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课议课活动的反思

2024-07-28

观课议课活动的反思(通用9篇)

观课议课活动的反思 篇1

观课议课活动的反思

观课是发现问题,议课是解决问题。我们的教师在观课时只关注问题,在议课时大多用一系列问题向献课教师进行问题轰炸,献课教师疲于应付。而且,献课教师没有成就感:我在课堂上精心设计的环节,大家怎么不关注?我课堂上精彩生成的东西,大家怎么不议?我的课怎么这么多问题?久而久之会降低献课教师的积极性。

我们在具体议课时,课前分的关注点大家议得倒不是很多,而是就教材的理解与把握,教学环节设计得是否合理议得多,而且教师反映课堂上很难只关注课前的分工,他还想看看献课教师其它的方面,那我们是不是应该要求观课教师重点关注课前分的关注点?

想谈谈“萝卜炖萝卜”的问题。教师要跳出小圈子,站到较高的层面上看观课议课。试想一下,教师大多相同的阅历,雷同的视野,几年难得轮到一次的外出学习机会大小书店也难找到几本专业的理论书籍,在茫茫网海中苦苦寻觅才搜集到一些零星的理论资料,一天繁杂的事务性工作,怎能让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是我们的老师不学习,不是我们的老师不上进,怎么在有限的教育经费中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制约我们发展的瓶颈。

观课议课活动的反思 篇2

一、第一次反思——根据学生掌握情况优化更改目标

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的人类活动。因而, 首先就要确定教学目标, 即上到哪部分作为第一课时。本来课程就包括12个月份和31个序数词的单词量, 还有问答生日的对话, 如果内容再增加, 恐怕学生难以接受。最后我决定先上到Section A 2b部分。重点的内容有: (1) 单词:12 months——January-Decembe r, oridinal numbers——first-thirty-first, birthday, date。 (2) 句子:When is your birthday?My birthday is...的正确日期表达方法。可是经过考虑, 我认为从first到thirty-first共31个序数词的拼写也需要学生掌握的话, 对我校的学生来说比较困难, 便将序数词简化为掌握读音和数字缩写方法, 例如:1st, 2nd, 3rd, 等等。确定了课程的内容后, 我就开始了第一次的课的环节和课件的设计。先确定以12个序数词将一年中的12个月份呈现出来, 并通过读和拼写强化单词的记忆。然后将thirteenth到thirty-first呈现出来。

经过第一次的试课, 我发现了这堂课的一些问题。学生由于在小学里学习过, 有一定的基础, 在读音方面的掌握还可以。但学生对first, second, third等序数词的掌握情况较差。教师所承担的任务是从具体班级的特点和全班学生学习可能性水平出发, 选择教学的结构。根据试课中产生的新的问题, 在组内其他老师的帮助下, 我重新安排了这堂课。由于学生学习的难点在序数词的掌握和表述上, 因而, 我把拼写重新放回了这一课时, 通过拼写来认识读音, 再由读音尽可能掌握拼写, 并且以前三个序数词为导入。再让他们通过以前学习的颜色和价格的对话来练习这些序数词。经过这样一番练习之后, 强化序数词, 并且引出birthday这一词。再由生日展开让学生先猜测我的生日月份, 继而学习month, 从January到December12个月份, 并按照first, second, third等依次排序。最后结合月份和序数词完整表达日期, 以及通过对话、调查等将本课内容落实。

二、第二次反思——确定优点, 兼顾课堂气氛

在上完第二次课后, 我发现单词的拼写呈现的确是有好处的, first, second, third三个单词的读音学生基本上可以掌握, 我决定另外把fourth, fifith, ninth, twelfth, twentieth, twenty-first, thirtieth这些重点的单词也呈现出来, 以方便学生在运用时能看到黑板上的单词, 从而回忆得更迅速。但是同时也有一个较大的问题, 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 整堂课输入量太大, 学生处于一种疲于奔命的状态。要展开有效教学, 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有了这样的一个认识, 我又展开思索:如何能够让学生“想学”?大多数学生已经养成了课前预习的习惯, 况且小学里也学过这些知识, 内容不新奇, 所以我搜索了一首很契合教学内容的歌曲, 歌词内容相当简洁, 可是曲调轻快, 容易学习。我想这肯定会引起学生的兴趣。既然把月份作为激发学生的切入点, 那就先开始教月份的单词, 并且强调单词的拼读法, 让学生在拼读的时候尽可能记住拼写。在31个序数词教完后我设置了一个小游戏, 用糖果作为奖品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游戏是这样的, 在纸上写出31以内的数字。

Step 1:Listen to the months song.

Step 2:Learn about the month.

Step 3:Order the months.

Step 4:Learn other ordinal numbers.

Step 5:Listen and circle the ordinal numbers you hear.

Step 6:Translate the date into English.

Step 7:Guess which my birthday is.

Step 8:Guess famous people's birthdays.

Step 9:Listen and match the names with the months and dates.

Step 10:Listen and note down the dates.

Step 11:Make the dialogues about birthday.

Step 12:Survey your friends birthdays.

Step 13:Report the birthdays you get.

Step 14:Homework.

三、总体反思

虽然结果并不十全十美, 但是整个过程还是让我感受到了备课和课堂的魅力。在这一个星期中, 我和我的同事每天都在做的事情就是备课—上课—听课—修改, 再重复这一过程。这是一个优化教学的过程。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 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 该教学系统的特征, 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 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 (即最优的) 作用而组织的控制。在这过去的短暂的一个多星期中, 我考虑到了方方面面的特点, 把这节课尽我的能力做到了最优化。

在这整个研课、备课的过程中, 结合对教学理论的认识和对教材的理解, 我对课程的内容设置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一节英语课除确定的目标, 还需要在这个目标的基础上设计好课堂的各个环节。首先, 从环节的角度, 先从简单的, 学生有兴趣的入手, 即浅入。层层递进, 以阶梯螺旋的方式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得到充分锻炼, 又不至于过难而让他们望而却步。其次, 内容呈现由单词到词组到句子, 从第一、二人称到第三人称逐步递进。再次, 从单词、词组阅读到段对话再到短文的输出, 一步一步加深。最后, 充分考虑学生的习性, 让他们引起共鸣, 较快速地掌握内容和方法, 以期达到最优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大伟.怎样观课议课, 2008:40.

[2][前苏]尤克.巴班斯基著.张定璋等译.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 2007:69.

[3]陈大伟.怎样观课议课, 2008:45.

