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议课活动

2024-06-15

评课议课活动(共10篇)

评课议课活动 篇1

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效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评课议课稿

我有幸听了唱老师上的一节生动有趣的公开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获益匪浅。对于唱老师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课,我想作一个简要的评议。唱老师扎实的语文功底和开阔的思维方式从他的课堂教学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从他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模式也可以看出这位老师的教学理念,紧密地与新课程改革结合起来。以新的课改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以自己的教学行为来诠释自己的教。

唱老师语文功底深厚,教师语言丰富、优美、感染力强。既求新又求实,充分突出了文言文教学中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读中悟。教师充分体现了参与式教学的理念,运用了朗读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分析课文层次清楚、循序渐进,使学生在教师的步步引导下深入理解了课文,把握了文章的主旨。

一、课前备课准备充分,导课精彩,使课堂更具有语文味。

用一组赞美春天的优美的排比句创设情境,再用“美国阿拉斯加自然保护区银狼逐鹿”的故事导入新课。这个导课新奇、精彩,既切合文中对月色的描述,又为下面理解苏轼的情趣、突破本课的难点埋下了伏笔。这个导课可以总领本课内容与主旨,高屋建瓴,实在精彩,可见唱老师课前充分的准备及对文本透彻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立足一个“准”字。

根据课标要求,上好一堂课,要凸显这堂课的“三维”价值,谋求“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这节课,唱老师确定的教学目标有三个:

1.学生资助研读文本,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翻译课文,掌握一些字词的特殊用法。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分析文章层层推理的论证方法,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唱老师将教学目标分散开来,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分为四个模块,逐一完成各项学习目标。

三、教学流程思路清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这节课教学思路的设计符合教学内容的实际,符合学生的实际;有一定的独创性,给学生一新鲜的感受。故事导入,创设情境——确立目标,明确重点——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总结全文,积累学法——课后整理,积累素材。整个教学流程能把欣赏文章的权利下放给学生,努力打造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纵观这一节课,老师能很好地把握“导”的尺度,努力把欣赏文章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课堂学习的主人,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创造力不论把握情节,给学生以课堂展示的机会。引导学生解决了本文的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了课文,把握了文章的主旨。

四、紧扣教学内容,以读促学,多媒体辅助教学。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篇文言文,就文言文教学来讲,读课文是至关重要的。唱老师重视了朗读和朗读指导,这是文言文教学的根。重视了基础知识,即字词句的教学,落实字词句的教学应该是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核心。注意到了文言文教学的时代性,不同程度地进行了一些和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拓展与延伸,体现了古为今用的原则。善于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活化、丰富了文言文教学的手段,便于学生理解,提高了课堂效率。

五、教学环节紧凑、科学,教学方法、策略恰当得体。

唱老师能够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有效组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老师起到了组织者、引导者更多是参与者的作用。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主动性和创作性,在教学中努力体现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讲究一定的教学艺术,合理的安排课堂结构,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科学、恰当。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适当,针对性强,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与学双边活动协调。注重交给方法,培养能力,注重引导学生。

1、导语,唱老师先采用优美的的语言创设情境,再用小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2、朗读课文:教师面对全体学生先范读,再让学生朗读,还注意朗读的方式方法,掌握朗读的技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3、疏通文意,欣赏课文: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翻译课文,积累重点文言实、虚词。通过对课文的研读分析,唱老师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这些问题紧扣教学目标,通过师生共同探究学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透彻了,另外唱老师还选择了重点的词、句进行点拨,赏析,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感悟课文主旨,进而突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鉴赏能力。

六、教学效果良好。

唱老师的这节课是应时而生的,既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又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还使课堂具有浓浓的语文味。本节课很好的达成了预期的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课堂实效性较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全体学生都能主动、有效地投入到语文学习的活动中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思考,讨论发言,课堂气氛活跃有序学生受益面大,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进步。总之,课堂教学,尤其是语文课堂教学,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谓是众说纷纭。现在,对新课改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我个人认为,成绩不容否定,信念不能动摇,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改的灵魂。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就应该适应时代的召唤,教育的需求,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理念。

评课议课活动 篇2

一、正确把握观课议课教学评价的内涵

观课是指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或间接从课堂情境中搜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研究。同时,通过感悟、体验和分析,以获得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和理解。议课以研究为取向,鼓励授课教师大胆尝试探索,强调参与者围绕共同的话题平等对话,把教师培养成具有批判精神的思想者、研究者和行动者[1]。

观课议课是参与者通过有目的的观察来收集相关信息,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要素之间的关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现教学自由的一种研修活动。这种方式适用于日常的教研和教师培训活动,其基本价值在于通过明确或改进课堂要素之间的关系来丰富教育教学理论和改进教育教学实践。观课议课,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其方法将不断改进,其效果也将不断提升。

二、合理设计观课议课教学评价的流程

观课议课的方法流程有很多,如何更科学更合理地设计观课议课的流程是观课议课教学评价是否能更好地引领教学实践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层面完善了观课议课教学评价的流程,具体阐述如下。

(一)课前三了解———充分做好观课议课教学评价的准备

1. 了解观察主题

在教研活动开展前,我们会针对教学实践中的困难和问题,提炼教学进程中需共同探讨并能全员参与的话题;有中心主题又可以进行分解,容易细化实践又可观可议的主题,确定为观察主题予以公布。既明确了观课任务,又提高了观课针对性。

2. 了解教学思想

为了更好地让观课者理解课堂教学思路与意图,有效地进行议课分析,在课堂教学展示前我们会让执教教师与观课者关于以下三方面问题进行简短的沟通说明,以便于观课者了解执教教师的教学思想。

(1)阐述教学背景,包括本课教材结构分析与重点难点、学生学情和学习状态等,以增进观课者对课堂情况的了解,增进对本课教学基础和后续发展的理解。

(2)介绍教学预设,包括本课的教学设想和将要展开的主要教学活动,以及要重点解决的课堂问题,提示重点观察的现象和时机。

(3)交流教学创新,主要分享本课异于常规的教学创新,以避免观课者带着固化的观念来观察课堂,并促使执教者放弃迎合观课者口味的习惯教法。

3. 了解班内学生

观课议课的教学评价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但为避免给学生带来压力,观课者应提前进教室,通过与落座周围的学生聊天,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舒缓学生可能的紧张和压力,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以平常心、自然的方式参与学习,观课者在观课中才能收集到更加真实和有价值的信息。

(二)课中三行动———无缝切换观课议课教学评价的视角

1. 行动之一:选择

我们选择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学问题的设计与处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重难点处理等可观察、可记录、可解释的现象作为观课视角,以课程理念、理论素养、教学价值为支撑,设计了“学生的学习状态”观课量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观课量表、“教学问题的设计与处理”观课量表、“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观课量表和“重难点处理”观课量表等5个100分制的观课量表。这些观课量表的价值意义大小取决于其信度与效度,这些观课量表的设计遵循了两个标准,即信度标准和效度标准。在测量学上,信度和效度只具有统计学意义。课堂观察的信度是指在同一观察点上,观察和测量的一致性、稳定性、普遍性。课堂观察的效度是指观察结果与观察的教学特性的符合程度。高效度是课堂观察的重要特性。课堂观察若无效度,无论具有其他任何优点,都无法发挥其真正的功能。因此,课堂观察必须首先评价其效度。

5个观课量表又分为基本观课量表和备用观课量表。其中,“学生的学习状态”观课量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观课量表为基本观课量表。这两个观课量表虽然观课维度和观察点有所区别,但体现的都是“学为中心”,因此,使用时,观课教师只需选择其中一个就可以了。另外的“教学问题的设计与处理”观课量表、“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观课量表和“重难点处理”观课量表为备用观课量表,根据教研活动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使用。(因版面限制,这里只呈现“学生的学习状态”观课量表,见表1,其他观课量表详见浙江教学月刊社网站www.jxyk.com“资料下载”中的“原文选登”)

