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性报告编制方案

2024-11-23|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可行性报告编制方案(共8篇)

可行性报告编制方案 篇1

《项目建议书》编制方案

项目建议书(又称立项报告)是项目建设筹建单位或项目法人,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和地方中长期规划、产业政策、生产力布局、国内外市场、所在地的内外部条件,提出的某一具体项目的建议文件,是对拟建项目提出的框架性的总体设想。对于大中型项目,有的工艺技术复杂,涉及面广,协调量大的项目,还要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作为项目建议书的主要附件之一。项目建议书是项目发展周期的初始阶段,是国家选择项目的依据,也是可行性研究的依据,涉及利用外资的项目,在项目建议书批准后,方可开展对外工作。

项目建议书是由项目投资方向其主管部门上报的文件,目前广泛应用于项目的国家立项审批工作中。它要从宏观上论述项目设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把项目投资的设想变为概略的投资建议。项目建议书的呈报可以供项目审批机关作出初步决策。它可以减少项目选择的盲目性,为下一步可行性研究打下基础。按新的投资体制改革相关政策,项目建议书主要是国有企业或政府投资项目单位向发改委申报的项目申请。

项目建议书往往是在项目早期,由于项目条件还不够成熟,仅有规划意见书,对项目的具体建设方案还不明晰,市政、环保、交通等专业咨询意见尚未办理。项目建议书主要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方案和投资估算也比较粗,投资误差为±30%左右。很多项目在报立项时,条件已比较成熟,土地、规划、环评、专业咨询意见等基本具备,特别是项目资金来源完全是项目法人自筹,没有财政资金并且不享受什么特殊政策,这类项目常常是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两个阶段合为一阶段。

一、《项目建议书》编制工作流程(一)签订委托协议

项目建议书编制单位与委托单位,就项目项目建议书编制工作的范围、重点、深度要求、完成时间、费用预算和质量要求交换意见,并签订委托协议,据以开展项目建议书各阶段的工作。

(二)组建工作小组

根据委托项目建议书的工作量、内容、范围、技术难度、时间要求等组建项目建议书工作组。为使各专业组协调工作,保证《报告》总体质量,由总设计师和总经济师负责统筹协调。项目组分为(1)行业与市场小组,负责研究行业相关信息与市场研究;(2)文本编制小组;(3)技术方案小组;(4)融资与财务小组;(5)政策与法律小组。

(三)制定工作计划

内容包括工作的范围、重点、深度、进度安排、人员配置、费用预算及《项目建议书》编制大纲,并与委托单位交换意见。

(四)调查研究收集资料

各专业组根据《项目建议书》编制大纲进行实地调查,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包括向市场和社会调查,向行业主管部门调查,向项目所在地区调查,向项目涉及的有关企业、单位调查,收集项目建设、生产运营等各方面所必需的相关背景资料和项目最新进展信息资料、数据。

40(五)方案编制与优化

在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项目的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场址方案、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工程方案、公用工程与辅助工程方案、环境保护方案、组织机构设置方案、实施进度方案以及项目投资与资金筹措方案等,研究编制备选方案。

(六)项目评价

对方案进行环境评价、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社会评价及风险分析,以判别项目的环境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行性和抗风险能力。当有关评价指标结论不足以支持项目方案成立时,应对原设计方案进行调整或重新设计。

(七)编写《项目建议书》

项目建议书各专业方案,经过技术经济论证和优化之后,由各专业组分工编写。经过综合汇总,提出《项目建议书》初稿。

(八)与委托单位交换意见

《项目建议书》初稿形成后,与委托单位交换意见,修改完善,形成正式《项目建议书》。

二、质量控制:

(一)满足如下编制依据:

(1)国家投资政策、项目所在地经济发展条件、总体规划、相关优惠政策以及项目的发展前景和产业优势等

41(2)与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资源条件和生产布局状况(3)有关机构发布的工程建设方面的标准、规范、定额(4)项目主管部门的有关批文(5)编制《项目建议书》的委托协议(6)其他有关依据资料

(二)做好政策、规划等信息资料采集与应用

编制《项目建议书》需要大量的、准确的、可用的信息资料作为支持。本项目在项目建议书编制过程中,将收集积累整理分析以下重要资料:市场分析资料、产业发展环境资源条件资料、区域的规划资料、场址条件资料、环境条件资料、财政税收资料、金融与投次资料等方面的信息资料,并用科学的方法对占有资料进行整理加工。信息资料收集与应用要达到三个方面的要求:(1)充足性要求,即占有的信息资料的广度和数量,应满足各方案设计比选论证的需要。(2)可靠性要求,即对占有信息资料的来源和真伪进行辨识,以保证可行性研究报告准确可靠。(3)时效性要求,应对占有的信息资料发布的时间、时段进行辨识,以保证项目建议书,特别是有关预测结论的时效性。

(三)《项目建议书》结构满足《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内容满足《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⑴《项目建议书》应能充分反映项目项目建议书研究工作的成果,内容齐全,结论明确,数据准确,论据充分,满足决策者定方案定项 42 目要求。

⑵《项目建议书》中应反映在项目建议书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某些方案的重大分歧及未被采纳的理由,以供委托单位与投资者权衡利弊进行决策。

⑶《项目建议书》中确定的主要工程技术数据,应能满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要求。

三、人员安排:

为加强对该项目项目建议书的编制的领导和管理,确保技术上能创新、进度上有保证、质量上达到优质,编制工作严格按照我院ISO9001进行管理和控制。我院拟由分院院长作为项目领导组长,负责统一管理协调本项目的项目建议书编制工作,我院资深专家组成项目专家组为项目实施提供技术支持,实行项目负责制。院计划经营部负责项目的协调与联系工作。项目设计组由各专业技术骨干组成,以北京分公司为基地分别派专人组成后勤保障组以确保高质量完成项目建议书编制工作。根据本项目的工作量、工作周期、质量要求和创优目标等因素进行分析,科学、合理地安排参加项目设计的各分项负责人及设计人员,对参加人员的数量和素质上进行事先控制,明确各岗位工作人员的职责,确保有足够的技术力量完成本项目的设计工作,做好设计工作的计划安排。

首先,成立专门的项目工作组,选派具有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专业技术过硬、工程经验丰富、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担任项目负责人;按照文本编制、路线总体、交通工程、桥梁工程、管线综合、计经组成六个分项小组,由高级工程师职称以上技术骨干担任各

分项专业负责人;同时,各个分项均配备足够沟通协作能力强的专业设计人员参与工作,以保证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其次,保证人员配备充足,各专业小组技术人员相对独立,提高工作效率。

四、时间安排:

接受委托任务之后,从资料收集齐全之日起,我院 10 个工作日内完成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并将阶段性成果提交给项目单位,在项目单位认可后 3个工作日内提交正式研究成果。

根据提供文件日期的要求,由项目负责人和各专项负责人一起商定,进一步细化工作安排,制定一个详细的进度计划安排表,落实研究内容的各个环节。

项目负责人分阶段向分院院长汇报工作计划执行情况,分院院长全面协助项目负责人对工作计划的管理,对内与院长、所长沟通,同时参与外部沟通工作。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方案

《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是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成果的体现,是由项目建设单位法人代表,通过招投标或委托等方式,确定有资质的和相应等级的设计或咨询单位承担,项目法人应全力配合,共同进行这项工作。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建设程序中十分重要的阶段,必须达到规定要求,为组织审查、咨询金融等单位评估提供政策、技术、经济、科学的依据,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保证《报告》的质量,需要切实做好编制前的准备工作,占有充分信息资料,进行科学分析比选论证,做到编制依据可靠、结构内容完整、《报告》文本格式规范、附图附表附件齐全,《报告》表述形式尽可能数字化、图表化,《报告》深度能满足投资决策和编制项目初步设计的需要。

