生理解了所诵读的内容, 从而让学生在大脑中重新整理文字材料, 用自己的方式诵读和背诵所学内容。

4. 游戏是催化剂。

每个学生都喜欢做游戏, 尤其小学生。我们利用学生喜欢游戏这一特点, 把拍手、跳皮筋、跳房子、踢毽子等游戏安插到《三字经》《弟子规》《笠翁对韵》等内容的诵读过程中, 把开火车背诵的游戏运用在对其他诗文的诵读过程中, 让学生在快乐游戏中背诵经典诗文, 感受经典诗文的魅力, 加深对所读诗文的记忆。

5. 复习是保证。

德国著名心理学专家艾宾浩斯对记忆的保持规律作了重要研究, 并绘制出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它告诉我们:记忆力再好的人遗忘也是不可避免的;遗忘速度最快的区段是20分钟、1小时、24小时, 分别遗忘42%、56%、66%;2—31天遗忘率稳定在72%—79%之间;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等。因此, 对所学东西我们要经常进行复习。“复习”“温故”是古老而又实用的记忆诀窍。“温故而知新”便告诉我们复习的重要性。为了让学生能把所诵读的内容刻在记忆深处, 可以采用多种形式, 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对所诵读过的经典诗文进行回顾诵读, 使其在学生脑中根深蒂固, 经久不忘。

开展经典诵读 塑造美好心灵 篇3

本学期我校开展了诵读古诗文的活动。我抓住这个教育契机,每天利用早自习的20分钟让学生背诵《弟子规》,并精心设计了许多活泼有趣的活动,引领孩子们在玩乐中诵读经典。诵读的方式灵活多变,有轻声读、朗读、领读、引读、接龙读、师生配读、男女生对读,极大激发了学生的诵读兴趣。学生在诵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形态美、意境美、节奏美和韵律美,从而亲近并热爱母语,景仰祖国悠久的文化,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我渐渐发现那些后进生在朗诵上有了很大进步,而且学习也能静下心来了,诵读在无形中净化了他们的心性,修养了德行。自从学习了《弟子规》,那些调皮的学生明白了“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既为偷”的道理,班上丢东西现象不知不觉中消失了,形成了一种互相帮助的好风气。你忘了带笔,我借给你;你忘了带书,咱俩同看一本。有些同学以前常与父母顶嘴,但《弟子规》中“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的训诫,使他们很快明白了自己的错误,知道孝亲敬长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水准,并逐渐改正了自己的坏习惯。

公共汽车上,你会发现我的学生在随时随地实践着经典的教诲,有同学能够主动给老人让座位,因为“长者先,幼者后”。一名学生家长在“家长来信”中写道:“经典诵读活动开展以来,我的孩子有了很大变化,比以往爱学习了,随口而出的常是一些经典格言,在家里也知道尊敬父母了,让为人父母的我们也深受启迪。”

班级有个叫张震的学生,平时爱打架,只要是他认识的人他都会去碰一碰,而他自己却不以为然。我也曾开玩笑地对他说:“认识你的人真倒霉,打人成了和别人打招呼。”学习《弟子规》之后,他不但能流利背诵,还主动当领读,自己也被“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的道理所教育,打人的次数逐渐少了,遇到有人打架还能主动去劝解。而今,他已经成为我班的值周班长。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一定会乘风破浪,勇往前行。用经典文化涤荡孩子们的心灵,掀起我们温情的波澜和久违的感动,让我们握紧诵读经典这把金钥匙,与孩子们一起开启通往成功的大门吧!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简报 篇4

4月24日,从西宁市教育局获悉,结合第22个世界读书日,西宁市启动“以经典之韵,传文化之魂”经典诵读活动,积极引导广大未成年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西宁市教育局通过营造诵读氛围、延伸学科发展、交融节日文化、拓展活动载体、建立评价机制等举措,使广大师生在学经典、品经典、演经典、用经典中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在课程设置方面,经典文化与课程文化相融合,中小学结合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把经典诵读和欣赏纳入学校课程,利用早间课前诵读等形式开展日常诵读,在传统节日和重要节庆纪念日集中开展诵读活动。同时,在青少年宫、乡村学校少年宫等课外阵地举办活动,促进传统文化课程的教育效果。

开展“诵读经典、打造书香校园” 篇5

活动教改实验报告

原平市青年街小学 电话号码:***

书籍是人类丰富的精神食粮,它蕴含了丰富的人文底蕴和智慧。它可以健全人格、陶冶情操、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升气质、塑造心灵。巴金老人说过:阅读能使你“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有鉴于此,语文新课程标准也对小学生阅读名著的内容和数量作了一定的要求,但是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却实在不容乐观。为进一步规范诵读内容、时间安排和诵读效果,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生本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诵读中华经典为载体,以班级为单位,以“晨诵、午读、晚阅”三读为主要方式,全面推进经典诵读活动,营造“教师人人诵经典,学生个个读经典”的氛围。通过各种诵读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从传统的经典诗文中获取知识,在深厚的文化底蕴中汲取营养。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开展诵读活动,培养教师读书意识和学生的读书习惯; 2.通过读书,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优良的传统美德;

3.通过诵读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

三、诵读要求:

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学生和幼儿全员参与诵读活动。1.教师拟定读书计划。每位教师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读书活动计划,明确读书书目内容、目标、措施及效果预测。

2.倡导教师树立“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终身学习”意识,充分利用假期、周末和课余时间进行自我充电和洗脑。3.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开展“走近经典、品味名著,提升个人素养”活动。

