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大学

2024-09-07

焦作大学(通用11篇)

焦作大学 篇1

本文选取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和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ronto)这三所世界一流大学,主要从其大学网站中搜集关于本科课程的大量而详实的电子文本,在对这些第一手资料的梳理和窥视中,探讨世界一流大学人文课程的目标、结构和内容特征,揭示其人才培养中“人文素质”的内涵。并期望通过“世界情景”获得附加意义,丰富系统内部的争论,获取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和人才培养经验,以启迪我国大学人文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一、“人”的培养目标与人文课程

通识教育是世界一流大学本科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了“人”或“人才”的培养目标,体现了人文教育的育人价值和地位。通识教育目标是人文课程设置的前提和依据。

哈佛大学有两个专门提供本科教育的学院,其中之一是哈佛学院。该学院对于本科生的教育,坚持“选取优秀的文学作品、艺术和科学材料来培养学生;并提供其他有助于培育学生的必需的辅助手段”。[1]简而言之,“哈佛致力于知识的创造,学生心智的开发,使学生能最好地利用他们的教育机会”。为此,哈佛学院重视培养本科生:对思想和自由表达的尊重;从发现和批判性思维中获得乐趣;在创造性合作中追求卓越;对个人行为后果承担责任;鼓励学生的参与、探索、创造、竞争与领导精神,以提高其能力,激发其兴趣,启迪其智慧,挖掘其潜能,从而为学生建立自立的基础和终身学习的习惯,并最终使之在发展知识、增进理解、服务社会诸方面处于领导地位。[2]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的新规划课程包含了哈佛最新、最具指向性的人文课程。2007年,《通识教育工作小组报告》(Rep-ort of the Task Force on General Education)出台,明确规定通识教育必须实现以下四个目标:[3](1)为使学生成为合格的公民做准备;(2)使得学生明白他们自己既是艺术、观念和价值传统的产物,也是其中的参与者;(3)使学生能够批判性、建设性地回应变革,为把握自己的生活做好准备,了解现代生活中产生变革和变迁的力量;(4)发展学生对自己言行在伦理维度上的理解力以及对伦理道德与价值观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的目标也是其人文课程建构的宗旨,从公民、文化、能力、伦理等方面体现了对人文教育的强调,对培养“人”的重视。

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汉尼斯(John Hennessy)说,“当简与利兰德·斯坦福建立这所学校的时候,他们是在投资未来。斯坦福大学所做的正是那样。我们没法预测未来,但是我们能够保证我们的学生会成为最有知识的领导者,他们会做出与众不同的事情,他们会创造性、技术性地领导下个世纪的发展”。[4]斯坦福大学始终坚持本科教育目标的多样化,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和挑战,其校训是“让自由之风劲吹”。斯坦福大学的通识教育是其本科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5]一是为本科生提供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和技术等多个领域的广博知识,了解人类知识的主要领域。二是帮助学生成为有责任感的社会成员,使学生认识造就现代世界的重要社会力量、历史力量和思想力量。

多伦多大学自开办以来,坚持以“学校是追求真理、探讨学问和传播知识的地方”作为办学的指导思想,强调“学术自由”。多伦多大学的校训是:像树一样茁壮成长。因此,通识教育是多伦多大学本科教育的核心,强调语言能力、人际沟通能力、领导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的培养,注重加强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学科知识的结合与拓宽。多伦多大学通过的《迈向2030》的规划中,在本科生教育上强调要继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和重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重视学生的实际能力的培养,丰富教室内外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与发展经验。多伦多人文教育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读写能力,为他们毕业后拥有更广泛的职业生涯、成为充满智慧的全球公民做好准备。[6]

二、人文课程的模式

本文对人文课程的探讨在通识教育的框架下进行,采用广义的人文课程范畴,即包括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和语言教育课程,也就是涵盖通常的“文科”课程。从这三所世界一流大学的人文课程体系可以发现:首先,人文课程在本科总学分中的比例不同,分别占15.6%(哈佛)、22%~23%(斯坦福)和10%(多伦多),体现了不同大学对人文教育赋予的重要性在“量”上的权重;其次,三所大学对本科生人文素养的培育是通过三种不同的模式来实现的。

1. 哈佛大学——专门设置的人文课程模式

哈佛大学规定本科生必选的人文课程是专门设置的。“通识教育新规划”精心设计了八个课程领域,其中五个为人文教育课程领域,学生必须从这五个领域中各选一门课程。哈佛大学的人文教育课程约占整个通识教育课程总量的62.5%,每个课程领域都设计了专门的课程系列并制定了明晰的领域目标(详见下页表1)。[7]哈佛大学对每个领域的课程实施都做出了明确的要求。[8]

五个领域的人文课程结构彰显了哈佛大学塑造学生人文素养的规格,反映了哈佛精英人才培养的人文要素:艺术欣赏与批判能力、文化理解与鉴赏能力、道德推理能力、公民素质、全球意识;体现了哈佛大学“求是崇真”、“与真理为友”的大学精神和严谨的学术规范。

2. 斯坦福大学——“专门设置”与“课程超市”相结合的人文课程模式

斯坦福大学本科生前两年主要是知识宽度学习,在给定的范围内自行选择通识教育课程。其中的学科宽度课程包含五大领域,有两个领域属于人文教育范畴。表2是对斯坦福大学人文教育课程的结构、分类、课程数量以及领域目标的概括和归纳,[9]由人文学科入门、学科宽度课程、公民教育以及语言与写作等四个部分构成。

本科新生必须在第一学年进行为时三个学期(即秋季、冬季和春季学期)的人文学科入门课程学习,每学期4学分,共12学分。斯坦福大学的人文学科入门课程[10]设立于1988年,由六个学院提供、人文学科各领域学者共同设计并教授,是斯坦福大学人文教育的一大特色。

学科宽度类别中的“人文与社会科学”课程包括文理学院开设的所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涉及面非常广,还包含了许多跨学科的课程。学生也可以在“学科宽度课程”中修能够满足公民教育要求的两门课程。基本技能教育课程要求本科生必须完成一学年的大学外语学习。写作与修辞课程分为三个水平:[11]第一水平课程为一年段学生开设,着重分析性和有理论基础的辩论;第二水平课程要在二年段结束时完成,主要是写作与口语方面的训练;第三水平课程由各专业自行开设,进行专业写作能力培养。

如其校训一样,斯坦福大学的人文课程是自由而广阔的,学生可以在大范围人文学科课程“超市”中自由选择。然而,课程“超市”提供的广泛空间对不少学生来说是加大了选择课程的难度。为了便于学生选课,斯坦福大学除了有专门设置的“人文课程入门”20门课程系列外,还设立了人文课程套餐,称作“结构化的博雅教育课程”,[12]共28学分,可以满足人文学科入门课程、公民教育、学科宽度课程中人文学习科目、语言和写作科目等领域的要求,三个学期的学分分布是9∶9∶10。斯坦福大学精英人才培养的人文要素体现在这两套专门设置的课程系统中。

3. 多伦多大学——“超市型”人文课程模式

多伦多大学的人文课程模式属于“超市型”,即没有专门设置和专门设计的必选人文课程。在此以多伦多大学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主校区圣乔治为例。本科生毕业要求修完20个学分的课程,其中4个学分为通识教育学分。多伦多大学的1个学分指开设1学年的1门课程,0.5个学分即开设1个学期的1门课程。因此多伦多大学通识教育的课程量为4~8门课程,其中人文课程作为通识教育的选修,可在文理学院开设的1,000多门人文社会课程中进行选择。

