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轩《青铜葵花》的读后感

2025-01-03

曹文轩《青铜葵花》的读后感(精选12篇)

曹文轩《青铜葵花》的读后感 篇1

这是一个男孩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铜,女孩叫葵花。

雨季已过,多日不见的阳光正象流水一样,漫泻于天空,一个特别的机遇,让城市女孩葵花和乡村哑巴男孩青铜成了兄妹,她们一起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十二岁那年,市长要把葵花接回城里去,大家都不舍得让她离开,当然葵花也不想离开……

葵花被接走了,青铜为此常常遥望葵花常去的地方,数日后,青铜因想念葵花而晕倒了,他醒来后,大喊了两声“葵花,葵花”。是那么的有劲,竟然他能说话了!

青铜非常善良,对自己的妹妹是那么的亲!记得在最后青铜大喊了两声“葵花,葵花”。()这也许是他的心声,我想不到一个哑巴男孩能说出那么震撼人心的话!正是那个撕心裂肺的呼喊,让我懂事了许多。

我对我表妹可不是那样。她到我家来,拿我几张贴画我都要和她斤斤计较。有一次,她把我精心制作的贺卡上的贴画撕了下来,贺卡也变的破烂不堪。我一气之下说出了妈妈平时教训我的话,是那样的严厉,那样的无情!。她想哭又哭不出来。当时真想把她弄哭,出出气。我对她不像青铜对葵花那样,亲如手足。

如今我看了《青铜葵花》我羞愧,难过。毕竟她是我表妹呀,她也有妈妈呀,也是妈妈的宝贝,我怎么说也不能那样训她,我真后悔!

每次想起那件事,我就觉得自己象一个恶魔,一点“善良”也没有。

青铜,这个善良而正直的孩子令我无比佩服,他做事能把善良放在心中。

不论大人还是孩子,坐什么事都要把善良放到心中,想一想,然后再去做,就象青铜一样永远把善良放在心中。

“善良”象一只金色的轮子,阳光泻向她,她顿时变得金光灿烂,金光灿烂……

曹文轩《青铜葵花》的读后感 篇2

一、苦难与美丽

真、善、美是文学创造的价值原则,《青铜葵花》的创作正是符合了这一原则,不管是在艺术真实、伦理和情感上,还是在美的创造上,都符合了文学创造以追求真善美为内涵的审美价值。

(一)苦难之中的境界美

曹文轩在坚信“美感与思想具有同等的力量”,“没有美感就没有读者”的同时,用他那充满浓郁诗意的笔调,以苦难为大背景,写出了《青铜葵花》这部关于苦难,关于美丽,关于爱的故事。《青铜葵花》中所呈现出的那种苦难深刻之处的境界美主要表现为:

第一,意象建构。曹文轩用一个个美丽的意象构成了《青铜葵花》的框架。“青铜葵花”是个大意象,它统领着九个小的意象,也就是全文的九章标题,分别为“小木船”、“葵花田”、“老槐树”、“芦花鞋”、“金茅草”、“冰项链”、“三月蝗”、“纸灯笼”和“大草垛”。青铜“永远闪耀着清冷而古朴的光泽,给人无限的深意”,它是一种金属,质地厚重而没有生命;而“葵花算得上最具灵性的植物,它居然让人觉得它是有敏锐感觉的,是有生命与意志的。”另一方面,“青铜”与“葵花”又是两个孩子的名字,他们是文中的主角,一个来自城市,一个来自乡村,相遇相处,呈现出来的是一种和谐的境界美。

第二,苦难淡化。曹文轩告诉我们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苦难的历史,而且这个历史还将延续下去。我们需要的是面对苦难的那种处变不惊的优雅风度。”如在第五章《金茅草》中描述到:“在三月的一天,大麦地刮起了狂风,下起了大雨,青铜家的房子没了,所抢出来的东西也寥寥无几”,对于这样的大灾难,作者坚持他一贯的古典的、浪漫的审美追求,挖掘苦难背后的美感。苦难虽深,但在作者笔下那一个个富有童趣的细节却化解了苦难的沉重。这些是作者通过《青铜葵花》来对苦难的肯定,是对苦难更高境界的传达——提高境界,接受甚至享受苦难所带来的快感。