学校如何开展“观课议课”活动 篇3

如何实现教师的发展?宏观上讲教师要实现“教:学、研”合一,而最有效、最直接的发展途径就是学校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科学开展“观课议课”活动,为所有教师提供展示交流、快速成长的平台。

陈大伟老师在《怎样观课议课》一书中,提出并详细阐述了“观课议课”的概念,丰富了传统的“听课评课”内涵,并在《中国教师报》上发表文章《“观课议课”的一些实践问题与思考》。进一步从实践操作层面对中小学教师的“观课议课”活动进行了指导,为中小学开展校本研修开辟了一条改革创新之路。

学校层面如何有效开展“观课议课”活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很多学校开展的“观课议课”活动,往往是“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内涵”。缺乏发展意识,缺乏科学规划。我认为作为学校首先应该从自身实际出发,制定教师培养与发展规划,成立学校课堂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师培训培养导师团,在不同的阶段,针对不同的对象,开展专题活动。可以按照以下四个层面进行。

一、基于青年教师培养指导的“观课议课”活动

主要以1~3年教龄的青年教师为培养对象。建立青年教师成长档案,实行目标追踪管理。以教学素质的提高、课程标准的理解、教材的把握、教法的运用等为重点,由教师培训培养导师团对每个青年教师开展“观课议课”活动。先对培养对象进行全面观课,摸清整体基本情况,然后选择重点培训培养对象,根据其学科特点和教学行为特征,对其进行追踪“观课”,再通过议课活动,促进其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基子薄弱学科指导的“观课议课”活动

以历次统考中成绩落后的学科组为指导对象。首先,开展学科教情、学情调查,将统计结果反馈至学科组每位教师,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制定整改计划。其次,由学校指导委员会组织相关人员,对每位教师开展“观课议课”,进行集体“会诊”,作出综合评价,找出制约学科组成绩差的根源和因素,形成整改建议和计划。

三、基于薄弱班级指导的“观课议课”活动

以历次统考中成绩落后的班级为指导对象。首先,对班级从班风、学风、基础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组织班级协作组教师召开分析会,先自查落后原因。其次,由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相关人员,对班级协作组每位教师开展“观课议课”,把课堂教学中教师授课、师生关系、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精神状态、学习风气等作为“观课”重点,每周组织一次班级协作会,除了全体任课教师、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外,选取有代表性的部分学生代表参加,共同分析查找班级成绩落后的原因,制定出提高班级成绩的计划、目标和措施。

四、基干特色推广的“观课议课”活动

学校涌现出的“名师”、“学术带头人”、“骨干教师”以及优秀学科组,是学校的一笔巨大财富,如何使他们的教学艺术、教学特色成为学校的共享资源?“观课议课”活动是一条捷径。学校课堂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师培训培养导师团,应有计划地选择确定出推广对象,然后分阶段开展活动。先由推广对象将自己认为的教学特色用书面形式总结出来,然后学校课堂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师培训培养导师团组织部分人员开展“观课议课”活动,在此基础上大家形成共识,总结出推广对象的教学特色,最后在全校范围内予以学习推广。通过这种方式,既有效地实现了名师带动和辐射作用,又避免了优质资源的浪费。

学习《观课议课》心得 篇4

学习《观课议课》心得1

在讲座之前,老师用几句简单的话介绍了自己,听完她的介绍,马上让我回想到了自己在大学时的老师,我用揉了揉自己的眼睛一看,果然是我大学时的孙改仙老师,她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她那口太谷方言,虽然听着有点困难,但是总觉得有种亲切感。

孙老师主要讲的是教学技能----如何有效观课、评课、议课、教学反思。在前面陈清风老师讲的是教学常规----如何备课、上课。我认为这两节课对我们来说都很重要。我也认真地做了笔记,也想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在我工作的几年中,我其实挺喜欢备课、上课的,可不知怎么地总是不喜欢观课,其主要原因是害怕评课、议课,我也发现这不仅仅是我有这样的反应,有很多老师也和我一样有这种感受。但我们心里面都很明白,让我们在教学上提高最快的方法就是多观课、多评课、多议课、教学反思。听了孙老师的讲解之后,我觉得我们这些老师不愿意做这几样事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它真正的意义所在。不过,我现在也已茅舍顿开、恍然大悟。我明白了观课议课能够改进课堂教学,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比听课评课有一定的优势。我们在观课和议课是一定要积极主动地思考。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由学生的活动中分析与教师教学方面的联系情况;思考如果自己是任课教师,由学生的活动,自己如何的处理教学;观察教学中学生的掌握情况,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信所有的教师都讲过公开课,无论是具有资深的老教师,还是有待提高的年轻教师,公开课似乎就是尽己所能地展示自己的最高水平。为此,历经几轮试讲,反复打磨教案,精心捧出成果。而听课老师,事先对这节课一无所知,临时坐进课堂。一节课观摩下来,首先要对讲课的老师的教学情况依项打分。如果有评课的要求,就会聚集老师来评论一番,或者给予高度的肯定,或者以毁誉参半。这种情况下,上课的老师都表现出很谦虚的样子,之后,就会心里暗暗下决心,不是万不得已,就决不开课了。而且结合我这几年的工作来谈,我也发现了教学反思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虽然他好像是可有可无的,但我认为却是非常必要的。教师通过课常观察,个别访谈,形成性测验等多种方式,及时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反思这些方面,对自己的后续教学有很大的好处。

总之,无论是教学中的那个环节,对我们教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定不能忽视任何一个细节,否则,将无法达到这节课最好的效果,听了这节讲座之后,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很大的帮助的,我也一定要努力把每一个环节做好、做细。

学习《观课议课》心得2

今天,我学习了《有效观课议课》之后,深受启发,使我对观课议课有了明确的认识。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有着本质的区别,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意识上的转变,转变了我很多固有的,消极的思想。从教多年来关于听课评课,以形成了固有的思维定势。听课者认真听认真记就完成了任务,在多人参与的集中评课时没有人愿意第一个发言。即使发言了,也是对问题轻描淡写一带而过。评课者的收获和心得不能得到充分的交流,对于如何解决问题的探究较少。观课议课所倡导的前提基础是授课者和观课议课者是平等的地位,观课时我们不一定要坐在教室的最后,可以坐在学生的旁边,学生自主探索阶段,在小组内合作交流之时,在学生做课内练习之时,我们可以站起来,看看学生们在做什么?了解学生的认知策略,合作意识,性格特征,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观课的老师,可以不必再那么规矩。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看老师的教学策略是否是正确,引导是否得当,组织是不是有效,看学生是不是有兴趣,老师教得是不是有效。观课的目的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要观察对象,而不是观看老师的表演。而是带着共同研究课堂、改进教学,提高自身课堂实效的探究目的一同参与的。观课议课打破了“不想在同事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不愿意自己的工作被别人指手画脚”。也不希望别人来干涉自己的教学”这种“私下默契”的状态,它致力于让所有教师互相观摩教学,直面现有问题,相互坦诚批评,共同商议办法,谋求教学创新,实现共同成长。