2. 行动之二:记录

所谓“观”,就是综合运用各种感觉器官,耳听八方、眼观六路地观察课堂中每一个相关主题的教学场景。而记录作为呈现观课信息最直接的手段,成为观课过程中的中心任务。常态下,课堂记录主要有两种方式:定量记录和定性记录。根据课堂观察量表在特定时间段内出现的类目中的行为进行记录统计。在此基础上,以非数字的形式呈现观察的内容,作为定性记录,包括描述(从空间、时间、环境、行动者、活动、目标、感情等角度描述)、叙述(对观察到的事件和行为做详细真实的文字记录)、图式记录(用位置、环境图的形式直接呈现相关信息)、技术记录(使用录音、录像、照片等形式对所需研究的行为事件做现场的永久性记录)[2]。

因此,为提升教学评价效果,我们要求观课教师有机结合两种记录办法,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参照观课量表中的参数指标记录真实的教学环境和课堂活动,真正做到观有所察。

3. 行动之三:提炼

作为观课议课教学评价活动中一个承上启下的环节,一方面,观课教师需对观课信息进行总结梳理,另一方面,还需结合教学实际,分析观课信息,提炼切合主题的教学困惑和教学故事,思考解决困惑的对策以及教学改进的策略,为议课环节做好准备。

(三)课后三修正———大力提升观课议课教学评价的功效

议课是观课议课教学评价的关键部分。观课是教学评价的基础,是为了发现问题;而议课是教学评价的提升,是为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议课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教学评价的成败。为了确保议课的有效推进,我们修正了议课环节中的三大重心,大大提升了观课议课教学评价的功效。

1. 修正议课立场

传统意义上的评课,评课者更多的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旁观者,甚至是高高在上的评判者。而对于议课中的立场,我们主张“同在共行”。“同在”就是观课者要融入其中,设身处地,站在执教者的立场思考问题。“共行”就是无论作为执教者还是议课者,不置身事外,都在民主平等的伙伴关系中,共同开展研究,共同解决问题,实现共同进步。[3]我们建议观课者在议课时多使用“假如我来教……”的话语结构,这样既尊重了执教者,又为所有教学评价的参与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思路。

2. 修正议课对象

受传统的“以教评教”思想的影响,教师们不但在听课时只关注教师行为,在评课时也依然只聚焦在执教教师身上。对此,我们提出了“就事论事”原则,修正议课对象为课堂中的现象和事件,而不是执教者个人。我们要求教师们对提炼所得的课堂现象和事件进行分析和讨论,其目的虽然也是为了促进执教者反思和改进,但更多更重要的却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观课议课教学评价的功效,帮助每一位参与者理解和改进教学。

3. 修正议课流程

传统的教研活动中,满是彬彬有礼的“称颂者”和夸夸其谈的“仲裁者”,却鲜见掷地有声的“谏言者”,更遑论胸有成竹的“实践者”!这样的教研活动不但降低了吸引力,更是丧失了生命力。鉴于此,我们修正了简单对话式的议课流程,而改为:观课者描述观课困惑或教学疑难问题→执教者答疑,阐明意图和教学思考→观课者反馈看法→参与者共同分析教学问题,达成解决问题的共识→主持者总结教研成果,布置教学改进任务。这样的一个流程设计不但把教师观课议课的重心转移到了关注教学疑难问题上,而且由于最终讨论了疑难问题的解决办法并落实到教学一线的行为改进上,使得教研活动的教学评价达到了真正为教学服务的功效。

三、观课议课教学评价的注意事项

(一)观课议课教学评价须始终坚持“以学论教”的思想

在“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核心理念引领下,观课议课和听课评课最大的差别在于听课评课是以关注教师的教为主,而观课议课却强调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状态作为关注的焦点。“到学生身边去”成为观课议课教学评价的一个基本要求,要求教师通过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状态、学习效果来观察、映射、反思和总结教师的教,通过以学论教,实现有效教学。

(二)观课议课教学评价须始终坚持“平等对话”的方式

平等对话是提升教学评价质量的基础和保障。只有消除执教教师和观课教师之间的主客之分,既能够在观课时转换角色,假设自己是执教教师来观察课堂、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又能够在议课时营造和谐交流、共同探讨的氛围,以主人翁的态度来阐述问题、分享设计、出谋划策,才能让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真正抛开顾虑,畅所欲言,才能使教研活动真正达到群策群力解决教学疑难问题的功效。

(三)观课议课教学评价须始终坚持“改进教学”的目的

毋庸置疑,教研活动开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提升教学效度。如果一个教研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大家只是和和稀泥,唱唱赞歌,走走过场,既未能发现课堂故事和问题,也未能提炼一线教学中的共性问题,更不能创设平台让大家分析讨论生成教研成果为改进教学行为服务的话,就缺失了存在的必要性。

观课议课教学评价打破了“不想在同行面前暴露自身弱点,不愿工作时被他人指手画脚,不希望有人干涉自己教学”的“私下默契”的学校教研活动状态,它致力于通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来评价教师的“教”,帮助、指导教师打造高效课堂,力求课堂教学方式的最优化,教学效率的最大化。观课议课的教学评价转变了教师对教学方式的认识,形成了同伴互助、共同提升的意识;转变了教师对常规教研活动的看法,形成了着力解决实际课堂教学问题的务实氛围;转变了教师对校内培训的片面认识,形成了教学业务技能、经验交流共同分享机制。观课议课更让教师真切感悟到了“观课即上课,议课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教研氛围,激发了他们主动参与的意愿。

摘要:观课议课的教学评价,通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来评价教师的“教”,帮助、指导教师打造高效课堂,力求课堂教学方式的最优化,教学效率的最大化。观课议课的教学评价转变了教师对教学方式的认识,对教研活动的看法,对校本培训的狭隘认识。

关键词:观课议课,教研活动,教学评价

参考文献

[1]江涛.让教师在“观课议课”中成长[J].师资建设,2011(5):53.

[2]崔允漷,郑东辉.课堂观察20问答[J].当代教育科学,2007(24):1.

“听课评课”与“观课议课” 篇3

一、词语的更新换代,并不只是换了个形式,语言的递进,其实是思想的演进

先说由“听课”到“观课”的变化。观实际上就是观察,宋代哲学家邵雍在《观物篇》中说:“夫所以谓之观物者,非以目观之也;非观之以目,而观之以心也;非观之以心,而观之以理也。”就是说,为什么叫“观”?就是因为在观的过程中,第一需要用眼睛去看,从而发现事物的形状、性质。除了用眼睛去看,用感观去观察之外,更重要的是以心观物,将心比心去理解别人、体谅别人,而以理观物见物之性是告诉我们要开动脑筋,好好想想,就可以看到事物的规律。由此可见,“观”不排除“听”。“观”一方面是运用多种感官和一定的观察工具,有效地收集和整理课堂信息;另一方面是运用心灵和理性的力量感悟、体验和分析,以获得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和理解。

再说由“评课”到“议课”的变化。“评”表示评价、评判,“议”在这里则表示商议之意。如果说评课着重在强调课“好不好”,那么议课则更强调课有没有价值,给人以什么启示。一提到评课,许多教师马上投降,这事还是请某某专家来评判吧。对于上课者,听到要评课了,往往心里直犯怵,似乎在接受最后的宣判。议课,是大家一起来商议,是众议,是一起来讨论如何将这堂课进行得更好,更能提高课堂效率。上课者怀着感激的心情,等待大家的帮助,虚心接受大家的意见。另外,议课主张以学论教,实施有效教学,所以,议课需要从学生学习的状况入手:“我们注意到学生……不知道你怎么看?”“我们注意到学生……对此:我们有这样的看法……”是常见的话语结构,“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我们该怎么办”是将对话引向深入的关键。