(二)苦难之中的人性美

第一,深入灵魂描写苦难,展现人性的坚韧。曹文轩在《青铜葵花》中追求着一种更高的境界,是为“人性美”的展现而服务的。面对精神上的苦难,主人公姿态如此优雅,人性中的美丽展现无遗。葵花是令人感动的女孩,她在五岁失去了母亲,又背井离乡随父亲到了五七干校,面对生活的苦难,面对孤独,她平静祥和,优雅高贵,从容镇定。即使之后爸爸落水身亡也不哭不闹,安静得让人心疼。弱弱的小女孩却拥有着如此坚韧的性格,可见,曹文轩写《青铜葵花》是深入到灵魂而写的,其中处处弥漫着人格的魅力,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精神。

第二,互助互爱,从容迎接苦难,展现人性大善。葵花到青铜家后,一家人共同经历苦难,相亲相爱表达了面对苦难时的人性大善。上学风波中,青铜甘心情愿放弃上学的梦想,在大雪天依旧坚持去卖芦花鞋,为了让葵花看戏,青铜固执地让她骑在自己的脖子上……不仅青铜,爸爸妈妈也是那么细心地呵护着葵花,他们起早摸黑,更加努力地干活。奶奶年纪那么大了,却不远千里去东海边摘棉花,直至累倒在床。葵花,那个令人心疼爱怜的小女孩亲自教青铜写字,想要为家里省下那笔学费,故意将考试考砸,只身跟着人家到南方去捡银杏卖钱……这么一件件的生活琐事,其中包含了多少无奈与苦痛,可是他们展现出来的不是自哀自怜、无尽抱怨或自暴自弃,而是处变不惊,以坚韧的精神去迎接苦难,展现出人性中的永恒美。最终,他们相亲相爱,互相扶持共度难关。

二、苦难意识的现代意义

当代社会的浮躁、人情的隔阂、灾害的频发等众多不稳定的因素,严重影响着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该拿什么去抚慰那些受伤的心灵呢?我们又该如何弥补这些孩子情感上的缺失。当这些苦难来临之际,该怎样去面对?曹文轩说苦难是一种财富。那该怎样将苦难转换为有效的人生经验,给自己的性格注入坚韧与优雅呢?他给了我们《青铜葵花》。儿童文学作品是影响孩子精神发展的最优秀和最有效的媒介,就像儿童文学专家所说,文学塑造的是人的心灵,而儿童文学对少年儿童心灵的潜移默化作用更是不言而喻的。《青铜葵花》告诉读者在受难中涅槃,获得救赎,是一种财富。那种对苦难的肯定以及面对苦难时的优雅坦然的姿态、坚韧的性格和美好的人性深深影响着每个孩子,给予了他们信心和勇敢。

综上所述,曹文轩的长篇小说《青铜葵花》以一种典雅高贵的姿态向人们肯定着苦难,诠释着苦难。那种悠远的境界充分展示了人性的真善美,表现了人性中的大美大爱以及相亲相爱互助的和谐崇高美感。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曹文轩就清楚地了解到“孩子是民族的未来,儿童文学作家是未来民族性格的塑造者。”《青铜葵花》的创作正是切实履行着这一观念意识,如同作者在后记中所说:“《青铜葵花》在享乐主义泛滥的今天,无疑是另一种声音。它进行的是一种逆向的思考。它是对苦难与痛苦的确定,也是对苦难与痛苦的诠释。”书中所蕴含的儿童苦难意识无疑对当代现实社会具有特殊的意义。

摘要:《青铜葵花》是当代知名小说家曹文轩的代表作之一, 这是一部以苦难为大背景采用叙事的手法勾勒了一幅别样的景致, 展示了人性的坚韧、生命的刚强、苦难中的大美以及人性中的大善大爱, 为苦难中的人们点亮了一盏心灵的明灯, 这种写法充分展示了作品中苦难与美丽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苦难”叙事,《青铜葵花》,曹文轩

参考文献

[1]少卿.访谈:美的力量>思想的力量[EB].2006-03-13.

[2]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151.

