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复习10以内的加减(精选10篇)
数学教案-复习10以内的加减 篇1
一、活动目标:
二、活动准备:
三、活动过程:
1、 提问小朋友们:你的帽子是用什么做成?你喜欢什么样的帽子?今天老师教你用纸折一个帽子好吗?导入课题《漂亮的帽子》。
2、 师出示范作。
3、 师范折一个,并讲解。
4、 师教幼儿折,边教幼儿折边讲解。
5、 幼儿练习折,师巡视指导,发现较困难的重点指导。
6、 展示幼儿作品并讲评。及时表扬折的较好的小朋友,鼓励较差的。
7、 让折的较好的小朋友教较差的。
8、 小朋友们折好后,各自戴着自己的帽子到教室外边去展示一下。
数学教案-复习10以内的加减 篇2
――《1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茶园完小 郭飞
《1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及算法,初步认识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知道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我主要采用情景图的形式将学生引入问题。虽然课前也进行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对于备课也进行了很多修改,可是经过于老师们的点评后,发现其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改进的地方太多。
一、总体来说,这堂公开课的教学效果是显著的。
“加减混合”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上课伊始,先进行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及连加、连减的速算擂台,而这些都是加减混合的基础。然后在教学中,教师演示与小组合作讨论相结合的信息反馈,全班的教学活动与个体差异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体现教学活动“教—扶—放”原则,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信息技术在本堂课中的使用情况
多媒体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新手段,它能通过动画、声音、色彩等来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整堂课我充分利用课件推进教学。
1、在例题画面的展示、练习题中的游戏等,都设计了相应的情景图。这样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并巩固了所学知识。如在两个例题的教学时,是一些天鹅的动态图,配上相应的叫声,学生看着就来了兴趣,也很快便弄懂了:飞来的,用加法;飞走的,用减法。
2、在学习了例题之后,我便出示了班上一些同学的合影,讲台上有几个同学,上去了几个,又下来了几个,问讲台上还剩下几位同学?同学们一看到照片,有自己,或同学的身影,立即认真思考起来:上去的,用加法;下来的,用减法。很快便解答了出来,再一次把学习热情推向了高潮。
3、课堂上我还关注了学习品格的形成。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安排了小组合作、全体交流、展示学生作品等。
三、今后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运用多媒体的思考
1、在前面的复习过程中,因为题目比较简单,学生很快便回答出了正确答案,而我的课件演示没有跟上学生的回答节奏,有些滞后。
2、在新授过程中,我急于出示主题图,让学生翻开课本,而不是通过引导让学生发现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自己提出问题来进行教学。
3、教师的教的过程痕迹还是很明显,没有利用好丰富的课程资源。学生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与课件设计的内容有点脱节。
4、练习题设计梯度性不明显。练习在设计上,还可以更有层次,让练习更多的联系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意义。教改的道路是漫长的,只有不断努力,积极学习,不断反思,才能更好的实现教与学方式的改变,让学生更快乐的获取知识。
通过这堂课我更深刻的认识到了自己在多媒体的运用上的不足之处,课堂内容有点多、有点碎,同时课件与课堂进度有些脱节,要知道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生动直观的画面能有效的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有效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望。
大班关于5以内的加减教案 篇3
1、讲述自己的购物过程,学习用数字和符号记录。
2、学习用类推的方法,解答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活动准备
1、超市场景及贴有1—4元价格标签的商品若干。
2、幼儿人手一张5元面值的人民币,1元、2元、5元面值的人民币若干。
3、超市货架图一张(如图5-8)。
活动过程
1、开展购物活动,学习5以内的加减。
(1)教师提出购物要求:每位小朋友用5元钱买一样物品,如果需要找零钱,请在旁边的篓子里按数目取出零钱,再说说你的5元钱是怎么用的。“你有几元钱,用了几元钱,还剩几元钱。”并用一道算式记录下来。
(2)鼓励幼儿在购物过程中边购物边讲述。(如:我用5元钱,买了4元钱的牙膏,还剩1元钱。用一道算式记录。)并和同伴交流算式表示的意思。
(3)请个别幼儿根据所列的算式讲述自己的购物情况。(如:5-2=3,我用5元钱,买了2元钱的**,还剩3元钱。)
2、带领幼儿进行购物猜测活动,学习用推类的方法解答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引导幼儿观察货架图,知道实物图上数字的含义,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猜测:
“我用5元钱,买了货架图上的两样食品,你们猜猜我买的是哪样食品?”
