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葵花》初三读后感

2024-10-19

《青铜葵花》初三读后感(精选7篇)

《青铜葵花》初三读后感 篇1

昨天读了《青铜葵花》,诗意而温柔的.笔触,谱写了一段深刻的苦难,纯粹的美丽,极致的善良。没有血缘的一对兄妹,却演绎了一段最深厚的兄妹情。

同到上学年龄,同样渴望读书,哥哥却以作弊抓阄的方式让妹妹没有心里负担的去上学,从此,一头善解人意的牛,一个不会说话的哥哥,一个骑在牛背上的清瘦而美丽的小女孩成了大麦地村的一道风景。即使雨天泥泞,别的孩子浑身沾满泥沙,唯有葵花身上干干净净,因为哥哥青铜把她保护的很好。我想每一个女孩都渴望拥有一个青铜一样的哥哥。

作为文艺宣传骨干的葵花,因为没有一条项链,哥哥便用一整天的时间把冰凌吹成一个个珠子,连成一条璀璨的冰钻项链,那个戴着冒着凉气的冰项链的葵花是那晚最耀眼的,因为心里的暖折射成了脸上最璀璨的笑,眼里最耀眼的光,她一贫如洗,却又拥有全世界最昂贵的幸福与被宠爱。我想每一个女孩子都想拥有一个青铜这样的哥哥。

为了生病的奶奶,葵花什么都不带的只身一人踏上了去捡银杏的船。她觉得可以赚到一笔钱,这样奶奶就可以住院了,只是她不知道她可以赚到的也是杯水车薪。在蝗灾袭来,家里忍饥挨饿的时候,奶奶为了省口粮去了妹妹家,为了给青铜和葵花做身新棉衣,拼命在捡棉花,累倒田间。她们是贫穷的,又是富有的。极致的苦难,让他们越发的亲密,互相取暖,互相扶持。

曹文轩就这样用细腻的笔触,诗意的语言描绘着大麦

《青铜葵花》初三读后感 篇2

善良,灌溉出了这朵在苦难中生长的花。

善良能教会人关爱、奉献、理解、宽容、纯洁。善良的人是最美的,在这本书里,作者曹文轩就为我们描述了一群这样美丽的人。

青铜一家是善良的。青铜,有着一颗金子般的心,他虽然不会说话,但是他用他的行动表达了对妹妹葵花的爱与保护。而青铜一家在家庭如此不富裕的情况下,收养了葵花,一家人紧衣缩食地让葵花过得好,就怕她受了委屈。为了谋生,一家人更加勤快的劳动,而葵花的到来也为这一家带来了更多的欢乐。这样质朴的一家人,如此实心的对待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葵花,那种纯朴的心,那样朴实的情,是道也道不完的。

葵花是善良的,因为她懂得感恩,懂得回报。甚而连总是欺负葵花的嘎鱼也是善良的,在奶奶病重的时候,嘎鱼送来鸭子给奶奶补身体,在知道城里人将要接走葵花的时候,帮着葵花和青铜保密藏身地,并帮忙送饭……就是在这样一个可亲可爱的地方,在这样一群善良的乡亲中间,青铜和葵花快乐地成长了起来。

大麦地的人是善良的,收留了非亲非故的孤女葵花,担起了这份不轻的责任。最后还想留住葵花。这样的一份善与爱,又怎是一个“感动”所能阐释得清的。

爱,呵护了这朵在苦难中成长起来的花。

在小说里,亲情和苦难是联系在一起的。葵花来到青铜家以后,和这一家人经历了很多的苦难。先是洪水冲毁了他们的房子,接而迎来了蝗灾,接着便是饥荒。但在品读时,总能在苦痛中读出快乐的味道。这种苦中作乐的乐与快乐背后的苦始终交织在一起,而承载着这苦与乐的便是浓浓的爱。这一家人之间的爱和付出,化解了一次次的苦难,正是这样的爱,使得这一家从未失去过欢乐。青铜用一个“聪明”的办法把上学的机会让给了葵花,自己却失去了进学堂的机会;为了让葵花能照一张相,一家人辛勤的劳作,青铜甚至为了多卖芦花鞋,光着脚在雪地里走回了家;奶奶为了给青铜葵花做棉衣棉裤,一个人累倒在棉花地里,再也没有站起来;葵花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故意把考试考砸,而奶奶带病恳请学校给葵花一个补考的机会……苦难激发起了这一家人更多无私的爱和付出。