4.加强读书成果交流展示。可以利用每周例会时间,让教师轮换交流学习体会。

5.建立月读书制度。每位教师每月至少读一本有价值的书,提倡“不动笔不读书”,促使教师养成良好的读书和做笔记的好习惯。

6.组织教师开展和学生“同读一本书”、“同背一首诗”活动。7.充分利用朝读课、阅读课(中小学语文课每周必须有1-2节读书交流活动)组织师生共同朗读经典美文,根据不同年龄特点选取安排诵读内容,提出不同的要求,逐步增加容量和深度,小型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大型学校以班级或年级组为单位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学前幼儿:以《三字经》为主;

小学低段:

一、二年级以《三字经》、《古诗词100首》中前20首(详见“古诗词100首小学各年级诵、写、记必读篇目”)为主要内容,要求每个学生能够在教师启发下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诵读,二年级在教师指导下书写全文。

小学中段:

三、四年级以《弟子规》、《三字经》、《古诗词100首》前60首为主要内容,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初步了解诵读篇目的内容,在接受经典教育的时候,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在教师指导下书写诵读经典内容。

小学高段:

五、六年级以《名言警句》、《古诗词100首》为主要内容,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反复诵读,会背诵经典读物中的名言佳句,会向别人转述经典读物中的至理名言,在与人交流或写作中能够引用一些名言佳句,并能发表一点看法、体会。个人自觉的书写诵读经典内容。

中学除以上安排的内容外,各校可根据情况增加诵读篇目:如《百家姓》、《千字文》和中学要求诵读的诗文篇目。

四、活动时间安排

1.在语文朝读时间由语文教师每周调节10—20分钟组织学生全员诵读。

2.每节课前2分钟诵读10—20句。

3.课外活动由班主任(语文教师)组织或让学生自行组织进行经典吟诵。

4.各班在黑板右下角开辟“每周一诗”或“今日经典”栏目,由教师或学生轮流摘抄经典诗文,3——9年级学生备一专本摘抄积累这些经典诗文和名句;

5.双休或节假日由班主任(语文教师)安排相应诵读任务,动员学生家长配合学生诵读,让学生多接触优秀诗文,多读多背从而多用,使优秀诗文诵读和阅读课外书籍活动成为课余生活的一件乐事。

五、主要措施:

1.营造氛围,形成特色。镇中心学校决定,开展“诵读中华经典,打造书香校园”活动作为全镇教学改革重要内容,各学校要营造诵读中华经典的文化氛围,将其成为学校教改特色和亮点之一。利用教室、橱窗、走廊、楼道、图书室、展板进行经典诵读的环境渲染。各班在班级黑板上设置读书小专栏,如“诗词荟萃”、“经典展示”等,为学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学校利用每日广播播音时间,设置“中华经典欣赏”小栏目,示范朗诵推荐的篇目。2.加强领导,全面实施。此项工作由教导主任领导,语文教研组长具体负责,班主任和语文教师按照诵读内容及要求、活动时间安排抓好落实。各班围绕镇中心学校下发的实施方案,制定详实的计划,将诵读内容分解到每月、每周、每天,有计划的分步实施。同时,班主任要配合语文代课教师选好课前领读主持人。中心学校要求,从三年级起,动员每个学生添置一本笔记本作为“中华经典积累本”,指导学生抄写自己喜欢的诗文,建立诵读卡,随时进行诵读,便于记忆。

3.开展竞赛,展示成果。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是学校一项重要的文化教育工程,贵在天天坚持,持之以恒。为促使诵读经典活动卓有实效,各校要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诵读比赛活动巩固落实。一是以班级为单位每周开展一次班级诵读展示活动,评出每周“诵读能手”。二是组成学生课外活动诵读兴趣小组,在教师或小组长指导下采用两人赛、小组赛,限时背、师生背、快背、慢背、轮换背、接龙背,抄写背、听记背、问答背等多种形式的诵背,让灵活而富有变化的方式激发起学生背诵的积极性。三是学校每月组织一次“师生同台诵读(书写)经典大赛”活动,展示师生的风采。学校设置个人、班级奖项给予鼓励,以此激发师生们的诵读热情。

开展道德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篇6

配乐诗歌朗诵《春江花月夜》拉开了此次活动的帷幕;随后大家欣赏了歌曲《明月几时有》,优美的旋律带领大家感受到了千年以前那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随后,业务科代表的《兰亭集序》、气象台职工的《滕王阁序》、枞阳县局的《声声慢》等一个个精彩节目,博得现场掌声阵阵。最后,一曲歌伴舞《气象之歌》,把活动推向了高潮。此次活动形式多样,为全体气象职工献上了一场震撼心灵的听觉盛宴。

通过开展此次活动,使全局职工从学习中感悟中华经典文化的源远流长,纷纷表示一定会学经典、用经典,真正的将经典融入行动、融入工作。

★ 一年级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 五年级经典诵读活动学期总结

★ 开展阅读活动总结

★ 开展勤俭节约活动总结

★ 班级活动开展情况总结

★ 开展读书活动总结

★ 开展七一活动总结

★ 开展重阳活动总结

★ 开展元旦晚会活动总结

中小学开展经典诵读的意义 篇7

一、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新课标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实施建议第二部分又提出: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摆在我们眼前的现实却是:虽然素质教育的号角已然吹响, 而大多数地方的基础教育依然还在被功利化的应试教育裹胁着一路狂奔。强训泛练下, 一篇篇美文被肢解成标准答案, 教育一线的语文教师切身感受到:孩子们文学积淀太薄, 文言基础太差, 中学文言教学不堪重负。不少专家提出, 选择一些传统经典, 增强孩子们的感性认知, 培养最基本的潜能和对文言的语感必不可少。

二、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的需要

由于我国多年来形成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教育体制导致绝大多数人都是围着考试的“指挥棒”在转, 我们努力在“教书”, 却忽略了“育人”, 对学生人格素质、道德品质培养的关注度不够, 青少年道德品质暴露危机。现在虽然中小学课程都有思想品德课, 但是这些课程的教育非常薄弱, 千篇一律的说教使很多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 很难真正起到作用。当代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日趋下降, 没有远大理想, 缺乏道德修养, 贪图眼前利益, 自以为是, 唯我独尊, 亲情观念淡薄, 无法应对挫折与打击。