[3]曹文轩.即使是“欺骗”, 我也是对的[N].中华读书报, 2005-06-15.

[4]曹文轩.曹文轩儿童文学论集[M].南昌:21世纪出版社, 1998:40.

[6]李华.以树的姿势迎接苦难[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8) .

曹文轩和《青铜葵花》 篇3

因为一次特别的机缘,城市女孩葵花来到了乡下男孩青铜的身边,并且成了青铜的妹妹。葵花从小没了妈妈,青铜五岁时因受大火惊吓而失语。兄妹俩在大麦地一起生活,一起长大。不管是遭遇洪水还是蝗虫来袭,他们都在苦难中彼此鼓励支持,乐观、坚强地成长着。然而,12岁那年,命运将葵花召回了她原本所在的城市,兄妹俩不得不分开。离别之时,不会说话的青铜竟然开口高喊了一声“葵花”,震撼了所有人。此后的每一天,青铜都不停遥望着芦荡的尽头,遥望着葵花所在的地方,期盼着妹妹的归来……

【精彩试读】

葵花发觉自己在做作业的时候,青铜总喜欢在她身旁坐着,聚精会神地看她写字、做算术题。他的眼睛里充满羡慕与渴望。这一天,她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我要教哥哥识字!这个念头如闪电一般在她的心田上照亮,使她自己大吃一惊,也使她激动万分。她责怪自己:为什么没有早想到这一点呢?

她将妈妈给她买头绳的钱省下了,给青铜买了铅笔。她对青铜说:“从今天起,我教你识字。”

青铜好像没有听明白似的望着葵花。

正在干活的奶奶、爸爸、妈妈也听到了,都停住了手中的活。

葵花把削好的铅笔和一本本子放到青铜面前:“从今天起,我教你识字!”

青铜有点儿惊愕,有点儿激动,又有点儿不好意思和不知所措。他看了看葵花,又掉头看了看奶奶、爸爸和妈妈,然后又看着葵花。

大人们好像于睡梦中忽然听到了一声惊雷,受了一个大的震动,觉得天地为之一亮,但却一时无语。

青铜面对葵花递过来的笔与本子,却向后退着。

葵花就拿着笔与本子,一步一步地朝他走去。

青铜掉头跑出了门外。

葵花追了出来:“哥哥!”

青铜不停地奔跑。

葵花紧紧跟在他身后:“哥哥!”

青铜回过头来,用手势与眼神说着:“不!不!我学不会!我学不会!”

“你学得会!你学得会!”

青铜继续往前跑去。

葵花一边大叫着“哥哥”,一边紧紧追赶着。一根裸露在泥土外面的树的根须绊了她一下,她摔倒在了河坡上,并骨碌骨碌地朝下滚去。

青铜忽然听不到葵花的脚步声了,掉头一看,葵花已滚到了河滩上。

葵花在向下滚动时,将本子与笔一直搂抱在胸前。

青铜跑过来,跳了下去,连忙将葵花拉了起来。

她浑身是泥土和草屑,但那本本子却还干干净净地抓在手中。

青铜扑打着她身上的泥土与草屑。

“从今天起,我要教你识字!”

青铜哭了,泪水顺着鼻梁流了下来。他蹲下身子,背起葵花,一步一步地爬到岸上。

兄妹俩在一棵大树下坐了下来。

一轮太阳正在沉坠,河水染为橙色。

葵花指着太阳,然后用树枝一笔一画地在沙土上写下了两个大字:太阳。她大声地念着:“太——阳!”然后,用树枝在那两个字上不停地重复着笔画,嘴里念念有词:“一横,一撇,一捺,一点儿,‘太阳’的‘太’……”

她给青铜也找了一根树枝,让他跟着她,在沙土上写着。

青铜吃力而认真地写着,那时,他仿佛不再是哥哥,而是弟弟,而葵花不再是妹妹,而是姐姐。

太阳在落下去、落下去……

一片树叶从树上掉下,也正在慢慢地落下去……

葵花用手指着飘落的树叶,用眼睛追随着树叶:“落——落下去……”

树叶像蝴蝶一样落在草丛里。

葵花在“太阳”后面又写了三个字:落、下、去。然后她望着太阳,念道:“太阳落下去……”