在这些无私的爱中,一次次让我泪湿的还是青铜对葵花的爱。一直记得就是这个青铜,为了葵花,放弃了自己梦寐的读书机会;还有他天天接送葵花上学和放学;记得他让葵花站在自己的肩头看马戏表演,那么小小的他生生的撑到了演出结束,而我则像葵花一样,边哭边说“再也不看了”;记得他在芦苇荡里发疯一样的寻找失踪的葵花,那么的无助和绝望,那样的着急与心焦;他为了多赚些钱能让葵花照相,顶着大雪站在桥头卖芦花鞋;他为了不让葵花去别人家“借灯光”,捉来萤火虫做了十盏南瓜灯;他为了让葵花吃肉,千辛万苦去打了一只野鸭;他为葵花做世界上最美的冰项链;他在葵花出去捡银杏的那段日子里,天天晚上提着灯笼去油麻地岸边等不知何时回家的葵花……亲哥哥也不过如此吧?这样浓烈的亲情,又怎能不叫人潸然泪下?

乐观,培育出这朵在苦难里绽放的花。

能陪伴这一家人度过一次又一次苦难的,还有他们对于生活的那种乐观的精神。青铜一家的生活并不富裕,可以说是贫困了,但是他们生活的却很快乐,尤其在葵花来到这个家以后,他们并没有觉得是增加了负担,反而过得比以前更加快乐和幸福,这和这一家人身上的乐观坚韧的精神是离不开的。

在我脑海里一直有这样一个场景让我印象深刻:青铜和葵花在被洪水冲垮的破旧房子里捉鱼,两人就在水花四溅里开怀的笑,那种真正的、灿烂的笑容。这样的笑容让我深感震撼,这是怎么样的一种坦然与乐观,能以这样优雅的姿态来面对生活所带来的磨难?何止是感动。在青铜和他爸爸一起外出去砍作为新房房顶的苇草时,遇到了生活更为不幸的青狗,那时的青铜意识到自己不是最不幸的,反而感恩起生活来。这样的乐观的面对生活,生活又怎忍心辜负他。就是这样的一种乐观又积极的心态,使得这一家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苦难,没有打垮他们,反而使他们成长起来。

葵花最后被接回了城里,可以想象她会有一个更好的未来,可是,以后呢?为什么我觉得这么悲伤?我不敢去想。以后的以后,就别想了,就让这美好停留在这一刻吧,停留在青铜流着泪喊出“葵--花”名字的这一刻。

这本书就像是一颗晶莹的露珠一般,纯净又熠熠生辉。这一家人之间的感情让人感动了一遍又一遍,仅是回忆,就泪湿了几回。青铜葵花不是亲兄妹,可他们却向我们演绎了一出最为感人的话剧。如今,我们的生活已经很富足了,可总有那么多的抱怨,你快乐吗?一个人一生中不可能平平坦坦,或多或少会遇到些挫折,当挫折来临时,我们毫无风度地叫苦连天,这样的不堪一击不觉得羞愧吗?也学着保有一份优雅的姿态来面对挫折吧,坦然一些。让我们学会在挫折中成长,在夹缝里生存,学会让苦难生花吧!