每种专业范围中开设的具有人文性质的课程,都可以被全校本科生作为人文教育课程选修。这些专业的人文课程门类数量非常多,每个专业的课程门类都像“课程超市”。例如艺术学开设173门人文课程;东亚研究开设100余门人文学科课程;社会学开设110门人文课程;政治学开设178门人文课程。每个专业“课程超市”关注的范围也非常广泛,在近东和中东文明专业开设的130门人文课程中,涉及从新石器时代至今近东和中东文明和文化的研究、语言和文学、阿拉伯语、古埃及、希伯来文、波斯文和土耳其文、考古学、历史、艺术和建筑等,以及中世纪和现代犹太人历史、文化和思想起源、伊斯兰教的发展及其在伊斯兰文明中的作用等。历史专业开设的207门人文课程中含美国史、亚洲史、非洲史、拉丁美洲史、英国史、加拿大史、东欧史、俄国史、欧洲史、国际关系史及中世纪史等。表3是多伦多大学人文课程“超市”部分课程分类及科目的举例。

在以上庞大的人文课程“超市”中选课,就像在浩瀚的人文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无边无际。然而多伦多大学对在“超市”中的“自由选择”做了规则性要求。一是学分规定:要求2个学分,即2~4门人文课程。二是领域覆盖面,所修习的人文课程必须覆盖如下三个领域:创造力以及文化表现力;思想、信仰和行为;社会及其制度。在多伦多大学的课表上,凡是属于人文教育的课程名称都注明了所属的领域。三是课程级别要求,每门人文课程都有课程描述,说明该课程适合的年级、是否有先修课程要求等。因此,学生的自由选修是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的。这三项要求宽松地规范了本科生的“人文素养”内涵,只要有广阔的人文课程所提供的“阳光、空气和水”,学生就能“像树一样成长”。

三、人文课程的内容及其特点

1. 丰富性

斯坦福大学和多伦多大学人文课程的范围广泛、种类多样、数量庞大,提供的人文课程门类都达到1000多门,从哲学、历史到文学、社会以及国际研究等方面都涉及,不仅有古典的文学、艺术课程,还有先进的沟通交流课程,为学生提供了选择人文教育课程的巨大空间和灵活性,使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选择课程,尊重了学生的兴趣、个体需求和个性发展。哈佛大学虽然没有如此数量的通识教育人文课程,但是专门设置的领域课程也非常充实。例如“美学与诠释”人文领域既有对诗歌、音乐、表演艺术、小说、建筑等文化产物的赏析,也有文化与艺术中的社会现象研究,还有对艺术背后的宗教、哲学、政治的思考等课程。

2. 经典性

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人文课程都注重经典名著的学习,其人文和社会科学的许多课程都以精心选择的经典作品为学习文本,以西方文化及文明作为课程的核心和灵魂。例如,哈佛大学开设的“第一夜——五个首场表演”课程,欣赏和讨论经典作品,其指定研讨的作品包括:贝多芬的《第九号交响曲》和《幻想交响曲》,史特拉汶斯基的《彼得鲁什卡春之祭》,亨德尔的《弥赛亚》以及蒙泰威尔第的《奥菲欧》等。又如,斯坦福大学开设的“生活的艺术”课程,指定学生要研读柏拉图《会饮篇》、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弗里德里希·尼采《欢愉的知识》和托尼·莫里森《所罗门之歌》等。而多伦多大学则开设了125门哲学类人文课程,学习有代表性的哲学家的经典作品,例如古代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中世纪的奥古斯丁和阿奎奈,近代早期的卡迪尔、休姆和康德,19世纪的黑格尔、密尔和马克思等。

3. 综合性

在这三所大学开设的人文课程中,许多都是跨学科性质的。如非洲及中东国家语言研究、美洲研究等课程,分别跨了人类学、语言学、社会学、历史、文学、艺术等学科。例如:“非裔美国人文学概论”课程介绍黑人文学从最早表现为灵魂、奴隶故事到最新发展,如黑人女性主义理论、后现代主义小说以及抒情诗歌;讨论黑人文化历史的主要争议和现象、黑人文学中的写实主义美学之地位、黑人政治斗争中的文化争议、跨国移民问题、种族主义和黑人国际主义;探讨启蒙运动、现代美学以及马克思主义在黑人政治和文学史中的作用。

4. 多元性

作为人文课程而开设的语言课程的语种是多元的。例如,多伦多大学开设了多达50多个语种的语言教学。[13]其中,东亚研究课程中有汉语、日语、韩语、梵语等语言课程。每个语种的语言学习都呈现了文化的多元性。例如:斯拉夫语系课程系列包括:捷克斯洛伐克研究、匈牙利研究、波兰语言与文学、俄罗斯与东欧地区语言研究、俄罗斯语言与文学、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言与文学、斯拉夫文化、斯拉夫语言与文学、乌克兰语言与文学等。斯坦福大学虽然只要求学生熟悉1门外语,但为本科生提供了40多个语种的语言课程供其选择。[14]

5. 国际性

斯坦福大学为学生开设了探讨世界许多国家的“国别研究”人文课程:如中国、日本、意大利、法国、德国等,主要涉及文化、社会、代表性的现象、艺术等方面。在其“公民教育”课程领域的“国际交流”模块中,“全球人文地理:欧洲和美洲”[15]课程介绍欧洲和美洲的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政治,文化分化模式和差异。多伦多大学开设了大量具有国际文化视野的人文课程,例如“近东和中东文明”、“南亚研究”、“意大利研究”、“和平与冲突研究”等,帮助学生了解别国社会,把握全球化背景下的运作模式,满足经济全球化发展对知识与文化的要求。哈佛大学的“世界各社会”人文领域课程议题丰富,主要包括对亚洲、欧洲等主要国家的历史进行研究的课程;介绍现当代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课程,如“有条件的平等——现代欧洲犹太人”;全球化问题课程,如“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战争”,培养学生成为积极参与当地、国家和国际生活的公民。[16]

摘要: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和多伦多大学作为世界一流大学高度重视对本科人才培养的人文素养教育,分别通过专门设置的人文课程、“专门设置”与“课程超市”相结合的人文课程以及“超市型”人文课程模式来实施人文教育。其人文课程内容的共同特征是:丰富性、经典性、综合性、多元性和国际性。

大学大学,我的大学 篇2

北京沙尘暴,松林门口的树被拦腰吹断,走在学校里处处要当心被风卷落的树枝。博实大叔门口飞沙走石,我现在已萌生了穿羽绒服的想法。

又干又冷,晚上的未名湖畔不知还有没有那么多相拥的情侣。希望再冷一点,就可以在上面溜冰了。可是,那时候,有快要回家了吧。

这儿和家里不一样。日子很慢,也很快。有時候一下午,会空虚而无聊,把飞信、校内、qq全挂着,甚至想张罗着学打三国杀;有时候也会一天十二节课,只能吃早上一顿饭,晚上还要为了“一二·九”排合唱到十一点,饿着一天的肚子,回到宿舍还要打开充电台灯赶着复习和预习。有时候,时间不知道怎么就过去了,就像谁说的一句很经典的话:时间很瘦,指缝很宽。我会在不经意间发现专业课又上了好几课,视听作业上交的截至时间又快到了,图书馆借来的书还没怎么翻又该去还了……

一切的一切,都靠自己。不管你曾经怎么样,不管你将来会怎么样,这个大学这个社会,他只看着你的现在,仿佛很不公平。我也不能想像,自己是怎么洗第一盆衣服;是怎么在晚自习下课后自己一个人走夜路;是怎么在这个布局诡异的校园里找到剧组隐蔽的招新地点;是怎么在网上交错作业之后忐忑不安地给老师发邮件解释;是怎么奔波在两个遥远的教室之间……