(1)当幼儿说出两样食品后,教师可请大家判断对错并说出理由,再肯定其中的一样食品,让幼儿重新猜另一样食品。(如:幼儿猜出的是4元钱的可乐和1元钱的糖,因为这两样食品合起来是5元钱。教师就可以肯定他们猜对的一样,即:4元钱的可乐猜对了,而1元钱的糖不对,幼儿则需重新猜另一样,他们就会猜是4元钱的可乐和1元钱的饼干。)
(2)当幼儿说出两样食品后,教师可肯定其中的一样但不告诉幼儿是哪一样,让幼儿通过类推的方法去猜测。如:幼儿猜出的是4元钱的可乐和1元钱的糖,教师可表示有一样猜对了,一样猜错了,请幼儿再猜。幼儿说是4元钱的可乐和1元钱的冰棒,教师表示还不对,幼儿又猜是4元钱的××和1元钱的糖,老师表示:这次你猜对了。
数学教案-复习10以内的加减 篇4
1、感知序数的方向性,初步使用序数词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2、体验数学游戏的快乐。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森林里有很多小动物,想开心的玩,看,它们玩的可开心了,这时候突然“咚”的一声。天气暗了下来,小动物们很是着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时候黑暗里传来了声音,听:小动物们,你们好,你们需要齐心协力完成闯关任务才能赶走黑暗,继续游戏,一共有三关,努力吧,于是小动物就开始闯关了。
二、左右序数。
教师:小朋友看,这是第几关?(第一关)看,小动物代表队已经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了第一关的闯关场地,我们先来看看小动物代表队有几只小动物?(5只)一起数一数。接下来该完成闯关任务了,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我们来听一听:本关有三个任务需要完成,我们先来听听任务一是什么:从左向右第5个小动物是谁?再来听一听任务二:从右向左第5个小动物是谁?任务三:某某在什么位置?我们完成任务了吗?听:恭喜闯过第一关。
三、上下序数。
教师:该第几关了?(第二关)小动物进入了第二关的闯关场地,这次的队形和刚才的一样吗?(不一样)这次排着纵队来了,我们听一听这关的任务,听:本关有三个任务,我们来听一听第一个任务:从上往下谁是第四?任务二:从下往上某某排第几?任务三?某某在什么位置?听:恭喜闯过第二关。
四、空间序数。
教师:小朋友真棒已经帮助他们闯过了前两关,接下来该进入第几关了?(第三关)听一听第三关的闯关任务:欢迎进入第三关,在您面前的就是一座漂亮的房子,请根据我的要求找到相应的房间,任务一:某某住在第二层第一间,请进入你的房间。任务二:某某住在第一层第5间,请住进房间。任务三:小花住在那个房间?听:恭喜闯过第三关。闯关成功。
五、操作活动。
小朋友太棒了,为小动物做了这么多的事情,你们看,黑暗赶走了么?黑暗赶走了,他们又再快乐的游戏了。小动物们非常感谢中一班的小朋友,于是给你们每个小朋友都带了两个礼物,想要么?我们看看是什么礼物,( )为了让你们的礼物也有一个家,老师给每小朋友准备了一座城堡,看,现在就请小朋友把礼物送进城堡里,首先我们先把 送进去,送到第二层第五间,第二个礼物小朋友可以把它送到你喜欢的房间里,谁能告诉老师你送到了那个房间?举手回答,四个组的小朋友可以互相说一下一下自己把礼物送到了那个房间。
活动反思:
我本来想达到这样的目标,让孩子主动发现ABAB和ABBABB的排序规律,于是我依据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教学活动,以“小动物召开运动会”为线索,巧妙地渗透各种具有规律排序的事物,让孩子在运动会布置的会场和动物排队进场的规律,让孩子去发现其中的规律,达到教学活动的目标。
进行实际的教学过程时,发现孩子们对今天的教学内容非常感兴趣,这可能利用课件与情境的设置和层层递进的环节有关系,而且孩子们也发现了其中的规律,但在让孩子操作这个环节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1、“孩子操作”的环节,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要求,要根据项链上的规律继续往下穿。
2、老师提供的材料过于单一,都是穿的,可以是贴的等。
数学教案-复习10以内的加减 篇5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章整式的加减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理解单项式、多项式、整式及其有关概念,准确确定单项式的系数、次数、多项式的项、次数;理解同类项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和去括号规律,熟练地进行整式加减运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回顾与思考,帮助学生梳理本章内容,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运算能力及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通过列式表示数量关系,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 复习过程 一、引导学生回顾本章内容,建立以下知识结构图: 二、回顾与反思 1.