观课议课摒弃了传统评课的概括式评价,议课者要作为参与者带着问题和研究方向全程参与授课的全过程。研究的是点而不是面,有很强的针对性。观课议课的人不仅仅是在帮助他人,更是在提升自己并通过集体的智慧解决自身在教学上存在的困惑。观课议课者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要阐明如果我是授课人,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会怎么做,拿出自己的意见。这种思考使观课者不做旁观者,而是置身其中。对“假如我来教,我该怎么教”进行思考,一方面能够让自己在观课中真正有收获,有改变,使观察和研究一节课的过程成为自己学习这节课、准备这节课的过程,从而使议课能够真实地对教学实践产生影响。

我们常说做研究型教师、建立学习型团队、提高有效教学等。这些都可以通过观课议课的形式来体现,观课议课是教师专业化成长道路上的有效途径,因此,我要自觉地积极参与到观课议课的活动中去,使自己在观课议课的同时得到发展。

学习《观课议课》心得3

继续学习的目的就是通过研究和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从教二十余载,经历较多。很多次培训都是流于形式,对老师的帮助不大。8月28日听取了进修学校王长丽主任的学术报告后,我对观课议课有了新的认识:

听课评课不要再流于形式了,不要再“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只听不评”、“你好我好”了。这样的教研有什么意思呢?这样,还不如自己有问题到电脑上查一查来得快。”可是,当面临真正意义上的听课评课的时候,比如评课分等级、评课找问题,我又觉得教学压力实在太大了,没有了安定感,更没有了自豪感。以前总觉得当老师是有成就感的、是自豪的,可是现在,越来越觉得老师难当,特别是课堂教学,越来越不知道该怎么教了,一旦遇到讲课出现问题,被领导批评指责,那心情更是糟糕,情绪很消极,自信心都没有了。和同事们聊一聊,大家都有同样的感受。不可否认,教育的发展对教师来说是个永久的压力,也不可能消除,所以,在这样的压力下,教师的生活、工作负担明显加重,身心疲惫的教师们很少有静下心来专攻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的行为。那么,如何减轻压力,让教师们愿意研究教学呢?陈老师提出了“观课议课”的方法。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不同,它主张充分发挥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改进的功能,以发展性的取向做课,而不是以展示性的取向献课,主张直面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不让老师背有被批判得一无是处的包袱。每一位老师或许都曾有课堂教学失败的经历,甚至还有被评判得体无完肤的经历,其实,作为评课教师,第一要做的就是呵护授课教师的自尊心,每一堂课都不会是完全失败或者完全成功,每一堂课 都有授课教师的心血,那就有可取之处。我们教研的目的是,针对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而不是将某些人一棍子打死,再没有教学的勇气 和热情。对于其中的失误,我们要委婉地说出来。而对一些我们公认的“好课”,我们教研的目的也不是探讨“好在哪里”,而是探讨“为什么这样设计就好”。

观课议课的教研活动就是研讨课堂事实和现象,不针对授课教 师,只针对课堂,探讨原因,研究发展变化的可能性和实现条件。从 这一点来看,就大大降低了评课评人的的利害关系,从而减轻教师的 压力。我们都希望教师们能走向幸福教育,少一些彼此伤害和打击,大家能够共同观察、收集、探讨、研究和改进教学,这才是幸福而有 效的教研。我认为观课议课的首要前提是仔细观察课堂教学情况,收 集课堂教学信息,“坐在学生身边”观察学习效果,这样在议课中才 能根据问题讨论解决的方法。观课时,不仅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心灵感悟和体验,用头脑思考和判断;“观”对观课的老师来说只是形式,而实质是要走向深刻的思考的。

总之,观课议课的教研活动需要改进和学习,在新的理论和方法 指导下,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

学习《观课议课》心得4

教研是教学中必要的活动,教研的目的就是通过研究和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可是,很多时候,教研活动都流于了形式,对老师的帮助不大。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教研活动的效益呢?

我们每周都要进行听课评课活动,这属于教研的一部分。在平时的听课评课中,像陈老师所言的“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只听不评”、“你好我好”的现象屡见不鲜。很多时候,我都在想:“这有什么意思呢?有这会时间,还不如自己有问题到电脑上查一查来得快。”可是,当面临真正意义上的听课评课的时候,比如评课分等级、评课找问题,我又觉得教学压力实在太大了,没有了安定感,更没有了自豪感。以前总觉得当老师是有成就感的、是自豪的,可是现在,越来越觉得老师难当,特别是课堂教学,越来越不知道该怎么教了,一旦遇到讲课出现问题,被领导批评指责,那心情更是糟糕,情绪很消极,自信心都没有了。和同事们聊一聊,大家都有同样的.感受。

不可否认,教育的发展对教师来说是个永久的压力,也不可能消除,所以,在这样的压力下,教师的生活、工作负担明显加重,身心疲惫的教师们很少有静下心来专攻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的行为。那么,如何减轻压力,让教师们愿意研究教学呢?陈老师提出了“观课议课”的方法。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不同,它主张充分发挥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改进的功能,以发展性的取向做课,而不是以展示性的取向献课,主张直面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不让老师背有被批判得一无是处的包袱。

这是我非常赞成的。我想,每一位老师或许都曾有课堂教学失败的经历,甚至还有被评判得体无完肤的经历,其实,作为评课教师,第一要做的就是呵护授课教师的自尊心,每一堂课都不会是完全失败或者完全成功,每一堂课都有授课教师的心血,那就有可取之处。我们教研的目的是,针对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而不是将某些人一棍子打死,再没有教学的勇气和热情。对于其中的失误,我们要委婉地说出来。而对一些我们公认的“好课”,我们教研的目的也不是探讨“好在哪里”,而是探讨“为什么这样设计就好”。

观课议课的教研活动就是研讨课堂事实和现象,不针对授课教师,只针对课堂,探讨原因,研究发展变化的可能性和实现条件。从这一点来看,就大大降低了评课评人的的利害关系,从而减轻教师的压力。我们都希望教师们能走向幸福教育,少一些彼此伤害和打击,大家能够共同观察、收集、探讨、研究和改进教学,这才是幸福而有效的教研。

那么,如何做好观课议课呢?