但是我确实做到了。大学仿佛一个催熟剂,已经慢慢浸透在我的思想里。虽然我还是班里惟一一个未满18岁的小孩,但是这是资本也是缺陷。我明显感觉到自己不能还沉浸在顾城那童话般的诗里,我要走进这个社会,要摆脱所谓的依赖感。

一个意志不坚定的人,很容易在一个高手云集的环境中动摇。我身边的同学,很多是自招和保送的,他们有长长的7个月的假期,有很牛的直系学长和学姐,还有很多北大清华的同学。我学会了独处,也学会了不让自己孤单。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变得这么随和,不过心情不好的时候知道不能随便对谁发脾气,回到宿舍的时候知道要考虑另外3个人的感受,上通选的时候知道别人睡觉自然有睡觉的理由和资本,而现在的我必须睁着大大的眼睛,记住老师说的话。

我到这里,很开心过。当我来到未名湖边,站在那永远都不会沉没的石头船上,看着对面的博雅塔在静静的湖水中映出秀美的倒影,我的心一下子安静下来。我突然觉得自己很卑微,却又幸福地卑微着。因为,面对这样深刻、这样自由、这样博大的殿堂,我愿意卑微而虔诚的仰视他,而这时,心里是藏满了幸福的。当我在“百团大战”时路过三角地,听到北大剧社“我不是戏子……如果我是戏子,就要在剧场中生,在剧场中死”的慷慨宣言,毅然加入了剧社,当时我只想:人的青春怎么也要在最美的时候燃烧一次。那时的我,也很激动。当我来到天安门广场,看到阅兵式上的花车展,安徽和北京并排列在第一时,相片中的我,也很幸福……

但是,我难过的时候却没有哭。我纠结于西语非人类的发音,跟着录音一遍又一遍地模仿,还是不能听到老师说muy bien的时候,很难过;第一个周末,宿舍同学都出去到亲戚家或和原来同学一起玩,并到深夜2点才回来时,我一个人在宿舍也很难过;第一次在网上交作业,因为不会用那个系统,延时40分钟,虽然后来没有什么关系,可是还是影响了我的心情;上课时就看看电影听听歌的视听课,留下的听写几句话的作业让我整整听了5个小时,虽然最终得了一个perfect,但是我开始知道大学,到了大学,一切归零;有时会熬夜到2点,只为了做出一份让老师满意,自己也满意的作业;班里的某个不熟悉的男生突然对你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有时也会搞得心情乱乱的,不似平时那样舒畅。

有时候我就会想为什么我要来北大呢,为什么呢?突然觉得高中时的一些想法很幼稚、也很可笑。曾经以为,不是很努力,也可以很轻松地拿高分;曾经以为,到了理想的大学,我的人生就会开出美丽的花儿;曾经还以为,到了大学,会穿一袭白色长裙,在某一棵香樟树下偶遇让自己怦然心动的人……呃,很可笑,但我一点也不后悔曾有过这些想法。还记得我在高三的夜晚常听那首《未名湖是个海洋》,当北大开迎新会的时候,我坐在东操场上,旁边全是北大大一和研一的新生,这时我的耳边突然想起了这熟悉的旋律。我的同学在笑在问:这是什么歌?我没有办法回答,脑海中只有高三时的一幕一幕,像电影慢镜头一样一点一点走过,喉咙很哽。那时我才知道,我的高中,虽然看起来很单调很无趣甚至有很多不切实际的想法,但是我真的没有浪费掉,真的没有浪费……

不过,类似于为什么要来北大这些纠结的问题貌似没有人可以给我一个准确的答案。有人说,分够了就来呗;也有人说,难道你要去清华不成?更有人说,不上北大去哪呢?是啊,梦想了这么久,甚至没想过退路,不到这儿去哪呢?

但是,来了以后,我要干什么呢?很多人纠结于这个问题,甚至会讨论人生。我倒觉得我在西语,没有必要有什么过多的考虑。大一学习,大二考级,大三出国,大四回国再考级,然后就是工作保研或考研。人生真的很奇妙,一个月以前,这些事都还离我有十万八千里远,而现在,我却一一考虑,而且是极其深刻的考虑。

我在得不出答案的时候会很苦恼,极其的苦恼。打个比方,就像在身处黑暗之中,有人告诉你有一条路是可以走到终点的,但是你什么都看不见,就只能摸索,还会不停地走入歧途再返回。我想大学的竞争就是看谁走的歧途少。其实也无所谓歧途,因为人生也可以没有终点,但是我需要一个目标,需要一个方向。当我身边的人找到而我找不到的时候,就会莫名地急躁。不过还好,一中的学长学姐都很帮助我。王韵涵,总是说出一大段一大段很残酷却又很深刻的话,让你一个人去体会;王凤翔,不很爱说话,却总是在帮我处理很细节的东西;田正阳,居然会在我作业做得好的时候说你真棒(这个有点让人受不了)。不管怎么说,他们都用自己曾经迷茫的经验来安慰我,引导我。

我也慢慢发现,我们那个安徽籍的老师对我可好了。我也感觉到,5个小时的听力作业不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我也发现,西班牙语无愧于“与上帝对话的语言”的美称。

路还很长,我要做的还很多。我很渺小,但我的心充实而沉稳。我不会再让妈妈担心,不会再想过去的无法改变的事。从今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要做一个幸福的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焦作大学党员经常性学习制度 篇3

建立党员经常性学习制度,是不断提高党员的素质和能力、促使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学习型政党,进而推动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保证。为在党内形成“认真学习的风气,民主讨论的风气,积极探索的风气,求真务实的风气”更好地使党员坚持经常性学习,特制定本制度。

一、目标要求

1.强化学习理念。要通过建立和坚持学习制度,使党员树立全面学习、终身学习、自觉学习的理念,在学习态度与方法上实现根本转变:即从过去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过去阶段性的学校学习转变为终身学习;从过去学业务知识为主转变为业务知识与人文科学兼学;从过去以应付考试、单纯追求分数为主转变为以提高素质、指导工作为主。

2.在真学、真信、真用上下功夫。真学,就是静下心来,认真读书,刻苦钻研,开动脑筋,深入思考,努力掌握理论和专业知识;真信,就是真心相信科学理论,坚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真用,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提高运用理论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一专多能,更好地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不仅要努力掌握本职工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还要广泛涉猎其他各门学科,做到一专多能,使自己不但在思想政治觉悟上高于一般群众,而且要有效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4、党员干部 做学习的表率。党员干部 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不仅要比普通党员多学一点、学好一点,而且要进一步端正学风,在理论实际、指导工作实践上成为党员的表率;在边学边整边改、促进主观世界改造上成为党员的表率;在继承和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深入发展上成为党员的表率。

5、在学习效果上注重结果。衡量党员学习成效之大小,不仅要看听了多少课,读了多少书,参加了多少边学习,而且看学习是否真正投入,能否入脑入心,能否反馈质疑。同时要看各项任务的完成,多种困难问题的解决,效益效率的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是否形成了新理念,产生了新思路、新方法。

二、学习内容

1、党的基本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党史党建及党的基本知识。

2、党的基本纲领、基本路线和基本经验:党章、党的重要会议文件、重要决议和决定、党的纪律及规章制度、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等。

3、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改革开放政策、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十一五”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事政治、党的阶段性中心任务、目标、要求等。

4、经济、法律和业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现代科技知识、法律法规、岗位精力知识。

5、管理科学:经济管理、人才管理、公开管理、领导艺术与方法。

6、省情民情:历史、地理、自然资料、文化资源、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民情风俗。

三、学习形式

1、上好党课。根据一定时期的中心学习内容,安排上级领导或专家学者做集中学习辅导。党课辅导要注重启发式,努力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增强吸引力。