青铜的记忆力奇好,虽然笔画与字的间架总是把握不好,但他却以出人意料的速度记住了这几个字的笔画以及笔画的顺序。

太阳落下去了。

地上的字也慢慢地“熄灭”了。

“哥,我们该回家了。”

青铜学得正起劲,摇了摇头,拿着树枝,还在沙土上笨拙地写着。

月亮升上来了。

又是一种亮光,柔和而纯净地照亮了地面。

青铜用手指着月亮。

葵花摇了摇头:“我们今天不学了。”

但青铜固执地用手指着月亮。

葵花又教他:“月亮——月亮升上来了……”

天晚了,妈妈在呼唤他们回家。

一路上,青铜在心里念着、写着:“太阳落下去了……月亮升上来了……”

从此以后,青铜跟着葵花,将她所认识的字,一个个地吃进心里,并一个个地写在地上、写在本子上。他们的学习,是随时随地、无所不在的。看到牛,写“牛”;看到羊,写“羊”;看到牛吃草,写“牛吃草”;看到羊打架,写“羊打架”。写“天”,写“地”,写“风”,写“雨”,写“鸭子”,写“鸽子”,写“大鸭子”,写“小鸭子”,写“白鸽子”,写“黑鸽子”……那个从前在青铜眼中美好无比的世界,正在变成一个一个的字,而这些字十分神秘,它使青铜觉得太阳、月亮、天、地、风、雨,所有的一切,不完全是它们原来的样子了,它们变得更加美丽,更加真切,也更加让人喜欢。

不管刮风下雨,总在田野上狂奔的青铜,也比从前安静了许多。

绝顶聪明的葵花,用各种奇特而充满智慧的方法,将她所学得的字,一个个地都教给了她的哥哥青铜。这些字,像刀子一般刻在了青铜的记忆里,一辈子也不可能忘记了。他的字,也写得有模有样了,虽然不像葵花的字那么上规矩,但却有另外的味道:呆拙,有劲。

大麦地没有一个人注意到这一切。

【推荐有理】

《青铜葵花》是著名儿童文学家曹文轩在经历了艰辛而漫长的岁月后才创作出来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一如既往地秉承了曹文轩的写作风格,纯净、唯美,即使是写苦难,也极富诗意。本书荣获《中国时报》2005年十大好书奖、台湾地区“好书大家读”年度长篇小说类创作最佳奖、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优秀儿童文学奖等诸多奖项,非常值得一读。

【作者与书】

书名有三层意思:一是人物名字的巧妙组合;二是指葵花的爸爸制作的一件珍贵物品——用青铜做成的一朵葵花;三是暗示主角青铜和葵花坚韧、乐观的品质。对于为何要创作这样一个故事,曹文轩说: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一个时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绝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时拥有面对痛苦的风度,长大后才可能是一个强者。

曹文轩青铜葵花读后感 篇4

题目“青铜葵花”可以这样理解:葵花的爸爸是艺术家,他最成功的艺术品就是青铜铸的葵花;你也可以这样理解:青铜是大麦地村的哑巴男孩,家境贫困;葵花是随爸爸来乡下劳动的城市女孩,暂住干校。

在葵花的爸爸不幸溺水离去后,家境十分贫困的青铜一家主动收养了无依无靠的葵花。这个家虽然清贫,但总是洋溢着欢乐。和蔼慈祥,干练爱干净的奶奶,勤劳善良的爸爸妈妈,有责任感,倔强,关爱妹妹的青铜,还有学习认真,爱家,懂事的葵花。青铜与葵花一起成长,一家人同甘共苦,后来,葵花被接进城里读书,青铜与葵花就此分别了……