一、《报告》编制工作流程(一)签订委托协议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与委托单位,就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的范围、重点、深度要求、完成时间、费用预算和质量要求交换意见,并签订委托协议,据以开展可行性研究各阶段的工作。

(二)组建工作小组

根据委托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工作量、内容、范围、技术难度、时间要求等组建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组。为使各专业组协调工作,保证《报告》总体质量,由总设计师和总经济师负责统筹协调。项目组分为(1)行业与市场小组,负责研究行业相关信息与市场研究;(2)

文本编制小组;(3)技术方案小组;(4)融资与财务小组;(5)政策与法律小组。

(三)制定工作计划

内容包括工作的范围、重点、深度、进度安排、人员配置、费用预算及《报告》编制大纲,并与委托单位交换意见。

(四)调查研究收集资料

各专业组根据《报告》编制大纲进行实地调查,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包括向市场和社会调查,向行业主管部门调查,向项目所在地区调查,向项目涉及的有关企业、单位调查,收集项目建设、生产运营等各方面所必需的相关背景资料和项目最新进展信息资料、数据。

(五)方案编制与优化

在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项目的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场址方案、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工程方案、公用工程与辅助工程方案、环境保护方案、组织机构设置方案、实施进度方案以及项目投资与资金筹措方案等,研究编制备选方案。进行方案论证比选优化后,提出推荐方案。

(六)项目评价

对推荐方案进行环境评价、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社会评价及风险分析,以判别项目的环境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行性和抗风险能力。当有关评价指标结论不足以支持项目方案成立时,应对原设计方案进行调整或重新设计。

46(七)编写《报告》

项目可行性研究各专业方案,经过技术经济论证和优化之后,由各专业组分工编写。经过综合汇总,提出《报告》初稿。

(八)与委托单位交换意见

《报告》初稿形成后,与委托单位交换意见,修改完善,形成正式《报告》。

(九)组织专家评审,最终定稿(十)上报发改委等相关部门

二、质量控制:

(一)满足如下编制依据:(1)项目建议书(如果有)

(2)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等(3)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

(4)有关机构发布的工程建设方面的标准、规范、定额(5)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京发改【2004】2423号文,《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政府投资管理的暂行规定》

(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质设[2002]07号文,《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4.3 47(7)交通部,《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8)编制《报告》的委托协议(9)其他有关依据资料

(二)做好政策、规划等信息资料采集与应用

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需要大量的、准确的、可用的信息资料作为支持。本项目在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将收集积累整理分析以下重要资料:市场分析资料、产业发展环境资源条件资料、区域的规划资料、场址条件资料、环境条件资料、财政税收资料、金融与投次资料等方面的信息资料,并用科学的方法对占有资料进行整理加工。信息资料收集与应用要达到三个方面的要求:(1)充足性要求,即占有的信息资料的广度和数量,应满足各方案设计比选论证的需要。(2)可靠性要求,即对占有信息资料的来源和真伪进行辨识,以保证可行性研究报告准确可靠。(3)时效性要求,应对占有的信息资料发布的时间、时段进行辨识,以保证可行性研究报告,特别是有关预测结论的时效性。

(三)《报告》结构满足《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内容满足《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⑴《报告》应能充分反映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的成果,内容齐全,结论明确,数据准确,论据充分,满足决策者定方案定项目要求。

⑵《报告》中的重大技术、经济方案,应有两个以上方案的比选。⑶《报告》中确定的主要工程技术数据,应能满足项目初步设计 48 的要求。

⑷《报告》中应反映在可行性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某些方案的重大分歧及未被采纳的理由,以供委托单位与投资者权衡利弊进行决策。

⑸《报告》应附有评估、决策(审批)所必需的合同、协议、意向书、政府批件等。

(四)《报告》文本格式 1.《报告》文本排列

⑴封面。项目名称、编制单位、出版年月、并加盖编制单位印章。⑵封一。编制单位的项目负责人、技术管理负责人、法人代表名单。

⑶封二。编制人、校核人、审核人、审定人名单。⑷目录。⑸正文。

⑹附图、附表、附件。

2.《报告》文本的外形尺寸统一为A4(210×297mm)。

三、人员安排:

为加强对该项目可研报告的编制的领导和管理,确保技术上能创新、进度上有保证、质量上达到优质,编制工作严格按照我院ISO9001进行管理和控制。我院拟由分院院长作为项目领导组长,负责统一管

理协调本项目的可研编制工作,我院资深专家组成项目专家组为项目实施提供技术支持,实行项目负责制。院计划经营部负责项目的协调与联系工作。项目设计组由各专业技术骨干组成,以北京分公司为基地分别派专人组成后勤保障组以确保高质量完成可研编制工作。根据本项目的工作量、工作周期、质量要求和创优目标等因素进行分析,科学、合理地安排参加项目设计的各分项负责人及设计人员,对参加人员的数量和素质上进行事先控制,明确各岗位工作人员的职责,确保有足够的技术力量完成本项目的设计工作,做好设计工作的计划安排。

首先,成立专门的项目工作组,选派具有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专业技术过硬、工程经验丰富、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担任项目负责人;按照文本编制、路线总体、交通工程、桥梁工程、管线综合、计经组成六个分项小组,由高级工程师职称以上技术骨干担任各分项专业负责人;同时,各个分项均配备足够沟通协作能力强的专业设计人员参与工作,以保证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其次,保证人员配备充足,各专业小组技术人员相对独立,提高工作效率。

四、时间安排:

接受委托任务之后,从资料收集齐全之日起,我院 15 个工作日内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并将阶段性成果提交给项目单位,在项目单位认可后 个工作日内提交正式研究成果。

根据提供文件日期的要求,由项目负责人和各专项负责人一起商定,进一步细化工作安排,制定一个详细的进度计划安排表,落实研究内容的各个环节。

项目负责人分阶段向分院院长汇报工作计划执行情况,分院院长全面协助项目负责人对工作计划的管理,对内与院长、所长沟通,同时参与外部沟通工作。

五、服务承诺:

明确项目单位委托的可研报告编制任务的范围、目的和要求,防止编制工作有遗漏;编制过程中经常向项目单位汇报编制进度情况,并认真听从项目单位的监督和指导;对项目单位提出的编制要求要认真完成。同时,我门一定遵循“质量第一、用户至上、技术先进、产品一流、格守合同”的原则,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保满意完成全部技术咨询服务任务。

可行性报告编制方案 篇2

项目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某工程项目在做出是否投资的决策之前,先对该项目可行性、必要性相关的技术、经济、社会、环境等所有方面进行调查了解,对项目各种可能的拟建方案认真地进行技术分析论证,对项目在技术上的适用性、在建设上的可行性、必要性以及在经济上的合理性进行研究,科学地预测并评价项目建成之后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等,根据研究之后的结果提出项目是否可以投资建设,并选出最佳的投资建设方案,为项目投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可行性研究不仅是对拟议中的项目进行系统的分析以及全面的论证,同时还要判断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必须反复比较论证,最终寻求最佳的建设方案,从而避免项目方案的多变而浪费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以及延误时间。