观课议课的首要前提是仔细观察课堂教学情况,收集课堂教学信息(事实和现象),“坐在学生身边”观察学习效果,这样在议课中才能根据问题讨论解决的方法。

观课时,不仅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心灵感悟和体验,用头脑思考和判断;“观”对观课的老师来说只是形式,而实质是要走向深刻的思考的。

议课与评课不同,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大家一起探讨问题,研究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更好的方式和方法,而评课是简单的下结论,多数情况下仅只是一方的结论。所以,简单来说,议课是写问号,评课是写句号,二者的内涵和外延,前者更丰富深刻和有效。

不论哪种形式的教研,都要有自己的主题,不能泛泛而谈,要针对一个问题或者现象,做到透彻而细致地分析好和解决。正确的方法都未必是一种,但是追求民主、平等和鼓励的人文性教研是当前教研的总趋势。

学习《观课议课》心得5

这些年来,我校一直组织学校教师参与课堂演讲活动,并多次进行了听课评课,我的思维一直停留在传统的听课与评课中。而在本次培训活动中我受益匪浅,什么有效观课议课,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谓的听课与评课吧,使我对有效观课议课有了新的认识。

1、有效议课以平等对话为基础

议课的本质是参与者围绕课堂上的教学信息进行对话交流,通过对话理解对方,理解教学,并探讨教学实践的种种可能性。有效议课重在参与,重在引起参与者对话交流,在参与中促进参与者思想。

有效议课需要平等交流的基础。我认为,教学活动具有无限丰富性和多种选择性,在复杂的课堂教学活动面前,教师都必须抱有“我们未必了解别人”、“我们未必正确”、“即使我们正确,正确的方法也未必一种”的谦逊。

在平等交流的议课过程中,既要克服参与者消极接受评判和批判的“小媳妇心态”,唯唯诺诺,防止自我省略与自我删除。又要防止采取高傲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非合作态度,惟我独尊。自信而不封闭,虚心而不盲从。

2、有效议课是基于教学案例的讨论

议课是对案例中的困惑和问题进行讨论,并商议解决办法。

对于运用教学案例进行案例讨论的程序,我觉得应该有这样的建议:第一步,观课教师描述蕴涵困惑的教学故事,使讨论建立在课堂现象和事实的基础上;第二步,观课老师在不说出自己结论的前提下,提出困惑听取授课教师的解释,给授课老师以陈述机会,从而更好地理解授课教师;第三步,授课教师征询案例提供者的意见,让观课者的思考得以表达;第四步,参与者对彼此的意见进行思考和讨论。

3、有效议课需要“同在共行”的立场和方式

对于议课中的立场,我觉得参与者必须有“同在共行”的立场、思维和表达方式。议课中的“同在”就是不把自己当成局外人,而是设身处地,站在另外一方的立场将心比心地同情对方,理解对方。“共行”就是把授课教师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共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共同进步。

4、有效议课要致力推进有效教学

钟启泉先生认为:“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的效益在于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观课议课追求有效教学,主要有这样三个方面的设计和实践:

首先,在思想上坚持以学论教。以学论教,就是以学考察教,以学改进教。它强调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焦点,以学的方式讨论教的方式,以学的状态讨论教的状态,以学的质量讨论教的水平和质量,通过学生的学来映射和观察教师的教,通过以学论教,实现有效教学。

其次,在路线上从学习效果入手。与“教师的教育假设→教学设计→课堂上教师教的行为→学生学的行为→学生学的效果”教学路线不同,观课议课的“以学论教”采用一条逆向路线:从学的效果考察入手,思考学生应有的学习行为;再从如何引起学生学习行为思考教师应有的教的行为;从此反思原有教学设计和教育观念的合理性,在反思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设计。它强调议课要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状态,紧扣教学效果,探讨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

再次,在方式上要求到学生身边去。“到同学身边去”是观课议课的一个基本要求。“到同学身边去”的主要作用当然是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活动,附带的作用则是帮助和指导学生的学习,对授课教师的教学实施配合、进行帮助。这种参与,有利于培养参与者彼此的合作精神。了解学生另外的方法是请学生提供课堂教学的信息,提出改进课堂教学的建议。

5、有效议课要致力发现教学中的关系和可能

杜威曾经说:“一个孩子仅仅把手指伸进火焰,这还不是经验;当这个行动和他遭受到的疼痛联系起来的时候,这才是经验。从此以后,他知道手指伸进火焰意味着烫伤。”就是说:仅仅有“手伸进火里”的行动,和“手被火烫伤”这些尝试和经历,还算不上经验;只有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行动和行动结果的联系

学习《观课议课》心得6

认真学习了《观课议课的准备》这一节的内容之后,让自己思考了很久的是其中的一项:观课议课的参与人员。

专家讲:参与人员可以有专家、领导、家长、老师、学生……,那么要精简的话,首先是简家长,其次是简领导、简专家、简学生,最后剩下观课议课的主体——教师。而这个主体中同学科(甚至同年级)老师人多共同语言多,可以参与观课议课。象我们这种小特科的教师还是渴望跨学科观课议课的。首先,我们小科教师为数少,参与的人员与课程都比较少,学习的机会就比较少了。其次,我认为共同语言多有利于深入研究,不同语言多却有利于开阔视野,取长补短,除了具体教学内容,毕竟学科间还有很多可以互相启发和借鉴的东西。其它学科的教学风格、教学模式我还是都可以拿来借鉴的。所以我也真诚的希望学校不要将语、数等大学科搞成学科式教研,而把我们小科教师拒之门外。

“如果只有我一个人,怎么办?只要不坠青云之志,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坚持观察、反思、改进,“人人可以为尧舜”!”同意此观点,但我会很寂寞、很无助。

学习《观课议课》心得7

月底,寒意未浓的初冬时节,我很荣幸地参加了二七区进修学校组织的成都培训学习。著名的教育专家陈大伟副教授为我们奉献了一场精彩的讲座《观课、议课的变革与实践》。

陈老师首先阐释了自己对观课、议课的认识与理解。何为观课、议课?“观课、议课是参与者在观察课堂教学活动及影响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和有价值的课堂现象进行的对话与交流。”陈老师认为观课、议课的核心理念之一是服务、尊重和关怀教师。陈老师用议课代替我们平时所说的“评课”,这本身就体现了对上课教师的尊重。尊重教师的实践处境、实践方式、专业权利和自我发展,通过议课帮助教师实现共同的提高和成长。核心理念之二是促进思想,培养专业思考者。同行之间通过观课、议课实现思想的交流和智慧的碰撞,进而使每个参与者的思想都得到提高和促进。这不仅是观课、议课最大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也是教师、教育教学最核心的意义所在。优秀的教师不单单是思想的提供者,更是思想的促进者。正如陈老师所说,会思考的生存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生存,所以我认为教会学生思考应该是教育的重要目标。对于教师来说,思考不是观课、议课的终极目标,思考之后去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从而实现教学水平的提高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陈老师反复强调人因思而变,主张教师应该形成思考研究的生活方式:观课、议课、思考、改变。