2、集中学习和讨论。支部或党小组组织党员进行集体学习,针对疑难问题开展研讨,以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集体讨论时间,原则上每周半天。

3、个人自学。党员个人要按照支部的学习规划,制定自学计划,坚持挤时间学习,自学时间每周不少于8小时。

4、党委中心组学习。党委班子成员要坚持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创造的“双重责任、双重学习、双重生活、双重成果”的经验,以提高政策水平、理论水平和执政能力为重点,认真搞好集中学习与讨论,每年学习时间不少于12次。

5、培训学习。党员要积极参加上级党组织安排的各类培训学习,诸如参加党员干部培训基地培训、党校或其他高等院校学历培训,以及参加各种专题培训、专业技术培训、挂职锻炼、外派交流等学习培训。

6、结对帮学。对一些文化程序较低的党员,由文化程度高的党员与其结对子,共同学习交流,并指导和帮助他们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对一些离退休和体弱多病不能正常参加学习的党员,要定期不定期地“上门送学”,为一些因工作繁忙而无法参加集中学习的党员,要指定党员为其“补课”。

7、网络助学。充分利用河南教育网络优势和学校“太行网”的教育栏目;推广远程教育,加强对师生中外出学习、培训特别是流动党员的学习教育。

8、直观教学。组织党员到红色教育基地参观,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组织党员观看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展出、影视节目,进行形象直观教育。

9、实践验学。为提高党员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可定期组织党员开展理论研讨、体会交流、技能竞赛活动;也可组织党员到教学、科研和工农业生产一线向基层干部求教,向人民群众学习,不断活跃学习形式,增强学习效果。

四、保障措施

1、改善学习环境,注重学习场所建设。要加大学习投入,保障必要的学习经费;加强基层党校、党员活动室等学习场所的设施建设,使党员学习有制度、有规划、有记录、有书籍、有学习档案、有学习场所。

2、开展创建“学习型党员”活动。创建“学习型党员”活动,是促进学习的有效载体。各级党组织要以支部或党小组为依托,紧密结合各部门的具体情况、不同群体党员的特点,分别制定创建标准,提出学习要求,强化管理办法,逐步形成党员争当勤奋学习型、创新工作型、为民服务型和廉洁自律型先锋的一种良性学习竞争机制。

3、健全党员经常性学习激励机制。要树立学习典型,推广学习经验,对长期坚持并学有成效者,给予一定形式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以此形成正确的学习导向。

五、组织领导

1、落实领导责任。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党的主要负责同志必须高度重视党员经常性学习工作,把它作为一硬性任务,与经济工作一同安排部署、一同采取得力措施,切实抓好落实。要建立党委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抓党员经常性学习的责任制和联系点制,使经常性学习工作责任到人、齐抓共管。

2、实行述学、评学、考学办法。各级党组织要把党员学习纳入民主生活会和年终工作总结的重要内容,实行述学、评学和考学办法。述学,即党员汇报个人学习情况;评,党员之间相评定学习成效;考学,党支部或上级党委以闭卷

两种形式出题进行考试测验。

焦作大学 篇4

还没正式进入学校的时候,我就关注了团委微信微博,后来了解到还要纳新,这吸引了我,于是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申请加入新媒体,我也很幸运得到进去的许可,也感谢学长的认可!

我记得我的第一个任务是运营周日的微博。接着开始接触微信公众号文章的推送,新媒体QQ的运营!

经过这半学期的工作,我对新媒体工作由衷的热爱。虽然有几次写文章有点苦恼,但当看到自己的文章被发布被关注,心里都无比激动。这就是新媒体工作的意义所在吧!在平时的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长都会帮我耐心的完成,心里很感激!

下面是我的下学期工作计划:

1.继续做好QQ的运营,及时推送实时热点话题、校园动态、增加说说话题,为QQ增粉。2.尽量多原创一些微信文章

3.团结好新媒体成员,认识各系新媒体人、更多的河南新媒体联盟成员

4.扩大我们团委新媒体的知名度

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新媒体会办越来越好!

大学军训心得大学 篇5

军训时间已经过去两天,而真正的训练似乎还未开始。我们现今所学的只不过是军人所应学习的最基本的技能。尽管头顶炎炎烈日,额头硕大的汗珠顺着脸颊向下流,尽管有人内心排斥训练,但,有谁想过,就在我们结束训练之后,教官们被班长集中在一起,试试他们更多的是接受批评,原因就是我们怕吃苦,太娇气,简单的动作都不能整齐化一。再想想,教官们的年龄比我们大不了多少,他们不也是吃苦耐劳,经受军队的考验,成为出色的人民子弟兵。他们是我的榜样 !

同样军训时快乐的!休息时间,我们唱军歌,和其他连队进行拉歌,更有其他同学精彩的表演。军号嘹亮,步伐整齐是我们的追求,团结就是力量是我们的口号,步调一致得胜利是我们的使命。烈日对我们而言再也不是挑战,相反,我们用一阵阵呐喊征服一切,征服世界,向世界展现我们的年轻,上了大学的我们,或许成熟了许多,面对精彩的表演,我也终于鼓起勇气,将自己那并不完美的歌声在大家面前展现出来。虽然歌声并不美丽动听,但我学到了如何表现自己,展现自己。

两天的军训生活,更多的是充实,在这里,我们做到了我内心的呐喊:提高自己,让大学四年不再平庸!

从13号报道到现在,终于迎来期待已久的军训生活,军训生活开始之前,我是抱着既好奇又担心的心情,好奇的是以前从没穿军装训练过的我对这种从未尝试过的新鲜事物的一种正常反应,而担心的是,在以前高中同学并且在我们之前军训的同学口中,军训的生活是哪般的辛酸,每天晚上空间里他们的动态无非是好累,好苦,快点下雨以及对下雨的喜悦这类的关键词。平常属于夜猫子的人也都早早就入睡了。因此,我就怀揣着这复杂的心情去参加这次未曾体验过的军训。

军训开始的第一天,穿上军装的我们以绝佳的精神面貌去广场集合,刚开始一个个都精神饱满,殊不知过了多久时间,双脚就开始不耐烦了,脚后跟开始酸疼,知道领导讲完话,我们开始用热烈的掌声庆祝我们的苦和累暂告一段落。

当走上训练场上时,开始一个个的站军姿,双手紧贴裤缝,头昂扬,不许动。即使有汗也不可以随便乱动,有虫子飞到脸上也不许情意乱动!于是我们就这样占了一个多小时,那双腿已经不是自己的了,待回去吃饭的时候,所有人的饭量都变大了。我也第一次把碗里的饭都吃光了,回到宿舍的时候,所有人都第一时间躺下就睡,而这样的日子我们得坚持半个月。

军训虽然苦,虽然累,却能锻炼我们的意志,为了将来生活能保持这份坚持,我们选择继续!

在这个还带着夏天余热的九月,我从自己的青春里打马而过,穿过茂盛的树林,穿过悲喜与无常迎来了我人生中的第二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军训。

我喜欢各种运动,喜欢流汗的感觉,可是因为后天贫血不能够长时间运动。其实我一直觉得自己的耐力与运动神经不错,可是在连续站了一个小时的军姿之后,还是有了一种虚脱的感觉,在那漫长的一个小时之间,“身体不舒服打报告!不要硬撑着的话语如同魔咒一般在耳边不停地响起”可是倔强的我绝不会做逃兵!就这样心中的两种心情不停的斗争着,最终正义胜了邪恶。

十七号的晚上睡地格外香甜,没想到认床的毛病也因为这一天的劳果与充实而有所减轻。

十八号的早上5:30便强迫自己起床,没有老妈平常“乒乒乓乓”的声音,只有肆虐的风声在窗外狂妄的叫着,一时间思念如同潮水汹涌酸涩的眼眶,终于开始懂得思念是一种幸福的忧伤,一种甜蜜的惆怅,一种混乱的痛苦,它沉淀了昨天的惆怅,装饰了美好的未来!