近年来,可研阶段作为市政道路项目前期投资决策的一个法定程序,在我国市政道路项目投资活动中已经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在市政道路工程建设项目上既要保证方案的可行又要合理有效的控制造价,从而保证科学决策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不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特别是市政道路的建设中。在一些重要的市政道路的工程可行性研究上,尤其是那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对工程可行性的研究认识并不是很全面,有的甚至很敷衍,由于对工程可行性研究的监管不到位,从而导致工程可行性研究存在以下问题:编制者不够公正、客观、独立,投资估算失实,研究过于表面等。针对市政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论述,同时对相应的解决思路提出初步看法,以抛砖引玉。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建设必要性论证内容空泛,资料堆砌,结论不明

在市政道路项目建设必要性的论证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内容空洞。其中有部分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直接将大量的信息资料进行拼凑,根本没有进行严格的甄选,而且也没有考虑资料是否对研究有帮助,从而导致内容空洞,资料堆砌,其中的观点也不是很突出或者是表达的意思不明,文不对题,有的甚至连结论性的意见都没有。虽然目前项目建设必要性的论证篇幅很多,然而却没有表明报告的重点,意图不明,不知所云。最终给项目的决策带来不便。尤其是评审会上经常会提出各种问题,这些问题都应该引起编制人员以及咨询单位的重视。

(二)调查不全面,研究深度不够

由于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周期较短,时间紧任务重,编制单位为了省事省力,调查不全面,在论述影响区现状与发展时,项目影响区社会经济现状少于1 0年的历史数据,有的编制单位甚至仅论述项目所在地区域概况,对直接影响区和间接影响区的社会经济和综合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趋势不作论述。在研究建设项目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时轻描淡写,不进行相关论述和回归分析,看不出该项目的建设与社会经济的内在联系,不能为交通量预测提供科学的依据。

(三)走廊带比选方案缺失,推荐方案不合理

对项目所在区域现有的市政道路的状况、未来路网规划未作深入的调查,对可能存在的走廊带未进行实地踏勘和深入分析,缺乏对路线走廊带多方案的分析研究。有的编制单位受建设业主或当地政府的影响,做表面文章,提出较少的比选方案,对推荐方案避重就轻,多论述优点,少论述缺点,立场不公正,甚至有的与规划矛盾,与周围环境不协调,为满足建设业主或当地政府的需求,仍将其作为推荐方案。

(四)投资估算偏差较大

根据《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规定,可行性研究阶段投资估算与初步设计概算之差,应控制在投资估算的1 0%以内。但在实际投资估算编制过程中经常存在:(1)外业勘察人员责任心不强,调查不详细,调查深度不够,导致计算的工程数量不准确;(2)取费不合理,甚至出现缺项、漏项现象,造成部分估算单价偏高或偏低等问题;(3)资金筹措方案不合理,资金筹措符合现行国家规定行业最低资本金比例规定,交通行业要求资本金不低于25%,但现行贷款银行一般要求项目资本金不低于35%,造成估算偏差较大。

三、改进和完善的基本思路

(一)建设必要性要有理有据,用数据说话

公路交通作为基础设施之一,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带动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市政道路建设有利于加强各地区间政治经济联系、加快资源外运、促进商品流通等功能,而且还有利于拉动沿线经济,对配合城镇体系发展、增加各行政区的经济联系与经济互补、加快沿线工业园区、口岸、机场等方面建设、带动沿线产业合理布局都有重要作用。

对于市政道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需要对市政道路建设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以及作用进行认真分析,未然上述主题全面进行论证,同时论证要有数据支撑,其中论证的资料和项目一定要有紧密的联系。此外,通过分析论证要得出结论性的意见。千万不要直接将资料进行堆砌,偏离主题,缺乏必然的联系。

(二)广泛收集资料,科学分析历史数据

可行性研究必须保证正常的工作周期,经过充分调查研究,实地踏勘获得详细且准确的资料,在广泛搜集各方面资料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分析整理,使可行性研究的结果建立在真实可靠的事实基础上。公路建设项目直接影响区和间接影响区均应收集社会经济近1 0年以上的历史数据,通过回归分析,得到各影响区国民经济发展趋势模型,进一步预测未来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为交通量分析及预测提供量化的、科学的依据。

(三)坚持多方案比选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路线方案是路线设计的最根本问题,在研究路线方案时,应先深入调查制约建设方案的主要因素,如城镇规划、产业布局、矿产资源、环境保护等并阐述清楚,然后尽可能详细说明拟建市政道路项目与相关路网的衔接情况,在全面分析沿线控制因素和集散点分布的基础上,提出可能的、有价值的走廊带方案。进行方案比选时,编制单位人员必须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不受建设业主或地方领导等外部因素干扰,通过技术、经济及其他方面进行同深度的综合比较,提出推荐的路线方案,研究结论必须明确而可,不能模棱两可。

(四)加强外业勘察深度,明确资金筹措方案

对于市政道路工程量估算不准确的问题,要提高调查人员的责任心,加强外业勘察的力度,对各方案要进行同深度的调查,尤其对路线走廊带是否经过不良地质路段,是否跨越大的河流,是否有高路基防护等进行重点调查分析,必要时应进行专项设计。估算取费要依据现行有效的编制办法、定额和规定,采用编制月所在地的季度市场综合价格,编制完成后要进行复核、审核,避免出现缺项、漏项的现象。项目各方案要有明确的资金筹措方案,使投资估算具有准确性、科学性、可信性。

四、总结

可行性报告编制方案 篇3

摘要: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是建设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重中之重,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投资项目的成功与否。针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中所暴露出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提高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质量的有效方法,进而为建设项目的科学决策提供科学有力的依据。

关键词: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质量;有效方法

1 前言

建筑工程投资项目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风险性、政策性以及复杂性等特点,并涉及到市场需求、建设规模、施工技术以及环境影响等多方面的内容。目前,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是项目提出和论证的过程,这个阶段决定了项目是否能够继续进行的关键性阶段,其中最主要的依据便是可行性研究报告,它从技术、经济、技术以及工程等多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比较和论证评价,进而为项目决策提出坚实可靠的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政策性,尤其是对于编制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包含政策水平、技术水平与综合分析评价能力。目前,从整体上看,我国的可行性研究工作获得了很好的成绩,拥有很好的政策与技术基础,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的进度,使得投资不断增加,甚至最终成为“胡子工程”,达不到企业预期的经济效益。鉴于此,提高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不充足

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过程中,需要依据国家、地区以及建筑行业的长远规划,并涉及到国家产业政策内容。目前,在大型的建设项目中,缺乏国家的相关资源报告;在矿产资源项目中,没有国家批准的矿产资源报告;在建设投资估算中,缺少设备价格的相关信息。

2.2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方法不恰当

就当前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方法而言,大多数报告延续传统的“死”数据,缺乏符合项目实际情况的科学方法,尤其是动态投资方法的运用。一般来说,在现有的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经济评价中,大多数都没有按照国家印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标准进行编制,缺乏客观的经济分析,尤其是在财务评价中,仍使用多年的历史数据,不能按照当前的市场价格与财务制度进行计算,使项目的效益、费用与偿还能力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总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方法的不当,导致建设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缺乏有效的说服力。

2.3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内容不完整

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重要成果文件,在批准项目建议书之后,对项目的主要内容与配套设备进行预测和评价,从而确保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一篇完整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包含项目概况、建设必要性、市场预测、选址要求以及建设条件、规划方案、建设规模、内容等多方面的内容,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研究报告的内容缺乏深度,过于随意,甚至缺少必设的篇章,比如说,有些研究报告缺乏环境保护篇的内容、建设选址与论证等。