作为一名教师,观课、议课是教师的工作或者说生活内容之一,所以我们学会观课、议课。那么,如何观课、议课呢?首先,我们应该明确观课、议课的对象和目标。关于对象,陈老师总结为三点:教师、学生、教学凭借,具体来说就是教师的教学状态、教学能力和教学策略;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能力和学习策略;教学凭借包括内容合理、手段有效和时空合宜。陈老师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管理时间、空间,他建议教师在一节课中10分钟内要至少用目光扫一遍全体学生,一节课中要至少到学生中间去一次,陈老师主张理想的课堂愿景是以人为本,课堂应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的生活质量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

如何实现有效观课是陈老师讲座的重点,在观课中发挥教学的洞察力,洞察学习效果与教学行为的关系,坚持以学论教、追求有效教学,洞悉教学行为背后的伦理、价值、经验理论、思维方式等,发现其策略、方法。陈老师以电影《超脱》为例,以观影、议影类比观课、议课,给出了四种有效的教育方法,即价值澄清、理解宽容、传递善意、发现优点。这四种方法中价值澄清是最重要的方法,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意识到你教的知识对他有价值和意义,否则,学生会无情地用脚做出投票。

关于议课,陈老师认为所有的课堂参与者都是学习者,每个人要尽量做到知无不言,观而不语,道义何在?每一个参与者都应在坦诚的交流中共同研究,积极进行反问和对话,才能促进共同的进步和成长。

观课议课体会 篇5

当阳市窑湾小学

叶明友

以往评课婆婆太多,献课者苦累不说,评课时只能听喝,一肚子委屈向谁诉说。听听网上同行怎么唠嗑:‚‘我工作时就怕领导听课评课——就跟挑刺似的。’、‘我看你不顺眼就听你的课’、‘我们这里听课一般就是要整人’、‘就是找你的碴’、‘在很多学校,领导就是天,她说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你一辈子都翻不了身。’‛这样的教研氛围,教育改革怎能高奏凯歌?相信所有教师都作过公开课,无论是作为有待提高的年轻教师,还是具有示范意义的资深教师,公开课似乎就是尽己所能地展示自己的最高水平。为此,历经几轮试讲,反复打磨教案,精心捧出成果。而听课老师呢,事先对该课一无所知,临时坐进课堂。一堂课观摩下来,首先要对该老师的教学情况依项打分。若有评课的要求,则聚集老师来评论一番,视该老师情况而定,或者给予其高度肯定,或者以毁誉参半,或者以‚仅供参考,很不成熟‛的旗子下提出批评意见。上课的老师一律是谦虚的,谦虚之后,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不是万不得已,就决不再开课了。

观课议课的春风来啦,‚观‛是选取案例,‚议‛是对选取案例的讨论和分析。‚观课议课‛的主题可以预先研究和准备。在观课的过程中,大家就能有所选择地,把该观察的东西观察得仔细一点。为了避免预定的问题和现象在课堂观察时扑空,预先确定的主题就要有一定的普遍性。因为课堂教学发展变化具有不确定性,所以还应该承认主题生成,鼓励老师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课堂,研究课堂,并把自己对课堂教学的理解通过对话交流的方式与大家分享。

‚议课‛和以往‚评课‛的最大区别有两点:一是‚议课‛者并不完全是从旁观者的立场来评论上课教师,而是把自己融入课堂教学中去,以执教教师的角度来观察和思考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二是‚议课‛者与执教者是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交流,是‚议论‛式的而不是‚评判‛式的。所以,这种方式不但适用于有专家参与的指导性议课,也适用于校本教研中的教师互相观课的同伴交流。‚议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上课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深入的反思,总结并提升实践经验,对课堂上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探讨和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办法。观课时必须做到:第一,需要观察课堂上发生了什么,观察的对象不仅有教师,而且包括学生。第二,我需要推断执教老师的教学行为背后的想法,需要判断执教老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需要思考效果与行为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第三,要思考:假如我来执教,该怎么处理。第四,要思考:在议课时,我需要交流什么。别人让你看了他的课,你有了思考和进步,感谢当然是应该的,但感谢的方式不是嘴上说,而是拿出行动——真诚地交流对对方有价值、有帮助的意见,帮助对方成长和进步。在具体话语结构上,大家比较普遍地接受‚假如你来教……‛‚假如我来教……‛

今后可以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议课‛的实践探索:

一、对于课堂教学中成功的亮点,请上课老师叙述自己的设计意图,在课堂教学的一刹那的想法,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在教学时怎样想到采用这种策略的,过去是否遇到过类似情况,是怎样处理的。然后由观课老师们议论,这样做‚得‛到了什么,是否‚失‛去了什么?大家对执教老师的方法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意见的建议。从而起到了提升实践经验的作用。

二、对于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如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教师讲解中的存在的问题,师生交流中‚卡‛住的问题(特别是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有新颖的想法但思维还不完备,老师却轻易地否决了学生的想法——这是比较严重的问题),请执教者谈自己当时的想法,所采取处理方法的依据,反思可能导致的正反两方面的后果,及今后如果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将如何处理。观课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这一问题的产生及处理结果作出初步的判断,与上课老师一起协商,形成解决类似课堂问题的设想或方案。观课议课它虽然不是什么灵丹妙药,包治百病,但可以激活教师的反思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观课议课学习心得 篇6

认真学习了《观课议课的准备》这一节的内容之后,让自己思考了很久的是其中的一项:观课议课的参与人员。

专家讲:参与人员可以有专家、领导、家长、老师、学生……,那么要精简的话,首先是简家长,其次是简领导、简专家、简学生,最后剩下观课议课的主体――教师。而这个主体中同学科(甚至同年级)老师人多共同语言多,可以参与观课议课。象我们这种小特科的教师还是渴望跨学科观课议课的。首先,我们小科教师为数少,参与的人员与课程都比较少,学习的机会就比较少了。其次,我认为共同语言多有利于深入研究,不同语言多却有利于开阔视野,取长补短,除了具体教学内容,毕竟学科间还有很多可以互相启发和借鉴的东西。其它学科的教学风格、教学模式我还是都可以拿来借鉴的。所以我也真诚的希望学校不要将语、数等大学科搞成学科式教研,而把我们小科教师拒之门外。