二、献课教师与观课教师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观课议课的理念下,平等对话是基础,在观课议课中,我们应该为所有参与者营造一种平等对话的环境和氛围,让大家能够面对课堂上的现象和事件进行共同的询问与探讨,从而促进做课教师进行反思和改进,更重要的是促进参与的每一位老师理解教学、改进教学。这样参与者就不是置身事外,而是“同在共行”。那什么是同在共行呢?“同在”就是不把自己当成局外人,而是设身处地站在另外一方的立场将心比心地同情对方、理解对方;议课的任务不是追求单一的权威改进的建议,而是讨论和揭示教学活动中更多的发展可能。因此,遇到和授课者不同的观点时,不妨想想:你做的是煮鸡蛋,而别人做的是煎鸡蛋,原料相同,做法不同而已。有了这种心态,那么议课者也是参与者。在双方共同的智力参与中获得解决课堂问题的有效方法,从而达到双赢的局面。譬如食用鸡蛋,那就是使参与者在单一的传统的煮鸡蛋的食用方式基础上,再多了解煎、炸、炒、蒸等可能的方法。认识和了解煎、炸、炒、蒸的方法,不是否定煮鸡蛋的方法、丢弃煮鸡蛋的方法,只是多提供了一些选择,以满足加工者的不同特点,适应不同消费者的需要。而在评课过程中,授课者与评课者之间是一种评价与被评价的关系,二者有主客体之分。

三、关注点不同

很多学校课堂教学研究活动的流程大致如下:教研组长通知大家听课;听课结束,上课教师说课;老师各自发表一通意见评课;时间差不多了,教研組长就再叫某老师下一次上课。

如果我们向参与者提出这样一些问题,一般会有这样的对话:

问:教研活动之前知道要讨论和研究什么问题吗?做课教师希望大家进入课堂重点观察什么?观课教师是否就重点目标进行了重点观察?恐怕大家都会说不知道。

这是很多学校听课评课的常态:海阔天空、泛泛而谈,这是导致现有听课评课活动效益不高的另外一个原因。而观课议课是一种有主题的教学研究活动,一般而言,应该是先确定研究主题,然后选课,进而确定做课教师。做课教师围绕主题备课,上课过程中,参与教师进行重点观察,从而使大家在观课过程中有明确的目标;上课结束后,围绕相应的主题、结合课堂上观察到的现象集中探讨、深入对话,以获得对主题的理解,这就是观课议课活动的“教研目标”。

四、做课取向不同

听课评课适用于大规模的公开课、优质课等展示型做课,需献课者充分显示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因此,要花费我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观课议课则主张,充分发挥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改进的功能,以发展性的取向献课,直面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综上所述,“听课评课”与“观课议课”并非一种非此即彼的关系,犹如铅笔与毛笔,各有各的表现力,各有各的使用场所。评课主要适用于需要对课堂教学做出评价、分出等级的时候。与“听课评课”比较,观课议课主要适用于日常的教研和教师培训活动,学校是最适宜的场所,教师是其中的主体和主角。日常性、普遍性、一线老师参与,这既是观课议课的主要特点,又是它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评课议课活动 篇4

理论学习:如 何 评价 一 堂 历 史 课

组织、参与听课评课活动,目的在于考察课堂教学的信度和效度,研讨课堂教学的经验与教训。怎样去发掘、整理课堂教学价值呢?可以从以下方面去思考、入手:

(1)从课程目标和课程价值的角度,去评判一节课在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方面有何独特的价值;

(2)从横向、纵向对比的角度,去分析评判一位教师在对教材知识内容的处理和知识之间内在逻辑关系的发掘上,有何独特的价值;

(3)从课堂导入、教学过程、教学总结等几个部分的各个教学环节上,去分析评判这些环节的设计实施是否到位、是否简洁有效、是否有机衔接、是否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4)从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去分析评判是否关注到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是否关注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是否关注到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针对了全班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要;

(5)从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次数、人数、态度,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在课堂上的生成性认识上,去分析评判课堂教学价值实现的深度与广度。

在新课程中,“一堂好课”应该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一、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三维目标清晰。

教师必须明确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包括需要重点讲解和解决的知识点,重点培养的能力,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更有针对性,使学生在每堂课上都能学有所获。对教学难点,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透彻讲解。评价一堂好课的重要标准主要是看 “学生的表现,即学生能否在教师的组织下获得有效的学习”,而衡量学生有效学习的标准是看三维目标的实现程度,即历史知识目标是否完整、课题的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教师基本功扎实, 驾驭课堂能力强。

一般强调的教师基本功是:对教材熟练,讲课自然;语言准确精炼而有感染力、亲和力,沟通协调能力突出;板书规范,字体端正;驾驭课堂和教学应变能力强。尤其是语言和教态是否有亲和力。有亲和力的教学语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一种和谐的气氛。所以音量、语速要合适,语言要生动、清楚,有鼓动

性。而教态则是一种形体语言,有亲和力的教态,能让学生自然放松的状态下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

三、精心设计新课导入语,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部好的电视剧有一个激动人心的序幕,我们定会目不离屏;一本好的小说加上一个扣人心弦的序言,我们就会手不释卷;一堂好课,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场,自然会把学生的全部精力揽引到我们的授课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师生同在知识的海洋中走向40分钟的高潮。那么怎样设计好每节课的导入语呢?教师需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自身的特点,来设计新颖、有趣多彩多样的导入语。但导入语要切合教材内容实际,要与课文内容或史实相联系,不能牵强附会,还必须是学生易于接受或熟识的;要灵活多样,切记千篇一律;时间不宜过长。总之,在这短短的两三分钟的导入语中,要让课堂一下子“热”起来,能使学生在瞬息间呈现出生命活力,积极主动地与教师一道探究新知;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奥秘,领悟求知的真谛,激发学生学历史的兴趣;营造亲切、和谐、温馨的师生关系,让师生在合作中开启智慧之门,得到共同发展,让彼此在交流中开启思维之门,使能力得到提升,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流畅,充分体现历史学科特色和人文特色。

一堂优秀历史课的教学思路应该清晰、目的性强,教学策略正确,教学内容充实,衔接自然。讲解条理清晰,明白易懂。历史教学一定要体现历史学科特有的人文关怀和爱国情感,体现“以史为鉴”的特点。能让听课的老师和学生获得一种享受,获得人生体验。

五、构建和谐、民主、自由的生态课堂,注重教学情感交流。

好的课堂应当是能够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这样的课堂以知识交流为目标,以情感交流为基础,情感交流使知识交流能够顺利开展,同时又使知识交流得到升华。

讲孔子,让学生充分认识他是一位追求政治理想,精心培育弟子,晚年整理典籍,为后人留下许多宝贵精神财富的哲人;讲司马迁,让学生感悟史学家的责任感和为事业忍辱负重的悲壮;讲张骞,启发学生思考什么叫“开拓”精神。在一堂好的历史课上,“教学变成了欣赏的过程,变成了体验生命价值的活动”。通过体验情感来熏陶情感,通过理解观点而形成新的见解,通过探究切磋而培养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反思而培育历史智慧。好的历史课,应该给学生精神享受和多种收获,并在潜移默化中完善学生的精神境界。

六、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形成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选择合适他们的教学方法,并注意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坚持“一法为主,多法配合”。或采取启发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或采取回顾式引导学生温故知新,或采取讨论式引导学生取长补短,或采取练习式引导学生规范和强化自己的学习。同时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学习同一教学内容时都有不同层次的收获。