后记的题目叫《美丽的痛苦》,痛苦后总是折射着爱与人性的光辉,但又令人心酸。青铜很想上学,他早就盼望着。而家里只能供一个人上学,于是,他用小聪明让葵花获得了上学机会。“青铜又一次悄悄地做出了手势,那意思是:‘万无一失。’他还在笑,但已含了眼泪。他永远也不会说出这里头的秘密的。他含泪的笑印在了我脑子里。这是纯真的笑,无私的笑,是为了隐藏自己痛苦的笑。他不会只为了自己而活,父母急,他急得直跳;葵花哭了,他更伤心;奶奶病了,他寝食难安。爸爸走了,葵花老呆在葵花田里,盼望爸爸回来……他清瘦的脸上挂着泪珠,甜甜的记忆却让他的嘴角泛起了微笑。那感觉倒不像咖啡,像茶了:清香中带着苦涩,泛着爱的深沉绿色。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许多:他们的执着与勤奋,一颗为他人而活的心,他们的乐观……

我曾想为其写续,但想了想又停了下来,有时候,吸引人的不是最终的美好的结果,而是这本书的味道和拨人心弦的地方。意犹未尽其实为读者铺了一条无止境的大道。

曹文轩《青铜葵花》的读后感 篇5

曾经的我,懵懂、无知。在我一次又一次地浪费粮食、浪费水电之后,爸爸便为我买了一本《青铜葵花》让我阅读。正是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一切一切的来之不易,让我懂得了曾经的痛苦,这本书在引领我认知痛苦的同时,也让我认识到-------就算再大的痛苦,也有它的美丽。

全书中,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三月蝗》这篇文章。它叙述了在美丽的春末里,蝗灾带给人们的痛苦。其情景简直令我震惊------虽然蝗虫的个体很弱小,但是当一大群的蝗虫袭来,它们却仅仅用了不到1个小时的时间吃光了整个大麦地的庄稼、绿叶和青草!它们只留给了大麦地一片令人哀伤的干净……

面对这场灾难,有人伤心了,有人绝望了,还有很多人背井离乡去乞讨了……但青铜和葵花,两个比我还要小的孩子,却在想象中吃了个饱------他们去河湾采野菱角扑空后,没有哀声叹气,更没有哭泣,只是躺在小船里,静静地望着天上的云。他们把云想象成绵花糖、苹果、馒头、甚至是牛、羊……他们有滋有味地咂着嘴,象模象样地吃着,还不时地相互推让。这分明是一个有趣的情景,却不得不让我心里滋生酸楚的哀伤……是啊,在这灾难重生艰苦的岁月里,也许只有天真的孩子,才会笑对一切。准确地说,这并不是“苦中作乐”,这是他们的真心真情。在他们心中,这些痛苦不算什么,他们的世界,没有缺吃少喝,只有无穷的想象与那美丽的梦……

曹文轩说;“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一个时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绝不是今天少年才有的。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可能是一个强者。”这段话我感触颇深。它告诉我,无论什么挫折和苦难降临,我们都要积极应对,一笑而过,要知道痛苦有时也是美丽的!

曹文轩《青铜葵花》的读后感 篇6

这本书的大概内容写的是:一个特别的机缘,让城市女孩葵花和乡下男孩青铜成了兄妹相称的朋友。他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12岁那年,命运又将女孩葵花召回她的城市……当看完这篇作品时,我哭了,因为我从来没有为一篇作品哭的那么伤心过。特别是最后一章“大草跺”。写了葵花回城市后,哑巴青铜失常,迷迷糊糊的看见葵花,由于太激动,便用尽平身力气,大喊了一身“葵花”。伤心是难免的。自从葵花7岁时,父亲因创作“青铜葵花”这篇作品时,一阵大风刮来,把作品吹入水中,为救作品而死去。在大麦地村的老槐树下,村里最穷的青铜家和在大麦地最有钱的嘎鱼家最后的争执下,葵花选择跟青铜一家。从此,青铜家省吃俭用,给葵花上学。但葵花也懂事,要让哥哥上学,在最后的抽签下,不得不给葵花上。在以后的艰难生活中又不失温情、真爱和希望。为了赚钱。青铜家奶奶因太劳累,和她家的老黄牛一块离开了人世间。后来,城市里的领导因想起“青铜葵花”的作者后,执意要派人把作者的女儿带回来,以保她未来的前途。葵花走后,家里便没有了笑声,而青铜就像我上面所说的,正巧路过的嘎鱼听见了,立刻跑去告诉全村人,而大草垛前只剩下他一个人许久,许久……