曾经有人说过别让别人徘徊的脚步踩坏你明天美好的理想,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也许这人间真的只有朦朦胧胧才是真,可是通过这几天的训练,我却觉得大把大把的时光从我们的指尖溜走,也学能够留下的只有努力地成果与情感,我想若干年之后,我们一定会感到现在拼命努力的自己!

一流大学要有大学精神 篇6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需要大师与大楼,更需要大学精神。”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大学校长杨卫强调,大学精神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精神支柱,是指明前进方向的灯塔,是集聚广大师生和校友的磁石。大学精神要体现其基本内涵和终极目标,要具有普适性、引领性、包容性,要体现人文与科学、物质与精神的完美协调,要以一种“大不自多、海纳江河”的气势统领全局。

杨卫说,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不应简单地照搬以“学术自由、院校自治、通识教育”为特征的西方的办学模式。这种模式是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形成的,对中国这样的后发展国家,采取这样的道路却容易限于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新时代的大学精神要体现时代精神和文化特征。单只是回复到传统的儒学理念或国粹,很难在全球引起共鸣。

南开大学 南京大学 篇7

老牌文科强校,理科也很强。小而精的学科设置使其学科精度名列前茅。至今南开大学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九项,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列第六。该校还是我国综合性大学最早设立经济学科的大学之一。

南京大学

声誉很高,是国家“985工程”首批九所大学中唯一未合并其他院校,坚持“内涵发展”,保持“原汁原味”办学优势与特色的高校,在中国内地大学排行榜中名列前五。

南开大学和南京大学的简称比较容易引起“纠纷”。北方人特别是天津人印象中的“南大”多指南开大学,而南方人则默认为说的是南京大学。其实,只要像现在百度百科里做得那样,把南京大学简称为“南大”,把南开大学简称为“南开”,便可一举解决这个问题了。这两所高校风格方面也有相似之处。若把《诗经·小戎》里的名句“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拆开,南开占了前半句,南大则配得上后半句。

事实上,“南开”的简称对南开大学来说更有底蕴、更具特色。张伯苓是位传奇的教育家,而周恩来更是让整个南开系列学校都觉得无比骄傲的校友和榜样。不过,人们对于南开大学曾将周恩来开除的“黑历史”不无遗憾,随之而来的则是对“我是爱南开的”后半句的“无责任猜测”,于是“南开不爱我”便成了盛传的“隐语”。好在人们找到了这句话的出处,证明了后面接着的话语是不希望南开接受军阀的捐款,而不是那么一句富有戏剧性的转折,也算是了结了这桩“公案”。

和公立的北大、清华不同,“青少年时期”的南开是教育家办的私立学校,保持了相当久的自主办学。作为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南开如今已走过了94年的历程。南开主楼后面的校钟,见证了学校这么多年来的历史与岁月,成为南开精神的象征。秉承“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南开以传统优势文科为主导,营造出优雅而内敛的校园人文气息。金融、历史、数学、化学这四大支柱都在全国排名top3,特别历史是仅次于北大的。有人说“北大出才子,南开出君子”,“君子之道”的确也是南开人自觉主动遵守的道德素养。

有句话是“近代历史看天津”,相形而言“六朝古都”南京的历史则悠久得多了,南京大学也在长期的历史中积淀了丰厚的学风传统和精神遗产,倡行人文思想之会通与学术之昌明,在教育、学术和文化上均具有重要贡献和影响,并赢得“中国最温和的大学”的美誉。

南京大学的文学、哲学排在第三,社会科学第四,历史学第五,高校知识创新贡献力位居第二。“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八字校训,既反映了南京大学的优良传统与特色,又能体现学校办学的理想追求和实现途径。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大学在国内高校中是少有的有“校树”的大学,这就是松。古有六朝松,明朝南京国子监在校园内广植松柏,以此环境陶冶当时的学生,期许他们具备松的“坚贞挺拔”的品格。这些遗存下来的松树,在民国时被视为学校的象征。而今南大在校园内种植了不少青松,南园还有一片松林。可见,松一直都是南大人的精神图腾,维系南大学子的情结,也是古城南京的绿色瑰宝。

大学毕业感言:再见,大学 篇8

时光如水,三年的时间,不知不觉间已走到了尽头,

毕业了,一句充满激情的话语,却被我喊出了苦苦的味道。

哪一天开始的大学生活,早已被匆忙的琐事冲淡,然而,大学的生活已接近尾声。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我感慨的同时暮然发现自己已将走出了大学,与初来相比,没有了兴奋与新奇,而多了几分无奈与惆怅。看着迎面走来的同学,大家脸上那股稚气早已不见,成熟与稳重不知何时已经写脸上,简单的寒暄之后,便是各自匆匆而去的脚步声。

曾经是多么的盼望着早些离开校园、走进社会……,但到真快要不得不离开的那一刹那,才知道,自己对这片土地是多么的留念。因为这里是我梦想的源头,是我奋斗的基地,是我记忆的全部。

记的大一新生的时候,

初来乍到,第一次独立生活学习,面对纷繁芜杂的花花世界,难免迷茫彷徨。在这里完全没有了高中时代的压力和做不完的作业,取而代之的是拥有很多自由学习的时间。这样的生活其实是我们在高中时代梦寐以求的,但是,那个时候才发现,失去了目标,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苍白。看着课本却不知道自己为着什么学习,以前总是抱怨自己为了高考学习自己不喜欢的功课;现在呢,高考没了,可我必须去学习,去锻炼,只因为我还拥有儿时的理想。过渡放松的生活使我有段时间过于放纵自己,以致于一度迷失方向,如同断了线的风筝,天马行空般到处乱撞,最终从高高的天空重重地一头栽下来……摔的很痛,然而值得庆幸的是把我从迷茫和徘徊中击醒,使我又一次的拯救了即将麻木的自己。

大二的我不再幼稚,不再幻想,甚至悟出了只有奋斗才能实现理想的真理,

在这里,认识了很多的人,有的成为了朋友,有的却只是擦肩的过客,有的甚至会成为陌生的朋友;在这里,让我一次次尝试了成功背后的辛酸,让我明白了“失败是成功之母”的真谛。在这里,提高了我的自身的素质,改变了我的人生观点。

“走出大学,做什么?”、“一生想要什么,怎么能够得到”不止一次的问过自己。

记的一个老师说过,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不是为了从中拿走什么,而是要努力为这个世界增添光彩,那时候我同意,现在我也同意,可是怎样才能做到呢?我相信这一点他们也不清楚,就是清楚他们也不一定能做到……。

《奋斗》一部最近热播的电视,清楚的记的里面毕业会上的学生向老师说的台词“老师,请留步。我们舍不得您,非常非常舍不得您,但是我们必须告诉您,我们必须离开您,我们必须去工作,去谈恋爱,去奋斗,这件事十万火急,我们一天也不能等,请您接受我们离开前最后的问候。 ”

奋斗,我只能不停的告诉自己。

因为梦想就是我的人生,就是我的爱情,我的事业,我的幸福。可是,当我把那抽象的梦想变成一件件具体的事情的时候,我发现我离那梦想很遥远,特别遥远,但是我不会放弃,我会努力做好每一件事。

,再见了……我的大学。

更多相关

焦作大学 篇9

学校体育是学习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发展身体素质、增强体质的教育活动,是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对人体进行培育和塑造的过程,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体育对大学生的生长发育、身体健康、智力开发以及优良品德的培养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体育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遵循人体身心的发展规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达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丰富社会文化生活而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是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个专门的科学领域。体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体育亦称体育运动。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它是社会总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受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制约,并为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服务。狭义体育亦称体育教育。是一个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过程;是对人体进行培育和塑造的过程;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