3 提高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质量的有效对策

3.1 落实项目要求,规范编制流程

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过程中,拥有一套标准化的规范编制流程非常重要。按照中国建设银行总行所印发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产品作业指导书》,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过程大致可经过业务承接、准备、实施与终结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需具有风险分析和相应的控制目标、措施。一般来说,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过程要经历确定编制意向、签订协议、编制报告、校对报告等多个环节,因此,每个环节都应该具有规范的编写流程和体系,提高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质量,切实保障建设项目各项工作的落实。与此同时,严格依据国家、地方、行业的各项政策要求,并构成以项目、业务与技术负责人为中心的三级审核体系,不断规范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管理程序。

3.2 做好基础工作,科学选取编制方法

编制科学可靠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全面掌握与可行性研究报告相关的资料数据,其中包括国家、地方的经济与社会、行业规划,此外,可行性研究报告还应满足国家相关规范、标准、参数与指标的规定,符合项目建设双方所签订的协議合同,与社会大众的要求相一致。通常来讲,可研阶段搜集资料的完整性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质量密切相关,如果因项目的主观因素不能够满足资料数据的质量,那么仅用现有的资料数据并不能编制出符合项目建设要求的可研报告,而导致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失去了原有的价值。再者,可行性研究评价方法与指标的选取直接关系着可研报告的质量,能够有效的反映出项目建设预测的真实情况,对于建设成本的节约具有很大的效益。所以,在选取可行性研究评价方法中要坚持如下标准:一是国家发改委与建设部编制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科学的评价建设投资项目的经济性;二是遵循报告编制的同期性、科学性、谨慎性与准确性,并结合项目的建设情况来选取合适的参数;三是及时更新编制依据的计算和判断参数。

3.3 强化风险分析,充实报告内容

项目风险伴随着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因此,在项目建设前期,要严格分析项目的建设风险,即对项目建设中可能发生的因素与影响进行估计,进而从源头减少不良因素的影响。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资金等宝贵的资源,且拥有固定性与一次性等特点。因此,与其他的经济活动相比,建设项目的投资风险更应该受到关注。一般来说,影响建设项目投资的风险因素有很多,包括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环境风险、政策风险等,且每个阶段的风险因素完全不同,基于此,在项目建设前期,要对各个阶段的风险因素进行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目前,敏感性分析法作为风险分析的重要方法,可以对项目风险进行初步的分析。然而,由于风险因素具有层次性,应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科学的预测。此外,从业人员作为影响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质量的重要因素,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教育,提高其综合素质是提高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在编制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独立。公平、公正与科学的原则,实事求是,既保持客观分析的头脑,又要具备主观的自我评价能力,进而为投资者提供最为准确有效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作为建设项目投资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投资收益,对于资源的有效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因此,面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中的诸多问题,要落实项目要求,规范编制流程;做好基础工作,科学选取编制方法;强化风险分析,充实报告内容,进而不断提高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质量,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为企业赢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河北省工程咨询协会秘书处.提高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质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工程咨询,2001,9(01):48-50.

[2]王恩茂,刘晓君.运用价值管理,全面提升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质量[J].中国工程咨询,2005,12(12):121-123.

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4

生物质发电项目隶属于可再生能源行业。生物质是指通过太阳光合作用而直接或间接产生的各种有机体,包括植物和各种藻类。而人类生活产生大量生物质废弃物,如废弃木纤维、农作物秸秆、城市有机垃圾、工农业有机废水、城市污泥和农业生物废弃物等均蕴含大量生物质能,是可再生能源的一种。

近年来中国能源、电力供求趋紧,国内外发电行业对资源丰富、可再生性强、有利于改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生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于是生物质能发电行业应运而生。

世界生物质发电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世界性的石油危机爆发后,丹麦开始积极开发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大力推行秸秆等生物质发电。自1990年以来,生物质发电在欧美许多国家开始大发展。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耕种面积和务农人数均处于世界前列,发展生物质发电具有天然的优势。我国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资源丰富,每年产生农业废弃物6-7 亿吨,保守预计用于发电可投产装机约5000 万千瓦。

国家政策鼓励发展生物质能源。《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提到可再生能源占总能源消费量在20xx 年达到10%,20xx 年要达到15%左右。其中生物质发电20xx 年要达到550 万千瓦,20xx 年达到3000 万千瓦。截止目前国家已在税收、财政等多方面出台了扶持生物质发电产业的政策,生物质发电与水电、风电、太阳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形式比较生物质发电享受优惠政策最为充分。

中经纵横认为,目前生物质发电行业处于成长阶段,中国具有发展生物质发电的天然优势,且受到国家政策扶持,行业发展前景良好。生物质发电项目的上马将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目录

第一章 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1、项目申报单位概况

包括项目申报单位的主营业务、经营年限、资产负债、股东构成、主要投资项目、现有生产能力等内容。

2、项目概况。

包括拟建项目的建设背景、建设地点、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产品和工程技术方案、主要设备选型和配套工程、投资规模和资金筹措方案等内容。

第二章 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1、发展规划分析

拟建项目是否符合有关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等要求,项目目标与规划内容是否衔接和协调。

2、产业政策分析

拟建项目是否符合有关产业政策的要求。

3、行业准入分析

项目建设单位和拟建项目是否符合相关行业准入标准的规定。

第三章 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1、资源开发方案

资源开发类项目,包括对金属矿、煤矿、石油天然气矿、建材矿以及水(力)、森林等资源的开发,应分析拟开发资源的可开发量、自然品质、赋存条件、开发价值等,评价是否符合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

2、资源利用方案

包括项目需要占用的重要资源品种、数量及来源情况;多金属、多用途化学元素共生矿、伴生矿以及油气混合矿等的资源综合利用方案;通过对单位生产能力主要资源消耗量指标的对比分析,评价资源利用效率的先进程度;分析评价项目建设是否会对地表(下)水等其它资源造成不利影响。

3、资源节约措施

阐述项目方案中作为原材料的各类金属矿、非金属矿及水资源节约的主要措施方案。对拟建项目的资源消耗指标进行分析,阐述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等方面的主要措施,论证是否符合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的相关要求。

第四章 节能方案分析

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阐述拟建项目所遵循的国家和地方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阐述项目所在地的能源供应状况,分析拟建项目的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根据项目特点选择计算各类能耗指标,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进行对比分析,阐述是否符合能耗准入标准的要求。

3、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阐述拟建项目为了优化用能结构、满足相关技术政策和设计标准而采用的主要节能降耗措施,对节能效果进行分析论证。

第五章 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

1、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

包括项目建设地点、占地面积、土地利用状况、占用耕地情况等内容。分析项目选址是否会造成相关不利影响,如是否压覆矿床和文物,是否有利于防洪和排涝,是否影响通航及军事设施等。

2、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

分析拟建项目是否符合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占地规模是否合理,是否符约和有效使用土地的要求,耕地占用补充方案是否可行等。

3、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规划方案

对拟建项目的征地拆迁影响进行调查分析,依法提出拆迁补偿的原则、范围和方式,制定移民安置规划方案,并对是否符合保障移民合法权益、满足移民生存及发展需要等要求进行分析论证。

第六章 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l、环境和生态现状

包括项目场址的自然环境条件、现有污染物情况、生态环境条件和环境容量状况等。

2、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包括排放污染物类型、排放量情况分析,水土流失预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对流域和区域环境及生态系统的综合影响。

3、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按照有关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政策法规要求,对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提出治理措施,对治理方案的可行性、治理效果进行分析论证。

4、地质灾害影响分析

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建设的项目和易诱发地质灾害的项目,要阐述项目建设所在地的地质灾害情况,分析拟建项目诱发地质灾害的风险,提出防御的对策和措施。

5、特殊环境影响

分析拟建项目对历史文化遗产、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和自然景观等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并提出保护措施。