曹文轩在这本书的开头写过,这本书是献给以此受过苦难的孩子们,虽然我不是一个受过苦难的孩子,但是看完这本书后,一包餐巾纸几乎被我用光,好像我也受过什么苦难似的。在这本书里,我不仅明白了人世间最珍贵的是亲情,还了解到了受过苦难的孩子们是怎样生活的。

高中青铜葵花的读后感 篇7

故事中,我最欣赏的是青铜,他是个极其聪明的哑巴,他几乎把葵花的命当自己的命看了。他们两个都想上学,可家里只有供一个孩子上学的钱,他冥思苦想后使了个诈,到底还是让葵花上学了;有蝗灾时,他不顾自己的饥饿,为葵花找嫩芦根、抓野鸭;他还很孝顺,没有忘记父母和奶奶,又挑了整整一篮芦根,带回家去;他将自己穿的芦花鞋卖掉,忍受脚下的寒冷;他为葵花的表演做好一条冰项链后,并没有告诉家里人他做了什么……青铜在背后默默地贡献了很多,从来不求回报。这就是青铜对葵花的爱,满满的爱,无穷无尽的爱。

青铜和葵花不是亲兄妹,胜似亲兄妹。当青铜在大冬天卖芦花鞋时,葵花担心青铜太冷,极力劝他别去了;她深知青铜非常爱学习,只是因为不得已才会放弃,于是她将省下的钱买了一支铅笔,认认真真地教青铜写字;台风过后,青铜与爸爸刈草,走了一个月,葵花在这一个月中几乎夜夜都梦见爸爸和哥哥,担心着他们的安危。这就是葵花对青铜的爱,满满的爱,无穷无尽的爱。

在家中,最爱青铜葵花的当然是奶奶了,奶奶每时每刻都惦记着他俩。他俩太懂事了,大人们愁眉苦脸,他俩也会不高兴,于是奶奶总是将苦恼与伤心放到心底,不让他俩见到;大冬天时,奶奶去妹妹家摘棉花,给青铜葵花做棉衣,连续好几天,不停摘棉花,后来累倒后还是不忘给他们做棉衣。这就是奶奶对青铜与葵花的爱,满满的爱,无穷无尽的爱。

青铜葵花读后感 篇8

暑假,我曾跟妈妈一起看过《草房子》这本书,上面介绍了“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中所有的书。上面说,曹文轩本人最满意的作品就是《青铜葵花》,而最受读者喜爱的也是这本书。当我满怀好奇心看过一遍以后,我不得不承认这真的是一本好书。随着《青铜葵花》故事情节的深入,我仿佛回到了童年,回到了那个至真至美的年代。这是一个凄美的故事,却又反映了人间最纯净的亲情与友情。故事从“干校”里的女孩葵花开始,又从葵花结束。文中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美丽的村庄——大麦地。炊烟、牛鸣、狗叫、欢乐的号子声„„所有的这一切,对葵花而言,都有不可抵挡的魅力。大麦地不仅自然风光美,那里的人们心灵更美。

我喜欢青铜,他是一个无私的人。为了攒够葵花上学的钱,在天寒地冻的大雪天他也坚持到镇上去卖芦花鞋。为了多赚一点钱,他把脚上的一双芦花鞋也卖了,自己光着脚在雪地里走。读到这里时,我被青铜感动了。想想寒假里我躺在暖暖的被窝里都根本不想起床。而青铜这么做,是要用很大的勇气和毅力的!为了让葵花读书写字时有几盏明亮的灯。青铜在夏天夜晚独自驾船到河上捉萤火虫,为了捉到更明亮的萤火虫,他跳下船捉住在低空飞行的萤火虫。

我喜欢葵花,她知恩图报。她是青铜家收留的。当青铜奶奶生病要住院时,她一定要出去给家里赚钱,要让奶奶住院治病。葵花让我懂得了要学会感激帮助过我的人。我感谢妈妈为我做香喷喷的米饭;感谢每次取得好成绩后爸爸对我的鼓励;感谢老师对我的谆谆教诲;感谢同学对我的帮助······葵花的经历让我懂得了人的一生中总要遇到一些挫折,只要战胜挫折,才会有美好的明天!