什么叫单项式、多项式、整式?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试判断下列各式: , , , , x2+3xy2-1,-5a2b,-x中哪些是单项式?哪些是多项式?哪些是整式? 思路点拨: ,-5a2b,-x是单项式, , x2+3xy2-1是多项式,以上单项式、多项式都是整式. 2.什么叫做单项式的系数、次数?什么叫做多项式的项、次数? 指出“1”中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多项式的项和次数. 思路点拨: 的系数是 ,次数为1;-5a2b的系数-5,次数是3;-x的系数是-1,次数是1; 的项是 x和- y,次数是1;2x2+3xy2-1的项是2x,3xy2和-1,次数是3. 3.什么叫做同类项?怎样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依据是什么? 如果2xmy3与-5ynx2的和仍是一个单项式,那么m+n的值是多少? 思路点拨:和仍为单项式,说明这两个单项式是同类项,所有m=2,n=3,因此m+n=5. 4.怎样去括号?去括号的依据是什么?符号变化有什么规律? 三、范例学习 例1.计算: (1)3(xy2-x2y)-2(xy+xy2)+3x2y. (2)5a2-[a2+(5a2-2a)-2(a2-3a)]. 思路点拨:整式加减运算,有括号时,应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多种括号时,一般地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再去大括号. 解:(1)原式=3xy2-3x2y-2xy-2xy2+3x2y =(3-2)xy2+(-3+3)x2y-2xy =xy2-2xy (2)原式=5a2-[a2+5a2-2a-2a2+6a] =5a2-a2-5a2+2a+2a2-6a (或者先合并中括号内的同类项) =a2-4a 例2.长方形的长为2xcm,宽为4cm,梯形的上底长为xcm,下底长为上底长的3倍,高为5cm,两者谁的面积大?大多少? 思路点拨: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得长方形的面积为8xcm2,根据梯形面积公式,得S梯形= (x+3x)=10xcm2,因为x是正数,所以10x>8x,10x-8x=2x,因此,梯形面积比长方形面积大,大2xcm2. 例3.视堂第1排有a个座位,后面每排都比前一排多1个座位,第2排有多少个座位?第3排呢?用m表示第n排座位数,m是多少?当a=20,n=19时,计算m的值. 思路点拨:第1排有a个座位,第二排有(a+1)个座位,第3排有a+1+1=a+2(个)座位,第4排有(a+3)个座位,所以第n排有[a+(n-1)]个座位,即m=a+n-1,当a=20,n=19时,m=38. 例4.用式子表示十位上的数是a,个位上的.数是b的两位数,再把这个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交换位置,计算所得的数与原数的和,这个数能被11整除吗? 思路点拨:十位上的数a表示a个10,个位上的数b表示b个1,所以这个两位数表示为10a+b,交换位置后的两位数表示为10b+a,因此它们的和=(10b+a)+(10a+b)=11a+11b=11(a+b),因为a,b都是正整数,所以a+b为正整数,所以11(a+b)能被11整式. 四、巩固练习 课本第75页复习题2第1、3、5、6题. 五、作业布置 1.课本第76页复习题2第2、4(1)(2)(4)(8)、11、12、13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课时作业设计 一、填空题. 1.单项式- 的次数是_______,系数是_______. 2.多项式x3-3x2y+2x2-5是_____次_______项式. 3.已知3xny与- x3y2m是同类项,则n=________,m=_________. 二、解答题. 4.计算. (1)5x4+(3x2y-10)-(3x2y-x4+1); (2)2a2-[ (ab+a2)+8ab)]. 5.化先简后求值. (1) (-4x2+2x-8)- (x-2),其中x= . (2)2(a2b+ab2)-[2(a2b-1)+2ab2]-2ab,其中a=-2,b=2. 6.综合应用. (1)有一根竹竿长a米,一条绳子长(a+2b)米,(b>a),将绳子对折后,它比竹竿长多少米? (2)某公园的成人票价是15元,儿童买半票,甲旅行团有x(名)成年人和y(名)儿童;乙旅行团的成人数是甲旅行团的2倍,儿童数比甲旅行团的2倍少8人,这两个旅行团的门票费用总和各是多少?