第七章 经济影响分析

1、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

从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通过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评价拟建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2、行业影响分析

阐述行业现状的基本情况以及企业在行业中所处地位,分析拟建项目对所在行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的影响,并对是否可能导致垄断等进行论证。

3、区域经济影响分析

对于区域经济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应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空间布局、当地财政收支、社会收入分配、市场竞争结构等角度进行分析论证。

4、宏观经济影响分析

投资规模巨大、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应进行宏观经济影响分析。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项目,应分析拟建项目对经济安全的影响,提出维护经济安全的措施。

第八章 社会影响分析

1、社会影响效果分析

阐述拟建项目的建设及运营活动对项目所在地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效益。

2、社会适应性分析

分析拟建项目能否为当地的社会环境、人文条件所接纳,评价该项目与当地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性。

3、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

针对项目建设所涉及的各种社会因素进行社会风险分析,提出协调项目与当地社会关系、规避社会风险、促进项目顺利实施的措施方案。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 篇5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2、农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

3、《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

4、《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2007);

5、《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

6、《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

7、《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8、《重庆市十二五农业农村规划》。

9、重庆市九龙坡区城乡分区规划(2010-2020)。

10、国家、省、部关于有机蔬菜生产技术规范和有关规定等。

铁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 篇6

编制大纲

一、总 论

(一)项目背景

1.项目名称.2.承办单位概况

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4.项目提出的过程、理由及意义(对国民经济发展、区域综合运输网布局、铁路网布局等方面的作用和意义)(二)项目概况 1.线路起讫点、经由

2.建设规模与目标(线路等级、长度、运输能力等)3.主要建设条件

4.项目投人总资金及效益情况 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三)问题与建议

二、运量 预测

(一)预测的依据与范围

(二)吸引范国内的经济发展状况 1.吸引范围的确定

2.行政区划、面积及近期人口、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 3.资源分布及开发利用情况 4.工农业现状及发展情况 5.交通运输现状(各种运输方式的路网构成、能力及历年运量的变化情况, 社会客货总运量的历年变化趋势, 各种运输方式的市场占有份额分析等)(三)客运量预测 1.预测的方法和依据 2.历史客运状况

(1)吸引范围内居民出行及过境客流量(2)各种运输方式所占市场份额及其原因(3)客流特点、主要流向的0D资料

(4)主要站(大中城市所在地)旅客发送量及最高聚集人数(5)各区段客流密度资料 3.预测客流分析(1)正常客流量(2)转移客流量(3)诱发客流量(4)各区段客流密度(四)货运量预测 l.预测的方法和依据 2.历史货运状况

(l)货运特点、主要品名货物的 0D资料(2)各种运输方式的市场份额资料

(3)主要站历年货物发、到运量统计资料(分品名)(4)铁路沿线主要品名货物产、运、销和运输径路(5)各区段的货流密度和货流波动系数资料 3.预测货流分析(按主要品名)(1)正常货运量(2)转移货运量(3)诱发货运量

(4)各区段货流密度和货流波动系数

三、线路方案选择

(一)线路起讫点、经由及长度(二)车站设置方案(三)线路地质条件 1.自然地理条件 2.水文地质条件 3.工程地质条件

4.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条件

(四)拟建项目与邻线的关系

(五)拟建项目与公路、水路等运输的关系(六)沿线的社会条件(七)法律支持条件

四、建 设 规 模与标 准

(一)建設规模 1.线路长度 2.客货输送能力 3.年正常客货运量 4客货列车开行对数

5.编组站、主要装卸站、区段站等设置(二)技术标准 1.正线数目 2.限制坡度 3.牵引种类 4.机车类型 5.到、发线有效长 6.最小曲线半径 7.牵引质量 8.闭塞方式

五、工程和设备方案

(一)工程方案 1.线路路基、轨道工程 2.桥涵、隧道工程 3.车站、货场、编组站工程 4.机车交路工程 5.电气化工程

6.建筑安装工程量及“三材”用量估算 7.主要建、构筑物工程一览表(二)设备方案 1.机车车辆 2.通信信号设备 3.主要设备清单

六、燃料动力供应

(一)燃料动力供应品种、质量与年需要量(二)燃料动力供应来源(三)主要燃料动力价格 1.价格现状

2.主要燃料价格动力预测及确定

七、环境影 响 评 价

(一)沿线环境现状

(二)项目施工与运营对环境的影响(三)保护和治理措施

1.综合防治措施(防振、防噪声等)2.生态环境保护

(四)环境保护设施与投资(五)环境影响评价

八、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一)影响劳动安全与卫生的因素分析(二)危害防治措施(三)消防设施

九、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一)组织机构及适应性分析(二)人力资源配置

十、项目实施进度

(一)建设工期

(二)施工组织方案

(三)项目实施进度表(横线图)

十一、投资 估 算

(一)投资估算依据(二)建设投资估算 1.建筑工程费 2.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 3.安装工程费 4.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5.基本预备费 6.涨价预各費 7.建设期利息(三)流动资金估算(四)校资估算表 1 项目投入总资金估算汇总表 2.单项工程投资估算表 3.分年投资计划表 4.流动资金估算表

十二、融 资 方 案

(一)资本金筹措

1.新设项目法人项目资本金筹措 2.既有项目法人项目资本金筹措(二)债务资金筹措(三)融资方案分析

十三、财 务 评 价

(一)新设项目法人项目财务评价 1.财务评价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1)财务价格(2)计算期与运输负荷(3)财务基准收益率设定(4)其他计算参数

2.运营收人估算(编制运营收人估算表)3.成本费用估算(编制总成本费用估算表和分项成本费用估算表)4.财务评价报表(1)财务现金流量表(2)损益和利润分配表(3)资金来源与运用表(4)借款偿还计划表 5财务评价指标(1)盈利能力分析 ①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 ②资本金收益率 ③投资各方收益率 ④财务净现値 ⑤投资回收期 ⑥投资利润率

(2)偿债能力分析(借款偿还期或利息备付率和偿债备付率)

(二)既有项目法人项目财务评价 l.财务评价范围确定

2.财务评价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l)“有项目”数据(2)“无项目”数据(3)增量数据

3.运营收人估算(编制运营收人估算表)4.成本费用估算(编制总成本费用估算表和分项成本费用估算表)5.财务评价报表(1)增量财务现金流量表(2)“有项目”损益和利润分配表(3)“有项目”资金来源与运用表(4)借款偿还计划表 6.财务评价指标(1)盈利能力分析 ①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 ②资本金收益率 ③投资各方收益率 ④财务净现値 ⑤投资回收期 ⑥投资利润率(2)偿债能力分析(借款偿还期或利息备付率和偿债备付率)(三)不确定性分析

1.敏感性分析(编制敏感性分析表, 绘制敏感性分析图)2.盈亏平衡分析(绘制盈亏平衡分析图)(四)财务评价结论

十四、国民 经 济 评 价

(一)影子价格及通用参数选取(二)效益费用范围调整 1.间接效益与间接费用计算 2.转移支付处理(三)效益费用数值调整 l.投资调整 2.运营费用调整 3.效益计算

(1)运输费用节约效益(2)运输时间节约效益(3)减少拥挤效益(4)提高交通安全效益(5)提高运输质量效益(6)包装费用节约效益(四)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 1.项目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 2.国内投资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五)国民经济评价指标 1.经济内部收益率 2.经济净现值(六)国民经济评价结论

十五、社 会 评 价

(一)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二)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