比如,在讲授《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师可采用谈话法、借助老照片、材料了解、分析问题的方法,以及合作学习法等方法,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空间。教师为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身边的生活与改革开放有着密切的联系,积极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调查,向身边熟悉的人(父母、邻居、学校的老师等)调查,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感受的到的变化,学生把搜集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七、课堂教学有效、高效。

一节好的历史课,课堂教学是有效教学。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课堂教学不但有效,而且还要高效。通过一节课,要真正使学生能学到尽可能多的历史知识,学会掌握历史知识,怎样学习历史知识,对学生能进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

八、潜心设计课堂小结,总结、升华教学内容。

“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基本环节之一。好的课堂小结可以使知识得以概括、深化,使整个课堂教学结构完整、紧凑,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还可激发学生对相关内容或问题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在课后主动收集信息、解决问题。如果新课导入是为将学生更好地引到教学胜境之中,以求收到最佳效果的话;那么课堂小结,就是要将教学小课堂带入人生大课堂,将最佳效果从课堂之点辐射到课后。但在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忽视课堂小结这一重要环节,这样不但不能体现教学环节的完整性,而且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也会大打折扣。总之,课堂小结只要教师认真挖掘教材,精心设计,定能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好课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舒展头脑,焕发生命活力。真正让人发自内心叫好的课,一定有其独到的、体现教师个性魅力的东西:老师的个性品格、博学多识、老师的智慧熏陶和人生启迪,还有老师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巧妙设问引导探究的技巧。不仅吸引学生喜欢这门课,而且也在影响和塑造着学生。好的历史课,应该对学生的心灵有所触动。好课与好教师分不开,只有用自己的一颗爱心去对待学生、对待事业的教师,才能教书育人。

当然,“好课”也不会只是上述几个特点,平时的课堂教学也不可能是每一特点都具备的精品课。但只要我们瞄准目标,不断学习,经常反思,将教学的某一方面

评课议课活动 篇5

观课议课和听课评课的联系和区别

观课议课是一种研修活动。研是对问题的研究,目的在于认识教育实践中的各种因素和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并用取得的认识成果改进实践,提高行动的质量和水平;修是修养,目的在于自我充实和完善。从终极目的上,我们说观课议课是为了人的幸福:一方面通过改进教学,提供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幸福成长,另一方面通过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教师享受幸福的教育生活。

“听课评课”与“观课议课”并不是一种非此即彼的关系,它们各有各的表现力,各有各的使用场所。听课评课适合用在需要对课堂教学作出评价、分出等第的时候。如评选教学新秀,要求每一个人都上一节课,就需要对课的水平通过“评”的方式分出高下等第;优质课竞赛涉及选人和判断人,评课也是一种合适的方式。因此,听课评课不会消失,也不会被取代。

数学教研组举行评课议课活动 篇6

2012年11月29日下午,我校数学教研组在303班教室举行了评课议课活动。数学组全体教师参加了这次活动。会议由光旭东主任主持。老师们对本学期开展的公开教学活动进行了集中评议。

大家首先对由六年级的三位老师共同承担的同课异构活动谈了个人的感受和体会。接着,对钱丽老师在班班通设备安装后率先使用的公开课进行了评议。最后,对陆照双老师承担的常态化公开课谈了各自的看法。会上,全体老师积极发言,气氛热烈。

评课议课活动 篇7

那么, 在体育课堂上, 如何实施观课议课, 如何提高课堂效益, 如何打造团队优质高效课堂呢?下面根据自己的实践活动谈几点认识。

观课前“心中有数”

不打无准备之仗。观课前一定要“备好课”。一是研读《课程标准》。认真学习《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实验) 》, 熟悉国家对高中学生知识、身体、技能、健康等方面的要求, 进一步明确观课的目的性。同时, 还要自觉主动地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 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素养。二是了解教情与学情。向执教教师、学生了解教与学的基本情况, 知道教师的平时教学情况, 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熟悉学生的学习状况、所学教材、身体素质及基本技能。三是掌握观课要点。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提出了《对中小学体育课的基本要求》, 其中一条是“体育课堂教学是否正确地贯彻了《课程标准》的精神主要看4点”。一看体育课符不符合体育课程的性质。《课程标准》指出:“体育课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 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目前的课堂教学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 有些体育课不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教学手段, 不以运动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如有的把围棋、象棋、吹肥皂泡等引入教材;有的用硬纸板制成预构件, 让学生在体育课上去组装房子、汽车;有的把尿素袋开发成“时装”, 让学生在上课时学走时装步, 等等。这些做法既学不到什么体育的知识、技能, 也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背离了体育学科的性质。二看体育课是否遵循体育教学规律开展教学活动。主要是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身体锻炼的规律、学习心理的规律及教与学的规律, 体育课只有认真遵循上述规律开展教学活动, 学生才能真正学到应有的知识、技能, 身心才能得到有效的锻炼。体育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快速、高效地掌握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有效地进行身体锻炼, 而主要不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与构建体育知识、技能。这是体育教学区别于体育科研的一个重要标志。三看体育课是不是从实际出发开展教学活动。体育教学改革应结合学校自己的场地器材、师资特点、学生水平等实际情况来进行。对外来的经验, 必须从实际出发,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 加以借鉴, 不能生搬硬套, 警惕“追风”、做表面文章和搞形式主义的倾向。掌握了这些要点, 就为我们观课提供了理论基础。四是制作观察量表。在确立了观察重点后, 设计合适的观察量表, 是体育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观察量表设计所选择的观察指标必须比较全面地揭示我们所要观察的内容;所选择的观察指标要简洁, 便于速记、反思, 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要深入思考各观察点最需要思量的问题、要素, 力求特色, 突出创新。

观课中“摆正位置”

观课议课是一种课例研讨活动, 是教研组磨练课堂、打造课堂、实现优质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 其根本目的就是以一种开放的思维方式和积极的心态去应对课堂教学改革, 用先进的教育观念引导团队的教育行为方式,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文化建设。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三点。一是抱着学习的心态去观课。无论是哪种课型的课, 执教教师必然都经过精心的准备, 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亮点或是自己平时没有想到、注意到的事。因此, 诚心、虚心、专心、细心, 客观真实地观察、记录课堂现象成为至关重要的细节行为。二是观课重点要突出。课堂上, 体育教师应聚焦课堂问题、课堂病态、课堂细节, 带着要解决的问题走进课堂, 研究教学。“以学定教”是观课议课的基本指导思想。教师要学会从学生“学”的角度去审视教师的“教”, 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 让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同时, 还要学会简单易行的记录课堂现象的技巧, 学会归纳、整理、分析课堂信息的方法, 学会专业推断的技能, 学会客观评价课堂教学的策略。三是切实做到看、听、记、思有机结合。在观课过程中, 观课者要时刻观察教师、学生的活动, 仔细听教师的语言引导, 记录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思考如果自己是执教教师会怎么处理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或突发事件。

议课时“直面问题”

观课议课最困难的地方就是直接面对问题, 提出自己的见解。执教教师要摆正心态, 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 也不能害怕别人对自己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

当前, 中职学校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个普遍的现象:教师教得很苦, 学生学得很累, 昏昏欲睡, 课堂气氛沉闷, 大多数学生未能进入学习状态, 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语文教学形式化、低效化现象严重。本文主要从注重导入艺术、讲求提问技巧、精心设计灵活恰当的教学方法等三个