“如果只有我一个人,怎么办?只要不坠青云之志,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坚持观察、反思、改进,“人人可以为尧舜”!”同意此观点,但我会很寂寞、很无助。

观课议课效度研究 篇7

关键词:观课议课,效度,课堂教学

观课议课是教师围绕课堂教学所收集的课堂信息, 对课堂教学的诸多环节研究、反思的过程。教研活动始终离不开课堂教学这一载体, 离不开教师观课议课这一重要活动。观课议课作为教研的常规活动, 可促使教师反思教学, 是提升反思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式。教师对观课议课的认识, 体现了教研的态度, 影响教师观课议课的能力, 而最佳的观课议课方案的设计决定了教研活动的效度。

1 明确“四维度”是提高观课议课效度的标尺

观课议课的要素应包括教师、学生两个大方面。具体可分为四个维度。即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教师教学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机智、学习监控、教师语言等视角。学生学习包括学习方式、学习方法、学习状态、思维表现、学习效果等视角。课程性质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视角。课堂文化包括课堂民主、互助协助、思维创新、情感关爱等视角。观课议课要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观课议课效度首先要明确目的, 从教师和学生互动行为的核心环节入手, 帮助教师认识教学行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联系, 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 并提出教学设计的改革方案, 最终实现教师专业素质, 课堂效率的大幅度提高。

教师的课堂教学在四个维度中占据重要地位, 提升观课议课的效度, 要特别关注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它像一根指挥棒影响学生的求知热情。教师灵活实用的教学方法能启发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观课议课中要特别关注教师组织教学的能力, 优秀的教师能抓住知识主线, 组织严密, 重点突出, 有讲有练。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学习现状灵活调整教学计划, 高效组织教学活动。

2 操作“三步曲”是提高观课议课效度的保障

第一步, 确定科学的观课议课主题。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学校应积极创造有利于观课活动开展的氛围, 建设良好的观课文化。主题是课堂观察的灵魂, 观察视角的选择至关重要。观课议课的主题确立主要取决于观察目的, 组织者应根据教研活动的需要观察视角, 再分配给每个观察者。确定主题要充分发扬民主, 教师把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产生的疑惑梳理出来, 提交给教研组。组内成员一起进行问题的筛选和提炼, 确定有研讨价值的主题, 保证了观课议课的方向性和实效性。

第二步, 做好详实的课堂观察记录。以往的听课记录, 教师常常是“胡子眉毛一把抓”, 从上课到结课, 像流水账一样记录下来。这样没有重点的泛泛记录, 当然不利于教学反思、诊断和研讨。提高观课议课的实效, 要求教师围绕研讨主题选择课堂观察对象和观察点, 并进行相关的记录。这些记录将作为进一步研讨的实践材料和事实依据, 作为教学跟进的参照和对比。

第三步, 组织民主的观课议课反思。每一位参与观课活动的教师都准备大量的素材, 有深度和广度的思想交流, 帮助与会教师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所提升。他们会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发展已达成的共识。课堂评价应遵循多维性、过程性、真实性和发展性的原则, 以果溯因。参与观课议课的教师要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做出客观的课堂评价, 概括出被观察者的教学特点和主要问题。

3 实施“两策略”是提高观课议课效度的方法

实施观课议课使用的观察表要遵循效度和实用性两个标准。所选择的观察指标不仅要全面地揭示我们所要观察的内容, 还要便于速记, 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具体策略与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密切相关。

策略之一是“以小见大”。即放大细节, 深刻分析。缺乏深度的解读不能真正触及科学的教学理念, 缺少专业解读的结论缺乏说服力。在进行课堂观察的时候应注意对教学细节的描述和放大, 捕捉细节要“眼尖”, 重现细节要“客观”, 解读细节要“科学”。深刻审视教师的教学行为, 将鲜活的教学资源加以挖掘放大, 从而捕捉到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在反思、重构中促进教学行为的变革, 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策略之二是“由此及彼”。即透过现象, 折射理念。作为教师个体来说, 学识和经验是有限的, 有必要通过剖析课堂教学, 解读隐藏在教学现象背后的先进教学理念, 并吸收借鉴。观课议课应把握教育教学发展的前沿, 具有前瞻性, 研讨的中心问题必须有普遍性。观课议课中提出的建设性意见, 为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提供了方法指导。观课议课也要关注特殊性, 教育理念见之于教育实践, 要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地、历史地统一。

4 推行“一方案”是提高观课议课效度的途径

同课异构的基础是“同课”, 同教学内容, 基本一致的教学目标, “异构”则是教师的教学设想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同课异构实质是不同教师针对同一教学内容, 立足于各自教学经验, 遵循教学的科学规律, 在同伴的帮助之下, 最大限度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 进行创新的教学构想, 付诸实践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以期优化课堂教学。

俗话说“没有高山显不出平地”。提高观课议课的效度要博采众家之长, 不能以点概面。教师既要从多节课大的环节进行对比, 也要从小的细节进行对比, 在比较中发现异同。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认识经历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建构过程。力求“同中有异, 异中有同, 共构精彩”。教师要以主体者、反思者、改革者、实践者、发展者等多重身份投入观课评课活动, 自主性、创造性地对原课堂教学进行创新再设计, 形成学生喜欢学的、教师擅长教的最佳教学方案。

观课议课不是打分、下结论, 而是教师研究教育教学规律的平台, 目的是为教学活动出谋划策。教师根据课堂观察搜集的信息, 借助理论指导和同伴互助, 围绕研修主题进行反思, 不断提高观课议课的效度, 做到“目中有人, 以理服人”, 观课议课活动才会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实验田”。

参考文献

[1]陈瑶.课堂观察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1]陈瑶.课堂观察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在观课议课中改善自我 篇8

应该说还没有说够,改变远不止这些。前不久,我在网络上观看了一位朋友上《金钱的魔力》的师生对话。听着听着,自己就有了一些不一样的想法。

《金钱的魔力》选自马克·吐温写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选文讲述 “我”到裁缝店买衣服时,先遭到冷落,而后因拿出百万英镑的大钞又备受尊重的故事。作者通过神情、动作和语言描写刻画了裁缝铺老板和伙计以钱取人、金钱至上的生存方式和生活状态。从文字上看,作者对这种人生态度和方式持讽刺批判态度;执教者引导学生学习语言、领悟作者,也向学生渗透了这样的讽刺和批判。