1.不同利益群体对项目的态度及参与程度 2.各级组织对项目的态度及支持程度 3.地区文化状况对项目的适应程度

(三)社会风险分析

(四)社会评价结论

十六、风 险 分 析

(一)项目主要风险因素识别(二)凤险程度分析(三)防范和降低风险措施

十七、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推荐方案总体描述(二)推荐方案优缺点描述 1.优点 2.存在问题

3.主要争论与分歧意见(三)主要对比方案 1.方案描述 2.未被采纳的理由(四)结论与建议

附图、附表、附件

(一)附图 1.线路地理位置图

2.线路平、纵断面缩图(应含两端接轨站和枢纽相关范围,并填绘重要地质构造线和重大不良地质现象)3.线路平面图(含所有推荐方案和重要比较方案, 比例1:50000)4.推荐方案和重要比较方案线路平面图(应绘不良地质范围、性质和主要地质构造线), 比例(l:2000或1:5000)5.线路纵断面图(含推荐方案和主要比较方案, 比例横1:10000,竖1:500或1:10000)

6.全线工程地质图(含主要比较方案的地震基本烈度, 比例1:10000~20000)7.详细工程地质图(含推荐方案和主要比较方案,根据需要全部或重点绘制,比例(l:2000或1:10000)8.各设计货流图(含主要品名)9.车站分布和区间通过能力图

10.复杂中间站、接轨站、区段站编组站和其他大站的平面布置量(含比较方案);以及进出站线路布置和疏解平面图(简单的可以和车站平面图布置图合并,比例l:2000)

11.机车交路图(必要时应包括相邻区段)12.牵引供电设施及供电方案、牵引网供电方式示意图 13.通信网图

14.设计区段信号设备总布置示意图(二)附表 1.投资估算表

(1)项目投入总资金估算汇总表(2)主要单项工程投资估算表(3)分年投资计划表(4)流动资金估算表 2.财务评价报表

(1)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估算表(2)总成本费用估算表(3)财务现金流量表(4)损益和利润分配表(5)资金来源与运用表(6)借款偿还计划表 3.国民经济评价报表

(1)项目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2)国内投资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三)附件

1.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文件 2.国家有关部门编制的地区规划、流域规划、运输规划 3.城市、水利、文物、环保等部门对线路方案的意见 4.环保部门对项目环境影响的审批意见 5.银行等金融机构对项目贷款的意向书 6.项目资本金的承诺文件 7.项目利用外资的意向协议 8.合资项目外方出资比例协议书 9.科研开发新技术的鉴定证书 10.有关外部配套工程意向书 11.组织股份公司的协议书

可行性报告编制方案 篇7

为提高检验人员工作的有效性, 需要有专职人员按照产品制造图样及标准进行产品质量检验。这是一个详细的作业指导文件, 对每一件产品的检测数据进行详细检验。“检验标准”在目前的航空产品制造企业的表现形式并不相同, 不少企业航空产品的检验标准存在于生产性作业文件中, 而有的企业则以检验规程的形式独立存在。检验标准存在于生产性作业文件中的弊端是没有一个真正的、详细的产品质量检验标准;而检验规程能像生产性作业文件那样指导具体操作人员规程化地操作, 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作误差, 并能提高检验队伍素质。

一、检验规程的构成

检验规程是指从各种权威数据集派生的相关方法, 二维或计算机理论所要求的三维检验方法, 将检验要求和方法使用说明结合一起, 来应用于生产和检验领域。[2]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检测要求来源于设计图样或规程中的特性要求。通常来说, 检验规程中的检测特性、特性区域、检测要求、检测方法等要素信息来自四大部分:图样 (图纸、明细表、发送单、更改单) 、技术文件、标准规范、三维数据。

1.检测要求的制定原则

(1) 一般来讲, 标准规程中检测要求应完全与图纸中的要求一致, 但是有时也会有不一致的情况。此时, 需要针对不同项目的规定, 先做优先权的判断。[2]

(2) 随着计算机绘图的应用产生了三维数模, 并应用于数控加工或工艺装备的制造中, 这种情况下由二维数据构建三维数模的, 依据应是二维数据, 而从三维数模派生二维图纸的依据应是三维数模。

(3) 通常情况下, 一个零组件检验规程检测工序安排应和制造规范的工序安排协调一致。

2.检测内容与检测方法

(1) 原材料。

针对主要的原材料和辅助材料, 依据质量证明文件, 按材料标准确定其牌号、规格、状态及品级等;对产地 (或生产厂家) 、规格、性能有特殊要求的材料, 按相应规范或要求检查;原材料入厂复验项目是否合格;目视检查纤维方向 (适用时) 。

(2) 尺寸检查。

①检测设备及量具的使用见表1、表2;② 检测环境要求。

(3) 试验。

①试件、试片的选择要求;②按照标准及规范的要求, 检查试验结果的符合性。

(4) 热处理。

检查产品的抗拉强度、延伸率、电导率、硬度等。

(5) 表面质量。

①目视检验;②表面粗糙度:对比块、粗糙度仪。

(6) 无损检测:

检测方法见表3。

(7) 表面处理。

①阳极化、镀铬、镀镉、镀锌、钝化、电镀等;②喷漆:目视检验、测厚仪。

(8) 称重:

方法见表1。

(9) 标印:

目视检验。

常用精密测量仪器用以检测各种工件的空间尺寸, 形位公差, 曲线曲面轮廓, 高精度的圆度、圆柱度以及超出游标卡尺量程的长度测量, 尺寸标注在虚基准上、切点上的尺寸检测等。

二、检验规程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1.检测规程特性记录表

将检验规程要求转化成检验规程特性记录表的形式, 同时, 使用时还应有CMM测量计划表。检验规程特性表至少包含以下信息。第一部分是编号和版本所规定的标识信息。第二部分是产品的检测特性等规范信息, 具体包括相关图样、列表、技术文件要求, 标准规范要求, 二、三维数据等信息。第三部分是检测特性方面信息, 包括检测特性概括、特性区域规定、检测具体要求、特殊检测方法等要素信息[2], 见表4。

2.CMM测量计划

CMM测量计划应至少包含测量坐标图和点位图, 包含编号和版本所规定的标识信息、产品的检测特性等规范信息、测量说明等 (见图1、图2) 。

3.特性记录表

通过检验规程和CMM测量计划, 我们可以将检测要求按一定的方式传递给车间检验员。车间检验员怎样通过具体检验标准进行合理控制呢?生产过程中需记录实测值, 保留产品的可追溯性信息。我们需要将检验规程上的信息转化成记录表的形式, 以记录实际加工产品批次信息、制造信息, 所有的实测记录和过程记录, 见表5。

4.产品检验规程的实现过程

检验规程的具体构成和实现流程如图3所示。

(1) 查看产品的订货合同或订单信息。

顾客的需求一般会详细地写入合同或订单中。通过合同, 了解顾客要求及订购产品的相关信息。

(2) 查看产品的信息构型。

通过相应渠道, 了解各类产品的最新构型信息。通过查询得出产品明细表、技术图纸及相关更改的有效版次、产品数模版次等。

(3) 归纳产品的检测要求。

在产品构型信息的基础上, 按照产品明细、产品图纸、技术文件、标准规范等要求, 我们可以归纳出产品所有的特性要求。

(4) 确定特性的检测方法。

针对产品不同特性要求, 分析其检测方法, 一般按表1选择。但有些图纸上的数据在检验方法的选择上需进行转换或针对批产量大的情况需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 (见图4) 。

三、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1.特性的检测要求

特性的检测要求应详细、准确, 如漆层的检测, 需写明相关图纸及标准号, 对漆的层数、漆的材质、漆层的重量都应按规定详细说明。如热处理后实验信息, 零件需进行100%电导率和硬度测试, 进行硬度测试的零件应至少包括电导率最大值或最小值的零件。

一般情况下标印检测按工程部门规定的标印方法, 检测方法写“目视”, 但对于部分零件在图纸上有额外的标印要求, 如标印箭头、字母, 需要对此做特殊处理, 在检验规程中体现出来。

2.参考尺寸、型材尺寸的检测

参考尺寸、型材尺寸在图纸其他区域没有标注, 例如部分平板件厚度、型材尺寸等, 但材料的厚度、型材尺寸最终将作为零件的厚度或尺寸成为检测项。

总之, 作为替代基于制造指令的产品检验模式, 航空产品检验规程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但是将它作为产品检验和验收标准, 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参考文献

[1]彭国进.谈企业如何开展复核检验[J].航空标准化与质量, 2003, (3) :27-29.