国学经典, 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传统文化精粹篇章, 蕴涵着深厚的人文思想, 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感, 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 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 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 传承仁、智、勇, 兼以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崇高道德标准, 是提高学生道德修养的最佳学习材料和内容。

三、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需要

如今大部分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 很多青少年社会问题的出现都是家庭教育不良或不严而造成的。传统经典中有不少家庭教育方面的成功启示, 如《三字经》中“昔孟母, 择邻处。子不学, 断机杼。”还有“养不教, 父之过。教不严, 师之惰。”等都说明了为人父母的责任和严格要求子女的重要性。另外, 在日常教学和学生相处中, 我发现现在的独生子女大多娇生惯养, 以自我为中心, 如果我们的教育从小学开始, 经常给孩子讲“汉代的黄香, 九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 夏天为父母摇扇子, 冬天以身体为父母温暖床席。孔融四岁的时候, 就懂得谦让尊长, 吃梨时挑小的, 大的让兄长吃。”那么, 这个社会还会出现那么多不和谐的现象吗?

四、传承民族知识, 增强民族自信的需要

传统文化教育的断层与人文教育的缺失, 使得在中小学教育这个关键阶段, 家长们就让孩子苦学外国语言而丢弃国学经典, 以至于很多中学生能熟练阅读泊来的英文书籍, 却看不懂本土的文言文, 满嘴的西方格言警句, 对东方的古老智慧却知之甚少。以至于出现了大学毕业对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不能说了然于胸, 甚至不知周公为何许人等种种怪现象。

现在社会各界不断呼吁加强青少年人文素养的培养, 国家课程较注重知识、技能、技巧的传授, 人的素质不仅是技能、技巧方面的能力, 还应是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的综合表现。人文学科的学习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有力保障。技能、技巧的缺失可以通过训练弥补, 人文学科的缺失是难以补回来的, 它是学生文化底蕴积淀过程, 能潜移默化到学生的生命个体中。

“腹有诗书气自华”, 让孩子从小沐浴在经典诗文的浓郁芬芳中, 视诵读经典为一种乐趣, 一种享受, 于己打好人生的底色, 于国传承民族的精神, 是每个语文教师应秉承的信念。

开展古诗文诵读,与经典同行 篇8

一、消除畏难情绪,化整为零,循序渐进

面对《中华经典诵读本》这么一本厚厚的读物,学生们难免产生畏难情绪。因此,一开始,我就告诉大家,每周背出一首古诗就行了。这样一来,学生的信心一下就来了。然后我又使出了激将法,问学生:“现在还有谁对付不了一首小小的古诗?”结果当天就有许多学生背出了这首古诗,在两天内,学生都完成了背诵任务。我大大地表扬了学生,说他们真了不起,全班只用了不到三分之一的规定时间就胜利完成了任务。学生当然个个都很开心,很多学生还纷纷要求增加背诵量。慢慢地我由每周一首到每周背两首再到每周背三首等。当然,我还根据学生记忆能力的发展水平,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由五言到七言,由描写景色到揭示人生真理,由绝句到律诗到词。我还注意归类学习,举一反三,如学了辛弃疾的《清平乐 村居》,我就推荐学生诵读他的《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在感悟了他的以上两首清新婉约风格的词作以后,我又带领学生领略了他的豪放派代表作《破阵子》。因为训练有坡度,再加上触类旁通、以点带面,而学生又普遍都有迎接新挑战的好胜习惯,所以学生诵读起来就一发不可收拾了。随着量的积累也逐渐有了质的飞跃。

二、多种方法,激发背诵兴趣

为了让学生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减少、扫除记忆的障碍,我总是利用晨读课等时间向学生讲解诗词的意思;有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会介绍诗人的生平,诗文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相关联的一些资料等。古诗是一件件艺术作品,它们的表现形式与我们现在的表述方法有一定差距,因此要帮助学生拉近与经典的距离。

另外,古诗词都是具有音乐美的,在古代拿来谱曲即可开口唱出来,学生在随着音乐演唱时,多了一种趣味,多了一种激动,也可以记忆得更深刻,更经久不忘。现代,我们已经在唱岳飞的《满江红》、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李煜的《虞美人》、李商隐的《无题》、李清照的《一剪梅》(月满西楼)、《临江仙》(《三国演义》主题曲)等等。有的学生还根据自己的喜好,自谱曲子把一些比较长的作品唱出来记忆,自娱自乐的同时也能轻松地记下来了。如此一来,学生就不把背诵当作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了。

三、引入竞争机制,强化背诵

有了竞争就有了动力,有了成功就能产生催化作用。由于我对经典诵读非常重视,经常督促、抽查,不断鼓励、表扬背诵情况好的同学,因此全班逐渐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的诵读氛围。后来的早读课上,只要我一走进教室,就有一群学生拿着《中华经典诵读本》涌过来,并马上在我的左右两边各排起了一条长龙,原来他们是要到我这里来接受检测呢!这是我的一个新的激励举措:学生每背完一首,我就在他的书相关的篇目旁写上一个鲜艳醒目的“背”字,并郑重其事地记上年、月、日。几次下来,我发现学生们又纷纷在比谁书上的“背”字多了。在这样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的影响下,学生的背诵热情大为高涨。此时,背诵也已经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和乐事了。此外,我还经常给学生新的激励和刺激,如:定期进行“古诗擂台赛”“挑战极限”等活动,评选出古诗之星和优胜小组,并颁发奖状或一些小小的学习用品作为鼓励。