摘要: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的小说《青铜葵花》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乡村男孩青铜和城市女孩葵花的故事,两个主人公各有不同的辛酸,但都同样感人至深,他们就像是在苦难中开出的花朵一般,美好又可贵。是善良、爱和乐观浇灌、呵护、培育了这朵美丽的花。阅读这朵花的绽放过程,能让小读者学会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在苦难中学会坚强。

关键词:大爱,苦难,少年成长

参考文献

[1]杨建生.拷问生命追求永恒——对曹文轩《草房子中死亡描写的解读》[J].名作欣赏,2010(5):41-43.

青铜葵花(一) 篇3

小朋友们,新的一年里,我们邀请到著名作家曹文轩做客“连载频道”栏目。曹文轩,1954年出生于江苏盐城,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的长篇小说主要有《草房子》《红瓦》《山羊不吃天堂草》《根鸟》《细米》等。这次,我们要介绍给大家的是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曹文轩最新力作《青铜葵花》。

《青铜葵花》讲述的是一个男孩与一个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铜,女孩叫葵花。一个特别的机缘,城里来的女孩葵花和乡村男孩青铜成了以兄妹相称的朋友,他们一起生活,一起成长。12岁那年,命运又将葵花召回了城市。青铜从此常常遥望芦苇荡的尽头,遥望葵花所在的地方……

第一章小木船

1

七岁的女孩葵花走向大河边时,雨季已经结束了,多日不见的阳光,正像清澈的流水一样,哗啦啦漫泻于天空。一直低垂而阴沉的天空,忽然飘飘然扶摇直上,变得高远而明亮。

草是潮湿的,花是潮湿的,风车是潮湿的,房屋是潮湿的,牛是潮湿的,鸟是潮湿的……世界万物都还是潮湿的。

葵花穿过潮湿的空气,不一会儿,从头到脚都潮湿了。她的头发本来就不浓密,潮湿后,薄薄地粘在头皮上,人显得更清瘦,而那张有点儿苍白的小脸,却因为潮湿,倒显得比往日要有生气。

一路的草,叶叶挂着水珠。她的裤管很快就被打湿了。路很泥泞,鞋几次被粘住后,她索性脱下,一手抓了一只,光着脚丫子,走在凉丝丝的烂泥里。

经过一棵枫树下,正有一阵清风吹过,摇落许多水珠,有几颗落进她的脖子里。她一激灵,不禁缩起脖子,然后仰起脸,朝头上的枝叶望去,只见那叶子,一片片皆被连日的雨水洗得一尘不染,油亮亮的,让人心里很喜欢。

不远处的大河,正用流水声吸引着她。

她离开那棵枫树,向河边跑去。

她几乎天天都要跑到大河边,因为河那边有一个村庄。那个村庄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大麦地。

大河这边,就葵花一个孩子。

葵花很孤独,是那种一只鸟拥有万里天空却看不见另外任何一只鸟的孤独。这只鸟在空阔的天空下飞翔着,只听见翅膀划过气流时发出的寂寞声。苍苍茫茫,无边无际。各种形状的云彩,浮动在它的四周。有时,天空干脆光光溜溜,没有一丝痕迹,像巨大的青石板。实在寂寞时,它偶尔会鸣叫一声,但这鸣叫声,直衬得天空更加空阔,它的心更加孤寂。

大河这边,原是一望无际的芦苇,现在也是一望无际的芦苇。

那年的春天,一群白鹭受了惊动,从安静了无数个世纪的芦苇丛中呼啦啦飞起,然后在芦苇荡的上空盘旋,直盘旋到大麦地的上空,嘎嘎鸣叫,仿佛在告诉大麦地人什么。它们没有再从它们飞起的地方落下去,因为那里有人——许多人。

许多陌生人,他们一个个看上去,与大麦地人有明显的区别。

他们是城里人。他们要在这里盖房子、开荒种地、挖塘养鱼。

他们唱着歌,唱着城里人唱的歌,用城里的唱法唱。歌声嘹亮,唱得大麦地人一个个竖起耳朵来听。

几个月过去,七八排青砖红瓦的房子,鲜鲜亮亮地出现在芦苇荡里。

不久竖起一根高高的旗杆,那天早晨,一面红旗升上天空,犹如一团火,静静地燃烧在芦苇荡的上空。

这些人与大麦地人似乎有联系,似乎又没有联系,像另外一个品种的鸟群,不知从什么地方落脚到这里。他们用陌生而好奇的目光看大麦地人,大麦地人也用陌生而好奇的目光看他们。