方面来阐述如何构建有效的中职语文课堂。—

一、注重导入艺术是构建有效课堂的保证中

语文教学是一门极富艺术特色的创造性活职动, 如何化平淡的课堂为神奇的世界, 增加课堂语的艺术魅力, 营造宽松学习气氛, 把学生的注意◎文力牢固地吸引到课堂上来, 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师许宏课探寻的目标。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相堂一半。”一个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激活学教生的思维, 引起他们的注意, 活跃课堂气氛, 使学学生身临其境, 让文中的景物、情感融入他们内的心世界, 受到情感熏陶。探

导入的设计有多种方法, 如讲故事、背诗词、究听音乐、欣赏图画、引名言警句、设置问题、营与造情境, 等等。在教学《再别康桥》一课时, 我实先设计了一个小小的知识竞赛——诗歌接龙。我践说上句, 要求学生接下句, 对接得好的同学给予

表扬。我说“桃花潭水深千尺”, 学生接“不及汪沦送我情”, 我说“海内存知己”, 学生接“天涯

往往就在大家的讨论过程中, 我们的教学水平、综合素质得到很快的提高。如今年5月我们学校举行了观课议课活动, 体育教研组全体教师参加。刘老师执教课, 教学内容是手球。刘老师不是学手球专业的, 但是他却敢于暴露自己的不足, 不断挑战自己, 课上得非常成功。课后会议上, 刘老师重点说出了本节课获得成功的地方, 目标的达成情况, 存在的问题或困惑。观察者分别从自己承担的观察视角, 依据搜集到的有价值课堂信息, 对课堂教学进行了评议, 结合记录的课堂现象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点评议论课堂亮点及存在的“课堂教学病态”, 一方面提炼教学经验, 另一方面针对“病态教学”开出“药方”, 提出课堂改进建议, 与执教教师及教研组成员进行平等对话;教研组各成员对每位观察者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广泛地交流, 探讨出了问题解决的办法, 达成了共识。同时, 通过对诸多课堂现象的定性定量分析, 归纳出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具有本质性、普遍性的问题, 并形成校本研究课题, 进行共同探讨, 合作攻关, 最终解决课堂问题。

活动后“自我反思”

观课议课改变着教师日常化的教研方式, 改变着对待若比邻”, 我说“劝君更进一杯酒”, 学生接“西

出阳关无故人”……然后, 我又问这些诗句是表改达什么感情的, 学生很容易就知道这些都是表达善离康桥情》别。意这的种, 恰水到到好渠处成的地导引入出既了加徐深志了摩学的生《对再古别诗教的印象了这首诗, , 课堂成效显著也激活了课堂, 。学生以极高的兴趣学习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课堂导入要努力创设适艺应情文境本进教行学教的学, 情就境会设激置。发如学果生教的师浓能厚选学择习适兴当趣, 的

术收到课堂教学的奇效。教梁衡的《壶口瀑布》时, 我是这样导入的, 我先展示多幅壶口瀑布的图片, 并播放雄壮的背景音乐《黄河颂》乐章, 让学生欣赏, 来激发学生胸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 以构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 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从建听觉生的心、扉视。紧接着水到渠成地引入导觉上给学生以深层的冲击, 语不:同学们断叩击学, 有说起“瀑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我们常”的飞瀑常会想, 想起“崖口悬瀑流起“飞流起直下三千, 效半空白皑皑”的奇景, 那么位于我们中华民族母课无数的心灵呢?今天我们就通过梁衡的文章来领亲河上的壶口瀑布有怎样的气势呢?又何以征服堂样的导入使全体学生的略这“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壶口瀑布的魅力情绪受到了极大的感。染这,

工作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同事的态度以及种种教育教学的策略;教研组成员在不断地学习, 交流、合作与竞争中, 共同进步和发展, 形成教师个人与教研组团队协调和谐发展的共生机制。

观课议课活动之后, 每位体育教师都应该深入反思。执教教师反思自己的课堂, 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反思自己的得与失, 反思教研组各成员提出的问题, 反思团队提出的整改建议, 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水平。观察者要把自己当成局内人而不是局外人, 在探讨过程中, 多用“假如你来教”与“假如我来教”这种话语结构;在观察别人课堂的同时, 要不断反思自己课堂及行为, 真正实现“走进别人的课堂, 观议别人的课堂;观议别人的课堂, 反思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的课堂, 改进自己的课堂;改进自己的课堂, 提升大家的课堂。”

总之, 观课议课不仅仅是方法和技术的问题, 它需要教育理论的支持, 需要教学经验的积淀。在这个过程中, 只要用心去“观”了, 深入去“议”了, 认真去反思了, 就为打造高效课堂提供了坚实的平台。

我在观课议课中成长 篇8

关键词: 观课议课 公开课 课程改革

美国著名的教育评价学者斯皮尔伯格说: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新理念下的观课议课是一个学习和思考的过程。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交流和扬长避短,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高的一种教研活动。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理念逐渐为广大教师所熟悉、接纳,并且对课堂中的教与学产生深刻影响。作为教师教研活动及学校常规教学管理方式之一的听课评课在新课程教育理念下悄然发生变化。听课、评课已经逐步转变为“观课议课”。

在参加工作以来的这些年里,校级、区、市、级评比课、汇报课、示范课,凡此种种,参加了数十次观课议课的教研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我的理论水平和专业实践水平均得到了长足提高,下面我就自身的体会谈谈体育与健康的观课议课。

一、观课前需“备好课”

经常在观课时听到有的老师问:这节课上什么?或者课已经开始很长时间以后,一些老师行色匆匆地赶来。

我认为作为一名观课者,为了了解授课者的课堂驾驭能力,学习授课者处理教材的独特方法,在观课前即应了解公开课的相关内容,包括所上教材、授课老师特点、学生的基本情况。其次针对授课内容仔细研读《课程标准》,找到理论依据和支撑。最后需要观课者提前到现场感受授课老师的准备工作,揣摩授课老师的设计思路等。

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在总结各地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经验和听取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出现的一些新问题,从体育课堂教学层面提出《对中小学体育课的基本要求》,其中有一条说体育课堂教学是否正确地贯彻了《课程标准》的精神,主要看三点。

一看体育课符不符合体育课程的学科性质。《课程标准》指出:“体育课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有一段时期,即使是现在仍存在体育课不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教学手段,不以运动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现象。例如,有的小学把围棋、象棋、吹肥皂泡等引入教材;有的用硬纸板制成预构件,让学生在体育课上去组装房子、汽车;有的把尿素袋开发成“时装”,让学生在上课时学走时装步等。这样的体育教学太注重形式,背离体育学科的性质。这些做法既学不到体育知识、技能,又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体育课堂应当抵制拒绝。

二看体育课是否遵循体育教学规律开展教学活动。体育教学必须遵循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身体锻炼的规律、学习心理的规律及教与学的规律。体育课只有认真遵循上述规律开展教学活动,学生才能真正学到应有的知识、技能,身心才能得到有效锻炼。体育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快速、高效地掌握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有效地进行身体锻炼,而主要不是让学生自己发现、探究与构建体育知识、技能,这是体育教学区别于体育科研的一个重要标志。

三看体育课是不是遵循“以生为本”,从实际出发开展教学活动。体育教学改革,应当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结合学校的场地器材、师资特点、学生水平等实际情况进行。对外来经验,必须从实际出发,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加以借鉴,不能生搬硬套,警惕“盲目追风”、做表面文章和搞形式主义的倾向。了解课标的教学规定,为观课提供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课堂,体育老师心里有没有学生经过培训、学习之后,大家都会说“学生是课堂主体,教师要主导课堂”。但是实际情况不容乐观,在观课议课中常见授课者为了教学目标的实现,不顾学生实际,不管课堂变化,不讲课堂机智。赶进程、一言堂、秀个人风采比比皆是。所以如何做到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满足学生生理和心理需求的体育课堂,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树立依靠学生完成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以生为本”还需要全面宣传、介绍,路还很长。