四、重视教师的范读

在引导学生背诵经典的同时,我除了讲述作者、作品的相关信息资料之外,总是和他们“同甘共苦”:有些作品我已经会背,就先滔滔不绝、抑扬顿挫地背给学生听,如《爱莲说》《陋室铭》《满江红》等,他们听得一愣一愣的,除了羡慕之外,更多的就是跃跃欲试,想背熟练了也能与我一争高下;有的作品比较晦涩,我也是初次接触,如《箜篌引》等,我就和学生约好一起背诵,并且进行比赛,虽然这样的作品比较拗口难背,但是学生的劲反而更足了,因为有老师和他们“有难同当”呢!结果,有许多学生先于我背熟,我当然是他们的最大支持者,对他们毫不吝啬赞美之辞……我想:我们学生对背诵古诗文有如此浓厚的兴趣和源源不断的动力,其中有一部分的原因大概就是来自于我的高度重视和率先垂范吧。

五、进行启发熏陶,提升精神,塑造人格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古诗文对学生精神的提升、人格的塑造、情感的陶冶、文化修养的形成、语文能力的培养等诸多方面,起着无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在一生中受用不尽,对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有着巨大的作用。

在诵读古诗文过程中,我注重进行启发和熏陶,抓住时机引用古诗文,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面对生活磨难的勇气、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对他人宽容的态度和胸襟等等。学生也越来越喜欢用古诗文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感情。如秋游时来句“无边光景一时新”;登上电视塔顶时随即吟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告诫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的同学时,就引用上岳飞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参加活动比赛时,“天生我材必有用”便脱口而出;读刘禹锡《陋室铭》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后,“家不在大,温馨就行”便在同学们中间广泛流传……古诗文常常从学生口中涌出,着实叫人高兴。

经典诵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带领学生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更多的收获,才会形成更加深厚的文化积淀,才能引发学生对文学的浓厚兴趣,让学生的学习之路走得更加幸福。

学校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篇9

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经典古诗文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优秀经典诗文蕴含的丰富哲理,可以成为学生一生的文化资产。

这次三中的阅读教学活动让我深受启发,三中诵读经典,从读的时间、读的形式、读的方法都进行了有效的尝试,真正让学生做到乐读、美读,从而激发学生诵读兴趣,在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形态美、意态美和韵律美,从而亲近并热爱母语,景仰祖国悠久文化,收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他们的经典诵读重形式又重过程。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程参与,在背诵古诗文的过程中提高素质,发展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经典直接带动了语文学习的全面提高,并且对其他学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成绩就是明证。

看到三中的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我们也是跃跃欲试,在我们学校首先是自己的语文课堂,我准备着手从以下几种阅读活动的开展形式启动该项活动:

1、复述故事。比如,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课前布置学生看与此关联的第2回和第3回,上课时要求学生复述故事情节或者精彩的描写片段;

2、专题讲座。比如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可以从四个方面来介绍:作者生平与创作主要人物关系主要故事情节和主要写作特点等,其中可以穿插人物描写、场景描写的精彩片段。

3、知识竞赛。每个学期可以围绕指定的经典名著从文学常识、主要故事情节、艺术特色等方面出几份知识竞赛试题。

4、读书报告会。以校或者班级为单位,定期举办读书报告会。

5、与背诵结合。平时的语文课或者各种类型的考试穿插经典名著知识的默写。

6、利用相关媒体。要求学生收看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观看根据名著改编的电影电视剧等。

7、与作文教学相结合。可以要求学生写读书心得、小论文,并进行展示、比较,最后做出总体评价。

开展经典诵读说明报告 篇10

一、活动目的1、传承中华传统美德。通过诵读活动,让传统美德根植于学生的心灵,丰富学校德育内容,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孕育纯朴的民风。

2、夯实学生文化底蕴。利用中学阶段这一人生的黄金时间广泛诵读国学经典,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夯实学生的文化功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创建鹤城和谐家园。通过诵读活动,让学生了解鹤城悠远古朴的民族史,固守边陲的保卫史,可歌可泣的抗争史,开拓创新的奋发史,感受到泱泱华夏的千秋美德,激发学生颂家乡、爱家乡、建家乡的热情。

二、活动对象

全校学生及教师。

三、活动内容

以优秀的古典诗文(如唐诗、宋词、元曲等)、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以及反映我市改革开放新成就的优秀作品为主,坚持多元融合,以崭新的视角、灵活的手段和方式,展示中华诗文的博大精深和艺术魅力,体现中华民族的内在精神和优秀文化。

1、诵经典。以背诵、诵读为主,鼓励编排对诵、集体朗诵、配乐朗诵等艺术表演形式,鉴赏华夏美文;

2、品古韵。通过赏音乐、展绘画、竟书法、战棋弈等活动品味古诗古韵;

3、传美德。讲故事、课本剧等形式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4、做君子。利用学校的主阵地课堂,渗透中华经典诵读内容,开展主题班会、主题演讲等活动引导学生做谦谦君子。

四、活动安排

l、6月10日一7月14日,组织开展经典诵读系列活动。通过发放《告家长书》等进行宣传动员,在暑假期间开展“诵读经典迎国庆”活动,向学生推荐诵读的经典文章。

2、7月15日~8月31日,学生在家庭中开展诵读活动,并制作手抄报、书写书法作品等。

3、9月1日一10日,学校组织开展汇报活动,并推荐优秀节目或作品上报市教育局参加市汇报晚会节目名单(3--5个)。

4、9月下旬,组织参加全市“华夏颂鹤乡情”迎国庆经典诵读汇报晚会。

五、活动要求

1、充分认识做好这项活动的重要意义和深刻内涵,高度重视,精心策划,认真做好经典诵读活动的组织与汇报工作。

2、充分利用暑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不断总结好的做法和经验。

3、推荐参加汇报晚会的内容要注意突出地域特色、民俗特色和历史文化特色。

4、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是一项重要的文化教育工程,贵在天天诵读,持之以恒。为确保此项活动取得良好效果,政教处要组织成立“齐齐哈尔市第五十一中学校中华经典诵读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明确任务责任,切实将此项活动落到实处。