这本书体现了孩子、朋友之间的友谊,家人之间的亲情和人与人之间的真爱,同时也反映了乡村孩子童年的苦难生活,字里行间无不充盈着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人间真情,这种真情又无不湿润着每一

位读者的眼睛、震撼着每一位读者的心灵。

青铜葵花读后感 篇9

起初,我根本不想读这本书,但我妈妈读得津津有味,我情不自禁地看了看。

虽然青铜家族很穷,他们还是收养了向日葵。当一家人为向日葵付学费的时候,青铜人不顾雨雪,想尽一切办法来卖鞋子。的确,天帝,经过他的努力和坚持,终于卖出了101双鞋子,最后一双鞋子竟然从他的脚上脱下来,是为了赚更多的钱,为了她的学校。我永远不会忘记他在雪地里赤脚走路的情景。当他发现舞台上没有银项链的时候,他就想尽办法给她弄来,然后把冰淇淋项链从嘴里吹了出来。

青铜葵花读后感 篇10

讲述一个男孩与一个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铜,女孩叫葵花。青铜在一场大火中变成了哑巴,葵花的爸爸淹死在河里,母亲早已去世。一个特别的机缘,七岁的城女孩葵花和乡村男孩青铜成了兄妹相称的朋友。他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但十二岁那年,女孩葵花被命运召回了她的城市,男孩青铜从此常常遥望着芦荡的尽头,遥望着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直到有一天,葵花回到大麦地,青铜兴奋得向葵花跑去,喉咙里隐隐约约冒出两个字:“葵花!”

我被青铜葵花的兄妹之情感动着,为了给葵花挣学费,去油麻地镇卖芦花鞋时,青铜竟然把自己穿着的芦花鞋也卖掉了,赤着脚在冰天雪地里跑回了家;为了让葵花更清楚地看到精彩的马戏表演,青铜竟然让葵花骑在自己的脖子上看了整场马戏,而自己却累得几乎瘫倒在地上;为了给葵花找吃的,在芦苇荡里抓野鸭时,青铜竟然被锋利的芦苇茬几乎扎穿了脚板;为了……

青铜葵花读后感 篇11

本书说的是一个来自城市的女孩和一个来自乡村的哑巴男孩之间的故事。女孩叫葵花,男孩叫青铜。在一次机缘巧合下,成为了不是亲兄妹胜似亲兄妹一样的好兄妹。他们在一起生活,一起玩,一起开心,一起烦恼,但在葵花12岁那年,发生了一件对于他们而言的大事,葵花要被送回城市生活了。他们不能再在一起成长、一起玩耍了葵花被送回城市后,青铜就常常坐在草垛上遥望芦苇荡,遥望葵花所在的位置,回想起他们在一起成长的快乐时光

本书中我最感动的是青铜和葵花看马戏的那一段;青铜找来了一个石磙,想坐在石磙上看马戏的,但被几个小混混抢走了,青铜为了让葵花看到马戏,让葵花坐在他的背上,不知过了多久,马戏结束了。葵花问青铜马戏中他喜欢马戏中哪些动物,葵花问了好久才想起了她是坐在哥哥背上看的,可哥哥却什么也没看见。真是个很疼爱葵花的好哥哥呢!

《青铜葵花》读后感 篇12

最终,葵花要回到城市了,分离的痛苦让青铜变得有些痴呆。甚至让哑巴青铜用尽平生力气,吐字不清地大喊出了:“葵――花!”这喊声惊天动地,让人泪如雨下。这是青铜的“心声”!这样的痛苦经历我们生活在幸福里的孩子是无法用心体会的。

和青铜葵花相比,我感觉自己真的太幸福了,我不必去卖芦花鞋挣学费,也不必在南瓜灯下写作业,更不必为填不饱肚子而苦恼。和青铜葵花相比,我感觉自己真的太软弱了,青铜葵花面对各种苦难时所表现出来的坚强、乐观正是我缺少的,感谢青铜葵花,教会了我面对困难时要做一个坚强、乐观的人。

上一篇:太原民风民俗下一篇:幼儿园法制宣传月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