数学教案10以内加减法教学反思 篇6
教材编写的时候,在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以后,学习加减法之前,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数的分与合。如10可以分成9和1,10可以分成8和2,7和3 组成10,6和4组成10。分与合对于10以内的加减法来说是一个基础,如果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分与合,那么计算是没有什么大的问题的。
在教授分与合这节课的时候,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要采用多样化的练习形式,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同时还可以组织一些游戏。如手指游戏,“我出 1,我出5,5和1合成6”。又如猜数游戏,“这一堆圆片有6个,我用手指盖住一部分,露出的部分是4个,猜一猜,我盖住了几个?”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们一方面能够感受到快乐,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另一方面能够对分与合加强练习,做到寓教于乐,很有意义。
在新授10以内加减法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动手操作,这时候小圆片就派上了大用场。如3+2=,可以先摆3个圆片,再摆2个圆片,合起来是5个圆片。这样用实物再过渡到数字,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是非常有辅助功能的。在做题目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再脑海中呈现摆实物的情景,然后再计算出得数。虽然一开始,对于学生来说,这样是比较花时间大,但实际上是发展数学思维的基本途径,在计算教学中的操作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感。
一年级新生由于生活背景和学前教育的不同,对加减法的理解和计算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我的两班级里就有这样的情况出现,有些孩子在一分钟内能够完成 15题以上,而有些孩子一开始只能完成10题左右。所以一开始,我要求孩子们在保证题目正确率的基础上,再要求孩子慢慢去提高速度,绝不一蹴而就。
在家里,家长也可以和孩子进行联系和互动。比如玩手指游戏,利用家中的物品:筷子,牙签,棉签棒等等来摆一摆,数一数,算一算。空余的时间,也可以随机地说一道计算题,孩子答对了就给予鼓励。10以内的加减法要让孩子特别熟练后再进入20以内的,同样非常熟练后过渡到百以内。不要过快,循序渐进,效果最好。
20以内加减法复习课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习的20以内加法及20以内不退位减法(十几减几)的相关算式进行整理、对所学计算方法进行回顾,掌握一定复习和整理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算式整理及多种形式的练习,找到知识间的联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合作与交流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是学生在掌握了20以内加减法及20以内不退位减法算理及算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全面综合复习。目的是让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能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计算能力;还能让学生在积累一定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了解一定的复习整理方法,初步感受复习对知识与能力提升所起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所学20以内加法及20以内不退位减法(十几减几)相关计算进行整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能通过观察、发现,借助已有知识经验,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出结果。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
1.整理20以内加法口算并总结计算规律(课件出示)让学生边说计算方法便算出答案。老师再总结总结“凑十法”的要领。
3、口算减法并找规律(课件出示)让学生边说计算方法边算出答案。老师再总结总结算法要领。
4、看图列式(课件出示):
1、学生说算式并计算。
2、老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加法交换律以及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加法算式中的加数就是减法算式中的减数或差,和就是减法算式中的被减数。
(二)、拓展提升
1、填表练习(课件出示):分组抢答比赛。1—2人口答,他人补充纠正。
2、解决问题(课件出示):先小组内合作说一说,再小组代表展示。组组员补充纠正。
3、小组竞赛(夺红旗)
4、学生做练习:投影展示。
(三)课堂小结:
数学教案-复习10以内的加减 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混合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在学习活动中,经历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过程,发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质疑、交流和倾听的意识和习惯,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评价设计] 1.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完成检测目标的达成
2.通过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混合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在学习活动中,经历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过程,发展思维能力。2过程与方法和目标3情感态度的达成。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理信息,提问题 1.讲故事
师:图上都有什么?它们在干什么?你能编一个数学故事吗?认真观察,把你编的故事讲给同桌听。
师:同桌交流后,教师指名一至两名同学讲一讲他们编的数学故事。(组织学生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评价)【设计意图】喜欢故事是孩子的天性,这个环节以故事导入,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地导入新知识的学习,达到了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
2.整理信息,提出问题
师:仔细观察主题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引导学生进行分类整理信息
(1)5只
学钓鱼,走了3只,又来了1只。,又钓了2条,跑了1条
。(2)鱼缸里有3条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现在有几只小猴在钓鱼? 2.现在鱼缸里有几条小鱼?