教师编制随生源流动是否可行? 篇8

主城区:大量学生入城教师缺编严重

“我头发都愁白了。”在怀化市鹤城区太平桥小学,校长姚飞拍了拍头发说。她告诉记者,该校2012年9月开学,当时核编16个,后来一直没有增加,现在学校有临聘教师23人,由于临聘教师流动性大,素质又不能够保证,家长非常不满意。这几年,每年新增8个班,需要20名教师,“每到开学前都非常着急”。

像太平桥小学这样的学校并不少,记者从鹤城区教育局拿到的一份2016年秋季该区新起始年级及刚性扩班各学科教师需求调研表看到:钟秀学校,新增一年级8个班,刚需20人;华都小学,新增一年级8个班,刚需20人;河西学校小学部需扩班4个,刚需10人……9所学校今年总计共刚性需求教师90人。

而据统计,怀化市城区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49 641人(含市直学校),非鹤城区户口学生31 263人,占62.98%。一年级新生中,中方县有802人,麻阳县86人,芷江县116人,辰溪县360人,溆浦县548人,通道县17人,靖州县22人,会同县61人,新晃县34人,沅陵县97人,洪江市322人,市外1 451人。

“外来学生的逐年增加,加大了城区学校的编制需求,编制若不能实现跨区域调剂,怀化城区义务教育办学将难以为继。”怀化市教育局副局长曾庆明说,近5年城区新生每年以2 500名的人数增长,5年至少增加了1万个学位,去年调剂305名教师编制到主城区之后,目前仍然缺编,其中鹤城区仍有代课教师280余人,市直学校有180余人。

怀化市编办分管事业单位编制纪检员周良武告诉记者,这几年,编制部门已经通过最大努力支持教育编制,前几年通过“挖潜”从其他部门调整了450个左右编制到教育系统,对教育系统内部也进行清理整顿“挖潜”,共督促返岗661人,辞退113人,同时缩短教师编制调整时间,由过去三年一调整到现在“一年一调整,半年一微调”,尽量盘活教育编制资源。

“但是到2015年,编制资源已无潜力可挖,但是编制总量不能增长的红线又不能碰。”周良武说,主城区每年都会遇到这个难题,而一些县(市)农村学校余编相对较多,因此,我们请示了省编办,又提请市委、市政府研究,以市为单位进行编制统筹,市本级和鹤城区教育编制不够用,在全市范围内调剂解决。

调出县:维持正常教学仍需等量教师

那么,编制调出的县(市、区)又怎么看待呢?

芷江侗族自治县和溆浦县去年分别被调整出27个和47个教师编制,记者来到两县教育局,听到的几乎是一片反对声,一位县教育局干部甚至直言这是“拆东墙补西墙,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我们是反对的,编制调整不能忽视下面的困难。”芷江县教育局局长唐非坦言,芷江县有4万多个学生,只有1 280个编制。在城区这块,这几年,芷江县城同样有大量学生涌入,2016年秋季入学,城区5所小学估算,在不择校的情况下班额就达到65人,师资需求同样紧张,仅城区学校就差教师100余人。

“农村学校这块,一些学校流出了几个或者十几个学生,但是班级并没有减少,这就要保证基本的师资配备。”唐非说,“如果编随人走,那就意味着农村学校没有人来上课。”

“不科学不合理。”溆浦县教育局人事股股长唐春景同样持反对意见。他说,溆浦县是将近100万人口的大县,2003年核编6 545个,10多年来没有变过,“但是我们班级数在增加,去年全县净增学生3 000人,按50个人一个班算,净增60个班,师资十分紧张。去年秋季,双井中学因为缺教师几乎开不了学,校长急得汪汪大哭。”

记者从怀化市教育局了解到,随着城镇化推进加快,农村人口流动性加大,农村学生正呈逐年减少趋势。目前,按师生比算,多数乡镇学校编制有富余,但教学班级并未减少,维持正常教学仍需等量教师。而按湘政办发〔2002〕44号文件规定,村小23人以下只核定1个编制,多数村小不能开齐开足课时课程,更谈不上专任教师教学。

据统计,怀化全市1 092所村小中,23人以下的有694所,聘请代课教师416人。全市485所乡镇中小学、1 092所村小原核编制25 387个,实有在编在岗教职工23 647人,余编1 740个,但同时又临聘1 788人。

教师编制为何呈现两难

一方面城区编制不足,一方面农村余编缺员,已越来越成为城镇化背景下教育的两难问题。

为何会造成这样的两难问题?

曾庆明向记者表示,根本原因在于,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一方面,城区学校需要大量新教师,另一方面,农村学校教师又不能减少,造成教师总量需求在上升,但是由于编制总量控制,造成目前两难境地。

他表示,特别是随着二胎政策的落地,大量女教师婚育,学生人数增加,教师编制将更加紧张。目前,因各地编制部门严格控制增编,少数学校还处于无编运行状态,如鹤城区公园路小学、象形学校、湖天桥小学等5所学校没有核定编制。中方县编办2008年6月核定中兴学校编制50名,实际该校235名教师全部占用其他学校编制。

除了教师需求增加外,现有编制管理、使用等方面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也影响了教师编制资源的盘活。

怀化市教育局通过调研发现,目前,编制总量控制过死,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学前教育编制政策难以落实,挤占了普通中小学教师编制,又让教师编制更加紧张。目前,怀化市职业学校应该核定编制1 568个,尚需补充编制238个。全市已建乡镇中心幼儿园231所,均未核定编制,幼师主要靠小学教师转岗或者临聘。全市城区公办幼儿园应核定编制1 242个,目前缺口683个。全市应核定特殊教育编制247个,目前缺70个。

同时,核编间隔时间偏长,不能适应生源变化。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流动性加大,中小学每年都有较大的生源结构变化。按湘政办发〔2002〕44号文件规定,每3年核定一次中小学编制,由于编制不能及时调整,缺人的学校没有编,有编的学校调不动编,导致相当部分学校教师人、岗、编脱离。沅陵县鹤鸣山学校有小学生4 011人,原核编159人,按标准应该核编211人,为尽量满足教学需要,该县不得不从乡镇学校调整部分教师到该校,目前在岗186人,看似超编27人,实际缺编52人。

调研还发现,附加编制作用受限,一些地方没有按比例核定3%的附加编制,有些地方核定了但没有“以县(市、区)为单位调剂使用”,而是按学校核定附加编1至2个,极少的附加编制很难应对伤病、婚育、丧亡等突发情况。

此外,单纯按师生比配备教师编制不切合乡村学校实际;机关事业单位长期借用教师,教师因病因残等原因离岗;编制分类管理存在弊端,县际、城乡、学段和不同教育类别间调剂编制困难重重等问题,也加剧了师资紧缺,影响了编制资源的盘活。