娱乐性体育是指在余暇时间或特定时间所进行的一种以娱悦身心为目的的体育活动。具有业余性、消遣性、文娱性等特点。娱乐性体育活动,有益于身心健康,陶冶情操,培养高尚品格。

体育的本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身体教育活动和社会文化活动。体育就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发展服务。它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受一定的政治、经济制约,并为一定的政治、经济服务。

我认为,大学体育主要可以归纳成五大功能:

第一、大学体育的身体教育功能

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促进身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发展,提高身体素质和人体基本活动能力,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使学生掌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使之终身受益。

第二、大学体育的德育功能

如在大学体育竞赛中既要战胜对手,取得优异运动成绩,又要遵循“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宗旨,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个人、集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及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所进行的科学的、系统的训练和竞赛。当对方侵人犯规时,是毫不计较,还是“以牙还牙”;集体配合不够默契出现失误而最终比赛失利时,是相互鼓励,还是相互抱怨;对裁判员的误判是大方宽容,还是“斤斤计较”;比赛胜利时,是骄横自大,还是认真总结经验,戒骄戒躁„„这都是培养集体主义感和大局为怀、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优良品德的教育过程。

第三、大学体育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在体育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欣赏大型体育运动会比赛,观看我国运动员为国拼搏、为国争光,在赛场上升国旗、奏国歌的动人场面,讲述优秀运动员刻苦训练顽强拼搏的感人事迹,能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增强其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对学生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第四、大学体育的心理品质教育功能

体育运动使人进入一种超凡脱俗的竟界,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勇敢、果断、坚毅、自信心、自制力、进取心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紧张而激烈的竞赛对人的心理品质即使严峻的考验,也是修养提升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时机。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品质很重要。

第五、大学体育的智能教育功能

通过体育教学和身体锻炼,学生可学习和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技能和技术,并使思维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等构成智力的各种能力得到发展。因此,作为一种教育的体育运动,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技巧,增强人的体质过程中,还包含着培养、开发和提高智能的教育因素。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少年强则国强”,大学生是建设祖国美好未来的接班人。大学生要在“德、智、体”上全方面发展,做二十一世纪“四有青年”。因为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拥有未来,才能更好创建未来。所以,大学生要认真对待大学体育这门课程。

当大学儿子被大学劝退 篇10

优秀儿子被大学劝退

从小到大,邱峰一直是父母的骄傲。邱峰是尖子生里的尖子生,从小学到高中,他是市三好学生、省三好学生,在各种作文、英语、奥数、演讲比赛中拿奖无数。前年高考,他以全市第四名的成绩考入北京一所重点大学学法律专业。

所以,当邱峰的妈妈听说儿子大学英语考试不及格的消息时,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系里老师介绍的情况更是让她大吃一惊:邱峰以高分进入该热门专业,颇受老师的重视,但进入大学这一年里,他的成绩在班里几乎是垫底——英语不及格,其他课程刚刚及格,他还疯狂迷恋上了网络游戏,经常缺课,已被学校口头警告……

邱峰的爸爸是当地一家大企业的老总,妈妈则是当地颇有名气的大律师。在各自领域都颇有成就的邱峰父母最欣慰的事情是培养了一个这么有出息的儿子,他们也因此在亲朋好友中得到了更多尊重和艳羡。

邱峰的爸爸是军人出身,对儿子管教非常严格。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只有严格管教,才能把孩子培养成卓尔不群的人才。妈妈是律师,更是给儿子规定了无数条条框框。从小,邱峰对父母的话必须绝对服从,偶尔有一点儿违规行为,父母决不迁就。邱峰上小学时,一个周末,他没和父母商量就溜出去和同学踢足球。爸爸发现后,狠狠地给了他两个耳光,打得他鼻孔出血。妈妈知道后,又罚他跪在墙角反省了两个小时。

大一寒假后,回到学校不久,邱峰的妈妈收到了儿子的几条短信:“妈妈,我长大了,不是以前的那个我了……”“我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你们为什么事事替我做决定?”这些短信让邱峰妈妈觉得莫名其妙,继而感到非常不安。

作为律师,邱峰妈妈敏锐地感觉到儿子跟从前有点儿不一样。心思缜密的她没告诉儿子,独自一人悄悄去了儿子的学校。

那天晚上,邱峰妈妈来到儿子的宿舍,却没有看到儿子。她给儿子打电话,问他在哪里。邱峰说自己在教学楼上晚自习。邱峰妈妈又来到教学楼挨个教室寻找,仍没找到儿子。邱峰妈妈气坏了,守在学生宿舍门口,一直到快熄灯的时间,才看到邱峰回到宿舍。看到妈妈,邱峰愣住了。妈妈质问他去了哪里,邱峰沉默了好大一会儿,才闷声回答:“我在图书馆。”

第二天,邱峰妈妈守在图书馆等儿子,可她再次扑了个空。她气愤地给邱峰打电话,可电话一直占线。邱峰妈妈有些担心了,便打到儿子的宿舍。同学说刚才邱峰急急忙忙回宿舍拿了点东西,就出去了,好像是约好了和别人一起吃饭。邱峰妈妈心头的火立刻冒了出来,从晚上7点到10点,邱峰妈妈给儿子拨了无数个电话,可儿子的电话始终占线。邱峰妈妈明白:儿子肯定将她的电话号码拉进了手机的黑名单。那天晚上,邱峰妈妈在儿子的宿舍外一直等到12点,却始终没看到儿子的身影。

从邱峰的同学那里,邱峰的妈妈得知,第二天上午有一节很重要的课。她便守候在教室外,快上课了,看到儿子和一个女孩子谈笑风生地走过来。她气坏了,儿子不仅撒谎、夜不归宿,还和一个女孩那么亲密。邱峰考上大学,还没入学时,她和丈夫就给儿子定下了铁的规矩:大学期间绝对不能谈恋爱。难道儿子谈恋爱了,昨天晚上一夜没回宿舍是和那个女孩在外面开房?邱峰妈妈越想越觉得浑身冰凉。她冲上去叫住儿子:“昨天晚上去哪儿了?”出乎她意料的是,儿子看到她,神色平静地回答:“去上晚自习了。”“撒谎!你不在图书馆,也没在自习室,还一晚上没回宿舍。说,你到底去哪儿了?”“就是在自习室……”“还抵赖?把手机给我。”邱峰妈妈一把夺过儿子的手机,一翻,果然,儿子把她的电话号码拉进了黑名单。邱峰妈妈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怒,在教室门口,当着来来往往的同学和那个女生的面,重重地给了儿子一耳光,又将手机狠狠地摔在地上。

这一巴掌下去,邱峰妈妈立刻后悔了。毕竟儿子已是即将满20岁的成年人了,就算是母亲,这样对待儿子也太过分了。可她发现,一向自尊心很强的儿子在短暂的沉默之后,没有任何过激反应,脸色平静地走进了教室。

邱峰妈妈失魂落魄地离开儿子的学校,回到了家。短短两天时间内,邱峰的父母做出一个重大的决定:爸爸办理提前退休手续,妈妈放下手头的一切事务,两人一起到儿子上学的城市,在大学附近租一套房子,全面监督邱峰的日常生活。

面对父母的决定,邱峰没有做任何反抗,他从学校搬出来,和父母住在了一起。在父母的监督下,邱峰似乎又恢复了中学时乖孩子的样子,每天按时上课,下课回家自习,看上去很用功。然而,大一期末考试后,他却没能拿回成绩单。

暑假过后,心存疑惑的邱峰父母一起来到系里询问,得到的消息更糟。除了英语不及格,邱峰主修的四门专业课,全都不及格。根据规定,如果补考还不及格,就要退学。辅导员给邱峰的父母写过信,也打过电话,可因为留的是老家的地址和电话,辅导员始终没能联系到邱峰的父母,无奈之下,辅导员只能联系邱峰本人。邱峰对辅导员说,他已经告诉父母这件事,他也正在复习准备补考。邱峰一向给老师的都是好孩子的印象,谁也想不到他会隐瞒真相,欺骗父母和老师。

邱峰的爸爸心脏不好,想到自己和妻子为了儿子不惜放弃事业,背井离乡做陪读父母,却换来这样一个结果,一时急火攻心,住进了医院。妈妈真想再揍儿子一顿,可面对比自己还高的儿子,她怎么也举不起手来。她对儿子说:“你怎么能这样?我们为了你,不惜牺牲自己的事业,你怎么能这样对我们?你是可以学好的,为什么要自暴自弃?”