二、说思路,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可真棒!提的问题非常好。人们来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好吗?(在这个环节可以安排学生讨论怎样才能求出现在有几只猴子学钓鱼?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每组选出一名同学汇报本组的意见。)
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列出各种算式。5-3+1= 【设计意图】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能够探索出多种算法。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有较强的合作意识并能有条理地、清晰地表述自己的操作和思考过程。
师:这两个算式和我们前两节课学的算式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师:那你能不能像连加、连减一样给这种算式起一个名字?
师:像这种有加法又有减法的算式,它的名字叫“加减混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
师:我们先来研究这个算式5-3+1=怎么计算?你能用学具摆一摆,解决这个问题吗?自己试试看。(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小组活动,师巡视)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操作和语言表述,使学生自己加深表象,感悟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三、自主探究,独立解决问题
师:现在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鱼缸里现在有几条鱼”。
师:同学们认真观察鱼缸里小鱼是怎么变化的,然后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对于理解有困难的同学,教师可以引导为学生根据图意摆学具,再列式。)
师:哪个同学来当小老师讲解一下,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用“先算„„后算„„”的格式来表达运算顺序。
【设计意图】在学生学习解决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解决关于鱼的问题,培养了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完成练习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在表达运算顺序的时候,教师提示学生学会进行规范表达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上面两道例题的计算过程,我们计算的顺序? 师:请开动你的小脑袋想一想,上面两道例题(加减混合运算)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连加、连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师:加减混合并不难,从左到右依次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从实例中学会抽象概括出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提高数学能力。
()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师:今天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同学们非常聪明,找到了计算方法。下面我们就来 进行练习比一比谁最棒,好不好?
【设计意图】通过闯关练习里面形式不同的各项练习,来巩固10以内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方法,强化运算顺序,内化算法,巩固新知。
五、回顾整理。
【设计意图:通过整理回顾环节,让学生对本次学习有一个整体性的认知】
《10以内的加减法混合运算》试题计划
一、考察知识点:
本节课的考察知识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及算法,认识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让学生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在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成功的同时,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4.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二、题型
1、算一算。
2、看图列算式
3、我会做。
三、试题来源
本次试题第一题是在课本习题的基础上进行组题,第二题第三题为课本习题。
《10以内的加减法混合运算》试题内容
时间:10分钟 满分:10分
第一关:算一算。(6分)
剖析:这是一组加减混合运算口算练习,一方面可以学生巩固计算顺序,还可以训练学生在脑子里记忆第一步计算的结果。第二关:看图列算式(2分)
剖析:通过连环画的形式,动态地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可以加深学生对加减混合运算的认识,增强对计算过程的感受。第三关:我会做。(2分)
剖析:这是一个文字叙述为主的解决问题的题型,可以培养学生逐渐由感性直观思转向理性抽象思维。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时间:10分钟 满分:10分
第一关:算一算。(6分)9 8 5 4 6
第二关:看图列算式
数学教案-复习10以内的加减 篇9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理解并掌握几个和第几个的含义,并能进行区别,会读、会写10以内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2. 使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能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