略谈小学校园经典诵读开展的策略 篇11

关键词:经典;诵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3-022-2众所周知,一个民族的兴盛必定是从文化的繁荣开始的,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中华经典诗文历史源远流长,名篇佳作美不胜收,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和典范,千百年来,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很多卓有成就的学者,在回忆自己成长历程时,都感慨得益于早年的启蒙教育,尤其是经典诗文的诵读。另外,开展儿童经典诵读,不仅能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爱好,提高普通话水平,还能滋养心灵,塑造人格,激发儿童潜能,开启儿童智慧,厚实儿童人文底蕴,正因为此,即使是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经典依然是十分重要的教育资源,而小学阶段又是儿童语言学习和精神成长的关键期,在学校工作中推进经典诵读项目建设就有了极其重要的意义。

那么,在学校工作中如何推进经典诵读项目,笔者根据此项目特色及推进过程中的经验,提出以下各项策略:

一、打造诵读课程环境

1.打造校园诵读课程环境。作为一所学校,在经典诵读项目推进中,必须一心营造校园环境,打造儒雅书香环境,“让每一块墙壁都说话,让每一寸土地都育人”。比如,在校园里、教室里可以张贴诗人画像,名诗名句,并且要定时更换,不能一条语录念到底;校园草坪、花圃的栅栏、路灯柱等都可写上诗意的语言;将古代经典如《论语》、《弟子规》、唐诗、宋词等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于板报、橱窗、走廊常年刊录。学校多媒体系统也可以发挥大的作用,少先队广播系统定时播放诗词曲赋和音乐;电视台、网站定期推荐古诗文。尤其要倡议的是,学校可以巧妙设计,精心安排,将经典诵读等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校园整体建设之中,以整体环境的布置安排显出经典诵读的重要地位——让师生与先贤对话,让传统经典文化的诵读成为一种随时皆可行的事情。

这样,当学生走进校园,便有“书香满园关不住,一屡墨韵顺风来”的感觉。沐浴在中国经典文化的长河之中,学生总能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

2.打造班级诵读课程环境。在校园诵读环境不断改善的同时,对于诵读课程的推进,班级书香环境的打造同样重要。如班级图书角,应是学生在学校图书馆之外最为方便、快捷的图书源。学校必须发动班级,配备班级图书柜,建立班级图书角,发动学生自购图书,齐心共建,资源共享。试想,每个班级学生一两本书,每学期近百本新图书填充进班级的图书柜,那书里有什么?这神奇的力量会让孩子们的课余生活产生怎样的阅读期待与冲动。同学们每天走进教室,第一眼看到的便是图书柜里的那一排排整齐的图书,再加上教室里精心书写并设计的读书宣传标语、班级读书口号等,这样可以让学生们在感奋的同时,积极投身书海。另外,也可以安排学生自创自撰个人读书名言,于班级外回廊走道中悬挂张贴,好书推荐也好,读书思绪也罢,这静态的读书文化由同学们创造,并以强大的力量改造着同学们的生存环境与生活的质量。

3.打造家庭藏书环境。为了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学校必须倡导建立学生自己的家庭藏书架,让书香飘进每一个家庭。学校可以定期向学生推荐藏书目录,了解他们的藏书情况和使用情况,对家庭藏书量大的学生进行宣传。现在,有很多学校或班级都会进行“读书之星”、“故事大王”、“家庭藏书王”等评选活动,学校可以多方征求意见,精心设计,让评比可以从“藏书的量与质,阅读的博与专”两方面进行考查,通过评选让更多的家庭行动起来,让家庭这个温馨的港湾亦成为学生读书的天堂,从而使学生的诵读拥有更多的源头活水。

二、创新诵读课程形式

1.晨读——诵读经典。每天大课间活动前,全校进行统一的经典晨诵,内容选用《三字经》、《弟子规》、《蒙学读本》、《160首古诗词》、《古代经典选读》等。每天的晨读可以成为全校最美好的时刻。全体学生,众口齐诵,场面壮观。琅琅书声,朗朗乾坤。每次晨读,听着孩子们声情并茂的朗读声,教师会情不自禁地陶醉在优美的语言里、节奏里,会相信:浸润其中的孩子,会越读越聪慧,会读出诗味,读出诗心。

大课间的晨读,不仅仅在所读方式如何新颖,也不仅仅在内容如何精辟,它更是一种仪式,一种对中华文化的景仰的仪式。它培养的是一种诵读习惯,让学生终身爱好诵读的习惯。

2.读书节——亲近经典。现在,很多学校均有常设的“读书节”,每年都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了读书活动,使“读书节”成为学生亲近经典、展示诵读成果的关键时刻。

在读书节期间,学校可以举行隆重的读书节开幕仪式。学校广播、橱窗、横幅宣传,班级环境布置,体现浓郁的书香气息。针对不同年段,开展多种竞赛:低年级童书讲述,中年级诗歌诵读,高年级读书演讲或作文竞赛。举行教师诵读比赛和读书交流,评选“小书虫”、“书香班级”等。像低年级就可以开展“古诗朗诵”擂台比赛,当孩子们摇头晃脑地吟诵着“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稚嫩的童音回荡在校园上空,这真是最好的诵读风景;中年级可以开展“经典伴我成长”演讲比赛,关于自己在诵读经典中得到的收获和启迪,孩子们侃侃而谈;高年级开展“读中华美文,感受华夏文明”作文比赛,孩子们在字里行间中对古代圣贤的崇敬,对悠久历史的自豪,对自己身上肩负的振兴民族的责任感溢于言表。