他们有自己的活动范围,有自己的话,有自己的活,干什么都有自己的一套。白天干活,晚上开会。都到深夜了,大麦地人还能远远地看到这里依然亮着灯光。四周一片黑暗,这些灯光星星点点,像江上、海上的渔火,很神秘。

这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世界。

不久,大麦地的人对它就有了称呼:五七干校。

后来,他们就“干校干校”地叫着。“你们家那群鸭子,游到干校那边了。”“你家的牛,吃了人家干校的庄稼,被人家扣了。”“干校鱼塘里的鱼,已长到斤把重了。”“今晚上,干校放电影。”……

那时,在这片方圆三百里的芦苇荡地区,有好几所干校。

那些人,都来自一些大城市。有些大城市甚至离这里很远。那些人也不全都是干部,还有作家、艺术家。他们主要是劳动。

大麦地人对什么叫干校、为什么要有干校,一知半解。他们不想弄明白,也弄不明白。这些人的到来,似乎并没有给大麦地带来什么不利的东西,倒使大麦地的生活变得有意思了。干校的人,有时到大麦地来走一走,孩子们见了,就纷纷跑过来,或站在巷子里傻呆呆地看着,或跟着这些人。人家回头朝他们笑笑,他们就会忽地躲到草垛后面或大树后面。干校的人觉得大麦地的孩子很有趣,也很可爱,就招招手,让他们过来。胆大的就走出来,走上前去。干校的人就会伸出手,摸一下这个孩子的脑袋。有时,干校的人还会从口袋里掏出糖果来。那是大城市里的糖果,有很好看的糖纸。孩子们吃完糖,舍不得将这些糖纸扔掉,抹平了,宝贝似的夹在课本里。干校的人有时还会从大麦地买走瓜果、蔬菜或是成鸭蛋什么的。大麦地的人也去河那边转转,看看那边的人怎样繁殖鱼苗。大麦地四周到处是水,有水就有鱼。大麦地人不缺鱼。他们当然不会想起去繁殖鱼苗。他们也不会繁殖。可是这些文文静静的城里人,却会繁殖鱼苗。他们给鱼打针,打了针的鱼就很兴奋,在水池里撒欢一般闹腾。雄鱼和雌鱼纠缠在一起,弄得水池里浪花飞溅。等它们安静下来了,他们用网将雌鱼捉住。那雌鱼已一肚子籽,肚皮圆鼓鼓的。他们就用手轻轻地捋它的肚子。那雌鱼好像肚子胀得受不了了,觉得捋得很舒服,就乖乖地由他们捋去。捋出的籽放到一个翻着浪花的大水缸里。先是无数亮晶晶的白点,在浪花里翻腾着翻腾着,就变成了一尾一尾的小小的鱼苗。这景象让大麦地的大人小孩看得目瞪口呆。

在大麦地人的心目中,干校的人是有些懂魔法的人。

干校让大麦地的孩子们感到好奇,还因为干校有一个小女孩。

他们全都知道她的名字:葵花。

《青铜葵花》读后感 篇4

在《青铜葵花》中,我既喜欢青铜,也喜欢葵花。因为青铜虽然是个哑巴,但他勇敢、正直而且还不撒谎。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青铜捕了一只野鸭给饥饿不堪的妹妹葵花吃。可正巧,嘎鱼一家丢了一只与青铜捕的野鸭毛色相近、性别相同的公鸭。就认定是青铜一家偷了他们家的公鸭。第二天,青铜找出了嘎鱼家丢失的公鸭在街上举起示众。让所有人知道,这公鸭,不是我们家偷得。

我喜欢葵花是因为她有孝心,为给奶奶治病,她一人出去摘银杏挣钱。她的善良和孝心,感动了船上的每一个人,谁也狠不下心来赶她走。嫂子们会分她粮食,会和她一起睡,心想:“这闺女,真让人心疼呀!”