3. 使学生认识“>”、“<”和“=”符号,初步学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 使学生初步了解加、减法的含义,认识并会使用加号和减号,会读、写加、减法算式,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5. 使学生理解0的含义和有关0的加、减法的含义,能正确地进行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
6. 使学生会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7. 使学生能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初步学会看图填写算式;并会计算相应的加、减法图画应用题。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数的概念和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难点:读、写数字和数的组成。教学时间:
60课时。
1、2、和3的认识
第1课时
教学内容:“1”的认识和写法。
教学目的: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1”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1”、了解“1”的含义。
教具准备:实物图片、计数器、“1”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小棒等。教学过程: 一. 课堂常规教学 二. 新课
1. 出示挂图。
引导学生观察挂图,让学生说出图上的内容。
2. 指导学生数画上的人和物,得出它们的数量都是1。
3. 板书:“1”。并教给学生“1”的读音,从音、形、意三方面让学生对“1”有初步的认识。4. 让学生说一说教室里是1的物体。
5. 组织学生操作,指导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一个珠子表示1,拿出一根小棒表示1,上黑板贴出数量是1的各种图片等。6. 教学“1”的写法。三.巩固练习
1. 出示小棒一根,让学生数出“1”。
2. 教师说出“1”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1”。四.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0页
2的认识。
教学目的: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2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2,并掌握2的组成,初步认识“”符号。
教具准备:主题挂图、实物图片、计数器、2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小棒、2个小圆形。教学过程:
一. 复习。1. 出示实物。
2. 让学生从一把小棒里拿出一根小棒来表示“1”。3. 指名学生上黑板在田字格里书写“1”。二. 新课。
1. 数数量是2的物体。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图说出图上画了些什么?(2)出示小鸭图,提问:有几只小鸭?
教师小结:图上有2个小朋友,2架飞机模型,2只小鸟,还有2只小鸭子,人有2只手等,还有许多东西它们的数量都是2,教师在黑板上写“2”。
2. 认读数字2。3. 教学1和2的顺序。
(1)出示计数器,在上面拨1个珠子,提问:这是几个珠子?学生答后,教师再拨一个珠子,并提问:现在有几个珠子? 教师说明:1个珠子再添上1个珠子就是2个珠子。
(2)让学生摆小棒,先摆1根,再摆1根,现在有几根?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2是由1添上1得到的。
4. 比较1和2的大小。5. 2的组成。、教师出示两片枫叶,并演示说明两片枫叶可以分成1片和1片,我们就说2可以分成1和1,随着写出 2 带领学生读两遍“2可以分成1和
╱╲
1”,再指着 先指两个1,再指 ╱╲,最后指2,带领学生读两遍“1
╱╲ 1 1 和1组成2”。
6. 写数字2。
(1)教师示范“2”的写法。(2)带领学生书空练习。(3)指导学生在书上写2。三. 巩固练习。
1. 出示数字卡片1和2,分别让学生读一读,2. 提问:2和1比,谁大?
3. 出示
提问:它表示2可以分成几和几?还表示1和1组成 ╱╲
几?
四. 小结。五. 作业。
在田字格内书写“2”。
第3课时
教学内容:“3”的认识。
教学目的: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3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3,并知道3以内书的顺序,回比较3以内书的大小,掌握3的组成。教具准备:3的主题挂图、计数器、小棒、方块、2和3的组成。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出示1和2的数字卡片,指名学生说出是几。2. 教师板书: 引导学生说出:2可以分成1和1。二. 新课。
1. 数数量是3的物体。
(1)引导学生观察“3”的主题画,回答问题:图上的工人阿姨在做什么?图上有几位工人阿姨?图上还有什么东西的数量也是3?(2)学生操作。让每个学生拿出3根小棒。教师出示一个三角形,告诉学生叫三角形,让学生用小棒摆出一个三角形,教师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摆。
提问:摆的三角形用了几根小棒? 2. 认数字3。
(1)领读两遍“3”。(2)指名认读“3”。3. 教学3以内数的顺序。
(1)出示计数器,边演示边提问。(2)引导学生操作。
(3)教师出示点子图,先贴1个点子,让学生说出“1”后,在图下写上“1”,再分别贴出2个点子和3个点子的图,并在点子图的下面分别写“2”和“3”。教师按顺序带领学生把3个数读一读。
4. 比较2和3的大小。
(1)出示方块图,左边摆2块,右边摆3块,提问:左边有几块?右边呢?板书:“2”、“3”
“2和3比,是2比3大还是2比3小?”