邱峰面无表情地说:“是,我可以学好,但我不想学,我要退学。我讨厌这个学校,讨厌这个专业,这一切都不是我想要的。”

这些话在邱峰的妈妈听来无异于晴天霹雳。她哭着说:“你怎么能这样!我和你爸的面子往哪儿放?你爸已经被你气得住进了医院,你要是退学,我们俩就一起跳楼!”她哀求儿子,“只要你肯念下去,我什么都答应你……”一贯强硬的妈妈变得如此软弱和无助。

父母的哀求与苦劝并没有打动邱峰。他态度坚决地告诉父母:“我不喜欢这所大学、这个专业,这都是你们安排的,不是我想要的。我想学新闻,你们说子承母业,逼着我念法律;我想去南方上学,你们说考上北京的大学,你们才有面子。我自从来到这个学校,心思没有一分钟放在学习上,我根本学不进去。爸妈,虽然你们生了我,养了我,但你们从来都不了解我。你们从来没有问过我想干什么,总是按照你们的想法要求我做事情。以前我做到了,但现在我不想做了。我是成年人,我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

邱峰的妈妈只觉得天旋地转,她和丈夫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儿子,而他居然说父母不关心他,不理解他。

不死心的妈妈还不想放弃,她请了几位教授帮邱峰补课,还请辅导员多次和儿子谈话。可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之后,邱峰补考时,居然交了白卷。他明确地对父母说:“我不想再混下去了,我知道你们不会让我退学,那就让学校开除我吧。”

分析:

父母也不能决定孩子的未来

看着神态自若的邱峰和走投无路、近乎绝望的邱峰父母,让人不禁叹息:为什么总有那么多父母试图掌控子女的人生?

在和邱峰的交谈中,我感觉到,这个20岁的大男孩心中深藏了太多的无奈与绝望。他说,自从上了大学,他没对父母讲过真话,他唯一的念头就是希望所有的功课都不及格,退学回家。这样,父母就拿他没办法,他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宁愿去餐馆端盘子挣钱养活自己,也要过自由自在,属于自己的生活。

我问他:“为什么不尝试和父母沟通,让他们理解你的想法?”他苦笑着说:“我已经20岁了,我妈还可以在我的老师、同学面前打我的耳光;他们为了管教我,甚至可以放弃工作,到我身边陪读。你认为这样的父母,我可以和他们谈什么?又能够谈出什么结果?”

咨询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当父母不在身边时,邱峰和我的交流非常直接,他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对每个问题的看法。只要父母一在场,邱峰就变成了哑巴,无论父母怎么哭泣、哀求,他都无动于衷,沉默得像夜空里的一只鹰。

从头到尾,他只对父母说了一句话:“你们为什么不让我自己长大?”

类似邱峰和父母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并不少见。父母与子女之间矛盾的产生,多数缘于父母试图控制子女。子女升学时该选什么学校、什么专业,子女谈婚论嫁时该找什么样的男朋友或女朋友,子女毕业了该寻求什么样的工作,甚至于子女到了生儿育女的年龄时该不该要孩子、怎么带孩子,等等。总之,父母对于子女人生的掌控,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而当你追问父母为何要如此这般地控制子女,答案却不能不令人伤感,因为父母太爱他们的孩子了,爱使父母难以放手。

事实上,中国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普遍存在着一个误区,以为爱孩子就是要对孩子负责到底,就是要彻底掌控孩子的命运,即使当他们已经不再是未成年人,有能力决定自己的未来时。

对于这一点,父母往往有众多冠冕堂皇的理由:我们有丰富的人生经验,我们希望孩子少走弯路,适应社会需要,过上好日子……这种心理让我想起一句印度谚语:鸡不知道蛋的前程,被孵化还是被人吃掉。

每个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路,这是无法预知、无法规划的。就算是通过规划或干涉,可以让孩子过上以世俗眼光看来体面的生活,可父母想过吗,人生的精彩之处在于喜怒哀乐都应该拥有,成功和挫折都应该经历。剥夺了孩子选择的自由,也就剥夺了孩子完整地体验人生精彩的权利。孩子没有选择的自由,也不必承担选择的后果,久而久之,要么让孩子养成不负责任的心理,失去完整、独立的人格,要么像邱峰这样,承受父母的压力到了极限,便通过反常的手段企图脱离父母的控制。

很多时候,爱是一把双刃剑,爱得适度,使人感到温暖;爱得过火,则变成了桎梏。父母之爱也是如此。父母出于爱心对子女的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对子女也会造成伤害。人世间几乎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的,只有父母之爱例外,它的目的应该是分离。父母奉献出爱心给孩子,是希望孩子能够尽快长大,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而不是永远躲在父母的身后。父母只有懂得了这个道理,才能做到该放手时就放手。

还有一些父母通过自己的努力换来了一定的社会地位,他们认为自己成功了,那么老子英雄儿好汉,孩子理所当然要继承自己的衣钵,甚至要比自己更优秀。有这种思想的父母,在教育孩子上就会过分用力,结果往往是欲速则不达。邱峰的父母就是这种思想的典型,他们不明白,孩子不是父母用来炫耀的工具,不一定每个孩子都要成就一番事业。父母如果在这个问题上态度不对,孩子一定会跟着遭殃。父母把无穷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这本身就是一种扭曲的心态,孩子没有责任为满足父母的虚荣心卖命,孩子是父母的孩子,但他还是一个具有独立身份的自然人。

经历了深刻的痛楚之后,邱峰的父母决定,尊重邱峰的意愿和决定,休学一年,今后怎么办,由他自己决定。

父母应该做孩子的路灯和北斗星,而不是拿着一张过期地图,做孩子的船长。在孩子的人生旅途中,父母应该起指导而不是掌控的作用。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的确是为人父母的一门艺术。

大学教育质量与现代大学建设 篇11

一、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认识

教育质量问题既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也是现代大学建设中的一个核心问题, 为此, 我们必须进一步加深对于教育质量的认识。

1. 关于教育质量观。

“德智体全面发展”是我们对教育质量的最权威的认识。但是, “德智体”的内涵是什么?尤其是“德”和“智”的内涵是什么?在不同时期, 人们的认识有所侧重。譬如对于“智”, 多年以来, 一般认为主要是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但如今,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与发展, 则特别强调创新精神和创造力。而对于“德”, 不仅在不同的价值体系中有着根本的不同, 而且在同一个价值体系中也是有所差异的。因此, 在对于教育质量的认识与思考中, 笔者认为当前尤其要重视教育质量标准的研究。