我不一样的想法是,在讽刺裁缝铺老板和伙计以钱取人、金钱至上的言行时,是不是可以多一种视角,那就是对在社会底层艰难生活的人多一些理解?从而知道世界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没有违法,但在为钱而卑微地生活,在过着他们自己或许也不想过的无尊严的生活,他们值得同情。当然,理解他们不是赞同他们,也不是鼓励这样的生活。而是我们自己要看到人生的复杂性、多样性和艰巨性,意识到这种生活需要改善,自己要避免这样的生活,去思考、追求更值得过的生活。

这种批评似乎是在吹毛求疵,但自己就是在这样想。检视自己的视角和想法,发现也受观课议课影响:观课议课强调彼此接纳和理解,要理解和尊重彼此的处境、动机和意愿,这里是把理解尊重不同执教者的教育选择,迁移成了理解不同生活处境下的人生选择;另外,观课议课不主张对别人的教学指手画脚,而是在观察和研究中审视、规划自我,迁移到到阅读文章和讨论教学上,就不是去参与嘲讽底层人的生活,而是以此反省和规划自己,“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我很欣喜自己在观课议课中的改变!

以上是在我的QQ上贴出的自己的一篇短文。当文章贴出后,一位一起观课的老师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大伟教授的观点我既赞同,又反对。站在老师的角度,我赞同你的解读。站在教材和学生的角度我反对你的解读。我们老师站上讲台是教语文,不是教课文。一篇文本被编者放入某一册的某一个单元时,就赋予了它特定的使命,我们用它,是在发挥它的特定作用,而非对一篇文本作多角度地没有目标地深入剖析。多元解读是好事,但最后目标确定还得依据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和教材所赋予各文本的承载点才行。”

我有这样的回复:“可能我定位于教人而不是教课文、教语文,也不太受年段目标的约束。我想,如果我们对今天社会中出现的种种歧视、种种冲突心存忧虑,对社会的未来有所担忧的话,我们就不能不在教学取向上有所调整。另外,对于作者的观点、编者的意图,我们不能任性胡为,也不能无所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批判作者,建构自己。”

另一位朋友则说:“真的很矛盾,有时候语文课容易上成品德课,专家会说缺了语文味。但情感态度价值观里又有明确要求。”

我的回复是:“关键是心中有教学生的意识,有了这样的意识,处理不必大张旗鼓,只需问问学生‘你对故事中裁缝和伙计的言行有什么看法,然后适当交流即可。”

(作者单位:成都大学师范学院)

责任编辑 敖小英

有效观课议课论文 篇9

题目:观课议课的定义和文化标识

单位:西九吉乡西石槽中心小学 姓名:董安宅 编号: 841170201

431

观课议课的定义和文化标识

一、观课议课的定义

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研修活动。

观课议课是一种研修活动。研是对问题的研究,目的在于认识实践中教育活动诸种因素和诸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并用取得的认识成果改进实践,提高行动的质量和水平。修是修养,“修以期其精美,养以期其充足;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育熏陶”,目的在于自我充实和完善。研修是什么呢?从目标上,它是问题解决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统一:一方面以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抓手,以参与问题解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把问题解决的过程变成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另一方面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前提,通过教师专业发展实现教育教学问题的最终解决。研修是“成人”与“成事”的统一,让教师解决自己的问题,让教师在解决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从终极目的看,观课议课就是为了人的幸福,一方面通过改进教学,提供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幸福成长,另一方面通过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教师的幸福生活。

二、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的关系

曾经有朋友提出“用观课议课取代听课评课”的说法,我不太赞成这样的理解。听课评课与观课议课并非一种非此即彼的关系,犹如铅笔与毛笔,各有各的表现力,各有各的使用场所:评课适合用在需要作出课堂教学评价的时候。比如,学校实行绩效工资了,就需要对课堂教学水平通过“评”的方式分出等 第;要解决其他涉及选人和判断人的问题,评课也是一种合适的方式。所以,评课不会消失,也不会被取代。

如果需要研究课堂上的问题和发展教师,则“议”的方式更好。在《静悄悄的革命》中,佐藤学有这样的观点:“研讨教学问题的目的绝不是对授课情况的好坏进行评论,因为对上课好坏的评论只会彼此伤害。”与听课评课比较,观课议课主要适用于日常的教研和教师培训活动,学校是最适宜的场所,教师是其中的主体和主角。日常生活性、普遍参与性,这既是观课议课的主要特点,又是它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从这种意义上讲,在校本的基于研究和改进的教研活动中,观课议课可能会成为方向和趋势。而且我相信,在通过观课议课获得更高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以后,参与赛课也就更容易取得优秀的成绩,这会是观课议课对评课活动的一种贡献。

但我必须承认,观课议课提供的只是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方式和途径,它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在实践中完善。同时,尽管这种方式和途径与现在的评课比较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但这种方式的运用效果却取决于运用者的水平。犹如原来大家只用铅笔,现在多了一种毛笔,虽然教给了磨墨的方式,教给了握笔和用笔的方法,但是成为画家、书法家,还是只会在自己脸上画花猫,则完全看自己了。我想说的是,对于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寻找观察的角度,找到解决和引起讨论的方法,委实不是一朝之功。

三、观课议课和课堂观察的关系

课堂既有科学性,也有艺术性。研究课堂教学时偏执一端无疑是片面的,最好的办法是恰当好处地兼顾,但这只能是一种理想,在具体实践中总会有所倾斜。在科学和艺术的权衡中,观课议课更靠近艺术的一侧。这样,在研究课 堂教学中,我没有走条分缕析的科学分析道路。在看重具有意义的情境和故事,看重师生的状态和感情的前提下,观课议课大致是走整体感悟课堂的道路。齐美尔说:“在连接两只眼睛的直线上,目光承载着自己的个人人格,自己的心情,自己对对方怀有的冲动。”对于他人目光的解读,观课议课采用的方式是将心比心的整体感受和领悟。

四、观课议课的文化标识

文化的内在核心是价值观念,外在表现是行为方式。“标”的作用在于指示和引领,“识”的作用在理解和改进。

1.人际“和”。“和”意味着和谐,它是差异中的谐动和一致;“和”还意味着和睦,彼此在友善和关爱中共生;另外,“和”也是合作,不仅意味着共同担当,也意味着在活动中互相帮助。这样,“和”是一种方式、一种氛围、一种力量,也是一种境界。中国古代哲学特别注重和谐,不仅以自然和谐为真,人际和谐为善,天人和谐为美,而且把和谐作为人生的幸福境界和价值追求。我们把“和”看成观课议课活动生长课堂教学研究质量和效益的土壤,也把它看成观课议课试图达成的一种境界。