教师:2比3小,边说边在2和3的中间写上“〈”,指“2〈 3”表示2比3小,读作“2小于3”。领读。
(2)出示方块图,左边摆3块,右边摆2块,提问:左右各几块?板书:“
3、2”。
“3和2比,谁大?“
教师:3和2比,3大。也就是3比2大,边说边写出“3 〉2”,读作“3大于2”。
5. 3的组成。
指导学生把3根小棒分成两组,得到: 3
和
╱╲ ╱╲ 1 2 2 1 领读,3可以分成2和1,2和1组成3。领读,3可以分成1和2,1和2组成3。6. 教学3的写法。三. 巩固练习。
1. 做第22页的“做一做”第1题。2. 做“做一做”的第2题。四. 小结。五. 作业。
在田字格里书写“3”字。
第4课时
教学内容: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四的第1~4题。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已学的数字1、2、3。教学过程: 一. 基本练习。
1. 教师出示1、2、3的数字卡片,让学生分别读出是几。2. 教师出示用点子图表示的数的组成卡片。二. 课堂练习。
1. 做练习四的第1题。
让学生看图填写数字,教师巡视,纠正。2. 做练习四的第2题。、教师先让学生看画着小鹿的图,然后问学生:图上画了几只小鹿? 3. 做练习四第3题。4. 做练习四第4题。
教师先示范第1题的做题方法,然后让学生试做第2、3题,做完后集体讲评。三. 课堂小结。四. 作业。
练习四的第2~4题。
第5课时
教学内容:综合练习,完成练习四的第5~8题。
教学目的: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同样多”的含义,牢固掌握已学的三个数“1、2、3”。
教学过程: 一. 基本练习。
1. 教师用小棒逐一增加,让学生分别说出1、2、3。
2. 教师用数字卡片出示3、2、1三个数,让学生举出与数字相对应的小棒。3. 教师利用教室内各类实物,让学生数出各物体的个数1、2、3、4、5、6等。
二. 课堂练习。
1. 做练习四的第5题。
教师先带领学生复习前面所学的“同样多”的题目,再引导学生弄清第5题中“举例”的意思。接着让学生独立试做,然后集体订正。、2. 做练习四的第6题。
教师先运用2、3组成的折叠卡片,让学生反复练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2、3的组成,让后让学生苦力完成第6题,教师巡视,个别指导,集体讲评。
3. 做练习四的第7题。4. 做练习四的第8题。三. 课堂小结。四. 作业。
完成练习四的第6、7题。
教学后记:
数学教案-复习10以内的加减 篇10
复习内容: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的知识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万以内的加、减法”和“有余数的除法”,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2.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整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复习。
有余数的除法的复习。
教学难点:系统地整理出万以内的.、加减法竖式计算该注意的地方。
熟练地计算连续进位的加法和连续退位的减法。
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过程
一、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复习
师:时间过的真快,我们已经把这本厚厚的数学书快学完了。同学们还记得你自己都学了些什么吗?
生根据课本目录会回答不同的内容。
师:学了那么多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第二单元的知识。是什么呢?
生:万以内的加、减法
师:老师这里有几道题要来考考大家,看大家有没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挑战呢?
⑴出示例题1题目:用竖式计算计算下列各题
175+162=310-207=259+148=
985-423=325+464=806-774=
师:老师先请同学来说说如果让你来完成你会怎么做?
多种回答:①口算
②竖式计算(引导竖式计算的注意点并及时板书)
师:三(1)班有三位同学已经把前面的三题做好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做的怎么样?
出示错题:175+62=795310-207=113259+148=
175310259
+62-207+148
795113397
学生评判并分析错因:题1数位没有对齐
题2没有退位
题3没有退位,横式上没有写结果
师:你们能帮他们改正吗?
学生口答改正。
师:三(1)班的同学可真粗心,他们为什么没有发现自己做错了呢?