2. 现代大学教育质量标准应该包括专业标准和人文标准两个方面。

既然我们认为大学标准应该包括专业标准和人文标准, 那么现代大学教育质量标准就也应该包括专业标准和人文标准两个方面。其中, 专业标准应该包括知识、能力、创造力、适应性等几个方面, 要使我们的学生达到专业上的“通”。人文标准应该包括道德、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 要使我们的学生达到人文上的“通”。

这里, 所谓教育质量的专业标准和人文标准, 其核心是强调在现代大学的人才培养中要突出为人、为学两个方面。既要传授专业知识, 培养专业能力与技能, 又必须有道德的教育;既要教会学生做事, 又要教会学生做人, 尤其不要偏废学生为人、做人的教育和养成。

3. 对于不同的培养对象和不同培养目标, 其教育质量标准是不一样的。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在高等教育界有一句名言, 即“两个一百分”。它是对本科教育和专科教育而言的, 其含义是只要在各自的层次上办学水平高、教育质量好就都可以得满分的评价。它的前提是“两张考卷”、两个要求。其目的是鼓励各类不同大学、学院办出自己的特色和水平。现在不仅是本科和高职高专两个层次, 而且在本科中又分出了所谓的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 并且还有研究教学型和教学研究型之分。但是, 不管这种分类科学与否, 由于培养对象和培养目标存在差异以及办学定位的不同, 我们应该在坚持专业、人文两个标准的前提下, 教育质量标准也应该有所区别与不同。

二、高等教育质量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虽已步入大众化阶段, 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但还面临许多矛盾和问题, 特别是高等教育质量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1. 前进中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 科学发展观是针对“不惜代价的高速发展”的发展模式而言的。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的前进中所面临的八个方面的困难与问题, 都是与科学发展观不相符的, 是要高度重视和继续认真加以解决的。其中第一个就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 第五个是“思想道德建设有待加强”。“不惜代价的高速发展”属于第一次现代化初期的特征。“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实际上是“不惜代价的高速发展”在资源环境上的反映。“不惜代价的高速发展”反映在思想道德建设上的问题似乎不容易被人们注意到, 其实更加令人担忧。如果越来越多的人只热衷于赚钱, 甚至认为钱比思想、比灵魂、比道德更加重要, 如果“赚钱光荣”成为人们唯一的目标与信条, 如果为了赚钱、为了GDP就可以不顾一切, 那就会使我们的美好家园不复存在, 会使我们的后代丧失道德方向和扭曲价值取向, 其后果不堪设想。“不惜代价的高速发展”的发展模式以及“思想道德建设有待加强”的问题反映在大学, 就是过分或一味追求专业标准, 而忽视了人文标准。

2. 忽视人文标准的主要表现与结果。忽视人文标准的结果是:专业标准既没上去, 思想道德建设也急需加强。

第一, 专业标准没上去。2005年我国高校工科专业毕业生多达533万人, 我国工程教育培养规模居世界前列。但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 (IMD) 发布的2007年《国际竞争力年度报告》的统计显示, 我国工程教育为市场提供合格工程师的能力却很弱。对此,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潘云鹤院士发出“我国工程教育能力缘何世界垫底”的呼声[1]。由此联想到70年前的西南联大, 这样一所转战于穷山恶水之间的战时大学, 孕育了杨振宁、李政道两位诺贝尔奖得主、7位“两弹一星”元勋、171位两院院士;也使人不禁想起钱学森先生最大的遗憾, 中国至今没有建立起培养大师的制度。如果后者反映的是拔尖人才的培养问题, 那么潘云鹤院士的呼声就是对大众化阶段大学教育质量问题的呐喊。

第二, “思想道德建设有待加强”。这更多地反映的是人文标准的问题, 也许是更深层次的问题, 涉及价值观与价值取向, 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所体现的大学的缺失, 尤其表现在道德和价值观以及泛行政化倾向上。其突出表现诸如:一部分教师与学生的学术浮躁、作弊抄袭, 对财富与权力的向往与追逐等等。

三、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在专业标准和人文标准两个方面下功夫

建设现代大学首先要保证和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必须在专业标准和人文标准两个方面下功夫, 尤其是要解决对于人文标准的忽视。

1. 要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与塑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思想道德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 也是我们党对新形势下思想道德建设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建设现代新大学, 就必须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与塑造。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西方价值观念涌入中国, 对中国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由此引起的价值观念冲突问题已成为重大的理论课题和实际问题。我们的大学生也“越来越现实”了, 其价值目标理想主义的价值观正在削弱。同时, 其自我意识、进取精神、成就欲望和自我责任感也在明显增长。

要真正做到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与塑造, 首先要从思想认识上重视起来, 要大讲, 要宣传, 要理直气壮地捍卫我们的价值观、价值取向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要要求管理部门和院系实实在在地去做。其次, 要重点解决好加强师生道德价值观建设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两个问题。

2. 要加强师生道德价值观建设。

坚持教育质量的人文标准必须从塑造正确的道德观开始。目前, 我们的道德建设正处在一种尴尬境界:一方面我们要在“保持东方文化集体行为模式的同时, 扩展公民的内心独立和自由”[3];另一方面人们, 包括我们的学生, 在开始正视并积极追求其个人的价值、尊严和利益的同时, 价值目标由理想向现实转变, 明显带有功利化色彩, 以致一些人在涉及“大我”, 即国家、民族时就失去自我, 而在涉及“小我”, 即自己、个人时却只剩下自我。

工业、农业、国防、科技等物质层面的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是互动的。要实现人的现代化就要实行公民教育, 作为公民的“底气”的人文教育与公民教育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在这里, 德、德性、公德、德育就成为了公民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基本内容。

又好又快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 也是我们的国家又好又快地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 我们应该恪守最基本的道德标准和道德底线;作为一所现代大学, 我们应该教育我们的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要做文明的合格公民;作为一名大学生, 起码应该做到诚实守信不作弊, 尊敬师长有礼貌, 要成为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模范, 以引领社会风尚。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项基本内容之一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即“八荣八耻”,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基本的道德标准和道德底线, 是人人应该做到的, 是应该教育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必须努力做到的。

3.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要加强师生道德价值观建设, 坚持教育质量的人文标准。当前, 高等学校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转化为全体师生员工的自觉追求。

首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包括信仰、理想、精神文化、道德的体现层次性和递进性的完整体系, 既要从“普适道德”做起, 又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师生头脑。所以,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也要体现层次递进的特点, 在守住道德底线的基础上, 突出强调高层次导向。既要坚持以人为本, 尊重个人的价值、尊严和利益, 又要注意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 要把信仰教育作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核心, 倡导有理想、有追求、有信仰的价值判断, 教育我们的学生爱国家、爱人民、爱中华民族, 实现在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真诚的服务中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其次, 要融入立德育人全过程。一是不仅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纳入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材, 而且要纳入整个人才培养计划和全部课程体系中;二是不仅要渗透到从理论到实践、从基础 (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 到专业的各门课程的教书育人中, 而且要成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重要的、不可忽略的任务和内容;三是不仅要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而且是社会各个方面都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三, 要人人积极参与。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专职队伍、基本力量, 理论水平高、知识系统, 应该义不容辞、责无旁贷;此外, 各个专业、各门课程的专职教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最广大的重要力量, 他们与大学生接触最多, 对大学生有潜移默化的教育, 从某种意义来说更具影响力。人人参与还包括大学的各类管理、服务人员, 不仅他们的信仰、理想、精神文化、道德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 而且他们也应该担负起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责任, 特别是学生工作队伍。

(作者系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副校长、研究员, 北京100192)

参考文献

[1]任荃.潘云鹤院士:我国工程教育能力缘何世界垫底[N].文汇报, 2007-09-28.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 2007-10-25.

上一篇:《纸船和风筝》说课稿下一篇:廉政文化进校园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