二、带着求知的心态去观课评课

无论是哪种课型的公开课课,授课者必然都经过精心的准备,甚至是团队或集体的结晶,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亮点或是观课者平时没有想到、注意到的事。因此,抱着学习和鉴赏的心态观课议课,会更认真地关注授课者的课堂教学,才会有真正收获。

观课议课是教师改善自己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一线老师主体参与,也是观课议课的主要特点。教师不是作为一名旁观者和外部的观察者的角色进入对象,而是以一名参与者和研究者的角色与对象融为一体,在课堂评价的互动交流中不断地通过体验、反思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修正自身的教学行为、领悟教学的技艺、体味教学的乐趣和生成过程、感受自己生命意义的存在价值。

三、敢于面对问题,积极议课

现在看议课的价值常常大于观课的价值,而议课最困难的地方就是直接面对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授课者要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也不能害怕别人对自己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往往就在大家的讨论过程中,认识误区、教学设计水平、综合素质等各个方面很快提高。我校鼓励体育老师尝试跨栏、定向运动等全新教材,就是考虑让老师们敢于暴露自己的不足,不断挑战自己,最终缩短自己的成长周期。顾明远曾说:“教育的发展在于改革,教育的改革在于创新,教育的创新在于学习。”

我认为议课要注意以下几点: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议课者不应只盯细微处,而首先寻找课堂中出现的积极因素,推敲教学目标的制定合理与否、教学重难点的达成情况、一节课的框架构成、学生主体的体现、探究教学的尝试等。

“议课”不仅仅是为了对执教者上的一节课进行评判。而是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优点与不足,进行系统反思,探求体育教育方法与策略,达到举一反三逐步提高的目的。

观课者对授课者的方法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从而起到积累实践经验的作用。当然有些时候应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出发点,避免让人处于尴尬的处境。在观课议课的过程中,双方的平等对话是交流的前提。有些时候,我发现一些观课者在议课过程中语言犀利、挑刺,甚至有时只是因为主观原因导致没有理解授课者对教材的处理意图时,仍固执地挑授课者的错,以一种高傲的姿态面对授课者,我认为这都是非常不平等的态度,又回到以前“评课”的老路上,这本身就是议课人自身水平低下的表现,应该杜绝。

四、切实做到看、听、记、思有机结合

在观课过程中,观课者要时刻观察教师、学生的活动,仔细听教师的语言引导,记录课堂出现的问题,思考如果自己是授课教师,那么会怎么处理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或突发事件。

观课议课总结 篇9

为了有效地推广“听课评课”活动经验,全面提升我校教科研水平,本学期,我校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听课评课活动。参与本次活动的教研组有语文、数学、英语、理化生、政史地等组,参与活动的包括课题组成员共有300人次,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反响热烈。

我校的“听课评课”活动建立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研究”课题的基础上,几年来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次的听课评课与以前相比,更注重“以学论教”、“直面问题”、“平等对话”,教研活动更有效、和谐,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听课评课”一改以往那种听课评课“只说好处不说不足”的老套,从两个维度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观察,大家畅所欲言对本堂公开课的情况实事求是地进行评议,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听课者对“教师教学(包括与信息技术应用整合)”和“学生学习(注重自主合作探究)”进行观察,收集信息,然后进行评课,气氛热烈、民主、和谐,使献课者和听课者都在反思中有收获,为课题研究提供了鲜活的教学案例,也为学校教科研工作提供了新思路。现将这次“听课评课活动”具体总结如下:

一、学校重视,专家引领

为了改变传统的“听课评课”的老套,我校结合课题研究,率先在课题组内试行听课评课活动,两个学期开展了4次活动,每次活动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从内容和形式上已形成了一种适合我校的听课评课模式。学校领导非常重视这种创新的教研模式并亲临听课评课现场指导,在以课题组成员作为本次活动专家的引领和指导下,分教研组推行听课评课活动,让全校教师积极参与到更有实效的教研活动中来,以提高校本研修的质量和水平。

二、课堂观察,态度端正

以往的教师听课多数是带着“糊任务”的态度,一般很放松,甚至还有在听课时做自己的事情,但这次听课评课活动,所有教师在课堂上都带着观察任务:搜集信息,发现问题,认真填写观察量表,做好了评课前的有效准备。

三、课后评课,民主和谐

传统的评课一般大家都侧重“多说优点少说不足”,而这次评课则是围绕听课后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强调超越现象,深入对话,达成共识,促进教师共同发展。如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来看教师的教学情况,包括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师生互动等是否产生良好的效果。整个评课过程气氛民主、热烈、和谐,没有专家评课时的那种一言堂。真正体现了听课评课的三大特点:“以学论教”、“直面问题”、“平等交流”,使献课者听课者都有收获,有进步。

四、书写心得,广泛交流

传统意义上的听课评课结束后,就等于“万事大吉”,不再有什么心得或反思。而这次听课评课活动结束后,所有教师,尤其课题组成员还有一项更重要的工作要完成——那就是网络在线交流:一是将所有听课评课活动课例和评课过程的全程录像上传到学校网站方便大家再学习;二是每位听课评课教师在自己的博客上写出本次听课评课活动的反思与体会,进行交流,共同提高。

五、效果显著,反响喜人

活动结束后,参与活动的教师十分兴奋,普遍感觉听课评课比传统的听课评课效果好,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更有利于学校“青蓝工程”的实施。它是一种团队合作,使每个教师都参与其中,活动中人人有事、人人有责,改变了传统的教研方式:注重了“以学论教”——以学的方式讨论教的方式,以学的状态讨论教的状态,以学的质量讨论教的水平和质量,通过学生的学来映射、考查教师的教;“直面问题”——以问题的形式进行相互交流,最后达成共识;“平等对话”——评课是一种对话,是献课者和听课者之间的一种相互尊重、互相理解,既对立又平等的交流。

我校城东校区参与这次活动的老师们说,在网上看到本校网站视频与博客,确实感觉我校开展的听课评课活动效果显著,令人欣慰。

有位上课的教师感慨地说:“作为授课人,我深深感受到这样的形式卓有成效。大家不仅记录了学生发言的人数、课堂讨论的时间,甚至观察到学生倾听的专注度;由于课题组是跨学科的,有的老师还从他所教学科的角度向我提出疑问,这些都让我对这节课的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较之以前上公开课,我觉得这样的形式更加提升了自我。”

有位听课评课的教师喜悦地说道:“原以为发放‘听课评课评价表’,布置写听课心得,只是是为了课题研究有更多的过程性资料,但这次却有了意外的收获,让听课教师不再是处于‘被听课’的状态,而是和授课者一起进入课堂教学,用心观察,专心记录,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样的形式确实让听课者真正受益。”

总而言之,随着我校教科研工作的不断完善和深入开展,为了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广听课评课此项活动,非常重要,很有必要;随着这种富有特色的听课评课活动持续有效地开展,将会给我们实验学校再增添一个光鲜夺目的新亮点。

观课议课笔记(范文) 篇10

2、实施新课程以来的教师专业发展重点主要经历了哪两个阶段?第三阶段将会是怎样的?p9

3、为何用观课而不用听课?p12

4、何为观?p11

5、什么是议?p156、为什么说观议课需要平等对话?p18

7、观议课的目的是什么?p198、课的研究为何少评为好?p24-259、为什么观课要从课堂教学信息开始?p30-31

10、观课时如何收集和利用课堂教学信息?p31-33

11、什么是观课议课?p36

12、观课议课的使用范畴?p3713、观课议课的主要特点?p3714、怎样理解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的关系?p37