3.班级个性化活动——展示经典。学校应该鼓励教师根据年级、班级特色组织诵读活动,比如班级内的吟诵表演,举行古诗文临摹或经典诗文手抄报、书画展览、古诗文警句征集等活动:为了让学生从经典美文中汲取营养,规范言行,可在班级中组织开展“学经典,知礼仪,守法纪”知识竞赛,结合诵读内容讲述礼仪及法纪在自己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性;班级可办专刊,鼓励创作,由学生尝试作文作诗,在专刊上发表,鼓励学生,使那一篇篇文章那一首首小诗既让学生享受着成功的快乐,也激发他们对经典诗文的浓厚兴趣。

以诵读专项小组的指导和督促,每个班级均根据各自诵读方案,尽力保证质量完成诵读任务。由此通过一系列的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兴致盎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为班训;“温故而知新”成为学生座右铭;“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成为了学生们做人追求的目标;“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成为了学生们的人生态度……当在学习生活中,学生渐渐会引用诵读内容,这正是诵读效果的最佳体现。

4.师生共读一本书——享受经典。这项活动的具体要求是:可以在每学期的开始,以班级师生统一每人购买一本相同的书,共同阅读,利用诵读指导课共同交流与分享。在阅读后,师生共同写读书笔记。笔记写成后,再由学校或班级统一举办同题经典诵读展示活动,如举行多种形式的诵读表演;经典诵读比赛;低年段限时接力背诵比赛;中高年段限时主题对诗比赛等。

三、开发经典诵读课程资源

1.编写校本诵读教材。诵读,诵什么?各学校应该积极开发各项资源,从浩瀚的中华经典诗文中筛选出适合学校、学生诵读的经典,更可以低、中、高段编辑成册供学生阅读。另外,《日有所诵》、《新经典——日日诵》等教材均可使用,更可以鼓励本校教师编写校本教材,所以这些目的均是让学生“清晨与好书为伴,用经典浸润童年”,使家乡文化和中华文明能植根于儿童心中。

开展经典诵读说明报告 篇12

撰写人:___________

期:___________

2021年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总结【二】

诵读就是要传承中华经典文化和红色经典文化。今年我校继续开展了“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现将活动___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广泛发动,精心___

我们把经典诵读活动作为加强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提高传统文化修养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抓手,在___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中注重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塑造和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为了扩大活动的参与面,确保活动取得预期效果,学校积极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储备,分年级列出了重点诵读篇目,确定了专门的指导教师,把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形成制度,长期开展。

二、注重宣传,营造氛围

学校将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作为与学校文化建设想相结合,利用学校橱窗、走廊、墙壁等空间和角落,精心布置有关中华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图画、警句、诗词歌赋以及孩子们充满灵性的“诗配画”作品,营造浓郁的文化环境,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喜爱传统文化,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让“诵中华经典、做美德少年”,“与经典同伴,与圣贤为友”的理念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从而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三、载体丰富,___迭起

在___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过程中,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把经典诵读活动融入到学校教学的适当环节,在全员和普及上下功夫。

1、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充分利用每一节课前五分钟时间,以班级为单位集中诵读经典诗文,循序渐进,熟读成诵。

2、每周开设一节诵读课。由专业教师在充分备课的情况下,分门别类精心讲授经典诗文、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领会诗文含义,加强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情境的把握,从而提高诵读的艺术含量。再抓大赛方面,我们采取班级、年级、学校三个层面层层___,层层选拔的方式进行,结合清明节等重大节日,___学生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推选出优秀作品参加市“中华经典诵读展示月”评比活动。

四、成效显著,意义深远

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我们打造了一批诵读精品,发现了众多具有天赋和灵性的诵读人才,对中小学生的诵读水平有了清晰的认识。同时,我们也充分认识了___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大赛活动的重要意义:

(一)丰富的诵读内容充实了学生的文学知识。

这次经典诵读的篇目十分广泛,从孔子的《论语》、___的《___》、屈原的《离骚》、李白的《将进酒》、欧阳修的《酒翁亭记》,岳飞的《满江红》、周敦颐《爱莲说》、白居易的《忆江南》、《三字经》、《千字文》等古诗文,到冰心的《纸船》、《___诗词》、《生命的价值》《秋天的雨》、《一株紫丁香》、《最后一分钟》,《祖国颂》、《我的祖国》、《中华少年》等近现代名篇。可谓跨越古今,涵盖精髓,真正起到了“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作用。

(二)浓厚的传统文化陶冶了学生的道德情操。

《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等篇目是我国传统儒学的经典作品,里面有做人的道理、有处事的原则、有善恶的标准等等,这些传统文化的精华通过朗朗的诵读声传入心灵,必将对广大中小学生产生震撼和影响,对于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激励他们的进取精神,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___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范文仅供参考

课前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计划1 篇13

一、活动背景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地球已经成为一个“村庄”,各民族文化呈现相互融合和渗透的趋势。因此,在信息化时代如何保持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已经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文明古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也面临着传统文化不断遭受西方文化侵袭、不断被弱化的严峻现实。如何把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承继下来并有所创造和发展,让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始终保持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文化品格,是当代中小学教育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开展“中华经典诗文的诵读”活动,正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可以在学生的心灵中不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可逐渐培养学生的仁义敦厚和高尚的人格品德、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奠定学生一生中具有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与秉性的基础,让我们的下一代更文雅,更具文化气质,都能生活在真正优质的教育环境里。

古人云:“教儿婴孩,教妇初来”,儿童天真未泯之时,最容易教导,也最需要教导,所谓:先入为主是也。三字经说:“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如果我们能利用这一段黄金时期,藉由先哲的风范,薰习我们的子弟,引用圣贤的智慧,教导禀性淳良的儿童,那么,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日积月累,必将奠定他一生为人处世、成家立业、幸福成功的基础。“教之道,贵以专”在教导儿童读经的时候,要有耐心,长远心!不可希求速成,特别应注意“广博不如专精”,故一部经典,应读诵百至千遍,根基扎得深,果实才芬芳。苏东坡云:“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古圣先贤常说:“经读千遍,其义自见。”孔老夫子读易经至“韦编三绝”,编串书的绳子,断过三次,可见夫子用功之深。实践证明:读经的学生绝不会变坏;最好的语文教育——读经;读经后的学生语文能力大增,阅读课文速度加快,课文理解力增强。