预设回答:没有验算。
师:我们在做加减法时可以通过验算来检查自己刚才有没有做对。一道加法题的验算方法有哪些?减法题的验算方法又有哪些?
预设回答:加法题目: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次
②和-加数=加数
减法题目:①被减数-差=减数
②减数+差=被减数
师:加、减法题分别有2种验算方法,在验算时同学们只要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就可以了。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地把剩下的三道题完成在数学课堂练习本上,其中最后一题要求验算。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发现问题。三位有问题的同学板演。
可能出现横式上写验算的结果。
师强调:验算是真正地再算一次,横式上应该写竖式计算的结果不能写验算的结果。
⑵出示例题2:从西村到东村有几条路?哪条路近?近多少米?
看到题目集体回答从西村到东村有几条路?(2条)
师:同学们反应可真快,哪位同学眼更尖已经看出哪条路近了?
生:经过北村的那条路近。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预设回答:西村到北村的152米可以看成150米,北村到东村的534米可以看成530米,150+530=680米;西村到南村的455米可以看成450米,南村到东村的368米看成360米,450+360=810米。680小于810所以经过北村的那条路近。
生有不同的估算结果,应给予肯定。
师:大家都是用估算看出来的,那到底近多少米呢?
学生独立完成:534+368=902(米)455+152=607(米)902-607=295(米)
集体交流,强调单位不要漏写。
⑶练习
填上合适的数字
□6□□2□8□9
+3□4-6□7+14□
9072411031
②
科技书
故事书
连环画
原有
674
907
715
借出
253
416
378
还回
137
245
169
现有
要求独立思考后完成在课本上。题②理解借出又还回。
二、有余数的除法的复习
师:刚才大家一起回忆了加减法题,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口算题。
⑷出示口算题25+10=36+21=50+50=
69-48=86-54=46-20=
6×7=60×7=80×3=
54÷9=36÷6=38÷8=
师:同学们先观察一下上面的口算题有什么特点?
预设回答:第一行是加法题,第二行是减法题,第三行是乘法题,第四行是除法题。
师:原来这里的口算加减乘除都有了。口算题老师相信肯定难不倒大家的,不过现在老师有个问题需要
大家来解决。假如老师要请一个同学做2题,那老师需要请几位同学来做啊?
预设回答:一共有12题口算,每人做2题,12÷2=6(人)所以需要6人来做。
开小火车的形式每个同学做两题,检查是不是需要6人。
师:看来这个问题也难不倒大家,确实是需要6人来完成。他是用什么方法把问题解决的?
预设回答:除法。
师:上面的口算第四行中,大家找一下哪题挺特殊的?
生:38÷8=4……6,因为它有余数。
师:对,现在我们不光会表内除法还会做有余数的除法了。那你们对有余数的除法还知道些什么?
预设回答:在竖式计算时商要写在被除数的个位上。
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⑸出示例题3
26÷3=□……□35除以4,商,余。
要求独立完成。
⑹解决具体问题(区分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出示例题4:妈妈买了38个纽扣,每件衣服钉5个,可以钉几件?还剩几个纽扣留作备用?
要求:先与同桌讨论,然后独立完成。
师组织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预设回答:有38个纽扣,每件衣服钉5个,38里有7个5还多3,所以
38÷5=7(件)……3(个).就是说可以钉7件衣服还有3个纽扣留作备用。
重点讲解商的单位是“件”,余数的单位是“个”。
⑺练习
练习二十六第3、4题。
要求独立思考后认真完成,两位同学板演。
三、课时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回忆了加减法和有余数的除法,大家还会把它们给忘了吗?
四、作业设计
1.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310-52=545+98=△387+143=△900-389=
48÷8=67÷9=
2.估一估,连一连
289+90682-79420-308624+128
603802379112
【数学教案-复习10以内的加减】推荐阅读:
10以内加减法竖式教案07-28
幼儿数学10以内数教案10-19
八年级数学分式的加减08-21
学习7的加减教案07-26
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10以内单数、双数》11-28
整式的加减教案设计08-28
二次根式的加减的教案07-01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10以内的数的守恒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