从目标动机看,“和”强调参与观课议课者心往一处想,并为同一个目标共同努力。观课议课是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和平台,理解教学、改进教学、创新教学的对话交流活动,它的主要目标不是对已经发生的课堂教学进行判断、作出结论,而是为了让参与者思考和研究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如何上出更加理想的课。它是参与者自我成长和帮助他人成长的目标整合,是自助、他助和助他的互动和统一。有效的观课议课,参与者需要建设和发展一种“互相培养的合作性同事关系”([日]佐藤学)。从参与者的行为方式看,“和”意味着对在场他人的理解、尊重和保护。这种理解和尊重体现在尊重他人的发言和观点,理解他人的处境和立场,欣赏他人的思考和创造,在对自身经验保持开放中接纳他人,给他人机会以成全和成就他人,保护彼此参与观课议课、讨论教学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求“不同”。在《论语》的“和而不同”中,“不同”指在与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时,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不盲目附和与苟同。“和”并不是同质,也不是没有差异,而是要尊重不同和差异。从语言学上讲,和谐来自音乐,音乐即是不同的声音“和”在一起,没有音调的差异和变化,声音就会因为单调而失去动听之感。从这个意义上讲,和谐与同一性是相对的,它是要求有差异的,是“不同”的。

“不同”在观课议课中意味着参与者的独立思考,承认彼此的差异性,鼓励参与者发出“不同”的声音,尊重“不同”的方式,理解“不同”的表达,接受“不同”的结果,在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对话交流中激发人的创造性和超越性,它强调尊重和张扬人的理性和自由精神。

求“不同”,首先基于对课堂教学本质的认识和理解。一方面,教学受多种因素影响和控制,具有发展变化的多种可能,没有唯一。另一方面,教学改进并非仅仅是认识问题,而是一个以认识为基础的生活改进问题;教学活动对教师具有生命价值和生活意义;生命价值的存在和选择、生活意义的获得和创造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基于生活的特殊性,需要给“不同”留空间,需要存“不同”。求“不同”意味着议课的目标不是在不同意见中求“一”,而是在现有课堂的“一”中探讨出“多”的可能来。“多”的价值在于既为参与者的自由选择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参与者的自由创造留下空间。从实际效益看,单一性是生机和活力的杀手,有碰撞的思想交流才能产生新的思想火花,才能产生新的智慧。只有用不同的观点和经验,才能刺激和引起对原有经验的反思。观课议课的效益源于相异的信息刺激,和由此激荡的讨论、反思。

从参与者的行为方式要求看,一方面要有“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的责任,另一方面又要有“不同意你说的话”的权利。在尊重他人的同时,参与者又要尊重自己,在议课时自信而不封闭,虚心而不盲从。

3.致力“思”。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思想的苇草”。本质上,人因思而变。与评课多用句号比较,议课强调多用问号。句号用作陈述和评定,问号引起对话和反思。强调用问号,一方面是强调通过询问互相理解,使议课建立在彼此理解的基础上;另一方面是为了促进参与者不断思想,把思想从习惯的名词用法激活为动词状态。

思想用做名词与用作动词的区别,是议课中“他思”与“我思”的区别:在思想作为名词的时候,议课中的教师处于接受和消费他人思想的被动状态;把思想激活到动词状态,就是让参与者置身其中,以更加自觉而主动的方式关注和反思自身的教学观念、作为和效果。强调“我思”的重要性,一是承认和强调“我”的独特价值;二是未来的“我的教学”需要“我”——而不是议课中发言的他人——来执行,对“我”自己负责需要“我思”;三是“我”的教学毕竟具有“我”的独特性,“他思”并不能真正解决未来的难以预料的“我”的问题,“我的教学实际”需要“我思”。

观课议课促进教师思想,首先是尊重教师思想的权利,为参与者的思想活动留下空间;其次是以参与者的思想过程谋求和实现议课的质量和效益,在彼 此理性争辩中思考和谋求更加合理而有效的教学;再次,议课的任务还在于培养教师思想的责任,促进教师成为反思性实践者。我们坚信,在自觉而主动地关注和思想自己的处境、现状、角色、使命和前途以后,教师将发现更加幸福快乐的人生道路。

教师成长离不开思想,观课议课质量源于有效思想。从波斯纳的“教师成长=经验+反思”中,我们认为,成长中的思想有“获得经验之思”和“反思经验之思”。“获得经验之思”是认识行动和行动结果的关系,建立彼此之间的联系,并以这种对关系和联系的认识去规划和设计未来的行动。以获得课堂教学经验为例,对自身课堂教学中教育观念、教学设计、教的行为、学的行为、学的效果之间的联系和关系的思想是获得直接经验的途径,观课活动中对他人教学中这些关系的思想可以获得间接经验。“反思经验之思”的对象指向经验,在“反思之思”中,经验者对经验的依据、经验的过程、经验的结论进行深入的、持续的、批判性地审视,从而超越原有经验可能的狭隘、浮浅和错误。促进这种反思,需要其他经验的引发和刺激,实现这种超越,需要其他经验的映照和比较。议课意味着他人经验的参与,在彼此以相异的经验进行交流和对话、超越实现自身经验的议课过程中,参与者实现的是“反思经验之思”。

4追求“诗”。“思”是人的生存方式和手段,“诗”是人的生活目标和归宿。我们认为,“诗意”生活是一种富有理想和希望的生活,是一种顿悟自身当下处境并由此而自由创造和不断超越的生活,是一种超越世俗功利欣赏转而欣赏自身创造力量的审美生活,是一种因为创造和超越而享有愉悦、丰富和充实的自由精神生活。

课堂教学是教师永远未完成的一种创造。坚持这种发展开放的课堂教学观,观课议课以“思”为基础,促进参与者为未来教学而创造,在自由创造中追求诗意生活:因为课堂永远未完成,所以对现状永远不知足,对课堂教学永远有梦想和希望,对美好生活永远有追求和行动„„因为教学是创造,所以,需要激发和放飞想象力,让未来充满希望;需要鼓励和支持,让精神更加自由,让明天的生活在自由创造和超越中更加美好!

上一篇:测绘工程专业自我鉴定下一篇:我的动物作文400字初一优秀说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