二、活动的目的、意义

开展中华经典古诗文的诵读研究,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品德和审美方面的教育。因为经典诗文历经岁月淘洗,千锤百炼,是美文中的美文。让学生们在记忆的黄金时期就诵读这些经

典,会对学生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对民族精神的养育,都有着任何其他手段所无法代替的作用。

开展中华经典古诗文的诵读研究,可以促进学生的记忆力。人的智力水平主要取决于记忆力水平,而记忆力是可以通过充分的开发和锻炼而不断提升的。中学时期是开发智力的最佳时期,如果错过了这个最佳开发期,将永远无法弥补。让学生们在中学时期大量诵读千古美文,做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是最佳的方式之一。当大量的语言文字的精华,通过反反复复的诵读而深深的印进中学的大脑里,其智力的发展就有了一个广阔的知识平台。当这种背诵成为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和习惯的时候,学生们的记忆力会得到非常好的锻炼。

开展中华经典古诗文的诵读,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除了进一步深化语文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外,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展学生的阅读量。只有学生广读博览,有了丰富的海量的语言储备,语文素养的提高才有宽厚的基础。

正是因为上述原因,《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倡导经典诗文的背诵和积累,在“总目标”中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诵读优秀诗文,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和“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的要求。“阶段目标”中明确指出“中学阶段诵读、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段)”。

开展中华经典古诗文的诵读,可以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们拿起手中的笔,自主探索用手抄报的形式展示诗文诵读成果,手抄报上诗画合璧、图文并茂,既锻炼学生的综合性语文实践能力,又可以巩固诵读的成果。

三、活动的对象及步骤

(一)活动范围:临泽职教中心全体师生。

(二)活动的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实施

1.成立诵读小组,制定诵读方案和第一阶段活动计划。

2.诵读小组成员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深入领会课程改革思想。

3. 学校要宣传组织60%以上的学生自愿征订,并阅读《读读写写:中华诗文学习》杂志及相关诗文诵读活动。

第二阶段:活动深入

1. 着重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建设,争取推出较为成熟的校本诵读课程。

2. 适时和其他实验学校之间进行诵读活动的互动交流,开阔视野,相互启发,发现问题,提出策略,使实验工作逐步向纵深发展。

3.熟读实验读本《中华诗文诵读精品》。

4.指导编写手抄报,设计版面、栏目、精选诗文。组织学生手抄报比赛。

第三阶段:总结

1.系统分析整理材料,请专家做数据分析,开展教师、学生及家长等多层面的访谈及问卷调查。

2.总结、鉴定活动成果。

3.组织学生编写手抄报,并组织展览。

四、活动方案

1.诵读经典的时间:每天保证学生有十分钟的诵读时间。每节语文课前的一两分钟,语文早自习,语文兴趣小组活动时。

2.具体措施

⑴学校利用可以利用的空间和角落,用诗文、诗画、学生亲笔书画的名言佳句装点学校的橱窗、走廊、墙壁等。教室环境也要体现班级特色,除了诗画、诗文,每个班级开辟有诗园,内容是展示学生阅读古诗文的活动成果,包括古诗书法展、读后感,手抄报等等。

⑵重点组织指导学生编写手抄报。精选诗文,设计版面。

班级方面

(1)通过开展竞赛,激发学生的热情。每周中用一天中的十分钟时间的诵读课,举办擂台赛,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诵诗竞赛,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擂台赛的内容可以是各种角度的归类对诗,可以是诗句接龙,也可以是你问我答,或者是对诗竞赛,或者是各种古诗方面的游戏。

(2)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诵的活动。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教师要提倡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各班要充分利用每天语文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3)开展举办诗社,学以致用的活动。即吸收对古诗文兴趣特别浓的学生为诗社学员,并由艺术教师组织他们开展作诗绘画、改写古诗、活用古诗、欣赏古诗、创作诗歌等活动,引导他们学以致用。

(4)开设诗园,为学生提供舞台。为给学生提供用武之地,全校每个班级开设“诗园”园地。内容可以是古诗的书画作品,可以是活用古诗的习作,做到点面结合,有经常性的活动,评出诵诗大王、小诗仙等。学校给予表彰奖励。

(5)组织手抄报编写活动,为学生提供编写、选材、绘画、书法方面的锻炼机会。并让学生根据诗文进行编写手抄报。

学校方面

(1)学校将在每学年分年级段召开学生家长会,向家长发放《告家长书》,并作“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的专题报告,让家长感受到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对学生成长的意义,发动学生家长订阅刊物。

(2)在每天的校园之声广播中,由负责播音的班级按节律朗读的要求,配乐诵读一定数量的古诗,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学生节律美读的能力,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可谓一举两得。

(3)组织开展手抄报比赛,让学生在精选诗文、版面设计、绘画、书法抄写方面得到锻炼。

(4)在每期的校园宣传栏里,都刊出一首或两首古诗(词),并提供背景材料和诗词析义,供学生阅读、赏析、评比。

(5)每学期进行一次古诗方面的竞赛,出一定数量的古诗文方面的题目,以竞赛促使学生扩大古诗文的诵读量,改变学生“读好语文书就行”的学习观念,使他们从小受到优秀古文化的熏陶。