可是这一串的故事,像美丽的痛苦。葵花被接走了,青铜每天都在等待葵花回来。终于有一天,葵花回来了,青铜用他平生最大的力气,模模糊糊喊了一声:“葵花!”我们每天目睹着许多美丽的痛苦。当战争中的孩子流离失所、无亲无故的时候;当地震中的孩子以十分短暂的时间而被吞噬生命的时候······我们却要忘却,这些痛苦天天都在发生,我们需要的是面对苦难的一变不惊的免疫力。

我读过一段话:“我们应当敢于正视痛苦,尊敬痛苦!欢乐固然值得颂赞,痛苦又何尝不值得颂赞!这两位是姐妹,而且都是圣者。她们锻炼人类开展伟大的心魂。她们是力,是生,是神。

青铜葵花读后感 篇5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讲述一个乡村男孩青铜和一个城市女孩葵花,成了以兄妹相称的好朋友。可当葵花12岁时,命运将她找回城市。男孩青铜便经常遥望芦荡的尽头,遥望葵花所在的地方。故事的结局虽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美好,但这么写,反而更加生动传神,语言描写非常细腻,还有许多十分感人的细节。故事的情节真是“尺水兴波”呀!这本书还写了主人公的挫折与苦难:葵花的父亲死了,青铜又是一个哑巴,家里又穷,生活也十分艰难。但是,谁保证自己一生不经历挫折呢?

生命中没有挫折,那么人就会变得软弱,只有你经过挫折、面对现实,永不逃避,你才会变得坚强。人就像一棵果树,枝叶就像承受挫折的过程;果实像成功的喜悦。经历的挫折越多,枝叶才越茂盛,果实才越硕大。

小时候,我常常跟爸爸妈妈去放风筝。我一直认为顺着风跑,风筝就会飞得很高,于是我经常拼命地跑啊跑,但是很快风筝就被呼呼的大风挂倒在地上。爸爸说,只有逆着风跑风筝才能飞得高。我尝试了一下,果然如此。今后的日子,我每时每刻都在想:人应该就像风筝一样,只有在逆风中才会飞起来。人也只有在逆境中才能得到更高、更远的发展,我想正是这样,才会有进步。不是有句话嘛: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青铜葵花读后感 篇6

这本书讲了一个乡村男孩青铜和一个城市女孩葵花之间的故事。城市女孩葵花在小的时候由她的爸爸带到了大麦地生活。结果有一天,葵花的爸爸不小心掉到河里淹死了,小葵花成为了一个孤儿。后来善良的青铜一家收养了她。他们一起过着贫困而又幸福的生活,然而在12岁时,命运让葵花离开了青铜又回到了她原来的城市……

这本书其中的许多情节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能让葵花上学,青铜放弃了自己上学的梦想。在寒冷的冬天青铜卖芦花鞋即使下了雪也不肯回家,直到鞋子全部卖完,甚至把自己脚上的芦花鞋也卖了出去。这些都只是为了可以帮葵花补照一张相片。还有为了让葵花晚上可以写作业,聪明的青铜捉来了许许多多的萤火虫做成了美丽的南瓜灯……青铜和葵花之间不似兄妹胜似兄妹的感情让我很是感动。在文章的最后葵花即将离开大麦地,回到城市时,哑巴青铜竟然竟然开口叫出了妹妹的名字:葵花。这一幕让人们震惊不已。这两个字也深深印入了人们的脑海。