15、何谓评课磨课议课?p3916、评课磨课议课有哪些不同?p39-40

17、观课议课的文化标识主要指哪些?p44-48

18、何谓诗意生活?p4719、举例说明“工作本身就是生活”。P5220、如何理解教师之间的“相互滋养,共同成长”p54-5521、如何做到对自己的不满意?p58-59

22、如何理解“适合自己教育的学生”和“适合学生的教育”这两种观点?p6123、怎样在议课中积极参与对话和争鸣?p6624、在具体的议课对话中,我们需要注意什么问题?p6725、观课议课为何领导尽量不要参与?p69-70

26、做课教师如何进行课前的观课说明?p91-92

27、评价一堂好课的基本依据是什么?p98

28、如何选择观课位置?p100-10129、观课过程中如何让和学生建立友好关系?p101-10230、在观课议课过程中思考什么?p104-105

31、怎么读懂课堂?p106-110

32、观课教师是什么角色?p12933、观课教师如何成为做课教师的助教?p129

34、怎么观课?p133-13435、如何理解“同在共行”p143或p20136、如何看待观课议课中的“一”和“多”p15037、在具体的议课实践中,我们应该怎么做?p152-15338、教育活动中引导者“示弱”和“用弱”的意义?p15639、“弱者,道之用”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出了哪些教育思想?p156-15740、为什么观课议课主张多采用问号?p160

41、文化?p16042、观课议课文化?p16143、如何理解观课议课这一文化建设?p16044、如何通过用句号和问号来区分 评课和议课?p16345、谁是我的小鸟?p16946、教学活动中如何进行反思?p204-205

47、幸福需要能力这一观点包括哪些内容?p210

48、幸福的教师生活有哪些具体表现?p212

49、教师为什么不能把学生叫成孩子?p213-214 50、你对慈心和慧眼的理解?p226-227

51、什么样的教师最具成长力?p229-230

52、什么是反思?p23453、教师成长的两个主要秘密?p233-234

54、什么是教育假设?p241 专题一作业:

1、什么是“观课议课”?试谈谈“观课议课”的意义及作用。

答: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教师研修活动。与现有的竞赛课活动比较,观课议课主要适用于日常的教研和教师培训活动,学校是最适宜的场所,教师是其中的主体和主角。日常性、普遍性、一线老师主体参与,这既是观课议课的主要特点,又是它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观课议课”的意义及作用:

(1)“观课”就是我们常说的“听课”,“观课”是香港教育同行对“听课”的表述,在此借用过来。理由是:“观”即“观察”,不但要“听”——听教师的授课,还要“看”——看课堂的具体表现,更要“思考”——思考课堂展示出来的价值。“观课”比“听课”内涵更丰富,更能表达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形态。“观”还有“观摩”的意思,更侧重于同级之间的交流、欣赏、学习;“听”虽然也含有学习等意味,但总排除不了考核考评的感觉。听课一旦涉及到教师的“利害”“奖惩”,就失去了教师“学习”“发展”的真正意义。观课的主要目的是同事之间的交流、学习和提高,教师接受了新课程的理论指导后,必须把学习的心得、学习的成果转变为课堂实践。观课互助能使教师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持续发展成长,对推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2)议课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需要(3)议课是推进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需要

(3)议课是学校加强和优化教学管理的需要

与现有的竞赛课活动比较,观课议课主要适用于日常的教研和教师培训活动,学校是最适宜的场所,教师是其中的主体和主角。日常性、普遍性、一线老师主体参与,这既是观课议课的主要特点,又是它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2、评课、磨课和议课各有什么异同?

答:从词义上,评课是对课堂教学进行评论、评价和评定。磨课是对已经成型的课进行打磨和加工,使其更加精美。议课是讨论和发现课堂中各个环节、因素之间的关系,是探讨课堂教学种种可能,从而认识课堂、理解课堂、改进课堂。从适用对象上,评课基于判定,目的在于分辩差别,判定等第,并把结论用于教学和教师奖惩。磨课主要指向课堂改进,它是参与者围绕已经上过的课进行琢磨,目的是帮助授课者再上这一课,使这一节更加完美。议课和磨课一样指向未来,但目的更加兼顾教师发展,对于教师发展,又不仅仅为了帮助授课教师,而是首先自助然后才是互助。

从对象上,评课主要针对的是授课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并由此推测行为背后的教育价值观念以进行评判。磨课主要定位于行为改进,更加关注行为,更容易就问题讨论问题。议课定位于以课堂教学为平台发展教师,它不能就事论事,而是通过可以观察的教和学的行为,讨论和发现“教育假设”、“教学设计”、“教的行为”、“学的行为”、“学的效果”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从学习效果考察入手,反思原有教学设计和教育观念的合理性,思考和设计新的教学行为。议课要通过询问使教师背后的观念、假设明晰化,在议课中,价值观念将成为讨论的对象,通过议课更新观念,改变假设。

从地位上看,评课有“评”与“被评”的主客体差异。磨课时授课者也会主动参与讨论,提供自己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质疑,但因为存在帮助和被帮助的关系,彼此也就很难真正的平等对话和交流。议课定位于自助和互助,因为彼此需要,因为共同关心,更容易、也更需要建立真诚、平等的对话关系。从准备上,从客观公正的要求考虑,评价不仅需要评价者价值中立,而且需要一套全面客观的评价量标,因此,评委和科学的评价量标的准备十分重要。磨课更需要准备的是一颗无私帮助别人,成就他人的心。观课议课为了避免议课时缺乏指向和不深入,主张观课之前协商和明确观课议课的主题和要

点,确定主题以后,则需要根据目的预先进行相应准备。

从结果看,评课是得出授课教师教学水平和质量的结论,发现授课老师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提供教学改进的方向。磨课是发现这一课更加有效的一条路径,使课堂教学环节更流畅、师生活动更默契,教学效果更理想,可以说结果最终是大一统的。议课是从这一课的故事中从某一方面理解教学,认识教学环节、要素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一方面对这一课讨论和思考了更多的教学可能,另一方面是通过这一课中走出这一课,获得更加具有普遍意义的教学指导思想。专题二作业:

3、你是如何理解“工作就是生活”这句话的含义的?

答:我个人是比较随性的,无论是与别人交流还是与同事讨论工作都喜欢挂着笑脸,而且带点俏皮的可爱。很多人问我,你有那么多开心事么,为什么每天你都是快乐的呢?我笑笑说“笑对生活是人生的最大意义”。

总觉得人活着,不一定能够得到幸福的人生,但我们不能不选择生活。因为生活是我们能够做出的唯一选择。

我承认生活每天都在上演喜怒哀乐,但如果用平常心对待,可以说一切都是那么的渺小,生活还要继续,所以我们要笑对人生,在工作中寻找乐趣。其实,生活本身并没有意义和价值。只是我们为了能够克服生活的艰辛,牵引人生的不幸,才能为人生设计一个个诱人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人们所能做的努力,才开始有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如果人生没有了追求,没有了乐趣,我们的生活该如何继续呢?

我们不断赋予生活以意义,从而又去理解生活,解释生活和创造生活。我们在生活的氛围中思考,痛苦,欢乐和幸福。人生被我们创造的五彩缤纷和可歌可泣。要不然,人和一生,就像蚂蚁一样失去了生存的光亮。

当然,作为一个人更为重要的是:你所选择的生活、工作是否是有益社会和他人?

在我们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不一定能够总是选对生活的方式,但是我们不能不选对工作的目标,从工作中寻找生活的乐趣。因为我们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全赖于此。我们许多人生的不幸和悲剧,都是出自于生活意义的错误选择。生活是无罪的,生活没有伟大和渺小之分,但是却有高尚和卑劣之别。

能够高尚地生活,这也许是我们今生今世,这之奋斗的意义所在。

4、为什么要进行有主题的课堂教学研究?