(6)每学期举办一次大型的古诗文诵读活动,通过活动,来检测学生诵读方面的效果,激发学生诵诗古诗的热情。

(7)在广泛开展古诗文诵读的情况下,学校每学期进行“古诗文诵读先进班”评比活动,使古诗文诵读活动既保质又保量,进一步促进学生古诗文诵读活动的蓬勃发展。

(8)为探究古诗文教学规律,摸索古诗文诵读的形式,学校每学期都要坚持举行“古诗文教学暨诵读研讨会”,在师生中开展“我看古诗文”、“我谈古诗文”、“我与古诗文”等征文比赛,积极引导全体师生为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献计献策,将诵读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9)每学期以班级为单位,办一期诗文手抄报,版面为8K,各班向学校上交10份优秀小报。让学生多读书,多搜集资料,自己设计,将自己了解的诗文方面的知识、故事、名篇佳句等办成漂亮的手抄报,学校评选出最佳手抄报。

3.评价体系

开展经典诵读说明报告 篇14

【关键词】 小学语文;中华经典;经典诵读

中华文化经典是指在文化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经过历史筛选而沉淀下来的最有价值的文明结晶。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各种资源诵读中华经典,理解其思想内涵,吸取其人文精神,培养良好品德,是小学阶段教学的重要课题。然而,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更多重视的是知识技能的培养,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则被忽视和冷落。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了解、亲近经典,并汲取经典营养,从而促使学生从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实实在在

地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呢?在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小学教学开展中华经典诵读的必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儿童在7至11岁这段时间,大脑处于急速发展阶段。如果教师忘记应该关心一个人神经系统的发展和大脑皮层细胞的增强,那么学习只能导致孩子变得迟钝”由此可见经典教育要趁早进行,让学生趁着大好时光从小养成诵读经典的习惯,必将受益终生。

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教学的价值及对孩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1.开发潜能。经典诵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记忆力,使学生在跟随圣人的思维遨游中如同聆听圣人的教诲,必然能够锻炼学生思维的精度与质量。2.积累知识。学生在经典诵读的过程中积累语言、思想和情感,大量诵读不仅可以积淀人文知识底蕴,积累写作素材,丰富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和深入的理解、探究能力,还可以给予学生美的熏陶及人格的砥砺,实现美育与德育的功能。3.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中华经典熟诵于口,濡染于心,可以启迪智慧、熏陶情操、陶冶情感,在长期的潜移默化过程中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使学生懂得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道理,最终达到健全人格的目的。4.传承文化。诵读经典并持之以恒,使孩子们植根于中华优良文化沃土,读圣贤书、做有德人、立君子品,增强学生民族认同感,重振人文建设。

二、小学语文中华经典诵读教学实施的策略

(一)创建富于人文气息的校园

校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校园所散发出的艺术情境、文化气息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品质。因此,我们要利用教室、走廊、公共橱窗、广播站、校园网等,创建充满诗意与韵味的校园,让校园内每一个景点益智,每一个空间出彩,使校园在中华经典文化的熏染中散发出浓浓的书香,为中华经典诵读营造良好氛围,使学生在充满诗意的氛围中徜徉,在听觉与视觉的反复刺激中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热情,从而不知不觉间接受经典文化的熏陶。

(二)加强教师对中华经典诵读的认识

语文教师是开展中华经典诵读的中坚力量,教师对中华经典诵读的本质目的及意义的认识程度,将直接影响到能否正确地引领学生有效学习,最终实现经典诵读教学的价值。因此,为了更好的展开中华经典诵读,学校可以邀请资深专家学者举办专题讲座,为教师理清什么是经典诵读,经典诵读的过程中应遵循哪些原则,强化教师对中华经典诵读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经典诵读教学观。讲座学习后可以组织教师交流中华经典诵读的心得体会以及如何处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相关问题,促进教师总结中华经典诵读教学教法的特点,逐步完善经典诵读教学的实施方案,保证其价值的实现。

(三)加强中华经典背诵指导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可见,背诵是语文学习最重要的手段,但是由于经典本身具有的难度,使得小学生基本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只是为了背而背,即纯粹的背诵。如果一味的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必然兴趣不高,也难持久。因此应该不断翻新背诵的花样,让学生觉得新鲜有趣,从而乐于诵读,乐于背诵。

1.做游戏,玩中学

经典背诵,学生背起来大多觉得枯燥乏味。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爱玩,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背诵。比如背诵《弟子规》时,教师可以把全班同学分成几组,每组六人(其中第一段六人一起背),每人一段,以接龙的形式一个一个背,老师和其他同学则监督是否有人背错,最后评出优胜组。以这样的活动形式背诵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学生不仅记得牢,玩得尽兴,还记得轻松有趣。

2.创设背诵情境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精心设计出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帮助学生进入“诗境”,感知经典。例如,在古诗教学中,可以播放与之相应的古典名曲,使学生陶醉于诗歌的意境中。欢快的诗文就配欢快的曲子;伤春悲秋,离愁别绪的诗文则配低沉哀婉的古曲;田园风光,隐居仙境类的诗文可以配上歌唱自然、大海的音乐。总之,尽可能创设出与背诵的诗文相匹配的意境,促进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与记忆。

3.熟读成诵法

这是经典诵读教学中最常用的学习方法,可以声情并茂的出声背诵,也可以默读成诵,还可以切磋背诵,学生在日复一日,一遍又一遍的诵读中培养语感,不同的文章,根据需要采取不同的背诵方式,必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达到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效果。

总之,中华经典诵读教学的开发及利用是摆在全体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其对传承民族文化、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塑造学生人格等方面均有重要价值。因此,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只有积极主动地探索中华经典诵读教学的最佳方案,不断追求更完善的经典诵读教学方式,才能使小学语文中华经典诵读教学取得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成琰,《关于小学语文教育实施经典阅读的探索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5

[2]彭雪卿,《经典诗文诵读策略研究与实践》[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

[3]王娜,《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03

上一篇:煤矿消防用水措施下一篇:关于月亮的诗句——《泛湖归出楼中望月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