《青铜葵花》初三读后感 篇7

一、苦难是生活的

苦难是整个作品的最基本的生活基调, 全文都是在这样一个沉重的基调上展开叙事的。小说一开始就向大家介绍了一个苦难的却具有着历史性生的活背景 (“五七干校”) ,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 人们过着白天干活, 晚上开会的艰苦生活, 这是“五七干校”里每个人都无法逃脱的事实, 也是当时整个社会的基本生活基调。作品的主人公葵花也是在这样的基调下生活的。葵花三岁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 从小就与父亲相依为命, 在父亲被打为右派之后又随父亲下放到“五七干校”农场劳改的生活。这让本来就很孤独的葵花更加的孤独了。而苦难似乎也并没有要眷恋这个本来就苦命的孩子的意思, 相反是更加的残酷、无情。蝗虫的侵害, 洪水的吞噬, 温饱危机等自然生活的迫害让本来就穷困的家庭生活变的更加艰难, 他们家四处借债, 赶集市卖他们自己编制的草鞋来维持他们的生计。

有同样生活苦难的还有青铜, 他本是一个能够说话、唱歌, 可以上学识字的大麦地的孩子, 但是在经历了一场生死劫难之后, 他失去了和别人交流的基本能力, 他不能说话歌唱, 不能和其他大麦地孩子们一样很开心地去上学。苦难的生活让青铜和葵花以及大麦地上的所有人都过着艰难的生活, 同时这种艰难也赢得了读者们的同情、怜悯之心。

《青铜葵花》虽然是以苦难为最基本的写作基调, 但是作者却没有将苦难写的多么的强大、可怕。在作者看来, 苦难是应该有的, 但是它并不是作品的中心, 它只能是作品的基本因素, 是故事的主人公命运发展的一个线索, 但却不是全部。所以作者在写乡村生活的时候, 并没有过多地描写当时的历史、社会, “五七干校”的缘由, 而是很自然的写到了大麦地人们, 写到了青铜和葵花;写到了坚强与乐观, 写到了天真与无邪, 写到了孩子们的童心, 写到了大麦地的人们的坚强。有意识地淡化苦难, 淡化命运的悲惨。苦难是任何时代, 任何人身上都会有的, 是不可避免的。“悲不要写到悲悲切切、痛不要写到痛不欲生, 虚化一般意义上的苦难, 每每写到苦难的时候都是一滑而过, 不对任何的苦难事情做铺陈和叙述。这样看似把苦难遗忘, 其实是将“苦难”无偿性、偶然性、突发性转化为一种普遍性的, 变成了生活基调的一部分, 成为人们命运多舛的一部分。简单地诠释苦难生活, 轻淡淡的描写, 与读者心灵产生碰撞, 不需要任何人的怜悯与悲伤, 只需要大家去欣赏大麦地人们的魅力与可爱。

二、美是苦难的诠释

《青铜葵花》最基本的基调虽然是写苦难, 但是作品却处处都有人性美、自然美的展现。美贯穿在整部小说的发展当中, 诠释了小说苦难, 同时也诠释了读者的内心。“草是潮湿的, 花是潮湿的, 风车是潮湿的, 房屋是潮湿的, 鸟是潮湿的……世界万物都还是潮湿的”, 雨后的芦苇场、大麦地是那样的迷人;“大河这边, 原是一望无际的芦苇, 现在也还是一望无际的芦苇”, “起风了, 芦苇荡漾好象忽然变成了战场, 成千上万的武士, 挥舞着绿色的长剑, 在天空下有眼地劈杀起来, 四下里发出沙沙的声音”。小说一开始就展现了大麦地的自然风景美, 化解了苦难对人们造成的伤害, 让人们在情感上得到了释放, 在精神上得到了安慰, 解释了人们的纯真、可爱, 善与美。人们看到这样美好的自然景色, 都会很自然地忘记苦难, 忘记孤单。“一切景语皆情语”, 小说当中有很多的景色描写, 特别多的水, 特别多的植物, 以及情景的描写, 而这些描写都会让作品在读起来的时候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故事是在水波荡漾, 草长花开中蔓延开, 按照故事的主线美丽而又悲伤的发展着。