在不损农村教育基础上盘活编制资源

“编制总量不能增加,如何最大限度盘活现有编制资源,在区域内能够动态地调节,统筹使用便成为教师编制改革的方向。”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刘丽群说,在城市化进程加速背景下,学生大量向城市流入,怀化市进行教师编制随生源流动机制改革应该说是一种新的探索。

“但是,目前用编主体还是在农村。”刘丽群说,教师用编问题必须考虑城乡两个实际,要在保证农村学校师资的基础上随生源流动,这样才能既不损害农村教育,又最大程度盘活教师编制资源,“教师编制随生源流动绝不能搞成拆东墙补西墙,而是一种资源优化。”

刘丽群认为,目前,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体制明显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管理过死,城乡倒挂,按师生比核编不切合农村实际等,是导致中小学专任教师紧张的重要原因,“教师编制起码要保证基本的教育教学需求”。

刘丽群建议,首先要建立健全补充更新机制,以县或者地级市为单位,负责好教师编制的总量核定和宏观管理,给足教师编制,及时补充教师。同时,加快完善区域统筹机制,真正建立起“县管校聘”体制,打通教师动态调配通道,促进教师合理流动,实现教师资源重组优化。

“目前,最可行的,还是要把目前教师由单位人变成系统人。”曾庆明也认为,要推行教育编制管理新模式,对教育编制实行“总量控制、动态管理,教育使用、编办监控,跨区调剂、合理配置”的管理模式,这样才能最大限度调动现有教师资源。

“打个比方,有两所学校离得比较近,这两所学校的体育、音乐老师便可互相兼任,如此一来,就充分利用了教师资源。”曾庆明说,“而不是过去这个老师定岗定编,就只属于这所学校,另外学校无法调配这所学校的老师。”

据了解,湖南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已提出,县级教育部门在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按照班额、生源等情况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并报同级机构编制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

不过,真正落实“县管校聘”还有政策障碍。“我们没有具体的操作方法。”周良武告诉记者,作为编制部门来讲,实行的是精细化管理,必须到人到单位,而这个单位是以学校为单位的,“目前编制部门只能通过缩短编制周期,比如半学期一调整,以尽量盘活资源。”

周良武说,要实现教师编制“县管校聘”,目前缺少顶层设计,下级编制部门又不能违背编制管理规定,“如果顶层设计上有联动机制,那是可以的”。

(来源:《中国教育报》 阳锡叶/文)

【链接】

“编随人走” 并非治本之策

——兼议科学解决城区学校 缺编难题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镇学生的密度在不断加大,给义务教育学校带来了巨大的教育资源承载压力,引发了教育经费、教育用地和师资紧张等,出现了城镇地区“入学难”“大班大校”和“上学远”等问题。由于受“财政供养人口只减不增”的政策制约,师资紧张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湖南省怀化市实施的“编随人走”编制改革措施对于完善当前的编制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的实践探索意义。这项改革措施在控制区域编制总量的条件下有效缓解了编制紧张的压力,给城区学校带来了“很大实惠”。

但是,实施“编随人走”改革措施需要一个不可忽略的前提:随着生源的减少,学龄人口的流出端编制确有富余。如果农村地区的编制有富余,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改革措施;但如果农村地区编制没有富余而采用该做法显然是“拆东墙补西墙”,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显然,学龄人口流出端编制是否有富余取决于现有编制数和编制测算标准。从目前来看,怀化主城区和周边县(市)有不同的“编制账”:怀化城区认为既然学生总量增加了,编制理应增加,周边县(市)学生数量减少了,编制当然可以减少,其认可的标准是“生师比”;而周边县(市)认为虽然学生减少了,但班级数并没有大量减少,其认可的标准是“班师比”。双方认可的标准显然不同,观点难以达成一致。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生师比”“班师比”,还是“科师比”,编制测算标准均存在严重的缺陷。生师比是义务教育学校配置教师的主要参考标准,这种配置方式使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数量难以满足现实需求。为了避免生师比标准带来的相关问题,许多地方采用班师比的配置标准。但是,班师比的标准对城镇大规模班级是不利的,并且班级规模越大越不利。科师比标准由于忽略了班级人数、平行班教学等因素,缺陷更加明显。

总之,原有编制标准的不合理导致了一个非常严重的普遍问题:总量超编但村屯小规模学校与城镇大规模学校同时“缺人”。

那么,教师编制科学化的测算标准应是什么?

编制核定应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而非“自上而下”的过程,某一区域所需编制应是所有学校所需编制加总生成,因此,编制标准是否合理的基本度量单位是学校,而非某一区域,即使能够把教师从“学校人”变成“系统人”,学校依然是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基本单位。确定学校的编制测算标准首先应明确其基本的价值取向,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是从教育接受者的角度提出的,而非仅从投入者的角度提出的。因此,教师测算标准的价值取向应是每个学生个体获得的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为了使不同学校获得的教育服务均等化,那么不同规模学校教师的总工作量应该一致化。以教师的总工作量作为平衡标准,可以构建以课程设置、学生数量的年级与班级分布为基本参数的编制测算模型。

因此,某个学校的编制数并不是简单由“生师比”“班师比”或两者的简单结合能够决定的量,而是取决于课程设置、学生数量的年级与班级分布。某个各区域所需的编制是所有学校所需编制的加总,由学校的总数、学生在各个学校的分布和当地的课程设置决定,而不是简单由学生总数决定的。按照科学化的编制测算模型,相信无论是城区学校还是农村学校均能够认可。

需要指出的是,“编随人走”改革措施存在编制调配的潜能限度,能部分解决但不能完全解决城区教师紧缺的问题。按照科学化的编制测算方法可以分析出,编制不仅由学生总量决定,还受学生的年级和班级分布等变量影响,而农村学校规模小、分布广的特点将长期存在,这就意味着随着农村学生的减少,农村学校能够释放出来的编制将不能满足城区学校的要求(除非农村地区大量小规模学校和大量小规模班级消失)。另外一方面,“编随人走”只能应对区域内生源流动导致的编制紧缺,难以解决由跨区生源流动造成的编制紧缺。跨区流入的生源来源于许多分散的地方,某一具体地区随生源流动的编制数难以确定,并且与这些流入地进行编制对接需要突破许多制度障碍。而未来生源跨区流动的现象将越来越普遍。鹤城区的生源数据显示,有17.2%的生源来自其他地区。对于许多发达地区而言,这一比例更高。我们对广东省的调查发现,珠三角9市中有5市非广东户籍学生比例超过50%。

那么,究竟应如何破解城区学校的缺编难题?

首先,预测流入生源的总量、分布并分析原因,通过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质量均衡发展来引导生源有序流动。教育部门应统筹规划,以综合改革的思维从经费、硬件设施和师资等多个方面发展薄弱地区的教育,保证学生在“家门口”也能接受高质量的义务教育才是根本之道,减少无序流动生源的比例。

其次,基于生源变化趋势和科学化的编制测算模型对当前及未来的编制需求进行测算,完善“编随人走”的改革措施。以学校为单位,利用科学化的编制测算模型对生源流入端和生源流出端所有学校的编制需求进行测算。如果测算结果显示学龄人口流出端编制确有富余,可以按照“编随人走”的方式调配编制。同时,对学龄人口的流动趋势进行预测,提前规划,避免出现由于缺教师学校无法正常开学的状况。此外,在更大的范围内推行教师“县管校聘”制度,为编制流动扫清障碍。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机电毕业生个人自我评价下一篇:四年级数学课本上册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