答:对话总是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展开的深入交流,没有共同关注焦点的交流只是一种信息沟通;没有深入对话,就难以有效研究。有了研究,参与者也就有了相对集中的注意指向和思考指向。走进教室观察什么,讨论问题思考什么、交流什么大家都可以心中有数,这样可以提高研究的质量和效益。

帕尔默所指的伟大事物,是求知者永远聚集其周围的主体——不是研究这些主体的学科,也不是关于它们的课本或解释它们的理论,而是这些视为主体的事物本身。……诸如此类的伟大事物是教育共同体的重要聚集点。观课议课的团队是一个共同体,这个共同体需要一个“伟大事物”来凝聚,观课议课是参与者围绕这个“伟大事物”互动和共舞,在互动和共舞中获得成长和进步的过程。这个“伟大事物”就是观课议课的主题,以及围绕主题所发现的课堂上的有讨论价值的事实和现象。提出主题,围绕主题的对话和交流,以获得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这是观课议课这种教学研究活动的“教研目标”。专题三作业:

5、“观课议课”为什么要坐到学生身边去?

答:新课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必须贯穿在教学工作的所有环节。学生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应该以学为本,因学论教;这样,评价教的效果和教的水平就需要颠覆一下目前习以为常的经验和做法,即不是观察教师讲得怎么样,水平有多高,而是看学生学得好不好,从学生学的效果反射教师教的水平,从学生学习的活动看教师教的活动是否达到目的和是否高效。怎么观察学生?你不深入学生中,你就不能获得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认识和了解。只有走进学生中间,才可发现学生学习活动千差万别;只有走进学生,才可发现师生关系的症结所在。只有走进学生,才能让学生全面发展。

6、如何才能让“观课议课”更好地成为自己学习教学的过程?

答:在观课议课时,高度集中精力,不放过每一个有意义的细节,并且让自己的大脑高速运转起来,思考哪些东西可以借鉴,该怎样吸收和改造。在观课议课时始终保持“接下来我要上这节课”,从而积极主动地思考“假如我来执教,我该怎么处理”的状态。这种状态和思考使观课者不做旁观者,而是深入地沉浸其中,使观察和研究一节课的过程真

正成为自己准备这节课的过程。有了这样的基础,一方面是万一要让自己教,自己不会手忙脚乱;另一方面是可以防止在议课时空谈理论,使教学改进的意见建立在可以操作的基础上。专题四作业:

7、为什么要在平等关系中议课?

答:议课需要一种“同在共行”的立场、思维和表达方式,“同在”是不把自己当成局外人,而是设身处地,站在另外一方的立场将心比心地同情对方,理解对方。“共行”就是把授课教师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共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共同进步。这里的“同在共行”就是让提意见者不要只是成为批评者,而要首先成为建设者,在增加教学内容和环节的时候,先做减法,然后再做加法,以保证新的教学设计具有实践操作性。

8、观课议课中,应如何撰写教学反思?

答:围绕对观课议课的认识、观课议课的准备进行反思,对是否达到有效观课议课进行反思,重点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反思:

一、从观课内容反思自己的上课。观课的内容,包括:(1)课堂中学生注意力水平的高潮时段与低潮时段;(2)学生是否倾听;(3)课堂是否宁静,轻声细语;(4)学生是否主动积极参与;(5)学生与学生间和学生与教师间是否有了互动。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获得相应的解决方法。

二、从观课的任务反思自己的得失。观课议课的任务之一是促进教师经验和反思。这里有一个例子:一个孩子仅仅把手指伸进火焰,这还不是经验;当这个行动和他遭受到的疼痛联系起来的时候,这才是经验。从此以后,他知道手指伸进火焰意味着烫伤。就是说,仅仅有“手伸进火里”的行动和“手被火烫伤”的结果,还算不上经验;只有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行动和结果的联系,并因此知道未来的行动-----认识到手伸进火里会被火烫伤,以后不再把手伸进火里,以避免烫伤----才称得上经验。这正是我们观课议课所要做到的效果。专题五作业:

9、从成长的角度谈谈你对教师幸福生活可能性的认识?

答: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幸福生活这两个概念是一对共同体,彼此互相影响互相扶持。专业技能的培养、成熟与精进是幸福生活的有效保障。作为教师,在专业技能上的探究是工作、是兴趣、是责任。它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是教学质量的保证。缺乏专业技能的教师,如何能站稳三尺讲台?从何说起传道授业解惑?如何具体来实现这些目标呢?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有很多种途径的,比如,“阅读”能加快教

师专业成长的速度,“反思”能挖掘教师专业成长的深度。教师“阅读”“反思”之后需要听到别人的声音,也需要让别人听到自己的声音,“交流”便必不可少。外显的文字是反思的成果,它可以与更多的人进行沟通与交流。只有通过教育教学文章的撰写,把自己的教学经验教训、体会认识加以提炼与归纳总结,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真正得以提升。练写教育教学文章,它的好处主要是培养自己的深度思维能力、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正确表述自我观点的能力、修词炼句的能力、甘受寂寞坚持到底的坚韧品质。此外“培训(学习)”能拓展教师专业成长的宽度,“科研”能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高度。当一个个体在社会生活中,通过自己在工作学习上获取进步与收获,甚至得到周围的欣赏时,人的心态、自信心将得到极大的提升,这样的生活在未来是极富有意义与幸福感的。

10、你认为,什么样的教师才是最具成长力的教师?

答:最具成长力的教师对人具有真挚而热烈的感情。这里的人首先是自己,“爱自己,栽培自己”,最具成长力的教师渴望改变自身现有生存方式和状态,渴望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的教师生活。这里的人当然也包括眼前的学生,最具成长力的教师对眼前的学生充满关切和慈爱,渴望通过自身成长、通过更有成效的教育实践使眼前的学生现有生活变得愉快和幸福,让未来前途变得更加光明和美好。更进一步,最具成长力的教师视野开阔,他们对人类现有状态和未来命运有着深深的忧虑和担心,他们渴望通过成长使自己有能力为未来美好的社会做出贡献。

“只要你还嫩绿,你就会继续成长。一旦你已经成熟,你就开始腐烂。”最具成长力的教师能充分意识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他们接受一个真实而完整的自我,永远不自满。“问题是我们的朋友”,对于问题,他们不是掩盖粉饰和拒绝认可,而是满怀热情的拥抱和互动,在互动中不断理解和解决问题,在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不断进步。这就是所谓的“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最具成长力的教师是工作学习生活一体化的老师。在他们眼里,工作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是一次获得成长进步的机会;工作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是一种体会成长和进步快乐的方式,通过工作的经历,获得工作的经验,积累经验和智慧。他们通过工作的经历获得成长与进步,在工作中学会工作,在工作中学会更好地工作。他们的学习视域是

整个生活世界,在生活中学习、向生活学习,不断在生活中获得学习的动力和源泉。

最具成长力的教师是具有较强教育实践力的老师。就我看来,人的生命活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内化,内化是占有前人和他人的文化成果以保存自己、发展自己,使自己变得有力量,这就是成长;另外一种是外化,通过人的实践活动表现人的力量,实现人的力量,在外化中获得人的意义感和尊严感,这是成长的外显和表达;内化和外化缺一不可。教师成长的外化实践就是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最具成长力的教师能将所学和所得创造性地运用于工作实践,以谋求提供更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教育环境,组织和设计更有效的教学活动。在最具成长力的教师面前,学生能够得到相对更加自由、更加充分和更加合理的生长与发展。

上一篇:化工热力学第二章习题下一篇:年湖南青马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