在小说中除了有自然精美, 更多的还是让人怦然心动的人情美。无论是“五七干校”的下放劳动者, 还是大麦地的农民们, 他们都具有着真挚朴实的人情美。特别是在对待葵花的问题上, 都表现出了他们那种淳朴的自然的情感, 让我们所有的读者为之感动、流泪。而这份感情是作者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已经安排好的了。

一开始小说就用一个很自然的故事情节将青铜与葵花联系在一起。而当葵花变成了孤儿的时候, 青铜对葵花的感情更是让读者们感动。青铜对葵花的那份爱, 是纯真的, 善良的, 是有责任感的。虽然青铜不能说话, 但是他们每天都通过眼神和动作来交流。青铜很爱惜自己的妹妹, 为了能让葵花上学, 青铜自己放弃了上学的好机会, 知道妹妹很害怕自己一个人走在陌生的路上, 他就每天都接送葵花上学, 保护葵花;为了能让葵花照像, 青铜甚至是把自己脚上穿的芦苇鞋也卖掉;为了能让葵花成为学校文艺节目中最美丽的演员, 青铜为她做了一串非常“精美”的冰项链。青铜虽然是一个哑巴, 但是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爱护葵花, 保护葵花, 不让葵花收到一点伤害。他的坚强、快乐、关爱给葵花带来了无比的幸福与快乐。青铜成为葵花成长的支柱, 是葵花的依赖。虽然在故事的最后是一个悲剧的结尾, 但是这种牧歌式的悲剧却是在美景的诠释下表现出来。

三、牧歌式的诗意写作

海德格尔曾说:“作品的构建形式说明了召唤记忆的方式, 以及所召唤的事物暗示如何‘还乡’”。《青铜葵花》除了其特殊的苦难作为基本基调意外, 在美丽的苦难中还构建着“哥特式”的诗意写作。如果从宏观角度上来说《青铜葵花》是一种牧歌式的建构格局, 那么从微观层面上来说《青铜葵花》是通过诗意来营造苦难、美丽的牧歌式田园。

《青铜葵花》叙事方式总体上采用线行时间连接起来的“冰糖葫芦”式结构, 牧歌式的追忆岁月写作。全文共分为九章, 每一章都分别以“小木船”“葵花田”“老槐树”“芦花鞋”“金茅草”“冰项链”“三月蝗”“纸灯笼”“大草垛”等标题为故事发展的链绳, 不仅表示了对岁月的追忆, 同时也是一种概括, 概括出了故事发展脉络。每一章都像是一幅油画, 美在其中, 展现着不尽的美丽情景;它们是美丽中的苦难代言, 是在苦难的环境下坚强生存者的表现;它们不仅概括了岁月的流失, 同时它们也是岁月的鉴定者。

小说以图画开始, 以图画结束, 叙事简洁流畅, 文字纯净唯美, 意境高雅, 情感真挚, 字里行间充满着真情。在整个小说的发展过程中, 苦难作为小说的基本调子贯穿始终。作者美、诗意来展苦难。在语言文字上, 叙事情节上, 文章的结构安排上都存在着苦难、美、诗意三者结合的表现, 让读者在思想和精神上产生共鸣。小说最终以悲剧结尾, 这不是对美的一种否定, 相反, 是要通过这样的悲剧性结局来更好的写美。小说表现了朴实的农民生活的苦难, 人性本质的美, 让读者在阅读过后产生心里上的共鸣:为美而感叹, 为苦难而伤心。

参考文献

[1]曹文轩著, 安武林评.《青铜葵花小说阅读与鉴赏》[M].北京: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7.

[2]黄强:《“梦里葵花分外香”——论曹文轩长篇小说《青铜葵花》的艺术特色》[J].文学评论, 2007 (1) .

上一篇:肃然起敬造句下一篇:闸门启闭机管理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